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审查制度

2024-06-04

施工图审查制度(精选9篇)

施工图审查制度 篇1

施工图审查制度自2000年至今在我国实施十五年来的实践表明, 施工图审查作用显著,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勘察设计质量的把关作用。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众安全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建设工程的节能、环保、绿色、无障碍、产业化和建设安全、使用安全以及抗震安全等方面的勘察设计质量上得到了有效保证。二是对勘察设计行业监管的抓手作用。通过施工图审查工作, 使政府主管部门掌握了详实的勘察设计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信息, 为政府主管部门对勘察设计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依据。三是对勘察设计行业的规范、引导作用。通过施工图审查工作, 使得建设单位、勘察设计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违法、违规及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成本意识得到提高、从业行为得到规范、价值取向得到转变, 由此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企业合理资源配置、完善内部建设也起到了引导作用。四是对政府决策的信息支持作用。在大数据时代, 通过施工图审查工作, 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的、多方面的、详实的、动态的建设信息, 以此为基础可以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通过分析、判断, 做出建设领域的有关决策, 来推动建设事业不断发展。从施工图审查所发挥的作用来看, 特别是勘察设计市场不断放活的今天, 实施施工图审查制度更是十分必要的。

尽管我国施工图审查制度实施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运行机制和区域间差异上。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中“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具体办法, 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 不得使用。”的规定可以看出, 施工图审查工作性质应该属行政审批的职能, 既然属于行政审批, 应由政府部门来完成。2000年当时的建设部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摸底, 确认政府部门没有相应的人力和财力来承担此项工作, 经过充分的试点准备, 建设部发布了相关的管理办法, 由建设部认定施工图审查机构 (后改由省、市、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 施工图审查工作由审查机构完成, 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应权限对施工图审查工作进行监管, 建设单位自主选择或按规定自主选择施工图审查机构, 与施工图审查机构签订施工图审查合同, 并承担相应费用。采用市场化或限定条件下市场化运行模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管理办法从2000年2月17日发布的“建设[2000]41号”到2004年8月23日发布的“建设部令第134号”再到2013年4月27日发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3号”, 办法的改进使得施工图审查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 由于受地域条件限制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影响, 全国各地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存在的形式不尽相同, 其中有全民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民办非企、事业单位等, 除极少数的事业单位外, 都是社会化的服务机构。从运行的情况上看, 政府主导作用与施工图审查作用的发挥密切相关, 政府主导作用强, 施工图审查作用发挥就好;政府主导作用弱, 施工图审查作用发挥的就差, 这也恰恰体现了施工图审查工作的性质。

据了解, 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都有施工图审查制度, 也都把施工图审查合格作为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的必须前置条件, 只是施工图审查制度运行的机制不尽相同, 有的由政府主管部门下设的机构来承担, 有的由取得资格认证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来承担, 有的由政府机构和取得资格认证的社会机构来协同承担。施工图审查的费用大都由建设方承担, 费用额度一般为工程造价的0.5~1%不等。建设方把费用支付给政府的, 政府把相应费用用于下属机构或支付给其委托的承担相应工作的社会机构和个人;建设方直接委托给政府许可的社会机构或个人的, 由建设方按相应规定直接支付给其委托的机构或个人相应的费用;也有由政府承担施工图审查费用的, 政府负担下属机构的开支或负担其委托社会机构和个人的相应费用。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 施工图审查制度也应得到不断完善和强化, 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施工图审查现已面临政府部门机构精简、人员缩编、政府行政审批收费取消等实际问题, 再加上施工图审查是一项专业化强、技术层次要求高的工作, 从过去经验乃至将来发展形势看, 施工图审查工作由社会服务机构承担, 在一定时期内是必然的。这样, 施工图审查机构的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图审查作用发挥的大小, 然而, 施工图审查的运行模式则决定着施工图审查机构的服务质量的好坏。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及区域间的差异情况, 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我国施工图审查制度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来运行:

一、地方财政可以拨出专项费用用于施工图审查工作的地区, 施工图审查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运行模式。

各省、市、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住房和城城乡建设部的相关规定认定施工图审查服务机构, 建设设单位将拟建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报政府主管部门审审查, 政府主管部门按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选择施工图图审查机构, 审查机构按规定完成施工图审查任务, 任务务完成后, 经政府主管部门核准、确认后, 按政府采购合合同规定支付给审查机构相应的服务费用。政府主管部部门对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此种运行模式的关键是地方财政能够负担得起或者能够列支得出这笔费用, 按此种模式运行能够真正使施工图审查回归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本质上来, 它将彻底消除因市场化运作给施工图审查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地方财政无法提供专项费用用于施工图审查的地区可采用如下运行模式:

政府主管部门受理建设单位的报审, 建设单位按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选择施工图审查机构, 并与选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按规定签订审查合同, 审查完成后, 建设单位按规定支付给审查机构相应的审查费用。施工图审查机构由省、市、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规定进行认定, 政府主管部门对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此种运行模式, 政府部门不收取任何费用, 受理施工图报审, 对施工图审查全过程实施监管, 这也恰恰体现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的本质要求。

综合上述两种施工图审查运行模式的工作程序, 并结合部分地区的实践经验, 在网络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今天, 施工图审查采用网上运行将是施工图审查工作运行方式的必然发展方向。建设单位网上报审, 政府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网上选定审查机构或建设单位按相关规定网上选定审查机构, 建设单位网上提交送审资料、文件、图纸等;审查机构网上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交审查过程文件、审查结果文件、在审查合格的图纸上盖章;建设单位网上签收审查文件, 存档、打印加盖审查专用章的合格施工图图纸;政府主管部门网上对施工图审查运行及有关各方的相关行为实施动态监管, 政府主管部门网上采集、发布有关数据、信息等。施工图审查网上运行具有方便、快捷, 时效性、针对性强, 数据、信息全面, 文件、成果可追溯性强, 绿色环保、节约时间和成本等特点。实践情况表明, 施工图审查网上运行现已具备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条件。施工图审查网上运行方式的实施, 将进一步体现施工图审查服务社会的本质, 它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和BIM技术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是施工图审查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施工图审查制度 篇2

【关键词】制度 勘察设计质量保证

1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省施工图审查制度的不断完善,我省工程勘察设计水平总体稳定,对确保建筑那一世小说网 http://工程质量和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我省施工图审查机构定位在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总量控制,不搞竟争。只从根本上杜绝了恶性竞争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为施工图审查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勘察设计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勘察设计企业走向市场后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省勘察设计企业抓住机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我省勘察设计企业已达1188家,从业人员达36800多人,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利税。但是,由于市场竞争不够规范,企业诚信不足,合理的工期和费用得不到保证,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房地产行业全面收缩的情况下,勘察设计单位的竞争更加激烈,从而导致勘察数据和文件造假,未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问题时有发生。

2.1 基础资料存在造假现象

勘察工程的基础资料必须是实测的也是最可靠的。实测类资料最怕做假。尽管个别造假资料并未对工程带来灾难性后果,但其性质是十分恶劣的,后果也是最可怕的。如我们在审查中发现,有些报告在判别液化时,计算表中的标贯击数与剖面图表示的击数不一致,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其结果是把可能液化的场地人为地判为不液化,这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还有些勘察单位为了迎合开发商的意图,把三类建筑场地人为地判成二类;有些设计单位对该加强的梁、柱不加强,减少钢材用量。有些开发商甚至扬言,谁设计的图纸所用钢材最少工程就给谁设计。而我们有些勘察设计单位为了承接业务,竟致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严重扰乱了勘察设计市场。

2.2 技术文件把关不严

审核审批是每家勘察设计单位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而现在有些单位的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只挂名不参与实际技术把关工作,较普遍地缺乏岗位责任制概念。特别是有些单位的总工平时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来认真审查报告图纸,往往签个名就算完事。施工图审查的重要性

施工图审查是指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的审查。对建设工程和工程勘察设计的质量控制,国家建设部和行业均发布了若干法规性文件,还有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专门机构,但却永远也不可能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就像法律再严格但永远不可能不出现犯罪问题一样。十年来的审查结果也证明,虽然勘察设计产品质量在逐年提高,违反强条、强标数在减少。但有些勘察设计单位的产品仍要经过多次修改或补充工作量后才能通过。可见,施工图审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施工图审查不仅要对勘察文件中涉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内容严格把关,还必须对现场作业原始记录和测试、试验记录等进行核查。对不合格的勘察文件将及时退还建设单位并书面说明不合格原因,发现有关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问题,及时报建设主管部门。施工图审查同时承担着与建设主管部门的信息传输工作,还对新技术、新方法、节能减排的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

3.1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建筑行业相继发生了一些重大的质量事故,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在这么严格的监管条件下还会发生如此严重的问题?主要是管理制度问题,我们实行的是质量企业负责制,在目前的市场体制条件下,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对质量放松管理。所以,政府有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模式、对企业的质量行为加强监管。我省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就是对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内容的把关部门。从审查机构成立开始,我省就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目前我省已建立了具有江苏特色的施工图审查制度,并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运转有序的施工图审查管理体系,对确保我省施工图审查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审查机构自身建设的必要性

