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中语言经济学

2024-06-28

商务英语中语言经济学(精选11篇)

商务英语中语言经济学 篇1

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引自《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 。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商务交往的不断深入发展, 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大量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因此英语专业教育必须从培养单纯的语言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培养语言技能加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加强对急需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 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李盛等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进行过需求理论研究。莫再树提出运用语言经济学理论来研究商务英语教育。本文以语言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研究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完善学生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商务英语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 培养适应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

一语言经济学理论简介

语言经济学是基于西方人力资本学说、教育经济学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它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 “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于1965年提出的。他在语言经济学领域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语言经济学一直沿用的概念并界定了其研究主题, 即经济学与探求语言方面的优化的密切关系及语言的四个经济学性质, 即价值 (value) 、效用 (utility) 、成本 (cost) 和收益 (benefit) 及其相互关系, 由此揭开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 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 某一特定语言的经济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该语言在各种任务、各种职业和各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 而其使用程度又受到该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语言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具有资本性质, 可以增加个人收入。人们决定学习第二种语言 (或外语) , 甚至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学习第二种语言 (或外语) , 部分原因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即考虑到学习第二种语言 (或外语) 的“投资费用”和学成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学习第二种语言 (或外语) 作为一种经济投资, 其成本表现为学成这门外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实物支出;而其效益则取决于学习者学成这门外语之后, 使用该语言时间的长短和应用该语言的广泛程度, 以及由此而获得相应的效益和效用。

当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的价值、效用、成本和收益情况如何?怎样提高其经济价值?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的价值效益, 我们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妨碍了商务英语经济价值的实现。

1. 教学内容

首先, 商务英语教材中的部分材料内容还是20年前的老模式, 没有及时地更新, 跟现代商务交流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其次,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的课程群仍然不够丰富。由于独立学院没有像职业技术学院那样分设独立的商务英语专业, 课程群只有商务英语听说、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等几门核心课程的支撑, 尤其是缺少一些商务实践课程, 导致教学内容单一, 无法融入商务英语的交流环境, 无法形成全面的商务英语教育模式。

2. 教学模式

当前商务英语教学仍然缺少实践, 课堂上仍然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传授, 将大部分交流实践放在课后进行, 教育出来的学生还是只会考试, 难以进行实际有效的商务交流, 无法达到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无法实现人才的市场价值或者人才的市场价值较低。

3. 教学条件

学校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投入不够, 一方面学科定位模糊, 课程设置单薄, 无法形成系统的商务英语教育培养模式;另一方面缺乏商务英语实践的多媒体教室、仿真的专业实训教室、校内外的商务英语实践实训基地, 无法给学生一个完善的商务英语实践平台, 无法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 培养的人才价值不高。

4. 教师

商务英语的专任教师虽然都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 并且都是英语或者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理论知识完备, 但是他们中很多都缺乏企业工作经历, 缺乏实际的外贸工作经历, 他们对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指导缺乏切身体会的实践经验指导, 都是转述别人的经验, 实践指导不够生动。

三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其难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 必须进行改革, 增加投入, 提升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

1. 调整独立学院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以语言经济价值理论及成本效益理论为基础, 调查研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将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英语全面知识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 能在对外商务公司、机构等从事商务英语接待、贸易洽谈、翻译等工作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专门人才。独立学院应设立独立的商务英语专业, 除商务英语的核心课程外, 还应增加商务礼仪、外贸单证实务等实践课程群, 使学生充分了解并融入商务英语的交流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根据语言经济价值理论及成本效益理论, 顺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适时灵活地调整商务英语课程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在注重理论和学术的基础上, 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将扎实的知识基础与专业方向特色相统一, 注重个性发展, 为学生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 让学生毕业后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2. 开展商务英语全方位的实践教学

为使学生毕业后达到“上手快, 后劲足”的要求, 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和校外实践, 加强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 使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百分之五十。校内实践包括课堂内外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实践, 还包括外贸单证制作、外贸业务流程仿真模拟训练等商务实践以及商务模拟谈判等各种项目化、情景化设计的综合实训训练。教师应该加强已有的课堂教学实践环节, 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营造良好、有趣的学习氛围, 将学生分成小组, 引导学生协作完成各项课堂、课外的商务英语项目实践任务。

同时逐步创造机会让学生到校外公司机构见习、实习并进行商务英语实践活动, 每一部分的实践都要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学校应积极投入, 开放多个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室供教学使用, 同时也应与校外企业积极联系,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让学生拥有充足的锻炼平台和实训机会, 保证校内外实践的顺利完成。

此外, 将实践、实习活动纳入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中, 建立更全面的学生评价机制。考试只是考核学生的方法之一, 更多的还是要从学生完成商务英语实践任务和项目的情况来决定学生的成绩。

3. 注重师资发展

首先, 学校应该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外贸实践经验的优秀师资, 也可以邀请外贸企业的资深从业人员和专家到学校担任客座讲师、教授或者导师, 弥补实践型师资的不足。

其次,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 提高教师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 适应教学的需求。教师也应积极地参与校内外的培训和学习, 部分教师应争取拿到外贸相关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成为双师型教师。

再次,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 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 确保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 提升自己的价值。教师也应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作为与时俱进的教育者, 应将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更多地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提高教学效益。

四结束语

透过语言经济学的视角, 发现当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单薄、实践教学薄弱、教学设施不全、师资结构不完整等问题, 为了建设有效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体系, 必须从专业学科定位、实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改革独立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 构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本文以语言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分析了当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以期调整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提升商务英语人才的语言经济价值, 构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商务英语,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外国语, 1999 (4)

[2]马慈君.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1)

[3]李盛.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关于商务英语的现实及反馈需求研究分析[D].重庆大学, 2004

商务英语中语言经济学 篇2

翻译中语言冗余与经济现象探析

本文通过分析命题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了翻译中语言冗余和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指出妨碍目的语行文流畅性的`冗余信息是减词的动因.减词是译者获得简练、流畅的表达效果的翻译策略,然而,减词决不是任意的翻译行为,它受到原文命题结构和意义以及目的语句法结构的制约.

作 者:徐莉娜 Xu Lina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刊 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卷(期):2005 “”(4) 分类号:H059 关键词:冗余   经济   命题结构   句法结构  

商务英语中语言经济学 篇3

语言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nguage) 最早由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 Jacob Marschak 于 1965 年提出。它是继语言与文化这一研究热点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一个跨语言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语言经济学揭示了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的东西:价值 (Value) 和效用 (Utility);费用 (Cost) 和效益 (benefit),其主要的理论观点包括:

第一,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它既有先习得的母语,也有后习得的第二语言。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是人们足以获得其他本钱 (知识和技能) 的本钱。语言作为本钱,它实际上是补充或取代人类的其他本钱 (知识和技能)。

第二,学习外语是一种经济投资。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人们决定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甚至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部分原因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即考虑到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的“投资费用” 和学成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

第三,使用体现经济价值,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的经济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们在语言的帮助下完成某项工作,从而获得经济效益;人们依靠语言从事某项职业或参与某项活动,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语言在劳务市场中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获得经济效益,此时受雇者的外语熟练程度越高,其身价越高;用外语工作的经验越丰富,待遇越好。

二、语言经济学和商务英语的关系

商务英语是指在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普通英语社会功能的变体,其目的是沟通商务信息、营造商务氛围、促进与英语语言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语言经济学研究商务英语的原因在于两者存在共存发展的紧密联系。

