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书法教学(精选12篇)
中学书法教学 篇1
近年来, 中学生书写水平的整体下降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一些学生的笔记、作业、试卷, 往往是信手乱涂, 字体结构松散残缺, 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 老师批改时是望字兴叹。这一现象已引起了老师、家长及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近期国家语委拟推出的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虽然人们认识有所提高, 但目前中学书法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其一是中学书法课程在设置上普遍缺失, 汉字书写教学还基本上处在无课时、无师资、无教材、无计划的自生自灭的“四无”状态中, 其二是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书写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矫正, 其三是学生参差不齐的书写状况无法实施整体教学。所以, 眼下最迫切的是针对现状, 找到一种可操作的训练方法, 找到一条提高中学生硬笔书法书写水平效的教学途径, 切实改善和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为此, 我校开展了“中学硬笔书法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活动, 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地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做一简单的介绍。
一、融合变通, 因地制宜
中学书法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书法课程设置缺失所造成的“四无”现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现实中绝大多数学校在书法课程设置上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除非有教育部门要求的“京剧进课堂”那样的行政法令。课程不设置, 课时就无法落实, 那老师是否就无所作为了呢?不是的, 我们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可将书法教学融合到自己所教的课程中去, 具体做法如后文所述, 这样就解决了书法课程课时缺失的现实问题。至于师资问题, 一般来说, 语文教师就可兼任书法教师, 因为他们在文字书法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相对专业一些, 同时语文学科也是与书法结合最紧密的科目。至于书法教材问题, 我们可直接利用各种毛笔书法教程及硬笔书法教程, 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在对各种书法教程参照借鉴的基础上自编教材。要根据“培养合格的书写者而不是培养书法家”这一教学目标来制订中学书法教学计划, 在学生书写训练中要坚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 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穿插讲解, 在作业中练字
一个有效方法是“课前五分钟书写技法讲解与训练”。由教师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 每天适量的穿插进行汉字书写的排版技巧、楷书、行书笔画实用技法、结体技法等知识的讲解, 然后根据讲解要求进行训练, 并指名个别学生上黑板书写, 书写的内容可以是所学课文的名篇名句, 也可以是词语造句等, 写完后由老师对其书写进行评议, 并对其书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书写要领, 训练了书写, 又复习了语文知识, 又不耽误学习时间, 天天训练, 每天有进步, 可谓是一举多得。
另一个有效方法是“在作业中练字”。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 每天专门抽出时间去练字毕竟不可能,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平时大量作业中去练字, 同时也要在各种考试中强调卷面的书写, 在实践与训练中强化并提高学生书写基本功、笔画结构、排版技巧的能力。
例如在“文稿纸”作业 (作文) 中书写, 可提出这样的要求:“字要居中, 大小合适”。方格的特点是行距、字距相等, 不能突出行距, 一般适宜单字的练写。写字时笔画不宜撑满格子, 格的四周应有空隙。但在实际作业中的“文稿纸格”, 行与行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 所以汉字在格中应该比上述方格中还可以再大方、饱满一些, 个别笔画顶住格线或略微超出格线也无妨, 不宜写得过小。对“横格线”作业中书写的要求则是“齐下线, 写三分之二高”。在横格线中书写, 不宜撑满格子, 大小要适中, 大小应为字格的三分之二格高至四分之三高, 字距为一个字的四分之一宽或在两字之间能划过一条线, 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大小适中, 工整美观。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大部分数学生在楷书、行书书写上就能达到实用程度, 保证平时作业、考试卷面书写清晰整洁, 行款整齐。
三、评定等级, 分层教学
每学期开始后, 任课教师利用1~2个月的时间, 考查学生的笔记作业、作文本、练习册、试卷等的书写情况, 将其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 其标准如下。
A级:美观, 规范, 清楚, 工整 (楷书) , 流畅 (行书)
B级:规范, 整齐, 清楚
C级:规范, 基本清楚, 字全松散, 挤密, 歪斜
D级:潦草难辩, 脏乱涂抹
在评定书写等级后, 教师就可以针对书写水平, 因人施教进行分层教学。达到A级的同学是有较高书写水平的同学, 这部分同学可编入创作指导班。平时由具有较高书法造诣教师进行辅导培训, 指导他们进行各种书体书法作品的创作, 并积极参加校内外书法大赛, 广泛进行学习交流活动, 使他们的书写向书法艺术美的层次迈进。
达到B、C级的同学是有一定的书写基础, 写字中等水平的同学, 这部分同学可编入临帖提高班, 通过临帖及教师的集体辅导, 在书法训练纸上进行正楷、行楷的书写训练, 使他们逐渐改善和克服自己书写中的局部毛病, 达到较高层次的水平。
评为D级的同学, 是书写学习惯及能力很差的同学, 这部分同学编入基础矫正班。这些同学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 基本上需要教师手把手的单个辅导。矫正他们长久来形成的不良书写习惯。对这些同学要进行楷书笔划、间架结构等基础的强化训练, 例如利用田字格纠正, 字根转变, 速度训练等方式进行专门训练, 此外要对他们平时的作业加强督导, 通过专项的长期的矫正训练, 逐渐改变他们书写潦草的状况。
中学书法教学 篇2
摘 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总结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词:中学
书法绘画
兴趣
多媒体
中国数千年的悠久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而书、画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骄傲。它的发展与创新凝聚了数千年来无数大师的心血与智慧。又融入了无数中国人的拳拳爱国之情。从书画的发展史中可以看清中国社会的变迁,从书画的进步可以感受中国的繁荣。中学生学习书画是传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艺术的必有之路,也是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但是在多年教学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把对书画的“教”和“学”局限在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去本求末,让学生在笔墨之中简单重复,照猫画虎;二是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引导,从而无法把握造型的实践和应用;三是忽视对书画概念的讲解或讲解太抽象,造成学生对书画的模糊认识,从而使教学目的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中国画教学受到严重影响。为此,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书画、了解书画、喜欢书画、会画中国画,使我们的民族意识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的美术老师,我在上美术课时是这样上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中学生对于书画艺术的欣赏与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认同感。平时生活中,学生在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过程中也很少对书画国宝作品有较深的认识。所以要想学好书画没有兴趣是不行的,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重要心理动因,是创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对美术活动感到愉快与充满好奇,化被动为主动,有效的激发学习动机与求知欲,使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就像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缺乏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它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求知欲”。所以面对硬笔时代的孩子们,要他们喜欢上不易掌握的毛笔和宣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按传统教法,上了课就讲中国书画的特点、技法。学生一时转换不过来,很难接受,一旦兴趣激发不起来,想入门就难了。因此,在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保证在单位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质和量,可以说教学成败的关键。那么要怎么做呢?
