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审计风险与控制

2024-10-01

会计师审计风险与控制(精选11篇)

会计师审计风险与控制 篇1

一、审计风险内涵概述

(一) 何谓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 顾名思义, 是审计人员对含有重要错误信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所造成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则相对简单, 即是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里对审计风险的描述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 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 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 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 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二) 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客观现实性。

现代审计一般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 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 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 这种误差虽可控制, 但难以消除。因此, 无论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 不同程度的误差总是难免的, 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即使是详细审计, 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管理人员道德品质等因素, 仍存在审计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因此, 风险总是内含于审计活动过程中, 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破坏性的后果, 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经济损失而已。

2、潜在可能性。

审计责任的存在是构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 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 对自己的工作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 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假设审计人员发生了偏离事实依据的行为, 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 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 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 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在错误存在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 假如这种错误被人们无意中接受, 而不再进行验证, 则由此而应承担的责任或遭受的损失实际没有转化为现实。所以, 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风险。

3、可控性。

现代审计的指导理念上从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审计发展趋势表明, 审计职业界并未被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捆住手脚而失去其活力, 而是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有着重要意义, 一方面我们不必畏惧审计风险, 虽然审计人员的责任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一旦其发生, 其可能对审计职业的影响也是重大的, 但我们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 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 没有必要因为风险的存在, 而不敢承接客户。只要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仍可对客户进行审计。另一方面, 我们意识到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正常的会计行为降低其程度的, 可以促使我们研究审计理论, 提高审计质量。

二、如何控制审计风险

通过对审计风险尤其是本质特征的一般性描述, 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找到控制风险的对策方案。

(一) 风险预测环节严格把关

做好审计风险预测, 引入对审计客户的评价机制, 并慎重选择审计对象, 深入了解委托单位。首先要树立只与业绩好的客户打交道的原则。客户如果对其顾客、职工、政府部门或其他方面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则很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 固有风险就比较高。即便可以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 审计工作者也难以使总体审计风险的水平降低到业务内可接受的程度上, 因而出现经济纠纷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在接受委托之前应当采取措施, 如与前任审计人员联系, 评价客户管理高层的品格, 一旦发现委托单位缺乏正直品格就应尽量拒绝接受。

(二) 需要建立有效的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系统

事前风险评估就是要求审计者在进行审计业务中, 应对客户所提供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分析、判断、评估, 并以此为出发点, 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 使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主要包括客户和客户主管部门两个方面, 客户主要有经营环境因素分析、组织结构因素分析;管理当局方面主要有管理者的品行、能力分析和管理者变更情况分析等。事中风险的控制, 主要指选择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减轻风险的程序, 以规避、降低、转移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接受客户的风险控制、选派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审计计划的风险控制、审计证据的风险控制、编制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审计质量检查的风险控制等。事后审计风险的评价, 主要是指对上述审计人员所做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并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

(三) 执行适应的审计秩序, 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

科学合理的审计要求订制同样合理的计划, 收集充要确凿的审计证据, 并集中审计资源于高风险审计领域, 确保识别所有重大差错或非法事项, 最终通过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 把风险控制到尽可能低的程度。审计风险的防范本质上就是质量控制, 其基本办法就是要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准则。它规定了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应建立一套严密的, 科学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在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严格质量控制, 使审计人员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也可以选择所需业务较全面的客户, 而审计经验丰富, 综合素质较高的注册会计师对每个重要客户的年度审计做出一份标准的审计工作底稿, 以供其他人员执业时参照, 这样既便于有效地理解准则, 又有实例可供参照, 提高了作业的标准化, 减少了操作的随意性。同时还要加大审计师的法律责任, 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法应该明确规定在各种具体的违法情况下, 审计人员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这对于有效的防弊纠错、提高责任心和执业水平、保证独立性和减少行政权力的滥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 完善机构, 优化人才队伍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是防范审计风险关键环节和根本所在。而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必》须要依靠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审计工作和是否可以真正履行为政府和公共资本服务的职能, 不仅要有完善的审计行业标准来规范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审计专业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成为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现代审计师的选拔、培训和继续教育则需要与时俱进。会计师事务所要尽可能吸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资格并有丰富执业经验和良好信誉的会计师加入审计队伍, 造就一批既精通会计业务, 又精通管理、审计、法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审计业务需要。除了熟练的审计技能,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审计这项特殊事业所必须具备的。注册会计师只有严格按照专业标准执行审计业务, 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因此, 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对控制风险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锦烽苏淑美, 内部审计新纪元: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M].大连出版社, 2006年

[2]、陈力生, 审计风险管理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

[3]、胡春元, 审计风险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4]、胡春元, 论审计风险[J].通化县审计局信息中心, 2004 (5)

[5]、胡国强杨帆, 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的分析与决策[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4 (4)

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 篇2

摘 要 本文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的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风险 控制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危害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如果忽略审计风险的存在,且没有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一旦实现,必然引起相应后果:

1.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表达不当,可能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损害,因而涉讼,造成签字审计人员的损失。屡屡出现的诉讼危机,使得审计人员承办财务签字的风险大增,注册会计师的签字品质普遍受到怀疑,各方面均要求注册会计师更加严格执行审计工作。

2.影响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和形象。

3.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使投资者蒙受损失。

4.严重时可能助长会计造假和舞弊行为,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社会风气。

二、审计风险的控制

(一)从被审计单位方面控制审计风险

1.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

公司中小股东要想拥有与企业管理当局和大股东相对称的信息,在具体制度安排上,应在中小股东、企业管理当局、大股东之间建立制衡机制。即建立经营权及控股股东为主,监督权以中小股东为主的公司治理机制,即企业管理当局由实际控股股东提名,董事会通过。而监督权则由中小股东行使,彻底独立于大股东与企业管理当局,并据此重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人。完善审计委员会和独立董事制度,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审计委员会对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控制,削弱大股东和管理当局对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提名权。

2.谨慎选择企业,从源头上控制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选择被审计单位时,一是要选择正直的企业,这就是要求审计机构接受委托之前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企业的历史情况有所了解,评价它的品格,弄清委托的真正目的,尤其是在执行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时更应如此。二是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更尤为注意。中外历史上很多涉及审计人员的审计失败案,都集中在宣告破产的企业。

(二)引入并改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控制审计风险

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要求风险导向审计进行战略上调整,控制审计风险。

战略调整一:以风险源为导向实施有整体到局部在由局部到整体的审计战略。注册会计师从风险源入手,以风险源为导向,结合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并进行严密的巡逻推理,进而一步步的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这样首先做到了由整体到局部,而且以风险源为导向,可以做到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都比较有效。然后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进行取证。根据取证的效果,在由局部到整体,归纳和判断整个财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

战略调整二:“以证实性为主”向“以侦查性为先导,以证实性为补充”转变。现代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大,企业繁杂,会计普遍实现电算化,内部控制虽然比较健全,但管理当局舞弊却频频发生。实施该战略调整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并能将“应有的职业怀疑”从一开始就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地减少审计期望差。

