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业

2024-06-16

服务外包业(共10篇)

服务外包业 篇1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 服务外包只是企业的非核心业务部分或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寻求更低成本的非常规行为;90年代之后, 服务外包成为许多跨国公司改变战略布局, 通过全球资源寻求以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甚至成为生产环节外延和高附加值的来源。当前,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市场规模急剧扩大, 但地区分布不均;承接外包的形式日益多元化, 业务种类迅速增加并呈现高端化趋势;发包企业与承包企业关系日益密切, 合作与控制方式多元化。

1 市场规模急剧扩大, 但地区分布不均

外包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得到迅速发展, 1998年到20 0 0年间增长了一倍。20 01年全球外包金额达3.78万亿美元, 占全球商务活动总金额的14%。2003年全球外包市场规模为5.1万亿美元。2000年至2007年世界服务外包出口金额 (如表1) , 目前正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10年将有20万亿美元的规模。

(单元: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外包网

通过对联合国贸发会议 (UNCTAD) 在《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采用的衡量各国利用外资业绩指标进行优化调整, 我们采用这个指标来分析主要国家利用服务外包的业绩状况。

将业绩指数定义为一段时期内该地区的服务外包流入量占全球服务外包流入量的比例再除以该地区GDP占全球GDP总量的比例。公式表达为:

Oi是指i国或地区承接服务外包数量

Ow是指全球服务外包数量

采用业绩指数的计量方式, 可以消除经济规模不同给利用服务外包数量带来的影响, 更具客观性。如果指数等于1, 说明该地区占全球的服务外包数量的比例与其占全球GDP的比例相等;如指数值大于1, 表明该地区吸收了相对于其GDP规模而言更多的服务外包;指数小于1, 表明FDI流入量低于相对于其GDP规模而言应有的服务外包数量。

国际服务外包的项目分布主要在印度、爱尔兰、以色列以及加拿大等少数几个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国家虽然所占比例较小, 但份额也在逐年提高, 国际服务外包的供应竞争相当激烈。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起步晚, 规模也不大。2007年, 我国的服务贸易仅为2000多亿美元, 约占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10%, 远低于世界19%的平均比例。由此可见, 在服务外包出口上, 我国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 承接外包的形式日益多元化, 业务种类迅速增加并呈现高端化趋势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和竞争战略, 很早就被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采用, 传统的做法是企业将非核心的业务或者生产环节外包给国内以及领先国家的公司。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 由于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 使得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 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被跨国公司纳入了全球化的进程之中。

20世纪90年代初, 服务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IT服务和软件领域, 至今服务外包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软件领域, 外包业务涉及各行各业和生产运营各方面。除了IT外包和软件外包, 业务流程外包也很受企业欢迎, 包括金融、保险、医疗、人力资源等各个领域。现在, 印度已经是业务流程外包的最大承接国。

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种类呈现高端化趋势:服务外包的业务种类不断增加, 从IT外包、软件外包, 发展到现在分为商业流程外包 (BPO) 、信息技术外包 (ITO) 和知识流程外包 (KPO) 三大类, 业务涉及金融、人力资源、保险、医疗等各行各业。从发展趋势来看, 未来服务外包会从基础的技术层面的外包转为高层次的商业流程外包, 所涉及的业务具有高度复杂的特点, 要求外部服务提供商对某个特定的领域或行业有丰富的经验、精准深度的认识, 才可以胜任知识流程外包的工作, 从而对服务提供方的专业素养、知识积累、从业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发包企业与承包企业合作更深入, 合作与控制方式多元化

出现了从单个项目投资向产业链投资方式转变的新趋势, 并且主要由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主导着这一新的趋势。这些跨国公司不仅提供了巨额的投资, 而且其技术、管理、经营理念、全球营销网络等都随之进入外包承接的企业, 增强了这些企业的经济实力;不仅向单独的企业进行投资, 而且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或相关联的企业、行业进行横向产业链式的投资, 甚至是对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纵向或系统性的产业链整合。这种转变无疑扩大了投资的规模, 整合了原有的合资企业, 从而使投资规模化、系统化程度逐步加强。

外包需求方、服务供应方走向联合外包。由于外包市场不断扩大, 外包的种类不断增多, 外包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在逐渐增加。为了能够降低服务外包的风险, 一些有共同需求的服务外包需求方, 甚至是竞争对手为了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 采取联合外包的形式。通过联合外包还可以利用巨大的需求以及各个企业分工的不同, 以最优惠的条件、最低廉的价格获取自己所需的服务。同样, 在服务供应方方面, 通过联合向需求方提供服务的形式, 与联合方优势互补、协调合作, 一方面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业务范围, 从而争取更多的业务和利润。

此外, 外包业务的上下游之间、发包企业对承包企业的控制更加深入, 要求更高。过去主要采取日本式的软件外包方式, 即一般由某企业承包, 然后经过分解之后, 将其中技术含量较低、人工需求量较高的加工型业务提供给外包服务供应商, 人员规模和项目复杂度相对比较小, 对外包服务供应商的规模要求不高。现在更趋向于采取类似于美国软件外包的整体外包的方式, 即外包方提出需求后, 要求供应商分析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 完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分解模块、系统集成、现场安装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 从而要求外包服务供应商的人员规模大, 项目开发周期也比较长, 需要供应商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开发大型项目的经验, 对承包商的控制也会更严格, 更深入。

4 结语

国际数据公司 (IDC) 《中国业务流程外包 (BPO) 市场2008~2012年预测与分析》报告显示, 2007年中国BPO市场以23.5%的年增长率稳健攀升, 市场规模达到10.6亿美元。2009年中国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增速较金融危机前的预测下调6%至22.9%, 增长率同比下降4.5%。中国国内服务市场在政府经济政策的刺激和服务商整体交付能力不断提升的支撑下, 将加速释放市场潜力, 2009年将保持近20%的增速。为此, 依托十一个服务外包基地和国家六大软件出口基地 (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西安、成都) , 通过相关产业政策和配套扶持措施制定, 必将有利于促使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的逐步形成和服务外包层次的不断提升, 有利于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新的产业分工链条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华.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解决机制研究[J].物流管理, 2008, 5:34~36.

[2]曲建忠, 张战梅.跨国外包与加工贸易及FDI的区别与选择[J].生产力研究, 2007, 22:68~70.

[3]甄炳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服务外包[J].求是杂志, 2005, 9:61~62.

[4]张磊, 徐琳.服务外包 (BPO) 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世界经济研究, 2006, 5:33~38.

服务外包业 篇2

一、服务外包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度不高

国际发包商非常重视接包企业的规模,只有大型企业才有能力接到总包。而当前一些地方的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有些企业只有二三十人,另外产业收入总量偏小,龙头企业少,吸引大订单比较困难;二是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13或CMM14认证很少,资质和能力不足,不具备规模和品牌优势,也很难从客户那里获得大的外包项目。另外,服务外包企业承接金融、会计、人力资源、采购、信息技术服务提供较少,附加值高的知识服务和决策分析、研究开发等高端服务极少,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产业基础薄弱

服务业与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给服务外包打下坚持的产业基础,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而服务外包的增长反过来又会促进服务业的有效增长。虽然有些地区近年来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行业发展不平衡,服务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占据主体地位。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基数低,生产性服务业发育不全,这些都不利于服务外包业的长足发展。

(三)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匮乏

不仅缺少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低端外包岗位无人问津,中高端服务外包无人胜任的窘况是服务外包人力资源面临的巨大制约因素。

二、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

(一)依托环境与区位优势发展

作为服务外包业后起之秀的合肥市就是很好的例证。合肥为我国中部城市,中部城市的特点是产业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城市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制造业的发展将不断催生服务外包需求;另外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中部城市的在人员成本、租金等方面成本优势明显,企业运营成本较低。合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连接中原,在中部崛起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长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资本向内地梯度转移的必选之地。2007年12月,合肥市被国家商务部等部委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又正式确定合肥为全国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借助这一平台,合肥服务外包产业大踏步前进。据统计,目前合肥市服务外包企业一百多家,从业人员达到2万多人,服务外包合同金额、执行金额成倍增长,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合肥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金字招牌”不断吸引优质服务外包企业和项目抢滩合肥。

服务外包业 篇3

一、国际服务外包的涵义

服务外包(Service Outs ourcing)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团队来打理,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而实施的一种管理运营模式。其主要形式是业务流程外包(BOP)、信息技术外包(ITO)、知识流程外包(KPO)。具体包括:业务改造外包、业务流程服务外包、商业应用程序外包、基础技术外包(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设计、技术研发、基础技术平台整合和管理整合)和动漫制作外包等。国际服务外包则是指服务外包企业向境外客户提供服务外包业务。国际服务外包,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已发展成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服务外包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区域现代化、国际化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和突破口。

从全球来看,国际服务外包有以下特点:一是网络和信息技术是其主要的依托;二是技术和知识的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三是服务的市场和提供服务的主体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四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五是能接纳各种层次的就业人员,吸纳就业能力强;六是从业人员素质高,产业附加值大,对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七是服务范围呈现逐步拓展和延伸的趋势;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主要服务外包输出地,发展中国家是服务外包业务的主要承接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在其中获得巨大收益,为“双赢”之举。可以说,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趋势迅猛,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之一。

