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爆的成因和预防(共12篇)
岩爆的成因和预防 篇1
焊接是大型安装工程建造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 其焊接质量对于整个工程的正常使用以及安全运行都具有明显的影响, 焊接的效率则会对工程的建造成本以及周期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工程建造与机械制造过程中, 焊接工艺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艺, 然而, 如果在焊接过程中出现质量缺陷, 那么必然会导致结构断裂, 威胁到技术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必须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措施提高其焊接质量, 这样才能够避免缺陷的发生, 从而提高机械的制造质量。
1 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外观缺陷及预防措施
1.1 弧坑
在实际焊接过程中, 如果技术人员收弧不合理, 那么在焊道末端也就会形成一个低洼的坑穴,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弧坑。弧坑的出现一般还带有裂缝或者气孔, 这就降低了焊缝的强度, 最终不利于机械或者工程的建造。通过相关分析发现, 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弧坑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熄弧的时间相对比较短, 或者在焊接过程中突然中断;另一种则是技术人员在对薄板进行焊接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电流。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技术人员必须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 并且在收弧的过程中要求焊条短时间停留, 这样可避免弧坑的形成。
1.2 气孔
技术人员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焊接的过程中, 如果熔池中的气泡没有随着金属的凝固而全部排除, 那么待其凝固之后, 焊缝内部也就会形成气孔, 对焊接部位的强度以及严密性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 如果在焊接过程中技术人员没有对焊缝及其边缘彻底清理、焊条或焊机受潮或变质等, 都会导致其出现气孔缺陷, 影响到焊接的质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技术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保管焊接材料, 在焊接之前将焊缝及其周边坡口进行彻底清理, 然后将焊接设备的电流与设备进行调整, 从而避免焊接缺陷的发生。
1.3 夹渣
所谓夹渣也就是技术人员在焊接过程中残留在寒风中的熔渣, 一旦在焊缝内部存在熔渣, 那么其焊缝的强度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影响。事实上, 导致焊接出现夹渣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焊接时电流过小或者焊接速度过快; (2) 若使用酸性焊条, 技术人员没有对其电流进行合理调整, 或者运条不当; (3) 若使用碱性焊条, 若电弧过长同样也会导致其出现夹渣。因此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技术人员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首先, 明确坡口尺寸, 并在焊接之前对坡口边缘的杂质清除干净;其次, 根据焊接的实际情况来调节焊接电流与速度, 保证运调摆动的合理性, 这样也就能够避免其出现夹渣的现象。
1.4 咬边
所谓咬边也就是在焊缝的边缘出现了凹陷现象。造成这一缺陷的主要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焊接时产生的电流过大、运条速度过快、电弧过长、焊条角度不合理等。针对于此, 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避免焊接过程中出现咬边等质量缺陷。经过长期实践证明, 避免出现咬边的具体措施是:要求在焊接之前对焊接电流进行适当调整, 并且明确运调的手法。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对焊条的角度以及电弧长度进行全面控制, 从而提高产品焊接的质量, 达到理想的焊接效果。
1.5 未熔合和未焊透
焊接时, 母材与焊缝金属或焊缝层间局部未熔透的现象称为未熔合, 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称为未焊透。产生未熔合的原因有:焊件坡口表面的氧化膜、油污等杂物未清理干净;焊接时, 熔渣妨碍了金属间的熔合;运条手法不当, 电弧偏在坡口一侧。产生未焊透的原因有:焊件装配间隙或坡口角度太小;坡口钝边太厚;焊条直径太大;焊接电流过小或焊接速度过快;焊接电弧过长等。预防未熔合和未焊透的方法是:正确选取坡口尺寸, 焊前认真清理坡口表面, 合理选用焊条直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 控制电弧长度, 运条摆动要适当, 密切注意坡口两侧的熔合情况。
1.6 其它
除以上缺陷外, 气焊时由于火焰能率过大, 焊接速度慢或炬在某处停留时间长, 以及火焰性质不适当等, 都会引起焊缝金属过热或过烧。
过热的特征是金属表面变黑, 并起氧化皮, 金属晶粒粗大, 性能变脆, 赤烧时, 金属晶粒粗大, 晶粒表面被氧化而破坏了晶粒之间的连接, 使金属变脆, 产生过烧缺陷时, 必须将其铲除重新焊接。
为防止过热和过烧, 应选用适宜的火焰能率, 注意火焰性质, 掌握好焊接速度, 适时拍起火焰不使熔池温度过高。手工钨极氩弧焊时, 由于焊接电流过大, 氩气纯度低对钨极保护不良等造成钨极烧损;操作中钨极碰触焊丝或熔池等, 都会使钨过渡到焊缝金属内引起夹钨缺陷, 夹钨会使焊缝性能变坏, 焊接时也应防止产生夹钨缺陷。
2 焊缝质量的检验
焊缝检验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手段。经检验后, 如果发现焊缝存在超过允许值的缺陷, 应采用适当方法将缺陷去除, 再进行补焊。另外, 某些重要结构不允许修补, 这时则必须将存在重大缺陷的焊件作废品处理。常用的焊缝质量检验方法有外观检验、密性试验和无损探伤。
2.1 外观检验
外观检验的工作内容是对焊缝外表进行检查, 以确定焊缝外观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存在咬边、焊瘤、弧坑、表面气孔、表面夹渣、表面裂纹, 以及根部未焊透等缺陷。
2.2 密性试验
密性试验是检验焊缝致密性的试验方法, 根据结构形状和部位的不同, 可采用煤油试验、气压试验、灌水试验、冲水试验等方法。
2.3 无损探伤
无损探伤是检验和发现焊缝内部缺陷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一些重要的结构, 出厂前都要求进行无损探伤。常见的无损探伤方法有渗透探伤、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
结束语
由于焊接过程存在潜在的危险, 为此对从事该作业人员应严格要求, 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 提高此类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 并经考核合格取得安全技术操作证后方准独立作业;同时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焊接生产特点、焊接操作基本原理及焊接工艺、工具的安全使用;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实施防护措施, 保证安全生产, 避免发生事故。
摘要:焊接工作是当前工业化企业生产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焊接技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焊接工作中,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焊接时往往会出现一些缺陷问题, 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对其原因进行全面分析, 然后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从而保证焊接质量。就常见焊接缺陷的成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焊接缺陷,质量问题,成因,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刚.常见焊接缺陷和变形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J].铁道建筑, 2009 (1) .
[2]徐新, 彭锡明, 滕玮, 卓奇敏.焊接缺陷成因及消除方法[J].科技信息, 2009 (36) .
[3]沈德福, 赵祥.常见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预防[J].农业机械, 2009 (6) .
[4]曹玉华.焊接常见缺陷的预防措施[J].宁夏机械, 2008 (4) .
