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法的基本问题

2024-07-30

电信法的基本问题(精选7篇)

电信法的基本问题 篇1

一、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也是广西“十二五”计划重点打造的千亿元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特别是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1]。截至2013 年,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2.4万亿元, 同比增长12.7%[2]。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充分发挥了基础、先导和战略作用。但在结构、核心技术、管理水平、综合效益、技术工人素质等方面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大而不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偏少, 技师学历普遍较低, 缺少从事电子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1]。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以高技能人才为支撑, 高校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是工程师培养的关键。

2014 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727 万, 被称为是继2013 年“史上最难就业季”后的“史上更难就业季”[3]。一边是求职心切的大学生, 另一边是求贤若渴的企业;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掌握不足, 企业不愿耗费财力物力培养新人, 另一方面是高校对电信类企业需要哪些实用型人才, 这类人才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没有足够的认识,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不能及时改善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出现毕业生创新能力弱, 专业综合素质不高, 不能适应电信类企业要求, 毕业生就业屡屡碰壁的现象。

调查电信类企业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归类整理分析数据, 使高校了解电信类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最新要求, 为制定和完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开设与企业要求相符的实训课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对于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竞争力, 培养面向企业的实用型人才,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数据与分析

为了解电信类企业对工程师基本技能的要求, 本团队利用寒暑假和平时假期赴深圳、东莞、中山、南宁等城市开展调研。通过走访企业、人才市场和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工作人员, 以及问卷调查和互联网资料收集等方式, 对408 个企业进行数据收集, 得到调查信息共619条。利用计算机等辅助工具, 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得到电信类企业对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一) 电信类企业对工程师的学历要求

电子信息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人才在竞争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出色的人才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 企业在选择员工上也会有诸多要求。

调查数据显示, 电信类企业对工程师学历的要求为本科和专科的占到了75% 以上, 其中本科为42.6% , 电信类企业工程师学历比例分布情况如图1。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培养起步相对较晚, 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高级工程师比例不高。电信专业作为实用型工科专业, 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向高学历、高素质和高水平发展。

(二) 电信类工程师应掌握专业知识调查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 程序开发语言运用最广的是C语言, 要求掌握的比例占到93.9% , 其次是汇编语言和C ++。熟悉一门程序开发语言非常重要, 企业要求工程师在研发中能够把程序设计和电路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高研发产品的效率。在应掌握的理论课程方面, 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分别占到89.2% 和86.8% , 其次是电路分析、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等基础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电路等传统课程, 知识涉及面广, 技术性强, 是深入学习和提高的基础, 电信类企业对这类传统课程十分地重视, 电信类工程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见图2。

(三) 电信类工程师应掌握常用使用仪器的调查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在电信类企业中涉及较多, 电信类企业工程师常用仪器设备分布情况见图3。在实验和实训的学习过程中, 电信类专业大学生应当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熟练使用常用的仪器设备,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 电信类企业对工程师基本技能要求, 主要凸显为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以及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的使用。电信类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学习理论知识, 掌握专业技能,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对我校现行电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玉林师范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 如何使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企业的要求, 使学校可持续地协调发展, 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的工科专业, 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 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强调基础理论教学, 对应用性课程和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学生的操作能力较传统工科院校的学生相对薄弱。因此, 如何加强电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竞争力, 培养面向企业的实用型人才, 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对我校现行电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一) 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

我校是传统的师范性院校, 由于受师范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 在培养人才方面重视理论比实践多, 而电信专业是一个工科专业, 涉及知识领域宽, 实践操作性强, 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不够重视实践过程和结果, 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 实践课程少, 过程模式化

实验课时少, 缺乏与基础理论课程对应的课程设计, 如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电路、通信原理等课程, 除了一般验证性实验, 没有安排相对应的电路或程序设计, 学生设计与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目前许多实验箱的设计都是模块化, 即便学生不了解实验原理, 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机械式连线, 就能完成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过程和结果的思考及分析能力。

(三) 学科竞赛普及度不高

学科竞赛是一个提升能力, 锻炼自己,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平台。构建专业的学科竞赛体系, 可以体现知识的价值,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水平。我校电信专业学生除创新实践基地学员外, 缺乏学科竞赛参赛条件, 作品调试相应的仪器设备不足, 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四、应对策略

(一) 构建实践平台, 鼓励学生参与

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环境,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工科专业的学生, 应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院应建设开放实验室, 提供作品制作的工具和调试的仪器设备, 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便捷的实践平台。为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应当增加实验课时, 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 学习更多的操作经验和技巧, 掌握更多仪器设备的使用。适时举办专业应用动态讲座, 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 为毕业工作做好准备。

