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猪瘟免疫程序

2024-06-23

仔猪猪瘟免疫程序(精选7篇)

仔猪猪瘟免疫程序 篇1

猪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猪病中危害极大的传染病之一, 本实验所用政府采购专用猪瘟活疫苗, 系猪瘟兔化弱毒株接种家兔, 收获感染家兔的脾脏及淋巴结制成乳剂, 加适宜稳定剂, 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

1 免疫程序设计

按目前采用的下列几种猪瘟免疫程序, 对试验猪分组进行试验。

A组:春秋两季采用南京生物药厂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空怀母猪和2月龄以上猪1头份/头, 肌肉注射, 此种免疫程序广泛实施。

B组:春季突击防疫, 空怀母猪, 2月龄仔猪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每头猪按1头份剂量肌肉注射, 常年对漏免母猪和新生2月龄仔猪补针。

C组:由养殖户根据猪日龄和健康状况进行免疫, 按2~5头份/头的剂量使用。母猪空怀期一年免疫二次, 仔猪50日龄一次免疫。

D组:进行抗体监测, 制定免疫程序, 结合实际按计划实施免疫、观察、猪群健康状况, 适时调整和完善计划。母猪空怀时一年免疫一次, 每头猪每次剂量为2头份, 仔猪20~25日龄首次免疫, 40~45日龄第二次免疫, 每头猪每次剂量为2头份, 疫苗由南京生物药厂直接供给。

2 监测方法

受检血样, 自免疫1~2d内猪前腔静脉窦和耳静脉采血, 自然凝集分离血清, IHA试剂 (猪瘟兔化弱毒致敏绵羊或鸡红细胞, ) 由成都生物药厂提供;间接血凝试验用稀释液和标准猪瘟阳性和阴性血清, 由成都生物药厂提供。

在96孔V型微量反应板上进行。每孔加入稀释液 (含1%兔血清0.01mol PBS液) 25mL, 用稀释棒沾取等量的被检血清连续倍比稀释, 然后每孔加入1%猪瘟抗原致敏红细胞25mL, 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2min, 30℃恒温保温箱作用1.5h, 室温下静置观察结果。判定标准按常规方法进行。每批被检血清均设有阳性和阴性血清、稀释液对照。

3 监测结果

不同免疫程序的猪瘟监测结果如下:

4 结果讨论

A组免疫保护率为67.60%, 怀孕母猪和新生仔猪不能适时补针。2月龄仔猪首免一次虽没有母源抗体干扰, 但初次免疫应答, 产生抗体少, 而且持续时间短, 当猪群的有效免疫保护率低于80%时, 受到野毒攻击发生猪瘟流行, 不能达到免疫目的。

B组免疫保护率为71.64%, 防止免疫遗漏, 免疫效果受到疫苗效价的影响, 生产合格的疫苗经长途运输和振荡易失真空, 保存条件受限, 如达不到温度要求存放时间过长, 疫苗稀释后处理和免疫实施操作不当均会使疫苗效价降低;若按原剂量使用, 产生抗体达不到有效免疫的标准, 免疫保护作用则受到影响。

C组免疫保护率达到85.20%, 达到有效免疫保护标准。存在免疫保护空缺时间, 仔猪25日龄母源抗体已有80%仔猪消退到较低水平, 仔猪首次免疫在60日龄左右, 仔猪一般较长时间没有母源抗体保护, 也没有主动免疫产生, 尤其在疫区易受到猪瘟病毒攻击, 导致猪瘟发生。

D组免疫保护率为90.70%, 免疫猪群获得保护, 与科学饲养管理, 有效的计划免疫有密切联系。仔猪在20~25日龄首次免疫, 有母源抗体干扰, 但建立基础免疫, 形成免疫记忆, 二次免疫时, 再次免疫应答, 产生抗体较长时间保持较高水平。在疫区, 采用此种免疫程序可有效提高仔猪猪瘟免疫的效果。

综上述结果, 在今后的疫区及流行区, 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制定免疫程序严格操作进行免疫, 免疫效果最好, 应予大力推广。

