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

2024-05-29

中国健康(共12篇)

中国健康 篇1

摘要:<正>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论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重点任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慢性疾病占据疾病谱首位,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做好社

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刻论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方针、重点任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慢性疾病占据疾病谱首位,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做好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管理,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提高生活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问题。心脑血管病长期占据我国疾病死因的首位,而且突出的“四高”(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尽管近十年来各类诊疗技术突飞猛进,急性期溶栓和取栓、卒中单元被多国指南明确推荐,减少脑血管病发病的最佳途径还是预防,特别应针对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群体进行一级预防[1]。今年8月新发表在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的IN-TERSTROKE荟萃分析结果明确提示,通过控制高血压、体力活动缺乏,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房颤、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生活压力过大这10项卒中高危因素可以降低90%的卒中风险[2]。

一级预防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老年群体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社会交流等多种因素导致对各类疾病早期识别、诊断、防范的意识落后,因此亟需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群进行健康素养的培训,进一步对社区老年慢病人群进行资源优化管理,既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又有利于人力资源节约和健康管理效率的极大提高。潘晓东[3]面向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开发相关APP软件和物联终端,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使老年人或家属得到可信赖的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素养能力的培训,也能辐射培训社区医生,带动社区医生管理本地区患者,同时引导相关综合医院和社区医师的互动,是一次“互联网+老年慢性病管理”的创新性探索,有利于促进老年群体健康素养提高,推动老年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

苏北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实行“双轨制”慢病管理模式,也符合新医改提出“分级诊疗,急慢分治”的总体要求,将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管理有效落实到到社区层面[4]。既注重定期培训社区医护人员,强化对分管片区居民进行持续、系统的慢性病知识健康讲座,提高对各类慢性病的正确认识,推动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又抓住了国家卫计委高度重视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专项工程,全面强化了以脑卒中为代表的重点慢性病患者管理。联合广州等多家医院强化脑卒中患者的“ABCDE”健康管理策略,突出了中国特色的H型高血压有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有与心脑血管病关系密切的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不容乐观[5]。无论是对于认知障碍的观点态度、基本医学知识、基本保健要点,还是早期识别技能,正确的就诊-随访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2016年初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著名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美国近30年来痴呆发病率在逐渐下降,该研究从1975年开始,研究对象为5205名≥60岁人群,分析可能与严格脑卒中高危因素管理有关[6]。而2011年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数为800万,2040年将达到2200万,是所有发达国家老年痴呆症患者数的总和。不仅仅是缺乏准确的全国范围认知障碍流行病学资料,基于临床取向的认知障碍健康素养评估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并且缺乏完善的老年认知障碍的健康评估体系。因此,加强公众健康教育与设计出适合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文化和语言等背景的认知障碍相关健康素养的评估体系同等重要。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求我们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对于老年慢性病而言,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才能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参考文献

[1]李庆云,洪音,徐俊.加强脑卒中健康管理,提升老年健康素养[J].实用老年医学,2016,30(10):796-798.

[2]Feigin VL,Roth GA,Naghavi M,et al.Global burden of stroke and risk factors in 188 countries,during1990—2013: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Lancet Neurol,2016,15(9):913-924.

[3]潘晓东.互联网的新医疗模式下促进社区老年慢性病的健康素养[J].实用老年医学,2016,30(10):803-805.

[4]洪音,张桁忠,徐俊,等.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提升是慢病管理抓手[J].实用老年医学,2016,30(10):798-800.

[5]王姗姗,贾建军.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健康素养[J].实用老年医学,2016,30(10):801-803.

[6]Satizabal CL,Beiser AS,Chouraki V,et al.Incidence of Dementia over Three Decades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N Engl J Med,2016,374(6):523-532.

中国健康 篇2

活动现场,来自庐阳区的校长和学生代表宣读了《健康倡议书》——向食品生产者倡议,严格执行食品相关标准,把好食品原材料关,依法生产经营;向食品经营者倡议,严格质量把关,不售卖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食品,严格落实餐饮行业主体责任制度;向全体同学倡议,树立“健康促进、从我做起”的健康理念,强化“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意识;向广大教师和家长倡议,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培养科学的健康理念和生活习惯,成为健康生活的引领者与践行者。活动还邀请了部分省内卫生健康专家、食品安全专家开展了微课培训。

“开展此次活动就是为了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健康安徽建设战略,强化‘尚德守法’的食品安全理念,引导师生树立正确健康观、提升健康素养并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庐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合肥庐阳区作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全省唯一一家三度荣获“安徽省教育强区”的县区,始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多举措保障校园健康。

两项“工程”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庐阳区辖区内有公办幼儿园7所、小学27所、中学8所;另有一所高中和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该区在合肥市率先启动中小学生午餐服务工程和“放心班”工程,并同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午餐服务”工程因校制宜,采取多种经营管理模式:有成熟经验并有食堂的学校实行自主经营;不具备自主经营条件但有食堂的学校,可进行服务外包;没有食堂的学校,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学生午餐配餐服务。同时,该区自上而下建立完善“午餐服务”工程监督管理机制,成立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定期督查学校卫生疾控等工作,加大对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发挥好行业部门、学校、家庭等多方合力,强化立体的安全监管保障。目前,庐阳区8000多名在校食堂就餐学生,5000余名中小学生享受到午餐配餐服务。

“放心班”工程则是对“午餐服务”工程的延伸,旨在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着力解决普遍存在的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生无人看管和在校就餐学生的安全看护空档期等问题。20,庐阳区在全市首推中小学生“午间放心班”和小学生“下午放心班”工程,由学校提供场地、师资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积极预习复习、加强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放心班”与学校少年宫、学生社团等校本课程活动相结合,组织留校学生集中开展体育、科技、文化、艺术等兴趣活动。据悉,目前全区中小学共开设了855个“午间放心班”、“下午放心班”,学生参与率近60%。该工程不仅有效解决了学生看护空档期的安全问题,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新载体,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明厨亮灶”和近视防控试点全面呵护健康

不仅如此,为守好学生在校“舌尖安全”的源头,庐阳区自年起,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在全区各学校食堂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现“明厨亮灶”工程100%全覆盖。目前,庐阳区全区17所中小学、23所公办幼儿园(含分园)、57所企事业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以及幼儿看护点食堂已全部完成监控设备的安装使用,并全部接入区级监管平台,确保对学生、幼儿在校(园)期间的用餐安全监管无死角。同时,突出“人防、物防、技防”,积极建立公示信息制度,扩大手机APP应用覆盖面,实现部门、学校、家庭等多方远程监控,构筑起“智能监管网络”。此外,该区还建立了校(园)食品安全三级排查预警制度,常态化开展主体责任单位自查自纠、相关单位互查、区级牵头督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并实行定期通报,加大督促考核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庐阳区去年还作为合肥市唯一县区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安徽省首家未成年人视力保护基地更落户于此,将更好推动辖区乃至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目前,该基地已在全省多个地区开展了针对儿童青少年的眼部公益健康筛查活动。其中,庐阳区接受筛查的近6万名中小学生中,视力不良人数所占比例已经超过45%。该基地针对筛查、复诊中搜集到的数据样本进行智能数据分析,为参与者建立视觉健康数据平台,助力实现主管部门、校方、医疗机构、家庭的多方联动,共同呵护好儿童青少年的眼健康。

中国健康 篇3

“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是目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显然,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是未来健康服务的大势所趋。国家大力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这个大环境,对于传统健康管理服务部门和新兴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和企业来说,意味着良好前景与巨大商机。

目前,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以健康管理服务为核心,以其他健康管理服务主题为支撑和补充的立体化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正逐步形成。在这一庞大的体系中,不同的健康管理服务主体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而IT公司在其中也必然大有可为。

健康管理:

建设健康中国的主要基石

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控制医疗支出、促进生命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健康服务,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共识和选择。而健康服务业正在成为继IT产业后,新兴、快速发展和成长的产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波尔泽在其专著《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

健康服务业不是单一的产业,而是包括所有与健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产业体系。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健康服务业所涵盖的三大领域:一是医疗服务;二是健康管理与促进,包括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旅游以及中医医疗保健、健康养老等多样化健康服务;三是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

当前,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正在从传统的疾病治疗,转向更加重视预防和保健、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家对健康咨询、健康体检、体育健身、养生美容以及健康养老等新兴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都在快速增加。巨大的健康管理消费增长动力,促进着健康管理逐步成为我国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朝阳产业”。

另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群仅占5%,疾病人群占20%,而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则占75%。而在中国,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均期望寿命在不断延长,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口的老龄化、健康长寿意识的上升,使疾病谱发生转变,非慢性传染性疾病是现在和往后,我国面临的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糖尿病两种主要慢性疾病的患病人数均已过亿,并且,处于患病前期的亚健康人群数量更是大得惊人。

这些问题都需要健康管理来解决,健康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减缓慢性疾病的发展速度。因此,目前我国对全民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 在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对“建设健康中国”的部署中,习近平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才能使健康服务完整连贯,惠及全民。而健康管理将会是“建设健康中国”的主要内容,成为“建设健康中国”主要基石。