审图机构自身建设包括人员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目前,个别审图机构、特别是二类机构,专职专家中老专家偏多,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专家偏少,这主要是经济待遇问题。因此,作为公益性的审图机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应该在制度上给予保障,解决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优秀审查人员进入审图机构,同时应加强技术培训和执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勘察设计质量的忠诚卫士。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建设迅猛发展,施工图审查工作量不断扩大,对审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规范行业行为,促进施工图审查工作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审查行为,真正做到施工图审查就是严把质量关,把不合格产品拒之门外,当好建设主管部门的质量抓手。

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 篇3

从安全角度考虑, 简单的房屋体形各部位受力较均匀, 薄弱环节相对较少, 其抗震性能较好, 其结构平面也应尽量保持对称, 实现建筑质心与刚心重合, 不能重合也应尽量使两个主轴方向协调布置以避免扭转带来不利影响, 若存在明显不对称现象则应考虑扭转对结构受力产生的不利影响, 并要求设计人员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二、竖向布置

建筑结构在竖向上应均匀布置, 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现象, 并尽可能地降低结构重心;建筑外立面应避免出现过大的外挑和内收以防止竖向楼层刚度突变;由于框架结构填充墙部分由建筑专业布置, 因而在审查过程中应注意对填充部分尤其是砌体作为填充墙的建筑结构应控制结构竖向刚度和强度的均匀性, 以免出现薄弱层。

三、计算审查要点

看软件的适用性, 所使用的软件要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 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 要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 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目前符合规范且较

流行的有GSCA、PKPMCAD、TBSA、3D3S等计算软件。

计算书的完整性应包括输入的结构总体计算总信息、周期、振型、地震作用、位移、结构平面简图、荷载平面简图、配筋平面简图、地基计算、基础计算、人防计算、挡土墙计算、水池计算、楼梯计算、特殊构件的手算资料等。

计算分析模型的建立, 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 要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 如个别软件楼梯间开洞, 依然是平面无限刚假定, 并没有考虑刚度的减弱。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 采用不少于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软件进行计算, 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所有计算结果, 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结构和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是否符合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要求, 并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变形和裂缝控制计算。对结构软弱层、薄弱层和薄弱位置的判别是否正确, 并采取相应措施。柱和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控制要合理, 对特殊工程或特殊构件需要补充人工导荷载计算分析。

四、结构整体电算分析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 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强制性条文) , 但规范未对“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作出明确的定义, 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可理解为楼层的最大位移与该楼层两端位移平均值的比值为1.3~1.5时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 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 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弹性楼板假设要恰当。平面不规则的结构, 未选用合适的计算软件进行结构计算。有的工程仅将某一板块假定为弹性楼板, 或者仅在洞口四周部分范围内假定为弹性楼板, 弹性楼板未在某一区段贯通, 实际不起作用。对于框架结构, 底层无填充墙的架空层计算时无法反映抗侧刚度较弱的实际情况, 底层地震力宜放大。电算时某些框架柱按小墙段输入, 导致剪力调整错误, 抗震时框架柱底层弯矩未按要求放大, 并且导致框架梁刚度按连梁折减引起配筋不足等错误。复杂平面的建筑通过设置防震缝分为多块后, 各块未分开单独计算或者按多塔模型进行计算, 造成各块间变形一致, 将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多层钢筋砼框架结构住宅, 有的工程周期折减系数取0.8~1.0计算, 地震作用计算偏小, 应当参照“高规”有关条文规定, 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因素, 周期折减系数需按0.6~0.7范围取值。高规规定框架结构可取0.6~0.7、框剪结构可取0.7~0.8、剪力墙结构可取0.9~1.0, 实际应用时应注意填充墙较多时应取小位、填充墙较少时应取大值, 框筒结构可按框剪结构取值, 剪力墙结构一般不应折减, 当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可取0.9。结构整体计算时振型数的取值, 应保证最终时算结果的振型质量满足规范要求。高规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 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超过时视为超限高层建筑。对于多塔结构, 目前的计算软件输出结果中各塔楼的扭转周期无法判断, 应把多塔结构切分开, 按单塔结构控制扭转周期。框架结构采用PKPM-SATWE软件计算时, 柱较普遍按单偏压输入电算, 按“高规”JGJ3-2002第6.2.4条规定, 抗震设计时, 框架角柱应按双偏压计算。对跨度与柱距都比较大的多层框架结构, 除了角柱应按双偏压计算复核外, 其边柱也建议按双偏压计算复核。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未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 未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部分楼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需按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框支梁截面尺寸一般由剪压比控制, 需进行截面组合的最大剪压比验算。风荷载计算时, 软件自动生成的结构基本周期与实际周期相差很大, 应做人工干预, 而且按实际周期复核后经常会有某些构件配筋量增加。常见住宅阳台外侧另设较大挑板的做法, 计算时仅考虑挑板传来的竖向荷载作用, 未考虑挑板传来的附加弯矩, 挑梁配筋偏小, 复核计算后挑梁的配筋量甚至会增加一倍以上。常见住宅阳台活荷载取2.0kN/m2, 应为2.5k N/m 2。常见走廊、门厅、楼梯活荷载取值偏小, 违反强条。常见储藏间活荷载取值偏小, 常见花园荷载未计入花圃土石等材料自重偏小。常见檐沟 (包括积水) 和水箱荷载遗漏, 外挑结构非上人位置可能积水时未考虑积水等荷载。顶层网架支承于柱上时, 计算时未按铰接处理。大跨度空旷位结构 (体育馆、影剧院、礼堂等) 应按平面框架对抗侧力体系进行补充计算。对于结构转换梁, 需另行进行有限元分析。现在大部分软件都可以进行有限元计算, 对于转换大梁配筋计算结果均小于整体计算结果, 但其上部的抗震墙经常会出现配筋计算结果大于整体计算结果的现象, 未引起注意。

电算时某些框架柱按小墙段输入, 导致剪力调整错误, 抗震时框架柱底层弯矩未按要求放大, 并且导致框架梁刚度按连梁折减引起配筋不足等错误。复杂平面的建筑通过设置防震缝分为多块后, 各块未分开单独计算或者按多塔模型进行计算, 造成各块间变形一致, 将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多层钢筋砼框架结构住宅, 有的工程周期折减系数取0.8~1.0计算, 地震作用计算偏小, 应当参照“高规”有关条文规定, 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因素, 周期折减系数需按0.6~0.7范围取值。高规规定框架结构可取0.6~0.7、框剪结构可取0.7~0.8、剪力墙结构可取0.9~1.0, 实际应用时应注意填充墙较多时应取小位、填充墙较少时应取大值, 框筒结构可按框剪结构取值, 剪力墙结构一般不应折减, 当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可取0.9。结构整体计算时振型数的取值, 应保证最终时算结果的振型质量满足规范要求。高规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 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 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超过时视为超限高层建筑。对于多塔结构, 目前的计算软件输出结果中各塔楼的扭转周期无法判断, 应把多塔结构切分开, 按单塔结构控制扭转周期。框架结构采用PKPM-SATWE软件计算时, 柱较普遍按单偏压输入电算, 按“高规”JGJ3-2002第6.2.4条规定, 抗震设计时, 框架角柱应按双偏压计算。对跨度与柱距都比较大的多层框架结构, 除了角柱应按双偏压计算复核外, 其边柱也建议按双偏压计算复核。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未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 未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部分楼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需按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框支梁截面尺寸一般由剪压比控制, 需进行截面组合的最大剪压比验算。风荷载计算时, 软件自动生成的结构基本周期与实际周期相差很大, 应做人工干预, 而且按实际周期复核后经常会有某些构件配筋量增加。常见住宅阳台外侧另设较大挑板的做法, 计算时仅考虑挑板传来的竖向荷载作用, 未考虑挑板传来的附加弯矩, 挑梁配筋偏小, 复核计算后挑梁的配筋量甚至会增加一倍以上。常见住宅阳台活荷载取2.0kN/m2, 应为2.5kN/m 2。常见走廊、门厅、楼梯活荷载取值偏小, 违反强条。常见储藏间活荷载取值偏小, 常见花园荷载未计入花圃土石等材料自重偏小。常见檐沟 (包括积水) 和水箱荷载遗漏, 外挑结构非上人位置可能积水时未考虑积水等荷载。顶层网架支承于柱上时, 计算时未按铰接处理。大跨度空旷位结构 (体育馆、影剧院、礼堂等) 应按平面框架对抗侧力体系进行补充计算。对于结构转换梁, 需另行进行有限元分析。现在大部分软件都可以进行有限元计算, 对于转换大梁配筋计算结果均小于整体计算结果, 但其上部的抗震墙经常会出现配筋计算结果大于整体计算结果的现象, 未引起注意。