本实验采血头数均来自于我县部分牧场饲养场, 养殖户, 数据真实可靠。

仔猪猪瘟免疫程序 篇2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以疫苗预防为主。目前我国按农业部规定普遍使用的是猪瘟活疫苗 (细胞源) 免疫预防, 但各地常出现免疫失败, 多点散发非典型猪瘟, 也常见混合感染, 母猪发生繁殖障碍, 给养猪场户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究其原因, 一些规模化养殖场不根据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 盲目地照搬现有的免疫方案, 或不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来研究本地实际情况的免疫程序而导致的免疫效果不佳[2~6]。因此根据具体猪群抗体监测结果制定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猪瘟免疫程序对防控猪瘟的发生尤为重要, 特别是对于大型猪场和种猪场[7~9]。该试验通过不同组别的猪瘟抗体的变化, 来确定猪瘟疫苗的使用种类、免疫次数及首免时间。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2013年9月至12月, 在武陟县广安万头猪场, 选取51窝经产母猪后代, 每窝选3头健康仔猪作为研究分析对象。

1.2 主要仪器和药品

1.2.1 仪器。

DNM-9602型酶标仪、Thermo Scientific Heraeus Multifuge X1R型高速冷冻离心机、一次性注射器若干。

1.2.2 美国爱德士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A猪瘟活疫苗 (兔源) 、B猪瘟冻干弱疫苗。

2 方法

2.1 试验动物分组

选取51窝经产母猪后代, 每窝选3头健康仔猪随机将其分为L组、M组和H组, 每组51头仔猪, 共153头仔猪。疫苗注射日龄如表1。

2.2 试验动物血清采集计划安排 (见表2)

2.3 血清样本阳性判定

如果被检血清样本的阻断率大于或等于40%, 该样本就可以被判为阳性 (有猪瘟抗体存在) 。

3 结果分析

3.1 L组各阶段抗体水平

试验结果显示 (见表3) :仔猪母源抗体在5周龄时开始下降, 6~7周龄内迅速下降, 第7周时阳性率降至20%以下 (抗体阳性率达16.67%) 。14周龄时L组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为92%, 且抗体水平较均匀, 效果最好。通过试验动物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可以看到, L组试验动物经过7周龄和10周龄分别免疫永顺猪瘟疫苗, 免疫效果较好。

头, %

注:加*为疫苗注射周龄, L组二免为10周龄。

3.2 M组各阶段抗体水平

由表4可知, M组试验动物在3周龄和7周龄分别免疫永顺猪瘟疫苗, 从表中猪瘟抗体阳性率可知, 仔猪母源抗体在5周龄时也开始下降, 6~7周龄内迅速下降的模式。试验结果显示仔猪首免时的母源抗体水平达到69.23%。

头, %

头, %

%

3.3 H组各阶段抗体水平

由表5可知, H组试验动物在30日龄免疫国外进口梅里亚猪瘟疫苗免疫前仔猪的母源抗体达到80%, 从表中猪瘟抗体阳性率可知, 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并没有升高反而呈下降趋势。另外由表3可知仔猪母源抗体在5周龄时也开始下降, 6~7周龄内迅速下降的模式。

3.4 L组、M组、H组三组抗体变化

由表6和图1可知, L组、M组、H组3组试验仔猪的抗体水平在5周龄开始出现下降, 6~7周龄内迅速下降且离散度高, 第7周时阳性率降至20%以下且离散度较高。而较早注射 (M组、H组) 疫苗不能改变猪群母源抗体在5~7周时下降趋势。

试验结果表明:免疫两次的抗体水平较免疫一次的抗体水平好, 30日龄仅免疫一次进口猪瘟疫苗不能使猪群后期产生较好抗体 (H组) 。14周龄时L组阳性率最高, 抗体均匀, 效果最好。免疫一次的H组阳性率最低, 抗体均匀度差。

4 讨论

该试验历时近100 d, 共采集检测样品544份。根据猪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仔猪猪瘟抗体变化规律, 确定猪瘟疫苗首免及二免时间。

H组试验结果可看出, 仅在早期免疫一次疫苗, 即便是进口苗, 效果也并不好。如果疫苗源可靠, 该结果的出现, 有可能是早期的母源抗体干扰了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而到了母源抗体较低的时候, 疫苗的效果又下降了[10~13]。因此检测到该组抗体水平是持续下降的。如果坚持免疫一次, 可考虑免疫日龄推迟至6周之后, 但因无试验结果支持, 也还需进一步论证。

