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供应链的文献综述

2024-07-30

建筑供应链的文献综述(共6篇)

建筑供应链的文献综述 篇1

0 引言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成为链与链的竞争。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8995亿元, 比上年增长9.5%。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5575亿元, 增长16.7%,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63亿元, 增长20.1%。有关建筑行业的企业的不断增多, 以及来自国外建筑企业的竞争压力,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 对于提高整个建筑业的效率、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有长远的影响。

1 概念模式方面

刘志强, 张方明 (2012) 在对以EPC (设计-采购-施工) 总承包商为核心, 与工程设计分包商等供应商有关的主体进行战略合作的应链体系, 以此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模型[1]。

温璠, 刘娟娟 (2012) 讨论EPC (设计-采购-建造总承包) 模式特点, 在SCOR9.0的基础上, 提供一个独有的框架, 构建EPC下的建筑企业供应链运作模型, 链接建筑企业供应链各个流程, 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考察供应链, 并重点研究项目运营的风险控制体系[2]。

2 管理优化方面

曾昱伻 (2011) 采用基于改进的设计结构矩阵 (DSM) 的设计阶段信息流对其流程模型进行优化, 并针对优化以后的流程采用Matlab进行计算机仿真, 得出参数结果。对于参数结果, 采用基于动态合作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对其结果进行评价并与优化之前充分对比。最后分析了影响结果的关键变量, 提出了战略性对策以提高建筑业供应链施工过程中的效率[3]。

Sreejith Balasubramanian (2012) 提出了一种分层的可持续性框架, 用于评估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联酋) 建设部门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 (GSCM) 障碍。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分析共有32障碍, 形成了12个标准。在未来可以定量的方法, 如结构方程模型 (SEM) , 可用于测试的有效性开发的ISM模型和数值测量协会之间壁垒的实力。

Malik M.A.Khalfan等人 (2012) , 为了了解供应链资本在长期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 并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等, 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供应链, 以促进供应链资本的创新和创造, 而供应链资本对于维持在建筑行业的竞争地位越来越重要。

Yang Lin等人 (2011) , 通过采用代理技术和关于建筑供应链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智能体制度。该框架通过互联网多代理系统集成了专业代理商 (承办代理, 设计师剂, 代理供应商, 业主代理人) 和服务代理 (协调代理程序, 监控代理, 名称服务器代理) , 形成原型系统———一个有效的平台来模拟的协调过程中建筑供应链, 以减少跨组织的持续时间决策, 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以满足需求。

Ammar Al-Bazia等人 (2012) , 由于预制组件 (预制混泥土) 在建筑和重型民用工程项目的使用增加, 研究了模拟的遗传算法在建筑供应链管理, 引进了创新管理和调度系统, 采用多层遗传算法 (GAS) , 改善非现场预制生产, 在开发中使用船员分配“SIM_Crew”系统, 以满足需求, 提高可靠性、效率, 降低成本。一个进程映射方法用于预制混凝土业务流程建模, 提供所需的模拟框架和输入, 可以有效地分配劳动密集型工人的流程, 减少了吞吐量和过程的等待时间, 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Hans-Martin Lo¨nngren (2010) , 为了解决建筑行业内供应链管理存在明显的浪费和低效率, 建立集成的涉及流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科学观测, 管理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战略联盟, 制定聚合战略, 并实施战略, 及其成功因素。通过观察研讨会和会议、半结构化面试和访谈关键文件、IT基础设施和网络档案等方法来收集数据, 调查结果表明, 操作流程的集中式通信、贯穿整个价值创造链高效的IT支持和伙伴之间的信任是建筑行业内的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

3 安全、合作、信息方面

Zhiqiang LIU等人 (2010) , 将粗糙集与神经网络结合, 提出一种人工智能方法用以评价建筑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其利用粗糙集属性简约的能力, 从大量的核心知识中获得原始数据, 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 以及神经网络能够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容错性关系。通过粗糙集, 神经网络的输入减少, 从而缩短培训时间和增强的评价精度。同时, 能提高神经网络的算法, 克服局部极小的缺陷。

陈召彬 (2011) 通过分析建设项目特点确定了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 同时针对建设项目供应商选择问题的复杂性, 提出了基于物元和AHP相结合的选择决策模型, 并通过实例验证了通过专家对各个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评级, 物元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 能够定量地选出适合建设项目的供应商[4]。

张涑贤, 王瑾 (2012) 从供应链的角度, 通过对建筑企业发展环境的分析, 提出与分包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建筑总承包商及供应链的重要性, 从分包商报价能力、交付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控制管理能力、企业经验与信誉、合作沟通能力、供应链密切度等7个方面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将这些指标分为硬性指标和柔性指标, 提出了基于TOPSIS和模糊多目标决策的两阶段谈判模型, 来确定满意的合作伙伴[5]。

Lance W.Saunders等人 (2012) , 将衡量安全态度和分析不同人员之间的差异的安全气候调查工具, 用于测量建筑供应链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人员安全状态, 以确保公司和人员之间更好地协调发展, 便于改进整个建筑供应链的安全文化。

Helen Lingard等人 (2012) , 研究了建筑供应链中监事安全响应对组织安全气候和事故发生率的影响, 其通过对三个澳大利亚组织的多级安全气候进行调查, 发现主要有六个不同的安全气候因素对组织的安全响应方面 (OSR) 、监事的安全反应 (SSR) 、同事的安全反应 (CSR) 的影响。

Russell C.Walters等人 (2013) , 分析了由于造假对全球建筑供应链的影响, 认为应该在全球层面加以解决, 充分认识到假冒无法在每个国家得到同样的解决, 文化差异导致的道德实质性的变化, 差值道德标准会直接影响对假冒的态度, 更好地了解文化观的差异, 才能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以减轻问题, 许多美国和加拿大的公司都通过对中国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广泛的教育和培训, 并在其整个供应链进行难以想象的监督和调查, 从而在中国采购优质的材料及制品。

