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学(通用12篇)
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学 篇1
摘要:文章分析了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教育工作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语言经济学中的语言教育效益做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课程改革探索措施。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商务英语,教育
一、相关概念概述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 范畴,包含了特殊语言主体的界定,为经济活动服务,以及特殊语境中特定交际方式的选择。商务英语培养出的人才具有更高、更直接的经济效益,都围绕着商务环境中的各类活动。究其发展历史,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济学研究领域出现一个新的学派——语言经济学,提出人是JacobMarschak,该学者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一直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也具有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收益(benefit)等经济特性,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成为语言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语言经济学通过严格地测量语言的货币费用和价值来讨论一国语言的经济效用,全面地测度语言政策的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以及预期的社会效益、个人效益和文化效益,从不同语言的总成本和总收益比较来指导国家语言政策。
二、商务英语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人们在从事涉外商务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衡量商务英语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尺。如:台州一家外贸公司想以高薪聘请一位熟悉商务活动的有一定的英语水准的复合型人才。可见,在今后工作中商务英语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然而,致力于培养毕业后从事涉外商务活动的人才是商务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那么该专业毕业生的反馈对我们改进商务英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目前很多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分解成三大模块,即语言基础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以及应用能力模块,主要是应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并在每一模块下根据课程的特点细分出具体的课程类别。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这些模块自成一体,导致专业知识很难用英语授课,不能有效地为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课时所限造成了蜻蜓点水的现象,所以难以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在商务英语教育迅速发展的进程中,课程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和指导,出现了许多热爱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和专家,但是由于这批教师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从TEFL转行的,这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的教学与商务技能的教学很难融合,缺少了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学生也因此缺乏用英语处理实际问题的切身感受;同时,教师在实训时由于不能给学生做出应有的指导,这往往使得实训流于形式,效果聊胜于无。
三、语言经济学中的语言教育效益分析
据语言经济学原理,语言经济效益分为外部效益和内部效益。外部效益的“产出”差异就体现在学生完成学业并走入社会之后,教师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整个过程都是外部效益的教育“投入”,而他们的收入、职业、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差异上。有研究表明,外部效益还包括教学体系之外,即学生毕业后在社会环境中所受到或所经历的教育“投入”与多项表征相关的经济“产出”。内部效益指的是教育环境内部教与学的过程中“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联。这里的“投入”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师生资源的比例、所使用的教材、实习实践成本、人均教学消费、学生学习时间的机会成本等; “产出”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成果,包括各类技能大赛的获奖、学业成绩等。
四、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课程改革探索
1.课程改革目标。从语言的经济价值角度来,提高商务英语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是改革课程设置。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语言经济学的理论、能力要求以及人才规模,商务英语专业应对行业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同企业专家共同商讨定商务英语教育改革的目标。商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英语说、听、写、读、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国际商务知识,具有国际商务相关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较高的英语交际能力,适应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线需要,熟悉商务英语的专业相关岗位工作过程,能从事外事秘书、翻译、对外贸易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语言的经济理论在课程上的体现。课程是重要的育人方案之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及途径,对教育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从语言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来看,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并掌握这种人力资本需要一定的投入;语言发挥的效用受使用密度的制约;语言的价值有高低之分。虽然在近几年,国家要求高等教育要有经济价值,但职业英语的专业课程内容因为一直受着英语学科的束缚,并未做出“针对性”和“职业性”的改革。以上这两点基本观点对重新认识商务英语的课程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要实现人才的经济价值,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依据培养目标和区域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3.课程设置从企业的需求出发。从语言学的基本观点理解,商务英语是英语在商务领域活动中的应用,课程开发小组的教师邀请了来自行业、企业的商务专家共同论证后,包括说、听、写、读、译等这些基本语言运用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和谈判,具有专门用途英语的特征,处理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将商务知识与专业英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是经过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以及课程开发小组教师共同分析且归纳后产生的课程。
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学 篇2
语言的经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人们在语言的帮助下完成某些工作,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如只有熟练掌握英语、法语等西方语言才可能把相应国家最近的科学成果介绍到国内。
工作环境只需一种语言的情形,熟练掌握该种语言也对开展工作有利。
语言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与人打交道的职位上,语言能力在综合能力中的权重非常高。
第二,人们依靠语言从事某项职业或参与某种活动,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如语言教师、语言翻译人员等等。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汉语的国际地位也大大提高,在我国产生了规模可观的对外汉语教学队伍。
值得注意的是,当今时代,一些新的语言职业和语言产业逐渐形成,语言已经进入到经济和高新科技领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比如英语教育产业、语言翻译产业、文字速录师职业、计算机字库提供商、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软件产业等。
中国患语言疾病的人数也很多,如聋哑、口吃、兔唇、假喉、失语症、儿章语言发展迟缓等,应当建立“语言治疗师”这一新职业。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语言作为经济资源的
性质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其经济作用越来越显著。
第三,语言在劳务市场中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取得经济效益。
如一些外资企业招聘工作人员时,很可能有特定的外语水平的要求,外语水平高的人获得职位的机会就比较大。
一些职位或职业的性质决定了相关人员须具有一定的外语熟练程度,如外事部门,旅行社等等。
二、语言的经济学价值
我国有关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很少,所以在文献综述中几乎可以按作者姓名介绍研究成果。
日本似乎在这方面走在我国的前面。
社会语言学家井上史雄先生为了揭示决定语言价值的因素,提出了语言的理智性价值和情感性价值的概念。
[1]语言的理智性价值就是指决定语言价值的客观因素,而语言的情感性价值就是指影响语言价值的情感、心理方面的因素。
语言的市场价值主要取决于语言的理智性价值。
一般来说,决定语言的理智性价值,也就是决定语言价值的客观因素有3个:语言的使用者人数、经济实力、文化度和信息量。
语言的使用者人数是很重要的因素,不过可能要以把该种语言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人数来计算。
国家的经济实力与语言的市场价值有很大的关系。
使用某种语言或以某种语言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其语言的市场价值成正比。
计算一种语言的文化度是很麻烦的,但是可以通过翻译成其他语言的文献数量来估算。
语言的文化度也可以用信息量来换算。
衡量语言的信息量最好的参数是因特网网站的数量。
另外,井上史雄强调某种语言是否被确定为国家的官方用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种语言被确定为官方用语的国家数越多,其语言的市场价值越高。
依此衡量,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市场价值最高。
语言的情感性价值是影响语言市场价值的重要因素。
语言的情感性价值就是指影响语言价值的心理因素,有时它与理智性价值成反比例。
井上史雄又把语言的情感性价值分为绝对情感性价值和相对情感性价值。
绝对情感性价值,就是人们对母语的感情价值。
任何人都对自己的母语怀有珍贵的情感性价值。
母语是从幼小的时候开始带着无限的感情习得的,又是深深地埋在心灵深处的、不可替代的语言。
一个人对自己的母语的感情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但是,被压迫的民族,带着复杂的心理接受他民族的语言,感情上不易接受。
相对情感性价值,就是人们对外语的一种心理价值。
人们对于外语的感情是相对的、可变的、有条件的。
井上史雄的“相对情感性价值”主要是指,人们对外国人讲某种语言(尤其是本民族语言)时的念度。
一般来说,越是使用扩散指数高的语言的民族或国家越是忽视外国人对本民族语言的热心程度。
扩散指数越低的语言,讲出来越受当地人的欢迎。
语言的理智性价值与相对情感性价值成反比例。
三、语言的经济价值与语言平等
语言经济学表明: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有低。
这与语言平等并不矛盾。
1.语言本身没有价值,语言的价值是人们从外部赋予的。
语言,尤其是母语,是和生命、性别一样不可选择的,是习之于母文化,不依每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母语的习得一般来说是自然的、免费的。
母语以外的语言,各自具有特殊的结构和规律,学习掌握需要花费时问和金钱,且很难做到运用自如,也做不到用一种语言替代另一种语言。
作为经济学分析对象的语言与自然资源是不一样的,自然资源有物理性存在形式,语言没有;自然资源可能枯竭,而对语言,对任何语言,哪怕是濒危语言,只要人类群体有保存它的愿望并倾注以适当的资源——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资源,它就可以发扬光大,生生不息。
希伯来语不是从一种濒临死亡的语言变成了以色列的国语吗?“只要人们决定挽救一种语言,就一定能够做到。”[2]人们学习一种经济价值高的语言,为的是以该种语言为钥匙叩开经济、社会等的机会的大门。
在这个作用上,语言只不过是一种策略和手段罢了。
这种策略、手段不具有权属上的排他性,语言本身不可能成为知识产权或者其他任何权利的客体。
既然语言是获得经济机会的手段和策略,它就是相对的。
当掌握其他语言能够带来满意的经济机遇时,对语言的偏好也就可能转移到他种语言上。
2.语言的经济价值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是受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等语言之外的因素的影响。
卡斯蒂利亚王国萨拉曼卡大学的修辞学教授内布罩亚(Nebfiya)在1492年献给女争的卡斯蒂利亚语语法》的前言中写道:“语言永远与实力相伴。”[3]纵观世界语言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一种语言在广大的地域范围内发挥其他语言难以企及的影响,并不是因为该语言本身比其他语言优越,而是以该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其他形式的人类群体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地域扩张的结果。
拉丁语之于罗马帝国、阿拉伯语之于阿拉伯帝国、西班牙语之于拉丁美洲、法语对于非洲、英语之于大英帝国,莫不如此。
当今美国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方面傲视全球,美国英语也就成了市场价值最高的语言。
因此,一种语言的兴盛或衰落,主要是操不同语言的人类群体(或国家)交往互动过程中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力量角力的结果。
从微观上来看,某一特定语言的经济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语言在各种任务、各种职业和各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而其使用程度又受到对该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
在劳务市场中,对一种语言的需求取决于雇主的选择,而雇主的选择却不尽相同,主要根据雇主本人的语言技能,他们在市场中使用何种语言和他们进行技术投入时使用何种语言来决定。
语言供应方面任何时语言的经济价值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zbjy.cn提供,请保留网址.候都是相对稳定的,这是人们先前基于该语言的预期价值而进行投资的结果。