眼下,我国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万分之二,与很多国家的发展水平相却深远。在美国,83%的居民都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

不过,在健康管理市场巨大增长动力的推动下,在国家对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行业的支持和鼓励下,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正进入新的拐点期,健康管理产业愈来愈成为投资机构竞逐的重点领域。

现在,我国大陆地区仅有为数不多的健康管理机构,大部分为医院及体检中心的附属部门,这些机构同时存在独立运营与融合兼并两种趋势。而健康管理的具体业务目前侧重于个性化咨询服务、健康体检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保健品开发等,正在加快发展的还包括私人医疗服务、健康检测评估服务、健康风险评估服务、中医养生“治未病”服务,以及健康管理平台建设等等,整体来说,距离完整意义上的健康管理服务,还有很多内容有待丰富。

有关研究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市场规模将加速增长,有望从2015年的106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177.6亿元,年增长率也或从2015年的11.34%增长到2020年的14.82%),增长势头颇为迅猛。我国健康管理市场将形成全球引人注目的一个兆亿价值的市场。

健康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仅靠公共服务远远不够

作为健康管理体系的中心,社区的健康管理服务目前主要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几乎很少涉及规范的健康指导计划制定、定期回访、长期追踪等后续服务。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新政积极鼓励社区发展家庭医生服务。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推进在不断加快脚步。

在家庭医生服务的先行试点城市,由全科医生、预防保健人员和社区护士至少三人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作为家庭医生服务的提供者,社区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签订协议,确立服务关系后,居民可随时咨询,也无需交费,其他挂号及开药等环节收费与一般就诊时一样。通常契约为一年一签,如有特殊情况也可不续签或转签。经过固定医生和护士长期诊疗随访,以及除疾病本身外个人健康管理方案的“私人订制”,医生与患者间的关系逐渐熟如故友,甚至签约医生就是居民的免费健康养生顾问。

nlc202309090359

尽管家庭医生与居民间的信任初见端倪,但仍需直面基层资源不足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2105年底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3500余个,但与2170万常住居民人口服务需求比较,仍缺少近2万名医务人员。

2013年以来,作为对《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响应,许多省市亦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健康管理中心,开展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现在,有许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了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务产品,针对服务对象的个体特质、需求特点、经济条件,通过信息收集、状况评估、干预及效果检测,组合开发出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产品,同时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此不断地改良产品,并通过免费组织高水平健康讲座,促进健康管理服务的推广,及时发现居民早期病变,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健康促进与干预,逐步降低疾病风险。

当然,仅仅依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未来,根据不同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等特征的人群健康需求建立立体化的康服务体系,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健康管理服务,还需要其他健康管理服务供给主体参与,如大型综合性医院、商业健康管理机构、健康保险公司,以及健康相关IT企业等。

从体检到健康管理有多远?

构建立体化健康管理体系,医院是重要支撑,医院是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供给主体。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为数不多的健康管理机构,大部分为医院及体检中心的附属部门。

医院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有着巨大的优势:设备先进齐全、多学科专家资源丰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较高,可以针对不同需求人群提供适宜的健康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先进完善,拥有涵盖住院和门诊病人的详细资料,可以精确定位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人群及需求内容;有条件为健康管理客户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可以为健康管理一条龙服务提供良好的保证。

特别是,医院在多年的医疗卫生活动中,往往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影响力,拥有稳定、庞大的客户群,因而发展健康管理服务较容易赢得社会及客户的认可与信赖,使医院原医疗服务的客户群及潜在客户群成为健康管理服务的客户群。

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或体检科是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最好抓手,不过目前仍然主要是进行健康信息采集,即开展体检工作,而后续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等服务虽然有,但占比很少甚至没有。

目前的体检是医院诊断的延伸,并非全新业态,属于过渡性业态。对此,有关学者解释说,现在健康管理的概念被提出了,体检这条腿已由医院迈出,那么将来就应迈向健康管理的彼岸上。

可是,医院医护人员的服务对象更多的是疑难病、危重病患者,健康、亚健康人群很少,长期形成的传统医疗服务观念根深蒂固,对健康、亚健康检测技术与干预手段不易接受,难以在短期内树立健康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医院患者多,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讲,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实现迈向健康管理的彼岸这一目标难度大,而一些健康体检机构未来做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较大。

相比公立医院体检中心硬件、软件医疗资源过硬,监督管理功能相对完善,但服务方面有所欠缺。民营健康体检机构服务却比较周到、人性化,且就诊舒适度较高,然而医生资质及后期培训等方面却相对逊色。

目前的健康体检机构,只号称为健康管理机构,但尚不具备这方面能力,当然,他们具备向此方向发展的条件。健康管理中干预手段的跟进是体检机构今后需要完善的关键。

未来,伴随着健康管理的大发展,特别是健康中国的建设,现有健康体检机构中,部分发展健康、实力较强的机构会占领制高点,转变为健康管理机构;而有一部分将会被淘汰;还有一部分则将作为医疗机构的补充。

可见,并非所有健康体检机构都能到达健康管理的彼岸,要到达健康管理的彼岸,首先需有健康管理的正确经营理念,即不只是对已经发生的疾病检出及进一步送去医院治疗,而是能对民众的健康状况作出科学正确的评估,如发现健康风险、评估亚健康状况程度等。另外,还应给予干预手段,告诉公众如何降低风险,以及如何逆转亚健康状态,阻止其向疾病方向发展。

新业态:

健康资产管理与康保模式

目前,我国全民医保计划仅是正对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对于处于亚健康和临界高危状态的人群,尚不能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在医疗保险管理中引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将基本医疗与预防保健相结合,引导健康和亚健康人群将个人账户内积累的资金用于健康管理,既有利于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又有利于实现人人健康的目标。

不过,健康维护又需要专业的、有医疗背景的机构,这就出现了有医疗背景的第三方健康管理组织。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集团合作提供健康管理相关服务,突出了健康预防和健康维护的重要性,提倡早发现和早治疗,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同时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如今,我国的许多社区也开始与保险公司展开相关的合作。社区居民购买了健康保险产品后,健康保险公司作为其代理人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委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购买者信息,并提供长期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浦东一家社区卫生中心合作实施“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保险公司与客户签订“全科医生家庭服务知情同意书”,为客户指定医生和公司服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保险公司联合为客户进行健康体检,收集健康信息并进行健康评估,为客户建立健康档案,提供营养膳食、运动健身等健康计划,分健康体和非健康体(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进行相应的预防控制路径管理,根据系统中防空路径单的要求和提示,定期对客户进行随访、健康教育、短信提醒、电话提醒客户按时到医院进行随检和配药。

现在,还有一类采用会员制方式的健康资产管理模式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实施这种模式的健康管理公司引导客户购买不同层次的健康管理服务,在全国有与其合作的医疗机构,形成医疗健康服务系统,以会员制的方式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nlc202309090359

北京环球医疗救援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环球保健”健康资产管理服务体系

这一体系由三大子系统构成:健康资产评估与计划管理系统、健康资产干预管理系统、健康资产维护与保障管理系统。会员根据缴费水平享受不同层次的服务,最高层次能享受3大系统的服务。假如检测到身体和心理等相关系统的异常及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后,通过该系统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干预,达到早期发现疾病、预防疾病的发生、治疗疾病、延缓疾病进展及并发症的出现的目的。

IT推动健康管理大发展

健康管理服务与其他服务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依赖度极高。健康管理服务的出现将为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开拓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同时,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将直接影响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服务品质、服务效率、服务成本以及服务规模。

去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提出从“互联网+创新创业”、“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十一个方面,加快互联网与相关行业的跨界融合,促进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健康服务方面,《意见》提出: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推广全面量化健康生活新方式。鼓励健康服务机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第三方在线健康市场调查、咨询评价、预防管理等应用服务,提升规范化和专业化运营水平。

IT公司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和专业化的远程监护设备,依托合作医院和相关机构的知名医疗专家和专业健康顾问团队,建立开放式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为个人提供科学、系统、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与服务。

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有几种类型:健康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健康管理软件APP开发、健康管理穿戴式设备开发,以及协同管理系统和智能知识库等为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和网络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

美国的一些IT公司,如谷歌、微软,都开发了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微软把家庭用的终端检测仪,比如血糖仪、血压仪等与网络进行连接,系统自动传输监测数据到中央数据库,平台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人数据值的变化和异常,更关注一组数据的状态和变化,从而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及时反馈给管理对象,帮助管理对象改善健康行为,维持健康状态。

IT公司等主体参与健康管理,能够发挥其信息网络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专业的远程监护设备、医疗设备产品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不仅有利于提高健康管理的能力,也有利于推动企业进一步根据居民需求,开发适宜的产品和服务,使健康管理的发展紧密围绕居民需求的变化,提供人性化、高效的个管理服务。

方正集团发挥与北京大学合作的优势,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通过自建、并购和托管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医疗网络,建立健康管理中心,为目标人群提供健康管家和动态健康风险档案管理,具体包括疾病评估、健康体检、绿色就医、物理治疗、营养保健、运动健身、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优生优育健康服务平台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以数据的采集、交换、分发、整合、挖掘分析等为核心,为孕妇提供风险预警提醒、保健咨询、健康宣传教育、预约诊疗等服务,是基于物联网的优生优育健康服务示范工程。

当前,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使用PC上网,二是使用智能手机上网。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和4G网络、WiFi热点覆盖的不断完善,手机上网用户不断增加。上网终端形式的逐步改变,也快速地影响到了健康管理领域产品和服务的形态,目前越来越多的健康管理应用逐渐以APP的形式提供给用户。

爱康集团创建了个性化体检PC端到移动端APP的升级——爱康体检宝1.0,意在破除“过度医疗”。朝阳医院体检中心也推出了微信公众号的理念,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进行体检前线上预约、体检后体检报告推送,以及进行慢病管理、科普教育等宣传,如何时复查、如何控制体重等。

中国健康 篇4

那么健康中国建设具体应该如何推进呢?

