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语言特殊性(共10篇)
商务英语语言特殊性 篇1
商务英语是为国际商务活动服务的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英语相比,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文体复杂。它的特点在于其专业性,针对性。下面我就词汇的特殊性,表达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在实际的学习和运用中如何把握其特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求教于同行专家。
一、商务英语词汇的特殊性
1. 大量运用专业术语。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常常最敏感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变化。凡是在社会生活出现了新的东西,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还是新思维,新观念等等,这些新的东西都要千方百计地在语言中表现出来[1]。商务英语词汇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就其本身而言,意义更精确,内涵单一。它准确描述了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商务文体的用词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比如Ordinary shares(普通股);Transaction Marketing(交易营销);Market Positioning(市场定位);Import Surtax(进口附加税)等等,这些术语的运用准确表述了商务活动的每个步骤。此外,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商务环境的背景下,由于各国间经济的交流与融合,语言也随之渗透到彼此的文化中,商务英语中,有些特定的称谓会用外来语的形式进行表述,例如,法语词汇的运用就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2. 经常使用缩写词句。
在商务英语文章中,我们发现缩写词会被经常使用,这使得商务文体精简而准确,缩写词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文章的篇幅,但同时也有效传达了相关信息。归纳来看,商务英语缩写词涉及到了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比如,保险、运输、支付、结算、公司名称等等。尤其在时间、日期、月份、单位量书写方面,缩写词更是经常被广泛使用。例如:(1)首字母缩略词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2)日期和时间缩写词Thu.Thursday星期四,Sat.Saturday星期六;(3)单位量缩写词cm.centimeter厘米,km.kilometer千米;(4)符号缩写词:主要是指数字符号缩写,标点符号缩写等。例如,()表示“在……之间”:among,within,etc.<表示“少于”概念:less/smaller,etc.这些符号缩写词的运用更直观,清晰表明了数字运算的公式及过程,可以说简单而明了。
3. 语言表达规范正式。
商务英语书面语篇包含内容很广泛,例如,商务信函、电传、报告、协议及合同等。它属于一种实用文体,特定的文体针对特定的读者,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专业性,因此,在语言表述上,力求准确,清楚,行文简洁,用语礼貌正式等。商务英语是属于一种正式文体的范畴。它的正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句型结构中多使用介词短语。如With the help of在……帮助下,in the name of以……名义等。介词短语的大量使用有效的节省了句子长度,连接了句子中各个成分间的意义。(2)根据不同的商务文体,采用特定的词汇。有些商务文件具有法律的意味,因此,词汇的选择和运用及其重要,既要具有一定规范和法律效力,同时也要使意义的表述更加明确。例如:act表示公约、法律、条例、法令、成文法.abolish表示废除、撤回(废止或废除法律或规定)。Will表示遗嘱。在这些词汇的运用过程中,有很多已经脱离了普遍的含义,而具有了法律的意味,这也使商务文章更严肃、严谨、准确。(3)新词汇的广泛运用。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在当今世界经济多元化情况下,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推动,使新的产品,新的工艺,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同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必然产生新的词汇。这也使商务术语在不断增加,扩充,例如,企业形象corporate image,企业标识corporate identity,公司规划corporate planning,企业部门corporate sector,商务区business area等等。这些新术语的广泛运用准确的描述了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二、商务英语表达方式的特殊性
商务英语文章与一般普通英语文章有所不同,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表达形式上都有很大差别。在内容上它主要涉及到了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在表达方式上,语言简练、明确,常使用省略、引语、插入语、倒装等。文章的时态、语态也与一般文章有所不同。例如,下面几种商务句型中常见的现象。
1.句型中的省略。
The Japanese have their electronics,theGermans their engineering.But when it comes to command of global markets,the U.S.owns the service sector.这句话中,第一句the Germans后面省略了have一词。
2.连接词的使用。
在英语中,介词和副词有衔接句子和段落的作用,能够把句子和段落间的意思有效的连接起来。使文章通顺而流畅。连接词表对关系,表原因,如since,because,due to等,表示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如first,second,next,then等,如下面这句话就用到了表时间顺序的连接词。
First of all,current modest demand growth will not support any more increases that large.Second,now that manufacturers have worked to get their inventories lower,they will be cautious about adding goods in coming months.
3.引语、插入语与倒装形式。
例句:“I am afraid the U.S.banks are going to have get used to seeing Doutsche Morgan Grenfell more often”,says Chief Executive Michael W.R.Dobson.该句中同时采用了引语和倒装两种形式。既阐述了说话人内容,句子结构又发生了倒装。
4. 以事物开头的被动语态。
在商务文体中会使用一些固定的被动语态表达方式,如is thought to be,is believed to be,is estimated to be等等。被动语态的运用会使文章描述更客观,而且,事物主体也会放在句首。
例如:Compensation trade may be used as a means of financing major investments in new mines for coal,iron ore and nonferrous metals.Proposals for bauxite development and aluminum smelters are believed to be under discussion along these lines with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mpanies…这句话中,分别将Compensation trade和Proposals放在了句子的开端,客观的描述使人很容易把握句子的重心和重点,这是商务文章中常见的一种表述方式。
三、掌握商务英语语言特殊性的策略与方法
商务英语是一门具有专门用途的英语,它有自身的文体特征。譬如商务英语的语言要礼貌、得体、简短、精悍。(1)礼貌原则:礼貌是人际和谐的一种黏合剂,有礼貌是有修养的表现。比如,拒绝别人可以说we regret to say……,其中的regret就体现了委婉客气,有助于双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得体原则,减少表达有损他人的观点,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得别人得益,从而使双方关系更加融洽。(3)简短精悍,要简洁明了,要抓住所写,尽量用最少的词表达你所要表达的意思[2]。如何去学好商务英语,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策略与方法。作为学习与实践者而言,第一,英语语言能力要强。全面的语法知识和大量的词汇量必不可少,只有大量的词汇量,而没有较好的英语语法知识,理解是很容易出错误的。第二,知识面要广。商务英语学习者要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就要掌握商务理论知识和具有丰富的多科知识,做到专而博。正如我在文中所述,商务文体在词汇,表达方式上的独特性,就更需要我们去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在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中,提高自我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第三,要努力不断实践,在多样化的商贸实战中提高语言会话及表达水平。第四,要善于总结与提高。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中,才能提高自我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汤九华.试论词汇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张丽君.商务英语用语特点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1).