一、用故事激发兴趣,带动学习。
教学过程中把一个个生动的名人轶事与教学中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例如在上《兰亭序》一课时,学生都能讲出它是“天下第一行书”。“那么它为何能得到如此高的赞誉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众说纷纭。有的说因为它是王羲之的作品,有的学生说因为它是第一件行书作品。为了让学生有增确定认识。我便讲述了王羲之当时作书时的情景。我告诉学生正因为这件作品是王羲之真情实感的流露,行文十分流畅,所以为历代所推崇。随后,我又列举了“萧翼骗兰亭序”的事,以此来说明《兰亭序》在历史上的地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后,我在分析作品艺术特点时,他们全情投入,踊跃发表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讲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欣赏朱耷的《双雁图》、《鹌鹑图》时,我问:“朱耷的画有什么特点?”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回答,然后从中总结了几条————形象古拙、新奇、生动,最后讲解笔墨的变化,突然一个学生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朱耷画的鸟眼睛都是斜的?”一下子全班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我让大家讨论“斜眼”表示一种什么态度?“瞧不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朱耷瞧不起谁呢?”接下来我讲了朱耷的身世和遭遇。学生对朱耷的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绘画特点有了新的认识————抒情。所以名人的故事不仅仅是故事,它还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艺术进行了诠释。再加之一些名人轶事本身涉及的都是艺术家求学、创作的故事,不仅娓娓动听,而且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 的启示。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就是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既带动了学习,又增长了知识一举两得。
二、实物与绘画相对比,写生与临摹相结合
学习书法,必须从摹贴和临贴入手。临摹,需做到“入贴”和“出贴”。入贴——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带有明确审美最求的艺术活动,能深刻体会和理解原帖的精髓并加以运用。出帖——即从所临碑帖所继承的传统中跳出来。它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继承过程中对符合和个人气质的审美意蕴及形式的不断改造、融洽;同时也是对不符合的时代审美观念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抛弃。
那么国画课怎么上呢。一般国画教学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临摹的方法。这种传统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有时还会出现教师讲技法,学生不爱听,画画时又不会画的问题。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临摹一幅画,我就把画上的小动物带到课堂上,即活
跃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讲解更明白、更透彻。如有一节课学习画虾,我带了几只活蹦乱跳的大青虾,把学生五人一组,分成六组。每组三只虾,然后放齐白石的代表作《虾》,先让学生观察画中的虾与活虾有什么不同。学生各抒己见:“画中的虾有四条后腿而真虾有十条后腿。”画上虾眼睛是横的,真虾眼睛是小黑点。”“真虾半透明,画上的虾是完全透明的。”……学生观察的很仔细,说得也很全面,我接着设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同,难道是齐白石老先生画错了?答案肯定是没花错,可学生对为什么的说法就不一样了。有的说这是创新,有的说“为了传神”还有的说“这就叫艺术”……我听了学生的回答感到很高兴,这说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什么能力和见解,但还不全面。
三、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一个民族必须具备创造力,才能使其自立于民族之林。那么书法绘画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没有文章可做呢?答案是肯定的。他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具有一些独到优势呢!
我们知道书法、国画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而艺术最可贵的就是要有独创性。否则陈陈相因,艺术也就走进了末路。国画大师齐白石说过,似我者死、弃我者生,强调的就是一部创新史。两千多年来的书法史经历了大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行书的一系列的变化。它的演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否则就没有今天的五彩缤纷书坛胜景了。所以求新求变是人们对艺术的普遍期待。我在上课时的具体做法是:
对于书法课这样上的。A:欣赏课时在课堂上讲一些书法史,方法上使用比较法,同中求异,“艺”就是创新点。B:写字课时利用书法作品丰富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有一下几点:1:点画教学中把同类点画几种起来看看大致有哪几种,这是对点画的规律性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就能在今后的书写创作中点画书写千篇一律。2:在结构上教学发挥的天地更是广阔。像兰亭序中的十九个“之”字个个就不同,不同点在哪里通过对比分析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避免千字一面的僵化局面。
中国画教学更是如此,不应该让学生一头钻进古老的传统。孩子们的性格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想象力十分奇特,他们作画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绘画作品从表现方法到内容、构图以及用色往往不拘一格、大胆夸张、任意变形、丰富多彩。作品单纯而简练。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方法的创新即技法的创新
“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巧妙的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我在教学生画动物后,再要求学生自己去尝试画一些花。先用浓墨(或色)画出不同形状的花,然后用淡墨、水(或色)点在形的中间。或者先用清水画一个小圈,然后用干墨画在全的边缘,这种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点,使画面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的非常兴奋。个别优秀的学生还利用已学过的方法进行了尝试。效果还是蛮好的。写到这我就会想到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平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无意创造,并及时的进行鼓励与表扬。
2、内容的多样性:
教师要能跳出中国画传统的花、鸟、山水、人物这些内容的布局。提供一些符合中学生喜好的形象作为绘画的对象,同时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笔墨纸砚间尽情挥洒。想到什么就表现什么。水墨画确立的是“外师造化,中得新源”的创造原则。“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并有“以形写神”“超以象外、缘物寄情”等艺术理论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张开他们想象的翅膀,自由表达内心感受的良好空间。作为教师对用笔的技法、物象的形体不做过多的约束和要求。让学生自主实践、大胆作画。启发引导学生摆脱前人的思维模式。推陈出新。创作出充满活力和时代朝气的优秀作品。
四、充分利用好多媒体,增加课堂趣味性
书法、国画欣赏都离不开多媒体的运用,如书法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有着大量的优秀书法作品,其线条精练优美,内容丰富,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我在上课时找了大量的书法作品,通过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当学生在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之时,感受到书法家同一点画,写法多样,写无定法,刚健优美,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从容不迫,潇洒俊逸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华美的艺术感受。学生边看边情不自禁地在比划着并讲自身的感受,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欣赏颜真卿的《颜勤里碑》时,学生感受到字体的宽博、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正雄伟;欣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感悟到书法用笔果断,求平稳尚筋骨,可谓笔笔精到,字字珠玑。不同时代书法家的字体,给学生留下不一样的感受。这样,学生坐在教室里,面对着多媒体这样的一位良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领略到古今书法艺术的真面目。在播放多媒体时,我再配之以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真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了”
同样在国画教学的其他环节运用多媒体也会有着不同的效果。在学习山水画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绘制出不同种类树叶的画法,并且通过直观的改变表现出树叶的疏密变化,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这样他们就把各种叶子的画法记住了。在介绍“三远”,即平远、高远、深远时,我把画中的山不断移动让其判断。并且通过重新组合画中的内容,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构图形式最合适、最美。
五、鼓励表扬、持续兴趣
表扬激励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肯定,是使学生兴趣持久下去的一
个重要因素。学生听到了老师的表扬与鼓励,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不仅心理上得到了一种满足更鼓舞了他们的学习劲头。如画《鱼》时,部分同学认为,只不过是画条大鲤鱼,在莲花中嬉戏,平常的很。我在鼓励表扬了同学们敏锐的观察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路,学生们顿时思维活跃起来,马上想到了“连年有余”这一成语,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的心愿。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学习书法也同样如此!