五、图纸表达设计说明

“通用型”不妥。设计院、设计个人建立标准化图库是很好的事。但将标准化的、“通用”的说明、大样集成后, 放在具体工程中, 然后再打勾选用很不合适, 这是手绘图纸时代的作法。有的项目通用说明多达7、8张图, 适用于该工程的只有一半不到, 一个多层框架结构设计说中列出框筒、框支、特一级、一级等具体的要求, 然后再一一划掉, 这种作法应避免。对于具体工程在通用的图库中选出针对性的条款用计算机实现很方便。

平面表示法宜将尽量将X, Y两个方向构件在同一张图上表示, 以便看出两向构件相互关系, 局部图形密集的构件可引出表示。平面图中应表示出标高变化的关系。局部引出大样应尽可能在本图表示, 若放在其它图纸一定要写明大样所在的图号。很多工程节点、大样索引号不正确。

六、关于抗裂验算问题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二a环境类别) 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地下室外墙、基础板、抗拔桩等) 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2mm。对于桩基可执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表:“二a环境中位于稳定水位以下的基桩, 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按0.3mm。”对于防水砼结构,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裂缝宽度按0.2mm限值, 但在验算裂缝宽度时, 可执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规范》: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30mm, 验算裂缝宽度取30mm。

七、结语

山东省施工图审查勘察审查大纲 篇4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一、勘察的前置性审查

勘察文件应进行前置性审查,即在设计单位使用勘察文件之前审查完毕,使一个合格的勘察文件提交设计单位使用。

禁止采用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勘察报告进行施工图设计。对提交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勘察报告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拒绝审查设计文件;同时应上报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不良行为记录。

二、工程勘察报审应提交的资料

1、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申请书(岩土工程勘察)1份;

2、作为勘察依据的政府批准文件及附件;

3、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1份;

4、岩土工程勘察合同1份;

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1份;

6、视审查需要,提供相应的原始记录(包括钻探、测试、试验记录、相关计算书等资料);

7、外省勘察单位勘察的,应提供进鲁备案通知单;

8、开展勘察招投标的,应提供勘察中标文件。

第二章 工程勘察政策性审查

一、政策性审查依据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

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4号)

4、《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5号)

5、《关于贯彻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鲁建发[2004]38号)

6、《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建设[2001]22号)

二、政策性审查要点

(一)所报工程是否存在勘察审查越级

建筑(市政)工程审查一类机构越级:设计等级为一级、特级工程和超限建筑工程。

建筑(市政)工程审查二类机构越级:设计等级为二级工程及以上。

依据:鲁建发[2004]38号文件《关于贯彻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

处置方法:对越级工程应按级别进行上报。

(二)所报工程是否存在勘察越级和土工试验越级

1、勘察越级:勘察单位是否存在越级勘察。

依据:应按《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工程勘察单位承担任务范围”及附件“工程勘察甲级(乙级、丙级)工程项目划分表”的规定进行审查,其中勘察乙级限小型资质只能承揽“工程勘察丙级工程项目划分表”所规定的项目。

处置方法:上报主管部门不良行为记录及处罚。

2、土工试验越级:土工试验室是否存在越级承揽任务。

依据:应按鲁建设字[1999]27号文件进行审查,承接任务范围与工程勘察承担任务范围对应,即甲级土工试验室承揽任务范围不受限制,乙级土工试验室勘察乙级项目的土工试验任务,丙级土工试验室勘察丙级项目的土工试验任务。

处置方法:上报主管部门不良行为记录及处罚。

(三)申报材料审查

1、勘察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提供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附件。

2、勘察合同备案审查:是否存在阴阳合同,是否达到国家收费标准的要求。

3、跨市、跨省勘察设计单位备案审查:(1)勘察单位跨市来本市承揽勘察项目,是否办理“登记备案”手续;(2)勘察单位跨省来本市承揽勘察项目,是否已到省建设厅办理“单项工程进鲁承担任务通知单”及本市建委办理“登记备案手续"。

4、勘察招投标把关审查:已开展勘察招投标的市地,勘察项目是否进行了招投标。

第三章 工程勘察技术性审查

一、审查依据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建设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

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ll2-87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3-9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l20-99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l23-2000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BKl4-S3-2002 其他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当标准更新时,需及时更换新标准。

二、技术性审查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审查宜分勘察纲要审查、施工过程检查和勘察报告审查阶段,其各阶段审查要点如下:

(一)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审查要点

该阶段审查的要点是:

1、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技术要求是否明确;

2、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及要求是否明确;

3、采用的拟建工程平面布置图、地形图的精度是否满足相应勘察阶段的要求;

4、所掌握拟建工程的主要设计要素是否齐全;

5、对场地的自然条件、环境条件和建筑经验等资料的搜集是否齐全;

6、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是否准确、有效;

7、勘察方案和勘察工作量的布设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相应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所采用的勘探手段是否适宜;

8、所选用的勘探设备、仪器是否符合要求;

9、所安排的试验项目(岩、土、水)、数量是否满足技术标准和工程需要的要求;

10、各工序是否有明确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

11、拟提交的技术文件是否满足工程要求等。(二)勘察现场作业检查要点

现场施工检查应以审查通过的勘察纲要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为依据,结合场地的具体条件进行,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勘探所使用的设备、仪器、工艺、操作是是否符合相应的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及勘察纲要的要求;

2、现场勘探点施工的位置及取样(岩、土、水试样)的位置、间距、数量是否符合勘察纲要的要求;取原状土试样是否达到相应取样等级的要求;对试样是否采取了及时腊封和防震、防晒和防冻等保护措施;

3、原位测试所采用的设备、仪器的精度是否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规定;需率定的设备是否进行了事前率定或在率定有效期内使用;测试点的位置、间距和数量是否符合勘察纲要的要求;

4、原始记录应客观的反映工程现场实际,检查时,(1)应对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内容的全面性进行检查;(2)原始记录的清晰度、划改和责任人签署是否符合要求;(3)记录内容是否符合勘察纲要的技术要求及相关规程的规定;(4)记录所使用的记录纸和笔是否符合长期存档的要求;

5、若现场工程条件与勘察纲要编制不一致时,是否进行了及时调整;

6、室内试验

试验项目是否按照项目分析单(送样单)的安排进行,有无开土记录;使用仪器的量测精度是否符合规程规定的标准要求;试验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数据的计算是否正确;出具的试验报告内容是否完备,责任人签署是否齐全。(三)勘察成果报告的审查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制,即应重点突出,内容全面,资料齐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有据、参数可靠,结论明确,建议合理、可行。

审查机构应对勘察报告逐项认真的审查,其审查要点是:

1、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技术要求是否明确;

2、勘察文件的相关责任人签字是否完备,勘察资质及土工试验室资质印章加盖是否齐全、有效;

3、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及要求是否明确;

4、采用的拟建工程平面布置图、地形图的精度是否满足相应勘察阶段的要求;

5、所掌握拟建工程的主要设计要素是否齐全;

6、对场地的自然条件、环境条件和建筑经验等资料的搜集是否齐全;

7、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是否准确、有效;

8、勘察方案和勘察工作量的布设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相应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所采用的勘探手段是否适宜;

9、所使用的勘探设备、仪器是否符合要求;

10、所完成的试验项目(岩、土、水)、数量是否满足技术标准和工程需要的要求;

11、完成的勘探工作量是否达到相关技术标准和勘察纲要的要求;

12、场地地层的划分是否合理,地层的描述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13、地表水及地下水的量测方法是否符合现行规范的有关要求;对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阐述是否准确、合理;是否提供了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和常年最高水位;对多层地下水是否进行了分层量测;当地下水对工程有影响时,是否提供了满足地下水治理需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其参数是否准确合理;水质分析项目和试验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判定结果是否正确;

14、提供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是否正确;场地类别的划分依据是否充分可靠,其结果是否正确;为液化判定所布置的工作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液化判别的方法是否恰当有效,液化判别所采用的参数是否可靠正确,判别结果及液化指数的计算是否正确,综合判别结论是否合理;场地对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是否正确;

15、不良地质作用的评价方法、结论及处理措施建议是否符合规范和相关专用标准的有关规定及勘察文件深度的规定要求;

16、特殊土的评价方法、结论及处理措施是否符合规范、相关专用标准及勘察文件深度的规定要求;

17、岩土参数分析与选用的范围、数量、数值的取舍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准确、可靠,是否满足设计的要求;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否吻合;

18、在地基与基础分析评价中,所采用的公式、参数是否可靠,分析结果是否合理正确;推荐的地基持力层和基础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19、建议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参数是否依据充分、数据可靠;

20、在桩基方案分析评价中,其桩型、桩端持力层选择、沉桩(成桩)可行性的分析评价是否可靠、合理,提供的桩基设计参数是否依据充分、可靠、全面;

21、建议的地基处理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全面、可靠、合理;

22、对基坑工程的分析评价是否全面,建议的基坑支护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全面、可靠、合理;

23、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是否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内容是否全面、合理;建议的的最高水位是否有据、可靠;建议的降水方法是否合理、可行,提供的参数是否合理;

24、是否分析了施工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建议的治理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25、勘察报告结论是否明确,是否具有针对性,建议是否合理、可行;

26、是否提供了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有关试验和测试图表;

27、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及其它图件的绘制是否满足规范和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其绘图比例是否合理。