语言的预期价值比起反映社会逐步发展的规律来变得更快。
总之,只要语言能在劳务市场上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便会取得不同的经济效益。
3.每一种民族语言都是为了表达语言使用者的愿望、适应语言使用者的要求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民族语言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每一种民族文化,不管它多么“原始”,与其相适应的语言就其复杂性和完善程度而言,足可以与所谓“文明国家"和“发达民族”的语言相媲美。
因此,每一种存在着并被使用着的语言,都能满足其使用者的社会和心理的要求,都为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也就是说,与所有生物存在一样,多姿多彩的民族语言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4.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在全球化以及市场社会背景下,使语言多样性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小民族人民为了存活,不得不学习通用语言;弱小国家为了发展,不得不要求人民学习世界通用程度高的语言,尤其是英语。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语言上的变迁,小民族语言濒危甚至死亡;小国、弱国要求国民学习强国的语言,不但使本国语言受到威胁,还加重了国民的负担。
“语言‘市场”的自发作用,使语言多样性日益减少。[4]
对“语言市场”的自发作用的消极影响人类并非无能为力。
人类可以通过积极行动遏制“语言市场”的破坏性作用,保护语言多样性。
当今,语言规划活动在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它的直接任务是划定语言的地位并规范语言本体。
以多样性为指导思想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遏制“语言市场”的自发作用,保护语言多样性。
[5]反映在法律上,就是要以语言权利为武器,赋予人们选择使用语言的自由,尤其是选择使用母语的自由。
参考文献:
[1]李斗石.语言价值论——日本井上史雄教授的语言价值论评介[J].延边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67-72.
[2][法]希尔维博曲埃著,千树华译.语言简史[M].天津教育出版社,:5l.
[3][法]海然热若:张建秕译.语言人:论语言学对人文科学的贡献[A].生活·读书·新知[M].三联书店,:404.
[4]周红.从语言的经济价值角度看我国的外语教育[J].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2,4,,7:57.
[5]王远新.论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价值[J].世界民族,,6:l.
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学 篇3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 体验式教学 商务英语
Abstract: Experiencing teaching is student—focused, in which the teacher introduces or designs a scene relating to teaching content to arouse students’ experience in order to reach teaching objectives, help students learn specific knowledge and help them solve the problems creatively. At present the ratio of business English educational input and output is low, while experiencing teaching conforms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economics of language, so it is a necessary option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ectiveness. Taking the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s its prerequisite and language knowledge as its basis, experiencing teaching creates experiencing situations and the teacher control s the experiencing process and gives feedback to students.
Key words: economics of language experiencing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一、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美国经济学教授Jacob Marschak(1898—1977)于1965年在《行为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论文。在该论文中,Marschak提出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媒介,语言具有四个基本的经济属性:价值(value)、费用(cost)、效用(utility)、收益(benefit)。F·Vaillancourt认为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他指出:“如同通过工作经验或通过诸如数学和历史学科的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一样,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F·Grin于1994年给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 Language)下过这样的定义:“语言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它把经济学通常的概念和手段应用到研究存在语言变量的关系上,尤其(但不是仅仅)对那些经济变量传统上也起作用的关系感兴趣。”后来,他又指出,“下此定义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即经济学的特点不在于它研究的话题,而在于研究那些话题所采取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经济学的论证推理方法应用到语言问题上成为语言经济学的一部分”。余明德认为,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人力资本是人格化的知识和技术,经济发展依赖于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进步,所以经济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本的积累”。许其潮认为,语言经济学是一个跨语言学、经济学、教育学、信息学、人口学、统计学和规划学等门类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既像自然科学一样是一门实证科学,又像一般社会科学一样是一门规范科学。
学者们普通认为,第一,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可以帮助其使用者获得诸如技术、知识等其它人力资本。因此,语言实质上一种工具性质的人力资本。第二,学习英语是对人力资本进行的投资。人们之所以学习外语,部分原因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正式开始学习一门外语之前,会对学习该语言的投资成本和预期回报进行衡量比较,从而做出理性选择。第三,语言的经济价值分为不同的级次。因在不同的场合、要完成不用的任務、人们所从事的不同行业等的差异,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而这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第四,语言的经济效用受市场对其需求程度、在市场上的运用频度、人际交往的频度等多方不同因素的影响。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体验式教学法最初由大卫·库伯(David Kolb)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明确提出。库伯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活动体验开始,继而得出初步结论,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占据了几乎全部的课堂时间,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几乎不用去主动思考,只靠理解记忆掌握知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对教学情境我设计不足,也不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新性思维,师生互动少,是典型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状态。而体验式教学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或情境中去习得相关知识,并创造性地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基于语言经济学的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外语运用能力属人力资本范畴,学习一门外语是一种对于人力资本进行的投资。投资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劳动力的价值大小会产生经济效益高低之差异。外语教育的过程就赋予劳动力以能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本。在民办院校外语教育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如何从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上进行积极的探索,提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投资的有效性,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性的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流。商务英语作为在商务环境中使用的、用以解决实际相关问题的语言工具,其实用性更加突出和明显。传统的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注重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在不断的交际活动中习得语言的规则并自觉运用的能力。同时,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景中,主动地思考并自主习得语言是如何運用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加强语言实践能力,这也是现阶段提高教育投资收益的必然选择。
(一)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背景介绍
笔者所在的院校为英语专业(商务方向)本科学生开设了2个学年、4个学期的商务英语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1—4册,开设学期为1—4学期。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内完成1—2册书的学习,第二学年内完成3—4册书的学习。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周期内,要求安排2—4个学时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可以较为集中地体现体验式教学及学习模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体验活动的实施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基础水平为重要前提,教师的活动前指导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笔者以《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3》第6单元Trade中的核心内容为例,来说明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二)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的实施环节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际贸易活动是最为重要商务活动之一,几乎所有其它的商务活动都围绕国际贸易活动展开,而谈判活动又与国际贸易密不可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集中体现在理解并掌握信用证的内涵及使用;掌握一定的谈判方法与谈判用语。
1、相关专业知识介绍
本单元核心的学习内容为国际贸易谈判技能及用语的掌握。只有在了解了相关国际贸易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语言技能。并且本单元的阅读(Reading)部分,也从一封主要关于信用证问题的商务信函入手,要求学生理解英文所承载的国际贸易知识的内涵,为专业的语言学习做好铺设。信用证付款问题是国际贸易流程中的重中之重,对于二年级尚未开设商务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国际贸易背景知识的介绍对于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起到关键作用。
背景知识介绍的主要内容为常用国际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流程。所采取的讲解方法是语言描述、板书图画(板书展示如下图1、2)、PPT展示以及情景模拟体验。将全班同学和教师分别设想为在一次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买卖双方。在教师引导下,创设一种体验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从各自公司(虚拟)角度出发,将学生引领进一种虚拟的国际贸易流程情景中,以灵活的方式理解一笔国际贸易交易的各个环节。
2、语法知识的复习和储备
本单元语言复习(Language review)部分的内容为条件句,技巧训练(Skills)部分重在培训学生的谈判技巧及谈判用语。条件句是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句式。在小组活动之前将这些关键知识向学生讲解清楚是体验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操作上,这部分首先是对一段关于贸易谈判的听力材料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发动学生自己去找出并梳理条件句的基本涵义、构成及其用法,自主地构建英语的语言知识,最后再由教师做关键性的归纳总结。随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谈判过程中大致有如下环节:Starting、Exploring positions、Making offers and concessions、Checking understanding、Refusing an offer、accepting an offer、Playing for time、Closing the deal;在简单阐述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向学生交待清楚在每个环节中经常运用到的语言。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处于认知层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心理语言,这可以通过Role play活动来完成。明确告知学生角色扮演活动的目地就是体会运用上述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在Role play活动的过程上要尽可能多地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
3. 体验式小组教学活动的实施
(1)明确任务,唤起体验兴趣