书法绘画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新课程新标准的要求,代替旧的教学观念。在弘扬优秀的民族艺术形式这个基础上,结合更广泛的艺术语言。发展传统艺术。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
以下是学生通过学习创作的作品:
参考文献:
“书画国宝探微”的实践
陶云峰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学生硬笔书法教学 篇3
摘 要:硬笔书法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所谓硬笔书法就是以钢笔、竹片为工具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再抒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的。目前,中学生的硬笔书写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要加强中学生硬笔书法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硬笔书法 意义 教学
硬笔书法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它与毛笔书法同源异流,一脉相承,它也是中华文明中的一朵奇葩。所谓硬笔书法就是以钢笔、圆珠笔、竹片为工具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再抒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的。由于硬笔书法书写所用的工具及学习难度和实用意义上都比传统的毛笔书法更简洁,更易入门。所以硬笔书法特别显示出她的优越性和时代感。
曾几何时,书写规范一直是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但目前学生写字的状况又是如何呢?答案是糟糕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字确实不敢恭维,方方正正的方块字,在他们手里没有了基本的形态。汉字成了横七竖八,东倒西歪,大小不一,难以辨认的画符。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认为造成学生书写不规范有以下原因:
一、思想上不重视
不重视写字,学校忽视素质教育,教师、家长只追求学生的高分数,而很少涉及写字,学校没有专门的写字课,学生也没有时间练字,每天都有很多作业要做,为了尽快地完成作业,字自然写得潦草。
二、过分依赖电脑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日新月异,电脑越来越普及。学校也渐渐实行无纸化办公。现在有些中学征文比赛都要求交上“打印”作品。这些都给中学生一种写字不重要的感觉,从而忽视写字规范。
三、握笔姿势不正确
若要写好字,握笔的姿势正确是前提,可经过调查某校有近80%的学生握钢笔的姿势不正确。这也充分说明学校的硬笔书法教育急需加强。
以上是造成中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几个原因。那我们如何才能写好硬笔书法呢?首先,我认为应该让学生了解学好硬笔书法的意义。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是离不开汉字书写的,现在在学生中进行硬笔书法教学,其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书写本身,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1.能提高文化素质
学好硬笔书法,须以丰富的修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硬笔书法教学,有益于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由学习书法而悟到读书的重要,这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第二个收获——使学生爱学习。
2.炼意励志 提高心理素质
对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来说,硬笔书法教学无疑是一味良药。陆维剑先生阐释得很清楚,他说“研究书法、又必注意书写之无讹,始终之不懈。无讹,乃心细之征;不懈,见忍耐之力。”
3.探美求新 提高审美素质
书法是一门高雅艺术,它抽象了天地万象之形,熔入了古今圣贤之理。对学生进行硬笔书法教学,有净化人的灵魂,提高审美素质的作用。通过硬笔书法教学,学生无形之中受到熏陶,感情为所渗透,人格为所感染,心绪有所改变。
我们了解了中学生硬笔书写的现状及书写不理想的原因,探讨了硬笔书法教学对中小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非常有意义。那我们如何才能写好硬笔书法呢?我认为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建立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有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这对书写很重要。
1.正确的坐姿
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
2.执笔的姿式
钢笔应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并且两者不相碰,手指尖距笔尖约2厘米。
二、学会临摹
书法的学习必须通过临摹优秀的字帖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所以我执教以来一直强调临摹,而且我强调临摹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就我所任教的隆政中学一般是七年级对临、八年级背临、九年级创临。
三、集中时间进行练习
论语曰:“温故而知新。”有些同学认为每天坚持练半小时,练习三年肯定有所成的说法,我不太赞成,时间过于平均分配不如在有些阶段能集中精力,比如连续一月,每天练习一小时,有目的地去突破某些技法,这比毫无目的,时间上分散的练习效果要好。
四、专攻一家
初学阶段必须一心一意地去学好一家,(我们学校用的是庞中华先生的字帖)要把一本帖子练得滚瓜烂熟,心手双畅,再去临习其他字帖,丰富感觉,丰富技法,丰富内涵。
五、学以致用
学生要养成好习惯,把平时看到的,练习过的字,不失时机地应用到做作业,写作文中去。坚持学以致用。“凡是动笔写字决不敷衍,决不草率。”这样,既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品质。
综上所述,学习硬笔书法,只要目的明确,方法对头,肯下工夫,循序渐进,经过三年练习,肯定能写一手好字。同时对提高中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王波.《硬笔书法通用教程》.西冷印社出版社.2004.9
启凤.《青少年书法》河南美术出版社,总第306期.2007.3
中学阶段书法教学的意义与实践 篇4
一、把书法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
中国书法艺术是经历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和历朝历代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 艺术魅力巨大无穷,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 是世界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
中国书法由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地位, 深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有“中华文化圈”之称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 有专门研究中国书法的机构、民间团体。书法作为实用艺术在这些地区得到推广, 作为高雅的艺术得到推崇。随着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兴办, 更多的人学习中国文化, 学习中国书法。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书法巨大的艺术成就和思想价值, 必然使他们心中油然升腾起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的激情。
二、把书法教学作为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益于身心的重要内容
我国汉字起源历史悠久, 有书画同源的说法。它的造型源于生活和自然, 是自然想象的高度概括和主观形势的完美结合。它不仅具有主观形势的美, 还具有客观的形象美。汉字的结构千姿百态, 书法之美不可言状。或飘逸, 或雄强, 或沉厚, 或精细。观之如山河之丽, 令人心旷神怡。无疑, 写字同弹琴、作诗、绘画一样陶冶人们的情操。字写得好, 可供别人欣赏, 亦可怡然自乐。
学习书法有益于身体健康。练字时对身体的积极影响, 古人已有认识, 如清代的周星莲说过:“作书能养气, 也能助气, 静坐做楷法数百字, 便觉令躁俱平, 若行草, 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时, 又觉心灵焕发”。中医学认为:写字有调节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 它能活血、通络, 有时要求呼吸配合, 从而能使内脏功能得到调节, 促进新陈代谢。
写字涉及到身体许多部位的运动。如悬肘写字, 肩、背、腕、手指以及腰部等许多部位都在运动, 连两脚怎样安放都有讲究, 有人认为写字同练气功有异曲同工之效。
练字还是一种休息脑子的积极手段。毛泽东说:“书法是很好的休息, 是积极的消遣娱乐, 也是养神健康健身之法”。写字使脑子得到休息, 从而使工作学习时更有精神。