战略调整三:将主要精力转向关注和监控管理当局舞弊风险。从企业所产生的风险源上看,虽然员工舞弊风险,错报风险也可能给注册会计师带来损失,但这些与管理当局舞弊风险可能给注册会计师带来的损失是无法比拟的。作为这样一种战略调整,注册会计师应摒弃传统的“管理当局中性”的看法。实行“有错推定”,即时行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管理当局不存在舞弊就推论管理当局舞弊是存在的。注册会计师对管理舞弊必须给以足够的关注,采取有效程序以控制风险。

(三)发展审计市场,控制审计风险

1.发展资本市场,培养审计服务的良好环境

使会计相信真正成为投资者的有效需求,使投资者尤其是大、中型投资者成为审计市场的强势群体。他们能够基于自己的切身利益,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提出严格、合理的要求。从而使审计报告向高水平迈进,呈现出合理、必要的差异性。

2.鼓励事务所联合发展

针对当前我国小规模事务所供给过度导致地价竞争现象严重的情况,应鼓励事务所之间联合发展。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审计市场,引进竞争,使事务所在竞争中走向联合。

3.建立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信誉评级机制

在审计这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内,如果有相关的信誉评级机制,使市场中产品的购买者事先了解产品以及产品提供者的相关信息,就可能尽量避免低价竞争的发生。

4.促进事务所组织结构改革

将实行有限责任的事务所转变为有限责任合伙制。在该形式下,当某一合伙注册会计师由于过失发生法律责任时,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其它合伙人也不承担连带责任,而该合伙人则承担无限责任。

5.提高注册会计师收入水平

注册会计师收入水平是其价值取向的一个关键因素。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吸收并留住优秀的审计人才,最终形成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增加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抵抗风险能力

1.积极掌握行业专业知识,努力控制审计风险

充分调查客户的行业背景和状况。审计项目的执行和责任人应高度重视通过与以前年度负责该业务的审计师进行讨论(在审计师实行定期轮换制下)、与目前从事同类审计业务的审计师进行讨论、与客户的雇员座谈、搜集和查阅行业资料、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有关培训和交流活动、查阅事务所的客户永久性档案等多种方式,充分调查客户的行业背景,分析客户的行业现实状况。建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拿出一些资金和人力建立一个各行业典型企业历年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信息库,以便注册会计师查阅。

优化审计人员结构。要确保审计人员多掌握行业知识,还要实现审计人员的优化组合。即必须改变事务所单一财会型人才的结构,注重聘用一些诸如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法律等非会计审计专业领域的人才,并在审计项目小组配备时确保有熟悉行业知识的人员参加。

培养行业审计专才。审计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有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中心转向以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为中心。审计师要分行业审计,必须掌握常用的分析工具,并接受行业知识训练。注册会计师必须时刻重视各种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求对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和财务管理等学科的掌握,还要求执行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尽量熟悉其它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出适当的职业判断。

积极利用专家意见。由于审计对象越来越复杂,做出会计师可能遇到特殊的、高深的对会计报表有重要影响的事项。对这些事项,仅依靠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或本所专业人才无法获得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拟发表的审计意见。况且,事务所聘用过多的特殊专业人才也不符合经济性原则。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总存在着利用专家工作、来获取特殊行业知识的客观需要。

2.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完善事务所内部考核方法

强化内部质量控制机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签约前,必须调查、了解客户,依照规范签好协约。实施中,按照批准的工作计划,逐步实施,对于大多数审计项目来说,相当多的审计工作是由缺乏经验的助理人员完成的,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业务技能和风险管理培训,并在审计实践中队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严格履行三级复核制度。出具报告要谨慎,不能有遗漏事项;要关注期后事项,重视内部不同意见,努力办责任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业务档案管理,保留完整的审计轨迹。

(五)审计方法的改进——分析性程序应用的改进

分析性程序在舞弊审计中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能揭示会计数据之间的异常关系,而对这种异常变动的分析往往能找出许多舞弊线索。这是因为大多数财务报表舞弊者在操纵会计数据时,只是集中于某一具体的会计活动,而没有考虑到其他会计报表数据也会同时发生变动。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篇3

(一)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含义

我国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 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 将审计风险定义为:“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和漏报, 而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笔者认为, 这里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执业的注册会计师经过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程序后, 认为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在财务状况、 现金流量与经营成果等方面都做出了客观、 公允的披露, 而这一判断实际存在错误或纰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指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发表保留意见的企业财务报告, 实际上是正确的、公允的可能性。

(二) 审计风险的要素

根据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 (AR) =重大错报风险 (MMR) ×检查风险 (DR) 。

重大错报风险的定义为: 会计报表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即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程序前,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使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判断或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整体分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具有客观性、不可降低性、可识别性、隐秘性 (未知性) 、因被审计单位个体的不同以及因审计目标的不同而不同等特点。

检查风险的定义为:某一认定存在错报, 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 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唯一可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风险要素, 其具有独立于整个审计工作的特点, 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 并且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直接相关, 是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程序的有效性的函数。检查风险的实际水平与注册会计师所执行的审计工作有关, 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 就是通过执行审计程序, 收集足够的证据以降低检查风险, 从而把总体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三) 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不仅会使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本人的专业评价和行业发展遭受损害, 伤害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也会给我国市场经济长期、持续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 探析审计风险的含义, 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或控制审计风险产生的方法, 对于我国审计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审计风险既是现有审计理论的问题, 又是审计实践中的问题。 所以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研究不仅是为了完善现有的审计理论, 也是推动审计实践健康有序持久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 注册会计师的角度

1.职业道德水准尚待提高。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所要恪守的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纪律、职业品格、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 然而从我国目前审计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 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整体较低, 这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 给审计的作用、职能的充分发挥造成阻碍, 损害投资人与债权人的利益, 甚至威胁到我国经济的长远走向, 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2.执业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 多数注册会计师对其一贯审计的行业比较熟悉, 而对其他行业较为陌生。在这种情况下, 一旦注册会计师对自己不够熟悉的行业执行审计程序, 会因对被审计单位及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 而遗漏一些本应该发现的问题, 使得审计工作仅限于对会计资料的审查。这主要表现在: (1) 不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组织结构或其管理当局的背景及思想作风做足够的了解或未进行合理的调查。 (2) 未能充分掌握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环境, 甚至不能预见或预警被审计单位所面临的风险。

3.审计程序不当应用。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现场审计工作时, 因采用的审计程序不恰当或者没有执行重要的审计程序, 而经常遗漏对一些漏报错报的关注。如针对货币资金的审计中, 如能向开设账户的银行发出存款询证函, 就能得到银行关于客户存款账户金额真实性的回馈。 然而在审计程序的实际执行中, 这项审计方法并未得到很好的运用, 而只是以企业提供的账务记录、 银行对账单及余额调节表等财务资料作为判断银行存款是否真实存在的依据, 而导致企业可能存在虚报货币资金的风险很难被发现, 加大审计风险。

