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的记忆策略

2024-06-25

地理知识的记忆策略(共7篇)

地理知识的记忆策略 篇1

一、重视理解性记忆的原因

1. 地理是中学课程体系中一门文理兼具的学科, 知识内容复杂, 综合性强, 与其他学科间横向联系密切。

[1]在我国,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还有经济地理都是属于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结合, 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

2. 地理特别的高中必修1地理, 与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联系密切, 要想学好地理, 需要一定的几何和物理等理科基础。

学习方法应以理科思路为主, 重视原理、规律的理解。

3. 地理学习的系统性、层次性很强, 高中地理分别以地球地壳和上部大气为学习对象, 体系完整有条理。

4. 初中地理注重对地理现象的学习, 高中地理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掌握一定的地理原理。

二、理解性记忆学习方法

1. 理解的方法阅读和学习教材。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 (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 , 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 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 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 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 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 强调理解重于记忆, 以会用为目的, 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 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 重视解题思路, 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1) 记“概念”, 抓关键词, 先记住每条概念的主干, 把概念的主谓宾语, 先记住。再根据对概念中地理规律的把握, 加入修饰成分。把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 对比其差异、消化、理解、吸收。

(2) “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 扎扎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过原理关。比如说, “地球的运动”“地转偏向力”“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 与其他学科的外部联系紧密, 原理性的知识基础要求比较多, 直接以示意图的方式来解释这些现象形成的规律很难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空间思维模型。以周围空间构建情境模式或者以身边典型案例来反映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 让每个学生自己在脑中先构建出自己能够理解的空间思维模型, 建立起能够学好地理空间规律的信心。

2. 使用地图。

地图是文字的载体, 单独注重文字部分忽略了地图, 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片面的、枯燥的, 往往过几天就将它忘记。[2]“图文结合”“图不离手”, 看书与看图相结合, 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多看地图, 能在图上再现知识。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依托, 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相关地图上所处的位置。

3. 从生活实际中收集信息, 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 实践性强, 是一个开放的、发散的系统。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时事、经济热点等,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 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网络经常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 其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地理知识和敏感的地理问题, 我们要善于收集处理, 不断补充和丰富地理知识, 学习就更加鲜活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3]

在地理学习中汲取地域文化, 课堂教学中经常联系当地文化事物现象, 进行到校外“采风活动”做地域文化调查研究。

摘要:在此将从理解记忆学习地理的角度出发, 阐述学习地理重理解的重要性, 并对如何进行理解记忆学习提出若干策略。

关键词:理解,记忆,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6.

[2]郑银虎.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教育战线, 2010 (7) .

[3]陈秋萍.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创新[J].政史地教学研究, 2010 (7) .

地理知识的记忆策略 篇2

1精编提纲法:

地理课内容多而复杂,要想全部记忆不可能也不必要。精编提纲,就是把教材内容归类,列出重点,把需要记忆的知识尽量集中,使内容系统有条理,而且概括,方便记忆。

2谐音记忆法:

运用该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经过总结抽象编成顺口溜、趣味语言好学易记。如地壳的物质组成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可记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3单字记忆法:

就是通过减少记忆语言数量从而达到易记目的,把一长串地理语言简成一些单字便于记忆。如:我国 200mm 等降水量线为张家口—兰州—拉萨— 喜马拉雅山一线,可记为:张、兰、拉、喜一线;农业商品率高的国家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荷兰、丹麦,可记忆为美、加、澳、法。新、荷、丹等。

4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一些地理事物等编成歌诀,帮助记忆。这样节奏感强,便于背诵。例如,我国的主要煤矿可编成以下歌诀:鸡西鹤岗平顶山,阜新峰峰和开滦,太原大同阳泉煤,淮北徐州加西山。

5似联想记忆法:

强化记忆。例如,里海与日本的面积大约均为 37 万平方千米。又如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内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6关系联想记忆法:

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从属、并列等关系增强知识 记忆的方法。如因果关系:地球自转一地转偏向力一盛行风向一洋流的流向;从属 关系:总星系一银河系一太阳系一地月系;并列关系:风化作用一侵蚀作用一搬运 作用一沉积作用一团结成岩作用。

7综合记忆法:

把零散的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进行组合。概括,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记忆。如夏季风及雨带的推移可归纳为具有“三停两跳”来加以记忆:5 月停在南岭,6 月跳到长江中下游,停留 1 个月左右,7~8 月跳到华北、东北。