学习书法可以改造心理结构, 启发智慧。有很多心理学家将注意力集中看着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好动多于好静, 做事往往不认真。坐下来一笔一画的写字, 既锻炼人的耐性和定力, 又可以培养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学习书法要先学做人。在教学中结合讲解书法史的典型案例, 让学生领悟“文如其人”, “心正则笔正”的道理。中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威武不屈, 敢于同权贵作斗争, 不惜丢官最后以身殉职。而颜真卿的字豁达大度, 雍容大方, 浑厚有力, 正是颜真卿堂堂正正之人品的写照。同样柳公权为人正直, 当穆宗皇帝问其用笔之法时, 柳公权则以“心正则笔正”答之。他认为学习书法必须把做人, 把修炼思想品德放在首位。这些故事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写字水平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情。叶圣陶先生说:“写字是一种技能, 凡是技能, 不能要它会就会, 要它好就好, 一定要经过练习才能会, 才能好。练习写字当然用手, 可是同时要用心, 心到手到, 持之以恒, 习惯成自然, 写字的技能就掌握了。”可见学习书法短时间是难以见效的。它需要长期坚持, 一丝不苟的练习, 每天不间断的临摹学习才能有所成就。而临摹学习, 进步又是很缓慢的。我们见到有一部分人在练字过程中逐渐丧失信心, 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 学习训练起来就不积极主动, 今天高兴了就写几个, 明天不高兴了就不写了。这样的人是学不好书法的, 没有恒心的人非但学不好书法, 其他的事也是做不好的。我们也见到另一些人, 他们坚定信心, 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字练好, 不间断的训练, 功到自然成, 不但提高了写字水平, 而且还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三、把书法教学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努力当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一) 采用多种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书法教学中, 举办书法理论讲座,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祖国灿烂的书法文化和艺术价值, 讲书法名家的故事和欣赏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开展书法讲评, 创办书法园地, 举行书法竞赛活动等形式去感染激发学生的书法热情。培养学生天天练字的好习惯, 营造班级普遍练字的好风气。
(二) 从方法步骤上给以学生学习书法的指导, 以求事半功倍之效
在教学中要想学生在书法学习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必须掌握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方法。必须先从楷书学起, 练习楷书是书法练习的基础, 是必由之路。只有学好了楷书, 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基础。要让学生明白“九层高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同时也让学生理解, 学习书法好比小孩子先学坐, 再学站, 然后学走, 最后能跑一样。
讲究训练方法。学生初学习字, 要先学会执笔, 运笔的正确方法, 然后学会基本笔画的写法。反复训练点、横、竖、撇、捺以及汉字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突出汉字是方块文字的基本形体特点:横平竖直, 形体四方。
中学书法比赛方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书法比赛活动,激发同学们对书法的兴趣,传承我国文字文化,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并通过此活动互相促进交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三、宣传工作:
1、利用横幅、黑板报等形式宣传。
2、制定下发活动方案,各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宣传发动工作。
四、活动主题:
汉字之源:汉字的产生、汉字的演变、汉字的传播;
汉字之美:书法艺术、作品赏析、汉字的魅力;
汉字之趣:笔墨纸砚、字迷、谐音及妙用;
汉字之法:接头不规范字的调查研究、书法家励志故事、校园书法明星。
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一)书写比赛:10月7日中午写字天天练时间
(1)比赛形式:
1、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赛内容。(20分钟)
2、参赛学生使用钢笔或中性水笔书写。
3、每位学生参赛用的纸由学校统一发给。
4、分年级进行。
(2)比赛内容:自定
(3)奖励办法:
1、每班自己初评,挑选10个同学的作品送交学校评比。
2、分年级设奖,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
(二)书法现场会:10月7日周一下午
(三)表彰大会
中学书法教学 篇6
关键词:硬笔艺术;课堂教学;字形结构;书写要领
三千多年前,古代中国人在龟甲、兽骨上留下占卜记事的文字,是中国现今最早的成熟形态的文字。与此同时,盛行的文字还有古埃及圣书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象形文字,它们一起构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四大古文字类型。盛行数千年后,大多数古文字都湮没于历史,而东方的汉字,却伴随着中国历史的风云激荡,一脉相承,勾勒出了清晰的发展脉络,并且在演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和漫长发展,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优美风姿,具有特定的书写法则。
那么,怎样让学生练好字呢?我的经验是:首先必须使他们完全忘掉以前的字体,从零开始,从最基本的点划练起,然后再练结构。最好的办法是选择与自己以前的字体截然不同的正楷字进行摹写。练正楷是为了正形,练上一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就可以正形。当形正了以后,也应选择与本人原字体截然不同的,并且是自己认为美观的行书字帖进行临摹。如果以前的字体拘谨则选择奔放的字帖,字体散漫则选择严谨的字帖,字体呆板则选择潇洒的字帖,字体软滑则选择坚挺的字帖,字体臃肿则选择清秀的字帖……这样持之以恒地不断练习,就可以学会新的字体。在教学中,一般都是从楷书的笔画要领开始学习,掌握笔画要领技巧,然后再由浅入深地掌握结构形体的书写策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硬笔书法艺术的笔画要领
在传统的书法教学中,总是把基本笔画的写法要求说得很繁杂深奥,学生一开始就会对书法练习失去兴趣。本人用简单易记的口诀归纳为:
横上斜,竖笔直;
撇捺对称八字斜,
点画停顿再收起;
横折竖折似肘节,
筋健舒缓有张力;
顿笔轻挑名为提,
先下后上是唯一;
钩向书写最神奇,
笔画联结最和谐。
解释如下:
“横上斜”:由于人们的视觉误差,横画一般要向右上方稍斜一点,这样容易得势。让学生一击顿悟,改变原有的书写笔法。
“竖笔直”:竖常为一字之脊梁,要使一个字立如松,书写时必须做到挺直,但要注意曲中见直。竖有悬针、垂露之分,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写好悬针和垂露,还要告诉他们如何运用。悬针常会用于一字之中的末笔,收笔出锋,而垂露则要停顿后转入下笔。
“撇捺对称八字斜”:撇捺为一字之翼,只有出锋飘逸才能有灵动之美。书写时注意撇捺要向左右倾斜顺势划出,像“八”字一样左右对称,不宜一高一低。撇捺又如人体之手或足,有一波三折之美,捺画一定要写出捺脚而出锋之。
“点画停顿再收起”:点为一字之眼,一个小点其中也蕴含起落的节奏。要想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书写时要点到为止,眼到手到,强调有停有顿,不能因为书写拖拉而写成一短线段,要凌空而入,腾空而起,时起时落。
“横折竖折似肘节,筋健舒缓有张力”:折画一般分为横折和竖折,要写好折向笔画,一定要很形象地把它看成人体的肘关节和膝关节,在横向和纵向笔画相交的地方用笔先起伏、再停顿,突出转折点,并且在书写的过程中要舒缓而有张力,能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顿笔轻挑名为提,先下后上是唯一”:提向笔画是所有汉字基本笔画中唯一一个由下向上反向书写的笔画,并且只有一种写法。先由轻到重向右下方顿笔,再快速从右上方斜挑而起,轻盈灵动。所以,提是基本笔画里面方向感最明确的,很好掌握和练习。
“钩向书写最神奇,笔画联结最和谐”:横钩竖钩折弯钩,斜钩卧钩和戈钩。钩能够和其他每一个笔画相联结,具有很强的结合性,这和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节奏有很紧密的关系。因为汉字的笔画书写都讲究起笔以及回笔,好多学生在写字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一点,也是学生觉得最神奇的汉字基本笔画之一。
二、硬笔书法艺术书写以及结构形体方法
对于汉字间架结构,自古至今好多伟大的书法家都做过很多的论述,可谓之述备矣。本人结合教学中学生写字的特点,就写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一些论述。
中国人常说“字如其人”,一个汉字的形体美与一个人的形体美有相同之处。人体美有动静之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这些形体美无不与汉字的外形美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我们在习字时应该很形象地看待每一个汉字,这样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象形基础。
“相邻笔画要均匀”:楷书的点画要分布有序,错落有致,匀称到位,不重叠交叉,如人之面目五官端正,眉目清楚。书写时注意笔画避让,避免出现笔画重叠和交叉。一字之中笔画要分布均匀,间隔相近,松紧一致。
除了相邻的笔画布局均匀之外,相同的笔画在一个字内写法也不能雷同。书法讲究自然美,一幅作品中字与字或笔画与笔画之间都存在差异,就好像一片森林中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
“一字主笔要分明”:任何事物都有主次之分,书法也讲究主次分明。一字之中总有一至两个突出的重点笔画,重点笔画也叫一字之主笔画。这些笔画一般要求写得舒展挺拔,为了重点突出,一般要把其它笔画写得更收敛一些。
以上所述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感受,也是对现今我们在硬笔写字艺术中一些常出现问题的归纳和总结。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做一些浅显的探讨,不论是作为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字美感也好,还是为了让学生的综合素养表现得更为突出也好,总归都是为了解决这些长期存在于写字艺术中的顽疾,让教育教学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郭沫若.考古学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院,1972.
