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共12篇)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篇1
一、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准确
一些上市公司虽然按照制度规定建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 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 (特别是管理层) 风险意识欠缺, 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依然不足, 认为只要管好资金, 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任何系统的运行, 人都是关键因素, 高素质的管理层和具体理财人员, 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当前情况看, 我国上市公司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 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 他们的理财观念和方法, 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 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可以说, 综合素质的缺陷、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 现有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 对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期地评估, 缺少积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意识及机制, 对财务风险缺乏必要的识别、评估与应对, 不利于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
还有, 当前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将财务风险更多的视为纯粹的负面东西, 更为关注防范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 对损失和盈利可能性并存的机会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 忽略风险中蕴藏的机会。没有在防范和控制纯粹风险和理性认识和管理机会风险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二) 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目前, 许多上市公司还没有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 有时甚至仅仅是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在形式上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实质上并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分析企业风险, 欠缺对整个企业风险管理的策略管理措施。这样, 也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 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企业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 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 影响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 资本结构不合理
我国上市公司中, 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更多地体现于财务杠杆过度运用。由于财务危机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到期债务不能偿还, 因此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与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直接相关。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 运用得好, 可以促进企业迅速发展;如果运用失当, 则会拖累企业, 导致企业陷入危机, 即财务杠杆过度运用带来的“负效应”。但是, 现阶段许多上市公司更加关注于财务杠杆的有利一面, 在当前金融危机中有不少上市公司因为企业举债规模过大, 资金来源结构不当, 筹资方式及时间选择不当, 应收账款回收慢等以及金融市场的影响引起了财务风险过大, 而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 资金链断裂而陷入经营困境。
(四) 财务风险应对环节的不足
这主要表现于:应对措施的采用较为消极, 基本以回避或接受为主, 积极应对风险的意识或能力稍显不足, 强调纯粹风险的规避, 缺乏对机会风险的合理管理;对剩余风险缺乏应有的认知, 剩余风险水平与主体的风险承受度的协调性稍显不足;风险应对以单一措施为主, 缺乏风险组合的观念意识。同时, 财务风险应对环节的不足还体现于其风险管理机制的欠缺。企业虽然设立了一些制度与措施运用于财务风险管理实践, 但这些制度与措施基本上原则性较强, 操作性欠缺, 对财务风险管理更多体现为指导性, 可能会导致不能有效、合理地识别、评估及应对财务风险。
二、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 构建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模式
风险管理是关系公司发展战略, 贯穿公司成长全过程的战略性的动态管理活动。从战略的高度来看, 公司为避免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而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 必须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此模式应有助于公司避免由于内部的管理风险、子公司的经营风险导致公司整体风险扩大化的问题, 并通过各级公司和各级管理层运用具体的风险控制手段将风险控制和消化在萌芽阶段。
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应首先改进组织管理机构, 比如在大的集团公司企业, 建立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财务总监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 参与集团控股子公司的决策, 监控企业日常财务活动。其次, 利用内外部审计制度按照一定规则和程序对潜在的风险发生领域进行监督跟踪,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 公司或集团公司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识别、控制、评估、解决的具体风险管理流程。公司高层管理者应重视财务风险管理, 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 保证公司在面临风险时能安然度过。
(二) 建立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
目前有些上市公司尚无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 在财务风险管理环节中均存在一些不足与局限, 这是目前亟待完善之处。在全面风险管理中, 国际上通行的程序一般包括如下步骤: (1) 建立综合信息框架; (2) 风险评估; (3)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4) 构造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5) 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6) 监控改进风险管理的过程; (7) 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同理, 在其子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的程序中, 也可合理地仿效上述步骤来构建。上市公司应该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程序的建立, 应该由董事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 结合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特点, 分析业务流程, 找出容易出现问题的风险关键点,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 建立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2007年新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的突出变化之一就是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表现于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自行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 重点监测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企业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 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危机预警的信息, 提出解决财务危机的措施和方案。”因此, 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首先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机制。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 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理论, 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 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 并向经营者示警, 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就着手应变, 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要使企业的管理者提前发现企业财务恶化的信号,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财务风险是企业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财务预警的关键所在, 财务预警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 预测财务分析的征兆。当出现可能影响甚至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性问题时, 财务预警系统能首先做出反映, 提醒管理者及早采取措施减少财务损失。
(2) 预防财务风险发生或控制其进一步扩大。一个良好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迅速做出判断企业是否发生了财务风险, 而且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管理者及时做出关键决策, 以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避免严重的风险真正发生。
(3) 避免类似财务风险再次发生。一个高效的财务预警系统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此次风险的原因、解决的措施和处理结果, 能及时提供改进建议, 弥补企业现有财务规律在经营中的缺陷, 完善财务预警系统, 提出警示, 以确保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情况。
(四) 确定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
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二十一条对如何保持适度负债做出了明确规定:“企业依法以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债务资金的, 应当明确筹资目的, 根据资金成本、债务风险和合理的资金需求, 进行必要的资本结构决策, 并签订书面合同。”可见, 企业为了获取财务杠杆利益, 同时避免筹资风险, 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适度负债即债务资本在资本总额中比例要合理, 要保持资本的最佳结构。当前, 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就是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 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 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在评价、控制负债经营风险时, 必须考虑多种因素, 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规模大、经济实力、竞争能力、互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 其偿债能力相应较强, 债务资本可以高些。 (2) 企业销售收入的成长率和稳定性。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大, 且持续时间长的企业债务资本可以高些。相反, 企业若销售收入不稳定, 经营风险高, 现金回流时间与数额不稳定, 债务资本必须低些。 (3) 资本结构的弹性分析。指资本要素从一种形式调到另一种形式的可能性, 即随时清欠、退还和转换的可能性。弹性较强, 则企业债务资本可以略高;反之, 债务资本略低。 (4)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财务状况越好, 变现能力越强, 偿债能力越强, 越有能力负担财务风险, 因而债务资本可以适当增加。
(五) 强化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能
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证监会的要求, 上市公司一般会设立专门的审计管理委员会, 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但是, 审计委员会形式上虽然相对独立, 但是实际运作过程中, 往往会受制于经理层的影响, 审计工作难以全面深入展开。同时, 现有的内部审计注重于生产经营方面的审计, 对风险审计明显重视不足。因此, 当务之急, 上市公司首先应该从制度层面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 使内审部门真正成为审计委员会的常设执行机构, 从而实现审计委员会与管理层之间的牵制和平衡。同时, 在履行职责时, 注意:对各业务单元及下属运营子公司的日常营运、合规性及风险管理职能进行常规性内部审计;对重大风险投资决策、执行和效益执行定期审计;要求子公司管理层及时回馈内审报告意见并采取适当行动, 及时向公司审计或风险委员会及董事会提交进度汇报。
参考文献
[1]杨晓明, 叶永钦.金融海啸凸显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缺失[J].董事会, 2009, (02) .
[2]赵萍.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科学之友, 2007, (12) .