岩爆的成因和预防 篇2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2007-12-12 19:35:1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2)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62032件,结案16060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4831人。其中县(处)级干部5916人,厅(局)级干部415人,省(部)级干部15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的有4775人,占受党纪政纪处分人员总数的2.9%。由此可见,职务犯罪行为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形势之严峻,问题之严重到了触目
惊心的地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把惩治职务犯罪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侦破了一批职务高、数额大、影响大的大案要案,特别是成克杰、胡长清、李纪周等重大案件的查处,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振奋了党心民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2004年11月3日在中央党校作反腐倡廉专题报告时强调,既要坚决惩治腐败,又要注重有效预防腐败,从源头上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职务犯罪,就是在行使国家和法律所赋予的公共权力过程中,为了个人和部分小团体(集团)的利益,不正确的行使权力,侵犯了国家和其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从而触犯了刑律的行为。职务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他们的犯罪是因为对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功能的歪曲和异化。可以说,无权力,则无职务犯罪;无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则无职务犯罪。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
作为刑事犯罪的一种,在整个犯罪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比较突出的如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罪等等。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权、钱、情这三个环节的管理上存在漏洞。总体来讲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位高权重,贪污受贿
位高权重,贪污受贿是众多职务犯罪的首要特征。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马德受贿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卖官案,绥化市有半数以上的处级以上干部卷入其中。据黑龙江省纪委发布的消息称,马德利用职务之便和手中之权,从1995年至2002年4月,疯狂敛财折合人民币2385万元,已核实认定马德受贿人民币502万元、美元万元。
(二)品行堕落,贪色循情
经济上的犯罪与生活上的堕落,从来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些干部的堕落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在金钱、权力、美色面前经受不住考验,往往背叛自己的誓言,贪赃枉法,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最终品行堕落,沦为人民的罪人。根据对缉拿归案的职务犯罪嫌疑人进行的“罪情”分析,发现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贪色循情。调查发现,这些人为了满足女人的欢心,不惜铤而走险“弄”钱的占了70%。另一种情况,就是用贪来的赃款找女人。从公布的厦门“远华”、沈阳“慕马”等案情看,不少犯了罪的领导干部都属这种类型。
(三)意志薄弱,盲目攀比
职务犯罪的具体行为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引导,新形势下,社会大环境、工作单位环境、家庭小环境的影响,社会风气、朋友群体圈环境等对职务犯罪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有的干部喜欢傍大款、跑富庙,接触的朋友都是一些有钱老板,时间长了,难免产生不平衡心理,加上平时称兄道弟,亲密无间,不分彼此,权钱交易在所难免。从
检察机关办理窝案串案涉案人员多属于此类。
二、产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素质较低。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放松了自身的学习,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生价值观扭曲,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带入执法领域中,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究其根本是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法制观念淡薄。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地做到依法办事。他们往往认为工政法秘书网作不会出问题,自己不会犯错误,就是发生了一些违纪违法情况,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缺乏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法制观念淡薄。
(三)特权思想严重。在一些职务犯罪的干部中,往往拥有特权,忘记了“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崇高宗旨,颠倒了主仆关系,以管人者的身份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耍特权的资本,认为自己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凌驾于法律之上。事实上,几乎见诸报端的腐败分子在受到惩处后都会自我反省:“如果当时有人提醒我、监督我,就不会有如此的下场”,但悔之晚矣。
岩爆的成因和预防 篇3
【关键字】青少年足球运动 损伤 预防
足球运动的损伤是球类运动中较多的除一般常见的擦伤和挫伤外,还有严重的损伤。因此,对如何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在教学训练、比赛过程中运动损伤的预防进行探讨,使运动损伤在足球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减少到最低程度。足球课是中学生的一门选修课,同时该项目也是深受中学生喜爱的项目之一。但近年的足球教学和训练中屡见学生发生受伤的现象。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影响了正常教学的进行以及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运动损伤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发现规律,提出对策。
一、青少年足球运动损伤的成因
1.思想认识不足是受伤的首要原因。思想认识不足,是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主观因素在运动损伤原因中是很重要的,往往一些体育教师和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意义认识模糊,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观念,在思想上、生理上未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自我保护等安全措施未予高度重视
2 . 准备活动不科学。准备活动是为了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肌肉、韧带等得以充分伸长。特别是在冬季和夏季。冬天天气冷,机体预热慢,运动不充分,易拉伤肌肉;而夏季,稍一动就出汗,学生认为准备活动已经做好,所以学生准备活动不认真去做,思想上麻痹大意。一般来说,准备活动的量与强度应较正式运动小,以免由于疲劳影响运动成绩。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季节气候,学生状态等,编制适宜的准备活动。
3. 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运动损伤的发生与学生缺乏必要的预防运动损伤知识有关。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不懂得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致使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并且各校没有安排专门的有关运动损伤的理论教学,由此可以看出运动损伤知识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注重。
4. 意外损伤和他人伤害。由于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规律不了解,在教学比赛中,有些同学好胜意识强烈,动作过大,导致自己或别人受到意外伤害。加上足球自身的特点(规则中的合理冲撞等),身体接触过于频繁,加上有些更是在剧烈奔跑中的接触,有些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就很容易因他人受到损伤。
5. 技术动作错误,训练水平低。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是成正比关系,运动技术水平高,运动损伤发生率就低。一般身体素质不良时,肌肉力量和弹性就较差,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也较弱,因而容易致伤。所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局部组织强度训练是减少运动创伤的有效措施。
二、如何预防足球运动中的损伤
1. 科学地安排准备活动。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足球运动损伤多发季节为冬、夏两季;损伤的年级分布以初一为最多;损伤的种类多为皮肤损伤、肌肉与肌腱损伤、关节损伤等;损伤多发部位为踝、腿、膝、足等部位其中以轻伤较多;致伤的主要因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差、技术动作不规范、准备活动不充分、思想上不重视等。还要了解在热天,充足的水分对心脏有益,这样身体可以通过排汗降体温,通常在运动前喝一、两杯水,在运动中10-15分钟和少量水。人体对脱水的反应要慢,当感到口渴时,人已经脱水了。少量脱水影响动作,大量脱水影响生命。运动中的大量脱水会导致人的抽筋。
2. 加强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运动的根本,没有身体素质,就无法谈起运动。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了,损伤自然会减少。因此,应加强学生身体的全面训练,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特别要注意加强易伤部位及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
3. 加强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运动中适当的保护与帮助可加强学生学习的信心,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平时应介绍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如果是激烈的教学比赛或运动员训练还必须学会各种保护支持带的正确使用。
4. 加强医务监督。注意检查场地设施及器材用具,对有病或病后尚未病愈、心情不好的学生要在医生或教师指导下参加体育教学活动要加强对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个人服装用具安全卫生检查,不应在不合格的场地上或不合适的服装上(包括鞋)进行足球运动教学训练。这是预防足球运动损伤的一项重要措施。
5. 加强技术动作规范化学习。首先要加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训练,使初练者确实掌握正确、规范、合理的技术动作对于高难动作的学习更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变换,熟悉掌握正确基本技术动作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最好捷径。
三、结论
在足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是随时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为了更好减少或避免损伤的发生,在教学中,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及预防的措施和办法,使他们在获得足球训练知识基础上,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训练和比赛任务,达到所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震;南拳B级难度旋风脚540°接单碟步对运动员损伤的影响及防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常见焊接缺陷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篇4