第一点就是要把握大健康观的内涵。有几点特别重要:一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 健康是小康的基础, 健康也是小康的目标, 没有健康就谈不上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是要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然后是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 要把健康融入到所有领域;最后就是要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深入到养老阶段。

第二点是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前的工作方针中是农村为中心, 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现在以基层为中心, 覆盖所有领域, 而且要以改革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另外从基础的策略来看, 以前是依靠科技倡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现在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其根本宗旨也有变化。以前说为人民健康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现在讲人民共建共享。意思就是说, 健康跟个人、政府都有关系, 除了提供好的服务之外, 还要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倡导个人健康自己也要负责。

第三点是要以改革为动力来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第一项内容是要深化改革;第二项是要健全人民医疗体系;第三项是要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中的几项重点内容包括:慢性病预防,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同时还要推行实施家庭签约医生模式, 让服务有效结合需求。加强妇幼卫生保障及生育服务, 以及全民医疗和食品药品的安全保障。

第四点是信息化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其次是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围绕以上几方面国家卫生相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在“十二五”期间, 一个非常重要的成绩就是明确了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化顶层设计, 并按照顶层设计统筹医疗健康体系建设。第二个重要成绩是国家投资推动了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 这让很多地方受益。例如浙江省就第一批获得了国家信息化平台建设, 目前浙江省的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覆盖了所有的地区, 同时在区域健康平台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还有一项重要成绩是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卫计委刚刚完成的一项调查中, 结果显示全国区域人口健康信息的调查报告已经建成平台的有70%, 在建的30%, 市级平台建成65.5%, 只有30%多尚未完成。

同时必须要注意到, 卫生信息化在“十三五”期间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从中西部来看, 国家投入偏少势必影响建设进度。另外, 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又一进展是以电子病例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目前在现有基础上, 正在逐步地实现数据分析, 这说明医疗建设在“十三五”期间还有很大潜力值得挖掘, 特别是基于基础建设升级和应用深化领域的。此外在移动工作站建设方面, 也是“十三五”期间需要加强的一项重点工作。

在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是, 截止到2016年已经研究出277项标准规范。针对测评标准结果进行授牌定级, 目前最高的是四级, 还没有达到五级, 五级标准是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

既然有总结, 就会发现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医疗健康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还需要加强;另外一个是保障机制需要健全, 需要借助市场的力量。那么市场跟政府之间应该怎么把握呢?要在保证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目前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前途, 例如其他行业关于互联网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在做, 而健康医疗领域出台的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

因此, “十三五”期间的又一工作重点就是加快医疗健康的法律建设的步伐。目前正在制定的医疗健康规划, 将作为健康中国的一大指导。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应用服务体系, 全面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 支撑建立人口全覆盖、生命全过程、工作全天后、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健康工作机制, 促进医疗健康服务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决策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大力推动政府健康医疗信息系统和公众健康医疗数据互联融合、开放共享。为全面实现健康中国2030年宏伟目标打下基础。

实践能够证明, 我们目前所建立的医疗健康规划整体框架是正确的, 在经过完善和修改后将依托这个平台建立医疗大数据, 并把该平台作为大数据研究中心, 在原有的需求下满足大数据分析的需要, 将个人化医疗数据融入其中。以原有的信息安全作为支撑, 建立新的法律法规, 并以此作为重要保障, 丰富整体框架的内容。

在加快国家级医疗信息平台建设中, 将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文件开始建设, 在总体框架中涵盖私有云和公有云的架构, 实现互联互通, 满足社会的需求。其中的公共平台, 能够提供老百姓查询健康医疗服务。私有云方面将采取“1+6”的模式:“1”指的是所有的数据采集来自同一个平台, 数据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 满足管理、服务的需要;“6”指的是有6个业务区, 还要建设39个信息子系统, 形成有机的整合。目前这一复杂的平台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前期的基础工作已经完成了一个基础平台的打造, 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1省市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2016年还要与天津、河北、海南等10个省级平台互联互通。

总体框架的第二项重点工作是要加快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医疗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满足医改重点内容的需要, 分级治疗、多点就业、家庭签约等。

第三是加快以电子病例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将早期在建系统产生的数据用起来, 要把医院的临床数据、管理数据、财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进一步集成, 这样才能满足大数据分析的需要。就此, 我们在大力推进医院信息平台建设, 把原来的公共空间扩大, 投入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通过一两年的时间, 要把医院信息化的水平提升一个高度, 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第四要推动居民健康卡建设。已经发出的健康卡首先要满足基本的需要, 就诊、健康服务, 下一步要拓展到新生儿疾病筛查、孕妇指南等。还要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 助力健康精准扶贫。

第五是进一步推进远程医疗发展。2015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但远程医疗不能纳入到医保报销, 这个项目要通过探索建立医疗的政策保障, 为远程医疗纳入医保、新农合做准备, 这样才能真正推动远程医疗的发展。

第六是推进关键信息系统建设。我们现在建立了统计直报与生命系统, 也建立了国家药管平台, 实现了互联互通, 可以查到每个地方的药品采购, 对药品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系统在价格放开以后也将起到重要管理作用。

第七是推动医疗保障费用异地结算, 下决心推进全国医保联动。

第八是加快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 建设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与各级平台。完全建成的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将极大推进我国医疗大数据工作的进展。目前我国每年的新增的人口数量是1600万, 这迫使我们的医疗信息化工作者要加强数据的分析工作, 同时推进统计数据的分析。加强药管平台的建设, 健全完善药管平台监管机制, 将产业数据分类处理。开展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建设, 编制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加快医疗健康大数据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 完善医疗健康大数据采集、交换、测评等标准体系, 完善医疗健康大数据的标准。

第九是借助互联网+促进分级诊疗的有效落实, 这个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依托区域信息平台的支撑, 还有互联网+慢性病管理, 为慢病的管理、干预提供一个重要的手段, 做好慢病管理的工作。还有一个是通过“互联网+”促进医养结合, 通过这些手段衍生到养老机构。

第十是完善信息标准化体系, 进一步加强标准的研发, 进一步推进标准的应用、服务预测评工作。并逐步推到全国去, 更好的实现互联互通。产品测评含概功能测评、性能测评、标准化测评、成熟度测评。

第十一项工作是要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落实等级保护制度, 保障卫生计生领域信息安全, 实现行业重要网络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的监管。这里面涉及几项工作:第一是卫生计生领域的密码应用, 例如行业密钥管理体系, 要确实保障不可复制。下一步要推进医生职业电子证照, 证照拥有密码体系, 能够有效防止造假。第二是电子认证服务体系, 服务互认满足国家的信息平台需要。第三是数据加密体系, 在传输存储过程中要加密, 防止数据泄露。

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教育方案 篇5

为了培养全校师生树立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师生健康素养,根据《市关于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决定在全校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卫生工作法规,坚持预防为主,学习、宣传卫生保健防病知识,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和身体素质。定期监测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对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校的卫生常规工作,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开展食品卫生、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2、开展红十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提高学生健康素养。

3、继续落实好六病防治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4、定期做好宣传卫生培训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健康教育

1、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要求,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2、制定有关制度(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制度、控制吸烟制度、防止意外伤害制度等)。

3、依据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课时、有评价,确保学生健康知识合格率达90%以上。

4、利用宣传栏、家长会、主题队会、广播、卫生小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不同内容的卫生健康知识,尤其是做好防传染病宣传、控烟宣传及预防艾滋病教育。

5、重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利用讲座、录像、挂图等形式,使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

6、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提高卫生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做好疾病控制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对“六病”等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争取各项指标有所下降。

7、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二)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1、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多媒体等传媒开展健康教育。开展“视力保护宣传周”、“3.3爱耳日”、“5.20学生营养日”、“6.6爱眼日”等有关卫生知识宣传。

2、用讲座、参观、图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及禁毒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及饮食卫生、考前保健等教育。

