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

2024-09-20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精选11篇)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 篇1

服务外包给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在这种趋势下,服务越来越细分成不同的业务流程,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压力下,一些非核心的业务流程开始外包到成本较低的地区进行,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使得这种外包大规模开展成为可能,以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席卷全球,这为中国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新的机遇。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正在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新方式、新领域。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做好利用外资的工作时,温家宝强调:“注重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优化结构,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引导跨国公司把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转移到我国,吸引外资加快向中西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符合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因此,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研究是服务贸易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有必要对现有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1 关于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意义和作用

商务部《服务贸易“十一五”规划纲要》认为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措施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这是新阶段中国抓住国际资本新一轮产业转移重要机遇。

王子先[1]认为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促进服务业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我国服务业和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有利于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培植动态竞争优势,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第三,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 中国制造”的转型。第四,有利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并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第五,有利于推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杨志琴、祖强[2]认为承接服务外包符合新开放观的战略定位,如承接服务外包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利于外贸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提升、有利于利用外资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李岳云和席庆高[3]认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加速,使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增长,离岸服务外包成为各国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商业行为。发展服务外包对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劳动就业、促进国外直接投资和促进技术进步意义重大。

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认为发展服务外包是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比重的最大切入点,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周启红、袁永友和赵王君[4]认为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一是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二是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和提高劳动者服务素质;三是有利于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及提升城市品牌。

2 关于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和问题

鲁峰[5]认为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成绩有:一是相关业务达到一定规模;二是已形成一批初步具备承接较大规模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能力、在某些特定市场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三是一批城市和地区开始把发展服务外包作为重点发展的目标产业和新增长点;四是政府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业内机构和企业合作,推广服务外包的活动日趋活跃。然而,他同时认为,中国参与国际服务外包现实的发展水平无论与中国参与国际制造业产品内分工的深度比较,还是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比较成功的印度等国比较,都存在相对不足和落后。王子先[1]认为目前中国内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鼓励政策和促进措施体系主要分为四大层次:第一,改善商务运行宏观环境,营造外包的商业软环境;第二,行业鼓励和促进政策体系;第三,区域促进政策体系;第四,专门针对服务外包的促进政策体系。王述英和周密[6]认为服务外包接包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印度、爱尔兰和菲律宾是当前的领先者;东亚、中欧和东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南美、南非、大洋洲、东南亚正在奋起直追,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球化分布和优势化发展的区域竞争格局。同时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积极参与到服务外包的供应中,与发展中国家一起参与服务外包市场的争夺。

江小涓[7]认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多数业务处于外包价值链的低端。主要特点有:一是从总体规模看,占全球比重低,产业收入略大于市场规模,发展速度较快;二是从业务类型来看,与全球趋势相比,中国ITO外包发展比BPO外包更加成熟;三是从市场需求看,现阶段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以满足本土服务外包市场为主,承接离岸服务外包规模较小;四是从区域分布看,初步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沈阳和大连等重点城市为中心的华北、华南、华东、东北外包集聚地,同时出现向西安、成都、长沙等第二梯队城市转移趋势。欧新黔[8]认为服务业将是中国的主导产业。同时他认为当前加快服务业发展已经具备了很多有利条件: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二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则需要服务业提供有力的支撑;三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又为服务业提供了新动力;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加快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对生产型服务业产生了巨大拉动;五是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善和升级,为消费性服务业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六是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服务业提供了国际发展的空间;七是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何骏[9]认为中国的服务外包起步较晚,至今规模还很小。然而,中国在发展服务外包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对服务外包存在着认知上的偏颇,那就是将服务外包的外延概括笼统化,即将服务外包的重心概述单向化,将服务外包仅仅诉求或演绎为外向型的离岸服务外包,而基本忽视本地域内外包,因而出现了各地着力集聚境外企业的服务外包业务,争相承揽外向型服务外包的偏颇失衡现象。经济导刊与博思通外包研究中心[10]认为印度是服务外包的领军者,菲律宾是服务外包发展最快的区域,俄罗斯是世界软件外包出口佼佼者,墨西哥迅速发展工厂服务近岸外包,爱尔兰是全球最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捷克是中欧地区最发达的工厂和生物研发外包市场,而中国则在全力争取印度赖以赚钱的信息技术和商业服务业务。

3 关于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

王子先[1]认为,一是要抓住国际机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如大力加强服务外包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培育本地有实力的服务供应商和外包承接商;完善服务业吸收外资政策,全面提高服务业吸收外资水平;进一步办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大力提供全国服务外包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有效开展服务外包投资促进工作;做好服务外包业务的统计工作。二是要提高国内配套能力,增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辐射外溢效应,如研究探索特殊功能区域开发开放新举措,打造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高端平台;大力推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成为国际性高端服务业集聚中心;加快推进服务业体制和政府管理的创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11]认为应该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具备条件的沿海地区和城市要根据自身优势,研究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一批外包产业基地。建立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提供市场调研、法律咨询、信息、金融和管理等服务。扶持出口导向型服务企业发展,发展壮大国际运输,继续大力发展旅游、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从“ 新开放观”的视角,杨志琴、祖强[2]认为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策略应该是:第一培育服务外包高级要素,打造参与国际分工的载体;第二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创造要素集聚条件;第三引导产业集聚,形成承接服务外包的品牌优势。王述英和周密[6]认为我国在服务外包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服务外包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只有在积极吸收当前国际经验,把握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趋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国的现实优势才能提升我国服务外包的国际地位,壮大服务外包产业。具体策略是:①重视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弱化地区间的冲突与分争;②重视基地建设中网络优势的开发与培育;③重视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开发;重视国际认证的规范与把关。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鲁峰[5]给出促进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七条具体措施:一是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看作外向型现代服务部门,取消从电信增值管理角度对这一行业实行的许可和审批手续;建议鼓励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来中国设立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中心或服务基地,建议降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领域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门槛,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列入国家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目录;三是改进和完善相关立法和执法;四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真正由业内企业主导和企业家自行管理的国际服务外包行业协会;五是考虑对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六是鼓励大学和各类职业学校大力培养不同层次既懂软件和相关技术又具备外语能力的人才;七是重视和加强对国际服务外包的统计工作。

谭力文、刘青林等[12]思考中国承接外包业务的战略时认为:①积极地开展外包业务是我国当前的合理选择;②充分地认识外包业务的经济本质和特性是我们的当务之急;③保证经济安全、实现政治独立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高度关注的永恒话题。从合约理论的角度,江小涓[13]认为服务外包发展的条件与制造外包不同,限制服务外包发展的不是技术和市场需求,而是能够将服务外包中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要求体现在合约之中并被有效执行的能力。这涉及合同订立与执行的宏观制度环境,包括监管模式、法律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此外,能够发挥人力资本个体优势的生产结构和分配结构也很重要。这些都是扩大承接服务外包、促进我国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 篇2

财企[2011]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商务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商务局: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精神,加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财政部、商务部决定安排专项资金,对2011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业务(服务外包业务范围见附件6,下同)予以资金支持。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1年资金支持的领域和重点

(一)2011年重点支持“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下简称示范城市)的服务外包企业,以及列入商务部重点服务外包企业名录的企业。

(二)鼓励培训各类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人才的培训机构(含大专院校,以下统称培训机构)。

(三)支持示范城市相关公共服务平台设备购置、运营及维护。

(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通行的资质认证。

(五)支持和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二、申请资金支持的企业和培训机构须具备的条件

(一)服务外包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备案登记的对外贸易经营者,且如实填报《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报表;

2.近两年在进出口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税收管理、外汇管理、海关管理等方面无违法行为;

3.已与服务外包发包商签订中长期提供服务外包业务合同,企业2010年提供服务外包业务额不低于50万美元,其中向境外最终客户提供服务外包业务额占50%以上;

4.具有服务外包承接能力及服务外包市场开拓和项目管理人员,大学(含大专,下同)毕业及以上学历员工占员工总数70%以上。

(二)培训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从业资格;

2.具有符合条件的场地、设施、专业教材和师资力量;

3.具有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定制培训的经验;

4.具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5.所申报的培训项目原则上为非盈利培训;

6.上培训机构无虚报、瞒报等违规行为。

省级(含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应根据上述条件制定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并报商务部备案,对培训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指导,对符合规定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进行备案。

三、支持的标准和支持方式

对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期间的服务外包业务予以支持:

(一)服务外包企业每新录用1名大学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含1年,下同)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企业每人不超过4500元的定额培训支持(定向用于上述人员的培训)。