(二) 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

1.在经济利益上依赖于被审计单位。 由企业对执行审计工作的事务所进行选择, 使得被审计人成为审计服务交易关系中的买方, 握有足够的主动权, 而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则相对处于被动的位置, 极大地影响了其独立性的发挥。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 当发现企业存在重大漏报、错报事项时, 在面对客户造假的财务报告与保持审计独立性的成本中, 很可能迫于压力, 无法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2.事务所之间的恶性竞争。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审计市场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 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招揽生意, 竭力占有市场份额, 而与其他事务所形成恶性竞争。 过度的市场竞争必将改变审计市场的结构和交易模式。 为了揽得更多的客户, 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置职业道德于不顾, 丧失了中介机构审计应有的独立性。

(三) 被审计单位的角度

审计风险加大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被审计单位的违法、欺诈行为。 一些被审计单位提供虚假的财务资料, 迷惑审计人员, 使其难以探明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如针对关联方交易执行审计程序时, 被审计单位通过关联方交易转移巨额亏损, 隐瞒其真实财务状况的事实, 可能无法由注册会计师全部发觉, 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企业的经营者既是审计委托人又是被审计人, 集公司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于一身, 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会计师事务所面对这样的 “衣食父母”, 独立性受到削弱, 也就无法出具值得信赖的审计结论。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 针对重大错报风险所采取的控制

1.一般审计程序的制定。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 应首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 以制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 并随着审计工作的进行评估对重要性水平的确认是否合理。 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 具体应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单位性质、战略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因素, 并考虑各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 以此作为审计人员评估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依据。在重大错报风险得到识别和评估后,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所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判定, 判定其是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财务列报的认定相关, 还是与财务报表的整体相关, 进而对多项认定产生影响;然后, 根据评估的结果制订总体审计应对策略, 并在总体审计应对策略指导下制订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2.合理制定进一步审计程序。 以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风险模型为依据, 审计人员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包括审计的时间、性质和范围, 同时根据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 对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予以考虑。

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针对各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所实施的审计程序, 这其中包括实质性策略和综合性策略。实质性策略是指审计人员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实施实质性程序为主;综合性策略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同时采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若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表明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审计人员就必须执行控制测试以支持该结果。 同时, 审计人员还应当根据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 考虑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 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再据此计划和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另外, 无论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否有效, 为了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审计人员都要对各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及报表与披露实施实质性测试。

(二) 针对检查风险所采取的控制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呈反向关系, 即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相反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为了达到有效控制检查风险的目的, 需要注册会计师准确、有效地评估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三) 针对职业道德风险所采取的控制

1.注册会计师应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 首先, 注册会计师要保持较高的职业水准, 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 依照独立审计的原则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以确保审计业务的质量。 其次, 主动学习和掌握各行业的背景、法律法规, 通过不断积累、学习更新知识, 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 在已经发现企业漏报、错报的情况下, 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以维护报表使用者和公众的权益。

2.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的素质与风险管理息息相关。 在进行风险控制的过程中, 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人员要重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到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操守、行为准则是行业发展的基石。 只有牢固地将这一思想固化在审计人员的行动中, 才能改进他们的执业方式。为了确保员工恪守职业道德准则, 同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 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加强对员工的日常业务培训。在聘任员工时, 应经过适当的面试和能力测试后, 对其专业技能等进行评判。员工的培训应包括集中培训和在职培训, 集中培训应在每年有计划的在事务所的各级员工中进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我国现今审计风险较高的现状, 审计程序执行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蕴藏着审计风险。控制审计风险必须经过全面的部署, 控制手段要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审计步骤之中。除此之外, 还需要注册会计师强化自身风险意识, 提高执业水平, 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独立执业,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加强执业的规范和管理, 将审计风险牢牢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摘要: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只有将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贯穿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每一个具体步骤之中, 才可以规避和消除审计失败的发生。因此, 从根源了解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并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手段, 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从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三个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 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审计失败,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中注协.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2] .王越菲.论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J].商业时代, 2009, (21) .

[3] .邓福贤.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 2009, (7) .

[4] .朱英学.浅谈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 (第二辑) [C].2006.

[5] .李芳春.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2) :36-38.

[6] .李之平, 王晓敏.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现状和防范措施[J].经营与管理, 2011, (11) :8-9.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与对策分析 篇4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会计师行业低价恶性竞争治理,优化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分级分类管理,完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报备、年度报备,实现会计师事务所收费行为监管的动态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同时,把在收费方面被举报投诉或预警提示较多的事务所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据情节轻重,对其合伙人进行监管约谈、诫勉谈话、出具警示函或做出相应处理并给予公告。

2.2 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独立性

我国应强化监管措施,完善相关法律,对严重违法违纪案件一经查实要进行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众公示,使全社会共同监督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拓宽会计师事务所相应的工作范围,使事务所拥有更多的资金来源,从而将事务所对于客户在经济方面的依赖性降到最低。而在会计师事务所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咨询业务来优化自身的盈利结构。目前,我国事务所的工作范围相对较为狭窄,尤其在咨询方面的盈利,只占事务所总经济收入的30%左右,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事务所在咨询方面的经济收入能够达到事务所总收入的70%左右,并且经过相关人员的调查研究,通过发展咨询工作优化事务所盈利结构在我国是完全可行的,从而也能进一步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的独立性。审计人员是组成会计师事务所的关键,所以会计师事务所要充分重视审计人员的管理工作。第一,为了让审计人员没有其他方面的忧虑并吸纳更多的优质人才,管理人员要做好员工薪资以及福利方面的工作。第二,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尤其要做好新员工的培训工作,同时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三,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建立诚信的企业文化,完善规章制度,使员工在执业过程中有据可依,在企业的规章和道德框架内工作,提高事务所的执业质量。第四,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员工职业素质进行测评,及时反馈,严格处理严重违纪行为。政府应该不断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准入机制,并且对即将成立的事务所进行全面考察,评估其信誉情况,只有所有指标通过后再批准成立。另外,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避免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出现漏洞,加大对审计过程中违规人员的惩罚力度,从根本上杜绝出现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的现象。 2.3 加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质量监管力度

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能保障审计工作质量,还有利于优化行业准则。这就需要制定一个行业内部的质量控制标准作为依托,明确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职能,完善的制度体系不单单要明确业务承担的领导责任,還有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的关系。事务所必须重视引导参与者,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大环境中要树立一个以质量为导向的内部文化,在业务执行阶段需要给予相应的监督以及指导,这也是减少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一个重点。当前,我国针对这一方面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完善,从而更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促使会计师事务所能够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进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4 提升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