(二) 增设课程设计, 提高创新能力

增加实验课时, 增添课程设计, 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 提高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 把实验箱的功能和元件参数告诉学生, 让学生根据实验箱参数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学生的理论分析、设计和实践验证,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是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 要强化课程设计的训练, 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毕业设计是对所有课程学习结束后的总结, 也是对四年大学学习生涯的最后检阅。毕业设计综合考察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通过开题、选题、设计、撰写论文及答辩, 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因此, 要加强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

(三) 加强学科竞赛, 提高参赛积极性

在高校教学教育过程中, 学科竞赛是一个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中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科竞赛, 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对学生科学精神、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4]。近年来我校组织电信专业学生参加的竞赛有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科技文化节”等,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参加学科竞赛, 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普及和加强学科竞赛, 从校院级的竞赛和课程设计中选拔优秀人才, 经过创新实践基地培养后, 参加国家级或区级的竞赛, 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给予鼓励和褒奖。

通过学科和技能竞赛, 塑造良好的学风, 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研, 我们获得了电信类企业对工程师基本技能要求的信息, 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对电信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等进行归类和分析, 并结合我校的实际, 对现行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提出地方性高校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电信类应用型人才的应对策略。为建立实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制定和完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开设与企业要求相符的实训课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肖峋, 朱传言, 王晓兵.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开发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 (产业经济) , 2011.

[2]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运行监测协调局, 2014.

[3]2001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中国教育在线[DB/OL].

[4]董方旭, 况晓慢.高校学科竞赛运行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 (管理探索) , 2010.

电信诈骗案件的侦查路径问题研究 篇2

一、电信诈骗案件在侦查中遇到的问题

(一) 证据的收集、固定困难

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的收集和固定存在一定的难题, 电信网络犯罪没有具体的犯罪现场, 不能通过现场勘查获取有价值的证据, 即使在诈骗行为会留下电子证据, 但是嫌疑人常常使用虚假的IP地址, 或者运行的服务器不在大陆。电信诈骗案件是通过网络完成的, 往往受害人与嫌疑人并未有接触的机会, 就不能描述其的人身特点, 这也是因为受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 待发现时已经被骗, 整个过程因为受害人的恐惧或者投机心理而处于隐蔽状态, 无法获得证人证言。所以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如果受害人报案不及时就会使重要的证据难以提取、固定, 使侦查工作陷入被动。

(二) 跨国引渡机制存在障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颁布施行, 为中国国内有关机关处理中外之间的引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方面依据。根据统计与我国建立引渡条约的国家只有25个, 也就是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与中国建立引渡条约。嫌疑人在获得巨额诈骗资金之后会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财产, 比如, 利用各种投资形式转移财产、假借进口资源转移、通过地下钱庄洗钱等方式。嫌疑人再利用各种机会逃亡国外, 而这些国家就是与中国没有签订引渡条约的国家, 这就给引渡嫌疑人带来了巨大困难, 虽然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各种证证据已经收集, 唯独不能将犯罪分子绳于法。因为没有一度条约, 他国也没有义务将其送往中国, 中国也不能在违反国际公约的情况下强行将嫌疑人带回国内, 所以引渡机制障碍的存在是侦查僵局的原因之一。

(三) 侦查协作机制的缺陷

刑事案件原则上应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财产犯罪, 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分子实际取得财产的犯罪结果发生地。”被告人居住地, 包括被告人的户籍所在地、居所地。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一般也主要有犯罪结果地的侦查机关来管辖, “属地管辖”原则是我国“约定俗成”的处理刑事案件的规则。从公安机关的双从领导体制来看, 一方面要受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 另一方面也受同级人民政府和党委的领导, 并不是像海关那样从上至下垂直领导, 侦查工作往往受来自各方面压力的影响, 所以, 有些案件没有上级公安机关的协调很难一帆风顺, 而各个地区的机关之间的在破案上的协作力度是很松散的, 能办的事情不办或为了谋得个人利益久拖不办。特别是在每年有办案指标的情况下, 出现交叉管辖的案件是争着办或都不办, 导致九龙治水最后无人过问。所以跨地区公安机关之间的协作力度不强, 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二、侦查路径

结合电信诈骗是传统诈骗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诈骗犯罪形式, 与传统诈骗犯罪相比, 此类案件的作案人通常不需要与受害人见面, 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的本质没有改。 (1)