对被录用人员提前解除合同,并在原合同规定的1年期内,与其他服务外包企业或原企业签订新的《劳动合同》的不再予以资金支持。

(二)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培训的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大学以上学历),通过服务外包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500元的定额培训支持。

(三)给予示范城市500万元定额支持,专项用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培训服务平台所需设备购置、运营及维护费用。具体由示范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主管部门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报商务部、财政部备案后拨付。

(四)对服务外包企业取得的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信息安全管理

(ISO27001/BS7799)、IT服务管理(ISO20000)、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

(SAS70)、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认证(AAALAC)、优良实验室规范(GLP)、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认证(ITIL)、客户服务中心认证(COPC)、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认证(SWIFT)、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业务持续性管理标准(BS25999)等相关认证及认证的系列维护、升级给予支持,每个企业每年最多可申报3个认证项目,每个项目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支持。

(五)对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各项活动给予支持,具体标准按照财政部、商务部关于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的有关办法执行。

四、资金的申请和拨付

(一)申报材料。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和培训机构,可向所在城市商务主管部门提出资助申请,申请应提供以下材料:

1.服务外包企业申请人才培训资金需提供下列材料:

(1)《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金补助申请表》(网站自动生成,见附件1);

(2)录用人员身份证明及大学以上学历证明复印件;

(3)被录用人员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的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4)服务外包业务额不低于50万美元的凭证复印件;

(5)服务外包企业向境外最终客户提供服务外包业务额占50%以上的业务凭证复印件。

2.培训机构申请资金需提供下列材料:

(1)《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金补助申请表》(网站自动生成,见附件1);

(2)录用人员身份证明及大学以上学历证明复印件;

(3)被录用人员与符合资金申报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签订的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4)有关部门提供的依法从业资格证明;

(5)每期项目的培训方案及课程安排;

(6)出具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定制培训的材料(含培训机构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的定制培训协议);

(7)培训机构颁发被培训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证书复印件;

(8)被培训人员的培训费用缴费凭证复印件;

(9)每期培训项目成本、收费标准等明细情况;

(10)经省级(含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培训机构的证明。

3.服务外包企业申请国际认证补助资金需提供下列材料:

(1)企业获得国际资质认证证书复印件;

(2)企业与相关国际认证评估顾问公司签订的合同协议复印件;

(3)企业缴纳认证费用凭证的复印件(包括认证费用发票和相对应的银行出具的支付凭证)。

4.申请服务外包公共平台支持资金的示范城市需提供下列材料:

(1)服务外包公共平台支持资金的申请文件;

(2)本地区服务外包公共平台资金具体管理和使用办法。

5.服务外包企业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按相关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相关规定申报。

(二)资金申请程序。申请采取网上和书面申请相结合的方式,并建立分级负责制,以保障资金安全。申报程序和各级责任如下:

1.企业申报

申报企业指定专人登录商务部“服务外包及软件出口信息管理系统”

()网站,可随时直接向商务部和所在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同时填报申报材料。企业应指派专门申报员申报,并指派企业相关负责人核定签字,方可网络传输上报。同时,将电子材料汇总后编制申报情况汇总表及明细表,编制索引(即将申报的材料与明细表对应编制索引),并将填报的纸质材料与电子材料核对一致,企业相关负责人签字和加盖公章后报商务、财政主管部门。

2.省级以下商务、财政主管部门审核

省级以下商务主管部门指派专人受理申报单位的电子和纸质材料,进行对照审核,形成审核记录,报同级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并以电子和纸质两种方式上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3.省级商务、财政主管部门审定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对上传的电子材料与上报的纸质材料进行对照审定,形成审定记录,由指定的受理人员和商务部门主管领导签字盖章,报同级财政主管部门审定;对最终通过的申报材料进行汇总,编制索引,编写审定情况总结,填写审定部门意见表(附件5),由商务主管部门领导签字盖章后,以电子和纸质两种方式上报商务部、财政部。

请省级商务和财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填写相关申请材料,于2011年8月10日前向商务部、财政部上报资金申请,超过申报期限不予受理。申报材料包括《2011服务外包企业录用人员汇总表》、《2011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助汇总表》、《2011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认证资助汇总表》、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材料审定部门意见表以及相关申报材料。

(三)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的分支机构,由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总公司向总公司所在地的商务和财务部门统一申请财政资金支持。

(四)财政部、商务部聘请中介机构对各地上报的申请进行核查,确定支持金额。财政部于内按照预算级次一次将支持资金拨付至各省级财政部门,由省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库管理规定拨付至服务外包企业和培训机构。

五、各地财政、商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的审核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准确及时到位。对申办企业报送的资金拨付申请要按《档案管理法》的规定将有关纸质材料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六、严禁任何单位骗取、挪用或截留资金;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服务外包统计信息。对违反本通知规定的单位,财政部、商务部将全额收回资金,取消其以后申请资格,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予以处理;情节严重或触犯国家法律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或单位的责任。

七、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资金申请审核工作情况将纳入服务外包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各地在执行本通知规定过程中,应认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向财政部(企业司)、商务部(财务司、服贸司、外资司)反映。

特此通知。

国财政部

国商务部

月十二日

附件:

1、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金补助申请表2、2011服务外包企业录用人员汇总表3、2011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助汇总表4、2011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认证资助汇总表

5、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材料审定部门意见表

6、服务外包业务范围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 篇3

摘 要 选取了六个因素的数据作为自变量,研究各个自变量对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作用和影响大小。通过分析的结果对影响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因素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关键词 服务外包 区位因素

影响一个国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区位因素又很多种,在借鉴了前人的基础上,选取了几个意义比较重要的因素作为考察对象,通过运用EVIEW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变量做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更好地判断各个因素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

一、变量的设定与结果假设

(1)市场规模GDP,在这里用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市场规模的一个变量。(2)劳动力的充裕度GSS,由于软件行业属于知识型产业,需要接受过专业学习的人才从事这项工作。所以选取的数据来自历年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数目。(3)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OPEN,这也有利于一国软件行业的发展。這里的OPEN采用的数据是历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额的百分比。(4)劳动力成本WAGE,发包方在选择提供商的时候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国的劳动力成本。本文采用的数据是我国历年来职工平均工资来。(5)基础设施ROAG,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也是影响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的顺利进行,本文用历年我国在邮电交通运输通信方面的投资额作为参考数据。(6)发包国的国内影响UNEP,文章中的国外影响因素选取了美国国内的失业率的数据。

二、数据的收集和来源

1.由于软件服务外包是服务外包行业中处于发展比较成熟和业务量比较多的业务,因此用软件外包额ITO来代替因变量的数据,由于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官方数据对软件外包额作出统计,在借鉴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作为统计数据。选取的数据从1990-2007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另外参考了中国商务部网站的相关数据。

2.自变量:市场规模GDP、劳动力的充裕度GSS、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OPEN、劳动力成本WAGE、基础设施ROAG的统计数据出自我国的1990-2007年的《统计年鉴》。

三、实证模型的建立与计量分析

1.模型的建立

根据所设定的六个影响因素,以服务外包额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为消除异方差,对变量取自然对数。这样既可以减少异方差性,又能使解释变量前的系数具有弹性的概念。根据1990—2007年的数据,通过EVIEWS3.1软件对方程(1)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依据回归分析结果,得到线性回程如下:

LNITO=-0.071754+0.663195LNGDP+0.423667LNGSS+0.398164LNOPEN

(-0.055204) (2.326461) (7.292417)(2.717728)

+0.047184LNROAG-0.079947LNWAGE-0.016951LNUNEP

(0.371766) (-0.330625)(-0.160558)

R2=0.998022 F=924.7977DW=2.50714

从回归结果来看,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99,所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F统计量为924通过了显著了性检验,说明模型整体上是显著的。

2.F统计值与t统计值的分析

判断模型回归拟合效果的好坏主要是看t值及其概率P值,t检验值越大,P值越小,参数估计的可信度则越高;反之,t值偏小,P值偏大,就表明内生变量的影响不显著。由(1)我们可以发现自变量ROAG的t值很小概率值P却很大,所以说ROAG对变量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其次再来看发包方的国内情况UNEP与承接国工资水平WAGE,其t值与P值的大小都不是很理想,虽然回归结果的正负影响是预期的,但是对因变量的影响很小。所以考虑把这三个变量从模型中剔除然后再进行回归。得到新的回归方程如下:

LNITO=0.010799+0.665286LNGDP+0.403662LNGSS+0.422664LNOPEN

(0.119688) (12.70947) (11.31567) (4.341165)