[2]陈彬龢.中国文字与书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吴浩坤,潘悠.中国甲骨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毛万宝,黄君.中国古代书论类编[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必须对中学生开展行楷书法教学 篇7
为改变这种现状,对中学生开展行楷书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当然也是可行的。因为经历了小学6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写字功底,能写出让人认得清的字了。更主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具备模仿、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能力,这就使他们获得了一定的审美、欣赏能力和价值取向能力,明白怎样的字才美观,怎样写才能既美又快,怎样练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等问题。而且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可以自觉地利用适当的策略改进学习,还能根据任务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无疑对他们练字起到推动作用,只要引导得当,中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中学阶段会发生质的变化。
既然行楷书法教学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呢?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能说会道,还要会写。这里的写不单指写作,更指书写能力,老师能够写出一手好字,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福分,影响他们的一生。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语文老师有很大关系,模仿能力极强的中学生,在语文老师的熏陶下,他们的笔迹会有老师的字的影子。大体上看,语文老师书写能力强,所在班级学生的字也相应更清楚、美观。所以老师平时也要加强练字,提高专业水准,毕竟“打铁还须自身硬”,特别是在粉笔字上要多下功夫,达到美观水平,这是给学生的一部范本。
二、拟定计划,坚持执行
语文教师从新生一入学(七年级)就要制定三年的练字计划,每学期的计划。大体上七年级以楷书为主,八九年级以行书为主。上学期时间长,可多安排练字时间,下学期时间短,压缩练字时间。为使学生练字时间得到保证:每周上一节书法课(理论与练字);教师每天安排10-20分钟给学生练字(约田字格一张,方格一张)。笔者这样坚持了两年半,到九年级下半年,班上学生书写能力大大提高,部分学生的字还具有书法味了。
三、弱化理论,侧重实践
书法理论知识从执笔方法、写字姿势、正楷的运笔、基本的点画写法到行楷的笔画连带、省减、结体、章法、气韵等(这些知识较庞杂,此处不展开论述,在参考书目2中可找到)理论,大多数书法教程都有。老师讲得透,学生不一定能吃透,因理论是抽象的,光靠教师讲,学生不动笔去实践永远也写不好字,这好比游泳,不下水是学不会的。因此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能从自身个性特点出发,结合老师所讲的理论,自觉地去摸索,独立地去思考,积极地去探究写好字的途径、方法至关重要。如关于长横的写法,教师讲“下笔轻斜一点,顺势向右轻快运笔,收笔向右下方稍顿,而且要求左低右高”。[2]对这样的理论每一本书法著作中的说法都不同,但结果却一致,都要求写得美观。至于怎么去写这一横,每个人的个性不同,理解力不同,落实到写法时还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方法上多加引导,而不只讲空头理论。更要学生动笔去模仿、多次去实践,写多了就能琢磨出怎么起笔,怎么顿笔,怎么摆放,怎样的“横”才美观。学生在明白了怎样写才美观后,就会进一步去研究其他笔画的写法,从而举一反三。
四、注重选帖,强化临帖
学生个性不同,喜好不一:男生喜欢大气的,女生喜欢秀气的;有的喜欢柳体,有的喜欢颜体;有的喜欢魏碑,有的喜欢正楷等。本人认为七年级还是以练司马彦的正楷字体更合适,笔画、结体简单又大方,能为八九年级练行楷打好基础。
临帖是练字的最重要的过程,“根据古今书法家的学书的体会,临帖的最好方法是读帖——摹帖——临帖——背帖”。[3]这四个过程在硬笔书法教学中我们通常用读帖、临帖。所谓读帖就是对字帖进行观察、分析、揣摩,大的方面讲就是分析字帖的章法布局,小的方面讲就是揣摩每个字的结构,笔画及写的笔顺,做到心中有数;所谓临帖,就是看着字帖再写出这个字,但要注意的是不少学生习惯于看一笔写一笔,这样写不好字,只能写出个大概,不能写出字的神韵。故临帖时应先看,把整个字的笔画、结构记于心,然后再凭着印象写出来,一遍不行,再写几遍,直到神似为止。
五、培养兴趣,激发动力
练字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没定力,没耐心,没毅力是练不下(下转第218页)去的。故笔者班上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要求,同样的练字时间,可几个不自觉的学生三年后的字同以前一样,没多少进展,因为他对练字抱有成见,没兴趣,练起来自然是应付了事,出工不出力了。那么如何培养兴趣至关重要,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书兴趣呢?有句俗语“见朱者赤,见墨者黑”,学习书法就有点这样的味道。(1)学习气氛很重要。环境能影响人,我校班级布置时要求贴上对联,这就是个机会,起先由老师书写,起示范作用,后由学生自己来写,每周换二次,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老师把自己的书法刊物放到读书角,有兴趣的学生会去翻阅,这样会带动更多人的学书兴趣。(2)给学生个展示平台,把书写工整、清楚、美观的作业张贴到学习园地也是一种促进作用,还能起示范作用。(3)抓住国庆节、元旦、校园艺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激励学生积极创作。这期间教师要抓住契机,带领学生参观佳作展览,进一步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多个心眼,从身边学书法。中国每逢喜事、过年都有贴对联习俗,其中有不少佳作值得品味;外出旅游,可欣赏景区的楹联。只要对书法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地去努力,离成功就近了。
六、注重楷书,自成一格
要想把行楷写得美观,必须把正楷练成功,打牢基础,因行楷是在正楷基础上形成的。行楷的笔法、结构和字形取法于楷书,只是由于书写速度加快,书写过程中出现连笔、省笔等情况,但并不是可随意写,必须符合约定俗成的笔法,才能让人看得懂。所以八九年级在练习行楷时也要抽时间练正楷,以练行楷为主,练正楷为辅,两者相互促进。至于行楷字贴的选取,可根据学生的喜好而自己决定,这样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风格。
中学书法教学 篇8
一、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一) 书法教育是对教育政策的及时响应
2011年8月6日, 教育部发文倡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 并明确规定了写字的基本要求:“中学阶段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 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 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提高审美情趣。”加强中学生书法教育意义深远, 这是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真知灼见, 目前需要强化落实, 确保书法课进校园, 让书法教育回归基础教育体系。
(二) 开设书法课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 就是要构建生活之园地、传承艺术之气息、塑造真善美之人格。”开展书法教育, 学习传统文化艺术,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 书法教育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在平时教学中大力开展书法教学, 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国的书法艺术, 还能不断规范学生的书法品质、书写习惯, 让学生在艺术中领悟人生的哲理, 陶冶情操。有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底蕴, 人与人之间有了和谐的感觉和艺术的氛围, 学生的学识修养和待人接物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如何进行书法教学
书法不同于文字, 文字要求书写整齐看懂即可, 而书法的观赏形式是属于绘画角度的, 书法的外在气质是流动的线条, 即美感神韵。要想真正把书法课上好不是件易事, 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用书法赏读引导学生进入书法艺术的殿堂
当学生被书法所包藏的无穷魅力征服的时候, 书法的有效教学就会水到渠成。《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 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 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 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 光彩照人, 气势奔放, 而无荒率之笔,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通过这样的碑帖赏读既能了解苏轼的人生际遇和心灵世界, 又能顺势入情, 提高审美能力, 进一步地让学生体会到书法的真谛, 读懂“无声之音, 无形之相”。