焊接缺陷种类很多, 按其位置不同, 可分为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常见缺陷有气孔、夹渣、焊接裂纹、未焊透、未熔合、焊缝外形尺寸和形状不符合要求、咬边、焊瘤、弧坑等。
1 气孔
气孔是指在焊接时, 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形成的空穴。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有:坡口边缘不清洁, 有水份、油污和锈迹;焊条或焊剂未按规定进行焙烘, 焊芯锈蚀或药皮变质、剥落等。此外, 低氢型焊条焊接时, 电弧过长, 焊接速度过快;埋弧自动焊电压过高等, 都易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气孔。由于气孔的存在, 使焊缝的有效截面减小, 过大的气孔会降低焊缝的强度, 破坏焊缝金属的致密性。预防产生气孔的办法是: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 认真清理坡口边缘水份、油污和锈迹。严格按规定保管、清理和焙烘焊接材料。不使用变质焊条, 当发现焊条药皮变质、剥落或焊芯锈蚀时, 应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埋弧焊时, 应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 特别是薄板自动焊, 焊接速度应尽可能小些。
2 夹渣
夹渣就是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夹渣也会降低焊缝的强度和致密性。产生夹渣的原因主要是焊缝边缘有氧割或碳弧气刨残留的熔渣;坡口角度或焊接电流太小, 或焊接速度过快。在使用酸性焊条时, 由于电流太小或运条不当形成"糊渣";使用碱性焊条时, 由于电弧过长或极性不正确也会造成夹渣。进行埋弧焊封底时, 焊丝偏离焊缝中心, 也易形成夹渣。预防产生夹渣的措施是:正确选取坡口尺寸, 认真清理坡口边缘, 选用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 运条摆动要适当。多层焊时, 应仔细观察坡口两侧熔化情况, 每一焊层都要认真清理焊渣。封底焊渣应彻底清除, 埋弧焊要注意预防焊偏。
3 咬边
焊缝边缘留下的凹陷, 称为咬边。产生咬边的原因是由于焊接电流过大、运条速度快、电弧拉得太长或焊条角度不当等。埋弧焊的焊接速度过快或焊机轨道不平等原因, 都会造成焊件被熔化去一定深度, 而填充金属又未能及时填满而造成咬边。咬边减小了母材接头的工作截面, 从而在咬边处造成应力集中, 故在重要的结构或受动载荷结构中, 一般是不允许咬边存在的, 或到咬边深度有所限制。预防产生咬边的办法是: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运条手法, 随时注意控制焊条角度和电弧长度;埋弧焊工艺参数要合适, 特别要注意焊接速度不宜过高, 焊机轨道要平整。
4 未焊透、未熔合
焊接时, 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 称为未焊透;在焊件与焊缝金属或焊缝层间有局部未熔透现象, 称为未熔合。未焊透或未熔合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缺陷, 由于未焊透或未熔合, 焊缝会出现间断或突变, 焊缝强度大大降低, 甚至引起裂纹。因此, 在船体的重要结构部分均不允许存在未焊透、未熔合的情况。未焊透和未熔合的产生原因是焊件装配间隙或坡口角度太小、钝边太厚、焊条直径太大、电流过小、速度太快及电弧过长等。焊件坡口表面氧化膜、油污等没有清除干净, 或在焊接时该处流入熔渣妨碍了金属之间的熔合或运条手法不当, 电弧偏在坡口一边等原因, 都会造成边缘不熔合。预防未焊透或未熔合的方法是正确选取坡口尺寸, 合理选用焊接电流和速度, 坡口表面氧化皮和油污要清除干净;封底焊清根要彻底, 运条摆动要适当, 密切注意坡口两侧的熔合情况。
5 焊接裂纹
焊接裂纹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缺陷。结构的破坏多从裂纹处开始, 在焊接过程中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预防出现裂纹, 在焊接后要采用各种方法检查有无裂纹。一经发现裂纹, 应彻底清除, 然后给予修补。焊接裂纹有热裂纹、冷裂纹。焊缝金属由液态到固态的结晶过程中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 其特征是焊后立即可见, 且多发生在焊缝中心, 沿焊缝长度方向分布。热裂纹的裂口多数贯穿表面, 呈现氧化色彩, 裂纹末端略呈圆形。产生热裂纹的原因是焊接熔池中存有低熔点杂质 (如Fe S等) 。由于这些杂质熔点低, 结晶凝固最晚, 凝固后的塑性和强度又极低。因此, 在外界结构拘束应力足够大和焊缝金属的凝固收缩作用下, 熔池中这些低熔点杂质在凝固过程中被拉开, 或在凝固后不久被拉开, 造成晶间开裂。焊件及焊条内含硫、铜等杂质多时, 也易产生热裂纹。预防产生热裂纹的措施是:一要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参数, 减慢冷却速度, 适当提高焊缝形状系数, 尽可能采用小电流多层多道焊, 以避免焊缝中心产生裂纹;二是认真执行工艺规程, 选取合理的焊接程序, 以减小焊接应力。
焊缝金属在冷却过程或冷却以后, 在母材或母材与焊缝交界的熔合线上产生的裂纹称为冷裂纹。这类裂纹有可能在焊后立即出现, 也有可能在焊后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冷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1) 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 热影响区生成了淬硬组织; (2) 焊缝中存在有过量的扩散氢, 且具有浓集的条件; (3) 接头承受有较大的拘束应力。预防产生冷裂纹的措施有: (1) 选用低氢型焊条, 减少焊缝中扩散氢的含量; (2) 严格遵守焊接材料 (焊条、焊剂) 的保管、烘焙、使用制度, 谨防受潮; (3) 仔细清理坡口边缘的油污、水份和锈迹, 减少氢的来源; (4) 根据材料等级、碳当量、构件厚度、施焊环境等, 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线能量, 如焊前预热、焊后缓冷, 采取多层多道焊接, 控制一定的层间温度等; (5) 紧急后热处理, 以去氢、消除内应力和淬硬组织回火, 改善接头韧性; (6) 采用合理的施焊程序, 采用分段退焊法等, 以减少焊接应力。
6 其他缺陷
焊接中还常见到一些焊瘤、弧坑及焊缝外形尺寸和形状上的缺陷。产生焊瘤的主要原因是运条不均, 造成熔池温度过高, 液态金属凝固缓慢下坠, 因而在焊缝表面形成金属瘤。立、仰焊时, 采用过大的焊接电流和弧长, 也有可能出现焊瘤。产生弧坑的原因是熄弧时间过短, 或焊接突然中断, 或焊接薄板时电流过大等。焊缝表面存在焊瘤影响美观, 并易造成表面夹渣;弧坑常伴有裂纹和气孔, 严重削弱焊接强度。预防产生焊瘤的主要措施严格控制熔池温度, 立、仰焊时, 焊接电流应比平焊小10%~15%, 使用碱性焊条时, 应采用短弧焊接, 保持均匀运条。预防产生弧坑的主要措施是在手工焊收弧时, 焊条应作短时间停留或作几次环形运条。
有些缺陷的存在对设备安全运行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一旦发现缺陷要及时进行修正。对于气孔的修正, 特别是对于内部气孔, 确认部位后, 应用风铲或碳弧气刨清除全部气孔缺陷, 并使其形成相应坡口, 然后再进行焊补;对于夹渣、未焊透、未熔合的缺陷, 也是要先用同样的方法清除缺陷, 然后按规定进行焊补。对于裂纹, 应先仔细检查裂纹的始、末端和裂纹的深度, 然后再清除缺陷。用风铲消除裂纹缺陷时, 应先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 预防裂纹延长。钻孔时采用8~12mm钻头, 深度应大于裂纹深度2~3mm。用碳弧气刨消除裂纹时, 应先从裂纹两端进行刨削, 直至裂纹消除, 然后进行整段裂纹的刨除。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消除裂纹缺陷, 都应使其形成相应坡口, 按规定进行焊补。
对焊缝缺陷进行修正时应注意: (1) 缺陷补焊时, 宜采用小电流、不摆动、多层多道焊, 禁止用过大的电流补焊; (2) 对刚性大的结构进行补焊时, 除第一层和最后一层焊道外, 均可在焊后热状态下进行锤击。每层焊道的起弧和收弧应尽量错开; (3) 对要求预热的材质, 对工作环境气温低于0℃时, 应采取相应的预热措施; (4) 对要求进行热处理的焊件, 应在热处理前进行缺陷修正; (5) 对D级、E级钢和高强度结构钢焊缝缺陷, 用手工电弧焊焊补时, 应采用控制线能量施焊法。每一缺陷应一次焊补完成, 不允许中途停顿。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 均应保持在60℃以上。 (6) 焊缝缺陷的消除的焊补, 不允许在带压和背水情况下进行; (7) 修正过的焊缝, 应按原焊缝的探伤要求重新检查, 若再次发现超过允许限值的缺陷, 应重新修正, 直至合格。焊补次数不得超过规定的返修次数。
摘要:设备是保证企业完成生产计划任务的关键因素, 焊接又是保证设备致密性和强度的关键。着重介绍了焊接中几种常见的缺陷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焊接,缺陷,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宋天民.焊接残余应力产生与消除[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贾安东.焊接结构与生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和预防措施 篇5
混凝土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广泛使用的结构材料,但是伴随这类材料的生产研究与应用,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关注。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不仅影响到结构的美观,也可能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与耐久性。当裂缝宽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大量科研和实践都证明了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科学的要求是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国家有关规范)内。
2.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
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当发生温度、湿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极易产生裂缝。
2.1 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是较常见的原因。
2.2 结构受荷
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如:拆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而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承受了30%—40%的设计荷载时,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能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这类裂缝有的文献称之为无害裂缝)。在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分别不同情况规定裂缝的最大宽度为0.2mm~0.3mm,对那些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上出现裂缝,则应认为有害,需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2.3 设计构造
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2.4 温度变形
混凝土是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在工程中,这类裂缝较多见,譬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等。
2.5 湿度变形
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称为干缩。收缩裂缝较普遍,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
2.6 地基变形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造成开裂主要原因是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
2.7 施工工艺
(1)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灌、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成因。(2)水分蒸发、水泥结石和混凝土干缩通常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3)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太大,浇灌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4)混凝土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早期表面干燥或早期内外温差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
2.8 徐变
混凝土徐变造成开裂或裂缝发展的例子工程中也很常见。据文献记载受弯构件截面混凝土受压徐变,可以使构件变形增加2倍~3倍;预应力结构因徐变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损失,降低了结构的抗裂性能。
3.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在工程裂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手段来克服的。
