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地区

2024-11-05

滨湖地区(共8篇)

滨湖地区 篇1

常德滨湖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正由样板村建设阶段迈向普遍推广的阶段,当地农村经济条件较好,农民房屋几乎全部是近二三十年内新建的两三层楼房,整齐美观。

1 现状

1.1 自然环境

常德滨湖地区指洞庭湖西岸,沅水和澧水下游的汉寿、安乡、津市、鼎城和柳叶湖区的滨湖平原地区,境内地势平坦无山,河流、湖泊与农田纵横交错。

1.2 经济环境

由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园田化建设,当地农田大多棋格状分布,道路笔直,人工河渠众多,民房大多整齐地相对排列在道路的两边,房子与房子侧面基本没有间距。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经济较富裕。

1.3 庭院现状

一般农户的房前房后均有一较小的庭院空间,房前庭院紧邻公路、面积小,因做晒场,前院水泥硬化面积大。围栏与园门一般用水泥柱或不锈钢材料,光亮虚华。后院一般作为菜园,园林植物种植少。

当地农家庭院中大多有少量本土树种,如水杉、柳树、椿树等随意分布,遮荫避暑,自然成景,也有数量不等的果树,多为橘、柚、桃、李、梨和枇杷等,果实多供家人食用,一般种植了少量园林植物,如松、柏、杜鹃、继木、紫薇、茶花、栀子花、蜀葵、绣球、鸡冠花和美人蕉等。庭院建设无规划,无图纸,随意而为,投入较少。

2 农家庭院景观设计原则

农家庭院景观设计应追求实用、宜居、美观、廉价和乡土五个原则。第一,实用。满足农家生产生活需要,普通农家庭院内应有足够的水泥空坪,满足农家基本的晾晒需要,有车辆驶入与倒车的道路,有家人休闲、儿童玩耍、亲人聚会的场地,有一定的果树与蔬菜种植的区域。第二,宜居。有助营造气、温、湿、声适宜的生态宜居效果,通过不同植物高低、疏密的配置,让居住环境冬避寒风,夏得清凉,空气清新,湿度合适,环境静谧,获得理想的生态宜居效果。第三,美观。即环境好。第四,廉价。农家庭院建设必须是低成本的。第五,乡土。乡土元素要把握,当地为典型的洞庭鱼米之乡,水网密布、沟渠纵横,具有悠久的稻作文化与渔牧文化,在农家庭院景观设计上应把握这一特色的乡土元素[1]。

3 农家庭院设计实践

项目组从2015年5月开始对常德滨湖地区18户农家庭院景观设计进行了指导,并选取了柳叶湖区3户农家于2015年7月开始建设农家庭院景观样板户,获得了较多有益的经验。

3.1 场地清理

电线杆、卫星天线等要置于庭院周边的位置,滨湖地区潮湿及积水,通过填土使庭院地面高于院外入户道路。

3.2 围墙与院门

围墙与院门宜用普通的砖、铁、石等材料,稳重而质朴;慎用外表光艳的不锈钢、豪华瓷砖、人造大理石等,避免庸俗与虚华。造型与色彩上要与主建筑风格统一,整体协调。因平原地区庭院狭小,围墙最好用栅栏做成半通透式的,使空气流通、视野开阔,并且符合当地生活习俗。

3.3 园路与活动场地

主道可用混凝土浇筑,再压模或镶卵石形成条纹美化。庭院小径可根据庭院大小与功能需求设计,随意而自然,用建房时多余或废弃的边角瓷砖、黏土砖、石块、卵石等铺设。

3.4 园林小品

普通农家庭院一般不必设计任何亭台,庭院中的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即可遮阳避雨,树下设一桌几凳即可供家人小憩。天然的池塘应保留,但不能离房屋过近,避免滋生蚊虫和引起潮湿。庭院的周边位置可设棚架,其上爬满藤蔓、瓜果与花朵,其下供人行走、休闲与玩耍。棚架可用混凝土构造,也可用竹木搭建,成本低又耐用。庭院路灯设置一两个即可,别致精巧对庭院起点缀作用[2]。可改造利用废弃的生活用品与农具,以显示农耕文化,体现乡村风情,如用木船、犁、耙、石磨等巧妙组合,成为庭院中别致的点缀,可用瓦缸、石臼、陶罐做成农家风味的花器,利用渔具、蓑笠、斗笠等悬挂于墙面形成别致的水乡情趣。

3.5 种植设计

滨湖地区土地平坦,地势低洼,冬天寒风大,春天潮湿,夏天日照长、气温高,住房的四周可通过树木的种植形成后高前低、北高南低的理想格局。房屋的北面或后面种植高大且四季常青,枝叶紧密的树种,如松、樟、竹等,冬天遮挡北方强劲的寒风,又形成后有靠山的心理效果。建筑的南面或前面除种植几棵遮荫的大树外,适当种植灌木、花卉或者留空,疏密适中,使建筑半掩半露,春避潮湿、夏享清凉、秋有瓜果、冬享阳光。因滨湖地区房屋侧面与邻居紧靠,可在庭院前后两侧栽种树木,以增加私密性,但注意潮湿的春季早晚房屋墙角有一定的阳光照射以使室内外干燥。

湖区农家庭院面积不大,管理粗放,庭院景观设计不能追求规则式花园的对称和图案效果,而应力求中式的小巧、自然、幽静、写意的意境,通过竹、松、莲等气节植物的设计表现主人的情操与精神,通过红花与硕果的配置展现农家的喜庆与吉祥[3]。

庭院中种植几棵果树,既有硕果满枝的美景,又有采摘品尝的生活情趣。果树不能离住房太近,以免潮湿和有害昆虫进入室内。院墙的内外均可适当种植一些藤本瓜果与蔬菜,既可供食用,又可形成瓜爬院墙的景致。可适当种植一些常见药用植物与芳香植物,以供家用和增加生活情趣。

湖区秋冬季节多数草木枯黄,农家庭院应重点补充秋冬绿色。引种女贞、四季桂、黄杨等形成绿篱,用修剪成形的松、柏、冬青、海桐等完成景观构图,保持四季常青。可引种少量红继木、鸡爪戚等,与绿色叶片植物配合,丰富庭院的色彩效果。菊花、指甲花、节节高、美人蕉和鸡冠花等草本花卉,分株移植或种子散播即可,其成本低、易存活,很受农民欢迎。引种园林花卉时注意空间、色彩、花期的搭配,力求构图美观、色彩丰富。当地苗木市场上价格合理,适合农家庭院引种的木本藤本花卉有杜鹃、继木、紫薇、樱花、碧桃、海棠、桂花、茶花、腊梅和栀子花等[4],种植时注意景观的构图与花期搭配,以使整体和谐,季季有花。

摘要:分析常德滨湖地区农家庭院景观的现状,通过对当地18户农家庭院景观设计的指导与实践,提出了滨湖地区农家庭院景观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对改善南方湖区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新农村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家庭院,景观设计,滨湖地区,人居环境,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杨爱民.新农村农家庭院景观设计初探[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3):167-170.