[3]蔡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 2008, (23) .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篇2
[提要]本文在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财务预警指标现状,在考虑完整性、有效性的基础上,从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指标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完善及应用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预警;财务风险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进一步加剧,上市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和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不断增强,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案例日益增多。这些问题不仅使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得到侵害,增加了资本市场的风险,也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财务风险到来前就预先识别,并提前执行预案,消除风险隐患,成为上市公司急需重视并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概述
财务预警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识别和判断,提前监测并化解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实际工作中,财务预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最后得出综合预警结果,并采取预警措施。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现状看,往往因为重视程度低、指标选择不当、预警流程不畅和分析方法落后等影响财务预警效果。在财务预警机制建立和健全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及预警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尤其是在预警模型研究方面,经历了单变量模型、统计模型、人工智能模型以及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等阶段。近年来,部分学者将公司治理变量引入预警模型加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国内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现状
(1)财务预警指标未紧密联系上市公司实际。一方面是财务预警大多以量化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其他影响重大但定性指标因素考虑较少,如公司治理方面的指标;另一方面是财务预警系统大多是静态预警模型,未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宏观经济环境做出动态的指标选择,未根据不同阶段的评价适时调整具体指标的权重等,导致预警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预警模型的实用价值有限。
(2)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一是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预警分析组织机制未纳入公司治理机构;二是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流程与管理需要存在差距;三是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和手段有限,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流于可量化财务指标分析,结合经济环境及企业管理状况进行预警的能力不足,分析效果有限。财务风险是一个动态概念,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十分繁多,如果仅仅依靠可量化的数据分析,那么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系数必然增加;四是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不健全,应对处置工具有限。
(3)财务预警机制信息库建设工作上存在不足。一方面是信息库数据来源较为单一,大部分数据来源为公司的各种财务报表,缺乏较长时间相关交易处理信息、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信息,以及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等信息源;另一方面是信息库的信息资料实时更新不足,缺乏必要的、及时且有效的维护与更新。限于人员和技术缺乏,上市公司往往借助外界力量维护预警软件系统,导致已经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难得到及时维护与更新而成为空架子。同时,财务预警系统往往作为独立的财务子系统,其构建和使用往往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及时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交换数据,无法及时反映实际状况,导致预警信号时效性差、准确性不高。
(4)财务预警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实际需要不相符。财务预警人员的素质决定了预警机制实施的成功与否。但由于利润考核导向、人力资源紧张等普遍因素影响,上市公司中往往难以配备、配足财务预警专业人员,兼职现象普遍,财务预警人员存在专业水平低、专业技能不强、经验不足等问题。
三、提高国内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效果的措施
(1)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架构。首先,将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从财务分析中独立出来,根据清晰的岗位职责、流畅的沟通渠道、有效的合作机制的原则,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人员负责财务风险数据收集整理,并根据专业的方法对财务风险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准确监控财务运行情况,为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机构基础;其次,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从组织上、经济上明确划分风险责任,给予风险管理者应得的利益,调动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积极性,提高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动力。
(2)优化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对财务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改造,包括信息系统维护、财务风险报告、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财务风险评价及改进、通过流程的完善等等,使财务风险管理的流程运行顺畅。尤其是在财务风险监控和报告流程中,发挥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作用,为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提供全面的数据基础。通过流程的优化和完善,实现财务管理有据可依,有序管理,严格监控,信息有效。
(3)构建符合实际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模型。一方面在指标体系构建中确保指标包含不同类型的关键财务指标,包括能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投入资本回报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偿债能力指标,包括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营运能力指标,包括股东权益周转率、营运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现金流量信息指标,包括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净利润增长率等。同时,在预警指标的选取上,尽可能将范围扩大,使更多的指标进入到预警体系和模型中,如未流通股份数比例、独立董事人数比例、董事会独立法人占比、董事、监事及高管人数及薪酬总额比例等公司治理相关因素等;另一方面在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方面,将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同我国的具体情形相结合,从单一变量模型向多变量模型转变,及早发现财务风险信号,确保上市公司在财务风险萌芽阶段就能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4)加强财务预警机制信息库建设。信息库数据的来源既要包括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报表,也要包括较长时间内各种交易的处理信息、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信息,以及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等各种公司内部各类信息源。同时,保证信息资料实时更新,数据及时有效,提高信息库的系统性、预测性、动态性以及实效性,为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和财务状况的分析及监控提供原始数据。
(5)时刻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加强日常监控。上市公司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它需要与市场中的其他企业发生资源的流通方能产生效益。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变化,做到知己知彼才有机会生存和发展壮大。而且行业环境的变动对经营者战略决策的制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应加强对财务预警系统的日常监控,当有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及时提醒管理层预先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尤雨佳.国有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机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
[3]刘义龙.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综合考虑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
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篇3
(一)财务监管不力,投资决策失误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财务管理当作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来对待,忽视财务管理的作用,直接导致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同时它也影响了财务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比如有些上市公司的部分经济业务超出了财务监管的范围,以致出现了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有些公司的财务部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的职能,它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公司的决策环节,公司也没有赋予财务部门的财务监管权力,这些现状都导致了公司的财务部门无法履行监管职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公司经营情况的掌握和部门绩效的考核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通常采用的是对投资企业报送相关的数据资料以及对各部门的汇报进行整理、分析,据此来掌握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各部门的绩效情况,在此基础上来了解整个上市公司的经营水平。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受国家宏观政策、优惠政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企业对法定报表进行了部分利润调节,这就大大降低了报表的准确性,同时也降低了报表的利用价值。由于部门的绩效考核又是建立在公司的经营情况的基础上的,报表准确性的降低,使绩效考核的结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最终导致了上市公司对整个集团的经营情况不能够准确掌握的局面。
(三)产权制度缺位,内部制约,控制机制不建全
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可以分成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两种,其中非流通股往往占有的份额非常大。而上市公司的管理制度无论是在制定,还是落实方面都存在着松散的现象,内部制约,控制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的控制活动是指管理层为了保证其制定的政策能够落实与执行,而采取的各种策略与程序。现阶段,虽然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没有认清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质,多数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制定流程缺失,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业务交叉,会计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岗位不清,责任不明,人员配置不当等等;有此公司没有建立内审机构,或者建立了,但是独立性不高,无法正常展开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制度多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应有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二、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对策
(一)加强集中核算与控制
上市公司在企业内部实施集中核算与控制,能够有效的防止财务信息失真,同时也能够加强会计监管作用。目前,财务集中核算与控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集中核算与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在网络化的背景下,对公司财务集中核算的内容、方式、流程、措施以及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实现财务信息实时、畅通的传递,并在企业内部实现共享,使财务信息的价值能够充分的被发挥出来,同时也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有效性,最终达到加强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管理与控制的目的。上市公司的集中核算与控制在方案设计上要具备针对性、灵活性的特点,不同的公司在业务流程、内部组织结构以及控制点上都要有所区别,保证上述设计都是符合上市公司自身实际情况的。对集中信息与控制设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集权与分权的设置、各环节的控制点的设置、财务管理一体化模板的设置以及业务流程设置等等,当公司的管理模式、内外部经营环境、控制方法发生变化时,在不引进新软件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设置进行重新设计,以实现对动态资源的再配置。
(二)重点进行资金的风险管理
资金之于企业,就如同血液之于身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上市公司不但要面临着国内的市场竞争,同时也要面对国外跨国集团的挑战,上市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资金控制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资金的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1.设置专门的风险控制机构,加强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
上市公司可以由总经理与财务总监挂帅,以财务部为中心,联合审计部、证券部以及相关部门组成财务风险控制委员会,这一组织日常工作的展开要具有独立性,并且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财务风险控制委员会主要负责组织与领导上市公司的全部风险管理与控制活动,其日常管理工作则由财务部门来承担。财务风险控制委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整个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与识别,而所形成的评估报告则直接向董事会汇报,不受其他组强机构、个人的干扰。
2.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指在财务风险将要发生之前,公司的预警系统能够捕捉到一些微小的变动迹象,进而预测到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并为预防以及制定相应的策略而争取到一定的时间。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即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定量指标,是一种能够反应出公司财务风险的财务指标,比如公司经营的净现金比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等。定性指标,是一种能够预测出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比如信用等级降低、宏观政策调整、产品与原料的成本提高以及管理者、财务人员离职等等。
