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2024-11-11

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精选10篇)

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篇1

国以民为本, 民以业为主, 如果说就业是残障学生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源, 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就是残障学生的就业之基。培养残障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是解决残障学生就业的关键。如何营造一个充满生活氛围和就业氛围的实训场所, 让学生身处其中, 不断熏陶, 将职业意识、品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到生活教学、知识积累、技能教学等各个环节中, 将是补充完善特殊教育中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本文从残障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出发, 对他们的职业意识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一、对残障学生就业现状的思考

残障学生的就业与生存问题, 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指出:残障学生是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 是就业困难群体中最需要扶持帮助的人群。全面提高残障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是适应国家整体就业形势发展的根本要求。一系列帮扶残障学生的政策与措施的出台, 使残障学生就业比例逐年增加, 但残障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还是不容乐观。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一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 能够升入高级学校继续求学深造的只是少数, 绝大多数学生都将直接面临如何融入社会的课题。通过对残障毕业生的调查、摸底, 发现56%的学生在就业之后却在单位干不长, 48%学生的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通, 工作上稍有不适就负气离岗。62%的用人单位感觉难以和这些特殊的员工沟通。残障学生很痛苦, 用人单位很无奈。而更无奈和痛苦的是下岗之后残障学生又很少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缺乏积极主动的职业意识和完备的职业能力, 工作中缺少积极性、主动性、担当性。因而, 如何让残障学生真正做一个自理、自立的人, 如何创造一个使他们能够成功、成才的环境, 让学生把未来美好的前途寄托在具体的事情上, 知道该干什么和怎么干, 让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不再是走入社会前的冲刺线, 而是作为定夺学生未来的起跑线, 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内涵

残障学生职业意识是学生学习的导向, 是在教育影响下形成的认识职业、了解职业、争取岗位成就的一种心理活动, 是对求职择业和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总和。

职业能力是残障学生从事某项职业所具有的多种能力, 其中包括身心素质、思想品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技能等完成职业活动任务所需的一切内容。

三、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对残障学生除了进行德、智、体、美、劳动技术等多方面融入社会的综合素质培养外, 还应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平等地参与社会、求职谋生, 回归社会。这也是特殊教育学校培养残障学生获得完整人格和幸福生活的关键。

(一) 培养残障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视力、听力障碍学生联想的特征数量少, 分布分散, 概念表征受感知觉经验缺失。而智力障碍学生的感知速度减慢, 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残障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听觉缺陷、视觉缺陷、智力缺陷, 这严重影响了他们视力、感知觉以及识别能力的发展, 在记忆、思维、理解等方面的发展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学生。而靠视觉、触觉、感觉了解外部环境, 获得的信息量少, 极易受表面现象的影响, 所以他们大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卑、孤僻的心理, 容易急躁、盲从、多疑, 希望与社会交往但又怕与社会交往的心态远远超乎正常人。

(二) 认知水平是培养残障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

一个人能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知识修养。特殊教育学校是残障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文化素养的主渠道。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教学应该从娃娃抓起, 从一点一滴抓起, 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抓起, 开设适应性课程, 发掘潜能, 发展其个性和特长, 充分利用学生的长处, 不仅仅进行“扬长”教育, 还要根据学生生理缺陷进行“补偿”教育, 课程的设置应以“生活化、有意义”为教学原则, 以学生适应社会环境为出发点来设置课程和教学环境, 整合教学资源, 从学生本体生活逐步延伸至家庭、学校、社区生活。设置课程时应根据智残疾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多层次、小步子循序渐进地进行, 拓宽知识面, 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三) 心理辅导与咨询是培养残障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

残障学生应该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 要看到自身的优势, 还要根据自身的优势, 从小制定生活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在特教学校中, 大多数学生, 尤其是智力较好的听视障学生表现为:平时不爱和同学交往, 自卑孤独, 敏感多疑, 情绪不稳定, 心理失衡, 苦闷、焦虑、急躁, 难以自我调适,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应该干什么。所以, 心理辅导与咨询不应该是就业前的临阵磨枪, 在残障学生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需加以引导, 并促成正确的职业意识与信念。贯穿于残障学生受教育的各个阶段, 帮助悦纳自己, 树立自信自强的就业信念, 发掘自身的就业资本。自从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来, 教师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以成功残障学生案例以及身边毕业的同学的成功就业案例来教育学生, 鼓励他们磨炼自己的意志, 以达到自立、自强的渗透教育。通过开展心理课和个别的心理辅导、教师关注以及组织他们与健全学生一起活动, 一同登台表演, 一同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 让他们平等参与, 享受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逐步克服自卑和孤僻, 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

四、培养残障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 课程管理, 是对学生进行初级职业道德意识教育的主阵地

在各种课程设置中, 教师时刻不忘教育对象的现实, 用实际生活中的“好人好事”, 挖掘残障学生的潜能, 注重集聚学生正能量, 用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焕发出学生潜在的美德, 并夸张地给予“正面肯定”, 使学生在尽享“成功”的喜悦中, 感受健康的道德素养。在综合实践课堂上, 教师通过“抓拍”身边“违章”的典型学生和事件, 搜集以往毕业生的“负面”信息, 结合多媒体教学, 进行案例分析, 让学生模仿体验、感受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让学生知法、懂法, 明辨是非,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为今后就业、择业奠定基础。

(二) 技能教育, 搭建培养学生初级职业意识的平台

主观的就业需求与意识较弱是残障学生就业现状不理想的重要因素。因此, 未来的职业教育, 传授就业技能, 职业指导, 不但要分层, 且在系统内部各层次之间能够相互联通, 相互联动, 培训计划与跟踪服务应该贯穿于特殊教育的全程。要根据智障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在课程设置中侧重应用和操作, 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为主, 强化学生适应社会就业需要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训练。从每个学生认知的程度、技能的高低、学习的风格、情感的体验出发, 建立“个别化、生活化、一体化”的校本课程体系。低年级阶段注重文化教育和生活自理, 强化康复训练;中年级是“一体化”承上启下的衔接, 学校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障碍学生的需要提供一体化系列化的课程服务, 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满足职业教育“全员性、一体化、全程化”的学习需要;以文化教育为主, 康复训练课, 劳动训练课, 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穿插进行;实施“个别化”教育, 在“以人为本”和“个别化教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多样化的学习, 以个训、组训、分组分层、动态分组等形式关注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 有针对性地实施课程。