第一,经济全球化使人类居住环境的语言维度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在跨国公司,即使在一些独资企业也出现了员工构成多国籍、多语言化的倾向。在经济学上,网络外部性是指某一商品的消费所产生的效用随着该商品消费人数的增加而增加,语言也具有这种网络效应,在一个成分互补的社会网络内,越多的人分享,效用越高。可以说,商务英语的使用人数越多,就会带来越多的收益,商务英语的推广必将带来全球经济的繁荣。

第二,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业绩与薪酬挂钩的企业激励机制,也促使纯英语学习者着手寻求新的出路。而商务英语则是彻底将英语从一种语言交流工具蜕变为使用者独具特色的一种生存技能。

第三,高科技带来的技术进步迅速渗透到商业的各个环节,国际贸易中的 B2B 交易、电子商务、网上谈判、远程结算、无纸报关等新的贸易方式开始引领一场现代化的商业变革。而这些跨国交易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托商务英语的桥梁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商业环境呼唤商务英语必须紧随其上。

三、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学

基于语言经济学规律商务英语的有效教学认为教学是一种经济投资,关注的是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的均衡发展。商务英语有效教学的“效”,可以概括为课堂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果”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教学活动取得某种结果,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求,它所关注的是给学生带来的进步和发展。“有效益”即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还要求教学效果与预设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并且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有效率”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学习收益的最大化。

下面笔者以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为例,简要解释如何利用语言经济学指导有效的商务英语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及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翻译素材多以文学性文本翻译为主,缺乏真实性翻译材料,无具体职业指向性。翻译练习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由于缺乏应用文本,如广告宣传语、产品介绍、商务信函等的翻译实践,学生商务英语翻译实际运用能力低下。因此,翻译教学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学习者的劳动付出和收效之间的比例失衡,向社会输出的“产品 ”不符合社会市场的需要,语言的使用价值降低,直接结果是学生难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商务英语的学习也就不能取得一定的收益。要解决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尴尬局面,教师必须思索教学的投入产出的效益问题,通过分析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着手,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提高教学的经济效益。

总之,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有用人才是教育事业的长效之举,而从纯经济学角度看,收益大于成本的预期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理性原则。因此必须不断研究商务英语教学的最佳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教育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1]Marschak,J.Economics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1965(2):135-140:77-81.

[2]许其潮.语言与经济: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7):4.

[3]陈新仁.试探经济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运行[J].外语学刊,1994,(1):8-12.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项目 “外语经济学视域下的ESP人才培养模式” 14SB0384 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商务英语中语言经济学 篇4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商务英语,教育

一、相关概念概述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 范畴,包含了特殊语言主体的界定,为经济活动服务,以及特殊语境中特定交际方式的选择。商务英语培养出的人才具有更高、更直接的经济效益,都围绕着商务环境中的各类活动。究其发展历史,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济学研究领域出现一个新的学派——语言经济学,提出人是JacobMarschak,该学者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一直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也具有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收益(benefit)等经济特性,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成为语言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语言经济学通过严格地测量语言的货币费用和价值来讨论一国语言的经济效用,全面地测度语言政策的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以及预期的社会效益、个人效益和文化效益,从不同语言的总成本和总收益比较来指导国家语言政策。

二、商务英语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人们在从事涉外商务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衡量商务英语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尺。如:台州一家外贸公司想以高薪聘请一位熟悉商务活动的有一定的英语水准的复合型人才。可见,在今后工作中商务英语是为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然而,致力于培养毕业后从事涉外商务活动的人才是商务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那么该专业毕业生的反馈对我们改进商务英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目前很多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分解成三大模块,即语言基础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以及应用能力模块,主要是应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并在每一模块下根据课程的特点细分出具体的课程类别。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这些模块自成一体,导致专业知识很难用英语授课,不能有效地为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课时所限造成了蜻蜓点水的现象,所以难以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在商务英语教育迅速发展的进程中,课程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和指导,出现了许多热爱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和专家,但是由于这批教师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从TEFL转行的,这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的教学与商务技能的教学很难融合,缺少了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学生也因此缺乏用英语处理实际问题的切身感受;同时,教师在实训时由于不能给学生做出应有的指导,这往往使得实训流于形式,效果聊胜于无。

三、语言经济学中的语言教育效益分析

据语言经济学原理,语言经济效益分为外部效益和内部效益。外部效益的“产出”差异就体现在学生完成学业并走入社会之后,教师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整个过程都是外部效益的教育“投入”,而他们的收入、职业、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差异上。有研究表明,外部效益还包括教学体系之外,即学生毕业后在社会环境中所受到或所经历的教育“投入”与多项表征相关的经济“产出”。内部效益指的是教育环境内部教与学的过程中“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联。这里的“投入”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师生资源的比例、所使用的教材、实习实践成本、人均教学消费、学生学习时间的机会成本等; “产出”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成果,包括各类技能大赛的获奖、学业成绩等。

四、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英语课程改革探索

1.课程改革目标。从语言的经济价值角度来,提高商务英语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是改革课程设置。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语言经济学的理论、能力要求以及人才规模,商务英语专业应对行业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同企业专家共同商讨定商务英语教育改革的目标。商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英语说、听、写、读、译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国际商务知识,具有国际商务相关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较高的英语交际能力,适应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线需要,熟悉商务英语的专业相关岗位工作过程,能从事外事秘书、翻译、对外贸易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语言的经济理论在课程上的体现。课程是重要的育人方案之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及途径,对教育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从语言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来看,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并掌握这种人力资本需要一定的投入;语言发挥的效用受使用密度的制约;语言的价值有高低之分。虽然在近几年,国家要求高等教育要有经济价值,但职业英语的专业课程内容因为一直受着英语学科的束缚,并未做出“针对性”和“职业性”的改革。以上这两点基本观点对重新认识商务英语的课程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要实现人才的经济价值,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依据培养目标和区域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商务英语中语言经济学 篇5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 体验式教学 商务英语

Abstract: Experiencing teaching is student—focused, in which the teacher introduces or designs a scene relating to teaching content to arouse students’ experience in order to reach teaching objectives, help students learn specific knowledge and help them solve the problems creatively. At present the ratio of business English educational input and output is low, while experiencing teaching conforms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economics of language, so it is a necessary option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ectiveness. Taking the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s its prerequisite and language knowledge as its basis, experiencing teaching creates experiencing situations and the teacher control s the experiencing process and gives feedback to students.