3、利用墙报、宣传窗、卫生委员培训、班队课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认识,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能力。

(三)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1、按《学校卫生档案》要求,做好学生病假统计工作。

2、做好教学卫生管理与监督,逐步使学生课桌椅及采光照明等符合卫生工作要求。

3、认真监督学校饮水卫生工作,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

(四)加强校园卫生管理

1、优化美化校园环境。

2、进一步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成分发挥校园卫生管理网络的作用,加强检查、监督。

3、继续开展五项百分竞赛活动,每周结分评定并公布。

4、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坚持一日两扫,经常与

突击相结合。结合学校卫生文明办公室评比,每月对教师办公室卫生进行检查,汇总,由领导点评,使学校卫生面貌达到彻底改观。

5、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检查。加强饮用水的管理,保证师生饮水卫生安全,防治病从口入,杜绝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五)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

1、继续开展防近工作,及时掌握学生视力动态,对近视新发病率及假性近视及时督促矫正,随堂纠正学生读写姿势(一尺一寸一拳),不疲劳用眼,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2、提高眼保健操质量,任课教师要每天检查学生眼保健操情况,对穴位按压不准确的及时予以纠正。

3、根据传染病在不同季节的流行特点,认真做好预防宣传工作、消毒隔离工作。

4、做好学生计划免疫工作。

5、开展对近视、沙眼、龋齿、肠道蠕虫、肠道传染病、贫血等疫病的防治,加强对残疾体弱学生的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

6、积极开展对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组织学生采用氟化泡沫防龋,进一步减少龋病的发生率。

“健康中国”这样影响国人 篇6

主要健康指标比肩欧美

根据《纲要》,到2020年,中国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到2030年,中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再增加约3岁,达到79岁。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中国老年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用15年时间将人均预期寿命提升3岁,可能性很大。“经济发展、医学技术提升、医疗政策及服务不断完善,对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具有促进作用。尽管2030年达标后,我国与美、日等国家仍存在差距,但只要整体趋势是前进的,就是进步。”

具体来说,2020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目前的8.1 、10.7 和20.1/10万,下降至2030年的5.0 、6.0 和12/10万。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从2014年的3.6亿人上升至5.3亿人。

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张为远表示,通过积极防控,到2030年实现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双下降的目标没问题。他同时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公众整体健康素养较差,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纲要》全文专门用两章讲述体育对于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作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鲍明晓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力度,体现了中央号召全民参与,多方协作推动大健康事业发展。”

高瞻远瞩解决关键问题

对于中国医药卫生、运动健康等领域的诸多疑难问题,《纲要》确立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提出将这一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将健康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可谓高瞻远瞩。

在《纲要》中,“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国内医疗体系极为繁杂,突出表现为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纲要》的带动下,分级诊疗风口已至,变革即将到来。”长江证券健康行业分析师刘舒畅分析认为,医生集团、第三方检验中心等产业有望率先落地,互联网分级诊疗、民营医院体系内分级诊疗、网络医院等创新模式也有望破局。

此外,中国居民基本健康素养水平长期偏低,这成为导致一些疾病“井喷式”爆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培玉认为,中国居民基本健康素养水平仅为9.5%,离《纲要》提出的2030年达到30%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像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青少年超重肥胖和吸烟率等都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他建议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进课堂、增加烟酒附加税、取消不利健康产品补贴等措施,让公众在行为上做出根本改变。

大健康产业发展迎契机

专家分析,随着《纲要》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也会随之逐渐出台,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消费及服务业拉动的新阶段,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社会契机逐渐成熟。

相关报告认为,从规划的市场目标来看,到2020年大健康行业市场规模可达8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元。健康产业可能成为支持中国经济中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4年全球健康的总支出占GDP的9.9%,中国仅为5.55%,而美国高达17.14%。

清华大学医疗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则认为,健康产业需要关注两个问题。其一,探索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当下,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和健康服务还处于探索性发展阶段,盈利模式尚待考验。其二,创新医药出口路径。西药方面,需要增强现有研发能力;中医药方面,需要解决目前中药种植存在的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中医诊断标准化、规范化等问题,逐步让西方国家认可中医体系及其治疗功效,而不仅仅是保健功能的延伸。

鲍明晓认为,从国际研究来看,涉及医疗医药的只占大健康产业的1/3,其余都属于健康服务业。所以体育产业想发展得更火、产业链更长,就要加快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的发展,这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圣戈班:健康中国行 篇7

2012年11月28日及12月11日, 法国圣戈班依索维尔在南京、上海举办了2场HVAC系统节能解决方案推广会, 圣戈班依索维尔公司技术保温事业部经理包莱德 (Mrs.Maud) 博士、全国销售经理刘建民、市场经理章寅亲临会场, 会议还邀请到了同济大学徐文华教授、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魏霖等专家, 与当地各大安装 (工程) 公司、经销商、房地产公司代表共同分享了一顿顿节能大餐。

圣戈班集团自1985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历经27年的发展, 至今已在华设立了46家企业及公司, 针对不同市场分别为以下领域服务:汽车玻璃、保温隔音材, 石膏建材、陶瓷塑料、磨料磨具、管道系统及建材分销。集团2007年在华企业的销售总额达76亿元。在华投资企业员工总数已达12 400多人。

“近年来, 圣戈班依索维尔公司在中国市场暖通空调领域重点推出Climaver玻纤复合风管系统, 得到了业界同仁及客户的肯定和认可, Climaver玻纤复合风管是由高容重的玻璃棉板为基材, 外表面覆盖防潮贴面, 内表面使用经特殊处理的玻纤毡, 专为民用及商用的暖通空调供回风系统而设计制造。Climaver可以快捷地制成直管、弯头、变径管、T型管等风管部件, 从而组成完整的空气输送系统。”市场经理章寅告诉《中央空调市场》, “继南京、上海推广会后, 12月26日还在北京贵都大酒店举办推广会。圣戈班依索维尔岁末开启节能风暴, 旨在为2013年强势出击打下伏笔。2013年, 我们还在西部及华南区域举办类似的推广活动, 与此同时, 圣戈班还利用制冷展等进行推广, 最终让圣戈班走进每一个区域。”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圣戈班依索维尔新推出的玻纤复合风管无论在消声、保温、防火、防潮、抗菌、漏风率、强度、重量、摩擦阻力、使用寿命等性能上都远远超越同类产品。尤其是在环境健康安全上, 病态建筑综合症, 军团病等空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风管内各种病菌微生物的滋生与传播。Climaver玻纤风管系统通过一系列卫生标准的严格测试, 证明能够抑制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确保空调空间的环境、健康与安全。

中国学校健康教育溯源 篇8

一、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称 谓的“双轨制”

“健康教育” 这一称谓在我国属舶来品,其对应的英语表达为“Health Ed- ucation”。由于“health”这个单词既可译为“健康”,也可译成“卫生”,基于认识的不同,翻译时常将“卫生教育”与“健康教育”混同使用。学校健康教育最初的称谓也是“学校卫生”或“卫生教育”, 有汪有龄1901年译介日本三岛通良著《学校卫生学》为据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 如20世纪30、40年代各省市成立的专业机构中,有13个省市称“健康教育委员会”,10个省市称“卫生教育委员会”。全国性学术团体的名称亦是如此, 1935年成立了“中国卫生教育社”,1936年成立了“中华健康教育学会”。又如高梅芳先生在《推进中国卫生教育之曙 光》一文中提到:“世界卫生教育权威者瑞纳教授之来华,给予我国卫生教育上的若干影响。教授为有名的健康教育建设者,首创美国之健康教育运动,在近代学校卫生之发展史上有着极大的功绩。”在这段话中,作者称瑞纳教授为“世界卫生教育权威者”及“有名的健康 教育建设者”, 可见当时卫生教育与健康教育是常用的同义词。也偶有“健康促进”“卫生健康教育”之称,如“南京市婴儿健康促进会”“《我们怎样进行低年极的卫生健康教育》”。称谓上的“双轨 制”延续至今,只是“健康教育”的提法日益为大家接受和使用并逐渐占据上风, 中国知网显示:2013年以“健康教育”“卫生教育”命名的文章分别为3433篇、22篇。

二、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 历史脉络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新旧中国两个历史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⒈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萌芽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萌芽于19世纪中后期近代新式学校的兴办, 如1881在天津水师学堂的章程中已规定“遴派官医一名住局”,“如学生偶有患病,在堂医治,准父兄前来看视,医药由局预备”。“官医”即我国早期设置的校医。江 南水师学堂则规定:“学生遇有疾病,由学堂官医诊治发给药费,疾重验准给假回家,痊日来堂,不给药费”。学堂供给学生三餐,“夏月澡水亦由学堂备办”“学生房内洒扫添灯等事 , 均由听差伺应”, 反映学校已有这些卫生工作的安排及要求。1898年我国岭南学堂正式将学校内医务人员称为校医,学校编制中设校医职位。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每百人应有食堂、浴所、养病所”“学生所用几案椅凳,务与学生之身体相配”“学生因困于疾病应于剔退出学”等。