三、审查意见

1、合格:勘察工作质量,勘察报告质量符合强制性条文、标准、规范的规定,质量达到了按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在查明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供了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物地基做出了准确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作用整治、场地适宜性、稳定性评价等具体方案进行了对比论证,结论正确,建议可行,图件齐全和绘制符合规定要求。

2、不合格:勘察工作质量达不到技术标准的规定要求,报告质量存在严重错误或缺漏,编制深度不能满足委托任务书对勘察工作的技术要求。

附件1:工程建设标准主要强制性条文(房屋部分)摘录

若勘察工作涉及到未摘录的其它技术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也应按条文要求执行。

(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0.3 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士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4.1.11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1.17 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4.1.18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 2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O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调整。

4.1.20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个;

2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

3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4.8.5.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治理(降水或隔渗)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4.9.1桩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 2 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应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3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5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5.1.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勘察。

5.2.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滑坡或有滑坡可能时,应进行专门的滑坡勘察。

5.3.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危岩或崩塌时,应进行危岩和崩塌勘察。

5.4.1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有发生泥石流的条件并对工程安全有影响时,应进行专门的泥石流勘察。

5.7.5在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

5.7.8地震液化的进一步判别应在地面以下15米的范围内进行;对于桩基和基础埋深大于5米的天然地基,判别深度应加深至20米。对判别液化而布置的勘探点不应少于3个,勘探孔深度应大于判别深度。

5.7.10凡判别为可液化的土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确定其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

勘察报告除应阐明可液化的土层、各孔的液化指数外,尚应根据各孔的液化指数综合确定场地液化等级。

7.2.2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2稳定水位应在初见水位后经一定的稳定时间后量测; 3 对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

14.3.3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l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2拟建工程概况;

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5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

6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 7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3.0.6详细勘察阶段应采用多种手段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应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结论;应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支护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应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

8.1.2对有直接危害的不良地质作用地段,不得选作高层建筑建设场地。对于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但经技术经济论证可以治理的高层建筑场地。应提出防治方案建议,采取安全可靠的整治措施。

8.2.1天然地基分析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场地、地基稳定性和处理措施的建议; 2地基均匀性;

3确定和提供各岩土层尤其是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的” 建议值和使用条件;

4预测高层和高低层建筑地基的变形特征; 5对地基基础方案提出建议;

6抗震设防区应对场地地段划分、场地类别、覆盖层厚度、地震稳定性等作出评价:

7对地下室防水和抗浮进行评价; 8基坑工程评价。

8.3.2桩基评价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推荐经济合理的桩端持力层;

2对可能采用的桩型、规格及相应的桩端入土深度(或高程)提出建议;

3提供所建议桩型的侧阻力、端阻力和桩基设计、施工所需的其他岩土参数;

4对沉(成)桩可能性、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和对策以及其他设计、施工应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10.2.2详细勘察报告应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基坑工程、基础施工方案及降水截水方案的确定等提供岩土工程资料。并应作出相应的分析和评价。

(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0.1.1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基槽检验可有触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

10.1.6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视岩层检验桩底以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又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

10.1.8施工完成后的应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

(四)《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2.3.1进行膨胀土场地的评价,应查明建筑场地内膨胀土的分布及地形地貌条件,根据工程地质特征及土的自由膨胀率等指标综合评价。必要时,尚应进行土的矿物成分鉴定及其他试验。

(五)《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4.1.1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查明下列内容,并应结合建筑物的要求,对场地、地基做出评价及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

1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 2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 3湿陷系数随深度的变化;

4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

5地下水位升降的可能性和其他工程地质条件。

4.1.7采取不扰动土样,不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度和结构,并应符合Ⅰ级土样质量的要求。

(六)《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1.1一级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

二、三级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的深度和要求;大型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尚应进行施工勘察。

4.1.3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在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2提供边坡验算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 3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建议;

4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地震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5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

6对所勘察的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开挖或构筑的适宜性做出结论;

7对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边坡工程,尚应提出沿边坡开挖的地质纵、横剖面图。

附件2:勘察纲要的编写内容

勘察纲要的编写,应内容齐全,重点突出,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其格式可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场地的复杂程度自行确定。

1、工程概况

①勘察任务与目的;

②勘察阶段;

③工程的主要设计要素及特殊要求

建筑物的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层数(地上及地下)、高度,拟采用的基础类型尺寸,埋置深度,基底荷载及分布,特殊要求及各建筑物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2、场地自然条件

①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下水概况;

②大型工程尚需搜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 ③建筑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

④场地及邻近的工程地质研究程度、有无特殊土等; ⑤已有建筑经验及场地周围的建(构)筑物使用情况。

3、勘察方案及工作量 ①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②勘探点的布设原则和依据;

③勘探孔(点)间距、深度的确定,技术孔所占总孔数的比例; ④取样与原位测试点间距、数量的确定; ⑤室内试验项目的要求及数量。

4、勘察技术要求及施工组织

①施工工序安排;

②选用的设备、仪器;

③各工序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④质量保证措施及工期安排;

⑤安全保障措施。

5、拟提交的技术资料

技术文件的名称、编制深度要求。

附件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内容

(1)工程概况

①勘察工程项目名称;

②勘察的目的及要求;

③勘察执行的规范、技术标准、文件;

④工程的主要设计要素及特殊要求;

⑤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⑥完成的勘探工作量。(2)场地自然条件

①场地位置、地形、地貌;

②地下水埋藏条件及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 ③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作用描述;

④大型工程尚需要叙述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气象等资料。(3)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描述

①地层的划分;

②岩性的描述。(4)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①统计计算方法及标准;

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样本数量、范围值、平均值、变异系数;

③主要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准值。(5)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参数

①确定依据、方法;

②满足变形验算压力段的变形计算参数。(6)特殊土

①黄土:湿陷性土、湿陷系数、地基湿陷等级,对新近黄土应经过判定确定;

②膨胀土:自由膨胀率、膨胀率、收缩系数、膨胀力、地基胀缩等级;

③液化土:液化判定、液化指数计算、确定地基液化等级; ④软土:承载力、抗剪强度、固结系数、渗透系数等;

⑤盐渍土、冻土等其它特殊土均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规定要求。(7)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①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

②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③地质构造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

(8)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①天然地基

地基强度验算及变形特征分析,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应进行下卧层验算;

②桩基

桩的选型、成桩或沉桩的可能性、桩基设计参数、单桩承载力估算;

③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方法、适用条件、设计计算参数、强度和变形计算等。

(9)基坑开挖与支护

支护方案建议、相关岩土参数等。

(10)降水

降水方法建议、相关参数、降水对周围环境和建(构)筑物的影响等。

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篇5

(一) 什么是违宪审查制度

违宪审查是什么?学界对此众说纷纭。通说认为, 违宪审查的定义有狭义广义之分, 广义的违宪审查的审查范围包括一切违反宪法规定的行为, 如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或活动是否符合宪法的审查, 对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的合宪性审查, 以及对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选举争议、侵犯公民、社团和企事业组织宪法权利的案件以及政党的成立及其活动是否合宪等问题的裁决。而狭义的违宪审查的审查范围主要是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司法解释的合宪性审查,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范和纠正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关在行使国家立法权力时侵犯公民的宪法权利的状况。

(二) 违宪审查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违宪审查制度与司法审查

在审查范围上, 司法审查的外延要比狭义上的违宪审查的外延广。“司法审查” (judicial review) 一般是指法院或司法性质的机构对政府行为的审查, 主要包括立法与行政行为的审查。而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又包括行政行为违宪的审查和行政行为违法的审查。由于违法的行政行为一般已有行政法来规范和调整了, 故一般不必再包括在违宪审查的范围内。

审查主体不同, 违宪审查的主体根据各国的实际需要有可能是司法机关、立法机关、政治机关或其它机关, 而司法审查的主体只能是法院或是司法性质的其它机构。从总体上看这两个概念互有交叉, 不能等同。

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不允许人民法院对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是否违宪进行审查;即便是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也不被允许。所以在我国司法审查只是在行政意义上来使用的, 一般指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过程中也并不直接适用宪法规范, 而是在实体法上以行政法律规范为依据, 在程序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为准则。

2.违宪审查制度与宪法监督

宪法监督即宪法实施的监督, 从广义说指所有国家机关, 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宪性进行监督。这里讲的宪法监督是从狭义上说的即由特定国家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 对立法, 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宪性进行监督。通说认为宪法监督包括立法机关监督, 司法机关监督和专门机关监督。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即是立法机关监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就是司法机关监督的典型。采用宪法法院行使违宪审查的国家就是专门机关监督的模式;比如德国。宪法监督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而广泛的概念, 违宪审查是监督宪法实施的一种具体制度, 宪法监督的概念包括了违宪审查。有学者把违宪审查和宪法监督等同起来是不妥的。