为了使学生将来能有稳定的工作, 一定的技能是必要的, 良好的行为养成和职业素养也应具备, 所以学生进校门就要长期地对他们进行行为养成、劳动观念、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强化训练。调动人的代偿功能和潜能, 扬长避短, 使受限制和伤害的残障学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

(三) 认清时弊, 教师在教育培养中汲取教训

从68名毕业生的具体调查情况分析中发现, 残障学生在职业意识上存在着如下问题:

1.就业观念不“务实”, 好高骛远。不懂得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和职业要求来选择职业。我校前些年毕业的一部分听障学生, 毕业时都和相关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 走上工作岗位后并不安心工作, 嫌弃工作条件不好, 工作累, 工资少, 稍遇挫折, 便选择了放弃。

2.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面对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认识不够, 缺乏参与竞争, 更缺乏迎接社会挑选的勇气和信心。

3.等待观望, 缺乏创业精神。针对以上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防患于未然, 教师在教育教学和各个实践环节中, 注重焕发学生的内驱力, 在“提醒”中强化“实战”, 让学生提高认识, 矫正不足, 提高残障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职业行为能力

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教育, 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有针对性地渗透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养成教育理念。时时都以一句“上学如上班, 上课如上岗”的标语提示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要按着行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教师以行业的标准为尺度来衡量学生的行为。

(一) 端庄仪态的培养

我们生活中的任何场合, 第一印象很关键, 对于残障学生也不例外。而第一印象占首要地位的是个人的仪态。仪态是指一个人的举手投足, 站、坐、走、手势等。优美的仪态是一种动态美, 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风度, 不能因为残障学生就对他们放宽要求。从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开始, 我校教师就很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班会课、专业课、教室里、楼道中、校园里, 教师无时无处不细心观察着学生的一举一动, 做到及时表扬, 鼓励优秀, 批评纠正不良行为。

(二) 服务能力的培养

胜任一份工作, 必须要“勤”, 做到眼中有活。残障学生由于自身生理原因, 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反应较慢、不灵活、服务能力欠缺。在学校教学中, 教师时时注重服务能力的培养。比如, 开会时给老师搬张椅子, 上课前帮老师拿相关教具, 擦干净黑板;平时, 地面保持干净整洁, 拖把笤帚放整齐, 主动捡起一片纸屑;同学之间相互礼让, 见人问好, 多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六、对残障学生加强就业前的指导培养

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的特点和国家有关就业政策,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做一个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学指导中向残障学生强调职业特点、意义, 让他们懂得职业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 它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才华的场所, 使残障学生逐渐产生对职业的热爱之情。通过就业指导, 让他们亲身感受, 主动探索, 不断完善自我,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1.利用组织主题讲座、课余谈心等形式, 进行有关创业概念、创业条件、可供创业类型等内容的教育。通过学习与交流, 大部分残障学生对创业的概念、条件、优惠政策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职业指导课和社会实践活动对残障学生渗透职业理想和敬业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等教育。随着学习的深入, 残障学生对自己毕业所从事职业的认识逐渐深刻, 对职业所包括的各种条件的意义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他们的职业意识和实践行为逐渐发生变化。

七、以实训教学为中心, 强化残障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

通过与联办单位产教结合, 建立适应残障学生专业发展的实训基地, 利用这些实训基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 遵章守纪,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残障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 让学生知道在实训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而哪些事又必须做,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所担负的责任。责任意识的建立是保证学生能获得良好学习机会、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为此, 教师在残障学生进行实习之前, 首先, 要组织好实习规章制度的学习, 通过制度的学习, 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责任。其次, 对于残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技能方面的长处和不足, 教育学生应懂得取长补短, 尊重与帮助他人, 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再次, 在实习场所张贴管理标准, 在残障学生实习过程中, 努力用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让学生知道在实训时除了锻炼专业技能之外, 按照规章制度维持班集体良好的实习环境和氛围也是每个学生的职责所在。教师应该在多方面对残障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并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直至学生把事情做好为止, 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适应所属环境。

(二) 灵活分工, 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协作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开展残疾学生志愿者活动, 开展义工活动, 为社区、街道义务清洁卫生, 为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理发、整理衣物, 使残障学生学会沟通, 学会自理。在残障学生实习时, 我们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进行分组, 共同完成一些综合类实习任务。如实训檀香的制作, 需要几道工序, 单凭一名学生的努力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需要几个学生合作才能完成。此时, 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实习小组, 分工合作, 完成实习任务。在此过程中,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尽自己所能与他人协作, 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作出自己的努力, 他们相互纠正, 相互促进, 共同克服困难, 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 由于合作的成功, 会使学生的自信得到增强, 对日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的成效都有直接影响。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知道同学之间的互助作用。

(三) 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持续提高的保障

以人为本, 尊重生命是当代社会的突出特征。关注残障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让残疾学生尽快融入社会, 既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旨和素质教育的要义, 更是社会发展的应有品格。对残障学生实施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残障学生服务于社会, 做自尊、自强、自立的人。如何真正地踏入社会仅靠学校与教师远远不够, 必须有更多的人了解、关心、支持残障学生。建立完善的残障学生职业教育体系, 是改变残障学生就业现状的重要策略, 各级政府应整合资源, 集中人力、物力, 以社区为单位集中办好职业培训基地。大力办好地区福利性企业, 使企业和用人单位与学校建立长期的生产与输送关系。各社区也应积极行动起来, 与学校、家长密切配合, 给残障学生以广阔的训练空间, 主动搭好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桥梁。

