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表达论文

2024-08-03

地理知识表达论文(精选11篇)

地理知识表达论文 篇1

中国阀门制造厂家众多, 型号各异, 应用场合各不相同。传统的阀门选型主要是通过客户提供的介质属性, 通过查找阀门选型手册, 确定阀门型号, 这种方法效率低, 选型的误差较大。之后, 一些阀门生产厂家开发了针对阀门选型的选型软件, 但这些软件都是通过输入介质参数得到阀门型号的。这些软件都是单机版, 需要安装后才能使用, 并且都不能直观地体现阀门的应用场合。为了实现基于工艺流程图进行网络信息化选型, 分析工艺流程图, 采集阀门信息, 并整理阀门信息将其转换为知识, 应用Edraw软件对工艺流程图进行重新绘制, 将其转换为SVG格式的“选型流程图”, 然后对“选型流程图”进行编程, 从而实现了基于工艺流程图完成网络信息化选型。

1 知识信息化的概念

知识和信息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信息具有知识的品质, 而知识具有信息的特征, 知识由知识信息所构成, 知识中存有大量的知识信息[1]。1988年世界银行对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区别做了如下阐述:数据是未经组织的数字、词语、声音、图像等;信息是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信息经过加工处理, 应用于生产, 才能转变为知识[2]。知识按照是否可以编码可分为编码知识 (Codified Knowledge) 与非编码知识 (Tacit Know1edge) 两类, 非编码知识不能实现知识信息化表达[1]。首先对知识进行遴选, 剔除非编码知识, 然后对知识进行技术处理, 最后编程实现知识信息化操作。知识和信息的转换过程如图1所示。

2 阀门知识的采集、整理

阀门知识采集是阀门知识表达的实质内容, 采集源和采集方法决定了表达的完整性、准确性。根据知识的表现形式, 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包括任何以文档形式保存的知识, 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人头脑中难以显性化的知识[2]。本文主要介绍对显性知识的采集。

本文知识表达主要是为阀门选型提供便利, 故针对阀门选型知识对知识进行采集。

第一步:采集信息。采集信息源主要包括客户和设计院提供的简单的工艺流程图 (只显示装置过程原理和阀门位置) 、客户的竞标书、客户提供的流过阀门的介质属性数据、生产商的投标书等。

第二步:分析、整理信息。以采集到的资料为依据对工艺流程图的原理进行分析, 并将其做成word文档形式, 为选型人员提供参考。然后对客户提供的介质属性数据与工艺流程图进行对照分析, 使工艺流程图中的阀门与介质属性一一对应, 并制成Excel表格。如表1所示。

第三步:重新美化绘制工艺流程图。按照“基于网络、突出阀门显示效果”的原则, 应用Edraw软件 (Edraw软件是一款非常好的绘图工具, 它可以直接导出SVG格式的网络图形) 重新绘制工艺流程图。主要管路以宽度为3mm黑色中部带小箭头的实线表示, 辅助管路以宽度为2mm颜色为红色的细点划线表示。过程设备以1mm的黑色细实线为轮廓并以立体效果展示。控制阀应使用国标的阀门标注形式, 控制阀用红色3mm边框, 填充颜色为渐变中国蓝。为了突出阀门并和介质属性对应, 对各个阀门进行编号, 阀门位号标识形式为FV 000001。

3 阀门知识的信息化表达

3.1 阀门知识信息化表达原理

重新美化绘制后, 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 将其导出为SVG格式的“选型流程图”。SVG是使用XML格式定义的图像, 可以将其存储为文档格式, 通过编辑SVG文档可以编辑不同的图形。应用HTML中的<embed>标签可以将SVG图形内嵌到HTML网页中, 然后利用DOM来提取SVG中的图形元素, 通过编辑Javascript脚本来控制图形元素。

3.2 SVG的概念

SVG (Scalable Vector Graphic) 是可缩放矢量图形, 是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 用于描述二维矢量图形的一种图形格式。SVG规定了17类80多种元素, 是图形、文字和图像的有机统一[3]。通过点、直线、多边形等基本矢量图形元素的组合, 可以编辑出任何复杂的图形, 再加上文本, 就可以实现对工艺流程图的SVG编码。

3.3 工艺流程图的编码

根据工艺流程图中数据类型的不同, 可以使用如下编码方法。

3.3.1 工艺流程图整体信息的编码

工艺流程图整体信息主要包括工艺流程图的名称、图幅、比例尺以及工艺流程图包含的图层等。工艺流程图名称可以通过<title>或者<desc>元素来表示, 而工艺流程图的图幅大小和比例尺则通过<svg>元素的”height”、”width”、”viewbox”三个属性的共同作用来表示[4]。通过这三个属性来定义控制阀知识表达区域, 程序如下:

/*在此加入图片程序*

3.3.2 工艺流程图中各元素的编码

工艺流程图中的元素主要包括线条、设备以及文字。工艺流程图中的线条包括粗实线的主管道线路和细点画线的控制阀的控制回路, 这两种对象可以用元素<line>、<polyline>或<path>来表示。设备可以用基本图形元素<rect>、<circel>、<polygon>等组合来表示, 标注的文字信息使用文本元素<text>来表示。控制阀图片及控制阀说明程序如下。

3.3.3 工艺流程图的图层编码

工艺流程图按照图形的叠放顺序, 分为不同的图层来绘制, 所以使用SVG对工艺流程图进行显示时, 利用<g>元素可以将特征类似的图像元素集合在一起而组成一个图层。图层的名称使用<g>元素的”id”属性来表示。同理, <g>元素的”style”属性则可以用来控制图层的颜色、线型、显示与否等。用<g></g>可以对多个元素进行组合。

3.3.4 属性数据的处理

工艺流程图是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统一体。属性数据是工艺流程图中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工艺流程图交互功能 (如:工艺流程图中点击控制阀可以弹出关于该控制阀的信息) 的基础。属性数据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使属性数据包含在SVG文档中 (比如使用<desc>元素) , 另一种是将属性数据存储在外部数据库中, 通过控制阀对象的唯一标识符与几何数据进行关联[5]。

上文对工艺流程图编码方法进行了探究, 下面给出表示某工艺流程图的一部分的SVG文档片段。

仿宋;fill:#000000;font-size:28pt;">甲醇回收</tspan>

通过Edraw软件可以实现工艺流程图的重绘, 并将其转换成SVG格式, 这样就省去了复杂的编程任务。

3.4 SVG图形的DOM接口设计

SVG是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 (XML) 的, 而文档对象模型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 是用与平台和语言无关的方式表示XML文档的官方W3C标准, 它为XML文档提供了随机访问机制, 可以将XML文档转换为一种分层对象模式的集合, 并组织成DOM树。文档的所有内容都用节点表示, 节点本身包含一些信息, 节点还可包含其他节点, 节点对象模型类型包含文档根、元素、注释、处理命令、文档类型、命名空间等多种对象模型。DOM不仅描述了节点的内容与属性, 还定义了用来操作节点的方法以及模型中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对象模型的操作, 可实现对XML文档的操作。

3.5 Java Script在SVG工艺流程图中的应用

应用栅格图片只能将图片作为一个对象来处理, 而图片内部的元素不可以实现交互。SVG图片利用DOM的支持可以实现每个图像元素的交互操作, 但利用DOM来操作SVG文档中的元素需要用到脚本语言。目前流行的是Java Script脚本和VBScript脚本, 由于Java Script脚本可以支持多种浏览器, 故采用Java Script脚本语言来编程。它可以嵌入到SVG文档中通过客户端的浏览器显示出效果。通过嵌入到选型流程图中的Java Script程序, 客户端可以实现对控制阀的交互操作。