特殊的音乐语言 篇2
首先如何让音乐课上出“音乐味”呢?如果要拥有音乐的良好氛围,教师必须先做一名最好的听众。可以听——听音乐,听故事,听发言,听感受,因为,在音乐学习的基础阶段,感受比掌握严谨的乐理知识更为重要。古时候的人们学习古琴等乐器也是靠口耳相传。
其次,要上好音乐课,教师必须是一名好演员。音乐课上教师如能切实地做好“情”、“动”、“活”、“美”这四个字,那这节音乐课肯定是多姿多彩的,我们不都喜欢听那些有激情的老师讲课吗?他们的课堂节奏松弛有度,学生将会在老师的引导陪同下快乐地探索着音乐天地的奥秘。“瞧,小松鼠来问好了!”,这时,教师的小木鱼敲了起来,要学生们模仿节奏。“钢琴上也能表现出乒乓球的声音呢,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教师一边播放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一边模拟打乒乓球的动作,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
再如在我的教学中,学生的起立、问好都是用音乐进行的,听即兴音乐编创动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形式。根据教师弹奏的音高来决定哪组的孩子起立歌唱,孩子们很喜欢这样有挑战的项目。
商务英语语言特殊性 篇3
构式是构式语法的最基本概念,Goldberg认为,它的形成通常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形式和意义的配对”;另一个是“不能完全预测”。[2]后来,她将“意义”扩大到“功能”,同时也承认:“只要语言结构有足够的出现频率,即使是完全可以预知的,也以构式的形式储存。”[3]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的整体意义大于其组成成分的意义之和,成分意义必须服从于整体意义,主张以语义为中心来论述语法。它针对生成语法的五个基本观点(天赋论、普遍观、自治观、模块化和形式化)提出体验观、普—特观、非自治观、非模块化、非形式化等观点。构式语法特别强调语言的体验性和特异性,认为语法信息的表征和储存基于实际用法,这对正确理解和阐述高中英语特殊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行的普通高中英语教材(2007年版的NSEFC)有比较多的特殊语言现象,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其实,按照构式语法理论,从语言的体验观、普—特观、非自治观、非模块化、非形式化等观点进行分析,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笔者认为,语言的特异性应该像普遍性一样受到重视,因为学习者只有掌握了语言的核心用法和特殊用法,才能全面掌握语言知识,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应用自如。下面试从语言的体验观、普—特观、非形式化等方面对现行普通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特殊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一、利用语言的体验观来体会特殊语言现象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知识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一条一条习得的。语言的习得是不断体验新的和特殊的语言构式而达成的。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其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教材中新的和特殊的语言构式的掌握和积累。虽然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言中规中矩,绝大部分语言现象在语法书中能够找到答案,但也出现了一些非常规的语言构式。这些构式按照常规语法很难理解,或者常规语法没有述及。如:
Is it worth rebuilding lost cultural relics such as the Amber Room or Yuan Ming Yuan in Beijing?(Book 2 Page 2)
Do you think it was worth spending so much money to move a cultural relic such as Abu Simbel?(Book 2 Page 41)
按照常规语法,worth的用法等于介词,后面必须加上一个名词、动名词或代词做其宾语,如worth millions of dollars, worth seeing, worth a visit, worth it等。上述两个例句中worth后面也跟了动名词,但实际上是it的真正主语,如果将动名词放到it的位置,worth就缺乏宾语,这违反了介词用法的金科玉律。但是,有了it充当形式主语,将动名词置于worth后面,给人感觉worth还带有宾语。于是,该构式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接受了。语言有时就是如此微妙,语法学家对它也无可奈何。高中英语教材中类似的构式还有很多,如There was no stopping the fires. (Book 1 Page 65) It would be better if they used fewer and recycled them. (Book 6 Page 66) 等。对于这些特殊构式,学习者绝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多观察和体会,并不断地将其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才能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语言的普—特观来对待特殊语言现象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是普遍性和特异性的产物,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既要尊重语言的普遍性,又不能忽视语言的特异性。
(一)从特异性中寻找普遍性
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语言的特异性存在普遍性。学习者多积累特异性个案,也会找到其普遍性。例如,It’s too bad you can’t go as far as Ottawa, Canada’s capital. (Book 3 Page 38)此句可以归类于比较句型,但与一般的比较句型又有所不同,有自身的特异性。一般的比较句型通常是两者或同一者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但此句显然不是you与Ottawa进行比较,也不是you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即you can’t go as far as you go to Ottawa的省略形式,而是you在行程上没有达到特定的距离。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类似的构式,如as low as 1 to 1.5 degrees Celsius (Book 6 Page 26)、as highas 5 degrees (Book 6 Page 26)、as many as 10 million people (Book 6 Page 60)、as early as the ninth century(Book 9 Page 72)等,逐渐地悟出as ... as构式表示在距离、数量、时间等方面达到某种程度,从而更好地把握比较句型的用法。
(二)不能因为特异性而忽视普遍性
有些构式具有多种含义,但由于其中的一种含义比较特殊,教材编者和教师唯恐学生理解出错,特别强调其特殊的含义,而对其更常见的含义只字不提,结果导致学生对常见的含义反而感到陌生了。这种现象在can not ... enough/too构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反复强调这类结构要理解成“不管怎样……也不过分”或“越……越好”,如:We consider your offer of help to be a lifesaver for many of these poor children and cannot thank you enough.(我们认为您的捐赠对这些穷苦孩子是及时雨,真是不知如何表达我们的感谢;Book 9 Page 99)这样的灌输导致学生课外阅读遇到“A woman can’t be too rich or too thin”这样的句子只能依样画葫芦理解为:做妇女越富越好,越瘦越好。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理解没有错误。但要是与该句子出现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就会露出破绽。这是20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句名言,为许多著名妇女所引用,如Babe Paley, Duchess of Windsor,Gloria Vanderbilt等。在那个年代,许多妇女都沉迷于财富和苗条,模特Twiggy的魔鬼身材 (身高1.67m,体重41kg)更成为妇女们崇拜的偶像。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这些女名人大声疾呼:做女人不能过分崇拜钱财,也不能过度沉溺于减肥。
造成这类语言结构多义的主要原因在于can’t的含义不同。如果can’t是表示“否定推测”,其字面意思就是“不可能会太 / 足够……”,常意译成“不管怎样……也不过分”或“越……越好”;要是can’t表示“不许可”或“没能力”,可分别理解为“不要过分……”和“不能足够……”。阅读或翻译时应根据语境来判断,不要因为前者含义比较特殊而否定后者意思。可见,语言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同时存在的,不能以普遍性否定特殊性,也不能以特殊性否定普遍性。
三、利用语言的非形式化观点来解释和验证特殊语言现象
生成语法认为,语言中的句法可像数学公式一样运用一套纯形式化的句法公式加以演算,它可独立于具体意义而存在,某一语言中全部合乎语法的句子就是基于这样一套形式化的符号,通过一套规则对其进行形式操作生成而出。[4]受生成语法影响,有些教师喜欢凭借特定句法公式来判断某一用法是否正确,一旦教材出现一种不合乎句法公式的用法,就会进行质疑,如对feel alone(感到孤独的)、all wet(完全湿的)、Smokers cost the government a lotof money、No man has travelled farther than the moon、... whom she thought was dead ... 等用法提出质疑。
而构式语法认为,句法不能运用一套纯形式化的公式进行运算,其概念结构的组织方式必须借助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如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认知模型、隐喻转喻、识解等)做出统一性解释。因此,对于高中教材的特殊语言现象,我们应该尝试运用人类的某种认知方式来解释。例如,deepblue sky (深蓝色的天空;Book 1 Page 2)、bright yellow(亮黄色的;Book 9 Page 38)等构式可以用构式识解的一种常见方式———构式压制来解释。就是说,当形容词进入“程度副词+形容词”构式中的副词位置,该构式会激发构式因子迫使形容词做出让步,使之变成程度副词来满足构式的需求,尽管在词典中找不到它们副词的词性。再如,对高中教材反复出现副词置于名词之前的构式,如especially Hong Kong(Book 3 Page 38)、especially irons(Book 5Page 72)、mainly fishermen(Book 8 Page 2)等,我们可借助于 范畴化理 论将它们 与especial HongKong、especial irons、main fishermen进行对比,从而概括出形容词和副词修饰名词的不同特征:形容词起着修饰、描绘作用,译成汉语常带有“的”字,如上述含有形容词的构式可分别译为“:特别的香港”“特别的熨斗”“主要的渔夫”;副词起着限制性作用,译成汉语常带有“是”字,如上述含有副词的构式可分别译为“:特别是香港“”特别是熨斗“”主要是渔夫”。
构式语法是基于用法的模型,强调“所见即所获”。一个构式是否正确,不能完全依靠语法书和词典来衡量,因为许多词典和语法书的编写缺乏语料库的支撑,可能与语言现实有较大的出入,甚至会出尔反尔。以ill为例,《现代英语用法词典》[5]在ill词条中说它仅作表语,而在alert词条中却举出这样一例:alert for any sign of change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同样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6]在区别ill与sick的用法时说:One can speak of the sick (=sick people) but not of the ill,可偏偏在intensive词条下见到这样的句子:Intensive care in hospitals is given to the seriously ill.
