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效率

2024-10-23

导学效率(精选11篇)

导学效率 篇1

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粤教版) 指出:在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 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 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 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 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 是每一位初中政治老师教学研究的课题。

一、学案导学有其明显的优势

学案导学的最大优点在于课堂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 勇于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将知识转变成了能力, 自主意识增强了, 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此环节学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和趣味性,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案导学, 既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也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为此, 我们开展了《学案导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的导航, 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地、主动地学习;然后带着自己自学过程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 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设计方案, 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实验证明,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不仅充分重视了教师对教学的组织, 对学生诱导的教的过程, 更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了一部分内容, 这样, 就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课堂上就可以讨论更多的内容, 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课堂上的节奏加快了, 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教师要把握好学案导学的整个流程

学案的形成是关键的环节。教师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 要将课题的教学目标用简练的语言陈述给学生, 并且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案中学生的学习目标,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 还可以避免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学案中的课前准备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我的问题三部分,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教师通过学前测评及时了解与诊断学情, 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扫清学习的障碍, 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学习新内容的最佳状态。

学生将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带进课堂, 通过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老师的适当点拨, 将问题解决掉。这个环节就是探究学习的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精心设计学案, 对学生课前自主完成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设计, 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适当给以提示语;这样, 降低了难度, 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粤教版八年级思想政治《我们的人身权利》为例, 在设计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时, 我们就精心设计了几个案例, 让学生在读了案例后回答几个问题: (1) 3个案例分别反映了我们具有什么权利? (2) 你认为我们还有哪些权利? (3) 请咨询法官或者律师, 看看我们还有哪些权利? (4)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这样,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就不感觉到有难度了。

三、值得注意的问题

1. 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案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应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 要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

2. 学案不等于题案, 应重在学法指导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 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提纲, 应重在学法的指导。学案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让学生学会使用学案, 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3. 学案应有利于学生的质疑、探究和创新

学案在问题设置、素材提供时, 不能满足于解决了多少问题, 而是引起了学生多少质疑, 以此来检验学案的成败。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质疑问难。

4. 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 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教师在编制学案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殊要求, 可以通过必做题、选做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也可以提供学习的辅助材料, 给有需要的同学以适当的帮助。这样, 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5. 学案要注意对课本知识体系的梳理

学案不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 也不能把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要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为学生搭建重新构建知识的桥梁。

6. 学案的使用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使用学案时, 要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力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增强其对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 学案导学为新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实施途径, 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 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教学相长的和谐教学模式。

摘要:精心设计学案, 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最好的方法。学案导学最大的优点在于课堂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述了学案导学的优势, 设施学案导学的整个流程以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案,研究,实现,课堂,教学,有效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导学效率 篇2

导学兼顾 高效创优

――研讨课题:怎样设计导学案才能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是以教师导为主线,以学生学用为主体,极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导学案既是学生自主预习的指南,又是课堂教学必备的手段。怎样设计导学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思考:

一、设计要充分体现课标及教材要求

导学案的设计要有教学三维目标,要重难点明确,涉及课堂知识要全面系统,真面目正体现课标和教材要求。

二、导学案设备计要充分体现明确学生学法和教师教法。

导学案既为学生学提供帮助,又要为教师教提供便利。学生学中,通过明确学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明确教法,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认识到课堂学习中,老师怎么上课、讲课,以便于学生同老师的合作。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习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认为:学习分三个层次:入课本(掌握教材基本知点)―出课本(学以致用,学练结合)―回课本(拨云见日,万变归宗)设计一定要遵循这个基本认识规律;导学案还要设计针对学生实际,分出层次提出不同要求。

复习课的设计,要遵循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由后到前,由快到慢进行。

四、导学案设计要符合“当堂达标”和打造“高效课堂”要求

当堂达标教学,是我市推行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是课堂改革最终的任务和目的。导学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当前教研教改的前沿目标,同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相融合。因此,在设计上应体现当堂达标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辩、思、练真正实现大面积全方位,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五、教学案的设计要注重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结合