在本单元的小组案例分析(Case study)活动是关于电吉他销售商和购买客户之间进行贸易谈判活动。进行前一周,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以便使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正式布置任务之前,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某影视作品中两个跨国公司进行谈判的视频。这段桥段环环相扣,真实精彩。学生看后普遍感觉意犹未尽。在此基础上,教师带动学生共同对这段视频进行了简短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回顾前面所交代过的国际贸易中的基本知识及谈判用语,使学生体验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随后,教师再对学生们将要体验的任务进行布置,对任务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要点提示,明确案例中的如下信息。
a)案例内容—trade negotiation;
b)谈判重点—Product quality、price、payment、guarantee、delivery、discount
exclusivity、transport;
c)任务要求—
口头形式:trade negotiation between two teams;
书面形式:a fax summarizing the points agreed during the negotiation, indicating any terms of the contract requiring discussion or clarification.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对活动形式提出下列具体要求及参考建议。
a)形式要求—
全班分为6—7组,每4—6名同学一组,组内分成销售商代表和客户代表两个团队;
谈判过程条理清楚,结果明确;
谈判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书面形式的作业。
b)参考建议—
谈判人员仪容仪表
辅助材料及直观教具的使用
每个小组对谈判过程尤其是重点环节要有所记录,以方便书面作业的形成。
这样一来,具体的任务明确了,对学生们要进行体验的情境有了基本的预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任务后,明显感觉学生们普遍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学生参与的欲望被唤起。
(2)创设情境,实施体验活动
在正式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之前,实际上几乎每组都已在课下进行了讨论和演练,也就是说,学生们基本上已自主地进行了初步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每小组轮流进行谈判过程的展示。形式上,很多小组着装正式规范,学生们穿上了白衬衫、深色西服,很多女同学还特意穿上了平时不怎么穿的高跟鞋;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了名片、合同;有的小组带来了真的吉他作为产品的样品,有的小组则自行用彩色硬纸板等原材料制作了样品;每个组都配合谈判内容制作了精美的PPT;内容上,学生们不仅将主要的谈判环节进行了完整的展示,有的小组甚者设计了电话沟通、接待及安排住宿等前续环节,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环节中的英文表达上,均大量地使用了在本单元之前所学习过的相关用语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挥锻炼,学生们自觉地通过课下及课上多次重复体验活动,具体地实践了活动之前所介绍过的、抽象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谈判方法及谈判用语方面的英文语言知识;而且,学生们的团队合作互助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3)主动提问,掌控体验过程
为了确保体验活动能够按照预期顺利进行,教师要对活动过程进行一定的干预和掌控。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这不等于完全依靠学生进行自由放任的所谓“体验”,学生是体验过程的主体,教师则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作为体验主体的学生们,虽对模拟谈判极其感兴趣,但整个体验活动的过程都不使用母语,由于学生语言水平所限,在语言表达上受母语思维的影响较多;另外,由于学生商务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导致在某些问题的阐述上也不够深入。也还有的学生,由于自身英语水平和小组成员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只是在最终活动被表现出来的时候“参与”其中,究竟在活动准备阶段“参与”程度如何难以获知。如果教师能对体验的过程加以掌控,这种情况会大为改观。笔者在布置任务之初,就向学生讲明,每个小組的体验活动结束之后,由教师负责就其谈判内容,视情况向每个小组提出一至两个问题,由谁来回答问题则由教师随机挑选。这样一来,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由于意识到很有可能被提问,就会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体验活动中来,成为体验活动中有机的一分子。
(4)合理点评,反馈体验结果
体验活动本身的完结并不是体验式教学的终结。对于整个体验过程,学生参与完成之后,应当得以及时了解其效果如何。教师适时的点评是学生了解相关情况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就学生在相关语言的运用,谈判方法及策略的使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开展交际活动的能力,体验过程中的创新性、团队合作精神等相关方面,进行适当的点评,并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笔者在体验活动开始之前,准备了录音笔,对全过程进行了录音;并且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对每组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作为反馈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点评时要客观,对亮点之处加以肯定和赞扬;对各组存在的共性问题明确指出,并给予相应的改进建议。合理的点评,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商务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沟通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英语解决商务活动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在体验过程中,尽管在布置任务阶段教师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去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包括英文表达方面的以及商务知识方面的,但每组学生都大量运用了本单元所涉及的谈判方法及谈判用语,有些组还有意识地使用了前几单元中学到过的相关用语,也能够通过对整个过程的体验把握基本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目前的商务英语教育投入产出比效益不高的情况下,体验式教学符合语言经济学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育投入产出比在教学方法上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Marschak, J. Economics of Language [J]. Behavioral Science, 1965, (2)
[2] Vaillancourt, F. Demo linguistic Trends and Canadian Institutions—An Economic Perspective. Montreal: Association of Canadian Studies, 1989.
[3] Grin, F. European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Recent Results and Relevance to Candia. Http://www.pch.gc.ca/progs/perspectives/english, 1996
[4] 余明德,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育 篇4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英语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已逐步与国际接轨, 对外语人才尤其是英语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商务英语作为英语教育中的一个分支, 将英语教育向职场方向发展, 提高了学生适应职场的能力, 使他们更能满足外资企业和对外贸易的需求。本文将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 研究商务英语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教育手段。
一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目前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着成本大、收益低的问题。虽然商务英语教学出现时间较短, 发展迅速, 但总体水平不高, 所培育出的人才能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人很少。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商务英语学科定位不准
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从事经济、公务、社会活动的英语能力且具有一定的职场适应能力的人才。它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掌握经济、法律、社会学、西方文学等学科的知识理论, 具有国际化的开阔视野, 能胜任商务工作的英语交流与沟通, 是集经贸、商务、法律、管理、外事等技能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认识上的不足, 目前的商务英语多是由商学院或外语学院开设的课程, 就使得这门专业要么偏向商务, 要么偏向外语, 并未有系统科学的定位, 人才培养计划及专业课程设置也相当不合理, 使商务英语陷入尴尬的境地。
2. 师资力量不强
商务英语不仅仅是普通的英语教学, 它是通过以英语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用英语思维从事商务工作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教学水平, 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商务专业的知识, 并能以恰当的方式, 将两者结合起来教授给学生。由于目前的商务英语大都是在原有的商学院或外语学院基础上增开的一门专业, 教师队伍也由专攻商务或英语的老师构成, 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缺乏复合型教师, 导致商务英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实践活动也得不到有效地进行, 最终使毕业生所学仅是商务与英语这两门学科的简单组合, 并未形成商务英语独有的思维与能力。
3. 缺乏实践教学
商务英语应重视语言的实践环节。重理论、轻实践的语言教学不能成为真正的能力, 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 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大量理论课与书本内容的讲述, 没有社会实践相结合, 加之教师素质不强使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很难发挥, 学生只学到了一纸空文, 并未内化为自身能力。
二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商务英语教学
语言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它将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应用到了语言上。根据语言经济学的理论, 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 语言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投资。语言的价值取决于语言在不同环境中的使用程度。由此看来, 英语作为世界使用最广的语言, 其经济价值不断增加, 商务英语因其对经济活动的针对性, 其语言经济价值更是水涨船高。因此, 我们应在语言经济学的视角下, 制定出一套恰当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
1. 商务英语的价值分析
虽然不同种类的语言都在为使用者产生经济利益, 但其价值也有高低之分。将语言看作一件商品, 其价值取决于市场的供需程度。一般来说, 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越高、经验越丰富, 他所含价值就越高。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 则要求他们熟练掌握英语的应用技巧, 还要扩展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这样才能提升自身价值, 进而提升自己的劳动报酬。
2. 商务英语的教学改革
语言经济学将语言看作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则是劳动者经过学习积累拥有的知识技能。商务英语是一种经济投资, 则必然有着经济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能参加商务英语接待, 翻译及其他商务活动直接取得经济利益。 (2) 对外贸易不断加深, 商务英语的市场需求广阔, 具有较好的前景。 (3) 能从事和商务相关的职业, 获得稳定长远的劳动报酬。
要使商务英语发挥其价值, 通过实践熟练掌握语言技能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积极开展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参加有外商进驻的商品交易会, 运用自身所学在交易会上得到锻炼;建立实训模拟基地, 模拟商务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场景, 建立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上岗实习三步走战略, 使技能的掌握循序渐进, 真正内化为自身所学。
三结束语
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 也具有了经济价值, 商务英语的学习就是学生对未来的投资, 是学生丰富自己, 将语言价值转化为自身价值从而创造经济利益的过程。通过加强实践教学, 使商务英语从理论化技能, 走出目前成本高、收益低的尴尬局面。相信通过各个高校的不断摸索, 一定能创造出恰当可行的商务英语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莫再树.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J].外语界, 2008 (2)
[2]尹雪艳.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探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 (4)
经贸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 篇5
摘 要:经贸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有着区别于普通英语的语言特点:用词严谨,词意准确,句式结构复杂,逻辑性强,专业化和较强的针对性。分析这些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准确理解原文含义,揭示汉英商务语言的差异,以及做好经贸英语翻译。
关键词:经贸英语 语言特点 词 句
一、引言
经贸英语,即国际经济贸易往来中使用的英语。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外贸运输、金融、投资、财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对外经贸合同和法律文书等。经贸英语既有普通英语的语言学特征,又因其是经贸知识、管理技能和英语语言的结合,而有着其独特性。本文欲从以下几方面来探求经贸英语的语言特点。
二、经贸英语的词汇特点
1.使用古体词。如here/where/there跟in/on/under/with/before/as/of等介词构成的合成副词汇。这类词主要用于合同和法律文本中。
*The Attachments to this Contract shall be deemed a part hereof and shall be effective as any other provision hereof.