为了弥补语法书和词典的不足,对高中英语教材出现的特殊构式,不妨引入语料库的数据加以验证。对于苦于找不到语料库的教师,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Google检索工具。利用Google高级检索手段,将搜索网页“语言”设置为英语,“地区”为美国或英国,“与以下字词完全匹配”为要检索的构式,“文件类型”为PDF格式(因为这种格式文件中的语言更规范一些),便能检索到某构式的使用频率。例如,“Yuan Longping is now circulating his knowledge in India.”(Book 4 Page 10)中的circulate,按照用法词典,作“传播”解释时一般跟rumor, falsenews等贬义词语。通过Google检索,我们可以发现,截至2015年3月23日,circulate knowledge在美国网站PDF文档中出现了577次,在英国网站PDF文档中出现了106次,由此可以判定这一动宾搭配的构式还是可以接受的。
通过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验证教材中出现的其他非常规用法,如 ... looking for places to hide.(live没加in;Book 1 Page 26)、The zone nearestFrance ... (nearest没跟to;Book 5 Page 10)、... a friend of my mother (mother没加’s;Book 6 Page12)、... from where we had fantastic views ... (where充当关系代词;Book 7 Page 29)等。如果我们不去检索,拾人涕唾,人云亦云,就很难发现语言的真相,更不能为上述feel alone、all wet等构式平反昭雪,还其庐山真面目了。
处于语言边缘的非常规表达方法是语言知识不可或缺的部分,考察它们的用法也有助于揭示语言的普遍规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固然要坚守核心语法的阵地,但也不能忽视边缘的语法现象,应还它们一席之地,在学生掌握核心的基础上向边缘延伸。对于教材出现的特殊用法,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力图揭示其中的奥秘或规律,切勿轻易排除或否定。
参考文献
[1]CROFT W,CRUSE A.Cognitive linguistic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1.
[2]GOLDBERG A.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4.
[3]GOLDBERG A.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6:5.
[4]王寅.认知构式语法[J].外语学刊,2011(2):31.
[5]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重排本)[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34,684.
当代舞台艺术的特殊语言 篇4
一、舞台灯光的特性
(一)生活真实特性
“艺术表现的是人们的生活,所以舞台上的光有时也要表现黑暗”这是德国慕尼黑室内剧院著名的灯光大师马克斯.凯勒曾说过的名言。说明灯光作为艺术语言,虽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电光,但是却要反应现实生活,使舞台表演可以让人们忘记是在看戏,给人们带来真真实实的感受。
(二)情感特性
舞台艺术中的灯光,除了要再现真实的生活环境,更多的是要帮助创作者把作品诗意的、浪漫的性质表达出来,表现人物,情感的内心世界。瑞士的舞台美术家阿批亚有一句常被人们引用的名言:“我们不要单是去创造森林的幻觉,而应创造处于森林气氛中的人的幻觉。” 舞台灯光绝不是客观的、照相式的描写客观环境,而应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寻找赋予戏剧内涵的空间气氛和情感色彩。从这一观念出发舞台灯光已不再直接地表现自然的幻觉,而是进入“心境”的描写。例如舞蹈作品《翻身农奴把歌唱》最后一段高潮部分,表现的是藏族同胞对于翻身当家作主的那份喜悦和激动,对于党和国家的那份感激之情。这时灯光缓缓的将整个舞台包括天幕都打成一片红色,象征着人们心中如火一般的热情,使人们真正感受到那轮红火的太阳越是越高,人们内心的情感也随之越来越激烈。在这里的灯光就已然不再是表现真实得太阳,而是表现人们有如沐浴阳光的那份“心境”和那份感情。
(三)镜头特性(选择性的可见度)
舞台艺术不同于电影,电视,绘画,和摄影,导演很难强制观众的眼睛一定要跟着导演的思路来欣赏艺术作品。也无法使用特写,蒙太奇等艺术手段来强调导演的思想内容。那么导演除了艺术操作手段上运用一些方法来使观众“听话”很多时候都需要灯光的帮忙。在剧场里,我们只给观众看我们想给他们看的东西,我们把想给观众看的部分打亮,而把其它的部分留在黑暗中;所以选择性的可见度,便是由灯光依照舞台区位或人物的重要性,作有层次及选择性的照明。例如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很大程度是都是因为灯光的完美配合。几千平方公里水域、12座著名山峰、被“排练的”的井井有条;600多名演员的阵容神奇的出现在该出现的时候和地方。带给人们的震撼,感动都是因为灯光丝毫不差的切换才使得张艺谋导演全部审美可以完整的,丝毫没有偏差的呈现在舞台上,将舞台演出仿佛电影一般放映在观众面前。而同样,是印象系列的令一部作品《印象丽江》却因为白天演出而无法使用灯光这个“镜头”,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杂乱无章。舞台上的演出随时被背后的玉龙雪山抢镜;演员下场的混乱场面时时刻刻的映入眼帘。张导演的电影审美也就无法找到共鸣,使得最终的呈现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如此可见,灯光的镜头特性在舞台艺术的呈现中重要性是何等之大。
二、现代创意的灯光艺术
在灯光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创意一直与之并驾齐驱。从开始就不单单只是照明而存在。尤其在当下,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灯光艺术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艺术发展平台,灯光开始不单纯的依附于其他艺术之上,而有时也作为独立的艺术语言表达情感,传情达意。荧光灯,激光灯,光纤照明,用限定材料,如沙幕纺织品等间接照明等等都是当代灯光艺术的创意产物。
“灯光秀”产生于当代舞台艺术的新新表现手段和艺术语言。近些年,这种手段在大型的晚会、演唱会等艺术呈现中屡见不鲜。除了各种光源交叉绚烂效果,很多时候也同样与表达内容产生联系,使观众技术手段震惊的同时,也为其艺术表现形式所感叹。例如上海第六届国际广播音乐节的开幕演出,开场时烟雾中缭绕着一条激光巨龙穿云驾雾而来。巨龙刚刚去后,空中出现一个滚动的地球,它停留在东半球的版图上缓缓向前推进,当人们认出是中国地图时,一朵大大的白兰花(上海市花)告诉人们音乐节开幕于上海。这长达3分钟的酷似电影片头的序曲,没有用一个演员和道具,都是由灯光,激光,烟雾等手段演绎的,它所产生的神奇效果顿时使观众产生了对整个晚会的兴致。
“光立方”创意引领的新新艺术表现手段。在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联欢晚会上面世。这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庆晚会最具创意的三大法宝之首。自从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开始演练后,一个全新的名词“光立方”,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国庆联欢晚会三样法宝,光立方为最。光立方是由四千多棵光艺高科技“发光树”组成的,4028名表演者站在“树”下,用手持的道具配合“发光树”按照导演的指令进行表演。晚会开场,伴着《爱我中华》的歌声,在“光立方”中央,绚丽的巨大花球旋转变幻,恰似国色天香的牡丹含笑吐艳。随即,“光立方”变幻出一幅幅“中国结”图案。歌至高潮处,光影变幻,4028名表演者手持烟花,绘制出一幅“中国结”的图案。“中国结”象征着56个民族生活如意、美满幸福,携手并进、建功立业!它不仅仅传达了思想,而且将主旋律与艺术手段很好的交融在一起,更是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结语
浅谈朗读的语言运动特殊性 篇5
《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认为:“朗读是指在视觉器官感知文字材料的基础上,由言语器官发出声来,再由听觉器官把信息传到大脑进而达到理解的阅读方法。这是一种眼、口、手、脑协同动作的过程。”它绝不是见字读音的直觉过程,而是一个有着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的驾驭语言的过程。徐世荣认为:“朗读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成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 (文字、文章、文学作品) 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 (引自张颂,1992) 由此可见,朗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运动,它涉及视觉输入、声音输出、听觉运动,并且需要朗读者进行自我监控,确保眼、口、手、脑协调。
2. 朗读与视觉输入
朗读是一种语言信息处理和转换过程。它对视觉感知的语言信息加以理解和加工,再将信息内容转换为口语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人的言语观察、言语听觉和言语动觉 (说) 都能得到锻炼。
具体而言,朗读对于语言的输入来说,如果只用“听”来进行语言输入,这时只运用了大脑的语言和语义储存系统;如果只用“看”来进行语言输入,这时只运用了大脑的拼写储存系统。朗读是“看”和“听”的双重输入,也就是说在朗读中不仅运用了大脑的语言和语义储存系统,而且运用了大脑中的拼写储存系统,这就加强了语言输入的效果。
朗读和默读 (阅读) 同样是视觉输入,但是有很多不同之处。朗读时,视觉输入是客观的、被动的,不以读者的意志为转移,读者需要把书面所看到的所有信息———包括标点符号———进行视觉输入,运用大脑的拼写系统,对信息进行迅速理解———也包含不理解的可能性,为声音输出做准备。默读时,视觉输入是主观的、主动的,读者可以有选择地看,既可以一目十行,也可以逐字逐句,完全按照读者理解的需要,读者可以带着问题在一段文字中直接找到关键词(key words),然后进行下一段的视觉输入。默读的视觉输入以意群为单位,运用大脑的语义存储系统,对所看到的信息进行迅速整理、加工,以理解为目标,可以过滤掉不影响意义的信息。