这一阶段我国的健康教育基本上以学校为阵地,以学生为目标,以校医为主力,如1915年颜福庆会长在“中华医学会”成立大会上就有“中国医生从此登上了中国卫生教育的舞台”之语。 次年中华医学会卫生部、中国博医会卫生部、中国青年会卫生科,联合成立“卫生教育联合会”,组织卫生教育工作,也以学校为主要目标。

⒉学校健康教育的形成与兴起

学校健康教育成型于20世纪20年代,具体表现在健康教育的意义渐渐被教育界和卫生界所公认,围绕此问题进行的工作和研究也日益增加。如1922年葛资博士主持在庐山举办学校卫生夏令营;许多学者致力于撰著、编译学校卫生及健康教育书刊。步入20年代中后期,学校健康教育发展加快,重要标志是:

⑴各地学校健康教育机构的成立。1928年春, 中华医学会内成立卫生组 , 其章程要求“为促进各学校教员之卫生知识,开展教育工作,实施有系统之学校卫生”。1929年冬,北平市成立了学校卫生委员会。1931年南京市成立了健康教育委员会。1933年北平市成立了中小学健康教育委员会,建立健康教育研究会。1934年9月教育部组织中小学卫生教育委员会,制定中小学卫生教育实施方案。1935年中华卫生教育社在镇江成立,倡导卫生教育工作。1936年卫生署召开学校卫生技术会议,并成立“中华健康教育研究会”等。

⑵学校健康教育列入教育部门颁布的法规。官方以法规的形式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正式课程,标志着学校健康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方面以1934年教育部颁布的《师范学校课程标准》最为典型。 该课程标准中有:健康促进、疾病认识及预防、学校环境卫生、乡村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等5个部分,共49个子项。

⑶高等健康教育专业的设立。早在1931年中央大学就设立卫生教育科 ,学制四年,其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培养学校健康教育师资”。

此外,这一时期有关学校健康教育的论文日益增加,一些刊物还发行了健康教育专刊,如《教育杂志》1926年发行了“性教育专号”,《教育丛刊》1934年第1期为“心理卫生与健康教育专号”;《公共卫生》1935年第2期为“健康教育专号”等。在这些专号中,约90%的篇幅均论及学校卫生教育,可见当时国内的学校健康教育仍然是健康教育的基础。

如前所述,此间虽已正式使用学校健康教育一词,但“卫生教育”与“健康教育”混同使用的情况仍十分普遍,20世纪30年代各省市所称的“健康教育委员会”和“卫生教育委员会”在职能及开展活动方面几乎完全相同。 故而在研究这一阶段的健康教育工作时,可将卫生教育与健康教育作等量齐观。

⒊学校健康教育的衰落

抗日战争爆发后, 民族存亡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家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于战胜法西斯,教育受到影响,日趋衰落。抗战胜利后,1945年至1949年我国又陷入为期四年的解放战争。连年战火,国家积贫积弱,满目疮痍,学校健康教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直未能恢复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 的水平。

⒋学校健康教育的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 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党和国家把教育提上重要日程,学校健康教育亦在这一背景下逐步恢复。新中国领导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健康问题,1950年, 毛泽东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各校要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1951年,毛泽东就学生健康问题再次致信马叙伦:“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

但建国初期党发起了一系列频繁的政治运动,如1947年至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至1953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1951年的三反五反运动, 1957年至1958年的反右运动 ,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 进运动 ,1963年至1966年的四清运动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上述运动有些为最终完成民主革命、解放人民的历史任务所必 需,有些却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给现实造成了损失,尤其是文革,由于其影响之广、危害之烈而被称为“十年浩劫”。学校教育受到波及,健康教育亦停步不前。中国知网显示,1952年、1955年、论文一篇都没有,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1985年健康教育方面的论文总数仅11篇,年均才0.35篇。将“健康教育”改为“卫生教育” 进行搜索 , 情况也大体相似,此间健康教育之凋敝,可见一斑。

严格意义上说,建国以来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真正的春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有史为证:1986年刘蕴兰在《美国健康教育概况》一文中对美国健康教育机构设置、经费来源、人才培养、实施原则进行了介绍,这是新中国第一篇境外健康教育专题介绍,开风气之先。同年9月,设在河北省职工医学院的健康教育专业举行开学典礼,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健康教育专科,也是继中央大学1931年设立卫生教育科55年之后我国重新设立这一专业。1987年广东省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试点工作,四川省召开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研讨会。此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健康教育在我国学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表现在如下方面:

⑴密集的政策法规。如1990年4月,国家出台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条例》对健康教育课做出明确规定 : “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为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提供了法规政策保障。1992年国教委颁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了健康教育要以传授健康知识,养成卫生行为习惯,树立保护环境意识为主要内容,为健康教育教材编写提供了依据。1994年7月5日,国家教委印发了《实行新工时制对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的意见》,着重强调: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开展健康教育,在活动类课程“科技文体活动”中的体育活动安排一般不应少于该项活动时数的一半, 其中每周要有0.5课时用于健康教育。1995年7月18日,国家教委颁发了《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 为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做出了明确规定, 从课时、教材与教具、教学计划、教案、宣传活动、师资培训等20项内容作出具体的评价细则,成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有力的政策支持。1996年6月,《中共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出台, 明确指出: “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 了解科学营养知识。”再一次突出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000年,国家教委和国家统计局下到地方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⑵丰富的研究成果。初略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健康教育”为题的学术论文多达2000余篇, 内容涉及各国健康教育经验介绍与借鉴,小学、中学、大学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构想等各个方面。

三、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与 体育的融合———体育的健康 教育化问题

⒈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健康教育化

时代的发展引发了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变迁: 继20世纪初期的军民体育思想,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自然体育思想,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卫制,1979年于“扬州会议”提出、1983年“西安会议” 进一步明确的体质教育思想,再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体育从为军事、 文教、政治、体质服务到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服务这一历史脉络。

⒉学校体育名称的健康教育化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决定》的颁布及稍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1999年正式启动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体育与健康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推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该标准确立“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课程目标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进行设置,力争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⒊学校体育实践的健康教育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健康教育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框架体系中未被给予独立的开课空间,实践上独立的课程形态已经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将原来的体育课程更名为体育与健康并在其中 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内容。2008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中小学健康教育师资以现有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体育教师为基础”。因此,虽然新课改一再强调“体育与健康课不是原来的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合并”, 不主张以体育课去替代健康教育课。但新课改后, 在许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事实上已经开始替代,更确切地讲是挤掉了原有的健康教育课。

四、结语

中国健康 篇9

1农民工职业健康与职业健康教育的现状

农民工群体就业具有工作换动频繁、受教育程度低、就业非正规化等特点,且主要以从事的是重体力、高污染、高危险、高化学职业为主,其职业健康问题呈现多样化趋势并因此受到重点关注。

1.1农民工职业健康现状

农民工职业疾病具有发病期长、务工周期短、患病率高的特点,其职业病以尘肺病、过劳疾、呼吸道感染为主,这些职业疾病已经成为损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主要职业病。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工大多流动性强,同时缺乏预防职业病的防护知识,且自我职业污染防护意识淡薄,再加之没有跟企业签订正规合同,更不用说医疗保险,许多农民工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病,怎么会患职业病。且由于职业病发病潜伏期长,大部分农民工只是在生病后丧失工作能力的情况下才会回到家乡养病,或回到家乡以后才发现患病。正是由于上述农民工职业特点和职业病特性,导致农民工职业健康在总体呈现健康危险性较高、职业保护措施低、罹患病比例增加、健康保障缺失等现状,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1)当前农民工对职业病防治意识薄弱,对相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了解有限;2)个别工厂和用人单位,巧钻法规“漏洞”,不提供健康保护措施、不提供健康体检等侵害农民工合法健康权益。譬如部分企业中技术相对落后、工艺粗犷简单,同时缺乏必要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甚至一些企业没有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尘毒监测,没有告知也不敢告知从业农民工职业危害因素和后果,更不用说组织健康体检和配备职业病防护用品等;3)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较差,有病不舍得医治,在“小病不愿治,大病不敢治”思想影响下导致病患加重;4)农民工主体职业健康自我保护意识匮乏。

而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更深层的主体原因在于农民工缺乏职业健康常识,时常在一些无健康保护情况下做一些高污染工作,深究下去的根源在于社会对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匮乏,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1.2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现状

在现代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工作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是企业管理制度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工作场内职工受到职业健康危害,建立“健康的工作场所”。对于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来说,是构筑农民工抵御职业健康风险的预防体系的基础,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综合进步、持续发展”的目标,保障农民工的身心健康,能够有效促进城乡社会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协调、全面发展[4]。由于技能相对较低,同时缺乏在城市里的关系网络,农民工进城之后以从事脏、苦、险的工作为主。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多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中工作,所以遭受职业病危害的现象尤为突出。根据卫生部组织进行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我国近1亿新生代农民工中,约60%就业于职业健康风险高的行业。在全国接触粉尘作业的农民工调查中,发现从事煤炭、建材、金属矿山、隧道施工等尘肺病高发行业的农民工人数超过了80%。尤其是近年来,农民工职业病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80%以上,且群体发病事件不断出现,“农民工已成为职业病主要高发群体。”

