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眼

2024-07-20

高度近视眼(精选11篇)

高度近视眼 篇1

近视的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为22%,但在亚洲高达70%~80%[1,2,3],其中高度近视( >- 6.00 DS) 约为38%[4,5,6]。 因为治疗近视会增加个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或者担心近视度数增长或并发症出现会增加患者及父母心理负担,感觉配戴眼镜影响美观会导致性格改变,加上近视的原因还可能限制对职业的选择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国内未见对近视生活质量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近视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高度近视与中低近视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差异,以便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措施,并为下一步探索心理干预对近视的治疗或控制作用奠定前期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 年1 月- 2015 年10 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4~22 岁的近视患者109 例。既往无精神病史, 现无其他心身疾病, 高度近视组52 例,男27 例,女25 例;平均( 17±3) 岁。 中低度近视组57 例,男29 例,女26 例;平均( 18±5) 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选取59 例正视眼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1.2 方法

测定由自填问卷法与结构式访谈相结合,不能自填者可由调查员采用询问法代为填答。 按照患者回答的客观情况填写,不进行诱导性提问,填写后当场检查回收

1.3 生活质量测定选用健康状况问卷

SF- 36 量表[7]是目前一种广泛使用于慢性疾病生存质量评价的普适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包含躯体功能( PF) 、躯体角色( RP) 、躯体疼痛( BP) 、活力( VT) 、社会功能( SF) 、情感角色( RE) 、心理卫生( MH) 和总的健康状况( GH) 等8 个领域。根据各个领域的不同评分( 0 为最低分,100 为最高分) 可以评价躯体( PCS) 和心理( MCS) 两个状态的总体状况,积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调查表回收后,编码,Visual Foxpro建立数据库,进行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度近视与中低近视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平均分比较

高度近视与中低近视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见表1。

2.2 中低近视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平均分比较

中低近视患者与正视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见表2。

(±s)

(±s)

3 讨论

近视的全球流行严重影响着人们及国家整体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健康[8]。 除了短期不利和不便因素,近视会增加严重疾病的风险如近视黄斑变性、 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等,这些因素在很多国家都是人们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 在东亚一些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如中国,近视眼患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加,而且发病年龄越早,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及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国外研究显示,高度近视眼患者的生活质量接近于患有严重角膜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9]。 所以,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及合理可行的方案控制近视眼,尤其是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及发展。 目前近视的治疗方法有:配戴眼镜、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等, 但无法从根本上控制近视的进展及预防其发生。 所以在从根本上解决近视问题之前, 所能做的是从多个方面观察近视的相关因素,尽量予以干预。本次问卷调查显示,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眼可造成生活质量( 功能、心理、经济) 降低;高度近视眼患者与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无近视眼、轻度或中度近视眼者,所以应重视对近视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轻度或中度近视眼者与正常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这也充分表明加强控制近视进展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与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康复中的作用愈来愈引起重视。 心理干预治疗对慢性疾病,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缩短病程,防止病情复发,提高其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所以下一步研究探索心理干预及治疗对近视改善生活质量,甚至控制近视进展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Vitale S,Sperduto RD,Ferris FL.3rd Increase prevalence of myopia in 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1971-1972 and 1999-2004[J].Ophthalmol,2009,127(12):1632-1639.

[2]Sun J,Zhou J,Zhao P,et al.High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in 5060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hanghai[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2(12),53:7504-7509.

[3]He M,Huang W,Zheng Y,et al.Refractive error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school children in rural southern China[J].Ophthalmology,2007,114(3):374-382.

[4]Pan CW,Zheng YF,Anuar AR,et al.Prevalence of refractive errors in a multiethnic Asian population:the Singapore epidemiology of eye disease study[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3,54(4):2590-2598.

[5]Jung SK,Lee JH,Kakizaki H,et al.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body stature and educational level in19-year-old male conscripts in seoul,South Korea[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2,53(9):5579-5583.

[6]Wang TJ,Chiang TH,Wang TH,et al.Changes of the ocular refraction among freshman i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etween1988 and 2005[J].Eye,2009,23(5):1168-1169.

[7]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9-24.

[8]Holden B,Sankaridurg P,Smith E,et al.Myopia,an underrated global challenge to vision:where the current data takes us on myopia control[J].Eye(Lond),2014,28(2):142-146.

[9]Rose K,Harper R,Tromans C,et al.Quality of life in myopia[J].Br J Ophthalmol,2000,84(9):1031-1034.

高度近视眼 篇2

(1)角膜手术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特别是飞秒激光的应用,可用于矫正高度近视。至于更远期的效果及对眼组织的影响仍待观察。

(2)前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3)晶状体与人工晶体手术。

(4)巩膜后部加固术 此类加固术的安全性及确切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其它疗法

(1)佩戴眼镜 框架眼镜及角膜接触镜。

(2)有症状的视网膜裂孔应行激光光凝、冷凝或巩膜扣带术。

(3)可疑青光眼患者,如无进展性近视而有进展性视野缺损提示存在青光眼需要治疗。

后天高度近视会遗传吗 篇3

答田某读者:

像你们的情况,不会遗传给后代。你们两家族中都没有高度近视的人,都是后天性近视,与后天用眼不良有关。从遗传角度上,你们的基因并没有任何改变,改变的只是表现型,这是不会遗传的。只要让你们的孩子注意用眼,别自己造成近视就行了,放心吧!

