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技术

2024-06-22

CDMA技术(共12篇)

CDMA技术 篇1

简讯

俄罗斯投资的印度移动网络运营商S i s t e r S h y a m Teleservices (SSTL) 在印度Tamil Nadu、Chennai和Pondicherry推出MTS品牌的CDMA网络。该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50亿美元, 并预计明年年底在当地证券交易所上市。

该公司由俄罗斯Sistema公司控股。Sistema持有这家印度运营商73%的股权, 同时还控股俄罗斯和独联体运营商MTS, 并于去年授权在印度使用MTS品牌。

CDMA网络的推出标志着MTS服务进入包括Chennai在内的Tamil Nadu 31个地区的所有主要城镇。此外, 在未来两个月内MTS的业务还将迅速扩大到印度580多个城市, 覆盖该地区50%-60%的人口。

SSTL的目标是到2012年用户数达到3500万, 约占印度市场的7%。目前SSTL共在印度22个区域拥有频段, 覆盖28个邦和7个直辖区, 覆盖约11亿人口。

CDMA网络所提供的高性价比是SSTL区别于其他运营商的优势。“物有所值”会是是SSTL的核心主张。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 物有所值来自于良好的网络, 并需要更好的客户服务来配合。目前大多数增值服务正处于开发阶段。SSTL正与全球和印度的领先企业讨论以谋求达成各种伙伴关系——基于收入分配和成本的伙伴关系。SSTL提供一流的网络, 而业务提供商们则提供各类消费者感兴趣的产品。

2009.4.广东通信技术

CDMA技术 篇2

发射机和接收机采用高精确度和高稳定度的时钟频率源,以保证频率和相位的稳定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事先无法估计的不确定因素,如收发时钟不稳定、发射时刻不确定、信道传输时延及干扰等,尤其在移动通信中,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有随机性,不能预先补偿,只能通过同步系统消除。因此,在CDMA扩频通信中,同步系统必不可少。

PN码序列同步是扩频系统特有的,也是扩频技术中的难点。CDMA系统要求接收机的本地伪随机码与接收到的PN码在结构、频率和相位上完全一致,否则就不能正常接收所发送的信息,接收到的只是一片噪声。若实现了收发同步但不能保持同步,也无法准确可靠地获取所发送的信息数据。因此,PN码序列的同步是CDMA扩频通信的关键技术。

CDMA系统中的PN码同步过程分为PN码捕获(精同步)和PN码跟踪(细同步)两部分。PN码捕获是精调本地PN码的频率和相位,使本地产生的PN码与接收到的PN码间定时误差小于1个码片间隔Tc,可采用基于滑动相关的串行捕获方案或基于时延估计问题的并行捕获方案。PN码跟踪则自动调整本地码相位,进一步缩小定时误差,使之小于码片间隔的几分之一,达到本地码与接收PN码频率和相位精确同步。典型的PN码跟踪环路分基于迟早门定时误差检测器的延迟锁定环及τ抖动环两种。(学电脑)

接收信号经宽带滤波器后,在乘地器中与本地PN码进行相关运算。捕获器件调整压控时钟源,用以调整PN码发生器产生的本地PN码序列的频率和相位,捕获有用信号。一旦捕获到有用信号,启动 件,用以调整压控钟源,使本地PN码发生器与外来信号保持精确同步。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引起失步,则重新开始新一轮捕获和跟踪。

同步过程包含捕获和跟踪两个阶段闭环的自动控制和调整。

2.PN码序列捕获

PN码序列捕获指接收机在开始接收扩频信号时,选择和调整接收机的本地扩频PN序列相位,使它与发送的扩频PN序列相位基本一致,即接收机捕捉发送的扩频PN序列相位,也称为扩频PN序列的初始同步。在CDMA系统接收端,一般解扩过程都在载波同步前进行,实现捕获大多采用非相干检测。接收到扩频信号后,经射频宽带滤波放大及载波解调后,分别送往2N扩频PN序列相关处理解扩器(N是扩频PN序列长)。2N个输出中哪个输出最大,该输出对应的相关处理解扩器所用的扩频PN序列相位状态,就是发送的扩频信号的扩频PN序列相位,从而完成扩频PN序列捕获。

捕获的方法有多种,如滑动相干法、序贯估值法及匹配滤波器法等,滑动相关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2.1 滑动相关法

接收系统在搜索同步时,它的码序列发生器以与发射机码序列发生器不同的速率工作,致使这两个码序列在相位上互相滑动,只有在达到一致点时,才停下来,因此称之为滑动相关法。

接收信号与本地PN码相乘后积分,求出它们的互相关值,然后与门限检测器的某一门限值比较,判断是否已捕获到有用信号。它利用了PN码序列的相关徨性,当两个相同的码序列相位一致时,其相关值输出最大。一旦确认捕获完成,捕获指示信号的同步脉冲控制搜索控制钟,调整PN码发生器产生的PN码重复频率和相位,使之与收到的信号保持同步。

由于滑动相关器对两个PN码序列按顺序比较相关,所以该方法又称顺序搜索法。滑动相关器简单,应用簋广,缺点是当两个PN码的时间差或相位差过大时,相对滑动速度簋慢,导致搜索时间过长,特别是对长PN码的捕获时间过长,必须采取措施限定捕获范围,加快捕获时间,改善其性能。

使滑动相关器实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采用特殊码序列,特殊码序列要足够短,以便在合理时间内对所有码位进行搜索。至于短到什么程度,由满足相关性要求限定。这种加前置码的方法称同步引导法。引导码同步要求低、简单易实现,是适合各种应用的同步方法。

可捕码由若干较短码序列组合而成,其码序列应与各组成码序列保持一定的相关关系。这类码中最著名的是JPL码。

2.2 序贯估值法

序贯估值法是另一种减少长码捕获时间的快速捕获方法,它把收到的PN码序列直接输入本地码发生器的移位寄存器,强制改变各级寄存器的起始状态,使其产生的PN码与外来码相位一致,系统即可立即进行同步跟踪状态,缩短了本地PN码与外来PN码相位一致所需的时间。

该方法先检测收到码信号中的PN码,通过开关,送入n级PN码发生器的移位寄存器。待整个码序列全部进入填满后,在相关器中,将产生的PN码与收到的码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在比较器中将所得结果与门限进行比较,

若未超过门限,则继续上述过程。若超过门限,则停止搜索,系统转入跟踪状态。理想情况下,捕获时间Ts=nTc,(Tc为PN码片时间宽度)。该方法捕获时间虽短,但存在一些问题,它先要对外来的PN码进行检测,才能送入移位寄存器,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很困难。另外,此法抗干扰能力很差,因为逐一时片进行估值和判决,并未利用PN码的抗干扰特性。但在无干扰条件下,它仍有良好的快速初始同步性能。

2.3 匹配滤波器法

用于PN同步捕获的匹配滤波器一般采用延时线匹配滤波器,其目的是识别码序列,它能在特殊结构中识别特殊序列,而且只识别该序列。假设一个输入信号是7bit码序列1110010双相调制的信号,每当码有1-0过渡时,反相信号进入延时线,直到第1bit在T7,第2bit在T6。当全部时延元件都填满,而且信号调制码与滤波器时延元件相位一致时,T2的信号相位与T5、T6、T7的相位相同,时延元件T1、T3、T4也具有相同的信号相位。把{T2、T5、T6、T7}与{T1、T3、T4}两组分别相加,把{T1、T3、T4}之和倒相输出,再将这两个结果相加,包含在全部7个元件中的信号能量同相相加,整个输出是未处理的7倍。根据该能量关系可以识别码序列。

要增强产生的信号,可以靠附加更多的时延元件实现,在这种结构中得到的处理增益为Gp=10lgn(n是参加求和的时延元件数)。

在要求快速锁定及使用长码的CDMA扩频通信中,宜采用SAW-TDL-MF作同步器。对于待定信号,匹配滤波器具有时间自动能力,无需PN码时钟同步与RF载波相位锁定,既避免了数据信息比特以外的同步,又完成了扩频信号的相关处理。引导码进入程控编码SAW-TDL-MF后,其输出是噪声基底上的底尖相关峰。在扩频通信中,噪声功率控制接收机的AGC,因而信号功率(即相关峰值)在起伏的噪声环境中变化很大。门限计算器的功能根据包络检测输出,确定动态门限电平,提供给同步检测器,保证在低SNR时有可允许的同步误差。动态门限电平取在主峰高度与最大旁峰之间时,噪声引起的底同步误差最小。当SAW-TDL检波输出包络超过动态门限时,同步检测器为接收机宽带频率合成器提供一个逻辑电平同步信号。

3.PN码序列跟踪

当同步系统完成捕获过程后,同步系统转入跟踪状态。所谓跟踪,是使本地码的相位一直随接收到的伪随机码相位改变,与接收到的伪随机码保持较精确的同步。跟踪环路不断校正本地序列的时钟相位,使本地序列的相位变化与接收信号相位变化保持一致,实现对接收信号的相位锁定,使同步误差尽可能小,正常接收扩频信号。跟踪是闭环运行的,当两端相位出现差别后,环路能根据误差大小自动调整,减小误差,因此同步系统多采用锁相技术。

跟踪环路可分为相干与非相干两种。前者在确知发端信号载波频率和相位的情况下工作,后者在不确知的情况下工作。实际上大多数应用属于后者。常用的跟踪环路有延迟锁定环及τ抖动环两种,延迟锁定环采用两个独立的相关器,τ抖动环采用分时的单个相关器。

3.1 延迟锁相环

当本地PN码产生器第(n-2)和第n级移位寄存器输出PN码相位超前于接收到的伪随机码相位时(即两码的相对时差0<τ

3.2 τ抖动跟踪环

抖动环是跟踪环的另一种形式,与延时锁定环相同,接收信号与本地产生PN序列的超前滞后形式相关,误差信号由单个相关器以交替的形式相关后得到。PN码序列产生器由一个信号驱动,时钟信号的相位二元信号的变化来回“摆动”,去除了必须保证两个通道传递函数相同的要求,因此抖动环路实现简单。与延时锁定环相比,信噪比性能恶化大约3dB。

延迟锁定环及τ抖动环不仅能起跟踪作用,如果采用滑动相关概念,使本地VCO开始时就与接收信号有一定频差,也能起到捕获作用。此外,另加一相关器,还可以起到解码作用。

上述两种跟踪环路的主要跟踪对象是单径信号,但在移动信道中,由于受到多径衰落及多普勒频移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跟踪性能,所以CDMA扩频通信系统应采用适合多径衰落信道的跟踪环。基于能量窗重心的定时跟踪环就是其中之一。

CDMA技术 篇3

本报综合消息 4月25日,CDG(CDMA发展组织)执行董事佩里·拉法格对媒体澄清说,最近出现的一些关于CDMA2000发展的说法是不属实的,并公布了一些最新数据。 据佩里·拉法格介绍,目前全球有181个运营商部署了CDMA2000,用户数大概达到2.25亿,每月新增用户数800万。CDMA2000是无线领域增长最快的一种技术,远远超过了GSM/WCDMA的发展速度。全球55个国家的72家运营商已经开始部署CDMA2000 1xEV—DO,用户数已达2400万,到2006年年底将达6000万。

佩里·拉法格表示,CDMA2000的演进并不像业界有些厂商声称的那样,会止于EV—DO版本O,而是会沿着EV—DO版本A、版本B、版本C的路线向前演进。目前,EV—DO版本A的商用化进展顺利,将在2006年底实现商用,2007年进行广泛部署。通过软件升级,将给运营商和终端用户带来极大的好处,提升容量,提高上下行数据速率。此外,它还具有低延迟的好处,支持视频应用,较高的服务质量能保证VoIP功能的应用。版本B于今年3月份由3GPP2发布标准,高通已表示2007年将推出商用芯片,将极大地提升数据速率,实现多载波。版本C是未来7年的主要技术,预计该标准将于2007年第二季度发布,可以使下行链路的峰值数据传输速率达到200Mbps。佩里·拉法格认为,比较WCDMA和CDMA2000的演进路线,CDMA2000无论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保持了领先地位,比WCDMA领先了大约两年时间。