Key words: economics of language experiencing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一、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美国经济学教授Jacob Marschak(1898—1977)于1965年在《行为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论文。在该论文中,Marschak提出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媒介,语言具有四个基本的经济属性:价值(value)、费用(cost)、效用(utility)、收益(benefit)。F·Vaillancourt认为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他指出:“如同通过工作经验或通过诸如数学和历史学科的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一样,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F·Grin于1994年给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 Language)下过这样的定义:“语言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它把经济学通常的概念和手段应用到研究存在语言变量的关系上,尤其(但不是仅仅)对那些经济变量传统上也起作用的关系感兴趣。”后来,他又指出,“下此定义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即经济学的特点不在于它研究的话题,而在于研究那些话题所采取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把经济学的论证推理方法应用到语言问题上成为语言经济学的一部分”。余明德认为,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人力资本是人格化的知识和技术,经济发展依赖于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进步,所以经济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本的积累”。许其潮认为,语言经济学是一个跨语言学、经济学、教育学、信息学、人口学、统计学和规划学等门类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既像自然科学一样是一门实证科学,又像一般社会科学一样是一门规范科学。

学者们普通认为,第一,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可以帮助其使用者获得诸如技术、知识等其它人力资本。因此,语言实质上一种工具性质的人力资本。第二,学习英语是对人力资本进行的投资。人们之所以学习外语,部分原因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正式开始学习一门外语之前,会对学习该语言的投资成本和预期回报进行衡量比较,从而做出理性选择。第三,语言的经济价值分为不同的级次。因在不同的场合、要完成不用的任務、人们所从事的不同行业等的差异,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而这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第四,语言的经济效用受市场对其需求程度、在市场上的运用频度、人际交往的频度等多方不同因素的影响。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体验式教学法最初由大卫·库伯(David Kolb)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明确提出。库伯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活动体验开始,继而得出初步结论,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课占据了几乎全部的课堂时间,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几乎不用去主动思考,只靠理解记忆掌握知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对教学情境我设计不足,也不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新性思维,师生互动少,是典型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状态。而体验式教学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或情境中去习得相关知识,并创造性地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体验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基于语言经济学的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外语运用能力属人力资本范畴,学习一门外语是一种对于人力资本进行的投资。投资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劳动力的价值大小会产生经济效益高低之差异。外语教育的过程就赋予劳动力以能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本。在民办院校外语教育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如何从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上进行积极的探索,提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投资的有效性,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性的语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流。商务英语作为在商务环境中使用的、用以解决实际相关问题的语言工具,其实用性更加突出和明显。传统的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注重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在不断的交际活动中习得语言的规则并自觉运用的能力。同时,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景中,主动地思考并自主习得语言是如何運用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加强语言实践能力,这也是现阶段提高教育投资收益的必然选择。

(一)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背景介绍

笔者所在的院校为英语专业(商务方向)本科学生开设了2个学年、4个学期的商务英语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1—4册,开设学期为1—4学期。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内完成1—2册书的学习,第二学年内完成3—4册书的学习。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周期内,要求安排2—4个学时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可以较为集中地体现体验式教学及学习模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体验活动的实施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基础水平为重要前提,教师的活动前指导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笔者以《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3》第6单元Trade中的核心内容为例,来说明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二)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的实施环节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际贸易活动是最为重要商务活动之一,几乎所有其它的商务活动都围绕国际贸易活动展开,而谈判活动又与国际贸易密不可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集中体现在理解并掌握信用证的内涵及使用;掌握一定的谈判方法与谈判用语。

1、相关专业知识介绍

本单元核心的学习内容为国际贸易谈判技能及用语的掌握。只有在了解了相关国际贸易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语言技能。并且本单元的阅读(Reading)部分,也从一封主要关于信用证问题的商务信函入手,要求学生理解英文所承载的国际贸易知识的内涵,为专业的语言学习做好铺设。信用证付款问题是国际贸易流程中的重中之重,对于二年级尚未开设商务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国际贸易背景知识的介绍对于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起到关键作用。

背景知识介绍的主要内容为常用国际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流程。所采取的讲解方法是语言描述、板书图画(板书展示如下图1、2)、PPT展示以及情景模拟体验。将全班同学和教师分别设想为在一次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买卖双方。在教师引导下,创设一种体验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从各自公司(虚拟)角度出发,将学生引领进一种虚拟的国际贸易流程情景中,以灵活的方式理解一笔国际贸易交易的各个环节。

2、语法知识的复习和储备

本单元语言复习(Language review)部分的内容为条件句,技巧训练(Skills)部分重在培训学生的谈判技巧及谈判用语。条件句是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句式。在小组活动之前将这些关键知识向学生讲解清楚是体验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操作上,这部分首先是对一段关于贸易谈判的听力材料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发动学生自己去找出并梳理条件句的基本涵义、构成及其用法,自主地构建英语的语言知识,最后再由教师做关键性的归纳总结。随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谈判过程中大致有如下环节:Starting、Exploring positions、Making offers and concessions、Checking understanding、Refusing an offer、accepting an offer、Playing for time、Closing the deal;在简单阐述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向学生交待清楚在每个环节中经常运用到的语言。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处于认知层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心理语言,这可以通过Role play活动来完成。明确告知学生角色扮演活动的目地就是体会运用上述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在Role play活动的过程上要尽可能多地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

3. 体验式小组教学活动的实施

(1)明确任务,唤起体验兴趣

在本单元的小组案例分析(Case study)活动是关于电吉他销售商和购买客户之间进行贸易谈判活动。进行前一周,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以便使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正式布置任务之前,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某影视作品中两个跨国公司进行谈判的视频。这段桥段环环相扣,真实精彩。学生看后普遍感觉意犹未尽。在此基础上,教师带动学生共同对这段视频进行了简短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回顾前面所交代过的国际贸易中的基本知识及谈判用语,使学生体验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随后,教师再对学生们将要体验的任务进行布置,对任务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要点提示,明确案例中的如下信息。

a)案例内容—trade negotiation;

b)谈判重点—Product quality、price、payment、guarantee、delivery、discount

exclusivity、transport;

c)任务要求—

口头形式:trade negotiation between two teams;

书面形式:a fax summarizing the points agreed during the negotiation, indicating any terms of the contract requiring discussion or clarification.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对活动形式提出下列具体要求及参考建议。

a)形式要求—

全班分为6—7组,每4—6名同学一组,组内分成销售商代表和客户代表两个团队;

谈判过程条理清楚,结果明确;

谈判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书面形式的作业。

b)参考建议—

谈判人员仪容仪表

辅助材料及直观教具的使用

每个小组对谈判过程尤其是重点环节要有所记录,以方便书面作业的形成。

这样一来,具体的任务明确了,对学生们要进行体验的情境有了基本的预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任务后,明显感觉学生们普遍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学生参与的欲望被唤起。

(2)创设情境,实施体验活动

在正式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之前,实际上几乎每组都已在课下进行了讨论和演练,也就是说,学生们基本上已自主地进行了初步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每小组轮流进行谈判过程的展示。形式上,很多小组着装正式规范,学生们穿上了白衬衫、深色西服,很多女同学还特意穿上了平时不怎么穿的高跟鞋;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了名片、合同;有的小组带来了真的吉他作为产品的样品,有的小组则自行用彩色硬纸板等原材料制作了样品;每个组都配合谈判内容制作了精美的PPT;内容上,学生们不仅将主要的谈判环节进行了完整的展示,有的小组甚者设计了电话沟通、接待及安排住宿等前续环节,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环节中的英文表达上,均大量地使用了在本单元之前所学习过的相关用语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发挥锻炼,学生们自觉地通过课下及课上多次重复体验活动,具体地实践了活动之前所介绍过的、抽象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谈判方法及谈判用语方面的英文语言知识;而且,学生们的团队合作互助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3)主动提问,掌控体验过程