高度近视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是不带有遗传因素的;一种是病理性,是带有遗传因素的。

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会发病。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基因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只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在我国一般人群中,约有五分之一是近视眼基因携带者。如父母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近视眼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可不显示为近视眼,但如果他们俩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孩子就会成为近视眼患者。

如是病理性近视,孩子的眼睛变成近视有一定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如是后天形成的生理性近视,对孩子的眼睛健康影响不大。要想使你的孩子眼睛健康,就一定要在孩子出生后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比如不要过长时间近距离让孩子去观察事物,包括近距离的视频或者做一些精细的操作(如书法、描绘等),这样就可以使孩子发生近视眼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湖南省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颜华

高度近视眼 篇4

关键词:黄斑裂孔,玻璃体手术,内界膜剥离,激光光凝,相干光断层成像

黄斑中心凹的组织结构非常薄, 代谢需求高, 并且与后部玻璃体有特别粘附。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的视网膜后极部发生一系列退行性病变, 且大多伴有视网膜脱离, 影响裂孔愈合的因素较特发性黄斑裂孔更多。笔者分析近年来本院收治的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1例的临床资料,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本院2007-2011年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1例11眼。年龄15~42岁, 平均23岁, 其中20岁以下3例, 20岁及以上8例;男10例, 女1例;视力能辨认手动 (HM) ~0.08至HM~0.10;病程12~540天。6例黄斑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者行玻璃体切除和内界膜剥离、C 3 F 8注气术治疗 (I L M剥离组) , 5例行玻璃体切除、C3F8注气术 (非ILM剥离组) , 其中2例予裂孔周围激光治疗, 观察3个月至1年, 以相干光断层成像 (O C T, Z e i s s公司S T R A T U S O C T) 检查黄斑裂孔愈合情况。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接近 (表1) 。

1.2 O C T检查标准

OCT检查黄斑裂孔愈合情况分3级。0级, 黄斑裂孔愈合;Ⅰ级, 黄斑裂孔部分愈合, 无机化、牵拉情况;Ⅱ级, 黄斑裂孔周围有限局性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机化牵拉条索。关闭的黄斑裂孔在O C T扫描中有2种类型:a型 (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覆盖色素上皮层) , b型 (中心凹处色素上皮层裸露) 。

1.3 治疗结局

1.3.1 术眼恢复情况

11眼视网膜全部复位, 黄斑裂孔均闭合。术后2~3周, I L M剥离组6眼裂孔均闭合, 非ILM剥离组5例手术眼中2眼裂孔边缘清楚, 予孔周激光光凝。随访3个月至1年, 裂隙灯下Volk镜检查, 11眼裂孔均闭合。术后视力:ILM剥离组6眼视力从术前HM~0.03提高至0.03~0.15, 平均提高 (0.09±0.06) ;非ILM剥离组5眼视力从术前HM~0.08提高到0.04~0.25, 平均提高 (0.15±0.14) 。

1.3.2 术后随访和临床手术成功标准

11例均获随访, 时间3个月至1年, 平均11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晶状体情况和黄斑裂孔描述, 后者记录为孔边可见及孔边消失, 同时进行OCT扫描。临床上黄斑裂孔关闭标准为Volk镜下黄斑裂孔边缘消失;手术成功的标准是术后6个月视网膜复位。ILM剥离组6眼中, 裂孔a型闭合2眼, b型闭合4眼;非ILM剥离组5眼中, 裂孔a型闭合4眼, b型闭合1眼。O C T检测中心凹厚度, I L M剥离组 (143.5±23.5) μm, 非ILM剥离组 (168.2±3 9.0) μm。

1.3.3 黄斑裂孔愈合情况

O C T检查显示, I L M剥离组6例手术眼均0级愈合;非I L M剥离组3例手术眼0级愈合, 2例Ⅰ级愈合。

2 讨论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发生机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 与特发性黄斑裂孔机制相同, 由黄斑部周围玻璃体牵拉, 周边合并前膜或内界膜牵拉引起; (2) 少数由黄斑部劈裂引起; (3) 还有少数由外伤或高度近视的眼球过长引起, 早期易致黄斑水肿和囊肿形成。囊肿内层破裂导致板层孔形成。如两层均破裂, 则产生全层孔。玻璃体牵拉可引起急性板层或全层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在OCT图像中表现为神经上皮层完全破裂, 多数伴有裂孔周围视网膜水肿, 但色素上皮光带仍完整, 可见游离盖与玻璃体后脱离相连。玻璃体牵引在黄斑裂孔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判断裂孔形成的重要指标。由于O C T中无反射的玻璃体暗腔与视网膜内界面高反射带形成鲜明的对比, 当有玻璃体后脱离时, 期间会出现代表玻璃体后界膜的低反射带, 故O C T能敏感地反映出玻璃体与视网膜之间的细小裂隙, 以及玻璃体对视网膜的微弱牵引。OCT能定量测量黄斑裂孔直径、视网膜下积液的范围、追踪裂孔的发展或术后恢复情况。这些微米级的测量为了解疾病的发展及评价疗效, 提供了灵敏的方法, 成为一种替代组织病理学在活体内观察黄斑裂孔的新技术。板层黄斑裂孔在O C T图像上表现为部分神经上皮层组织丢失, 中心凹周围变陡, 依稀可见囊肿空腔。与特发性黄斑裂孔比较,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关闭率低[1]。原因包括玻璃体牵引、过长眼轴导致视网膜与脉络膜、巩膜之间不平衡关系, 以及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性病变等。因此, 临床上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多伴有视网膜脱离, 且可能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 影响视力。但玻璃体手术对于伴视网膜下液的黄斑裂孔是有益的。如视网膜下液进展至大的视网膜脱离, 可行充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或玻璃体切割联合气液交换术。未并发视网膜脱离时, 与特发性黄斑裂孔处理方法相同, 行玻璃体切割术, 将玻璃体皮质从视网膜表面移除。高度近视眼的手术难度明显增加, 要有一定的操作技巧。术中应注意避免眼压剧烈波动。术中使用染色剂可能对视网膜细胞有一定毒性。此外, 粗大笨重的手术器械不利于夹持黄斑前膜及内界膜, 可能加重损伤。患者术后保持俯卧位, 要特别注意并发症预防和围术期护理。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愈合机制与特发性黄斑裂孔类似, 当牵拉因素去除后, 自身便会愈合, 故行玻璃体切割术将裂孔周边牵拉膜取出, 成功率较高。影响黄斑裂孔解剖愈合的因素包括裂孔形态、大小及手术技巧等。影响术后视力因素有裂孔发生时的视力, 发生的时间和裂孔的大小 (400μm以内的小裂孔容易闭合) , 裂孔是否愈合, 病程是否恶化, 是否产生后遗症等。手术前后O C T显示感光细胞层及外界膜完整性、手术过程中是否损伤视神经纤维层等因素, 都与视功能恢复密切相关。