近年来,我国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业务范围主要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对象涉及日本、韩国、欧盟、美国、印度等。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分布中,我国所占市场份额还比较小。2007年,我国软件外包出口的总量为9.3亿美元,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出口总额的2.1%,其他外包服务业的市场份额则更小。目前,我国在上海、北京、大连等城市形成了一批外包产业集聚、经济效益显著的国际服务外包园区,本土外包企业迅速成长,逐步改变了最初以外资企业为主的格局。为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国务院已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建设若干个服务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国务院于2007年3月28日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具备条件的沿海地区和城市要根据自身优势,研究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资源的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一批外包产业基地。商务部在2006年开始启动了承接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主要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设10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创造有利条件,全方位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并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番。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已共同认定大连、西安、成都、上海、深圳、天津、北京、南京、杭州、武汉、济南11个城市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还决定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专项资金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政策,以推动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商务部已联合有关部门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以解决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并鼓励大学生学习服务外包业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支持各类服务外包骨干企业人才培训项目。还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主要围绕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认证、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证、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认证、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BS7799)认证、IT服务管理(ISO20000)认证、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SAS70)认证等做好促进工作。信息产业部将组建服务外包信息平台,为服务外包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等提供与国际服务外包相关的信息,完善服务外包产业的支撑体系。同时,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准备在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试行政府引导的风险投资工作。

二、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非常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来抓,全省服务业也有长足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多问题亟待下大力量去解决。

(一)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现状

1、产业发展园区不断增加。到目前,吉林省已经相继建设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吉林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春软件园、吉林省软件出口基地和出口联盟、延吉经济开发区工厂产业园、长春动漫产业基地、吉林大学软件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长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长春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动画学院、一汽启明软件园、延边中韩软件产业园等园区,为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2、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全省通过“双软认定”的软件企业已有350余户,软件从业人员8000多人,软件产品著作权达到600余项。2007年实现总收入近40亿元,产品行销日本、美国、欧洲、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全省已涌现出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软件出口及外包企业,其中有29户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7户企业通过了CMM评估,1户企业通过了CMMI3级评估。2007年,全省软件企业实现出口近千万美元,年增长率达40%以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在全省已拥有长春一汽启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春鸿达高技术集团、长春吉联商业软件公司、吉大正元信息技术公司、长春当代信息产业集团、长春卓尔信息技术公司、延边锦湖软件开发公司等重点软件企业。2006年8月,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控股的简柏特集团在长春高新区成立简柏特(长春)有限公司,成为吉林省首个软件服务外包外资企业,填补了吉林省没有业务流程外包企业的空白,现成为长春高新区服务外包产业的骨干企业。

3、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全省部分软件企业已具有一定的软件外包和出口基础,如长春鸿达高技术公司的指纹产品实现出口上百万美元;一汽启明信息公司入选科技部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并开始承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软件业务;长春理想科技信息公司、长春东高科技公司、东北师大理想软件公司、长理数字医疗技术公司等一批新兴的软件外包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与日本GE、野村综研、日立、丰田等著名公司开展外包业务。日本新思公司也已落户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同时,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吉林动画学院成为吉林省最大的动画设计人才培训基地,目前正在同日本、韩国加强合作,培育现代动漫等创意产业。2007年长春当代信息集团同韩国公司签约,成立中韩合资长春首尔游戏动漫研究院,开始就动漫产业服务外包进行合作。此外,吉林省商务厅所属的吉林省国际商务学校和吉林省国际商务管理教育中心也在积极探索开展国际服务外包的业务培训工作。

4、政府扶持力度逐步加大。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省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財政扶持、金融支持、土地利用等方面对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实行政策鼓励,特别是政府资金上的大力扶持,促进了国际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

(二)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足够的重视。对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缺乏深度研究和把握,把服务外包作为全省主导产业来定位和培育的目标尚不明确,缺乏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还处于艰难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社会广泛共识,各职能部门联动、省市互动机制也不完善,缺乏针对服务外包的具体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计划。

2、缺乏有利于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良好载体。目前,吉林省尚没有一个良好的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环境,导致企业较为分散,各自发展,重点不突出,缺乏合作、互利、共赢的创新理念。尤其是缺乏服务外包的大型龙头骨干企业,许多企业难以招到工程技术服务外包等领域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3、缺乏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文化氛围。全省受计划经济影响较重,往往习惯于固守田园、按老套路办事,创新精神不强,创业文化相对落后,对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国际服务外包这种新的运营模式一时还不熟悉。并且中小企业不发达,受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制约,发展服务外包困难较多,畏难情绪较大。社会各界对服务外包认识不足。

4、缺乏高素质的服务外包专门人才。由于国际服务外包是国际化、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对人才的专业化要求高,吉林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供给明显不足,并且面临严重的市场竞争,同时还缺乏吸纳高、精、尖人才的政策和地域优势,使吉林省很难获得资深的从业人员和懂得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制约了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

三、吉林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的优势及意义

(一)吉林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的优势

1、旺盛的市场需求优势。从国内外市场看,跨国公司制造业继续向我国的中西部转移,为我们承接与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提供了市场。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将继续吸引外资企业在华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本省企业对于开拓国际市场、创建国际品牌的需求增加,也将吸引跨国公司将现代服务业向本省转移。

2、良好的政策和地域吸引优势。从政策环境和地域优势看,我国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吉林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扶持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支持服务体系,制定实施了《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吉林省交通便利,与日本、韩国等国家距离较近,对外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合作,具备一定的便利条件。全省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薪酬与京津、苏杭及大连等沿海地区相比偏低,有明显的人力成本竞争优势。

3、配套的基础设施优势和门类齐全的产业优势。从基础和配套设施看,吉林省交通、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特别是长春市具有的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丰富的文化氛围、便利的交通、低廉的生活成本、完善的配套服务以及开放的生活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员前来投资兴业。同时省内的各个国家级开发区及长春软件园都与各大通讯运营商有着较好的合作关系,能将服务外包企业的通讯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如10兆宽带年费可控制在1万元以下,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条件。此外,吉林省具有产业优势,已形成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医药食品、农产品加工等工业体系,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产业链支撑。

4、具有专业人才数量多的相对优势。吉林省现有各类高等学校65所,在校学生48.38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43所,在校学生35.5万人。全省平均每万人有大学生190人,大学生占有率居全国第6位。高等教育入学率达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各学校IT及相关专业在校生近3万人以上,其中吉林大学是我国规模最大、在校生数量最多的综合性大学;还有全国知名的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学院等。吉林大学软件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是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长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长春工程学院软件学院是两所国家级的软件技术学院。此外,针对目前我国软件服务外包出口的主要市场——日本,吉林省能够培养日语人才的院校有16所,现有日语在校生多达4500多人,应届毕业生近千人。全省日语人才包括历年毕业生、现有企业通晓日语的员工、以及在外地和出国的日语人才,共计1万多人。另外,全省目前还有日本留学生2000余人,韩国留学生4000余人,这些人才都将成为吉林省开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骨干力量。

(二)吉林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的意义

1、加快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有利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层次。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要有量的增加,更要有质的提升。加快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使得国际服务外包企业不断增加,做大做强,无疑将会增加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的含金量,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成为振兴吉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突破口。

2、加快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有利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吉林省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通过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可以引导吸引外资向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服务外包产业投入,可以提升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非价格竞争力,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达到提高全省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3、加快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有利于发展对外劳务输出新模式,提高吉林省的电子商务水平。通过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将对外劳务输出由过去那种人员迈出国门搞劳务变成在国内就能搞境外离岸服务业务,发展和创新劳务输出模式,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承接世界性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使得全省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4、加快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有利于加快高素质、高技能、国际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提高吉林省高等院校和教育事业的培养层次和水平。通过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将吸纳一大批高素质、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同时也使得吉林省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培养人才优势得以更好地发挥,形成人才培养和利用的良好互动,提高高素质人才的就业率,进而推动省内高校以及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上层次、上水平,增强社会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四、加快发展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先进的发展理念。各级政府要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增加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员到发达地区和服务外包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树立起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思想意识和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理念,借鉴先进经验,设计出适合本省实际的先进服务运营模式。

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思路 篇4

一、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现况

“十一五”开局以来, 上海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的势头。近三年来, 服务外包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发展迅速的新业态。目前, 上海服务外包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 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特征较明显

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世界五百强企业中近三百五十多家入驻上海, 其中包括多家地区总部或研发总部, 这些企业成为上海主要的服务外包的发包方;另一方面, 依托上海所具有的优势, 从事外包服务的不少企业则将总部设在上海, 而在其他城市或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二) 服务外包的种类较多

据调查, 目前在上海开展的外包种类覆盖了信息技术中所包含的支持服务、金融后台服务、软件开发服务以及应用服务外包。

(三) 基础设施较好

上海通信网络设施基础比较完备, 目前, 上海国际互联网出口宽带超过30G, 拥有六个系统九条海底光缆和两条欧亚陆地光缆。这些都为外包业务开展提供了良好硬件基础。

(四) 人才总素质较高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 上海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外语水平平均比较高, 这都为服务外包发展提供了比较充足的人力资源。

这些特点是服务外包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优势。与此同时, 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1.商务成本高。上海的劳动力成本、房价租金及税收等在中国各城市中处于较高位。2.市场不够规范。上海市服务外包市场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 如外包服务质量的监控部到位、服务外包合同部规范、履行不严格、缺乏行业的标准以及存在市场不正当竞争等。3.尚未形成行业重点。目前, 上海服务外包主要以信息技术外包为主, 研发设计、呼叫中心、人力资源和金融后台等业务流程外包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 对产业的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全局引导, 能够体现上海城市特点的服务外包业务还未成为服务外包的重点。4.缺少自主品牌。上海外包企业整体上规模小, 无法形成自主的品牌, 因而也无品牌效应可言, 带来的是国际影响力和渗透力的不足。

二、印度服务外包水平对上海的启示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成功者, 是全球最大的提供服务外包的国家, 被人们称之为“世界的办公室”。其服务外包如此迅速发展, 得益于以下几大优势。

(一) 政策优势

印度政府高度重视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明确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并对从事IT外销的企业给予特别的优惠政策, 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形成了承接服务外包的成本优势。同时开放和现代化的电信行业是印度跨境计算机服务发达的重要因素。

(二) 环境因素

印度的电信业开放较早, 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电信市场, 这是印度IT外包服务发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印度技术型劳动者素质较高, 与美国硅谷关系密切。同时, 印度不惜重金的培养从事外包服务以及软件开发的人才,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人才培训基地, 为开展服务外包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