读者朗读时,通常是读给听众或自己听,如果漏掉了有关信息,会直接影响到朗读的效果和听者的理解。如朗读一篇优美的诗歌,每个词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包含着作者的充分的感情,喜怒哀乐都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如果朗读时有遗漏的信息(包括标点所提示的信息),无疑会影响诗歌的味道。而默读时,以理解、提炼重要信息为目标,在视觉输入时可以略读、跳读,而不会影响阅读质量。
总之,视觉输入在朗读过程中是起点,是被动的、客观的,朗读者需要把所看到的信息一一在头脑中进行拼写解码、信息加工、意义理解(或不理解),为下一步声音输出做准备。
3. 朗读与声音输出
朗读对语言输出来说,或者说朗读对口语来说,有助于训练发音器官,使肌肉能适应发音的需要,从而有助于语音、语调的改进。朗读既是输入基础上有声输出的“准备阶段”,又是信息输出的“独白阶段”。人们的朗读通过在量上的不断增加,就会产生质的变化,朗读的内容被逐渐自然地融会到人们的口语交际之中。李阳的“疯狂英语”就是很好的证明:一个人发音不准、语调不顺,听别人谈话或别人听自己谈话都有困难。因此,无论是一个单词还是一句话,和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音义对应模型是听懂、说对、读准的前提。在朗读时,学习者的眼、口、耳在大脑的指挥下相互配合,将文字转化成语音、语义。因此朗读可以矫正和强化头脑中音义对应模型的记忆,可以练习辨音。
一个不会读写的人也许可以流利地说出想说的话,听懂别人的讲话,但是他不能够对文字信息进行朗读。所以朗读的前提条件是懂得文字,知道发音。通过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陆敏霞,2001),但是朗读的声音输出模式和口语的声音输出模式是不同的。有实验证明,注意朗读训练的学生口语反应迅速且准确,而朗读较少的学生则反复考虑,犹豫再三。这说明前者是凭语感,后者是靠逻辑分析或记忆搜索。
朗读材料中的言语输出是一行行线型的字符,语义是通过字符和声符表达出来的,言语表达不是任意的,它受到语言使用约定俗成规则的制约,如:发音、声调、拼写、标点、词义、意群、短语、词法、句法、语篇结构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制约。朗读者要在一瞬间抓住语意内涵,此刻大脑中语言控制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运作过程。口语表达中的言语输出是一串声符语流,表达时受一个人的文化背景、语言表达水平、思维能力及讲话时的情感焦虑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发生口误时应及时纠正。
对比阅读 (silent reading) 和朗读 (oral reading) 的神经传递过程,可知阅读过程只是朗读的一部分,即言语理解部分。朗读涉及布洛卡区的言语产出。分析Fromki (1971) 和Levelt (1989) 的言语产出模型,就会发现朗读和言语产出的主要区别在于言语计划的来源不同———言语产出中言语计划的来源是说话人的交际意愿或目的,由内部语言外化而成;而朗读中言语计划的来源是文本,由文字语言转化而成。朗读时,读者对篇章的理解和言语计划的制订是同时进行的,即朗读中概念生成机制 (conceptualizer) 和形式合成机制 (organizer) 合二为一,信息处理在各个部分平行进行,交叉起作用。朗读篇章时,读者是在理解篇章的基础上制订言语计划并将其转化为有声言语的。文本输入激活心理词库中的词目,这些意义单位聚集在短时记忆里,直至形成一个命题,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图式相互作用,得出篇章的意义。同时文本的视觉形象激活心理词库中相应词的语音,用于制订言语计划。文本输入不同,三条路径———视觉词汇路径、语义路径和语音路径被激活的程度不同,所得到的注意力的权重也不同,三条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言语计划。而对篇章意义的理解又影响言语计划中语音语调及断句的处理。最后,发声机制 (articulator) 将内在的言语计划转化为有声语言,而监控机制 (monitor) 则对言语计划和外化的有声言语进行实时监控,如发现错误则进行分析,进而自我修正。
4. 朗读与听觉运动
朗读过程包含多种语言运动,既是自身言语的说者,又是听者,监听自己的话语,随时作出调整,使之符合自己的表达意图。
朗读的自我听觉运动和听别人的讲话的听觉运动目的是不同的,过程也不同。朗读时,听觉运动是客观的、被动的,即不需要自我理解的,是不知不觉的,不以朗读者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声音输出了,听觉就马上运动,听到自己朗读的信息;听别人讲话时,听觉运动是主观的、主动的,想去听或不听,想去理解或不理解,是以自我的意志为转移。
在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训练中,听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语言学派认为,听力理解心理过程,是从一系列连续性语音听辨开始的,话语作为听觉的感知对象,虽然是一种语音信号,但更重要的却是表达意义的思想陈述。这些陈述首先在短期记忆中得到鉴别,随之储存于长期记忆中。记忆作为接纳和处理输入信息的中心网络,始终处于不断检索、解析和应用的循环交迭之中,亦即处于认识再认识的过程之中。新信息不断输入,使长期记忆的知识被不断激活而与短期记忆的新意发生联系,形成逻辑的或上下文的意义关系。“当输入与知识相互适配时,理解就产生了”。当然,在输入与知识认识之间的相互适配,通常总是不完善的,所以听者的理解与话语的原意或多或少存在差距。而听力训练的重要性与作用,就在于为弥补理解的差距和增强长期记忆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朗读是一种潜在的听力训练,当朗读者在放声朗读时,不仅在使用嘴,耳朵同时也在工作,而且大脑也在同时运作。朗读者在大声朗读的同时,已经将读、背、理解三个英语联系的关键点都抓到了,朗读时若能正确处理好连读、失爆、缩略、弱音,语句重音、辅音连缀、浊化、音变等语音问题,多次反复之后,听觉就能自然而然地接受,在听力训练和测试中遇到它们时,就能辨认出来。如果没有朗读过或朗读时没有注意这些语音问题,是听不出来的。因此,重视并经常朗读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
5. 朗读与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
语言学专家把言语的发出到言语的接收称为言语链 (speech chain) 。讲话人在表达的时候,大脑中的活动是思维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一旦有适当的语言指令,指令便在大脑中“以脉冲的形式通过运动神经传到发音器官,通过与空气压力的共同作用产生声波”。语言学家P.B.邓斯和E.N.平森认为:“声波通过空气在说者与听者之间传播,在听者的耳朵里这种力变化就作用于其听觉器官,并产生神经脉冲,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听者大脑。在听者的大脑中本来已经有相当多的神经活动而这些活动又被来自耳朵的神经脉冲所调制。”头脑活动通过这种变化过程来理解语言,从而完成这一言语链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说者又是自身言语的听者,在监听自己的话语,随时作出调整,使之符合自己的表达意图。从语言学习的平面上看,大脑的思维活动就是语言符号与语意表达的协调融合。
朗读和说话时我们会发生口误。在Thomas Scovel的《心理语言学》一书中,根据Corder的理论,讲母语的人不会“犯”错,他们只是口语产出时出错,但几乎立刻进行了自我纠正,这也反映了语言产出过程中的三种观点:一是讲话人讲话是不断地自我修正的过程,因为语言产出不是单向的,而是有交流有反馈,讲话人要确保语言产出的每个过程都准确无误;二是这也表明讲话人在出错时,自己会对错误很敏感,对语言产出过程(概念形成,言语组合,发声,自测、自控)中出现的错误有能力马上进行调整、修正;三是讲话人能在语言产出时控制并修正言语错误,也符合了乔姆斯基关于区别语言行为(performance)和语言能力(competence)的观点:前者是对语言的实际应用,后者是组成语言知识内化规则系统,在这个层面上,语言能力控制、修正语言行为使言语产出准确无误。
6. 结语
本文通过阐述朗读与视觉输入、朗读与声音输出、朗读与听觉运动、朗读与自我监控的关系,分析了朗读这种特殊的语言运动。期望引发师生们的思考,在外语教学中应用和推广这一传统的、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和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德春, 吴本虎, 王德林编著.神经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张颂.朗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2.
[3]陈吉棠.论英语听力与阅读的关系.外语界, 1993.4.
[4]张伯昌, 韩树培.听说读写教学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0.
商务英语语言特殊性 篇6
在体育教学中, 常常会出现因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幽默, 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情形, 这是因为体育教师没有注意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的缘故造成的。因为体育教学大都在体育场馆里或室外场地进行, 这些场地环境 (特别是户外) , 受外围影响比较大。另外, 在体育活动中, 学生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更加增强了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能给学生带来相对开放的心境。也就是说, 在开放的环境下,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不能集中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 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 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要求教师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风趣幽默的语言加强师生间的交往合作, 增强课堂的凝聚力,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而减少开放性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1]