(三)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选择
当前,企业管理界与经济学界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代企业的所有资源并不是由股东全部提供的,同样也不是股东承担着公司所有的经营风险。公司的所有权则更多的维持在一种相互储存的状态,公司内部员工、债权人以及投资者都或多或少的承担着公司的经营风险,同时也享受着分配收益的权益。所以,从收益与风险对待这一原则出发,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绝不能停留在只关注股东利益,而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层面上。上市公司能够进行正常的运转,少不了以下四类资源,即: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市场资源以及原料资源。股东作为公司财务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提供者,所以片面的强调股东的权力,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的思想方式是非常片面的,现代企业必须要树立共同治理模式下的公司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最终的目标,就是能够让伴随企业同共成长的股东价值、管理者价值、员工价值以及政府税收价值一同增长,同时也能够为社区创造环境价值、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自改革开放发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企业的经营目标在不断的发生转移,而现阶段,企业的经营目标也不仅仅局限于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现代企业,其本质上实际是一个多边契约关系的一个总和,这个契约的本身也包括了独立性与平等性,这就要求企业在治理的过程中也应该保持独立性与平等性。这些主体主要有:股东、债权人、供货商、员工、顾客、政府、社区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人。在共同治理这个思想逻辑之下,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目的,就是从财务角度出发,把握好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从而实现企业总价值的最大化。与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利益最大化相比,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经营目标的选择,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对企业的长远利益构成损害。
(四)编制内部财务报表和制定相关的会计政策
财务报表通常可以分为对内财务报表与对外财务报表兩种,对内报表是管理层为了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而进行编制的,它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自主设计;而对外报表则是向社会公众公开的法定报表,其格式比较固定化,正规化。公司在编制内部财务报表与制定相关会计政策之后,公司的管理层就能够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也能够将业绩考核与各部门的经营状况进行挂钩,以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比如更加严格的对应收账款做好坏账准备,按照业务类型的不同对部门的报告进行编制等等。内部财务报表作为集团总部了解整个集团公司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对外财务报表与对内财务报表的一致性,对内财务报表在编制的过程中必须依据对外财务报表。
结语: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其作用不容忽视。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不但能够合理的分配资金,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虽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还普遍存在着诸如财务监管不力,投资决策失误;公司经营情况的掌握和部门绩效的考核;产权制度缺位,内部制约,控制机制不建全等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广大财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必然会实现上市公司的健康、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篇4
一、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风险的认知不到位
一些上市公司虽然制定了财务风险委员会,也制定了一些制度,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认知不到位,认为只要管好的资金,财务就没有什么风险,也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任何一个系统的完善,人的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市场经济改革的今天,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风险意识问题是事后控制的主要内容。
(二)缺乏风险管理的整体策略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都没有建立一整套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且没有从整体策略进行系统防范,缺乏整体思考。这样,即使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风险管理中去,也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三)资本结构不合理
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了资本结构不合理问题,最为主要的就是财务杠杆的运用不恰当,导致到期的债务不能及时偿还,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其实,企业筹资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恰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运用不好,可能会拖累整个企业,让企业的发展前途一片渺茫。但,很多上市公司夸大了财务杠杆的有利一面,在当前市场经济下,很多上市公司因为规模庞大,导致应收账款无法回收,资金筹措遇到挫折,财务风险加剧的现象比比皆是。
(四)财务风险应对不足
财务风险发生后,很多公司没有对应的解决措施,或者即使采取了措施,但是由于能力不足,导致缺乏对风险的妥当处理。加之,对风险缺乏应有的认知,缺乏风险组合意识等,都导致企业在风险发生后,无力应对,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财务风险机制不合理,也是导致财务风险应对不足的原因之一,对财务风险不能有效的识别和评估,造成风险发生。
二、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模式
风险管理直接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财务风险管理尤其重要,所以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制定管理措施。公司为了避免因为外部环境带来的风险,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需要构建合理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就从系统上规避了财务风险,即使在个别环节出现了问题,也不至于影响整个公司的经营发展。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要改进组织管理模式,加强内外审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预警体制等,这样层层保障。
(二)建立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没有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流程,在管理环节上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要想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需要结合国际标准,第一,建立综合的信息框架;第二,要进行公司的风险评估,确定每种风险发生的概率;第三,制定风险管理的策略;第四,提出防范风险的方法,且要选择最适合公司发展的;第五,要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并且制定严格的监管措施。按照这样的步骤,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制定完善的程序,以更加规范的进行财务风险管理。
(三)建立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风险预计体系
现代化的风险管理应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管理预警体系,实时、动态的对风险进行监管,以财务的相关数据报表为基础,利用财会、金融、经济和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数理模型,发现异常征兆就应该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以避免对公司整体造成经济损失。建立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就是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风险,并能够制止风险的持续发展,从而在必要的阶段采取正确的措施。因此,预警系统的建立也是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措施。
(四)确定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
上市公司为了财务杠杆所带来的收益,有可能进行负债运营,但是需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从而优化资本结构,这样保持公司发展的健康性。其中,需要考虑这几个因素,第一要考虑公司的规模;第二,要注重企业的销售收入;第三,要进行资本结构的分析;第四,要对公司的经营发展和偿债能力进行深入了解。只有保持良好的财务杠杆,才能让公司发展的更持久。
总之,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强了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为了更好的在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就要注重财务风险管理,结合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分析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并且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为公司的健康运营做好保障工作。
摘要:企业财务风险在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是公司各种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上市公司的体制不断完善,但是有些法律法规仍然不是很健全,如何适应我国的市场环境,从而规避财务风险,成为各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以为其他企业管理财务风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邓佩红.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初探[J].现代商业,2014(06)
[2]王锦聪.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东方企业文化,2012(13)
[3]司浩婷,常美.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财务风险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2(10)
[4]韩萍.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5(01)
公司财务管理 篇5
-期初+折旧)-净营运资本变动(期末流动资产负债差-期初)=流向债权人的现金流量(利息-新借款项)+流向股东的(股利-普通溢缴股增量)
利润最高的公司所负担的边际税率是35%
现金来源:应付帐款,普通股本,留存收益增加,折旧净利润。运用:应收装款,存货增加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间隔时间指标=流
动资产/日均经营成本,权益乘数=资产/权益,长期负债率=长期债务/(资本化总额=长期债务+权益),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现金涵盖率=(EBIT+折旧)/利息,存货周转率=成本/存货,应收帐款(净营运资本,固定资产总资产)周转率=收入/应收帐款 利润(资产报酬ROA,权益报酬ROE)率=净利润/收入
市价-盈余比率=美国价格/每股盈余EPS,EPS=净利润/股份数量
杜邦恒等式:ROE=ROA*(1+债务权益率)=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财务杠杆)ROE可由增加负债提高
预计资产负债表时,用支付股利调节净利润和权益的增量差值,留存收益,偿还负债也调节 股利支付(提存,再投资)率=现金股利(留存收益增加额)/净利润
资本密集率=资产总额/销售收入
内部增长率:没有任何形式外部筹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ROA*b/(1-ROA*b),b
为再投资率。即EFN等于0时的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保持固定的债务权益率,没有外部权益筹资所能达到的。ROE*b/(1-ROE*b)
提高原因:利润率提高,股利所占百分比下降,债务权益率提高,资产周转率提高。72法则:是你的钱变成两倍大约需要72/r%的时间
永续年金现值:年金/利率
EAR实际年利率:复利次数非常大时,接近e的q次方减1,q为报价利率
到期收益率:市场对某一证券所要求的利率
零增长股利看作永续年金。稳定增长股利:下一期股利/(贴现率-增长率)
贴现率(权益成本)=股利收益率(下年股利/现在股票价格)+资本利得率(增长率)优先股:在派发股利以及清算过程中分配公司资产时,有优先权。
NPV净现值:一项投资市价与成本间的差。
回收期法则缺点:忽略了时间价值,不贴现;忽略取舍时限后的现金流量,易拒绝长期项目 贴现回收期法则:不会接受NPV<0的项目,可能拒绝NPV>0的项目,同上
平均会计报酬率ARR:平均净利润/平均帐面价值(成本)缺点:没贴现,不是真的报酬率 内涵报酬率IRR:一项投资的IRR是以它作为贴现率时,会使NPV为0的必要报酬率。IRR〉
必要报酬率时接受。当现金流量为常规的,项目为独立的,IRR,NPV相同。优点:不用知道贴现率。缺点:可能有多解,无法处理非常规现金流量,互斥投资不能解决 交叉报酬率:两项目NPV相等时的贴现率。
获利能力指数PI:现值/成本。获利指数大的NPV不一定大
增量现金流量:所有因为接受该项目而直接导致的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动。不包括沉默成本,融资成本(利息);包括机会成本,净营运资本,附带效应不一定。
OCF经营现金流量=EBIT+折旧-税=净利润+折旧(逆推法)=销售收入-成本-税(顺推法)=
(销售收入-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税盾法)
会计保本点:项目的净利润等于0时的销售量。销售量=(固定成本+折旧)/(单位产品净
盈利)。与预测比较。此时NPV为负,报酬率为0。OCF等于折旧。
现金保本点:经营现金流量等于0时的销售量。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净盈利)财务报本点:NPV等于零时的销售量。
经营杠杆:是项目或者公司对固定生产成本的负担水平。固定成本高,经营杠杆高。经营现金流量(OCF)的变动百分比=经营杠杆程度(DOL)*数量(Q)的变动百分比。DOL=1+固定成本/OCF。与Q成反比
风险溢酬:承担风险所得到的回报=期望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分散化而被消除,一个相当大的投资组合几乎没有非系统风险 一项资产的期望报酬率取决于这项资产的系统风险
贝塔系数:系统风险/特定资产。无风险资产贝塔系数是0。风险回报率=资产的风险溢
酬/(除以)贝塔系数,市场上所有资产的风险回报率相等。价格与报酬率成反比 证券市场线:描述金融市场中系统风险和期望报酬率之间的关系。斜率为市场风险溢酬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一项资产的期望报酬率=无风险利率+贝塔系数*市场风险溢酬 资本成本:主要取决于资金的运用而不是资金的来源。和必要报酬率,使用的贴现率等价。权益成本:
1、即股利增长模型中的贴现率。只适用于派发股利的公司,对估计的增长率很
敏感,没有考虑风险
2、CAPM里的期望报酬率,市场风险溢酬和贝塔系数都要估计 债务成本:企业债权人对新借款所要求的报酬率,相当于债券到期收益率。
优先股成本:股利/价格
公司权益的市场价格:总股数*每股价格;公司债务的市场价值:债券数*市价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各部分比例*各部分成本,其中债务成本要扣税。
财务杠杆:公司对债务的依赖程度WACC和公司价值成反比
每股盈余EPS=净利润/股数,EPS和EBIT的图,负债越高,财务杠杆越大,斜率越高 EBIT/原股数=(EBIT-债务)/新股数,EBIT较高时,财务杠杆有利
MM第一定理:公司选择怎样的筹资安排完全无关紧要。饼图大小并不会因为切法不同而改
变。第二定理:权益成本大小取决于:公司资产的必要报酬率Ra,公司的债务成本Rd,债务权益率D/E,Re=Ra+(Ra-Rd)*D/E
有税的MM第一定理:利息税盾的现值=税率*债务。公司价值=EBIT*(1-税率)/资本成本+
利息税盾现值。债务率越高,价值越大。债务比率越大,WACC越小