8理解记忆法:

许多地理知识仅靠死记硬背不仅记忆难度大,而且也记不 固。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容易记并记得牢。该法就是在弄懂地理原理的基础上来 记忆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如:气旋、反气旋的风向。气旋:空气从四周辐合流向 18 中心;反气旋:风从中心流向四周。另外,还应记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这些道理弄懂后,对北半球气旋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反气旋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就易于 记忆了。

9图示记忆法:

许多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在记忆中容易混淆,往往会搞错, 通过绘图可以帮助记忆。如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当冬季吹东北风时,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则正好相反。

10形象特征记忆法:

抓住地理知识的特征进行记忆,是记忆地理数据的好 办法。如吐鲁番盆地最低处在海平面以下155m,可记成“一五得五”;撒哈拉沙漠 面积 770 多万平方千米,可以记成“7 减 7 等于 0”。

人文地理的记忆方法

一、图象记忆法

就是一种以地理图形和图象为主要形式,揭示地理事物现象或本质特征,以激发学生跳跃式思维,加快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多作于记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记忆地名、记忆各种地理事物特点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等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图象的记忆效果要远远高于对概念的记忆。因此,这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例如,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主要有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等,省区名称多,很难记。可以用图象记忆法,在图上长到山西省,明确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再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找出分布规律:它们以山西省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即可记住这些省区的名称,陕西以北是内蒙古、以西是陕西,以南是河南,以东是山东和河北。接着,在图上掌握我国煤炭资源还分布在安徽和江苏省北部,以及边远省区的、贵州、云南、黑龙江。

二、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法就是对学习材料进行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的记忆方法。对识记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只有理解了概念和原理,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才能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和灵活运用。

例如,如何按顺序记住世界七大储油区呢?我是这样教学生记忆的:先理解发展中国家能源储量丰富,再结合世界七大石油区探明储蛳的比较图,记住前三位都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多的是中东,其次是拉美、非洲;而大多数发达国家能源较少,所以,最后两位是发达国家的,即北美、西欧;最后记住第四、第五分别是俄罗斯、亚洲。这样,就把七大储油按多到少的顺序记住了。

三、分解记忆法

分解记忆法就是把繁杂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便于逐个“歼灭”的一种记忆方法。

如,要记住人口超过1亿的十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单纯死记硬背很难记住,且容易忘记。采用分解记忆法较易掌握,即在熟读这十个国家的基础上分洲分区来记:掌握北美、南美、欧洲、非洲有一个:分别是美国、巴西、俄罗斯、尼日利亚。其余六个国家是亚洲的。亚洲的又可分为三个地区,属东亚的是中国、日本;属东南亚的有印度尼西亚;属南亚的有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再用字头记住前四位国家:中、印、美、印尼。又如目前我国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有37个,也可用分解记忆法,结合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图,掌握特大城市最多的是辽宁省,有四个:即沈阳、鞍山、抚顺、大连;有三个特大城市的是山东省,分别为:淄博、济南、青岛;有二个特大城市的是黑龙江、吉林、河北、江苏、台湾;没有特大城市的是海南、广西、、青海、宁夏、安徽等六个省区,其余省区只有一个特大城市,且是其省会中心。

四、表格记忆法

就是把内容容易混淆的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列表进行对比而加深理解记忆的一种方法。它用精炼醒目的文字,把冗长的文字叙述简化,具有条理清晰,能对比掌握有关地理知识。

例如,世界三次工业技术革命,可通过列表比较它们的年代,主要标志、主要工业部门和主要工业中心,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五、归纳记忆法

就是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分类和整理,把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结构,以便记忆的方法。它使分散的趋于集中,零碎的组成系统,杂乱无章的变得有条不紊。

例如,要记住我国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点,可归纳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类型多样,分布不均;再记住它们不同的特点,就可以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特点全掌握了。

六、提纲记忆法

就是通过学习材料的分析、总结,列成提纲的形式进行记忆的方法。它便于学生加快识别的速度,又充分利用了学生形象思维、联想能力和视觉记忆的学习心理规律,对课本的某些章、节,或某个知识点,都可以列提纲。

如环境问题的产生,可列提纲如下:

环境问题的产生

自然原因

1、各种自然灾害

2、缺少某些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的化学元素

人为原因

1、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2、任意排放有害物质

3、城市人口不断膨胀

4、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

七、比较记忆法

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同类或类似的对象进行分析对比而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比较,阐明知识的共同性、相似性和差异性,认清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特征,突出重点,便于记忆。利用比较记忆的方法须注意:作为比较的对象应该是:1、同等的地理物或现象;2、是已知的;3、是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两种地理事物或现象。

地理知识的巧妙记忆法 篇3

关键词:地理记忆法

一、浓缩记忆法

即对学习材料进行提炼、概括、抓知识主要特征,用简要的语言高度浓缩,然后再展开记忆。例如,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气温高,则向高纬凸出;7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气温低,则向低纬凸出。同理,南半球,1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上气温低,则向低纬凸出;7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海洋上气温高,则向高纬凸出。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可概括为“高高低低”即:无论南北半球,如果某地气温高,则向高纬凸出;某地气温低,则向低纬凸出。

二、形象记忆法

即借助人的形象思维,把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构成某种实物、数字、或几何图形,然后再进行记忆。形象记忆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中国政区轮廓时,把各个省区的轮廓归类为人们熟悉的人和动物形象,如广东省形似一个象鼻,象鼻延伸的方向是南海,所以称之为“伸进南海的象鼻”;辽宁省形似一个逗号;广西形似树叶;湖南、江西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伴侣;云南像开屏的孔雀……。这样,在谈笑之间掌握了知识,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三、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有记忆。比较记忆法即把相反或相近的知识点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异同点进行归纳。从而获得感性的地理知识,形成新的地理概念。它启发了思维,在比较中了解了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正确得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关系和联系,并理清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趋向,这样提高了认识地理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中国地理中,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的地理环境等特点进行综合比较;秦岭一淮河以南地貌以盆地、丘陵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大于0℃,大于等于10℃积温4500℃以上,温度带是亚热带,干湿地区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水地为主等;而秦岭一淮河以北地貌以平原、高原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小于0℃,大于等于10℃积温4500℃以下,温度带是温带,干湿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以旱田为主等。通过这种方法对比,不仅获得了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而且能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于一体,达到理解性巩固。

四、图文结合记忆法

地图是理解、分析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依托,文字是思想意识的反映。只有图文并茂,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地理学科能力。如学习各类气候类型,依地图学习好记忆,易理解。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东亚季风,这是世界上最为明显强大的季风区。它是由冬、夏气压场性质而决定的。冬半年,亚洲大陆内部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区;而东面的太平洋面上,气温较高,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区,于是形成西北季风。

五、概念区分记忆法

许多地理概念知识相互之间的意思比较相似,在记忆时容易混淆。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将它们集中在一起,严格将其区分开来。如轮作、轮牧与轮荒的概念不同,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轮牧指划区轮牧或分区轮牧的简称。按季节草场和放牧小区,依次轮回或循环放牧的一种放牧方式;轮荒指一种古老的较原始的农业生产耕作类型。没有固定的耕地,农民采用毁林毁草,到处开荒,种地不施肥,种三五年之后,表土流失了,肥力衰退便丢弃撂荒,另择土开荒的一种原始的生产方式。

地理知识的记忆策略 篇4

化学事实性知识内容多、分布广、材料琐碎, 再加上不容易记忆, 学生常常感到知识杂乱无章,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及时整理、归纳, 而是简单、机械地记忆在头脑中, 容易导致学习困难。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感觉都记住了, 但在解决问题时却束手无策, 难以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孤立、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堆积越多, 越不利于提取, 无法提取的知识就变成了僵化的、无价值的知识, 无法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如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有关物质性质、制法、用途等元素化合物知识, 并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结构, 就成为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的关键。

一、记忆理论简介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的学习与记忆时, 把学习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 并根据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长短, 把记忆区分为三个系统, 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可用下图所示的简单模型表示:

1. 瞬时记忆

人们在通过自己的感觉系统像视觉、听觉、触觉等接收外界信息时, 这些信息首先进入感觉登记器, 并在其中保持很短的时间, 这种短暂的记忆储存即是瞬时记忆。瞬时记忆仅仅对环境中刺激进行直接的知觉复制, 而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加工。进入瞬时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 作用就是把信息保持一段时间, 如果不被登记或受到特别注意, 很快就会消失。