R2=0.997974 F=2298.186DW=2.419536

从再次回归的模型结果来看,三个自变量的t值增大了,并且F值变小了,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也变好了。三个变量都非常显著,给定0.5%的置信水平L通过了检验。对新的回归模型进行协整分析以及单位根检验,得到新的回归方程的方差值为-5.346767小于1%的显著水平-4.6193,说明模型是有效的。

如果时间序列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说明它们存在共同的趋势水平,这些时间序列的协同变化受长期均衡关系的约束。要确定变量的平稳性,需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方法是将时间序列进行差分,如果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则时间序列是具有1个单位根的工(l)过程。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对相关变量及它们的差分进行平稳性检验,可以看出,原时间序列数据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是不平稳的,而经过一阶差分后在5%或1%的显著性水平上平稳。因而,原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工(1)的,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即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可进一步进行协整分析,经过分析可知四个变量LNGDP、LNGSS、LNOPEN、LNITO在水平序列的情况下是不平稳的,经过二阶差分之后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所以说LNGDP、LNGSS、LNOPEN、LNITO四个变量具有协整关系。

四、回归结果分析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研究 篇4

(一) 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但总体规模较小

“十一五”期间,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00%。2010年, 承接服务外包协议金额达274.1亿美元, 执行金额198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协议金额198.3亿美元, 执行金额144.5亿美元。目前, 全国服务外包企业超过1万家。可见, 虽然中国软件外包市场目前规模不大, 但是发展速度很快。

(二) 服务外包以低端业务为主

目前信息技术外包是国内承接外包服务的主要方式, 占服务外包总额的60%以上, 在发展潜力更大的商务流程外包方面不算成功。无论是我国本土企业还是在华设立外包中心的跨国企业, 主要的业务集中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劳动相对密集的领域, 而产品研发、人力资源外包等知识密集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 整个行业结构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

(三) 中国离岸外包业务重心将向欧美倾斜

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 一直以来日韩等邻国是我国主要的发包市场, 我国在欧美主流市场上竞争力不足。但著名的咨询公司IDC发布一份报告称, 2010年中国离岸外包来自日韩的业务总体占比为40%, 来自欧美业务达51%。目前中国离岸服务外包市场重心已是日韩和欧美并重, 并有进一步向欧美市场倾斜的趋势。

(四) 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产业的地区格局已初步形成

目前, 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一线城市, 但由于这些城市成本的上升,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出现向二线省市转移趋势, 逐渐形成了以大连、深圳所具有的地缘优势为桥梁, 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战略外包核心, 以西安、成都、武汉作为大后方的分布格局。

二、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

1. 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 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完善。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国际声望, 对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起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 我国制定了“十二五”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规划, 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沿海地区、部分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都把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列入了当地“十二五”规划。

2.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2009年,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4%, 已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此外, 改革开放以来每年留学生的归国人数逐年增长, 这也为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在人力成本支出方面, 目前我国服务外包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一般在2000-3000元左右, 相比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要低得多。

3. 制造业的发展为承接服务外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已经被全球誉为“世界制造中心”, 由于我国制造业基础雄厚, 使一些发包国有信心在我国发展服务外包。另外, 大量的外包服务产生于制造企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 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投资能够产生大量的服务外包需求, 服务外包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我国制造业本身的发展。

4. 产业集群优势

21个示范城市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带动效应、辐射效应、聚集效应都十分明显。截止到2009年, 21个示范城市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金额占全国的95%, 企业家数占78%, 服务外包就业人数占77%。2010年, 全国共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756家, 其中有2625家分布在示范城市。

(二) 劣势 (Weakness)

1. 人才结构不合理, 高端人才严重缺乏

我国软件企业承接的业务集中在低端环节, 人才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 中层程序开发人员相对较多, 而高端人才严重匾乏。同时, 缺乏大量以英语为母语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有国际视野、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才, 这些成为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的瓶颈。

2. 企业规模小, 竞争力不足

我国软件外包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东软集团员工规模为1万余人, 与印度的软件企业规模相差很大, 印度三大外包巨头WIPRO、TCS、INFOSYS雇佣的员工人数均超过7万人。而且在中国和印度排名前30的软件公司中, 中国仅有20%的企业获得了CMM5级认证, 但印度的比例为87%。由于缺乏品牌企业直接导致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主要集中于低端环节。

3.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完善

服务外包业务项目中往往含有商业机密和软件版权, 发包企业对有效保护这些知识产权特别关注。而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保护度低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不利于我国接包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4. 缺乏行业协会的作用

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服务外包业缺乏一个有影响力、能够代表整个行业的行业协会。我国行业协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一些欠缺之处, 如行政色彩浓、管理体制不顺等, 这使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时缺少有力联盟的支持, 不利于企业自身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 机遇 (O pportunity)

对于中国来说, 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内外有很多的利好因素成为了促进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驱动力。从国内环境来看, 我国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刺激了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同时, 我国外贸结构的调整也带来新的机遇。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为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从国际形势来看, 由于国际离岸外包市场高速增长, 大量的外包服务需求为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 挑战 (Threat)

我国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从国内来看, 人民币升值造成外包价格竞争力下降, 使订单数量减少, 造成了软件外包企业的盈利的减少。此外,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 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被削弱。从国际上来看, 服务外包竞争日趋激烈。目前, 我国面临着印度、爱尔兰、菲律宾等强劲的竞争对手。此外, 由于外包导致美国大规模的高科技工作岗位迁移, 引起美国劳工组织的抵制, 近几年出现了回流情况, 这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来说也是一项挑战所在。

三、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

(一) 加强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

当前应在商务部“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训计划的引导下, 一方面推动行业应用与教育机构间的有效互动, 鼓励院校、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培养既懂软件和相关技术又具备外语能力人才的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 企业应积极吸引海外高级人才, 这样可以直接提升服务外包业的人才国际化水平。

(二) 大力培育本土品牌,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政府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并购、战略性重组、扩大规模, 实现业务和人才资源逐步集中,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骨干企业, 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多渠道加强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和企业的国际宣传, 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形象。

(三) 利用国家政策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诚信体系的建立不仅仅要依靠企业自觉, 更需要政府建立包括政策、条例及法律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保障措施, 提高企业诚信度。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力度, 针对服务外包建立专门的投诉机制与渠道;打击软件盗版等侵害知识产权的不良行为, 引导企业诚实守信, 遵守国际上的信息保密规则。

(四) 推动创建国家级的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我国可以参照印度等国的成功经验, 成立在行业内具有领导地位的行业协会。由政府投资创建, 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作为成员单位, 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该机构向国际市场正面推介中国服务提供商的能力, 高效灵活地发展我国对国际服务外包的承接。

摘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能耗低、附加值高, 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因此, 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成为我国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应加强服务人才的培养;大力培育本土品牌, 拓展国际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建国家级的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关键词:国际服务外包,SWOT分析,承接

参考文献

[1]于明言.全球外包发展与我国外包战略[J].未来与发展, 2010 (5) .

[2]吴洁.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 2007 (5) .

[3]赵楠.印度发展服务外包模式[J].经济问题探索, 2007 (3) .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问题及对策 篇5

1.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主要是软件和IT服务外包,在发展潜力更大的商务流程外包方面目前还仅有少数成功案例。另外,在软件和服务出口方面,也在相当程度得益于我国在硬件设备制造和出口方面的优势,通过自身服务的相对竞争力获得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规模估计还要小一些。

2.中国本土软件企业规模还比较小。本土的研发型软件企业一般都只处于1000人以下,很难开展战略性的长期基础研发项目。在获得CMM等行业技术和业务能力认证等基本技术指标方面也显著落后。

3.软件出口以日本市场为主。日本市场是中国目前软件外包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在6.33亿美元的外包服务市场总量中,日本市场需求额达到4.02亿美元,所占比例为63.5%,美国、中国香港和欧洲市场分别占13.7%、10.3%和3.3%。由于日本企业自身管理上的特点,很少有最终项目整体发包到中国,发包的一般都是其作为总承包方进行系统设计、架构分析之后分解出来的子模快,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加工贸易的性质比较明显。

二、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所欠缺

研发型软件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十分重视,尽管国内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但是在商业机密和数据信息等方面的保护上只有当违法造成损失之后才能进行惩罚,而且惩罚力度较小,这也是许多高质量的外包项目难以发包到中国的重要原因。

2.相关人才培养政策调整滞后,高端人才缺乏

尽管中国的软件人才较多。但是真正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依缺乏,尤其是既懂行业专业知识、又懂软件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印度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扶持印度理工学院(IIT)这样的教育机构培养行业精英和高端人才,还鼓励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这样的民办教育机构通过国内外办学,大批量培养国际服务外包需要的普通人才,在良好政策框架下教育机构与业内组织互动配合,在满足行业发展的人才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出台针对性解决这一行业人才瓶颈的政策方面比较滞后,在如何通过有效政策调整、推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