Java Script可直接内嵌到SVG内部文档中, 也可以将Java Script放到SVG文档外部实现对SVG文档的操作。

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将函数user_function () 内嵌到SVG的矩形元素中, 当点击该矩形元素时会执行user_function () 函数。

3.5.1 内部脚本的应用方法

SVG格式的选型流程图实质上是一个XML文档, 同XML一样提供了<script>元素, 应用该元素可以将Java Script程序嵌入到SVG文档中, 但必须应用在“CDATA”标记中, 这样就可以将脚本内嵌到SVG文档中。其一般的格式如下:

<!--这里插入Java Script程序段-->]]>

3.5.2 外部脚本的应用方法

在实际选型流程图中, 通常将SVG格式的选型流程图作为一个片段插入到HTML中进行显示。SVG文档通过HTML中的<embed>嵌入到网页中, 而用来操作SVG文档的Java Script脚本则会放在HTML代码中, 相对于SVG文档, 这些Java Script脚本是外部脚本。可以在<embed>元素中定义一个“name () ”属性, 作为SVG文档在HTML网页中的标识, 外部脚本便可以通过这个标识来对其对象、元素、属性等进行操作。

引用的方法是通过HTML的document对象引用SVG文档中的标识符, 然后通过get SVGDocument方法获得SVG文档对象, 之后就可以使用SVG文档对象中的get Element By Id方法根据标示符获取SVG工艺流程图中的内部对象, 从而实现对工艺流程图中各个对象的属性进行控制、交互。

4 实验验证

按照上述方法编程, 运行结果如表2、表3所示。单击图中的控制阀会弹出介质属性表 (表2) 、控制阀选型参数表 (表3) 。

5 总结

通过对工艺流程图的分析计算, 总结出流过控制阀的介质的属性数据。然后重新绘制工艺流程图, 将其转换成SVG格式的选型流程图, 通过应用HTML、DOM、Java Script对SVG文档进行编程, 实现对选型流程图中控制阀的交互。文本为控制阀的流程选型提供了依据, 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其功能, 加强应用。

参考文献

[1]丁晓琴.知识信息化:知识转化为信息过程[M].江苏图书馆学报, 1990, 20 (4) :20-23.

[2]王建芳.知识管理中的信息技术与知识信息化[M].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5, 35 (1) :103-106.

[3]Yan-tao XI.Application of GML and SVG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b GIS[M].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Volume 18, Issue 1, March 2008, Pages 140–143.

[4]张杰, 刘晓平.SVG动画编程及其应用[M].汕头大学学报, 2005, 20 (2) :69-74.

[5]刘广深, 杜文才, 符华儿, 等.SVG动态交互性研究[M].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8, 14 (3) :56-58.

地理知识表达论文 篇2

王梦彩

1、时至中秋佳节,你远在异地他乡,不能回家看望父母,请你给他们发一条短信,表达自己的问候与祝福。

2、你的同学考试失利,很沮丧,请你写句话鼓励他,其中要引用一句诗词名句。

3、就要参加高考,告别高中生活了。同学们依依不舍相互留言,一位同学请你留言,你刚和这位同学闹过别扭,接到他的留言本,请你为他写一则临别赠言。

4、交通事故每年都要夺走很多人的生命,为人们带来很多痛苦,请你拟写一条注意交通安全的宣传语。

参考答案:

1、A 我们虽远隔天涯,但亲情把我们紧紧相连。沐浴那明月的清辉吧,那里有我对你们的浓浓思念。

B 女儿走得再远,也走不出你们的视线;女儿走得再远,也有亲情相伴。爸爸妈妈,女儿在遥远的他乡祝福你们中秋快乐。

2、可用的诗词名句: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3、你的.真诚与大度将成为我最美的回忆,让我们把快乐永存心底,把不和谐的音符留在岁月的深处,多年后重新奏响,或许会成为一种别样的美丽。朋友让我们重新挽起手!

5、路上多留一点心,人生少留许多憾。

一人安危,关系全家幸福。

联系方式:河北隆尧一中语文组王梦彩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语言表达能力 篇3

【关键词】注重 ;培养 ;教学 ;表达 ; 学生 ; 教师 ;语言

在高考地理试卷中,主观题往往失分率较高。原因主要在于这类题目需要学生用较多的文字去表述,而这恰恰是很多考生的不足之处。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虽然能较好地掌握地理学基础知识,但在运用地理学的概念、原理来解释、说明一些地理学问题时却显得词不达意。因此,教师在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应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1 教师应注重以科学、精炼的教学语言表达影响学生

地理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讲授的基本知识,要求教学用语要真实、确切。所谓确切,就是要求上课时用严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来表达概念,叙述原理,不能含糊笼统。例如,讲“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区域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乍一听似乎正确,细一想,不对了。难道在北回归线上就不是最大值吗?由于措词不准确而产生科学性的错误,对教师而言,是不允许的。

首先,地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科学上。例如,如果说水循环中的“陆地内循环”指的是“发生在内陆地区的水循环。”,显然把话说绝对了,不科学,而应该理解为“发生在大陆上的水循环”。但如果说“陆地上所有地区都既有海陆间水循环,也有陆地内循环”,却又把话说得太模糊,也是不够科学的。地理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师要用地理学的名词术语进行教学,不要滥用习惯用语、口头禅来替代地理科学的名词概念、原理。因此,对一些平时习惯的说法要慎重,不但不能用于教学中,而且要着意纠正,教学语言一定要有依据,它的依据就是科学的真实性。

其次,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任务是在地理学教学中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播地理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应当做到准确无误。具体地说,在阐述概念、定义、原理、结论、规律时,必须做到准确、精炼。在讲授地理概念时,语言应准确、生动。切记拖泥带水,简单重复,使学生产生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感情。例如,在讲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这三个概念时,虽然这三个概念意义相近,但内涵却不同。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区域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区域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数量最少。此外,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尽可能不讲土语或方言,要用标准普通话教学,力争做到读音准确。同时,也要规范自己语言,减少口头禅,不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地说。另外,还要十分注意常用字的标准读音,比如说不能把“兖州”、“海参葳”中的“兖”字和“葳”字读错。在课堂上要用普通话教学,切记不能把地方方言或土语随便搬进课堂,否则易引起学生哄堂大笑,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失去课堂的严肃性。地理学教师应对易读错的字勤查字典,千万不能想当然,在教学中读错字是极不应该的,他有损于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的威信。

2 注重从教材中汲取语言营养

地理教材是指导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获取地理学知识、汲取语言营养、训练表达能力的主要园地。

教材中的语言一般来说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不但能加深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能纠正头脑中已有的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除了要明确目的要求以外,还应强调如下两点:①要求学生注意学习教材中不同知识类型的表达方式,如概念、原因、过程等知识,该记忆的就必须记忆。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地理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⑵要求学生边阅读,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正确的复述其中的某些内容:例如,在讲完“背斜和向斜的‘顶部’和‘槽部’在外力作用下分别形成山谷或山顶”知识点后,指导学生阅读并复述。这样,学生通过“咬文嚼字”的训练,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

3 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新教材中对有些知识点的介绍是以结论的形式直接表达出来的,省去了某些推理过程,或略去了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介绍。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在传授这些知识时,应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推理、分析。比如学生在学习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推导气团、气温、气压、天气状况之间的因果联系如: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控制地区——这一地区就气温下降——空气下沉——气压上升——天气转好。在这种推导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这些知识点,而且理清了思维脉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顺着事物发生发展规律考虑问题,加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在以后的答题中就不会出现“天气好转,气压上升,气温上升”诸如此类的逻辑错误了。