(三) 语言因素

长期以来, 中国被人们称为是世界工厂, 而印度是世界的办公室, 西方不少公司的大老板们接下单子转手就包给了印度。印度在英语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整个国家语言环境好, 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让印度国民平均英语水平比中国要高, 这为承接美国服务外包提供了重要条件。因为印度有英语的优势, 需要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服务, 就成了印度人的长项。

(四) 理念因素

印度本国市场需求并不太大, 因此确定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 该战略理念为服务外包提供正确导向。印度抓住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外包市场快速增长的历史机遇期, 利用自身优廉的人力资源, 以承接软件外包为突破口, 带动软件企业发展,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带动了外包行业的迅速成长。

三、上海如何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上海服务外包专业委员会认为服务于外包产业的发展活动应体现“二个服务、三个作用和一个要求”。二个服务就是努力做好为政府服务和为外包企业服务;三个作用就是发挥沟通的渠道作用, 交流、研究的平台作用和对外交往的桥梁作用;一个要求就是专业委员会的全部活动都要体现现实效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行业信息交流, 发挥中介协调功能

服务外包专业委员会主要研究加强信息交流的方法, 搭建行业信息交流的平台, 通过网站、报刊、论坛等各种形式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专递方式, 逐步形成畅通的渠道。同时专委要积极发挥中介协调功能, 在行业与行业、行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双向沟通中发挥作用;加强与国际服务外包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 建立开放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 大力推动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

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体系与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实用型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基地;规范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市场, 加强服务外包人才认证和培训, 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培训和软件企业培训, 实现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互相补充, 改变当前服务外包人才主要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的单一模式, 促进服务外包人才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同时, 积极开展与国外教学机构、国际著名软件企业和国内软件企业的联合办学, 多模式、多渠道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三) 服务于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

上海应加强对服务外包行业的研究, 积极服务于行业标准、业务规范的制定和引进工作, 推进服务外包质量评定, 在协助上海服务外包企业获得国际质量认证, 规范服务外包市场等方面发挥作用。

(四) 实施大公司战略, 政府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上海的服务外包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问题。因此, 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外包企业资源重组, 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促进外包出口基地的建设。此外, 为了扩展企业的外部市场, 政府还应当像鼓励货物出口一样积极扶持外包企业的出口。政府可以利用现有的海外资源, 为上海企业建立完善海外分支机构和营销体系提供政策平台。并且积极开展行业宣传和品牌推广活动, 为服务外包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五) 加强上海服务外包的品牌和园区的建设

服务外包的发包商, 首先选择国家或地区, 然后才选择企业, 地区品牌和地区形象对承接服务外包至关重要。加大对上海服务外包的宣传力度, 组织开展更多有关服务外包的活动, 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畅通国际渠道, 树立上海服务外包的品牌形象。

(六) 制定务实的外包服务发展战略

为了促进外包服务在上海的健康快速发展, 需要制定上海外包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应当根据上海的自身情况, 合理安排人力、资金资源, 形成上海外包业服务发展的合力。

最后,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地区的外包企业应该认识到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和劣势, 充分发挥服务外包业创新优势, 加快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在具体操作层面上, 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运作模式, 在大型工业区附近建设综合外包园区, 吸引零配件、半成品和成品供应商等共同入驻, 构建快速响应的一体化运作系统。

发展服务外包是一项系统工程, 仅靠外包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 为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 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使服务外包的发展有据可依;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 实施行业自律, 规范市场行为, 使外包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服务外包中心, 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 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 促进上海服务外包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敏, 涂远宏.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及我国的承接对策[J].经济论坛, 2006 (3) .

印度将垄断全球外包业吗? 篇5

只要看一下纳塔拉简·尚达(Natara-jan Chandrasekaran)的出行路线,你就会知道全球经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自从2009年10月尚达出任印度IT业传统巨头塔塔咨询服务(Tara,TCS)的CEO以来,他沿着祖辈的商旅线路,先后访问了纽约、伦敦等大银行的发源地,还有与印度有IT及其他外包合作项目的城市。

但是,在全球工业化的大环境下,通过短暂的商务旅行来促使公司保持最快速的增长似乎不太奏效。过去人们甚至觉得这些小生意的利润都不值机票钱,但他还是访问了北京和新加坡。2010年初,他计划去墨西哥城、中东和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等地:“我需要确定各地的生意都有所增长。”

在新兴市场寻找目标

印度的IT产业既是全球化的产物,同时也在全球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印度外包业迅速扩张,已经超出了以往仅仅在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从智利的圣地亚哥到中国的西部城市成都,印度公司都建立了项目中心,都有新客户和雇佣工人。由于在不同地区扩张了业务,印度公司希望摆脱过去一年的消沉,使其对IBM、埃森哲(Accenture)等公司来说更具竞争力。印度的公司“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想要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我们就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国家协会(NASSCOM)副主席桑吉塔·古普塔(Sangeeta Gupta)说到。

这种转变是由于美国已经不再是推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唯一引擎。塔塔咨询服务和惠普罗(Wipro)等印度IT业外包公司过去的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美国公司为了节约资金,将系统项目外包给海外的公司。印度IT业贡献的税收从1998年的40亿美元增长到上一财政年度的590亿美元。但是由于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和欧洲抽回了技术投入,因此印度的这项税收出现了戏剧化的滑落。据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国家协会预测,印度IT业和其他服务外包行业的出口率在本年度最多只能维持在7%左右,而这一数据上一年度还维持在16%,2008年度则是29%。

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国家协会的古普塔形象地把这场危机比作“拐点”,就好比是把一个炸药桶扔进了一个具有快速发展潜力的市场里。惠普罗的首席策划官拉克什米纳拉亚南(Lakshminarayana)说,由于西方陷入了“经济重启阶段”,他的公司在过去两年里在中国、埃及和菲律宾等地建立了新的执行中心,同时,在巴西和罗马尼亚也拓展了其他业务。他说,这些市场可以使惠普罗完成他的初级目标——“维持运转”。

这场危机使印度的IT行业转向了新兴市场国家。由于他们的跨国客户已经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他们发现紧跟客户的需求势在必行。这些新客户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大公司和金融机构,因此他们同样需要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印度软件和服务公司国家协会和咨询公司麦克金赛(McKinsey)的一项共同调查显示,到2020年,大约有1/4的IT业和商业服务外包收入将会产生在被人们称作“金砖四国”

(BRIC)的国家,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尽管印度IT业60%的海外收入来自美国,但是在新兴市场也发展迅速。数据显示,在2004~2008年期间,印度IT行业的税收,亚太地区增长了42%,而美国则是29%。这就是印度软件巨头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Infosys)调整公司长期战略的原因。该公司将美国市场的份额从65%降至40%,而把中东、拉美和亚洲的市场份额从12%提高到20%。“美国在持续增长,”印孚瑟斯的CEO戈帕拉克里什南(S.Gopalakrishnan)说道:“但是,我们能在新兴市场获得更高额的增长率。”

全球战略与文化冲撞

然而要调整动态经济份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需求,迫使印度的IT公司转变了经营策略。30年前,他们的目标是寻找印度境外的客户,然后尽可能地将项目带回国内生产加工。印度技术TAT资低廉,因此可以为客户节约成本。目前,由于其他新兴市场的人力成本也相对低廉,因此印度公司已经很难在价格上独占优势了。在新兴市场还需要提供除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的服务,这也许就是振兴全球经济低迷的转折点。

印孚瑟斯CEO戈帕拉克里什南透露,公司在巴西新设了一个交付中心,这是该公司关注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接受《世界博览》邮件采访时他表示:“交付中心的初期规模为50~100人,主要雇佣当地人,并随时可以投入运营。”

巴西在印孚瑟斯的整个美洲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公司已在巴西有了几个主要客户,这些客户都要求本地交付能力。尽管巴西当地的IT外包市场相对较小,但像能源、公共服务业、金融、零售及制造业等行业却为这家印度IT外包服务商提供了许多机会。

戈帕拉克里什南说,公司已经有意识地在一些新兴市场扩大自己的业务,包括在西亚、印度、南美及拉丁美洲。这就是公司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却没有放慢投资的原因所在。印孚瑟斯在墨西哥已经有了一个开发中心,约有250名员工。

他还表示说:“即使是在经济衰退期间,我们寻求发展的愿望仍然没有减退。因为当今的环境不同了,我们要扩大市场。”该公司正在集中专注于一些充满机遇的新的业务领域,包括政府、医疗、能源及公共服务部门。他说:“在我们的新兴市场战略中,印度置于首要的地位,印度市场主要由政府驱动,印度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方面投入了巨额开支。”

为了适应新形势,印度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本土化的执行中心,同时,雇佣了成千上万的巴西人、中国人、东欧人等,培训来自不同国家的新员工,对于印度公司的管理来说,这是极大的考验,也是各国文化相互碰撞适应的过程。塔塔咨询服务巴西总裁塞萨尔·卡斯特里(Cesar Castelli)说,公司很难使无拘无束的巴西人适应严苛的印度文化。对于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印度人会说“是”,而思维活跃的拉丁美洲人会问“为什么”。

由于新兴市场还不太适应外包加工这一理念,所以IT公司要加倍努力工作来招揽生意。与美国公司的CEO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管理人员常常只在公司内部传授生产加工的技术。由于许多印度公司在世界上名气不是十分响亮,这也给他们在新兴市场的扩张带来一定的影响。卡斯特里说塔塔咨询服务品牌在拉丁美洲的有趣遭遇是“tara”在西班牙语中意思是“爸爸”,“没有人知道我们到底是在谈论自己的父亲,还是公司的老板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事情,我们还需要花时间解释‘Tata’是一家印度IT公司的名字。”