本文病例的随访结果表明, ILM剥离组裂孔闭合时间较非ILM剥离组明显加快。这与内界膜剥离解除了僵硬内界膜对视网膜复位的影响有关。另外, 手术引起的微小环境变化, 如生长因子高表达等也可能对裂孔的闭合产生积极作用。O C T检查表明, 剥离I L M会造成黄斑孔裸露愈合, 但是否裸露愈合并不影响术后视力。

由于激光对黄斑功能造成损伤, 特发性黄斑裂孔不宜激光治疗。但对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 术后裂孔边缘清晰, 或者术后视网膜不复位的患者, 为了促进裂孔关闭, 提倡激光补充治疗[2]。

本次对伴有视网膜脱离的11眼行玻璃体手术, 术中完全解除黄斑部玻璃体牵引, 黄斑裂孔均恢复, 获得良好视力。因此, 对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者来说, 去除裂孔周围的ILM有利于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关闭, 增加手术成功率。

诚邀基层医疗同仁合作 助同仁开展鼻炎与臭氧 (三氧) 疼痛专科

韩氏诊所 (登记号:PDy002734122212D6001) , 始终以鼻炎、风湿骨病疼痛治疗为特色, 掌握了众多先进、安全、成本低、疗效高、易操作、适合基层开展的技术。本着互助互利, 助同仁开展鼻炎、臭氧等疗法治风湿骨病疼痛专科。臭氧还广泛应用于妇科、口腔、泌尿、肠炎、皮肤等科。一次投资, 终身受益。详情来电咨询, 免费索取资料。

地址:安徽省太和县五星商城 邮编:236629 联系人:韩国前 电话:0558-8346882 手机:13956695771

参考文献

[1]Patel SC, Loo RH, Thompson JT, et al.Macular hole surgery in high myopia[J].Ophthalmology, 2001, 108 (2) :377-380.

超高度近视:摆脱眼镜不是梦 篇5

小李是个活泼可爱的大三学生,也是一个超高度近视(1500度)患者。每当看到自己那副厚如“啤酒瓶底”,却不得不戴的眼镜时,她总是又气又无奈。戴隐形眼镜吧,可不争气的眼睛老是发炎;想做激光吧,去了好几家医院,医生都说度数太高,角膜厚度不够,不能做。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一辈子戴着难看的眼镜了吗?

医生的话:超高度近视患者可以不戴眼镜

一种新的矫治手术——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让像小李这样的超高度近视患者摆脱眼镜!该手术主要适用于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如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眼部活动性炎症、圆锥角膜等)、近视度数在900~2500度、矫正视力在0.5以上的超高度近视患者。

近视眼患者之所以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其眼轴变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的缘故。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将一片为患者度身定制的凹透镜植入患者眼球内,改变光线的聚焦点,使其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术保留了眼睛生理结构的完整性和调节功能,矫正屈光的预测性好、准确性高、视力恢复快。与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手术相比,该手术具有矫正范围大、对角膜没有明显影响、理论上可逆(植入的晶体可以取出)等优势。

见识“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前检查必不可少。首先是屈光检查,这是术前最重要的检查项目,因为任何屈光差错都可能导致过度矫正或者矫正不足。通常情况下,应该散瞳验光以去除眼睛的调节力。其次是角膜地形图检查,以准确判断角膜表面形态,为手术提供参考数据。若发现有角膜陡峭和不对称,则此类患者不适合做屈光手术。第三,做A超测量眼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判断眼前房深度是否足够植入人工晶体。通常,眼前房深度在3.2毫米以上者可考虑手术。第四,做眼底检查以排除青光眼等眼底病变。

手术时,医生将凹透镜植入眼球前房。一般一只眼的手术时间约15分钟。

手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应用激素类滴眼液和抗生素滴眼液,并定期复查。手术后两周内应避免眼睛进水;不能用力揉眼或压迫眼球,绝对避免外力撞击眼球;白天外出时应戴上墨镜;一旦出现视物模糊、充血肿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专家提醒:

高度近视眼 篇6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270例 (270眼) 经我院确诊的白内障住院患者, 均为前房宽角, 且排斥各类青光眼及既往青光眼史、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葡萄膜炎等患者, 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其中男146例 (146眼) , 女124例 (124眼) , 年龄51~90岁、平均年龄72.6岁, 根据眼轴长度≤24 mm、25~27 mm、>27 mm 3个级别将其分为对照组 (NM组) 、低度近视组 (LM组) 及高度近视组 (HM组) , 每组90例, 3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手术方法

术眼采用2%利多卡因2 m L+7.5 g/L布比卡因2 m L混合液球旁麻醉, 然后打开眼睑, 使用0.5 g/L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 手术切口选在上方透明角膜缘, 切口长度大约3.2 mm, 将黏弹剂注进前房, 作一连续的环形撕囊, 直径在5~5.5 mm之间, 将晶状体核分离出, 然后使用超声乳化仪器将囊袋内的晶状体核吸出。超声乳化仪器的能量控制在3.0%~4.5%, 负压控制在100~120 mm Hg, 时间控制在0.2~1.2 min, 再将晶状体皮质吸除, 对前后囊进行抛光, 将黏弹剂注进囊袋内, 将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最后将之前注进的黏弹剂置换为平衡盐溶液, 使前房处在水密状态。

1.3 眼压检测方法

分别在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48 h、72 h、4 d、5 d由专人使用眼压计测量患者眼压值, 结果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不同时间的眼压比较

术前NM组及LW组的眼压均低于HM组 (P<0.05) , 术后24 h 3组的眼压均较术前升高 (P<0.05) , 尔后逐渐下降, 3组术后72 h开始低于术前 (P<0.05) , 且HM组术后24 h~4 d均高于其它两组 (P<0.05) , 术后5 d 3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3组术后24 h眼压升高率比较