目前,我国从事财务审计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针对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需要加大管理。首先,会计师事务所要定期组织专业化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组织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会计师进行经验交流与传授,不断提升会计师事务所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会计师事务所还要重视培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宣传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从业过程中要公正与客观,保障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3 结 语

会计师审计风险与控制 篇5

【关键词】会计  审计风险  信息化审计  策略

一、前言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社会各个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推进了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会计审计工作为了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逐渐由传统的人工审计向信息化审计过渡,但是,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传统会计审计工作的局限性,致使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风险,从而影响到了各企业的整体运行状况,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如何挖掘出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并为信息化审计的发展制定相应的策略,是当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审计风险因素

(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败对手、并站稳脚跟,就必须应用现代化技术来武装自己。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实施,致使会计审计的相关信息“逃出”了人为审计的模式,这种几乎没有误差的审计工作,虽然净化了会计行业的整体风气,但却被企业当做了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企业的领导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其管理者为了使会计审计工作能够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便篡改审计数据[1]。这种以利益为出发点的行为,增加了会计审计的风险,致使会计审计工作“瘫痪”。与此同时,会计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致使其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无法找到相应的法律解决途径,因此,无法可依的局面就会引发会计审计工作的风险。

(二)会计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职业素质低

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所涉及的业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会计审计人员自身要具备与之相应的专业能力。只有会计审计人员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应对会计审计工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但是,从当前我国会计审计工作的整体看,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普遍不足,甚至存在着很多连基本业务知识都不达标的会计审计人员,这就致使当前会计审计工作在人员配备上就很难应对当前会计审计工作的发展,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审计人员本身能力的局限性,有可能会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准确性,这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当前由于很多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人员自身思想素质低、缺乏职业道德,在工作中不求上进、不思进取,从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忽略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对审计结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从而致使审计工作风险的出现。

(三)审计对象的增加以及审计内容的增多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促使我国与国际市场间的经济往来不断增多,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使我国企业不断的走向国际化。在此过程中,开放的市场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企业的经济业务逐渐增多,与之相应的,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对象就随着壮大、审计的内容不断增多。因而,面对企业当前发展的形势,会计审计工作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所要顾忌的因素就随之增多,这不仅给企业会计审计带来了挑战,也增加了企业会计审计的风险。

三、实现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会计审计原则

当前,由于会计审计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审计,就需要制定完善的会计审计原则,以适应当前会计审计工作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结合当前会计审计工作发展的实际状况,根据审计机构以及审计部门的实际需求,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审计原则[2]。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在实施会计审计原则的过程中,要随时掌握其发展的动态,如果发现不完善或者无法符合当前会计审计工作实际需求的地方,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条款,以确保此原则的实施效果。与此同时,作为应用此原则的对象,会计行业自身也要提高认识,将其有效的应用于实际的审计工作中,以从实践中检验理论,并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推进会计审计信息化的进程。

(二)加大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加强对其的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现有会计审计人员的培养。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效果直接受到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重视发展、重视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而使其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全面提高现有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其次,要积极的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并与开设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合作,对口接应相关人才,以更新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知识,增强审计工作的活力,从而推进审计信息化的进程。最后,要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的管理,制定完善的奖罚体系,在提高会计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确保会计审计信息化的顺利前行[3]。

(三)强化企业以及会计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会计审计工作所存在的风险不仅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如果发生严重事件,会计审计人员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此,强化企业以及设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其安全防范能力是实现会计审计信息化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摒除以效率和利益为先的思想,将审计风险放在审计工作的首位,这样才能做到有效规避审计风险,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实现审计信息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审计风险的存在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想在审计工作中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与监督职能,制定完善的会计审计原则,从而净化会计审计工作环境,规范会计审计工作行为,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加大对现有会计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并积极的吸收相关专业的人才,制定完善的激励体制,以确保审计信息化的顺利前行,与此同时,要强化企业与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根本上降低审计工作的风险,为实现会计审计信息化铺平道路,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纯纯,胡彦斌.浅谈会计信息系统审计[J].商业会计,2009,12(06):25-27.

[2]王兴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3,9(13):137-138.

会计师审计风险与控制 篇6

美国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作假账采取非法手段虚报利润, 隐瞒内部债务和损失, 而安达信会计公司为获取巨额审计服务费玩忽职守, 使投资者因蓄意误导蒙受损失, 最终破产。诸如此类事情还在继续发生, 引起人们对审计的深思, 一次次为审计风险敲响了警钟, 同时也使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职业道德等成为法律关注的焦点。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 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 是当前审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是审计工作的承担者, 所以, 由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注册会计师及所在的事务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注册会计师如何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 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避免造成审计损失呢?本人在此提出几点看法。

一、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健全全面质量控制

众所周知, 2005年发生这样一件事故:身为注册会计师, 竟在验资审核中“走过场”, 出具严重失实的验资报告, 导致“齐二药”假药案嫌疑人王桂平的“空壳”公司得以注册, 从而为王桂平销售假药原料提供了条件。江苏省南京市某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张忠仁被泰兴市检察院以涉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批准逮捕。这引起了会计事务所对全面质量控制的观注。质量控制对外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质量控制是会计事务所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全面加强会计事务所的质量控制,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接受客户委托的质量控制

现在一部分事务所特别是小型事务所存在着危机, 因而他们会盲目地接受客户, 这给事务所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因此会计事务所应该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对业务的承接与否做出选择。同时, 也应当对客户的过去及现在的情况进行了解, 如果觉得审计风险过高也应该采取回避的制度。

(二) 选派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

审计人员的经验在审计业务的实施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选派审计人员时, 要对即将委派的审计人员进行评估, 看他们是否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保持双重独立, 是否胜任要分配给他们的任务。

(三) 审计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面对不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要求的, 事务所首先要解决的是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其次, 事务所要监督从业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够恪尽职守。

(四) 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要求:不偏不倚地反映注册会计师的观点, 所涉及的会计信息已得到注册会计师的恰当保证, 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要做到以上几点, 理应着重考虑以下的问题:从工作底稿入手, 对客户的持续经营能力、未调整事项、审计人员的审计范围是否受到限制加以关注;确定重要性水平;判断审计结论是否以事实为依据;审计报告的内容是否按规定格式和要求编写, 是否符合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

二、注册会计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007年东方电子的舞弊是管理舞弊, 这与证券市场上其他重大财务丑闻一样, 公司最高管理层 (如董事长、总经理) 事先知情甚至亲自策划。在这种情况下, 账项基础审计部分失灵。因为账项基础审计完全依赖实质性测试程序。实质性测试包括交易测试和余额测试。交易测试主要是测试“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是否相符、账务处理是否正确”。而“一条龙造假”一般能证证相符、账务处理正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交易的实质性测试失灵;但余额测试并不一定失灵, 如果公司在虚增收入的同时虚增资产, 则在对资产余额的实质性测试过程中, 可能会发现造假线索或证据, 如存货高估、应收账款虚增。而如果虚增收入同时没有虚增资产, 则余额的实质性测试也会失灵。从这个角度分析, 通过余额的实质性测试可以查出银广夏造假, 但无法查出东方电子造假, 因为银广夏有大量的资产是虚构的, 而东方电子是将“投资收益”洗成“主营收益”, 其资产并没有虚增。这种案例的出现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 应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