目前这些障碍已经被克服,自从2002

年在中国和乌拉圭等新兴市场开设了第一批执行中心以来,塔塔咨询服务公司在拉美、中东和亚太区的利润从1.6亿美元飞升到12亿美元,总营业额也增长了20%。“我们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值,”CEO尚达说。塔塔的扩张使它成功吸引到世界各地的客户。尽管西班牙的公司更愿意找同样使用西班牙语的拉美公司进行外包加工,并且他们更愿意同本地的公司做生意,但塔塔还是成功说服了他们,接到了大量来自西班牙的订单。

塔塔在中国

2007年2月,塔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和获得中国发改委支持的中方合作伙伴共同宣布,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落成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区的新址。同时,塔塔还宣布已赢得一份金额达数百万美元的重要合同,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下属机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部署全面的国际交易系统。

塔塔咨询服务亚太区执行副总裁兼主管潘恩迪(Girija Pande)说:“塔塔将凭借自己在全球50多个金融市场、买方和卖方企业、股票交易、信托及行业计划等方面积累的丰富交易经验和专业知识来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开展合作。如今,我们正在利用自己在商业和金融服务方面的已有知识,帮助中国打造全球一流的交易系统。”2009年12月初,这套交易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经过精心设计,具备高效的风险管理与实时监控系统,还能够支持多种交易方法,其中包含适用于经纪人的特殊功能。

潘恩迪进一步指出:“该项目是塔塔在亚太地区最负盛名的风险项目之一,涉及130多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高度敬业的专家联手协作,项目历时2年以上。我们的专家团队将负责全面维护系统运营,并面向更多市场增强系统功能。”除了这个系统之外,塔塔咨询服务公司还为印度国家股票交易市场、印度国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以及印度清算公司(CCIL)成功推出了任务关键型交易系统。此外,还参与了德国德意志交易所集团的交易应用维护工作。

印度的IT巨头们正在迅速扩张。塔塔咨询服务公司在拉美一年就招收员工1000人,现在已经拥有7200名雇员。塔塔咨询服务公司于2002年作为印度IT产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先驱进入中国市场,并始终稳居该市场的领先地位,目前在中国拥有1100名咨询师,并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以及杭州这4座城市设立了全球交付中心。在中国,它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之内将规模扩大5倍,使公司拥有5000名以上的员工。

中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 篇6

一般认为,最早确切提出“外包”一词的是Garry Hamel(1990)和C.K.Prahalad。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第一次提出了“外包”(Outsourcing)的概念。而由Ross Perot发现了外包产业(Stafford,2000)。

“外包”即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业务职能交给公司外部的高级承包商去做,把企业内部的知识和资源集中于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为顾客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满意度。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的目的在于整合利用企业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迅速应变的能力。

“服务外包”指企业将信息系统构架、应用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等非核心业务,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按服务内容,服务外包可分为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三种。按服务提供商的地理分布状况,可分为境内外包和离岸外包。服务外包的本质是企业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发包、分包或转包给本企业之外的服务提供者,以提高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的生产组织模式。服务外包业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国际化水平高的特点。

2 我国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

服务外包的不断扩大,不仅成为各公司竞争战略的核心,也改变着各国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制造业外包为主,向现代制造业外包和承接服务业外包并举转变。本文将运用SWOT方法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SWOT分析是把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分析,以寻找制订适合实际情况的对策的方法(见表1)。

2.1 优势分析

2.1.1 政府支持。

商务部已经正式启动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业加快发展的“千百十”工程,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资金,在今后3到5年内建设10个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基地,推动100家跨国公司将其部分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同时培养1 000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大型企业,以全方位接纳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2.1.2 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人才成本低廉。

首先,随着高校的扩招,经过多年的教育积累,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较大的知识人才储备;其次,生产/制造/加工/装配过程主要依赖操作工,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普通的中国人就可以胜任;最后,中国劳动力极为廉价,在人力成本支出方面,可以为全球企业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2.1.3 中国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

近年来,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优化投资环境,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各种基础设施尤其是城市通讯网络的建设上,投入了巨额资金,这些是我们发展服务外包重要的支撑体系。另外,成功加入WTO、举办世博会以及2008年将举办奥运会等一系列事件,使中国在国际上拥有了良好的口碑。

2.1.4 中国拥有巨大的制造业市场,拉动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据资料统计,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近450家已经在中国投资,部分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地区总部。大量的外包服务产生于制造企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数目庞大的跨国公司是中国外包服务的潜在客户。

2.2 劣势分析

2.2.1 中国缺乏大量英语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具有国际经验的高端人才。

首先,英语能力是服务外包中一个关键的因素。但在我国,英语应用水平普遍较差。其次,中国的工程和计算机毕业生的理论知识虽牢固,但实际操作能力却不尽人意。最后,缺乏具有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将导致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接包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

2.2.2 国内对服务外包业的认知度不够。

在上海有关部门2006年对发展服务外包进行的长达半年时间的调研中,发现社会各界对服务外包的认知度不够,对其内涵、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等缺乏深入了解。行业成熟度不高将影响服务外包的发展。

2.2.3 中国的教育、会计、金融等体系和欧洲国家不同,成为服务外包发展的障碍。

中国的教育、会计、金融等体系和国际惯例没有完全接轨。这些情况会制约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2.2.4 法律规范不够。这主要表现在法律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完善。

一是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二是监控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三是缺乏规范的纠纷处理机制。2.3机会分析

2.3 机会分析

2.3.1 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转移。

新兴市场国家劳动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是关键的动力。跨国公司为进一步加强其核心竞争力,将其业务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这给了中国企业改进业务价值链、创造自己外包品牌的机会。

2.3.2 我国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刺激了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发展服务外包不仅为中国带来大量相对高收入、高技能的工作,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极大地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

2.3.3 一些跨国企业把内部难以开发或开发成本较高的互补性技术和知识进行外包,使中国有了承接某些高技术、知识和技能密集的服务业机会,也有了向跨国企业团队学习、交流扩散技术和经验的机会。

2.3.4 跨国企业为改进服务质量和提高服务品质进行服务外包,使中国有了全面承接提高服务品质的业务机会,有利促进中国服务业的管理创新,扩大中国企业的国际服务市场份额,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及有提升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2.4 威胁分析

2.4.1 风险问题。

首先,选择正确供应商的风险,即它们能否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长期地给发包者提供所要求的最佳技能和服务能力;其次,放任外国企业对中国外包,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某些环节和现代服务业的外包,会使自身的竞争能力恶化;最后,还有合同风险、国家风险、信息风险等。

2.4.2 不利于我们发展先进技术,参与产业链中的核心和高端业务流程。

外包方不会把自身具有绝对优势的核心流程外包给我们,他们始终掌握核心的业务和技术。我们始终被锁定在外包产业的业务中,在产品的价值链中总是处于劣势。

2.4.3 发展具有世界级企业成为问题。

由于我们的外包业务始终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使得我们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而享有世界知名品牌,无法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的企业。

2.4.4 印度等国家服务外包对中国的挑战。

在亚洲其他国家的竞争日益加剧的格局中,中国并不具备显著优势。如印度由于有其丰富的经验作为支撑,再加上语言、软件产业发展等因素,众多的外企在选择时会首选印度。另外,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既具有语言优势也具有成本优势,这些都成为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威胁。

3 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业的策略和建议

3.1 促进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打造国际品牌。

从长远来看,为了使中国能够长时间为国外的发包者提供最佳服务,我们除了要继续改善基础设施的硬件支撑条件外,更要创造一个中国的服务外包品牌和承诺,建立一个支持中国服务外包品牌的国家平台,打造国际品牌,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业的国际竞争力。

3.2 打造更为优化的成本竞争优势结构。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成本最为低廉的国家之一,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较低的工资水平为中国提供了全球竞争性价格优势。但企业在国内所享有的成本优势结构并不十分理想。中国的优势主要反映在人力资源成本和税收成本上,而这些方面的低成本不利于国家经济实力的真正增强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能长久维系下去。我们应基于长远因素考虑,打造结构更为优化的成本竞争优势。

3.3 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软件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和相关出口内容构成看,我国目前主要是软件和IT服务外包方面,主要业务仍集中在嵌入式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领域。中国目前从事软件外包的企业规模较小,使得我们只能承接最底层业务。我们的服务外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在硬件设备制造和出口方面优势,并非自身服务的相对竞争力。软件产业是高度国际化产业,我们必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以便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4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外包是同一品牌产品的分包,因此外包要求共享大批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要素,在争取服务外包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服务外包业战略的成败。

3.5 培育竞争有序的服务外包市场。

目前,我国外包企业不仅普遍规模偏小,而且相互压价,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外包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间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协商,培育健康的服务外包市场,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上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勇.合理利用外包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科技论坛,2002(5):45-49.

[2]马秀红.中国服务外包业一定能够取得快速发展[J].中国外资,2007(10):34-35.

[3]于灵.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现状与中国承接的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42-46.

[4]郭吉强,虞添.正确看待外包带来的机遇[J].集团经济研究,2005(4):192.

[5]刘志彪.服务业外包与中国新经济力量的战略崛起[J].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9-58.