M组及L组的结果都支持了给猪群免疫两次的观点。由M组结果可判断, 在母源抗体未降到较低时注射疫苗, 即便在间隔4周后再次免疫, 抗体产生效果也并不理想。

L组的结果在三组中最为理想, 14周龄时猪瘟抗体阳性率最高, 可达92%, 且离散度较低。

有观点认为, 首免日龄推迟, 会加重疾病感染压力, 该研究没有做攻毒试验, 无法下此定论, 但就目前结果看, 即便免疫得早, 也并不会较好的产生抗体。那么, 这一针, 对公司而言是疫苗的浪费, 对猪只而言是一种应激, 影响生长。

综上所述, 猪瘟疫苗应该免疫两次。一免选取抗体较低 (30%) 的6周龄最合适。

摘要:选取51窝经产母猪后代, 每窝选3头健康仔猪随机将其分为L组、M组和H组, 通过跟踪三组试验动物不同周龄血清中猪瘟抗体阳性率的变化, 确定猪瘟疫苗的使用的种类、免疫次数及首免时间。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在5周龄时开始下降, 67周龄内迅速下降且离散度高。第7周时阳性率降至20%以下且离散度较高;较早注射 (3、4周龄) 疫苗不能改变猪群母源抗体在57周时下降趋势;30日龄仅免疫一次进口猪瘟疫苗不能使猪群后期产生较好抗体 (H组) ;14周龄时L组阳性率最高, 抗体均匀, 效果最好。免疫一次的H组阳性率最低, 抗体均匀度差。

仔猪猪瘟免疫程序 篇3

1 发病情况

2008年5月1日,雷某对断奶后的8头仔猪添加高蛋白的乳猪料,该窝的仔猪连续几天采食都很正常。5月7日上午10点钟左右,镇防疫员严格按免疫技术要求对其所饲养的8头仔猪进行了猪瘟免疫,至晚上7点钟,死亡1头,至第2 d的下午3点钟,其余仔猪全部发病。5月9日中午又发现1头死亡。死亡的2头都是前几天食欲较旺、肥胖体大的仔猪。

2 临床症状

病猪开始表现为胆小、共济失调、体温升高至39.5~41℃(维持1 d左右),眼结膜发红,眼睑轻度肿胀,食欲不振,有的粪便污秽,一般少尿或无尿。中期食欲废绝,拱背,全身震颤,鼻镜干燥发紫,走路摇晃,肌肉紧张,有的后躯卧地前腿站立或跪姿拖行,眼睛周围和脖颈明显水肿,叫声嘶哑,呼吸困难,有的伏卧一角,似睡状。后期,头盖部、面颊、眼圈甚至颈部高度肿胀,嘴触地,不能站立,对体表各处的刺激感觉迟钝,呼吸异常困难,口流粘液,体温下降,最后抽搐尖叫,昏迷衰竭,窒息死亡。

3 剖检变化

病死猪可见眼睑及结膜水肿,呈紫红色,血管明显;头盖、眼睑、颚凹、颈前部皮下高度水肿。胃大弯高度水肿,胃壁肿胀3~5倍,在黏膜下层和肌层之间聚积胶冻样黄白色液体,胃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均肿胀,切面外翻多汁,有出血。结肠袢系膜异常水肿,呈胶冻样凝结;结肠、盲肠黏膜和浆膜下异常水肿,厚度增加5~8倍,亦呈胶冻样。

4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剖检变化,分析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应激诱发水肿病(大肠杆菌),非过敏反应死亡。

5 处理措施

5.1 缓解应激

根据诊断结果,对剩余仔猪立即注射青霉素和地塞米松解除疫苗作用。

5.2 消毒

立即隔离病猪,对栏舍每天消毒1次,连续1周。

5.3 治疗

病初时若仔猪有食欲,可在料中加入泻剂硫酸钠或硫酸镁18~22 g;大黄末6~8 g,每日分2次喂服,2 d后用土霉素0.8~1 g内服,1次/d,连喂5 d。也可用盐类泻剂2 d后,改用磺胺嘧啶和碳酸氢钠各4 g,每日分2次混入料中喂服,连用4 d。

若病猪体温超过40℃,可选用退热灵等解热药,加青霉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肌肉注射,2~3次/d。病情严重者,用卡那霉素50万U,5%碳酸氢纳30 m L,50%葡萄糖50~100 m L,维生素C1.5 g,静脉注射;若无尿,可肌注速尿10~20 m L,待排尿后静脉注射卡那霉素。

6 小结

免疫前,注意观察猪的临床表现,最好是对猪作一次体温检测,以了解猪是否有潜伏期疾病。

免疫时一定要严格按免疫技术要求操作。

免疫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使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等药物急救,并根据病情辩证施治,以免延误有效治疗期,尽量减少损失。