CDMA关键技术——软切换浅析 篇4

1 软切换的特点

软切换是指在切换过程中, 移动台开始与目标基站通信时会先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链路, 再切断与原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 并不是立即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 即先通后断。软切换为手机驱动时, 会选择先建立和目标小区之间的链路, 而不是先断绝和正在提供服务的小区链路。与新的基站进行通信时, 保持着原来的通信链路。手机会在当前频段上不停地搜索导频信道, 同时会告知系统它可以搜索到的导频, 系统则会为手机分配小区, 并把分配的结果传达手机。软切换包括两种:不同BSC间切换和不同基站间的切换。

软切换中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更软切换。所谓更软切换是指在同一个小区的不同扇区之间进行的软切换。这种切换并不通知MSC, 由基站独立完成, 对移动台而言, 不同的扇区天线意味着不同的多径分量合成一个话音帧传至选择器, 成为基站的语音帧。而软切换是通过MSC完成的, 将来自多个基站的信号都送至MSC的选择器, 由选择器选择质量最佳的一路, 然后进行话音编解码。

2 软切换的参数及参数设置对系统的影响

2.1 软切换的参数

(1) T_ADD。导频信号检测门限。该值存在于启动切换过程中, 作用是促使导频信号强度测量消息由移动台触发发送。当该参数小于剩余集或邻近集中的导频信号在强度时, 移动台按照服务地域的切换指示消息, 实现候选集或激活集中导频信号移动。

(2) T_COMP。候选集导频与激活集导频比较门限。移动台根据服务地域的切换指示消息发射一个导频信号强度测量消息, 并现候选集或激活集中导频信号移动, 导频信号被替换, 这在激活集中某个导频小于候选导频信号集里的一个导频信号强度T_COMP×0.5dB以上时发生。

(3) T_DROP。导频信号去掉门限, 移动台结束切换与一个该导频对应的定时器这在激活集中某个导频或候选的导频强度低T_DROP时发生。

(4) T_TDROP。去掉导频信号定时器。导频信号定时器值被去除, 当移动台激活集中某个导频小于候选导频信号集里的导频信号强度低于T_DROP时发生。

2.2 软切换的参数设置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1) T_ADD的设置。T_ADD被移动台用来决定何时将一个导频从邻集挪到候选集和把导频测量消息送到基站。导频只要不在切换指示消息HDM中, 强度再强都是干扰源, 为避免呼叫中断或降低话音质量, 该导频必须立即转至激活集进行切换。T_ADD的设置对切换中移动台的成功率产生直接影响。为能迅速地增加导频, T_ADD应尽可能低一些;同时为避免由于噪声导致的误报警, 又必须足够高。适当选择T_ADD, 使系统的主要软切换是两小区切换, 这样减小移动台的平均发射功率, 从而降低对系统的干扰。

(2) T_DROP的设置。T_DROP的设置能够影响切换过程中移动台的百分率, 为避免丢掉落较好的导频, T_DROP应足够低;同时为了不不立即删除候选集中有用的导频或激活集, 又必须足够高。

(3) T_TDROP的设置。T_TDROP的设置应该在斟酌T_ADD、T_DROP的值之后再加以选择。原则上, T_TDROP应该大于完成切换需要的时间。在较弱覆盖区内, 可以通过设置较大的T_TDROP值强制移动台保持处于切换状态。

(4) T_COMP的设置。T_COMP的设置跟T_DROP一样也会影响切换中移动台的百分率, 为避免切换过快进行, T_COMP要尽可能低一些;同时为避免误报警, 又得足够高。由此可见, 合理设置切换参数意义重大。表1提供了切换参数的典型值, 值得大家借鉴。

3 软切换的流程

在软切换进行当中, MS持续地跟踪、测量所有系统导频信号的强弱程度。导频强度依靠MS合并计算导频来实现, 全部导频多径分量的Ec/Io需要被计算出来, 然后进行软切换, 这一切换因导频强度不同而有差异。

(1) 当导频信道的导频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可以正确解调时, 最常见的标准就是Ec/Io超过T_ADD时, 原基站就会收到MS发来的一条导频强度测量消息, 然后该导频被列入到候选导频集合中去。

(2) 基站在导频强度大于一定程度时, 向MS发送转换标识信息HDM, 标准在于激活集中某个导频的强度与导频强度相差TCOMP×0.5dB以上, MS将接到通知加入该导频为激活导频集。

(3) 当一个新的业务信道后产生后, 基站向MS发送切换指示消息, 激活导频集将导频列入, 基站收到切换完成消息HCM个体已经按照指示解调多个基站了, 这是来自于MS的通知。

(4) 候选导频集和激活导频集中每一个导频都由MS保留一个T_TDROP。如果来自两个基站中任何一个导频强度低T_DROP (说明MS发生变动) 时, T_TDROP由MS引发, 记时开始。

(5) 在上述过程中, 导频强度超出T_ADD范围是, 记时器将恢复原来位置, 导频强度低于T_TDD则不会, 当T_TDROP记时结束时, 基站将收到MS发送的PSMM。

总之, 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 CDMA系统软切换意义重大, 它对系统容量的增加和通信话音质量的改进有重要影响。CDMA2000网络建设的关键在于设置合理的切换参数, CDMA网络的业务切换数量、容量、覆盖随之而变化。因此, 应按照科学的方式方法来设置正确的参数, 从而实现最优的网络利用率和质量, 先进的网络与软件系统必将为增强技术有效性以及便捷群众、增长收益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的作用日益增长, 软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软件在其发展中, 操作模式的也逐渐多样化。从总体上看, 呈现出两大趋势, 一是技术关联性日益增强, 二是产业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两者之间关系密切, 技术关联会影响产业聚集效应。其中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缩写, 被译作码分多址, 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被用来实现信道共享。本文将从CDMA软切换的特点、参数及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软切换,切换参数,流程

参考文献

[1]林刚.cdma2000网络的关键技术──软切换[J].电信技术, 2004.

[2]徐力.试论CDMA的几个关键技术[J].科技咨询, 2006.

[3]熊炼.浅议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J].陕西电子技术, 2012.

[4]喻春娇, 彭有轩.后向产业联系与网络技术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 2004.

CDMA技术 篇5

今年5月,接到外区同事的电话,说当地联通公司有意将其自建的营业厅的CDMA手机销售柜台对外承包,由于我公司与本地联通公司的营业厅之间的这种合作模式已经有3年多时间了,有一定的经营经验,想让我们去参加招标会议,同时提交一份我们的经营计划,

得到这个消息,我当然高兴,因为我们的销售区域又将进一步扩大,是件大好事啊!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可能有些朋友不太了解联通CDMA的经营情况,这里我大致说明一下:中国联通自开始经营CDMA以来,一直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用户如果选择联通的CDMA网络业务,则必须更换原有的或者,买一台CDMA的手机才能使用联通的CDMA网络,那这个门槛相对来说有些高,所以从始至联通的CDMA业务开展就与CDMA手机捆绑在一起,甚至由联通公司统一大批量采购手机。然后分到自已的销售渠道去销售。而其在各地自建的营业厅就是其骨干销售渠道。所以联通一度出现包机包网,卖网卖机的现象。恰恰这样,问题就出来了。

首先,由于联通毕竟是网络运营商,在手机方面的运营经验不足,屡屡出现库存积压等问题。

其二,由于联通公司国有体制的原因,其货物分配,上柜、调配等手续相当繁琐,时有出现某些区域畅销的机型,而在另外区域还没有开始上柜销售;而某些区域已经卖到缺货,而在另外区域却库存积压。

其二,由于联通公司缺乏与厂商沟通的经验,特别是市场推广方面,还缺乏与厂商市场部门,基层市场人员等的对口人员和沟通渠道。终端的销售促进工作出现一些空白。缺乏终端拉力。

这样一来,联通一边忙于网络建设,一边忙于手机的管理和销售,结果当然不尽如人意。当然,有些联通区域分公司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纷纷将其自有营业厅的手机销售柜台对外承包,只需要对这些合作伙伴进行一定的协调和管理,并制定任务量,给合作商施加一定的压力,让合作商加强终端的CDMA手机销售气氛,提高CDMA手机销售,并通过手机终端来聚集人气,同时促进网络业务的发展。

开始写计划书了,其实早就已经胸有成竹,根据这几年的经营经验,我总结为一句话:联通+CDMA厂商+零售商,强强联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1+2远远大于3!

1. 要做好终端销售工作,首先得解决认识问题,联通公司要彻彻底底的放弃对手机的干涉,只需要对零售商作出机型上柜率的规定,

例如目前市场有40款CDMA手机,而联通要求上柜率达到90%,则零售商必须与各CDMA厂商和其代理商沟通,积极组织货源,在利润原动力的驱动下,为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零售商必然会精心组织货源,这时候一定可以避免出现大批量积压的问题,同时为保证利润最大化,零售商也必然会将库存控制在合理的情况之下,以最大限度提高销量。同时联通还要放弃以前对价格全面管理的作风,毕竟联通对CDMA手机的市场触觉不如厂商和零售终端敏锐,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手机过了两年仍保持当初上市时的价格,难怪消费者大呼“CDMA手机贵啊!”,价格紧贴市场,才会具有竞争力。才能真正吸引到顾客的眼球!

2. 解决了手机上柜和价格的问题,第二步就要由联通公司统一销售政策。近一年以来,联通强调要逐步降低对CDMA手机的补贴,改变以前“存话费送手机”的做法为“买手机送话费”。这是好事啊。白送的事不能老做,前期市场开拓可以做,但三年过去了,联通CDMA也颇具规模,无论是知名度,网络质量,还是在网用户数和其他指数,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改变经营模式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啊。但问题在于目前联通在不同区域,甚至同一区域的销售政策种类繁多,各有不同,有极少数预存话费送手机的。有买手机送话费的。送多送少也不尽相同。如果用户在不同的地方可以享受到不同的政策,享受到更好政策的人当然高兴,享受到较差或者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的用户呢,他们当然心里有想法,不高兴,甚至还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了。这个时候如果能够统一销售政策,例如买1000元以下手机送500,2000-1000送1000……在所有渠道都能够享受到统一的优惠政策,用户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更适合的产品。这样大家皆大欢喜啊!

3. 接下来就是终端销售了,终端销售直面消费者,是成功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一步。首先要组建专业的销售队伍,之前的联通销售人员均是从后台营业员抽调,对手机知识并不熟悉,更谈不上专业,要专业是指经过厂商的专业销售知识、销售技巧培训,礼仪、服务培训。不但具有较强的销售能力,还要必须较强的客户投诉处理和售后问题处理能力。产品不只是卖出去,服务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挽留一位老用户的成本远低于开发新用户的成本嘛。

4. 终端队伍建好了,市场工作就得跟上了。君不见在手机城、通讯城的手机卖场,灯光明亮,人丁兴旺,门口的现场推广活动一场接一场,好不热闹,而联通的营业厅往往就象是到银行办业务―排队办理,冷冷清清。这时轮到厂商代理商出马了。终端的促销活动得由厂商挨个来,不要说每天,每周末得搞得热热闹闹吧。不是经常有新机上市吗?现场的促销活动得做,礼品得做,在营业厅内的礼品堆成一圈,怎么样也要吸引一些用户吧,然后把营业厅的联通的宣传版也换一部分成新品的海报,营造更多的热烈气氛。

这就是我的计划,以零售商为核心,承上启下,加上联通和厂商的大力配合,这就是1+2>3,而且是远远大于3,终端搞活了,销量提高了必将指日可待。

你会问:你不是说CDMA社会化吗?社会化在哪啊?那我想问问,CDMA手机基本脱离联通的管理,由零售商与厂商自主组织销售,这难道不是社会化吗?你营业厅的CDMA手机销量起来了,政策统一了,社会渠道的卖场、通讯店看到这个现象他们不眼红吗?(哈……有点吹了),这时候联通稍加指引,社会化岂不是水到渠成啊!