1.1 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能增强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
体育教学中语言的生动性, 就是要求把教学中的某些技术要领、技术要求、活动规则等一些“死板的、抽象的东西”通过形象的讲解, 恰当的比喻等生动形象地讲出来, 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效果的一种语言艺术。如在讲解某个技术动作时巧妙地用“天女散花”、“回头望月”等词语来比喻, 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技术, 还可在笑声中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的效果。反之, 在开阔的教学环境条件下, 教师用生硬的、抽象的语言, 讲授一个动作要领、或是讲解一个练习要求, 一讲就是三五分钟的话, 学生站在那里就不耐烦, 既听不进去, 又容易心生厌倦的情绪, 还能抑制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也就不能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总之, 生动形象的语言能使体育课上的生动活泼, 趣味横生, 从而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充满了新鲜感。所以, 体育教师讲解要力求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吸引学生。
2.2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能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凝聚力
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幽默性是指运用意味深长的诙谐语言传递信息, 以引起学生的快慰和兴趣, 从而感化、启迪学生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幽默的语言对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克服开放的环境对教学地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言之, 幽默的语言用于教学胜过空洞的说教, 用于动作指导则有利于加快对技术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因此, 体育教师要想克服教学环境的开放性的影响, 把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 趣味十足, 体现出体育运动的特点, 必须注意运用幽默的语言。当然, 幽默的语言是在保证课堂教学富有教育性、思想性的前提下使用的, 而不是简单的逗乐, 也不是信口开河或满口胡言, 更不是低级趣味。因此, 教师既可通过幽默滑稽的情态语言, 调节课堂的气氛, 起到消除开放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负面作用, 也可用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感知, 对运动技能的理解, 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凝聚力。例如:教师在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可以夸张的利用肢体语言, 让学生有更深刻地感受。[2]
2 准确性与启发性: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的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 还常常因教师的语言不明确、术语不规范, 给学生带来错误的认识的状况, 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注意体育教学的内容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特点的原因造成的。因为, 体育术语地讲解, 体育动作地示范与动作模仿、以及口令的指示, 要求教师的语言符合教育教学内容直观性的特点, 必须准确精练的体育术语, 规范的肢体语言给学生以明确的指示与引导。也就是说, 语言的准确性与启发性能让学生形成表象的动作概念, 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动作方式和路线。换言之, 教师如果能经常用准确规范的语言, 或身体姿势手势等进行动作示范, 或各种面部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给学生的启发和引导, 就能促使学生在学习时领悟出语言难以表达的意境, 有利于学生直观能力的发展, 能为课堂教学顺利有效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2.1 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能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体育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讲解动作要领、发布动作口令、阐述体育理论知识、分析纠正错误时, 语言必须正确,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并掌握。因此, 讲动作要领时, 提倡教师使用精炼的教学口诀, 例如在讲“行进间投篮”技术要领时, 可以用“一大、二小、三高跳”这样的语言描述, 既方便学生记忆又利于调动他们的思维;发布动作口令时, 要有相当的权威性, 斩钉截铁, 不容置疑, 使学生做到有令则行, 有禁则止;阐述体育理论知识时, 教师要使用正确的体育术语, 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 能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但在运用术语时,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 决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例如, 讲解篮球单手肩上传球的分解动作, 要领为“转体、挥臂、甩腕、拨指”, 这八个字准确地描述了动作的过程和部位, 使学生轻松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当学生练习中出现错误时, 应及时给予纠正, 可避免错误动作定型。例如, 在跳远教学中要求学生髓、膝、躁关节充分蹬直, 这时教师就必须必须及时对“蹬直”进行讲解, 指导学生进行练习。[3]
2.2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能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师的启发性语言能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和氛围。因为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践, 能促进学生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肢体语言给学生以启发, 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产生强烈地学习欲望;用情态语言给学生以启发, 能感染学生, 激发其学习的热情;用教育性的语言给学生启发性的提问, 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调动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 启发时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要求, 也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还要把握好启发的时机。只有这样, 才能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能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总之, 语言的启发性能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身体地练习紧密的结合, 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促使其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做到在技能的掌握过程中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达到有机的整合, 进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3 情感性与激励性: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直接性的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 常常出现教师的语言批评性强, 没有感情引起学生的反感等现象。究其原因, 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没有考虑到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直接性而带来的结果。因为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而言, 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直接、真实。故教学中情感性的语言既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良好的情感态度, 还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师生间共同活动、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于整个课堂,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次数之多、频率之高, 互动幅度之广, 是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所少见的。