3.违宪审查制度与宪法诉讼

宪法诉讼是指公民个人有权就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而向宪法法院提出控诉的一项制度。联邦德国基本法规定, 任何公民如果认为某项法律, 法规侵犯了个人的宪法权利, 就有权就这个法律或者法规向宪法法院起诉, 请求宪法审查该法律或者法规的合宪性。而不问是否有案情发生或者是否涉及到该公民本人的利益, 如果审查后该项法律或者法规被裁决违宪, 它就因此而失效。可见, 宪法控诉是违宪审查的一种启动方式。

二、违宪审查的模式和手段

(一) 普通法院模式

普通法院模式是以司法机关即法院行使宪法监督权的模式, 典型代表是美国。任何普通法院都可以通过受理公民的诉讼来行使违宪审查权。在这种模式下, 由于司法是三权分立中的独立一部分, 因此具有独立审查立法的权力。而这种模式中的许多案例, 是与判例法制度相适应的。启动违宪审查程序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公民手中。他们可以通过个案向任何普通法院提起诉讼, 搁置违宪的立法;也可以在议会走廊说服议员修改宪法, 推翻违宪的判决结果。最近的几个案例包括2004年1月26日, 美国联邦地区法官奥黛丽·科林斯判处布什总统的“爱国者法案”有部分内容违反美国宪法的第一和第五修正案。

据介绍, 美国最早的违宪审查发生在1796年“希尔顿控诉合众国”一案中, 当时的美国法官佩特森和威尔逊, 就行使了判决国会一项法案违宪的权利。到了美国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 (1801~1835任职) 任期内的1803年, 最高法院第一次明确宣布它有权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进行司法审查, 并第一次判决一条联邦法律违宪。从此这种基于普通法院的违宪审查机制就确立下来了。但是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司法活动本身也难保证是绝对客观中立的过程, 法官的主观性往往干扰了他准确体现立宪意图。

(二) 立法机关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立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 如英国。违宪审查在英国的历史比美国还要长, 尽管英国是世界上三个没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之一, 但是早在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 《权利请愿书》与《权利法案》就明确表示, 法律由普通法院与衡平法院独立适用。英国的宪法性法律《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 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 君主及其大臣必须批准与确认。

英国实行“议会至上”的宪政体制, 内阁和法院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 议会可以制定、修改和废止任何法律, 包括各种宪法性文件;任何一部法律如果违宪, 议会有权修正或废止。这种监督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从而保证了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得以更有效地贯彻和执行。但是问题在于立法机关自己审查自己, 有的时候就失去了审查的意义。

(三) 专门的机关行模式

专门的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 如法国的宪法委员会和德国、俄罗斯、意大利、韩国等国的宪法法院。法国宪法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就是“各组织法在公布前, 议会两院的规章在施行前, 都必须提交宪法委员会, 宪法委员会应就其是否符合宪法作出裁决”。德过实行宪法法院模式, 著名的案例是2002年12月,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二厅以多数反对的结果, 否决了德国将于2003年1月生效的《新移民法》, 联邦法院多数法官的意见是, 今年3月22日联邦参议院通过新移民法的程序违法了德国宪法第78条的规定, 原因是勃兰登堡州未能一致投票却算作了赞同票。德国宪法法院和法国宪法委员会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审查程序, 审查范围不同。法国宪法委员会是事前审查 (对议会已通过但尚未生效的法律的审查) , 审查抽象的立法行为。德国宪法法院是事后审查 (法律通过并已经生效) , 审查范围很广。既包括对由具体争议引起的法律审查, 也包括审查抽象的立法行为。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专门机关不可避免受到政策影响, 政治倾向性强, 很难保证客观公正的监督。

(四) 审查的手段

在不同的国家里, 违宪审查的部门不同, 但是共同的是违宪审查机构的专业化与独立性:专门审理政府或立法机关侵犯公民权利的案件, 独立于普通法院、独立于行政机关, 并且都关注过程合法性。从违宪审查的手段上说, 现代国家通过两种方式对法律及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进行审查。一是事先审查, 即在法律、法律性文件颁布生效之前所进行的合宪性审查, 一旦被确认违宪, 该项法律、法律性文件便不得颁布实施;二是事后审查, 即颁布实施之后进行的合宪性审查。

三、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一) 我国现行的有关“违宪审查”制度的相关规定及其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2、67条规定, 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一直以来, 我国的法律中并未引入“违宪审查制度”这一名词, 替之以“宪法监督”这个抽象的难以具体执行的词语。把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监督等同于违宪审查的思想, 是我国迟迟未能建立起真正的违宪审查制度的原因之一。

关于立法违宪的实体规定。 (1) 全国人大对立法违宪的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2条规定, 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 (2)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立法违宪的监督。第67条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如果说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因为属于立法机关内部监督而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违宪审查的话, 那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行政机关的宪法监督就体现了不同性质的权力机关之间的违宪审查的实质。

在违宪审查的启动和审查程序方面, 宪法并没有作出规定, 一直到《立法法》才有了一些程序性规定。 (1) 启动违宪审查的主体、程序及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90条规定, 对认为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则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建议。在这里, 启动违宪审查的主体基本上包括了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 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民主性。在程序上, 要求提出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供书面的审查要求或建议, 以体现违宪审查制度的严肃性。在启动违宪审查程序的效力上, 有权国家机关提出的审查要求将必然导致违宪审查的启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对其要求进行审查。而有权国家机关之外的其他主体提出的违宪审查建议 (即所谓的异议审查) 并不必然导致违宪审查的启动, 是否对其建议进行审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这样规定, 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查负担, 因为有权国家机关的见解与人民群众的反映相比往往更“专业”和“准确”;另一方面, 人民群众是最直接行使宪法权利的权利人, 其宪法权利也是最容易遭受侵犯的, 故人民群众对宪法权利的理解显然更具有直接性和实践性, 所以立法法的相关规定比较合理。 (2) 违宪审查的原则性程序。《立法法》第91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在审查中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 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也可以由法律委员会与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召开联合审查会议, 要求制定机关到会说明情况, 再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此外,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规备案审查工作程序》中进一步规定了具体的操作步骤:一是与制定机关进行沟通协商;二是通过有关专门委员会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要求制定机关纠正;三是经过上述工作, 制定机关仍不纠正的, 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 撤销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法规。由此可知, 我国现行对违宪审查事项进行主要的实质审查的机构其实是全国人大属下的专门委员会或其联合审查会议, 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是在此基础上对违宪的法规等的撤销权。这样的规定虽然有点类似司法领域中审判委员会与审判庭之间“审判分离”的情况, 但另一方面这反而有利于保证审查意见的专业性和正确性。

(二) 我国现行的有关“违宪审查”制度的相关规定的缺陷

1.我国现行的立法机关违宪审查制度并没有规定全国人大是否可以对自己的立法进行违宪审查, 实质上是排除了对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违宪及其审查。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一是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也有可能违宪, 也就是“多数人的暴政”, 毕竟作为基本法律制定主体的人大代表只是“人民”这个包含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政治性群体概念, 并不能排除其意志与以保护全体公民的基本权益为宗旨的宪法相冲突的可能性。此外, 人大代表的意志也不一定是人民意志的完全体现, 当人大代表因为以权谋私或是外界施加的影响等个人或社会的原因而违背人民的意思时, 就更需要对其制定的基本法律进行有效监督。二是即使基本法律违宪, 对事后如何处理未作规定, 这是我国违宪审查制度中的又一个空白。

2.没有违宪具体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2条规定, 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但在这条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没有确定“不恰当”的具体标准;二是对“决定”的具体范围没有作出规定, 而其他法律中也没有相应的规定。笔者认为, 根据宪法的规定的精神以及参照一般的做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只有在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时才构成“不恰当”。关于争议更大的“决定”的范围, 在此应作广义的解释, 意指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一切有法律效力的决定, 包括制定和修改法律及法律解释性文件、批准违背宪法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作出的决议等。这些不严谨的规定在使全国人大的宪法监督难以具备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同时, 也为全国人大在宪法监督上的任意的自由裁量权和不作为提供了条件。

3.笔者认为, 抽象行政行为包括行政法规, 行政规章和其他行政规范, 都属于广义的立法行为。我国现行的立法机关违宪审查制度缺乏对大部分抽象行政行为 (立法法仅规定了对行政法规, 行政规章的审查) 。而在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中, 法院受理的对象仅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包括政府的积极违法行为和消极不作为) , 而没有对行政立法行为以及对其他抽象行政行为是否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审查。综上所述, 我国现行的“违宪审查”制度是一种不完全的违宪审查制度。

笔者认为, 违宪审查制度指法院或专门成立的审查机构, 基于宪法对立法行为的审查。企事业组织、社团和公民个人的违宪行为已经有刑法、民法等专门法律进行规范和调整, 违宪的具体行政行为一般也有行政法进行规范和调整, 不应该把这类违宪行为作为违宪审查调整对象加以规范。即使存在其他行为违宪, 而又没有相关法律规定, 还是可以解决。现今部门法已经相当完善, 即使没有具体法律条文还存在法律原则可以解决这类问题。如果部门法实在不能解决, 是一个新社会问题的话, 可以通过其他行为, 如政治行为解决。

现阶段马上成立专门机构审查立法行为并不现实, 但可以完善现有的审查机制达到对立法行为进行审查的目的。第一, 完善现有的立法机关的审查, 建立完善相关审查程序。第二, 完善行政诉讼制度, 将行政诉讼制度的审查范围扩大至大部分抽象行政行为, 使其对部门规章, 行政规章及其他抽象行政行为能够进行合法性及合宪性审查, 而行政法规由于其特殊地位, 由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查比较合适。

然而, 现有机制并非长远之计, 宪法法院模式才是中国违宪审查的最终目标。逐步实现宪法监督制度与国际接轨, 最终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二战后, 宪法法院违宪审查模式在世界各国迅速传播和移植, 违宪审查的专门化和独立化, 已成为当代世界宪法监督制度的发展趋势。现阶段, 在我国设立宪法法院可能还是较为超前的设计方案, 但从法治国的客观发展需要看, 建立宪法法院无疑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我国具有一些移植宪法法院违宪审查模式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沈宗灵.比较宪法—对八国宪法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周叶中.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349.

