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主动作为

2024-10-23

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共3篇)

创新思路主动作为 篇1

近年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二轻工业联社按照“创新联社管理服务方式, 做大做强玉林区域特色产业经济, 创建全区二轻工业强市”的工作目标, 大力加强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力度, 着力提升玉林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玉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2年, 全市二轻工业总产值193.1亿元, 同比增长13.66%;工业增加值65.21亿元, 同比增长13.63%;上缴税金5.98亿元, 同比增长18.46%;从业人数28.97万人, 同比增长6.18%;完成国家级特色区域授名1个, 完成国家级特色区域授名复评1个, 完成自治区级特色区域授名1个。北流市市委书记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十一五”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先进个人。

一、玉林市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概况

玉林市作为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 拥有较多中小企业和发达的商贸物流业, 被誉为“岭南都会”。近年来, 玉林市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 以中小企业为依托, 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上, 重点发展了编织工艺品、铁锅、陶瓷、服装、皮革、异形胶合板等6个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目前, 广西有6个国家级特色经济区域, 其中4个属于玉林市, 分别是:博白县的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陆川县的中国铁锅之都、北流市的中国陶瓷名城、福绵管理区的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广西自治区级的特色经济区域授名共7个, 其中2个属于玉林市, 分别是:北流市的广西皮件生产基地、容县的广西家具异形胶合板生产基地。“十二五”以来, 玉林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日用芒竹编、铁锅、陶瓷、服装、皮革和异形胶合板等行业出现了企业集聚和企业集群现象, 在这些行业内, 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集群规模迅速扩大, 企业成长速度加快, 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二轻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80%。

二、玉林市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主要做法

一是制订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 加强行业的规划与引导。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区域优势制订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 组织编制了铁锅、皮件、陶瓷、服装、家具板材和编织等特色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 通过产业规划推动项目建设, 引导产业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发展区域产业的集群经济。在规划指导下, 还制定了各专项规划的实施细则, 切实将规划落到实处。同时, 政府加强区域特色产业规划的协调工作, 做到各区县的特色产业企业集群错位发展, 避免一哄而上和过度竞争。

二是培养本土化、专业化的区域特色产业人才队伍。坚持人才培养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的人力资源开发指导思想, 采取内部培养为主的办法, 通过科技体制改革, 建立起先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加快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解决企业用人之需, 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围绕博白编织、陆川铁锅、北流陶瓷、福绵服装、北流皮件、容县家具板材等六大区域特色产业, 多层次、大范围培养行业技术人才。其次是重点抓好工艺美术系列职称组织评授工作, 以评授促培育, 不断壮大二轻行业人才队伍。2012年, 在自治区二轻联社领导的关心指导下, 经市政府授权, 市联社成功组织开展了玉林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 评选出陶瓷和编织等行业的10位“玉林工艺美术大师”, 实现了广西地级市以二轻工业联社主办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零的突破, 为促进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强化和完善区域特色产业的平台建设。着力完善好为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服务平台、工业园区发展平台、展会带动发展平台、合作经济服务平台的建设, 特别是以展会发展为契机, 为企业构筑发展平台成效明显。2012年7月, 积极组织全市二轻企业参加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暨首届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评活动, 在陶瓷、芒编、木雕等类别上, 共有55件作品获奖, 其中金奖8个, 银奖14个, 铜奖10个, 优秀奖23个, 总奖牌名列全区前茅;同年9月第九届“玉博会”期间, 承办的玉林市首届工艺美术精英作品展作为“玉博会”的特色板块, 取得了圆满成功。展会展出面积3600平方米, 来自缅甸、浙江、南宁、桂林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前来参展, 参展参评作品1800多件, 现场订货总金额达320多万元人民币, 现金交易额200多万元人民币, 观展群众达12万多人次, 得到了媒体、参展单位和群众的普遍好评;2012年11月和2013年4月, 积极配合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组织工作, 把北流市陶瓷、皮件、博白县编织、陆川县铁锅等工艺品作为重点参展项目, 占广西传统工艺品展区的三分之一, 充分体现了近年来玉林市工艺品在科技创新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

四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带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企业是经济的细胞, 大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对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结构优化升级、行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税收及地方财政的稳定增长, 乃至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具有举足轻重、难以替代的作用。所以, 培育、发展一批成长性高、创新力强、业绩佳、效益好的龙头企业, 带动区域特色行业整体发展, 无疑是推动玉林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持续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是构建服务体系。玉林市、县两级二轻联社领导分别挂点服务行业龙头企业, 深入龙头企业、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其次是坚持扶优、扶强原则, 走“市场+龙头+生产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 扶持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例如, 服装皮革、芒竹编织工艺品、铁锅、家具、塑料制品等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 市和相关县 (市、区) 重点扶持发展, 力争5-10年时间, 在玉林市新建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具有国内知名品牌的强优企业,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带动相关特色产业发展起来, 形成集群化发展。最后是加大接纳东部特色产业经济转移的力度。引导行业企业把分散的行业中小企业吸纳到特色产业工业园区中来, 增强园区活力, 加快园区经济发展, 形成产业集群。