4 注重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在地理作业和考试中,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测验题适合于反应中低层次学习结果,而读图分析题、问答题则能反映较高层次学习结果,比较适合检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地理语言表达能力。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思考题、课程研究问题、分析说明题,具有综合性强、思维力度大的特点。如在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中“常见天气系统”一节以及其后的问题研究中:从中心气流的运动状况看,气旋和反气旋有什么差异?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冬季和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的天气;阅读说出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并说出其产生的原因和减少热岛效应的措施。这些问题既要求学生能熟悉地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求学生有较为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因而不仅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且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平时的作业或测试中,教师应适当多选择一些这类习题让学生去练习,并不断加强指导,指出解题的关键、准确的语言表述方法等。

基于本体的夹具设计知识表达 篇4

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只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 在人们高度关注的过程中, 国内外学者就装夹规划、性能校验以及结构设计的自动化理论和方法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人员研究活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 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珠江将智能设计方法应用于其中。在各项技术与学术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基于知识表达的设计模式和技术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夹具设计模型属于只是表达的核心内容。只是表达对知识哭的构建和推理程序的设计的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 适当的知识表达对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基于本体的只是表达进行简单论述。

1 相关概述

对于那些需要采用专家建议才能解决的问题进而应用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方法, 其实就是知识工程。知识工程种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了只是表达和获取技术。但是在两方面应用中, 只是表达应用范围与成果表现得更为明显。将只是表达应用于实践中就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知识重用。

首先知识重用。就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知识获取是各项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时期。如果没有标准的只是表达, 就不可能积累新的知识系统, 并对其进行应用。也就是说只能进行重新设计[1]。但是这过程必然会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面对这种情况, 有人提出来全面的信息模型。其中就包括了产品模型、制造模型、装夹信息, 这样也就给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了新的基础性元素, 同时加强了相关信息的交流。但是, 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并没有使用标准化的表达术语、表达技术以及语言。如果研究人员的大部分研究不能作为重要的依据进行合理的运用, 将会导致宝贵的设计知识不能重用。其次知识共享。在研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要想不同系统、不同人员的信息与知识相互交流, 就应当为其提供相应的交流领域。在夹具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 人们对其知识的了解程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在此过程没有构建标准的知识表达, 那么相互间的交流就会非常有限。最后系统开发。通常情况下研究人员在应用某种方法的过程中使用一种半规范性的语言, 不能用于推理。但是系统开发作为一个逐步精化的领域, 其知识模型会随着开发过程推进而发生变化。如果在其中使用非规范性的语言表达与跟踪, 必然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从现有知识表达与知识库建设的情况可以知道其缺乏通用性与灵活性。但是未解决这个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使用一种具有推理能力的文本只是表达方法对模型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体其实就是对共享概念的模型进行明确规范的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性。在其中建立与之相应的关系, 促使知识概念题之间的关系较为明朗与清晰化。

2 夹具设计本体

在夹具设计本体类层次结构时, 研究人员普遍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在研究逐渐成熟的过程中, 该方法渐渐细化, 并且逐层建立了相应的子类。在此过程中, 可以重用已有的本体知识。建立夹具设计只是表达通常会分成以下几个类型。

2.1 一般本体层

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 大部分的建模类型中, 通常将其应用于种类的关系方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般本体层。种类模型之间的关系能够清晰明朗化有助于含有类似本的建模建立相应的概念框架。同好似种类之间的关系、组合更清晰。

2.2 配置设计

配置设计就是通用领域本体层。该本体层是从一般本体层应用较为广泛抽象出来的基本建模。研究人员在领域研究中同将其分为通用领域与具体领域。通用领域应用在研究方面的较多, 并且本体开发的也较为成熟[2]。这样有助于研究人员的重用这些本体。根据夹具设计的实际情况, 夹具设计其实就属于配置设计的问题。在产品配置设计中, 需要满足大批量定制生产的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的需求技术设计。这种应用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就有电梯配置设计与电脑组装设计。在设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将其看成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设计活动。在本次的设计活动中需要按照相应的设计规范的要求来约束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却型产品有效性规则的基础上, 促使产品的属性与用户之间的需求保持相匹配。同时通过零部件之间的有效组合, 有效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在配置设计的本体层中, 通常可以将知识分为需求知识、模型知识以及求解知识。需求知识主要是依据客户的具体需要对产品开展设计。例如,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资源需求等等。在产品完成设计后可以将其结果归结为配置结果的集合。模型知识其实就是描述出现在配置重的实体、实体关系与相应规则的组合。求解知识是描述配置需求的过程中, 尽可能促使需求知识与配置实例化产品。

2.3 夹具设计本体层

在夹具设计的过程中, 夹具设计本体层将直接与夹具层产生联系。在定义该层的过程中, 需要明确本体层构建的目的、系统开发、作用以及应用和维护的对象。另一方面表达能力通常被应用于该本体是否含有足够的信息。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仔细研究夹具系统的所包含的功能。同时还应当在配置设计本体层上面相应扩展。夹具原件通常包含了基础的设计知识。在其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大量知识内容都体现在组合元件中。在比较相关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出相应的设计方案。自重的组合元件与连接方式对夹具的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3]。因此, 夹具原件在具有通常功能的基础上, 更具典型的柔性。在夹具设计中, 需要依据用户的需求来开展设计活动, 而用户的需要又包括了直接需求与间接需求。面对此种状况, 夹具设计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设计活动。

2.4 产品本体层

在夹具设计的过程中, 产品本体层与具体产品的系统具有紧密联系。当前多种夹具产品形成相应的系统。即使夹具原件的结构与组成在表面上看似相同。但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中, 各种产品的性能与结构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与此同时, 模型知识与约束知识等方面产生出一些新兴产品所独有的概念, 进而促使产品的特点和元件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就此而言, 在夹具设计的过程中, 产品本体层需要联系结构和设计方式, 促使产皮的设计更符合客户的需求。出笔者的这几种论述类型外, 还有一种为本体构建过程。前文中论述的本体层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本体以及知识库的模块和重用, 使得它们在夹具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分别构建[4]。夹具设计的各个本体层相互独立, 但是又逐层扩展, 最重在产品元件中显示出其作用。

3 结语

总而言之, 笔者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从知识重用、知识表达以及知识共享等方面展开。在此过程中针对当前夹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相应的描述夹具知识, 建立夹具设计的本体模型。在知识库与规则相互分离的状况下, 通过夹具设计本体极强的腿理性, 就可以完成本体进行的夹具设计。

参考文献

[1]冯平法, 张建富, 闫培龙等.高速旋转动力卡盘动态夹紧力的有限元计算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9 (10) :21.

[2]万能, 苟园捷, 莫蓉等.基于智能元件的柔性夹具设计新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陈立民, 常亮, 史忠植等.基于动态描述逻辑的语义Web服务匹配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4, 5 (11) :22.