CDMA技术 篇6

关键词:WLAN;CDMA2000;融合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5

传统的移动通讯业务,如语音和短信等已经不能满足移动用户的需求,而基于分组数据的移动互联网服务需求正成为主流,为此移动网络技术从电路域向分组域演进,从窄带技术逐步向宽带技术演进。再者,正是由于CDMA2000、WLAN室分系统融合共用室内综合分布系统可行性的规划、研究,从而对我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也起到了补充作用。

1 规划与研究CDMA2000与WLAN网络融合技术的必要性

据相关报道预计,全球移动数据总流量预计从2011年到2016年将增加18倍,到2016年,全球将会产生1.3ZB的网络总流量。面对流量压力,运营商迫切需要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流。而WLAN或微微蜂成为运营商分流数据的重要选择,而微微蜂技术与产品尚未成熟,WLAN也就成为了各大运营商的选择。从全球运营市场来看,WLAN与CDMA2000融合趋势已然成型。

1.1 CDMA2000与WLAN网络融合技术的目的

用户体验质量和网络利用率能在WLAN条件下体现完美;IP会话的连续性在移动网络与WLAN网络接入之间保持完美;支持对WLAN网络策略控制和QOS标准控制;基于运营商控制下的自动接入选择;在不改动现有移动网络下,降低对现有移动网络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移动运营商对WLAN的综合管理,需要WLAN网络与移动网络的技术融合。

1.2 CDMA2000与WLAN网络融合技术的难点

移动IP在CDMA2000间的融合需要一种客户端软件。这种客户端软件要求它能在HA间执行移动IP信令,并且这种客户端能够依靠網络条件智能地选择最好的IP地址接入网络。在移动模式下,有标记性的接入网络,并在IP模式下能够接入5台设备。

2 关于CDMA2000与WLAN网络融合的几个方案

2.1 简单的IP技术

根据802.11标准的部署要求,客户端首先执行第二次认证,然后向本地网WLAN一体化的网关请求IP地址。如果认证成功,此时的网关会通过DHCP这一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私有的或者公共拥有的IP地址,并使用户具有特殊且唯一的特征参数。另一种选择是在不使用820.11标准部署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Web认证。在移动的情况下用户需要一个新的IP地址,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当前正在进行的会话将会消失。所以,简单的IP适用于那些对网络安全要求不高的人群。这一选择的关键优势就是我们不必再操心专门的客户端软件了,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显然,这一融合方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采纳。

2.2 CAC策略的解决方案

第二种CAC策略用于具有软容量的系统中,是一种基于干扰的接入控制(Interference-based CAC)策略。这种策略在保证QOS要求的前提下提升无线网的接纳容量,同时该策略实时地对附近无线信道进行监测并反馈,根据关键参数的测量结果来决定是否接入。测量值可能是信号干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或总的干扰功率水平。CDMA2000网络广泛使用这种策略,因为IP CAC方法相对于基于信道的方法来说,更能够对环境的变化从而进一步的规范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于当前的环境,由于CDMA2000系统特性,基站就要增加一定的功率来满足此用户的通信,所以下行接入控制采用基于功率的CAC算法,其目的是保证基站总的发射功率不超过基站的最大发射功率。

2.3 CAC策略的具体细则

在CDMA2000小区中,所有移动用户共享公共带宽,而且每一个终端的信号对其他终端来说都是一种干扰,这种干扰往往影响到我们上网的质量。那么我们如何去解决的呢?通常用B0E N来表示用户受到干扰下的QOS要求(BO为业务信道比特能量,E N为热噪声功率谱密度)。由于不同业务QOS要求不同,所以对B0E N的要求也不同。在基于IP CAC的接入控制方法中,一个用户能否接入到系统中常考虑两点:一是系统上行链路的负载情况;二是接入用户后,系统负载增量能否满足接入门限要求。而G/WLAN的异构网络将会壮大运营商支持暂时性空间流量变动的效率与能力,这样能更好地提高用户体验,也说明了CAC技术的可行性,为用户提供低价且优质的业务服务质量,大大降低了移动通信的门槛。然而,人们要想获益这种好处,必须要求补充组成的CAC技术的无缝协调。为了解决无缝协调,提供一种支持多空间接口与多协议的常用平台可作为重构的移动通信系统旨在,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网络与终端的负载能力与多样性。一些垂直切换管理架构已经被提出,它的旨在就是为了支持无缝漫游。这些将有效地使开发异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资源与服务成为可能。尽管目前单一网络中的RRM方案可以被调整在所属子网中达到最优,但是如果不同的RRM方案被不适当地管理的话,它们可能并不是在异构网络中最有效的执行方式。因此,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怎样实现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共同利用不同子系统网络中的资源,并且同时可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QOS标准与最小的服务成本这一目的。

2.4 关于建立CDMA2000与WLAN网络融合组件IOTA网关

IOTA网关包含了许多子系统,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AAA代理、移动IP、FA以及DPCH服务器等。这些IOTA子系统需要电脑硬盘来储存每一位用户会话和审计记录的永久性信息。IOTA网关使用Linux内的IP表服务来执行动态的分组过滤、分组分拆和NAT功能用户空间子系统使用。它也执行某些防火墙的功能以拦截恶意用户的攻击,动态分组分拆将为认证的简单IP用户的web请求重定向到当地的认证者那里,但它也可以重定向一些其他的信息流。

2.5 建立CDMA2000与WLAN的网络融合

总所周知,中国电信已建设有大量的CDMA2000基站,融入WLAN系统时,需要采用标准的R-P接口技术实现具有不同接入功能的PDSN间的集群,可以让不具备WLAN接入能力的PDSN专门为lx终端服务,而同时支持两种接入的GDSN为WLAN用户以及双模(C+W)用户服务。当WLAN网络已建设,需要与CDMA网络融合时,可以不改变现有WLAN网络,通过不同的拨号方式来区分两种不同的网络接入方式,通过对原有AAA升级或新建支持融合技术的AAA来保证网络运营,提供统一拨号程序,客户化程度高。为最终用户提供统一的拨号程序,无论是WLAN用户还是CDMA2000用户,只需使用一种拨号程序就可以接入网络,便于用户使用。

3 结束语

融合WLAN与CDMA2000服务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同时,用移动IP协议和AAA协议以及一些CAC策略将是可行的方案。在这些的方案下,每个网络独自运行,互不干扰。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宽带利用率,而且也能极大提升用户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孙慧宇.3G时代异构无线网络的融合[J].信息通信,2009(06).

[2]郭仕刚,狄强.WLAN的标准与发展[J].世界通信,2006.

浅谈CDMA网中的切换技术 篇7

切换技术是指移动用户终端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 (BS) 覆盖区内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内,或者脱离一个移动交换中心 (MSC) 的服务区进入另一个MSC服务区内,以维持移动用户通话不中断。[1]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码分多址的缩写,它是在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是与GSM并列的移动通信技术。[2]

在CDMA系统中,小区间的切换多数以软切换(Soft Handoff)来实现,同小区不同扇区间以更软切换(Softer Handoff)来实现。与其他制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相比,软切换、更软切换是CDMA系统的重要技术特点之一。但系统同时也存在硬切换的场合。下面就对CDMA网络中几种常用的切换方式做简要的介绍。

2 硬切换

硬切换是移动终端只能连接到一个基站的切换,硬切换一般发生在不同频率的CDMA信道间。

2.1 CDMA网中硬切换工作过程

硬切换发生时,移动台(MS)必须在接收新基站(BS)的信号之前,中断与原BS的通信才能获得新BS分配的信道,切换过程发生在两个BS的过渡区域或一个BS的两个扇区之间。但往往由于在与原BS链路切断后,MS不能立即得到与新BS之间的链路,使通信中断,掉话率非常高。另外,当硬切换区域面积狭窄时,会出现新BS与原BS之间来回切换的“乒乓效应”, [3]影响业务的传输。

在硬切换过程中, UE先断开与Node B1的信令和业务连接,再建立与Node B2的信令和业务连接,也即UE在某一时刻始终只与一个基站保持联系。

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硬切换的工作过程。

第一步:UE与Node B1在进行正常通信,如图 (a) ;

第二步:当UE需要切换并且网络通过对UE候选小区的测量找到了切换目标小区时,网络向UE发送切换命令,UE就与目标小区建立上行同步,然后UE在与Node B1保持信令和业务连接的同时,与Node B2建立信令连接,如图 (b) ;

第三步:当UE与Node B2信令连接建立之后,UE就删除与Node B1的业务连接,如图 (c) ;

第四步:UE尝试建立与Node B2的业务连接, 一旦UE与Node B2的业务连接建立,如图 (d) 之后进行第五步;

第五步:UE删除与Node B1的信令连接,如图 (e) ,这时UE与Node B1之间的业务和信令连接全部断开了,而只与Node B2保持了信令和业务的连接,切换完成。

3 软切换

软切换是建立在CDMA系统宏分集接收基础上的一项新技术,它已成功应用于IS-95/CDMA系统,并被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采纳。所谓软切换就是当移动台需要跟一个新的基站通信时,并不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当移动台与目标小区取得联系时,才断开和原基站的链接。软切换只能在相同频率的CDMA信道间进行。

3.1 软切换的特点

软切换的主要优点是前向和反向业务信道的路径分集。因为在前向和反向链路上只需要较小的功率就可以获得分集增益,这意味着总的系统干扰减少了。结果提高了系统的平均容量。当一部手机处于软切换状态下,同时将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基站对它进行监测,系统中的基站控制器将逐帧比较来自各个基站的有关这部手机的信号质量报告,并选用最好的一帧。可见CDMA的软切换是一个“建立—比较—释放”的过程。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软切换的呼叫过程可以分为三步

(1)移动台与原小区基站保持通信链路。

(2)移动台与原小区基站保持通信链路同时,与新的目标小区的基站建立通信链路。

(3)移动台只与新小区基站保持通信链路。

这个交换过程可以减小呼叫中断的可能性,并减少了在切换过程中切换信令的乒乓效应。

3.2 软切换存在的问题

由于软切换同时占用多个信道资源而增加了设备投资和系统复杂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基站中需要增加额外的RAKE接收机信道单元;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间需要增加额外的传输线路;移动台需要增加额外的RAKE解调器;基站内不同扇区间需增加额外的链路等等。

3.3 软切换与硬切换的比较

与硬切换相比,CDMA系统中提出的软切换很好的利用了直接扩频系统的特点,具有更好的性能。

3.3.1 软切换发生时,移动台只有在取得了与新基站的链接之后才会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大大降低通信中断的概率。

3.3.2 软切换进行过程中,移动台和基站均采用分集接收的思想,有抵抗衰落的能力,不用过多增加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同时,基站宏分集接收保证在参与软切换的基站中,只需要有一个基站能正确接收移动台的信号就可以进行正常的通信,由于通过反向功率控制,可以使移动台的发射功率降至最小,进一步降低了移动台对系统的干扰。

3.3.3 进入软切换区域的移动台即使不能立即得到与新基站的链路,也可以进入切换等待的排列队列,从而减少了系统的阻塞率。

4 更软切换

这种切换发生在同一基站具有相同频率的不同扇区之间。更软切换是由基站完成的,并不通知MSC (移动交换中心) 。对于同一移动台,不同扇区天线的接收信号对基站来说就相当于不同的多径分量,经过不同的射频模块 (FRM Alpha/Beta/Gamma) 并被合成一个话音帧送至BTS中的一个Channel Element(信道单元)。

5 系统间软切换

ISSHO (inter system soft handoff) 系统间软切换是在不同的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之间加入ATM或T1协议,在PDB (Pilot Database) 中将彼此的Border Cell互相定义成Standard,同时将更外层的小区定义为BEACON (这是一个只发导频信号的小区, 不承担任何Traffic) ,当移动台在一个BSC控制的区域内进行通话, 即使运动到边界地带要向其他BSC控制的BTS切换时,原BSC依然会通过ATM/T1协议暂管其他BSC的Border Cell,使移动台将要进行的切换仍是同一BSC下的不同BTS之间的软切换。之所以要进行ISSHO是为了减少系统间硬切换的次数,尽量使移动台通话时发生的切换是软切换,以减少掉话几率。

6 切换技术发展方向

切换问题是CDMA技术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课题, 对网络的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为IP网, 这势必会给移动用户的切换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对切换参数的调整和控制以及现有切换技术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对CDMA网络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CDMA网中的切换技术, 并探讨了未来移动通信切换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CDMA,切换

参考文献

[1]商敏红.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 :18.