教学的最初阶段是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力。当前亟需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应试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就全体学生而言,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全体同学乐学,会学,学会,也是关系着教育成败的大问题。因此,通过教学案设计,“授人以渔”,帮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引导学生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巧借导学案,师生互动,学练结合,更易于完成当堂达标任务,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总之,导学案,既体现出教师的导,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法,又体现出学生学,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路线图;既有利于学生自主预习,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既有利于教师教,更有利于学生练。导中有学,以导促教促学,力求高效,努力创优。我们真心希望,通过对导学案设计的研究和探索,形成原则统一,而又风格各异的导学案模式,而最终探索出一条具有SL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为全县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1.11.23

★ 课堂教学设计

★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 《孔乙己》对话导学设计

★ 《化石吟》导学设计

★ 《醉翁亭记》的导学设计

★ 《枣核》课堂教学设计

★ 穷人的课堂教学设计

★ 《春风》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 学法讲话稿

合理运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 篇3

关键词:导学案;重要性;有效性;引领性

一份好的导学案,科学合理地确定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例题分析、习题设计。当学生拿到这份导学案时首先能明确教学目标,知道自己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方法学。重点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里,一目了然。下面就针对如何合理运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效率谈一谈自己对导学案的认识:

一、“导学案”要起到导的作用

“导学案”的作用要体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的设计。课前主要以预习为主,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课中部分的设计主要突出如何突破难点,如何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走进“最近发展区”,以活動为主要载体,以情境创设为主要方式。例如本导案中的任务二:讲故事

问题:下面我们边听故事边收集有关的数学信息,看看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长短发生了什么变化。

0.009 m=( ) m

0.09 m=( ) m

0.9 m=( ) m

9 m=( ) m就是以情景创设的。

二、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从我们学校来看,教育信息化已达到了班班通的水平,即每个教室里都有一台电子白板。学生看得多,说得多,而动手的机会少;再从现在提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来看,教辅资料少,课本后练习题少。高质量的课后练习题需要用导学案来完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充分运用导学案的优势设计练习题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导学案提高了预习的有效性。由于课前预习不能通过网络使所有学生在课前预习,因此只能通过纸质导学案的形式来完成,我的做法是,在上课的前一天将纸质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晚上预习,然后第二天通过多媒体呈现,使预习的效果得到保证,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三、高质量的导学案将保证课堂效率

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设计需要我们老师花很多时间做准备,因此我建议学校领导将备课任务进行分工,利用假期将分配的导学案准备完毕,同时完成制作,开学后,在集体备课时间将周教学的内容进行集体研讨(包括导学案和课件),再将统一的意见定稿进行印发,同时将课件传给其他教师,教师再根据集体备课的情况进行个人备课,完成教案的设计和对课件的完善,形成“学案+教案+课件”的集体备课方式,保证了导学案的质量和课件的质量,由于进行了分工合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保证了导学案的质量。

四、导学案能使老师把握课堂节奏

导学案可以使我们在教学中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了全体学生。学生也能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避免了过去老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局面,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彼此之间分享到了学习的成果。另外,也能使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转变,在备课时必须既备内容又备学生,在大班额的情况下,把学生按不同层次进行了分组,让他们面对面沟通,互帮互学,从而发挥了优秀学生的优势,使一些学生的智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作业的处理上,我们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业量要少而精,有层次地选择,避免过去我们布置作业量大,学生应付差事,老师费神费力地批改作业。所以,运用导学案,把握课堂节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导学案的引领作用

有了导学案,我们老师上课不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强迫学生学习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反思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学生不仅要明确这节课自己要掌握什么,而且学完一课就可以对照学习目标看看自己这一课学得怎么样。学生根据导学案可以进行自学,再不用我们老师花大力气进行讲解。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省了课堂时间。导学案中探究的内容就是本课的重难点问题。以前我们老师都要用小黑板和课件呈现,然后再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讨论。其实过去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而导学案前置和预习课就给足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导学案起到了引领作用。让学生通过独学、合学,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不会的通过组长记录交给老师,再由老师解决。在学生自学的期间老师会深入每个小组中去调查学情,点拨、引导。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发现不了的问题,老师补充,对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合理运用导学案,真正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点,哪些会,哪些不会,有什么疑问都做到了心中有数。教与学融为一体,解决了老师的“教”与“学”的对立,实现了“以学促教,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理念。