2.使用缩略词。缩略词是经贸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贸英语中缩略语的使用是为了能够简便、快捷地交流。优点是:词义单一,简练明确,形义固定,节省时间。如C/VO=Certificate of Value and Origin,I/P=Insurance Policy等。
*Shipment can be made within two weeks after receipt of your L/C.
3.词语叠用。这种叠用可以避免歧义达到准确无误的目的,确保了合同意思高度完整、准确,更好地体现了合同作为法律文书的严肃性。例如:when and as,all and any,power and authority等。
The decision of the Arbitration Committee shall be accepted as final and binding upon both parties.
三、经贸英语的语体特点
1.用语正式、严谨。因为经贸活动涉及贸易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风险等利害关系,而且备忘录、函电等文字与材料又是各种贸易单证与合同合法有效的依据。任何用词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是要避免的。所以用语要正式规范,不能过于口语化, 即经贸英语所使用的语言不能过于非正式。经贸英语的严谨性主要表现在商务合同等法律文件多用长句、复合句、并列复合句等法律公文常用句式,以及分隔现象、介词(短语)、插入语、同位语、倒装句、被动语态(过去分词)等特殊句型。
*Observers say reforms that at first sight appear to be relatively simple have turned out to be a nightmare because individual countries are so reluctant to remove any barriers that might reduce their importance in the overall financial system.
2.程式化。与文学语言不同,经贸英语更注重实际的交际功能。在商务活动中,客户之间的意图越明朗,交流就越顺利。在长期的国际商务交流中,形成了一系列言简意赅又很实用的经贸专业典型套用句。从而彼此融洽相处,愉快从事跨语言、跨文化的商务活动。例如:
Sunshine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 (hereafter called Party A),and Huacheng Company Ltd (hereafter called Party B),after friendly negotiation by authorized representatives of both parties,have entered into contract with terms and conditions stipulated as follows:
3.格式固定化。经济贸易活动涉及的范围大、业务广,固定格式便于操作,可填写不同内容。另外,便于约束,发票、实盘、合同的形式与内容均受法律保护。下面以报价单为例:
TO:ATTN:
SUBJECT: DATE:
Dear XXX,
Thank for your inquiry by e-mail of patio heater.We are pleased to quote you our best price with our terms as follows:
Q U O T A T I O N
PAYMENT: TERMS:
DELIVERY:WITHINDAYS AFTER THE RECEIPT OF YOUR ORDER.
VALIDITY: DAYS FROM THE DATE HEREOF.
Picture of product:Description of product:
Picture of product:Description of product:
THANKS & BEST REGARDS.
The name of seller.
四、经贸英语的语法特点
1.句子完整,陈述句居多。技术资料、商务广告、合同、业务函电,均以独立完整的.句子为主。句子较长而且结构复杂,每句话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句子间搭配合理,逻辑性强。陈述句居多,偶尔使用疑问句和祈使句。例如:
Your company has been introduced to us by that company with whom we have traded for many years.Would you please supply us with complete set of catalogue of cable accessories so that we may make choice and work on them?
2.多用被动语态。为了避免个人主观色彩,做到表达的客观性,要用到被动语态。并且在不指明主语的被动态中,能够使重要信息更好地突出。例如:
It has to be stressed that shipment must be effected within the prescribed time limit,as a further extension will not be considered.
3.词项重复。这一特点已在“词汇特点”进行了阐述,在此不再重复。
4.修辞特点。经贸英语时态上多用一般现在时,如Befor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party A may at any time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amount of work of project.经贸英语一般风格朴实,淡于修饰,很少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段,目的是提高实效性。但在经贸理论介绍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运用比喻可以使复杂的事物形象鲜明,富于感性。
五、结语
经贸英语作为具有特定交际目的一门专门用途英语,呈现出独特的语言特点,承载较强的社会功能。研究经贸英语特色有助于我们对商务英语的本质、功能及其应用的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推动商务英语的研究与商务英语学习,有助于满足国际贸易频繁的地球村年代对于高素质的复合型的商贸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正中.经贸英语翻译基础[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2]李明.论商务用途英语的语言特点和语篇特点[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
[3]张敬.经贸翻译的特点和基本技巧[J].科技资讯,,(19).
论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经济性 篇6
【关键词】英语新闻 新闻标题 语言经济原则 省力原则
一、语言经济原则简介
语言学上的经济概念最早是相对于“冗杂”提出的。经济原则,又称省力原则,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是“指导人类行为的一条根本性原则”。[1][2]
(一)语言经济原则的兴起
1.“省力原则”。美国语言学家齐夫(Zipf)在学术界率先提出省力原则。他将“斧子实验”的现象—“如果木匠身旁放有多把斧头,他会最经常使用离自己最近的那把”归结为“省力动机”。通过将这一现象推及到对人类语言的研究,齐夫发现“相比一种语言中的长词,人们更经常使用短词”。
对于怎样认识和考量这一原则,齐夫主张从听话人和说话人两个方面来进行。“单一化力量”和“多样化力量”的区分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观点。
2.“经济原则”。 在齐夫的基础上,马尔丁内(Martinet)提出了“经济原则”。虽然二人都认为,为实现交际而付出的努力总是跟所传递的信息量成正比的,这是存在于语言经济现象中的一条基本原则。[1]但是,不同于齐夫从交际双方出发,区分语言交际中的两股对立力量—“单一化力量”和“多样化力量”,马尔丁内把前者称为“省力原则”,后者称为“交际需要”。[1] 他认为语言经济的两个主要构成因素是“省力原则”和“交际需要”。
(二)语言经济原则的发展
1.格赖斯(Grice)“省力原则”。“修订版奥卡姆剃刀定律”——“若无必要,不应该增加涵义”[3]为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一定律既与齐夫的“省力原则”及马尔丁内的“经济原则”不谋而合,又较前两者有所发展。
2.利奇(Leech )“篇章修辞”。利奇认为,对修辞需要的满足可以通过言语的简约来实现。1983年,他提出“篇章修辞”这一概念,并指出“篇章修辞”在输出方面对语言表达进行了制约。“经济原则”作为“制约”4原则之一,要求在充分传递所要传递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压缩所使用的言语量,力图让表达精炼明晰,从而使听、说双方花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编码及解码的过程。[4]
3.霍恩(Horn )“省力原则”。以省力原则与会话准则为共同基础,美国语用学家霍恩首创了会话含义两原则:Q原则(数量原则)和R原则(关系原则)。Q原则又被称为“听话人省力原则”,因为它维护的是听话人的利益,要求说话人尽量多说以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R原则又被称为“说话人省力原则”,因为它维护的是说话人的利益,认为说话人只需使自己的话语必需,不必说多于所要求的话。这两个原则互为条件,缺一不可。[5]
二、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经济性
(一)从英语新闻标题的用词特点分析其语言经济性
1.简短词。英语新闻标题的使命是让读者最直接、最快速地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这一使命对新闻标题的形式和内容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形式方面,新闻标题要尽量缩短篇幅,最好控制在一行以内;内容方面,新闻标题要简单明了,多使用大众化语言,做到“平易近人”。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使英语中的简短词备受新闻工作者的青睐。简短词是指那些词形短小但词意宽泛的词。这类词也往往是最常用且最易懂的词。简短词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使用,不仅节省了标题所占用的篇幅,增强了简洁性,而且使标题通俗易懂,增强了可读性。可以说,简短词在提高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经济性、帮助标题完成其使命方面可谓功不可没。例:
a)Woman,89,opted for assisted suicide because of frustration with modern life (《每日电讯报》2014.4.6)
opt for=to make a choice for 选择
b) Voters pile pressure on Cameron to sack Miller (《泰晤士报》2014.4.6)
sack= to dismiss from a job 解雇
2.首字母缩略词。首字母缩略词是指由几个单词的首字母构成的词,这类词多为专有名词。从构成形式上看,首字母缩略词一般取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IOC(International Olympics Committee国际奥委会)。另外一种形式是缩略词只为词的一部分,如HQ(headquarters 总部)。除此之外,一些缩略词还可以与其他单词一起使用,共同构成一个新词,如V-Day(Victory Day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日)。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首字母缩略词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而其在新闻标题中最常用于指专业术语、组织机构等专有名称、常见事物的名称、职业职务名称。首字母缩略词的使用,在有效控制标题字数、节省刊头空间的同时,将新闻内容中的关键词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在第一时间通过标题把握新闻主要内容。例:
a)Mps can’t be trusted on expenses (《泰晤士报》2014.4.6)
MP: Member of Parliament 国会议员
b) New GOP push for immigration reform blocked (《华盛顿邮报》2014.4.6)
GOP: Grand Old Party 大老党(美国共和党别称)
3.简缩词
不同于首字母缩略词,简缩词是指用一个英文单词中重要的字母来代表整个单词的意义,如expo(exposition 博览会)。在英语新闻标题中使用简缩词也能够起到节省字数的作用。例:
a)‘Affluenza’ teen’s family won’t pay full rehab fee
(《今日美国》2014.4.12)
teen= teenager 青少年
b) Tech stocks can now offer dividend appeal (《泰晤士报》2014.4.12)
tech = technology 技术
4.词语省略。新闻标题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读者最直观、最快速地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往往要突破语法规范,省略一些在表达中相对不太重要的成分。一般情况下,新闻标题常常省略虚词而保留实意词。例:
a)Briton killed in attempted carjacking in Brazil
(《每日电讯报》2014.4.6)
该句在killed前省略了助动词is,在attempted前省略了不定冠词an
b)Will,Kate,George off to charm New Zealand, Australia
(《今日美国》2014.4.6)
该句省略了Kate和George之间、New Zealand和Australia之间的连词and,用“,”代替;同时还省略了off前的助动词are
5.借喻和提喻词。英语新闻标题经常使用借喻和提喻这两种修辞。最常见的是用各国首都名称或首脑官邸、办公地代指各国或其政府,用机构所在建筑物或街道代指机构名称。如,Foggy Bottom(雾谷)代指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美国国务院)。相比其所代指的事物名称,大部分借喻和提喻词都要简洁、精炼许多。因此借喻和提喻词的使用往往一箭双雕,既使英语新闻标题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又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标题所占的空间,大大增强了其语言的经济性。例:
a)This is war,Ukraine’s leader tells Kremlin (《泰晤士报》2014.4.14)
Kremlin 克里姆林宫 代指the Russian Government俄罗斯政府
b)Pentagon to lift ban excluding women from combat
(央视新闻 2013.1.24)
Pentagon 五角大楼 代指the U.S.Department of Defense美国国防部