地理知识表达论文 篇5

(一)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记叙)

悠扬的歌声从这里飞出,琅琅的读书声从这里飞出,无邪的笑声从这里飞出。黑板上是拙稚的绘画(老师不在时的杰作),课桌腿旁,有粗心的同学遗忘的橡皮。课上,本来十分安静,忽然爆发出争吵:“老师,他挤了我了!”“我没挤!”弄得老师啼笑皆非。课下,同学们嬉笑穿梭,老师无法禁止,也不想禁止。黑板对面墙上的壁报一期一期更新,越来越精彩,终于有一天,同学们互赠礼物,依依不舍地分别;这里空了,又满了——新的主人到了。

这就是教室,我小学时候的教室。

练习:

1、赏析文段中划线句子

2、(说明)

教室是一种供学生学习的场所,一般由学校统一建造。教室设有讲台、黑板、课桌椅等,以便展开学习活动。今天,大城市的多数教室都装有日光灯、电扇等设备,有的甚至装备了空调,改善了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条件。由于现在的学生要学习第二语言甚至多种语言,有的教室还配备了录音机、电视机等视听设备,这类教室又称语音教室。此外,为了一些特殊活动,还有各种特殊的教室,例如实验室、放映室,等等。教室多样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成果,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3、(议论)

商店有陈列窗口,学生也有自己的陈列窗口,这就是教室。许多老师都曾说过,从一个班级教室的干净与否大致可以看出这个班级学生素质的高低乃至学习成绩的好坏。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凡是教室乱七八糟,地上到处是纸屑的教室,上课必定很乱,学生的学习成绩大概也不够理想;如果课桌上被刻得乱七八糟,惨不忍睹,那一定说明他的主人缺乏公德心。“从一粒砂里可以看见一个世界”,从教室的面貌,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本质性的东西„„

练习:

1、本文的论点是

4、(抒情)

面对每一次的伤害。一次一次。每一次的疼痛。一次一次。在寂寞中成长,寂寞,无形,却成了我朋友。一路上它陪伴我走来。陪伴我成长。它,在我郁闷时给我一丝丝慰寂。尽管。我曾经被它狠狠的温度给灼伤。不害怕。那是它见面的礼节吧。

5、(描写)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烟雨茫茫的山水景物,与水墨的山水画一样是蒙胧的简约美,也包含有神秘感,许多的名胜都有此种意境的标榜。竹叶,凝聚浓露成为水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晶莹的彩亮,放大来看看,自己仿佛看到一个梦幻的世界。

练习:赏析加横线的句子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暗喻甲是乙(是、成为)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2【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A: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B:拟物:把人当物写拟物。例: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13【顶针】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三)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2、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

3、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4、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5、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6、什么是讽刺? “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7、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8、“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二者有相同点。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9、“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 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

地理知识表达论文 篇6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听到语言、看到文字后,要通过大脑进行想象、加工,从而理解其中的情境,并和原有的知识建立起关联——这就是“理解”。如果学习者是一名初学者,就很难通过教学性的文字“逆向”地想象出具体知识的情境,即使想象出来,也不能保证是准确的、合适的。

而如果能通过形象化材料呈现出具体情境,那么学习者就可以在教师营造出的情境中进行感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思维加工。

下图中的两种叙事方式,对学习者来说,学习起点不同,一个始于根据语音或文字而来的“逆向想象”,一个始于在教师所营造的“轻松感知”的教学情境。而且,这两者给学习者带来的认知负荷也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抽象,一个形象;一个认知负荷重,一个认知负荷轻。这也是大家都喜欢学习优秀微课的原因所在!

下面,我们按照知识的类别讲解叙事类知识和说理类知识的视觉化表达。

● 叙事类知识

对于任何学科和任何一个教学实施过程而言,“叙事”都是广泛存在的。它或用于描述情境,或用于承上启下,或用于阐释思路,或用于陈述问题解决方法。下面是几种典型的视觉化叙事方法。

1.数字故事型(无声)

数字故事是将“讲故事”的艺术与多种媒体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讲故事方式。“数字故事”可利用PPT演示文稿来实现,它集文字、图片、声音等于一体,讲述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有一种类型的数字故事只用图片、文字来表达,不用任何旁白讲解。这就是一种“视觉化表达方法”。例如,数字故事“高三物理—认识光”,请扫二维码观看微课:

数字故事的优势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不仅能够充分传递信息,更能够打动学习者的情感。

制作数字故事所采用的技术都比较简单,制作者只需在PPT中根据故事情节,找到适当的插图,配上相应的文字即可,但在故事的创编、画面的艺术感、情绪传递的把握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掌控到位。

2.有声故事型

除了无声版的数字故事外,教师也可以在PPT画面之外配上旁白讲解,进一步描述情境,启发思路,引导学习者理解“语义”。例如,“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动物”微课,就是基于绘本的一个数字故事,再加上教师的配音讲解而来。

因此,“有声故事”的微课制作是在PPT画面的基础上,运用Camtasia等录屏软件,同步录制PPT和教师的旁白配音即可,实施起来相对简单。

3.精细化动画型

数字故事基础是以“讲故事”为内容的PPT,而教师所拥有的却是大量的教学PPT。那么如何运用教学PPT制作微课呢?

其实,只要教师按照“动感”“美感”的微课制作原则(本栏目前几期内容)将教学PPT进行改造,做到以视觉元素为主,一步一动,做得精细化后,也就是“视觉化叙事”了。例如,这个小学英语How to write an English letter微课,就是基于教学PPT进行改造,再配音讲解的精细化动画型微课。

数学虽然是一门讲“逻辑”的学科,但也离不开叙事。例如,把题目中的场景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示出来,或者把针对解题思路的叙述过程(思考过程),用线条、指示箭头或动画等方式勾画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例如,“假设法解鸡兔同笼”微课,请扫描二维码,观看微课。该微课虽是专业制作,但用PPT就可以做出大多数的效果。

4.视频素材组合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新闻、评论、纪录片等都是以视觉化叙事方式呈现的。其基本的制作原理是根据所讲解的内容,找到相应的视频素材,并将其拼接,为观看者提供视觉通道的信息来源,而这样的方式也完全可以用于微课制作。例如,下面的“诗话地理”微课,请扫描二维码观赏。

视频素材组合型的微课制作操作并不复杂,用Camtasia等视频编辑软件就可以完成,但是需要有海量的视频素材作为支撑,对计算机的性能也有一定要求,因而更加适合由专业人员(如多媒体人员)制作。

5.图片变焦型

微课制作中,合适的视频素材很难找到,但图片却比比皆是。制作者可以运用Camtasia等视频处理软件,对静态的图片进行“变焦”操作,就可以让图片“动”起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微课制作的难度。例如,下面的英语微课中就有一部分(从4分25秒开始)采用了图片变焦的方法进行叙事,效果非常好。

● 说理类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者掌握知识,还要使他们能够认同某些道理,如德育中的道德教化、语文课文和音乐中情感的理解等。

然而,要使学习者认同教师所说的“道理”,就需要建立学习者与“道理”间的关联。传播学和脑科学的专家研究结果显示:建立关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打动情感。也就是说,一切不能打动情感的“说理”,都是“说教”。

例如,下面“节约用水”德育微课,就用数字故事的方式,试图打动学习者的情感,建立认同。

又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习者充分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一直是教学难点,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文字并不难懂,但其何以成为世界名篇呢?请扫描二维码观看下面“卖火柴的小女孩”微课,相信更多的人对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会有所感触和理解。

地理知识表达论文 篇7

在家电制造企业,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 已经成为家电企业提高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核心竞争手段[1], 而关乎PLM成败的产品设计创新方面还存在着手工建档、查询困难和协同性差的状况, 产品设计知识仍停留在领域专家的经验中。一些企业引入产品数据管理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PDM) 系统来对产品设计知识进行管理, 然而, 现有PDM系统既不能对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经验等进行合理地组织, 也不能从简单的关系数据库中挖掘蕴含的设计知识, 使设计人员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设计经验与设计结果[2]。而本体因其对逻辑推理和语义共享的支持功能, 已经成为构建知识库的骨架与核心, 因此, 将本体理论引入家电领域, 构建家电领域本体, 实现产品设计知识的语义共享, 对家电企业的设计创新与产品创新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 本体