[2]周志伟,陈洁.农家庭院景观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以湘西北丘陵地区为例[J].绿色科技,2016(1):140-142.

[3]邱尔发,董建文,史久西,等.闽浙地区乡村庭院树种的结构特征比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23-25.

[4]周兴元.园林规划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走进滨湖湿地公园 篇2

仲秋,天气凉爽,我走进湿地公园。入口处的一块石碑巍然屹立,几个遒劲的红字镌刻了湿地公园的学名。一条笔直的道路通向园区,右面是曲折有致的木栈道,几个人一边缓行,一边摄影,把此刻的精彩定格在瞬间的相片中。左边是荷塘,从狭窄的河道一直延伸到宽阔的北部,荷叶田田,有的仍然呈现勃勃生机,有的则无精打采,还有的已经枯萎,像清代官员顶花翎被雨水浸湿成暗褐色。荷花似乎忘了季节,不时开出几朵,红莲、粉莲争奇斗艳,你贵妃出浴,我嫦娥醉舞,更为奇特的是有一支荷花穿过一片荷叶,擎着一朵荷花绽放,我给它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冲冠怒放妃子笑。荷中央是木制的曲桥幽通的六角亭,“水云间”的雅名让人思绪飞扬,我仿佛看到凌波仙子涉水而来,裙袂飘逸,端坐亭里,轻舒玉臂,纤纤玉指在古筝弦上弹拨捻抹,一曲悠扬的曲子让人沉醉。哗哗的流水声惊醒了我的美梦,西边山石叠水景观让我眼前一亮,人工瀑布巧夺天工,飞珠碎玉,溅落荷塘,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在林间转悠,不期来到焦姥河边。这是一条人工河,智慧的合肥人不会忘记“陷巢州长庐州”的传说,更忘不了焦姥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河以焦姥命名,表达了合肥人民对焦姥的爱戴和崇敬之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湿地公园锦上添花。我被这条河深深吸引,掬一捧河水的清凉,洗净人世的尘埃和风霜。这时一只乌篷船桨声咿呀地向我驶来,让我仿佛进入了江南水乡。河水深绿,我怀疑是否是公园里的树叶把绿色的汁液挤出,奉献给这条滋养它们的母亲河,而悄然变得憔悴,随风不时飘落进河里。工作人员是个中年妇女,豌豆点蓝色上衣,头戴一块花格子方巾,优雅大方地端坐在船尾,纤纤玉指稳稳地掌着舵,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不时热情回答游客的咨询。

稍事休息,往对岸一瞥,我猛地一惊,一个木屋里一只猴子斜跨在床沿,两条毛茸茸的腿似乎在荡悠。定眼细瞧,原来是聪明的设计者在此巧妙地规划了有巢氏的巢居,不经意间向游客渗透历史知识,彰显这个地区人类居住的久远历史和人类文明发源地的辉煌。

继续沿着焦姥河向东行,就是鹊桥,一座彩虹桥横跨南北,这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地方,还是一对对恋人牵手相约的地方?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我哼唱着黄梅戏《天仙配》的歌词,仿佛进入了电影里,与牛郎织女同欢乐,共悲戚。我突发奇想,只有在七夕牛郎织女才能相会,相思苦长,见面欢短,情何以堪?焦姥河有焦姥这位河神作为护身符,牛郎织女何不到此约会呢?此座鹊桥不受玉帝管辖,人间有法律保护合法夫妻权利,是他们的理想约会之地。我也想租借一叶扁舟,摇橹荡桨,在焦姥河徜徉,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与焦姥对话,与牛织神交。

折向北经过翠隐洞天,向草浪闻莺景点进发,途径森林课堂,让我大长见识。一条曲折有致的小路曲径通幽,两边绿草如茵,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块牌子,上面有各种花卉和禽鸟的图片,还附有它们的特点性质及生活习性的简单介绍。菖蒲、葱兰 、喜鹊等司空见惯;地被石竹、何首乌、马蔺、三色堇、再力花、棣棠、笑靥花、垂丝海棠、结香等有的闻所未闻,有的只闻其名,不识其形。我并未去茗社饮茶听风,找了一个活动摇摆的椅子,坐在上面荡起了秋千,重温儿时欢乐。东北方一个圆形穹顶式建筑,由绿树和藤萝组成了洞房门,一条幽深的绿色长廊把新人缓缓地带进神圣的婚姻殿堂。这是希腊式婚礼亭,充满欧洲人的浪漫情调。

夕阳的余晖透过树林的罅隙,把温暖送到湿地公园。落叶铺满了林间小路,被阳光一涂抹,成了金色的地毯,脚踩在上面软软的,沙沙沙的响动,似乎是和着脚步的节拍;小河上光影摇曳,那迷离的色彩让人恍惚进入仙境,沉醉不已;喜鹊的叫声与我此时的心情吻合,喳喳喳喳,这儿是家,这儿是游客休闲娱乐的天然氧吧。

滨湖地区 篇3

1. 开发背景:

合肥城区面积仅203平方公里, 人口为224万人。城市道路框架没有拉开, 缺少快速通道。市区面积较小和人口较少, 导致消费需求规模不大, 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合肥经济发展主要原因。

2. 地理位置:

滨湖新区位于城市南部、巢湖西北的地带, 临近生态湿地。其具体范围为南依巢湖, 北靠二环南路, 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 东临南淝河,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

3. 建设资金:

滨湖新区的建设资金主要通过市场化融资, 利用自身资源通过土地出让、融资贷款、商品房销售回笼资金以及大量招商引资等办法, 形成了“滚雪球”式的良性循环。

4. 功能定位:

(1) 金融商务中心:使合肥成为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基地以及国内服务外包产业的一个重要示范区。 (2) 行政办公中心:滨湖新区核心区域将成为安徽省的行政新中心。 (3) 会展旅游中心:一些主题公园和高端的旅游度假区和会展中心旅游形成一个共同的呼应。 (4) 文化体育中心:区域内中轴线将建设文化场馆项目, 以及大型体育赛事设施和项目。 (5) 研发创意中心:区域内建设了一些重要的为生产服务业提供载体的集聚区, 逐步形成了研发、设计、财会等现代服务业的中心。 (6) 商业居住中心:区域内建造宜居之城, 建设绿色社区, 提升整个新区的居住品质。

二、郑东新区建设

1. 背景:

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 而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 拓展空间受到制约, 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 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2. 地理位置:

郑东新区位于郑州市区东部, 以迁建的原郑州机场为起步区, 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基础, 西起老107国道, 东至京珠高速公路, 南自机场高速公路, 北至连霍高速公路, 远期规划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3. 建设资金:

“经营城市”是郑州建设东区的主要思路。简言之, 就是主要依靠土地财政来推动新区建设与发展。除此之外, 省市两级政府也为新区建设提供大量拨款。

4. 功能定位:

(1) 金融商务中心:CBD中央商务区, 郑东新区的核心区。在CBD内通过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服务体系, 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等, 将郑州打造成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 (2) 休闲娱乐中心:龙湖区与流经市区的几条河流、郑州国家森林公园等构成城市生态区。 (3) 商业居住中心:商住物流区是CBD的功能支撑区, 是以居住、现代服务业及批发、物流等功能为主体的综合区。 (4) 大学城:即龙子湖高校园区主要由高等院校组成。境内还规划有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设施。 (5) 科技物流中心:此区主要用于安排科研院所和公路物流港等物流产业项目。

三、两大城市新区的比较分析

四、政策建议

1、规划选址应尽量依托城市市区, 充分利用城市现有设施。

2、开发规模、程序应从实际出发, 符合当地的经济技术水平和能力, 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地进行, 充分发挥新区的综合效益。

3、标准、设施水平应适当提高, 以吸引市区人口和工业项目向新区扩散。

4、交通和通信应与市区联系方便, 提升新区的载体功能。

5、建设资金来源应当提高市场融资比例, 拓宽融资渠道, 加强对外资引进。

6、新老城区应和谐统一, 应当防止出现新区膨胀老城衰落的问题, 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刘翠红, 朱上林[J].安徽建筑, 2010, (02) :44-46.

[2]汤继强, 新区, 改变中国[J].凤凰周刊, 2012, (7) :102-103.

山东新泰滨湖片区城市设计实践 篇4

1 背景解读

1.1 背景概况

新泰市位于山东省中部, 泰沂腹地, 北依五岳独尊的泰山, 南临孔子故里曲阜, 东接山东半岛沿海城市青岛。

1.2 区域位置

本次规划设计为新泰青云区东部滨湖片区, 东靠青云湖, 北接金斗湖, 是规划中的城市中心区。规划涉及的区域范围是:东临滨湖大道, 北靠寨山路, 西临重兴路, 南接青云路, 规划面积约为80.4 hm2。

1.3 总规控规解读

根据《新泰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年~2020年) 》, 新泰市城市性质为:鲁中地区以煤炭和现代化工业为主导的山水园林城市。

1.4 发展优势条件

优良的山、水、城、绿大格局, 城市北侧的莲花山、金斗山, 东侧的青云山、青云湖以及南侧的峙山一起形成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界面。依托这些优越的景观资源, 积极发掘城市人文景观风貌, 可以形成城市独特的气质和风貌。

1.5 发展机遇

1) 具有经营城市的优越条件。本次城市设计基地西连行政等城市中心区域, 东靠青云湖、青云山, 城市景观大道、入城道路都经过该地段, 具备了社会、景观、交通等资源的综合优势, 随着青云湖风景区和城市中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 本案设计片区的土地价值将不断提升。2) 塑造城市新形象的需要。该地段是沿湖城市立面, 又是城市设计五大要素之一的“边界”, 对形成明晰的城市意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该城市立面的打造将形成未来新泰的城市名片。3) 休闲时代的来临。随着节假日的增多, 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新泰周边的旅游景区已是泰山旅游线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泰将面临旅游发展的大好时机。

1.6 存在问题

1) 现有垃圾填埋场的负面影响。规划兴隆路北部, 滨湖路以西地段, 现有新泰垃圾填埋场对现有地块环境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污染。2) 原有居民的安置问题。滨湖片区还存在一定量的居民住宅, 进行搬迁或还建也都有一定的难度。3) 基础配套的缺乏。因为滨湖地块是城市新建片区, 城市基础设施的匮乏给片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4) 地质断裂带。地质断裂带穿过基地中东湖路、滨湖路、新甫路三条路相交形成的三角地块, 为开发带来难度。

2 现状分析

2.1 地形地貌分析

基地地形属于浅丘, 地势北高南低, 地形大部分坡度在3%~10%。

2.2 城市格局分析

新泰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 拥有青云山—青云湖风景区、徂徕山风景区、莲花山风景区, 徂徕山、莲花山、太平山、土门等国有林场, 形成“山水城市”的绝佳环境。可谓“半城山水”“山、水、城一体”。

2.3 内部功能分析

现基地内部功能单一, 仅以居住为主, 尚呈未开发状态。

2.4 土地价值分析

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依据景观因子、自然因子、社会因子三个因子进行叠加后分析, 从而得到基地内各地块土地价值的综合评价。基地内各个地块的土地价值可分为三级, 土地的价值位差对各个地块的功能设置和建设开发力度的制定都有着直接的参考作用。

2.5 周边环境分析

基地周边山水景观资源丰富, 风景如画。基地东靠青云湖, 和青云山隔湖相望, 南接城市绿地, 西有平阳河。

2.6 交通分析

基地交通便利, 现东临滨湖路, 北靠瑞山路, 西依重兴路, 内部有东湖路穿越。另外从南至北还有东西向规划道路寨山、兴隆、榆山、杏山、新甫路, 府前东街连接滨湖路与滨湖片区西部地区。