(一)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我国的审计人员数量虽多, 但层次不高, 即使有会计证的人员, 由于会计师事物所的长期挂靠体制也养成了一种墨守陈规, 不求发展的工作态度, 造成了审计工作质量的低下, 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 审计人员一定要不断进取, 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变化, 提高审计质量。

(二) 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报表的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这说明审计的结果是要做出判断。这种判断能力来自于审计人员的经验积累和专业能力。判断贯穿了审计过程的始终, 因此, 审计人员不仅具有执业所需的会计、审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 还需有实务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 遵守职业道德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包括在职业品德, 职业纪律, 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职业标准。审计人员一定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 并在执业时严格遵守, 这样才有可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一般不会发生过失, 至少不会发生重大审计风险损失。

三、接受委托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

中航油 (新加坡) 公司虽然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及管理体系, 但事实上所有这一切制度与机构都是形同虚设, 以至前总裁陈久霖从“打工皇帝”到“阶下囚”等许多悲剧的发生, 说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背景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状况、内控制度、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方式等都会带来审计风险。因此, 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时就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了解被审计单位。

(一) 客户品行端正, 信誉良好

客户具有正直的品格, 则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小, 固有风险就低;反之, 固有风险就很高, 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 使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内。

(二) 应尽可能详细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状况

注册会计师面临着许多形形色色的行业, 每个行业都有其经营特点, 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越复杂, 审计的相对风险就越大, 有时即使注册会计师能搜集到很多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 但也很难揭示经济业务的实质, 因此, 在承接业务时, 注册会计师应充分估计这一风险, 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三) 对财务状况不佳的委托单位要尤其加以注意

过去大部分审计诉讼案都集中在陷入财务困境的审计客户。当其面临破产或偿债出现问题时股东或债权人总想把损失转嫁他人, 故这种客户的审计风险更大, 执行审计时更要提高警惕。

摘要:企业虚构财务信息, 而会计师事务所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此类事件时有发生。针对此类事件会计师事务所要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遵守职业道德。

会计师审计风险与控制 篇7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控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数量骤增。在之后, 会计事务所受到诉讼的现象一直存在。2010年, 安永会计师事务被指出其通过不正当手段协助雷曼兄弟做假账, 该事件引起了美国业界的普遍关注。审计师在经济时代发挥了“经济警察”的作用, 会计师事务所所遇到的外界压力也骤增, 研究风险控制策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问题, 决定了其发展实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降低运行风险, 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面对审计客户需要承担较大风险时, 会计师事务所应获得相应的风险补偿溢价, 或者退出审计、通过发表非标审计意见来降低风险。通过分析传统使用的风险控制策略可知, 强制审计客户保持一定的会计稳健性具有可操性强和成本较低的特点, 在实际运行中被广泛应用 (Krishnan, 2007) 。在处理诉讼风险较高的业务中, 会计师事务所收取额外的审计收费来降低风险。同时, 高审计收费与强制客户保持一定稳健性存在替代关系, 该问题对会计事务所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法律环境是财务报告稳健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具体指会计师事遭受诉讼所处的外部环境 (Basu, 1997;Watts, 2003) 。我国的政府管制影响到审计市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 (刘峰和林斌, 2000) 。并且,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不能直视审计风险的地位, 未能充分地重视风险 (刘伟, 2005) 。同时, 政府监管模式不严, 人民和政府官员监控不及时 (叶雪芳, 2006) 。针对目前所形成的审计市场环境,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数据来分析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保持一定的会计稳健性的必要性, 并获得采取风险控制策略与审计收费影响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会计师事务所为降低审计风险做出诸多尝试, 较为常见方式包括增加审计精力、把控审计质量和注重审计对象的分析, 还包括强制客户保持会计稳健性或发表非标意见、退出审计契约以及提高审计费用等。Krishnan (2007) 研究指出, 会计师事务所能够通过强制审计客户保持一定的会计稳健性控制审计风险。在防控审计风险中, 由于实施成本诉讼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且企业呈交的财务报告不稳健, 审计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所对应审计费用需要提高。Gul等 (2000) 主要分析了香港金融低迷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相互作用联系, 而企业会计稳健性降低必然引起所需审计投入和审计费用的增加。Krishnan (2007) 具体研究了实施强制转换审计师行为的影响, 发展卓有成效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增加了客户盈余稳健性。通过对比非安达信客户的配比公司发现, 这些公司的稳健性水平更高, 这就说明盈余稳健性已经成为后安达信时代“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控制策略。朱松等 (2010) 研究了审计任期延长过程中, 财务报告稳健程度在上市公司中要求获得降低, 该研究获得结论为强制稳健性对于会计事务所起到了控制风险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会计稳健性基本原则就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坏消息, 相应的延长确认好消息的时间 (Basu, 1997) , 不合理的会计方法可能导致投资方和监管当局对公司经验产生怀疑, 并制定企业不按照GAAP执行 (Gul等, 2000) 。这种会计运行方式就大幅增加了承担审计风险的概率, 审计师必须防止发生错误陈述。错误陈述会导致过高地估计企业的运营利润和总资产, 从而使审计师的预期诉讼成本发生变化, 也降低了审计师声誉。因此, 审计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审计风险, 采取有实质作用的测试和分析, 该过程就会增加审计费。在事务所遭受诉讼的影响因素中, 主要包括:高估资产和收入, 低估负债和费用 (Pierre和Anderson, 1984;Carcello和Palmrose, 1994) 。同时, 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事务所承担经济损失, 所以审计师要以稳健的财务报告为主 (De Fond和Subramanyam, 1998) 。会计事务所在承担相应增大的风险应获得一定的风险补偿溢价, 或者采取发表非标审计意见、退出审计业务的措施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然而,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后者由于存在成本问题可执行性不高。所以, 多收取的审计收费可以看作会计事务所处理高风险业务所使用的风险控制策略, 该过程就涉及到判断客户会计稳健性和分析审计风险容忍度。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对会计事务所工作需求大, 存在较大的审计市场, 而会计事务所基本处于被选择的地位上, 并且会计事务所之间存在较激烈的竞争 (陈艳萍, 2011) 。会计事务所在审计收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议价能力, 另一方面是客户的定价, 单纯地提高审计收费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控制风险。针对客户要求保持一定的会计稳健性, 需要在审计过程中完成, 该措施能够发挥降低审计风险作用, 进而有效地降低风险溢价补偿。经过以上叙述可以获得假设1:

假设1:会计稳健性与审计收费负相关

经济市场发展导致了监管体制逐渐完善, 诉讼环境不稳定因素较多, 企业财务报告稳健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Ball和Shivakumar, 2008) 。法律环境影响到财务报告稳健性, 在很大程度也决定了会计事务所受到诉讼的概率。而在相对法制完善、诉讼机制环境良好的地区, 会计师事务所受到诉讼的概率增大。美国在较早时间就开始法律体制建设, 因此, 其诉讼成本和法律风险相对较高, 这就促使企业为避免导致经济损失而制定的财务报表更稳健, 同时审计师行为的稳健性要求高 (Kothari等, 1988) 。通过分析我国审计市场可知, 政府管制导致了会计师事务所处于较低的法律风险环境中 (刘峰和许菲, 2002) 。并且, 不健全的注册会计师法律法规也使法律风险较低, 这些法规不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对于审计质量规范不够严格。在此环境下, 会计师事务出现了单方面追求经济利益, 而不能按照工作职责进行对被审计单位调查。尽管在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存在工作失误后会给予一定制裁措施, 但往往以警告、整改或通报批评为主, 违规成本偏低, 不足以引起会计事务所关注。此外, 考虑到诉讼程序及诉讼成本, 中小型企业很少对产生侵权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诉讼。针对同时发行A股和其他类型股票的企业, 不仅受到国内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监督, 而且要结合实施的国际会计准则, 定期向海外投资者汇报, 海外监管对企业要求更为严格。当企业的财务报告出现失误被泄露时, 上市公司和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就会遭到海外诉讼, 同时国内的监管部门和投资者也会加强对该企业的调查。境外监管会导致企业和会计事务所受到诉讼的概率增大, 审计风险较高。所以, 与这些企业合作的会计事务所要从会计稳健性和审计风险研究收费标准。经过以上叙述可以获得假设2:

假设2:对于同时发行A股和其他类型股票的企业而言, 会计稳健性与审计收费的负相关关系更明显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1999至2006年在市的全部公司, 获得了相应的稳健性指标。同时对部分不可靠样本进行了剔除, 进行分析的最终样本有4627家。其中根据Wind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报, 获得了分析所用的审计收费数据。

(三)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根据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 本文所建立的研究模型具体如下:

其中, Ln Fee表示审计收费, Conserve表示会计稳健性指标, Type表示是否同时发行A股和其他类型股票, 其他表示控制变量。相对于纯A股企业审计收费, 同时发行A股和其他类型股票的企业更加复杂。所以, 在审计收费 (Auditfee) 项目中仅包括上市公司A股年报审计收费。通过进行对数化处理 (Ln Fee) 后进行审计收费的回归分析, 并且采用样本上下1%的处理实现数据的归并 (winsorize) , 从而有效地控制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目前, 较为常用的稳健性衡量指标有许多, 本文分析应用Ahmend和Duellaman (2007) 模型作为稳健性分析指标, 该模型主要借助统计三年内应计项进行分析。考虑到1999到2006年后新上市公司或者这阶段退市影响到稳健性计量指标, 本文主要分析了1999到2006年在市的全部公司。其中, 应计项 (Acc1) = (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期初总资产, 累计应计项 (Cum Acc1) 表示3年应计项的累积。同时, 为了减小企业盈余管理中计量误差 (Cum Acc2) , 本文在计算应计项目中也采用非经常性损益前净利润。并且, 考虑到计算的简便性, 将三年累计应计项乘以1, Conserve表示稳健程度, 该数值 (Conserve1和Conserve2) 与稳健程度成正比 (Ahmend和Duellaman, 2007) 。在进行检验敏感性检验中, 主要参考其他稳健性指标。具体的变量定义如表 (1) 所示。

四、实验检验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通过表 (2) 可以看出, 不同的上市公司在审计收费中差异性明显。其中, 审计收费自然对数的最大值为16.95, 相比最小值为9.933。10%左右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并且, 稳健性指标结果显示均值均在0以上, 证明了财务报告稳健程度高, 与曲晓辉和邱月华 (2007) 的研究相一致。11.3%上市公司Type为1, 这些公司由于同时发行A股和其他类型股票具备较高的诉讼风险。此外, 对于另外的基本面上样本公司同样存在差异性明显, 影响到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相关系数最大未超过0.4, 不存在严重共线性。

(二) 回归分析

表 (3) 表示在Simunic模型下的回归分析结果, 其中, 应用两个稳健性计量指标检验所有的样本。交叉变量模型应用到全部样本。并且, Conserve为不显著的正系数。Type的回归系数都在0.01水平上高度显著, 这就说明同时发行A股和其他类型股票企业遭受诉讼风险更大, 会计师事务为了应对审计风险增加收取风险溢价。Conserve Type的系数显著为负就说明了稳健性较强, 能够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然而, 对比Type=0和Type=1公司的回归结果, Type=0稳健指标Conserve为正不显著;而Type=1稳健指标Conserve高度显著为负, 这就说明稳健性只有在Type=1公司起到降低审计风险效果。该结果也就说明了稳健性作用与法律环境密不可分。处于国内A股市场的会计事务所, 不会因为审计失败而付出较大的代价, 审计费用也就不能体现出他们对稳健性的关注。所以, 稳健性与审计收费关系并不是理论上的负相关, 该关系有着一定的适用范围。然而, 对于同时发行A股和其他类型股票的公司, 受到海外监管以及诉讼风险较大, 财务报告问题会导致企业和事务所的诉讼赔偿责任, 产生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针对财务报告稳健性有着特殊的关注, 并且说明了稳健性与审计风险存在作用关系。通过分析结果, 诉讼环境影响稳健原则作用的发挥, 并且诉讼风险较高环境更容易产生作用。通过表 (3) 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假设1和假设2。通过表 (3) 分析结果还可以发现, 审计任期 (Tenure) 、经营风险 (Lev) 、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Pre Loss) 、地区经济水平差异 (Locate) 、国际四大公司的声誉 (Big4) 、审计业务复杂程度 (Size、Sub、Inv和AR) 股权结构特点 (State) 等因素对审计收费影响显著。

(三) 敏感性检验

表 (4) 内包括对Type=1公司样本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 采用Conserve1。这些公司存在于部分直接聘请国际“四大”审计A股年报, 而“四大”审计公司审计收费明显不同于我国国内地区, 所以在聘请“四大”审计样本进行了剔除。经过分析获得Conserve的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 与表 (3) 分析获得结果相吻合, 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假设。系统性导致了非标意见的公司风险较高, 这与收取的溢价补偿费用有直接关系, 也就导致了其与普通企业存在明显差异, 所以非标意见的公司进行剔除, 并相应的进行了回归分析, 获得分析结果如表 (4) 第2列所示。Conserve的系数高度显著为负, 同样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假设。针对存在破产风险的上期亏损的公司, 其面临继续亏损的概率较大, 同时盈余管理目的性强, 事务所遭受诉讼风险较高。所以, 在分析中上期亏损的公司进行了剔除, 并相应的进行了回归分析, 获得分析结果如表 (4) 第3列所示。Conserve的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为负, 同样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假设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会导致企业的审计收费发生变化, 所以本文在分析中对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司进行剔除, 获得分析结果结果如表 (4) 第4列所示。Conserve的系数在0.01水平上高度显著为负, 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假设。本文在分析中剔除了会计师事务所为“四大”、非标审计意见、上期亏损、审计师更换的公司样本, 具体结果如表 (4) 最后一列所示, 回归结果依旧显示Conserve的系数高度显著为负, 符合上述分析规律。这就证实:针对同时发行A股和其他类型股票的公司, 稳健明显降低了审计风险。通过对比和分析表 (3) 和表 (4) 获得结果可知, 在一定范围内, 高审计收费和强制的稳健性存在替代关系, 并且, 会计稳健程度越高审计收费越低。