服务外包业 篇7

大卫·李嘉图基于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理论从理论上肯定了外包的经济学意义:企业通过把非核心业务分包给专业的公司来做, 降低成本, 同时专注于自己的优势业务, 达到最优效率, 是双方获益。其中服务外包, 较之制造外包, 由于转移成本更便宜, 信息传递更快速便捷, 已在外包业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

据商务部统计, 2010年左右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到12000亿美元。服务外包在全球市场内规模大, 增速高, 已逐渐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拉动力之一。近年来, 服务外包业更呈现出交易规模越来越大, 业务范围越来越广, 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离岸外包越来越普遍, 政府扶持越来越多的特点。

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正大步迈进黄金期, 但相较与印度等国际主要接包国, 中国服务外包业起步晚, 总体规模小, 市场份额低。虽然如此, 我国在人力资源、制造业水平和基础设施等重要方面均具有优势, 服务外包业的前景和潜力仍然巨大。加上近年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2014年11月26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将服务外包作为产业提高到重要的战略高度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 为服务外包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政策环境。

2009年1月,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 批准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武汉、大连、南京、成都、济南、西安、哈尔滨、杭州、合肥、长沙、南昌、苏州、大庆、无锡20个城市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试点。国家在这20个示范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 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支持、实用人才培训、特殊劳动工时和金融支持等。

本文将着力研究政府的刺激政策, 如建立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对当地的服务外包业的影响, 以及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对这种影响的承接效果。

二.主题概念内涵

1.内涵界定。“外包”概念来源于《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的文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指“企业在保留特定产出生产供应基本定位的前提下, 对生产活动涉及的某些环节区段的活动或工作, 通过合同方式转移给外部厂商来承担”。服务外包和制造外包都隶属于外包。

服务外包的定义在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认识。管理学权威工具书《商务大词典》将服务外包定义为“通常依据双方订的标准、成本和条件的合约把原先由内部人员提供的服务转移给外包组织承担”。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等编写的《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认为“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工厂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 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综合各权威定义可大体总结, 服务外包不同于制造外包, 服务外包是指将公司非核心的业务或业务流程发包转包给外部企业的一种经营方式。

2.主要分类。一般地, 依据外包内容, 服务外包可分为信息技术外包 (ITO, 即将其IT系统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 如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业务流程外包 (BPO, 即将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 如供应链管理) 和知识流程外包 (KPO, 即将要求领域专业技能的知识密集型业务流程外包, 如研究分析数据) 。服务外包也可以根据承包商和发包商的地理位置关系划分为境内外包、近岸外包和离岸外包;按动因划分为策略性外包, 战略性外包和改造性外包等。

三.建立评价体系:城市竞争力指数

为了研究示范城市的建立这一政策对当地城市外包业发展的影响, 考虑到不同城市本身发展间的差异, 对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构建城市服务外包业竞争力指数。

1.指标选择和权重分配。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 (A.T.Kearney) 发布的2014年全球离岸服务目的地指数中, 将评价指标分为财务吸引力、人员和技术可用性、商业环境三大类别, 各占比40%、30%和30%。由于科尼尔指数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为了最大化研究城市间差异, 文章选择、剔除了其中部分指标 (如:科尼尔FDI信心指数) 。再参考Graf和Mudambi (2005) 提出的服务外包地方吸引力指标, 对上述指数进行有效补充和合理修正, 得到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业竞争力指数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分配 (见表1) 。

2.城市服务外包业竞争力指数Iit。考虑到实际数据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得性, 文章所有的数据来源均为国家统计局和各地统计年鉴, 部分数据用所属省级数据平行替代。由于量纲的不同, 以上原始数据在不同指标间的数值差异较大, 故将每个指标的最大值作为百分制下的满分, 其他数值等比例缩放, 得到不同城市不同年份的七个指标在百分制下的得分。使用以上权重加权后即得到城市服务外包业竞争力指数Iit (保留一位小数后如表2) 。

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对地方外包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1.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对地方外包业发展影响回归模型

其中:

Yit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i在t年的服务外包出口收入

Iit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i在t年的服务外包竞争力指数

D2009为关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确立时间 (2009年1月) 的虚拟变量,

具体表现为

所取数据均属研究时间范围2006年至2011年六整年间, 期间厦门市于2010年2月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为保证面板数据严格有效, 在回归模型中暂不考虑。佛山市因广佛同城与广州市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 享广州市同等待遇, 故在数值上加总并为一市处理。

2.回归结果分析。

回归得到的随机效应下的统计量如表3。

结果分析可知, β1和β2估计量为正且显著, 验证了模型及假设的合理性, 说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当地城市的服务外包量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但是城市本身的综合实力, 即城市服务外包业竞争力水平, 也同样显著影响着当地的服务外包出口量。

城市外包竞争力指数的回归系数显著, 说明了当享有同样的国家优惠政策时, 城市本身的不同发展力水平会成为城市间服务外包收入差异的来源。一个城市的服务外包竞争力指数高, 意味着该城市在财务、劳动力、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能力强, 这样的城市既可以在短期吸引资金和劳动力流入本市, 促进行业建设, 也会因为目前的领先优势在中长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国家政策的影响是通过控制同一城市的发展水平, 比较在有无政策的不同年度服务外包业情况。两个影响因素一个直接, 一个间接, 一个横向地域, 一个纵向时间, 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

3.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对地方外包业发展的影响渠道。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建立会为当地带来譬如技术、人才等一系列优势, 从而推动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文章下面将深入探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影响地方外包业发展的渠道。徐志成等 (2010) 通过实证分析推断国际服务外包具有技术溢出效应;此外, 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相关政策所带来的一系列税收优惠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外包企业和外包人才的流入, 带来总量上的增加。据此, 本文将从服务外包业就业职工人数、服务外包企业个数、服务外包业平均工资和服务外包业就业职工质量 (如表4) 四个方面假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对地方外包业发展的影响渠道并加以验证。

(1) 服务外包业就业职工人数Empolyit作为可能影响渠道的探究

建立以下回归方程:

得出随机效应下的回归结果:

结果分析可知, 估计量为正且显著, 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 说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地城市的服务外包就业人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即说明示范城市会通过增加外包行业的劳动者数量来拉动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其中, 的显著值较高, 表明相较于建立示范城市这一政策而言, 城市本身的竞争力水平更容易吸引更多的职工进入当地的服务外包行业。此结果与许多行业的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相吻合, 劳动力往往会自发地流入相关产业更发达的地区, 这些地区常具有劳动力需求旺盛, 劳动报酬高的特征。而国家级的宏观政策, 直接着眼点一般是地区和企业, 对职工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并不明显。

(2) 服务外包企业个数Firmit作为可能影响渠道的探究

建立以下回归方程:

得出随机效应下的回归结果:

结果分析可知, 估计量为正且显著, 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 说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地城市的服务外包企业个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即说明示范城市会通过增加外包行业的企业个数来拉动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其中, 的显著值均较高, 表明了当地本身的发达程度和政府政策的导向对于当地外包行业的企业数量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此结果, 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和劳动力一样, 会自发地选择报酬高, 发展前景好的地区作为基点。然而企业的流动性远不如个体劳动力, 且定址迁址都意味着很高的成本, 所以企业对于地区的选择实则更加谨慎严苛, 扩大了城市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影响, 但企业总数较小, 在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这种影响。另一方面, 国家的刺激政策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税收 (1) 调控, 税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 而政策的本意通常也是借企业的行为带动整个行业的良性运作。所以政策的实施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但对入驻当地的公司的数量会有显著影响, 特别对于像服务外包业的新兴行业, 尚未形成战略格局, 在可塑性与流动性上极具潜力。

(3) 服务外包业平均工资Salaryit作为可能影响渠道的探究。

建立以下回归方程:

得出随机效应下的回归结果:

结果分析可知, 估计量为正且显著, 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 说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地城市的服务外包业平均工资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即说明示范城市会通过提高服务外包行业的薪资水平来拉动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其中, 的显著值较高, 说明了外包行业的员工报酬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挂钩。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强, 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 几乎所有行业的薪资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当地发达程度的正向影响。国家政策对于服务外包的薪资 (2) 也有保护, 但着重保护的是小部分高技术的人员工资, , 加上中国企业公会的议价能力普遍较弱, 职工薪资自然不会随政策出台有明显增加。

(4) 服务外包业就业职工质量Qualityit作为可能影响渠道的探究

建立以下回归方程:

得出随机效应下的回归结果:

结果分析可知, 估计量为正且显著, 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 说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地城市的服务外包业就业职工质量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即说明示范城市会通过提高服务外包员工质量来拉动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其中, 的显著值较高, 表明了较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的教育水平更高, 因为较发达地区本身的教育水平较高同时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潜力又源源不断地吸引高质量的人才涌入。这项指标使用的是服务外包行业本科以上职工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而由于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 故在我们研究的时间区间内变化不明显, 服务外包城市的政策优惠会增加当地对人才的吸引力, 但高质量的技术的人才往往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骨干力量, 所以他们的就业岗位和公司相对稳定。

每个行业由企业组成, 企业的运作又要靠职工实现。所以, 文章验证了服务外包业就业职工人数、服务外包业平均工资、服务外包业就业职工质量 (职工维度) 和服务外包企业个数 (企业维度) 均是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对地方外包业发展的有效影响渠道。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地区服务外包业竞争力水平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的影响, 再将影响传递给外包行业。其中地区服务业外包竞争力水平常常体现在地区间有显著差异的指标影响上, 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的影响一般是随时间且影响较间接。

五.基于中国服务外包现状的建议与展望

1.中国服务外包业现状。当前, 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速度快但起步较晚。中国近几年开始逐渐积极发展外包业, 从新增服务外包企业个数、新增从业人员、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等都可看出每年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是我国的外包业刚开始兴盛却要面对着激烈的市场份额竞争, 软件外包承接大国印度于2008年, 即我国外包示范城市建立前的一年, 就承接了全球65%的软件外包业务和46%的其他服务外包业务, 以及几乎所有的美国外包业务, 而欧洲市场的份额又多被爱尔兰垄断, 在国际外包上, 中国虽然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想要分一杯羹却并不容易。

此外, 中国的外包业还存在着潜在的发展态势畸形的风险。服务外包业在发展的地域分布上差距过大, 20个示范城市自成立以来的各项统计指标已占全国总量上的75%以上。在承包对象上, 对日外包占据了半壁江山, 欧美外包市场开拓缓慢, 国内市场也一直受忽视。同时, 中国外包业的细分市场也不均衡, 其中仅信息技术外包占比就高达68%, 业务流程外包占比29%, 而知识流程外包仅占比2%。