3 设计定位

3.1 形象策划

半城山水满城文, 雄峰柔水融绿城, 平阳青云皆共享, 街市溢彩古风存。

3.2 设计理念

1) “城市露台”理念。

作为城市窗口起到展现城市风貌的作用, 并起到承接旅游功能的作用。

2) “盆钵和几架”理念。

新盆景艺术也对城市设计理念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 盆景要素——“盆钵和几架”的运用, 提出基地与青云山风景区同构山水一体景观的构想。

3.3 指导思想及原则

1) 指导思想。将自然引入城市, 将活动渗入自然, 合理明确设计区域的功能布局、空间形态、路网结构、景观构架, 营造环境生态优良、城市意象明晰、人文活力兼备的城市特色风貌展示带。2) 原则。a.生态性原则:注重建筑实体和绿化空间的穿插关系, 绿地相互贯通成为系统, 在优化绿地水平和垂直格局的基础上保持物种多样性。实施雨污截流, 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表径流汇入湖区。b.多样性原则:多种业态复合, 多样空间营造, 吸引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段展开不同的活动。c.易达性原则:增强滨水空间的道路和视觉的可达性, 从而增加滨水空间活力。d.观赏性原则:加强山水景观和城市景观间的相互渗透, 塑造滨湖城市轮廓线, 从而加强城市界面的观赏性。e.公共性原则:强调滨水空间是属于公众所有, 该地区的用地项目应为大众开放, 如游乐、商业、休憩等。f.经济性原则:体现经营城市、滚动开发科学的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念, 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 设计策略

1) 打造核心节点。打造商务商业核、旅游接待核、文化娱乐核三个功能核, 以核心形成城市形象或活动的高潮, 带动沿湖城市界面的活力。2) 激活滨水空间。通过构建城市绿廊和视廊, 并结合这些廊道设置垂直于滨湖路的步行通道, 从而提高滨水空间的可达性, 激活整个片区的活力。3) 带动土地升值。随着滨水空间的活力提高, 可带动整个基地的土地升值, 高、中、低端不同层面的地产开发, 为基地提供了使用多样的使用人群, 从而进一步带动城市空间的整体活力。4) 塑造沿湖立面。滨湖城市立面的塑造, 沿湖城市天际线的节奏变化,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多变形态将共同构建宛如凝固音乐般的诗意化城市空间。

5 设计构思

5.1 总体结构

“一带”——滨湖景观带。“三核”——商务康体核、旅游接待核、文化娱乐核。“两关联”——青云湖和平阳河的视觉路径联系。

5.2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分为酒店服务区、文化娱乐区、商务康体区、居住区、城市绿地。

5.3 业态分布

1) “商务配套区”的主要功能有零售、餐饮、康体健身、商场、娱乐;

2) “商务区”的主要功能有办公;

3) “酒店服务区”的主要功能有酒店、精品、展示、餐饮、娱乐;

4) “游客中心”的主要功能有精品、展示、餐饮、娱乐;

5) “文化娱乐区”的主要功能有零售、展示、娱乐。

5.4 景观通廊

注意绿地分布和级配, 由绿廊联系, 形成系统。步行系统结合城市绿地布局形成绿廊, 加强绿廊和滨湖路的联系。结合绿廊的设置, 注意打通滨湖路西侧的景观视线廊道。

5.5 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采用现代风格简洁的形态处理。主要建筑标志物的造型新颖大气, 玻璃幕墙, 钢构架体现新城风貌。其他公共建筑则结合鲁文化以及传统建筑的风格, 利用材质和色彩的搭配, 体现传统元素。住宅则和已有城市住宅的风格相协调, 坡屋顶和立面元素的运用, 结合阳台、楼梯间等建筑体量变化, 形成多种住宅造型。

5.6 城市滨水界面

通过错落有致的滨湖建筑群高度的变化, 在旅游接待核酒店的位置, 形成城市滨湖天际制高点, 沿南北两侧结合商务区、住宅区的天际线的呼应和过渡, 共同形成优美的、富有韵律感的城市轮廓线。

6 结语

在具体的城市设计中, 一定要准确的抓住城市的特质, 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 合理的处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 激发滨水区的活力, 这将是滨水区城市设计中永恒的话题。

摘要:针对如何在城市复杂的系统中显山露水, 体现城市的地域性与特色这一问题, 通过介绍山东新泰滨湖片区的城市设计案例, 从背景、现状、构思等重要环节, 探讨此类滨水城市设计的处理方法, 用以指导相关城市设计。

关键词:城市设计,特色,城市露台,自然山水

参考文献

[1]翁奕城.论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J].新建筑, 2000, 8 (10) :54-55.

[2]王建国.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达尔滨湖杜鹃花丛摇曳着的神秘 篇5

坚硬的是火山岩,突兀嶙峋。

这两种本不相干的事物却奇迹般地叠合在一起,

成为一道风景,一处奇观。

这就是大兴安岭上最美丽的一处风景,达尔滨湖和散生在这里的数以亿计的杜鹃。

每年的5月来临,达尔滨湖的兴安杜鹃漫山遍野,绿叶、红花、石海、白桦多种色彩构成了鄂伦春奇特的自然景观。

其中的主角就是5月而来的客人,也是这里年年久居的尊贵的主人——各色的杜鹃花,以其曼妙身姿在林间,在湖畔,在岩石间摇曳着,诉说着这里的神秘。

地处大兴安岭东麓南坡的达尔滨湖,说其是一处景区,但还没有完全地被开发。这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一处兼具地质风貌和森林景观的森林公园,但从内涵意义上来讲这里更应该称为自然保护区。

该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境内,属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毕拉河林业局施业区,诺敏河与毕拉河流域中上游,距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265公里。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2.2万公顷,这里包含了多个唯一。有一处被人称为最神秘的“林海天然花园”的达尔滨罗,是达尔滨湖中最精彩的一部分;这里有大兴安岭山脉唯一的一条峡谷——神指峡;还有一株株生长在火山石海滩地中的杜鹃花;达尔滨湖森林公园内有著名的林海石瀑,是约9万年前扎文火山爆发时喷发的火山熔岩所形成的,也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发现的唯一“石瀑”,堪称当世奇观。