3.1 材料方面措施
(1)水泥
根据工程条件不同,尽量选用水化热较低、强度较高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2)粗骨料:适用表面粗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泥土含量和压碎指标值等满足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规定。
(3)细骨料:一般采用天然砂。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的2区砂、对运送混凝土宜选用中砂;所选的砂有害物质及混凝土含量和坚固指标等应满足相关规范及技术规程规定。
(4)外掺加料:宜采用减水剂及膨胀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
3.2 混凝土配料、搅拌、运输及浇筑措施
(1)配合设计应尽量采有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投料计量应准确,搅拌时间应保证;禁止任意增加水泥用量。
(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车鼓保持在每分钟约6转,并到工地后保持搅拌车高速运转到4至5分钟,以使混凝土浇筑前充分再次混合均匀。如遇塌落度有所损失,可以掺一定的外加剂以达到理想效果。
(3)浇筑分层应合理,振捣应均匀、适度、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3.3 设计方面措施
(1)建筑平面造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扭曲等附加应力而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增强整体刚度和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2)正确设置变形缝,位置和宽度选择要适当,构造要合理。
(3)合理地调整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尽量防止受力过于集中。
(4)限制伸缩缝间距。对体形复杂、地基不均匀沉降值大的建筑物更应严格控制,可以和其它结构缝合并使用。
(5)构件配筋要合理,间距要适当。断面较大的梁应设置腰筋。大跨度、较厚的现浇板,上面中心部位宜配置构造钢筋。主梁在集中应力处,宜增加附加横向钢筋。
(6)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基础设计中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方法,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7)层层设置圈梁、构造柱,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或减少裂缝。
3.4 施工方面措施
(1)模板工程的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构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合理掌握拆模时机,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即不要错过最佳养护介入时机。
(2)合理设置后浇带,较长的墙、板、基础等结构和主楼与裙房之间等高低层错落处,均应设置后浇带。
(3)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做好温度测控工作,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保证构件内外温差不超过规定。
(5)钢筋绑扎位置要正确,保护层厚度要尽量准确,不要超出规范规定;钢筋表面应洁净,钢筋代换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6)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复杂地基,应做补充勘探。异常地基处理必须谨慎,尽可能使其处理后的承载力与本工程正常地基承载力相同或相近。
(7)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当相邻建(构)筑物间距较近时,一般应先施工较深的基础,以防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础。当建(构)筑物各部分荷载相差较大时,一般应施工重、高部分,后施工轻、低部分。
4.结束语
岩爆的成因和预防 篇6
本文通过对东北和苏北饮食结构的差异分析,揭示合理地调整饮食结构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东北和苏北饮食结构的特点
由于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地域差异的影响,东北和苏北地区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具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东北地区,处于北纬42°~53°34′,是寒冷的自然区域,为了适应和抵御高寒,因此在饮食中食物的摄入量较大,高热量食物摄入较多,牛、羊、猪肉吃的比较多,也就是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比重大。而苏北处于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平坦,区内河网密布,水产丰富,鱼类品种繁多,多食鱼虾河鲜,讲究本味,少吃猪羊牛肉,尤其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以清淡而闻名海内外。二是东北饮食里面烹调用油太多,口味偏咸,习惯高盐饮食;而苏北地区口味清淡,咸甜适中具有少盐、清淡的饮食习惯。三是大豆油和酒等这些纯热量食物是东北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用油和饮料,而苏北地区是以调合油为主,以茶为主要饮料,苏北人喝酒应该属于是品酒,小口品味方式的酒文化,不似北方人大口喝酒,大块吃肉来用以御寒。因为东北和苏北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使东北和苏北地区导致心脑血管性疾病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饮食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
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东北地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比苏北地区高,这与东北和苏北在饮食结构上的差异有一定的關系。首先,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威胁当代人健康和生命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据资料显示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平均食盐摄入量显著相关,如阿拉斯加爱斯基摩人和太平洋岛屿某些土著居民摄入食盐极少,未发现有血压升高者,而高盐者可使血管壁变厚血压升高,发生动脉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其次,动脉粥样硬化又与血中三酰甘油、胆固醇的升高有密切关系,而这种升高又与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摄取过多、必需脂肪酸相对不足或缺乏有关。大量地摄入高脂饮食,特别是畜肉、蛋黄、奶油、动物内脏等,会升高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导致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长期大量摄取高油食物,容易引起血脂升高,体内脂类物质逐步增多,堵塞血管,形成血栓,从而促使血管硬化,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平常爱吃高脂肪胆固醇食物的人,其心脑血管病发生率较高。最后,大量饮酒也可使冠心病死亡率增高。因为酒精可以直接升高血压,提供高热量,刺激脂肪组织,导致脂肪堆积;抑制脂蛋白脂肪酶活力,促使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升高血甘油三酯。
心脑血管疾病的饮食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要控制总能量、脂肪摄入量(包括肥肉、荤油和烹调油)、甜食、甜饮料、烟酒,合量膳食,坚持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谷类等复合碳水化合物的原则,多吃蔬菜、水果,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细嚼慢咽、适量饮酒等,要养成科学控制饮食、坚持定期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少盐多水,控制血压: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所以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6g以内,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人应少吃或不吃咸菜和酱,建议在炒菜起锅时再放盐,多吃富含钾的食物这样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要重视补充足够的水分,也可吃些含水分多的水果,以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和机体内毒素排泄,同时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助预防血栓形成。尽管原发性高血压不能治愈,但它能通过合理的饮食被有效控制,并保持血压平稳,有益于健康。可以这样说,长期坚持控制血压,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少荤多素,控制血脂:日常生活中控制血脂过高,首先是从饮食开始,要正确选择食品种类,要控制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少荤多素,多吃含脂肪和胆固醇较低或有降低脂肪和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多吃蔬果,多吃粗粮,多吃豆类,限制食用油煎炸食物,少吃高脂和高胆固醇饮食,特别是畜肉、蛋黄、奶油、动物内脏等。
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要限制蔗糖及甜食的过量摄入,防止高糖食物被机体吸收而促使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负担,导致糖尿病的产生。而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要少吃多餐,既保证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要少吃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健康生活,戒烟限酒:因为烟中有含尼古丁物质,会让人的心跳过快,从而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过量饮酒,也会使血压升高,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前提条件。
总之,通过对东北和苏北饮食结构的差异分析,可清楚地认识到心脑血管疾病与人们的饮食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饮食结构能加速其发生与发展。为此应采用科学的饮食结构来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应注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倡导低盐饮食、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和血糖、戒烟限酒和经常锻炼的健康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明达,毛彬.饮食习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94.
2 李慧芳.浅谈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临床医药实践,2010,10(8):6-7.
3 李为民,傅世英,邱世强,何厚琦,李风芝.哈尔滨市城乡居民膳食调查报告[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8,1.
4 周昉.浅谈浙江和东北地区的饮食差异[J].科技咨询导报,2007,1.
5 李缨,汤哲.老年人饮食习惯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纵向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5(10):24-26.
6 黄建辉.浅谈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J].医疗论坛,2010,15:169..
油菜弱苗的成因及预防和转化技术 篇7
1.1 秧苗基础差型弱苗
由于在播种时苗床不足, 播种量大 (据调查, 苗床本田比例一般在1:8以上, 高的达1:2以上, 亩播量平均近1kg, 高的达2kg, 比要求超过1倍) , 加之农民不习惯匀苗, 致使苗子细弱, 在苗床中就形成了弱苗。
1.2 移栽质量不高型弱苗
秧苗素质虽好, 但大田整地粗放, 移栽质量不高, 栽后不及时管理, 也会造成原有绿叶脱落, 新叶出生迟缓, 使壮苗转化为弱苗。
1.3 受渍型弱苗
沟开得不深, 或沟系不配套, 排水不良, 土壤沾湿, 油菜根系发育不良, 而形成弱苗。
1.4 缺肥型弱苗
由于地力差, 底肥、追肥不足, 油菜在3月出生后便逐步出现缺肥症状, 而形成弱苗。缺氮的植株, 叶黄绿色, 严重时带水红色, 以至枯死脱落;缺磷的植株, 矮小苍老, 叶片浓绿, 严重时带紫红色, 枯死脱落, 生育期延迟;缺钾的植株, 叶下部尖端和边缘出现黄色斑点, 逐步干枯变成褐色脱落。
1.5 草害型弱苗