3.行业协会发展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行业协会职能改革滞后

NASSCOM作为印度软件服务行业的自治管理机构,在研究行业国内外形势、规划行业发展前景、与政府部门对话沟通、寻求政策支持、促进业内人土交流和培训人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职能,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相比之下,我國以原先政府行政机构为基础建立的有关行业协会,虽然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做了不少有益工作,然而由于历史、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同程度地存在服务意识以及能力不足等问题。

4.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滞后

印度1991年开始对软件与IT服务企业长期实行大力度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免除企业所得税、采购国内投入品流转税、进口资本品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引导印度国内资源向服务外包出口部门倾斜,充分发挥其语言和人力资源优势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但是中国在服务外包的税收政策方面调整滞后,并且软件外包企业一定要先争取获得软件生产企业认证,然后才能享有比较有限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促进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

从减少管制扭曲、培育市场力量、兼顾溢出效应、着眼国际竞争等多方位角度考虑,建议实行以下具体措施。

1.改进和完善相关立法和执法。研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流程涉及新的知识产权关系,总结我国业内实践经验并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改进和完善知识产权立法,降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交易成本。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涉及新的业务合作形式和关系,包括合同标的、交付方式、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新内容,加快完善与国际商业惯例相适应的法律规章建设。

2.调整人才培养政策,加大高端人才储备。鼓励大学和各类职业学校建立多层次的软件人才培训体系,培养既懂英语、软件专业知识,还具备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我国基层中小学外语教员的水平和能力,加强宣传推广,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加大高端人才储备。

3.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真正由业内企业主导和企业家自行管理的国际服务外包行业协会。鼓励新协会在规划行业发展、与政府和公众沟通对话、建立行业数据库、定期举办各类交易会和推介会等方面承担全方位的职能。建议把建立国际服务外包协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转变政府职能和培育行业中间组织的行业试点。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研究 篇6

1 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规模总量迅速增长

中国近年来服务外包持续增长, 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全球外包中心。如表1所示, 2010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金额达到198.3亿美元, 执行金额为144.5亿美元;2011年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到326.2亿美元, 执行金额为238.3亿美元, 同比增长65.0%;2012年, 我国服务外包的协议金额为438.5亿美元, 执行金额为336.1亿美元, 同比增长41.1%;直到2013年底,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协议金额为623.4亿美元, 执行金额更是达到454.1亿美元, 同比增长率为35.0%。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 尽管全球服务外包业发展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但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1.2 中国服务外包业就业规模稳步扩大

截止到2013年, 中国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已确定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深圳、广州、武汉、哈尔滨、成都、南京、西安、济南、杭州、合肥、南昌、长沙、大庆、苏州、无锡、厦门21个城市为国家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我国正逐步打造以服务外包重点城市为依托的区域分布格局。随之而来的是, 我国在服务外包产业方面的就业人数迅速提高。2013年,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新增从业人员106.5万人。截至2013年底, 中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4818家, 从业人员536.1万人, 其中大学 (含大专) 以上学历355.9万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6.4%。到了2014年一季度, 我国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14.2万人。截止2014年一季度末, 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5398家, 从业人员550.3万人, 其中大学 (含大专) 以上学历367.1万人, 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6.7%。

1.3 国际服务外包内容得到不断深化

近年来, 中国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不断深入。在我国, 以保持传统的ITO业务的快速增长的同时, 业务流程外包 (BPO) 、知识流程外包 (KPO) 的业务发展也非常迅速, 医药研发、工程设计、软件与信息系统架构设计、金融后台服务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业务比重不断上升。2011年全国BPO、KPO业务执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22.1%和214.7%, 在全部业务中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32.6%上升到2011年的38.4%。虽然与服务外包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但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服务外包正逐步从价值链底端向高端延伸。

2 中国服务外包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来自其他服务外包承接国的挑战日益加剧

随着服务外包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意识到, 国际服务外包业不仅存在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而且还能推动本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因此, 很多有潜在优势的国家开始进入到国际服务外包行业中来, 并且都立志力争上游, 导致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中国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比如说印度, 对于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来说, 它比中国在欧盟和美国市场上更占有优势, 甚至, 它在美国服务外包业中的市场份额已达到了80%。特别是在软件外包方面, 印度的软件外包已经迈过了初级阶段, 向更高级别发展, 它开始专注于大型企业应用软件和全系列软件外包集成方案等业务开发, 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方案执行、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 承接金融服务、电信设备和制造业的全系列软件工程服务。再比如说菲律宾, 它是东南亚服务外包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作为英语国家, 它能与大多数发包方进行良好的沟通, 同时, 即使和印度相比, 它在运营成本与电信基础设施等方面也是占优势的, 所以菲律宾所能承接到的数据处理、财务业务以及呼叫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多, 是发包方优先选择的国家之一。其实, 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服务外包行业中来, 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加入到了此行业中, 想分得一块蛋糕。由此可见,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眼光投入到国际服务外包业中来, 中国面临的对手也会越来越多, 挑战也随之加剧。

2.2 地区分布不均衡

在国际上, 我国在地理位置上接近日、韩两国, 又因为地处亚洲, 所以没有较大的文化差异, 从而使得我国承接了日、韩两国市场上大量的服务外包业务。中国和日本自古代就开始了文化交流, 使得两国的文化障碍并不严重, 从而导致我国大量的服务外包企业专注于日本服务外包市场的开发, 致使日本成为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第一大市场。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承接的有关软件外包业务有超过61%是来自于日本市场, 而且其份额还在迅速增长。除了日本之外, 我国主要承接韩国、香港等亚洲国家或地区的服务外包业务, 比率约为12%;当然, 美国市场份额约为20%左右, 至于欧洲市场, 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约为6%左右。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客户主要市场集中在亚洲, 经营的业务范围非常狭隘, 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开发度不高。

在国内, 我国的服务外包业分布也非常不平衡, 大多集中在大连、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而像成都、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 所能承接的业务则非常少, 市场占有率低, 不论是规模或是质量都比一线城市低。总而言之, 每个城市服务外包业的市场占有率有高有低, 差距较大, 发展不平衡, 从而导致我国的服务外包业形成规模效应的难度增大, 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2.3 服务外包企业融资困难

一个企业不进行融资, 仅仅依靠自身的资金发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服务外包业也是一样。印度的软件行业就是依靠其政府的各种金融信贷政策的支持才能飞速发展的。首先, 为了保障软件行业的优先发展, 印度政府信贷政策是倾向于IT行业的, 逐渐建立了以传统银行为主要渠道的为服务外包业提供融资支持的信贷体系, 同时, 印度政府也没有忽视服务外包业中中小企业的发展, 同样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使印度整体的服务外包业有着源源不断的资金, 保障自身的迅速发展。中国政府虽然也为本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信贷政策支持, 但是由于中国服务外包业起步较晚, 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固定资产少的现象, 用于进行金融融资的担保抵押资产少, 再加上服务外包业通常从事无形的服务活动, 使得企业从银行进行融资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当然, 我国不健全的风险投资机制, 缺乏风险投资资金等同样为企业融资增加了难度。中商情报网的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 我国用于风险投资的资金约有120亿元, 只有20%的资金用于IT行业的投资, 大约可以支持300家左右的企业发展, 但是中国国内约有1000多家的IT企业, 就是说只有3%左右的企业可以得到资金支持。可是, 服务外包企业在接受业务时, 前期投资成本较大, 非常需要外部资金的支持, 但商业银行不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为企业的融资无形中制造了很多障碍, 抑制了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 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

3.1 国家加强关于服务外包业的法律法规建设

对于服务外包业的发包商来说, 选择承包方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信息安全。如果雇主不能严格保守发包方在合作中泄露出来的商业机密, 并且不经意间将一些商业信息透露给了合作以外的第三方公司, 这有可能会造成发包方严重的经济损失, 所以发包商近年来更加关注雇主对自身风险的控制能力。

当我国企业开始进行国际间的合作时, 就会不断接触到新的知识产权关系, 这些关系会在我国企业承接业务时因为差异造成一定程度的麻烦, 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必须加大投入研究这些初次接收到的知识产权关系, 不断补充完善它们, 并且不断优化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项目的交易成本。另外, 国际金融市场上也存在着许多的国际惯例, 这在以往都是我们没有接触过的, 但是, 现在, 我们必须具备与其相匹配的法律法规, 这都是我国政府应该去做的。同时, 我国政府还可以出台各种政策鼓励本国企业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申请各种专利, 对于其中产生的费用, 相关部门也可以设立专项资金进行补贴, 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建立我国的境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