4 供应链、绩效方面

李民, 高俊 (2012) 则认为我国特殊的以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的指挥部为主体的指挥部模式, 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环境中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拥有宏观管理职能如政策优惠、建设协调、行政干涉和巨大的实力、信用, 这些能力和优点为整合工程组织关系带来极大的效率[6]。

许俊青, 陆惠民 (2011) 从BIM和建筑供应链研究现状出发, 提出了将BIM应用于建筑供应链信息管理的设想, 分析了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信息流模型在信息共享方面所具有的优势[7]。

刘跃武, 席洪林等人 (2011) 针对建筑供应链框架结构及其内部企业契约关系网络, 构建了建筑供应链交易成本模型, 从交易成本角度研究了构建及运作建筑供应链的基本条件, 通过进一步研究项目管理承包模式下的建筑供应链网络结构, 定量分析了项目管理承包商进入建筑供应链后交易成本的变化情况, 得出了项目管理承包商承担建筑供应链构建及运作任务的前提条件[8]。

沈韵, 周金菊 (2012) 在已有建筑供应链绩效指标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并通过目标分解从中提取了九个关键绩效指标, 以提高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实用性[9]。

5 小结

关于建筑供应链, 无论是对该理论的基础性研究, 还是结合新概念、新方法的研究都已经相对成熟,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能为建筑供应链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架构分析。未来, 可以通过更多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 将已研究的方法运用到建筑行业中, 验证结论的真实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更多的定量分析, 来证实其有效性。

摘要:供应链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 对建筑业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提升满意度有显著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整理大量的文献, 从理论方面对有关建筑供应链各个方面的研究做出总结, 以便对目前的研究状况有较好的了解, 为未来新的研究方向做铺垫。

关键词:建筑供应链,概念模式,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志强, 张方明.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研究[J].物流科技, 2012 (1) .

[2]温璠, 刘娟娟.建筑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构建及风险管理—基于EPC模式[J].经营与管理, 2012 (2) :117-119.

[3]曾昱伻.基于改进DSM理论的建筑业供应链中施工过程的绩效评价[J].公共管理求索, 2011 (1) :98-105.

[4]陈召彬.供应链管理下建设项目供应商选择的物元—AHP决策方法[J].安徽建筑, 2011 (6) :214-215.

[5]张涑贤, 王瑾.基于TOPSIS和模糊决策的建筑供应链分包商的选择研究[J].学术论坛, 2012 (5) :253-256.

[6]李民, 高俊.工程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 2012 (5) :28-37.

[7]许俊青, 陆惠民.基于BIM的供应链信息流模型的应用研究[N].工程管理学报, 2011 (2) :138-142.

[8]刘跃武, 席洪林, 翟晓飞, 尚美婷.基于交易成本的建筑供应链构建及运作研究[N].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 (5) :842-850.

[9]沈韵, 周金菊.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建筑供应链KPI[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4) .

建筑供应链的文献综述 篇2

锦园5#的建筑电气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锦园小区5#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变、配电系统;插座系统设计;照明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宽带接入网系统;闭路电视保安监视系统;可视对讲系统。多样的系统设计为小区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管理方式,即减少了工作量又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1.前言

随着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建筑的出现,建筑电气已发展成为以近代物理学、电磁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成为现代电气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及技术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个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刺激了居住建筑与人民环境建设向更大跨度和更高水平迈进。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使建筑电气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9)(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8)《建筑电气常用数据》04DX101-1

第-1-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3.设计内容

3.1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3.1.1 负荷等级的分类

不同的电力负荷,其重要程度是不同的。重要的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高,反之则低。因此电力负荷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针对不同负荷等级确定其对供电电源的要求。可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

1.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供电。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2.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2)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以及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较多人员集中的重要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3.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的负荷者为三级负荷。

3.1.2 供电要求

对于供电要求有如下规定:

第-2-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1.一级负荷的供电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而中断供电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而应能承担本用户的全部一级负荷设备的供电。当一级负荷设备容量在200KW以上或有高压用电设备时,应采用两个电压等级相同的高压电源供电。当需双电源供电的用电设备容量在100KW及以下,又难于从地区电力网取得第二电源时,宜从邻近单位取得第二低压电源或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对于特别重要的负荷,除上述两个电源外,还必须增设应急电源(如应急柴油发电机),并且该电源严禁接入其他负荷。

2.二级负荷的供电宜由两个回路供电,其第二回路可来自地区电力网或邻近单位,可用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且供电系统应做到当电力变压器或线路发生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供电能够及时恢复。当负荷较小或地区变电条件困难时,可由一路6KV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供电,或采用两根电缆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担全部二级负荷。

3.三级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采用单回路供电,但应使配电系统简洁可靠,尽量减少配电级数,低压配电级数一般不宜超过四级。

3.2 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一般采用需要系数法。

用电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一般可取K∑=0.9),便可直接求出计算负荷。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需要系数值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按统计方法来确定的,它的准确性对负荷计算有重要的意义,可从许多文献中查表得到。但是,需要系数表中给出的只能是推荐值,这就要求设计者根据设计经验和具体情况从中选取一个比较恰当的值。一般来说,当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台数多时选取较小值,否则选取较大值;设备使用率高时选取较大值,否则选取较小值。

(1)用电设备组的有功、无功和视在计算负荷:

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有功、无功和视在计算负荷:

第-3-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又有,每层配电箱有功功率:

计算电流为:

式中 W--------------------单位面积功率(W/㎡)S--------------------供电面积(㎡)--------------------同时系数-------------------需要系数

Q--------------------用电设备组无功功率(KVA)P--------------------用电设备组有功功率(W)底层有商业设施的多层住宅,住户与商业设施宜分别引入电源并设置电源进线开关,商业设施的电度表宜安装在各核算单位,或集中安装在公共电表箱内。

多层住宅的垂直干线,宜采用三相供电系统。每户宜采用单相配电方式。多层住宅的配电系统宜按下列原则设计:

——采用树干式或分区树干式系统,向各层配电小间或配电箱供电; ——采用放射式或与树干式相结合的系统,由层配电小间或配电箱向本层各住户分配电箱配电

3.3 插座系统设计

插座在建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布置插座是参照建筑专业提供的家具布置图,但是,将来的住户并不一定按照建筑师给他安排的方案来布置家具,因此,有些插座设计时是合理的,而使用时却很不方便。设计时不要单以建筑专业提供的图纸来安排插座,而是尽量多安排一些插座。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应加上防潮盖。3.3.1一般规定

(1)当插座为单独回路时,数量不宜超过10个(组)。

(2)当灯具和插座混为一路过,其中插座数量不宜超过5个(组)。

第-4-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3)插座应由单独的回路配电,并且一个房间内的插座由同一路配电。

(4)在潮湿房间(住宅中的厨房除外)内,不允许装设一般插座,但设置有安全隔离变压器插座可除外。

(5)备用电源、疏散照明的回路上不应设置插座。3.3.2插座的布置

(1)卧室。卧室除有窗户外的三面墙上均设置插座,插座距地0.3m。在靠近窗的墙上距地1.8m设置壁挂空调插座

(2)厨房。厨房内插座应根据建筑设计的布置、电器设备的摆放位置进行设置,以供电炊具、抽油烟机、冰箱用电之需。应设置冰箱插座(距地1.8m)、抽油烟机插座(距地1.8m)、燃气热水器排气扇插座(带开关,距地1.8m)、电饭煲插座(带开关,距地1.0-1.4m),其中燃气热水器排气扇插座为以前未考虑到的加装防潮盖。(3)卫生间。卫生间内应设吹风机专用的插座。插座均为防溅型,插座(带开关,距地1.8m),均加装防潮盖。

3.4 照明配电系统

3.4.1 照明设计原则

电气照明是建筑物内外人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能是在自然光不足时,为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提供视觉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电气照明设计应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并且要确保用电安全。

照明的方式和种类:工作场所均应设置正常照明。正常照明是电气照明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对需要确保正常工作或活动继续进行的场所,当装备用照明。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对需要确保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的场所,应装设安全照明。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在事故情况下为确保人员安全撤离的出口和通道,应装设疏散照明。3.4.2平均照度计算

平均照度的计算通常应用利用系数法,该方法考虑了由光源直接投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和经过室内表面相互反射后再投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利用系数法适用于灯具均匀布置、墙和天棚反射系数较高、空间无大型设备遮挡的室内一般照明,但也适用于灯具均匀布置的室外照明,该方法计算比较准确。

利用系数法:

1)、应用利用系数法计算平均照度的基本公式

第-5-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FEKZS

式(1)

NU式中 Eav——工作面上的平均照度,lx; F——光源的光通量,lm; N——光源数量; U——利用系数; S——工作面面积; K——灯具的维护系数。E——光照度。

3.5 防雷接地系统

3.5.1建筑物的防雷等级 一级防雷的建筑物:

⑴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人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⑵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⑶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坡坏和人身伤亡者。

⑷超高建筑物,如40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其他民用以及一般工业建筑物。二级防雷的建筑物:

⑴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⑵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⑶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⑷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⑸高层建筑物,如19层及以上的住宅和高度超过50米的其他民用和一般工业建筑物。三级防雷的建筑物:

⑴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第-6-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⑵10至18层的普通住宅。建筑物高度不超过50米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图书馆、档案楼和省级以下的邮政楼等。

⑶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 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认真调查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本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应按下式确定 N=K*Ng*Ag 式中N----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次/a;

k----校正系数,在一般情况下取1,在下列情况下取相应值:位于旷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漏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处的建筑物,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

Ng----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 Ag----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应按下式确定 Ng=0.024Td1.3 式中Td----年平均雷暴日,根据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确定,d/a。

建筑物等效面积Ae应为其实际面积向外扩大后的面积。建筑物高度小于100米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的等效面积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DH200H 6AeLW2LWH200HH200H10 式中 D----建筑物每边的扩大宽度,m;L、W、H----分别为建筑物的长宽高,m;3.5.2一般的防雷措施

⑴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

第-7-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⑵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一些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⑶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3.5.3防雷设计

本建筑防雷等级为三级,避雷采用避雷带暗埋敷设的方式主要防直击雷。屋顶用-40×4镀锌扁钢作避雷带,利用柱内对角两根主筋通长焊接做防雷引下线。凡高出屋面的金属构件及金属物体应就近与避雷带焊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3.5.4接地设计

本建筑利用建筑物基础地梁钢筋网作接地装置,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利用基础中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周边沿基础梁通长焊接成环路,中间沿柱网通长焊接成网格,接地钢筋网与柱内两根防雷引下线主筋焊接。建筑物内做等电位连接,采用TN-C-S系统保护接地方式。

在建筑物四角处外侧柱上距地1.8m处预埋P-1板作为测试点用于测试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欧姆, 基础完工后, 应实测接地电阻值,当接地电阻 满足不了要求时,在距离建筑物3M以外打人工接地体以满足接地要求。进出建筑物的各种管道及电气设备的各种接地保护,电缆的金属外皮,保护钢管等应在进出处与总等电位箱连接,与中性线绝缘,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体的顶端和底端应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等电位联结:各层结构梁,板,柱及剪力墙主筋可靠焊接,所有金属门窗,栏杆等,引入,引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均与防雷接地系统焊接。淋浴间,卫生间内给排水金属管道,采暖管道散热器及所有金属构件均作局部等电位联结。电保护:所有用电电气设备的外漏可导电部分与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作接地保护。相三孔插座的接地端均与保护接地线PE线可靠连接,并装设漏电开关保护,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系统作等电位连接,在一楼的楼道内安装一总等电位端子箱,把所有进户线(如有线电视等)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与总等电位连接端子箱连接。在卫生间内应设局部等电位端子箱,设在洗手盆侧墙上,底边距地0.5m,所有铁件、金属管线等应与等电位端子箱连接。总等电位端子箱与基础接地系统用40×4镀锌扁钢良好焊接;总等电位端子箱与总等电位端子箱之间用40×4镀锌扁钢良好焊接;局部等电位端子箱与基础接地系