总之, 经过长期的生活能力培养、明理学习、导行教育、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等多元化教学, 大部分残障学生的职业意识有了一定提高, 努力、自觉、主动, 并能积极寻求自身的优点、特长, 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一切工作, 部分重度智残学生表现得比普通人更忠诚。他们的职业行为能力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因而学校在残障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培养上, 一定要站在“对残障学生的未来生活负责”的角度, 承担起积极的责任, 主动寻求各种路径和方法。同时, 也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以全新的残障学生资源观, 从“比较优势”原理, 分析各类残障学生人力资源。学校、家庭与社会也要共同努力让残障学生成为自强不息、自食其力、创造财富、享受人生幸福的真正的劳动者。

摘要:残障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而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就是残障学生的就业之基。培养残障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是解决残障学生就业的关键。从对残障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到对残障学生心理素质、养成教育、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残障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银梅.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1 (5) .

[2]张群生, 梁金凤, 王军.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

“超能力”看你的性格和职业 篇2

1. The ability to fly. (飞行能力)

2. Time-travel ability. (穿越时空能力)

3. Invisibility. (隐身能力)

4. X-ray vision. (X光透视眼)

5. The power to change forms. (变形能力)

6. The ability to read minds. (读心能力)

7. The ability to see into the future. (预见未来能力)

8. Super hearing. (顺风耳)

Results:

1. Flying—You like to see the “big picture” of life and how things fit together.

Career clue: You’d make a good pilot or astronaut. Consider a job that will let you affect policies, maybe in government or a public research group.

2. Time travel—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causes of things and how past mistakes can be used to shape the future.

Career clue: A career in scientific research, history or human behavior might be your place.

3. Invisibility—You tend to be shy, or a very keen observer. Or both.

Career clue: Some good careers for observers; a writer, artist or private investigator.

4. X-ray vision—You like to “see through” problems and go to the heart of an issue.

Career clue: Physics, politics, math and medicine are fields that need skilled problem-solvers.

5. The power to change forms—You are a sociable person who likes to fit in.

Career clue: Entertainment might be the field for you. Actors can “change forms” and be other people.

6. Mind reading—You’re good at guessing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Career clue: You might be a good counselor or psychologist or professionals to understand how other people think and feel.

7. Seeing into the future—You’re very creative and love adventure.

Career clue: A career on the cutting edge of things. Think about becoming an explorer, research scientist, inventor or science fiction writer.

8. Super hearing—You pay close attention to sounds and patterns.

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 篇3

一、职业素质是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

1. 知识、能力、职业素质的内涵

知识, 我们一般可以按门类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三类。也可以按形态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前者如事实知识、原理知识, 后者如技能知识、人力知识等;能力是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内在和外在的特征, 可以分为智力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智力能力可以包括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等。社会能力即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以及责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等。方法能力是掌握并具有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专业能力是完成某项专业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一词有多种涵义, 职业素质可以认为是通过职业环境影响与职业教育训练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在现代社会, 任何一种职业活动都是处于整个社会系统中的, 因此职业素质应该包括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 后者主要指团队精神、职业道德、责任感等。

2. 知识、能力、职业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和能力紧密相连,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不能脱离知识谈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能力是知识具体运用的体现。一个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比知识面窄的人视野开阔, 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也要快得多。无论是其观察、思考、想象的智力能力, 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还是完成专业工作的专业能力, 甚至是与人交往、合作的社会能力, 如果离开了相应的知识基础, 这些能力都无法得到发挥。因此, 知识的占有是能力形成的基础, 而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知识积累的速度和质量。

关于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 知识、能力是素质的基本构成要素, 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在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职业素质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科学文化知识、与人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组织纪律性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具有开阔的视野, 才能具有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团队精神、职业道德、责任意识, 才能更好地完成职业工作;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才能使个人由个体融入社会的整体, 承担公民的社会责任, 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二、职业素质认识的误区

高职教育目前关注的是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中心的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都专注于学生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这对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 无疑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职业教育并不只是培养经济建设的“螺丝钉”式的技术人才, 而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前者注重职业岗位的具体专业技术要求, 后者则从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标准。因此, 在高职教育中提倡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开始进行有益的尝试, 包括开设综合素质选修课程、组织校园学生社团、开展丰富的校园学生活动, 这些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都有所帮助。但这背后依然存在几个认识误区:

1. 把知识、能力和素质割裂开来, 并列进行, 使职

业素质教育成为一个与专业能力培养分离的附属物, 造成了学生对职业素质理解的偏差, 形成轻知识、重技能的功利性的学习心态。要改变这种情况, 首先职业教育者本身要对职业素质有清晰的认识, 然后才能有意识地将职业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去。

2. 关于职业素质核心能力的认识, 仅仅局限在专业能力方面。

职业素质核心能力是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 能适应岗位变换和技术发展的核心能力。比如, 在人的职业能力中, “解决问题能力”被绝大多数专家学者看作是人的一种核心能力, 或叫关键能力。“核心能力”的提出, 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各个国家特别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三、职业素质的培养

1. 现状

当前, 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普遍要求可以概括为: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其综合素质可具体表述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即具有以忠于职守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优秀的适岗能力, 即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能够胜任岗位要求;潜在的成长性, 即具有一定的发展潜质, 能够满足企业动态发展需求;强烈的团队意识, 即具有较好的合作能力, 能够融入团队、服从团队”。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基本评价是:毕业生角色定位不准、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沟通能力不强、职业道德弱化, 而专业技能有所增强。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职业素质的评价不仅点出了当前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也对职业素质教育提出了要求, 可以作为高职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的参照, 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的尝试。