HM组术后24 h眼压升高率高于NM组 (χ2=10.664, P<0.05) 及LM组 (χ2=7.385, P<0.05) 。见表2。

a为与HM组比较P<0.05;b为与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出现高眼压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2,3]: (1) 术中损伤到房角组织, 破坏了血-房水屏障; (2) 冲洗黏弹剂导致小梁网出现阻塞, 从而影响到了房水的排泄速度; (3) 晶状体皮质残留使小梁网阻塞; (4) 手术或晶状体植入刺激到了睫状突上皮, 从而导致房水量的分泌增多; (5) 晶状体皮质过敏或是睫状环阻滞等其它原因。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高眼压的可能性更大, 从解剖方面来分析, 这类患者多数存在房角发育不全的状况, 血-房水屏障不健全从而导致渗透性下降。与视力正常的白内障患者相比,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视网膜距离筛板更近, 由此容易引起筛板紧张, 从而使视盘不足以抵抗青光眼的损害, 而在眼压相同的情况下,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视盘及巩膜承受的压力要明显比NM患者的大。眼压升高更容易使近视眼底受到损害。

研究发现, 高度近视白内障往往与POAG的发病存在密切的关系, 国内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近视人群POAG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中、高度的近视人的POAG发病率高于轻度的近视人[4]。同时近视者患青光眼的危险比正常者高2~3倍, 且近视的程度越严重患病的几率越高[5]。

本组中, 3组术后的早期眼压均高于术前, 且术前眼压越高, 术后眼压则更高。在HM组中, 术后24 h的眼压为 (23.04±7.24) mm Hg, 高于术前 (15.85±2.74) mm Hg, 这说明术后高眼压的危险性受到术前眼压的决定性影响, 所以要重视患者术前眼压的评估, 这对预测白内障术后眼压的变化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 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的早期眼压明显升高, 对近视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应做好眼压评估, 术后密切注意眼压的变化, 高眼压出现后尽早采取处理措施, 以促进患者视功能的良好恢复。

摘要: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的眼压变化。方法:选取术前眼压正常的白内障住院患者270例 (270眼) , 根据眼轴长度级别分为对照组 (NM组) 、低度近视组 (LM组) 及高度近视组 (HM组) , 每组90例, 分别测量3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结果:术前NM组及LM组的眼压均低于HM组 (P<0.05) , 术后24 h 3组的眼压均较术前增高 (P<0.05) , 3组术后72 h低于术前 (P<0.05) , HM组术后24 h4 d均高于其它两组 (P<0.05) ;HM组术后24 h眼压升高率高于NM组和LM组 (P<0.05)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的早期眼压升高, 对近视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应做好眼压评估, 术后密切注意眼压的变化, 高眼压出现后尽早采取处理措施, 以促进患者视功能的良好恢复。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眼压

参考文献

[1]张秋秋, 赵桂秋, 车成业, 等.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原因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2, 13 (22) :3756-3758.

[2]董海莲, 高博, 周伶丽.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J].眼科新进展, 2011, 31 (7) :659-661.

[3]苗林, 陈丽娟, 宋鹤翔, 等.高度近视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变化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 2011, 5 (12) :423-425.

[4]彭华琮, 袁媛, 刘保松.晶状体囊袋张力环植入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 2010, 30 (11) :1065-1067.

高度近视眼 篇7

1 临床资料

现将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大坪医院眼科医院四病区室2008年至2010年, 对278例 (308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男152例, 女126例, 年龄21~70岁, 平均年龄51.32岁。眼轴长度25.7~36.5mm, 平均眼轴长度 (31.3+21) mm。平均角膜曲率为43.38+1.36D。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Ⅰ级者78只眼, Ⅱ级者112只眼, Ⅲ级者110只眼, Ⅳ级8只眼。

2 结果

术前视力:光感~4.5, 术后视力:<0.1者8眼, 0.1~0.4者58眼, 0.4~0.6者113眼, 0.6~0.8者87眼, 0.8~1.0者42眼。手术并发症有:角膜水肿4例, 后囊混浊3例。

3 整体护理

3.1 术前护理

(1) 局部点抗生素眼药水, 预防眼部感染。 (2) 常规眼部检查:视力 (裸眼视力、矫正视力) 、眼压、裂隙灯、眼部A超+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眼部B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检查, 全身检查排除心肝肾疾病;并行血常规、生化肝肾功检查等。 (3) 瞩患者术前预防感冒, 勿过度用眼, 加强饮食营养。 (4) 心理护理: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患者并发症多, 患者通常会考虑手术风险, 不同价位和品牌的人工晶体对术后效果有无影响, 手术中会不会痛, 术后视力能否改善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 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也不同, 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 我们加强护患沟通, 耐心的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手术目的, 方法和术后注意事项,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实事求是、耐心细致的解答, 使患者对手术效果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手术。 (5) 术前准备:术前1h均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 严格掌握散瞳时间, 随时观察瞳孔变化, 根据个体差异增加散瞳次数, 以保证术中瞳孔散大到6mm以上。每个患者均监测血压, 为术中作好准备。

3.2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护理人员热情接待, 严格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眼别。向患者交代其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勿突然咳嗽、打喷嚏及转动眼球, 如想咳嗽、打喷嚏可用舌尖顶住上腭以缓解冲动, 如再不能忍受, 请及时告知手术医师。患者取平卧位, 面向上, 嘱其眼球注视显微镜灯光。手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以防意外发生。

3.3 术后护理

(1) 术后遵医嘱给予二级护理, 普食, 卧床休息。不要用力挤眼, 避免头部用力, 指导患者翻身或起床时动作要轻, 以防震动头部致眼内出血/切口裂开等意外发生。术后如有头痛、伤口痛等不适时, 请告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进食清淡易消化软食。勿食用易引起腹胀食物, 禁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及坚硬的食品。注意保持大便通常, 多食蔬菜水果, 以防便秘, 因大便时用力致腹压增加可引起眼压升高, 眼内出血, 影响伤口的愈合及诱发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2) 保持术眼敷料清洁, 如有松脱或分泌物过多打湿敷料及时更换, 以免伤口感染。术后第1天、第3天、1周、2周、3个月、6个月复查, 检查视力、角膜、前房、眼底及后囊有无混浊等[2]。局部点眼, 点眼药前后洗手, 操作时动作轻柔、分开上下睑, 距离眼球5cm左右滴入结膜囊1~2滴, 用棉签轻轻压迫泪囊区3~5min, 避免药液流入鼻腔引起全身不良反应。