总之,我们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合适的导学案,灵活合理地运用导学案,处理好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让导学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导学效率 篇4

1.导学案的设计要紧扣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学科的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规定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教材的编写必须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展开, 教材只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一个知识载体。因此, 对于课时目标的确立, 教学难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的选择,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教材层面, 而应紧扣课程标准。

2.导学案的设计要思路清晰

导学案与学生的课堂练习及教师的教案存在明显的区别。导学案的设计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 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学习目标。目标的设置要明确具体, 既要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落实, 又要便于学生对照检查。②情境创设。情境的创设要紧扣时事, 贴近生活, 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不能只局限于学习新课前的情境引入。情境的创设应针对不同内容, 使用形式多样的方法, 如新闻报道、小故事、生活小常识、图片、视频等都可穿插设置在导学案中的一些问题前面, 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③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应渗透于整个导学案当中, 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 合理选择学习方法。④引领性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围绕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难易适中, 有层次性。⑤学生总结。课堂上, 在引导学生“学会”的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会学”。因此, 导学案上应设计一些学生总结的成分, 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 在学习了课本内容之后, 要么总结知识规律, 要么总结学习方法, 要么总结做题技巧,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⑥达标测试题。为了对照测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达标测评题的设置十分重要。设置达标测试题时, 必须对照学习目标, 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可出现重复性训练题外, 其他的题目一般要做到少而精。

3.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和发展,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从而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其学习兴趣, 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我们设计的导学案, 问题分为A、B、C三个层次。在课堂教学中, 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A层次的内容, 大部分学生要完成B层次的内容, 鼓励一小部分学生通过认真思考, 完成C层次的内容。对于哪些学生完成哪一层次的问题, 我们不做明确要求,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这样一来, 所有学生都能感到课堂上有收获, 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大多学生又想通过努力有更大进步, 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动态发展的良好趋势。

4.导学案在使用上应有一定的变通

导学案作为预设,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超出预设的问题, 教师一定要学会变通, 而不是墨守成规。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由于思维碰撞而产生的火花, 教师千万不能捕灭, 而要善于捕捉。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发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方法,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探讨, 合理利用, 并能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补充在导学案上。因此, 我认为, 对于导学案在课堂上具体使用时, 应保持大体思路不变, 而在一些细节上, 可灵活变通, 这样才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大胆创新。

总之,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但也特别强调以教师为主导。新时期的高效课堂, 看的是学生在单位学间内学到了多少, 而不是看老师教的有多精彩。我们提倡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主, 但对于学生的学, 不能漫无目的, 放任自流, 教师要做好导演并参与其中。通过近几年的课堂实践, 我发现, 导学案的科学设计与合理应用, 在凸现教师主导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摘要:新时期的高效课堂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又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因此, 对于课堂教学, 教师必须当好“导演”, 精心策划。导学案的科学设计与合理应用, 对于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导学效率 篇5

我校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六年的实验与研究,逐步形成了以“导学演练”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模式,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

一、基本目的

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乐学、勤学、会学。

二、模式核心

一个模式: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巩固。

两个转变:变编写“教案”为编写“学案”;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

三个环节:学(自学、互学、群学)、演(演板、展示、交流)、练(训练、巩固、检测)。

四个突出:突出学生、突出自主、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五项达成度:时间有长度(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不少于课堂的3/4);活动有广度(98%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内容有深度(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气氛有热度(课堂气氛热烈、和谐、民主);结果有效度(95%以上的学生当堂掌握应该得到的知识)。

三、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

学生原有认知与现实问题产生强烈矛盾和冲突是知识自我构建的基础。目标始于问题,学生对问题的获得有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为求知提供了磁场。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萌生疑惑,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明确学习目标。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亲其师,则信其道。”“皮格马利翁效应”充分说明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热爱每位学生,不断给学生以激励,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恰到好处的设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花引来百花香”。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就感,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了参与热情。

4.巧妙安排活动,落实自主学习行为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我发现。教师须巧妙安排个人自学和小组交流活动,并保证充足的时间。活动安排可多种多样:人员可分为同桌、小组、全班;形式可分为自学、讨论、讲练、演讲、品评、表演、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