注意加强饲养管理。(1)做到合理搭配饲料,避免长期饲喂高蛋白乳猪配合料或某种单一饲料。(2)料中添加含硒微量元素添加剂。(3)加强仔猪运动,母猪料应营养全面,限制肥壮仔猪过食,避免惊扰猪只,防止应激反应诱发本病。

仔猪猪瘟免疫程序 篇4

1 发病情况

2009年,新乡市某养猪场在猪免疫程序的指导下,对一批56日龄的25头仔猪进行第二次猪瘟疫苗(中牧南京)的免疫。接种后4天,有些仔猪出现厌食、精神不振、颈部注射部位肿大等症状,手触肿大部位有烫感。畜主认为这些现象是注射疫苗后的正常反应,未采取任何措施。至第5~6日,1头仔猪死亡。

2 临床症状

死亡的仔猪颈部注射部位红肿,周围皮肤紫红色,手触肿块有波动感,用手术刀切开后流出紫色粘稠液体。

3 剖检变化

将死亡的仔猪和另一病势严重的仔猪进行剖检。发现注射部位皮下充血,呈弥漫性紫红色,有大量橙色胶冻样水肿液体,肌肉可见有点状和条状出血。肝脏肿大,呈浅紫红色,有白色坏死灶点。心包积液,心冠脂肪有出血点,肠卡他性炎症。

4 实验室诊断

4.1 镜检

无菌采取病猪、死猪颈部肿大部的渗出液涂片镜检,有革兰氏阳性球菌,数目较多,呈不规则团块,似葡萄状。

4.2 细菌培养

普通琼脂平皿, 37℃, 18h后形成直径约2mm左右菌落, 菌落表面石湿润光滑, 可见圆形隆起且不透明, 有脂溶性色素, 菌落呈金黄色。

5 诊断结论

经上述诊断方法,初步认为病因为:由于畜主注射猪瘟疫苗时消毒措施不严格,尤其是未按要求更换注射针头,导致仔猪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6 治疗

6.1 药敏试验

经药敏试验后选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的氟苯尼考进行治疗,10%氟苯尼考0.1~0.2ml/kg肌肉注射,连用3天,增免素(南京药械厂)、VC、复合维生素B按说明混料使用5~7天。

6.2 局部封闭

颈部肿大部位作局部封闭。

经上述综合防治措施, 患病猪群逐渐好转, 7天后仔猪恢复了正常的采食量, 体质转好。

7 讨论

仔猪猪瘟免疫程序 篇5

1 材料

1. 1 疫苗

猪瘟活疫苗( 传代细胞源) ,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 2 血清样品

选择4 个采用不同猪瘟免疫程序的猪场( A、B、C、D) ,对注射过疫苗的猪进行随机采血,共采集2 320 份,分离血清待检。

1. 3 检测试剂盒

ELISA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世纪元亨公司提供,在有效期内使用。

2 方法

2. 1 免疫程序

4 个猪场分别以A、B、C、D代替,免疫程序分别如下:

A场乳猪在20 日龄首免猪瘟活疫苗1 头份,60 日龄加强免疫1 头份,母猪产后第21 天跟胎免疫。

B场乳猪在20 日龄首免猪瘟活疫苗2 头份,60 日龄补免2 头份,母猪产后第20 天跟胎免疫。

C场乳猪在断奶直到65 日龄一次性免疫2 头份,母猪跟胎免疫。

D场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疫苗1 头份,2 h后吮乳,21 日龄加强免疫1 头份,60 日龄再加强免疫1 头份,母猪产后跟胎免疫。

2. 2 标准对照血清的检测

试验共做标准阳性和阴性血清各20 份,检测的阴性对照平均OD450值必须小于0. 05,阳性对照平均OD450值必须大于0. 6 且小于2. 0,此时试验才成立。反应后测定OD450值,阳性血清平均值为1. 3,阴性血清平均值为0. 02,对照系统正常。

2. 3 血清猪瘟抗体检测

共检测血清样品2 320 份,每个猪场提供580 份,其中包括哺乳猪、保育猪、育肥猪、产后母猪的血清样品。检测过程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的操作步骤进行。当样品的S /P值> 0. 10 时判定猪瘟抗体阳性,当样品的S /P值< 0. 05 时判定猪瘟抗体阴性。当0. 05≤S /P值≤0. 10 时,结果为可疑,需重复检验。检测后,统计出各个养猪场不同生长阶段抗体效价合格猪的数量,计算出阳性率,进行汇总比较。3 检测结果( 见表1)