多个唯一,创造了达尔滨湖的神秘,这份神秘有地域性,各色的杜鹃花以其飘逸的身姿成为演绎和传承大兴安岭上这份神秘的使者。

据考证:在远古时期,达尔滨湖所在的区域曾是原始海洋,科学上称之为蒙古海槽。在石炭纪末期由于地壳的剧烈变化,出现了海陆交互地层,二迭纪发生了海底运动,形成强烈褶皱,海水全部退出。地层断裂和火山的不断喷发使本地区的地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有玄武岩溢出,后经不断夷平和剥蚀才逐渐形成今天的地貌。达尔滨湖从学术上讲是“约9万年前爆发的扎文火山的地质遗迹”。

达尔滨湖湖面方圆15平方公里,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湖最深处有10多米,呈椭圆形,是由古代火山喷发的熔岩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

由于林区道路不通等原因,更是因为林区生态保护的需要,如今开放的达尔滨罗景区仅仅是达尔滨湖的七分之一左右。我们所到的达尔滨罗,湖面四周环山,层峦叠嶂。周边是处处丰茂的黄白色的野草,两岸处处有黑、褐色的石砬子,奇峰突兀,纹理斐然,还有红、黄、褐、绿等五颜六色的火焰石。似画似岩,加上湖畔奇石嶙峋,奇石块上披满了绿色的苔藓,在断裂的石缝里长满了火红、淡粉的杜鹃花。

黑的树干,远处星星点点的白桦树,加上岩石间的杜鹃花,在岩石间跳来跳去勤奋觅食的小鼠兔,还有各种不知名的小野花,都是达尔滨湖充满生机的元素。

这里是动物的乐园。森林公园内有较高生态经济或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159种,如驼鹿、水獭、松鸡、哲罗鱼、细鳞鱼等。当你静静坐在湖边,会发现湖中不时有十多斤重的大鱼跃出水面。野鸡、鱼鹰、鸿雁、乌鸡、松鸡、啄木鸟、丹顶鹤、白天鹅这些久居或者旅游的客人会时不时地盘旋在湖面、林间。

这里是植物的基因库。树木种类繁多,白桦、黑桦、栎树、兴安落叶松、山杨等树种为这里的当家树种。各种低矮的灌木和花草铺陈了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根底。这里的植物有500多种,如白莲、杜鹃等。我们这些外来的游客没有仔细的考究,但从杜鹃的色彩和形态看,其品种不少于20种。

这里是水的故乡。公园内河流纵横,水流湖泊密布,主要有诺敏河、毕拉河、扎文河等,均属嫩江支流。湖面海拔437米,面积0.55平方公里,湖面清澈平静,微蓝,水清见底。湖面时而碧波荡漾;时而平静如镜,倒映着岸边的白桦;时而细纹随风而起。小的溪流从林区而出,倾吐心声。

这里是休闲的圣地。散居在鄂伦春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人民欢迎各地来此观光考察的旅者。这里民族风情浓郁,多民族文化并存,民风质朴,粗犷豪放,热情好客,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回归自然和感受自然的好去处。

来到达尔滨湖的人,一多半是摄影爱好者,他们来此最大主题就是拍摄兴安杜鹃。每到5月中旬,姹紫嫣红的兴安杜鹃衬着尚未完全消融的皑皑白雪,在沉睡9万多年的玄武岩上怒放。红色杜鹃花和白色的积雪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宛若仙境。这里也称“杜鹃花山谷”。

说起达尔滨湖,必然也要说说它的四大唯一中的神指峡。大兴安岭山脉中唯一的一条大峡谷。神指峡长约数千米,深30~50米,两岸宽约100~150米,是火山喷发时冲击出的沟壑。这两座突兀怪险的石峰,远远望去似首尾相连,又似相互对峙,瀑布由山石间飞流直下,毕拉河水从峡谷穿梭而下,注入诺敏河。峡谷两岸植被大多为针叶、阔叶混交林,河床遍布火山熔岩。这里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水深1~1.5米。河水流动的声音,在数百米之外都可以听得真真切切。一条幽深的峡谷横空的劈开了寂静的山林,黑色的火山岩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辉,灿烂夺目。苍茫的山林里飘荡着湿润的雾气,峡谷空旷,哗哗的流水声遮掩了风声鸟声。

达尔滨湖被人们誉为林海中的“天然公园”。为杜鹃而来,为杜鹃而歌,为杜鹃而摄影的人们从杜鹃身上看到了达尔滨湖的神秘。

达尔滨湖的树是神秘的。其色、其形、其生命力,黑色的松树和栎树,或前或后在其身侧陪伴着几株粉红色的杜鹃,这种对比更衬托出树的骨感和花的妖娆。而白色的桦树总是和杜鹃并生共存,哪里有杜鹃,其3米内的地方必然会有桦树的存在。在摄影师的镜头中,白桦、红花两种元素的比例不下80%。这里的树形是怪怪的,有的枝繁叶茂,有的栩栩如生,各种乔灌木以其不规则的排列组成了森林,成为了杜鹃花茁壮成长的小环境。

这里的树干中不乏有大量的树是不再发芽开花,但其不倒、不朽、不枯的树体却在向外来的骚扰者展示其无穷的生命体征。

达尔滨湖的岩石是神秘的。这种没有任何妩媚色彩的黑石头就是从9万年前携带文化而来的使者。他们没有任何的火山温度,却携带了无穷无尽的火山岩的信息。这些神秘的火山岩是苔藓的温床,绿色的苔藓紧紧地用湿润的身体包裹着黑色的石头,为其赋予生命中更多的温情;这些火山岩也是红色杜鹃的滋生地,无水、无土、无营养的岩石上面却生长着娇弱的杜鹃花,花开花落,生生不息,一年一年,这种木本野花和岩石成了不可分割的好邻居,伴生共居;这种岩石也是种种不知名的小花小草的家园,石缝中执著地生长的花草,还有在石缝中为生计而奔劳的小老鼠都从各自的角度在补充诠释着他们“蜗居”的神秘。

达尔滨湖的动物是神秘的。听早我们而来的游者讲,湖中的大鱼因为没有人的捕捞,加上湖中丰富的微生物,把它们养的极其肥壮。多时,这些大鱼飘在水面上游览两岸风光,以致长时间以来,鱼的眼睛在一侧生长,有人怀疑是比目鱼的变种,有人怀疑是新生的物种。