第-8-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统用40×4镀锌扁钢良好焊接。

3.5.5引下线

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于100mm,FML=25-31-1>,厚度不应小于4mm。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3.5.6接地装置

⑴垂直埋没的接地体

⑵水平接地体和联接条

⑶对伸长形接地体,在计算冲击接地电阻时,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应按下

⑷为了降低跨步电压,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距建筑物入口及人行道不应小于3米。当小于3米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①水平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小于1米。

②水平接地体局部包以绝缘物(例如50~80毫米厚的沥青层)。

③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80毫米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装置2米。

第-9-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小结

本次的文献综述内容主要是对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系统的一个概述,简要说明了应该做些什么系统的设计,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的一个总结,也是对这段时间的工作的一个汇报。并对一些规范和国标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以后的毕设做一个铺设。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主要是对供配电、插座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的一个设计。对这些系统的初步了解可以确定以后电气设计的方向,对之后的毕设起一个带头作用。从对电气设计的迷茫到初步的认知,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理解,收获的是实践知识,本次的文献综述对之后的毕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10-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江萍.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孙立海、宋治园.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设计.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3]唐志平.供配电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谢浩.住宅照明的处理和选择方法.住宅科技,2009 [5]胡国文、孙宏国.民用建筑电气技术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6]张言荣、高红、花铁森.智能建筑消防自动化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郑洁、伍培.智能建筑概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8]范同顺.建筑配电与照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金融供应链的相关文献综述 篇3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物流供应链

1 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作为新经济下的一种新的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 (supply chain fi nance) 在物流业和金融业应运而生。实际生产中,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第三方担保或不动产、信用评级不足等原因, 难以按照常规的信贷方式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供应链管理者在进行从价值创造相关的融资和资本预算决策投资, 只能在任务结束后才能收到客户的付款。这催生了金融和物流链 (供应链) 管理交叉点的新商机, 使得银行、金融服务提供机构、物流服务提供机构从中获利。供应链中的金融资源流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相较于今年来热衷于讨论中心的物流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 、物流链合作 (供应链合作) 合作, 物流链金融则是相对年轻的一个学科分支。由此, 为了确实保证供应链金融架构中的生产组织体系对资金的大量需求, 开展了一系列资金与相关服务定价以及市场交易活动, 即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的融资理念和技术瓶颈明确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系统通过有效整合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间的信息, 构建一个对整体供应链流程的优化方案和融资模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供应链金融的长期研究和实践证实, 供应链资金流优化的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供应链金融。

2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外国学者根据供应链金融的特征, 总结出其操作层面的定义如下:在物流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协作和金融领域的交叉领域方面, 对一个产业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包含外部服务供给等) , 来促进供应链体系中从生产、供应到销售的整个链条的稳定。使得通过计划、金融资源流动的引导和控制等方法在跨组织水平上创造共同价值的一种途径。构筑起金融机构、供应商和节点企业三者之间协调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链, 建立起良好的长期合作协调关系。 (Erik Hofmann, 2005) 简而言之, 供应链是指从原料采购运输、生产加工、分销到消费者终端的连续过程;而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金融系统, 由资金供给方主导, 致力于相关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能够充分融合和分享。除此之外, 国内的众多学者也给出了供应链金融的相关定义。胡跃飞 (2007) 把供应链金融定义为金融机构根据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 以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 配合银行的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操作所进行的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的融资业务。供应链金融的体系涉及到三个关键因素: (1) 机构参与者。如供应商、制造商、金融机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等。 (2) 供应链的管理特性。主要涉及到与生产、采购、运输、销售等环节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金融体系中, 各个决策方之间的行为相互影响, 无论哪一方在决策时出了考虑自身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外, 还必须兼顾考虑对方的反应。 (3) 金融功能。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智能 (如投资、财务、会计等) 和物流职能 (如采购、生产、销售等) 的交叉运用, 主要包括资金流的追踪、金融资源的获取和应用。以上这些因素, 可理解为供应链金融的框架, 当以金融方式来做出价值链决定的时候, 必须将其纳入考虑之中。图1描述了主要包括核心企业和一级供应链合作伙伴及潜在服务提供商的供应链金融系统。

3 供应链金融主体的要素构成

3.1 供应链金融中的资金供给主体——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 是供应链金融中资金的供给主体。金融机构主要从核心企业着手, 将资金和信用注入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 同时对整条供应链进行信用评估及商业交易监管, 通过对融资项下的资产控制, 面向供应链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提供授信支持, 从根本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由此可以看出, 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为管理整条供应链中的资金往来而开展的一项金融服务业务, 企业向金融机构的抵押物不是固定资产, 而是应收账款、预付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而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 供应链金融服务使银行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开拓出新兴的融资贷款方式。

3.2 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来源主体——核心企业

在整条供应链金融中, 其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来自于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要对供应链的金融风险进行控制, 就必须要根据各种风险控制模型尽量消除各种风险隐患, 防患于未然。而核心企业恰恰具有良好的信用和雄厚的资本, 能够给节点企业即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的上下游配套企业承担起反担保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核心企业的信用被予以很大的权重。核心企业在整条供应链中起到提供金融支持的重要作用, 这也是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同时, 金融机构对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其他链中企业之间的交易进行监督, 防止虚假业务融资现象的出现。

李国青 (2010) 指出核心企业缓解了供应链失衡的问题, 稳定了整个链条, 从供应链融资服务中受益颇丰, 并且对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长期战略协同关系的建立起到了促进作用, 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3.3 供应链金融中的资金需求主体——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整条供应链中资金需求的主体, 它们依靠着核心企业的信用担保来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 金融机构的融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作用, 给予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极大的支持。对中小企业而言, 供应链金融服务使它们获增强了经营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中小企业成为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中最大的受益者, 并由此获得更多的商机。