第一, 信息渠道侦查路径。电信诈骗案件中行为人借助一定的设备终端向受害人传递信息, 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 促使受害人在将信将疑的心理驱动下处分自己的财产。因为任何犯罪都是在其罪过心理支配和控制下实施的, 行为的实施必然在现实空间或者虚拟空间流线痕迹。 (2) 侦查人员对其痕迹的分析就能确定嫌疑人。一般而言, 行为人主要是通过对向受害人拨打的号码反向查询到诈骗电话来源。现实中行为人大多数是通过网络电话来逃避侦查机关的追踪, 即使这样也会留下蛛丝马迹。网络电话的使用原理是行为人借用移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电话平台向受害人传达呼叫指令, 从而建立从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的联系。因此, 针对电信诈骗案件特殊的信息发送方式, 就可以利用信息持续、不中断的特点去倒行为人。顺序为:从拨打号码———电信局———运营商———网络电话平台承租商———租用人———使用人———犯罪团伙。具体方法有, 通过承租商查询行为人所留的身份证明和联系方式、住址信息。查询其网银、支付宝账号等信息, 通过信息比对, 核实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通过行为人上网痕迹锁定嫌疑人的IP地址, 确定嫌疑人所在的位置。 (3)

第二, 资金流侦查路径。获得受害人的资金是行为人的终极目的, 在作案前, 行为人会在银行利用虚假身份开立多个账户, 以备转移资金所用。在受害人转账阶段, 银行会有当日最高转账金额的限度, 所以行为人会将骗到手的资金进行多次、分批进行转账, 直到全部资金到达安全账户。另外诈骗团伙会将骗到手的资金通过地下钱庄运营进行洗白。所以, 可以根据电信诈骗资金转频繁的特点, 查询行为人转账方式和转账记录以最终确定涉案资金的流向和用途, 并时时监控。最后再通过银行监控系统获取取款人员的体貌特征。再用技术侦查的手段查出取款嫌疑人的真实身份。从而以一带多, 逐步掌握行为人参加的犯罪集团的组织结构特征和作案规律, 适时采取必要手段将其一网打尽。

总之, 电信诈骗案件作为新兴类型犯罪,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其主要通过追踪信息和涉案资金流控制两条侦查路径来获得突破。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会牵扯到公安机关、电信部门、银行部门、工商部门等等多个部门, 这就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各司其职, 协同作战, 力求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摘要:近年来, 我们在分享工业信息化迅速发展带来的成果, 比如说, 电脑、手机已经不再是奢侈品, 同时由于这种便利也给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提供了沃土。电信网络犯罪频发只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处理方案。因为电信诈骗犯罪来势凶猛、并有愈演愈烈, 发案势头迅猛之势, 群众损失巨大、犯罪时空跨度大、作案手段翻新快、犯罪危害大, 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最为突出犯罪问题之一。

关键词:电信诈骗,侦查困难,侦查路径

参考文献

[1]胡向阳, 刘祥伟, 彭魏.电信诈骗犯罪防控对策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10 (05) .

[2]张明楷.犯罪论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10.

我国电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1) 恶性价格战愈演愈烈, 不仅向各种业务、各个市场蔓延, 而且逐渐从隐蔽走向公开。企业竞争条件不对等, 传统运营商背负了普遍服务、冗员、非生产机构等许多历史包袱, 并受到严格的不对称管制, 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2) 互联互通问题持续不断, 联而不通、通而不畅事件时有发生, 而且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越来越隐秘, 并呈现出从传统业务向新业务蔓延和转移之势。

(3)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很突出。我国电信业务市场继续快速发展, 但东中西部之间尤其是城乡之间的电信服务差距仍然很大, 普遍服务明显滞后, 电信服务整体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电信行业资金投向和人才流向的地区不平衡状况也不容乐观。

(4) 电信企业整体竞争实力有待提升。与发达国家电信业相比,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仍有较大差距, 集中表现为企业管理机制与技术、业务的迅速发展不匹配。

(5) 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国电信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和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完整有效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和安全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应急通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 发展我国电信业的对策

(1) 从立法上规范市场行为。

应加紧制定《电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以规范电信运营,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从目前情况看, 《电信法》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目前电信市场的管理无序问题, 二是促进竞争问题。

(2) 拓宽电信服务业融、投资渠道。

在目前体制下, 电信投资主要来自电信经营企业的自我积累, 这就给电信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困难, 应考虑让一些新获得经营许可证的电信经营企业用发行股票的办法筹集资金。