4 术后常见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4.1 角膜水肿

由于手术损害角膜上皮及内皮、术后炎性反应所致, 视力的影响加重患者的思想负担, 向患者交待清楚, 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疑虑。同时遵医嘱给予局部抗炎眼液点眼治疗, 随着术后炎性反应的消失可1~3d消退。

4.2 继发性青光眼

术后炎症反应, 小梁网受到破坏或色素细胞等阻塞小梁网或人工晶体状或虹膜前移等造成瞳孔阻塞、关闭房角, 引起房水回流障碍。因此, 术后密切监测眼压变化, 给予高渗脱水剂或口服尼目克司降压药。

4.3 后囊膜破裂

术中玻璃体液化, 对晶状体支撑作用减弱;悬韧带脆弱, 致后囊张力差, 易误伤后囊等。因此对手术操作者应具备操作熟练、准确、动作轻柔的能力。根据术后后囊破裂情况植入人工晶体[3]。

4.4 视网膜脱离

近视眼常有玻璃体液化、浓缩、后脱离、周边视网膜变性以及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等, 其白内障摘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主要因眼压骤降导致玻璃体脱离。因此术前仔细检查、术中维持好前房细心操作, 术后对视网膜变性区及裂孔行激光治疗。

4.5 眼内炎

其原因时细菌引起眼内感染。因此, 术前局部滴抗生素眼液为预防细菌性眼内炎。同时向患者做宣教, 勿用手揉眼, 预防交叉感染。

5 出院宣教

(1) 避免情绪激动, 不可熬夜, 注意劳逸结合, 不可使自己过于疲劳。 (2) 保证充足的睡眠, 特别是夜间睡眠。若失眠, 晚上入睡前, 可用热水泡脚, 喝牛奶, 梳头, 按摩背部等措施帮助入睡。 (3) 术眼防止感染。洗头洗澡时, 注意勿让水流到眼内, 不可用手揉眼睛。注意用眼卫生, 点眼药前后要将手洗干净。 (4) 3个月内勿从事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防止眼外伤及外力碰撞。 (5) 看书, 电视要适度, 一般不超过2h。在恢复期间最好不要看电视和书。 (6) 出院后1周到眼科门诊复查。

6 讨论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既可治疗白内障, 又能矫正高度近视, 在要求手术者有精湛技术的同时, 整体护理很重要,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态, 使患者具备耐受手术的条件, 术中缓解患者情绪, 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顺利实施, 术后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早日康复。所以细致的护理对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心理、社会、生理上的最佳恢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文.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08, 29 (5) :406.

[2]张利琴, 李雁萍, 王玏.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09, 38 (1) :82.

高度近视眼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5年08月至2007年08月间, 对24例 (29只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施行了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男6例, 女18例;年龄38~80岁, 平均63.8岁;并发性白内障20只眼, 混合性白内障9只眼。术前裸眼或矫正视力为数指至0.12, 术中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27只眼, 未植入人工晶体2只眼。

1.2 手术方法

术前1 h术眼滴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扩瞳, 球后、球周局部麻醉及加压软化眼球, 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 烧灼止血, 于眼球上方距角巩缘2~3 mm处行约4 mm左右的反弧形切口, 前房内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维持深度, 连续环形撕囊, 采用美国AlconUniversal生产的超声乳化仪在囊袋内行晶体碎核乳化吸出, 灌注抽吸残留皮质, 向囊袋内及前房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 将经过角膜曲率仪及眼A超测量出的相应度数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切口视具体情况, 电凝结膜瓣或间断缝合1针即可达到水密。

2结果

2.1 术后视力

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迅速, 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4者24只眼, 占73.7%;术后3月裸眼及矫正视力≥0.4者共26只眼, 占84.2%。

2.2 术中并发症

1只眼术中发生后囊破裂, 未能同期植入人工晶体。

2.3 术后并发症

多数患者术后第1天都有角膜轻度水肿、后弹力层皱折, 均在2~4 d消退, 1只眼出现瞳孔膜, 1只眼出现瞳孔上移。

3讨论

3.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较传统的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切口愈合快, 术后散光减少及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等优点[1], 且多数不影响患者正常的日常生活及部分轻体力工作, 手术几乎在眼球封闭的状态下进行, 晶体基本可在原来的解剖位置上被粉碎吸出, 这对高度近视白内障尤其有利。因为高度近视眼常有玻璃体液化、浓缩、后脱离、周边视网膜变性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故白内障摘除术后, 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近视眼, 而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 可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其原因主要有:①切口小, 且切口为远离角膜缘的隧道样切口, 手术过程几乎是在切口密闭的状态下完成, 前房深度维持较好, 从而可减少因前房深度变化所导致的玻璃体前后移动;②囊袋内乳化碎核吸出取代了开放性大切口手法娩核所造成的对眼球的挤压以及眼压骤降导致的玻璃体后脱离;③保持完整的后囊使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 可起到限制玻璃体向前移动的作用;④较小的切口对眼组织损伤小, 术后愈合快, 减少了术后切口漏水或裂开引起的玻璃体移动。因为玻璃体位置的改变是引起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术中、术后眼球内各结构位置的改变越小, 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就越小。

3.2 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较高, 而术中出现后囊破裂和玻璃体丧失者发生率更高[2], 因此对这类手术操作者的要求亦很高, 应具备操作熟练、准确、动作轻巧的能力, 具有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的技术和经验, 术中保持后囊完整。超声乳化的能量和时间与后囊损伤发生率成正比, 因此在选择病例时:要求核的硬度应低于常规超声乳化jR核硬度的选择标准;前房灌注液流量也不宜过大, 因囊袋较薄, 弹性差, 若灌注量过大, 则增加后囊损伤机率:再者, 撕囊时不宜过大, 否则撕裂缝变大延伸到赤道部, 易造成后囊破裂。若手术操作者能严守以上操作注意事项, 则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术, 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若术前发现已疑视网膜脱离者或曾有视网膜脱离史者, 应慎重施行超声乳化手术。

摘要: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对24例 (29只眼) 混合性、并发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除, 通过4mm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平均年龄63.8岁 (38~80岁) 。结果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4者, 占73.7%, 术后3月为84.2%。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等优点, 但高度近视并发玻璃体及视网膜疾病者, 视力恢复较差。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晶体人工,近视

参考文献

[1]李卫英, 马志坚.高度近视合并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航空航天医药, 2005, 16 (1) :33-34.