2.1 本体的定义与分类

对本体的定义, 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有不同的见解, 但从内涵角度, 本体具有概念化、明确性、形式化和共享性这四层含义, 学者们的看法是一致的[2]。根据领域依赖程度高低, 可将本体分为顶层本体、领域本体、任务本体和应用本体四种[3]。

2.2 本体的构建与存储

自本体理论诞生至今, 其构建方法一直就是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目前比较流行的构建方法有:企业建模法、IDEF-5法、基于螺旋模型的原型法、七步法、骨架法和METHONTOLOGY循环过程法[4]。

本体的存储方法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的。按照存储介质的不同, 本体的存储方法可分为内存存储法、文件存储法和关系数据库存储法等3种方法。由于内存法和文件法的先天不足性, 关系数据库存储方法成为本体研究人员首选的存储方法。在以关系数据库构建本体数据的基础上, 相关学者提出了基于属性分解模式、基于类的分解模式和混合的存储模式, 以求本体存储效率的提高[5]。

3 家电领域本体构建与知识表达

3.1 本体构建

家电领域本体的构建, 采用“领域本体、索引知识库和数据资源”的三层结构来对领域知识和设计知识进行层次表达, 用关系数据库对本体知识进行存储, 其本体构建与知识表达模型如图1所示。这种构建方法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能够对家电领域本体的设计知识进行合理表达, 形成能被计算机理解的、包含语义信息的设计知识体系;二是能够建立提供语义知识检索、语义分析和处理的功能体系, 实现设计知识的重用和继承[6]。

3.2 顶层本体建立

顶层本体, 主要用来表达常识性概念的术语, 包括空间、时间、事件和行为等与具体应用无关的形为[7]。顶层本体可以使异构的系统共享同一知识库。用RDF三元组对产品设计知识的顶层本体表示为:顶层本体=<本体概念, 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的层次结构>, 其中的本体概念也称为类, 是由对象、属性和实例等本体术构成概念集合, 概念间的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及其有向关系的二元组表示。

3.3 顶层本体语义扩展方法

为满足产品设计知识共享要求和隐性设计知识发现需要, 需要对顶层本体的语义功能表达进行扩展, 用于语义扩展的关系有同义 (synonymy_of) 、包含于 (part_of) 、子类 (kind_of) 、同类 (sibling_of) 、属性 (attribute_of) 、实例 (instance_of) 和功能 (is-a) 等七种类型[8]。语义扩展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 要建立领域术语关键词与本体概念之间的映射关系, 方便不同本体概念和本体术语之间的联系。

3.4 功能本体

日常生活中, 人们不仅关注家电产品的本质功能, 还很关注产品的节能性、环保性、舒适性和人性化这些附加外延功能, 因此, 在构建家电领域本体时, 应该充分考虑家电产品的功能特性, 对家电领域本体从功能特性角度进行语义扩展[9]。例如, 我们在查询家电领域 (冰箱类) 的资料时, 可采用功能语义扩展方法is-a, 根据图2所示的某企业冰箱制冷功能偱环原理提取出冰箱的制冷功能, 然后对冰箱制冷功能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细分成一个继承关系的网状结构, 如图3所示。

同样, 我们还可以对冰箱的节能、环保、人性化等功能属性进行细化与扩展, 如图4显示了“节能”特性功能的扩展模型。

4 构建家电本体的索引知识库

采用RDF三元组对索引知识进行表示:<索引知识, 知识描述, 知识源地址>。由于索引知识只对产品设计知识进行管理和规范, 它并不关注数据源的内容与结构, 因此, 可通过索引知识查询在PDM系统中直接实现知识的无缝存取。

4.1 本体索引知识模型构建

从产品模型中提取设计知识, 建立索引知识模型, 可采取用户需求的本体查询和检索结构, 不仅可以实现本体库的查询与检索, 而且支持XML数据库的查询与检索。用户需求分企业内部用户需求和企业外部用户需求两种。企业内部需求包括产品的设计知识、制造知识和服务知识等, 设计知识包括设计方法、规则等, 制造知识包括冷热加工、特种加工知识等, 服务知识包括产品的专利、文献、准则和故障诊断等具有知识产权的知识。用户的外部需求主要是指市场和消费者对产品功能、性能、外观、安全和人机关系等功能方面的需求[10]。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索引知识库模型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索引知识库模型包括查询需求输入、产品知识本体库、索引知识库、数据资源、词典库和查询转换等主要模块。在这些模块中, 产品知识本体库、索引知识库、数据资源、词典库为本体构建和产品设计知识查询与创新提供服务支持。图5中虚线标出的部分为查询转换模块, 是索引知识库中的核心, 其主要包括表达用户需求、用户需求语义推理转换、产品知识与本体概念之间的映射建立、用户需求查询存储与交流等功能。

4.2 用户需求与本体知识的匹配转换方法

由于产品知识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异构性, 当用户对产品知识进行读取和处理时, 采用OWL语言对产品知识和用户需求进行解析, 建立产品设计的知识本体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匹配转换方法, 为用户查询提供统一的接口。

4.3 构建语义关键词与本体知识间的映射关系

对用户的查询进行转换, 要建立包含输入查询、本体语义知识关键词和本体语义知识之间映射关系表, 为用户查询与本体知识之间的匹配查询服务。由于在OWL标准中, 对索引知识和本体知识库的描述都是采用文本形式的, 所以可以通过相似度的计算来建立用户查询与本体知识的映射关系。当用户输入查询条件Q1时, 系统通过对Q1与本体语义知识关键词之间的相似度来测算他们是否具有映射关系, 然后再根据关键词与本体知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向用户反馈查询结果。

4.4 用户需求语义相似度计算

对文本数据来说, 进行语义相似度的计算, 采用Jaccard给出的方法比较合适[11,12,13]。

用P (a, b) 表示概念同时属于知识a和知识b的概率, 表示概念属于知识b中但不属于知识a的概率, 表示概念属于知识a但不属于知识b的概率, 表示概念既不属于知识a也不属于知识b的概率。这样, 可以得出知识a和知识b的语义相似度为:

对于图3的制冷功能来说, 当出现不制冷现象时, 设其属于压缩机和冷凝器故障的概率分别为0.15和0.3, 由此得, 则可得压缩机与冷凝器的相似度为0.31。

5 语义共享平台建立

为验证文中系统的合理性, 在某冰箱企业产品设计知识收集的基础上, 采用MVC程序开发模式建立了产品设计知识共享平台, 如图6所示。该平台系统用Tomcat作为Web服务器、eclipe为编程工具, 以OWL的Jena框架为语义解析和推理工具, 用Protege4对冰箱产品的知识进行分析与表达, 用My SQL数据库存储产品设计本体知识。图7为在共享平台上对制冷功能查询的实验结果, 可以看出, 该系统能够实现产品设计知识的共享与全面快速查询。

6 结束语

唤起对创造性表达和知识的乐趣 篇8

新课程标准下, 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出, 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 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将新课程与教材紧密联系, 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 积累的几种教学方法, 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有效利用生活中的元素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似性, 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教师可根据某一相似特征为联想触发点, 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 使其逐步延伸、扩展, 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教学小学美术第八册的《鸟的纹样》一课时, 我就根据生活中的所见,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回忆记忆中鸟儿的样子 (飞行、休息、鸣叫等姿态) , 从而演变为鸟的纹样的联想, 进而简化、添加或装饰, 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这样, 学生在学习新课时, 就能举一反三地学到新知识。