油菜田杂草孳生, 草与苗争光争肥水, 影响油菜正常成长, 从而形成弱苗。
1.6 春后早衰型弱苗
冬前生成过旺, 春后出现早衰, 也易造成油菜弱苗。此外, 防止病虫害工作不得力, 使油菜遭受病虫为害, 也能导致油菜形成弱苗。总之, 造成油菜弱苗的原因主要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和管理不及时所引起的的。
2 预防和转化技术
多数弱苗是在播栽时留下的隐患形成的, 故必须把好播栽关。
2.1 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是预防油菜弱苗最关键的一环, 也是实现油菜高产的重要措施。
1) 舍得育苗地:留足苗床地是培育壮苗的基础。苗床地应选择地势偏高、肥沃、疏松的花生地、旱红苕地和玉米带地育苗。苗床和本田比例一般卡死在1:5~6, 苗床地一定要整细欠平, 以保证苗齐苗壮。
2) 抓住高产播期, 提高播种质量: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征, 抓住高产播期进行播种, 在播种前应该把种地晒1~2天, 再用10%的食盐水选种, 漂去上浮的秕籽劣籽, 洗净后播种, 播种时分厢定量, 掺灰掺沙分次播完。每亩苗床播精选消毒种子0.5kg左右, 播后撒抛一薄层细灰渣肥盖种, 以免表土干燥板结, 不利于出苗。
3) 舍得匀苗, 早匀早定苗。防治病虫:早匀苗、早定苗, 是避免苗子拥挤, 防治形成高脚弱苗的重要措施。要求幼苗长出1片真叶时匀苗, 2~3片叶时定苗, 苗间距8~9cm。油菜苗期有白锈病、霜霉病、病毒病、蚜虫、菜青虫, 尤以蚜虫和菜青虫为害较重, 要及时喷药防治。
4) 舍得施肥:每667m2育苗地用尿素5~7.5kg, 过磷酸钙25kg, 堆肥1000kg, 水肥30~40担作底肥, 追肥结合匀苗、定苗, 进行亩施水肥20~30担, 兑尿素5kg左右, 移栽前7~10天, 看苗酌情施一次送嫁肥。
5) 苗床期喷施硼肥和多效唑:在苗床3叶期每667m2用0.1~0.2%的硼酸液或150ppm的多效唑液60~70kg喷雾, 对防治油菜的“华而不实”和培育壮苗极为有利, 可增产10~15%。
2.2 适时早栽, 提高移栽质量
为了促进早发, 实现壮苗越冬高产, 一定要在播小麦前移栽完油菜。移栽苗龄30天左右, 移栽叶龄早熟品种4~6片叶, 中晚熟品种5~7片叶, 实现宽窄行移栽, 常规型品种667m2植9000~10000株, 杂交品种667m2植7000~8000株, 并且移栽时要施足底肥, 用肥量占总用肥量的25~30%。
3 冬前分类早转化
对冬前出的弱苗, 首先要找出主要原因, 才能“对症下药”, 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促使弱苗早向壮苗转化。对秧苗素质差和移栽质量不高两类弱苗, 要早施和适当增施苗肥。促使早转化。在肥料种类上, 要以速效性氮肥为主, 在方法上要本着“少吃多餐”的原则, 因为弱苗一般根系浅而少, 吸收力差, 故, 每次追肥数量要少一些, 追肥次数要多一些, 以达到逐次促进, 促而不过头;对渍害造成的弱苗, 要加开深沟, 搞好沟系配套, 从而降低下水位, 以促进根系发育, 增强吸收能力;对缺肥型弱苗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早施苗肥、开盘肥。对病虫害造成的弱苗, 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和化学除草。油菜弱苗都有发根差、抗旱、抗寒能力弱的特点。所以, 遇到干旱, 要适时供应水分, 达到水肥相融, 以水吊肥, 并且都要早松土, 勤松土, 适当增加松土次数, 保持土壤疏松, 提高地温, 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促进根系发育。
4 春后转化要及时
岩爆的成因和预防 篇8
1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过程的影响因素
1.1 影响初始损伤形成的因素。
水泥混凝土的初损伤包括杂质、气孔、孔隙和微裂缝等缺陷。包括骨料中的泥土、有机物、轻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和水的酸碱度及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对工程中常见的各种对混凝土的质量有不利影响的各种杂质, 并且对这些杂质的含量作了明确的技术指标、质量指标。浇筑时的震捣质量, 是影响混凝土排除空气的重要因素。在震捣过程中, 由于震动的作用, 处于流塑状态的混凝土混合料中会形成一系列的裂隙, 这些缝隙构成了排除空气的通道。震捣的效果越好, 混凝土中的气孔就越少。混凝土中的孔隙, 是未被水泥浆体填充的骨料间隙。影响孔隙形成的因素有五个:一是骨料的级配。二是水泥用量。三是搅拌质量。四是用水量。五是震捣质量。混凝土中的干缩裂缝是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所造成的, 影响混凝土中水分蒸发的因素两个, 一是有水分蒸发的通道, 即混凝土中孔隙的多少, 二是混凝土内外的湿度梯度。而影响混凝土内外湿度梯度的因素, 主要是混凝土凝结过程中表面的湿度。因此, 在养护期间, 混凝土表面保湿的情况是混凝土干缩裂缝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冷缩裂缝是由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造成的, 所以影响冷缩裂缝形成, 一是水泥的水化热, 二是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 三是混凝土凝结过程中表面的温度。不管是干缩裂缝还是冷缩裂缝, 都是在应力大于强度的情况下产生的, 而混凝士的徐变量与收缩量的之差和弹性模量决定应力的大小, 所以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弹性模量和徐变都是各种裂缝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1.2 造成初始裂缝形成的因素。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初始裂缝是在路面板的收缩受到基层制约后产生的应力大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所造成的, 因此混凝土的收缩率和早期强度、路面板的长度、基层的阻力等对初始裂缝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凝结过程中路面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主要是干缩变形。混凝土的早期强度既与材料构成有关, 也与施工工艺有关。如果添加早强剂, 或者采用真空吸水的施工工艺, 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就会比较高。路面板的长度对板底的拉应力和板块位移的影响是明显的。
1.3 影响裂缝扩展的因素。
裂缝扩展的条件, 是荷载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大于裂缝尖端区域的稳定开裂韧度。所以, 影响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大小和混凝土开裂韧度大小的因素, 都是影响裂缝扩展的因素。
2 防止水泥砼路面断裂的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的抗裂措施至少在必须下列几方面之一发挥积极作用:减少混凝土的缺陷;提高混凝土的韧度;减少路面板收缩应力。实际上, 很多的工程措施并不是纯粹在某一方面发生作用, 而是同时在几个方面发挥作用。有些措施在一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而在另一些却有不利的影响, 有些措施则在诸多方面都对混凝土路面抗裂有利。
2.1 减少混凝土的缺陷。
减少缺陷, 就是要减少混凝土中的杂质、气孔、微孔隙和微裂缝, 降低路面板的初始损伤度。按照规范的规定:选用材料是控制混凝土材料缺陷的根本措施。要减少气孔, 加强震捣是排除空气的途径。要减少孔隙, 就要使骨料的级配更加密实, 要保证不少于最低的水泥用量。采用添加减水剂等外加剂的办法减少用水量, 提高搅拌和震捣质量。为了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 要尽可能采用真空吸水的施工工艺, 减少干缩裂缝。保湿养护水泥混凝土表面。减少温度收缩裂缝的关键在于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具体的办法有三个:一是尽量避免在不利的温度环境下施工, 二是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 三是及时保温。所以, 加强水泥混凝土凝结期间的养护, 是减少混凝土中微裂缝的重要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 对减少裂缝非常有利。通常的做法是添加早强剂。另外采用真空吸水的施工工艺也有利于早期强度的形成。
2.2 提高混凝土的韧度降低初始度。
增加有效的受力面积, 是提高混凝土韧度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 还可以利用钢筋、纤维或聚合物等材料, 改变混凝土的受力反应模式。钢筋混凝土是常用的复合型建筑材料。纤维混凝土是以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为基体, 以金属材料、无机纤维或有机纤维增强材料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目前用于混凝土的纤维有钢纤维、有机纤维、无机纤维和合成纤维, 而应用比较多的钢纤维和合成纤维。路面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是钢纤维混凝土。从宏观角度考察,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 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弯拉强度都有提高。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抗裂性能提高了2~3倍。合成纤维是近年来逐渐被采用的纤维材料。对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的作用。
2.3 减小路面板的收缩应力路面板产生收缩应力的条件。
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和预防补救措施 篇9
1.1 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由温度影响造成的裂缝是沥青路面中最常见且最被重视的一种破坏类型。这种裂缝主要指的是低温开裂, 且低温开裂又分为路面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下所引起的开裂和温度疲劳造成的开裂[1]。我段即西 (宁) 久 (治) 线K234+000~K413+000地处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果洛洲大武镇, 年平均气温低达-0.6℃, 太阳直射、昼夜最大温差达+22.4℃, 具备上述这两种低温开裂破坏的外在条件, 所以对沥青路面的破坏较大。其中, 长时间的低温气候引起的开裂, 指的是低温收缩引起的温度应力大于沥青路面的抗拉应力, 从而形成低温开裂, 这种裂缝是由沥青路面从上而下发展的[2]。而温度疲劳裂缝, 多半发生在太阳直射、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 所以也是我段经常会碰到的裂缝类型。由于较大的昼夜温差, 使得沥青路面产生的温度应力也不断变大和变小, 随着时间的增长, 就会造成沥青路面的应力疲劳, 再加上下雨、车辆荷载的反复磨损, 导致沥青材料老化及疲劳加重, 最终形成路面裂缝。
1.2 由水损害引起的裂缝
北方地区在冬季降雪较多, 且不易消融, 过往车辆车轮容易携带雪水进入沥青路面路段, 所以, 由水损害引起的裂缝也是不容忽视的类型。沥青路面的表面层孔隙率较大, 加上有些地段路面压实度不够, 使得水分能够快速渗透到路面的表面层, 此时经过来往车辆的碾压, 使得沥青面层和其他面层逐渐分离, 沥青剥落。这种情况下的裂缝是从下往上发展的,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 路面易形成网裂甚至坑洞。
2 沥青路面裂缝成因
2.1 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当温度骤降时, 沥青材料受到温度应力的影响产生低温紧缩, 进而导致路面开裂。由于路面的宽度对沥青低温收缩的约束较小[3], 所以由温度引起的路面裂缝是横向裂缝 (如图1所示) 。沥青路面的温度疲劳裂缝则是由于温度应力的反复作用导致的。温度裂缝形成的原因为: (1) 沥青路面的材料。首先, 沥青的质量和含量是影响沥青路面性能的关键因素, 沥青对于温度变化非常敏感, 保证其良好的粘结性能及稠度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 要保证沥青的质量并把握住最佳含量的范围。另外, 沥青路面的集料类型及级配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为了防止裂缝出现及扩张, 可以选择内摩擦高、系数率小的集料, 能够不受温度低这一因素的影响, 最大化地抵抗沥青路面裂缝的横向变形。 (2) 外界环境影响。首先, 对于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现象, 温度低且长时间处于低温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温度越低, 路面越容易发生收缩开裂。西 (宁) 久 (治) 线地处青藏高原, 每年在11月份到第二年5月份期间出现的路面低温开裂情况比较多。其次, 温度下降速度对沥青路面的疲劳破坏有严重的影响。这也能说明我段在昼夜温差最大的时间段出现的路面损坏情况较为频繁。最后, 沥青的老化和路面的使用寿命也是影响沥青路面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沥青老化后, 路面的劲度有所提高, 且路面使用时间越长, 沥青的老化程度就越深, 所以会更容易被破坏。除了以上两点, 施工技术、沥青面层和下层之间的粘结等, 也是造成沥青路面发生低温开裂的因素[3]。
2.2 水损害裂缝产生的原因
当水分进入沥青后, 如果沥青集料的吸水率比沥青的吸水率大, 则会在沥青和沥青集料之间形成空隙, 导致沥青和沥青集料之间的粘结力降低, 进而导致沥青路面裂缝的出现[4]。其次, 由于水分的浸入, 使得沥青路面变软, 其强度也会被削弱, 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 沥青路面会由下而上发展出裂缝。因此, 由水损害形成的裂缝, 其影响因素包括沥青的质量和含量、沥青集料的类型和组成、路段所在地的气温变化环境以及降雨雪量等。