高度近视眼 篇9

1 资料与方法

2005年7月~2008年6月, 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219例412眼高度近视患者, 凡一眼或双眼球镜值在-6.0 D以上者, 为本文报道对象。

1.1 一般资料

219例高度近视患者, 其中, 男121例, 女98例;6~20岁32例, 21~35岁者67例, 36~55岁106例, 55岁以上者14例;双眼193例, 单眼26例, 其中, 右眼16例, 左眼10例;单纯近视155例, 最高球镜度-24.0 D, 最低为-6.0 D;复性近视散光64例, 最高柱鏡-5.5 D, 最低-0.5 D;其中, -6.0 D~-10.0 D者135例, -11.0 D~-15.0 D者65例, -15.0 D以上者19例;有家族史记录者122例, 占受检者的56.5%。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用0.5%托品酰胺溶液充分散瞳检查眼底, 散瞳前作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及裂隙灯、眼底镜检查, 必要时眼压测量及三面镜检查, 以发现眼底等疾患。

2 结果

2.1 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

40例74眼戴用角膜接触镜矫正者, 单眼6例, 双眼34例, 矫正视力除5例单眼≤0.6外, 余38例均≥0.8;75例138眼采用PRK等屈光手术矫正者, 矫正视力≤0.5者3例5眼, 0.6~0.8者11例20眼, ≥0.8者61例113眼 (81.9%) 。104例200眼戴用普通眼镜矫正者, 裸眼视力均在0.3以下, 其中≤0.1者122眼 (61.0%) , 0.1<视力者58眼 (29.0%) , 0.2<视力≤0.3者20眼 (10.0%) ;矫正视力≤0.4者12眼, 其中-8.0 D~-10.0 D者2眼, -11.0 D~-15.0 D者4眼, -15.0 D以上者6眼;矫正视力在0.5~0.7者33眼;≥0.8者155眼 (77.5%) , 其中-6.0 D~-8.0 D者108眼, -8.0 D~-10.0 D者38眼, -11.0 D~-15.0 D者7眼, -15.0 D以上者2眼, 由此可知, 矫正视力≤0.4者, 眼数随屈光度的增高而增加, ≥0.8者, 眼数随屈光度的增高而减少, 说明高度近视眼, 屈光度愈高, 矫正视力愈差。

2.2 年龄与屈光度

本文高度近视患者, 6~20岁者32例有2例 (6.2%) ≥-12.0 D, 21~35岁者67例有6例 (8.9%) ≥-12.0 D, 36~55岁者106例有19例 (17.9%) ≥-12.0 D, 56岁以上者14例中有5例 (35.7%≥-12.0 D, 表明近视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深。

2.3 眼底改变

219例中有弧形斑者198例 (90.4%) , 有豹纹状眼底改变者179例 (81.7%) , 有玻璃体混浊液化者65例 (29.6%) , 有黄斑部改变者26例 (11.8%) , 视网膜脱离者8例 (3.6%) 。

在随访观察中, 有12例40~50岁者, 其中, 男5例, 女7例, 眼压略高于正常范围, 经房角、视野等检查, 7例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 占3.2%。

3 讨论

高度近视由于眼轴加长, 眼组织变性及各种并发症, 其对视力损害是严重的。由于视力差, 增加眼的辐辏力, 容易产生视疲劳及眼胀痛。高度近视的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深, 其屈光度愈高, 矫正视力愈差, 年龄在18~30岁之间者, 屈光度以-6.0 D~-9.0 D为多, 矫正视力多数≥0.8, 其原因是由于眼球变性及并发症的发病率较低之故;随着年龄的增长, 屈光度及并发症随之增高。本组病例中, 有10例 (男4例, 女6例) 年龄在39~45岁之间者, 视力矫正不佳, 4例6眼屈光度≥-15.0 D出现玻璃体混浊液化后脱离, 4例5眼屈光度>-11.0 D有黄斑出血现象, 2例2眼-13.0 D伴视网膜脱离, 其矫正视力均在0.3以下, 提示屈光度愈高, 眼底及玻璃体病变愈严重。

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 主要有眼底出血、玻璃体液化混浊及后脱离、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包括格子样变性、霜样变性、囊样变性以及视网膜裂孔、脱离等。发生于近视眼的视网膜脱离是其他人群的8~10倍, 基本病理条件为裂孔形成, 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流进视网膜下, 使网膜隆起。眼底并发症的分布特点以颞侧为高发区, 尤其是颞上方象限 (74.66%) [1], 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近视眼的眼轴延长, 眼球壁向后进行性伸展, 颞侧视网膜血管张力增强, 脉络膜视网膜变薄之故。

高度近视所致的眼底退行性病变, 若累及黄斑区, 可造成视功能严重损害。黄斑区是近视眼变性的特异性好发部位, 主要病变有色素紊乱、变性、萎缩、出血、新生血管形成、Fuchs斑、裂孔等。其中Fuchs斑为近视眼特征性表现, 周围常伴有出血, 系Bruch膜的破裂引起。本文中有男女各2例年龄在39~43岁之间者发生黄斑出血等改变, 有资料报道, 非手术近视眼中黄斑出血的发生率为4.7%[2], 多系弥漫性和局限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引发出血, 如果出血通过Bruch膜和外界膜, 则可以引起色素的迁移和视网膜组织的严重破坏。