有许多的动物在达尔滨湖安家。无论是鸟,还是水中生物,感觉它们虽然是怯怯的,但并不怕人。这让来此不多的客人们倍感新奇。

达尔滨湖的一切一切都是神秘的。因为远离闹市,因为远居森林,因为远在深山,因为这里人们的保护意识,这里才得以有如此神秘的美景。

滨湖地区 篇6

1 滨湖水牛的体貌特征及习性

滨湖水牛体躯高大, 骨骼粗壮, 各部匀称, 肌肉丰满, 毛色以灰色居多, 头长额宽, 角呈半圆形向后弯曲, 多“盘角”, 嘴宽大, 眼明亮有神, 耳大灵活。公牛颈粗厚, 母牛颈细长, 胸围平均在190厘米以上, 背腰平直, 后躯深宽, 母牛腹大而圆, 乳房不大, 乳头短小, 公牛腹略小似圆筒状, 鼻丸显露, 尾根短, 不过飞节。体尺体重及生产性能见表1。

滨湖水牛是湖区农民长期精心培育出来的地方优良品种, 体高力大, 耐粗易肥, 性格温驯, 喜好嬉水, 适宜性和抗病力强等特点。

2 滨湖水牛的乳用性能

滨湖水乳牛因其固有的生理特点而产乳量不高, 但乳脂率平均高达9.7%, 如与印度产么拉水牛进行杂交改良, 其产乳性能大大提高, 据对比试验, 么本F1代母牛泌乳期平均为297天, 年产乳量达2015kg, 日均产乳6.4kg, 均显著高于本地水乳牛。

水牛乳是一种优质乳源, 乳汁浓香, 营养丰富, 其乳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含量均高于黑白花牛乳, 且其乳脂肪球和酪蛋白颗粒的直径较粗, 在加工上有很大优势, 可制成优质奶油和奶酪等奶制品, 其市场价格高于同类产品, 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3 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3.1 选好母牛

应选择么拉公牛与本地母牛所产杂交母牛, 要求口大而平, 皮薄骨细, 毛光滑, 腹部扁, 乳房大且皱褶多, 靠近后肢, 乳头距离相等且长短一致。

3.2 学会水乳牛人工冷配技术

初产母牛一般在3岁体成熟时配种, 经产母牛在产后90天左右配种。当母牛发情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 用么拉公牛的冻精各人工配种1次。配种前阴部和工具消好毒, 然后再进行人工配种。

3.3 掌握挤乳与调教技术

利用水牛挤乳, 有一个调教过程, 即将刚分娩的母牛先进行乳房按摩, 然后进行挤乳调教, 方法是:利用犊牛吸吮乳头片刻, 然后赶走犊牛后挤乳, 或将犊牛放在母牛边, 利用条件反射进行人工挤乳, 一般经过3~5次即可熟练挤乳。挤乳时要注意乳房清洁卫生, 用力轻重有度, 最好三定挤乳 (定专人、定时间、定地点) 。

3.4 搞好乳水牛的饲养和管理

3.4.1 妊娠期的饲养

妊娠前期按常规饲养, 妊娠后二个月胎儿增重为全期的70%, 必须保证充足的营养, 精粗料按1:4 (按干物质计) 比例喂给。

3.4.2 围产期的饲养

围产期一般指临产前15天至产后一个月的时间, 包括临产、分娩、产乳的过程。母牛分娩前后由于机体内分泌变动, 处于应激状态, 所以这段时间不能喂得太好, 精粗料比为1:9。但产后要喂温麸盐水 (按麸皮1kg、食盐100克、水10kg配制, 水温30~40℃即可) 和活血化瘀的中草药 (如益母草) , 并热敷按摩乳房。产后1~3天以干草为主, 少喂精料 (控制在日喂1kg以内) , 以适口性好, 易消化的麸皮、玉米为主, 4~5天逐渐增加精料, 每天增加0.5kg, 可多喂些多汁料, 青料和青贮, 一周后母牛日粮可达到正常泌乳水平, 精粗料比为1:4。

3.4.3 产乳高峰期的饲养

母牛产后25天至2个月左右为产乳高峰期, 高产牛可至第3个月, 此时应及早补料, 可在青粗饲料中加入适口性好易消化的谷物饲料, 一般每天每头加2kg, 同时适时地喂食豆浆, 提供充足卫生饮水, 每天挤乳2次, 投料3次。

3.4.4 管理要点

滨湖地区 篇7

滨湖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为196.9 k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22 km2。本次拓展区土方竖向规划设计总面积为13.08 km2。

拓展区地形为岗冲起伏的丘陵,总体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现状的地形起伏较大,用地以农田、林地为主,环境幽雅。水系主要有十五里河、塘西河、徐河。地基承载力>120 kPa,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

1 竖向规划

1.1 设计原则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为城市各项用地的控制高程规划。城市用地的控制高程应综合考虑用地与建筑、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工程管线敷设等关系以及建设的近远期、局部与整体等的矛盾;通过用地的竖向规划达到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美好的效果。

城市用地竖向设计遵循的原则为: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1.2 主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建设部令第146号《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和实践经验,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主要从高程上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

1)用地地形的利用与整治,使之适合城市建设的需要。

2)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的需要。

3)解决好地表排水并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

4)因地制宜,为美化城市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

1.3 拓展区的用地高程及竖向控制

建设用地中三类用地比例关系:适宜建设区(14 m以上)为68.4%;有条件建设区为12.1%;不适宜建设区为19.5%。

现状不同高程占用地比例关系:10 m以下区为9.4%;10~14 m区为22.1%;14~17 m区为18.0%;17 m以上区为50.5%。

2 道路竖向规划设计

2.1 道路竖向规划应符合的规定

1)与道路的平面规划同时进行。

2)结合城市用地中的控制高程、沿线地形地物、地下管线、地质和水文条件等作综合考虑。

3)与道路两侧用地的竖向规划相结合,并满足塑造城市街景的要求。

4)步行系统应考虑无障碍交通的要求。道路规划纵坡和横坡规定:

(1)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应符合表1的规定;

(2)非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宜<2.5%;

(3)非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2.5%时,应规定限制坡长。

2.2 道路竖向设计的控制条件

本次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以及现状路网和规划路网布局,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结合其用地的要求进行道路竖向规划设计,涉及的道路里程长度60.4 km,对已建道路(长13.4 km)以外的47 km道路做了道路竖向规划设计(涉及东西向道路15条,南北向道路8条)。