开展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是近年来我国政府推行的一项重要安全生产政策,也是地方政府城乡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农民工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同时,却出现了职业健康教育的真空,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成为行政管理体系中被遗忘的角落[5]。因此我国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总体呈现“现实紧迫需求,但是开展难度较高”的现状[6],一是主体受教育意识淡薄,二是教育组织单位缺失,三是教育体系不健全。因此可见,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促进下,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工作。

2我国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现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职业健康教育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姊妹篇”,但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2.1树立安全职业健康观念较晚

我国农民工大多分布在工矿、建筑等一产业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等,这些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无法满足起码的安全生产条件,其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自改革开放“民工潮”产生的农民工健康问题,到提出农民工健康卫生保护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经历长久的发展过程,至此我国农民工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才逐渐确立。也只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工单位才为加强生产场所职业健康的宣传教育,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法规、知识、职业病防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2.2侧重健康安全管理,忽视健康预防教育

虽然我国颁发众多关于职业健康的法律法规,但是均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开展和实施,建立了众多职业健康安全保证制度、管理体系等。再加上,用工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往往仅在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采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安全管理[7],尤其是针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并未开展具有预防作用的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方式。因此,从我国农民工职业健康保障总体来看,仍未从危害预防的角度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教育体系,这也最终导致我国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堪忧的现状。

2.3职业健康组织主体不明确,尚未建立职业健康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健康一直侧重于“政府管理,企业管控”的行政思路[8],而职业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甚少。以行政管理为职责的政府机构和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企业相结合来加强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显然是一种紊乱的职业健康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下的主体职责并未明确,且存在推诿、拖延的行为,不利于构建职业健康教育活动,缺乏构建包括教育组织、教育内容和教育考评监督等路径在内的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体系的动机。

3 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

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首先要构建一个健全的职业健康教育体系[9]。结合当前我国农民工职业健康及职业健康教育现状,可以从职业健康教育的组织、内容和考评监督等路径展开探索。

3.1 建立以“政府主体-企业辅助-社会组织补充”的三重组织路径

教育活动被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且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影响人们的思想、认知及品德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简单言之,教育活动即是“谁”通过某种活动传播了某些知识、思想及认知给“谁”,其一是组织者,其二是途径和内容,其三是教育对象。对于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而言,显然首先要理清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组织活动,这是当前我国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中缺失的主要成分。因此,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首先要确定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教育体系的组织路径。从教育组织角度来看,职业健康教育可以划分为初次职业健康教育和继续职业健康教育两个层次。初次职业健康教育针对进入职业领域前的学习者,为社会培养新生劳动力,大多数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依托,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由政府组织实施。继续职业健康教育针对进入职业领域工作的职工,为其提供更广泛的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的内容,有市场化特点和经济属性,则由企业为主体展开。如此形成以初次职业健康教育的政府主体和以继续职业健康教育为辅助的企业主体。政府为职业健康教育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而企业对继续职业健康教育负有辅助责任,社会组织则可以补充职业健康教育的疏漏之处,从而形成“政府主体—企业辅助—社会组织补充”的三级职业健康教育组织路径。

3.1.1 以政府组织初次教育为主体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寄希望于企业提供职业健康教育是违背资本的逐利性的,俨然是不现实的。政府作为教育主体组织机构,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组织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从而保障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强制性,改善当前职业健康教育主体缺失的现状,保障农民工职业健康启蒙教育和继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3.1.2 以企业组织继续教育为辅助

用工企业开展针对农民工的企业岗位职业健康教育是其本质工作,又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企业组织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一方面能保证农民工职业健康安全,保持企业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又能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创造更大的企业效益。

3.1.3 以社会组织教育为补充

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群体,譬如学校、医院、社会专业团体、工会以及一些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等。基于政府主体与企业辅助的双重职业健康教育组织,社会组织作为大众服务性团体,能够有效起到补充教育的作用。职业培训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以及高等教育院校均可为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师资、课程、场地等资源,社会公益及慈善组织可以为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及职业健康治疗提供物质帮助。

3.2 确立以目的、对象及方法途径为主体的内容路径

教育内容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要素之一,教育目的、教育对象及教育方法途径是构成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

3.2.1 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功能

所谓教育目标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教育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10]。结合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内涵,可以得知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得每位农民工均接受职业健康的初次教育和继续教育,熟知和了解职业活动中健康知识和健康保护措施。所谓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就是“教育干什么”的问题,通常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往往指向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作用。那么,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功能,主要是指促进农民工树立职业健康观念,认识从业环境,了解职业危害程度,最终使他们能够判断从业的身体代价,起到有效预防职业病的作用,在从业过程中保护身体健康。

3.2.2 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对象与内容

教育必须紧紧把握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关系,从渐变过程中抓住突变机遇,充分利用发展的“最佳期”,适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在进行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中,其对象显而易见即是农民工群体,而且应包含所有的农民工成员。开展教育活动首先要界定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内容是支撑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那么,在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中,教育内容也是最重要、最丰富的知识,结合我国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及职业素养道德规范等,我国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应包含以下内容:职业健康常识、高危职业岗位性质、岗位健康危害程度、职业健康防护措施、职业病预防与治疗以及职业病维权法规等等。

3.2.3 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教育方法是指人们在创造、设计和选择教育方法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活动,要结合企业职业岗位特点及农民工群体主体特性开展切合实际需求的多样化教育,譬如在初次职业健康中实施启蒙性教育、理论灌输教育等知识教育,在企业组织的辅助教育活动中开展直接警示性教育、现场教学等教育方式,在生产活动中开展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等。同时,通过教育方法强化高危行业一线从业农民工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并将将其纳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内容之中。

教育途径是保证教育目的得以实现、教育内容得以传授的基本渠道,因此如果缺少或没有选择恰当的教育途径,再好的教育蓝图也无法实现。作为教育活动中的重要要素之一,教育途径是指教育实施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教育内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共同活动的渠道。将其与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相融合,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以下多种途径。首先在技能培训课程中增设职业健康课程内容,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学习职业健康知识;其次,在政府为主体所组织健康培训学校内开设职业健康教育班,轮训区域范围内的所用农民工;再次,通过企业组织内部的职业健康继续教育课程,更贴近实际和生产领域;同时,要注重社会组织的职业健康教育宣传功能。

3.3 健全以企业反馈、社会监督为保障的考评路径

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还需要信息反馈制度的归纳聚拢,在考评机制下进行评判和校正[11]。教育考评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信息甄别和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考评依据的过程。因此,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活动考评,需要建立以企业主体的信息反馈制度和以社会为主体的监督机制。

3.3.1 建立企业信息反馈制度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及时做好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反馈工作,督促企业对从事具有职业危害性岗位的农民工开展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同时,企业要做好农民工职业疾病信息反馈工作,为雇佣的农民工群体建立重点职业健康监测表,通过定期体检等方式完善职业健康的诊断、鉴定和治疗,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疾病的防治和帮扶工作,尤其是对粉尘与高毒物品岗位及环境的危害治理。

3.3.2 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

首先,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媒体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具有开放性与广泛性特征,能够为农民工职业健康监督和帮扶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活动的同时,能够有效遏制企业在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方面出现“不作为”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次,鼓励农民工进行信息反馈。虽然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教育会影响到农民工个体经济收入,但是应该让农民工懂得,所获取微薄经济利益比起身体伤害相差甚远,鼓励农民工对企业隐藏职业健康教育和职业健康保护措施不当进行监督举报;最后,还要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发挥出企业工会、职业健康保护组织的积极作用,一方面监督企业建立保护农民工职业健康的措施,积极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公益组织为符合条件且无法追溯用工单位的患职业病农民工提供相应的生活和医疗保障。

4 结语

总体而言,我国农民工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积累,但是职业健康教育体系尚处于起始阶段,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教育体系尚需时日。本文虽然从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功能、对象与内容、方法与途径、评价与考核等基本要素出发,尝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体系,但仍需在今后的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完善。

参考文献

[1]尚春霞.工会与农民工职业健康权益维护[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3):22-25.

[2]周菲.城市农民工收入与健康:职业地位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9(22):49-52.

[3]唱斗,王生,窦培谦,等.建筑行业农民工的职业安全健康现状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132-135.

[4]李水根.维护农民健康是重视“三农”的重中之重.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3(10):8-9.

[5]王海青,白杰,苏华林,等.农民工职业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30(2):112-116.

[6]何华明,吴思静,姚超群,等.农民健康档案管理与认知度调查.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3):187-189.

[7]王琦,胡志.对农民健康保障的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29(5):302-304.

[8]赵新龙.论农民健康权及其权利体系的构建.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24(8):541-544.

[9]郭玲.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现状及其构建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10):4-6.