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的发生, 主要是由于近视眼眼底微循环障碍如眼底血管管径、血流速度的改变、血-视网膜屏障、脉络膜-视网膜屏障功能的破坏, 导致后极部慢性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及新生血管形成之原因;其次在正常或高于正常的眼内压作用下, 近视眼球后段发生病理性扩张并产生相应病变, 巩膜伸展性改变可能是高度近视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高度近视眼患开角型青光眼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临床上因前期症状不明显, 常致近视型青光眼的漏诊和误诊, 原因为高度近视的筛板组织薄而绷紧, 青光眼形成的杯状凹陷小而浅容易被忽略;由于近视弧的扩大, 视网膜脉络膜的萎缩, 使视盘呈现淡灰色泽, 掩盖了视神经萎缩的表现, 从而对视盘的萎缩程度不能作出正确判断;更因巩膜组织薄而膨胀, 测量眼压时往往偏低, 造成假性低眼压。青光眼可以促使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 而近视眼对青光眼的损害特别敏感, 当二者同时存在时, 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屈光手术后, 由于角膜渗透作用增强, 对眼压的耐受力降低, 引起角膜水肿;使用糖皮质激素, 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 预防、治疗角膜混浊, 减少屈光回退, 但由于其多途径影响小梁细胞、改变其细胞外基质、增加房水流出阻力及患者对糖皮质激素高敏感性引起眼压升高, 亦可诱发激素性青光眼发生[3]。

对高度近视特别是伴有眼底并发症的患者,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戒烟限酒、防止便秘, 不过多熬夜, 避免剧烈的运动、头部震荡及用力屏气等危险动作, 工作中心态平稳、劳逸结合、以预防眼底并发症的发生与恶化。对采用软镜矫正、屈光手术矫正而产生的相关并发症, 均应认真对待, 及时治疗。

摘要:目的:了解高度近视眼底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方法:对一眼或双眼球镜值在-6.0D以上者散瞳检查。结果:裸眼视力均在0.3以下, 矫正视力77.5%以上≥0.8, 玻璃体液化混浊及开角型青光眼和眼底病变如黄斑部改变、视网膜脱离等有不同程度发生。结论: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及玻璃体病变随屈光度增高而增加, 屈光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屈光度愈高, 矫正视力愈差。

关键词:高度近视,屈光度,矫正视力,青光眼,眼底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周正申, 王玲, 王康孙.近视眼与视网膜周边部退行性病变[J].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2) :151-152.

[2]汪芳润.近视眼[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6.10.

高度近视孕妇需要剖宫产吗? 篇10

那么,高度近视的孕妇是不是就不能阴道分娩了呢?

高度近视的确存在高危因素,但不是说就不能阴道分娩了。

先得说清楚什么叫高度近视,不是说你戴三五百度的近视眼镜,就是高度近视了。这里说的高度近视,是近视中比较严重的情况,度数至少在600度以上,一般小时候就出现了,有一定遗传因素。大部分高度近视的患者,眼底通常都有病理性改变,比如视网膜、脉络膜的萎缩和变薄;有些人还会形成裂孔,液化的玻璃体经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使视网膜隆起。因此,高度近视的病人是视网膜脱落的高危人群,在外伤等诱因情况下,容易发生视网膜脱落。

而分娩过程,尤其是第二产程用力屏气时,有些人会出现眼内压升高,从而有可能诱发视网膜脱落。所以,有些患者因为担心视网膜脱落,而选择了剖宫产终止妊娠。

于是,高度近视,就成为了剖宫产手术的一个相对适应症。

但是,高度近视不是不可以顺产。

医学上的东西,几乎很少有“只要……就……”句式的,不是说你有了高危因素,就会发生那个可怕的结局。高危因素其实有点像犯罪动机,有动机的人很多,但实际上最终犯罪的人却很少。一个乞丐在马路上遇见一个富翁,这个乞丐就有了谋财害命的犯罪动机——前提是这个乞丐真的这么做了,他真的去谋财害命了,我们才可以从犯罪动机的角度解释他的这一行为。但是事实上,很少有人真的这么去做,一个人的行为不是仅仅被某一方面所支配的。疾病也是一样,一种疾病的出现,也是要凑齐天时地利人和,多种因素恰巧同时作用了,那个结局才会最终出现。

高度近视患者要想通过生孩子实现视网膜脱落,得眼底有了严重病变才行,如果没形成什么裂孔,视网膜的损伤不大,也不是那么容易脱落的。而且,还得在生孩子的时候费很大劲,花很长时间用力,才有可能诱发视网膜脱落。如果头盆条件好,用力技巧得当,第二产程顺利的话,还没来得及视网膜脱离呢,这边就已经生完了。所以说,高度近视患者要想在生孩子的时候把视网膜生的脱落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高度近视的发病率并不低,大多数孩子都顺利地实现阴道分娩了,我也没听说谁生孩子的时候把眼睛给生瞎了。你还担心什么?

所以说,在我看来,高度近视虽然是剖宫产手术的一个相对适应症,但是一个强度很弱的适应症。毕竟,视网膜脱落只是一个风险,它还没有确实发生,就算发生了,也不等于完全失明。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最严重的是仅存光感,不过可以通过手术处理,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而剖宫产手术,则是实打实地要把刀开在你身上了。而一旦开了刀,和剖宫产相关的各种手术风险就随之而来,比如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术中损伤等等,如果再次怀孕是疤痕子宫的话,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风险都要明显升高。这些剖宫产手术相关的风险,其可怕程度可都不在视网膜脱落之下啊!

所以,高度近视确实有视网膜脱落的风险,但是如果要真的评估风险,那也不能单看视网膜脱落这一个方面,而是应该把剖宫产手术相关近远期风险都拿出来,放到一起来比较,选择一个风险更小的去做。

看看真人秀节目中的那段,产科医生查体的时候,也在强调,那位高度近视孕妇本人条件还是蛮好的,孩子体重不大,一直都是孕妇本人和家属在强调眼睛的问题。最后产科医生也就说了句:“好吧。”作为一个产科医生,我很清楚那个医生的意思,其实就是说这个孕妇是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是可以自己生的,但是孕妇“为保险起见”,要求剖宫产。既然具备高度近视的相对适应症了,那么产科医生也就答应她的要求了,所以说“好吧”。这不是医生的建议,而是孕妇的要求。