1)已建道路的标高是新建道路的控制点。

2)在道路纵断面设计中应兼顾排水区域划分确定道路的纵坡方向。

3)满足50 a一遇防洪水位标高要求:十五里河(徽州大道—包河大道)的防洪高为14.39~13.17 m;塘西河(徽州大道—塘西河湿地)的防洪高为15.87~12.5 m。锦绣大道紧邻十五里河、方兴大道紧邻塘西河,在道路纵断面设计中均以防洪高加50 cm浪高作为控制点。

4)以锦绣大道、方兴大道、庐州大道、紫云路等快速路、主干道的纵断面设计为主要控制点,其他次干道为次要控制点。

5)南北向道路广西路、庐州大道、包河大道需建跨塘西河桥,桥梁高需满足50 a一遇防洪水位标高及桥下通行小型游船要求。

6)锦绣大道需预留下穿312国道的条件。

2.3 道路竖向设计方案

1)城市道路应服务于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拓展区建筑设计趋向于高层建筑。伴随着高层建筑的大体量的停车场建设必然带来大量的建筑出土。因此,在建设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对建筑出土的工程量及去向有充分的考虑。为使规划区内土方尽量自我平衡,道路竖向设计时除考虑现状用地标高外,还应考虑未来建筑地下室的出土量。

依据一:规划以净用地的2/3作为建筑占地面积,地下室层高按5 m计算,其中挖方的1/3作为道路用土,2/3用于地块内填方,从而更科学地加强竖向规划的可操作性。

依据二: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图中提供的容积率指标,估算地下车库的面积。

例如:规划可用地面积A=92 000 m2,容积率为3.0,则建筑面积A1=92 000×3=276 000 m2。

户数为276 000/120=2 300(户)(以120 m2/户计),车位数为2 300个(见表2)。从而地下车库的面积:A2=2 300×20=46 000 m2。

地下车库的面积与规划可用地面积比为A2/A=46 000/92 000×100%=50%。

同理,当容积率为2.0时,地下车库的面积与规划可用地面积比为34%;当容积率为3.5时,地下车库的面积与规划可用地面积比为58%;当容积率为5.0时,地下车库的面积与规划可用地面积比为84%。

2)道路竖向设计方案和土方工程量的平衡。综合小区建设反馈的信息,区域内2/3的地下面积A拟按停车场考虑,停车场净空高度按5 m计算,并将这部分的建筑出土在地块内平衡(见图1)。

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地块内的设计地面高约需高出现状地面2.5 m,道路设计高约需高出现状地面1.5 m(地块内的设计地面高比道路设计高出1 m)。进行道路竖向设计试算,并用建筑出土的总量进行校核。

3 排水竖向规划设计

3.1 水系防洪

滨湖新区属于巢湖流域东南部,多年平均水面8.03 m(年平均最高水位9.62 m,年平均最低水位7.23 m)。巢湖20 a一遇洪水位12.5 m,50 a一遇洪水位12.75 m,100 a一遇洪水位13.36 m,故设计堤顶高程14.0 m,设计防浪墙顶高程14.5 m。

3.2 排水竖向规划方案

1)设计原则。

(1)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雨、污水管道同期实施。

(2)排水设计充分结合地形,合理确定收水范围,确定合理的排水走向。

(3)坚持经济性的原则,在满足适用性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留有余地。

2)设计标准与参数。

(1)雨水管道计算采用合肥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

式中:q为径流量,L/(s·dm2);p为降雨重现期,a;t为降雨历时,s。

(2)降雨重现期和径流系数:根据合肥市雨水规划(2006年~2020年):降雨重现期p=1.5 a,综合径流系数为0.6。

(3)污水量标准。本方案设计暂按合肥市污水规划修编确定的污水量指标进行。

城市用地污水量指标:0.422万m3/(km2·d);综合生活用地的污水量指标:0.557万m3/(km2·d);工业用地的污水量指标:0.786万m3/(km2·d)。

在具体的管道设计流量确定时,根据服务用地的具体居住人口密度、工业污水量进行校核。

3)现状地形及排水概况。拓展区内无完善的排水设施,区内现状雨水经地面径流排放至十五里河、塘西河及徐河。现状污水,也尚未建立污水收集系统,直接排入水体,对河流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4)雨水规划方案。根据地形及排水规划,合理划分汇水面积,按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雨水大体分为十五里河系统、塘西河系统及徐河系统。

5)污水规划方案。根据地形及排水规划,合理确定服务范围,拓展区内污水大体分4个污水出口:

Ⅰ区,污水自南向北、自西向东汇集到锦绣大道后向东排出,最终排入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

Ⅱ区,污水自北、南汇集到中山路后向南排出,最终排入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

Ⅲ区,污水自北向南汇集到中山路后向东排出,最终排入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

Ⅳ区,污水自北向南汇集到南宁路后向东排出,最终排入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

4 竖向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风貌特色和景观及城市各片区之间与竖向的关系,在城市用地选择和进行总体规划布局时已有比较完整的构思方案。本次竖向规划也是实现这些方案设想的重要手段。

1)在总体规划布局中,广西路以东沿线、方兴大道以南沿线、陕西路与浙江路之间为景观绿化带。本次竖向规划中,景观绿化带处为填方区。

2)水体对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次竖向规划中,塘西河(徽州大道—包河大道)段两岸道路设计高以50 a一遇防洪高为控制点,满足防洪标高和塘西河景观要求。

3)塘西河生态绿带在保证基本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改造,突出文化、景观与旅游功能,成为多功能、多层次的复合功能生态体系。

5 结语

1)估算土方工程量时,建议取规划用地面积的40%作为地下室面积,地下室的净空高度按5 m计,并将这部分的建筑出土在地块内平衡。因此,地块内的设计地面高约需高出现状地面2 m。

2)对整个区域容积率指标高低皆俱,所占的比例相接近。因此,应将地块内的设计地面高调整为约高出现状地面0.8 m。

滨湖地区 篇8

全球范围内,生物入侵已成为21世纪最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它是继生境破坏之后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第二大威胁因素[1]。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是环境变化的缓冲地带,同时也是重要植物的栖息城所;对于调节区域气候、调蓄洪水、维持生物养分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是流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园林湿地是人工湿地的一种独特类型,在以隔离物为边界的空间范围内,构建具有协调建筑物和文化装饰的人工水景湿地,并具有审美、文化娱乐、休憩与居住等综合功能的自然—人文复合湿地系统[2]。园林湿地利用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性重建和恢复,通过艺术的手段再现自然湿地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和感受自然的场所。