故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的鼓励性语言, 能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促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和谐发展, 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3.1 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语言是师生交流的枢纽, 是师生之间信息传输的工具。而在体育教学中, 直接交往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 教师应依据体育教学方式这种直接性的特点, 打开师生交往的情感渠道, 同学生建立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 实行教学民主。而这就种融洽的关系要求教师用情感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 教育学生, 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教人。换言之, 教师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 能促使学生敞开心扉, 主动地接近教师, 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就是说, 在体育教学多用情感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的情绪反应, 少用粗爆的语言来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强烈而又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能促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总之, 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要牢记“勿伤害”这条永恒的教育原则, 善于运用的情感性的语言来教学, 做到“以爱子之心去爱生, 以教子之诚去育人”。
3.2 教学语言的激励性, 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证明, 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 经常给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 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 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依赖和尊敬, 产生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如此良性循环, 将会产生老师所期望的效果。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可见, 激励性的语言,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为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发地展创设的良好氛围。但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激励并不是简单的表扬, 而在于能正确地处理激发学生的潜力, 于错误处发现优点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如“好样的, 你完成的很好”、“虽然你失败了, 但已经十分努力了, 老师还是要表扬的”等激励性语言既为学生指明错误的地方, 又保证了他们的自尊心没有受到伤害。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可以借助效应原理的积极作用, 用充满信任期盼的目光, 用肯定和鼓励的话语, 给学生一种“器重”的暗示, 使学生不断努力, 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从而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4]
参考文献
[1]朱玲.高校体育教学实施情感教育之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 .
[2]徐光田, 丁祥干.教师的语言特征[N].中国体育报, 2004 (2) .
[3]王变英, 许平肖, 李美英.浅谈体育教学中语言的特征[J].张家口农专学报, 2003 (6) .
商务英语语言特殊性 篇7
一、电影录音剪辑解说词, 在语言艺术上体现出了不同的风格
编辑在电影录音剪辑的创作中努力寻找着自己的角度、尺度、方式、支撑点和位置, 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 这有如下表现:
(1) 哲学意识的渗透。有些编辑注重了对电影的情感体验, 在编辑的解说词中融进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从而使剪辑变得比较深邃, 增强艺术的厚度。
如电影《我们俩》中这样一段解说词:“在人生的路上, 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一个又一个驿站, 在走过的驿站里我们也许都是匆匆的过客, 那一页很快就会翻过去。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但是有一个驿站的帷幕从拉开到谢幕, 始终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去, 那段生活虽然只经历了冬、夏、春、秋一年的短暂时光, 却留下了我的眷恋和遗憾。”这段解说词中就充分融入了编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2) 诗意的流泻。有些影片追求诗意化、写意抒情的风格, 这正触碰着有些编辑审美“灵犀”。他们用优美、舒缓又富有韵律的散文诗来抒发自己的主题意识, 这不仅使听众听懂了电影内容, 还可以欣赏到语言和美的解说辞、领略到编辑的情感体验, 从而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
(3) 当代意识的凸显。有的电影用当代意识写意历史、审视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当以视觉艺术为主的电影转换成听觉艺术为主的电影录音剪辑时, 编辑不只是简单地复述编导的思想观念, 完成叙述故事的任务, 他们也融进了自己当代的意识。
(4) 整体意识的出现。编辑的主题意识恰到好处镶嵌在电影的总体结构中, 从而使电影录音剪辑有艺术整体感, 闪烁出艺术的光彩。从语言的把握、音响的调动、声音素材的剪裁等方面, 都能体现出编辑日趋成熟的艺术手法, 使电影剪辑具有主体意识的审美价值。
二、解说词这种特殊的语言体现了编辑取长补短的语言功力
解说词, 文无定法, 因“影片”而定调, 随“影片”而下笔, 灵活多样, 千姿百态。滕守尧在《审美心理描述》一书中写到:“要避免单一, 见出生命和情感的复杂多样;避免机械呆板, 见出生命和情感活动的流动和曲折;避免平铺直叙, 见出生命和情感的起伏和节奏;避免陈词滥调, 见出新奇。”在电影剪辑解说词中, 有常见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夹叙夹议等诸多形式, “见出生命和情感活动的流动”和“见出新奇”, 这是体现编辑取长补短的功力所在。
(1) 肖像描写中补短。在电影中有“肖像构图”, 这是借用绘画术语。肖像构图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 而肖像描写则直接影响电影剪辑中声音形象的塑造。所以, 肖像描写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把人物面容、风度、神态、体态、衣着等外貌和主要表现部位描写出来。只要把人物点染“活”了, 解说词就成功了。
电影剪辑中的肖像描写, 手法多样, 可以静态描写, 也可以动态描绘;可以正面着笔, 也可以侧面描写;可以一次亮相即止, 也可以反复点染;可以工笔细描, 穷形尽相, 也提倡突出特征、简笔勾勒, 寥寥数语, 形显骨立、神情毕现。肖像描绘多采取白描手法, 老舍对此有精辟的论述:抓住“人物的外表要处, 足以烘托一个单独的性格, 不可泛泛地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
肖像描写要用“画眼睛”的手法, 选择最佳角度, 从个性特征下笔, 三言两语, 避繁就简, 切忌面面俱到。
(2) 心理描写中的补短。人心不同, 各如其画, 洞察心灵、探微索幽是人们的审美要求。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是关系到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度问题。电影剪辑中体现了编辑本人的审美评价和主观色彩, 强化了影片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出自编辑笔下的解说词, 由外向内, 精心刻画人物心理, 描写手法也是摇曳多姿:或直抒胸臆, 或曲笔传情;或现在、过去、未来交错叠现, 在闪前、闪回、梦幻镜头中透视心灵;或触景生情, 缘情而发, 独自式的真情流露;或旁白代言, 剖析影片人物的内心奥秘。人心沟通, 情感呼应, 是最佳审美效果, 这正是编辑的审美追求。
(3) 场景描写中的补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和生活舞台之中。恩格斯曾强调过:写作除了细节的真实外, 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有的电影画面很美, 场景蔚为壮观, 但失去画面的电影剪辑如何弥补损失呢?编辑的回春妙手, 另辟蹊径, 即沿着“想象”的景, 通过生动“景物描写”解说, 借助于听众的想象和贮存的生活经验, 浮现各种景象。
(4) 细节描写中的补短。电影在表现细节、细部上有独到之处, 电影摄影机镜头善于显微和放大。细节之重要, 首先出于艺术形象的具体化, 它能给人以真实感。没有具体性、没有细节的真实, 就没有艺术形象。细节能赋予情节以血肉, 使人物性格个性化, 引导观众、听众思想情感发展的方向。细节的选择和提炼, 不能只着眼于艺术本身, 而要放眼于艺术整体, 服从艺术整体性、统一性的原则。一部好的电影看完后总有一些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长久不能忘怀。
如电影《海洋天堂》中开头序幕父亲带着儿子, 父亲把绳子、儿子和一块巨石连在一起向大海深处游去, 这一细节就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也给编辑一个充分的描写空间。解说词是这样写的:“父亲带着儿子, 父亲把绳子、儿子和一块巨石连在一起向大海深处游去, 大海的胸怀是博大的, 它同时也把一个父亲极端的爱揽入了自己的怀抱, 父亲要和儿子在大海中寻找属于他们的天堂, 这是一份怎样让人难以理解的爱啊?”