闫俊宏 (2007) 在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理念及特点上, 分别针对应收款、预付款和存货设计了三种基本融资模式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即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和融通仓融资。探讨了中小企业基于供应链金融的潜在融资优势, 从而为中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3.4 供应链金融中的协调主体——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扮演着主要协调者的角色。第三方物流除了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担保服务、信用担保服务, 还为金融机构提供着资产管理服务。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资金能力、信用实力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实施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罗齐 (2002) 提出了一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融通仓模式, 这能够对质押贷款起到推动作用。融通仓是一个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 不仅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架起一座新的桥梁, 同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而且能够有效地融入中小企业供应链体系当中, 为其提供高效便捷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4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当供应链中的物流和信息流升级在实践中得以讨论和验证时, 金融资源流动逐渐占据了舞台中心。供应链系统中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卖方通过供应链金融相连接, 并且以给企业提供经营运作的资本融资为目标, 与此同时对融资决策和供应链项目也进行了衔接, 最终起到了减少供应链的总成本, 优化整条供应链的运作资本, 增加供应链的弹性的目的。也就是说, 供应链金融对供应链资金流的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供应链金融对供应链资金的优化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完成。一是通过整条供应链内部企业之间的融资来优化供应链资金流;二是供应链融资中金融机构的参与对资金流进行优化;三是可以从物流和资金流两者间的关系中分析得出, 物流金融对供应链资金流优化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 供应链金融可以显著地对供应链资金流起到优化作用。从整体布局上来看, 供应链金融减少了整条供应链的成本, 而并非将成本在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对于买方来说, 增加应付账款天数和降低库存的方法能够减少运营资本的投入;同时减少整体借贷水平和成本;并且实现现金流的增加。对于供应商来说, 供应链融资能够有效降低供应商资金的成本率, 并且尽早地取得货款。供应链金融战略的实施, 对于加强企业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供应链金融战略, 有利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加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

由于物流问题不仅需要供应链管理者将商品流动和相关信息的流动纳入考量范围, 还必须考虑到现金流、商业活动中财务方面的影响, 因此必须多次强调和重视经济问题和金融问题。供供应链管理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即供应链参与者和供应链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也有所改变和发展。金融链管理和物流链 (供应链) 管理的交叉点带来了新的跨功能、跨组织的工作机会。

供应链金融的不断飞速发展, 使得目前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涉及到更多的环节和参与主体, 业务控制也变得复杂。供应链金融理论的发展需要联系实践, 其未来发展将伴随着IT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其发展趋势是从开放化、可视化逐步过渡到透明化、自动化, 最后实现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Hofmann, E.Supply Chain Finance:some conceptual insights[J].Logistik Management, 2005.

[2]胡跃飞供应链金融——极富潜力的全新领域[J].中国金融, 2007 (22) .

[3]李国青供应链金融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中的应用研究[J].特区经济, 2010 (01) .

[4]闫俊宏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 2007 (2) .

建筑供应链的文献综述 篇4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国内外现状

欧洲是质量管理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现代质量管理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从欧共体到欧盟,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中,质量管理及其发展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人们认识到,质量已成为全世界的任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使质量有了可比性,也使产品、过程、体系有了可比的质量。企业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还要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其竞争力。因此,欧洲企业不满足通过ISO9000标准认证,还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有更高要求的质量体系标准。

目前,对我国工程质量的状况有两种评价:一种是工程质量并不差,形势还可以;另一种是工程质量确实差,形势很严峻。总的来说,改革开放20年,全国建成的大中型项目不计其数,这些项目的工程质量应该说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其中有些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就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基础工程特别是住宅工程而言,质量问题比较多,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还是非常突出的,有的工程质量已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由于这一类工程在建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手段落后,不重视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不能实现全面、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而建筑企业质量体系在多数项目上未能得到真正有效运行,程序文件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在这些工程项目上,具体有如下表现:

(1)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欠针对性,施工作业指导书不能紧贴作业面。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弱点,但有些项目部却照搬方案;

(2)材料进场检验及试验不到位,致使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被使用;

(3)工程技术交底笼统、形式化;

(4)过程检验不规范,作业人员以完工为目的,质量好坏不管,而项目质检员又未能尽责;

(5)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不合理、不规范,关键、重点部位有失控现象;

(6)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不客观、不及时。等等。

二、研究方向

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五种因素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2.材料的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3.方法的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引顺利实现。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4.机械设备因素

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件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5.环境的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二、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进展情况

项目质量管理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靠检验部门和检验人员,利用各种各样的检验设备和仪表,采用科学的测试手段,按规定的质量标准对工程建设活动各阶段的工序质量及产品进行检查,对整个生产过程实行层层把关,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它以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为主要特征。这种控制其实质是事后检验把关的质量管理活动。

2、统计质量阶段

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指在项目建设各阶段,特别是施工阶段中,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工序控制,分析、研究产品质量状况,采取对策措施,达到减少不合格品率的目的,并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统计管理阶段的特点是在质量检验基础上取得数据,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对工序抽样达到质量满足产品标准要求的预控管理。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QualltyManagemeni(简称TQM),是指为达到规定的工程项目质量标准而进行的系统控制过程。它强调以预防为主,领导重视,狠抓质量意识教育,着眼于产品全面质量,组织全员参加,实施全过程控制,综合采用多种科学方法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并以工序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全面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的、科学的质量管理,它并不排斥检验质量管理和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而是从更高层次上包括了质量检验和统计质量管理的内容。它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产品质量,对一切同

产品质量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是实现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有力手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特点是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 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方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心理 学、行为科学等综合运用,建立适用和完善的质量工作体系,对每个生产环节加 以管理,做到全面运行和控制。

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市场管理混乱

(1)无证或超出自身业务承包范围越级承建设计和施工任务仍屡禁不止;

(2)施工企业将承建的工程层层转包或者以包代管;

(3)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肆意压低价格,或者将工程肢解后分包给多个施工企业来承建,致使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管理,施工企业各干各的,使得工程质量遭到严重损害;

(4)施工企业以不正当的手段承揽工程,而一些建设单位不是以企业的素质高低来优选施工单位,而只是将报价低或回扣高作为企业选择的标准。

2、设计阶段

(1)建设单位没有经过设计招标,所选设计单位水平有限;