[2]章坚武.移动通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CDMA技术 篇8

一、CDMA信道编码方案

CDMA信道编码方案具体包含几个层面:分离的物理信道、交织、纠错编码等。并且, 信道编码方案还能够和高层的消息通信有直接的联系, 是从高层获取业务复用、业务质量指示等消息, 以此来达到各种业务中不同复用案和编码的目的, 进而将最高的效率提供给不同的业务组合[1]。

二、CDMA差错控制技术

1. 业务专用码。

业务专用码可以允许各项业务自带编码方式, 并无需使用任何一种编码, 为物理层提供了较为巨大的灵活性。

2. Turbo码。

Turbo码是卷积码的延伸, 是新型的级联卷积码, Turbo码主要由两个相同结构的递归卷积码, 并经过内部的交织器级联而形成。具体的优势在于, 在信道中Turbo码的纠错性能与香农限十分接近, 对于信息位相同的数据块进行传输的过程中, Turbo码的性能远远要比RS码超出1d B。Turbo码存在的缺点是, 计算量方面过大, 极易生成很大的时延。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 若处于低性能、低速率的情况下, 需要利用和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相似的卷积码技术, 可是若处于高性能、高速率的状态下, 需要利用Turbo码技术[2]。

3. 卷积码。

在BER是10-3级别的业务中适合应用卷积码, 传统形式下的话音业务较为典型。应用到的卷积码的编译码方法和码行, 一般情况下都是参照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例如:卷积码的约束长度为9时, 码率可以是1/4、2/3、1/2等。在TD-SCDMA方案中甚至应用了3/4卷积码, 在译码方面使用的是维特比译码算法, 码率领域中时常用到的则是:1/3、1/2。卷积码往往适合应用在处于较低速率的话音业务中。

4. 卷积码和RS码的串行级联。

串行级联码一般会用在BER是10-1级的业务中, 码率为4/5左右, RS码是256进制, 码长会按照时延和业务速率的需求在固定的范围内更改。卷积码和RS码利用交织连接在一起, 交织的范围在30ms-140ms之间变化, 变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是帧间交织。

三、CDMA2000信道纠错编码方案

1. 反向信道。

在CDMA2000中的反向信道中, 具体应用的纠错编码方案分为两种: (1) Turbo码。CDMA2000反向信道中的补充信道中, 通常应用的是1/2、1/3、1/4速率的Turbo码进行相应的纠错。 (2) 卷积码。CDMA2000反向信道中的基本信道中, 具体应用了约束度为9的卷积码。这种编码虽然是低速的形式, 可是能够发挥出较高的编码增益。若和R=1/3, k=9的卷积码相比较, 这种低速的编码所体现的增益会高出0.5d B。在补充信道中当数据速率小于14.5kbit/s时, 也可使用这种卷积码开展纠错的流程。当数据率大于14.5kbit/s时, 需要使用高速率的卷积码, 或者利用Turbo码进行相应的纠错[3]。

2. 前向信道。

在CDMA2000中的前向信道中, 具体应用的纠错编码方案分为两种: (1) Turbo码。CDMA2000前向信道的补充信道中, 对速率比14.5kbit/s大的数据, 应使用约束度k为4, 速率为1/3、1/4的Turbo码。 (2) 卷积码。约束度k为9的卷积码是CDMA2000在前向信道的基本信道中经常使用的, 前向信道所具备的补充信道FSCH, 对速率比14.5kbit/s大的高速数据, 往往使用的是具备优良性能的Turbo码, 对速率与14.5kbit/s相等, 或者比14.5kbit/s小的数据, 则正常应用约束度为9的卷积码即可。

结语:根据以上的论述, 我国的通信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技术也随之逐渐的超越极限, 从传统形式下的代数码、分组码转变到LDPc码, 所展现的优势使加强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白伟, 何晨, 诸鸿文.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盲与半盲估计[J].通信技术, 2013, 12 (09) :123-125

[2]石碧莹, 刘爱民.纠错编码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3, 11 (07) :154-160

基于宽带CDMA的数据传输技术 篇9

宽带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基于该技术的应用相当广泛,在很多领域,通过CDMA网承载数据,建立安全、可靠、实时、有效的数据传输系统。本文针对CDMA2000网络数据传输技术展开研究和探讨,通过对电路数据传输、短信方式及分组数据传输的深入分析和比较,深刻阐述了三者的技术特点和实际应用差异,从而为不同行业利用宽带CDMA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1CDMA2000网络简介[1]

CDMA是在数字技术上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技术。CDMA技术的原理是基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做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数据传输。CDMA移动通信网是由扩频、多址接入、蜂窝组网、语音激活、多径接收和频率复用等几种技术结合而成,含有频域、时域和码域三维信号处理的一种协作,具有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保密安全性高、同频率可在多个小区内重复使用以及容量和质量之间可做权衡取舍等属性。这些属性使CDMA比其他系统有非常重要的优势:

① 覆盖范围广:如果对CDMA移动通信系统和GSM移动通信系统做一个比较,CDMA系统理论上覆盖半径是GSM系统的2倍;

② 系统容量大:在相同的频谱利用率条件下,CDMA系统的容量是GSM系统容量的4~5倍,是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FDMA)容量的10倍;

③ 绿色环保:为了克服“远近效应”,CDMA系统采用了功率控制(Power Control)技术,以达到满足业务质量(QoS)的信噪比为依据,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尽可能小;

④ 频率利用高:由于CDMA系统采用不同的伪随机码对用户信号进行调制,从频域的角度去看,所有信号的频谱是重叠在一起的,可见其频谱的利用率非常高。

⑤ 隐蔽性和保密性好:扩频调制后信号频谱近似为白噪声,具有良好的保密性能;同时,扩频增益越大,扩频信号占用的带宽越宽,相应的功率谱密度越低,因此具有良好的隐蔽性;

⑥ 建网成本低:CDMA网络覆盖范围大,系统容量高,所需基站少,降低了建网成本。

目前,国际上商用的CDMA2000系列都采用CDMA2000 1X技术。CDMA2000 1X指的是CDMA2000第一阶段(速率高于IS-95,低于2 Mbit/s),可支持308 kbit/s的数据传输、网络部分引入分组交换技术,支持IP业务,是在现有IS-95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承载业务,目的是为CDMA用户提供分组数据传输方式,并且,通过升级,可直接过渡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2宽带CDMA数据传输技术

2.1网络结构及组成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网络子系统和基站子系统组成[2],如图1所示。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 无线部分: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机(BTS)。其中BTS主要负责收发空中的无线帧、越区切换等功能;BSC主要负责对其所管辖的多个BTS进行管理,将话音和数据分别转发给移动交换中心(MSC)和分组控制功能(PCF),也接收分别来自MSC和PCF的话音和数据;

② 核心网电路域:包括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等,主要实现用户的登记鉴权、呼叫连续控制和智能业务服务等功能;

③ 核心网分组域:核心网分组域包括PCF、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认证、授权和计费(AAA)和归属代理(HA)。其中PCF负责与BSC配合,完成与分组数据有关的无线信道控制功能;PDSN负责管理用户通信状态,转发用户数据;AAA负责管理用户,包括用户的权限、开通的业务等信息;

④ 智能网部分:包括MSC/业务交换点(SSP)、智能外设(IP)和业务控制点(SCP)等;

⑤ 短消息中心:包括短消息中心(SMC)和短消息实体(SMS)等设备,负责短消息的接收与发送。

2.2数据传输技术

2.2.1 电路数据传输

电路数据传输是依靠语音信道进行数据的传输,由于受到无线接口的单个业务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限制,与其他网络数据通信速率最高为14.4 kbps。用户利用此方式进行数据通信,每个传输过程都需要建立连接、保持连接和释放连接,典型流程主要包括:业务建立、保持等过程,如图2所示。

业务建立具体流程为:移动台(MS)在空中接口的接入信道上向基站子系统(BSS)发送请求信息,并要求BSS应答;BSS收到请求信息后向移动台发送基站确定命令;BSS构造消息,封装后发送给MSC。对于需要电路交换的呼叫,BSS可以在该消息中推荐所需地面电路,并请求MSC分配该电路;MSC向BSS发送信道分配消息,进行资源分配;如果MSC能够支持BSS在服务请求消息中推荐的地面电路,那么MSC将分配请求消息中指配该地面电路;否则指配其他地面电路;BSS为移动台分配业务信道后,在寻呼信道上发送信道分配消息,开始建立无线业务信道;移动台在指定的反向业务信道上发送配置信道消息;BSS捕获反向业务信道后,在前向业务信道上发送确定命令,并要求MS应答;MS在反向业务信道上发送确定命令,应答BSS确定消息;BSS向MS发送业务连接消息以指定用于呼叫的业务配置;MS收到业务连接消息后,MS开始根据指定的业务配置处理业务,并以业务连接完成消息作为响应;无线业务信道和地面电路均成功连接后,BSS向MSC发送资源分配完成,并认为数据业务通道建立。

利用电路交换进行无线数据通信,通信可靠,能满足实时性要求,但建立链路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其通信费用相对较高。

2.2.2 短信方式

短消息业务是CDMA系统为移动用户提供的一种能够使用手机或CDMA模块接收和发送文本、图像、声音消息的服务。CDMA网络的短消息业务是以CDMA短消息中心存储转发机制为支撑,以CDMA系统无线信道传输载体,结合信息服务系统形成的一套增值服务业务。短消息业务不需要建立拨号连接,直接把要发的信息加上目的地址发送到短消息服务中心,由短消息服务中心再发送给最终的信宿。

短消息业务是CDMA系统中唯一不要求建立端对端路径的数据业务,即使移动台已处于完全电路型通信情况下,亦可进行短消息传输。当被叫不可达时即移动台关机或离开基站的服务范围,短消息业务中心可保存需要传送的信息,一旦被叫可以接收信息时,短信服务中心就能自动重发信息。因此短消息业务的传递是可靠的,而且随着3G的到来,还可用它传输多媒体信息。

2.2.3 分组数据传输

分组数据业务是中国联通在完善优化CDMA 网络建设过程中推出的数据传输技术[3]。它在目前的IS-95 CDMA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了无线接口,使其支持高速补充业务信道,从而可实现高速IP网接入服务。CDMA1X 理论速率153.6 kbps,目前实际测试速率为80 kbps, CDMA1X 系统的无线IP网络接口采用成熟和开放的IETF协议,支持基于IP的Internet/Intranet的接入方式,可在移动用户和数据网络之间提供一种快速即时的高速TCP/IP连接。其业务建立流程如图3所示。

可以发现,与电路数据业务的建立不同,当BS完成MS的空中业务信道指配后,BS首先通过PCF向PDSN发送注册请求(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当收到PDSN的注册回应(Registration Reply)消息之后,才向MSC发送指配完成消息,之后,与PDSN建立链路层的PPP连接。完成注册后,即可通过接口传输用户的分组业务数据。

使用分组数据技术实现数据分组发送和接收,用户永远在线且按流量计费,从而降低了服务成本,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和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