2. 短时记忆

又称工作记忆, 形象地称之为记忆的“工作台”。就是把信息保持住, 使人能够运用信息有意识地工作。它是个体进行思维的工作场所, 在面对大量刺激时, 短时记忆会对这些刺激进行筛选, 其方法有三种:一是忽视某些信息 (从记忆中清除) ;二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筛选把信息保留在短时记忆之中;三是通过复述或者通过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相联系, 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

3.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对短时记忆信息的复述, 也有一些是感知中印象深刻的内容一次性直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而被贮存起来的。长时记忆把现在的信息保持下来以备将来使用, 或把过去已贮存的信息提取出来用于现在。这样, 人们就在长时记忆的参与下把过去、现在和将来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二、化学事实性知识教学中的记忆策略

1. 复述策略

复述是促进记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北宋大文豪苏轼也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学习者为了保持住信息, 就需要对信息进行经常性的重复。与其他学习策略相比, 复述的作用仅仅是保持信息, 因而是一种水平较低的信息加工策略。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 外界信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向大脑中传输的时候, 大脑细胞中的突触所产生的电脉冲和神经递质沿着一定的神经通道传导。在信息流的作用下, 随着信息的传导便会在神经通道上作为一种化学印记显现出来。如果这种印记达不到一定的强度——刺激太弱或者反复刺激太少, 则这些印记会随之消失, 这样一来, 瞬间记忆就不能转化为长时记忆。反之, 如果刺激强度很大或者经常重复, 就能形成很强的结构印记。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必要条件, 只有经过复述的信息才能够进入长时记忆, 才能够长久保持。

复述有机械复述和加工复述两种等级。单纯重复信息音韵的复述, 称为机械复述。它能够使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 却难于形成长时记忆。如学习溶解度概念时, 让学生朗读三遍溶解度的概念。如果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分析、比较、组织、归类, 或思考内容的意义和联系,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称为加工复述。如对溶解度概念进行分析, 在学生理解了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后,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20℃时Na Cl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就是:在20℃时, 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36克Na Cl。

2. 协同记忆策略

在记忆的过程中, 多种感官并用, 协同识记, 称之为协同记忆。心理学的实验表明, 多种感觉器官一起参加记忆, 比一种感觉器官单独记忆, 效果要好得多。一些元素化合物等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特别适合多感官协同记忆。如《钠的性质》教学时, 让学生完成实验:取一小块钠, 看到钠通常情况下是固体 (视觉) ;用刀切钠的表皮时, 感到钠较软 (触觉) ;切去表皮后, 看到呈银白色, 具有光泽 (视觉) ;把一小块钠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时, 听到嘶嘶声 (听觉) , 看到钠浮在水面上, 变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向烧杯的各个方向迅速游动, 逐渐变小, 最后消失, 并伴有气泡 (视觉) ;用手触摸烧杯时, 感到发热 (触觉) ;向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 溶液变红 (视觉) 。在实验过程中, 积极调动学生视、听、嗅、味、手、脑各种感官参与, 学生不仅观察到了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溶解性等多方面的物理性质, 而且还观察到了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变化过程, 如体积变化情况、在水中的运动情况、产生气泡以及放热等现象, 从而获得对金属钠的全面认识, 这样记忆的知识就不容易遗忘。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能加深大脑的印象, 可以更多地在大脑中留下回忆的线索, 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因此, 在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时, 应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全面地观察和体验, 做到从各个方面明确感知化学事实, 从而加深对事实性知识的印象, 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3. 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 (eleberation strategies) 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 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精加工策略一方面能够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 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经精加工的信息进入已有知识网络中, 在以后需要唤起时易于检索, 即使直接检索困难, 也能够通过知识网络间接推导出来。精加工是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信息加工策略, 是高效率获得事实性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1) 类比。类比是依据两个 (或两类) 不同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将一个对象的特殊属性迁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 从而作出可能判断的逻辑推理方法。在化学学科教学中, 类比推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使抽象的信息变得具体生动, 协助学生去记忆、理解知识,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已掌握的旧知识, 因此,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类比推理对认识的横向延展的连通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表面上似乎毫不相关的客观对象, 通过类比这个中介环节可以联系起来, 由此及彼, 逐步揭示固有的内在规律, 从而使学生获得确切而明晰的直观认识。例如, 在学习铜、锌族元素的性质时, 把它们与碱金属、碱土金属进行对比;在学习硼烷、硅烷时, 把它们与烷烃进行对比;在学习氮族元素时, 把PH3与PCl5, H3PO3、H3PO2与H3PO4等进行对比等。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结构 (包括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等, 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差异和特殊性。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2) 比较。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的相关对象进行对比分析, 揭示其本质的过程。比较的方法较多, 常用的有: (1) 对立比较, 将相互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 形成鲜明对比, 只要理解其中一个, 也就掌握了另一个, 如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概念; (2) 差异比较, 寻找两种易混淆对象的差异, 掌握其界限, 如学习盐酸与硫酸的化学性质时, 关键是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3) 对照比较, 将不同类别的若干材料同时并列, 进行对应比较, 既能把握事物间的差异又使新知识更易于掌握, 例如在学习了酸的通性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 就可以进行对照比较学习。