2. 对策

(1) 高职教育应该在坚持能力本位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加强对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 改变单一的技能培训的职业教育观念, 认识到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国劳动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研究课题首次把人的能力按职业分类规律分成了三个层次: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职业能力应该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从职业能力构建来说, 每个职业包含三种类型能力模块, 其主要成分是自身特定的能力模块, 其次是可与其他职业通用的基本能力模块, 再次就是与所有职业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核心能力模块。核心能力模块是所有职业共有的。

(2) 职业核心能力不是一门技术, 而是应用技术方法做事的能力, 是完成工作过程中的执行能力, 核心能力的养成重在工作或学习的过程而不在其结果。因此,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 应打破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的视野局限, 将知识、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强调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 加强智力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 既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 也要重视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既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 也注重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的培养, 建立以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为核心, 其他知识性和训练性课程为辅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3)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质是改变人的行为活动和习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中, 既要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训练, 也要渗透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 使职业核心能力在完成工作或项目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这样才能使知识和能力有机地融合在职业素质培养的整体之中。

(4) 职业素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应该按照不同专业未来的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 确定职业素质核心能力的要求, 采用不同的职业素质培养和评价标准, 比如, 对于文科类的专业来说, 在社会能力方面, 交流和沟通、团队意识方面的要求要强于理工类专业, 那么在制定职业素质标准方面就要偏重社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注意的是, 职业素质标准不是以技术为逻辑出发点的技术标准和方法, 而应该是以职业活动为出发点, 对人在完成工作或项目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做出规定。

高等职业教育是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 其在校期间所受到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质量对未来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学生不仅是一个职业人, 也是一个社会人, 因此, 做好职业素质培养就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前途, 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海民, 李伟言.析知识、能力、素质[N].中国教育报, 2002-3-13.

[2]潘弋路.德国职业教育的“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及其启示[J].中等职业教育, 2007, (29) .

[3]戴金波.职业人才“解决问题能力”培训与测试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 (3) .

[4]方烨.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促进高职学生就业[J].硅谷, 2008, (18) .

[5]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 (2) .

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篇4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主任;职业意识;职业生涯设计;班级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岗位和部门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蓝领和灰领,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其素质和内涵的要求已经不同于过去,它不仅要求技工具备相关的技术技能、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他们具备相应的职业操守、终身不懈的学习能力和爱岗敬业的创造力以及勇于拼搏的干劲。但是近年来,由于国家高考政策的调整,大量成绩中等以上的初中生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就读,致使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每况愈下。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有效的学习方法。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弱。面对这样一批心理生理都尚未成熟、在中学可能被作为“差生”对待的年轻人,告别初中阶段的学习,进入职业学校后,培养目标和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容易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和生活上的诸多不适应。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生活环境,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利用多种途径和德育资源,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树立坚定的职业意识,使学生尽快形成爱校、爱专业、懂就业、快成才的良好学习氛围和职业意识。

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班主任应抓住新生入校的有利时机,开展培养职业意识的系列教育。如参观校园,开放所有实习、实验、教学场所,向学生介绍学校的专业机构,展示办学实力;向学生形象地介绍我国职教史、本校校史和教学成果;聘请历届毕业生中的成功创业典型回校现身说法,介绍个人成才经历和接受职业教育的意义;分专业组织参观实习现场和企业生产现场,使学生切实了解和接受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站在理性的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成才的可能性,增强学习专业的自豪感和职业的光荣感。应告诉学生,社会对职教毕业生需求有较大上升的趋势,正说明社会需要本来是有层次的,说明社会对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实用人才的需要是现实的。在现在相当部分的社会职业工作的技能复杂性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益求精,分工越来越细化、专门化,不但“隔行如隔山”,而且相当一部分工作技能,如果不专门学、专门练,不成为“熟手”乃至能手,就适应不了工作需要、竞争需要。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正在把塑造“能力人”,作为新的追求。因此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技术工人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有些领域还急需具有专门技术的人才,职业的技能教育对社会职业工作正在表现出的越来越高的特有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作为职业中专的学生我们不应自卑,我们同样是国

家需要的人才,同样有获得成功人生的机会,同样可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的职校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分析,认为自己来到职业学校就是一种失败,自己没有优势了。所谓的知己,就是让学生对自身条件进行分析,学生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于使自己的个性与职业相匹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人职匹配,这既是求职者择业时应予考虑的,也是将来用人单位甄选人才时十分重视的。作为旁观者的老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能树立起“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自信心。一位专家说过,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会扬长补短,择业阶段要学会扬长避短,就业阶段要以长带短。可见学生在校期间的自我剖析是很有必要的。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经历和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设计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发展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和本人实际,制定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有分析发展条件、确定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四个环节组成,均着眼于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参加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把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融为一体,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过程,是学生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调整自我,提高自我、适应职业岗位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觉性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社会、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做准备的过程。班主任是学生成才和发展的领路人,而职业生涯设计是开创自我人生发展的一种良策。班主任应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开展制度化的班级管理

在德育的常规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不可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如何对他人负责,如何对家庭负责,如何对社会负责,甚至如何对自己负责。有调查显示,职业学校的学生30%都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30%的学生不愿意做值日,40%的学生对老师交给的任务不愿意完成,20%的学生在家不帮助父母做家务。而职业学校的学生走出校园就要承担社会责任,如果在学校就没有职业责任,相信社会交给他们的任务也不能完成。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过:“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责任意识的机会很多。

1.从值日工作做起,开展劳动礼仪周活动

这可以从学生学校的劳动礼仪周抓起。值周时,学生会面对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对任何一项工作,教师都要严格要求,对学生的付出要给予肯定。再次可以让学生参加学校的各个社团,在社团活动中认识工作的重要性。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拖地都不会,这是因为教师未对他们提出明确的劳动目标。在提目标时,教师要注意因人而异,目标有高有低。另外,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还要进行监督,直至看他把任务完成并完成好为止。

2.结合专业特点,借鉴企业制度制定班规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现代社会,没有规则意识的人将无法在社会立足,班主任应让让学生一起制定班规,其次是行为跟进,要与学生说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次是开展相关的活动,以使规则深入人心。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要让学生服从这种管理模式,并形成一种自然的行为习惯。在制定班纪班规时可借鉴相关企业的管理制度,比如说许多企业运用的“5S”现场管理制度,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3.培养一定的服从和协作的意识