2.2.43种数传方式比较

宽带CDMA无线网络提供的电路数据传输、短信方式和分组数据传输,其性能差异主要体现在接入速度、传输速率和传输的可靠性等诸多方面。具体比较如表1所示。

3应用研究

基于宽带CDMA的数据传输技术应用很广泛,集中体现在军事领域、工业监控、公安交通行业和金融领域。结合本文研究可以得出:

① 对于实时性、畅通性要求高、信息量不是很大的数据信息,如雷达数据的远程传输,可采用电路数据传输方式。通过加密等手段,确保数据的实时、可靠和安全传输,这对提高雷达机动作战将发挥巨大作用;

② 对于信息量少且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的数据信息,如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与抄表数据传输、环境保护系统数据采集和被盗机动车追踪系统等,可采用短消息传输方式[4],该传输安全可靠,成本低廉;

③ 对于信息量大、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数据信息,可采用分组数据传输方式[5],如为了实时获得陕西地区降水或重大天气过程的数据,为洪水预报和防汛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陕西气象局组建了实时雨量自动监测网,由于很多地区所安装的监测点几乎没有有线通信,因此在经过对比分析和综合考虑后采用了CDMA分组技术来实现数据传输,各气象采集点通过CDMA网与中心站主机保持实时连接,采用多信道捆绑、建立专用通道等手段,将温度、气压、图像和降水等气象信息资料形成报文,实时、可靠、安全地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为气象部门提供准确、实时、有效的数据信息。实践表明,基于CDMA网的气象采集系统在天气预测、预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方便了人工及时有效地指挥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等工作,为社会和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基于CDMA2000网络介绍了系统的网络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电路数据传输、短信传输和分组数据传输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和对比,详细阐述了三者的特点,并根据它们的特性,针对不同行业需求,提出了相应的数据传输技术方案。

摘要:随着移动的快速发展,基于宽带CDMA的数据传输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为深入掌握CDMA数据传输技术,介绍了宽带CDMA的总体结构及组成。对电路数据传输、短信传输方式以及分组数据传输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及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比较阐述了三者在数据传输方面的优缺点,并对不同数据传输方式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不同行业利用宽带CDMA传输数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宽带CDMA,数据传输,短消息,分组数据

参考文献

[1]杨大成.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59-420.

[2]迟涛,陈雪波.CDMA2000系统的无线网络优化[J].控制工程,2007,14(4):407-409.

[3]江俊锋,曹志刚.CDMA2000中连接建立的分组延时分析[J].电子学报,2007,35(4):727-731.

[4]齐海兵,徐滤非.基于CDMA网络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2):112-114.

浅谈CDMA技术中几个问题 篇10

扩频技术的起源可以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此种思维模式主要是用来防御我方通信被敌方干扰。众所周知,窄带通信所采用的带宽非常小,其数值只有几十kHz,因此,敌方只要使用一个大功率的发射机,采用频率相同或相近的信号就可以非常容易对我方通信进行干扰。由于当时采用的都是调幅技术或调频技术,这种技术很难从敌方的大功率同频率信号中分离出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当时也无法从这种恶劣环境的信噪比中得到自己原有的原始信号。

CDMA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激发人们要采用一种新的技术而产生的。CDMA它的主导思想就是把通信原始信号经过特别的码型处理,再把经过特别处理的信号能量扩散到非常宽广的频带上,使其信号湮没在恶劣的信噪比环境中,在信号接收端通过相同的码型处理就可以重新恢复出源始信号,其过程类似于对某信号进行加密,再进行解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直接序列扩频。由于通信信号与噪声在一起,对方就很难侦查到我方通信信号。因此,这种技术在军事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2 什么是CDMA技术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又称码分多址,它是在数字通信技术的分支扩频技术的原理上发展而产生的。什么是扩频,扩频就是把频谱扩展开来。

码分多址技术是当今移动通信领域中所应用的多址方式一种。在移动通信领域系统中,由于大量的移动终端要同时通过一个地面通信基站与其他移动终端进行通信,因而不得不对不同的移动终端和地面通信基站所发出的通信信号给予不同的特征,以便于通信基站能够从大量的移动终端辨别出是谁的移动终端发出的信息,与此同时移动终端也能够从通信基站发出众多的的信号中识别出什么信号是属于自己所需要的信号,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式就叫做多址方式。通信信号特征上的差异是多址方式基础。由于通信信号特征上的差异存在,才能使接收机进行识别,才能使接收机进行选择。通常情况下,通信信号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通信信号的工作频率、通信信号的收发时间、通信信号所具有的特征波形等参数上。故而就形成了三种多址方式:FDMA(频分多址)-不同的移动终端所分配的工作频率不同,但是时隙相同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时间进行通信工作的信道上;TDMA(时分多址)-不同的移动终端所分配的工作频率相同,但是工作时隙不同进行通信工作的信道上;CDMA(码分多址)-不同的移动终端所分配的工作频率和时隙均相同的信道上,但是工作的PN码不同,以伪随机正交码的序列来区别不同的移动终端。

就移动通信网络来说,由于大量的移动终端增加和通信业务量的不断的发展,频率资源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频率资源的使用越来越匮乏。在有限的频率资源中如何提高移动通信容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移动通信的容量直接受到多址方式的影响,因此使用什么样的多址方式,才能更好的使移动通信容量得到提高,这是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和研发单位所要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是人们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方向。通过多次的应用实践和对其理论研究,其频分多址(FDMA)为移动终端用户容量最小的多址方式,时分多址(TDMA)为移动终端用户容量较小方式,码分多址(CDMA)为移动终端用户容量最大的多址方式。

码分多址(CDMA)对每个移动终端用户信号都进行了频带带宽的扩展。在军事通信系统里是最早使用CDMA技术的,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人们才开始重视在移动通信中应用。通过研究发现码分多址系统的扩频信号技术抗干扰能力强,利用这一特性可提高CDMA通信系统的容量。同时发现提高CDMA通信系统的容量的还有话音激活、纠错编码、功率控制、无线分区等方式,CD-MA通信系统的容量比频分多址(FDMA)方式大20倍,比时分多址(TDMA)方式大4倍,从而为CDMA技术在社会民用通信领域中打开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的大门。美国QUALCOMM公司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CDMA蜂窝通信系统标准(IS-95),在1993年7月16日美国电信工业协会正式批准通过了该项提议。随后,又陆续指定了IS-95B,随着3GPP2的成立,推出了CDMA2000 1X,以及EV DO/DV等标准。3G的另外两种制式WCDMA/TD-SCDMA的空口主要方式也采取了CDMA的原理。

3 CDMA的软容量是指什么

根据对CDMA系统的类比,单载波的容量,手机的发射功率,手机与基站的距离都会影响CDMA的软容量。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会客室总会有客人进入,客人的总数总是有一定的限度,这是因为它与会客室大小、客人间的距离、还有客人的音量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我们把会客室的大小比做CDMA系统中的单载波的容量;而客人之间交谈的音量就相当于CDMA系统手机的发射功率;CDMA的功率控制(CDMA的功率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就相当于客人音量控制,CDMA的功率控制在CDMA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码分多址(CDMA)系统的容量;手机与基站的距离就好比客人间的距离。通过此例说明码分多址(CDMA)是一个具有自干扰系统的特点;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的容量是固定的而码分多址(CDMA)系统单载频的容量是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变化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软容量"。

4 CDMA短码和长码

码分多址(CDMA)系统常用短码和长码,它们都是伪随机机码序列。短码:215-1长度是短码的周期序列。在CDMA系统中从地面基站指向移动终端方向为前向信道,对前向信道进行调制是由短码来完成的,其作用就是使前向信道做上本基站的标记,每个基站都使用不同相位的短码,致使把每个基站都进行区分开来。在CDMA系统中从移动终端指向地面基站的反向信道,短码调制于反向业务信道,其作用和短码在前向信道中作用相同。长码:242-1长度是长码的周期序列。在CDMA系统从地面基站指向移动终端方向的前向信道中,长码主要起类似于加密一样的对业务信道进行扰码。在CDMA系统中从移动终端指向地面基站的反向信道,长码主要用来直接进行扩频,用来区分不同的接入手机。

沃尔什(WALSH)码,CDMA系统中还使用64位长沃尔什码(Walsh Code)。沃尔什码在数学上具有很好的正交性。所谓正交性,就是讲不同语言且不懂对方语言的人,相互之间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用沃尔什码可以区分开不同的前向信道。

5 为什么功率控制在CDMA系统中非常重要

前面提到,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CDMA系统中关键核心技术是功率控制。要了解功率控制在CDMA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就得首先搞清"远近效应"这个概念。假设某个小区的移动终端所有客户都用同样的功率进行发送信号,那么离基站近的客户的移动终端到达基站的功率就大一些,也就是说它的信号就强一些,离基站远的客户的移动终端到达基站的功率就小一些,也就是说它的信号就弱一些,因此就会引起功率大信号强的掩盖功率小信号弱的现象,这就是CDMA系统中“远近效应”现象。由于小区的移动终端所有客户都用同样的载波即同一频率,就会更加突出“远近效应”现象这个问题。要控制好“远近效应”这个问题,就必须做好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在不占用同一信道的其它客户产生不应有的干扰的同时还可以保持CDMA系统高质量通信。

6 什么是CDMA软切换?它与硬切换有什么分别

移动通讯是建立在移动之中的。有了频率的复用,必然带来移动中的频率切换问题,一个网络质量的好坏在无线方面主要表现在掉话、频率丢失等指标上,切换方式将对这些指标产生影响。通过下面软切换和硬切换方法的比较,孰优孰劣,我们能得出结论。

硬切换:在FDMA和TDMA系统中,所有的切换都是硬切换。当切换一旦产生时,移动终端优先释放原来基站的信道,然后才能获得新基站分配的信道,是一个"释放-建立"的过程,切换这一过程的发生是在基站的两个扇区之间或者是在两个基站过渡区域,基站与基站、扇区与扇区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若在同一个区域内的多个基站其信号发射功率发生巨大变化,移动终端就会在这几个基站之间进行往复切换,形成一种"乒乓效应"。与此同时就会加大交换系统负荷量,使掉话的可能性增加。

软切换:在CDMA系统中,切换的情况有所不同。当一部手机处于切换状态下,处于此部手机的相关基站都会对这部手机进行监测,CDMA系统中基站控制器就会将各个基站送来的这不手机的信号质量报告进行逐帧比较,选出这几个基站中最好的一帧。由此得知CDMA的切换就是一个"建立-比较-释放"的过程,这种切换就叫软切换,这种软切换用来区别在FDMA和TDMA系统中的硬切换。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7 什么是CDMA的"更软切换"

在CDMA系统中还有一种切换称为"更软切换"。它指发生在同一基站具有相同频率的不同扇区间的切换。另外,CDMA系统中还可以提供导频引导(PilotBeacon)的不同载波间的切换,以及软件控制的一些切换。所有这些切换措施都为CDMA系统带来了更可靠的无线通路。

现有的蜂窝系统分级接收,与CDMA的分级接收有什么分别?在CDMA系统中,由于采用了Rake接收机,克服了多径效应,使得不利变为了有利,这是CDMA中独有的路径分级技术。

路径分级接收的远离是这样的:在基站处,每一个反向信道都有四个数字解调器,而每个数字解调器又包含有搜索单元和解调单元,搜索单元负责搜索不同的多径信号,并交由各解调单元解调。这样每个基站都可以同时解调四路多径信号,并进行矢量合并,通过这样恢复出的信号比任何一路的信号都要好。在手机里,有三个数字解调单元、一个搜索单元,这样手机也能同时解调三路多径信号并进行矢量合并。由于采用了多径接受机,使得基站、手机均能有稳定的接受信号。

8 CDMA为什么要加密和鉴权

加密主要是通过手机和网络配合,采用约定的加、解密算法对无线链路上的的通信内容进行处理,包括语音、数据、用户信令和系统信令,从而确保通信的保密性。由于目前GSM/CDMA/WCDMA都属于数字通讯,要做到这点是比较容易的;