为了确保体验活动能够按照预期顺利进行,教师要对活动过程进行一定的干预和掌控。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这不等于完全依靠学生进行自由放任的所谓“体验”,学生是体验过程的主体,教师则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作为体验主体的学生们,虽对模拟谈判极其感兴趣,但整个体验活动的过程都不使用母语,由于学生语言水平所限,在语言表达上受母语思维的影响较多;另外,由于学生商务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导致在某些问题的阐述上也不够深入。也还有的学生,由于自身英语水平和小组成员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只是在最终活动被表现出来的时候“参与”其中,究竟在活动准备阶段“参与”程度如何难以获知。如果教师能对体验的过程加以掌控,这种情况会大为改观。笔者在布置任务之初,就向学生讲明,每个小組的体验活动结束之后,由教师负责就其谈判内容,视情况向每个小组提出一至两个问题,由谁来回答问题则由教师随机挑选。这样一来,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由于意识到很有可能被提问,就会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体验活动中来,成为体验活动中有机的一分子。

(4)合理点评,反馈体验结果

体验活动本身的完结并不是体验式教学的终结。对于整个体验过程,学生参与完成之后,应当得以及时了解其效果如何。教师适时的点评是学生了解相关情况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就学生在相关语言的运用,谈判方法及策略的使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开展交际活动的能力,体验过程中的创新性、团队合作精神等相关方面,进行适当的点评,并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笔者在体验活动开始之前,准备了录音笔,对全过程进行了录音;并且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对每组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作为反馈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点评时要客观,对亮点之处加以肯定和赞扬;对各组存在的共性问题明确指出,并给予相应的改进建议。合理的点评,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商务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沟通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英语解决商务活动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的能力。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在体验过程中,尽管在布置任务阶段教师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去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包括英文表达方面的以及商务知识方面的,但每组学生都大量运用了本单元所涉及的谈判方法及谈判用语,有些组还有意识地使用了前几单元中学到过的相关用语,也能够通过对整个过程的体验把握基本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目前的商务英语教育投入产出比效益不高的情况下,体验式教学符合语言经济学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商务英语教学育投入产出比在教学方法上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Marschak, J. Economics of Language [J]. Behavioral Science, 1965, (2)

[2] Vaillancourt, F. Demo linguistic Trends and Canadian Institutions—An Economic Perspective. Montreal: Association of Canadian Studies, 1989.

[3] Grin, F. European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Recent Results and Relevance to Candia. Http://www.pch.gc.ca/progs/perspectives/english, 1996

[4] 余明德,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育 篇6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英语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经济发展已逐步与国际接轨, 对外语人才尤其是英语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商务英语作为英语教育中的一个分支, 将英语教育向职场方向发展, 提高了学生适应职场的能力, 使他们更能满足外资企业和对外贸易的需求。本文将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 研究商务英语的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教育手段。

一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目前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着成本大、收益低的问题。虽然商务英语教学出现时间较短, 发展迅速, 但总体水平不高, 所培育出的人才能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人很少。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商务英语学科定位不准

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从事经济、公务、社会活动的英语能力且具有一定的职场适应能力的人才。它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掌握经济、法律、社会学、西方文学等学科的知识理论, 具有国际化的开阔视野, 能胜任商务工作的英语交流与沟通, 是集经贸、商务、法律、管理、外事等技能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认识上的不足, 目前的商务英语多是由商学院或外语学院开设的课程, 就使得这门专业要么偏向商务, 要么偏向外语, 并未有系统科学的定位, 人才培养计划及专业课程设置也相当不合理, 使商务英语陷入尴尬的境地。

2. 师资力量不强

商务英语不仅仅是普通的英语教学, 它是通过以英语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用英语思维从事商务工作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教学水平, 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商务专业的知识, 并能以恰当的方式, 将两者结合起来教授给学生。由于目前的商务英语大都是在原有的商学院或外语学院基础上增开的一门专业, 教师队伍也由专攻商务或英语的老师构成, 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缺乏复合型教师, 导致商务英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实践活动也得不到有效地进行, 最终使毕业生所学仅是商务与英语这两门学科的简单组合, 并未形成商务英语独有的思维与能力。

3. 缺乏实践教学

商务英语应重视语言的实践环节。重理论、轻实践的语言教学不能成为真正的能力, 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 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这个问题, 大量理论课与书本内容的讲述, 没有社会实践相结合, 加之教师素质不强使商务英语的实用性很难发挥, 学生只学到了一纸空文, 并未内化为自身能力。

二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商务英语教学

语言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它将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应用到了语言上。根据语言经济学的理论, 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 语言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投资。语言的价值取决于语言在不同环境中的使用程度。由此看来, 英语作为世界使用最广的语言, 其经济价值不断增加, 商务英语因其对经济活动的针对性, 其语言经济价值更是水涨船高。因此, 我们应在语言经济学的视角下, 制定出一套恰当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

1. 商务英语的价值分析

虽然不同种类的语言都在为使用者产生经济利益, 但其价值也有高低之分。将语言看作一件商品, 其价值取决于市场的供需程度。一般来说, 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越高、经验越丰富, 他所含价值就越高。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 则要求他们熟练掌握英语的应用技巧, 还要扩展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这样才能提升自身价值, 进而提升自己的劳动报酬。

2. 商务英语的教学改革

语言经济学将语言看作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则是劳动者经过学习积累拥有的知识技能。商务英语是一种经济投资, 则必然有着经济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能参加商务英语接待, 翻译及其他商务活动直接取得经济利益。 (2) 对外贸易不断加深, 商务英语的市场需求广阔, 具有较好的前景。 (3) 能从事和商务相关的职业, 获得稳定长远的劳动报酬。

要使商务英语发挥其价值, 通过实践熟练掌握语言技能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积极开展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参加有外商进驻的商品交易会, 运用自身所学在交易会上得到锻炼;建立实训模拟基地, 模拟商务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场景, 建立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上岗实习三步走战略, 使技能的掌握循序渐进, 真正内化为自身所学。

三结束语

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 也具有了经济价值, 商务英语的学习就是学生对未来的投资, 是学生丰富自己, 将语言价值转化为自身价值从而创造经济利益的过程。通过加强实践教学, 使商务英语从理论化技能, 走出目前成本高、收益低的尴尬局面。相信通过各个高校的不断摸索, 一定能创造出恰当可行的商务英语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莫再树.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J].外语界, 2008 (2)

[2]尹雪艳.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探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 (4)

商务英语中语言经济学 篇7

语言经济学概述

语言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nguage) 是一门以西方人力资本学说和教育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研究语言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首先揭开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尤其是经过Grin和Vaillancour两位研究者的突出努力, 这门学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分别在语言与收入的关系、语言与经济发展、语言的动态发展及语言政策方面形成了一些理论观点, 并为宏观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 (1) 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 (2) 学习第二种语言 (或外语) 是一种经济投资; (3) 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 (4) 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诸多因素。

如今, 除了经济学界的研究者之外,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界、语言学界和外语学界的学者也纷纷加入到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行列, 试图从不同角度审视语言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英语语言消费:对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

根据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 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语言不分大小, 也不论其通用程度如何, 都能为使用者的经济利益服务。”英语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 一方面使人们具有理解和使用英语的能力, 人们可以借助英语从事某种职业、参与某个活动或完成某项工作, 直接取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英语是获得其他人力资本的资本, 通过英语这种工具, 人们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为社会和个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说, 英语语言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本, 其经济价值引导着人们的消费倾向。