二、同类知识的转化

知识性较强的内容, 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 难以激起学习的兴趣, 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进行思考, 学生学起来便轻松很多。在教学小学美术第八册的《套色纸版画》一课时, 要使学生掌握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技巧, 不能一味地从方法和制作步骤进行讲解, 而应引导学生将套色纸版画这一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单色纸版画知识, 通过展示不同的版画作品, 让学生从用色的不同上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分析出单色纸版画、两套色纸版画、三套色纸版画……多套色纸版画, 进而分析出单色纸版画的用色是只用一种颜色作底色进行拓印, 而套色纸版画是用两种或多种颜色来拓印。通过不同作品的比较分析, 学生便可了解套色的概念, 并且归纳出不同套色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从而理解了这一新知识。

三、对比体验, 加深感受

将具有相反特征的事物进行对比, 这样更能加深对事物的体验。我在教学小学美术第八册《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一课时, 该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对比色与和谐色, 学习在画面中运用对比色或和谐色。在教学这一课时, 通过大量的对比色与和谐色的作品对比, 让学生体验对比色与和谐色分别给人的不同感受, 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哪些色彩是对比色, 哪些色彩是和谐色。同时通过出示大面积的对比色与和谐色, 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和谐色的柔和, 体会到不同的视觉效果。有了这种心理感受, 学生对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有了初步的感受, 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对比色或和谐色进行创作表现了。

四、自由发散, 训练思维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 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由联想能力。如教学小学美术第十二册《我设计的未来建筑》, 本课的教学意图是展开想象的翅膀, 设计造型新颖、样式美观、功能奇特的未来建筑, 通过细致描绘把想象转化为有说服力的画面。几十或几百年以后的人类建筑无人知晓, 我便让学生自由讨论:未来建筑建在哪?用什么材料?是什么特别的造型?有什么特殊的功能?……每个学生的想象能力都不同, 他们所描述的未来建筑各式各样、多姿多彩。我允许学生大胆想象,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美观、舒适、先进为设计意图。这样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学生的自由联想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五、情节再现, 寓教寓乐

美术创作教学中, 内心的感受和外在的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 适当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体验, 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创作潜力。在教学小学美术第八册《看花灯》一课时,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观看各种花灯, 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 从而掌握绘画花灯或灯市的表现方法。根据这一教学目的, 我采取了情景再现, 带来了自家小孩玩的花灯, 并事先要求学生带来自己的花灯, 通过观察老师的花灯与同学的花灯, 让学生了解花灯的结构并感受灯节的气氛。再请学生讲一讲看花灯的经过或趣事, 同学之间互相玩一玩花灯, 充分体验玩花灯的快乐。在愉悦的情景中, 学生更乐于表现自己心中的感受, 或画一画花灯, 或表现灯会的场面。寓教寓乐, 教的开心, 学的快乐。

日新月异的社会, 需要不断更新创作的人才。而作为小学美术教育者的我们, 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循着新课程的步伐, 我们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设法点燃学生心中探求知识的热情, 培养他们的创新兴趣。

地理知识表达论文 篇9

在中职院校中,地理教育多属于专业性教育,地理课程的设置也大多是为相关专业服务的。地理课程可以与物流、财经、商贸、旅游等专业方向结合形成物流地理、经济地理、贸易地理以及旅游地理等课程。中高职地理课程为职业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可以欣喜地发现教师的行话多了,教育教学的理念新了,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也真正地“动”了起来,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同时在长期的地理教学中,也观察到学生在地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欠缺,比较害怕口头和肢体语言表达,如地理知识的语言表述用词不准;问答题无从下手、答非所问,要么整段抄书,要么只写几个字。故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地理表达能力,是地理教师亟待研究的课题。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满足不同学生地理学习的需要,鼓励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是构建地理课堂教学新方式的起点。在新理念指导下的中高职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与地位发生了本质变化。首先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在组织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学科知识目标,更应从系统论的角度考虑诸多因素,如课程目标、学情、教学方式、教育技术与课程资源等;其次教师成为学生建构自己学习意义的督促者、评价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乃至学习资源,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需要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探索教材的知识提供前提条件。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与他人,并能表达,这样既体验到了学习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又学会了如何欣赏他人、如何正当竞争,更是增进了人际关系的能力。

1.1 学会侃大山

人们常说一个人知识渊博,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地理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欣赏,必须要有广博的学问和表演艺术魅力,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完美的教态,富有激情的感召力,来吸引学生的各种感官,紧扣学生的心弦,使之从感到有趣到想学乃至要学。要学会和学生一起侃大山,把教师和学生的所见所闻用地理语言描述出来。教师要以“爱”为经,以“趣”为纬。以“爱”为经,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消除课堂中不应存在的紧张、不安甚至恐惧;以“趣”为纬,即利用生活轶事、古今幽默、旅游胜地、风土人情以及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给学生以广阔的心理空间,以逐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2 关注生活、关注热点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解决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如服饰与地理: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饮食与地理: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特的烹饪特色以及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特产、饮食文化等影响;住房与地理:传统的民居的样式与材料大多受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如蒙古包、窑洞、竹楼、因纽特人的冰屋等;出行与地理:冰天雪地高寒地区的狗拉雪橇,莽莽沙海的“沙漠之舟”骆驼等。

关注热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如受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上的“伊万”飓风影响,海地和多米尼加两个国家受灾情况大不一样。多米尼加死亡19 人,而海地却死亡1105 人。数字一公布,学生们就觉得奇怪,这是为什么?原来海地这个国家从70 年代开始就拼命地砍伐森林,从70 年代森林覆盖率75%到2004 年只有1.4%。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得到自然的惩罚,再加上宣传不力,因此受灾严重,而多米尼加这个国家森林保护得很好,宣传到位,故损失较小。通过此案例使学生懂得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从教会—学会—会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培养起来了,才会激发出强烈地求知欲,有了旺盛地求知欲,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示出来。人们常常为崔永元的幽默、风趣而折服;常常为朱军沉稳和适度的情商而折服。这些案例也常常被应用于课堂上。如中秋节由《月光宝盒》想起的,主持人孟非想得很多:香港经济十分发达而市民吃完月饼后,月饼盒回收可以得到一张购物优惠券,再想想大陆每年有多少月饼盒被扔进垃圾厂或被焚烧,浪费了多少森林资源。日本是个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但每年却从我国大量进口一次性筷子,用过后回收,把它做成纸浆用于制造新闻纸又出口到中国,而我们有些国人却缺乏资源的忧患意识,试想一个主持人如果知识贫乏不注意再学习,他如何主持节目,如何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地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些人走入误区,拼命地强调“授之以渔”的重要性,其实“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两者都很重要,想想一个人肚子没货如何表达,不掌握表达的方式、方法,就很难完美的表达。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只有教会学生学会掌握知识,学会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学会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学会口头、笔头表达,直到学生自己会学。当然学生地理表达能力的提高除了与他们自身掌握的地理知识有关,还与其阅读能力、各学科知识、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艺术等有关。

3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地让学生“SHOW”起来?

