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技能

2024-07-09

地理知识技能(精选12篇)

地理知识技能 篇1

在“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的引领下, 音乐新课程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但由于新课程提出“淡化知识”“降低难度”及对“技能技巧”的批判,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更热衷于研究如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目标的达成, 而冷落了“知识与技能”, 音乐课的确越来越活跃了, 有了体验感受, 游戏兴趣, 自主探究和讨论。可一堂课下来, 学生除了感受快乐、亢奋激动, 什么都没留下。音、节奏照样唱不准, 歌唱得还是毫无美感, 这就是音乐教师心中的痛——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技能目标缺失原因分析

(一) 对知识技能维度目标理解的“失真”。

很多教师将“音乐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 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理解为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无教育效应, 可以不进行;将“不能片面强调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理解为可以忽视其必要性, 将“不要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为“不能进行训练, 不要记忆知识”;将“要重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与过程”理解为只要方法与过程而无须要求结果;将批判传统教学在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的过于专业的高难度要求理解为不要对知识的准确性、严谨性进行要求;将批判“传统教材过于强调 (知识技能内容) 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及时序安排”理解为新教材中知识技能内容将不再遵循其自身的系统性、按由浅入深的梯度有序地显现, 教师可随意取舍。

(二) 对知识技能维度的教学内容解读模糊。

传统音乐教学大纲由于是学科本位的, 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知识与技能分为唱歌、欣赏、器乐、识谱、小学另加唱游, 并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梯度性原则提出很具体和详尽《分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师很容易抓住教学内容的程度和进度。新课标是从三个维度, 分四个领域 (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按三个学段来呈现教学内容的, 它走出学科本位、突出审美本位、强调情感态度、提出了过程方法、加强了文化联系, 鼓励了创造表现。广大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和《分学段的内容标准》出现不甚理解或理解含糊的现象。

例如合唱, 它是表现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 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应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 逐步过渡多声部合唱。”很多教师会马上对“感受”敏感起来 (因为新课程就是提倡感受体验) , 即而会出现“是让学生感受而已, 而不能象旧的大纲提倡的注意声部的和谐均衡”的理解, 并且这种理解马上会在7-9年级“演唱”内容的表述中证实, “能自信地,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 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做出正确的反应。”新课标的确没有要求学生合唱要达到声部的和谐均衡。因此, 在组织合唱教学时, 教师不敢对多声部的声音做任何美感处理, 认为课标中没有注明就应当要极力回避。正因为这样的理解, 教师很迷惘说:“现在, 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教合唱了。”

(三) 看不见新教材内部隐含的知识的序。

传统音乐教材是按以知识序为基础来体现教材循序渐进的单向线性运动的编写。多少年来, 教师们已习惯了这种可以看得见的知识点联结教材编写方式。而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等, 提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标准以及音乐与社会生活的渗透, 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综合和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因此, 知识的序与学生认知的序, 教学序以及主题单元共生于新教材当中, 既有单向线性的序, 又有双向呈跳跃、曲折形式的教学的序, 认知的序, 还有主题单元没有封闭, 横向辐射的放射状运动。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为例。一年级上册《音乐中的动物》通过小猫、小鸭、小鸡的叫声来感受音的长短二年级下册《音乐中的动物》用鲸鱼喷水图强化学习换气记号;三年级上册《金钥匙》用小男孩拍皮球的图片, 帮助学生学习顿音记号并掌握其短促、弹性的唱法;下册《可爱的家》通过火车来学习4/4拍的含义, 并通过小女孩的身势学习4/4拍的强羽规律。在这一条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教学序进行中, 我们能发现这里即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借助图画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由易到难的认知序, 又有隐含在学生认知序当中的一条明晰的知识的序即“音的长短、节奏、记号、拍子、强弱规律”, 由于这条知识序隐含在学生认知序当中, 并且出现跳跃 (在不同学年) 以至于不易于察觉出来, 这是将学生认知序、知识序、教学序以及教材本身的序结合得比较好的例子。因此, 教师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各种序当中找到知识技能的序, 是教师们成为教材开发者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二、知识技能信念的重塑

引起知识技能目标缺失的现象有很多因素, 不仅是教师的问题, 但教师作为将课改精神、课程标准、教材价值转化为学生素养的实施者, 不得不承担起自我重塑知识技能信念的重任。只有客观、准确、理性认识知识、技能的必要性才能驱散心中的痛, 并排除由此产生的一切自我矛盾、自我怀疑、轻松上阵投入到新课改的大潮中去。

(一) 坚定知识、技能是必需的信念

不同的学科知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学校教育, 必须要实现学科知识的教育学转换——将学科体系的专门知识转换为教育体系的专门知识, 转换的结果便是课程知识, 它与原学科知识是有差别的, 最大的差别在于它考虑和依赖教育的特点, 使学科知识现象化、生活化、适合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以利于学习者学习、理解和内化。这种转换本身并不消解学科知识本身的知识性质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音乐学科知识转换为音乐课程知识, 并通过教材形式具知识性质和它内在逻辑。新课程对旧课程的改革, 从知识角度来看, 就是改变旧课程知识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将音乐学科知识不加转换直接带入课堂或转换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新课程不是不要知识, 而是对学科知识进行的科学化、合理化的转换。

在音乐学习中, 技能不是唯一的, 但没有技能的音乐教育也是不可想象的, 技能性是音乐学科知识的特点之一, 我们不是摒弃技能, 新课程倡导的是如何使学科技能变为切实为学生能接受、能操作和运用的课程技能。新课程要改革的不是知识本身, 而是使学科知识更合理、更科学地转换为课程知识并使知识与审美的、情感态度的过程与方式形式统一。

(二) 知识技能不等于“知识技能化”

“知识技能化”是指以培养非专门化人才的普遍音乐教育将知识技能的范围、高度、难度, 按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音乐教育来实施开展的一种现象的统称。可是当前普遍音乐教育最遭批评的一个关键词, 但是知识技能并不等于“知识技能化”。要弄清这个问题, 还得从知识的专业化与专门化谈起。

通常来说, 学科知识是以特定对象为中心而聚集起来的专门的知识 (领域) , 它即是专门的, 也是专业的。专门知识和专业知识在这时是相关并一致的。专业知识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 具有精深化、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 (体系) ;而专门知识, 是以事类为分野, 通常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并为某种具体目的服务的特定的知识领域。我们认为, 音乐课程是以学科专业知识为背景并服务于音乐教育的专门知识。专门知识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种是专门化形式, 对应于培养专门化人才的课程, 另一种是非专门化形式对应于培养非专门化人才的课程即普遍音乐教育的课程。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这两种课程都是专业音乐知识, 归属音乐学科知识的范畴。它们是两类学科课程, 但都是同一种的索取范围, 组织结构和处理方式的不同。换句话说, 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的本质区别不是学科知识上的专业化 (知识、技能等) 区别, 而是专门化区别 (范围、程度、指向等) 由此可见, 中小学音乐课程是音乐专业知识, 只有当这种专业知识超越非专门化形式, 向专门化形式倾向的时候, 才能被称为“知识技能化”。这个尺度只能是在专门化区别 (范围、程度、指向等) 中寻找, 而不能拿知识技能本身来度量。因此, 知识技能是不够与“知识技能化”划等号的。除此以外, 既然中小学音乐课程是音乐专业知识, 那么, 它不可能以非本学科知识为其主要知识, 也不可能以学科常识和非专业知识为主导知识, 从这个角度来看, 一些专家批评现在的音乐课堂成为语言、美术、文化常识大拼盘, 而没有音乐本身学科性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坚定音乐教育不能走向知识技能化的极端, 但如果抽掉这些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即便是活跃的课堂, 师生互动, 愉悦的过程和方式, 但学生因没有对音乐形式综合认识经验, 很难达到通过音乐以至“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总之, 知识、技能在音乐教育中是必需的, 知识技能并不等于知识技能化。