注:***, **, *分别表示在0.01, 0.07, 0.10水平上显著。下同。

(四) 样本自选择分析

在关于诉讼风险的研究中, 公司经营行为和审计师行为都会受到影响。例如, 诉讼风险高的环境中公司经营会充分考虑运行经济利益, 借助会计稳健程度实现提供企业的运行稳定。并且, 在此环境下, 审计师会采取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和收取更多审计收费来防控诉讼风险。所以, 样本自选择可以从分析结果体现出来。在分析中采用Chaney et al. (2004) 提出的Heckman (1978) 二阶段回归方法检验了本文的问题。逆米尔森系数 (Inverse Mills Ratios, IMR) 主要根据建立的逻辑回归模型 (2) 估

根据获得分析结果, IMR系数均表现为不显著, 自选择问题在分析过程中不明显。然而, 在审计收费回归分析中, Conserve系数均表现为高度显著为负, 同样证明了会计稳健性与审计收费呈负相关性, 与上述证明相吻合。因此, 在本文的分析中不存在自选择问题。

(五) 内生性分析

内生性问题在分析中有重要影响, 通过选用联立模型进行了本文的内生性分析。根据表达式 (4) 和 (5) 可知, 模型 (4) 是研究审计收费模型, 模型 (5) 研究稳健性影响因素模型。

经过分析可知, Conserve的系数都显著为负的, 从而可以认为财务报告稳健性越高, 审计收费越低, 两者呈现负相关性, 与上述证明相吻合, 同时证明了上述不受内生性影响的结论。

(六) 其他稳健性指标检验

市值与账面值比 (M/B) 以及C_score是检验风险控制策略主要指标, 因此, 本文分析中选用这两种指标 (Khan和Watts, 2009) 。在本文的分析中, Conserve×Type都为负的回归系数。然而, C_score是分析中一定范围内的稳健性。可以看出, 非条件稳健性也严重影响了审计师风险判断结果, 其中包括研发费用和折旧计提等。因此, 结论和上述证明相吻合。

五、结论

经过本文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强制审计客户保持会计稳健性能够降低审计收费, 强制的会计稳健性与较高的审计收费这两种风险控制策略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然而, 取代关系并不是在任何环境下都具有一致性, 与法制环境有较大关联, 在诉讼风险较高的环境下会计稳健性更能发挥降低审计费用的作用。传统研究会计稳健性仅限于企业层面, 本文主要从会计师事务所角度分析, 从而为研究会计稳健性对于审计风险控制影响提供参考。此外, 本文研究分析了不同的风险控制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 说明其中存在的替代关系, 这就丰富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策略的研究理论。通过研究可知, 为了有效地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会计师事务可以采用强制客户保持一定的会计稳健性来替代收取较高的审计收费;企业为了降低审计收费和信息不对称成本, 可以采取保持一定的会计稳健性。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在2001至2006年间上市公司的发展, 研究发现:风险控制策略能够降低审计风险, 主要借助于强制审计客户保持会计稳健性, 达到降低审计收费的目的;在实际运行中, 稳健性还与诉讼风险、法律环境有直接关系, 其作用范围仅限于同时发行A股和其他类型股票的企业;较高审计收费的风险控制策略与强制客户保持一定稳健性的风险控制策略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关键词:风险控制策略,会计稳健性,审计收费

参考文献

[1]王君彩、康霞:《构建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体系的探讨》, 《审计研究》2010年第1期。

[2]顾建平:《换一个角度谈审计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年第2期。

[3]刘笑霞、李明辉:《有限责任合伙制的一些思考》,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第4期。

[4]葛家澍、黄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 《会计研究》2002年第2期。

[5]李杰:《规避和控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对策研究》, 《中国总会计师》2010年第4期。

[6]万丽芳:《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现代商业》2010年第15期。

[7]罗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原因及建议》, 《财经界 (学术版) 》2010年第7期。

浅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 篇8

一、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风险

审计风险是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里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

注册会计师一旦被发现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其不仅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名誉的损害,也可能会给会计师事务所造成损失。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环境约束、审计成本效益性的经济约束、审计程序手段的技术约束,审计风险难以消除,即其可能性不可能零,所以我们只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二、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1. 审计客体经营的复杂性。

DavidMc Namee认为审计客体的复杂性,增加了审计人员发表正确审计意见的难度,也是形成审计风险的另一个客观原因。其中,审计客体面临的经济环境的改变与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对审计风险也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和经营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各种经济组织之间的交易类型、工具不断变化,如企业购并、非货币性交易、衍生金融工具等。再加上,随着企业规模地不断扩大,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的运作也日趋复杂,这些都导致了审计客体日益复杂化。从而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难度,增加了审计风险。

2. 审计客体的舞弊行为。

我国现阶段尚未建立起规范的资本市场的借贷市场,也未形成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缺乏强调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内在动机和对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自愿性需求,相反,为了保证“配股资格”、避免被“特殊处理”或被“摘牌”以及为了进行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需要,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很可能会伪造、篡改财务信息来粉饰会计报表或蓄意操纵盈利。这样有计谋的舞弊行为无疑会给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二)内部因素

1. 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失衡,“内部人控制”、“一股独大”等情况非常明显,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这样,董事会则成为了审计者和费用的决定者,其往往会聘用能满足其利益需求的事务所。事务所在与审计单位谈判中处于从属的地位,当董事会以撤换审计师和不付审计费等对其进行威胁时,审计师为了不失去客户和市场份额,不得不屈从于客户的要求,很难再保持独立性。另一方面,事务所对客户存在依赖性。事务所也属于盈利组织,具有逐利性。在现行审计关系格局和现行注册会计师执业监管与制裁机制下,事务所违规成本较低,事务所迁就客户,甚至与之共谋作弊几乎成了一种理性的选择。当共谋获得的效用超过非共谋效用均衡点时,事务所会丧失独立性。由此,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审计关系失衡,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了事务所的独立性风险。