(二) 用书法作品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书法作品的文化意蕴
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书法家学习书法的生动故事, 如智勇习书“登楼不下, 四十余年”, 以至于“退笔成冢”;怀素则“种芭蕉万余株, 以蕉叶共挥洒”;大书法家王羲之, 其《兰亭序》“得其自然, 兼具众美”,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不仅字写得好, 而且人品也好, 其社会评议相当高, 连李世民都爱之称其“尽善尽美”、正是人格、天才、学养加勤奋造就了书圣王羲之, 这人格所包容的风貌、气质、情感、个性等, 都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沉淀和升华。文化塑造了人, 人把化为自己血肉生命的文化挥写成字, 书法故事的文化内蕴和兴趣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三) 以临摹作为书法训练的主线
临摹是书法教学的主要途径, 从古到今, 书法家和书法建树者, 无一不是从临帖中一步步走过来的。明代书法家王铎就曾说过“一日不临帖, 一日不为人作书”。这就说明了临帖在学书中的重要性。学习书法, 必从临摹入手。而临摹, 需做到这样二字:“临”和“出”。临——充分发挥主能动性, 带有明确审美追求的艺术活动;出——即从所临碑帖所继承的传统中跳出来。中学生作为初学者当从一种碑帖入手, 教师展示一些易于入门的书法经典法帖, 让学生自主选择临摹的范本, 让临摹贯穿整个课程, 以实临为主, 务求逼似, 在入帖之后, 通过背临, 尝试创作等方式努力出帖, 这个“出”不是抛弃而是扬弃, 是在继承过程中对符合个人气质的审美意蕴及形式的不断改造、融洽;同时也是对不符合的时代审美观念的内容和形式的抛弃。入帖和出帖两个过程是可以穿插交织, 然后由渊至博, 先由一家的一帖到多贴, 再到遍临多家, 一直到有自己的面目。
(四) 加强对学生书法练习的课堂辅导
书法课特点是班级集体教学, 课堂辅导所占比重较大, 教师的辅导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样式, 既可以有对书法普遍原理和方法的整班教学, 也可以由练习同一法帖的学生结成学习小组, 小组内部相互交流, 教师参与指导, 还可以由小组之间相互赏评和教师单独辅导。
(五) 搞好课堂延伸, 倡导书法人生的理念
仅靠上课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是不够的, 课外功夫对于书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成立书法兴趣小组, 进行课外延伸, 让学生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下, 各级各类书法展览比较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 让学生和书法艺术面对面, 师生共同鉴赏、讨论、提高。教师还可以组织班内的书法展览和班级之间的书法比赛,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书法练习兴趣。
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是我国的国粹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之一, 以其特有的启德、益智、审美、健体的功能, 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探索在中学教育体系中的有效书法教学任重道远, 我们应更好地探索书法教学效果最优化模式, 让书法教学在中学基础教育中生根发芽, 让书法艺术薪火相传, 发扬光大。
摘要:现在, 加强中学生的书法素养已经引起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 让书法课回归中学课程体系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将从开设书法课的意义入手, 对如何进行书法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学生,书法,课程开设意义,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中学书法教育论 篇9
中学生有家长、社会的支持, 有比较充裕的精力、时间和机会学习书法。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 接受知识快, 有无机会接受书法教育, 对于一生有无书法能力有着决定意义。中学不设置书法课, 中学时期荒废书法学习, 参加工作后很难亡羊补牢。
书法是严格讲究法度的。“练拳要踢踏, 写字要呼啦”。成年后写出的汉字, 随意“呼啦”定与法度无缘, 不可能不影响信息传递与交流, 更有碍于观瞻。汉字书法的诞生独一无二。中学生作为中国的未来, 如果一生都写不出漂亮的祖宗流传下来的汉字, 岂不是人生的遗憾?我们的中学教育有无责任?
书法是文化人的外表。古代科举, 没有较高的书法水平是不能录取的。因此, 中国历代的进士、举人、拔贡、秀才, 都有一套卓尔不群的书法本领, 其书法作品之漂亮, 都能令今人拍案称奇!如果一个博导、教授或者企业家, 写出的汉字龌龊怪诞, 花样翻飞, 或者不继承传统而自我标榜“创造”、“现代化”, 汉字却使中国民众不认得, 或笨拙得令人莫名其妙, 摸不着头脑, 那只能称作荒唐怪异, 这与其身份相称吗?能引起人们内心的尊重吗?博导、教授或者企业家都是由中学生发展而来的, 我们的中学教育应当未雨绸缪, 设置书法课, 从人生的早期开始解决和杜绝这个问题。
书法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世界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先生在《楷书要论》 (《楷书要论·笔法·序》,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3月第2版) 中指出:“书法是一门艺术, 更是一门学问, 她的真正属性是文化。她既是东方文化的核心, 也是西方美学的盲点。”书法学习需要下深功夫, 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学不开书法课, 人生自幼学不到书法, 这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未来很难得到继承和发扬。因此, 中学有必要尽快设置书法课, 为继承发扬这项传统文化创造出优良环境。
书法课的设置同其它学科的设置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书法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又与其它学科拥有共性, 互通信息。如与音乐、体育, 三者语言不同, 表现结果不同, 但讲究法度、节奏、韵律内涵的精神却息息相通。
书法课的设置可以直接促进中学生外语、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的学习。书法的内容, 大多是美文、格言、诗歌、警句, 蕴藏着广泛而深刻的文史知识和哲学道理;中学生作文, 有多少引进精辟的格言警句,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文章身价空前高扬?而书法中的格言警句都是精粹, 书法课中中学生自然会受到相关的熏陶, 临摹中自然会烂熟于心, 作文中应用自然会得心应手。
书法课的设置有助于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健康成长。书法的形象, 静中有动, 具有节奏美、力量美。可以说, 学习书法的过程, 就是赏心悦目的过程, 既可以澡雪学生的审美情操, 又能够颐养学生的精神。历代书法家多高寿, 就是明证。
中学设置书法课, 应以楷书为主。理由有二:一是学以致用。楷书对于篆书、草书等程式来说, 更容易辨认, 在全社会更为流行, 更为通用, 更为实用。二是循序渐进。学习书法, 有规律可循;我们只能顺从规律, 不能改变规律。没有楷书作基础, 学习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则事倍功半, 要学好是根本不可能的。楷书由篆书、隶书发展而来, 首先学习楷书, 将来可有效地学习篆书、隶书, 进而学习行书、草书。
中学设置楷书课, 教材根据需要与意愿, 一个学校选定颜体、柳体、欧体、赵体楷书中的一种范本, 结合该体书法理论范本, 形成一种系统, 不可多选。
比如, 选定欧体楷书范本, 可结合节录当代书法家田英章先生著的笔法、结构、章法理论著作, 合并编成一种欧体系统教材。如是, 在一个拥有一定数量中学的地方, 诸体楷书的学习就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个地方培养出来的中学生, 就会有不少能写出一手较漂亮的汉字来。
中学设置楷书课, 课时的安排, 可参照音乐、体育的课时安排进行。
中学书法教学 篇10
上海市青浦区珠溪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校利用古镇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教师的个人特长,开设了—系列具有浓厚水乡文化特色的拓展课程。以书法、拳操、腰鼓、水乡画、剪纸等为主要内容,建设具有古镇特色的拓展型课程体系。
该校十分重视书法教育,除了在师资、硬件、机制等方面加大投入,该校还通过建立相应的校本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先行教材建设跟进、营造环境氛围及民间互动交流等实施方案,努力创建书法实验学校,传承历史文化,建设教育品牌。目前由该校教师共同参与研究的《中小幼书法教学内容、方法及有效衔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课题立项。作为《珠溪苑》系列丛书之一的《水墨丹青珠溪苑》汇聚了该校师生书法、水乡画、剪纸等作品,反映了浓郁的育人文化。该校的校园展厅、教室走廊、书法专用教室错落有致地悬挂着师生创作的书画作品,翰墨飘香,构成了校园里一道特有的艺术风景线。
该校先后被评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上海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等。