(二)从英语新闻标题的时态特点分析其语言经济性
1. 一般现在时替代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
众所周知,一般新闻报道的目的是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事。那么,根据英语语法,英语新闻标题应该采用一般过去时。但为了使读者读报时能够“身临其境”,增强报道的直接感和现实感,英语新闻标题通常不使用过去时态,而采用现在时,称为新闻现在时。新闻现在时的使用是英语新闻标题语言经济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动词一般现在时的构成比其过去时的构成少两个字母“ed”,起到了压缩标题所占空间的作用。例:
a)MP Nigel Evans weeps as jury clears him (《泰晤士报》2014.4.10)
b) Royal tour: Duchess of Cambridge dazzles in green dress that Duke thinks is ‘too bright’(《每日电讯报》2014.4.12)
2. 非谓语动词在表达时态中的独特作用
(1)动词不定式替代一般将来时“will/shall”构成,表示即将发生的动作
一般将来时最常用的两种构成方式是“will/shall+动词原形”和“be+不定式”。英语新闻标题通常使用后一种方式。原因在于,“be”可以省略,这一构成实际上是不定式直接表示将来时。显然,“to+动词原形”要比“will/shall+动词原形”节省字数。例:
a)Metro founder to set up Britain’s first ‘phoneless’bank
(《每日电讯报》2014.4.9)
b) Britain to grow faster than any other major country
(《泰晤士报》2014.4.6)
(2)现在分词替代现在进行时,表示正在发生的动作。 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形式是“be+现在分词”。英语新闻标题通常省略“be”,用现在分词直接表示正在发生的事,起到了既不影响表达效果又压缩了标题所占篇幅的作用。例:
a)Don’t miss! 101stocks facing lofty profit targets
(《今日美国》2014.4.6)
b)Traditional families shouldering heavier tax burden than global average(《每日电讯报》2014.4.9)
参考文献:
[1]姜望琪.Zipf与省力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2005(1):87-95.
[2]韩芸.“经济原则”发展概述[J].中国外语,2007,4(6):53-56.
[3]Grice,H.P Futher notes on logic and conversation[A].Syntax and Semantics:Pragmatics[C],P.Cole(ed),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8:113-128.
[4]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83.
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学 篇7
1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教育的研究现状
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新型边缘学科, 其结合了语言学、教育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中的主要问题, 并揭示出了语言的经济学本质, 主要包括价值和效用, 成本和效用。大量有关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表示, 其不仅可以实现对语言与经济之间优化关系的探索, 同时也为日后语言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1]。商务英语作为目前英语教学工作开展中的关键性教学内容, 其主要是以适应学生日后的职场生活为主要目的, 从而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有关涉及日后商务活动的基本知识, 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学习能力, 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习西方企业的管理思想、工作理念等, 以此来更好适应国外的生活习惯, 实现对西方文化的综合性学习。目前, 国内针对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并发现商务英语教育的研究核心总之就是为了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动态需求以及其之间相关性的客观性原因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有效利用, 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和经济水平的综合发展[2]。
2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中的生态位
2.1 明确生态位在商务英语中的定位
生态位概念的提出, 使其在诸多领域方位内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主要是由于其可以充分表达出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的时间以及空间中, 所占据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相关性功能和作用, 而在商务英语中的生态位, 也具有其相对不同的定义。比如在Very awesome and unique HTML/PHP website、Buy niche blog websites以及Welcome to niche software中, 生态位 (niche) 分别具有生态语位、利基语位以及小众语位的含义[3]。由此可见, 应当从根本上明确生态位在商务英语中的定位。在语言应用学领域当中, 英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社区, 而商务英语作为英语中第一种变体, 也可以将其归纳为一种社会方言, 其与其他专业英语相同, 可以利用niche对其进行归类, 并凸显出其所具备的生态位特色以及属性。因此, 在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在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中, 应当重视商务英语是英语变体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语位, 其不同于其他英语学科教学, 其应当帮助学生实现从事商务活动能力的提升, 而这就要求商务英语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性商务知识[4]。第二, 应当充分展示出语言的魅力, 提高学生对于商务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使其将语音充分的应用于商务活动当中, 而这也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并对教学方法进行现代化的改革,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努力, 促进其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利基。第三, 形成对于商务英语的主观控制能力, 即在商务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应当实现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分析, 部分较为详细的内容不应当仅停留在表面的学习上,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英语语言的有效利用, 提高自主控制商务谈判的能力, 以此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2.2 发挥出商务英语当中的生态位效应
由于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的滞后性, 这就要求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实现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 才能有效发挥出教学的实时性特点, 并以此来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语言信息作为商务活动开展的关键性因素, 尤其是商务英语作为一种生态语位, 其更需要体现出与时代相结合的现代化特点。首先, 应当在教学充分利用流行语教学, 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和首次公开募股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 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商务英语逐渐转变为一种公共产品, 其不仅降低了社会交流的成本, 同时也成了共享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5]。因此, 学生在学习时应当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并提高对英语语言的使用能力, 发挥出其巨大的公共价值, 使其成为自身谋利的资本。其次, 应当重点研究语言的认知适应力。受到商务英语适应能力的增强, 如CPI和IPO等专业性术语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部分相关学者曾在对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学研究时发现, 语言即为对认知生态位的一种适应, 人类的获得语言的能力就是在日常的知识传播以及相互依存的生活当中[6]。通过对商务英语的深入理解, 实现对商务英语中生态位效应的合理定位, 可以充分提升语言的价值, 明确交易双方的实际需求, 寻找更为突出的利益合作要点, 达到双赢的效果。最后, 注重商务英语的实用性, 由于其自身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 应当通过社会调查以及资料研究等方法, 实现对商务英语词语的深入性分析, 并加强对句子的深入了解, 挖掘出自身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 提高语言应用的灵活性。
2.3 发挥出商务英语中的生物文化生态位
语言具有较高的文化属性和价值, 这主要是由于语言处在不同的语境下, 其所产生的含义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差异实际上就是生物文化生态位与制度的结合体现, 而这也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出商务英语中的生物文化生态位[7]。第一, 语言作为一种制度性的表达形式,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应当严格遵循其所要求的基本用法, 方能体现出权利与利益的再分配关系。商务英语是目前的一种新兴英语教学内容, 其可以实现对利益效度的有效权衡, 同时也可以实现对衍生利益功能的合理支配。第二, 语言制度应当充分遵循民族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尤其在学习商务英语的过程中, 应当在遵循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通过对传统文化与商务英语学习的有效结合, 可以进一步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8]。第三, 充分发挥出语言制度的博弈作用, 即商务英语工作者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不仅可以实现对产品营销渠道的拓宽, 同时也将从根本上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基本保护, 发挥出了商务英语当中的生物文化生态位。
3 结束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 使我国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现代化的改革, 英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工作开展中的核心内容, 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商务英语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到来下, 实现了商务和英语的有效融合, 并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同时也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综上所述, 生态位作为一种体现客观科学规律普遍生命现象的理论性概念, 其也适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语言作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语言生态位的分析, 也将为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商务英语作为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其也充分满足了当今世界对于语言知识的基本要求, 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使商务英语在我国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生态位 (ecological niche) 主要是指统一种群在生态系统当中, 其在时间与空间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性关联与作用, 通过对商务英语生态位的分析和思考, 可以进一步实现对英语学习者的积极引导。该文首先对商务英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其次对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中的生态位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明确生态位在商务英语中的定位、发挥出生态位效应, 实现商务英语的公共产品转化等内容, 提升了我国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能力, 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商务英语,生态位
参考文献
[1]林莹, 黄艳红.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2, 10 (9) .