(2)设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3)设计单位内部分工协作不合理,造成错、漏、碰、缺,影响工程设计的优质完成;

(4)对设计单位的设计过程缺少应有的监督。

3、建筑材料方面

目前,我国的建筑材料品种多、规格多、质量差距较大,部分新型材料的生产也比较混乱,一些未经认证的假冒劣质产品充斥着建筑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工程项目质量问题。

(1)建材市场质量标准不统一,没有可靠的质量检测手段,导致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且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市场份额;

(2)建材生产厂家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根本不考虑质量后果,私自降低

或放弃生产标准,粗制滥造;

(3)建材经销商为了出售假冒伪劣建材,肆意压低价格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最终导致建材市场混乱不堪,竞争无序。

4、施工队伍素质方面

工程项目施工操作对专业素质要求比较高,但是在我国庞大的建设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大多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因此很多施工人员既缺乏建筑的基本知识,又缺乏现场施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施工规范或规程进行操作,另外,当前在施工现场直接从事操作的工人中,大部分施工企业的自有工人由于年龄老化、人数很少,真正能在现场从事操作的只占极少一部分。因此,施工现场是大量未经专门培训的农民工在从事工程施工,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工程质量提高必然有相当大的难度。

五、参 考 文 献

[1] 沈任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大众科技,2008年

[2] 魏琼升.浅谈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广东科技,2007年

[3] 肖家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浅见.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

[4] 姚斌.浅谈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

[5] 刘德强.浅议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2

[6] 杨庆.如何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思考.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

[7] 娄涛.在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地控制进度和质量[J].山西建筑,2009年

[8] 王春生.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

建筑供应链的文献综述 篇5

在过去二十年里,供应链管理已经被视为组织竞争力和效益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Porter, 1985; Womack and Jones, 2005)。在同一时期,最大型的和许多小的组织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自己和他 们的供应 商的供应 链绩效 (Burnes and Dale, 1998; Christopher, 2005; Hines et al., 1999)。在很大程度上,大部分努力都旨在提高效率,即降低供应链的运作成本(Kilgore, 2003; Radjou, 2002)。然而Hendricks and Singhal(2005)认为,重点在于降低成本的供应链战略的发展, 使组织已经忽视或淡化了来自供应链中断的风险。Cousins等人(2004)表明,公司暴露出来的主要有两种供应链风险:技术风险——过度依赖单一或有限来源的产品、工艺流程或技术;和战略风险——过度依赖单一或有限数量的供应商。Cousins等人还表明,一些旨在提高供应基地效率的措施,如淘汰表现不佳的供应商,对剩下的供应商的依赖增加,可能会增加他们技术和战略的风险。

风险对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最近,一些作家已经试图将关注的焦点从分析和管理个别客户和供应商风险转向了认识和管理整个供应链水平的风险(Cousins等人, 2004; Harland等人, 2003; Lewis, 2003)。 Harland等人(2003)认为,日益的全球化以及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动态, 导致来自政治和经济事件的风险更大。他们认为,任何一个国家供应链的断裂可能会迅速影响到整个全球供应链。由Cousins等人(2004)提出的模型建立在最近倡导的绿色供应链。因此,他们的模型特别集中在对供应链所构成的环境风险,模型提出环境风险可能会导致一个公司的财务损失, 名誉损失等;企业可以采取行动来避免或减少这种风险,如收集信息,培训、技术开发联合倡议等。然而, Cousins等人的模型,和Harland等人的模型一样,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上述文献表明,供应链存在高水平意识的潜在风险。然而,在上述关于供应链风险的讨论中,存在着两个缺点。第一个缺点是,它忽略了或根本没有意识到关于风险更广泛 的潜在参 考文献 。 例如 , Williamson(1975,1979)的研究主要涉及受风险的影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商业交易成本,但该理论本身并不是试图探索风险。同样地,R o b i n s o n等人(1 9 6 7 )的buygrid理论涉及采购过程以及它是如何受风险影响的,但没有试图找到存在于其中任何更广泛的风险理论。举一个例子,在前面的讨论中,最关键的一场将风险视为客观存在现象和将风险视为主观存在现象的辩论中,在能够确定风险的程度和适当的回应能力上,但是,这场争论似乎并没有关于供应链和风险的表面文献,而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二个缺点,涉及到文献所提供的一些减少风险措施的有效性。例如,大多数作者倾向于遵循Robinson等人(1967)使用很广泛的风险带,即低风险(直接重购),中风险(修正重购)和高风险(新的重购)。在产品、服务和客户的喜好是不断变化的世界里, 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每一个购买情况几乎都可以被归类为高风险 (新的重购),从而破坏了上述分类的有效性。即使组织有能力确定风险的程度,他们仍然需要去管理它。下一节将说明,尽管管理风险的方法可以减少一些风险,他们也需要增加其他一些方法。

供应链风险的管理方法

可以看出,文献都提供了一些方法来管理和减少风险。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个致命的缺点:一个人可能视这种方法作为一种减少风险的手段,而另一个人则可能将其视为增加风险的一种手段。两种最广泛被引用管理风险的方法是单源和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Treleven和Schweikhart(1988)认为,单源可以使公司减少风险,通过减少需要处理客户关系的供应商数量来促进有效的沟通。与此相反,Zsidisin等人(2000)和Kraljic (1983)认为,单一的物资采购可导致过度依赖一个供应源,供应商可以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利用客户从而导致风险。同样地,对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关系是减少还是增加风险,文献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Zsidisin(2003),Eisenhardt(1989) 和Ellram (1991a, b)都支持将这种关系作为一种有效地管理风险的手段。Smeltzer和Siferd (1998), Pilling和Zhang (1992), 以及Lonsdale (1999)则反对这一观点, 他们认为保持这种长期的联盟会使客户变得过于依赖一个供应商,从而增加风险。