摘要:音乐新课程确定了三维目标, 本文从音乐教师角度分析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技能维度目标缺失现象的原因, 提出了音乐教师要重新建立音乐知识技能的信念, 要认识到知识技能在普通音乐教育中是必需的, 知识技能不等于“知识技能化”。

关键词:知识技能,新课程,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 (J) 《, 课程·教材·教法》2005. 5

[2]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M)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张楚廷《, 教学论纲》 (M) , 音乐教育出版社1999

[4] 李渝梅、李方元《音乐课程编制中有关课程知识的几个理论问题的讨论》 (J) 《, 音乐研究》2004.2

地理知识技能 篇2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文档的整体设置,掌握文本格式的设置,能够 为文档合理配置插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践操作、协作交流,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学 会合作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豫灵一中校报”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用Word软件处 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加 学生的爱校热情。

教学重难点

根据信息技术指导纲要的要求,在充分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 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的方法,以及图 片格式的设置方法。

难点是:掌握图文混排的整体布局及操作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能力为原则。为了有效地掌 握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学法、练习法,让学生通过教师演示,在任务中进行实践。另外,结合谈话法,照顾学生的个 别差异性。在学法方面,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法、小组协作法。采用这样的教 法学法,就能让学生在任务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浓浓的探究氛围中 深入学习、挑战自我。

四、教学过程

接下来进入我说课的核心部分: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四个环节 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新课程改革旨在提高绩效,怎样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目前,信息 技术课时较少,学习时间有限,在教学中有效地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个信息 技术老师应探讨的问题。在激趣导入部分,我首先展示一篇有关“豫灵一中校报”的纯文字文档和一份已经制作好的“豫灵一中校报”精美宣传报,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在学生带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观看时,我提出:这两个文档哪一个漂亮?你们想制作出这样一份图文并茂、气势磅礴的宣传报么?今天我们班上的每个人都当一次化妆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给这 篇“豫灵一中校报”纯文字的文档化化妆!

这样的导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从分析任务到解决任务,完成“文字排版设 置”、“图片排版设置”“艺术字设置”,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任务一:分析宣传报

我会结合宣传报样张,让小组合作讨论、认真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宣传报的组成元素 及制作过程,比如:这份宣传报有哪些对象组成?这些对象是怎样插入的?你觉得宣传 报该如何制作?从而将宣传报中的相关知识点与以前的知识关联起来。

明确了学习任务,现在开始逐一攻克吧!

任务二:文字排版设置

首先,我会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字体颜色的设置,自己动手将每段文字的 颜色设置成喜欢的颜色,并将第一段文字设置为首字下沉。

然后,让学生结合小组讨论、自主 探究,完成文档“分栏”过程。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将深入学生当中进行巡视并做个别化指导,及时解决学生 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学生遇到的共同问题,我将集中解决。那么学生会遇到怎 样的共性问题呢?

小组交流分享成果时,发现,“分栏”出现了“平均分”和“不均分”两种分栏形 式。

为什么呢?我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是因为“段落标记”,是因为部分同学是 用“拖动鼠标”的方式将文档进行“全选”,没选中“段落标记”的同学,分栏的结果

就是“平均分栏”,“拖动鼠标”选 中“段落标记”的或者是用“编辑”菜单中“全 选”时,分栏的结果都是“不平均分”的。

接下来我将让学生以自愿的形式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演示其操作步骤。

在“编辑”菜单栏中,选择“全选”,然后在“格式”菜单栏中,单击“分栏”,在 弹出的“分栏”对话框中,在“预设”选项中,选择“两栏”,单击“确定”,完成“分栏”。

在这个过程当中使学生由听众走向讲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任务三:图片排版设置

由于“插入和设置图片格式”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这个环节我采用多媒体演示教 学法。我首先详细演示插入背景图片及图片格式设置的操作步骤。

插入图片,在“插入”菜单栏中,选择“图片”,单击“来自文件”,弹出“插入图 片”对话框,选中要插入的图片,单击“插入”,完成插入背景图片。

设置图片格式,“右击图片”,在弹出快捷菜单中,选择

“设置图片格式”,在弹出的“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对图片进行“版式”设置,在“环绕方式”中,选择“衬于文字下方”,然后,点击“高级”按钮,弹出“高级版式”对话框,设置其“图片位置”,在“水平对齐”和“垂直对齐”选项中,均选择“绝对位置”,并在其右侧的下拉菜单中均选择“页面”,单击“确定”,完成“版式”设置,然后设置“颜色与线条”与“图片”选项卡,将“线条”选项中的“颜色”设为“粉色”,“虚实”设为 “方点”,“粗细”设置为“4.5磅”,然后,在“图片”选项卡中,在“图片控制”选 项中,将“颜色”设为“冲蚀”,单击“确定”,调整图片大小,使其正好适合页面版 心大小。

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文档背景插图,和各段落的配置插图。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将巡视指导,并让学生试一试,版式设置中其他环绕方式。

学生会有什么发现呢?学生会发现背景图片只能选择“衬于文件下方”,各段的配图,不能选择“嵌入型”和“浮于文字上方”,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最后,让学生演示自己插图的操作步骤,通过教师之前的演示,学生再次演示及教师点 评,真正突破重点,让学生掌握插入图片及图片格式的设置方法,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任务四:艺术字设置

在这个环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照插入图片及图片格式设置的方法,小组 合作,自主探究完成插入艺术字及艺术字格式设置的过程,并分享其操作成果,各小组总 结操作步骤并发言。

最后,我将补充总结,艺术字格式设置的操作步骤。巩固新知,让学生加强掌握。

插入艺术字后,“右击艺术字”,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

“设置艺术字格式”,在

弹出“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选择“版式”选项卡,选择环绕方式为“紧密型” , 点击“高级”按钮,弹出“高级版式”对话框,选择“图片位置”选项卡,分别选定“水平对齐”和“垂直对齐”选项中的“绝对位置”单选按钮,在其右侧的下拉菜单中均选 择“页面”,单击“确定”按钮,将艺术字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调整为适当的大小

到此,“少林文化”宣传报已经制作完成。

我将让学生代表演示“少林文化”宣传报的整个制作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展现自己、乐于实践的特点!锻炼自信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采用师生共同小结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谈一 谈协作学习的感受及感想,然后由教师结合课堂板书补充总结,突出重点,强调难点。

(四)布置作业:

我们河南有不少名胜风景区,如闻名遐迩的中岳嵩山、气势恢宏的龙门石窟、秀美决 伦的云台山、风景幽奇的鸡公山等,为你最喜欢的一个风景区做一个旅游导报。

五.板书设计

良好的教学板书要结合学生特点、精心构思,简要、醒目且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教学 内容,我的板书将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将本节课重难点写到黑板上,理清操作思路,完成教学活动。

第五课

图文混排

一、文字排版设置

二、图片格式设置

三、艺术字格式设置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制作“少林文化”宣传报的任务驱动下,以任务为主线。通过激趣导入,让学生在任务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了新课标当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体,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趣味的课堂中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指正!谢谢!