有税的第二定理:权益成本=没有债务时的资本成本Ru+(Ru-债务成本)*D/E*(1-税率)静态资本结构理论:每增加额外1美元债务所产生的水鳄接生等于所增加的破产成本。经营风险:公司经营固有的风险,取决于公司资产的系统风险。财务风险:利用筹资所产生的额外风险
存货期间+应收帐款期间=现金周期+应付帐款期间
持有(短缺)资本:随流动资产投资水平增加而增加(减少)。
当持有成本低于短缺成本时,弹性政策适当,流动资产金额较大。在净营运资本投资较大。现金回收额=期初应收帐款+平均收帐期间/一个季度*销售收入
补偿性余额:银行要求公司在存款中保留一定金额,作为信用额度或其他借款协定的一部分。持有现金的原因:投机动机:利用额外的投资机会,预防动机:作为财务储备以便应付安全
供给的需要,交易动机:需要持有现金已备付账。
浮游量:可用余额和帐面余额的差。计算P414。消除浮游量的pv即所消除的量
锁箱:以解决支付问题并加速现金收款。现金集中:公司把现金移动到主要帐户上。应收帐款=日均销售收入*平均收帐期间
总持有成本=平均存货*单位持有成本。再订购成本=每份订单的固定成本*订单数。两者相
等时,有最小订购量。
EFN所需外部筹资:由预计资产负债表可得,资产部分由与预期收入的比例计算,负债和
效益中,应付帐款和留存收益也可同样算出,资产与负债权益的差即为EFN,用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弥补。如果没有发挥全部生产能力,固定资产净支出要重新计算。新的债务权益率=新的权益/(新的债务+EFN),项目现金流量:预计利润表,预计资金需求:净营运资本+固定资产净值=总投资。预计总
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EBIT+折旧-税,之后每年获得)-净营运资本变动(第一年减掉,最后一年加回来)-资本性支出=项目总现金流量。用最后这项计算NPV。低于实际价格卖出设施,节省的税收计入现金流入。高于实际价值时,要减去税收。最后分析净现值,内涵报酬率,回收期
评估设备:先算出设备成本先知,认为约当年成本EAC是年金,计算年金
用SML和WACC讨论项目是否接受:必要报酬率〈期望报酬率,必要报酬率=无风险利率+贝塔系数*市场风险溢酬。只用WACC比较期望报酬率容易错误的拒绝和接受。解决办法:主观调高高风险的WACC
净现金流入表:现金回收额合计-现金支付合计=净现金流入
现金余额表:季初现金余额+净现金流入=季末现金余额-最低现金余额=累计剩余
短期财务计划:起初现金余额,净现金流入,新的短期借款(使该其累计剩余为0),短期
借款利息,偿还短期借款,期末现金余额,最低现金余额,累计剩余,起初短期借款,短期债务变动,期末短期债务
变更的NPV=-[PQ+v(Q’-Q)]+[(P-v)(Q’-Q)]/R
公司财务管理中的财务指标分析 篇6
摘 要 财务指标分析是认识企业管理本质的锐利武器,也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指标的分析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现象和外部联系,以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揭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本质与规律,以及利用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来深入地考虑问题,进而系统化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 偿债能力分析 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获利能力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足额及时偿还的保证程度,它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短期存活能力,是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一家企业不能维持其短期偿债能力,会更难以维持其长期偿债能力,即使过家企业盈利不错,也同样会面临因不能答付到期债务而导致的破产威胁。如果企业偿债能力低还会丧失各种投资机会,这不仅损害公司的竞争能力,还会致其股票价格下跌,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因此,这是企业债权人、企业的股东和潜在投资人都共同关心的一类指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1]。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己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等(财政部会计评价中心,2008)。
1.资产负债率或称负债比率
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分析和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一项重要的判断标准。适度的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投资风险较小,企止经营安全、稳健、有效、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是企业财务结构是否稳健的重要标志。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二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x100%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一家企业而言,其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反映了企业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资产使用效率高,周转速度快,表明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好,偿还债务的能力强,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宋常,2007)。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它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即企业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就能够减少营运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呆滞占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2]。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二)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三、获利能力分析
(一)营业利润率
营利利润率分为营业利润率和毛营业毛利率,营利利润率是一定时期企业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营业毛利率是营业毛利额与毛利净收入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毛利率二(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二)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一定时期内企业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体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其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三)净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报酬率是一定时期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获利的核心指标。表明了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其中: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四、成长能力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与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率。这是一项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减变动状况[2]。
(二)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状况。该指标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来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体现了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其发展后劲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增长率二(资产总额年末数-资产总额年初数)/年初资产总额
宗旨,财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缩影,是传递财务信息的載体;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基本依据,采用合理的账务指标,从财务报表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有效地寻求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过程,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浅谈.财会通讯.2008.10:81-83.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篇7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企业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与盈利, 必须抛弃过去的依靠扩大市场、购买原材料等方式, 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企业的自身, 通过内部管理实现改革与革新。因此, 进行内部管理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息, 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经营目标的方法, 而在内部管理中, 处于中心管理环节的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一) 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
要了解财务风险管理, 首先必须对财务风险有所了解。财务风险, 指的是上市公司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来自内部或者外部条件的影响, 使得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管理与运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短期或者某段时期内, 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情况与预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甚至导致经济损失的发生。
财务风险既可能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内部, 如上市公司自身的会计管理制度、资金筹集过程等, 也有可能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外部, 如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等, 因此, 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客观存在的, 上市公司不可能不存在财务风险。但是,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财务风险管理, 对其所面对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规避与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 指的是上市公司在对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认识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所制定的针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控制方法, 以尽最大可能地实现财务目标以及经营目的。
(二) 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进行财务风险管理,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 财务风险管理能有效地确保上市公司的财务活动正常运行, 防止资金短缺, 保证资金能有效地进行周转, 确保上市公司在进行投资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领取到需要使用的资金。
其次, 就财务风险管理对上市公司的整体作用来看, 财务风险管理能提高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的效率, 实现进一步的改革。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 必须正确地认识市场, 正确地认识上市公司, 并对于上市公司在市场中的定位十分准确, 在这样的前提下制定的财务风险管理, 能很好地把握住上市公司发展的脉搏, 合理制定发展目标与计划, 最终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
最后, 进行财务风险管理, 能鼓励上市公司股东、管理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规避风险的发生, 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风险成本, 实现上市公司的新发展与新改革。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时, 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 出现了许多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就是上市公司。
(一)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上市公司是有限公司的一种, 是指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其公司股票、证券等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把其证券及股份于证券交易所上市后, 公众人士可根据各个交易所的规则下, 自由买卖相关证券及股份, 买入股份的公众人士即成为该公司之股东, 享有权益。
我国的上市公司与西方国家不同, 西方国家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自发形成上市公司的, 而我国是吸收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 首先对我国国企进行改革, 成立上市公司, 因此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 随之也具有一些弊端, 上市公司的管理呈现出“家族式”的管理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 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并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 提高了风险的发生概率, 并直接影响到了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财务制度的核心, 会计制度受到影响后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制定的公司战略与方针, 最终导致决策制定失误, 不仅不能实现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反而有可能导致公司经营失败, 面临破产的问题。
(二) 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种类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上市公司所面临的最为普遍的风险, 这是由上市公司的资金组成性质所决定的。由于资金的供需求市场的不协调、市场发展的具体环境变化、筹资工具使用不正确等, 都有可能对上市公司造成筹资风险, 影响上市公司的组建与运作。
2、投资风险。
上市公司进行生产经营, 不能仅仅依靠生产获利, 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投资活动。然而, 对投资对象是否了解, 应选择哪种金融工具进行, 都需要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进行相应的规定, 投资风险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流动资金的控制能力。
3、资金回收风险。
上市公司的资金回收需要一个时间段, 同时, 由于不同客户有着不同的信用度, 其应收账款能有效收回的时间不同, 因此上市公司也面临着资金回收的风险。当应收账款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回收时, 会影响到上市公司资金的周转与运作。
4、企业重组风险
上市公司在进行生产经营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可能会由于决策的失误、市场的波动等原因, 使公司的经营出现问题, 发生企业的重组。在重组过程中, 上市公司会面临财务管理的种种问题, 使得财务风险增加。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的缺陷
(一) 没有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如上文所述, 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 就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来看, 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正确地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部分小型的上市公司其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宏观性、全局性的认识, 简单地认为只需要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将资金管理好即可, 公司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有些管理者也不了解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认为只需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负责即可, 他们对此不需要负责。这是由于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和管理层仍然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缺乏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的经济观念与管理观念, 不能对公司的发展进行一个客观的判断。