一个中学生的书法文化传承创意 篇11
关键词 书法 文化 教育 调查分析
前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书法艺术是美、史、文的交融,对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有过巨大贡献,在文化传统深厚的我国理应受到重视。然而,当代人的生活似与这一古老艺术渐行渐远,其前景不容乐观。
书法现状调查
为准确得知大众对书法的看法和了解程度,笔者来到江苏省无锡市各区展开问卷调查(调查表附后)。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形式,调查对象包括从小学生到老人的各年龄群,共发出问卷744份。
问卷第一部分目的为了解大众对书法的看法。
根据统计数字来看,大众对书法的感兴趣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书法不感兴趣的占到6.82%,对书法感觉一般的占到39.63%,对书法感兴趣的占到39.89%,非常喜爱书法的占到13.66%。可见,从大众的主观态度看,书法艺术广受欢迎。
然而据大众对书法的接触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从未接触书法的占到27.47%,学过书法但中途放弃的占到65.87%,一直坚持书法的仅占到6.67%。由此可见,坚持书法的人并不多。
通过对比两组数据可以发现,大众对书法的感兴趣程度和对书法的接触情况有很大出入。喜欢、欣赏书法的人很多,而真正学习书法的人却很少。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除家境等原因外,还有许多外界因素导致了兴趣与行动的巨大落差。
为了探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问卷的第二部分进行了调查。
根据统计数字来看,大众对书法感兴趣原因(可多选)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学习书法技巧感兴趣的占25%,认为能从书法中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占50.19%,认为书法能改变浮躁性格的占32.61%,其他原因的占15.19%。
大众对书法文化背景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9%的人表示对书法文化很了解,了解程度一般的占40.86%,想了解但没渠道的占20.30%,完全不了解书法文化背景的占37.23%。大众对书法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
这两组数据也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多数人喜爱书法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却鲜有人了解其文化背景。书法及其背景知识的普及有待提升。
普及书法的方法
书法艺术源于中国,却没有在国内受到礼遇。相较而言,日韩书法之热度,现已超过了书法的母国—中国。日本的书法爱好者大约有两三千万,占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日本国内有说法道:棒球是1亿多国民的体育,而书法则是1亿多国民的艺术。而从以上数据来看,国内书法爱好者仅有约二十分之一,书法的普及率令人堪忧。
针对此现象,笔者综合调查数据,提供几点建议:
重视家庭教育
问卷数据显示,群众对书法文化抱有兴趣,却无从接触书法文化。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体验非常重要。当人到了退休以后想找些感兴趣的事做时,自然就会想起幼儿时所体验过的事情,这时就会重新拾起幼儿时期的兴趣。儿童时期接触书法,书法便有可能成为其一生的爱好。这种回归正是书法作为文化代代传递的方式。[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在成长阶段中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家庭书法教育尤为重要。
在我国古代,书法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所占比重极大。古人认为,书法水平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神采风度、或者一个家庭、家族文化蕴含的标志。曾国藩家书中就一度谈到执笔的方法、攻习书体要专精、师法取径等问题,如:“尔字姿于草书尤相宜,以后专习真草二种,篆隶置之可也。四体并习,恐将来不能一工。”
不仅如此,现代研究表明,书法可以锻炼右脑能力,培养孩子的耐力和自信心。因此,在家教中重视书法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改善教学方法
在笔者的调查中,对于“现在学校的书法老师是怎么教课的”一问,高达61.69%的被调查者选择“临帖”,18.68%的被调查者选择“书法比赛”,仅有19.65%的被调查者选择“阐述文化背景”。这一结果反映了当今书法教学中的极大漏洞,引人深思。
孩子爱听故事,尤其是低龄孩子,而枯燥的临帖、练习并不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因此书法教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融入书法文化中的诗词、历史、书法家生平等背景知识,可以激发孩子对书法的兴趣。书法文化博大精深,书家、书帖中蕴含的故事数不胜数。如“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如王羲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风雅集会,遂创《兰亭集序》以纪念的故事;[2]又如欧阳修露宿碑旁,三天三夜研习碑文的故事。在生动感人的故事下,儿童对于书法的兴趣与积极性将有显著提升。
另外,笔者寻找了多家书店,均未见到此类儿童读物的踪影,只有注重技巧的字帖。可提倡出版商多出版有关书法故事的儿童读物,在学校中推广开来,让孩子们在学校感受书法的乐趣。
塑造文化氛围
在笔者的调查中,很多人提出,现在社会“科学比人文重要”,“文化氛围不够”是书法现状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优秀的文化氛围能使人的思想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只有塑造一个重视书法的大环境,才能有更多的人将这一爱好坚持下去。
文化氛围的塑造并非不切实际。在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志愿者定期在社区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传递古典文化。各类艺术展,作品展琳琅满目。学生在这种重视艺术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对古典文化也兴趣盎然。国人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招募志愿者在社区内教授孩子书法,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孩子的兴趣。比起少部分家长自主送孩子去文化宫学习的现状,“家门口”的书法教育更加方便,也更能营造出浓郁墨香氛围。
nlc202309012131
改进教育体制
根据调查数据,四分之三的人学习过书法却又中途放弃,仅有少数人坚持。究其原因,是书法与当前国内教育看中的分数起了冲突。
书法的普及与教育制度密切相关。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书法课。书法学习一般始自小学三年级,至初中毕业,6年时间已小有所成。此外,社会上还有许多以一些知名书法家为核心而成立的“书法教室”,类似于我国古代的“私塾”模式。韩国的书法教育亦是如此。反观我国,书法教学仍游离于教育体系之外。尽管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规定了小学至初中阶段每周至少一节的书法课程,但按规定开设书法课的学校寥寥无几。[3]在功利化的国内教育体制下,不计分数的书法课的重要性远不如数学、英语这些计入总分的课程。书法不能帮助学生升学,无法给学生带来“看得见”的好处,也无怪乎书法培训班远不如奥数、英语培训班热门。
然而,国际上的文化竞争日渐激烈。近日传出韩国申请书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闻,虽被辟谣,却值得国人警惕。在这文化上的隐性竞争中,国粹面临被抢走的风险,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可以将书法等文化课程纳入选修课程中,使之成为计分科目之一。在分数的驱使下,书法才有可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此,美国的教育体系值得参考。许多美国学校中有近百种课程可供选修,不仅包括数学、化学、文学等国人较为熟悉的课程,也包括了艺术史、戏剧这些国人眼中偏门、无用的课程,范围之广泛令人咋舌。各项课程所占分值相同,学校对所有课程一视同仁,学生也可任意选课。这样的体制保证了所有学科的公平性,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事实上,在问卷调查中,高达70.27%的人赞成书法纳入小学、初中毕业考核范围,26.76%的人持无所谓态度,仅有2.96%的人反对。这个数据证明了群众对书法纳入总分的赞同。
结束语
书法艺术荟萃了中华文化的精髓,然而在当今社会,书法却并未得到普及。所幸在调查中,大部分调查对象都表示了对书法的重视,这一结果着实令人欣慰。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书法教育改革也映射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重视书法的普及教育,唤醒民众的书法意识,才是传承和发扬这一古老的艺术的唯一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书法的普及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高木圣雨.杨伯润书画[M].日本郁文社,2007.