《Word2003图文混排》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Word2003图文混排》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内容。Word图文混排是Word所有功能中最精彩的部分,本节课内容较多,只需做基本知识的讲解和铺垫,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探索尝试。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并为以后的计算机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Word文字和图片的结合为基础知识的讲授课,通过前面对Word知识的学习,对Word的基础操作都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据初中信息技术图文混排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熟练掌握剪贴画、自选图形、来自文件艺术字的插入和编辑 ②、学会建立和编辑文本框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Word进行图片与文字的和谐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协作和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树立审美意识,加强美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图片的插入和编辑,建立和编辑文本框。难点设置为图形与文字的位置关系,文本框的灵活使用。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前阶段通过word的学习,对word的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实践到平常生活中去,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遵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特点,设计出有一定趣味的,略有难度的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

对信息技术老师来说,适时的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包括生活方面的横向、纵向联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三:说教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方法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创设直观的实物情境法、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驱动法和通过浏览课本自由学习的分层教学法。四: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五:说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教学目标。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拿出自己制作的简单作品和从网上找到的一些作品,让学生们观赏。然后进一步地说明每一个作品上所包含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图片、文字和文本框。这样,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引领学习、完成目标

这是对于word图文混排最基本的因素图片来学习的,主要采取教师把学习的要点讲到,学生掌握要领后自己创新.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师讲解、突破难点

这是对第二部分即图文混排的重难点来学习的,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最终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与研究探索精神。

(四):小组协作、掌握重点

这是对第三部分即美化自己的作品来学习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这一部分中我采用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分小组互助完善自己的图文混排作品。让同学们在竞争与合作中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五)谈收获、自由学习

为了充分实现分层教学,让每名同学在这节课中都学有所得,我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学生通过5分钟左右的时间,再次浏览课本内容,自由学习感兴趣的知识,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已在本节课的收获。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知识的回顾、体验、收获,自主参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

(六)、总结归纳、加深印象

为了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做以总结归纳,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

英语:知识与技能并重 篇3

一、试题分析

今年的题目四平八稳,生词、难词较少,所以学生普遍反映比平时做的题容易。听力语速适中,单项填空推陈出新,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完形填空很完美地将课本内容与考试结合在一起;阅读理解题目整体难度基本与去年持平,选项中也基本没有出现让学生很难以取舍的干扰项;改错题比较难入手,错误之处藏得较为隐蔽;作文依然沿用书信体,谈论的话题也是熟悉的话题。

二、备考策略

(一)重视考纲,熟悉考试要求

要以《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备考复习的主要依据,进一步熟悉高考试题的改革走向、命题原则,找准英语学科的难点、重点、常考点和学科能力要求,以保证复习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减少无效劳动。

(二)重视课本,巩固“双基”

虽然高考试题中不能出现教材上现成的东西,但是却能从中发现它们的“蛛丝马迹”,这些试题是对课本内容的变形、改造和综合。比如今年广西高考听力试题第十段材料,就与高三课本第一单元theGuinnessBookofWorldRecords相似,以及今年的完形填空的话题就出自高一课本BodyLanguage,在考试中碰到这样的题让广大考生倍感亲切,觉得特别能“学以致用”。所以所谓“以本为本”就是复习中要以熟悉课本,以课本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进行复习。以往有些老师认为考试不考课本,在一轮复习时对课本内容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甚至是不看课本,让学生一味地做题,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我们要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课本单词,如坚持每天复习30到50个单词,由少到多,反复轮回,直到高考;又如通过听写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单词掌握的程度;甚至于把常用的几百个单词尤其是使用频率高的动词、短语及典型用法整理出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重点关注。对复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用法,特别是活用性很强的词汇作进一步讲解,并设计适当的巩固性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活学活用。以本为本就是要回归基础,尤其是复习后期,教师不但要自己做到,更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梳理知识、查漏补缺、减缓节奏、控制标高,要敢于和善于把时间还给学生,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引导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材上。与此同时,适当地做一点各种类型的练习,以此维持学生的做题感。

(三)重视纠错,及时查漏补缺

整个高三阶段学生要做一些试题,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题,找出学生的错漏,及时更正,并要继续强化对学生薄弱环节的训练,充分利用平常练习、考试及答疑中所搜集到的学生的典型错误,将其分类整理,并进行变式处理,再安排到其他次考试中加以巩固。

(四)重视考试,提高应试技能

我们有必要在备考后期集中进行强化模拟训练,包括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帮助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及技巧。同时精讲精练,精选出设计严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试题,限时完成,保证质量。学生通过考试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分辨能力,增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解题技巧。

三、学科考查内容复习指南

(一)高三第一学期:重点突破“四关”

1.书法关。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整洁漂亮的书写能为考试中的书面表达加分不少。书法是我校历来强调的重点,从高一入学就开始练,但很多学生往往到了高三才真正重视。教师首先要重视,其次才能指导督促学生进行有效的书法练习。每年我们高三英语备课组会向学生提供范本和专门的抄写本,今年也不例外。我们这届的科任老师每周都能定期检查书法练习并批改,还参与学生间的心得交流,给予有效的方法指导,使之落到实处。而书法的强化练习要在高三上学期的头两个月内完成,也就是说我们老师必须保证所带班级的书法效果在前两个月内实现质的飞跃,因为越往后,这种机械练习带来的成就感和耐心会越来越少,让学生觉得练字会占用其他做练习的时间而不愿意多花时间。

2.写作关。我们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不难发现学生普遍存在错字多、句子不通顺等问题,反复强调也不见改正。写不出像样的东西是因为脑子无物,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是要求学生背诵涉及各类文体和话题的范文,让学生有一定的积累。和练书法一样,背范文是最直接看得到进步和效果的,学生最容易从中获得成就感,这对于高三学生的备考心理来说很重要;其次,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的成就感扩大化,让学生觉得能学以致用,进而从被动地记忆练习到主动地喜欢上背范文。例如我校2012届高三英语备课组发挥集体的力量,编了相应的作文题,每周拿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专门练习,对层次较低的班级要求适量放宽,两个星期练习一次。每周练的作文我们尽量全收全改,并从每次批改的作文当中挑出学生易写错的单词,反复进行听写;最后就是依靠足够数量的练习和对学生进行写法技巧的指导了。

3.词汇关。词汇记忆是学生最头疼的。在记忆的过程中学生常常是今天记明天忘,甚至转身就能忘。对此,我们经常鼓励学生要有信心,记忆单词由简入繁,循环反复,不断滚动复习。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学生中大多数自制力不够强,惰性大,所以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进行督促检查。我们的做法是坚持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进行随堂听写。另外,我们让学生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超纲,因为超纲不科学,不利于学生树立本学科的学习信心。范围就维持在复习课本词汇、词组和大纲词汇的基础上,从平时的阅读练习中适当地拓展词汇认知的面。为了便于学生复习,我校2012届高三英语备课组还特别印了一本词汇复习手册,把要求记忆的词汇收在其中,这样做还能让学生更明确学习的目标。

4.语法关。总体上,从词汇的角度讲,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是学习的重点,冠词是难点,介词、连词和代词是易错点;从语法的角度讲,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是重点,非谓语动词是难点,主谓一致、强调句型和倒装句是易错点。我校在今年的高三英语备考中主张在练习中练语法,用练习来归纳语法,但不是专门练,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有的放矢,逐个击破,达到优化备考时间的目的。

(二)以下“四关”应贯穿高三全年

1.听力关。听力能力需要平时积累,抛开这些积累去谈什么解题策略都是枉然。我校每周都有四次统一训练的时间,每次听一套题,一直坚持到高考。课余要求听力方面较弱的学生加强训练。

2.阅读关。定时阅读——每周一节阅读课,对学生进行定时阅读训练,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要求。首先,量上有一定的区别,成绩优秀者须完成5篇材料,中等生4篇,学困生3篇;其次,课外阅读——材料难度上有一定的区别,每天必有任务,给优秀学生增加一些大学英语四级阅读材料,给学困生一些难度略低的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应特别重视阅读练习的讲评。我们觉得让学生自己讲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3.练习关。老师要很好地把握练习的难度和练习的量,少讲多练,精讲精练,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我校2012届高三学生平均每周都能完成3套英语练习的量。除了做题的数量要适量,难度要适度之外,贵在做后的纠错、反思和总结,老师不能就题讲题,要强调思路,进行多角度设问,使一题变成多题,增大容量,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形成正迁移能力,在高考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我们这一届备课组全体老师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对做过的每套题的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学生普遍做错的题目进行集体讨论,这样在讲评时就能更到位,能更好地避免单打独斗带来的缺漏。