5.鼓励质疑问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应贯穿课堂始终。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要把提问权还给学生,教师要善于梳理学生的问题,把握要点并提倡学生自己解疑。

6.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激励是驱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走向成功的力量。教师应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场合采取不同的评价形式,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流程

1.导(5分钟)

在课的开始,教师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导入新课,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学(15分钟)

学包括自学、互学、群学。第一步是自学探究,主要是让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或自主探究,完成自我评价练习。第二步是互学、群学。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展示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解决彼此的困惑。这一步主要是采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达到释疑解难、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3.演(10分钟)

自学、互学、群学完成后,对于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各组的中心发言人将它们展示出来,在全班交流、释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适时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进行障碍点拨和学法指导。

4.练(10分钟)

利用学案中的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进行训练检测,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一环节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巩固练习、拓展练习,第二步是学生互相交流、批改、订正或教师批改、讲评、订正,也可以让小组派学生代表上黑板带领大家订正。

5.课堂小结(5分钟)

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得以强化,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带着自信与收获走出课堂。

通过实施“导学演练”模式,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成了学生的一种习惯,教师“轻松”了(主要指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变勤了,学习变主动了,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师生关系和谐了,师生之间的笑脸多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升,基本实现了轻负高效的目标。

导学效率 篇6

一、导学案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尽可能地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按课时内容确定导学案的内容编写。这样,有利于调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构建高效课堂。

(2)问题化原则。导学案设计要在新课标三维目标的指导下,寻找历史材料,将每个知识点创设成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引导学生进入自主的学习之中。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认知规律。设置的问题既要有利于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具有较强的思考性。

(3)方法化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强化学法指导,及时地点拨学生。导学案要将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因材定案的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层次性,在编写导学案时应依据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将教材内容设计成有序的、层次性的、符合不同水平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潜能生看到鼓励,最终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5)集体性原则。集体性原则是针对集体备课而言的。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只有通过老师们集体备课,深入研究,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产生的导学案才会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导学案

(1)自主学习,以案导学。课前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模式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学生主体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上课前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完成检测。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等。总之,学生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后,要基本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更具针对性。

(2)信息反馈,课堂探究。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就是要有意识地通过学案“疑问区”等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一定要在“导”字上下工夫,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导议: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再把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全班展示,最后老师及时对知识点加以点拨、归纳。

导思:教师可在讨论中提出点拨、诱导性问题,这些问题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有层次性和梯度性,学生只有经过努力,才能独立或合作解决。

(3)归纳整理,形成网络。教师在学生了解和理解新课知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提炼归纳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看似凌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把握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4)设计层次性练习,检测课堂效果。学习是为了运用,适当的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设计应围绕“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先设计3~5个紧扣基础知识的题目让学生解答,检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再设计3~5个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学生做后,老师讲解与点评,巩固基础。练习要体现出层次性,要关注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

三、反思交流,改进导学案

有位教育家说道:“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每堂课之后,教师要结合学生展示交流、自主测评的情况,对照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认真思考,对于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回顾、反思,不断改进完善导学案,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

导学效率 篇7

1.导学案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也是规范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今仍有很多学校应用的导学案在编排上不够合理,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是逐年递增的,导学案也是结合这一点进行编制的,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编排上会出现一些漏洞,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不规范的行为。久而久之,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对于导学案的实施没有严格按要求执行,导学案的编制是通过教育人员进行缜密的思考,结合当今教育的形式进行合理的编排,在逻辑上具有一定的层次,但是到了小学生教育实施中,很多老师没有严格按导学案进行施教。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编排有课前预习、课堂授教、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最终进行模拟考试。但是有些老师在施教中可能就忽略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看似这一环节不重要,但是学生缺少了这一环节就可能对知识吸收的效果达不到预期标准,学习的效率下降,少了这一环节学生对知识的主体认识度下降,一味地只是接受授课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引导作为背景,不利于学生继续学习。

二、实施合理规范性导学案的措施

1.在导学案实施中,强烈突出导学案提出的重点,多体现主观性课标。也就是导学案中强调重点的部分,老师应该反复对学生进行讲授,重点突出主体性。例如,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导学案中应明确列出重点学习内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上达到怎样的预期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多以理解能力为主,计算能力为辅,所以在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中严格按照理解与计算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数学教育的实施,以达到教学目的。