[2]楚丹.书法[M].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1.
[3]新华网.教育部书法“必修课”试点调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24/c_122082541_2.htm,2011,09,24.
把书法艺术融入中学美术课堂 篇12
关键词:书法艺术,中学,美术,教育
美术作为艺术中的一门学科, 包括书法、绘画、篆刻、雕塑等。其作品通常是指以不同的色彩、线条或其他多种方式勾勒出的艺术作品, 这些艺术作品往往具有审美价值或者立体效果等。美术中的书法艺术, 作为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教育教学中, 常常被忽视。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的深入, 书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书法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 当前的书法教学并没有被正式安排进中学的日常课程中, 书法艺术更多的是一种兴趣活动。而且, 国家教育部也没有对书法的教学用书和辅导用书做明确的指定。由此可见, 书法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处于边缘状态。作为一位中学教师, 笔者发现当前有很多中学生写的字, 不仅不规范, 而且十分潦草, 这种现象使得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批改作业时叫苦不迭。
二、把书法艺术融入中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意义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科技的发展, 键盘打字逐渐地取代了钢笔写字。书法的艺术也随之被慢慢地淡忘。目前, 中学生潦草的字迹, 在卷子上、作业中随处可见, 常让授课教师觉得头疼。中学生书法差的现状, 是当前很现实的问题, 也是很严重的问题。这不得不说, 是一种科技进步的悲哀。单单从现实功利上来看, 把书法艺术融入中学美术课堂, 不仅能够训练学生写出一手好字, 而且对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 甚至将来参加全国性的统一考试、应聘工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从教育上来看, 把书法艺术融入中学美术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更是新世代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的实现, 需要教师对待学生以人为本, 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中学美术课堂上开展书法教育, 引导学生感受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 感受汉字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祖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弘扬和传承, 青少年责无旁贷。
三、把书法艺术融入中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根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 许多中学里很少有开设书法教学的, 这其中的原因有多方面, 但归结起来, 主要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学生的书法基础普遍比较差。二是许多学生没有较多的时间学习书法, 或者是没有兴趣学习书法。三是许多教师不愿意教书法, 或者是不能教书法。由此可知, 在中学课堂里开设书法艺术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但是, 这些困难却也不是不能克服的。
(1) 学生的书法基础差的问题
许多中学生的书法基础比较差, 几乎可以说是零基础, 在他们中间, 许多学生书写时存在着错误的姿势和习惯, 而且, 对于他们而言, 还难以矫正。此外, 还由于中学阶段的课业负担较重, 许多学生为了较快的完成各科的作业, 不得不快速的写作, 以致把字写的更加潦草, 乱的一塌糊涂。
对于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因为中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已经比较强了, 所以笔者在讲授握笔的方法、坐姿的时候, 引用力学知识并结合一些图片进行讲授, 对于运笔的起、行、转、收等细微枝节也都进行详细的讲解。在练字的时候, 笔者都要求学生放慢速度, 每笔每划都要力运到位, 临摹的数量不要求贪多, 而是要保证质量。
(2) 学生没时间或没兴趣学习书法的问题
现如今, 无论是学校、老师或是家长最注重的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 为了让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得以保障, 他们让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于文化课的学习之中, 由于文化课的学习占了大量的时间, 迫使学生无暇顾及书写的好坏。
对于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在学习负担相对较轻一点的一年级与二年级开设书法教学。要向学生们讲清书法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当中, 写得一手好字是很有用处的, 特别是在考试之中, 像在作文的评分规则里便有书写规范, 字迹工整, 卷面清洁的要求。一篇书法写得差的作文有可能无形中会被扣分, 而一篇书法写得好的作文则可能无形之中会加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 以让学生增强练习书法的动力。此外, 学校也可以多举办一些书法竞赛、书法展览等活动, 以此鼓励学生多参与进书法的活动中来。
(3) 教师不愿意或者不能教的问题
在中学里, 专门学习过书法或者是书法专业毕业的美术教师其实并不多, 而在教学中, 通常采用的是以教师讲解, 学生听讲练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这样的模式里, 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书法功底, 不然无法较好的完成教学工作, 而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常常导致出现学生没有兴趣听讲, 教师讲解也吃力的现象, 所以, 这也导致许多美术教师不愿意开设书法教学课。
对于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书法教学课堂中, 并不一定非要作为课程的实施者, 教师其实也可以作为课程的引导者或者开发者参与进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不一定非要是书法方面的专家, 教师可以是引导促进学生练习书法的组织者或帮助者, 帮助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这条学习之路上前进。这样, 便不一定非要要求教师具备很好的书法功底, 但是也不是意味着对教师书法功底的要求降低了, 它同样要求教师要多熟悉书法的相关知识与理论, 搜集相关的资料以便给予学生相应的书法指导, 教师能有好的书法功底更好, 若不具备好的书法功底, 只要教师具备了善于指导学生这个关键要素也是可以的。这样, 教师便不用担心教学的问题了, 教师只要具备相应的书法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论, 便能较好的开展教学了。
四、结语
总之, 把书法艺术融入中学美术课堂, 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教师的实际需求, 而且为学生打下了非常好的书法基础。随着书法艺术在美术课堂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书写质量也将随之提高, 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书法融入中学美术课堂将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张燕平, 马凌云, 章洪宇.走进中国书法——对书体的认识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2, 03
[2]纪敏.书法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03.
[3]张海永.基础美术教育之书法教学[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05
【中学书法教学】推荐阅读:
对中学书法教学09-17
唐家泊中学书法教学汇报材料10-21
中学书法比赛活动方案12-04
中学美术书法活动记录11-24
丁村中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07-02
四屯中学书法室历年工作总结10-22
华严中学硬、毛笔书法比赛活动方案10-22
中学古诗文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方案10-28
平顶山市第二十中学举行硬笔书法和汉语听写大赛表彰活动08-29
书法教学现状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