4.心理关。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高三学生最难过的是心理这一关。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部分学生会越学越着急,认为自己还没练习够。作为高三英语科的任课教师,在整个高三阶段,特别是临考前夕要自始至终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为他们减压,为自己松绑。对学生的关注绝对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如我校这一届高三英语组全体教师都积极响应年级组要求,主动配合班主任利用课前、课后的空余时间深入学生中间交心、谈心,课内外善于“察言观色”,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排解英语复习中的困惑和考试的焦虑感,鼓励他们不断调整复习策略,使整个备考复习工作的进程、节奏始终处于我们的掌控之中。

总之,在高三英语复习过程中,要以纲为本,牢牢抓住课本知识不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梳理知识点,及时查漏补缺,同时配合适当的讲练。在第一轮复习当中强调背诵记忆,在后期复习中,力求重基础,抓考点,加强综合训练,掌握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同时注重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样就能坚定学生的高考信心。

浅析地理技能的学和教 篇4

按地理技能的性质, 可以分为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类。智力技能是头脑中对事物比较、分析、综合等智力活动方式, 其活动是借助于头脑内部的语言来实现的, 如在阅读地图过程中, 头脑对地图上的图例、等值线等均通过语言的形式赋予意义, 从而开展认识活动。目前, 也有人认为智力技能观应是一种学习观, 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广义的知识掌握并不是两回事。”由此, 可以把智力技能看作一种广泛存在于学习的各个领域的经过练习而形成的认识活动方式。操作技能是通过机体运动来实现的, 例如, 学生对岩石和矿物的鉴别, 主要通过观察、动手触摸和硬度比较等机体活动来实现的, 这可视为操作技能。

一、地理技能的主要构成

地理技能大多属于智力技能, 具体表现为:

1. 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技能。

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 了解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地理分布, 探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 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原因, 而这一切, 一般都需要学生能够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

2. 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技能。

学习区域特征常常需要通过运用比较方法;掌握地理成因则又常常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

3. 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做出正确评价的技能。

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对自然和自然资源做出正确的评价是地理学科经常涉及的教学内容。

二、学习地理技能的个性差异

不少中学地理教师发现, 有些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较高, 而有些则相反。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学生学习地理技能存在着个性差异, 具体表现为:

1. 解决问题熟练程度的差异。

例如, 学习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各种地形, 有些中学生能很快判断出山脊或山谷, 而另一些中学生则需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做出判断。他们先画出山脊线 (或山谷线) , 再作此垂线, 接下去是比较垂线中央与两侧的高低, 最后才能做出判断。可见, 前一部分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他们能够“跳跃”过某些步骤而直接找出答案。而后一部分中学生只会一步一步地按教师告诉的步骤去做, 而缺乏在较高层次上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

2. 解决问题准确、全面程度的差异。

例如, 学习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有些中学生从数量 (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 、结构、地区分布、开发利用等方面把知识进行整理, 纳入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框架”之内, 在答题时, 回答一般比较准确和全面。而另一些中学生则花费较多时间背记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 他们不善于发现这些知识在组成上的共同特征, 结果回答问题时, 时常错答或漏答。

三、学生经验在地理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认为, 学生地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学生按教师安排的步骤进行练习的过程。其实, 这样认识尚不够全面。学生在地理学习中, 还经常相对独立地探索简便有效的学习方法, 并按此进行练习, 从而对技能形成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下述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自己相对独立地发现一种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 并被以后的学习证明, 这种方法是正确有效的。例如, 有高中学生认为课本提供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比较抽象, 计算也有些复杂, 故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定义, 利用平面几何知识, 用图解法来求正午太阳高度角。

另一种是学生相对独立地发现一种学习方法, 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此方法, 但实际上, 此方法是有问题的, 即在某些情况下此方法不适用。例如, 有学生认为, 凡是在分层设色图上, 绿色的地区为平原, 并据此作为地形类型判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 这样判断会出问题的, 例如, 某些盆地在分层设色图上也呈绿色。

可见, 学生经验在地理技能学习中可能起到促进学习的良好作用, 也可能起到形成错误判断的不良作用。这应引起地理教师的重视。

四、地理技能的教学

根据不少地理教师的教学经验, 地理技能的教学应着重注意下述问题:

1. 由简单到复杂, 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例如, 为使学生掌握在南极洲地图上判别任意两地间方位的技能, 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学会判别同一经线上两地的方位, 再使学生学会判别同一纬线上两地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学会判别任意两地之间的方位。

2. 善于发现难点, 突破难点。

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技能, 一般涉及若干步骤, 其中某一步骤可能是整个技能学习的难点。例如, 关于地球上任意两个时区的区时换算, 学生一般都知道“相隔几个时区, 时间相差几小时”, 但不少学生搞不清楚从一个时区的区时换算为另一个时区的区时, 到底是加上时区差还是减去时区差。可见, 这一步骤成为整个区时换算中的难点。有教师给学生总结出一个计算口诀, 即在时区分布图上, 不过日界线, “自西向东算, 加上时区差;自东向西算, 减去时区差”。学生熟记此口诀并据此进行计算, 结果, 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区时换算的技能。

3. 教师要提倡学生相对独立地“发

超市职工知识、技能竞赛 篇5

一、比赛目的为全面贯彻集团2011年“提升服务、强化管理”的精神,落实集团党总支“党员群众提升服务意识活动”的号召,为了提高我店员工岗位技能、服务技能,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定于2011年7月27—29日开展“职工知识、技能竞赛”。

二、比赛主题

展一线服务风采,扬后勤奉献精神

三、比赛时间及地点

四、比赛内容安排

第一部分: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参加项目

知识竞赛:集团应知应会知识、服务技能知识(从提升服务培训内容中选择服务技能竞赛题目);

第二部分:收银、理货员参赛项目 实操竞赛:收银技能竞赛、商品陈列竞赛; 第三部分:收银、理货员、后勤员工参赛项目 情景竞赛:导购综合技能测试、服务技能竞赛。

五、比赛规则

(一)总则

1、参赛项目 第一类:理货员

比赛项目包括:知识竞赛、商品陈列竞赛、导购综合技能竞赛 第二类:收银员

比赛项目包括:知识竞赛、收银技能竞赛、服务技能竞赛 第三类:后勤员工

比赛项目包括:知识竞赛、服务技能竞赛

注:参赛选手需依据以上内容,参加所有属于本类型的比赛项目。

2、记分标准及奖项设臵:

(1)团体奖:理货员比赛评出团体一、二、三等奖(其余两类不参与团体奖)理货比赛共三个项目,均根据员工平均分评出团体一、二、三等奖(如遇平均分相同队,则参赛人数多的队获胜)其中一等奖获得5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2分,四等奖1分,各部门团体总分为单项之和。

(2)单项奖:

按照选手类别分出三项单项奖,分别为:理货明星、收银明星、后勤明星。奖项根据个人单项成绩总和评出。

(二)细则

1、知识竞赛(1)内容

★ 填空题、问答题 ★ 选择题

(2)评分标准(以试卷分值为标准)

2、收银技能比赛

收银技能比赛由点钞比赛和收银服务比赛两部分组成,每位参赛者均须完成点钞和收银两项比赛,点钞占20分、收银占80分,满分100分,两项成绩之和为该选手收银技能比赛的总成绩