3.1 创设地理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是问题欣欣向荣的天堂,如学习中国地势时,让学生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自己得出结论: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通过地势特点分析自己提出问题:如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对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经济、人口、交通等的影响,反过来让学生设想,如果是东高西低的地势又会对自然、经济产生如何影响呢?让学生在问题回旋碰撞中,产生了火花,产生了磁场,让思想得以交融,让心灵实现共鸣,并能正确的表达出来。当然,在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应为学生的错误留点空间。如“河流与湖泊”一节学习中,让学生观察地图《京杭大运河》并提出问题,有的学生说京杭大运河“流穿”哪些省区,教师先不急去纠正,而让大家想用什么词更好,学生想了一想说应该用“流经”。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辨错、纠错的过程,课堂本身就应该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应为他们的错误留一点空间。

3.2 创设交流情境,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如在学习《中东》一节中,关于如果中东没了石油,它的经济出路何在?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碰出智慧的火花,激发了灵感:卖沙子、发展旅游业、种仙人掌等。再如小组合作帮中东找水,学生们想象力极其丰富:开凿运河、开挖地下水、海水淡化、从别国买水、到南极拖冰山等。通过交流,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3.2 创设思维想象情境,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地理想象去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鼓励学生预见想象,超前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地球宇宙大自然之迷都可以使学生想象。如假如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夹角为零度时,探究地球会发生什么地理现象?让学生思考讨论,留给学生在想象的空间放飞想象的思绪,并逐渐训练、完善学生的表达。

4 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show”

4.1 提供角色扮演舞台,让学生感知

角色的扮演包括人物、地理事件、地理现象的扮演。在探讨美国的种族方面,笔者尝试让学生在了解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扮演欧洲人、华人、印第安人、黑人四种人在美国的待遇,通过角色的扮演,亲身的体验,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在做中发现了问题,那就是种族歧视。培养合作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感。而且学生充满感情的描述,使大家感觉好像身临其境,同时学生在平等融洽气氛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4.2 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show”

地理教材中设计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技能的学生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生生联动、师生互动,在讨论、交流中充分“你show我show”,在“show”中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合作意识得到加强;交往能力得到发展;学会了表达、交流、合作、竞争、聆听、宽容。把主动学习的“空间”“时间”“工具”“提问权”“评价权”还给学生。如在学习省级行政区,如何掌握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展示、讨论、交流。如: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学生想象“拖拉机下坡”;浙江省的简称浙“水里拿了3 斤肉”。再如一些讨论题、问答题,可让学生学会先审题,确定该题包含几个方面,然后再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与自己所了解信息,去完善答题,当然,教师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学生做练习时,要及时地点评,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表达后,让学生先点评,然后教师再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马克·吐温说过,一个得体的称赞能使他陶醉两个月,可见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激励的魅力,可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善于表达,大胆地表现自己。当然,当学生表达有错误或描述不完整时,教师应及时指出,这样有利于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自我定位、自我完善。当学生敢说、会说、说好以后,他们的笔头表达能力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5 结语

实践证明学生地理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平时的地理教学、学习中共同努力,学生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教师教给的知识、课本知识科学地表达出来,创造思维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把课内外、学科之间、教学与生活、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地“show”起来,运用多元教学模式,给学生主动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摘要:中高职地理课程把希望变为现实,让课堂重新焕发活力。“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的理念之一,而在课程实施中,感觉学生地理表达能力不如人意。文章对中高职学生地理表达能力进行了探索与训练。

关键词:兴趣,情境,会学,展示

参考文献

[1]于漪.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陶晓辉,苗邯.军口头表达能力训练[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3]陈明生.也谈如何提高中职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3(3):195-196.

楔横轧模具轧件信息的知识表达 篇10

楔横轧模具都是单件生产,轧件和模具之间存在映射关系,其设计过程以轧件为目标,以系统的理论知识为指导,以相关专家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为依据。由于对模具设计专家的实践经验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知识资源继承性差,无法将分散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组织起来供模具设计利用,使得楔横轧模具设计过多依赖于少数专家而具有很大风险,同时专家担负的责任也很沉重,而年轻技术人员无法快速学到成熟的设计知识,有可能由于缺乏经验而重复出现设计错误[1]。为了获取、保存和重用已有的专家经验和知识,就必须将获取的知识、经验和实例以适当的表达形式储存在计算机内,引导设计人员进行推理、判断和决策,使一般设计人员也可以设计出具有或近乎于专家水平的楔横轧模具产品。

2 轧件知识对象模型

2.1 表达结构

知识表达研究各种知识的形式化描述方法以及存储知识的数据结构,把问题领域的各种知识通过这些数据结构结合到计算机系统的程序设计中。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知识表达方法,构建楔横轧模具知识的混合知识表达结构[2],如图1所示。

类可以表示为:Object=(Oid,OS,OM,OI)

其中,

Oid:对象的标识符,用于描述一个特定的类;

OS:对象的数据结构,用于描述对象当前的内容状态或所具有的静态属性;

OM:对象的方法集合,用于说明对象所具有的内部处理方法或受理消息的操作过程,反映了对象自身的智能行为;

OI:对象的消息接口,用于对所接收的外部信息与有关内容方法间建立关联。

2.2 知识对象模型

轧件是楔横轧模具设计的最原始依据,根据楔横轧轧件的特点,选用圆柱体、圆锥体、圆弧回转体作为构造轧件的基本单元体素,利用单元体素来构造轧件的知识对象模型[3],如图2所示。

轧件知识属于通用知识层,轧件知识控制结点用于记录各结点的控制信息,该结点包含的信息可以用以下的类结构表示:

3 轧件结构类(WorkpieceStructureKNW)

轧件结构类知识表达包括组成轧件的基本体素特征类的定义和几何约束类的定义两部分。

3.1 基本体素类

无论轧件多么复杂性,都是由一些基本体素组成的,组成轧件的基本体素为圆柱单元体、圆弧单元体和圆锥单元体等。分别定义为如下的形式:

其中:

单元体特征类又由圆柱体特征类、圆弧体特征类和圆锥体特征类组成。可表示如下:

其中:

3.2 几何约束类

几何约束类分为结构约束和辅助约束两种。结构约束描述了基本体素之间的相对关系;辅助约束描述了基本体素的倒角、圆角等辅助特征。把结构约束和辅助约束放在同一个类结构中进行表示,其类结构表示如下:

4 轧件属性类(WPKOC)

轧件属性类属于描述性知识,其表达模型相对比较简单。轧件属性类由精度特征类、材料特征类、一般特征类组成。其类结构如下:

其中:

4.1 精度特征类

针对楔横轧轧件,精度特征表达与轧件尺寸公差和表面质量有关的信息集合。因此,精度特征类分为尺寸公差类、形状公差类、位置公差类和表面粗糙度等四类特征[4]。其分类层次如图3所示。

(1)尺寸公差特征类

尺寸公差是尺寸(长度、角度等)的允许变动量。尺寸分为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定形尺寸描述轧件的结构形状,如直径、长度等。定位尺寸描述轧件的结构位置。其类结构如下:

(2)形位公差特征类

形位公差是轧件中单一形状特征上某几何要素向对于理想位置允许的变动量,不涉及基准体系。包括有:直线度、平行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等六个基本类型。

(3)位置公差特征类

位置公差特征类是零件中某形状上某几何要素相对于基准所确定的理想位置允许的变动量。位置公差涉及到被测几何要素和基准之间的关系,由于几何要素之间的相互位置存在各种不同的情况,故存在定向位置公差、定位位置公差。其类结构如下:

(4)表面粗糙度类

表面粗糙度体现了形状特征上某表面或某些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与基准体系无关。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其类结构如下:

4.2 材料特征类

楔横轧轧件的材料信息一般包括材料类型、性能极限参数、坯料形状尺寸、下料方式、表面处理情况。其类结构如下:

4.3 一般特征类

一般特征描述零件的通用信息,如轧件的性能、作用、批量、设计者、轧件名称、日期、比例、重量、设计时间等信息,目的是为了便于管理,是零件的总体特征。

5 结论

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知识表达方法,构建楔横轧模具知识的混合知识表达结构,建立楔横轧轧件类知识对象模型。将楔横轧轧件分解为基本单元体,在此基础上,定义了轧件结构类中的基本体素类、几何约束类;以及轧件属性类中的精度特征类、材料特征类、一般特征类,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检索和重用,提高楔横轧模具的设计质量,增强技术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正寰,张康生,王宝雨,等.楔横轧零件成形技术与模拟仿真[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丁良旭.客车总体设计KBE系统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3]李霄林,何玉林,冯豪,等.基于知识工程的摩托车总体设计知识库[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5-18.