[10]扈中平.教育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1.

中国健康 篇10

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学校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并不尽人意, 大部分学生健康意识淡薄, 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习惯。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应如何开展健康教育, 以适应培养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目标要求, 这需要认真分析当前学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准确把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具体内涵, 对学校健康教育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利用, 不断推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1 学校健康教育在培养我国公民健康素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健康素养是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 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1] 。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活动向个体或群体传播健康知识, 使人们树立健康意识, 并促使人们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达到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降低发病率、死亡率, 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 是减少和消除健康不公平的有效方法[2] 。而学校健康教育又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学生为对象, 针对其学习、发育特点和对健康的需求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传播教育活动, 在培养国民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习惯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 (1) 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儿童青少年, 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强, 容易形成稳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习惯并终身受益。 (2) 健康教育最适于在群体生活的人群中开展。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掌握生活和工作技能的场所, 受教育者和实施教育者都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中, 学校本身的特点使其成为健康教育发挥最大作用的场所。 (3) 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健康教育所获得的健康知识与技能, 能最大限度地向家庭和社会辐射, 帮助其家庭及社区其他成员获得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促进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整体提升。

2 学校健康教育与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2.1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的具体内涵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分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部分, 以健康理念和行为为切入点, 确定了66条可通过健康教育干预、针对公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其主要内容涉及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环境卫生、常见疾病的预防、心理卫生、急症自救与互救、用药知识、健康技能8个方面。

2.2 学校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人体基本解剖生理知识、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合理营养与健康、环境卫生与健康、体育运动与健康、常见疾病的预防、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心理卫生、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急症自救与互救、用药知识等11个方面, 并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育特点, 有选择、由浅入深地安排教育内容。如小学重点加强学生健康行为习惯养成, 中学加强青春期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 大学注重加强大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与意识培养以及性心理与性卫生教育, 以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行为为重点。

2.3 学校健康教育与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内容体系比较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所涉及的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均包含在学校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之中。所不同的是前者更加强调疾病预防、营养健康、健康生活方式与理念、合理用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注重健康理念和实用健康技能的培养, 但对支持这些理念与技能的基础知识没有过多涉及。同时, 学校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中的人体解剖生理、体育运动与健康、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以及性心理与卫生等知识技能在其中也没有具体反映。

可以说, 学校健康教育是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形成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规定的内容为新时期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

3 当前学校健康教育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学校应当开展学生健康咨询活动。”但就目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现状来看, 形势不容乐观, 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及城乡差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开课率和课时安排达不到学校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一方面,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一直沿用体育与健康结合的课程开设模式, 学校健康教育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另一方面, 在课程开设上并没有硬性规定, 只是要求“在目前已经具备师资等条件的省、地、市各级中小学校要求开设每周至少1学时的健康教育课, 而尚无条件者, 鼓励可由不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逐步过渡到定期的健康教育课。”另外, 在内容结构上缺乏对健康教育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识, 局限在体育教育中理解健康教育, 同时夸大了体育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作用[3] 。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始试行, 更是从课表中撤消了对学校健康教育课时的规定, 健康教育课采用渗透、整合的方式来体现。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直接导致学校健康教育不被足够重视[4] 。 二是缺乏专业的健康教育师资, 教学效果较差。虽然我国学校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 但迄今我国培养健康教育专业人才数量少, 且主要集中在各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卫生防疫站, 出现学校健康教育无专业师资的尴尬局面[5] 。目前学校健康教育师资主要由学校医务人员、体育教师、生理卫生教师, 以及通过简单培训的班主任或辅导员担任。这种非专业师资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体育或生理卫生教师缺乏系统医学知识背景, 对某些健康知识领域 (如传染病防治) 的教学显得捉襟见肘, 勉强应付;而另一方面学校医务人员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但又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技能, 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况且大部分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根本没有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6] 。

4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提升与学校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利用

培养和提升我国公民的健康素养需要认真对待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整合利用学校健康教育资源, 提高学校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1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独立学科体系建设

20世纪90年代原国家教委、卫生部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给予学校健康教育独立的学科地位, 导致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实施。

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是整个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这个问题上美国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早在1995 年美国健康标准联合委员会就发布了《国家健康教育标准》, 美国大多数州在该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专门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并强调通过实施综合健康教育 (政府、社区、学校、家庭以及同伴等共同参与) 实现教育目标[3] 。

要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 必须给予其独立的学科地位, 建立稳定的课程体系。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从知、信和行的统一中, 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促进健康发展。

4.2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师资的整合利用

就短期而言, 要改变学校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缺乏的现状, 应注重加强现有师资的整合利用。学校医务人员、体育教师、生理卫生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是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 加强他们学校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是实现短期健康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途径。

首先, 建立完善的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提高培训质量。其次, 各级政府教育卫生部门及学校应把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 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学校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 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 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长远看, 国家应充分考虑学校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 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师资培养体系。

在长期学校健康教育实践中, 笔者发现, 提高体育教师学校健康教育能力是实现学校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师资队伍的长期稳定, 同时又有利于减少教师的闲置问题, 加速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速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学校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都开设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心理学、学校卫生学等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但由于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缺乏与学校健康教育的结合,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胜任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鼓励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向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需要, 在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作必要的调整和合理的改革, 进一步加强该专业学生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学习, 提升其学校健康教育技能能力, 培养出既能担当学校体育教育, 又能胜任学校健康教育的复合型专业师资。

4.3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内容调整, 突出公民健康素养培养

按照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全民健康教育, 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思想, 学校健康教育应在完成基本健康教育内容情况下, 重点突出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 》提到的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多为概念性或结论性的描述, 缺乏具体的基础理论支撑。例如其在健康基本知识与理念中提到“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但要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需要了解什么是合理膳食, 如何才能做到合理膳食, 怎样才能做到科学的体育锻炼, 为什么要戒烟限酒, 吸烟和酗酒有什么危害以及如何做到心理平衡等。这些都依赖于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 真正实现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因此, 要实现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培养目标, 必须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准确把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具体内涵, 并对学校健康教育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利用, 才能做到学校健康教育与国家健康教育事业的有机结合和整体推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试行) .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 (1) :86-89.

[2]季成叶, 刘宝林.儿童少年卫生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21.

[3]孙雷.美国基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体育与科学, 2006 (5) :90-93.

[4]谢佩娜.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搏击.武术科学, 2008 (4) :84-86.

[5]俞爱玲.中美两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比较.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 (4) :442-444.

中国老人健康指南 篇11

“今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老年健康问题愈加突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在《中国老年人健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面对巨大社会需求,相关出版物却质量参差不齐,老人到底应怎么做,标准是什么?这本由全国老龄办、国家卫计委共同编印的《指南》,共有36条。从健康生活习惯、合理膳食规律、适量体育运动、良好心理状态、疾病自我控制、加强健康管理6个方面,全面指导老人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习惯

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睡眠起居要有规律,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时,最好有午休。

主动饮水。不要等渴了才喝,且少量多次为宜。坚持每天晒太阳。每天应晒太阳15~20分钟,但要避免暴晒或中暑。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活动,避免久坐。预防跌倒。活动时应熟悉身边的环境和障碍物,且动作宜慢。

理膳食规律

膳食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一日三餐中,都要有米、面、杂粮等主食,提倡粗细搭配、粗粮细做,也可将粗细粮混合一起做。建议每人每天摄入1~2两粗粮。

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最好每餐都有2种以上蔬菜,每天至少进食1~2种水果,并常更换不同品种。适量摄入肉、禽、鱼、虾及蛋类。建议每人每天摄入1~2两肉类,尽量选择瘦肉。经常食用奶类、豆制品和少量坚果。控制油、盐摄入。每人每天烹调油的用量不要超过半两,应少用或不用动物油,多选用植物油,并经常更换种类。合理补充微量营养素。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

适量体育运动

选择安全有效的运动项目。推荐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经络拍打操、门球、跳舞等。

掌握合适的运动次数、时间和强度。每周运动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150分钟。运动时轻微出汗、无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运动中最大脉搏次数不超过170-年龄(次/分),说明运动强度适宜。

重视脑力活动。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听、说、读、写等多样化认知能力的锻炼,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等认知障碍性疾病。

良好心理状态

学会发泄情绪。至少有2~3个关系密切的朋友,不开心时,主动向家人、朋友倾诉。伤心难过时,不要过于压抑情绪,想哭就哭。生气时,先静下心来想想原因,然后听听大家的意见,做些自身调整。

积极融入社区。与邻居建立融洽关系,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和邻居。多做好事、善事。

疾病自我控制

随身携带医保卡、自制急救卡和急救盒。急救卡应写明姓名、住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定点医院、病案号、血型、主要疾病诊断和用药、急救盒放置位置。急救盒应备有阿司匹林、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糖尿病患者外出带点糖果,以备发生低血糖时食用。

学会自我监测脉搏、体温、血压等。生病就诊,谨遵医嘱。

加强健康管理

每年至少做一次体检。通过健康体检,可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老年人应每年至少1次体检,并注意追踪检查结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中国经济总体处在健康水平 篇12