[2]朱楠, 史岚, 陈旭.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探索——以《商务英语》课为例[J].中国外资, 2012, 8 (20) .
[3]马嫣, 刘宇.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1 (9) .
[4]黄洪, 周红.任务体验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J].嘉兴学院学报, 2015, 7 (1) .
[5]李文.开放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与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基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 9 (2) .
[6]王欣欣.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6, 4 (7) .
[7]郑红.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 6 (4) .
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学 篇8
近年来, 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李盛等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进行过需求理论研究。莫再树提出运用语言经济学理论来研究商务英语教育。本文以语言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研究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完善学生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商务英语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 培养适应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一语言经济学理论简介
语言经济学是基于西方人力资本学说、教育经济学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它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 “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于1965年提出的。他在语言经济学领域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语言经济学一直沿用的概念并界定了其研究主题, 即经济学与探求语言方面的优化的密切关系及语言的四个经济学性质, 即价值 (value) 、效用 (utility) 、成本 (cost) 和收益 (benefit) 及其相互关系, 由此揭开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 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 某一特定语言的经济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该语言在各种任务、各种职业和各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 而其使用程度又受到该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语言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具有资本性质, 可以增加个人收入。人们决定学习第二种语言 (或外语) , 甚至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学习第二种语言 (或外语) , 部分原因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即考虑到学习第二种语言 (或外语) 的“投资费用”和学成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学习第二种语言 (或外语) 作为一种经济投资, 其成本表现为学成这门外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实物支出;而其效益则取决于学习者学成这门外语之后, 使用该语言时间的长短和应用该语言的广泛程度, 以及由此而获得相应的效益和效用。
当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的价值、效用、成本和收益情况如何?怎样提高其经济价值?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的价值效益, 我们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妨碍了商务英语经济价值的实现。
1. 教学内容
首先, 商务英语教材中的部分材料内容还是20年前的老模式, 没有及时地更新, 跟现代商务交流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其次,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的课程群仍然不够丰富。由于独立学院没有像职业技术学院那样分设独立的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群只有商务英语听说、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等几门核心课程的支撑, 尤其是缺少一些商务实践课程, 导致教学内容单一, 无法融入商务英语的交流环境, 无法形成全面的商务英语教育模式。
2. 教学模式
当前商务英语教学仍然缺少实践, 课堂上仍然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传授, 将大部分交流实践放在课后进行, 教育出来的学生还是只会考试, 难以进行实际有效的商务交流, 无法达到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无法实现人才的市场价值或者人才的市场价值较低。
3. 教学条件
学校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投入不够, 一方面学科定位模糊, 课程设置单薄, 无法形成系统的商务英语教育培养模式;另一方面缺乏商务英语实践的多媒体教室、仿真的专业实训教室、校内外的商务英语实践实训基地, 无法给学生一个完善的商务英语实践平台, 无法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 培养的人才价值不高。
4. 教师
商务英语的专任教师虽然都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 并且都是英语或者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理论知识完备, 但是他们中很多都缺乏企业工作经历, 缺乏实际的外贸工作经历, 他们对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指导缺乏切身体会的实践经验指导, 都是转述别人的经验, 实践指导不够生动。
三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其难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 必须进行改革, 增加投入, 提升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
1. 调整独立学院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以语言经济价值理论及成本效益理论为基础, 调查研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将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英语全面知识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 能在对外商务公司、机构等从事商务英语接待、贸易洽谈、翻译等工作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专门人才。独立学院应设立独立的商务英语专业, 除商务英语的核心课程外, 还应增加商务礼仪、外贸单证实务等实践课程群, 使学生充分了解并融入商务英语的交流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根据语言经济价值理论及成本效益理论, 顺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适时灵活地调整商务英语课程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在注重理论和学术的基础上, 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将扎实的知识基础与专业方向特色相统一, 注重个性发展, 为学生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 让学生毕业后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2. 开展商务英语全方位的实践教学
为使学生毕业后达到“上手快, 后劲足”的要求, 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和校外实践, 加强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 使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百分之五十。校内实践包括课堂内外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实践, 还包括外贸单证制作、外贸业务流程仿真模拟训练等商务实践以及商务模拟谈判等各种项目化、情景化设计的综合实训训练。教师应该加强已有的课堂教学实践环节, 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营造良好、有趣的学习氛围, 将学生分成小组, 引导学生协作完成各项课堂、课外的商务英语项目实践任务。
同时逐步创造机会让学生到校外公司机构见习、实习并进行商务英语实践活动, 每一部分的实践都要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学校应积极投入, 开放多个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室供教学使用, 同时也应与校外企业积极联系,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让学生拥有充足的锻炼平台和实训机会, 保证校内外实践的顺利完成。
此外, 将实践、实习活动纳入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中, 建立更全面的学生评价机制。考试只是考核学生的方法之一, 更多的还是要从学生完成商务英语实践任务和项目的情况来决定学生的成绩。
3. 注重师资发展
首先, 学校应该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外贸实践经验的优秀师资, 也可以邀请外贸企业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到学校担任客座讲师、教授或者导师, 弥补实践型师资的不足。
其次,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 提高教师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 适应教学的需求。教师也应积极地参与校内外的培训和学习, 部分教师应争取拿到外贸相关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成为双师型教师。
再次,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 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 确保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 提升自己的价值。教师也应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作为与时俱进的教育者, 应将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更多地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提高教学效益。
四结束语
透过语言经济学的视角, 发现当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单薄、实践教学薄弱、教学设施不全、师资结构不完整等问题, 为了建设有效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体系, 必须从专业学科定位、实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改革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 构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以语言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分析了当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以期调整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提升商务英语人才的语言经济价值, 构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商务英语,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外国语, 1999 (4)
[2]马慈君.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1)
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篇9
在高度融合的当今世界环境下, 语言作为一种经济资源, 我们就需要对它进行不断的补充、改进和发展, 而大学英语教育更是对语言经济学的一种体现, 这就需要我们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 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一、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1 .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了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我们应当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的英语基础不同导致大学后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如果在招收新生入学之后, 准备一次摸底考试, 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成绩的高低对这些新生进行编班, 这样就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并且跟上学习的步伐。
2.提高英语学习的预期收益。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 却忽略了它对于语言信息和文化的渗透, 以至于它只能作为一种工具而不能成为真正的语言。因此, 我们应当丰富我们的语言内涵, 从实际生活中的到应用, 并且更好地促进语言应用功能的发挥, 让我们投入到学习语言中的费用在日后工作和生活中得到预期的效益, 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很好的进行跨越文化的交流, 因此, 我们应当把英语绳头到各个专业之中, 通过开设双语教学模式, 使得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自然而然的得到提升。
3.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学习英语, 不仅仅是为了把它作为一种工具, 更重要的是我们想通过对于英语的学习可以对外很好的实现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 并且能够把英语语言能够很好的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看来, 英语的教学模式就不能仅仅的局限于简简单单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 这样只会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 而是应当积极鼓励他们, 不断的发挥自己的潜力, 不但要把理论知识传递给同学们, 更重要的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们能够轻轻松松的接受到知识并且能够轻松自如的运用他们, 或者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逐渐的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这样, 不但提高了大学中学生们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 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交互式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原则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我们提出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交互式教学。
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频繁的情感和知识的互动关系,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来进行的如果没有交流的话, 课堂的教学就不可能会发生, 良好的课堂交流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交互式的教学是一种把学生的实际需要放在第一位的教学, 并且建立在非常和谐和宽松的教学氛围之中, 一般来说, 老式的大学英语教育中, 学生们只是模仿现有的材料和模式, 忽视了情感和信息的交流, 为了完成作业而机械的进行工作。从而导致进入大学之后, 英语水平越发降低, 使得四六级的通过率大为减弱。因此, 交互式教学在大学英语教育的环境下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互式敦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是构成教学的本质因素, 教师提问是教师互动中最为普遍的方法, 通过向学生提问, 可以启发学生, 并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主动的融入课堂中, 与敦师默契的配合, 避免了上课睡觉、做无关活动的情况, 提高的上课的质量和效率。
2.学生之间的互动。除了以上两种互动外, 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必不可少的关键, 学生们在学习中应该不断的互相切磋和学习, 彼此之间交流学习的经验与心得,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英语教学的过程之中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差异, 听说读写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的不同, 应当鼓励他们组成各自的讨论小组, 开展各种竞赛、辩论以及小游戏等, 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和表达的能力。
交互教学的关键是进行对话以及互动, 那种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并不被21世纪的学生们所接受, 所以, 只有利用以上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 才能从本质上体现交互式教育对于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三、结语
结合上面的讨论, 基于语言经济学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还可以不断的提高他们自主创新和积极主动的能力, 帮助他们养成不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我国近年来英语教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与广大英语老师的辛勤教育是分不开的, 经调查发现, 其中绝大多数的教育方式都与我们提出的改革方案相类似, 可见, 这些改革方案和实施措施对于当今的教育方式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应该从经验中吸取并总结教训, 使以后大学的英语教学取得更高的成就。
摘要: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国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 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普遍的语言。因此, 学生们学好英语是关键。因此, 需要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使新一代的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一部分, 本文主要是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对大学英语教育进行分析, 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与实施的方案。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与实施
参考文献
[1]秦曼.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课程与教学论 (英语) [D].沈阳师范大学.2009.