对这些不同的观点有一种解释,Mitchell(1995)指出,许多用来减少风险的方法是依赖于实际情况的。通过Newman等人(1993) 使用缓冲区的方法来处理供应不确定性的研究来阐明这个观点。根据N e w m a n等人的观点,缓冲区可以包括存货、援引交货期和产能过剩靠垫。然而,他们认为,缓冲区应该只用于短期基础上,因为他们是昂贵的,一旦给生产过程造成低效率,就会产生新的和不同类型的风险。从而,缓冲区可以看成是减少危险或者造成风险增加的一种手段,结果视情况而定。因此,不能用一刀切的办法来管理风险,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应急风险模型,说明何时和使用怎样具体的方法是有效的。然而,在上一节中提到过,虽然有人 曾试图建 立这种模 式 (Harland等人,2003;Cousins等人,2004),但是和其他大多数作者一样,这些方法都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并且是一刀切的方法。

总结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作者认为,对风险和其管理方法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对于风险的性质还存在着很多争议,在一些地区的组织生活中,风险管理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如财务管理,虽然采购和风险方面的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是风险管理只是最近才被视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对于风险和供应链断裂的后果是在不断增长的;风险不能被确定以及管理风险的方法完全是针对个体水平的客户和供应商,都存在一致的看法。在管理供应链风险的审核方法以及对采购研究上,有两个重要的缺点,即:文献虽然主要内容都涉及到了采购和风险,但是供应链管理和风险未能在更广泛的风险理论和风险管理的实践上来确定自己的定位(Cousins等人,2004;Kraljic,1983; Robinson等人,1967;Williamson, 1975,1979)。即使关于风险的参考文献很广泛,实际上都是相当粗略的。例如Harland等人(2003)和Lewis(2003)。有关风险其性质的任何探讨性文献的缺乏最清楚地表明了关于供应链研究工作未能很好的定位,如主观/ 客观的辩论。 例如,Harland等人(2003)倾向于使用概率术语来描述风险,这就意味着某 种客观衡 量的形式 , 而Cousins等人(2004)倾向于使用感知的术语,这就意味着某种主观评价的形式。所以,由此看来,这似乎既没有对风险的性质进行评论也没有确认风险性质的辩论结果。

建筑供应链的文献综述 篇6

2016年5月1日前, 建筑业是营业税税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营业额的5%交纳营业税。5月1日起, 在全国范围内, 建筑业被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 一般纳税人按11%交纳增值税, 允许抵扣符合规定的进项税额。这是一项结构性减税改革, 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的减税。所谓结构性减税改革, 就是说明这些改革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影响并不是一致的。对于建筑业, 改革之后, 税负是高了还是低了, 盈利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复杂了还是简单了, 征税更易了还是更难了。关于这些问题, 近几年有很多国内专家学者开展了研究, 他们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

本文搜集了从2012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资料, 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归纳总结了学者们的观点, 希望能够对后来的研究者起到借鉴作用, 也希望能够对建筑业企业如何应对税改提供一些帮助。

一、营改增对建筑业企业税负的影响

营改增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企业税负。那么营改增之后企业税负是如何变化的呢。有的学者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 有的以数据为基础进行测算, 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

第一类学者认为“营改增”后, 建筑业税负会减轻。

从理论方面来看, 李贵芬等 (2012) 通过理论研究认为, 因为营改增解决了双重征税的问题, 企业税负将减轻。王德荣 (2013) 的研究角度与李贵芬有所不同, 但结论确实一致的。由于外包服务完全可以按照进行税来进行抵扣, 所以营改增有效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

从实证角度来看, 李贵芬等 (2012)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选取实际数据进行测算, 结果表明建筑业营改增后整体税负减少了63%。其税收负担随着材料比例的加大和新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多会进一步减轻。同样以数据来说明“营改增”对建筑行业有着较为明显的减税效应的还有张泽华 (2013) , 不同的是该学者是以宏观统计数据为基础的, 结果应该更具有说服力。更进一步的研究还有, 刘爱明, 俞秀英 (2015) 选取沪深两市部分建筑企业, 以它们在2011~2013年的年报数据为测算依据, 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建筑业企业总体税负下降, 净利润上升, 现金流出减少。刘艳霞 (2015) 列举数据进行分析, 营业收入100万元, 营业税为3万元, 改为增值税后应纳增值税1.22万元, 企业少交税金大约1.78万元, 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刘艳霞 (2015) 同时提出了, 能否取得采购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成立采购是的主要考虑点。

第二类学者认为“营改增”后, 建筑业税负会加重。

季勇 (2015) 从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和建筑施工企业三个角度研究“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在工程设计方面, 受到较大影响的主要是工程造价体系, 需要制定出更为严格、更为复杂的计价体系;工程总承包方面, “营改增”制度改善了多次征税的问题, 但同时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整体税负水平提高了。陈晓燕 (2015) 进行实际调查, 得出结论:理论上“营改增”会大幅降低建筑业税负, 实际上则相反。宫丽文 (2015) 则利用自己所在公司2014年7-9月份的数据进行实际测算, 发现, 增值税税负比营业税高出46%。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的进行税额可以抵扣。而且营改增会加大了税务管理难度和涉水风险。唐云慧, 许纪校 (2015) 以山东路桥2014年财报为基础, 模拟测试“营改增”的财务影响。结果表明, 整体税负提高。

第三类学者认为“营改增”后, 建筑业税负有可能减轻, 也有可能加重, 主要取决于进项税能否完全抵扣。

纪金莲, 张玉娟 (2014) 认为“营改增”对建筑业企业税负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对处于创业初期的建筑企业而言, 税负会大大降低;但对于已成立很多年的建筑企业, 税负反而会增加。原因一, 既然已经成立很多年了, 那么以前购入设备时所缴纳的进项税肯定已进入成本。原因二, 企业现在可能还会购买一些砖、瓦、灰、沙、石等材料, 大部分可能都是由当地农民或小规模纳税人提供的, 他们没办法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 那么作为购买方的建筑企业就无法进行进项抵扣, 从而税负会增加。类似的是, 王芬 (2015) 提出, 对于建筑业来说, 其税负的增减与进项税扣除的额度大小以及是否取得专用发票有关。