商务英语语言特殊性 篇8
语文教学进行德育的特点是“渗透”, 也就是说, 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德育教学, 不能脱离文本的语言文字天马行空地讲授大道理, 应该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课就是语文课, 既要讲授学科知识, 又要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两者必须有机结合、辩证地统一起来。对此, 目前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探讨。就利用语言形式渗透德育这一方面来看, 主要的途径是敲打关键词句, 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但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 还有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 那就是:发掘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感受其蕴含的德育因素。
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对于作者来说, 写作的艰难也主要在于如何运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 最好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与生活理念。为此, 作者在写作时就要反复推敲词语, 同时也要考虑用一种怎样的表达方式把词语贯穿起来, 形成一个浑然的整体, 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所以, 标点符号、句式等语言表达方式, 同样是作者匠心所在, 并为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一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既需要考虑词句, 也需要顾及其他的语言形式, 将“文”与“道”更全面地统一起来。当然, 并不是从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句式中都能挖掘出深刻的思想意义, 使学生从中受到德育。但有些标点符号、句式, 在具体的语境中确实包含着深刻的意蕴, 发掘它们的内涵, 在给学生语文知识教育的同时, 也能顺势给学生至关重要的德育。现略以例析, 见解如下:
一、通过对标点符号的分析来渗透德育
标点符号有着不同一般的表意作用, 不仅破折号、疑问号、省略号等如此, 就是我们一般只把它们看作文章中断句的一个标志的逗号、句号也是如此。如孙犁先生的《荷花淀》里, 在描写水生嫂与水生的对话中, 就有这么一句:“你走, 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如果把中间的句号改为逗号,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 原句和改句没有什么差别, 但实质上两者表意是不同的。如果用逗号, 这是一句话, 那么它表达的主要意思落在句子的后半部分:“家里怎么办?”上。从人物性格的角度来考虑, 表明水生嫂不让水生去参军, 想拖水生的后腿, 语气中更多的是责问。在家庭、国家利益的选择中是家重于国。而用句号, 就成了两句话, 前一句已表明同意水生去参军, 后一句只是一种询问。从人物性格来看, 表明水生嫂深明大义, 在家庭、国家的利益的选择中是国重于家!这一句号的运用对塑造人物性格起了很大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发掘它的内涵, 通过对水生嫂这一形象的肯定与赞美, 不是水到渠成地把德育渗透给了学生吗?又如,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句话:“听说, 她, 刘和珍君, 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如果去掉中间的三个逗号, 改为:“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这两句话在对事件的陈述上是一致的, 但有三个逗号和没有三个逗号表达效果就截然不同了。鲁迅先生在这一字一顿中, 凝聚了对刘和珍自愿参加游行示威, 并勇往直前的勇敢、坚毅的精神的极度赞赏。通过这一对比分析, 学生不是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高尚品格的力量吗?
二、通过对特殊句式的分析来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一些特殊句式的分析, 也能对学生渗透德育。如鲁迅先生《祝福》中对主人公祥林嫂形象的刻画:“……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作者寥寥几笔就精当传神地道出了祥林嫂在鲁镇现实生活中的悲惨境遇!“下端开了裂”, 就足以见出祥林嫂乞讨经历之久, 抑或见出祥林嫂在窒息的鲁镇上乞讨的经历中所“乞之路”之多、之广;而更令人寒心的是竹篮内中的一个破碗, 竟是“空的”!这破碗的“空空”, 就更加入木三分地批判鲁镇之人, 他们中腐朽、愚昧的封建宗法思想、封建礼教制度的流毒之深!他们早已对祥林嫂丧失了怜悯之心, 视之如无物, 甚至为“祸星”。尤使人义愤填膺的, 最终就是祥林嫂的乡里乡亲们逼迫着她, 使她黯然神伤地在鲁镇的祝福声中寂然地走入了死亡的坟墓。教学中, 教师就可顺势引导学生鞭辟入里地理解作者表达时所使用这些特殊句式的深刻用意。让学生明白祥林嫂所生活的时代特征和身处现实生活的环境特征, 还有周遭的乡里乡亲们的思想特征, 从而激发学生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憎恨, 认识到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和对地主阶级压迫下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这样, 语文课堂的德育也就自然渗透于教学之中了。
商务英语语言特殊性 篇9
儿童的智力结构是由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这六个方面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1.记忆力 记忆不仅是儿童积累经验的重要工具,而且为其他心理活动奠定了基础。记忆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也为儿童发挥想象与思维提供了直接的素材。
2.注意力 注意是伴随幼儿其他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它贯穿于儿童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它使儿童将精力集中在某些事物上,选取他最感兴趣或认为最重要的信息,为进一步有效加工和学习奠定基础。
3.观察力 观察是儿童感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力也就是儿童在关注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它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部分。
4.想象力 想象是儿童产生理解的基础。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儿童就不可能掌握新的知识和经验。另外,想象也是保持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想象幼儿可以满足一部分情感需求。
5.思维能力 思维是最高级的认识活动,也是儿童智力结构的核心。具体形象思维在儿童的思维结构中占有优势地位。因此,多给孩子创设一些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孩子在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是最有效的。
6.操作能力 儿童的心理及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儿童活动中操作能力的提升。
儿童智力结构中的这六个方面就像组成一只木桶侧壁的六块木板条,只有均衡发展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少了哪一块木条,都盛不了一满桶水,哪一块欠缺了,水就会从哪儿流出去,这便是所谓的“木桶效应”。现在就瞧瞧,你家孩子的“智力木桶”有没有缺掉哪一块呢?(湖南副主任医师 颜华)
教你读懂宝宝的“特殊语言”
拍手、咧嘴笑:兴奋愉快的状态。一般来说,宝宝笑的时候眼睛有神,两手同时活泼地晃动,充分散发童真的魅力。这时父母应以笑脸,用手轻轻地抚摸婴儿的面颊,并在他的额部亲吻一下,给予鼓励。
吮手指:吮手指是婴儿智力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宝宝出生后,早期只能用哭声和面部表示要求和倾诉,并且通过口唇来进行探索。随着年龄的增加,宝宝开始将手放入口内吸吮,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这是宝宝高兴时的一种表现。
瘪嘴:表示要求,这往往是啼哭的前兆,这实际上是成人没有及时满足他的要求的体现。这时父母要细心观察婴儿的要求,适时地去满足他的需要,如喂他吃奶,逗他开心,抱他去户外玩。
撅嘴、咧嘴:男宝宝通常以撅嘴来表示要小便,女宝宝则多以咧嘴或上唇紧含下唇来表示要小便。
红脸横眉:表示要大便。婴儿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有明显的“内急”反应。这是要大便的信号,父母应立即解决他的“便急”之需。
吐气泡、流口水:表示光吃牛奶已经不能满足宝宝,该给他加吃米粉了。
4个月大的婴儿唾液腺的分泌量开始增加了,所以口水相应增多,吐泡泡的机会增多,严重的还会流涎。由于这些唾液腺内含有一定量的淀粉消化酶,起到消化淀粉的作用,所以这时可以吃大米类的食品了。
同时,因为口水还起到搅拌的作用,所以流涎也可减少。
眼神无光,表情呆板:可能是生病了。健康的宝宝眼神总是明亮有神,清澈灵动的。
若发现你的宝宝最近眼神黯然呆滞,无光少神,那很可能是身体不适的征兆,也许他已经患上了疾病。这时最好带宝宝去看医生,千万不要迟疑!