记忆活动中的比较, 一方面可以同中求异, 即在同类事物、在共同点或相似点的基础上, 尽量找出其不同点;另一方面, 也可以异中求同, 即在不同事物或在不同点的基础上, 尽量找出其相同点、相似点或共同特征、一般规律。

(3) 联想。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 从一个概念想到另一个概念, 这就是联想。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 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而且能够增加知识的有序性, 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提高记忆效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化学学习中, 通过联想, 赋予无意义或意义不强的化学事实性知识以生动的形象、情景或意义, 让其与头脑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有意义的内容, 以便易于记忆和回忆, 而且整个记忆过程会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联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常可采用的联想法有以下三种。

(1) 会意法。会意记忆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 然后去巧记。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 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 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若用会意记忆法可会意记作, “气体早出晚归, 酒精灯迟到早退, 前者颠倒要爆炸, 后者颠倒要氧化。”

(2) 谐音法。谐音记忆就是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占前三位是“氧、硅、铝”, 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金属活动顺序表后面四种金属是“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统共一百斤”。

(3) 歌诀法。歌诀记忆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歌谣或口诀, 歌诀法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读起来琅琅上口, 易诵易记。如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 可编写成这样一首七言诗:螺丝游码刻度尺, 指针标尺有托盘。调节螺丝达平衡, 物码分居左右边。取码需用镊子夹, 先大后小记心间。药品不能直接放, 称量完毕要复原。化合价的记忆是初中学生非常头疼的内容, 可以将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编成这样一个口诀:一价钾纳氯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谈变价也不难, 二三铁二四碳, 硫有负二正四六, 铜汞二价最常见……

以上三种联想策略,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 进行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和训练。也可先结合实物和图片进行记忆, 逐渐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这些精加工策略, 提高化学记忆能力。

4. 合理复习策略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Hermann Ebbinghaus) 的研究表明,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同样也会出现遗忘。他在系统研究中发现,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刻开始,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并据此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 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 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 后来就逐渐减慢了, 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 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 即“先快后慢”的原则。根据这一规律, 在化学学习中, 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及时复习。大量研究发现, 及时复习的效果优于延后复习, 这主要是因为遗忘的发生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及时复习可以赶在遗忘大量发生之前使所学材料加以巩固, 这样就避免了遗忘的迅速发生, 使保持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2) 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对复习效果具有很大影响。复习时间的分配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集中复习, 就是集中一段时间重复学习许多次, 如期末总复习;二是分散学习, 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 如家庭作业和单元复习。对大多数学生和学习材料而言, 分散复习的效果好于集中复习的效果。学习材料越难, 机械成分越多, 且学生又缺乏兴趣, 越宜采用分散复习的方法;学习材料较易, 具有一定的意义, 且学生学习兴趣又高, 则较宜采用较为集中的复习方法。

5. 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对记忆材料按照不同方式归纳、排队、分门别类, 建立联系, 以便能够扩大记忆容量并在记忆后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 尤其是分析记忆材料的语义时, 其加工程度较深, 故记忆效果明显。组织策略的具体方法有许多种, 较常见的是“组块化”。“组块化”是指把一些独立的信息合并成一个整体, 使大量信息具有整体功能。研究表明, 在记忆彼此意义上关系不大的学习材料时, 组块化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成绩。组织策略主要有聚类和纲要二种形式。