(二) 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全面
要对上市公司进行系统的、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 必须先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然而, 就我国上市公司来看, 由于对财务风险管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导致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不能很好地适应上市公司的需要, 在构建该机制时没有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与此同时, 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健全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 使得上市公司的整体运转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
(三) 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许多上市公司并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 或者是即使建立了, 也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使得风险预警机制成为一纸空文, 无法起到其真正的作用。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缺陷的成因
由财务风险的定义可知, 财务风险是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因此, 造成其风险的原因, 既有上市公司自身的问题, 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 上市公司内部原因
1、筹资缺乏科学的决策。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筹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是公司建立的基础。上市公司在制定筹资计划时, 往往是根据公司当前的规模以及发展的规模预期来制定的。因此, 若在制定筹资计划中, 管理层对公司的发展规模作出了错误的判决, 则会直接导致筹资决策的失误, 若筹资过多, 会增加上市公司的负担, 使得上市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负债压力, 财务运转出现困难, 提高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若筹资过少, 不仅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转, 还可能导致需要进行再次筹资, 降低上市公司的信誉, 影响其市场地位。
2、分配股利不合理。
在我国, 上市公司进行股利分配往往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一种是现金股利, 一种是转增股本。通过现金股利进行分配, 虽然能有效地刺激股东, 但是容易降低上市公司内部的现金流量, 使得收益减少, 增加上市公司的偿债负担。而转增股本在短期内对于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并没有较大的影响, 但是随着股票数量的不断增加, 其所对应的股息则会相应的减少, 对于未来进行资金的分配也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 外部的客观原因
1、政治原因。
上市公司的发展受到我国政治环境的影响, 其主要是受到我国政府出台的相关宏观调控政策、货币金融政策、银行贷款规章以及汇率的变动等影响。如我国规定银行贷款的汇率提高, 则会增加上市公司进行偿债的负担, 使得资金流动较为缓慢, 降低利润;反之, 则有利于上市公司进行贷款, 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 然而, 汇率过低又会导致贷款市场发生混乱, 难以进行宏观的管理与规范。
2、经济原因。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受到来自于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市场通货膨胀的影响, 当市场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时, 上市公司将面临利润的降低等问题, 增加了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 使得财务风险管理面临着多重的压力。
3、法律法规原因。
法律是对上市公司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保障, 然而, 我国经济法发展的时间段, 系统不健全, 在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漏洞。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的保障, 容易出现许多的财务风险, 如公司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 使得部分会计工作人员钻法律的空子, 暗地篡改会计信息与数据。
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缺陷的治理策略
(一) 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要完善财务风险管理, 首先需要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在上市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上市公司必须在全体员工中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与培训。首先, 对工作人员进行企业的内部培训。使得全体工作人员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公司运转的不同环节中, 需要提高重视。其次, 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与公司的管理层, 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与评估, 由于他们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必须确保他们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以及公司的具体发展状况有清晰的了解。
最后, 推动上市公司形成良好的公司文化, 通过相应的公司文化来熏陶公司的全体工作人员, 使得工作人员在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自觉地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
(二)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是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保障, 也是规范工作人员工作的重要指标。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并不是仅仅局限于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过程的, 而是贯穿于上市公司运转的整个过程, 包括事前的预测制度、事中控制制度以及事后的评估制度。
许多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 都建立了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 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不应受制于其他的任何部门或者是任何的管理人员, 而是一个独立的部门。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公司的会计部门、审计部门、管理层人员以及专业风险评估人员共同组成, 在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前, 必须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估与分析, 将评估报告提交董事会, 由董事会通过后方可执行。
在事前预测制度中, 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需要结合上市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发展计划, 对管理层制定的投资计划、筹集计划进行评估与分析, 提出在进行生产经营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并制定相应的规避措施。
在事中控制制度中, 由于上市公司的发展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 不可能完全按照发展目标进行, 当出现财务风险时, 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必须立即派出专业风险评估人员, 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 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在事后评估制度中, 财务风险管理委员会需要对不同时期的财务风险以及上市公司应对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估, 分析出财务风险发展的规律与变化, 并对下一个阶段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此外, 对上市公司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进行评估, 不断提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三) 发挥董事会的作用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部分大型的上市公司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董事会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因此, 为了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 必须真正发挥起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对于上市公司的执行机构, 董事会有着较高的权利, 可以对其进行督导与管理。在进行督导的过程中, 发现执行机构没有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与战略进行, 可能增加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时, 立即以管理者的身份, 要求其停止行为并立即指正。
(四) 强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管理
如上文所述, 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筹资缺乏科学的决策, 因此, 必须强化其资本管理。
资本管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 必须明确筹资的目的, 并依据上市公司的具体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资金结构, 结合债务风险和相应的资金需求, 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债务风险也是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之一, 合理范围之内的债务能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的运行效率, 避免筹资风险的发生。因此, 在筹资的过程中, 上市公司对于债务资金和自有的资金必须合理的调配, 并随着上市公司的发展而进行不断地改变。
此外, 上市公司在进行筹资决策时, 必须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的成长率”以及“资本结构的弹性”进行分析与比对, 综合了解上市公司的整体偿债能力, 再来进行决策。
最后, 筹资决策的制定不能仅仅依靠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来进行, 而应是管理层以及财务工作人员合作执行, 由财务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化的评估标准和准确的财务数据, 最终由管理层进行讨论后方可决定, 不得由其中一方单独进行, 以确保筹资决策能真正适应上市公司发展的需要。
(五)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确保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得到有效的执行, 必须不断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其中, 尤为重要的是工作人员, 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 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保证工作人员兢兢业业, 不违背其职业操守, 而良好的法律意识则是上市公司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的最后保障, 也是实现上市公司经营目标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宇杰.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探[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2) .
[2]刘静.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分析[J].会计师, 2013 (22) .
[3]戴雷.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与科技, 2014 (3) .
[4]杨新鹏.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 2013 (33) .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篇8
(一) 资产负债率高或无力偿还贷款
很多上市公司为了扩大经营规模, 利用债务获取收益而盲目筹资。由于对资本结构缺乏规划, 导致筹资成本过高, 贷款数额巨大。当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时, 意味着上市公司出现了极大的资金周转问题, 如果到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说明上市公司已经出现了财务危机。自东南亚经济危机以来, 亚洲许多国家的大企业如日本的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三一证券、世界著名的八佰伴百货公司、中国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等因为缺乏偿还到期债务的资金而纷纷破产的现实就是典型案例。
(二) 现金短缺
企业持续经营取决于现金流量对支出的满足程度。现金短缺直接威胁着公司经营的正常运转。企业现金短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存在大量的存货, 或存在着大量的应收账款。存货销售不出去, 除了会增加仓储管理成本外, 还占用着大量的流动资金。而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 就不能应付支付危机, 甚至成为坏账, 严重影响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所以说现金短缺是财务风险的重要体现, 企业必须注重现金流的管理, 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 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三) 存货积压, 产品销售不佳
一般来说, 资产使用状况越好, 企业的财务状况就越好。产品作为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 销售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是一个企业盈利的重要来源。如果产品无法销售出去, 企业必然在没有获利的同时承担着仓储等管理成本, 资金流通受阻。产品也会因没有及时销售出去, 而造成存货市价下降, 产生减值损失。企业持续亏损, 面临着重大经营困境。所以, 当存货积压, 产品销售不佳时, 企业应该意识到财务状况也出现了问题, 必须改变销售策略, 挽救局面。
(四) 投资失败, 产生巨额损失
公司财务出现问题, 集中表现在投资的成败上。有些公司在新产品投资项目决策中, 没有做好市场调查, 没有认真地研究产品的需求, 盲目投资, 导致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公司在投资项目的运营中, 出现经营问题, 失去了竞争力, 出现巨大亏损, 这将是摆在公司面前巨大的财务风险信号。因为巨额的损失一般是公司无法弥补的, 这不仅造成公司资金周转出现问题, 而且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 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会导致财务风险
引起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是指对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 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 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如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严重, 原材料价格上升, 上市公司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市场价值下跌, 公司筹资难得加大。法律法规制约着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影响财务活动。上市公司必须遵守法律法规, 合法经营, 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严重的话可能被迫破产。