而鉴权就是通过在手机和网络(主要是HLR)中分别设定一些秘密数据,通过这些秘密数据由网络侧识别哪些是合法用户,哪些是非法用户。

9 CDMA系统如何保护A_key安全性

CDMA鉴权用的基本数据,包括IMSI/ESN(UIMID)/A_KEY。A_KEY是非常重要的参数,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做了严密的防护措施,A_KEY的产生、加载、保存、维护都受严格监控的。具体可以从以下SIM卡生效流程便可反应出来:

1)A_KEY的生成和手机侧的加载:运营商指定的制卡中心在严格保密流程下,采用专用程序随机产生A_KEY,并连同IMSI、UIMID、CAVE算法等其它重要信息一次性写入到SIM卡中;同时,将制作完毕的SIM卡以及对应记录IMSI/ESN(UIMID)/A_KEY的资源文件提交给运营商;

2)A_KEY资源文件的加密:运营商为了防止明文的资源文件在传递过程中被他人盗用,可以通过加密密钥K4以及加/解密算法DES对A_KEY进行加密。为了简化处理和便于管理,一个省级资源文件的K4密钥一般采用几个就可以了;

3)A_KEY资源在HLR/AC的加载:运营商将加密后的资源文件提交给维护HLR/AC的各分公司,由分公司的指定人员(A_KEY管理员)甚至省公司的专职人员将对应资源文件进行解密,形成明文资源文件,然后利用设备制造商提供的资源文件加载接口批量加载到HLR/AC主机中。

在联通CDMA运维方式中,文件的加载操作都是按照以上步骤操作的。

在资源文件加载方面,GSM和CDMA略有不同。在GSM中,向HLR/AC加载A_KEY的时候,允许直接加载被加密后的KI(A_KEY),当然,加载内容除了IMSI/ESN/加密后KI(相当于CDMA中的A_KEY)外,还有对KI(A_KEY)加密的密钥K4。这样,只有在HLR/AC实际鉴权的时候才能获悉真正的密钥KI(A_KEY)。

通过分析比较,在GSM运维方式下,除了制卡中心人员外,连HLR/AC密钥加载人员也不能直接得到用户的解密KI(A_KEY),要比CDMA中先解密A_KEY再加载的方式的保密性更好一些。

4)A_KEY的维护:在华为CDMA HLR/AC内,为了更大程度确保鉴权数据的保密性,所有的A_KEY都是经过内部加密后再存到数据库中;并且在维护上,华为HLR/AC提供了严格的权限管理功能,只有A_KEY权限管理员才能做A_KEY的维护工作,其它未授权人员是不能接触到这些敏感数据的。

10 为什么CDMA需要对整个网络同步

在传输过程中如果码序列产生了传输时延,那么接收端就不能将原始的信号数据进行解调恢复,只有通过在接收端进行人为传输时延补偿或者对通信数字信号处理所形成的时延进行人为时延补偿。要实现这种时延补偿必须对整个网络建立同步系统,使得接收端与发送端的信号码序列进行同步。这就是CDMA系统需要对整个网络同步问题。在CDMA系统中传输的信号码速率非常高,故此必须有一整套的精度非常高的时钟源作为同步时钟来统一协调整个网络所有基站的同步工作。

目前,高精度时钟源最佳选择是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由24颗卫星组成的天线导航系统,其优点是覆盖面广,时钟源性能稳定精度高,电磁暴及低频干扰源对其影响小。LORAN-C远距离导航系统一般作为备份时钟源,远距离导航系统使用了地波传播技术,因此它具有很多优点如时钟的相位及幅度稳定、衰减小、时钟源精度高、不受电离层变化影响等特点。

1 1 结束语

通过对CDMA技术的起源的阐述,说明了CDMA技术产生的背景。对CDMA技术的解释,使人们对CDMA技术有所了解。同时对CDMA技术中的CDMA的软容量、短码和长码、功率控制、软切换、硬切换、更软切换、A_key安全性以及CDMA对整个网络同步等问题进行了解释和说明。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CDMA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通信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今,学习、了解和掌握CDMA技术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黄雅琳.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物理层关键技术[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1,27(5).

联通CDMA渠道的四大顽症 篇11

一位朋友听说联通CDMA功能强大、无辐射、价格实惠,于是准备给太太买一部。但是他逛店时却发现,大部分店面根本就没货,即便某些店有货,也是模型机,或者只有少数几个品种,顾客没有选择余地。更要命的是,大多数门店都没有CDMA的海报。

朋友是做快速消费品出身的,在和我探讨这个问题时感到很奇怪:难道一个产品在市场上到处都见不到,或者见到了,但陈列、店员推荐等都做得不好,产品也能卖动?我开玩笑地说:那正好说明联通公司厉害!光靠空中的广告,靠CDMA几个字,就能卖货!

玩笑终归是玩笑,其实朋友说得有道理:渠道的问题,已经成为联通公司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联通的渠道至少有四大顽症。

渠道战略:补贴的马太效应

在移动和电信夹缝中成长起来的联通,生存异常艰难。所以当年联通的渠道策略基本上是以放号为根本目的:只要能放号就是英雄,只要能放号的渠道就是好渠道;只要能放号,什么政策都好谈。于是,大部分联通的营业厅或合作渠道,开始存话费送CDMA手机。这是联通当年快速成长的主要模式。当然,这样的模式,是以联通统一采购和巨大的补贴为前提的。

于是,顾客会通过多种渠道获赠联通的CDMA手机,可能在商家,可能在联通的营业厅,可能在单位通过客户经理获赠,也可能因为你是银行的客户。但由于各个渠道的补贴有差异,所以顾客往往选择补贴多的渠道来购买。至于那些得不到联通大力支持的渠道,就只能死掉。事实上,各地补贴的差异,造成区域之间窜货严重。一些代理商也在其中钻空子,大家就在这种“内乱”中大踏步前进。

巨大的投入,再加上补贴政策的支持,使联通的营业厅越做越强,客户经理队伍越来越大。而得不到相同支持的社会代理点和一部分有实力的代理商,开始对联通公司产生抵触情绪,渠道陷入了恶性循环:联通越是自己做,别人越看不到前途,于是不来做;别人越是不来做,联通越是要自己做。最后,失望的终端和代理商只好说:你们自己玩吧,联通的兄弟们!

而那些留下来的渠道也不做长远考虑,每个人都是短期行为,反正公司有钱补贴,“我走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联通的渠道管理人员则认为:只有自营渠道才是正统的,是最优秀的。而卖CDMA,放号码,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送”!此时,他们忘记了渠道管理的基本规律。

大投入加差异性补贴,直接导致渠道管理缺乏统一思路,具体行为不考虑长期性,社会渠道不健全,渠道管理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更可怕的是,这种补贴政策使顾客产生了心理依赖,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CDMA就是送的。

[建议]:联通向社会渠道转型并不是不可能。联通也认识到了,将所有责任都自己扛,所有的利润都自己赚,靠自己包打天下,不是渠道拓展的好办法,借助社会渠道是必由之路。

用这样的思路与代理商、终端店面沟通,得到他们的认同。靠联通单独的力量是打不了天下的,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手呢。代理商和终端店面才是联通的未来。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柔和,别老是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

渠道管理:政策混乱,管理无序

代理商最关心的莫过于联通是否能给他合理的利润。但联通每个地区都有完全不同的政策,甚至同一个地区政策也不统一,从而引发窜货问题。联通曾经策略转型,代理商只放号,至少他们没法窜号。但联通忽略了一个现实:代理商之间的信息是相通的,政策的不统一和随意性,导致他们眼睛向上看,互相攀比,而不是利用公司政策,去实实在在地开拓市场。

所以,联通应该尽量统一销售政策,比如说使用统一的价格政策、统一的佣金政策、统一的回款政策,而阶段性的促销/奖励政策、新产品上市政策可以放在地公司或县公司,靠统一的政策给代理商一个说法,让他们安心,下面的公司也有一定的权力,互相配合才好。

省公司市场部作为渠道管理的龙头,要到基层去总结各地渠道建设的先进经验,消化吸收,结合渠道规划、客户选择、公司政策、掌控渠道这四大渠道管理的基本思路,拿出一整套适合联通渠道的可操作性管理方案。

如果没有这样系统的方案,下面的分公司面对省公司来的零星政策,却不知道这些政策背后的核心思路是什么,难免在执行时无所适从。比如,省公司市场部让地市公司市场部上报所管辖区域的零售店名单,下面花了很长时间才零星地报上来,数据还没有参考价值!要知道,没有数据就没有管理!如果一个县公司连自己辖区内500多家手机店的名单都没有,那就不用谈他们如何分类管理了,也不用谈如何帮助代理商覆盖了,更不用谈如何落实省公司的政策了。

基层工作只有落实到这些店面才有意义。可是这个意义,联通上下一致认同吗?还是觉得把卡或机器给代理商,就算完成工作了?或是为了报数据而报数据,为了搜集数据而搜集数据?

而在制定代理商政策时,尽量考虑长期的伙伴关系,而不是短期的业绩。如改变大多数联通公司目前实行的月度佣金方式,变为月度、季度、年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个政策把符合联通发展的代理商,拴在联通的战车上。

又如变单一的按销量考评代理商为综合考评,把一些代理商很难控制的涉及最终用户的指标,置于代理商考评之外,真正用政策驱动代理商做好终端店面铺货、陈列、促销、新品推广工作,而不是让代理商拿着政策互相打,冲击短暂的销量,失去长久的市场。

另一方面,在选择代理商时,大多数联通渠道管理人员不是考虑到公司长远的发展,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根据代理商对自己的忠诚来选择。联通人员变动迅速,新上任的管理者习惯按自己的想法选择新代理。在一些地方,只要是做代理的,都做过联通的核心代理,也都被伤害过,联通公司的人在那些区域被叫做“客户杀手”!

[建议]:只有重新树立社会渠道的信心,才能真正建立起自主营业厅渠道和代理渠道双轨并行的渠道体系。建议联通拿出一整套代理商管理方案,告诉代理商:在这个地方我们联通要做几家代理,优秀代理要具备什么条件,我们将如何定期对代理商进行考讯我们将给代理商什么核心政策;我们的营业厅将转型为辅助的角色,侧重在服务上,而不是和你们抢生意。有了完整方案,再和代理商谈,他们才感觉这是公司行为,而不是某个渠道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才有安全感,才有信心。

终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联通在很多地方的终端店面管理模式都不同。在县级市场,有的县公司直接做所有终端,有的县公司通过地区独家代理覆盖,还有的县公司靠多家代理覆盖。

但终端的工作基本上是粗放的:有的地方竟然15天为店面配一次货,配送效率根本就无法与GSM渠道

相比;而有些门店只要两个CDMA号码,联通也要送过去,成本也无法与GSM渠道相比。

一般情况下,凡是适合销售GSM手机的店,都适合销售CDMA手机,也适合放号。但在现实工作中,GSM的市场覆盖率远远超过了CDMA。普通顾客到了门店,老板推荐的是GSM的产品。当用户问起CDMA时,店老板一定会说CDMA不好,同时推荐GSM产品。“三人成虎”,就是市场的可怕之处,即便联通投放的广告再多,也无法扭转这个局面。

理论上,联通的县级渠道管理者应该以终端店面为管理核心,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拜访和服务终端店面太辛劳,由于文字工作量太大,由于太阳太毒,由于出汗太多,由于受不了脚底板儿的生疼……他们常常首先忽略的就是终端店面。大多数人的工作只到了代理商级别,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店面和营业员身上,因此陈列、店员推荐、现场气氛都做得不尽如人意。

[建议]:作为电信企业,联通要把终端门店的建设放到战略高度上,渠道为辅,终端为王。这一点确实应该向快速消费品企业学习,CDMA卡也好,手机也好,都应该在终端店面铺开,利益均沾,强调上柜率和首推率。正如可口可乐说的:过程做得好,结果一定好!