同时, 学习外语是一种经济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 其获取必须在有意识地对其投资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而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我国, 从小学到大学, 英语教育是由国家以公共产品的形式提供给个人的。除了国家投入的社会成本之外, 受升学、就业等因素的影响, 个人也花费了一定的成本展开各种以英语学习为中心的消费活动, 即英语语言消费, 这一点在高等教育阶段表现得尤其明显。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英语语言消费是对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重视英语语言投资将有助于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成本收益分析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 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 具有经济学本质的因素:价值 (value) 和效用 (utility) ;费用 (cost) 和收益 (benefit) 。人们决定学习外语, 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即考虑到学习外语的“投资费用” (the cost of the investment) 和学成外语后的“投资预期效益” (theanticipated benefits of investment) 。换言之, 语言的成本和收益高低是影响人们进行语言选择和语言消费的关键因素。

(一) 成本分析

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的成本由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构成。直接成本取决于消费所投入的资金、时间、精力。其中资金包括培训费和在学习资料、学习工具、水平考试报名、交通、饮食等方面的支出;时间主要花费在培训上, 还有往返于学校、住所和上课地点路途中的耗时;精力以学习英语时消耗的脑力为主。机会成本指的是在消费期间失去从事工作所得的报酬, 即大学生如果把进行英语语言消费活动的时间用来工作所能获得的收入。这里的工作是指兼职工作。大学生时间灵活, 精力充沛, 为赚取零花钱或积累社会经验, 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拥有一份兼职。

在这些成本中, 直接成本对英语语言消费收益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因为资金、精力投入影响的是消费的质, 而时间投入影响的是消费的量。所以, 大学生应注意把握直接成本要素。

(二) 收益分析

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的收益主要从个人收益的角度来考察, 可分为直接收益和预期收益。直接收益为非货币收益, 体现在消费行为给大学生的学业、精神、生活等领域带来的明显变化, 如通过各种英语水平考试、获得更高学历层次深造的机会、某种英语技能或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等。此外, 在消费过程中, 大学生还可以有机会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 欣赏英文原版电影等, 尽情享受英语给他们带来的信息和乐趣。而且这些收益在消费完成之后将一直持续。

预期收益以货币收益为主, 与大学生的就业、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有关, 因此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当今社会, 英语是许多单位聘用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标准, 已成为求职者获得一份好工作的筹码。大学生熟练的英语水平加上丰富的使用经验能使其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个人收入也会比其他条件都相同但是不会英语的人高。除了获得经济上的收益以外, 英语语言消费还能给他们带来非经济福利, 如身份改变、社会地位提高等。

需要指出的是, 一般的物品消费, 人们只要完成购买行为就可以完全占有物品。而英语语言消费者就不一定能获得英语的使用价值。所以大学生要完全占有英语的使用价值, 实现英语语言消费的收益, 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 自身的主动性。 (2) 卖方 (指英语语言培训机构、出版商等) 提供的服务、培训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保证。

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策略:理性消费, 力求成本收益最优化

近年来, 我国的英语语言消费市场发展迅猛, 出现了林林总总的培训机构、五花八门的考试、名目繁多的教辅材料, 还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等等, 竞争相当激烈, 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 大学生不理性的英语语言消费行为大量存在, 盲目消费、高消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一部分学生的消费出于从众心理, 认为大家都努力学英语、考证书, 自己不学不考就会落后于别人, 竞争力就会比别人低。一部分学生消费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学英语。在他们眼里, 学英语是一种比较时髦、比较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还有一部分学生倾向于高价位的英语培训, 觉得价格高效果就一定好。而消费行为完成后,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 效果却不明显, 即产生了所谓的高成本低收益的问题。由此可见, 大学生如何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合理进行英语语言消费, 争取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优的收益, 是目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 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明确英语语言消费动机, 提高对市场的判断力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具备了对产品的感知、分析和比较评价能力。但是由于消费经验不足, 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缺乏主见, 易受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 缺少消费的理性。要合理进行英语语言消费, 首先, 大学生应克服盲目从众的消费心理, 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 培养正确、成熟的消费心态。其次, 在消费决策的过程中, 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认真考虑是否有必要进行英语语言消费。如果需要, 必须明确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再次, 进行消费抉择时, 大学生应尽可能多、广地收集产品的相关信息, 提高对市场的判断力, 避免消费失误。例如, 在英语培训方面, 由于在英语培训的生产者和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培训机构时非常茫然。他们对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教师水平等方面的信息了解太少, 只是根据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渠道刊登的广告或宣传册作出选择。结果到培训机构学习后, 碰到诸如频繁更换教师、课时无故减少等情况, 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不幸成为消费受害者。

(二) 正视个人经济条件, 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谨慎选择英语语言消费方式

大学生缺乏独立而稳定的经济来源, 不具备自主消费的物质基础。他们虽然可以通过兼职赚取部分收入,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真正走上工作岗位, 在经济上未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大多数时间花的还是父母的钱。而且有些大学生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 不顾经济条件的允许, 盲目追求高额的消费方式, 结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更多地考虑产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量力而行, 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语言消费方式。

(三) 注重英语语言学习规律,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习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是没有捷径的。大学生切不可急功近利, 被那些所谓的“半个月提高口语和听力”、“三个月教您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通过率98%”、“名师执教”等虚假广告宣传所欺骗。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英语语言消费只不过是一种提高英语水平的途径。消费过程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大学生的自主性。花了钱上培训班, 如果自己不努力而完全依赖培训机构, 最终收益会很少的。所以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 加上合适的学习方法, 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当前, 英语语言消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人们已意识到, 具有经济价值的英语语言这一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愿意对它长期投资。大学生作为英语语言消费的生力军, 在理性消费的同时, 也需政府部门加强对英语语言消费市场的规范。政府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 建立有效机制, 加大对英语语言产品生产者的监督和管理, 为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赢创造条件。此外, 高等院校也应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 不断地加强自身改革,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开设多层次、多样化的英语课程, 满足学生的需求, 提高英语教育的经济效益。

摘要:受英语语言经济价值的影响, 英语语言消费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 且发展迅速。在英语语言消费群体中, 大学生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本文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对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的本质、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 并对大学生的英语语言消费提出建议。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大学生,英语语言消费,成本,收益

参考文献

[1]靳希斌.教育经济学 (第三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52.

[2]宋金芳, 林勇.语言经济学的政策分析及其借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2) .

[3]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2) .

[4]袁俏玲.英语语言消费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6) .

商务英语中语言经济学 篇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合作的加快, 语言经济随之发展起来, 语言经济学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兴经济形式。语言经济学的学科范围较广, 包括语言学、经济学以及教育学。语言在现代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资本, 它可以转换成本钱、利益, 甚至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在第一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第二语言的价值就更胜一筹了, 它已经演变成一种投资, 在现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

(1) 语言经济学对于高校的语言类专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带动作用。高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 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发展, 它不仅受国际性语言环境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 英语的语言经济无论是在政治、经济, 还是社会发展领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2) 现在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语言经济学的发展不再是单一的培养, 而是体现了更多的需求, 更多地考虑到社会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和经济发展相关的商务英语专业, 更是受到很多公司、企业的青睐。在国际化大发展的背景之下, 第二语言成为各国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沟通工具。

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人才从单一培养向校企培养模式的过渡2

现在很多高校的发展开始走向迎合市场发展需求的道路上来,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 地方高校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的目标逐渐从单一的教育培养模式走向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方面的培养, 为了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地方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