[3]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 2004.149-150.

[4]李奇.违宪审查制度的比较研究.

[5]张庆福.宪法学基本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4.647.

[6]徐柄.违宪审查.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8.386-387.

浅论美国违宪审查制度 篇6

一个国家如何设计它的政治制度, 各个方面的因素必须综合考虑, 比如, 本国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人民的意志等等, 这有如此方能适应本国的国情, 保证制度与发展相协调, 良性互动。切忌照搬照抄, 一味的拿来主义, 不能从根本上切实地解决本国问题。

二、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一) 美国宪法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切法律制度的存在都以宪法为其思想渊源, 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也不例外, 从宪法中来保障权利。政体出现缺陷的实质性责任也就在于宪法本身, 而违宪审查的出现可以认为是宪法本身的一种救济。美国宪法制定的曲曲折折也就无不预示着这种救济存在的合理性。

(二) 违宪审查起点

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是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时确立起来的。

简单叙述“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此案的发生是由1801年底的总统选举引起的, 联邦党人亚当斯未获连任, 共和党候选人杰弗逊当选为总统。亚当斯利用余权做了一系列政治安排, 任命国务卿约翰·马歇尔为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并仓促安插联邦党党羽到各级联邦法院系统。其中突击任命的42位治安法官, 其中16人的任命状未能及时送达;继任的总统杰弗逊让国务卿麦迪逊将这16份委任状统统扔掉。其中的一位马伯里, 由此提起了对麦迪逊的诉讼。时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约翰·马歇尔对该案做出了裁决:马伯里有权获得委任状, 但马伯里所援引的《司法条例》违宪。马歇尔对此的解释为:《司法条例》第13款与美国宪法冲突, 因为它规定的最高法院有权向政府官员发出执行令, 实际上是扩大了宪法明文规定的最高法院司法管辖权限。最高法院也就不能根据违宪的法律强制要求颁发马伯里等人的委任状。

通过这个案件, 美国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司法审查权和宪法解释权。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可以被认为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独立宣言”, 不仅仅是因为通过此案确立了由司法机关宣布违宪的法律无效的违宪司法审查制度, 而且也确立了司法独立的政治原则, 即司法机关作为宪法的最终解释者, 是“宪法的活的声音”, 美国式的由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制度模式也就由此初具轮廓。

(三) 理论基础

1. 自然法的影响

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根源于自然法学派的观点。自然法萌发于古希腊, 指的是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 具有永恒不变的正义性。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 (1) , 可以理解为自然法是人类理性的产物, 本质是正确的理性, 并且永恒不变, 这种观点对违宪审查做了明示和判断。欧洲大陆人移民至北美时就带有天生的自然, 正义, 平等的信念, 《美国宪法》序言中“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 树立正义, 保障国内安宁, 提供共同防备, 促进公共福利, 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能够享受自由的幸福, 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就是最好的证明。

2. 权力制衡思想的影响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思想, 权力制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不信任思想的延续, 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美国宪法的制定者充分吸收孟德斯鸠的思想, 尽可能地限制政府的权力, 防止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张。因权力的扩张将会带来无限制的腐败和滥用, 需要将权力关在笼子之中。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 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当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法律。 (2) 作为司法机关的法院, 既没有军权也没有财政权, 无法支配社会的力量和财富, 也无法主动采取行动, 因此理所当然必须赋予法院一定的权力, 判断国会通过的法律和总统发布的命令是否违宪, 纯粹的违宪审查权, 使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相平衡, 从而阻止权力的无限扩张。可以说, 美国的违宪审查的制度是根植于“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制衡机制。

(四) 违宪审查制度运作

1. 审查主体

在美国, 三权分立, 司法权专属于法院系统。违宪审查的机关形式上为最高法院, 其实是以联邦最高法院为核心的整个联邦法院系统, 各个州的最高法院也在行使司法审查权, 是一种“分散型”司法审查。

2. 审查内容

美国联邦法院司法审查的对象包括国会通过的一切法律、法令和政府制定的一切行政规章、行政命令。

3. 审查的提起方式

美国最高法院对国会、州法律和总统的命令不是主动审查, 而是借助于对特定的案件的审查为其启动程序。在具体的案件中, 当事人在运用法律时认为该法律存在立法违宪, 可以向法院提出违宪审查的要求, 另一种方式就是法院在当事人未提出违宪审查的要求下, 主动透过案件来审查法律的适用。

4. 审查程序

从审理普通诉讼“顺带”审查法律, 法令是否合宪。审查的基本的程序就是普通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对该案件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经过审查, 法院若认为该法律违宪, 法院有权在判决中拒绝适用该法律, 但拒绝适用法律只是在个案中, 而非直接简单地否定此法律。

(五) 对违宪审查制度的评价

1. 正面肯定

美国的违宪审查从宪法中来, 保证了宪法的至高无上性, 维护了宪法所保护的人民的基本权利。可以说, 在一定程度上“司法审查制的存在, 在民主制度下实行大众民主和保护少数权利, 防止形成多数专制的需要。” (3) 再进一步的说是维护“三权分立和制衡”机制, 保护最初的自由、平等和正义。

2. 缺陷性

三权分立下, 国会行使立法权, 国会代表民意, 在民意的基础上制定的法律, 遭到了法院的“宪法活的声音”的审查, 代表广大民意的法律和保护人民权利的宪法相互冲突, 几位法官的裁定即告法律违宪, 可以说是对民意的违背, 对民主的违背。

此外, 法院经过对普通案件的审查, 认为法律适用违法, 为终局性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司法专制, 会对宪政国家法治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违宪审查制度中国需要与否

中国是否需要违宪审查制度不是一个简单是与否的命题, 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状况来回答。

(一) 中国当下状况

需要违宪审查制度的存在来保障人权, 这是一个现实状况所体现出来的。我们国家期待用违宪审查来保障人权, 现实状况主要是由于, 近年来大量的侵权事件的发生给人们的权利保障问题带来了危机, 公权力对人权挑战;第二, 天赋人权已经深入人心, 人们都期待有一个形式去保护自己的权利。但是我们需要违宪审查制度吗?

(二) 违宪审查制度设计分析

相比美国实行违宪审查制度的主要理由:防止“多数派暴政”, 统一法律, 解决政治纠纷。而我国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单一制的国家, 并不存在民主制度所带来的“多数派专制”问题。

四、总述

利用它山之石, 也是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 纵有可取之处, 若超出界限去谈也是不可想象的。研究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更好地让我们理解这个制度, 并理性分析这个制度是否适用于我们, 以及如何来改进我们当前的制度。只有适合我们才能协调发展, 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汉密尔顿, 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M].程逢如, 在汉, 舒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3]姜峰.“违宪审查:一根救命的稻草?”[J].政法论坛, 2010.