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培养了良好的服从和协作意识,到了社会才能更好地执行上级交给的任务。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企业要任用会执行和协作精神的人,如果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不能认真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不能团结协作,到了企业就不能完成企业交给他的任务,随之而来的就是被企业的淘汰。

4.布置任务实地体验,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消息,企业老板到人才市场招聘汽车修理工,却是空手而归,原因是没有适合自己企业的技能人才。企业实际是需要一个具有高级技能证的汽车修理的人才,而面试的人中都是简单的汽车修理工。因此来到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必须要掌握几种技能才能被社会接纳。作为班主任,笔者曾经布置过这样的假期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招聘会进行体验,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技能学习。

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篇5

一、引入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关的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独特的学科, 因此在职高语文教育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语言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作用,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充分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语文教育中引入与学生职业能力相关的内容。

( 一) 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语文教育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人文精神, 从感性的层面上看, 人文精神就是指对人的理解与尊重、容忍和接纳、关怀与爱护; 从理性的层面来说, 它又是一种更高级的精神状态, 即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思索人类的命运。职高的语文教育就担负着传播人文精神的重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完善, 人文精神的缺失很严重, 面对这种情况加强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职高语文教育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语文的魅力, 坚持人文性的教学, 在此基础上与职高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以及职业精神, 和职业道德等等。职业意识是学生在职业选择领域中自我意识的表现,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十分薄弱。在职高几年的教育中, 仅仅依靠专业教育是很难培养出学生的职业意识以及职业精神的, 要使其从一个简单的学生转变成一个社会中的职业人, 是很不容易的, 然而语文教育在这个转变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 二) 实用语文

随着社会以及教育的发展, 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职高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职高语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传统语文教育的模式, 只是将语文教育看做单纯的人文素质必修课, 在这种理念下语文课程就成了单纯的文学语文, 主要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文明、文学为教学主要内容, 从根本上来说只是对中学语文的一种巩固和深化, 意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即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人才质量的提高, 职高语文教育的目标远离了市场需求, 因此语文教育必须从文学语文向实用语文转变, 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 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素养。

( 三) 以市场为导向重构语文课程

教育是为社会、为市场服务的, 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来面对快速变化的服务业以及商务活动。职高语文教育培养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具有语言、文学的能力, 还要培养其综合发展的素质, 以及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实用技能, 为此学校可以结合市场的需求, 在语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开设更多语文课程的分支, 重新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语文课程内容体系。

二、改革传统教学思维下的教学方式

为了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不仅要改变语文教育的内容, 还要改变语文教育的方法。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必须对行业需求以及职高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研究和分析, 对每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合理性。老师要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更要注重实践教学, 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我, 发现自身的问题, 从而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 提高实践能力, 以及职业能力。老师要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启发式教学、或者是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等多样的教学形式,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以及合作能力, 继而落实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三、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双轨考评机制

考评机制是促进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对学生实行全面的考评, 通过考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了解自己的创新意识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在考评的基础上, 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现状, 从而引起学生的危机感, 促使其改变自己的学习心态, 增强其职业意识。学生是主体, 只有提高他们的职业意识才能真正落实培养目标。

然后就是对老师进行全面的考评, 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很重要的, 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 以及最基本的逻辑思维, 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从而使学生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四、结语

职高语文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责任,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时刻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而使其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 促进其就业, 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周双.浅谈职业语文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新课程 (上) , 2012, 12:8-9.

[2]田磊.浅谈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10:104.

秘书人员的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篇6

1 较好的文字秘书的素质修养,是做好秘书工作的重要条件

文字秘书作为领导的助手和参谋,一是记录和抄写;二是文稿起草。记录,有领导的口授记录,有接待来访者的记录,还有会议记录和电话记录等等;抄写,即对字迹潦草或因在起草过程中经反复推敲、多次修改和勾划的文稿进行誉写以便于继续修改或交付打印。帮助领导誉写稿件使之能腾出时间去做其它工作,这是文字秘书应尽的责任。起草文稿,是文字秘书工作的主要部分。文稿的起草过程,常常是由领导和文字秘书合作进行的。有时,是领导亲自动手,秘书帮助誉写。以及做一些收集、补充和核实;有时,是领导口授主要内容,秘书记下后负责文字的加工整理;有时则是领导只口授一个要点,或者同秘书一起在讨论中形成一个要点,然后由秘书据此去收集材料、推敲观点,形成文字。这最后一种,领导只是出题目,而从拟定提纲、收集材料、起草文稿到讨论修改,则都由文字秘书单独负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起草文稿的时候,文字秘书不但可以在酝酿和讨论文稿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意见供领导参考,而且可以在起草时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写上去,形成初稿,让领导人去决断,而不是照葫芦画瓢,这样形成的文稿才能真实、全面、生动地反映传达领导的决策、方针、意图等,并使之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要达到上述目的,文字秘书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他除了具备一般工作人员的基本条件外,还应有自己特殊的知识修养、技能修养、品德修养、作风修养方面的要求。知识修养、技能修养好不好,是一个文字秘书称职不称职的问题;品德修养、作风修养好不好,是一个文字秘书合格不合格的问题。因此,文字秘书要自觉地、全面地加强这四个方面的修养,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德才兼备、既合格又称职的国家特殊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仅仅通过文字的抄写、记录和文稿起草做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同时,由其经手、处理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字材料,也为文书档案提供了准确的、丰富的、详实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2 提高秘书职业能力的策略