(1)点钞比赛

★ 比赛要求:单点及混点人民币,并分别填写总计金额。★ 规则说明:

① 裁判发令开始计时,队员须将放在信封内的钱款拿出,清点后在《金额确认单》上分别准确填写单点及混点的金额(大写、小写两部分)后,将钱款分别放回信封后举手示意,比赛结束。

② 选手可自带个人使用熟练的计算器等计数设备。③ 评分标准详见: 《点钞比赛评分表》(2)收银服务比赛

★ 收银服务比赛为接待顾客收银作业全过程。

★ 每位选手进行5次收银(收银商品数量级金额相同)。

★ 收银员比赛评分标准为三大项二十小项,请各位参赛选手逐项对照,注重细节详见《收银员比赛评分表》。

★ 收银时间的计算标准,自裁判发令开始时计起,至参赛选手装袋结束将商品交顾客,并道“欢迎再次光临”或“谢谢”时结束计时,并由计时人填写《收银比赛计时表》。最后分出用时一、二、三等奖,一等奖5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2分,其它名次均为1分。收银总成绩为收银比赛评分表分数+时间分数。

2、商品陈列比赛

★ 比赛内容:端头陈列。商品陈列类别为饼干、饮料两大类各不得少于15个单品(组委会提供不少于18个单品),每个队可抽签选取其中之一。

★ 陈列时间的计算标准,自裁判发令开始时计起,至参赛选手陈列完毕举手示意时结束计时,并由计时人填写《陈列比赛计时表》。最后分出用时一、二、三等奖,一等奖5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2分,其它名次均为1分。

★商品陈列评分标准详见《商品陈列比赛评分表》。

★陈列比赛总成绩为《商品陈列比赛评分表》分数+时间分数。

3、导购综合技能竞赛

包括导购礼仪、商品导购、情景导购三部分,竞赛时间为约10分钟/人。比赛内容及评分标准详见《导购综合技能评分表》。

4、服务技能竞赛

包括服务礼仪、情景礼仪部分,竞赛时间为约10分钟/人。比赛内容及评分标准详见《服务技能竞赛评分表》。

六、工作人员安排

七、参赛注意事项

1、根据参赛最终确认的报名信息,对每名参赛选手进行编号。

2、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必须佩带工号牌,精神饱满,仪表端庄,体现良好的精神风貌。

4、比赛过程中严格遵守赛场规格和秩序

八、报名时间

2011年7月21日—25日

九、报名地点 行政人事部办公室

十、附件

(一)《点钞比赛评分表》

选手姓名: 记分人:

(二)《点钞金额确认单》

点钞人:

(三)《收银比赛评分表》

选手姓名:

评分人:

(四)《收银比赛计时表》

选手姓名 计时人:

评分人:

(五)《商品陈列比赛评分表》

参赛选手:

(六)《商品陈列比赛计时表》

参赛选手:

计时人:

(七)《导购综合技能评分表》

参赛选手:

评分人:

(八)《服务技能竞赛评分表》

参赛选手:

加强图表训练提高地理技能 篇6

【关键词】图表训练 地理技能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13-02

现阶段,我国中学地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知识学习过程以及结论两种形态当中,一般情况下传统地理教学更加重视结论学习,但是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则偏重过程学习[1]。地理教学中的图表训练符合现代化地理教学的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与地理实践能力,效果显著。

一、图表训练教学的基本论述

地理图表训练概念是结合多年中学地理教育研究的实践经验,在综合考虑地理科学实际特点前提下探索出来的切实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地理图表的实际训练过程中,应该重视地理知识结构的科学构建,然后借助多种地理图表的设计呈现出以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为效能交流与表达的形式,不仅有助于初中生开展具有地理特色的学科有效性学习,还可以对地理有效学习的时效性实施综合化评价。进而使学生在大量学习实践过程中获得进步与发展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最终将学生从地理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2]。

二、加强初中地理图表训练的途径

1.深化时间与空间概念,突出地理图表训练

目前,多种形式的地理图表都是初中地理知识概念以及地理原理等的直观化表现,存在一定的规律与内在逻辑,而且每种地理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空间范围以及实际发展的时间延续。所以,在对初中生开展图表训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从时间以及空间出发,明确图表的空间范围,也就是所谓的地理坐标、相对位置、经纬网以及海陆位置等。其次,应确定好相应的时间顺序。也就是年月日、季节变化以及昼夜变化等,若对时空概念进行忽视,不能准确抓住读图要领以及读图关键,则很难实现知识迁移[3]。再次,图表训练应因图而宜,在填表读图中,部分图像是非常复杂的,涉及比例关系等,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使图表更加清晰明了,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对图表内容进行分类,然后再说明图表间差异。比如,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表解析过程中,需要对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以及核电在1990年、2000年以及2015年的比例帮助学生了解图表。

2.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图表概括能力

地理图表概括主要是把某种事物属性以及特征进行紧密结合,也就是将个别事物存在的本质属性有效推及到同类事物属性中。该过程涉及到思维的转变,最终概括结果可以实现触类旁通以及举一反三,最终形成地理知识迁移。借助对图表的概括,能够显示出事物与其本质之间的联系,对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最终本质特征以及发展规律等进行了解,突破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具体来说,在地理教学期间,形象思维载体一般是指图像语言,涉及多种类型地图。例如,在对区域地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围绕地形图、气候图以及城市资源分布图,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区域特征进行把握:第一,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以及海陆位置);第二,地理事物(包括地形、气候以及水文植被等事物);第三,人文地理(包括工业、旅游、资源、交通、农业、能源以及人口);第四,前景如何[4]。因地理事物之间是彼此联系的,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应知识进行总结与概括,把课本文字内容以及图象信息结合起来,然后运用地理图表来构建地理结构,科学分析地理规律以及理解地理概念,最终达到图象语言以及文字语言之间的互动迁移。

3.在地理知识运用中突出图表训练

在目前以能力立意的地理命题思想之下,借助地理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属于较高层次的命题,而地理绘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其图表能力,例如绘制地形剖面图等一直是考试重点与难点。教师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对于相关地理专业知识的数量掌握,还应该重视学生对图表知识与文字知识的应用。绘图能力训练期间,应充分运用图表表现地理事物,比如将我国地形图以及气候图等同时绘制到中国轮廓图上,更好反映出自然条件方面的差异与每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表现出自然地理对我国人文地理的不同程度影响。在日常地理图表训练中,应把绘图看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绘图意识的增强以及绘图技能培养,抓住绘图各个环节的要领[5]。科学运用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地理现象等因素间的联系对缺项进行补充,例如按照不同年份出生率以及死亡率对新中国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实际变化曲线进行绘制,分析出人口生产类型上的变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图表训练教学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直接关系到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实际初中地理教学期间,地理教师可以通过深化时间与空间概念突出地理图表训练、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图表概括能力以及在地理知识运用中突出图表训练等途径,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地理图表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薛莉.抓住学科特点,培养学科素养——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J].学周刊,2011,22:160.

[2]陈洁.基于教学实践的高职地理教学方法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5:69-71.

[3]欧鲁兵.高三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193-196.

[4]张甲甲.浅析地理读图能力提高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107-108.