4 结果分析

从整体的免疫效果来看,D场的猪瘟免疫效果最好,B场和A场次之,C场最差。从猪的生长阶段来看,A场的哺乳猪、育肥猪和母猪的抗体阳性率高于国家标准( 70% ) ,保育猪的免疫效果较差; B场的抗体阳性率比A场略高,差异不大,但保育猪的免疫效果仍不理想; C场的哺乳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的抗体阳性率均低于国家标准,尤其是保育猪的抗体阳性率只有60% ,存在猪瘟流行暴发的可能性。D场的猪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抗体阳性率都高于80% ,免疫效果良好。由以上结果可知,保育猪是免疫最薄弱的阶段。

5 讨论

试验结果说明,在使用同一种疫苗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免疫程序时免疫效果有很大差别。B场与A场的免疫程序相比,是增加了一倍的疫苗注射剂量,检测结果为B场的抗体阳性率略高于A场。有资料表明: 我国多数地区以防止猪瘟临床感染为主,制定每头猪1 头份的免疫剂量,但该剂量不能防止猪瘟隐性感染,所以免疫剂量要达到2 ~ 4 头份[2]。而且加大免疫剂量还能一定程度地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即使部分疫苗抗原被中和,也能起到良好的免疫作用。在非疫区,仔猪20 ~ 30 日龄时接种猪瘟疫苗4 头份或在仔猪45 ~ 60 日龄时接种猪瘟疫苗2. 5 头份,育肥猪均可获得终生免疫。所以B场倍量免疫的方法要优于A场的传统方法。

C场的免疫程序与其他猪场相比,只免疫一次且免疫时间较迟,到65 日龄才注射疫苗。据了解,该猪场是为了避免母源抗体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干扰作用,使仔猪获得终生免疫而一次性注苗,但效果不佳。据宋宇等人[3]报道,仔猪在45 日龄前后母源抗体消失,提前注苗不能超过40 日龄。过于提前免疫,疫苗激发所产生的抗体在短时间内就会随着仔猪的母源抗体一起消失,达不到终生免疫的效果。免疫时间过于推迟,就会使仔猪在45 日龄左右母源抗体消失后出现易感阶段,给猪瘟病毒侵害猪体提供了条件。河北省保定地区兽医站的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在40 ~45 日龄时一次性接种疫苗可获得终身免疫( 不含种公猪) 。8 个月内保护率几乎达100% ,10 个月内仍有保护作用。一次性免疫可变季节免疫为常年防疫;变阶段性免疫为终生免疫; 变盲目多次重复注苗为一次性科学注苗。所以,一次性免疫程序也是值得推荐的。C场应适当提前免疫时间,有条件的话应考虑建立免疫监测制度,对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动态随时掌握,有利于使免疫程序更为合理,更科学化。

D场采用的是超前免疫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 种免疫程序。研究表明,大多数猪的母体球蛋白抗体无法通过胎盘进入胚胎或未出生的胎儿体内,仔猪出生后经吸吮初乳才可获得母源抗体,在6 ~ 12 h母源抗体的水平达到高峰。母体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能力,仔猪吃进初乳的数量和仔猪本身的健康状况对猪瘟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影响。超前免疫能使弱毒疫苗中的病毒在体内有足够的时间增殖而不被母源抗体中和,使仔猪尽早获得主动免疫,获得较高而整齐的抗体,不仅在一定时期可对猪瘟病毒产生抵抗力,而且利于以后确定加强免疫的时间,避免出现免疫空白期。近些年,对超前免疫的效果报道不一,原因往往是免疫程序有一定的差异,如注苗剂量1 ~ 4 头份的,注苗距吃初乳时间有0 ~ 2 h等,而且饲养环境各不相同,初生仔猪健康状况不一致。另外,还有某些怀孕母猪带有猪瘟强毒,它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用超免的方法就不能获得免疫保护,甚至促使猪瘟发生。而且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等会扰乱免疫系统,对猪瘟的超免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保证超前免疫的效果,就要从多方面入手,不断摸索适合不同猪场的免疫时间和免疫剂量,严格认真地进行免疫操作,还要及时淘汰带毒猪,做好其他疾病的预防措施等。