(二) 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风险识别能力不高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工具, 能事先预测和防范可能会发生的财务风险, 灵敏度高。它能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财务状况, 从而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但是在我国企业中, 大多数没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即使有, 有些企业也没有发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一旦危机出现, 就会措手不及, 没有应对能力。如果一个企业能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且予以实施, 定能在时刻关注风险的过程中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 内部控制制度失控导致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能防范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 或者具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发挥并不到位。这样的话, 内部控制制度实际已经失控, 可能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在资金管理、使用和利益分配方面, 可能存在着权责不明,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无法得到保证。在另一方面, 企业管理与监控关系混乱, 缺乏相应的追究制度, 难以进行有效地约束和控制。内部控制失控首先是因为企业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这在认识的局限方面影响了实践的进行。其次, 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缺陷, 没有明确的风险控制流程。最后, 在执行上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 业务技能等的限制, 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实施。必须将内部控制渗透在企业的管理中, 克服阻碍, 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四) 管理不善导致财务风险
企业的管理包括筹资、投资等活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在筹资管理方面, 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发展的状况来进行, 造成资本结构不当。如果企业借入的资金比较多, 造成资产负债比较高, 一旦经营出现偏差而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目标, 企业就会出现支付债务的困难, 甚至因为不能偿债而破产。在投资管理方面, 企业不顾自身能力, 追求快速发展, 盲目投资, 造成亏损。亏损严重的话, 企业非但不能获取投资收益, 还可能造成资金短缺, 导致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 有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 没有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了解就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盲目赊销的结果会使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一) 建立以计算机辅助、专人管理为原则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以计算机辅助、专人管理为原则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和运行实施微机化管理, 且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进行, 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实施这种模式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解决预警工作量大、仅靠人力管理的繁杂问题, 而且还能达到进行动态监督, 专业管理, 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实行该系统最为关键是, 系统信息要不断更新, 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企业通过两种方法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 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比率分析。财务指标可以作为预测企业经济情况的计量指标。建立预警系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单变量模型和多变模型。单变模式是通过各种财务比率的变化趋势来预测财务风险可能性的模式。主要通过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单个指标来确定财务风险。多变量模型是把财务指标加权汇总得出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它利用会计系统固有的平衡特性, 将相互联系的各种财务指标有机结合, 通过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对企业财务风险情况进行反应, 可以消除单个指标来进行评价的缺陷。
(2) 定性分析法。一些非财务因素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它可以弥补可量化的指标的不足。因此在财务危机预警中除进行定量分析外, 还应结合一些相关的非财务因素进行定性分析, 增加预测财务风险的准确性。主要包括:经济环境。一般地说, 企业在国家稳定。有政策优惠时, 经营会比较有利。而经济环境变化、社会动荡、国家经济政策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产生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高的企业, 制度比较健全, 经营情况比较好, 考虑的运营风险事项比较全面, 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小。在面对市场条件变化时, 能迅速应对, 做出有效调整。而缺乏管理经验、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 经不起市场考验, 往往会导致财务风险;市场的竞争情况。如果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反响比较好, 那么其前景比较乐观。相反, 市场竞争激烈, 企业在市场上没什么竞争优势, 收益不能填补所投入的成本, 那么财务状况令人担忧。
综上所述,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能单单只靠一些财务指标就能发挥其作用, 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增加财务风险预警信号, 真正做到让企业能防范或减少财务风险。
(二)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 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资产安全、完整的保护, 财务与经营风险的防范以及欺诈和舞弊的防治起到重要的作用。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1) 结合公司的发展特点, 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目前很多企业的治理结构形式上是完整的, 但从内部分析来看, 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有些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绝大多数或全部是内部董事, 甚至出现董事长同时担任总经理的现象。这种董事会结构不合理, 相关管理层权责不明确。职能履行不到位, 使得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成为一纸空文。
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起制约作用, 是内部控制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建立适合公司管理的治理结构, 必须是让公司有效运转, 对公司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它能确定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 形成有效的制衡关系, 成为一个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特别注意的是, 公司的治理结构既要保证经营者有充分的自主权, 展现管理能力, 又要保证经营者以股东利益为准绳, 权利受到监督与约束。另外, 还要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 这样才能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 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 确立董事会的核心地位。
(2) 提高全体员工内部控制的意识和素质。内部控制既是对人的控制, 又由人来控制, 因此员工的价值观、能力等都会对内部控制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必须充分发挥人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上的能动性。首先, 管理者应该树立起内部控制的强烈意识, 重视内部控制的执行同时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因为管理者不同的管理方式、风格等因素差异, 对公司的发展产生的作用是有区别的, 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其次, 做好内部控制观念的传播, 让公司的其他员工也同样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 要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 增加员工的高度责任感, 发挥每个人在内部控制执行上的力量。只要管理者和员工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律意识, 自我约束, 积极地落实好内部控制的要求, 那么就可能有效防范舞弊、越权等行为。
(3)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发展来讲是十分有益的。企业要想健康、持续地发展, 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力地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它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违规操作、保护资产安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上的竞争力。
但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 结合自身的战略发展和管理需要, 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其次, 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改进内部控制制度, 因为一成不变的内部控制制度只会阻碍企业的进步。最后, 企业应该有专业的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与监督, 并使制度能有效实施。
(三) 加强上市公司管理
具体如下:
(1) 筹资管理。负债经营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 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 以利用财务杠杆获取收益、赚取更多的利润。但负债是一把双刃剑, 举债过多就会增加企业的偿还压力, 加大财务风险。在市场上, 一些上市公司因为负债过多、经营出现问题, 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因无法偿还贷款而破产的现象屡见不鲜。可是负债过少, 又不能很好地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企业必须确立合理的资金结构, 适度举债。上市公司的合理筹资计划应该根据其规模、销售收入、盈利等状况, 并结合自有资金、资产等确定负债比例, 且随着公司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当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实力、竞争能力比较强时, 债务资本可以高些。当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较高, 利润增长较多的时候, 负债资本亦可以相对高些。相反, 销售收入不稳定, 经营风险比较高, 公司应充分考虑现金净流量的问题, 不能盲目地负债经营。另外, 上市公司要好好利用资本市场, 用多种方式筹资, 形成合理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结构, 达到最佳筹资组合, 降低筹资成本、减少财务风险。
(2) 投资管理。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 投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当投资出现巨大问题时, 必然存在重大的财务风险隐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 才能获取更大的收益, 减少亏损。上市公司在进行投资管理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进行投资决策时, 要进行较为合理的预算, 做好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预测, 不能盲目地投资。第二, 要充分考虑投资项目的风险性。这时, 有关负责人员在投资时要充分做好市场调查, 进行理性的投资。在证券市场上, 证券投资组合有利于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风险。同理, 对外投资多元化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不过投资也要结合公司的发展, 拥有资金的状况。一味多元化投资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企业。第三, 决策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在投资管理中, 投资决策是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决策者在选取投资方案时, 最具有发言权。决策者应该不断自我增值, 理性决策, 智慧投资, 让自己在投资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之, 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
(3) 收益分配管理。收益分配是影响财务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企业将实现的净收益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 分别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积累、对投资者进行分配等。留存收益关系到企业的规模, 而分配股息则影响股东权益, 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因此应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 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要管理好收益分配活动, 必须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既不能过分注重公司的利益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也不能不关注公司长远利益。收益分配恰当, 既有助于公司的发展, 又能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和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
(4) 现金流量管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 财务危机最终都是因为现金流无法维持企业最低的营运条件或资不抵债等原因造成的。企业只有具备较强的变现能力, 才能保证偿还债务的能力。因此, 企业要对经营或投资过程中的现金流量的周转情况进行分析, 以对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企业债务风险、营运资金周转风险进行有效地预警。进而,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 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管理现金流量, 确定最佳持有现金额度。确定最佳的现金额度, 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又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危机。总之, 现金流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还有在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应重视现金流量变动, 对现金流量进行有效地管理, 促进资金的良性循环, 加速资金的周转, 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篇9