2.1 加强秘书的创新意识

过去对秘书人员的创新意识明显重视不够,只承担大量的收文、发文任务,对报告、请示不提处理的初步意见,一方面,秘书人员无形中变成了领导的通讯员、传真机和翻译员,自然起不到“参与政务”作用,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领导者事必躬亲,陷入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影响了对全局工作的准确把握。在新形势下,要发挥秘书人员的创造性,就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让他们出点子、想办法,分担领导的一些具体工作,做领导名副其实的参谋和助手;领导同志也应该给秘书人员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不要仅在收发文本或文字材料上提要求,而应给他们在其它方面提供锻炼和创新的机会。

2.2 培养秘书的竞争意识

目前,秘书人员的文化层次呈上升趋势,高学历者越来越多,这固然是一个优势,但高学历并不一定就有高水平,高学历者还必须埋下头、扎下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加强锻炼,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便增强竞争力。有的秘书虽然工作时间较长、实践经验丰富,但知识老化,必须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所以,秘书人员无论文化层次高低、经验丰富与否,都要具备竞争意识,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3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秘书工作的服务应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秘书工作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督促。今后,党政部门的秘书工作基本也应从这些方面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核心问题是提高服务质量。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秘书工作怎样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对服务的要求与市场机制作用密切联系起来。应该承认,在以往经济体制下的秘书工作,为领导服务的质量还是很高的。但是应该看到,保证和维持那种水平的秘书工作的服务质量,主要依靠人们的政治自觉性和责任感,并辅之以规章制度的约束,而不可能重视市场机制对秘书人员行动的激励和制约作用。相反,许多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往往被所谓思想教育和规章制度替代了。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单靠人的自觉性和一般规章制度的约束,来要求人们做好秘书工作是不全面的,不合理的,是难以持续地、全面地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把提高秘书工作的服务质量落到实处,除了高度重视人员素质、培养热爱本职的精神外,还要从注入市场机制方面多做文章。

摘要:秘书人员工作的全面性,活动的宽广性及其角色的多变性,除了应具备一般管理干部的素质之外,还必须具备与秘书本职工作的性质、任务相应的更高、更严的要求,就如何加强秘书人员的职业素养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秘书,工作,问题,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篇7

岗位职责

据调研分析, 作为一个称职的仓储主管, 应该管理好仓库以及仓库内的货物, 能够充分调动和带领库房工作人员完成日常工作。具体来说, 作为一个仓储主管, 应该胜任的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仓储规划设计、仓库日常工作管理、货物库存数量控制以及产品出入库、库存台账的定期编制。

在深入调研了解货物的市场供需变化情况, 综合考虑客户向仓储企业提供的存储申报计划的基础上, 准确计算仓库储存能力, 根据现有的条件制定仓储计划。科学合理地制订年度货物储存任务和期望目标, 能够合理安排仓容, 提高仓容利用率, 便于人员、设备的合理调配, 有利于将整个仓储业务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仓储业务的合理化, 进而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货区的布置形式有垂直式 (横列式、纵列式和纵横式) 和倾斜式 (货垛倾斜式和通道倾斜式) , 各有其优缺点。合理选择货区平面布置形式, 科学划分功能区, 符合货区布置的整体思路。设计货物保管空间、进行货位编码, 提高仓库平面和空间利用率, 提高货物的保管质量, 方便出入库作业, 从而降低货物的仓储保管成本。

仓库内除货架和货垛所占的保管面积之外的其他面积, 包括通道、墙间距、收发货的集结区、仓库人员办公地点等都是非保管场所。

作为仓储主管, 应该能够准确设定通道的宽度, 墙间距的安排符合仓库储存商品的特性, 并方便作业, 科学划分收货区和发货区的位置和面积, 合理设置仓库管理人员的办公场所。库内非保管场所布置的合理, 能够扩大保管面积, 提高仓容利用率。

货架的摆放位置和方向非常重要, 货架的设计必须遵循货物流动的方向, 避免出现“口”状的通道布局, 避免在同一仓库内设计不同的货架走向, 保证每列的货架方向一致, 避免沿建筑物的内墙设计通道, 最好每一条通道的两边都布置货架, 减少浪费。

任何方案在设计前, 都要将柱子、楼梯等内部建筑忽略, 先设计出最理想的预案, 再考虑内部建筑、消防设施、通风、通光等因素, 适当调整, 权衡几套方案的优缺点, 形成最后的决案。

在货物分区分类储存的基础上, 将仓库范围的库房、货棚、货场以及库房的楼层、仓间、货架等按地点、位置顺序编排号码, 并作出明显标志, 以便货物进出库可按号存取, 可以提高仓库作业效率和准确度, 便于人员合理安排, 利于仓储货物的统计和检查监督, 做到账和账、账和物相符。

负责控制货物的出入库作业及处理仓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包括商品收、存、发、配、退等工作。充分调动和带领出入库管理员、养护员等工作人员完成日常工作。将货物按其分类, 加以有秩序的编排, 用简明的文字、符号或数字代替货物的名称、类别及其他信息。进行科学的货物编码, 利于正确地迅速进行出入库作业, 提高作业效率。

保证货物入库前的各项工作准备充分, 货物入库操作流程规范有效, 货物验收内容全面、方法得当, 单据填写正确规范, 人员分工明确, 各部门协作性好, 入库验收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处理恰当到位, 比如单据不全、单单不符、质量有异、数量不符、有单无货、错验等问题的处理。

对参加初盘、复盘、抽盘和监盘的人员必须根据盘点管理程序加以培训, 使盘点人员必须对盘点的程序、盘点的方法、盘点使用的表单等整个过程充分了解;对复盘和监盘人员进行货物识别训练, 因为复盘和监盘人员对货物大多不熟悉, 应该加强复盘和监盘人员对货物的识别, 利于盘点工作进行。

货物分拣作业不仅工作量大、工艺复杂, 而且要求作业时间短、准确度高、服务质量好。应该组织安排分拣员采取科学的拣货策略, 制定周密的分拣作业计划, 明确人员分工, 进行高效的分拣作业。