3 沥青路面裂缝的补救措施
3.1 温度裂缝的补救措施
对于沥青路面上的横向裂缝, 一般认为是低温开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的裂缝处理, 通常采用的补救措施是灌油法。在处理此类裂缝时, 先应该将裂缝周围的路面及裂缝中的垃圾都清理干净。对于灌油法, 我段进行了探索。起初, 直接将熬制好的沥青油浇灌到缝隙里, 这种方法在裂缝比较浅的情况下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且工作效率极高, 但是在裂缝深度较大时, 沥青油往往在到达裂缝底部时已经变冷, 所以无法与裂缝两侧很好地粘结, 从而导致刚修补上去的沥青很快被来往车辆车轮带走, 所以, 我们又采用了乳化沥青灌缝法。乳化沥青可以在常温下使用, 可以和冷而潮湿的裂缝侧壁很好地粘结, 解决了灌入普通沥青油的不足, 还避免了高温作业。此外, 当乳化沥青破乳凝固后, 还原为连续的沥青并且不能把水分都排挤掉, 和原来路面形成整体, 恢复沥青路面的强度和完整性。为了能完善裂缝的修补, 在裂缝较宽时, 先用液化气对缝隙两侧进行加热, 再灌入乳化沥青, 使得新旧沥青更好地结合。灌入步骤完成后, 应当在裂缝上面覆盖比裂缝宽的油毛毡进行保护 (见图2) 。
3.2 水损害裂缝的预防措施
1) 增强沥青路面的耐水性。从沥青路面受水损害开裂的机理可知, 当水分进入沥青时, 集料吸水与沥青发生剥落现象, 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所以应该增强沥青路面的耐水性, 使得即使有水分浸入, 也能保证沥青和集料之间有效地机械咬合不会分离。由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程》可知, 为增强沥青和集料间的粘结力、增强路面整体耐水性, 主要有三种方法: (1) 用一部分水泥或磨细石灰代替矿粉集料, 能够有效改善沥青与集料的粘结; (2) 在沥青中加入液态抗剥落剂, 因为抗剥落剂一端是亲水的胺基, 另一端是亲沥青油的烷基, 所以能够提高沥青与集料间粘结作用; (3) 对于粗大的集料, 可以对其进行喷石灰浆处理, 这样也能增强沥青与石灰浆的粘结。这三种方法, 处理起来都比较简单, 目前, 随着新建筑材料的研发, 在沥青里加入抗剥落剂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 提升沥青路面的防水性。沥青路面受水损害开裂的罪魁祸首是雨水, 所以, 也可以通过增强沥青的防水性来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表明, 沥青的孔隙率是可以通过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来控制, 因此, 可以通过合理的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使得水分不易浸入到沥青里面或者浸入到沥青后能够快速地自由排除。
3) 完善路面内部的排水系统。能够将渗入到路面里的水分及时排出去也可以降低水损害的影响。路面被压实后空隙率在20%左右时, 可以采用新型的排水沥青路面, 这种路面能够在沥青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道, 将水分及时排送出去。还有一种方法是将多空隙水泥稳定碎石应用到面层的基层, 达到最优的透水性能, 从而使得水分快速渗透到碎石里面, 对沥青路面起到很大地保护作用。
4 结论
处于冬期较长、昼夜温差大、积雪不易消融环境下的沥青路面, 其裂缝的类型主要为低温开裂和水损害裂缝。对于温度收缩产生的裂缝, 可以通过灌热沥青油或乳化沥青来处理, 从而保证新旧沥青路面的完整连续性;对于水损害裂缝, 主要在于施工阶段的提前预防, 通过增强沥青路面的耐水性、提升沥青路面的防水性及完善路面内部排水系统来实现。为了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沥青路面在施工阶段应更加严格执行专业规范、严格控制施工工艺, 在使用阶段应该得到更好的养护[5]。
[ID:003456]
参考文献
[1]彭凤芹, 宴锡龙.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与预防措施[J].科技信息, 2011, 28 (25) :718-719.
[2]黄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控制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8 (1) :6-7.
[3]曹茂军.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J].价值工程, 2014, 33 (19) :138-139.
[4]黄贤芸.沥青路面裂缝及预防措施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9.
桥梁施工裂缝成因和预防措施 篇10
随着现代桥梁工程施工工艺的飞速发展.各种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与加强.桥梁工程的内在施工质量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 外观质量已成为反映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的最重要的一面。桥梁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裂缝。裂缝的出现不仅仅影响工程质量甚至会导致桥梁垮塌。如何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减少裂缝亦成为建设单位、监理部门及施工企业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随着现代桥梁工程施工工艺的飞速发展.各种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与加强。
2 荷载引起的裂缝
荷载裂缝产生的原因在于施工过程中, 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受力特点, 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 不按设计图纸施工, 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 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
3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 混凝土将发生变形, 若变形遭到约束, 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 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 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于其他裂缝的最主要特征是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施工因素有:
水化热。出现在施工过程中, 大体积混凝土 (厚度超过2.0m) 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 致使内部温度很高, 内外温差太大, 致使表面出现裂缝。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 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 限制水泥单位用量, 减少骨料人模温度, 降低内外温差, 并缓慢降温, 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 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
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 混凝土骤冷骤热, 内外温度不均, 易出现裂缝。
4 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 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 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 (干缩) 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
塑性收缩。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h左右, 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 分子链逐渐形成, 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 混凝土失水收缩, 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 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 称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 可达1%左右。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 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缩水收缩 (干缩) 。混凝土结硬以后, 随着表层水分逐渐蒸发, 湿度逐步降低, 混凝土体积减小, 称为缩水收缩 (干缩) 。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很快, 内部损失慢, 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 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 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 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 便产生收缩裂缝。
5 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 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 容易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 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异, 比较典型常见的有:
混凝土保护层过厚, 或乱踩已绑扎的上层钢筋, 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保护层加厚, 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 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 出现蜂窝、麻面、空洞, 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
混凝土浇筑过快, 混凝土流动性较低, 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实不足, 硬化后沉实过大, 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 既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 使水分蒸发过多, 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 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 使得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 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 增加水和水泥用量, 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 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 使得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裂缝。
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 接头部位处理不好, 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时, 后浇混凝土因停电、下雨等原因未能在前浇混凝土初凝前浇筑, 引起层面之间的水平裂缝;采用分段现浇时, 先浇混凝土接触面凿毛、清洗不好, 新旧混凝土之间粘结力小。或后浇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导致混凝土收缩而引起裂缝。
混凝土早期受冻, 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 或局部剥落, 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 在浇筑混凝土时, 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 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施工前对支架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足, 浇筑混凝土后支架不均匀下沉, 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安装顺序不正确.对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 导致产生裂缝。如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时, 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若与主梁同时浇筑, 拆架后墙式护栏往往产生裂缝;拆架后再浇筑护栏, 则裂缝不易出现。