在全国总社、广西二轻联社的关心指导下, 玉林市二轻联社紧扣科学发展主题, 坚守实业基础, 全力推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实现了二轻行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创新思路主动作为 篇2

------------工艺部电器组2011.9

工艺部成立之后,在流程再造新思路的指引下,各个专业组立刻改变了工作作风,调整了工作思路、梳理了工作流程,各项工作如火如荼的全面展开,我们电器工艺组的人员也紧跟着队伍的步伐,紧张有序地展开了我们的电器工艺工作。

电器工艺作为专项工作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电器工艺组只有我们三个刚入厂不到一年的三名大学生,但我们绝不示弱。经过领导的指导以及我们自己对电器工艺工作的理解,目前电器工艺工作内容大体可以分为:1)电器和电控原理,2)操作和线束等的布置走向、固定防护,3)电器元件安装要求,4)电器的使用、调试要求及说明,5)电器的维护要求,6)电器模块作业指导书,7)订单作业指导书等几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完成以上工作,首先我们对电器各大系统作业内容进行分类列举明细、确定工艺路线和来料状态、搜集大量的技术资料等的基础工作。

创新思路主动作为 篇3

应该说,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多年来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需求,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农机试验鉴定、农机质量监督、农机维修管理、职业技能开发、农机标准化和信息化等工作,为保障农机化政策有效实施、推进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合贯彻张部长的重要讲话,我就有关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关于农机试验鉴定改革有关工作

农机试验鉴定是农机化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2014年,全国农机鉴定系统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共完成部级农机推广鉴定2286项,省级推广鉴定3600多项,其他鉴定检测和质量监督抽查项目近4000项;组织对33项部级鉴定通则和大纲进行制修订,进一步简化了推广鉴定受理、变更审查等工作程序,提高了农机鉴定技术体系的适应性,进一步夯实了农机化发展基础,为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保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农机试验鉴定工作面临一些新形势、新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一是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对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提出新要求;二是农机新技术新装备快速发展对农机试验鉴定提出新要求;三是农机试验鉴定系统自身存在鉴定检测设备和手段相对落后、技术创新动力不足、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亟待提高完善。特别是《2015-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已经明确,国家补贴机具产品资质与《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脱钩,凡在境内生产的、通过省部级推广鉴定的农机产品,都具有享受补贴的资格。省部级推广鉴定成为农机产品能否享受购机补贴的重要资质之一,推广鉴定工作的作用更加凸显,责任也更加重大。此外,如何开展并实施好中央财政资金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也需要农机行政、鉴定和推广系统共同研究,制定具体办法。

根据《促进法》规定,农机试验鉴定主要是对农机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作出技术评价,从而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选购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供信息,其本质上是面向农民的一项公益性技术服务。改革完善的目的,一方面要着力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确实为农民购机起到正确的信息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评价,促进企业提高农机产品质量。因此,下一步改革完善的重点是围绕提高试验鉴定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开放性,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改革完善试验鉴定制度。要按照《促进法》的内在要求,结合当前深化改革的形势,坚持“公正、公开、科学、高效”原则,加强农机试验鉴定理论研究,围绕优化推广鉴定内容、规范鉴定程序、推进鉴定结果信息公开和方便企业等内容,尽快修订出台《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和《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积极创新农机试验鉴定方法和检测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农机鉴定技术体系。

二要着力推进鉴定规范化。从近三年监督检查情况看,大部分被查的农机鉴定机构能够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程序,鉴定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仍有少数省级推广鉴定业务不够规范。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监管,今年的工作重点是继续推进鉴定的规范化,提升鉴定工作质量。部里已发了通知,将派出5个检查组,对三年来未检查的单位进行督查。各省要加强对鉴定工作特别是推广鉴定的指导和监管,确保依法依规开展鉴定,绝不允许乱发证。同时,按照“谁鉴定、谁负责”的原则,今后出现问题,要严肃处理,不仅要追究相关鉴定机构责任,还要追究具体鉴定人员责任。

三要不断提升鉴定能力。当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发展较快,对农机鉴定能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要积极推进部级鉴定能力认定工作,扩大部级鉴定能力范围,争取支持并引导各地加强鉴定基础设施、改进检测设备,提高试验鉴定质量、效率和科技水平。要加强鉴定能力认定工作研究,探索能力认定向农机系统外的检测机构延伸的办法。要探索研究支持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方法,激发农机企业创新积极性,促进农机产品改进升级,提升质量,努力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四要增强责任担当。在改革发展中,一是主管部门要根据改革精神和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加强对鉴定机构的指导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不论是部级鉴定机构还是省级鉴定机构,主体职能还是农机试验鉴定,今后,还要把鉴定工作作为一项主体业务继续抓好。二是通过部级能力认定的鉴定机构要服务服从大局,按总站要求积极承担部级鉴定任务,确保两级鉴定任务保质保量及时完成。