2.启示与建议。

(1) 在国家层面上, 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意义是超越这个行业本身的, 它会成为推动整个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从而优化国家的就业结构。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 建立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是一项显著有效的措施, 对产业初期资源的有效分配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但是高速的成长期背后, 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 所以国家在刺激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监管与风险控制。除了增加部分城市的竞争力外, 国家政府要努力提高整个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和吸引力, 譬如全面加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同时, 国家可以组织示范城市和非示范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定向帮助, 缩短地方间发展差距;也可以邀请国外优秀的承包国来我国进行行业间的互访学习。

(2) 在地方政府层面上, 对于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而言, 要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 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特点, 将优惠政策的效益最大化。对于广大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要意识到自身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 城市本身的竞争力同样是推动外包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并且在吸引劳动力方面比政策扶持起到了更明显的作用, 所以着力发展好自己, 既能提高自己的产业竞争力, 也为下一轮争取国家政策优惠加大可能性。譬如, 地方政府可以学习类似资源禀赋的示范城市, 模仿他们的发展模式, 同时做好产业承接准备;也可以出台一些在地方层面上的优惠政策来招商引资。此外,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百年大计”教育的投资培养对每个城市都至关重要。

(3) 在外包企业层面上, 不同的企业应努力找准自身发展的落脚点。由于我国外包业务范围狭窄, 对于新生代企业, 可以规避热门成熟的行业分支, 考虑在更细分市场上的发展, 走差异化导向性路线, 培养核心竞争力;虽然中国外包目前仍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 对于技术性的企业, 可以慢慢从低层次向高科技含量的尖端业务进军, 走在转型的前列抢获先机;目前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小, 对于资金雄厚的“现金牛”企业, 可以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 取得规模经济效应。

3.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 承接国际主要服务外包国。世界主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国家包括印度、菲律宾和爱尔兰。印度作为“世界办公室”, 其外包产业以软件业为主导, 离岸外包为主, 行业分布银行、金融服务、通信和媒体等多个方面。中国正在学习印度建设类似的服务外包园区, 同时我国也要着力发展高科技人才, 特别是语言人才, 只有完备的人力资源环境才是外包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印度有力的政府扶持、完善的法律监管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都可以为我国借鉴。菲律宾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和位于亚洲中心的地理优势, 在呼叫中心服务等发面取得了亚洲外包发展增速第一的成绩。菲律宾的呼叫承接反映了菲国成熟的电信基础设施, 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石作用。特别地是, 菲律宾发展研究所等活跃的学术界研究与实业界、政府相辅相成, 使得产业的发展更高效, 更符合科学理论, 我国也应当鼓励广大学术人士研究相关论题, 帮助实物界获得经济原理的支撑。“欧洲软件之都”爱尔兰是欧洲市场最主要的承接国, 其业务主攻高端服务, 爱尔兰的很多服务外包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也应考虑逐渐进入高技术市场, 抢占拥有更高利润, 更广阔发展前景的市场细分。

(2) 在线服务外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传统外包业中的很多局限性都可以通过在线外包解决, 例如进一步降低成本和跨地域即时传递。在线服务外包是“承包第三方供应商 (通常是海外) 提供产品或交付并通过互联网有偿服务的业务流程” (井然哲, 2012) 。在线外包不仅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方式利用历史信息进一步优化成本, 还可以使用众包, 聚集闲散智力, 更大程度满足客户。当前, 中国的互联网交易量世界领先, 中国可以利用互联网产业的优势, 带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实现发展模式更效率更经济的转变。

摘要:为了研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实施的产业影响和影响途径, 文章对20个服务外包示范市构造城市竞争力指数, 再对示范城市设立这一政策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示范城市的政策优势对城市外包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且对本身越发达的城市促进效果越明显。并且可以验证, 影响的有效途径包括服务外包业就业职工人数、服务外包企业个数、服务外包业平均工资和服务外包业就业职工质量等。

关键词:地方外包业发展,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城市竞争力指数,影响途径

参考文献

[1]埃森哲.2009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研究报告, 2009.

[2]安体富, 刘翔.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国际比较与借鉴[J].学习与实践, 2011, 2:5-11.

[3]服务外包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4]Graf M, Mudambi S M.The outsourcing of IT-enabled business processes:A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location decis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5, 11 (2) :253-268.

[5]Prahalad C K, 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Boston (Ma) , 1990, 1990:235-256.

[6]许立帆.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水平比较[J].国际经济合作, 2013 (2) :92-94.

服务外包业 篇8

1.1 湖北发展服务外包的多重历史机遇将产生叠加效应

服务外包业是服务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占用资源少、污染排放小、吸纳就业多、价值增值高的产业特点, 在我国方兴未艾。

1.2 湖北独特的制造业优势提供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

湖北制造业门类齐全, 形成了以汽车、钢铁、化学原料制造、烟草、纺织、建材、农产品加工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

1.3 湖北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能够转化成外包服务竞争力

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是通过发展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 特别是拓展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服务外包工作依据靠人脑加电脑, 具有促进研发、吸纳就业, 特别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特点。

1.4 湖北商务运行成本有利于提高国际服务外包业接单率

在服务同质的前提下, 显著的工资成本差异既是服务发包方选择承接方的诱因, 又是承接方争取发包项目的动因。湖北省商务运行成本明显低于沿海和发达地区, 具有承接国际或沿海企业服务外包项目对湖北的转移的优势。

2 湖北差异化发展服务外包业的制约因素

湖北服务外包业处在起步阶段, 其发展制约因素较多, 主要表现如下:

2.1 服务外包业高度集中, 地区发展不平衡

湖北省服务外包业收入主要集中在武汉, 其次为宜昌、襄樊等地区, 其他地区则较少。据湖北商务厅资料, 截止到2009年底, 武汉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13家, 占全省比重为60.11%、新增从业人员的占比为60.09%、接包合同金额4.7335亿美元, 占比为56.7%, 接包合同执行金额1.7609亿美元, 占比54.05。其次为宜昌市 (占比26.27%) 、荆州市 (占比10.05%) 、襄樊市 (占比3.19%) , 其他城市基本为0。

2.2 服务业比重偏低, 抑制了服务外包业发展能力

服务业是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基础, 虽然湖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上升态势, 但比重偏低, 2007年为42.1%,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回落到40.5%, 2009年为39%。2008年湖北省服务业比重既低于先进省份北京 (73.2%) 、上海 (53.7%) 、广东 (42.9%) 和浙江 (41.0%) , 又低于重庆 (41.0%) 和贵州 (41.3%) , 略高于湖南 (37.8%) 。

湖北服务业比重偏低既抑制了服务进口需求, 也削弱了服务出口能力, 无疑对服务外包业发展能力起着制约作用。

2.3 外商投资服务业比重不大, 市场开放度有限

从长期均衡来看,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对服务业产值比重有正的影响, 而湖北外商投资新兴服务业的比重明显偏低。如2009年外商投资投资金融业实际金额仅为1000万元, 占全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0.27 %, 投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际金额仅为561万元, 占比0.15 %;投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仅为541万元, 占比0.14 %。2009年, 全省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6.4469亿美元, 占外商投资总额的31%, 仅为第二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比重 (60%) 的一半, 比上年下降27%。此外, 湖北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近年来下降, 2008年规模总量达3222.95亿元, 比上年增长20.5%, 但与2006、2007年相比, 分别下降为9.3%和5.3.%, 制约了服务外包业的发展。

2.4 全国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相比, 武汉排名靠后

武汉市是全国较早涉及服务外包领域的城市之一, 1991年武汉安珞、武汉珞珈等软件企业便开始发展欧美和日本市场, 后逐步从软件研发拓展到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领域, 现有EDS、IBM、博彦、开目等一批国内外大型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入驻武汉。2006年12月25日, 武汉被国家三部委联合授予“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称号,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授予“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 2009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但在全国20个示范城市中, 武汉排名落后。据武汉市信息中心2008年的一项研究分析, 以政府支持、人力资源、硬件设施、基础条件、市场资源、开放程度和专业服务等指标综合排名, 武汉仅排第12位, 落后于沿海城市, 也落后于西部城市的成都和西安。

3 湖北差异化发展服务外包业的思路及对策

与过去的非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相比, 湖北差异化发展战略的目标是避免与沿海地区的同质化竞争, 防范发展服务外包业可能出现的低级化和趋同化后果, 体现自身特色。

3.1 确定差异化发展思路, 在三大层面形成湖北发展服务外包业的战略共识

湖北发展服务外包业可以发挥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 构建区域间产业合作转移机制的核心枢纽要地。应在吸引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与沿海或中西部其它城市有效合作, 实现优势和效应互补为目标, 并体现在三大层面。

在政府层面, 应以武汉服务外包示范区、软件园区为线索, 研究确定湖北服务外包业差异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支持, 包括服务外包政策环境、法律体系和平台建设, 以及与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有机联系。

在产业层面, 应重点研究湖北发展软件开发、网络与数字增值、电信运营、人力资源和金融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外包领域, 产业、人才、教育、技术、政策、环境等综合优势如何转化为差异化的产业集群、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竞争风险控制机制。

在企业层面, 承接服务外的包模式和阶段性设计, 服务外包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能级, 避免同质化竞争条件与方式。

3.2 打造差异化发展特色, 走内外包协调发展之路

据有关数字显示, 2008年我国离岸服务业务与国内服务比例约为2:8, 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规模的85.1%是国内需求, 近年国内需求约占90%, 服务外包的国外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市场的支撑迅速实现产业集聚, 对内需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而服务外包的内需市场可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为外需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1) 积极扩大外需, 大力引进外资企业, 快速拓展离岸服务外包市场。

湖北要积极吸引外包企业尤其是有离岸外包接单能力的企业来汉集聚, 做大离岸服务外包交付中心的产业规模。重点支持已落户武汉市的EDS、IBM、博彦、群硕等国际外包企业在武汉快速发展;促进法国电信、NEC、IIHT等项目尽快建成投入运营;争取微软、东软、联想、中兴等国际知名企业或国内软件产业20强落户武汉。