关键词: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战略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条件下, 上市公司要想长远可持续发展, 就要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 提高公司的质量, 以适应市场竞争。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管理的目标及财务战略的选择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做出科学决策, 规范上市公司运营,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一、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组织公司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 是监管公司资金筹集、投放、分配的管理工作, 它是公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是一个严谨而完善的体系, 它体现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目标则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符合公司经营目标, 公司才能健康的发展。所谓财务管理目标, 又被称为企业理财目标, 是指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 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同时也是检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合理性和方向性的重要标准。
确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对有效地开展上市公司财务工作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 能使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从而更好地促进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西方公司的理财目标经历了“筹资数量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财富最大化”和“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等阶段。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有“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同的观点。从计量方面看, “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有着的明显的区别, “股东财富”与“企业价值”并不相一致。“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计量相对较容易, 主要是通过股票的市场价值来衡量。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计量相对较难, 主要通过资产评估或用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求和获得;从利益出发点来看,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主要从股东的利益出发。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除了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考虑债权人、职工、政府等的利益;从影响因素来看,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是以股票的市场价格来计量, 而影响股价的因素较为复杂, 其波动较频繁, 难以加以控制。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其企业价值的确是难以量化的;从适合的企业类型来看,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充分体现了股东创办公司的目的, 即获取投资收益。针对上市公司而言, “股东财富最大化”无疑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适合上市公司。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则既适合上市公司有适合非上市公司。综合上述可见, “股东财富最大化”应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科学的合理的目标, 当然这一目标也是适合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的。
二、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战略
(一) 针对零售业业绩不同的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财务战略
由于零售业本身处于流通环节, 资本流动性极强。而零售业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品牌影响力极强、集约化管理能力极强的商业企业, 其大规模的销售空间、可提升的毛利率及可控的成本都可以使企业盈利增长快。所以通过对零售业上市公司所处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及发展现状的分析, 采取不同的财务战略选择。对业绩快速增长的上市公司, 如华联超市、北京华联等采取快速扩张财务战略;对业绩发展平稳的上市公司, 如南京中商、南京百货等采取稳健财务战略;对业绩萎缩、出现滑坡的上市公司, 如烟台发展、兰州民百等采取紧缩财务战略。
(二) 合理确定财务管理集权与分权的最优组合来实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 即“股东财务最大化”
当然零售业上市公司也不例外。而财务战略管理上究竟是集权多一点还是分权多一点, 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总成本最低的原则。财务控制体系的选择, 对公司整体的生存发展影响很大。并且在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上, 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 因此上市公司也要考虑自身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但前提有三: (1) 充分考虑成本因素; (2) 要用正确的观念来协调集权和分权; (3) 正确把握集权与分权的尺度。
(三) 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强化职业道德规范
要建立健全制度法规, 完善财务监督体系,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确保财务战略管理的有效实施。
1. 除了加快完善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 参加定期的培训学
习, 引进相关的财务管理软件, 还要引入有现代管理思想和才能的财务管理人员, 不仅业务精通, 还要有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 成为具有综合业务能力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
2. 强化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的定期化、长期化、制度化, 有效促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守,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全面贯彻《会计法》、全面落实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同时
赋予企业理财自主权, 逐步建立起企业外部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 把各种财务活动纳入法制化、常规化的同时, 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提高企业自我约束能力。
4. 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制度, 形成以产权制度为纽带的财务监
督管理机制, 并制定相关的财务监督管理办法, 扩大财务监督覆盖面, 从而有效地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篇10
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较多, 如企业财务结构组织存在弊端或者融资不合理, 这些都会导致企业面临债务偿还能力不足, 从而使投资预期效益严重下降。财务风险类型可细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存货风险等几种类型。企业的财务风险会影响公司的盈利, 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极有可能会影响活动主体。国内上市公司遇到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利率变动风险、没有债务偿还能力风险、再次筹资风险。
财务风险控制主要指的是经济活动主体在对自身财务管理进程中对自身面临风险进行辨别、分析、度量, 同时及时实施有效的手段对进行有效的控制, 由此确保公司财务活动顺利进行, 确保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防止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过程。财务风险控制属于一个动态、系统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含有风险识别、风险研究、风险度量、风险控制等诸多环节。上市公司采取高效的风险控制工作主要是为了切实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减少企业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
(1)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是上市公司利用筹措资金时, 到期偿还债务能力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由此使得公司股东收益以及利润发生了较大变化, 从而企业各项财务活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所采取的筹资方式主要有股权以及债务筹资形式两种。债务筹资表示的是企业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借款, 根据具体的借款利率支付对应的利息, 同时偿还本金的一种筹资方式。股权筹资主要指的是公司通过发行企业股票从而吸收更多的外部资金, 综合利用增资扩股的形式取得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因此, 企业在做出各种筹资决策时, 上市公司一方面需要科学的规划具体的资金需求量, 另一方面需要尽最大努力选择合适的资金筹措方式, 通过对各项筹资方式的权衡, 采取最为合理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2)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的是上市公司在进行投资时, 由于投资收益率无法确定而可能影响预期收益最终, 由此造成公司遭受本金损失的风险。企业投资活动通常含有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两种形式, 其中对内投资中含有无形资产的投资、固定资产的投资、金融资产的投资等多种形式。假如上市公司出现了决策失误, 极易对企业资产结构形成影响, 导致企业难以同步获得预期收益。对外投资主要含有购买有价证券、投资其他经济体, 在投资过程中不需要相关经济活动, 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这种情况极易导致企业投资方难以及时偿还相应的资金。比如:某上市公司在进行投资时没有对将要投资的单位进行科学的调研, 没有对其具体的经营以及真实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由此被投资企业经营出现问题, 企业所投资金难以获得理想的收益。
(3) 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更多会出现公司产品销售环节, 这一风险指的是企业没有及时完整回收应收账款, 由此使企业经济活动遭受更多经济风险。当前阶段, 经济市场瞬息万变, 在此情况下上市公司假如无法开展高效的经营管理活动, 必然遭遇更大的账款回收风险。金额回收的不确定性属于坏账风险, 表示的是企业难以回收应收账款, 给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比如, 某上市公司没有对产品出售方进行细致的了解, 在实际的产品销售过程中, 无法及时有效的收回相应的产品销售款项, 由于该款项巨大, 使得企业运行出现资金短缺, 资金周转不灵, 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
(4) 利润分配风险。公司在产品销售完成之后取得相应的利润, 这一利润配置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取得产品销售利润之后无法及时得到分配, 造成的分配和预期之间的差异, 该差异给公司后续的生产或者经营形成了阻碍。因为上市公司采取的会计工作由于客观因素等, 由此使得上市公司当期利润存在虚增的情况, 造成公司利润无法科学的分配, 假如公司在分配利润的过程中, 通常使用现金分配的方式, 那么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以及在生产能力。公司如果不进行现金分配, 则会在极大的挫伤公司投资者积极性。公司再分配主要是进行现金分配, 如果将企业所得利润配置给股东, 公司所留存的利润会减少, 对公司的再生产以及规模的拓展会形成严重的影响。
三、提高上市公司风险控制能力的措施
(1) 增强财务风险意识。为了增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 必须确保公司员工充分认识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其一, 提高公司领导人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影响, 由此切实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 确保的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其二, 财务风险以及控制人员了解风险控制的意义, 提高抗风险能力, 由此才可以推动公司的发展。其三, 公司必须加强内部宣传工作, 尽可能使公司全体员工明确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2) 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是开展高效的风险控制活动的基础。企业为了更好的推行风险控制工作, 必须积极的建立完善企业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在此过程中, 公司需要确定科学的控制标准, 对财务控制细则以及内容进行规定, 同时对具体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 进而切实遵循相关制度组织风险控制, 实施风险控制责任制, 采取高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防止出现风险防控死角。比如, 某上市公司为了有效防范自身的财务风险, 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参考其他上市公司成熟的经验, 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 保障了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全部在财务风险防控范围内, 企业相关人员积极执行财务风险控制制度, 从而很好的规避了企业财务风险, 推动了企业稳定发展。
(3) 科学规划偿债期限。对公司的偿债期限进行科学的规划, 减少企业负债是公司抵抗资金风险的关键措施。公司应当对资金与债务定期进行明细, 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规划, 同时对偿债时间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 确保资金有序流通。此外, 上市公司应当结合企业具体的情况确定合适的长短期负债率, 防止公司遭遇债危机, 合理的规划还款期限。比如, 某上市公司结合自身的资金以及债务情况, 明确自身的偿债能力, 制定了科学的债务偿还期限, 从而不仅保障了企业的灵活周转, 同时也很好的规避了债务危机。
(4) 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素质。财务风险控制效率受到财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最为直接的影响, 所以上市公司必须重视财务人员素质的提升。公司必须严格把控财务人员选拔质量, 积极的组织岗前培训, 使财务人员普遍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树立较高的职业道德, 从根本上杜绝管控力不足的情况的发生。财务管控人员必须积极的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加强专业学习。此外, 公司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 内外部监督双管齐下, 确保资金安全, 其实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摘要:在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 财务风险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公司实施财务控制旨在最大程度降低因各类财务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确保上市公司财务稳定发展。总体来说, 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控。本文首先阐述了财务风险以及财务控制基本内涵, 在此基础上详细的分析了现阶段上市公司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 最后针对各项财务风险提出了几点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杨新朋.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中国外资, 2013 (23) .
[2] .苗家欣.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企业导报, 2015 (01) .