[2]敖苏敏.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0, (6) .
论英语广告的语言经济价值 篇10
一、语言的经济价值及其计算办法
经济地使用语言即指交际者为了实现话语的目的而巧妙地、简明地使用语言。具体而言, 经济地使用语言包括以下几点: (1) 不说假话、空话, 说话算数。如广州市2011年经济总量统计报表中这么写道:“2011年, 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12303.12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 (下同) 增长11.0%。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03.06亿元, 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532.52亿元, 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7567.54亿元, 增长11.0%。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65∶36.84∶61.5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5%、38.8%和60.7%。”报表中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统计数据和文字一起使用, 给人以准确和经济的感觉。 (2) 说话通俗易懂。如Buy one, get one。该广告语通俗易懂, 简洁明了, 童叟消费者一看便知。 (3) 语言简洁。如可口可乐广告Coke adds life。一句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简单句让消费者产生无限遐想, 手捧一杯可乐, 生活顿时平添美妙色彩。言简意赅的广告词表明了语言的经济使用所能带来的利益最大化效果。
从经济价值角度认识广告语言使用的意义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表示和计算:
公式读作E比Ms等于Lv或Lv等于E除以Ms。这里“Lv”代表“语言经济价值” (language value) ;“E”表示“语力” (effect) ;“Ms”指“表达语力的语言手段” (linguistic means) (3) 。
二、英语广告的特点及语言经济价值分析
广告是具有呼唤功能的文本, 一则上乘的英语广告必须符合AIDMA法则, 即引起读者注意 (attention) 、激起读者兴趣 (interest) 、唤起读者的欲望 (desire) 、让读者过目不忘 (memory) 、使读者采取行动 (action) 。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一则成功的英语广告既要简明扼要, 又要明白准确地体现广告内容。即体现广告英语的语言经济价值。
1. 词汇选用。
广告英语多选用一些单音节的动词、形容词、复合词或创造新词、借用外来词以达到简洁经济地使用语言, 宣传推广产品的目的。
例1:Go well, use Shell.一路畅通用壳牌 (Shell) (4) 。
例2:Fresh up with Seven-up. (Seven-up) 。
例3:Good to the last drop.滴滴香浓, 意犹未尽 (迈克斯威尔·豪伍斯咖啡) 。
例4:There’s never been a better Time.从未有过的美好时光 (时代周刊) 。
例句1中“use”是一个单音节动词, 表示消费者使用Shell的动作和过程, 同时突出了Shell的效能。而当消费者看到例句2中“fresh up”一词时, Seven-up饮品的清新透凉、惬然得意的感觉便跃然纸上。例句3的“last”则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消费者喝完杯中最后一滴迈克斯威尔·豪伍斯咖啡时意犹未尽的感觉, 例4句中的“better”一词无疑勾起大家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有时候广告创意者为了达到吸引眼球, 推广产品的目的而创造新词或借用外来词。
例5:“Give a Timex to all, and to all a good time.” (5)
例句5是Timex表的广告主题句。Timex由Time和Excellent拼缀而成, 既表明了Timex作为手表的产品属性又凸显了该表的计时准确性。这种创造新词既标新立异又更有效地传播了商品的差异化信息, 可谓别出心裁, 令消费者过目不忘。
2. 句式特点。
广告需要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及成本内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所以广告必须简短有力, 尽可能地以最少的词句传达最有效的信息来吸引买家。因此, 简洁明了, 利落有力的简单句、省略句、祈使句等易念易记的用语广泛使用于广告中。
例6:Time always follows me. (时间因我存在) 。
例7:For the road ahead. (Honda) (6) 。
例6中“time”暗示这是一个手表广告。“follows”意味着手表精准。“always”让消费者联想到表的耐用和可靠。一句简简单单的简单句充分体现了广告的语言经济价值, 以最精炼的语言向广告受众输送了最大的信息。例7是日本本田汽车广告。这句广告语中省略了主语和谓语, 不但没有对消费者造成误读, 反而渲染了该商品消费者至上的设计理念:驾驶本田汽车, 一路驶向未来。
祈使句具有请求、命令、号召人们做某事的意义。而广告的目的也是说服、敦促目标受众采取某种行动即购买商品和服务或接受某种观念。耐克产品的广告“Just do it!”堪称经典。从语言的经济性角度来看, 英语广告要追求言语效用最大化。对于那些消费者已经了解或可能会基本认同的关于产品的部分信息, 广告创作者便不再使用言语进行重复描述, 以减轻言语交际中的言语表达负担, 提高语言的效用。耐克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熟知, 广告者无需再用言语描述, 他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就只一个:号召消费者购买。
3. 多种修辞手法运用。
英语广告中, 广告创造者往往为了生动有趣地宣传商品的信息特征, 形象逼真地描述消费者使用商品后的感受, 常常在有限的篇幅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增强商品宣传效果, 以达到宣传推销的目的。
例8: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 (拥有东芝, 拥有世界) 。东芝公司的这则广告词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用最少的言语让人产生了TOSHIBA产品和整个world的无限联想, 达到了言语效用最大化。
广告中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样体现了语言的经济价值。通过拟人修辞手法, 广告创造者无需过多言语描述, 便能给商品以生命, 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如一则提供皮包修理服务的广告中有一句“Wherever it hurts, we’11 heal it.” (不管它哪里疼痛, 我们都会使它愈合) , 广告者运用拟人手法, 把坏的皮包比作受伤的人, 把修理它比作使它愈合, 形象贴切、生动有趣 (7) 。消费者看到这样的广告难道没有购买的冲动吗?