(1) 聚类。聚类也叫归类, 指对材料按特征或归属来进行组织。将一些化学事实性材料按等级多层次地归类 (形成关系树) , 可有效地改善记忆。如: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形成的表象图中, 将五条信息压缩到一个组块中, 提高了组块的信息贮存能力, 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荷。

(2) 纲要。汉代《诗谱序》中说:“举一纲而万目张”。“纲”“要”并用, 即为提纲挈领的要点。化学教学中, 引导学生组织学习材料纲目要点, 有利于抓住化学学习材料的精髓, 可减少记忆负担。纲要是“大容量”的知识组块, 能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整体性、跳跃性, 有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1) 标题纲要。指以标题表示所学材料的层次, 体现其逻辑关系。例如, 比较晶体熔沸点高低, 可归纳组块:

(2) 图表纲要。运用图示或表格等手段表示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化学教学中, 可借助图表纲要形象、直观的特点, 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组块, 使化学知识结构的复杂关系或内在联系一目了然, 便于学生建构知识的整体结构。如不同类型氧化物的关系可画成下图。

(3) 网络纲要。指学习者用连线将所学材料要点连结成一个网络结构, 并表示出它们之间从属逻辑关系的一种组织方法。网络纲要中用得较多的是概念图。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相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内, 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 连线上有时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图把化学知识高度浓缩, 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以层状结构形式排列, 清晰地揭示了意义建构学习的实质。如初中化学“分子”一节的概念图可表示如下。

实践证明, 科学的记忆方法, 可使枯燥的材料变得饶有趣味, 呆板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他们的心智,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提高记忆效率。中学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中可采用的记忆方法是很多的, 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寻找、总结、归纳属于自己的最佳记忆方法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王思贤.加强化学记忆训练的尝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92 (3) .

[3]邓峰, 钱扬义.记忆编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化学教学, 2006 (2) .

[4]于汇荣.谈精加工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 (5) .

[5]车丽萍.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4.

[6]张志诚.中学化学课堂学习的记忆策略研究.苏州:苏州大学, 2009.

高三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篇5

高三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一、分类记忆

把历史知识条理化,便于记忆,培养归纳能力,可以提升历史总复习效果。有利于牢固记忆历史基础知识,有利于加深理解历史发展的全貌和实质。

按时间归纳。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西方列强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几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大远航、同盟国首脑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等。

不同事件归纳。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等事件都是发生在1927年。

二、比较记忆

历史上有很多性质相同的事件,就像农民战争、政治改革、不平等条约等。这些事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容易把它们互相混淆。采取比较记忆可以揭示出历史事件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等对比。用比较法记忆历史知识,可以巩固记忆,同时可以加深理解。

三、数字记忆

高三学生如果要对历史有全面的了解,就必须记住哪个年代发生了哪些事件。但历史年代难以记忆,甚至只能死记硬背。但也有些历史年代,可以采用数字记忆的方法。

年代本身的特征记忆。蒙古灭金,1234年,四个数字按自然数顺序排列。

重大事件间隔距离记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192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1947年。它们都是相隔10年。

重大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记忆。1917年十月革命,革命制止战争,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成为1919年“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分时间段记忆。民族解放运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时间为1945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第二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中至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时期为20世纪70年代初至现在。

四、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可以能帮助记忆。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可以从发生的背景、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事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规律。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很多,根源是腐朽的封建政权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三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就可以学好历史。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是通过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2021高考历史复习攻略

1、自己整理历史大事年表

比如第一个时间段是“历史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然后把笔记本一分为二,左边写中国,右边写外国,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把重要事件列出来,然后补充选修书目中的内容。做好这些以后,中外历史比对题就没什么问题。

因为历史课的课堂学习,容易出现单课知识扎实,体系却不能融会贯通,这样把中外对比列出来,就能很好的对比,也能加深我们在学习时的理解。

比如:先秦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比对,西方工业革命和中国同时期的比对;我们在历史复习中,应该自己总结和提炼出不同的同时期比对专题,将我们的历史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建立起脉络和体系。

不过整理历史年代表的时候,不要一口气抄完,而是应该每整理一段,就掌握好一段内容,将这段知识内容和重要事件全都记忆下来,不能敷衍了事。

2、不同题型不同做题方式

例如做历史选择题时,一要定,二要细。试卷发下来时,先大体浏览一遍题目,粗略了解难度,使自己心中有数。做题之前,要对题目考点粗略感知。选择题的考点是有顺序的,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开始做题时,要动手用笔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这是极为关键的破题点。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题目常出现的词有“┄、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