(1) 地方高校重新设定课程体系的定位和内容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 专业性和指向性相对其他专业来说较为明显, 特别是在专业的商务课程方面要更加注意, 基本的英语语言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地方高校为了迎合企业的发展要求,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也开始寻求课程体系的市场化定位以及课程内容的些许变化。

地方性院校在科学的“三维框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 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的发展志愿, 作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地方高校邀请相关企业根据其岗位的需求签订详细、明确的人才共同培养合同, 参与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 合作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和培训。

部分企业和高校签订“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总之, 高校和企业在课程体系上的有效合作可以实现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学习的有机结合, 在英语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学习商务学科的基础知识, 使商务学科知识和应用能更深入有效, 充分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企业的招聘需求, 并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机会。

(2) 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增强师资力量

针对以上对商务英语的相关改革, 地方高校为了实现校企合作的模式必须进行相关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特别是在师资力量方面更要注重培养起一支专业的队伍来。

1) 依靠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优势, 教师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 编写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实践性实验教材。

2) 充分利用与高校合作的企业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 在高校进行理论的教学, 在企业中建立学生的实践基地, 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

3) 高校注重商务专业方面教师的不断进修,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对企业内部的骨干人员进行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方面的教育, 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 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校企合作。从根本上实现了地方高校从单一的培养模式向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过渡。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注意的问题3

在语言经济学的视角下, 地方高校的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

地方高校的发展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 校企合作的模式是各大高校的新起点, 它的实施不仅打破了以往单一的高校培养模式, 还为社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血液, 特别是站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校企合作的同时, 应注意一些问题:

(1) 正确处理好针对性与适应性的关系。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高校处理毕业生问题的负担, 但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要更加注意分寸。在合作的基础上签订的一些类似“订单模式”的协议, 如果处理不恰当很容易出现负面的影响。根据校企的合作协议, 高校针对企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单一式的培养, 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 何况很多情况是千变万化的, 如毕业之后学生如果有其他的意向或者该企业由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破产, 都是预想不到的情况。因此, 在对待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上应慎重, 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中进行合作, 但是这种订单式的协议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2) 商务英语专业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商务英语属于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专业, 很多时候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 会忽视人文性的培养。如果不注重对人文性的培养, 就会导致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思想深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与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拉开差距, 这样的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如翻译机器, 没有什么思想深度, 更谈不上业务能力和技能了。

4 结语

地方高校在培养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 应深刻了解语言经济价值的含义, 时刻关注区域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全球化的经济形势, 及时进行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分析与现状调查。与当地企业密切联系, 改变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丰富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形式和内容, 一定要适合学科发展的需要, 要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要适应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随时思考、探索、创新富有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 在语言经济学的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在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方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黄伟新.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模式[J].国际经贸探索, 2005 (S1) .

[2]李江春, 秦绪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商务翻译研究的意义探索[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3]马慈君.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1) .

[4]马嫣, 刘宇.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9) .

[5]石芸.语言经济学角度下的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J].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与教学) , 2010 (9) .

[6]唐庆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7]王敏, 程家才.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滁州学院学报, 2008 (4) .

商务英语中语言经济学 篇9

一企业英语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虽然众多企业都已经认识到进行企业英语培训的重要性, 也投入了一定量的金钱和人力, 但是很多培训却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 其中的原因很多。

1. 一些企业没有选择合适的英语培训机构

当前, 英语培训市场上鱼龙混杂, 各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有些机构仅仅是找几个大学生充当兼职教师租个场地就挂牌营业了, 且大多机构是针对青少年进行英语口语培训、针对大学生的四六级应试培训和针对留学人员的出国英语考试培训, 鲜少有专门针对企业员工的英语培训, 大概是因为这类培训对培训讲师的要求颇高, 讲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 还必须精通某领域的专业英语, 通晓某领域的技术背景知识, 如此一来, 培训的成本和准入门槛就都提高了。如果只是随便找一个培训机构, 派一名老师, 指定一本书店里的教材, 在教室里上几十个课时, 也不管这本书是否适合不同岗位的员工, 是否契合本企业员工的工作, 自然收效甚微。

2. 许多企业都过于功利主义, 急于求成

有些企业希望员工经过两至三个月的短期培训后英语水平突飞猛进, 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对于企业来说, 对员工进行英语培训实则是一项投资, 既然是投资, 自然希望短期内就能得到经济回报, 即希望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英语沟通能力来获取更多的国际订单, 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 这种想法无可厚非, 但是语言学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它需要一个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过程, 妄想一日千里式的飞跃只会收获失望。

3. 部分企业在组织员工进行英语培训时过分注重实用性, 偏离了语言学习的本源, 走入了误区

有些外贸型的企业在培训时往往让培训机构把全部内容都设置成和商务用语外贸术语有关的, 因为外贸型企业的员工工作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两大块, 所以只要熟悉这些内容就能胜任工作, 别的诸如英语文化、日常用语等都可以忽略不计。这实际上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ABC外语学校校长刘成凭借他多年的教学和商务经验, 认为“英语语言本身的交流作用要远远重于商务技巧。商务谈判词汇和国际贸易术语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掌握, 但是要达到富有感染力的交流的境界, 必须通过长期的、有意识的练习和环境的熏陶”。

二语言经济学定义及其研究现状

1965年, 美国的Jacob Marschak教授首次提出了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他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语言作为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具有经济学特性, 即价值和效用, 费用和效益。”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加拿大的Francois Vaillancour教授又从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国家的语言政策, 并发表了“从经济学角度看人口语言趋向和加拿大的双语制”一文, 该文的发表标志着语言经济学的形成。到了20世纪90年代, 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在欧洲兴起, 代表人物是瑞士的Francois Grin教授, 他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的方法, 进一步说明了语言经济学的理论观点。现将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1. 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

语言, 作为人力资本, 既有本身已掌握的母语, 也包括后天习得的第二语言, 它是人们借以获得其他知识和技能的资本。实际上, 语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有时也会被用作补充和取代别的类型的人力资本。

2. 学习第二种语言 (或外语) 是一种经济投资

根据语言经济学理论, 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学习第二语言主要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投资, 并且要考虑到投资费用和投资预期投资。前者是指学习第二语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付出的金钱等, 而后者是指人们学成第二语言后是否经常有机会使用, 使用范围是否广泛。

3. 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

每种语言都有其使用价值, 但其使用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湖南大学的莫再树教授对此有较为详尽的描述:“某一特定语言的经济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该语言在各种任务、职业和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 而其使用程度又受到对该语言的供求规律的支配。语言的经济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们在语言的帮助下完成某项工作, 从而获得经济效益;人们依靠语言从事某项职业或参与某项活动, 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语言在人才市场中满足社会的需求, 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此时受雇者的外语熟练程度越高, 其身价越高;其外语工作的经验越丰富, 其待遇越好。”

4. 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诸多因素

特定语言的经济效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取决于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频度, 如在劳务市场上是否急需, 在私人和公共消费市场上的应用多寡, 在人际往来中是否常用等。在某一地区内, 使用特定语言的个人和机构的数量 (即使用该语言的密度) 是决定该语言经济效用的第一因素。

三从语言经济学分析企业英语培训

正因为企业英语培训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语言的经济投资, 而语言与经济本身又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从语言经济学这一崭新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英语培训就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语言经济学的层面看来, 企业给员工进行英语培训首先是为获得英语语言这种人力资本, 它使员工具备了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达到顺畅的沟通, 员工直接可以从事企业内的英语翻译类工作。更远地来说, 企业更希望员工以英语语言为资本去获取其他的技能和资本, 如精通英语的员工可被派去参加国内外的大型会展等贸易活动, 或外派到英语国家的目标市场从事高级的商务工作, 进而为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