猪瘟免疫程序筛选优化研究 篇6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试剂

猪瘟免疫金标试纸条 (批号2006010) 购自郑州畜牧兽医专科学院畜禽疾病研究所;猪瘟疫苗 (批号200512) 购自辽宁省益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验母猪18头、试验育肥猪12头, 由锦州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实习农场猪场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分组及免疫

选择日龄相近的经产母猪18头, 随机分成3组, 于产后30 d在颈部肌肉注射疫苗, 免疫剂量依次为1、4、5头份。于分娩前2周采血、分离血清, 用猪瘟免疫金标试纸条法检测猪瘟抗体。

1.2.2 试验母猪所产仔猪免疫

从上述4头份组母猪中选择抗体较高的3头, 待其产仔后, 从其3窝仔猪中每窝随机选择4头进行跟踪采血, 检测猪瘟抗体水平。跟踪采血日龄为20、30、40、60、80、100。

1.2.3 筛选优化生长育肥猪免疫程序

从4头份剂量免疫组母猪所产仔猪中每窝随机选择3头, 每组共9头, 最后获得4组试验猪, 共36头。4组分别采取表1中的免疫程序。

对4组试验猪进行跟踪采血检测抗体水平, 跟踪采血日龄为25、30、45、60、80、100、120。然后统计每组各日龄猪瘟抗体的平均值和阳性率。

2 结果分析

2.1 筛选母猪免疫程序,

确定仔猪猪瘟首免时间试验母猪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 4、5头份免疫组母猪平均抗体水平, 高于1头份免疫组, 且差异极显著 (p﹤0.01) 。4头份免疫组和5头份免疫组的母猪平均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 (p﹥0.05) , 但5头份组的母猪平均抗体水平稍低于4头份组。

仔猪抗体消长情况如表3所示。猪瘟抗体水平在仔猪20日龄时平均为7.25, 阳性率为100%, 30日龄时猪瘟抗体水平平均为69, 阳性率为100%, 抗体水平仍然较高, 40日龄下降到4.67%, 抗体阳性率下降到61%, 至60日龄时, 猪瘟抗体水平较低, 平均为6.13, 阳性率仅为20%。因此, 仔猪猪瘟疫苗首免时间如确定在20日龄, 其猪瘟母源抗体过高, 不适合免疫。根据上述检测结果, 如采取上述母猪免疫程序, 仔猪猪瘟疫苗首免时间应确定在30~40日龄。

2.2 筛选优化生长育肥猪免疫程序结果

试验生长育肥猪跟踪采血检测抗体水平见表4。结果表明, 1组即20日龄2头份, 60日龄4头份免疫组, 猪瘟抗体水平在免疫试验猪30日龄以后到60日龄前均在4以下, 对猪瘟不具有有效抵抗力, 经60日龄二免后, 抗体有所提高, 80日龄检测猪瘟抗体水平达到4.4, 到120日龄维持在4以上, 但抗体水平较低, 最高仅为5.2, 阳性率在80%以下, 难以抵抗猪瘟强毒株的侵袭。试验组2、3、4三个组, 其平均猪瘟抗体水平从试验猪25日龄开始检测到120日龄, 均在4以上, 抗体阳性率在70%以上, 90%以上居多, 对猪瘟具有有效抵抗力;但从每个检测日龄的抗体水平比较, 始终是试验3组即30日龄4头份首免, 60日龄6头份二免试验组, 抗体水平最高, 抗体阳性率也最高;其余两组的猪瘟抗体水平和抗体阳性率均低于3组, 而试验2组低于试验4组, 试验4组略低于3组。

3 结论

通过检测试验猪内的猪瘟抗体水平, 研究制定了适合于不同养殖模式的猪瘟免疫程序, 即猪瘟常规免疫程序执行30日龄一免, 免疫剂量4头份, 60日龄二免, 免疫剂量6头份较为合适。母猪免疫程序:产后30 d或配种前10 d进行免疫, 免疫剂量4头份即可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不必使用过大的剂量。

摘要:猪瘟是目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其主要控制方法是免疫。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 特进行本试验。试验主要采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于不同日龄、不同剂量对母猪、生长育肥猪进行注射免疫, 然后定期采集试验猪血清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结果显示, 母猪于产后30d4头份剂量免疫, 其抗体水平保持最好, 至分娩前2周抗体仍保持在7d以上, 其所生仔猪母源抗体log2值4以上持续到40日龄以后;生长育肥猪30日龄4头份剂量首免, 60日龄6头份剂量二免。应坚持猪瘟抗体水平监测, 依据本场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猪瘟免疫程序, 从而达到控制猪瘟的目的。