出库作业是仓储作业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的环节, 既涉及仓库同货主或收货方以及承运方的经济联系, 又关系到仓库其他有关部门的作业活动。因此, 周密组织, 合理安排, 尽可能地以合理的物流成本保证出库货物按质、按量、及时、安全地发给客户, 保证生产高效、准确、低耗、有序。

总之, 作为仓储主管, 监控入库管理员、理货员、养护保管员、机务员、安全管理员、出库管理员等各岗位操作流程, 保证各岗位的作业操作质量;组织人员保证材料库及成品库的仓储环境, 确保库存产品或材料的材质不变;制定并实施材料库及成品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订货量的确定是库存控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订货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库存的水平和库存总成本的大小。订货批量太大, 虽然可以较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 但将使库存量过高, 成本升高;订货批量太小, 库存量虽然可以降下来, 但不一定能保证满足用户需要。

所以, 作为仓储主管, 控制订货批量要合适, 制定科学的订货策略, 也就是决定何时提出补充库存, 每次订购量是多少以及应维持多少库存, 最低库存量, 最高库存量和经济订购批量。

完善仓库管理的入库、盘点、出库等各项流程和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完整的物流仓储操作报表, 及时反馈物流仓储操作;组织指导材料、成品入库、仓储、出库等环节的工作, 定期编制采购物品的入库台账、退货台账及库存台账, 报送财务部和生产部;定期编制产品入库、出库及库存台账, 送生产部和财务部;另外,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职业能力

作为仓储主管, 能够及时与生产部和市场部沟通, 保证生产用原材料的库存供给和市场部发送产品所需的库存供给, 需要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同时要根据工作要求, 应该配合配送做好公司物流运作, 需要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并且吃苦耐劳、积极进取, 责任心强, 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 独立工作和承受压力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为仓储主管, 需要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前景以及物流管理业务流程, 具有熟练操作仓储管理等办公软件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具备物流行业管理及组织协调能力。作为一个仓储主管, 保证公正合理的人员和工作分配, 应该具备人力、物力各种资源的统筹安排能力。

作为仓储主管, 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做好货物入库准备、验收、处理好货物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办理入库手续, 出库货物的复核和出库手续以及货物的盘点等仓储作业过程顺利进行。作为仓储主管, 能够科学合理进行仓库平面布置, 计算仓库面积, 确定仓库参数, 具备仓储规划设计的能力。

作为仓储主管, 能够组织安排材料、成品入库、储存、出库等环节的工作, 进行货物编码和货位编码, 同时保证货物的仓储环境, 确保货物的材质不变, 应该具备仓库日常管理能力。

班主任必备的认知能力和专业技能 篇8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管理工作, 在大多数老师看来, 班主任是贯彻学校指示, 强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处理班级偶发事件, 帮助或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特定任务的人。消防员式的班主任工作缺乏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工作方式多为按部就班, 经常是按葫芦画瓢。班主任要提高“预备”能力, 预见和准备是相辅相成的, 无预见, 则无从准备, 无预见的准备是瞎忙;有预见, 而无准备, 就如临渊羡鱼, 没有收获。在班主任工作中, 应时时提高警惕, 保持谨慎, 尽可能地早预见, 早准备, 根据预见, 及时寻找对策, 制定措施, 尽早做好准备, 把“恶苗”、“毒瘤”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 确保班集体的健康成长。

所谓“教也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作为班主任, 总有一份渴望, 希望能够尽己所能地帮助有需要的学生, 而在帮助学生之前, 有这样一个疑问: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作为班主任, 真的有能力处理学生各种棘手的问题吗?唯有专业的技能才能让我们有效地处理学生的问题, 从觉察问题到分析问题, 再到解决问题, 这一系列举动的背后, 都依赖于专业技能的实现。

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甚至连发觉学生问题的机会都捕捉不到, 班主任必备的专业技能,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需要长期专业学习并不断实践。所以对班主任工作要有足够的认识, 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才会被学生视为可信赖的知己, 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

班主任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技能是建立良好关系, 使大家彼此联系, 相互激励。

一尊重

为了表达尊重, 需要做到:尊重意味着完整地接受一个人, 包括他身上消极的地方和弱点, 也意味着以真诚为基础, 但并非无原则地迁就, 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不管性别、贫富、出身, 都要以礼相待, 信任对方, 甚至注重保护对方隐私。

二真诚

要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 诚恳真诚地对待学生, 班主任真诚地感染和暗示, 学生会逐渐诚实地放开自己, 袒露自己的内心, 真诚与其说是一种咨询与辅导的技能或方法, 还不如说是一种人生态度。

三积极关注

关注学生意味着给予他 (她) 全部的精力, 意味着运用肢体、面部、眼睛来表示对学生的关注, 尤其是用眼睛去说“我的眼里除了你, 没有任何人”, 这个简单举动——全情关注别人,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在集体中或许经常被忽视, 现在若有人如此关注他, 会让他觉得“班主任看起来非常关心我”。在关注的同时要强调学生积极的一面, 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 都有一种向上成长的动力, 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 不断进步。这一观点对班主任来说很重要, 积极关注往往能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 发现自己的长处, 从而树立信心, 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积极关注还要对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做出回应, 对学生烦心的事积极引导, 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如站在门口欢迎学生进教室, 与他们聊天, 或站在操场上观看他们的活动, 另外, 班主任在班里要非常谨慎地回应所有学生, 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要流露出自己的偏爱。

四认真聆听

聆听技能是指班主任要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述说的技巧, 包括耳闻与目睹, 耳闻即用耳听, 目睹即观察学生体态语言, 从而了解其心声。交谈中, 主要是听, 而不是说, 这时候放下师生关系了, 而是作为朋友关系来交流, 要平等相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交谈时需保持适当距离, 这种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 这应因人而异, 因时而异。学生讲话时, 老师注意和学生保持眼神交流。在听的过程中, 针对谈话内容作出回应, 如“嗯”、“是这样吗?”等, 表示自己是在认真听, 情感和体态语言要与学生相适应, 如学生高兴, 要表示喜悦, 当讲到伤心处, 老师要表示沉重。在聆听时, 身体要微微前倾, 并适时回应。总之, 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倾听。