地理知识技能 篇7

2013年1月5日, 江苏省新沂市供电公司农电举办了安全生产、营销管理和优质服务知识技能竞赛活动, 来自基层单位8个代表队64名选手参加了竞技。通过必答题、抢答题、团队题和现场操作等环节的角逐, 评出了一、二、三等奖, 拉开了年度“以学带学、以赛促学”活动的序幕。

“每年双节我们都写贺卡、发短信、送祝福,今年公司领导带领我们‘以学带学、以赛促学’迎接双节到来,不光娱乐身心、增进友谊,还丰富知识、增强工作信心!”该公司农电干部员工们对本次知识技能竞赛活动十分欢迎。为了强化全体干部员工业务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公司发展和社会用电需求,近年来,该公司农电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强化对干部员工业务技能教育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了解,在这次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中,该公司农电明确了“以学带学、以赛促学”活动思路,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同时,将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与当前工作相结合,与各自岗位工作实际相结合,全面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责任考核,抓好安全、营销和服务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着力夯实安全基础,精心塑造内外和谐的供电品牌形象。

“我们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普及安全生产、营销管理和优质服务知识,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在新的一年将不断助推学习实践、创优争先活动的高潮。”该公司农电分管领导孙增胜对这种“以学带学、以赛促学”的做法十分看好。

优化地理教学强化地图技能培养 篇8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认为对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 应做到因材施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一、要强化学生的读图、看图意识:

要指导学生经常看图, 熟悉地物分布, 增强对地图的认知能力。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国政区图上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其位置的熟悉, 加强对世界海陆地形分布、地形单元的了解、以及世界洋流的分布等等。具体做法是:

首先、教师上课时要有意识的强化地图的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 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 板图板画、地理教具模型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养成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从地图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浓缩, 使每一个知识点都在图上落实, 图文融合。这样学生就能可以以图记文, 养成地图意识。

其次、鼓励学生经常阅读地图, 还可在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以及在课后地理复习、看书过程中, 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去使用地图, 多读地图。

二、要注重填图训练, 由读懂地图到能准确地在填图册上填出地理事物分布是学生在掌握地图技能上的一大跨越。

在地理教学中, 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填图能力的培养, 注重填图册的使用。通过填图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能强化学生对一般地理事象分布知识的掌握, 如在空白地图上填出我国相关的地形名称, 主要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间位置、区域范围海拔高度等, 然后在图中找出规律, 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进而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大河流向及水能资源的影响。又如填找我国各种重要矿产的位置、铁路的走向、工业区的分布等等, 通过填图才能使学生准确的掌握相关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填图又可考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地图的使用能力, 进而更好的去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更好的促进地图技能的培养。

三、强化学生动手绘图能力, 具体做法是:

一方面可先辅导学生绘制简单的地理图示, 由易到难。简单的轮廓图、示意图、分布图等反应地理特征的地图可让学生亲手绘制。复杂的地图可让学生用白纸描下来, 然后再把主要城市、地形、河流、工业区等要素绘制在图上。例如地球上的水循环这一部分知识比较繁杂, 通过讲解就可指导学生简化浓缩如图一: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根据资料绘制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如根据我国历年粮食产量数据。画出统计图, 表明其增长情况;根据世界主要产油国石油产量绘制扇形百分比图等。

四、强化应用地图的能力: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地图使用能力。这是地图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目的, 具体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可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简化地理知识的能力。如气旋与反气旋的成因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现象是教学中的难点。用地图简化结合语言描述, 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如图二所示。图中字母“D”、“G”分别是低气压和高气压, 虚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 实线表示近地面气流的运行方向。可见, 近地面高、低气压中心的气流都是旋转前进的, “转进去”的是气旋 (方向似水中旋涡, 北半球为逆时针转进, 南半球相反) ;“转出去”的是反气旋 (北半球是顺时针转出, 南半球相反) 。

图三表示气旋与反气旋中心气流垂直方向运行状况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转进去”——中心气流上升——阴天;“转出来”——中心气流下沉——晴天。

其次可训练学生分析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运用统计图表注明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特点和成因;运用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分析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对地球运动, 英国工业城市分布等图示的分析运用。

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及工具研究 篇9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个人知识管理技能

个人知识管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根据相关文献调查,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Paul Dorsey的个人知识管理七种必备基本技能框架, Efimova的利用blog的社区协作方式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Ortrun Zuber-Skerritt的行为学习和行为研究 (ALAR) 的理论及价值模型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田志刚的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应用等.但是, 这些研究成果的系统性不是很强, 没有具体将个人知识管理的技能及工具进行集中阐述。本文在上述分析基础上, 围绕个人知识管理的技能和工具展开系统的探讨, 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 有效地提高知识工作者的个人竞争力。

1 个人知识管理概述

1.1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网络新经济时代新兴的管理思潮与方法。知识管理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中, 是指企业 (或组织) 为实现其管理目标, 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 对企业 (或组织) 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进行发现、挖掘、整理、整合、存储, 并实施科学的管理和维护, 在最适当的时候把最恰当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 保持企业 (或组织) 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要想成功地对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首先要提高员工个人的知识管理能力。

1.2 个人知识管理必要性

当今信息经济时代, 信息爆炸已是不争的事实。多数知识工作者不知如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将其转化为知识, 也不知如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利用。据调查显示知识工作者缺乏敏锐的信息意识, 评价和鉴别信息的能力, 利用及创造信息的能力。

Davenport认为:"毕竟, 没有什么知识比你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 组织你的信息和学习这些信息的知识更有价值了"于是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专注于研究能够帮助个人战胜信息过载, 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及竞争力的个人知识管理[2]。

1.3 个人知识管理概念

个人知识管理还是一个不确定的主题。有人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 是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且将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框架, 它为那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的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3]有人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学习主体运用已有的观念或认知去采编、加工、整理目标认知对象, 构建知识库, 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4]有人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注重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共享、利用和评价过程[5]。

综合以上说法, 本文认为, 个人知识管理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帮助个人去获取、加工、整理有用的信息, 激发个人通过交流, 协作, 共享将存在于大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提高个人的知识利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提升工作效率, 进而提高个人竞争力的过程。

2 个人知识管理技能

很多研究者将Paul Dorsey提出的技能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 大大丰富了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框架的内容。其中, Steve Barth的成果具有代表性[6]。本文在Steve Barth研究成果基础上, 对各部分所应用的工具, 技术, 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归纳。

2.1 获取信息

在一个知识工作的循环过程中一般都是在头脑中先形成一个问题, 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调查, 分析, 明确这一问题所属的领域, 建立合理的知识地图。在查找信息的过程中要掌握各种检索信息的技巧, 比如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应用布尔逻辑运算等。

2.2 评价信息

对信息的客观, 公正, 有效评价非常重要。我们既要评估信息的内容质量, 更要确定它与要解决的问题的相关度。我们可以应用一些信息过滤技术, 制造自己的"信息磁铁", 只吸我们需要的那部分。还有像一些搜索引擎提供按照问题的相关度排序, 比如Google的Page Rank等。Teoma应用三重技术:提炼、结果、资源确定权威性的资源[7]。我们还可以根据一些学者的知识水平、知名度等评价其可信度, 可以根据学术期刊的级别, 影响因子, 参考文献等评价其中文献的权威性。

2.3 组织信息

组织信息就是将我们已获得的信息与已知的知识和观念进行整合, 使其系统化, 条理化, 内在化, 变为易于找到和利用的知识。Personal Brain 2.0可迅速地组织题目, 文摘在同一动态的网页上, 并将该网页链接到相关文件和网站上。Social Bookmarking可直接以关键词的形式标记网页, 便于以后查找利用[8]。

2.4 分析信息

分析信息是在组织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析, 综合提出假设, 进一步验证得到有用的结论。分析信息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具体实践经验, 当然也可通过建立和应用模型来辅助完成。

2.5 表达信息

是将分析所得知识通过报告、会议、讲授等方式与人交流, 使其得到传播和共享的过程。

2.6 信息协作

个人知识管理并不是个人独自进行知识工作的过程, 更需要团队社区成员的交流和协作。"交流产生思想, 思想产生动力, 动力产生行动, 行动产生效益"[9]。即知识工作者必须尽可能的与他人保持沟通和协作, 技能和知识共享, 从而获得丰富的创造力, 提升个人竞争力。协作需要有团队精神为基础。成员随意提出自己见解及设想, 有效地整合个人的隐性知识, 增加多极化探索的可能性。一些在线讨论, 如欧盟知识管理社区, blog等[10]以及电子公告牌、虚拟教室、远程协作学习系统等都可以促进我们的交流协作。