地理知识表达论文 篇11

1. 阅读能力与研究性学习的考察是当前高考命题的最大特色

新高考的命题依据是:不再寻求记忆具体知识和方法, 而是给材料、给工具 (图表内含方法) , 通过图文阅读, 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 如判断推理、体系综合分析、主要成份分析、区域情景比较等。近几年地理高考中, 材料分析题一般涉及的图表、名词、概念较多, 信息量大, 它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对阅读材料提供的文字及图表信息进行理解、分析, 挖掘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 明确答题要求及其限制条件, 然后才能联系所学的知识建立模型, 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在解题时, 如果连题目都读不懂, 那就根本谈不上建模、解答。因此, 在高三复习中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 对表达能力的重视也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是地理学科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也是答题的前提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数据、图表等把握事物的特征, 找出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充分运用地理语言, 使表达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新高考《考试大纲》地理技能中的最后一项也是要求最高的一项是“对地理思维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具体分两个层次: (1) 规范地使用学科语言。 (2) 形成科学合理的答题习惯、答题模式。因此对表达能力的重视也是当前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

表达能力薄弱是目前高中学生的通病。通过观察、课堂对话、作业、测试, 笔者发现学生的地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影响着他们成功建模——换句话说, 学生不会运用地理语言表达, 而是用自己的语言随意表述。这其实是表达能力的问题, 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展示自己知识储备的重要渠道, 此渠道不畅通, 在高考中将严重阻碍学生得分, 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语言表达能力刻不容缓。

二、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阅读是学生地理学习中获取各类信息的最重要的基本手段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也是影响学生顺利建模、解题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阅读技能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活动

导读的过程, 实际上是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基础, 带动各方面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因此导读活动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阅读时,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阅读, 要明确阅读目的, 让学生心理上既有外在的压力 (教师的指令) , 又有内在的动力 (解难析疑的求知欲) 。教师作导读示范,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导学生对重点要点字斟句酌地反复推敲, 全面正确理解概念、原理、规律的实质。如对地理概念的阅读, 要紧紧抓住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概念的要点和关键词语、用来说明概念的实例 (包括正例和反例) 、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弄懂概念中模糊词语的含义。此外, 对文本素材可指导学生对比阅读、试背阅读、句子结构分解式阅读等。这既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结构层次, 又利于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迁移。

2. 阅读能力训练的另一个渠道是习题训练

适当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能够起巩固知识、弥补阅读缺漏、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科学设计习题, 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提取地理“关键词”。如题目中“句子”的成份——“主语” (确定题中主题, 认定答题方向) 、“定语” (锁定概念内涵外延, 找出目标项, 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 、“连词” (看看要回答几个问题) , 还有关于位置、方向、数量特征、时间、变化方向、变化过程等要素。这些“关键词”的提取是获取有效信息并顺利解题的突破口。

3. 重视培养和训练读图能力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其突出的特点是将“空间概念”和“可量化”的地理事件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利用地理图表为载体, 考查学生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一直都是地理高考中最大的特色。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经常利用地理图像来落实地理知识, 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他们的地理图像语言,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读图能力。具体的做法如下。

(1)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像图表材料, 丰富学生的地理图像语言。学生地理图像语言的储备, 是培养和提高图像阅读能力的根本。因为只有拥有丰富的地理图像语言, 在读图分析时, 才能快速准确地解读有效信息, 从而找到已知条件, 以利于解题。其实教材上的图像类型十分丰富, 平时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上的各类图像图表, 教给学生图像语言, 以后学生遇到类似的图像, 他们读图、析图的速度与准确度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2) 选取一些典型地理图像, 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 学会地理信息加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高考经典图像或母图, 通过以图释文、以图释图、以图解题, 用图像来说明和解决问题。例如:假设下图中湖泊A、B都只有一条河流与它们相连, 则湖泊A、B中哪个属于咸水湖?

做出正确判断的关键是从等高线图上获取有效信息:河流是在山谷位置, 在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 即湖泊A只有河流流入, 湖泊B有河流流出。根据咸水湖主要靠蒸发而 (不是径流) 支出水分的特点, 即可以判断湖泊A为咸水湖。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图像类型如此丰富, 地理图像中隐含大量的信息非常有用。

通过这样有步骤地训练, 在地理建模过程中, 尽管题目长、图像多、信息量大、数据关系复杂并有时显得隐蔽, 但学生对信息的感悟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能通过文字阅读进行图像信息加工处理, 提取问题中的有用信息, 建立这些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 并能将数据条理化, 理顺各种关系, 建立起直观的地理信息图, 成功建模。

三、地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面对新的地理高考命题特点, 学生要会用学科语言答题, 做到描述科学、严谨、规范。因此, 在平时教学中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要规范授课语言, 起到语言示范作用

教师在说明地理问题时, 要注意改进自己的授课语言, 不能通俗讲述, 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这样不但准确易懂, 而且可以影响、带动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 表述方位时, 不能随意使用“上、下、左、右”, 而要用“东、南、西、北”;在讲解地质构造时, 不能将“向斜槽部”说成“岩层中间”、“向斜中间”。教师语言不能随意性太强, 只求讲明白, 一定要做到语言规范, 学生听的多, 自然也会说。鉴于此,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用专业术语讲述, 起到语言示范作用, 在教师规范语言潜移默化的感染下,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必然有提升。

2. 加强地理概念的教学, 提高学生对地理概念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地理问题的表达离不开地理基本概念, 如不掌握一些主要概念, 就难以构建地理知识的结构, 学生就有口说不出。所以, 对地理概念教学, 不仅要学生记忆积累, 更要理解其本质含义, 重视概念、原理等重要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便准确地应用于表述中。例如:“季风”和“季风环流”;“气温”和“温度”;“地方时”和“区时”;“寒潮”和“寒流”等等。

3. 加强语言训练, 培养地理语感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是思维的物质形式, 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语言的内化而内化。教学中, 通过语言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地理表达能力, 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常用的做法是:让学生说过程、说意图、叙述解题思路、说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通过看、想、议, 最后正确完整地表述。

语言训练要有层次地进行: (1) 正确性。在应用文字表述时要注意, 地理专业术语的运用应力求准确,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叙述要符合地理学科习惯和规范。 (2) 完整性。没有信息丢失, 尽量多角度分析, 不遗漏知识点, 但力求言简意赅, 不漫天撒网。 (3) 逻辑性。在表述过程中, 做到逻辑严密、文意顺畅、层次分明, 没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的情况。在表达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得出多方面的要点, 但要围绕主题进行阐述, 重点要分明、简洁, 千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实践证明, 通过有序的语言训练, 通过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 同时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多创造一些思考的机会, 使学生逐步学会有根有据地想、有条有理地讲。

4. 要重视评分标准的应用

上一篇:新课程下的计算机教学下一篇:碱激发矿渣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