3、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形成框架之后,反复记忆课本上的内容,然后通过深入思考,找出不同历史现象的本质,找出不同历史现象的共性和个性,总结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点,例如,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

然后,把各个知识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和区别找起来,例如,找出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区别,并记准记牢。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方法

01对教材进行整合一轮复习是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但是高中历史所学过的课程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换句话说就是高中历史知识是一专题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各位同学在进行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可以先将教材知识进行整理。使其形成新的模块,减少各位高三需要复习的量。变相的降低了各位同学的复习难度。

02重点在思维培养上

高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所以在进行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三学生想要提升这一能力,可以对自主命题的试卷的材料题进行自我总结。或者是从多个角度分析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03用多元史观进行复习

高中历史大概可以分为: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史史观等几大类,近几年的高考出题也对这几项内容进行了重点考察,所以各位高三同学在进行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时要对所学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理解。

04关注热点新闻

高中数学知识的趣味记忆 篇6

关键词: 高中数学知识    记忆法    趣味记忆

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出现了许多需要识记的概念、公式、法则、性质,但人的记忆是有限的。目前,相当部分的高中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兴趣,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数学学习具有恐惧心理。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讲解,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在学生看来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则学生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头脑对记忆是有规律的。如何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以下介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记忆法:口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类比记忆法、故事记忆法等,以提高高中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是通过背口诀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中,九九乘法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高中阶段,也有类似的方法。

例1:三角函数两角和(差)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口诀:圣口口圣,口口圣圣,正(sin)气凛然,口(cos)是心非(正弦符号一致,余弦符号相反)。

例2:若向量=(x,y),向量=(x,y),则·=x·y+x·y.

口诀:两国交锋,兵对兵,将对将。

例3:a+b=(a+b)·(a-a·b+b),a-b=(a-b)·(a+a·b+b).

口诀:前头相同,内部反了,尾巴恒正。

例4:7人站成一排照相:(1)甲不站两边;(2)甲乙相邻;(3)甲乙不相邻。各有多少种排法?

口诀:特殊元素先选择,相邻元素来捆绑,不相邻的来插空。

(1)甲先选择,有5种排法,接着6个人全排列,有A种排法,所以共有6·A种排法。

(2)先把甲乙看成一个整体,连同另外5个人共6个全排列,有A种排法。

(3)先对甲乙之外的5个人全排列,有A种排法,再在排好5个人后6个空挡中选2个排列甲乙,有A种排法,所以共有A·A种排法。

二、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通过联想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这种记忆方法巧妙自然,学生在记忆中兴趣盎然,经久不忘。

例1:(a·b)=a·b(a>0,b>0,n∈R)

记忆法:打土豪,分田地,大家都有份,把a、b分开就是分田地。

例2:a=(a>0,a≠1)

记忆法:翻身农奴得解放,n就是底层的农奴。

例3:log(M·N)=logM+logN(a>0,a≠1).

记忆法:方法一是爆炸公式:M与N之间的“·”相当于炸弹,爆炸后将M、N分开。

方法二是嫁女公式:M是母亲,N是女儿,女儿要出嫁了,母亲难以割舍,紧紧相拥,时辰到了只能手拉手恋恋不舍地分开。(+代表手拉手)。

例4:双曲线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d=b,其中b是虚半轴长。

记忆法:d=b看上去很像一个商标图案。

三、类比记忆法

类比记忆法就是通过类比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这种记忆方法符合人脑的记忆规律,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减轻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例1:等差数列{a}中,若n+m=p+q,其中n、m、p、q∈N,则

a+a=a+a.

类比:等比数列{a}中,若n+m=p+q,其中n、m、p、q∈N,则

a·a=a·a.

例2:等差数列{a}中,若前n项和为S,则S,S-S,S-S也是等差数列。

类比:等比数列{a}中,若前n项和为S,则S,S-S,S-S也是等比数列,其中S,S-S,S-S均不为0。

例3:椭圆定义中,平面上动点P到两个定点F、F距离之和恒为定长2a(a>c)。

类比:双曲线定义中,平面上动点P到两个定点F、F距离之差绝对值恒为定长2a(a

例4:若△ABC三边长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S=R·(a+b+c).