此外, 在我国各种盗版侵权的行为非常猖獗, 所以我国要严厉打击这种行为, 鼓励企业要以信誉为第一, 诚信经营, 坚决保护合作者的商业机密, 对于国际上通用的信息保密规则也要严格地执行, 这样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商业秩序。

3.2 增强本国企业实力和积极促进国际合作

在国际上, 许多先进的跨国公司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我国政府可以支持和鼓励本国的服务外包企业与这些先进企业合作, 在合作中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 获取他们的客户资源, 从而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当然, 政府也要支持和鼓励国内的先进企业, 走出国门,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通过收购或融资他国企业或其他客户内部服务部门的形式迅速站稳脚跟。政府也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为快捷便利的融资渠道, 为他们提供各项贷款优惠或担保, 使企业具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发展。

为了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政府也可以在国内建立服务外包的示范工程, 优化创新IT的运营模式, 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当地政府的招商局也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的活动, 创造机会和国外先进的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合作, 吸收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

3.3 打造“中国外包”的国际品牌

良好的品牌可以更好地吸引合作者, 我国政府应该鼓励企业注重品牌战略, 并将中国的服务外包建设成闻名遐迩的国际品牌。这就需要政府在国际上的大力宣传, 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得国外企业知道我国服务外包业的优势以及政府为其提供的政策优惠。还有, 政府可以建立全国服务外包权威论坛, 这将成为我国实施品牌战略必不可少的平台, 可以起到推动我国服务外包良好形象迅速树立的作用, 同时也为国内外的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有利于拉近彼此的关系。当然, 我国政府也可以在各个国家的驻外大使馆中专门设立一个部门, 派遣专业人员接触各国的服务外包企业, 对他们宣传中国的服务外包的优惠政策。此外, 政府也要鼓励本国企业积极与国外先进的跨国企业合作, 依靠他们, 努力提升自己的声誉, 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樊秀峰, 寇晓晶.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制造业纵向技术溢出效应[J].国际经贸探索, 2013 (5) .

[2]毛振华.我国服务外包应走差异化竞争之路[J].中外企业文化, 2012 (05) .

[3]杨帆.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10.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 篇7

一、理论基础

1. 交易成本理论

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市场交易中存在着交易费用, 也就是指人们完成一笔交易所付出的货币、时间、精力和体力等各种成本。当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大于内部交易成本, 企业就应该选择内部化生产的方式来节省资源, 使交易成本更低;相反, 如果其内部交易成本大于外部交易成本, 外包则能够很好地实现成本节约。

2. 核心能力理论

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不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将自己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 归核化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这样, 外包就成了企业利用外部资源获得互补的核心能力、强化自身竞争地位的一种战略选择。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汽车企业严重冲击美国市场, 原因就在于日本的汽车生产商将非核心的环节如零部件的生产等进行外包而仅仅保留了设计研发这一核心环节, 从而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二、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和面临的机遇

1. 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 外包日益从传统的制造领域转向信息技术、金融保险、软件开发、资本资产管理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 目前我国承接国外服务外包增长迅速, 领域也逐步拓宽, 业务范围主要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等, 在上海、北京等城市更是形成了一批外包产业集聚、经济效益显著的国际服务外包园区。

但同时我国的服务外包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服务业发展滞后, 服务水平低, 难以承接高端服务外包业务;外语人才偏少;服务意识欠缺;铁路运输、电信等服务业仍然维持垄断性产业组织结构, 开放度低, 外资难以进入;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我国急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提高承接服务外包国际转移的能力。

2. 面临的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服务业已超过制造业成为产业跨国转移最为重要的领域。随着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开端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经济陷入了困顿, 许多国际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 会加快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 而中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低廉的劳动力、完善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市场等都极大的增强了中国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 因此中国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服务外包市场。面对刚刚兴起的服务业国际转移, 参与全球服务业分工是我国发展的一个新的契机, 我们应该抓住机遇,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提升我国在承接服务外包上的国际竞争力。

三、政策建议

1. 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服务外包, 形成完善的发展体系和计划

服务外包产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必需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 要加强对国际间服务外包的研究, 寻找符合我国实际的服务外包业务, 研究和确定我国服务外包的产业优势和方向, 从战略高度确定发展规划, 形成完善的发展体系和计划。

2. 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 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

放宽某些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软、硬件环境。要积极稳妥地进一步开放运输、金融、旅游、医疗等行业, 借助服务外包国际转移促进我国服务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3. 抓住国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机遇, 大力引进国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国际服务外包的领域日益非常广泛, 涉及的环节越来越复杂, 我国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抓住国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机遇, 大力引进国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弥补外资流入的不足, 而且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 带动产业升级。

4. 引导和帮助企业发展服务外包

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服务外包是政府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要为国内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 引导它们积极参与国际项目外包市场, 承接外包项目;要帮助外国企业了解我国的投资环境, 增强投资信心;积极推动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 将服务外包转移到我国, 鼓励它们设立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

5. 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才, 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

丰富、相对低廉的高素质人才是吸引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目前真正能够适应知识型服务业要求、既懂技术又熟练掌握外语且通晓国际市场运行规则的复合型、国际型高素质服务业人才仍然短缺, 因此我们必需加快高素质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参考文献

[1]刘重:我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 2006 (04)

[2]王根索:国际服务外包转移与我国的承接对策[J].经济纵横, 2005 (04)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 篇8

关键词:离岸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因子分析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 在第三次服务产业全球化的趋势中, 我国面临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机遇与挑战。但离岸服务外包在告诉发展的过程中, 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因素的制约, 如主要以低端业务类型为主, 离岸承接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 产业整体竞争力不高, 产业结构出现高度分散等问题。在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产业时必须正确处理这些问题, 而这需要对我国承接能力与国际上其他承接地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 以找出我国在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中存在的关键瓶颈所在。

本文有针对性的收集了13个国家相关数据, 其中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是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发包国, 同时这些国家也是 (在岸) 服务外包主要的承接地, 而在岸服务外包的金额远超离岸服务外包。中国、印度、菲律宾、墨西哥、巴西、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是国际上主要的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地。主要的发包地和承接地的竞争力的比较, 可以使我们更能认清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离岸服务外包的动因。竞争力国际比较分析所收集的数据主要是来自《2010国际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公布的2010年数据统计资料。通过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可以对中国承接离岸外包的国际竞争力有着清晰的定位, 并能界别出中国在发展离岸外包上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一、有关服务外包承接地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指标构建

针对不同国家承接服务外包的竞争力, 很多国际组织和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 (A.T.Kearney) 在2007年提出了全球服务区位指数 (Global Services Location Index) , 主要从财务、人员技能和可用性以及商业环境三项方面考量。而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科尔尼、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和埃森哲咨询公司 (Accenture, 2007) 四方共同研制出了中国服务外包承接地的综合评价则主要是从环境、人员、成本三方面去考核。

我国学者孙晓琴 (2008) 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出发,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 对我国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吸引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刘艳 (2010) 从发展中国家出发, 基于2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 对影响这26个发展中国家承接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上述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国际科研组织提出的指标体系, 其多能从整体上对某个国家承接离岸外包的水平进行比较排序。但是它缺乏对相关因素影响作用大小的具体解释, 因此, 消弱了对政府制定政策的指导作用。而学者的研究从另一种角度探究了研究一个国家承接离岸外包的竞争力的方法, 这一方法对研究我国承接离岸外包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因此, 本文综合众多参考文献, 罗列出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起影响作用的17个评价指标, 并有针对性的收集当下离岸外包发展较好的13个国家相关数据, 应用一定统计方法对中国承接离岸外包的国际竞争力有所认识。