其次, 企业给员工进行英语培训是一种经济投资, 既然是投资就有对投资费用以及投资预期收益的考量。在这里, 投资费用不仅指金钱 (其形式可以是培训教师报酬、书籍资料费、交通费等) , 还指员工投入的学习时间 (其形式可以是培训时间、学习往返所耗时间等) 和精力 (主要是学习英语所耗的脑力) 。投资预期收益则大致可以分为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短期收益多指企业员工通过密集的英语培训而提高了英语的整体应用能力, 如上完培训班后员工英语的单词量扩大了, 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能实现通过电子邮件与国外客户顺利沟通工作。另外, 在企业英语培训的过程中, 员工得以与外教进行面对面的口语交流, 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 诸如此类都应是直接收获的短期收益。而长期收益则多指以进行英语培训后取得的英语技能为资本从而获得的额外金钱收益, 但这些收益并不能马上兑现而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如企业一直有一位目标客户, 以前因为语言障碍只能聘请翻译与该客户联系沟通, 而翻译虽然英语水平不差, 却缺乏企业产品的专业知识, 对企业情况也不了解, 很多时候词不达意, 所以企业虽经多次努力但并未拿下订单, 现在企业通过英语强化培训自己培养出了有熟练英语技能又有该领域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 在进行商务谈判与其他同类企业竞争时就自然有了优势, 取得国外客户订单的概率大大提高了, 而这些订单最终为企业赚取了外汇, 也从而实现了企业英语培训的长期收益。

再者, 语言的经济效益有高低之分, 而英语的经济效益则主要取决于市场对英语的需求多寡。事实上, 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 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 参与全球性的商业竞争, 对精通世界性语言——英语的人才可谓求贤若渴。从某种程度上讲, 企业拥有熟练掌握英语的员工已经成为获取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当然, 不同水平的英语应用能力也对最终经济利益的取得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试想一个英语应用能力强的人从事外贸业务员工作, 由于其了解英语的思维模式, 与外商进行沟通时自然要更顺畅, 文化差异也能被最小化, 在这样和谐、融洽的商务谈判氛围中必定能使双方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总之, 企业员工的英语水平越高, 其使用价值也就越高, 企业也最可能从中受益, 这也是企业对员工英语培训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

四企业英语培训的策略

企业处在人人要求提高英语水平的社会大环境中, 又被美妙的经济利益前景所诱惑, 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员工的英语培训中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是, 许多企业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去培训后, 却发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那怎样才能使企业的英语培训达到最高的性价比呢?以下是笔者提出的针对企业英语培训的一些策略。

1. 根据企业员工英语水平的不同分类培训

一个企业中员工的英语水平往往参差不齐, 将所有员工“一刀切”去参加某种长期培训是不合适的, 根据企业员工英语水平的不同分类进行培训, 可以有效降低培训成本, 使投资费用得到控制。一些刚进企业的年轻员工由于在高校接受过系统的英语训练, 许多都已通过英语四级, 部分学生甚至获得了英语六级的证书。这类人的读写能力通常不错, 收发个英语电子邮件不成问题, 需要强化训练的薄弱环节多为听力和口语, 因为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所以这类人培训起来会相对容易, 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的短期英语培训可能更适合他们。而对上了年纪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员工来说学习英语就要困难许多, 因为这类人多数英语基础较差, 以扩大单词量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为主的培训内容可能对他们更合适, 短期内对这类人培训结果的期望值也不应过高, 能看懂简单的英文资料已经是进步。还有一类是中青年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 这部分人正处于事业上升期, 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较高, 且多在企业各部门扮演重要角色, 这类人可塑性很强, 适合进行听说读写全方位的长期培训, 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对企业最有利, 易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培训投资收益。

2. 根据企业员工现处岗位的不同分类培训

在企业英语培训中, 处于不同岗位的员工对英语的需求也不相同。根据企业员工现处岗位的不同进行分类培训不但能有的放矢, 也能降低培训投资的费用。如企业的管理人员除了学习基础英语外, 还需要补充管理方面的知识, 那选用MBA的双语教材就很合适, 培训中宜侧重听说方面的内容。再如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学习基础英语后, 需要补充企业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 那就应选用该行业的专业英语教材, 以期能与国外技术专家探讨设备产品等方面的问题。另外, 企业的销售人员对企业的产品技术固然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更应补充跨文化方面的知识, 选用跨文化英语教材更合理, 因为销售人员的谈吐举止直接代表企业的形象, 不能让文化差异成为横亘在企业与国外客户之间的大山。通过这样的分类, 就可能产生最大的投资收益。

3. 多种方式手段结合进行培训

企业英语培训的方式主要有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远程在线培训等。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效率, 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结合来给员工进行英语培训。一方面, 企业可成立一个专门的培训部门, 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自选英语培训教材, 组织规划年度常规的培训课程, 制定本企业人才长期的英语培训方案。另一方面, 企业可以请外面的培训机构根据本单位的具体需求和现实情况进行课程设置, 制定出系统循序渐进的培训方案, 把部分员工送到培训机构里进行脱产培训, 充分利用培训机构里的软硬件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 当然, 这种方式的投资费用是比较高的。另外, 企业也可鼓励员工通过网络接受远程培训, 模拟真实课堂, 有专家在线答疑解惑, 这一方式培训时间安排更为灵活, 投资费用较低, 因此很受欢迎。

4. 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

企业对员工进行英语培训的过程中实施监控是有必要的。这种监控可使企业清楚当前培训的效果, 如有需要也可适时调整培训计划来更好地满足员工和企业对英语能力的需求, 监控的手段可以是通过考核进行评估等。

总之, 做好企业员工英语培训这项投资并非易事, 如何以尽可能低的培训投资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收益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周景洪.企业英语培训误区分析与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 :55~57

[2]莫再树等.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 2006 (4) :102~106

商务英语中语言经济学 篇10

关键词 语言经济性 科技英语翻译 翻译策略 简洁性

一、语言经济性原则的概述

1、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定义

语言的经济原则又称作语言的经济性。狭义的“语言的经济原则”( the principle of economy)是法国著名语言学家Martinet (1962)为探讨语音变化原因而提出的一种假说。这种假说认为人们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

2、语言经济性原则的表现特征

言语优化配置的新经济性原则: 一般均衡准则,前提共享准则、择近准则、从众准则以及言语生效准则。从以上分析看,语言经济特征应具备两点:减少多余信息;突出重要信息。如果一味地减少用词而不顾传达信息质量,则是舍本逐末。

二、语言经济性原则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体现

1、一般均衡准则

通俗讲是指在语言交际中只有实现发话人的言语供给和受话人言语需求的平衡,所供给言语的总效应才能达到最大化。毫无疑问,科技论文首先应准确传达信息,客观描述研究步骤、现象,准确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语言措辞要准确适度,避免意义含糊、歧义甚至误解的表达。否则,会减弱论据说服力,影响论文质量。如:

例1. 所有的物质都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译文 All substances are made of molecules and molecules ( are made) of atoms.