2.7 信息安全

如果信息是极具价值的, 就需要去保护。主要是预防病毒、隔离黑客、隐藏有意义的信息、交流。比如设置存取访问权限、文件加密、密码保护、档案管理、备份等方式实施。通过以上技能的应用, 不仅可以帮我们很好地解决问题, 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信息能力、社会能力、学习和发展的能力[11]。在此过程中还应着重培养管理信息流程的能力, 操纵系统的能力, 软件的运用能力, 系统规划和管理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12]。

3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当然, 要想更容易, 更有效地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我们还需要一些工具或软件的帮助[13]。现介绍两种常用的工具。

3.1 Blog

Blog是Weblog的简称, 中文名称"网志"或"博录", 是网络上新一代的个人出版形态。主要有三大基本功能:1.RSS:能让用户更方便的订阅。2.Permalink:可进行知识分类, 方便查询, 检索, 能更好的让你的文章被搜索引擎关注。3.Trackback:具备的及时编辑和发布的功能, 能更好的与其他Blog进行交流、讨论、沟通、回访。

3.2 ispace desktop

i Space Desktop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是一款集成化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它以个人的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沟通管理为基本任务, 帮助个人实现工作、学习、生活等相关信息和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信息的有效管理。具体功能如下:1.通讯录管理:对联系人的资料、特长进行分组管理。2.文档管理:一个文档库, 它可导入各种格式的文档, 进行集中管理与阅读。3.日程分类:对日程信息进行分类, 形成信息分类系统。4.日程管理:日程记录及浏览。5.博客Blog阅读器:可随时订阅感兴趣的新闻、技术、生活感想等各种的频道。Blog阅读器, 可以作为个人或企业与外界的知识收集与交流的通道。6.多页Internet浏览器:用户可以随时保存所喜爱的网页内容, 进行信息收集工作[14]。

4 个人知识管理建议

4.1 个人知识管理技能

面对不断剧增的信息,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复杂程度各异的问题, 我们可以依照图1的流程来解决。

由图可以看出我们除了要掌握Paul Dorsey的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外, 还要注意将问题分类, 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回顾。要先认清问题, 再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办法。我们要及时剔除过时的知识和想法, 汲取新的知识, 才能不断进步。我们还要对存在知识库里的知识定期回顾, 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 便于更好利用, 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4.2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4.2.1 多元化

一个功能齐全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应是在个人信息管理功能的基础上附加完善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

4.2.2 个性化

不同用户的学科背景, 学术水平以及个人偏好, 导致所需要的信息也各不相同, 因此需要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功能也会不同, 这就要求软件的开发要有个性化, 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4.2.3 专业化

除了应有功能齐备及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外, 还应有专业化的软件来帮助不同行业的人进行知识管理。如法务通能帮您接受"网上案件委托";回答"公众在线法律咨询"等。此外还有图库管理软件, 产品数据管理软件等。

5 结语

教学中应注重地理技能的培养 篇10

一、地理技能教育的重要性

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 学生通过运用知识与实践, 可以形成技能和技巧, 还可以检验所学的知识。这对于他们进一步理解地理知识, 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在头脑内部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联系和操作。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二、地理基本技能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 地理技能包括两个方面。

(一) 应用地理知识的技能

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况、判断和推理的技能。这种技能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有极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所必需的智力活动, 智力的培养要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1.确定问题。确定问题就是发现问题, 明确问题的内容与目的, 了解解决问题的条件。例如, 学生解答问题, 就必须弄清题意, 明确问题问什么, 提出什么要求等等, 也就是审题过程。

2.再现知识。所谓再现知识, 就是为解决问题回忆有关知识, 选择有用知识的过程。在学生确定问题之后, 需要回忆自己已有的相关知识, 并尽快选择出最有用的知识, 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3.知识的迁移。知识的迁移是指在先前的学习情境下学到的知识技能, 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 掌握新的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等活动中的过程。只有把学到的地理知识用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的问题中, 并起到效果, 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

4.案例迁移。课本上有很多案例, 可以直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例如, 内蒙古畜牧业为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应采取那些措施?

解析:该题就是迁移阿根廷为发展畜牧业所采取的措施这一具体案例, 参考答案: (1) 培育良种; (2) 改善交通; (3) 开辟水源; (4) 种植饲料。

这种知识迁移能力, 就是遇到实际地理事物应结合课本中对某一具体相似案例的分析, 将课本案例的经验借鉴到实际地理事物中去, 也就是学以致用。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如学习了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可以分析我国南昆铁路;学到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联系对我国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哪些借鉴意义;学习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涝成因可以联系淮河下游地区等。

(二) 培养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技能

这是一种实践操作技能, 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证明, 在地理教学中除了需要掌握知识, 还要掌握有关的操作技能。如阅读、分析、绘制地图的技能, 阅读和绘制地理图表的技能;进行地理计算的技能、气象观测、地震预报、地理调查的技能, 进行地理实验和实习的技能等等。阅读地图是培养学生具有地图知识和技能的中心环节, 使学生获得阅读地图的基本方法是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图例、比例尺、经纬网坐标和定方向等基本知识, 阅读一些常用的专用地图和绘制常见地图。分析地图就是运用地理基本知识, 在地图上分析一个地区如一个国家或一个大洲的一些地理对象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阅读地理图表是使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数量分析, 具有数量观念。地理教材中的统计图有柱状图、线状图、扇形图等。绘制地理图表主要是训练学生绘制地形剖面图、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河流流量变化图、河流干支流系统图、降水量统计图以及编制比较表等。

地理计算主要包括区时计算, 年较差、日较差计算、降水季节分配、高度计算、地图上各种计算等。

气象观测中, 应掌握气温表、气压表、风力仪、雨量器等各种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并能正确地进行气温、气压、风速和降水等主要气象表的观测记录、统计和分析气象资料。

通过地理野外考察和地理调查, 使学生认识当地的地形和地质构造, 并识别常见岩石和矿物, 了解当地的自然条件, 并根据观察和调查地理现象阐明道理, 初步提出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环境等的途径。

知识与技能在操作中获取 篇11

一、在操作中获取知识

实践操作是学习知识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操作的平台,让他们通过实践操作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认知的活动中探求未知,体验情感。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一课,通过不同圆片数量所摆出的数的操作,了解数位及计数单位,感悟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及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具体过程如下:

先让学生用2个圆片摆出两位数。独立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并适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再在这个基础上,引導其用3个圆片摆出两位数。在完成操作后,进行适当的交流与反馈,教师可发问:“你是怎么摆的?上台来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接着摆4~6个圆片,以此掌握摆数的基本方法。如: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圆片的个数;横行看:十位上的数一个个大起来,个位上的数一个个小下去;圆片个数越多,摆出的数也越多;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通过摆2个圆片、3个圆片……8、9个圆片等一系列有层次的分级操作,学生在摆数的过程中,渐渐发现了简单的摆数规律:先把所有的圆片摆在个位,得到一个一位数,再依次从个位向十位移动一个圆片,得到两位数,直到全部圆片摆在十位上,得到一个整十数;或者先把所有的圆片摆在十位上,先得到一个整十数,再依次从十位向个位移动一个圆片,直至全部圆片都在个位上。这样的操作,让学生明白了有序的思维方法,知道有序的操作能保证“不遗漏、不重复”。