二、数据收集及指标体系构建

1. 数据收集

根据相关理论研究的结论, 以及王昌林等 (2013) 、沈鹏熠等 (2011) 的研究结论, 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 对离岸服务外包企业整体绩效有显著的直接影响的因素为经济与产业基础、政策支撑力度、人才资源、外包服务质量、伙伴关系质量五个因素, 而技术资源与水平、市场竞争能力、文化沟通与协作、运营管理四个因素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同时结合各种相关研究或评价体系曾经使用的指标、考虑不同的分类、兼顾数据可获得性, 选择了企业开业所需办理手续、企业开业登记注册费占人均GNI的比重、电话主线、国际互联网用户、航空运输客流量或吞吐量、人均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服务出口额、服务进口额、投资者保护指数、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人均住户最终消费支出、非农部门雇员月平均工资、人均信息和通讯技术支出、教育指数、初中高等教育入学率、第三产业就业率等17个指标构建承接地的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由于统计制度并不完善, 尤其是是国际统计口径不一, 致使关于服务外包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不易收集。本文有针对性的收集了13个国家相关数据, 其中美国、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是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发包国, 同时这些国家也是 (在岸) 服务外包主要的承接地, 这是因为在岸服务外包的金额远超离岸服务外包。而中国、印度、菲律宾、墨西哥、巴西、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是国际上主要的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地。主要的发包地和承接地的竞争力的比较, 可以使我们更能认清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离岸服务外包的动因, 实际上当前服务外包的主要业务还是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因为离岸服务外包只占全球服务外包支出很小比例。竞争力国际比较分析所收集的数据主要是来自《2010国际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公布的2010年数据统计资料。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统计年鉴记录原因, 并不是所有指标数据均来自2010年, 企业开业所需办理手续、企业开业登记注册费占人均GNI的比重是2009年数据, 而国际互联网用户、航空运输客流量或吞吐量、人均信息和通讯技术支出、教育指数是2007年数据。但是, 本章是对13个国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横向比较, 因此, 上述数据年份差异对结果影响不大。

2. 指标体系构建

将17个服务外包竞争力影响因素指标通过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因子分析, 所有指标的变量共同度 (Communalities) 均高于80%甚至90%以上, 说明提取的因子已经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因子提取的效果比较理想。

表1给出了初始的样本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 共有4个因子对应的特征根大于1, 因此应提取相应的4个公因子, 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7.245%、18.359%、9.642%、5.830%, 累计贡献率达到91.076%, 说明提出的4个公因子已经包含了解释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采用主成分法计算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说明各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载荷, 即影响程度。但为了使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分化, 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四次最大正交旋转,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如表2所示:

通过因子分析共有4个因子作为主因子被提取, 现在需要对这几个公共因子进行命名:

第一个公共因子是一个相对综合性指标, 一是反映在该国实现服务外包的成本, 包括人均住户最终消费支出、非农部门雇员月平均工资、人均信息和通讯技术支出;二是反映发展离岸外包国家的人力资源储备情况, 主要包括教育指数、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入学率 (%) 、第三产业就业率。

第二个公共因子主要反映的是行业规模及基础设施情况, 包括反映各国家离岸服务外包行业规模的指标服务外包出口额和服务外包进口额, 以及反映各国家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基础设施情况的指标电话主线 (条/千人) 、国际互联网用户 (千人) 、航空运输客流量或吞吐量 (万人次) 。

公共因子1和公共因子2对最终对象的解释贡献率达到70%以上, 是主要的因子。

第三个公共因子主要反映的是服务外包发展国家的政策环境, 体现当地对开办企业的政策支持和便捷情况, 包括企业开业需要办理手续、企业开业登记注册费占人均GNI的比重、投资者保护指数。其可称做政策支持, 对整体对象解释度为9.984%。

第四个公共因子主要是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人均国民总收入, 反映的是服务外包发展国的经济发展活力。发展国际外包不仅对行业经济活力有要求, 对承接国整体经济活力也是有要求的。

由此可以得出评估服务外包承接地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如表3:

表3只是构建评价服务外包国承接离岸外包竞争力的一种视角, 评价指标还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构建。从上表一级指标的权重可知, 政策支持和经济活力对一个国家顺利承接到离岸外包业务固然重要, 但毕竟只是其辅助作用, 真正对吸引离岸外包其核心作用的是离岸外包的经营成本、人力资源状况和行业规模及基础设施方面的情况。

从上表可知, 成本节约仍旧就是企业选择服务外包的首要考虑因素, 而人力资源状况重要性也日渐凸显。随着服务外包不断由ITO向KPO发展, 服务外包发包国在选择接包国时越来越重视当地的人力资源状况。中国虽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储备, 但是具备国际化事业和实干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数量却并不多。由此可知在不断通过政策支持来促进离岸服务外包发展的同时, 中国要更加注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同时, 通过激发国内企业从事国际服务贸易意识和能力, 努力的扩大服务进出口规模。

三、城市服务外包竞争力评价

根据计算可得, 各主因子的系数矩阵, 结合各主因子贡献度得出综合评价函数 (Zxi为xi标准化后数据) :

Y=0.297Zx1+0.472Zx2+0.547Zx3+0.537Zx4+0.335Zx5+0.573Z x6-0.440Zx7+0.384Zx8+0.371Zx9+0.484Zx10+0.282Zx11-0.417Zx12-0.496Zx13-0.443Zx14+0.411Zx15+0.356Zx16+0.520Zx17

将标准化后数据带入上述综合评价函数, 得出各国家承接离岸外包竞争力得分情况如表4。

各国家承接离岸外包竞争力得分情况是一个综合性数据, 其考评的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服务贸易规模, 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单纯经营成本性指标, 而是一种整体情况。某些国家可能在单项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其余项目的低水平也有可能致使整体得分较低。

上表得出的结果是按照各个国家离岸外包竞争力由大至小排序的。从数据可知美国、英国、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得分高于1, 可列为具有显著竞争力国家, 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得分大于0, 可定义为竞争力较显著国家, 墨西哥、巴西、中国、印度、菲律宾得分均低于0, 被称为竞争力不显著国家。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 目前国际上承接离岸外包竞争力差异较大, 竞争力最强的为美国, 得分为3.732, 而得分最低的菲律宾得分仅为-3.186。同时, 在选取的比较国家中有5个国家的得分均低于0, 为负。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的竞争力在14个国家中处于倒数第三的位置, 仅高于菲律宾和印度, 数值为-2.936。说明目前我国承接离岸外包国际竞争力仍然较低, 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印度目前在国际上离岸服务外包发展较好, 但是计算得分却仅为倒数第二, 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了解各个国家在影响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各因子得分具体情况, 来分析导致低竞争力的真实原因。因此, 表5将根据表3构建的指标体系计算出各二级指标的得分。

根据前面计算的综合评价函数, 计算得出各二级指标得分情况如表5。

四、总结

从上述分析可知, 目前我国整体的离外包竞争力还不是很强, 政府要想提升承接离岸外包的国际竞争力可以从一下几方面着手:提升离岸外包人力资源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应充分发挥我国丰富人力资源优势, 从服务外包角度出发,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服务行业人员, 扩充我国离岸外包人力资源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同时, 虽然政府目前我国政府对服务外包相当重视, 在近几年政府投入不少资金、也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来扶持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 但是具体资金、政策落实情况却缺乏相应监督。因此, 应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 来监督资金政策落实情况, 确保资金政策真正为促进服务外包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晓琴.我国服务外包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J].2008 (7) :28-33.

[2]闫娅, 曹蕊.基于城市间比较的大连市服务外包竞争力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1) :27-29.

[3]刘艳.发展中国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基于26个主要接包国的面板数据研究[J].经济经纬, 2010 (1) :42-45.

[4]沈鹏熠, 王昌林.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2 (4) :83-88.

[5]王昌林等.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比较优势演化与发展路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3.11.

[6]陈新业.论服务全球化发展趋势与我国服务外包业竞争力[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2) :70-71.

[7]周慧.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 2009:77-7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 (2010)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 篇9

一、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2005年,中国的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 sourc ing,即技术外包)和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即业务流程外包)市场规模已接近20亿美元,同时以近23%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2007年又突破了30亿美元。但是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比较成功的印度等国家比较,中国还存在一定差距,现从发展规模、竞争性成本、客户互动技能及环境禀赋等4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发展规模

印度凭借其在服务外包领域的良好行业形象,业务来源已经不限于单一的美国市场。以承接软件外包为例,很多增长强劲的国际中小型企业也将软件业务外包给印度。中国在软件外包业务方面,从总体规模上看已经远落后于印度(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http://www.csia.org.cn/home/index/index.htm,作者整理。

从规模效应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公司的规模是提供稳定的IT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重要条件。2006年,中国的IT服务公司超过了8000家,但最大的10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之和只占总体市场的20%。相比之下,印度的IT供应商总共不到3 000家,但是前10名的企业占了总体市场45%的份额,其中至少有15家雇员人数超过2 000人。值得欣慰的是,从2002年开始,中国软件出口势头增强,增长速度超过印度,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竞争性成本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劳动力成本最为低廉的国家之一,其巨大的国内市场和较低的工资水平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全球竞争性价格优势。在服务外包环境下,中国的成本优势极具有竞争力(见表2)。