类比:若四面体A-BCD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S、S、S,内切球半径为R,则

V=R·(S+S+S+S).

四、故事记忆法

故事记忆法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故事的选择应生动有趣,学生快乐学习,对数学知识经久不忘。

例1:两个函数和的导数公式

(f+g)′=f′+g′

记忆的方法是:《白蛇传》中许仙(f)和白娘子(g)相亲相爱手拉手,法海棒打鸳鸯,许仙和白娘子虽然都挨了一棍,但还是心手相连。

例2:常数和函数相乘的导数公式

(c·f)′=c·f′

记忆的方法是:母亲怀抱着婴儿,突然一棍从天而下,母亲为保护婴儿自己挨了一棍,婴儿却安然无恙。

例3:两个函数积的导数

(f·g)′=f′·g+f·g′

记忆的方法是:《白蛇传》中许仙(f)和白娘子(g)恩爱相拥,法海棒打鸳鸯,许仙和白娘子虽然都各挨了一棍,但还是恩爱相拥、心手相连。

例4:组合数性质(2)C+C=C

记忆的方法是:团结就是力量,谁大听谁的。n和n团结起来就变成n+1了,m和m-1中,m比m-1大,等式右边上方为m。

五、系统记忆法

系统记忆法是根据高中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对高中数学知识进行比较、分类,进而横而成网、纵而成链。它一般采取列表比较的方式,或者抓住主线、内在联系,把重要概念、公式等串为一个整体。

例1: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系统记忆表(表略)。

例2: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图像、方程系统记忆表(表略)。

例3:棱柱、棱锥、棱台和圆柱、圆锥、圆台概念、图形、性质系统记忆表(表略)。

例4: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系统记忆表(表略)。

地理知识有效记忆法 篇7

一、 形象性记忆方法

所谓形象性记忆法是指在地图上画出来的某一区域或者国家的模型比喻成某一事物而记住的方法。例如,把印度半岛倒过来就像三角形;我国的山东省犹如躺着的一只大骆驼似的;黑龙江省犹如戏水的一只白鹤;山西省犹如平行四边形,把这些国家和省份形象化之后,学生记起来既有趣,又牢固。

二、连接性记忆方法

所谓连接性记忆就是把地点和线连接起来而记忆的方法,往往用在记忆交通网时用这一方法。这里所说的点是指各地区的铁路中枢站点,线是指连接各中枢站点的铁路干线。例如,我们在记忆西南三省以及重庆的铁路网时让学生先找出成都,昆明,贵阳,重庆,在练习本上划出这些中枢站点的大致方位,然后把这些中枢站点用线连接起来,接着结合地图再把这一地区各中枢站点所交叉的铁路干线找出来进行记忆。

三、顺序型记忆方法

所谓顺序型记忆方法就是以相临的顺序而记忆的方法。往往以江和河流,国界为线索而记忆的。例如,在学习我国临国时,在祖国地形图上先找出作为中朝俩国国界的鸭绿江和口以顺时针方向或者以逆时针方向可以记住与我国相邻的外国国家。如,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 ,越南等。顺序型记忆法可以提高记忆效力,有利于加强地理方位概念,有利于不遗落的记忆。

四、方位型记忆方法

所谓方位型记忆就是以东西南北,或者以上,中,下的方位而记忆的。比如,我国行政区域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在学习他们的名称和方位时,其中的一部分行政区域是用方位来可以记忆的。如,河南省与河北省,山东省与山西省,湖南省与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是可以用方位型记忆方法来可以记住的。

五、对比型记忆方法

所谓对比型记忆法就是抓住事物的某一侧面,互相对比记忆的方法。例如,在地理中可以把南亚洲的3个半岛,南欧洲的3个半岛,我国的3个半岛相互对比进行记忆。南亚洲的3个半岛中我们可以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南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我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做相互对比进行记忆的。

六、第一型记忆方法

所谓“第一”型记忆就是抓住最长的最高的,最深的等特点而进行记忆的方法。例如,中国的西马拉亚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最低海拔-155米),西亚洲的死海,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等都是世界上的第一,各自有着最高的,最低的,最深的特点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特征来进行记忆。

人的所有知识与经验是借助记忆来贮存的。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既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是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亚里斯多德说:“记忆是智慧之母。”所以,我们要培养良好的记忆方法,使之善于记忆。

上一篇:健全我国环境会计体系下一篇:卫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