2.加强导学案实施的管理,避免出现逻辑上的错误,影响学生的学习,一切教学的实施与规划都是经过层层把关,缜密制定的,老师按照合理编制的导学案教学势必会促进规范的教育程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做到严格要求,按照教育局颁布的导学案进行施教,在逻辑上应该遵守,如有疑问及时与教育人员沟通,不得自己擅自篡改,教育人员也应该做到定期检查,以免让不利于教学的错误继续进行误导。

3.通过传递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小学生数学学习注重知识与能力双重培养,在导学案中也做出明确的指示,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量,而在知识学习当中,导学案编制的细节中有多种学习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教育人员通过日积月累的经验摸索出来的,也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并将其传授给学生的,尤其是数学这门知识结构灵活,框架清晰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课程,所以利用编制合理的导学案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双重培养,完善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体现这门学科的优越性。

4.时刻关注教学,适当地对导学案产生的问题进行修复,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的导学案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在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期,还存在一定的过渡期,在教师针对小学数学进行导学案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符合时代发展不利于小学生学习的一面,其中逻辑层次的排列,细节设定还有一些提高的空间,所以这就需要教师与教育人员时刻对小学生学习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对导学案中可优化的方法与内容进行完善,最终以更合理编制的导学案进行教学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规范教学。

三、利用编制合理的导学案来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影响

1.学生方面,采用合理编制的导学案进行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学起来更加容易,养成规范的学习习惯,清晰的学习思路,对他们日后的健全思维的运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教育方面,编制出合理的导学案老师进行授课是教育层次提高的必然趋势,好的教学引导带动的是整个教育事业的能力水平,是每一位教育人员值得骄傲的成果,所以导学案的优化提高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更是教育事业高水准的评定。

总而言之,一切教育的改革与提升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如今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还要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编制合理的导学案是达成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前提,如今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与老师认可,相信在教育人员集体的努力下,会培养出新一代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全面提升中国人的文化素质。

摘要:教育一直都是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其牵动了无数家长与学子的心。学生的教育是通过一段时间积累,施行,最终形成习惯,所以要想规范学生的学习,并且使其具备合理性与规律性,就要在教育的初期抓起。就小学生数学学习采取编排合理的导学案教育进行分析与探讨,阐述了利用良好的导学案来引导教学的措施以及带来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合理编排,导学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影响

参考文献

导学效率 篇8

针对以上现状,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采用导学案的方法进行复习,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导学案的设计

1. 中考复习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中考说明。设计本节课的具体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如, 概率部分可以这样设计: (1) 概率部分的试题只考查最基本的概念和最简单的随机事件概率计算。 (2) 题目的材料新颖, 图文并茂, 大多注重日常生活的应用。 (3) 数据给出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图表、统计图等。

2. 基础知识回顾:

将本节课涉及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式、图解式、图表式导学案的形式,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一般做到基础、全面、系统, “基础”是立足教材。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全面”是全面覆盖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系统”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网络。

3. 重难带点解析:

将本节棵的重点、难点、热点和考点设计成问题式学案, 引导学生通过派思考、讨论, 抓住关键突破重点和难点, 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 侧重与他们能力的培养。

4. 解题方法指导:

精选有代表性的例题。例题中的内容是本节课水涉及的内容, 在导学案中只给出题目。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和提炼信息, 培养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侧重于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5. 知识能力训练:

在配备的训练题目上,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所选题目要有较强的典型性, 能够以点带面, 触类旁通。 (2) 所选题目要突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点。有较强的针对性。 (3) 所选的题目要有纲有目, 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能覆盖所有的各类题型。 (4) 题目要的设计要新颖, 要适中, 以学生承受为准, 要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出现的问题来设计, 加强学生的计算、作图和推理能力的训练,

6. 中考链接:

要把与本节课有关的, 近几年常考的试题补充近来, 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导学案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导学案的设计要重点突出、注重基础知识回顾, 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2. 题目的设计要有档次, 既要有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的抵挡题, 又要有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各类典型问题能力的高档题, 还要有难度较大, 综合性较强的高档题, 从而使学生各个层次的能力水平都在题目中反映出来。