涉外工程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 篇11
关键词:涉外工程公司 财务风险 风险管理
1、涉外工程公司财务风险来源
由于涉外工程公司的项目往往是在异国他乡,其所在的环境要素也常常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变化,这就导致了诸多风险的产生,其中也包括了财务风险。对于涉外工程公司财务风险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1、经济层面
来自经济层面的因素,会对涉外工程公司企业财务造成重大影响。其中,就包括项目所在国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结构也相应发生了调整,银根紧缩;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由于通货膨胀加剧,导致原材料进口风险加大;在结算过程中,由于涉及到两个不同国家,因此存在外汇汇率变动而带来的汇率风险等等。另外,在涉外工程公司的项目中较常出现的一种财务风险来源则是国际金融风险,在项目所在国,由于宏观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对涉外工程公司企业财务所造成的风险影响。
1.2、管理层面
来自管理层面的因素,也会对企业财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可能造成财务风险的产生。例如,对于产品市场的变化而随之带来的风险,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控制,而导致涉外工程公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此外,由于涉外工程公司项目企业财务团队的判断或操作失误而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等等。
2、涉外工程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2.1、报表层面
从涉外工程公司的报表层面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析,通过提高企业的长期负债来达到维持企业资金长久需求的目的,将借款所筹集到的资金用于流动资产的储备,自有资金则用于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这属于正常的资本结构安排,财务风险相对较小;第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出现负数,则表明涉外工程公司的部分权益性资本遭受了侵蚀,自有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下降,在此种情况下,则表明了该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第三,当企业连续出现了较大亏损,并且侵蚀了其原有的自有资金时,此时企业财务面临着高度风险。
2.2、收入层面
从涉外工程公司收入进行分析,可以找到隐藏的财务风险。如果涉外工程公司的利润、营业收入以及经常性收入均连续出现负数情况,则很可能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债务所产生的利息费用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3、涉外工程公司财务风险控制
针对涉外工程公司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如何加强涉外工程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是涉外工程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3.1、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涉外工程公司在进行项目决策之前,不仅需要考虑该项目潜在的好处,同时也要考虑随之而来的可能风险,并针对财务风险可能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该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及管理办法,以保证企业能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在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实时监控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始终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程度范围之内,以确保涉外工程公司的正常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开展。
3.2、加快企业资金回流速度
对于涉外工程公司来说,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当其在施工结束之后,应及时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并办理好竣工结算手续,同时提供合同规定的资产负债表等等有关的材料。此外,还应当编制好结算书,并且确保数字的准确,进而提高竣工结算的处理速度,一切处理完毕之后,应当督促业主尽快将工程款结清,提高企业资金的回流速度,确保企业资金链的充足,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当项目发生设计变更而造成了停工,由此产生的损失,应当及时确认现场,并向业主追加合同价款,尽量避免由于业主推迟支付工程而带来额外的经济损失,并努力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
3.3、加强涉外工程公司资金的管理
首先,涉外工程公司应当合理调动企业资金。为了防止财务风险,涉外工程公司应当合理安排企业的货币资金及所需的财务资源。根据涉外工程公司其自身规模以及生产特点来合理安排企业的货币资金,以确保涉外工程公司的正常生产及经营的需要。并且,当利息支付期及借款还款日期到来的时候,应及时调度资金,做好资金储备工作,以避免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对短期内到期且实在无法及时偿还的借款,应尽可能与债权人达成债务延期协议。其次,完善涉外工程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涉外工程公司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并针对应收款项在财务部门设立专门的岗位,从而提高应收款项的管理工作。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的建立,以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大小进行分析,并预计可能出现的坏账损失,来对涉外工程公司的应收账款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通过这种方式,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期计提,有效避免了一次性大笔坏账对企业产生的重大影响。涉外工程公司也应该结合其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制定一个适合本企业的合理的计提坏账准备制度。最后,涉外工程公司应当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系统以及应收账款的催收系统。财政部门对于企业应收账款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企业要开展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账龄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实施监控。涉外工程公司可以设定一个信贷期间,超过该信用期的则视为可能存在账款无法收回情况,并按一定的比例计提坏账。在此基础之上,企业还应当制定可行的配套收账政策,以提高欠款的收回。
参考文献:
[1]邓卫兵.涉外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2]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财经论丛2000年7期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篇12
一、财务风险衡量和影响因素
公司负债筹资时就会存在固定利息支出, 会产生杠杆效应。设投资收益率为R, 权益收益率为r, 利息率为i, 负债为D, 权益为E, 总投资为 (E+D) , 则有:
可以看出, 当R>i时, 即D/E越大 (即负债比重越大) , r会越大;反之, r越小。这表明公司存在负债筹资就会存在固定利息支出, 会带来杠杆效应, 当投资收益R能达到预期目标, 债务存在会使股东收益率r变大, 给股东带来额外收益;反之, 当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 r变小, 使股东收益受损。
财务杠杆效应一般用财务杠杆系数衡量,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表明财务杠杆效应越大, 财务风险也越大。财务杠杆计算公式为:
其中, EBIT代表息税前利润, I代表利息支出, PD为优先股股利, T为所得税率。
在利息支出、优先股股利一定时, 从计算公式可以知道DFL是单调递减的, 即随着EBIT变大而减小。当EBIT=I+PD/ (1-T) 时, DFL趋向无穷大, EBIT<I+PD/ (1-T) 时, 一般不计算DFL, 因为这时的财务风险其实比EBIT=I+PD/ (1-T) 时还大。
从计算公式及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DFL受到EBIT、I、D/E、PD等因素影响。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EBIT越大, DFL越小;I、PD越大, DFL越大;D/E越大, 杠杆效应越大, 即DFL越大。此外, 这些影响因素会受到其他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 DFL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外部经济环境、内部资产运营能力等。DFL代表了财务风险, 影响DFL的因素也是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
负债筹资带来财务风险, 高风险对应高收益, 如果财务杠杆收益能抵消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较高的财务风险也是可接受的。较高的财务风险一般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 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就会发生, 需要对风险进行管理, 避免陷入财务危机。
二、收集风险相关信息
相关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可以传达出相关风险的信号, 为有效识别财务风险, 一般最少要收集以下信息:
(一) 财务相关业务信息。
主要收集资金核算、成本核算、现金管理等相关业务信息, 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相关财务指标, 如成本核算将影响盈利能力、现金管理影响营运能力。识别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风险成因, 有效管理风险。
(二) 会计政策制度等信息。
会计政策制度的科学性不但是合法合规的要求, 还会直接影响相关经营成果和财务指标。
(三) 财务指标信息。
财务指标信息是最直接的风险信号, 是财务风险大小有效判断指标, 也是识别风险成因的重要因素。主要收集包括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等财务指标。
三、财务风险评估分析
(一) 财务预警
相关信息纷繁复杂, 有必要建立风险预警, 在达到某个标准时, 公司就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处理风险。可以运用财务相关数据建立相关模型, 如通过相关财务比率, 运用统计判别将不同公司划分为不同危机类别,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Edward Altman在1968年建立了著名的Z-score模型, 用以衡量一个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模型表达式为Z=1.2x1+1.4x2+3.3x3+0.6x4+0.99x5, 其中, x1..x5分别代表营运资金/期末资产、留存收益/期末资产、息税前利润/期末资产、股东权益/期末负债 (股东权益中, 非流通股计算净值时流通股以市价计算) 、营业收入/期末资产。当Z<1.8时, 财务状况极差, 财务风险很大, 控制不当极有可能破产;当1.8<Z<2.675时, 财务状况不稳定;当Z>2.675时, 公司财务状况良好。
以广东省中山市13家A股上市公司2015年年度报告合并报表数据为例, 这些公司的DFL和Z得分如表1。DFL大的公司, Z值并不一定小, 这说明财务风险大的公司不一定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反之, 财务风险稍小的公司并不是不可能陷入危机。
表1中, Z<1.8的为mlsgs, 1.8<Z<2.675的为Zlgs, 其他公司皆为Z>2.675。Zlgs的EBIT为负数, Z为1.8279, 财务状况不稳定;Mlsgs的DFL为1.2186, Z为1.2842, 财务风险不是最大的, 但却最有可能会陷入财务危机。
(二) 风险辨识分析
公司到达预警线可能陷入财务危机, 要分析产生预警原因, 采取对策避免陷入危机。以Mlsgs为例, 这里仅对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2014年的合并报表的资产负债率71.18%、税前利润517362631.97元、利息支出7745593.31元、2015年的资产负债率66.88%、税前利润301139620.03元、利息支出65822999.6元, 利息支出变化不大, 主要是净利润大幅下降导致DFL从2014年的1.0150上升到1.2186, 财务风险上升, 但它的财务杠杆系数在13家公司中依然并不是最大的, 而它却是最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的。表1中, Mlsgs计算Z值的几个指标中偏低的是营运资金/期末资产、股东权益/期末负债, 说明公司营运资金偏低、长期资本比率偏低, 这两个指标反映的都是偿债能力, 留存收益/期末资产、息税前利润/期末资产两个获利能力指标并不低, 资产营运能力指标营业收入/期末资产居于中间水平。这说明公司主要是偿债能力导致的财务危机, 该公司合并报表的资产负债率66.88%、短期负债比率 (流动负债/期末资产) 为64.04%, 说明导致财务危机的是流动负债偏高。
四、风险管理对策
财务风险管理对策一般有风险承受、风险控制、风险规避和风险转换。风险承受一般针对没有预测到的风险, 只能承受结果;风险控制一般是有把握控制风险不再进一步恶化, 不会导致结果难以承受的情况下的选择对策;风险规避一般是回避某种活动, 避免成为相应的风险所有人;风险转换是把某一风险转换为另一可以承受的风险。
Mlsgs导致财务风险上升和可能陷入财务危机的直接因素是利润下降和短期负债比率太高, 其中, 利润下降主要受主要产品的营销费用上升、生产基地搬迁、同行价格战和产品同质竞争和产品成本的滞后等因素影响, 预计市场价格稳定后, 利润会上升。Mlsgs虽然利润下降, 但盈利能力仍然不差, 解决目前可能的财务危机的主要目标在于解决短期负债过高的问题, 合适的对策显然是风险转换, 即把短期负债导致的风险转换一部分其他风险。一是借长期负债偿还短期负债, 但由于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已经很高, 对公司的财务风险不能起到降低作用, 显然不是最佳方法;二是把持有的大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 可能是较佳的方法;三是发行股份进行权益融资和进行资产重组, 提高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 有助于降低整体财务风险, 但这不太适合解决短期债务的问题, 可能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五、结语
合理的负债筹资在带来财务风险的同时也带来杠杆收益, 只要收益能抵消相应的财务风险, 高财务风险也是可接受的, 高财务风险不意味着一定会陷入财务危机, 相对较低财务风险也不代表着就不会陷入财务危机。公司需要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合理管理财务风险, 在带来杠杆收益同时避免出现陷入财务危机的窘况, 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主要进行收集相关信息、风险评估、采取对策等步骤。
摘要:本文在分析财务风险衡量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以中山市13家A股公司的数据为例分析, 提出收集信息、风险评估、采取对策等策略进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预警,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高艳.上市公司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关系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6.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
[4]黄婉婷.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 2013 (23) .
[5]裴潇, 黄玲, 陈华.基于Z值模型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预警研究[J].财会通讯, 2015 (04) .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推荐阅读: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11-05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问题05-22
上市公司财务战略选择06-07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06-11
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07-30
上市公司分析财务报表08-29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原因05-29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论文07-20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06-10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分析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