施工质量控制差。任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 水、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 结果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和其他性能 (和易性、密实度) 下降, 导致结构开裂。
6 桥梁混凝土裂缝的施工防治措施
6.1 材料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保证混凝土构件质量的关键、除施工的施工操作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原材料 (钢筋、水泥、砂、碎石、水等) 都应进行严格的抽样检验。对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对比试验.在高温下或雨后施工对砂、碎石应进行含水量实验, 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6.2 温度的控制
改善骨料级配, 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加添加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和混凝土时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 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 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问, 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 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或薄壁结构, 在寒冷季节采用保温等措施。
合理地分缝分块, 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 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另外, 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提高抗裂能力.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 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其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6.3 非结构性裂缝防止措施
防止塑性沉降裂缝的措施有基础处理、支架搭设进行科学设计、严格施工.对支架进行全面积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砼中加减水剂减少砼泌水, 确保砼保护层厚度、砼施工时进行二次抹面。防止塑性收缩裂缝的措施有加强早期砼养护以降低砼中水份蒸发速率.方法是结构外露面覆盖麻袋、海绵等浇水湿治养护。防止温差裂缝的措施有合理安排砼浇注顺序及浇筑速度, 在砼浇注的过程中消除部分温差。夏季施工时骨料要洒水降温.冬季施工时砼表面应覆盖保温。
防止干缩裂缝的措施有设计部门布设足够的控制裂缝的分布筋.施工配合比设计时减小水灰比.尽量增加骨料用量、增大骨料粒径.施工完成后加强砼的湿治养护。防止龟裂的措施有配合比设计时水泥用量不宜过多.振捣要密实而不过振, 砼表面泌水及浮浆要及时清除并注意及时养护。
结束语
岩爆的成因和预防 篇11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 沥青面层 反射裂缝 预防措施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近十多年来国家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我国公路总量迅速增长。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93.05万km。水泥路面具有造价较低、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日常养护工作量小等优点,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许多干线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相继采用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水泥路面大约占总里程数的60%左右。但是近年来,一些早期建设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了许多早期破坏现象,要求在其上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以改善其使用性能。由于沥青加铺层能有效地改善旧水泥路面的使用性能,同时充分利用旧水泥路面,造价低,施工方便,且对交通、环境影响小,因此在国内外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中应用最多。但加铺的沥青混凝土常出现反射裂缝(反射裂缝是指下层混凝土板的接缝或裂缝,由于温度和湿度的不断变化与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在加铺层的相应位置上产生裂缝),进而导致面层的开裂和剥落,表面水下渗,造成路面损坏。本文探讨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反射裂缝的形成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1 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形成机理
1.1 反射裂缝定义 所谓反射裂缝,是指路面基层先于面层产生裂缝,并将基层裂缝反射到面层。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和初始缺陷在温湿循环应力和荷载重复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在沥青加铺层底部产生应力集中,首先导致加铺层底部开裂,随后逐步由加铺层底部向上扩展,最终使裂缝贯穿整个面层,形成反射裂缝。
1.2 反射裂缝分类 根据形成的不同原因,可将反射裂缝分为两大类:荷载型反射裂缝和非荷载型反射裂缝。非荷载型反射裂缝又包括温度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三相结构初始缺陷、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基层(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通常将由温度和干缩引起的反射裂缝统称为温度型反射裂缝。
1.3 反射裂缝形成原因
1.3.1 由于接缝、裂缝的存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的整体强度降低,而且在外力作用下,沥青加铺层处于三维应力状态。车辆通过不连续的板体时,因为接缝、裂缝两侧相邻板块产生竖向反射裂缝位移差,沥青加铺层在相应位置出现较大的剪切应力,这种剪切应力是沥青加铺层产生反射裂缝的主要原因。通常把这种裂缝称为荷载型反射裂缝。
1.3.2 因路面暴露在大气中,受气温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沥青加铺层和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发生缩胀,产生温度应力。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力在接缝处不连续,因此沥青加铺层同时承受其本身以及旧路面所产生的温度应力,特别是在冬季气温较低时,沥青加铺层在接缝、裂缝处,因为拉应力过大而开裂,形成温度型反射裂缝。
1.4 反射裂缝的扩展模式 根据断裂力学理论,裂缝扩展主要有张开型、撕开型、拉断型三种类型。在道路结构中,不同的荷载以及荷载的不同作用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开裂模式。温度应力对反射裂缝影响的模式为张开模式,行车荷载对反射裂缝影响的主要模式为张开模式和剪切模式。当车轮驶经裂缝的正上方时,以张开模式来引起反射裂缝。在裂缝之前和之后的位置,主要以剪切模式影响反射裂缝。撕开模式在罩面层中不常出现。与张开型模式相对应的温度型反射裂缝通常产生于薄层面层底部,而后向上逐渐扩展到罩面层顶面。当罩面层为沥青面层或面层较厚且气温较低时,裂缝产生在面层的顶面和底面,而后向面层中间扩展,形成所谓的对应裂缝。对于正荷载作用下的张开模式所对应的反射裂缝,一般产生于面层底面,在周期性荷载的作用下垂直向上扩展。在偏荷载作用时,反射裂缝以剪切模式在面层中向上扩展,其扩展路径在罩面层中是沿大约45°角的方向向上扩展。当车轮荷载(荷载)和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于复合面结构时,裂缝的扩展界于偏荷载和温度应力单独作用时裂缝扩展路径之间,比偏荷载作用时的裂缝扩展路径更垂直一些。行车荷载与温度荷载耦合作用对温缩裂缝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这两种荷载的共同作用下裂缝扩展模式为复合型裂缝扩展。
2 反射裂缝的预防措施
2.1 消除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缺陷
2.1.1 要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缺陷(病害)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出现的路面病害、部分结构承载力不足等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一般说来,在调查过程中要对旧水泥路的病害分段进行统计,采用探地雷达、弯沉仪等对混凝土板的脱空和其结构层的均匀情况、路面承载能力进行检测评价。
2.1.2 针对不同种类的病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对边角破碎损坏较深和较宽的路面,先用切割机切除损坏部分,然后浇筑同标号混凝土;对破损较浅、较窄的,凿除5cm以上,然后用细石拌制的混凝土混合料填平;对发生错台或板块网状开裂,在充分考虑路基质量的同时,将整个板全部凿除,重新夯实路基及基层,浇筑同标号混凝土;对于板块脱空、桥头沉陷、板的不均匀沉陷及弯沉较大的部位,钻穿板块,用水泥浆高压灌注处理。
2.2 提高沥青质量 不同油源决定了沥青的性质已为世界所公认。据统计,在我国道路沥青面层的大量反射裂缝的形成与沥青的油源密切相关。稠油沥青在低温时能承受较大的拉伸应变,有较低的劲度模量,所以抗裂性能要高得多,说明选择油源是提高道路沥青质量的最根本的手段。我国充分利用国产稠油以及渤海原油中一些环烷基和中间基原油,同时进口了相当数目的中东原油炼制的沥青,在质量上有了相当的提高,已经能够达到重交通道路沥青的技术要求,这是减少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2.3 利用玻璃纤维格栅防治沥青面层反射裂缝
2.3.1 利用玻璃纤维格栅防治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机理分析 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是网状结构,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可贯穿其中,形成一个复合的力学嵌锁体系,这种限制阻碍了集料的运动,沥青混合料可以得到更好的压实,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并能提高传荷能力,减少变形。因此,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在道路罩面中起到了骨架作用。玻璃纤维格栅由于和混合料嵌锁粘结而形成整体,通过剪应力的传递,在降温收缩时产生向心张力,相当于对路面施加双向的“预压应力”,使格栅和面层间形成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能有效地提高抵御基层裂缝扩张时的拉应力,从而达到防止产生基层反射裂缝的目的。此外,由于玻璃纤维格栅的加入增加了面层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冻融作用的影响。
2.3.2 玻璃纤维格栅的铺设与固定 在玻璃纤维格栅铺设前,除应消除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缺陷以外,还应对铺设路面采取其他相应的处理措施。事实上,玻纤格栅的使用效果与铺设路面的处理情况密切相关,在铺设前必须将路面上可能影响格栅与底层结合强度的物质如油脂、油漆、封层料、水渍、污物等彻底清除干净,使铺设表面清洁干燥。玻纤格栅上感压式背腹属水溶性物质,如路面有水迹时,应待路面干燥后再进行铺设。铺设格栅之前需撒粘层油,粘层油如使用乳化沥青需在完全破乳干燥后铺设格栅。格栅铺设可由拖拉机或汽车改装的专用设备进行铺设,也可人工铺设。格栅铺设时,应保持其平整、拉紧,不得起皱,使格栅具备有效的张力,铺完之后再用干净的胶轮压路机碾压一遍。目前常用的玻纤格栅有带自粘胶和不带自粘胶两种。带自粘胶的可直接在已平整的基层上铺设,不带自粘胶的通常采用钢钉固定法。格栅搭接为纵向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横向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纵向搭接应根据沥青摊铺方向将前一幅置于后一幅之上。固定时不能将钢钉钉于玻纤上,不能用锤子直接敲击玻纤,固定后如发现钢钉断裂或铁皮松动,则需重新固定。玻纤格栅铺设固定完毕后,须用胶轮压路机适度碾压稳定,使格栅与原路表面粘结牢固。在实际施工中,有些施工单位采用撒布粘层油后直接摊铺玻纤格栅,压路机随后碾压,其效果较好,玻纤格栅也不易起波浪。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今后玻纤格栅的使用效果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加强施工质量监督、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3 结束语
几种防反射裂纹的措施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的范围,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比较以往的方法来实现造价合理、工期合适、适应需要的水泥路面防反射裂纹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O—2002.