(2) 发展企业联盟, 做大本土企业, 提高服务外包企业接单能力。

重点支持武汉开目、天喻、江通动画、数字媒体、地大信息等一批离岸外包已初具规模的企业。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发挥整合本地产业链的龙头作用, 提升本土企业外包服务能力;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小服务外包企业实施调整、联合、并购、重组, 推动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建立多种形式的企业联盟, 提高武汉市离岸外包的接单能力和交付能力。

(3) 利用政策优势, 鼓励国内企业转型, 扩大生产性服务外包项目。

2010年以来, 我国政府部门涉及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数据处理等不涉及秘密的项目开始分包给专业企业, 财政部也在积极促进大型中央和地方企业加大服务外包采购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制定相关措施推动国内金融业的服务外包采购力度。这将促进湖北更多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有机会参与外包业务。政府部门可以重点支持武钢、东风等本地企业, 分离信息化机构和软件业务, 推动湖北软件企业顺应软件服务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促进湖北制造业、物流业、金融业的企业分离生产性服务的专业部门, 实行向服务外包的战略转变。

3.3 确定湖北差异化发展目标, 在三大领域体现服务外包效应

差异化发展目标可以为湖北壮大延伸服务经济产业链, 推动“两型社会”改革试点, 具体功能与效应必须体现在以下三大领域:

(1) 在制造业领域体现湖北生产性服务项目的规模效应。

湖北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科技与知识支撑工业化和低碳工业化的道路, 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则可以成为湖北增长方式转变和价值链的提升的重要途径。服务外包模式可以使产业发展从劳动密集的制造环节, 向上游技术与资本密集环节和信息与管理密集环节延伸, 提高效率。湖北目前已形成以钢铁、汽车与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四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现代制造业中权重较大, 有利于湖北生产性服务项目形成规模。特别在应对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已发挥积极作用。湖北差异化发展服务外包业须进一步发挥武汉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效应, 扩大以ITO (信息技术外包) 、BPO (业务流程外包) 、KPO (知识流程外包) 等模式为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项目, 使湖北制造业发展的效应与服务外包的效应有机结合, 体现规模效应目标。

(2) 在外商投资领域形成外资来源多元化和结构优化效应。

湖北国际投资呈现FDI的规模扩张迅速和结构不合理的特点。2009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3.6%, 而湖北实际利用外资46.88亿美元, 增速为13.9%。其中FDI 36.58亿美元, 同比增长12.7%, 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9%、60%、31%。第二产业比重偏高, 第三产业较低。外资来源非常集中, 仅香港地区就占比52%, 美、日、法三国占比不到10%。因此, 湖北差异化承接服务外包, 有利于吸引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培训中心向内地转移, 不仅扩大了新的投资领域, 优化了外商投资结构, 也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湖北应推动投资主体向服务业大项目集中, 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实现湖北国际投资区域配置结构及产业结构优化, 促进湖北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更上一层楼。

(3) 在对外贸易领域体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平衡效应。

近年来, 虽然湖北省服务贸易总额增长很快, 但与湖北的货物贸易相比, 发展水平较低, 且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按湖北省外汇管理局BOP数据统计, 2009年全省服务贸易总额占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3.3%, 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占全国服务贸易的比重极低, 仅为 0.8%, 在构建中部地区新的增长级增强发展能量上任务艰巨。在现代经济中, 一国或地区的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湖北差异化发展服务外包业不仅有利于突破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不平衡的局面, 还是走自主创新道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在政府层面, 要为服务外包环境建设、法律体系、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服务外包业与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战略之间的有机联系及相互促进机制。企业层面则要通过差异化发展, 壮大具有国际资质、自主品牌和市场占有率高的服务外包企业, 促使湖北货物与服务贸易在服务外包业发展过程中取得良性发展的平衡效应。

摘要:服务外包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湖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在选择服务外包模式和发展途径上, 湖北要突破瓶颈, 实施差异化战略, 打造湖北品牌和特色, 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服务外包,服务贸易,差异化

参考文献

[1]袁永友.服务外包与示范城市差异化发展[J].国际贸易, 2009, (9) .

服务外包业 篇9

服务外包是指依据服务协议, 企业将某项服务的持续管理或开发责任授权给第三者执行, 这样企业通过购买外部服务供应商的专业化服务技能及专业知识来扩大其服务层面, 从外包合作中获得收益, 并促使企业更专注于其所擅长的核心业务。服务外包按照业务的内容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外包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ITO) 、业务流程外包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 、知识流程外包 (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 KPO) 。按照发包方和接包方所处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在岸服务外包、近岸服务外包、离岸服务外包。在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中, 近岸服务外包还是比离岸服务外包要多占很大比重, 但离岸服务外包在全球经济中广泛展开。

二、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2010年全球国内和国外的服务外包年收益达931亿美元, 同比增长率2%, 连续5年以来的复合增长率为5.1%。据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的预测,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30%-40%的增长速度发展;该机构研究显示全球1 0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的70%目前还未将任何业务发包到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 因此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巨大。

(二) 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分布格局在短期将会保持基本不变, 但已经有所改变

美日欧依靠其巨大的国内市场、数量众多的大型公司及科技发达和创新能力强的优势, 仍然是离岸服务外包市场上主要的发包方。欧洲由于主权债务危机等缘故, 在2010年全球服务支出比例急剧下降。伴随新兴市场国家的兴起, 服务外包产业格局正在改变, 2010年亚太地区的新兴国家发包比例占全球17.7%。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其巨大的国内需求市场如果能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就可能会成为新的服务外包的新的发包方。近几年, 亚太地区、拉美等地区的服务外包业发展相当迅速。拉美的墨西哥、巴西等也是全球重要的服务外包接包国, 其IT外包市场, 2010年将达到2 300多亿美元, 2011年的外包增长率将达到9.2%。除此之外, 近年来一些落后的中小贫困国家如柬埔寨、斯里兰卡、肯尼亚等, 其国内的服务外包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三) 全球服务外包模式创新趋势不断加强

尽管ITO在外包市场中占了70%的比例, 但近年来KPO和BPO的发展也相当迅速。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未来几年仍然在ITO, 但在地区优势越来越明显、专业技术越来越集中及业务融合越业越加强的趋势下, 外包市场将会由相对分散的ITO业务向科技含量高、涉及领域宽的BPO和KPO发展。后危机时代, 企业更加注重利用财务、研发、金融及运营等方面的外包商来降低其成本, 这将推动服务外包向科技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四) 未来全球接包地区差异化发展势在必行

越来越多的发包企业注重成本预算, 大量的服务外包业务向拥有低成本、高质量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倾斜, 使得承接国数量剧增。但由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科技含量低、劳动力素质较低, 相对集中在承接ITO的低端领域, 从而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 实现自身发展, 承接企业不得不寻找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资源, 从而引导整个产业向差异化方向发展。

三、中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服务外包业整体承接能力不足

首先, 由于中国外包企业获得国际认证的较少, 普遍素质不高, 在争取离岸服务业务尤其是价值链高端的BPO和KPO业务时缺乏竞争力, 国际服务外包发包商首先想到的是印度、爱尔兰等国家, 我国服务外包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够。其次, 我国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 缺乏国际化的服务意识和经验, 尚未深刻了解国际市场的操作规范, 缺少健全的研发和营销网络, 未形成享誉国际的知名品牌。再次, 我国目前缺乏一个能代表国家的有影响力的行业组织对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归类和分析, 国际买家很难了解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及其交付能力, 这些都使得国际客户对中国企业存在很多顾虑, 影响到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二) 服务外包高素质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服务外包业需要具有计算机网络应用、通讯技术等专业技能, 懂营销和管理并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尽管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但基本上只能满足外包产业低端市场的需求, 缺乏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如项目管理人才、技术研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开发员和高级设计人才, 使中国企业在履行合同的效率和质量上力不从心。此外, 中国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在外语和与客户互动交流能力等方面均落后于爱尔兰、印度等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国;文化适应性也带来不少阻碍, 中国的法律、会计、金融体系和英美等国家有所不同, 承接服务外包时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

(三) 承接服务外包业务以ITO为主, BPO重视不够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上信息技术外包与业务流程外包比率为1.7左右, 而我国该比率却超过了2.3。目前, 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业务构成上还是以信息技术外包为主, 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外包所占的比重较少, 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BPO的整个行业体系结构建立不够完善。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进程之中, 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巩固和升级他们的系统和流程, 还没有形成真正的BPO行业。

四、中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政府应该创造承接服务外包的良好政策环境

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 将承接服务外包作为吸收外商投资的新方式, 全方位接纳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积极引进国际服务业的新理念、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加强与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联系, 逐步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 实现对非上市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资金和担保资金。我国政府应完善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税收体系, 加大税收优惠以吸引服务外包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可考虑免征服务外包企业营业税, 避免重复征税;服务外包企业进口软件、自用设备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新创办的服务外包企业, 在工商登记注册、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同时, 创建服务外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交易发布、数据统计、技术研发、培训、项目管理等公共服务。

(二) 培育出具国际经验的大型专业化外包企业

选择和锁定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管理技术水平高、产品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的本地外包企业, 给予政策、资金、发展机会等方面的优先支持, 鼓励更多企业获得国际认证, 通过技术领域的突破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提升企业自身核心实力, 并鼓励其参加各类国际活动, 争取各类奖项荣誉, 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 进军离岸外包市场。同时, 对小外包公司进行规模化和规范化改造, 形成地区和城市服务外包产业化, 有专门做外包的大型服务商, 也有综合的独立外包企业, 可将服务外包业有秩序地推向国际市场。

(三) 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中国在发挥劳动力优势的同时, 由于现有教育体制与市场脱节, 符合服务外包产业高端人才十分紧缺。首先, 政府要安排服务外包公共培训专项资金, 鼓励服务外包企业新增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各类人才培训项目, 以及服务外包企业新入职员工, 除此之外, 鼓励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 直接将人才输送到从事服务外包的技术岗位, 以便于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实际业务, 能够跨入高层次业务流程处理、技术研发等服务外包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其次, 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包容的企业文化等, 吸引高层次留学人员和海外服务外包专业人士加盟中国企业, 使中国承接外包领域的人才国际化程度得以提高。

(四) 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长期以来, 我国盗版、仿制、伪造等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使得知识产权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因此, 政府要引导和提高中国民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提高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 培养出熟悉知识产权法律的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管理人才。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执法体系及具体的实施细则, 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 营造诚信的良好氛围和市场经济秩序。

参考文献

[1]鲍务英, 朱晓明.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服务外包发展[J].经济纵横, 2007, (11) .