渠道管理队伍:缺乏训练,没有激情

代理商和终端店面的管理,最终要落实到队伍身上。队伍是一切的关键,也是联通各种政策执行的根本保证。但长期以来的大投入补贴政策,让某些地方的联通队伍养成了依赖、观望、不踏实、等靠要的不良习惯,队伍职业化素养不高,个人技能不足,工作的主动性也不足。

在大多数县城里,联通算是好单位,于是大多数渠道管理人员不是从社会上公开招聘来的,而是通过关系进来的。他们不珍惜在联通的工作,个别人借自己的关系,有恃无恐,不把总部放在眼里。我在给移动和联通上课时,发现二者有根本的区别:移动的人纪律很好,认真听讲;联通的人在培训现场,50%的人走动过,或接过电话,领导在场也不在乎。这样的队伍,怎么能有战斗性?如何才能掌控渠道?一定是被渠道掌控,被代理商洗脑!

其实营销和管理的道理是相通的,营销就是对外的管理。渠道管理队伍是渠道管理的基础,连自己的队伍都管理不好,怎么能管理好渠道?一切都是空谈!

[建议]:联通今后要严格管理、勤加培训,明确责任,找到“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打造一支铁军,把省公司的政策,落实在每个代理商、每个终端店面、每

个营业员身上,这样才叫有效,否则就是浪费。

整合厂家的力量

以上谈的是联通在渠道管理中的四大顽症,有宏观的大方向,有微观的终端,有内部的人员,有外部的代理。但联通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整合厂家的力量。

这几年联通的渠道操作,把厂家都养懒了。他们只要把货出给联通,其余的事情大多不用操心,最多做做营业厅的工作。但联通想完成转型,走GSM的路子,调动厂家的积极性,势在必行。

其实这也是厂家的机会。因为局限在目前联通统一采购的一棵树上,厂家的日子也很难过——联通不采购,厂家只好停摆。而厂家的研发和生产都是持续性的投入,要连续生产、连续研发才好,联通采购不连续,厂家也很头疼,也希望能借助社会渠道,均衡销售。

如果某厂家确实目光比较远大,看出了联通渠道的症结,就可以主动找联通沟通,双方捆绑在一起,拓展终端门店,谈代理商,谈判的地位会强势很多。有实力的厂家比如摩托罗拉、三星、中兴等,都应该寻找这种机会,与联通一起转型。即便转型失败了,风险双方共同承担,联通和这个厂家的关系,也会非同一般。

总之,别看运营商之间打来打去很热闹,其实也就是三家在竞争,无论如何竞争,也是运营商选择代理商和门店,而不像那些自由竞争的行业,厂家被商家选择。所以,别看联通的渠道现在处于不利状态,只要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四大顽症,整合资源,规范化地操作渠道,再借助厂家的力量,开拓社会渠道,相信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不知哪个厂家能抓住这个机会?

(文章编号:1220,欢迎对文章评分并获得中奖机会,具体方式详见P5启事)

CDMA技术 篇12

随着无线系统的发展和移动用户的不断增加,对定位业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例如公共安全、紧急救援服务、基于位置的计费、资产管理、欺诈检测和路由向导等等业务,而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不相同,相应地,所需的定位技术也不同,例如基于位置的计费要求的定位精度不高,使用CELL ID(小区识别)定位技术即可实现;而路由向导要求比较高的定位精度,只能使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定位技术和混合定位技术才能实现。

这些需求大大推动了定位技术的发展,经过多年对无线定位的研究,现已开发出了多种定位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各种各样的定位业务和应用也蓬勃发展起来。

1 蜂窝网中主要的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技术是通过对接受到的无线电波的某些参数进行测量,根据特定的算法以判断出北测物体的位置,测量参数一般包括传输时间、幅度、相位、和到达角等等。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测量的方法。

1.1 基于Cell ID的技术

在目前CDMA网络中,BSC会在移动台的位置更新、呼叫处理、短消息传送以及切换等过程中将用户所在基站扇区的Cell ID传送给MSC。这种方法实现简单,终端侧不需要作任何软硬件的修改,网络侧不需要增加新我得网络实体。但定位精度不高,定位范围与扇区覆盖相同,在城市基站密集区定位的半径可达到400m左右,在基站密度较低的郊区等地,定位精度非常低,因此只能提供对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定位业务,如基于小区位置的计费,无法实现高级的应用。

1.2 AOA(Angle of arrival)

测量信号的到达角度(Angle Of Arr技ive,简称AOA)也是一种在蜂窝网中常用的定位技术。这种方法需要在基站采用专门的天线阵列来测量特定信号的来源方向。对于一个基站来讲,AOA测量可以得出特定移动站所在方向,当两个基站同时测量同一移动站所发出的信号时,两个基站各自测量AOA所得的方向直线的焦点就是移动站所在的位置。尽管这种定位方法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首先,AOA定位要求被测量的移动站与参与测量的所有基站之间,射频信号是视线传输(LOS)的。非视线传输(NLOS)将会给AOA定位带来不可预测的误差,参见图1。即使是在以LOS传输为主的情况下,射频信号的多径效应依然会干扰AOA的测量。其次,由于天线设备角分辨率的限制,AOA的测量精度是随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的。

由于测量AOA的定位方法具有上述的特点,所以对于处于城市地区的微小区来讲,引起射频信号反射的障碍物多且其到移动站的距离与小区半径可以相比,这样就会引起比较大的角测量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基于AOA的定位方法没有实际的意义。对于宏小区,因为其基站一般处于比较高的位置,与小区的半径相比,引起射频信号反射的障碍物多位于移动站附近,NLOS传输引起的角测量误差比较小。所以测量信号到达角度的定位方法多用于宏小区,或者与其他定位技术混合使用来提高定位的精度。由于测量AOA的定位方法具有上述的特点,所以对于处于城市地区的微小区来讲,引起射频信号反射的障碍物多且其到移动站的距离与小区半径可以相比,这样就会引起比较大的角测量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基于AOA的定位方法没有实际的意义。对于宏小区,因为其基站一般处于比较高的位置,与小区的半径相比,引起射频信号反射的障碍物多位于移动站附近,NLOS传输引起的角测量误差比较小。所以测量信号到达角度的定位方法多用于宏小区,或者与其他定位技术混合使用来提高定位的精度。

1.3 TOA(Time of Arrival)

TOA是一种基于方向链路的定位方法,通过测量移动台信号到达多个基站的传播时间来确定移动用户的位置。与AOA相比较,在同等条件下(参与定位的基站数目相同)能够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因而在实际中应用得最广泛。测量信号到达时间(TOA),即由基站向移动站发出特定的测距命令或指令信号,并要求移动站对该指令进行响应。基站会记录下由发出测距指令到收到移动站确认信号所花费的时间T,该时间主要由射频信号在环路上的传播时延、移动站的响应时延和处理时延、基站的处理时延组成。如果能够准确地得到移动站和基站的响应和处理时延,就可以算出射频信号的环路传播时延Td。因为无线电波在空气中以光速c传播,所以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距离估值dm=c*Td/2。当有三个基站参与测量时,就可以根据三角定位法来确定移动站所在的区域,如图2所示。

由于这种定位方法是以时间为基准的,多径效应和非视线传输(NLOS)所带来的传输时延增加是产生测距和定位误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实际的系统中,测距结果dm一般都要大于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实际距离d。为了克服NLOS以及多径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定位精度,参与同次定位的基站数目N一般都要大于3,这样可以缩小图2中阴影区域的面积。另外对于每次测量的结果都要应用一些定位算法,使定位估计值在某种准则下达到误差最小。例如,T是每个基站测得的TOA,i为参与测量的基站编号,在某坐标系下,移动站的位置估计是(x,y),基站i的位置是(xi,yi)。以函数fi=c*Ti-作为基站BS测距的性能测度,也就是基站BS的测距误差。在理想状态下,即当(x,y)是移动站的实际位置,并且移动站到每一个基站无线信号都是视线传输(LOS)的,那么对每一个参与测量的基站来讲,fi应该为零。但在实际中,由于受到NLOS传输和多径效应的影响,一般不可能求得(x,y)使fi=0(i=1,2,...,N)都成立。所以整个定位系统来讲,可以用参与定位的基站的测距误差的加权平方和F作为系统性能测度函数,并以使F最小的(x,y)作为一次定位测量的结果。式中ai是基站BS在测量结果中的加权系数,其大小反映了BS到MS测距的精确性和可信程度。

1.4 TDOA(Time Different of Arrival)

TDOA是一种基于反向链路的定位方法,是通过测量不同基站接收到同一移动站的定位信号的时间差(TDOA),并由此计算出移动站到不同基站的距离差。移动站到任何两个基站的距离差d可以在两个基站之间给出一条双曲线,移动站一定处于该曲线之上。当同时有N个基站参与测距时(N≥3),由多个双曲线之间的交汇区域就是对用户位置的估计,如图3所示。这种方法要求所有参与测量的基站的时钟是严格同步的。与TOA相比,它的主要好处是不需要精确地求得基站和移动站的响应和处理时延。与TOA一样,TDOA的定位误差也是主要来自射频信号的非视线传输和多径效应。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通过增加参与定位的基站数目和采用高精度的估计算法。

TDOA方法不要求知道信号传播的具体时间,还可以消除或减少在所有接收机上由于信道产生的共同误差,在通常情况下,定位精度高于TOA方法。但由于功率控制造成离服务基站近的移动台发射功率小,使得相邻基站接受到的功率非常小,造成比较大的测量误差,即相邻基站接受到的功率非常小,造成比较大的测量误差,即相邻基站的SNR太小带来的测量误差。目前针对这种情况已有了一些解决办法,如在E-911呼叫时将移动台发射功率瞬间调到最大,可以提高定位精度,但会对CDMA网络的容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1.5 AFLT(Advanced Forward Link Trilateration)技术

AFLT是一种基于前向链路的定位方法,在定位操作时,手机同时监听多个基站(至少三个基站)的导频信息,利用码片时延来确定手机到附近基站的距离,最后用三角定位法算出用户的位置。它需要在网络中增加新的实体,利用导频信息算出移动台的位置,这些实体包括PDE(Position Deltermining Entity)和MPC(Mobile Positioning Center)。PDE获得导频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按照IS-801协议定义的传送方式给MSC,再由MSC传送给PDE,这种方式需要移动台新增支持IS-801协议的功能。

2)利用A接口的消息,将用于定位的参数传送给MSC,再由MSC传送给PDE。这种方式,不需要移动台支持IS-801协议,但需要在A接口上支持这些参数的传输,A接口的Release版本中已经定义了传送这些参数的消息。

移动台MPC需要软件升级,同时,根据PDE获得导频信息方式的不同决定移动台是否需要支持IS-801协议,网络侧需要支持IS-801协议,定位算法可以放在移动台上或者网络侧。其定位精度介于小区识别和GPS定位技术之间,定位半径一般在200至400m左右,最高可达到100m。影响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基站密度和地形环境,如在大城市基站密集的地方,定位精度相对高。

1.6 基于GPS系统的定位技术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如图3所示,假设t时刻在地面待测点上安置GPS接收机,可以测定GPS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再加上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星历等其它数据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

上述四个方程式中待测点坐标x、y、z和Vto为未知参数,其中di=c△ti(i=1、2、3、4)。

di(i=1、2、3、4)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到接收机之间的距离。

△ti(i=1、2、3、4)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的信号到达接收机所经历的时间。

c为GPS信号的传播速度(即光速)。

四个方程式中各个参数意义如下:

x、y、z为待测点坐标的空间直角坐标。

xi、yi、zi(i=1、2、3、4)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在t时刻的空间直角坐标,