3. 教师在教学时, 放手给学生,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体现学生“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的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初中学生自制力差。依赖性强, 教师不讲或少讲, 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放任自流。因此,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督促引导学生有计划、自觉地完成导学案设计的内容, 及时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

导学效率 篇9

一、我对导学的认识和理解

1. 导学机制的含义

导学机制, 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获得最大收益的一套机制。它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提升各方面能力、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目前, 各地比较流行的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各学科具备共同模式的一种学案。但我认为, 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 生搬硬套一种模式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如果教师的素质不够强, 很可能将所有课都上成习题处理课, 长此以往, 学生学习的乐趣何在?学科的特色从何体现?为了适应英语学科的学习特点, 我这里的导学机制实际包括学生的预习导读单、问题生成单、达标检测单、教师的导学简案以及每个单元学完后检测使用的拓展自测单。四单看起来数目繁多, 操作起来却很容易, 只要你把教材、课标和学生研习透了, 有些单子只需口述给学生即可, 不会很费时费力。

2. 编写此导学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导学机制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 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导学性原则。导学机制的建立要突出体现“导学”, 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

(3) 探究性原则。导学机制的建立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内容应该遵循心理学的认知规律, 由易到难, 分层探究, 有序引导, 逐步生成, 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4) 层次性原则。在建立导学机制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5) 实用性原则。在建立导学机制时要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教学的需求出发, 操作简便易行。

(6) 课时性原则。导学机制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 科学把握课时学习量,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计划性, 促进课时学习目标的达成和课堂学习效益的提高。

(7) 特色化原则。英语学科应该突出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导学机制的编写必须体现这一特点。

(8) 方法化原则。导学机制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 更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9) 开放性原则。导学机制中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问题生成单需要学生经过认真学习和思考后完善, 教师简案中的教学反思部分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补充。

(10)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指学单设计的问题既要科学准确, 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还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 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 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 看书不看详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 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3. 编写导学单应该注意的几点要求

(1) 编写导学单。教师要认真研究《英语课程标准》、《课程纲要》和教材, 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 把教材复杂的、抽象的语言知识, 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具体的知识,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教师要能够深入浅出, 设计导学单要做到知识问题化, 问题层次化, 层次梯次化, 梯次渐进化。

(2) 编写导学单。要在教师个人独立钻研的基础上, 开展教研组或备课组内的交流研讨, 最终形成的导学单仍要符合本班学生学情。

(3) 学习目标。数量以3~4个为宜, 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 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 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 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 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 又不能过高, 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得不适度, 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字眼设置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 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并指出重、难点。

(4) 导学单问题设置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不要太多、太碎;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 避免学生照课本抄写, 对号入座, 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5) 预习导读单目标设置要具体, 内容既要突出学习重点, 又要符合本班学情, 预习内容必须经过认真学习方可完成, 严格防止意义不大的填空练习和习题堆砌。环节之间要有层次性和梯级, 不同课型提供不同的学法指导。

(6) 问题生成单不同于预习导读单, 两者之间应该有明显的阶梯。它不但要注重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效度, 问题生成既包括预设性的生成, 又要有课堂上及时性的生成和不同的学习主体在学习后的生成, 需要不断的完善。

(7) 达标检测单的编写题型可依据所学课型的变化而变化, 量要适中, 以5~10分钟的题量为宜。题目内容紧扣当天所学知识和能力, 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既面向全体, 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 促进优生成长。完成后要全收全改, 并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8) 教师的教学简案应不同于以往的教案, 应该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它包括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简要过程以及教后反思。学习过程可以简写, 只要突出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活动和不同课型的学法指导即可, 各环节之间要有逻辑性,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9) 每一单元后的拓展训练单题型可随所学内容适当变换, 单子供单元检测使用, 内容考查要全面, 题量控制在45分钟内。

4. 导学单的使用要求

(1) 对学生的要求。

(1) 根据预习导读单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自行解决问题生成单中的基础部分, 严禁抄袭他人, 对于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 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 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的笔记, 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使用, 学完一课后, 要在问题生成单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学后心得) 。