资料来源:http://www.gartner.com/it/products/research/research_ser-vices.jsp作者整理。

虽然中国的成本明显低于印度,但中国企业在国内的成本优势结构并不理想。中国现阶段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税收成本和人力成本上,而这些方面的低成本无益于国家经济实力的真正增强,也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也难以长期维持下去。而且现在所开展的服务外包,其成本结构、成本竞争与制造业外包又有很大不同,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应该基于长远因素考虑,打造结构更为优化的成本竞争优势。

(三)客户互动技能

交流的有效性取决于语言技能、交流基础设施和文化适应性。能力缺乏、层次较低的交流技能最终会失去客户的信任,从而难以获得海外客户的外包订单。而且,即便获得了海外订单,交流技能的缺乏也会增加人事管理难度,延长项目时间,进而要付出较高费用。较强的客户互动技能,包括英语能力在内的交流技巧,恰恰是中国的国际服务贸易承接商必须大力改善的领域。尽管中国的技术人员可能有较强的项目开发技能,但交流技能较差也很难达到客户要求,交流技能不足和文化意识缺乏也会使这些供应商难以进入合同竞标名单(见表3)。

注:总分为1.0,分数越低则表明能力越低。资料来源:http://www.gartner.com/it/products/research/research_ser-vices.jsp作者整理。

从表3可以看出,在语言技能和文化适用性方面,中国目前落后于爱尔兰、印度等重要外包承接国。因此,中国外包企业应尽快提高语言技能水平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四)环境禀赋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区域吸引指数”在主要发展中国家中仅次于印度,排第2位。

如表4所示,国际服务外包区域吸引指数主要从金融结构、员工技能和商业环境3个方面来测量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区位优势。金融结构补偿成本主要包括税收负担、汇率波动等;员工技能主要包括累积商业经验和技能、劳动生产率、教育和语言等;商业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基础结构、文化适应性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中国在三大指标方面相对比较平均,因而总体国际服务外包区域吸引指数相对较高,并有望在2010年成为国际服务外包的三大基地之一。另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可以为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提供良好的交通和物流环境。而且,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中国每年约有1 950万人需要就业,而未来10年伴随经济增长,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在675万人~1 031万人。这一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需求,成为吸引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展服务外包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中国的发展与周边国家尤其是亚洲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有着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跨国公司来华开展离岸服务外包,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母国和中国的比较优势,而且可以借此机会更进一步拓展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联系,充分发展其在亚洲的业务,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中国战略性的环境禀赋和地理位置,吸引了几乎所有世界500强公司在中国设立亚太地区的服务外包基地。

注:金融结构补偿成本、员工技能和商业环境的比例分别为40%、30%和30%。资料来源:沈玉良、沈克华,《发展中国服务加工贸易的路径选择》,《国际贸易》,2006年第3期。

二、提高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

1. 研究制定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规划。

政府要组织相关科研机构认真研究发展服务外包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结合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制定服务外包发展规划:(1)制定服务外包企业认定标准,与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认定标准相衔接,为政策支持奠定基础;(2)制定引导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服务外包的有关政策,并提供人力服务、基础设施便利等优惠条件,将服务外包纳入外商投资企业鼓励类目录;(3)加大服务贸易出口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出口补贴、出口信贷政策,不断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4)进一步放宽条件,降低标准,将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纳入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区域范围,鼓励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和营销机构。

2.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改善服务业投资环境。

制定并完善中国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力度,针对服务外包建立专门的投诉机制与渠道。加大对软件盗版等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合同,保守客户机密,遵守国际上的信息保密规则。积极推行软件正版化。鼓励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建立境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到境外申请专利、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对申请和维护费用、代理费用等给予补贴。与此同时,诚信体系的建立也是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这不仅要依靠企业自身能力,而且需要政府建立实施包括政策、条例以及法律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保障措施,使得企业在丧失诚信的情况下机会成本或损耗远远大于其实际收益,保证服务外包发展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各部门要协同配合,推动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度,减少由于人员流动带来的知识产权泄密。鼓励国内外中介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客户资信评估服务。

3.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稳定发展将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中国国内信息技术服务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多年来,国内软件企业从无到有,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其经营范围、服务能力以及市场拓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中国企业目前外包的主要IT业务软件开发与国际同行相比,在日常IT运营与维护方面的外包比例较低。因此,应尽快改变大型企业的运营理念,鼓励外包非核心的IT业务,让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同时也可以逐步带动中小企业进行外包,促进整个服务外包产业的飞速发展。

(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1. 继续发挥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业务流程外包。

业务流程外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金融、建筑、法律、会计、旅游、运输、仓储等各个行业都已经出现业务流程外包的萌芽,其对中国相关领域的拉动和提升效果难以估量,与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目标也完全一致。发展业务流程外包,健全关键要素是当务之急,如恰当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接入条件,政府的有力支持,充足的投资,备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队伍,以及通晓客户使用的主要语言,其他因素包括客户与服务供应商之间在文化和心态上协调一致等。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应当先从基本的低风险服务开始,在积累了经验和技术之后,再转向提供较为复杂的服务。如在互联网上建网站,在客户所在国家设立办事处,并且逐步与全球主要外包公司建立伙伴关系,以便在这一行业中站稳脚跟。政府应当提供便利的电信基础设施及其利用手段,建立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提供财政刺激手段,从而促进业务流程外包业务发展壮大。

2. 吸收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承接离岸服务外包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服务外包人才,除了政府要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之外,企业自身也要在吸收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下功夫。在人才的吸收方面,企业应重用那些具有跨文化经验的高级人才,聘请具有专业和语言优势的海外留学生,甚至可以通过与客户所处区域有经验的中介机构合作,雇用本地的服务人才,还可以用期权或入股的方式激励高端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向知名的外包服务公司学习,建立培训机制和吸取培训经验,为本公司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尤其要重视对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其提供实战机会,以提高管理人员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3. 提高服务意识,保证服务质量。

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国内大部分服务外包承接方都缺乏服务意识和经验,与客户之间存在心理鸿沟,客户满意度不高。这就要求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服务意识,改变单纯依靠低价竞争的策略,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国内服务提供商应主动和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并定期或不定期登门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努力争取通过国际质量及能力认证,以确保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武阳.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的思考与借鉴[J].服务贸易,2007,(1).

[2]刘庆林,廉凯.印度承接服务业外包对其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启示[J].世经观察,2006,(9).

[3]郑凯捷.中国服务显发展的中间需求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

[4]祁志军.中国服务外包发展趋势预测[J].权威视角,2007,(10).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 篇10

【关键词】服务外包 对策

一、大力发展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对我国的积极作用

1.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

《2010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报告》显示: 2009年,全国8950家外包企业从业人员达154. 7万人,其中获大学以上学历者为116. 5万人,占到75. 3%。服务外包产业已经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此外,服务外包产业大多与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服务、采购物流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财务服务等现代专业服务有关,就业层次较高,对我国就业结构的改善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2.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

每次金融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新的产业变革、新的商业模式出现,本次金融危机加快了以“低碳经济”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国际服务外包的转移可以产生技术外溢。服务外包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需要供应商与客户进行大量的业务沟通和交流,发包方是拥有先进技术载体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服务外包意味着相应的技术向国外转移,而一般作为接包方的中国在承接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吸收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

式,进而带动自身技术进步。

二、金融危机后我国服务外包业务现状及制约因素

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保持了30%到40%的年均增长率,许多发展中国家借助服务外包实现了国家的高速度发展。金融危机后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同样以迅猛的速度发展。

1.全球服务外包业务加速向我国转移

金融危机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商机。首先,受金融危机影响,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提供国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加大,业务增速明显放缓,印度的企业有意寻找机会并购我国的服务外包公司,将为我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其次,我国低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我国的IT与信息外包业务平均劳务成本仅为印度的70%,而对比在成本上更低于我国的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我国多源服务外包基地的建设以及人力资本的性价比均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这些因素促使全球外包业务向综合实力更强,环境更好的中国转移。

2.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

随着中国軟件出口实力的不断增强,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日本一直是中国承接软件离岸外包的传统市场,但2008年中国向日本出口软件的协议金额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51%降至37%。2008年,中国对欧美国家软件出口增长迅速,其中与法国新签软件出口协议金额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0.045%增至3%,承接美国的软件外包协议金额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8.8%。中国软件在港台地区的市场也逐步拓展,承接港台地区软件外包占到了中国软件出口的13.5%左右。