以上过程,学生从独立操作到小组交流、从无序到有序、从单纯操作到边操作边说理。这样的操作活动是以学生知识需要为动力而展开的,在操作中想象,又在思考中操作,二者关联着。学生亲历“动手摆数→记录结果→发现规律”的过程,逐渐学会了“问题”向“模型”的有效转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操作活动激发了兴趣。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交流结果的过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体验,而这些知识的形成与具体操作又是密不可分的。

二、在操作中训练技能

常见的数学操作技能分为认知型技能和形成型技能。认知型技能是指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对被研究的数学问题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过程。形成型技能是指在初步感知了数学知识或结论后,借助一些方法或途径,将实践操作形成的表象转化为数学知识或能力的过程。数学概念教学尤其能体现认知型技能的形成。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上课伊始,要求学生在小组的材料袋中,拿出相应的材料(纸板、塑料小棒、橡皮泥等)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在制作时,学生会遇到不少问题,需要不断调整制作的过程,并对材料作出适当的遴选和比较。这样借助操作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表象。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就形成了用学具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技能。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学生准备了两组软管(软管中间套有细铁丝),其中一组两根长度相同,另一组长度不同。学生用这两组软管中的两根分别折拼出一个三角形。在折拼三角形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一组软管(两根长度不同)可以折拼出三角形,有一组软管(两根长度相等)无法折拼出三角形。在可以折出三角形的那一组软管中,每次都是拿比较长的那根软管折成三角形的两条边,较短的那根软管作为三角形的另一条边。

这个时候,教师把握时机,因势利导,追问:在无法折出三角形的那组软管中,需要做什么修改?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又一次思考忙碌起来了。最后学生通过对操作图形与数据的比较,发现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以上过程,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心态积极。通过操作,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形成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充分利用操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影响就业的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培养 篇12

某应届毕业大学生生小明, 正在四处求职, 忽然收到一个公司打来的面试电话, 一个电话号码随手写在一张小纸片上, 出去吃晚饭回来再找就不见了;在制作个人履历的时候, 小明需要加入一个社会实践的经历, 让自己的履历更丰富, 却不记得具体时间, 在电脑上一个一个文件夹的查, 一页页的去找这条信息...他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寻找一些已经存在的信息, 直到他都不能确定自己所认为的已存在的信息是否真的存在。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窘境呢?其实原因很明白:我们没有对自己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在我们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 对于知识的摄取都是系统性的, 将显性的知识通过思考内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 经过积累培养我们也能自学某一领域的知识了, 所以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能很不错的管理自己的专业知识了。可在具体的现实中呢?我们脱离了系统, 没了指导, 可接触到的信息却也更加的纷繁复杂, 包括关于专业的信息、兴趣爱好的信息、社会信息、法律信息等等, 我们乱了章法, 我们只知道自己像热锅上的蚂蚁, 焦急地在原地打转, 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步入了疑阵。但相信个人知识管理能助我们破此阵法。个人知识管理是什么呢?为什么能在就业中发挥作用呢?首先对个人知识管理技能的重要性有个清晰认识。

2 大学生掌握个人知识管理技能的重要性

对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技能的培养, 可以帮助个人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个人战略。在就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履历, 就是将个人以往的经历汇总成一份能如实代表个人能力的文档, 正是需要个人知识管理技能的帮助。在面试的过程中, 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外在的, 但更重要的是个人以往知识梳理在发挥作用。如果能培养起一个知识生产的熟练流程包括搜集、累积、创新、传达的完整过程, 就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培养高水平的个人知识管理技能, 可以帮助就业中的如下方面:

(1) 明确自己的就业信息需求;

(2) 制定快速就业信息获取方案;

(3) 设定就业信息的优先级, 确定哪些信息可以丢弃, 哪些信息可以收取;

(4) 为需要归档和保存的个人履历建立规范文档;

(5) 创建个人相关证明的文件收集系统。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与就业能力相关性研究”课题组经分析认为在大学生就业能力诸多因素中, 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 它是个体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连接知识学习和知识运用的桥梁。因此, 培养个人知识管理技能不失为一种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与方法。通过高水平个人知识管理技能的培育可以使人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就业信息, 更好地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信息, 如何找到所需求的信息, 制作一份完整的履历以及如何与他人交流并灵活使用个人知识积累, 从而使其就业时既不“盲动”, 也不“盲从”, 达到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更能“择业”的人生目标。并能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自主学习、持续学习, 锻造杰出的学习能力, 不断构造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不仅能因此叩开就业大门, 并能在工作中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

3 如何培养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技能

3.1 培养大学生信息获取技能

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 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课堂学习、与同学及老师的口头交流、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的数据库和纸质文献查。学校图书馆一般会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关于电子文献检索的专题报告及培训课程, 大学生应积极参与, 从中获取信息的技能。首先掌握及提高获取本校电子化图书资料的方法及技能, 加强信息技术能力的自我培养, 并且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 分析比较各种搜索引擎、学习论坛、交流工具的优势和劣势, 为以后快速获取就业信息打下坚实基础。

3.2 培养大学生信息评估技能

目前网络信息量大, 垃圾信息、冗余信息经常造成信息获取困难。大学生可以通过查看有权威性、美誉度高的一些网站, 分析其知识信息的科学性、时效性等, 再对比其他网站的类似信息来判断信息源是否权威、信息是否过时失效等;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邮件列表、新闻组进行评估;根据权威而专业的网站提供的评价指标体系去判断、评估一些知识信息的知识含量及真伪;也可用电子表格、文本文档等工具对信息进行质量筛选评价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 可迅速提高大学生评估技能, 为后续的就业信息评估提供保障。

3.3 培养大学生知识加工技能

知识加工就是将来源于客观的信息进行提炼、转化和表述。大学生在浏览和借鉴相关的课件、网站等基础上, 尽量发挥想象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作品, 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良好信息技术环境, 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 定期制作一些小课件等, 或者关注和参与学校组织的大学生课件大赛、网页制作大赛、辩论赛等, 在相互交流和制作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自身的知识加工技能。在制作求职履历时就可以好好发挥这一技能。

3.4 培养大学生知识组织技能

知识组织技能就是将个人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编码化、有序化的技能。具体来说就是可以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桌面出版、讲演软件、HTML (超文本标注语言) 和Web网页制作工具来创建文档、图像、图表、讲演稿和Web网页等, 充分利用各个工具的特性和对知识的呈现特色来组织知识, 使自己能多元化地组织知识, 也可利用虚拟社区、教育论坛等方式参与各个大学的在线论坛, 在论坛中快速组织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在就业面试时, 对于理论的梳理就可以在答题中应对自如了。

3.5 培养大学生知识共享技能

知识共享既是大学生知识管理的目的, 也是其必不可少的前提, 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分享知识。大学生知识共享技能可以细分为两个部分:知识表述技能和知识协同技能。教师可让学生展开网络讨论, 发布所需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随时进入问题论坛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 或者利用Google云技术, 为本班建立一个共同的知识展示、评论平台, 学生可随时发布自己的看法、学到的技术等, 形成一个相互交流知识和技能的星型网络知识共享平台, 学生可将个人知识在组织内加以传播, 使得该知识能高效地被他人所接受, 同时达到知识共享最大化。这样在就业面试时, 可以在答题中应对自如。

参考文献

[1]卓素珍. (2004) .信息科技在知识管理上应用之研究-以个人知识管理为例[J].中学教育学报 (11) , 265-300.[1]卓素珍. (2004) .信息科技在知识管理上应用之研究-以个人知识管理为例[J].中学教育学报 (11) , 265-300.

[2]Miller, R. (2005) .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overstory) .EContent, 28 (11) , 38.[2]Miller, R. (2005) .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overstory) .EContent, 28 (11) , 38.

上一篇:盆栽葡萄的栽培技术下一篇:细胞DNA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