[2]杨波, 殷国鹏.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 2009, (1) .

[3]王晓红.实现服务外包产业的跨越发展与整体提升[J].国际贸易, 2010, (10) .

[4]姜荣春, 刘绍坚.后危机时代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路径选择[J].国际贸易, 2010, (7) .

服务外包业 篇10

1.国家政策与发展环境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印度实施积极的软件产业政策, 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 大力扶持计算机和软件产业。我国则始于2000年6月, 国务院出台《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提出到2010年力争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 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并从投融资、税收、技术、出口、人才、装备及采购、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管理等方面, 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软件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方面, 我国和印度已没有多大差别, 两个国家都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政策环境。但是中印产业政策从颁布时间上相差了15年, 印度的软件产业明显有起步早、积累了更多的优势。我国是世界上主要软件外包业务接包市场之一。我国发展外包业务的主要优势在于:为软件业发展积蓄了大量人才;经济高速发展为软件业外包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为软件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国内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为软件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行业支持。

2.企业的规模

没有适当的规模, 我国企业不可能吸引到顶尖客户。而我国排名前十的IT服务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20%, 大约有8000家软件服务供应商, 其中员工少于50人的占四分之三, 只有5家拥有2000名以上的员工。其他软件外包大国, 如印度, 他的十大IT公司所占市场份额高达45%, 软件服务供应商不到3000家, 至少有15家拥有2000名以上的员工, 其中的塔塔咨询服务公司、威普罗公司、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都已经获得国际上的认可, 在全球拥有客户。

目前我国的软件外包项目大多为低端外包出口, 中高端的项目很少, 以做数据录入、编码测试等为主, 这不利于软件业的长期发展和做大做强。行业的分散状态, 使过程控制和产品管理不够严格等问题突显出来。我国30家大型软件公司中, 只有6家达到CMM五级或四级, 而印度的30家大型软件公司全部达到这一专业水准。我国有四分之一的公司在尝试执行CMM质量标准, 但是有一多半的公司认为做这种努力没有必要或者不值得。

3.人力资源状况

随着软件外包行业的高速发展, 对软件外包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增加, 然而国内软件人才匮乏, 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软件外包企业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紧缺的人才供给。在这样的形势下, 如何吸引人才, 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人才作用, 成为企业发展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据Gartner统计, 我国至少需要400万IT人才, 目前已培养了近50万名软件专业人员, 每年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超过10万人, 但我国软件人才在数量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人才供给市场的不足, 承接的订单小, 都提升了外包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然而人才招募和人员的管理问题, 对软件外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大部分企业都忽略了员工的成长, 很少将股权、培训项目或其它激励机制引入人才管理。我国软件公司中人员的更新率每年高达20%, 而美国虽然拥有流动性很强的IT劳务市场, 但它的更新率只有14%。在教育和人才培育方面, 印度实行的是全民学软件的策略, 已经形成了印度理工学院居首、各大学居中、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居于低层的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在软件人力资源成本上尚有优势, 工资水平只相当于印度同类人员的40%。但还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层次。对软件企业而言, 人才是最大的资本, 也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软件外包企业, 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

对软件外包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整体评估

1.指标和变量选取

度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常用指标有显示比较优势系数、国际市场占有率等。从总体上看, 某一产业的竞争力, 最终总要表现在其产品的贸易绩效上, 因此对贸易绩效的直接观察能够“显示”出产业竞争力的程度。从这一角度出发, 可以用显示比较优势模型揭示竞争力的状态。结合我国软件外包统计数据的实际条件, 以及对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界定, 采用广为接受的显示比较优势系数, 作为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量化指标。

式中:Xia是国家i在产品a上的出口;Xit是i国在t时期的总出口;Xwa是a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出口;Xwt则是世界市场在t时期的总出口。对于我国软件外包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结合现有数据, 在此考察以下几个因素对我国软件外包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1) 市场集中度 (CR) :反映了产业竞争程度, 它表示在某个产业或市场中, 卖者或买者所拥有的相对规模结构指标。一般采用绝对集中度, 即用产业内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 (或数额) , 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职工总量的比重来表示。我国从事软件外包的企业大约2800家, 但市场集中度很低。采用上市公司前六名即东软股份、浙大网新、浪潮软件、中国软件、中兴通信、方正科技等企业的数据, 以销售收入总和占整个产业销售收入的比重, 来表示市场集中度。

(2) 服务贸易开放度 (OPEN) :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程度, 也体现了一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服务业市场的依赖程度。它对一国的服务外包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衡量这一指标。

(3) R&D人力强度 (TP) :代表技术创新的人才投入, 用软件产业研发人员占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来表示。

(4) 软件登记受理量 (RE) :代表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基于收集到的原始数据, 计算所选择的变量。

2.建立模型

运用Eviews 3.1软件采取普通最小二乘法作多元线性回归, 得到如下线性方程:

判断模型回归拟合效果, 主要看t检验值及其概率P值, 通常情况下, t检验值越大, P值越小, 参数估计的置信度则越高。回归结果显示:F值很大, 而OPEN和TP的P值也很大, 这说明OPEN和TP对被解释变量没有解释作用, 上面的回归模型是无效的。因此, 剔除OPEN和TP两个变量, 重新进行回归, 并根据结果得到如下方程:

在以上的实证计量模型分析中, 剔除了OPEN和TP两个变量。从数理模型角度分析, 是因为OPEN和TP两个解释变量的概率值均大于0.1, 对RCA的解释作用甚微。从衡量指标的数据角度分析, 是因为OPEN采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衡量, TP用软件产业研发人员占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来表示。之所以没有采用软件外包的相关数据, 是因为相关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不完善, 部分指标只能参考类似数据, 我国软件外包进出口总额, 不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 用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来替代软件外包进出口总额, 难免会造成计量模型上的“失真”, TP变量亦是如此。

3.结论

(1)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RCA系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 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 较好地反映了该产品的相对优势。一般认为, 若RCA系数大于2.5, 则表明该出口产品 (或产业) 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在1.25~2.5, 则表明该出口产品 (或产业)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0.8~1.25, 则表明该出口产品 (或产业) 具有中等竞争力;小于0.8, 则表明该出口产品 (或产业) 的竞争力较弱。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RCA系数近年来一直处于逐年上升状态, 但从未超过1.25。按照上述的公认标准, 可以认为我国软件外包的出口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 从出口层面反映了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统计口径不同、以出口额衡量竞争力存在局限性。但是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服务外包, 还将其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中, 2006年又实施了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 各级政府也分别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同时, 各个基地城市也纷纷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体系, 以缩小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 预计到2012年培训的人才将接近需求水平。由此看来, 我国软件外包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 市场竞争结构是影响我国软件外包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由最终确定的模型可以看出, CR的回归系数为1.2867, t检验显著, 这说明市场竞争结构是影响我国软件外包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且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市场集中度提高1%,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将提高1.2867%。这表明软件外包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对产业竞争力有较为显著的正影响。许多贸易理论学者认为市场集中度越高, 该产业的竞争力就越大。回归结果在证实了这一观点的同时也显示, 市场集中度低、缺乏规模效益是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一个关键因素。要提升软件外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必须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本国软件企业, 增强规模经济的拉动作用。

(3) 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重要性。从最终确定的模型来看, 软件登记受理量对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有较为显著的正影响。这说明通过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 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条例来保护知识产权, 但是力度仍不大, 盗版现象仍旧存在, 不仅严重影响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 而且大大削弱了我国软件企业在国际外包市场上的竞争力。

(4) 我国软件研发人员缺乏。变量TP代表技术创新投入, 其数值增长缓慢。这表明我国软件外包产业从业人员虽然逐年有增长, 但是作为技术创新核心力量的软件研发人员仍然严重不足。因此,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培养高层次的软件外包技术人员。

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1.加强软件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我国软件外包产业, 不仅要求软件人才在数量上满足需求, 更迫切需要软件人才获得质的提高。应结合我国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实际, 创新和完善人才培训方式, 由政府提供一定的教育资金并确定政策导向, 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进入, 设计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 努力开发远程教育课程, 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市场的需求实施定制化培训, 强化动手能力和实际业务流程训练。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模式, 建立全国性服务外包人才认证体系, 从而搭建我国外包服务业的人力资源供应链。

2.加强和改进对软件信息服务以及流程服务外包的统计

充分借鉴印度、爱尔兰等国经验, 细化服务外包统计口径, 完善统计管理模式, 明确嵌入式软件产品目录及计算标准, 构建服务外包全口径统计体系, 做到既适合服务外包产业特点, 又便于政府管理。针对网上传输的服务交付模式和产业特点, 以合同管理为基础, 出台统计制度, 发布统计目录, 理顺管理程序, 制定扶持引导政策, 从源头入手, 建立各部门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体系, 从制度上保障出口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认证规模

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 政府要着手从整体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加强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 大力培养熟悉知识产权法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管理人才。制定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及具体实施措施, 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保证知识产权的保护落到实处。着眼于培养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 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宽松环境, 加大研发投入,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通过开发核心技术获得竞争优势。

4.提升软件外包企业的资源整合和区域聚集效应

上一篇:xx门下一篇:发酵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