然而对园林湿地生态系统而言,外来物种引种是构建半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遭到污染和破坏湿地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湿地环境引种修复的过程中,由于只强调绿化、美化和净水水体的功能,而缺乏对外来植物种的了解,外来植物种的逃逸和入侵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风险。滇池湿地作为世界上独特的高原湿地类型,生态服务功能极为重要,然而其生态系统又很脆弱,外来物种的成功入侵,常常影响甚至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和完整性,造成入侵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社会经济乃至人群健康的巨大影响。

2 研究区位概况

昆明滇池是云南最大的高原淡水湖,同时也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属于长江流域的金沙江水系,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部,地处东经24°40′~25°02′,北纬102°36′~10°47′。流域面积2920km2(不包括海口以下流域面积),湖面海拔1886m,湖域面积330km2。滇池湖平均水体深度4.4m,最深深度为10m;包含草海湖面南北长约40km,湖面东西宽7km,最宽处为12.5km,岸线长约150km。滇池湖泊地处亚热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7.03℃,区域内土壤只要为冲击性水稻土,土层较深,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多种水生植物生长。

3 外来植物引种对滇池滨湖园林湿地的影响

3.1 是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外来植物引种种植是构建半自然园林湿地,修复受污染和退化湖泊湿地的重要途径;同是也能丰富园林湿地的植物群落,为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的进程导致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蚕食填埋湿地以及人为污染,导致了滇池滨湖湿地整体环境及植物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原生湿地生态系统面目全非,根据2008年云南省环境状况公布的数据,滇池湖泊的水质为劣Ⅴ类,处于重度富营养化。因此为了修复遭到破坏的湿地环境,昆明市政府开始了对滇池滨湖湿地环境修复性建设。在湿地恢复建设的过程中,外来植物的引种种植是整个湿地环境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近几年的修复建设中,外来植物的引种不仅丰富了原有湿地植物群落,与此同时,部分植物的净水功能在改善滇池湖泊的水质上也发挥着巨大作用;人们对观赏植物的引种种植,不仅改善了原来滇池滨湖湿地整体环境,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场所。

3.2 外来植物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

然而在湿地恢复建设的过程中,大量人工湿地的新建和对原生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不到位,以及对外来植物种的了解不够,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生态风险。加之由于日益发达的交通网络的出现,山脉的切割和和河流的截断造成了滇池园林湿地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和破碎性。这种破碎性,破坏了湿地的连续性,切断了湿地的生态过程,从而降低了湿地环境的自我调节机制,加之近年来,随着滇池环湖湿地恢复,大量园林湿地建设及外来植物的引种种植,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爆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根据2011~2012年相关学者对滇池滨湖区植物的调查,结合1960~1970年的研究资料,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区共发现湿地高等植物88科299种,其中本土植物181种,外来植物118种(包括32种入侵物种);在42种水生植物中,13种为外来植物(包括2种入侵物种)。与1960~1970年资料相比,新记录植物232种、已消失植物43种[3]。其中,沉水植物减少了2种、漂浮植物减少了2种,浮叶植物分别减少了5种,挺水植物增加了8种。在调查发现的所有物种,118种外来物种所占的比例为43.8%,其中有32种植物为外来入侵物种,占外来植物总数的26.0%。资料还显示在还没有被列为入侵植物名单的植物粉绿狐尾藻以广泛的分布于整个滇池滨湖湿地,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形成了单优势群落,且具有明显排挤其他植物的生长的趋势,具有明显的入侵性;以此同时在1960年调查发现的本土植物种,如苦草、睡菜、两栖蓼、黄花狸藻等43种本土植物已消失。整个滇池湿地外来植物和入侵植物中所占到的比例都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危害到了本地植物种类的生存,同时也存在遭受外来植物种入侵的生态风险,一旦爆发大面积的生物入侵,将给整个滇池湿地生态系统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4 对策

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行业法规以及外来物种引入条例,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管理,虽然在《云南省湿地植物保护条例》中,已明确规定了向湿地引种外来植物的审批程序、总台检测和消除危害措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外来植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具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价体制任然还不完善,很难付诸于现实应用中。因此在湿地环境修复中,建立各种形式的湿地园林植物引种项目的审批和约束机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制开展湿地环境植物引种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外来入侵物种往往产生不可逆转的严重生态后果[4]。虽然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对外来物种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其研究范围还比较狭义,一般是针对针对一个地区,针对湿地环境中外来植物的研究少之又少,对其研究缺少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为此应该针对园林湿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湿地环境中外来入侵植物种的入侵途径、潜伏机能、生态适应性、种群变化以及殖行为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建立针对园林湿地外来植物引种种植的生态评价体系,从源头上防治植物入侵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对于以存在的外来物种要从当前和未来危害、局部和整体危害、生态和经济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治理手段。

5 结语

湿地环境修复要以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目的,保护原有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原则,不能单方面的以景观绿化、美化以及净化水体为目的,随意引进外来植物,却忽视了外来植物逃逸、入侵的生态风险。因此,在引种外来植物对湿地环境修复的过程中,应在了解原生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科学科合理地选择、配置植物品种,尽可能的以乡土植物为主,以免再次引发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正确的引种和科学的配置植物是湿地环境恢复的关键。

摘要:指出了滇池滨湖园林湿地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服务功能极为重要。阐述了外来植物引种对滇池滨湖园林湿地的影响,并针对外来植物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提出了相关政策,以期为恢复湿地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外来植物引种,滨湖园林湿地,滇池

参考文献

[1]Yates E D,Williams C L.Recruitment of three non-native invasive plants into a fragmented forest in southern Illinoi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4(190):119~130.

[2]孙广友,王海霞.园林湿地:种独特的人工湿地类型[J].湿地科学,2007,5(1):7~12.

[3]项希希,吴兆录,罗康,等.人为干扰对滇池湖滨区湿地高等植物种类组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9):2457~2463.

上一篇:变电站一体化下一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