[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岩爆的成因和预防 篇12
目前, 随着交通事业蓬勃发展, 公路工程项目日益增多, 桥梁工程较为普遍, 下部基础、上部大梁工程等关键项目施工质量不断提高, 但是, 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往往被疏忽, 只注重外观质量, 施工工序控制不严, 致使桥面铺装层过早出现裂缝, 松散、坑槽等病害, 维修周期也越来越短。本文分析了桥面铺装层裂缝产生的机理和防治措施。
2 桥面铺装层裂缝产生的机理
桥面铺装层在构造上属于刚性结构, 其结构破坏的原因受材料、温度及施工工艺的影响。
2.1 水泥干缩裂缝
在构成桥面铺装的水泥混凝土中, 水在水泥石中以结合水、骨料层间水、吸附水和毛吸水的形式存在, 当桥面铺装层达到一定强度, 用以作为水泥硬化所需的水分便会逐渐失去, 水泥混凝土就会产生收缩现象。当收缩均匀时, 一般不会产生裂缝, 当水泥混凝土不均匀收缩时, 桥面铺装便会有裂缝产生。
桥面铺装层的不均匀收缩主要产生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构成水泥浆的集料对浆体的约束作用, 使水泥浆体的收缩受到限制, 内部处于干缩裂缝应力状态。另一方面是由于预制板及路面的约束作用, 限制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迫使混凝土内部产生抵抗这种约束的应力, 从而产生干缩裂缝。
2.2 温度裂缝
水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能, 桥面铺装层的热胀冷缩是在相邻的部分或整体性限制条件下产生的。由于混凝土材料的抗折强度远较其抗压强度小, 因而当铺装层中产生拉伸变形时, 混凝土很容易引起开裂变形。
2.3 疲劳裂缝
桥面铺装经常承受冲击及振动荷载, 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材料疲劳现象, 引发局部引力集中而使材料出现裂纹。在外荷载达到材料应力破坏上限时, 材料内抵御应力的能力不断减弱, 最终出现材料破坏, 从而不断减少应力作用的有效面积, 裂缝不断扩大, 是混凝土出现疲劳裂缝。
3 面铺装病害原因分析
3.1 构造原因
桥面板刚度不足。对于部分桥梁为了减轻恒载, 以增加钢筋用量或采用高强度钢筋来减薄桥面板的厚度时造成桥面板刚度不足, 在重荷载的作用下引起较大的变形, 加上车辆的连续冲击震动, 使桥面板及铺装层出现开裂, 且发展迅速。
铺装层与梁表面粘结强度较低, 在桥面进行铺装前没有将桥面板表面清洗干净且凿毛的密度和深度不够, 导致铺装层与梁面之间的粘结能力不足, 在荷载作用下铺装层与主要承重构件不能以一个整体来承受外荷载, 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性, 在行车的剧烈冲击和荷载作用下容易使桥面出现脱皮、裂缝、剥落等现象。
桥面防水层的影响。由于防水层的强度与主板的强度有差异, 中间柔性夹层会增大桥面板中部的板底拉应力, 处于防水层上的铺装层一经开裂, 在车轮的动力荷载以及雨雪水的侵蚀作用下, 彼此间的缝隙会越来越大, 直到松散脱落。
3.2 施工原因
铺装层厚度偏小。由于施工因素造成梁表面高出设计高程, 或由于调整桥面纵横坡、施工工艺控制欠佳等原因, 施工中主梁顶面标高与设计值相差较大, 造成桥面铺装层厚度不均, 使桥面铺装层局部过薄, 削弱了桥面铺装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铺装层内钢筋网错位。钢筋网在进行绑扎和浇注混凝土时, 受到施工人员、机械和混凝土自重的压力, 导致其紧贴桥面板而改变了原设计钢筋位置, 削弱了钢筋网的分布筋作用承受荷载的能力, 容易因此出现桥面裂缝等损坏现象。
混凝土的温缩和干缩作用。由于混凝土硬化初期抗拉强度低, 若温缩或干缩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 将导致混凝土内部及表面产生早期裂缝, 造成桥面的过早损坏。
是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桥面铺装层的使用寿命。混凝土的原材料、级配, 拌合物的和易性较差或施工控制不良造成混凝土蜂窝, 局部过振或欠振, 强度降低等缺陷。这些缺陷破坏了铺装层的整体性, 降低了铺装层抗裂、抗冲击、抗弯曲的能力。使铺装层建成后经过短期荷载作用容易发生混凝土的破坏。
3.3 外界环境的影响
是荷载过大及冲击影响。对于目前增长较快的重载交通及超载, 加重了桥面铺装层的负荷, 并且轴重的增加形成较大的冲击荷载。在路面不平整或桥面伸缩缝、施工缝位置, 冲击作用更为明显, 造成桥面铺装层特殊位置或局部先期破坏, 并促使破坏向其他部位扩展恶化。
是交通组织的影响。在公路交通组织管理中, 由于车道的功能划分, 使桥梁结构运营始终处于偏载状态, 加快了主车道铺装层的疲劳, 使主车道铺装层容易发生各种病害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4 裂缝解决方法
4.1 确保桥面铺装层厚度
桥面铺装层设计与普通混凝土路面设计基本一样, 但由于其是在刚性预制板上浇筑的混凝土, 受力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使得桥面铺装层裂缝, 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 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分为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和疲劳裂缝, 对裂缝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厚度、外掺料、集料、层间粘结状况及养护等。
施工中, 由于梁体的拱度, 梁顶面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平面, 致使桥面铺装层混凝土厚度不均, 因此, 设计时应考虑, 满足规范要求的结构最小厚度, 在施工时严格控制预应力梁的存放时间, 超出规范要求存放时间的应采取预压措施, 从而保证梁体拱度的均匀性, 减少铺装层厚度差异。
4.2 施工中的几项措施
桥面铺装层能否铺好, 最为关键的是新老混凝土面能否粘结好, 在进行桥面铺装层施工中应着重作好以下几点工作:
根据理论分析可知, 提高层间接触程度可以显著提高结构层的疲劳寿命, 在施工中尽可能采取措施, 保证各层粘结良好, 避免滑动, 桥面铺装前, 应先凿除梁体表面浮浆, 使表面粗糙, 成齿形, 且均匀, 此外, 还需将凿后的混凝土松散粒, 砂石泥土等清除干净, 有利于层间粘结牢固, 可采用以下措施: (1) 在凿毛的清除干净的表面涂抹一薄层胶结剂; (2) 加设新旧混凝土之间联系钢筋。
原材料质量要好。粗骨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0mm, 粗骨料的含量在混凝土中的体积含量高, 能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骨料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对混凝土干缩也有影响, 骨料弹性模量高, 使混凝土的干缩和徐变就会受阻。
设置定位钢筋及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桥面铺装层的钢筋网在施工中常用混凝土垫块定位, 而垫块易走位而失去定位作用。在现场可参与定位钢筋, 如Φ1O或Φ12钢筋, 长度约6~12cm, 双向间距约75cm, 定位钢筋一端与钢筋焊接, 另一端竖立支撑于梁面上, 对钢筋网实行多点支撑。同时, 施工时, 应尽量避免人和机具在钢筋网上碾压, 以防钢筋网出现大的变形。
确保养护期。混凝土干缩裂缝属于早期裂缝, 它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养护不当造成的, 因此要注意施工期间的养护, 保持一定的湿度。
适当使用外掺料。根据工程具体情况, 适当参与外掺料, 如: (1) 粉煤灰, 可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降低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的起始点温度, 减少混凝土降至环境温度的温差, 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 (2) 钢纤维, 在混凝土中加入体积掺量为1.2%~2%钢纤维, 可以在混凝土中形成乱向分布的网状结构, 从而控制混凝土干缩。 (3) 外加剂, 适当的加入膨胀剂和引气剂对于提高混凝土抗干缩和抗折强度也具有一定的明显作用。
结束语
桥面铺装层虽然在桥梁中所占的体积并不大, 但它对交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针对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产生早期病害的原因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延长桥面铺装层的使用寿命。
摘要:本文分析了桥面铺装层破损的机理, 提出桥面铺装层修补及防治的方法, 供大家参考。
【岩爆的成因和预防】推荐阅读: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08-16
砌体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07-08
桥梁混凝土裂缝成因和预防措施分析07-09
农机事故的成因与预防10-23
矽肺病的成因及其预防11-08
浅析冤假错案的成因与预防08-26
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10-14
楼板裂缝成因与预防10-15
外墙渗漏成因及预防06-03
村干部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措施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