可由卫星导航电文求得:Vt i(i=1、2、3、4)分别为卫星1、卫星2、卫星3、卫星4的卫星钟的钟差,由卫星星历提供。Vto为接收机的钟差。

由以上四个方程即可解算出待测点的坐标x、y、z和接收机的钟差Vto。该系统是通过解调50波特率卫星导航消息来确定:轨道中卫星的准确位置(星历和年历信息)和每颗卫星的时钟校准信息以及其它数据

基于GPS系统的定位技术,其优点是定位精度较高,定位半径可达到几米、十几米。因此利用该重定位技术,可提供对定位精度要求较高的业务,如电子地图显示用户位置等。其缺点是需要移动台内置GPS天线和GPS芯片等模块,并且需要支持IS-801协议,网络侧需要增加PDE和MPC;定位精度受终端所处环境的影响较大,如用户在室内或在高大建筑物之间时,由于可见的GPS卫星数量较少,定位精度将降低,甚至无法完成定位。

1.7 网络辅助GPS(A-GPS)定位技术

GPS技术是一种结合了网络基站信息和GPS信息对移动台进行定位的技术,可以在GSM/GPRS、WCDMA和CDMA2000网络中使用。该技术需要在手机内增加GPS接收机模块,并改造手机天线,同时要在移动网络上加建位置服务器、差分GPS基准站等设备。如果要提高该方案在室内等GPS信号屏蔽地区的定位有效性,该方案还提出需要增添类似于EOTD方案中的位测量单元(LMU)。AGPS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1)AGPS手机首先将本身的基站地址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

2)位置服务器根据该手机的大概位置传输与该位置相关的GPS辅助信息(包含GPS的星历和方位俯仰角等)到手机;

3)该手机的AGPS模块根据辅助信息(以提升GPS信号的第一锁定时间TTF能力)接收GPS原始信号;

4)手机在接收到GPS原始信号后解调信号,计算手机到卫星的伪距(伪距为受各种GPS误差影响的距离),并将有关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

5)位置服务器根据传来的GPS伪距信息和来自其他定位设备(如差分GPS基准站等)的辅助信息完成对GPS信息的处理,并估算该手机的位置;

6)位置服务器将该手机的位置通过网络传输到定位网关或应用平台。

虽然AGPS技术的定位精度很高、首次捕获GPS信号时间短,但是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首先,室内定位的问题目前仍然无法圆满解决。另外,AGPS的定位实现必须通过多次网络传输(最多可达六次单向传输),这对运营商来说是被认为大量的占用了空中资源。AGPS最主要的问题是用户对于使用移动定位业务必须更换手机难以接受。而且AGPS手机比一般手机在耗电上有一定的额外负担,间接减短了手机的待机时间。除此之外,就是使用有效性问题。由于GPS系统受美国政府拥有和控制,在非常时期(如海湾战争、反恐战争等),民用GPS服务可能会受到影响,AGPS的定位业务更难以正常运作了。目前,AGPS的方案提供商主要是美国高通公司和其子公司Snaptrack公司,现在还只能用于CDMA和i DEN网络的市场,在不久的将来该定位技术还会用于GSM网络

1.8 混合定位(A-GPS+ALFT)

混合定位技术是综合了上述定位技术中的两种或多种方法在一个系统中,目前CDMA系统采用的主流方法是A-GPS和AFLT混合定位的方式,可简称为网络辅助混合定位。它结合了基于网络的非GPS定位技术和基于GPS的网络辅助定位技术的优点。在野外,可以利用GPS定位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同时网络侧可以提供辅助信息来缩短定位时间和提高定位精度;在城市,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提供基于基站信号,或者GPS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位,实现在复杂环境下(如室内、城市高楼之间)的精确定位。如果同时利用智能化算法可以获取更佳的定位效果。例如,当移动台只能接收到两个基站的信号时,通常无法定位移动台,但是网络可以根据过去移动台的方向和速度,结合基站信号来唯一确定移动台的位置。而且还可以利用来自无线网络的一些重要信息加快处理进程,缩短卫星数据采集时间。

2 CDMA系统中定位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以上介绍的八种定位技术,所能达到的定位精度不同、适用的环境不同,对终端和网络的要求也不同。在选择定位技术时,应根据各种定位技术的特点、不同的定位业务需求及终端和网络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定位技术方案。目前在CDMA系统中使用的定位技术通常有基于CELL-ID技术、TOA/TDOA技术、AFLT技术、A-GPS技术、混合定位技术五种。

1)CELL-ID技术

基于CELL-ID的定位技术,实现简单,终端侧不需要作任何软硬件的修改,网络侧不需要增加新的网络实体,其定位精度与小区的定位半径和基站的密集程度有关,而CDMA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并且在市区基站比较密集,所以在CDMA系统中我们通常利用CELL-ID技术来实现一些对于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业务,例如天气预报等

2)TOA/TDOA技术

TOA/TDOA技术的实现终端不需要修改只需要增加网络实体和软件修改,一般来说这一方案不论是从成本变化考虑还是从其技术实现也都较容易实现,并且TOA/TDOA能够提供比较高的定位精度,因而应用较为广泛,现存的CDMA系统多采用这种方法。但在CDMA系统中采用TDOA定位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由于功控,当移动台靠近基站时信号功率降低,使得当移动台离开一个基站而向另一个基站靠近时TOA测量精度下降,此技术主要用于紧急救援等定位业务。

3)AFLT技术

AFLT技术是蜂窝电话网络自身定位技术的一种,它是利用CDMA手机接收到不同基站发出的信号到达该手机的时间差,通过手机内置软件计算经纬度。定位精度较E-OTD高,无需改动网络,只需要增加网络实体,终端需要软件升级;室内定位效果好,但在基站稀少区域,如郊区,定位效果差。其他蜂窝电话网络如GSM/GPRS也有类似自定位技术,但由于CDMA是唯一全网同步(通过GPS)网络,因此定位精度在现存网络中是最高的。现主要应用于LBS、LCS等定位业务

4)A-GPS技术

GPS技术可提高GPS定位精度、灵敏度和冷启动速度、降低终端耗电。避免了象传统GPS技术那样过于依赖终端性能而是尽量将终端的工作简化使得首次捕获GPS信号的时间大大减低,只要几秒的时间。现主要应用于LBIS、FAM等定位业务。

5)混合定位技术(A-GPS+ALFT)

当今在CDMA系统中最先进的混合定位技术就是美国高通公司推出的gpsone定位技术,这种技术是将无线网络辅助GPS与CDMA三角运算的有机结合使两种定位技术在不同的定位环境中优劣势得到互补:在农村或郊外CDMA三角定位因无线基站稀少精度较差,而无线网络辅助GPS定位在这些环境中正好充分发挥优势;反之,在地下停车场,高架桥下及高楼大厦林立等区域,无线网络辅助GPS定位较为困难,而在这些区域由于CDMA基站往往分布较密,因此CDMA三角定位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另外,为了进一步确保定位成功率,在gps One定位失败的情况下将使用CELL-ID进行定位。gps One直接利用了CDMA固有的能力和体系结构来实现与CDMA接收链的紧密集成,使运行在CDMA网络上的gps One系统更具优势。。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只要有CDMA 1X网络覆盖的地方即可实现定位,此外,gps One技术缩短了移动设备寻找可用卫星的时间,缩短了定位时间。现主要应用于紧急救援、LBS、LCS、LBIS、FAM、电子地图、ECR等定位业务。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如果不对终端和网络实体进行修改,则只能选择基于小区标识的定位技术,但该种定位技术由于定位精度较低,开展业务受限,因此仅可以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技术采纳。虽然基于GPS的定位技术定位精度高,但对终端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该技术不能在所有的环境中都能使用(如室内),因此,为了提高CDMA网络的竞争力,提供比其他网络更丰富的定位业务,建议应采用混合定位技术作为现在的主要候选技术,即AFLT和GPS混合定位技术。而且此项定位技术将成为CDMA系统中定位技术的主流。

3 承载的多种应用

随着CDMA无线系统的不断演进和定位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定位业务也越来越丰富,定位技术可应用于紧急呼叫救援、汽车防盗、贵重物品运输跟踪、“儿童安全电话”等。

3.1 紧急救援

用户在不知道自己位置的情况下,拨打救援中心的电话(如中国的110、美国的911电话)后,移动通信网络就会将获得的用户位置信息和用户的语音信息一并传送到救援中心。报警用户位置信息对于救援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很重要,救援中心接到呼叫后,根据得到的用户位置信息,就能采取迅速、高效地救援活动,大大提高了救援的成功率。

3.2 LCS(Location Services)

LCS指网络可以将用户位置信息提供给其它应用实体的服务。请求用户位置的实体可以是:无线用户本身;增值业务实体,如商业网站、完全部门等;无线网络本身,用于计费、客户服务系统等。该业务是其它定位服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LCS客户端可以派生出许多不同的应用。

3.3 LIR(Location Information Restriction)

LIR定义了定位业务和保密业务,提供用户四种位置信息限制级别:

1)无条件禁止:只允许运营商的LCS客户端(如为智能网服务的LCS)或者特殊的LCS客户端(如安全部门等)获取位置信息;

2)预先授权的LCS客户端:除第一级以外,还允许用户半永久性地授权LCS客户端获取自己的位置信息;

3)预先授权的LCS客户端和用户批准的客户端:除第二级以外,还允许用户暂时授权LCS客户端获取自己的位置信息,此批准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

4)无限制。

3.4 LBC(Location Based Charging)

LBC业务是根据用户所处的区域不同,采用不同等级的费率进行计费。对于用户日常生活、工作所在的区域可以采取优惠费率进行计费,当用户签约了这些区域,在这些区域中就可以得到优惠的费率。

LBS不仅可以提供基于不同区域的计费,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在不同区域基于每天不同的时段或每周不同的天进行的计费。当用户跨越不同的计费区域或计费时段时,网络会自动通知用户所在的计费区域和所享受的费率。

3.5 FAM(Fleet and Asset Mannagement)

FAM允许FAM管理者跟踪FAM成员的位置和状态,FAM成员使用业务码向FAM管理者反向报告其状态的信息。FAM管理者还能向其成员传递电话呼叫、邮件、短消息等信息。典型的应用包括:销售商跟踪他的雇员或者自动售货机的位置和状态,父母了解子女的位置等。

3.6 ECR(Enhanced Call Routing)

ECR业务属于呼叫中的语音业务,其目的是得到基于用户当前位置最近的路由,如寻找最近的加油站、餐馆等。SCP得到来自MPC的位置信息之后,通过外部接口查询与位置信息相关的路由信息,并返回给MSC进行呼叫连接。

3.7 LBIS(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Service)

LBIS容许用户访问根据其当前所处位置进行内容裁剪的信息服务。包括:旅馆餐馆服务、旅游信息服务、路边援救服务、黄页号簿服务、自我定位服务、交通信息服务。LBIS业务的承载方式有三种:话音、电子地图、短消息。

4 结束语

定位业务作为CDMA系统的特色业务,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利用CDMA无线系统本身独有的特性来实现用户的定位,如终端与网络严格的时钟同步、基站可以提供GPS导航信息以及手机可以利用基站导频信号的码片时延来确定距离等特性,从而简化了定位精度;此外,现有的CDMA网络可以比较容易地升级成为支持定位业务的网络,而且CDMA的定位过程对现有的业务的影响也比较小。基于这些特性,现有的CDMA系统更容易实现比较精确的定位功能,并可以提供优于其他网络的定位业务。随着CDMA无线系统的不断演进和定位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必将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定位业务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毅,杨博雄.移动定位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研究[J].通信市场,2003,10.

[2]常永宇,样宁.CDMA无线定位技术及其应用[J].通信技术,2003.

[3]Domenico Porcino.Philips Research Laboratories."Standardisation of Location Technologies"Mobile Location Wrokshop June,2001.

[4]James J.Caffery.Jr.and Gordon L.Stuber."Overview of Radiolocation in CDMA Cellular System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April1998pp.38-45.

上一篇: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下一篇:电机励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