毕竟,这是一次择期剖宫产手术,指征放宽一点问题不大。但如果是值班急诊情况,医生只会去做手术指征很强的剖宫产。如果高度近视的孕妇临产了,那么除非产妇曾经有视网膜脱落病史,或者眼科医生经过检查提示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建议剖宫产手术,否则都是可以阴道分娩的。

高度近视眼 篇11

关键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矫治,高度近视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MIOL) 可使远近物体均成像于视网膜上, 满足远近的不同要求, 有效地解决了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singie-focal intraocular lens, SIOL) 无调节力的问题, 达到或接近正常眼的生理功能[1]。MIOL比传统的SIOL有更大的视觉范围, 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使用, 白内障摘除后植入人工晶体, 已从单纯矫正无晶体眼的屈光不正发展到恢复功能视力, 而有关它通过植入人工晶体矫治高度近视术后脱镜视觉质量影响的报道不多。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行MIOL植入术及同期SIOL植入的高度近视患者, 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的裸眼及矫正远近视力、视觉质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标准:高度近视有摘镜愿望, 角膜厚度不允许做准分子激光手术, 晶状体基本为透明的摘镜患者, 按植入人工晶体的不同分两组。植入MIOL组共24只眼, 男14眼, 女10眼, 年龄30~48岁, 平均38.5岁;植入SIOL组共44只眼, 男18眼, 女26眼, 平均年龄38~51岁, 平均44.5岁。患者术前屈光状态为-10.00~-24.00 DS, 眼部无角膜、眼底器质性病变及中度以上弱视, 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度数为+2 D~+13 D, 设计给患者术后的屈光度为-1.0~-1.5 DS。患者术前均做了准分子激光术前的全面检查, 按LOCSII分类, Ⅰ级核42眼, Ⅱ级核22眼, Ⅲ级核4眼, 诊断为弱视 (最佳矫正视力小于1.0大于0.4, 并晶状体透明) 12眼。

1.2 人工晶体的选择

MIOL为美国Alcon公司的多焦点可调人工晶体SN60D3, SIOL为德国BIGBAG折叠单焦点人工晶体。

1.3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完成。使用AMO公司的SOVEREIGN超声乳化仪, 术前均用美多丽扩瞳, 在表麻下行透明角膜切口, 前房内注入粘弹剂, 连续环行撕囊, 水分离, 超声乳化晶状体核, 吸出残余皮质后, 囊袋内注入粘弹剂, 使用推注器植入人工晶体, 吸出前房内的粘弹剂, 水化封闭切口, 结膜囊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单眼包封。手术均顺利, 术中无1例破囊。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2周, 托吡卡胺睡前滴眼1周, 术后1天、3天、1周、2周、1月、3月、6月、1年定期复查。

1.5 术后检查项目

1.5.1 视力

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两组术后的裸眼远视力、近视力, 最佳矫正远视力、近视力, 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 对术后6个月的视力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1.5.2 脱镜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脱镜生活情况。

1.5.3 主观眩晕和畏光感

术后6个月,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眩晕、畏光感和夜间视力障碍的调查。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病例中患者均为晶体核Ⅰ~Ⅲ级, 术后第1天角膜内皮略有水肿, 3天后均消退。

2.1 视力情况

术后6个月, MIOL组与SIOL组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患者脱镜情况的比较

术后6个月, MIOL组12例患者有12例不需戴镜矫正即可正常工作看书, 看远11例不需戴镜矫正, 1例开车需要戴镜, 脱镜率91.67 %;SIOL组22例患者有10例看书需要戴远视镜矫正, 看远16例不需戴镜矫正, 脱镜率为54.55 %, 两组采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44, P<0.05) 。

2.3 主观眩晕、畏光感及夜间视觉障碍的比较

术后6个月, MIOL组有2例 (2眼) 患者自觉看物体时经常出现光晕而视物不清, 但不影响生活;SIOL组有3例 (3眼) 有类似症状;两组均无夜间视觉障碍。

3 讨论

高度近视超声乳化吸除晶体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屈光手术, 能让患者术后摆脱戴眼镜的麻烦, 获得功能性视力, 提高视觉质量。随着临床应用的普及, 其已在无黄斑病变的高度近视眼患者中使用, 对提高患者术后视力, 减少眼镜的依赖, 改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摘镜愿望的高度近视不适宜做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通过植入MIOL, 使患者术后有良好的远、近视力, 提高了患者的脱镜率, 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视觉质量, MIOL比传统的SIOL有更大的视觉范围[2]。MIOL光学面设计为圆形双凸的五个同心圆的非球面折射区, 视近较视远增加1.5 D, 加上多焦点衍射环的设计, 使患者视远、视近时均可以在视网膜上呈现清晰的物象, 改善了单焦点晶体植入的老视状态, 提高患者的脱镜率, 满足了患者对脱镜生活的需要[3,4]。MIOL可以提供优于SIOL的非矫正近视力和最佳视远度数矫正下的近视力[5]。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是评价MIOL是否优越于SIOL的重要指标, 在老年性白内障中MIOL运用较多, 而在高度近视患者中植入MIOL较少, MIOL不仅可提供给大多数患者良好的近视力, 而且减少了近距离工作时对眼镜的依赖, 提高了生活质量[6]。我们研究也表明MIOL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明显优于SIOL, 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做为高度近视患者脱镜提高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罗怡, 卢奕, 方艳文, 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远期疗效评价[J].眼视光学杂志, 2008, 10 (4) :241-244.

[2]袁非, 黎蕾, 朱志忠, 等.ARRAY多焦点与单焦点晶状体的视觉效果比较[J].眼科研究, 2003, 21 (4) :425-427.

[3]梁皓, 谭少建, 唐彦慧, 等.双眼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视功能的研究[J].眼视光学杂志, 2007, 9 (1) :10-13.

[4]Kamle SH, Dadey A, Kaushik S.Contras sensitivity anddepth of focus with aspheric multifocal versus conven-tional monofocal intraocular lens[J].Can J Ophthalmol, 2001, 36 (4) :197-201.

[5]Brydon KW, Tokarewicz AC, Nichols BD.AMO Arraymultifocal lens versus monofocal correction in cataractsurgery[J].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0, 26 (1) :96-100.

上一篇:Flash游戏下一篇:视觉传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