(3) 定时将单子归类整理, 装订成复习资料。

(2) 对教师的要求。

(1) 认真指导学生使用预习导读单和问题生成单, 在上课前一两天必须向学生下发预习导读单和问题生成单, 以便学生提前自主学习。教师可根据需要抽检学生的问题生成单, 了解学情, 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作用, 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语言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 教师还要提升自己, 做到教学相长。

(3) 教师对自己所编写的各单要了然于胸, 课堂上应灵活使用各单, 决不可以处理单子全面代替上课, 更不可将所有的课都按照一个模式去上。

(4) 达标自测单在课堂最后10分钟发给学生, 下课前统一收, 教师和部分学生一起批阅。教学简案只供教师使用。

(5) 每堂课后教师都要对自己编写的导学方案进行认真反思, 好的方面继续发扬, 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二、初中英语导学机制建立的前提和重点

(1) 学生刚进入初中, 语音功底相对比较薄弱, 但如果不打好语音学习基础, 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为了使我们的导学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必须首先做到:

(1) 对初一新生用近两周时间进行读音规则培训, 强化学生的语音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 并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预习能力的培养。

(2) 教师充分动用自己的心智和爱去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根据英语学习的特点建立学习小组, 成员组成应视学习程度的强弱和性格的互补而搭配。

(2) 初中英语导学机制建立的重点有以下几点。

(1) 在突出英语学科特色的前提下, 还要注意突出对话、阅读等不同的课型特色。

(2) 认真落实《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3) 课堂设计要切近学生生活, 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 预习导读单重基础、重学法指导, 重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的培养。

(5) 问题生成单重语言知识点的拓展和运用, 重新旧知识点的区别与练习, 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重情感目标的落实。

(3) 达标自测题的编写可根据课型特点调整题型, 只要达到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的目的即可。题量限定在10分钟之内。

(4) 教学简案只供教师上课使用。课堂哪个环节需要检测哪部分预习情况, 哪个环节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应该了然于胸, 预习单和生成单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的, 而不应该成为教师上课的羁绊。英语学习情境的创设, 不同课型的不同学法、文化背景的介绍, 都关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减和学习的成败。

(5) 单元拓展训练单供学生学完一单元内容后检测使用, 内容涵盖本单元所学, 题量控制在45分钟内。考查的侧重点和题型可随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调整。低年级以词汇和短语的运用、简单的语法和功能交际为主, 高年级则更加重视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能力考查。

摘要:近年来, 一个新的名词——导学案, 在教育改革中孕育而生, 从当初的一案三单到今天的几单合为一单, 很多教师如坠云里雾里。今天, 笔者想以初中英语学科为例从课前的预习导读、课上的指导与学习及课后的检测具体谈谈我对英语导学机制创设的认识及具体做法。

导学效率 篇10

一、教师在学案导学中成长

学案导学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要求教师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入挖掘教材,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从而确定精练、准确的学案,集教案、课堂笔记、课堂作业和课后复习等于一体,在学案导学中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一过程,培养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能力,以及群策群力、团结一致的能力。

二、学生在学案导学中快乐进步

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文言文《陈涉世家》时,先让学生完成学案,然后再让学生说出陈胜起义的原因和经过,学生很快都能回答。而学案的启发性、层次性、丰富性、明晰性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学案的完成中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锻炼了课代表、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在学案导学中相长

叶圣陶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礼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案导学就很好地扮演了这一“终结者”的角色,使得教与学在学案导学中相长,使师生在教学中获取知识、方法、思想,共同进步。

四、效率在学案导学中提高

因为教师充分地阅读了教材,深入地研究了学生,全面地学习了课改,精心地编写了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学案,学生便能养成良好的预习、讨论、合作等习惯,在课代表、组长的引导下充分地预习、讨论相关内容,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地得以提高。

“学案导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植根于新课标的土壤中,让学生改变了学习方法,让教师改变了教学模式,它在课堂内外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乐教,善教,使学生活学,会学,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教师在学案导学中成长,学生在学案导学中快乐进步,教、学在学案导学中相长,这样的教学模式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学案导学中学案的编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是教案的简单变形,更不是作业的变形,而是遵循学生认识实际的教案、作业、方法、思维等的综合。它要求将准确的学习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航标;它需要精美的导入抓住学生的胃口;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与学案中的具体环节有机整合、嫁接、创新,灵活使用导学案,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比过去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导学效率 篇11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导学案,课堂效率