猪瘟免疫程序改革及保障措施探讨 篇7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畜牧兽医队伍逐步得到充实, 冷链体系也逐步完善健全, 猪瘟的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逐渐得到提高, 可免疫保护率提高的问题一直难于解决, 究其原因是免疫程序不合理的问题。多年来, 我们一直在春秋两季开展防疫工作, 即每到春季和秋季分别开展一次全面的动物免疫。这种免疫对保护期在6个月疫苗免疫是十分必要的, 但对保护期到12个月的猪瘟疫苗一年进行2次免疫, 有的猪1年内要注射到2次免疫, 而有的生猪在免疫季节还不能注射疫苗, 错过免疫, 如未断乳仔猪、怀孕后期母猪, 造成免疫密度不高, 更有可能因1年内免疫注射2次产生免疫干扰而影响免疫保护率, 导致猪瘟病防而不止。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我们就开始进行猪瘟免疫程序改革的试验示范, 改原来春秋两季免疫为年初1次免疫注射, 对应免生猪实施免疫, 对哺乳仔猪或仍在保护期生猪暂不免疫, 而是采用适时补针的办法来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保护率。但免疫技术的把握仍是影响免疫质量和免疫保护率提高的问题。现就猪瘟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给予总结, 以供借鉴。

1 免疫时间

1.1 仔猪的免疫

(1) 对农村散养户, 或近几年来未发生猪瘟流行的村社, 自然隔离条件好的地区, 不论是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 还是脾淋苗, 可采用60日龄免疫1次的方法。既节约免疫费用, 又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2) 对母源抗体较高或未流行过猪瘟病的规模养殖场户, 可采用28日龄首免, 70日龄进行二免的方法。

(3) 对刚发过猪瘟病的猪场, 或受猪瘟威胁的猪场和地区, 可采用超前免疫, 或在20~40日龄首免, 60~70日龄二免。首免的日龄要看抗体水平而定, 母源抗体在1:32时选择为首免时间较好。也可采用25, 40, 60日龄3次免疫。

1.2 母猪的免疫

(1) 对农村散养户可采用春秋两季免疫和适时补针, 或断奶时母猪与其仔猪同时免疫。

(2) 对规模养殖场户, 可采用空胎期免疫1次, 与仔猪20日龄同免, 或临产前30d免疫1次的办法。

(3) 公猪的免疫。对公猪一般采取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的办法。

(4) 商品猪。采用25~35日龄初免, 60~70日龄加强免1次的办法。

2 免疫的剂量

种公猪、种母猪一年两次的免疫, 每头种公、母猪每次接种4~6头份;仔猪20~28日龄左右进行首次免疫, 每头仔猪接种2~3头份;40或60~70日龄左右加强免疫, 每头猪接种3~4头份。

3 注意事项

(1) 尽量做到一猪一针头, 即使健康水平十分一致, 也不允许跨栏使用同一针头。

(2) 采购疫苗应从有良好运输保管条件的地方购进, 选择有良好信誉的厂家生产的产品。

(3) 看清出厂日期和保质期, 尽量选择新出厂产品, 到期疫苗坚决不用。离保质到期较近的产品适当加量使用。

(4) 注射前检查疫苗质量, 观察油乳剂型有无变色沉淀, 冻干剂型有无真空消失情况, 不合格疫苗坚决弃用。

(5) 按照制定的防疫程序适时免疫, 少数健康状况不佳的, 最好暂缓注射, 等恢复后补做。根据疫苗产生有效抗体的时间, 确定好不同疫苗的免疫间歇期, 以避免疫苗之间的拮抗干扰。

(6) 避免消毒药剂对疫苗的影响。注射前器械消毒采用高温蒸煮, 注射时不使用消毒剂处理过的针头。

(7) 免疫注射前后3天内因健康问题使用过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猪只, 凡是免疫细菌性疫苗的均视为漏做, 恢复健康后补做该疫苗。

(8) 稀释后的疫苗在规定允许的时间内用完, 超时坚决弃用。注射完毕及时进行器械用品消毒, 用剩的疫苗及包装物深埋或高温处理。

上一篇:理想生活下一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