3.服务外包以低端业务为主,核心竞争力弱

无论是我国本土企业或是在华设立外包中心的跨国企业,主要的业务集中在嵌入式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服务外包业中劳动相对密集的领域,而产品研发、建筑设计、人力资源外包等知识密集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行业结构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

4.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企业之间无序竞争

虽然我国具有丰富的人才储备,但适合的服务外包人才却相对匮乏,高层次、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短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差;企业员工外语水平低、市场意识差、技术逻辑与欧美不对称。因此,从事编码、测试等小规模、低层次、技术含量不高的业务,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而进行恶性的低端价格竞争。

三、发展服务外包业务的对策建议

1.充分利用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惠政策

服务外包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有效运作机制,把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紧密结合,如可以根据服务外包行业的岗位需求,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培训,使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成为大中专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渠道。

2.实施服务外包大企业战略,创品牌

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问题,发展和壮大骨干企业是服务外包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基础,也是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印度前20软件企业年出口占该国软件服务年出口总额的42%,平均每家企业年出口1.66亿美元;中国前20软件企业年出口只占全国的13%,每家企业平均出口475万美元。因此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外包企业组建具有竞争力的中国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促进软件外包出口基地建设,更有效的促进我国承接服务外包。

3.巩固日韩市场,开拓美欧市场

随着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千百十工程”的实施,中国服务外包业务必将不断扩大,在继续巩固提高日韩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开拓美国、欧洲服务外包市场,着力发展软件外包、研发设计、系统应用管理和维护、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外包,更多地承接银行后台服务、财务结算、人力资源管理、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中心等业务流程服务外包。

4.依据区域特色规划服务外包发展重点

服务外包业要获得发展,不仅要有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有综合竞争优势,形成整体竞争力。2009年2月,北京等20个城市被批准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商务部要加强指导,作好整体规划与布局,加强区域间的沟通与协调,以使每个基地形成自身的特色,在地区相近的区域,如南京—上海—杭州,北京—天津—大连,应该加强服务外包分工与合作,促进共有平台的建立,形成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华德亚,董有德.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J].商业研究, 2008, (1) .

2.李萍.服务外包技术进步的制约因素与策略探析[J].江苏商论, 2009, (12)

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 篇11

众所周知,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在国际货物贸易蓬勃发展的今天,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相对滞后, 而且二者发展的不均衡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这势必会影响货物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若要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均衡发展, 最佳选择就是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恰恰是加速国际服务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分工, 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承接服务外包, 可以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 不仅促进了服务贸易发展, 同时还推动了货物贸易的发展。

目前, 国内外有很多的学者致力于服务外包的研究, 他们各抒己见,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论证。刘晓认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融入高层次服务业“圈子”, 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承接服务外包。武阳探讨了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的模式和成果, 比较了中印两国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赵君认为中国在未来5~10年潜力巨大, 能发展为全球服务业外包市场,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潜力, 中国应该是一个外包服务提供商。唐宜红、陈非凡认为我国虽然目前服务外包规模不是很大, 但是通过弥补环境禀赋的不足以及政策上的不足就能够实现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王习农认为, 在国际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必须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不断改进和加强投资促进工作, 加大服务业引资力度。谭力文等比较了美国、日本和欧盟跨国公司离岸服务外包模式, 认为这三种模式的形成基础、外包类型、管理方式和实施结果均不同, 同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对策。李志能认为中国以制造业经济的思维模式来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 可能是存在思维方面的障碍, 要成功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 中国尚需做出很多战略性的调整。

辽宁省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辽宁省承接服务外包还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还不具有核心竞争力。因此, 必须结合辽宁省承接服务外包的自身特点以及优劣势, 制定出具有区域特色的路径及对策。

2 辽宁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国别路径

2.1 发挥比较优势, 承接日本的服务外包

日本是国际上服务外包较多的国家, 而辽宁无论是在地域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具有承接这两个国家服务外包的先天优势。在地域上, 辽宁与日本相邻;在文化上, 交往历史久远;中日在语言、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人际交流等方面有大量的相似之处, 这些都是意欲开拓日本市场的其他软件公司所不具备的。同时, 日本在辽宁制造业投资较多, 这为进一步投资服务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较多的制造业投资为开展BPO业务提供了业务潜力。以大连为例, 从2007年投资企业数量看, 日本是投资大连市服务业最多的国家, 达到108家, 韩资服务业企业60家, 港资服务业企业37家, 美资服务业企业19家, 英国、荷兰各2家, 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典、乌克兰、澳大利亚、文莱、马绍尔群岛各1家。

在国际软件市场上, 日本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产业与服务需求国。日本软件产业在金融、电信、交通管理、企业管理、电子政务等领域中有着丰富的解决方案与运行管理能力。同时, 极具发展前途的嵌入式软件形成了日本数字化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近年来, 日本软件BPO市场潜力巨大, 日本软件企业对向海外外包软件开发持积极态度, 但是出于语言、文化方面的原因, 日本与印度等国家的委托合作进行得并不是很顺利。那么辽宁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日本的外包模式受到日本文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深刻影响, 其外包模式有其独特的形式。日本由于单一民族文化的影响, 企业间的关系类似于金字塔形状。那么具体的模式就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企业处于支配地位, 是发包方。而直接承接这些企业外包的则是与其有直接关系的一级接包商。接下来, 一级接包商处于发包的地位, 再将业务发包给二级接包商。按照同样的规律, 则有三级、四级接包商等。如图1所示。

由图1不难看出, 日本实行离岸外包的业务是细分到最后的层次的业务。当然, 技术含量就相当有限。其实, 辽宁省特别是大连外包基地所承接的日本软件外包业务多数属于三级接包或四级接包。辽宁省特别是大连是三级或者是四级接包商, 并不是说辽宁省承接服务外包的企业实力不够雄厚, 而是因为日本企业的商业习惯与偏好。日本的最终用户在发包的时候, 都希望总接包商具有很强的业务咨询能力与行业知识, 并且具有良好的信誉, 它们同时还希望接包方有足够的资金来抵御风险以及在日本本地承担法律责任等。因此总接包商一般都是日本本地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受日本文化的影响, 总接包商需要根据业务特点主动与客户沟通交流, 并且熟知客户的业务细节。也正是因为这样, 国外厂商不可能进入日本的总接包商的行列。

2.2 创造竞争优势, 主动承接欧洲的服务外包

欧盟国家在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开展方面起步较晚, 总量也不太多, 但是其发展速度强劲, 也是辽宁省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对象国。除了英国以外, 欧盟其他国家的外包模式都十分类似。由于欧洲各国的法律以及工会等各方面的规定和限制, 使得欧盟的离岸服务外包呈现出了特有的样式。为了防止高新技术的外溢及大规模工作岗位的转移, 欧洲国家的外包活动是各个联系密切的事业部门在合并或重组那些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价值链环节后, 形成新的服务于整个公司的外围业务事业部后, 将符合法律规定的业务进行离岸服务外包。如图2所示。

那么辽宁省针对欧盟市场的特殊性, 应该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在提升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的基础上, 承接欧洲国家高附加值的整体性外包和低附加值的选择性外包。由于欧盟国家服务外包对提供商的规模和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能力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 辽宁省若要承接其服务外包, 必须在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下工夫。扩大市场, 扩大企业的规模, 必要时进行企业的强强联合, 因势利导, 承接欧盟国家中的欠发达成员国的服务。

事实上, 欧美BPO市场的主要承接方是印度。因为印度在日常交流以及市场开放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 这并不等于辽宁省或者中国就不能承接欧美的服务外包。相反, 辽宁省应该利用我们的后发优势, 少走弯路, 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直接切入欧美BPO市场。

3 辽宁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

辽宁省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相关部分的大力配合, 而这就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 共同努力, 依托优势, 针对劣势, 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为辽宁省更加有效地沿着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路径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 促进辽宁省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根据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和特点在划定的区域内对服务外包采取更开放的政策, 降低服务外包市场准入门槛, 加大服务外包引资力度。放宽某些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为跨国企业来辽宁省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软、硬件环境。要积极稳妥地进一步开放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国际货运代理、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外贸、商业、文化、旅游、医疗、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 借助服务外包国际转移促进辽宁省服务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更好地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参考文献

[1]李晶晶.服务外包产业面面观[J].中国外资, 2006 (10) :24-25.

[2]荆林波.全球外包服务发展与风险规避[J].中国科技投资, 2007 (1) :45-46.

[3]李志军.发展服务外包:西部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与路径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 2006 (11) :21-24.

[4]Amy Jocelyn Glass and Kamal Saggi.Innovation and wage effects of inernational outsourcing[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1 (45) :67-80.

上一篇:土地权利人下一篇:智能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