(3) 尽快实现电信服务业的有效竞争。

原中国电信解体后出现的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新电信经营公司, 目前还不是电信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而是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成了新的垄断者。为了尽快实现电信服务业的有效竞争, 应允许新中国电信经营移动通信业务, 允许中国移动经营固定电话业务, 让这两个公司和目前可以经营固定、移动通信业务的中国联通、已取得普通电信业务经营权的中国铁路通信总公司, 成为电信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开展竞争。

(4) 努力提供全新服务, 实现全业务经营。

从世界范围看, 电信运营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从事全业务经营, 即能够同时经营固定、移动、数据和其他各种基础电信业务。

(5) 对现有国有电信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

改造的办法可以是直接将国有股分期出售, 也可以在保留国有股的前提下, 增加私人股。另外, 国有电信企业应建立经营者激励风险机制, 重视资金回报率的考核。

(6) 鼓励电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既然我国电信服务业已部分对外开放, 按对等原则, 《电信基础协议》的其他签字国也应将其国内市场向我国电信企业开放。为了最终参加国际竞争, 积累经验, 应鼓励国内电信企业到国外开展以商业存在为主要形式的电信服务业务。

摘要:本文对我国电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 提出发展我国电信业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电信业,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杨培芳.融合时代电信业的蓝海[J].电信软科学研究, 2008 (8) :55-58.

电信法的基本问题 篇4

1.1盗窃行为

调查发现,不少地区每年均多次出现通信电缆被盗重大破坏案件,即通信设施大量分布于荒郊野外,极易被犯罪分子盗窃破坏,犯罪分子置于野外盗割电缆,之后将电缆线运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扒皮留线,最后将铜线卖给废旧物品回收站。电信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后将使区域内厂矿企业停产,电话、互联网等陷入瘫痪,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数百万元人民币。

1.2野蛮施工、人为破坏

高速公路、桥梁、污水管道、建筑、土地平整等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违章施工,对电信设施造成的破坏远超过偷盗带来的安全隐患。去年很多重点工程项目在施工中,由于跟电信线路存在交叉跨越,一些施工单位为赶工程进度,不重视安全生产,冒险在电信设施保护区内施工,施工机械进入带电设备安全距离后,仍然继续施工,结果连续造成外力损失事故。

1)通信线路受外力影响,阻断严重:每年由于市政建设、商业拆迁、道桥施工等原因,对电信设施占用公共资源的规划不到位,对现有电信设施的保护不够,施工单位及人员对通信设施保护观念淡薄,擅自施工,有些甚至野蛮施工,导致通信光缆受损,破坏现象层出不穷且难以得到遏制,对通信网络尤其是传输线路维护和运行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例如今年太原、长治、吕梁等地市政道路改造,光缆频繁阻断)

2)无人值守通信局尤其是基站及通信线路被盗现象严重, 导致电信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公安部门苦于办案经费不足,破案率较低,无法有效威慑犯罪分子,遏制盗窃行为。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全省盗窃破坏通信设施案件共6676件,经济损失近5670万元。

3)租用社会场地建设的电信设施,“最后一公里”维护受制于小区物业,场地出租人不能认真履行租用合同条款,经常借故刁难,提出无理要求,甚至断电锁门,阻挠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

4)通信设施场地由于城乡建设、民房改扩建等原因、场地用途发生变化,不事先通知相关电信企业,私自迁移电信设施, 造成通信基站、线路等电信设施损坏。

5)电力部门每年春、秋季电力检修、市电故障造成通信设施长时间停电,对通信网络运行安全带来较大影响。

1.3租赁纠纷

“管网公司”依托行政背景获取管道的建设权,而相关机构又借助道路改造之名,强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租赁管网公司的地下管道。由于存在高额的租赁费用及后续维护等一系列问题,致使“租赁”双方纠纷不断,而管网公司将运用剪断光(电) 缆等自助行为达到解除“合同”的目标,迫使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就范。针对于这一事件,有的人认为,该类事件隶属于合同纠纷,管网公司的“自助行为”意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能够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而司法机关认为,管网公司剪断光 (电)缆的“自主行为”符合《破坏公用电信设施法律解释》规定的标准,因此构成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1.4打击不力、监管不严

首先,缺乏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现阶段,山西省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单位通信网络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山西省通信管理局对重点单位通信网络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具体通信企业实施力度不足,致使其处于“难产”状态,如此一来打击破坏与阻碍通信建设的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和保障;其次,地方公安机关投入通信基础设施防护的警力不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各种刑事案件层出不穷,导致国家警力严重不足,从而使得相当一部分案件不能够及时侦破与处理;再次,废旧金属收购行业监管弱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废旧金属收购行业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违法经营废旧金属收购而引发的治安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在于:1)废旧金属收购站点无序发展,治安管理难以到位;2)废旧金属收购等相关行业法规老化等;最后,开展通信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经费欠缺。