五与家长沟通

对于正确教育孩子, 没有家长的合作, 班主任有时会力不从心, 教师能完成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邀请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成为合作者。班主任必须和孩子父母相互信任, 经常沟通, 以更好地教育学生。

职业能力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研究 篇9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职业能力

2006 年教育部颁布了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该文件强调,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虽然不具专业优势,但也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自主创业和更换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英语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德国企业家和职教界认为职业能力由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组成。“ 关键能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和判断能力、承受能力、创造性和适应能力、独立性与参与能力、反省能力以及责任感,以及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内容。

二、大学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大学英语的培养方式和内容要让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必须从学生就业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职业能力,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围绕就业需求这个目标展开。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 . 将教学重点从传授理论知识转移到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要减少理论知识讲解时间,多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在听说课上,除了按照课本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还可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或未来工作密切相关的话题,如求医求学、爱情友谊、公共道德、人际关系、生活经历、体育运动、学习方法、种族歧视、代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多组织讨论、辩论、演讲和临摹采访之类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听说活动。在精读课上,导入环节中可以就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分组讨论,最后总结发言;在课文讲解过程中遇到的生词,多让学生举例、做汉译英或英译汉方面的练习;讲解结束后,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讨论,然后口头作文,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现场口头表达能力,还能使未发言的同学接受听力技能训练。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途径学习,提高其学习兴趣。

2 .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指导学生多途径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将 “ 老师讲、学生听” 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主动式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在课堂活动中勤于思考、善于参与。其次,要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因人而异有意识地给他们布置一些任务,训练学生独自计划、实施和完成一项语言任务,如准备值日生汇报、编对话、讲故事、制作名片贺卡、给好朋友或老师打英文电话、学唱英文歌曲、讲英文幽默故事、自制圣诞和新年贺卡、编英文报、参加英语角、英语竞赛等。再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建立英语论坛,英语聊天室,进行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和提问答疑。建议学生在网上寻找以英语为母语的国际朋友,与他们进行打字、语音和视频等多种聊天方式。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还能帮助他们实现从依赖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过渡。

3 . 改革课程体系,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上增设专门用途英语

英语教学应与职业和专业需求紧密结合,课程体系要形成职业特色,课程设置要围绕职业教育进行。例如,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要与顾客做旅游、酒店服务等方面的口语交流,就可以选用侧重 “ 听说” 的旅游、酒店服务英语课程,注重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汽车修理、计算机等专业可以增设侧重 “ 读译” 说明书的汽修、计算机英语等,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如怎样根据指示代词把阅读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遇到长句时应如何分割句子结构,找出内在逻辑联系,更好地连接整个篇章等。电子商务和营销之类的专业可以开设商务英语课程,注重对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和商务信函阅读、写作技能的培养。把英语教学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融入职业教育中,学生就有了学习英语的持久动力,学习兴趣也必将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今雅,朱旭东. “专业教育” 辨析--兼论专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J ] . 复旦教育论坛,2007(6):6 .

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一) “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其基本特征是: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协议,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 并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整个过程是学校和企业在互动, 企业负责实践技能的培训, 学校负责专业理论和文化课的教学。我校从2004年开始, 实行“订单式培养”, 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二) 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企业定岗实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一不愿在一线工作, 认为工作强度大, 待遇低;二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拈轻怕重, 偷懒耍滑, 不能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随便离岗离职;三与同事关系处理不好, 人际关系紧张, 适应新环境能力差。种种现象表明, 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意识、交际能力等, 而这些恰恰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低下的表现。因此, 课题研究从德育、文化知识、专业知识、项目训练、顶岗实习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德育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一环, 作为德育教师, 必须创新德育工作, 努力提升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德育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 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的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一般职业能力, 二是特殊职业能力, 三是综合职业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与岗位各项任务和各种岗位、各种职业有关的共同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人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具体需要的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不仅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 而且将“知识、技能、态度”拓展到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从中可以看出, 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二) 德育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形成

中职校德育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 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岗爱业,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校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由此看出, 二者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综合职业能力离不开德育, 德育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三、创新德育载体, 构建多维度德育途径

(一) 课程途径

中职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 是学生的必修课程, 主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因此, 德育教学要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实际、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注重实践教育、日常行为养成教育, 充分发挥德育课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 其他课程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 充分发掘德育因素, 渗透德育内容;专业课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应经常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增强职业意识, 提高职业能力。

(二) 寓德育于日常行为规范中

近几年, 我校开展了德育百分竞赛活动, 即在班级管理中实行量化考核制度, 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制定德育加分减分标准, 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使德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的需要, 进而融为他们的人生信念。

(三) 以活动为载体寓德育于实践中

我校十分重视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 以事件为契机,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开展法制教育, 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开礼仪诚信班团会, 营造文明氛围、建和谐校园;开展“感恩”征文比赛、讲演比赛等活动, 让学生懂得感恩;利用本地教育基地, 进行爱国主义、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通过实践活动, 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了解社会现状、了解职业, 认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提高题目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促进他们不断完善自我, 全面发展。

(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寓德育于文化氛围中

学校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文化氛围。我校每年都要开文化艺术节、个人风采大赛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我校还经常请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做报告, 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五) 与时俱进, 拓展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要贴近时代, 与中职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德育教师要围绕职校生的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 凸显时代特色和社会要求, 要依据社会对未来人才素质需求的新变化及时拓展教育内容, 如创新精神的教育, 生态伦理观念的教育, 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团结、协作意识的教育等, 只有与时代同步, 德育才能收到实效。

总之, 德育应该回到每一生活细节中, 回归到真实的道德生长环境中, 融入到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以此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形成。

参考文献

[1]黄强.中职学校的德育要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5) .

上一篇:连锁人才下一篇:网络型组织结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