综述所述, 如果建筑业企业的进项税额能够抵扣, 并且有足够的进行税额可以抵扣, 那么“营改增”可以降低其税负水平, 否则相反。

二、营改增对建筑业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大部分学者通过研究, 认为营改增后, 建筑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但是不同学者给出的原因却存在些差异。

张泽华 (2013) 从目前行业状况出发, 认为建筑业企业无法转嫁增值税, 其列入利润表的营业收入将大幅降低, 继而降低营业利润, 所以营改增会导致企业盈利水平明显下降。从长远来看, 这样的结果不会长久, 建筑企业肯定会提价, 最终会呈现出优胜劣汰、两级分化的现象。

因为增值税为价外税, 所以王德荣 (2013) , 刘艳霞 (2015) 认为营改增之后, 主营业务收入为不含税收入, 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少, 但是相对来说, 企业的利润和主营业务的比率也会比以往有所增加。同样因为价外税, 纪金莲、张玉娟 (2014) 提出, “营改增”后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均比之前要低, 营业税金及附加也会降低, 从而影响企业的经验成果。

某些时候进项税不能抵扣, 也会影响盈利水平。崔东顺 (2015) 从成本和收入两个角度来研究“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成本方面, 材料费会降低, 人工费和机械费会上涨。收入方面, 由于会出现某些进项税无法抵扣的情况, 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将会有所下降。

除了理论方面的研究外, 还有学者以数据说话, 证明营改增导致盈利水平降低。唐云慧, 许纪校 (2015) 以山东路桥2014年财报为基础, 模拟测试“营改增”的财务影响。结果表明, 营改增短期内对建筑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使得公司净利下降。宫丽文 (2015) 实际测算显示, 营业收入减少了9.91%, 利润也有所减少。

三、营改增对建筑业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关于营改增对现金流量的影响的现有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

王德荣 (2013) 企业可以利用税负减少节省下来的资金, 也就是利用节省下来的现金流量来扩大自身的规模, 来进行人员培训、机械更新与维护、市场扩展等,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崔东顺 (2015) 指出, “营改增”后税金缴纳的时间更符合企业经济利益, 能保证经营资金的流动性。

纪金莲, 张玉娟 (2014) 假设如果建筑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原料, 那么相关的进项税是不能够抵扣的, 从而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另外, 建筑企业存在大量的预售, 导致收入确认和收款的分离, 确认收入的时候, 并不一定有现金流入, 但又必须进行纳税申报, 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宫丽文 (2015) 研究指出, 营改增加大建筑业资金压力, 对企业现金流产生巨大影响。陈晓燕 (2015) , 营改增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降低建筑业企业利润, 而且还会带来较大的资金支付压力。企业购置的资产剔除增值税, 导致资产总额减少, 引起资产负债率上升, 影响财务状况。

关于营改增对建筑业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还有待于更多的实证研究。

四、建筑业应对“营改增”的建议

这项税制改革的出发点是减轻企业税负, 但是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建筑业企业来说, 并不一定就是能够实现减税提高盈利水平的效果。税制改革,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能够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那么必定可以在改革中取得一瓢, 品尝改革带来的美味。那么建筑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应对这次改革呢。基于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学者们纷纷给出了建议。

第一, 学者们一致认为, 建筑业企业需要大家对财务人员核算能力和技巧的培训, 提高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比如, 纪金莲和张玉娟 (2014) 提出, 企业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刘艳霞 (2015) 也同样提出, 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意识, 完善相应管理手段;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以财务管理制度为核心,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王芬 (2015) 认为建筑业需要增强财务管理, 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二, 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 做好税务筹划。比如, 王德荣 (2013) 、余静 (2014) 还有季勇 (2015) 就有这样的建议。余静 (2014) 认为“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收方面工作的要求更规范更高, 建筑业需要设立专门的税务, 增加会计人员。季勇 (2015) 提出, 建筑企业需要抓住机会, 大力发展机械水平, 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水平, 做到与时俱进, 调整建筑业的发展模式;对税收核算以及税收控制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做好税务筹划, 加强对人员的税务培训。

第三, 充分利用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 做好专用发票管理工作。唐云慧, 许纪校 (2015) 通过案例研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第一, 积极做好成本费用的构成调整工作, 使得可抵扣的费用不少于50%。同时, 做好专用发票取得管理工作, 在采购活动中, 尽量与一般纳税人交易以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第二, 利用新增固定资产可以抵扣进项税的政策, 做好近期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刘爱明, 俞秀英 (2015) 在研究中指出, 为避免营改增导致流转税增加, 企业要转变观念, 树立一般纳税人意识, 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以积极应对营改增。最重要的是, 企业要调整成本结构, 增加固定资产投入, 减少人工投入。除此之外, 企业要加强对供应商的选择, 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摘要:2016年5月1日, 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展到建筑业等行业, 意味着这项税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自2012年1月1日营改增在上海开始试点起, 国内很多学者开始研究营改增对企业税负、业绩、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营改增。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营改增,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陈晓燕.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企业的应对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 2015 (16) :80-81.

[2]崔东顺.“营改增”对建筑业会计核算的影响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 2015 (2) :36-38.

[3]宫丽文.试论“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J].经济师, 2015 (5) :128.

[4]纪金莲, 张玉娟.“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 2014 (7) :15-17.

[5]季勇, 王蓓.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贸, 2015 (04) :152.

[6]李贵芬, 王钰, 王雪丽.试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建筑业的影响[J].财会月刊, 2012 (08) :48-49.

[7]刘爱明, 俞秀英.“营改增”对建筑业企业税负及盈利水平的影响——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月刊, 2015 (01) :15-18.

[8]刘艳霞.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3) :84.

[9]唐云慧, 许纪校.“营改增”对建筑业企业财务影响的预测[J].财会月刊, 2015 (25) :58-60.

[10]王德荣.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的影响与措施[J].企业研究, 2013 (02) :169.

[11]王芬.“营改增”对建筑业影响的应对和思考[J].经营管理者, 2015 (2) :51.

上一篇:运输效率下一篇:电信法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