2电信设施保护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2.1通信企业自身保护电信设施改进措施

一是各电信运营企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做好重点单位通信网络设施安全保护工作;二是各电信运营企业要根据重点单位名录,会同重点单位,结合实际,分类分级别明确通信网络保障的具体要求,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切实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三是加强与重点单位的联动,强化安全保障,做好日常巡检和测试,定期排查隐患;四是充分发挥通信行业优势,加强技术指导,引导重点单位完善通信网络架构,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重点单位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加大对通信网络设施保护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营造保护通信网络设施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2落实好宣传教育,形成群防群治

政府有关机构应加大查处与打击力度。要求政府有关机构不断加大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解释》等法律法规的力度,切实落实好电信基础设施保护工作,同时各地公安机关还应重视起辖区内发生的盗窃、破坏电信设施重点案件,加大侦破与处理力度。此外,重点专项整治非法收购通信器材、设施等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定期清理检查废品收购站点,切断销赃源头。

一是各地区、各机构及电信运营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打击破坏电信设施犯罪行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维护电信设施安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二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与网络的作用,定期曝光盗窃、破坏电信设施等危害电信设施的典型案件,以达到震慑违法犯罪分子、遏制违法犯罪行为的预期目标;三是塑造保护电信设施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电信基础设施保护行列中来。

2.3加强大型公共设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公路、铁路、地铁、机场、港口等大型公共设施要配套建设通信传输管道配线管网、通信基站、电信间、设备间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支持电信和广播电视运营企业对既有大型公共设施进场改造,建设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在保障列车、铁路等专用信息系统安全前提下,加大力度做好公众移动通信信号对地铁、城轨、高铁、高速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覆盖。

2.4加大维护和修护费用预算

将电信网络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省政府重点督办事项,由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电信网络建设规划,逐年分解目标任务,切实加强督促检查。省通信管理局、新闻出版广电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电信和广播电视运营企业按时完成投资建设计划,加强网络质量检测。

3结论

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电信线路延伸,电信设备增多,电信网络日益密集,保护电信设施的任务会越来越重,越来越艰巨。因此,除了努力依靠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与公安机关、工商部门协作外,还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到保护电信设施行为中来,共同为建设“平安电信”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电信基础设施作为构成公用通信网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机构始终致力于解决电信基础设施被破坏问题,如盗窃行为、野蛮施工、租赁纠纷及人为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在各级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电信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保护,但被破坏事件仍然存在,该文提出了一些电信设施保护应对的策略。

电信法的基本问题 篇5

关键词:电信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一、电信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电信企业内部控制是按照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进行建设、实施和评价, 建立了包括公司层面、流程层面、IT层的内控操作手册, 对内部治理、业务流程、IT管控都作了详细描述, 制定系列配套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建立了系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电信各级企业都成立了内控工作团队和评估团队, 负责内控日常工作。定期开展内控自我评估和补充评估, 及重点流程独立评估, 内部控制日逐完善。

二、目前电信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信企业因经营管理和组织运作不同, 加之资本和技术密集、业务复杂等特性, 对企业内部控制要求更严格, 实施意义重大。电信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

电信员工内控意识普遍不强, 把内控理解为“上级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以消极应付态度参与内控建设, 走过场、过形式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还认为内部控制工作实质上就是“为财务、审计部门做事”, 人为夸大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不计成本开展内控设计。

2、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在内险评估体系中, 对具体业务层面风险考虚过多, 缺乏对整体风险的考虑和应对研究, 没有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和管控措施, 对重大偏差的反馈和管控力度不足, 内控自我评估工作未能实现日常化, 独立评估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评估的独立性难以确保。

3、内控执行不力, 绩效考核效果不明显

内控执行过程中, “急事急办, 特事特办”成为部分员工不执行内控的最好借口, “走流程”现象已成为员工推萎职责的借口, 授权不及时、共同等待现象依然严重, 绩效考核中反向激励远大于正向激励, 未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

4、IT系统支撑能力不足

目前, 电信企业各信息系统间相互独立、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较差;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应用系统分散, 功能交叠或欠缺。

三、完善电信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持续加大内控宣贯力度, 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内控意识、法纪观念、诚信经营的教育和培训, 规范员工内控行为, 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要加强内控团队建设, 持续不断地、系统地推进内控工作;建立“市场化、扁平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组织架构, 落实内控责任, 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岗位, 实现到岗到人。