爱理不理:有时宝宝玩着玩着,眼光就变得发散,不像开始那么目光灵活而有神了,对于外界的反应也不再专注,还时不时地打哈欠,头也转到一边不太理睬妈妈,这就表示他困了。
这时,就不要再逗宝宝玩耍了,只要给他创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的环境就好。
哭:哭往往表达了多种意思,所以父母必须努力去探究和解读,同时根据不同的表现和要求采取相应的处理,这样就不会过度紧张和束手无策了。
其他动作
宝宝在7-9月身体语言期,能用体态表达意见,不但有表情、有动作、有时还发出声音。
婴儿会张开双臂,将身体扑向亲人,要求拥抱、亲热。
商务英语语言特殊性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受瀑布昔日与现在的反差, 了解瀑布消失的缘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课本语言材料, 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 展开想象, 在阅读中理解、感悟、品味语言;体会“保护环境, 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 设疑激趣, 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参加菲格雷特总统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亲自主持的特殊的葬礼 (板书课题) 。为什么说其“特殊”呢?请大家认真听录音, 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听课文录音, 分析葬礼“特殊”的原因。
师:是啊, 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 意义重大, 所以是一次“特殊的葬礼”。
(二) 图文结合, 今昔对比
师:课文的3、5小节生动地描述了雄伟壮观的大瀑布和生命垂危的大瀑布不同的姿态,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学生读课文。
1.初读对比
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 说说这两小节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写板书:盛→衰。
2.重点词语对比
师:这两个小节中哪些词语让你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请大家一边读一边给这些词语加上着重号。
学生读课文, 做记号。师生学习第3小节。
师:同学们画出了哪些词语?我们来读这些词语, 读出大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 (一泻千里、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三个词排列写瀑布有什么好处——朗朗上口, 体现瀑布气势如虹。雄伟壮观、从天而降、巨大水帘——谁来读出瀑布的雄姿?)
学生齐读课文第3小节。一边读一边想象瀑布壮观的图景。师生学习第5小节。
师:大家画出了哪些词语?读这些词, 读出你的感受 (再也见不到、无奈地低下了头、生命垂危、奄奄一息、消亡) 。
学生自由读第5小节。一边读一边想象, 此时此刻, 瀑布变成了什么样子。
3.直观画面对比
师:大家想不想看看雄伟壮观的大瀑布?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大瀑布的雄姿吧 (播放视频) 。我们一边看一边可以为大瀑布配音 (学生纷纷为瀑布配音) 。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你想怎样赞美它?
师:但是这雄伟的景观, 竟然不辞而别。让我们一起去探望一下生命垂危的大瀑布吧 (出示图片) 。此时此刻, 看着奄奄一息的大瀑布, 你又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画面, 在视觉对比中品悟语言文字。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下一环节的“追溯原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4.游客感受对比
师:游客们观赏雄伟壮观的大瀑布和见到奄奄一息的大瀑布, 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流连忘返、失望离去) ?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表现呢?
学生回答。
5.配乐朗读对比
师:现在让你配乐朗读, 你觉得这两个小节分别应配上什么音乐?
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雄伟壮观的大瀑布应该配上热烈激昂的曲子, 奄奄一息的瀑布应该配上凄惨悲凉的曲调。师生为雄伟壮观的大瀑布配乐 (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片段) 。学生齐读。师生为奄奄一息的大瀑布配乐 (播放二胡名曲《江河水》片段) 。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将无声的语段配以灵动的音乐, 在听觉对比中震撼学生心灵。选择乐曲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的过程, 配乐朗读的过程就是释放情感、升华情感的过程。在前后两段跌宕起伏的乐曲中, 学生的情感伴随大瀑布一起奔腾、咆哮、哀叹、伤心。
(三) 追溯原因, 震撼心灵
师:雄伟壮观的大瀑布转眼间就已奄奄一息, 多么可惜, 多么令人心痛。善良的人们不禁要追问:凶手是谁?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说说凶手到底是谁?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又如何?可以用上“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 (板书:毫无节制乱砍乱伐) 。
学生观察图片 (出示“乱砍乱伐森林”图和“工厂毫无节制用水”图) , 阅读资料 (出示“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和“一个势在必行的行动”) , 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师:面对日渐枯竭的瀑布, 面对乱砍乱伐的人们, 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 应该怎样来制止他们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 如果你是法律专家, 现在让你制订《瀑布保护法》, 你会怎样制定?请宣读你制定的《瀑布保护法》具体条例。
设计意图:适度拓展教学资源, 补充相关资料,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让学生目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供文字资料, 让学生感受环境保护的紧迫性。用事实说话,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表达欲望。
(四) 角色转换, 补充悼词
师:1 9 8 6年9月,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及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汇集在大瀑布脚下, 一起哀悼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瀑布。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8小节。
师:在葬礼上, 菲格雷特总统会说些什么?请大家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 (出示葬礼凝重的画面, 播放低旋的小提琴曲《沉思》) 。
师:请同学们练习写一写, 帮菲格雷特总统把悼词写下来。演说词可以从“回忆”和“号召”两个方面来写。
师:同学们, 现在你就是非格雷特总统, 在葬礼上发表演说。请注意你的身份和语气, 还可以加上得体的动作。
设计意图:用低旋的音乐和伤感的画面营造凝重的氛围, 在角色转换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以特殊的葬礼画面为背景, 配上低旋的小提琴曲, 让学生当一回总统, 为瀑布撰写悼词并发表演讲。这样, 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 合唱歌曲, 升华情感
【商务英语语言特殊性】推荐阅读:
商务英语语言05-28
语言应用能力商务英语05-16
商务英语词汇语言特点09-19
商务英语语言学教学06-04
社会语言学商务英语10-09
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06-24
商务英语中语言经济学06-28
商务信函中的语言特点06-11
商务谈判中的语言艺术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