施工图审查制度 篇7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注意事项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是工程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做好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 对从源头上消除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 确保投资效益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工程设计管理实践中, 笔者总结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过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施工图设计审查中, 可以同这些问题进行对照。

1 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的审查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关于公路的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 是我们审查的重点, 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 例如路基的压实度、桥梁的荷载标准, 有些设计单位在搞公路设计时, 不注意新标准、规范的更新, 由于套用作废的规范、标准图, 引起设计错误的情况经常发生, 有些大的设计部门也经常出现此类情况,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对设计文件总要求审查

审查时我们应注意公路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与审查批准的初步设计一致, 如有重大更改, 是否有相应的批准文件, 施工图是否达到施工的深度要求, 设计图纸 (总图及其它图纸) 是否完整齐全, 主要设备材料表是否齐全, 经复核过的结构计算书 (包括使用软件名称) 是否完整正确, 引用标准图 (现行有效版) 、大样图图纸目录是否齐全, 图纸签署是否符合规定, 应是我们审查的重点, 也是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

3 对设计说明的审查

编制一个好的、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说明, 对一项工程的整体设计质量关系很大。审查时要看设计文件说明是否起到指导作用, 将图纸中不好表达的内容以及对施工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在设计说明中阐述清楚。是否在别人读完一项完整的设计说明后, 能够对整个项目的设计基本上有个整体概念。

4 路线部分

公路技术标准符合公路网规划需求, 设计行车速度符合规定, 公路平、纵线形符合规范, 公路宽度及建筑限界符合规定和使用要求, 公路交叉口 (平交和立交) 满足视距要求, 沿河及受水浸淹的公路满足防洪防汛标准要求。对超出规范标准限值的特别说明及论证。

5 路面及路基部分

路面结构组合满足相应使用要求, 路面抗滑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路基 (含加固处理) 设计符合规范, 挡墙设计符合规范,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论证。

6 公路桥梁工程

基础部分, 勘察资料满足结构设计所要求的范围, 桥梁结构基础设计依据勘察成果报告进行并满足承载力要求, 桥梁结构基础设计依据勘察成果报告进行并满足变形要求, 桥梁结构基础设计依据勘察成果报告进行并满足稳定性要求, 桥梁明挖基础埋置深度符合规范要求, 桥梁结构基础满足防洪要求并进行冲刷计算, 不良地基处理方法符合合理性、安全性要求。对抗震不良地质及土层进行特别设计及处理。台后高填土或相邻建筑物的附加荷载对桥梁基础安全性及使用条件的影响满足规范要求。

结构部分, 桥梁总体结构体系选择合理。桥梁上部结构体系稳定, 支撑系统在施工各阶段及使用过程对上部结构体系能够形成有效约束。结构计算模型正确, 荷载标准选用正确, 符合相应的标准及强制性条文。桥梁基础及结构构造满足船只、车辆撞击的安全性。桥梁、隧道、通道等结构的净空满足行人、行车、铁路、航运等规范的要求。混凝土桥梁结构按规范进行承载能力权限状态的验算。桥梁结构按规范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并满足规范的变形控制要求, 钢桥结构整体及局部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材料强度验算满足规范要求, 桥梁结构按规范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异型桥梁结构 (斜桥、弯桥) 的特殊分析及安全措施, 特大跨径桥梁 (拱桥、斜拉桥、悬索桥) 应进行非线性分析。特大跨径桥梁 (拱桥、斜拉桥、悬索桥) 是否进行抗风验算。对特殊腐蚀地区已进行腐蚀介质的调查及检测分析, 对特殊腐蚀地区有保证结构耐久性采取的措施。确保结构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施工方法合理可行。施工控制对结构安全有影响时, 设计文件有否明确的施工控制要求。明确新积水对施工过程的特殊要求, 对超出规范及强制性标准限值的特别说明及论证,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论证。

公众利益, 桥上有无不允许通过的管线。工程使用过程中产生噪声对周围环境及人群的影响及措施。工程使用过程中产生振动对周围环境及人群的影响及措施。人行道栏杆高度及栏芯尺寸的安全性满足规范要求。人行道栏杆结构强度及刚度的安全性满足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无障碍设计法规及标准。

7 公路沿线交通安全设施

里程碑、界碑、百米桩符合规范, 交通安全设施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

8 抗震、排水、环保

公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按规定标准进行抗震设防。公路排水设施满足规范要求, 重要路段或居住区道路考虑防噪声设计。绿化设计是否满足要求。

9 公众利益

采取保护文物、古迹、名木、古树等措施。公路横断面设计考虑足够的绿化面积。公路 (含辅路) 两侧进出口设置合理。公路设计考虑公路客运和人行过境街设施。

1 0 总结体会

通过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可以将图纸中不合理、不完善的内容加以修正和完善, 帮助设计人员针对某项具体的工程设计, 从方案构思、整体思路和具体内容的设计等方面, 起到指导作用, 使其成为一项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图纸。所以, 设计文件审查是非常重要的, 应引起设计管理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诚.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所暴露出的问题[J].安徽建筑, 2002 (4) .

[2]李永亮, 李红峰.论路线、路基和路面综合设计的重要性[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第7卷) , 2007 (1) .

[3]刘晓夫, 赵之丹.关于桥梁设计的几点探讨[J].辽宁交通科技, 2004 (8) .

[4]成平.公路设计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J].公路, 2001 (8) .

论施工招标文件的审查 篇8

1 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查的依据

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查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第89号令)第十九条规定:“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发出的同时,将招标文件报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招标文件有违反法律法规内容的,应当责令招标人改正。”

2 进行招标文件审查的目的

招标文件应报招标管理机构审查,审查的目的在于使招标投标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进行,使工程施工能够按照招投标结果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并兼顾国家、招标人、投标人三方的利益。

3 施工招标文件审查的主要内容

在招投标工作的日常管理中,招标文件的审查一直是管理部门与招标单位矛盾的焦点,招标单位站在自身角度,瞄准建筑市场中队伍与任务严重失衡、僧多粥少的现状,经常提出诸如肢解工程、垫资施工等违法违规条款,严重扰乱了招投标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进行招标文件审查,就要把握国家及省市系列法律法规规定,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宣传,以期达到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为工程招标及承发包合同的顺利履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几年来对多个工程的招标文件进行审查,结合施工招标文件的特点,施工招标文件应主要审查以下几点:

1)审查招标发包范围,防止肢解工程。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工程项目可实行全过程、分阶段、单位工程、特殊专业招标,坚持不得对单位工程的分部、分项进行单独招标。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应审查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备案的施工图纸,凡施工图纸设计范围内的项目应全部纳入招标范围。

2)审查标段划分,兼顾效益与公平。施工招标项目需要划分标段的,招标人应当合理划分标段,并在招标文件中载明。标段划分应根据工程投资规模、设计方案、施工现场条件等合理划分,对体量较大的群体工程、道路市政工程等可根据资金情况、工期要求来划分,而对工程技术上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单位工程不得分割标段。通过标段的合理划分既可促进企业间的竞争,又能兼顾工程进度和投资效益。

3)审查投标保证金的收取和返还。投标保证金数额应为工程造价的2%左右,最多不能超过80万元。应以转账支票、电汇等形式收取和返还,投标保证金退还一律按照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时的单位名称、银行账号由收款人以转账支票、电汇凭证按保证金金额予以退还。未中标人在中标通知书发出后办理投标保证金退还手续,中标人在签署了工程承包合同后,办理投标保证金退还手续。不得以非提交投标保证金时载明的单位名称、银行账号退还投标保证金,不得无故延长投标保证金的返还时间。

4)审查工程工期,限制无限度提前工期。按照国家工期定额,根据工程结构、建筑面积、层数确定工期,招标人要求的工期一般不能比定额工程缩短20%,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工期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施工招标项目工期超过12个月的,招标文件中应规定工程造价指数体系、价格调整因素和调整方法。

5)审查工程计价方式,控制随意压价。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省市相关规定,依法招标的工程项目其施工招投标应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审查工程量清单是否依据施工图纸和现行定额编制,预算控制价是否经定额管理部门审查备案,避免招标人随意压低预算控制价。

6)审查评标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按规定审查评标办法,严格执行省市建设主管部门发布的评标办法,严禁招标人量体裁衣地对评标办法进行修改,根据工程项目类别及性质确定使用低价中标或综合评估评标办法。招标文件中不得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不得妨碍或者限制投标人之间的竞争。

7)审查材料供应,避免招标人擅自指定成品、半成品、材料生产厂家。对建设项目所需材料原则上由中标单位自行采购,为满足招标单位使用要求,根据工程实际,可对部分成品、半成品、材料约定为双方考察生产厂家,共把质量、价格关,由中标单位采购定货。不得指定工程建筑材料和设备生产厂家或品牌,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

8)审查工程款支付及结算,减少拖欠工程款。严格按照规定审查工程预付款、进度款支付计划,拨款总额不得低于工程结算总值的95%,余款及保修金的返还额度及返还时间均应在招标文件中写明。为防止拖欠款发生,应约定欠款偿还的时间及利息,并明确由此影响工程正常建设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总之,审查招标文件是招投标管理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尽职尽责。随着国家标准招标文件的大力推行,招标文件将越来越规范,并在招投标交易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叙述了进行招标文件审查的依据和目的,通过几年来对多个工程的招标文件进行审查,结合施工招标文件的特点,就施工招标文件审查的主要内容作出归纳,以使招标文件更加规范化。

关键词:招标文化,发包行为,审查,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施工图审查制度 篇9

如何使公路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审查真正起到把关作用,关键在参与审查的人员,除要求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外,同时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审查方法和技巧,有能力找出预算中的真正问题,还原工程预算的真实、正确和合理性。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和教学实践经验,在此提出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审查的基本方法,并以某高速公路工程设计变更为例,介绍预算文件审查的实施步骤和要点,为同行提供参考。

1 公路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审查基本工作方法

审查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文件,首先应充分熟悉被审变更的相关文件,包括原设计文件、变更设计文件、原设计批复图纸、变更设计图纸及专家评审意见、政府政策性文件、计价文件、计费文件、交通运输部编制办法等,在获知变更相关各方面的详细信息后,再对上报工程变更部分的前后工程设计施工图预算文件进行审查和对比。