例9:Featherwater.Light as a feather. (Featherwater眼镜, 轻如鸿毛) 。
例10:EBEL the architects of time. (EBEL手表, 时间的缔造者) 。
明喻、隐喻是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例9中将眼镜与鸿毛相比体现了眼镜轻巧的特点, 而例10中将EBEL手表比作是时间的缔造者, 寥寥几字便充分体现了手表的完美品质。
另外, 广告中还常用双关、押韵等修辞手法来发挥言语的最大语力, 突出商品的特点, 激发购买欲。如美国摩尔香烟广告“Ask for More. (再来一支, 还是摩尔。) ”, “I’m More satisfied. (摩尔香烟, 我更满意。) ”。这则广告的主体是More牌香烟, 英语中More的含义是“更加, 更多”的意思, 广告者巧用More的双关含义, 用最经济的言语让消费者既记住了商品, 又激发了购买欲望。
再看Guinness啤酒的广告词:My goodness!My Guinness! (我的天啊, Guinness啤酒) 。短短四个词的广告词既是排比又是押韵, 一句简短的My goodness!惟妙惟肖地勾勒出消费者饮用Guinness啤酒时赞不绝口的景象 (7) 。体现了语言的经济价值。
英语广告运用多种修辞手段, 不但增强了广告语言的流畅与宣传效果, 节约交流交易成本 (8) , 而且又让目标受众在解读广告主题句时省时省力, 轻松解读其传递的交际意图, 并对商品的性能产生愉快的联想, 产生购买欲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英语广告在用词、句式结构以及修辞的选择上都遵循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以尽可能地节约交流交易成本, 以最经济的言语最大化地表达了商品或服务的效用, 诱发目标受众的购买欲, 为商家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充分体现了广告英语语言的经济价值。
注释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编译) .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9
2 Coulmas Florian, Language and Economy[M], ISBN 0-631-18525-0, 1992
3 刘绍忠, 语用的经济价值与语言学习[J].山东外语教学, 1996, (1)
4 赵静.广告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5 向朋友.经济分析语用学说略——经济分析语用学探究之四[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3)
6 许其潮.语言与经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7)
7 李玉香, 英语广告修辞与翻译[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经济学中的语言腐败 篇11
经济学者巧妙地发明这两个词,并非发现了新的经济学原理,而是为了非学术的目的,颠覆了经济学中这些正常的词。经济学家张维迎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语言腐败”。他认为这比金钱腐败更可怕,因为它使人们慢慢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
比如说,很多政府干预市场的措施,被冠以“宏观调控”的名义,似乎就变得正确了。干预市场投资方向,叫“产业规划”;打压小企业,叫“产业升级”;政府大搞投资,叫“刺激经济”,还有人把行政垄断的国企叫“公益性国企”……种种语言腐败,难以尽述。
当下最严重的语言腐败,恐怕是对“改革”这个词的滥用。改革,指的就是按照市场化的方向、大社会小政府的方向所做的调整,但是现在很多干预市场的措施,也被叫做改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改革”这个词成了一个政治正确的词,但是把反市场方向的措施称之为“改革”,就模糊了改革原有的含义。时间长了,人们就会误以为改革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就会支持错误的改革,或者厌恶改革。
语言腐败并非今天才有,也并非中国独有。比如“权利”这个词,我们拥有各种各样的权利,但行使这些权利,则需要行为人自己创造条件。任何阻止行为人创造条件行使权利的做法,都是侵权;而任何不提供行使权利条件的做法,都不是侵权。比如说,我有买房的权利,但是我得有足够的钱来行使这一权利。如果我出不起价,那么,开发商不卖给我、银行不贷款给我,都不是侵犯我买房的权利。相反,如果政府强迫开发商低价卖给我,或者强迫银行贷款给我,那么,买房就不再是我的权利,而是我的权力。
1929年大萧条发生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搞了一次严重的语言腐败。他提出,“免于匮乏”是人的四大权利之一。问题是,如何保证“免于匮乏”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行使“免于匮乏”的权利:第一,参与经济活动,创造财富,使自己免于匮乏;第二,接受他人的捐赠,使自己免于匮乏。这两种情况,都未强加成本于他人。任何人阻止他人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免于匮乏,都是侵犯了他人的“免于匮乏” 的权利,政府都应加以制止。当然,政府自己更不应阻碍公民通过这两种方式免于匮乏。
但是,在罗斯福那里,“免于匮乏”的权利则是指政府必须保证公民免于匮乏,这就错了,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必然是政府从创造财富的人那里强行转移财富来满足一部分人的免于匮乏,这意味着那一部分人的财产权受到侵犯。这时候,“免于匮乏”就不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权力,因为它意味着强加成本于他人。
不过,语言腐败并非在所有时候都是负面的。张维迎教授提到,在改革开放之初,也有过很多正面的语言腐败。比如,1980年代初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词,其实就是在经济中增加市场的成分、减少计划的成分。但是,当时计划经济是反不得的,所以,明明是要往市场的方向走,却不得不加个“有计划的”帽子。
正面的语言腐败和负面的语言腐败的最大区别是,正面的语言腐败最后还是要往词语本身的意义去靠,而负面的语言腐败则不会。比如人们打着“权利”的幌子要求权力,就不愿承认自己要的是权力。
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学 篇12
一、语言经济学概述及语言经济学的观点
语言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真正的出现在学术界的时间应该是在20世纪的60年代。在那个时期, 信息经济学的创立者Jacob Marschak于1965年在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时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从那个时候起, 将语言经济学引入到学术界来进行思考和研究。他在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中指出了四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特征, 价值、费用、效用和收益。在那之后的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人将语言经济学的这四个重要的因素应用到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当中, 将语言经济学当成了认定经济和进行语言学习的有效链接方式。
语言经济学对于外语的学习进行了界定, 这种界定对于日后人们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期预期, 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分析。首先, 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是一种人力的资本, 语言经济学的创立者曾经指出: “语言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的价值作用, 往往就和人在日常工作当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在正规的教育机构所获得的知识是一样的, 拥有习得某一种语言对于一个人来说, 本身就是一种资本。”其次, 对于学习外语的人来说, 他们对于外语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对于自身的一种经济投资, 这种经济的投资往往是建立在投资回报率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经济学中的理论告诉人们, 人们在决定要进行外语学习的时候, 主要是来自于经济因素的影响, 这种经济因素的影响, 往往就是导致人们将自身的学习兴趣转移到外语学习上的最直接的动力来源。
语言经济学家对于语言的认识, 往往是从以下的观点来进行认识的, 他们往往认为语言是不分大小的, 也不论其通用的程度如何, 都能够为使用者的经济利益服务, 但是这里却存在着一种现象, 那就是经济价值的高低确是存在的。各种职业和各种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 又决定了对于该种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在劳务市场中, 对一种语言的需求取决于雇主的选择, 而雇主的选择却不尽相同, 这主要根据雇主在市场中使用何种语言和他们进行技术投入时使用何种语言来决定。语言供应方面任何时候都是相对稳定的, 这是人们先前基于该语言的预期价值而进行投资的结果。只要语言能在劳务市场上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 便会取得不同的经济效益。受雇者的语言熟练程度越高、经验越丰富, 其身价就越高。
二、当前警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警务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 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之处: 首先, 就是在日常的警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从语言经济学理论上来分析可以发现, 警务英语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经济的投资行为, 他们进入到学校里面进行英语的学习, 是希望能够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 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金钱投入来获得更多的语言教学资源, 在获得语言教学资源的时候能够将语言应用到自身的实际工作当中去。就目前的警务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 往往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和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不能够满足警务英语学习者的多层次化要求, 由于警务英语学习者的基础各有不同, 又没有能够进行适合的分层次教学, 这样就容易导致没有办法做到对所有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其次, 就是学习警务英语的学员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 经济收益的观念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 对于警务英语的教学也是这样, 他们进入课堂来学习警务英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 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 以便在今后的警务活动中正确使用英语, 并达到能够运用自如的目的。警务英语的教学和学习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学校的警务英语侧重的是对于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全方位教学,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警务英语教学不能够满足警察在日常的行动过程中的使用, 同时也不能够对于他们的语言的应用给予相应的指导。这种教学方式, 往往就是导致目前警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意见相对比较多的一个方面。
针对当前的警务英语的教学现状, 推进警务英语教学的改革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对比较繁多, 这样的话就导致了学校在进行警务英语教学改革上面的阻力的产生, 这种阻力的产生, 往往就是目前警务英语教学中需要克服的最重要的内容所在。比如说, 针对学生基础的不同开设分层次教学的方式等,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英语教学设备的改进和英语学习条件的完善, 这些都是学校目前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要求的地方, 导致了目前警务英语教学层出不穷的原因所在。
三、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警务英语教育
首先, 坚持针对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 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由于警务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学生的基础层次是不一样的, 这种不一样的英语基础, 导致了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的效果的不一样, 人们在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努力地提升英语学习的效果。所以说,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就需要开展分层次教学的方式, 让英语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能够分配到一个班级里面去, 这些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相互的交流, 促进他们英语的学习效果的提升和完善, 从而为学生获得更好的英语教育效果。从警务英语的教学现状中总结警务英语教学的目的, 是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最直接的方式, 也是最经济的一种教学方式。
其次, 就是要让学习警务英语的学生能够提升英语学习的预期收益。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可以发现人们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 将英语的学习作为一门投资来进行经营的话, 他们往往更愿意看到的是在短时期内对于英语学习的一种收益这样的话, 从内心深处就能够让这些学员清楚地看到自身的语言学习的效果, 从而增强了他们对于英语语言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投入到语言中的学习费用, 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预期效益。外语的学习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其不仅是口语和书面的交流, 更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交流。因此, 应当考虑将英语语言学习渗透到各个专业的学习中, 开设双语教学模式, 形成一个浓厚的英语氛围,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自然而然地获得提升。
最后, 就是要让警务英语的教学达到提升教学资源的优化程度, 对于目前的警务英语教学来说,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 而更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 就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对于英语的一种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这点上来看, 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双向的教学互动, 这样才能够将语言的学习和英语语言文化的渗透联系到一起, 更好地促进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的发展和学生学习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由于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被限定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 这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的教学。这种交流的工具, 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语言交际的用途, 更多的时候还能够让学生借助这种语言的交际功能, 来获得比英语知识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从这一点上来看,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仅得到了一种语言的学习, 更多的是得到了一种知识的获取手段, 为今后获取更多的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说, 英语语言的学习, 往往是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能力。
四、结束语
【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学】推荐阅读:
商务英语中语言经济学06-28
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06-24
商务英语语言05-28
商务英语语言特点01-28
语言应用能力商务英语05-16
商务英语词汇语言特点09-19
函模糊语言商务英语11-15
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简析01-04
商务英语语言特殊性05-31
商务英语语言学教学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