现代信息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便是信息技术, 因此,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 就显得愈发重要。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一定要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这也是所有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究的课题。

1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导学案设计

1.1 激发学习动机, 准确提出学习目标

在一般教学条件下, 学生往往有着十分混乱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内部动机进行有效的调节, 从而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以此来帮助学生维持很好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设计信息技术课程的导学案时, 进行特定情境和启发性问题的创设, 从而对学生积极引导, 帮助其主动思考和探索。[1]此外, 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程较强的实践性, 因此, 对于导学案的设计要做到明确学习目标, 紧密结合实践。要在导学案中运用恰当的、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且目标明确。诸如, 任务驱动式、主题探究式和研究式学习方式等都是比较切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

例如, 八年级信息技术的一节课“元件及运动渐变动画”。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元件的含义, 对制作运动渐变动画的技术加以掌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倾向于技能操作方面。所以, 设计好课堂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同时还要考虑案例的设计和问题的提出,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最关键的是要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解决提出的问题, 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进行。从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用, 教师在出示任务之后再进行演示, 学生在旁边观察模仿, 最终独立完成任务。导学案的设计是要先学后教, 在把知识问题化的过程中启发学生, 发散其思维, 也将教师“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2 根据不同的学情, 精心设计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

教师设计导学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据此来思考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现代学生观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教材, 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是为了了解学生感知教材的能力;研究教材也要从学生的思维进行, 导学案的设计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有充分的考虑, 并设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应对困难。信息技术课程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因而学习任务的设置对把所学知识、技能放在具体问题中学习特别重视。教师精心设计的完整导学案, 对于学生而言, 其收藏价值很大, 可用于学生的后续复习。

1.3 将分层教学融入导学案设计中去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着不同难度的模块, 可能会造成学生严重的两头分化, 在程序设计模块可能更是如此。教师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同时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分层教学”是教师可以尝试的不错的方法[2],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是针对全体学生的, 同时学习任务的设计也要具有针对性,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善加引导, 令其积极主动参与且获得成功体验。教师这时候就需要按照不同层次的班级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可自主选择, 最终独立完成任务。

1.4 结合课程特点, 做好学习总结

在信息技术课程当中的学习模块很多且不同, 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因而教材中蕴含的知识可能很零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归纳小结, 帮助学生一起形成完整、清晰的框架。所以, 导学案对于这方面工作要做好。归纳小结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 文字概括或是图示总结都可以。

2 导学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步骤分析

尽管不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已经意识到导学案的重要性, 可是导学案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的存在。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 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加以改善, 这样才能在利用导学案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一些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应用到导学案, 教师应该对导学案的操作步骤加以特别重视, 尽可能地避免操作问题带来不好的发挥。一般来说, 关于导学案的操作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课前导学、课堂研讨和复习巩固。

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 也就是课前准备阶段。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以教材学习目标作参照, 并且要研究学情, 即学生自身具备的知识经验水平情况。其次在导学案中加入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在信息技术课前导学阶段,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与教材的重点内容相结合, 编制适合学生的、合理的预习计划, 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前一定程度地了解教学的重点内容。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 对学生善加引导并促使其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且安排强化预习的内容。对于导学案中的有关知识可以给学生做展示, 包括基础知识级、理解应用级和拓展级等。这样学生对自己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就有了一个明确的了解, 从而适时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促使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技术相关技能。

3 结语

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 优化设计导学案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并为此架起一座更便捷的桥梁。因此, 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就要努力对导学案进行精心设计, 在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对使用的技巧和方法特别注意,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导学案的思想。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和有效教学策略的采用也十分重要, 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但是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付强.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J].成才之路, 2009 (14) .

【导学效率】推荐阅读:

效率实践07-14

输气效率07-19

工艺效率07-19

监控效率10-15

培训效率10-15

人力效率10-17

流通效率10-19

学习效率01-17

效率对策01-19

设备效率05-16

上一篇:胰岛素注射治疗下一篇:农用车预防火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