去年以来,为推进试验鉴定改革,农机化司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征求各地和各部门意见建议,力求在现有法律框架基础上改革完善农机试验鉴定制度。目前,对《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的修订已经有了初步意见,主要针对鉴定审核发证主体、有效期等6个方面进行修订。下一步,《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也将作相应修改。

二、关于支持推广目录制定和补贴归档工作

(一)关于支持推广目录制定工作

农机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以及省级支持推广目录,是《促进法》赋予农机化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过去10年,目录为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有效实施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对推广农机新技术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部农机鉴定总站和大部分省级农机试验鉴定机构承担了很多目录制定的具体工作,工作辛苦,富有成效。

按照《2015-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精神,农机购置补贴与目录脱钩,主要考虑是各方面对目录制定工作反映较多,更重要的是,从近几年部级推广目录制定来看,由于与购机补贴政策直接挂钩,只要企业提出申请,通过部省级鉴定的产品基本都能进入目录,失去了选优推优的意义。脱钩后,国家和省级支持推广目录要回到《促进法》确定的要求上来,真正做到根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推广农业新技术与加快农机具更新的原则确定目录。今后的支持推广目录,要当作一个品牌来开展相应工作,在企业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真正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质量优、售后服务好的产品向社会推荐。

(二)关于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归档工作

补贴产品归档工作是落实补贴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企业和农民切身利益。为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各省和企业工作量,决定部级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归档工作由部农机鉴定总站承担。目前,第一批归档信息已经发布,第二批也在抓紧进行。

补贴归档工作社会关注度高,各方要求也很高,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机械分类标准、推广鉴定、补贴管理等方面,特别需要依靠鉴定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推广鉴定信息。各省鉴定机构要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机推广鉴定工作的通知》(农办机[2015]2号)要求,及时将通过农机推广鉴定的有效期内产品的有关信息进行公开。推进鉴定信息的公开化,及时发布推广鉴定信息,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推广鉴定规范化;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间相互监督,规范分类分档工作。我司和鉴定总站将加快农机鉴定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公开工作。

三、关于农机化质量调查和投诉处理工作

农机化质量调查和投诉处理是农机化主管部门对农机化质量实施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是维护农机所有者、使用者和生产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机化主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的法定职能,对维护农民群众和农机企业合法权益、保障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全国农机质量投诉总量保持稳定,未出现大幅攀升。全国各级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接收农机质量投诉1714件,受理1669件,处理完毕1567件,结案率93.9%,为农机用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2363万元。同时,稳步开展农机化质量调查工作,重点对湖南、甘肃两省在用微耕机开展了质量调查,对调查结果作了通报。

今后,如何履行农机质量管理职责,包括负什么责任、如何行使责任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目前来看,要重点落实好在用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和纳入补贴范围内的产品集中质量投诉重点调查的监管责任,一方面要注重调查过程的真实性和充分性,另一方面要注重调查结果的利用,向社会、企业和农民公布。

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作业质量技术标准的制定。加强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研究,建立健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作业质量标准体系;同时要大力宣传贯彻有关农机作业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积极调解处理作业质量纠纷。二是进一步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投诉监督体系,推进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人员的培训,进一步规范投诉。三是进一步加强质量调查和重点检查工作。针对农民投诉和农业生产实际需要,今年重点开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和大中型拖拉机的质量调查。

四、关于农机维修与职业技能开发工作

农机维修管理是农机化管理的法定职责。农机职业技能开发是新型农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2014年,各地积极推动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机技能人才培养。一是开展农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研究,推动维修服务体系优化布局和能力建设。江西等近10个省份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强化维修网点能力建设。二是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建设和规范。三是推进农机教育培训和农机手、修理工技能鉴定。四是推进培训鉴定示范基地建设和教具课件选型,创新“政企联动”培训方式,培养建设师资及考评员,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但是,应该看到,农机“维修难、维修人才缺乏、维修网点少、维修贵”等问题仍然存在,维修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还跟不上,将直接影响到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进程和农机化发展质量,是农机化发展中需要重点探索的一项工作。

今后,农机维修发展总体方向是市场化引导,通过税收、金融、用地等政策扶持加强企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充分认识农机维修服务和职业技能开发在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履行行业管理和政策扶持的职责任务。二是以农机企业“三包”服务点和社区农机维修点为重点,加强农机维修企业审批监管,规范维修服务市场秩序。三是以农机合作社维修间建设为重点,以区域性维修中心建设为补充,加强政策扶持,提升农机维修能力。四是推动农机维修技术研究,推广实用节能维修技术。五是加大农机技能人才培训力度。将农机职业培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农机手、修理工、合作社理事长等重点技能人才开发力度;创新“政企联动”、“校企联合”和“企社共建”等培训模式,加强技能型师资培养和新型培训教材、教具的开发应用,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果,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护理下一篇:目标价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