2、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加强公司层面风险管控, 建立例外事项管控机制, 增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抗击能力;优化评估方法, 实现内控评估的常态化, 建立内控日常管理的制度化。

3、强化执行, 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

结合电信各级企业实情, 按照精简、高效原则, 细化并完善内控操作手册, 明确各环节、各关键控制点的内控责任, 把执行效果纳入绩效考核, 加大正向激励力度, 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4、加强集中化的信息系统建设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集中化的IT管控模式, 减少内控执行的手工操作环节, 固化流程控制点, 提高内控IT化程度,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为经营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撑。

5、要落实好内控缺陷整改

内控自我评估、内外部独立评估及各专业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 公司内控团队要制定整改计划, 并组织实施, 各责任部门要按照整改方案, 落实整改职责。对整改完成的缺陷, 要有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王伟道.国内电信运营商内部控制的优化改进思考[J].财经视点, 2010, (6)

[2]赵俊秀.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J].经济师, 2011, (11)

[3]宋莹.浅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互动[J].价值工程, 2011, (2)

电信法的基本问题 篇6

1 进项税

对某通信企业A做以下几个假设:

假设1:某通信A企业一定时期内销售某种商品总额为S元, 其中包括商品价格SV元及税款ST元, 即S=SV+ST;

假设2:A企业在同一时期内为生产商品需采购物资为P元, 其中包括物资价格PV元及可用于增值税抵扣的税款PT元 (即进项税) , 即P=PV+PT;

假设3:该时期内A企业在营业税制下需缴税额TBT元, 所得利润PBT元, 在增值税制下缴税额TVAT元, 所得利润PVAT元;

根据营业税及增值税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故得出如下结论:

1) 在营业税制下, A企业所缴税额及利润如下:

2) 在增值税制下, A企业所缴税额及利润如下:

在目前环境下, 电信企业通过提高现有业务的资费单价来获取更大利润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可以做如下假设:

假设4:营业税制或增值税制下, A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某种商品总额不变, 即销售额S元不随着税制不同而改变, 所得利润差异为PD, 即PD=PVAT-PBT。

在假设4的前提下, 综合式 (4) 和 (9) 得出营业税制和增值税制下企业利润的差异为

式 (10) 表示销售额不变的时只有尽可能多地增加进项税额PT, 才有可能使得“营改增”后, 利润差异PD大于0, 即“营改增”后, A企业利润不至于下滑。由此可以得出:

问题1:“营改增”后, 为确保企业利润下滑, 如何尽可能多的增加进项税是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2 销项税

“营改增”后, 电信企业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有责任和义务向客户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我们的销项税就是客户的进项税, 即销项税发票等于现金, 因此如何管控增值税销项发票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问题2:“营改增”后, 如何调整管理流程, 确保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过程的合法安全是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由于各行业的增值税纳税费率不尽相同 (电信企业为11%, 相关电信设备制造业为17%等) , 且大多数电信业务以“设备加服务”的方式推出, 因此必须将增值税作为一个因素考虑到业务成本中去。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不妨做以下假设:

假设5:某通信企业A推出某款业务, 内容包括“1部手机加一个号码” (成本为x元) , 一年 (12个月) 的通话及上网服务 (成本为y元) , 综合考虑, 需要获得z元的毛利。据此, 设计出两套推广该业务的方案:

方案一:1部手机卖价m元, 每月最低n元月通话及上网服务费, 至少使用一年 (12个月) ;

方案二:每月h元月通话及上网服务费, 预充值一年 (12个月) , 0元购1部手机。

那么, 方案一和二最终毛利计算如下:

说明:手机作为设备进行销售的增值税费率为17%, z1为方案一毛利, z2为方案二毛利。

综合式 (11) 和 (12) , 即得出

由式 (13) 即可得出初步合理的手机售价m、月最低消费额

n、及预充值h (这里仅为说明“营改增”带来的变化, 其他诸如消费心理等因素未考虑在内) 。由此可以得出:

问题3:“营改增”后, 如何将增值税纳入销售环节, 设计出合理且有效的业务推广方案是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另外, 若想要很好地解决上述的问题, 不得不借助信息化的力量, 涉及到进项税和销项税的采购、财务、销售等管理都需要IT (信息技术) 系统的配合 (如图1) , 必将给现有IT系统带来较大的调整甚至变革。

由图1看出, IT系统在“营改增”过程中起到支撑保障作用, 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地都需要IT系统的有效支撑, 因此得出:

问题4: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调整或变革现有IT系统以适应“营改增”的变化, 是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3 解决问题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 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 电信企业必须在以上4个方面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工作中去, 才有可能在“营改增”正式实施后, 使企业有效的避免重复纳税。其中, 特别对进项税的管控和对增值税发票使用过程的安全管控, 尤其值得注意。因为通过扩大规模、拓展新业务来增加企业收入早就不是什么新课题, 而通过管控采购而达到增收以及对增值税使用过程管控却是电信企业面临的全新课题, 需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重视。

面对上述4个问题, 从企业内部宏观角度, 解决的建议如下。

对进项税的管控, 需重点关注3个方面。首先, 在供应商管理方面, 电信企业供应商繁多, 大到接入网、核心网设备的供应商, 小到办公用品的供应商, 开征增值税对其影响多大, 需要重新梳理评估;其次, 在招投标过程管控方面, 电信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电信运营商, 大宗设备等商品都是通过招投标方式采购, 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需要将增值税作为一个成本因素来考虑, 尽可能地细化各类供应商在增值税制下的供货成本;最后, 在合同签署履行方面, 合同相关条款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将增值税考虑在内, 比如“价税分离”“抵扣有效期”等有关要点要在合同中有所体现。

对增值税发票使用过程的管控, 需加强内控, 必要时可借助咨询公司团队的力量, 重新梳理适合本企业的管控流程, 从而有效规避相应的风险。

对于销售环节, 在推出新业务时, 成本测算需要将增值税作为一个因素考虑在其中, 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各类业务整合过程中, “租”“售”两种方式需灵活使用, 并多考虑将专业子公司提供的现代化信息服务 (增值税率为6%, 比传统电信业税率低5个百分点) 纳入业务中整体推出, 以得出较为合理的销售方案。

在IT系统改造部分, 也是需要重点注意3个方面。第一, 尽快介入业务的梳理;第二, 考虑过渡时间段内系统的运营方式;第三, “营改增”系统改造或变革项目的实施管控。

上述问题的解决涉及到财务、采购、工程、销售 (市场) 、IT、审计、法律等各个专业的知识, 需要注意的细节众多, 这些细节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不在这里一一赘述。

摘要:简要分析了“营改增” (营业税改增值税) 给电信企业带来的差异, 总结归纳了由此带来的进项税和销项税方面的问题, 并针对具体问题给出了初步建议。

电信法的基本问题 篇7

一、电信行业在成本预算上存在的问题

1、对全面预算认识不清

预算管理作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手段, 目前虽然在电信行业, 给予了成本预算足够的重视, 但在有些部门预算项目的编制上, 缺乏合理的、具有规范性的测算, 其预算过程较为随意, 预算工作不细致, 有的将预算看作是争夺资源方式, 为讨好上级而将收入预算指标定的比实际可完成值高, 以换取个人的较高利益。有的为争取有限的预算资源, 在年度预算编制时, 上报超出现实需要的资源需求, 以得到更多的可用资源, 以备不时之需。上级部门下达预算时, 对下级公司缺乏了解, 下达的预算不合理, 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有效实施和落实。

2、预算表的周期长, 容易出错

由于在预算过程中, 需要对预算进行反馈才能真正实现预算的目的, 但是随着目前预算反馈工作在反馈时间、反馈及时程度、数据准确性以及反馈项目范围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实际的预算过程中所需要反馈的数据量越来越多, 再加上在反馈中账目的分摊致使预算核算大大增加了复杂性, 因此导致反馈中对预算表的制作周期较长, 同时容易出错, 很难实现对预算的管理和控制。

3、业务预算编制不科学

业务预算是预算编制的基础, 业务预算的编制质量往往直接影响总体预算的编制、执行和控制, 甚至影响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 严重时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业务部门对预算编制工作仍重视不够, 业务部门预算编制人员频繁调换, 业务素质难以保证;基层单位上报预算时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人为压低指标的现象, 上级管理部门对基层的市场情况了解不够透彻。

4、部分预算资源执行进度均衡性差

部分单位的预算事项第一到第三季度几乎没启动, 大量集中在第四季度完成。年初大量上报预算需求, 争取更多的资源, 年底为完成预算而搅尽脑汁, 甚至出现为完成预算而弄虚作假的情况。

5、预算执行力度不够

预算分析工作仍不够深入, 特别是基层生产单位预算分析工作仍停留在简单数字罗列上, 缺乏深层次的原因分析, 更是缺乏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定额管理作用发挥不够, 超定额分析及通报工作尚未有效开展;预算调整工作缺乏应有的流程和细则, 当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发生突变时, 预算调整工作难以快速跟上, 不利于预算控制、评价、激励作用的发挥。预算执行和控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达成预算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无论预算编制的多么科学、合理, 但是,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措施进行保证, 预算目标也都难以实现。