1.1 审查工程设计变更前施工图预算

工程变更前施工图预算审查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查上报工程设计变更前施工图预算是否有漏计和重计项;二是根据原设计图纸确定变更部位的工程量,确定定额、人工、材料、机械价格及费率与原设计批复预算文件的一致性,计算变更前该部位的预算金额。

在审查中要注意,由于原设计批复施工图预算已确定,如需从中扣除一段的内容必须是原原本本的从中截取出来,即上报变更前施工图预算文件中的工程量应是原设计批复预算中所包含的部分,其套用定额、费率和工、料、机单价皆应与原设计批复预算完全一致。

1.2 审查工程设计变更后施工图预算

工程设计变更后施工图预算文件审查,重点在于对照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图纸进行审查。设计图纸是审查的重要依据,必须根据变更设计图纸检查上报设计变更后施工图预算是否有漏计和重计项,并对照设计图纸进行工程量的复核,同时审查定额套用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审查工、料、机价格与费率及相关文件的符合性,最终确定设计变更后变更工程部分的预算总金额。

1.3 工程设计变更前后预算比对审查

工程设计变更审查应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颁发编制办法、定额及有关文件规定,核实施工图设计专家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并核对设计图纸工程数量和变更数量。另需对变更进行变更前与变更后的情况比对分析,列出各分项工程预算核增、核减项目,查看费用变更的具体体现情况,如增减过大,需查实情况,为费用的变更提供依据,并按照交通运输厅政策性文件要求,出具审查意见和审查对照表等,确定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最终金额。

2 公路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审查操作步骤

以某高速公路桥梁缩减孔改路基工程变更为例,介绍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审查操作步骤。

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XX合同段,原设计中K80+205高架桥与ZK80+850高架桥之间有弃方8.5万m3,但实际地形陡峭,无处修建梁场。因此为平衡土石方,并为修建梁场提供场地,变更施工图设计对原设计K80+250高架桥、ZK80+850高架桥进行了优化设计,将原设计K80+250高架桥西岸缩减3跨,即原第9-11跨改为路基;ZK80+850高架桥东岸缩减9跨,即原第0-9跨改为路基。

将原设计文件《某高速公路XX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与变更后设计文件《某高速公路XX合同段施工图变更设计》图纸进行对照,确定审查范围:K80+250高架桥与ZK80+850高架桥的变更,不仅缩减部位涉及到原设计中的桥台的变化,而且变更设计根据地质勘测的结果对部分墩位桩基进行了优化设计。其中上报变更前施工图预算文件的工程量包含了缩减孔段的原桥工程量与其他墩位桩基优化设计前后变化的工程量;上报变更后施工图预算文件的工程量仅含变更后的路基段。具体审查实施步骤如下。

2.1 上报工程设计变更前施工图预算文件审查

(1)确定桥梁变更部分的工程量

1)桥梁缩减段工程量

复核原批复预算中K80+250高架桥第9-11跨与ZK80+850高架桥第0-9跨的工程量。在预算中,一座桥的工程量与金额为桥的各个部位汇总之后的工程量与金额,故在审查时,需要通过原设计图纸将变更部位从中拆分出来,即将K80+250高架桥第9-11跨与ZK80+850高架桥第0-9跨两段的工程量,分别从两座桥的工程量中截取出来,并进行量的复核。

2)受桥梁缩减影响的其余部位工程量

因缩减孔数以及地质变化对其它桥墩桩基结构产生变更的部位,应重新计算工程量。对照变更前的设计图纸,单独提取出因为变更受到影响的桥墩与桩基,计算其桥墩、桥台、桩基的原设计工程量。受桥梁缩减影响的其余变更部位情况如表1所示。

3)确定桥梁变更后受影响部分工程量

对照变更后设计图纸,参照表1将受桥梁缩减影响的其余变更部位的桥墩、桥台、桩基的变更后现有工程量计算出,为桥梁因受变更影响部位变更后的工程量。

4)确定上报变更前预算文件的工程量

上报工程设计变更前预算文件的工程量=1)+2)-3),即将桥梁缩减孔部分原批复设计工程量,加上受桥梁缩减影响的其余部位变更前工程量,再减去桥梁变更后受影响部分工程量。该工程量实际上是新桥相对原桥的变更工程量,是上报工程设计变更前施工图预算文件工程量的审查依据。

(2) 确定上报工程变更前的施工图预算金额

将以上计算工程量代入上报变更前施工图预算文件中进行审查:上报变更前施工图预算文件中工程量与计算结果基本相符;其定额的套用、工料机单价及费率的取值与原设计批复施工图预算文件相一致,不作调整。经审查,K80+250高架桥与ZK80+850高架桥缩减孔数变更为路基前的造价为2544.43万元,如表4所列。

2.2 上报工程变更后施工图预算文件的审查

上报工程变更后部位的审查主要从工程量、定额、工料机、费率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1)工程量的审查

本例变更里程范围内包括路基开挖土石方、填筑、软基处理、防护、排水工程,路面底基层,通道、涵洞及桥梁结构,改移道路、沟渠等工程。对照施工图变更设计图纸以及上报变更后施工图预算文件,核对工程项目及其工程量,发现有部分错计、漏计的工程量,审查对此予以修正调整;针对不合理项,如上报变更施工图预算中增计了中央分隔带纵向排水沟、集水井、中央分隔带急流槽不合理,审查予以取消。

(2)套用定额的审查

依据变更设计文件、计费文件、计价规则、预算编制办法等,对各项工程施工工艺进行定额的选择以及调整情况进行审查。对错套定额、调整定额不合理或是定额工程量有误项进行相应调整。

(3)工料机单价审查

工料机单价审查应按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取值,如本例变更后预算文件材料单价要求按 (湘交造审字[2009]XX9号)中计列的原设计批复预算材料单价进行取值。将变更后施工图预算文件与原设计批复预算文件中的人工、材料、机械单价进行对应审查,发现部分材料的价格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审查按照原设计批复预算进行材料价格的调整,相应核增核减了相关细目费用。

(4)费率的审查

费率的审查应按项目工程所在地、相关计费文件以及概预算编制办法等进行取值。本例上报变更设计施工图预算要求按原设计批复施工图预算(湘交造审字[2009219号)中的费率进行计列。经审,取值合理准确,审查未作调整。

2.3 审查结果

根据上报变更前后施工图预算文件的审查,完成数据文件的修改调整,最终得出本项目上报变更前后施工图预算文件审查的费用增减数值,如表3所列。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报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建安费减少投资376.81万元,经审查核减10.23万元,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建安费审定减少投资应为387.03万元。

将工程变更前后施工图预算费用按项列入审查费用表,可以查看工程设计变更前后费用的变化,本项目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总金额减少179.2715万元,如表4所列。

3 公路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审查要点

公路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文件审查,除按以上方法、步骤进行外,审查人员应明确以下思路要点开展工作,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审查质量。

3.1 确定变更范围,抓住主要问题

工程设计变更部分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和编制施工图预算,预算费用的高低涉及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影响工程建设总投资的控制和效益。在审查中,首先应确定其变更范围,尤其需要确定是否符合相关文件限定范围,是否与专家评审意见相一致,是否根据设计变更任务单进行了设计等,抓住了这些主要问题,就把握住了审查的大方向。

3.2 善于多方沟通,提高审查效率

审查者必须对工程变更相关文件和佐证资料充分熟悉,如有必要,还应该到现场进行核实,这些都需要参与审查的人员善于与各方沟通,快速获取审查需要的信息资料,获得相关人员的密切配合,使审查工作顺利展开,从而提高审查工作效率。

3.3 严谨细致认真,提高审查质量

工程变更相关资料多,审查中很多资料都需要证实或完善,在较短的审查时间内要确保审查质量,审查人员必须做到工作严谨、细致、认真。“严谨”就是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和规定,做到审查有理有据,按程序、按规章办事;“细致”就是要对变更相关全部信息、资料和变更设计预算文件细心查看,不放过任何疑点问题,做到全面到位、不留盲点;“认真”就是要态度端正,真正在审查的全过程投入时间与精力,不能马虎从事,特别是在出具审查报告时,要认真提炼文字语句,做到用词得当、说明到位、数据准确、格式正确。只有审查人员工作做到严谨、细致、认真,才能真正提高审查质量。

结语

公路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审查的方法、步骤和工作要点运用的正确性,是提高工程造价审查从业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关键,值得我们在工作中进一步努力探寻。针对不同的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文件的审查,会有很多不同的情况与问题出现,需要审查人员灵活运用审查方法,在工作中认真实践,不断积累审查经验,方能不断提高审查能力与水平。更加重要的是,审查人员应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公平、公正地处理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利益,主动防范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廉洁风险,为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和实现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保障。

摘要:公路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审查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平、公正、有方法、有技巧地对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进行审查,保证预算文件的合理、真实性,才能为有效地控制造价提供保障。本文分析了公路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审查的重要性,提出了工程设计变更审查基本方法,并以某高速公路第15合同段工程设计变更为例,介绍了公路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文件审查的实施步骤,总结了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审查的操作要点,为提高公路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图预算审查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上一篇:中学艺术教学下一篇:有色金属、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