译文中的后半句直接提供了同前者一样但是省略的句子,可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信息。

相反,如果信息投入量过多,超过了读者理解的需求量,多出的言语反而会抵消交际效用。

2、前提共享准则

在信息交流中,说话人首先对交际双方的共识经验进行预设,再将与话题相关的共识经验以前提的形式省略,以此减轻自己在交际中的言语负担。专业术语是科技交流的语言特点,有极强的严谨性,是交流双方的共识经验,也构成了专业论文的语言基础。如:

(1) GATT =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

(2) VCD = Video compact disk 视频光盘,影碟

3、择近准则

择近原则要求说话人作为言语配置的主动者和操作者,在进行前提预设和选择话题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情况,更要充分考虑听话人的择近倾向。由于科技文体承载信息量庞大且要求信息传递快捷,译者必须为读者负责,保证读者在简洁明了的语言环境下获得准确信息。

例2. When the electrons fly away from the hydrogen nuclei, they are attracted toward the oxygen atoms.

译文:当氢原子的电子飞离其核时,这些电子就被吸向氧原子。如上,译文把被动改为主动,更加符合逻辑,考虑到现实情况。

4、言语生效原则

在交际中,发话人的话语一部分用于交代行事任务,另一部分用于调节各种变量关系,以改善受话人心理,使其处于一种 “乐于行事”的积极心理状态。科技英语翻译要求语体正式,用词庄重,语句大多复杂。但应适度,避免过多使用语义繁杂、模糊、过于正式的词或结构。否则,文章晦涩、迂腐呆板,有不良文风之嫌。

例3. The brain child of two students has become a billion-dollar company and one (Google) of the best-known trademarks in the world.

译文:当初两个学生的一个小点子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十亿美元的大公司,谷歌也成为全球著名的商标之一。

5、从众原则

为了实现言语效用最大化,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从众准则,译者应与时俱进,尽力避免那些陈旧的套语,采用简明经济的现代语言风格。可通过介词、分词短语或名词化结构等词汇手段,或通过平行、省略等句法手段缩短句子长度。

例4.In case of electronic scanning the beam width is broader by a factor of two.

电子扫描时,波束宽度展宽一倍。

三、结语

简洁是语言的灵魂,科技英语一直属于比较晦涩难懂的专业领域,掌握语言的经济性几大原则,可以促使译者更好的推广科技,达到更好的读者效果。

本论文是2013年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项目(2013-ZY-15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黄建玲. 经济原则视阈下英语科技论文语言特色与写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12, 25(2).

[2]彭术根. 从语言经济原则看汉语中的英语简省形式[J].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7(1).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 篇11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鉴于该教学目的,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同时,这个纲领性文件对解决高职英语教学中“费时”、“低效”、“哑巴英语”、“应试教学”等弊端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语言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Lingua-Economics)最早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 (1898—1977)于1965年提出,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

(一)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

F.Vaillancourt指出:“如同通过工作经验或通过诸如数学和历史学科正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一样,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 (1) 语言这种人力资本又不同于知识和技能,它既有先习得的母语也有后习得的第二语言。语言作为人力资本之一,能使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这表明语言就是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成为获得其他人力资本(知识和技能)的资本。

(二)学习外语是一种经济投资。

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人们决定学习外语,甚至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就学习外语,部分原因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即考虑到学习外语的“投资费用”和学成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学习外语作为一种经济投资,其成本表现为学成这门外语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实物支出;而其效益则取决于学习者学成这门外语之后,使用该语言的时间的长短和应用该语言的广泛程度,以及由此而获得相应的效益和效用。

(三)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

“语言不分大小,也不论其通用程度如何,都能为使用者的经济利益服务” (2) ,但其经济价值却有高低之分。某一特定语言的经济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该语言在各种任务、各种职业和各部门活动中的使用程度,而其使用程度又受到对该语言的供求法则的支配。在劳务市场中,对一种语言的需求取决于雇主的选择,而雇主的选择却不尽相同,主要根据雇主在市场中使用何种语言和他们进行技术投入时使用何种语言来决定。语言供应方面任何时候都是相对稳定的,这是人们先前基于该语言的预期价值而进行投资的结果。只要语言能在劳务市场上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便会取得不同的经济效益。受雇者的语言熟练程度越高、经验越丰富,其身价就越高。

(四)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诸多因素。

某一语言的经济效用(utility)取决于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包括在劳务市场上是否急需、在私人和公共消费市场上的应用多寡、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常用以及在某一特定地区内,使用某一特定语言的个人和机构的数量,即使用该语言的密度,是决定该语言经济效用的首要因素。

三、语言经济学与高职英语教学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仍忽视了学生的多元需求。许多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精讲+精练”模式。尽管《基本要求》规定要求“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沿用历年来分级组织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由于新生入校时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这种分级教学方法不能满足部分新生的要求。结果,基础好的学生只能在低水平的必修课程里重复学习,这种内容的相同反复引起部分学生学习自满、懈怠,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如今,社会对外语特别是英语人才的需求大大地增加了,其使用的密度也与日俱增。资料表明:世界上70%以上的科学家懂英语,世界约85%的邮件用英语书写,世界电子检索系统中90%的信息用英语存储。因此,英语不仅在对外合作交流,以及学习与借鉴国外信息和成果方面,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功能也越来越凸现。然而,在目前的课程大超市里,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即没有足够的各种大学英语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提高自己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了满足未来就业形势的需要,实现其预期收益,许多在校大学生不得不花钱到社会上参加各种英语语言辅导课程以期获得各种各样的证书。

基于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内容。

(一)分级、分类教学,满足多元需求。

由于个性化差异,新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是很正常的,可根据高考成绩,编班上课,避免全体新生大学英语学习“齐步走”的方式,尽可能地降低英语学习主体的边际成本。此外,大学英语的教学重心应该放在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前三个学期安排英语必修课,第四学期开设英语技能训练选修课。国内已经有多所大学开始了这方面的改革探索,如把单一模式改为三种模式:25%学生实行1+3模式(一个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加三个学期的英语选修课程);50%的学生采取2+2的模式(两个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加两个学期的英语选修课程);剩下25%的学生依然实行目前的1—4级基础英语教学模式。

(二)扩大有效供给,提高预期收益。

学习一门外语,无非是为了能有效地进行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这种交际不仅仅是口语和书面的交流,它还应该包括以文化背景为基础的不同思想、价值观之间的编码和解码两个过程。根据Gile的观点,即“理解(Comprehension)=语言知识(Knowledge for the language)+言外知识(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分析(Analysis)”。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实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加跨文化知识、翻译技能、专业英语等模块。

(三)优化教育资源。

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种工具,应该利用这种工具广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真正发展和培养英语的实际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化网络技术,设置由教师控制、有正常教学秩序而又相对独立的学生在线学习课程。这样,学生的学习空间将拓宽,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动手机会增多,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提高,同时使稀缺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摘要:本文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 以价值和效用、费用和效益为理论依据对现行高职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说明了改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时改变高职英语教学, 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获得投资预期效益和效用。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视角,高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杜, 2007.

[2]Vaillancourt, F.Demolinguistic Trends and Canadian In-stitutions:An Economic Perspective[M].Montreal:Association ofCanadian Studies, 1989.

[3]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8, (02) .

[4]袁俏玲.再论语言经济学[J].外语教学, 2006, (5) .

上一篇:焦虑归因下一篇:地震医疗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