6、预算考核机制不健全

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以来, 企业根据责、权、利一致的原则逐步完善了各级责任中心, 并将预算完成情况与各部门经营业绩挂钩, 较好地调动各部门积极性。但是, 企业未能充分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 考核存在标准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部分单位还存在控制责任考核错位的问题, 挫伤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二、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分析

1、思想上提高对全面预算的重视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集成式管理。在预算管理的流程上, 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全面管理行为, 须由公司的最高管理层进行组织和指挥, 由各级业务及其他专业管理部门来编制并执行预算。在预算管理中, 公司决策者和管理者与其下级持合作的态度, 进行善意的、充分的预算沟通。成立以总经理为主任的预算管理委员会, 领导预算工作的全面实施;同时, 机关各部室、各业务部、各专业中心和各分局也迅速行动, 确立了固定的预算责任人和预算管理员, 搭建全面预算三级预算管理模式。

2、明确预算目标, 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编制预算时必须客观分析公司所处的内外部具体经营环境, 综合分析当前电信市场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及竞争格局, 在维护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前提下, 兼顾市场导向和目标利润导向, 求取得长远利益与当期利益结合的最大化。制定预算目标, 必须要立足于公司的现实情况, 实事求是地做出客观、科学、合理的预测, 在预算编制中, 各预算相关者要进行充分的沟通, 防止各相关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误解, 从而导致的目标背离。预算目标一经确定, 预算的执行部门要组织开展扎实细致的工作, 想方设法完成预算目标。

3、建立专项的奖惩机制

建立对“材料成本、用户欠费、房租、电费”四项成本进行专项考核的奖罚机制, 使预算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从“要我控”向“我要控”转变, 彻底扭转预算管控难的局面。

在制订具体考核细则时, 对专项成本考核时, 综合考虑多个维度, 包括“与自已上期比 (考核历史进步程度) 、与同类局比 (考核对标差异程度) 、与整体比 (考核对整体管理水平的贡献程度) 情况进行考核。

4、加强预算控制、强化预算的执行

没有控制的预算, 就会缺乏约束力, 也会失去部门员工努力的动力, 预算目标也将会被束之高阁,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最终使企业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预算分析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没有总结、没有分析就没有改进的目标和方向。定期的预算通报机制很重要, 远比单个或小范围的沟通效果要好, 可以及时化解财务和经营风险。月度预算分析通报会, 由财务部牵头, 参加人员为分公司领导、各部门经理和预算管理员、财务部等相关人员, 每月召开一次, 内容为上月预算执行的分析。达到预算管理信息共享, 使预算上报和执行效果有机的统一, 使可执行的预算理念深入人心。

5、加强预算的信息化管理

电信企业通过设置IT系统, 实现预算的系统固化, 实现预算指标及预算执行的即时查询和监控, 实现企业经济业务、预算、会计控制与计算机的有机融合;使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基本管理制度得到真正实现。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由于没有IT环境的支持, 预算编制的难度较大, 预算的执行、实时控制、调整、分析和考评也都无法及时到位。当经济业务发生时, 不能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执行数据, 从而无法按照各部门、各个岗位、乃至个人的具体预算标准进行实时控制。因此, 在我国许多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 预算管理被当成是一种“摆设”, 预算额度可以随意调整, 预算控制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三、结束语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期限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预算管理的本质是“追求预算计划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预算计划的质量特征, 应该以帮助经营者提高管理能力和有助于实施公司战略目标为标准, 预算计划应具有明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应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方式来诱导真实的预算计划。

摘要:1998年邮电分家, 中国电信企业在经历了拆分、重组后, 电信市场的垄断逐步被打破, 竞争日益激烈, 由其引发的对内部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 投资和费用的稀缺日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虽然目前在我国电信行业, 无论是从行业的自身发展方面, 还是从经济利益的客观追求上, 都充分意识到了成本预算的重要性, 并在预算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电信行业中的某些部门和企业上来看, 在财务成本预算方面,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很有必要分析实施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电信行业,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许学娜, 刘金兰.价值导向下的企业预算风险管理[J].统计与决策, 2011, (6) .

[2]汪灏, 徐福缘, 陈世平, 方芳.企业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 2011, (3) .

[3]李洋.超越预算对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启示[J].商业会计, 2011, (8) .

上一篇:建筑供应链的文献综述下一篇:人物专访中的提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