中国经济总体处在健康水平

首先,提供一个分析的框架和指标,一般来说在判断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形势或者经济状况的指标主要有四个,也称为“四率”。

第一个是经济增长率。从经济增长率上看2014年和201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都在7.4%,2015年的上半年是7%,第三季度是6.9%,从纵向看,是多年来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分析经济形势,不仅要从当前的经济增占率来看,还要关注以下几个因素,第一个就是纵向比,现在经济增量大了,2014年我们国家经济GDP总量达到63万多亿,现在增长百分之十的话那就相当于6万亿,1978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也就是3600个亿,增长百分之十也就是360个亿,现在6万个亿和360个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现在是经济总量大了;另一个方面就是横向比,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处在世界的前列,从世界整个经济来看,2014年世界的增长率也就是在百分之三多一点点,中国能够做到百分之七,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近一倍。

第二个就是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有两个指标,一个叫PPI就是生产资料价格,第二个CPI就是消费价格指数。老百姓更关注的是消费价格指数,目前都在1.3%或1.4%,从通货膨胀率来看,目前也没有太大的上涨压力,而且,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不仅看经济增长率还要看通货膨胀率,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率高于通货膨胀率三到五个百分点的时候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经济是良性的,中国2015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在百分之七,那么通货膨胀率不到百分之二,七减去二基本上还有五个点或者五个多点,这反映了中国的经济目前是良性的。

第三个是失业率。失业率是国家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指标,从目前中国调查失业率来看,最近这两年,都在百分之五点一,百分之五点一的调查失业率在世界各国里面都是低的。一些发达国家,诸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它们失业率低的时候也在百分之六七以上,一些欧洲国家失业率高的时候达到百分之二十多,所以说中国的失业率总体来说还是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从中国新增的就业状况来看,2015年年初预定的新增劳动力就业是一千万,在2015年前三个季度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这就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有所下滑,但是劳动力的就业还在增加,这反映中国的“万众创业、大众创新”让更多的劳动力有了就业,增加了收入。

第四个是汇率。汇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的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中国的汇率2015年虽然有所贬值,这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和世界经济相联系的,但是,还在可控范围内。

从这个“四率”来看,中国经济虽然存在下行的压力,但总体判断是健康的。

那么除了这“四率”之外,结合中国的情况再增加几个指标。一是粮食安全,粮食对一些人口少的国家来说,可能不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也不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社会稳定,但是中国的一个基本的国情,就是人口多,中国现在13.7亿人口,每个人如果每天只消耗半斤粮食,这是最低最低的标准,说白了就是饿不死的标准,直接消耗的粮食(大米、面条、馒头)间接消耗的肉蛋奶。因为鸡鸭牛啊它要消耗一定量是才能转化为肉蛋奶,“直接”加“间接”就按照半斤粮食来算,中国一天就要需要六点八到六点九亿斤的粮食,才能达到饿不死的标准,所以说这是关系中国安全最重要的商品。中国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连年丰收,2014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21亿万斤,2015年比2014年又多增加了一百多亿斤,现在粮食做到了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没有问题了,整个社会就稳定了。二是判断中国经济形势,还要看财政状况。从财政状况来说虽然财政收入增长率这几年和前几年比有所下滑,但是每年的增量依然比较大,每年财政收入净增长在一万多个亿,这反映宏观经济基本面是不错的,因为财政大多来自于企业税收,只有企业有盈利它才有税收,这两年也不错。三是综合来看,判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不仅要看短期,既要看经济增长率、投资率、消费率的高低变化,更要看这个国家经济运行大势。中国大势在发展,综合国力在增强,老百姓生活水平在提高,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从一个生产力短缺的国家变成一个生产力极大丰富、产品极大丰富的国家,中国现在工业产品里面有200多个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是位居世界第一的,但是一定程度上有点过剩的。从综合国力来看,中国自从2010年以后位居世界第二,2014年咱们中国GDP总量已经达到了10万亿美元,现在全世界经济总量达到10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就两个,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而且中国还在以中高速度增长,从群众的收入水平来看,还在不断的增加,而近几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超过了经济增长率,所以说从这些综合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总体上还处在一个健康的水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比如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有些企业有些产业技术含量还比较低的问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的问题等等都还存在,当然,这些问题通过全面的深化改革是能够解决的。

如何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

就中国经济的前景来看,国际社会不断有声音有质疑,有的说中国经济要停滞了,有的说中国的经济马上就要崩溃了,等等,结果他们这些预测都被中国的健康发展所击破,喊了几十年了,中国的经济不仅没有崩溃,恰恰相反,中国经济一直在良性的发展。那么,中国经济的前景究竟怎么样?

第一,中国经济的这种良好前景,在于我们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经济的前景就是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路既不同于过去前苏联的模式,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是受前苏联的模式影响比较大的,同时也不同于现在的发达国家,也不同于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找到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这么一条路子,路子走对了,在一定意义上,经济上就会自主的、自动的向前运行。

第二,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改革说白了就是要改革过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通过改革就是要进一步释放蕴藏在亿万人民群众中的活力、创造力和创造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改革释放的活力已经有目共睹,现在中国每天新增市场主体一万多个,就是从这点数据上可以看出,我们的经济活力有了。

第三,中国现在城镇化还没有完成,到去年中国城镇化率满打满算也就是百分之五十五,如果按照到中国城镇化完成大致百分之八十来说,那么还有百分之二十多的增长空间。在改革开放过去的三十年之间城镇化率大体上每年增加一个点,未来假如说还能按照每年一个点来计算,一个点就意味着什么呢?就意味着咱们每年需要把大约一千三百万到一千五百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把农民变成市民。一年一千五百万,相当于每个月增加一个一百万人口大城市,也就是说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中国相当于每个月要创造一个百万人口这么大的城市,未来还有二十多个点,单纯从量上来说还有二十五年时间咱们才能完成,况且,还要提高城镇化的质,要使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要进一步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这一点还有巨大的空间。有人说21世纪的经济,一个是看美国的互联网,一个是看中国城镇化,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推进城镇化这就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动力和潜力。

第四,目前中国正在加大进行着供给侧改革的力度,即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因为现在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凸显出来了,增加供给同时又改善供给结构,以有效的供给带动有效需求,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中国未来的前景依然是光明的。

中国的经济不会停滞

滞胀问题说白了是经济问题。滞,就是指经济停滞;胀,就是通货膨胀。滞胀问题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过去都发生过,那么中国的经济现在到底会不会滞胀?先分析一下“滞”,现在不存在停滞的条件,恰恰相反,目前中国特别是国内有强大的需求,这个需求来源于什么呢?一是来自中国13.7亿人口,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内市场,别的不说,假如说中国人每人每天多消费一块钱,一年下来就可以带动五千个亿的需求。所以中国人口多这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所不具备的条件;二是中国的城镇化还没有完成,不管是增量还是提质,都还需要巨大的投资;三是中国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可能越来越完善了,但是农村的欠账还很多,下步投资要更多向农村去,东部地区可能比较完善,中西部地区还相对落后,在其他很多公共产品供给方面中国还需要大量的投资,所以说有巨大的投资需求。

同时,现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进步速度快了,范围广了,和以前相比,以前的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具体表现为某一个点,那么这一轮的科技进步不是局限某一个领域,最近几年,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技术的进步就能促进供给结构改善,供给结构的改善就可以带动需求,所以由技术进步带来的需求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在1980年代拿一个“大哥大(手机)”就不得了,那是身份的象征,现在农村大妈都拿着手机打电话了。现在中国GDP增长率是6.9%,还在中高速增长,从全世界来看,无论从当前还是从历史上来看,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在体量这么大的情况下达到6.9%,还说它的经济是停滞的,中国不存在停滞的条件。

从短期来看,中国也不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个别商品的价格可能会出现周期性的或者季节性的涨价,这几年也发生过一些少数商品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什么大蒜价格涨了,有网友说这叫“蒜你狠”,绿豆价格涨了,有网友“豆你乐”,姜的价格涨了,说是“姜你军”等等吧,这些商品都不是大众农产品,这叫小众农产品,它不会影响到老百姓太多的生活质量的,说大蒜价格涨了,老百姓半年不吃大蒜生活质量也不会降多少,绿豆涨了,两个月不喝绿豆汤生活水平也不会降低很多,主要的农产品价格它是稳定的,为什么?粮食丰收了,决定了很多农产品的价格不可能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而且其他的越来越多的商品供大于求,供求平衡,那么它的价格就是稳定的,甚至价格还要跌,同时呢,从国际来看,很多生产要素它的价格也处在低迷状态,石油价格、天然气价格、铁矿石价格等等,从目前来看,短期内这些国际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不可能有大幅度上涨,所以综合国内国际,中国目前不存在物价大幅度上涨的可能,经济在增长,物价上不去,这就说明中国的经济不会停滞,不会进入滞胀的状态。

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优化

上一篇:压边力控制下一篇:挑梁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