2. 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时,许多时候需要作出专业判断,比如估计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水平以及错报的重要性等。如果作为审计主体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在职员工的培训不足,审计人员业务知识及专业水平适应不了业务发展的需要,造成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不足及实务经验、风险意识的欠缺,就会使其难以作出适当的专业判断,从而不能把握审计风险。

3. 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是以合伙文化为导向,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完善的内部决策和管理制度体系,以及尊重制度、执行制度的管理氛围,树立“人合、事合、心合、志合”的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理念,推动形成诚信、合作、平等、协商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文化。(李晓慧,2009)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内部治理有助于事务所建立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使事务所全体人员形成共同的使命感,为了维护事务所的利益,自觉遵守事务所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活动,从而降低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有可能增加审计风险。比如事务所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足:我国很多会计师事务所采取个人承包、收入提成等分配方式,业务收入与工资奖金等个人收入紧密挂钩。这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初创阶段,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开拓市场、增加业务收入的积极性。但同时它也不易形成合力,群体的优势很难得以发挥,这种缺陷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而日益突出。而且,这种不恰当的激励机制又缺乏配套措施来加以约束,在以个人利益为先导的管理体制下,致使一些注册会计师不严谨执业、铤而走险,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及执业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4. 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机制。

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两者是相互影响的,较低的审计风险有利于形成较高的审计质量,而较高的审计质量则有利于形成较低的审计风险。审计服务质量取决于以下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注册会计师搜集证据的能力和所付出的努力。搜集审计证据的能力受制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审计程序、审计技术和方法;所付出的努力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态度、执业谨慎。二是注册会计师报告事情真相的意愿(DeAngelo,1982)。注册会计师是否愿意报告真相有赖于其独立性、社会责任意识。为此,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完善其质量控制机制。但是,我国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业务经营上的“短期化”行为,没有建立严格的业务质量控制机制,缺乏长远经济利益的驱动及品牌意识,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业务质量的关系,难以主动保持其审计服务的高独立性,影响了执业行为的规范和业务报告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目前的审计技术条件及监管环境下,作为公众利益守护者的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应该着重从注册会计师这方面考虑。有学者曾经做过一个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形成原因的问卷调查,对于其中一项“你认为导致审计失败的根本原因包括哪些?“的回答,有62.64%的人认为审计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个人专业素质不高,有43.10%的人认为职业道德水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如果注册会计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活动,则不但可以避免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风险的影响,还可以在审计活动中保持足够的谨慎性,采取恰当的审计程序,从而发现审计客体存在的重大审计风险以及舞弊行为。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和质量控制机制主要也是通过影响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来间接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的。

三、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知道,会计师事务所要控制审计风险应着重考虑注册会计师这一因素,因此本文主要从加强注册会计师管理方面建议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必须保证给每个注册会计师提供高质量的后续教育,增强其专业胜任能力

首先,按照员工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设计不同的课程;其次,后续教育的内容要广泛,不仅包括会计、审计等领域的最新发展,还包括与注册会计师执业相关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

(二)定期组织注册会计师学习讨论审计失败以及被处罚等案例,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存在,提高其遵守职业守则、准则和法规的自律性,从而使他们在审计过程中时刻保持应有的谨慎性

(三)为了帮助注册会计师进行科学专业的判断,提高审计效率,事务所应该建立完善的知识库,这些知识库包括:涉及注册会计师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法规库;涉及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技术模版的技术库;会计师事务所所有现有和潜在客户的客户库

(四)建立完善的员工绩效考评机制,没有考评,晋升和激励机制会失去效用

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不能仅仅考核业务量和收入,还必须加入有关质量的考核项目,如工作底稿的质量、报告的返回率、客户的投诉率、重大差错率等,尤其是实行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一旦一份审计报告发生失误,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合理地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实施严厉的惩罚。

摘要:审计风险是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审计客体经营的复杂性和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和质量控制都是审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作者发现,在现有的审计技术条件下,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应该加强注册会计师管理,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关键词:审计风险,影响因素,注册会计师

参考文献

[1]郑倩,薛婉如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审计月刊[J]2007(12)

[2]李建设,郭宏,王力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方法初探中国注册会计师[J]2008(11)

[3]谢振莲,马敬民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问题研究会计之友[J]2009(9)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及防范 篇9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审计风险是由于在审计过程中, 受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使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出具的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存在着差异, 遭到利益相关方的指控, 并因此可能受到经济损失。从审计风险的定义上看, 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客观性

审计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和业务当中, 它是客观存在的。在审计结果没有得到充分验证的时候, 审计风险就有存在的可能性。

2. 可预防性

虽然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审计风险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不管审计风险是什么样的, 只要通过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的努力, 都有可能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和预防, 从而避免引起审计责任。

3. 时效性

审计风险只是在具体审计业务的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存在, 如果超出了这个特定的时间范围, 就会自动解除审计风险。在正常情况下, 审计风险的形成期是从审计工作的开始到结论的得出, 而审计风险的承受期是从审计核查的结果得出到审计结果, 审计风险的形成期和承受期两部分组成了审计风险期。

4. 无法消除性

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 并且客观存在着。但无论经过怎样的努力, 都不能完全消除而只能降低审计风险。究其原因, 首先, 客观存在审计风险不能被消除, 这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 预防、控制审计风险关系到成本效益, 只有投入相关的资源才能降低审计风险, 且如果投入的资源超出一定范围, 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亏损。

二、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只有在了解了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 才能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避免和控制, 审计风险形成原因主要包括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1. 主观方面的原因

构成了审计风险的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目前很多事务所不遵守注册会计师的独立、保密、客观、公正等原则和不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的前提。在我国, 注册会计师行业处于发展的阶段, 行业内之间激烈竞争造成审计收费低廉, 很多事务所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虽然有些事务所实施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但是其措施仍然在审计工作底稿上的最基本的审查, 还不能建立起全方位的审计体系。在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中, 尤其是那些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 其提供的审计服务都有一定的审计风险性。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对审计标准要求仍然比较低, 有待提高;有的甚至对审计准则的要求还缺乏最基本的认识, 更严重的是, 有的事务所为了吸引低客户, 降低成本, 而忽视了审计标准的最低要求, 这都会加大审计风险的可能性。

2.客观方面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到来和中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 促使了国内经济环境和审计对象变得非常复杂。受托责任的发展, 由于审计专业的审计范围的扩大给审计界带来了新的风险和压力。依照《审计法》规定, 国家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预算执行和使用的情况;财政收入和资金;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的费用开支;收到社会捐赠的资金以及其他有关组织基金;国有企业、中央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国家建设项目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管理由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贷款项目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审计机进行审计的相关的问题都是审计监督的对象。这些审计事项的争端情况较为复杂, 产生审计风险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有些单位在某些问题出现了集体做弊, 有意提供虚假信息致使审计人员不能发现这些问题, 使审计结论出错, 进而产生审计风险。

三、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预防

从上述分析了导致的审计风险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1. 固有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首先, 加强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环境的提高, 阻止发生会计造假的行为。被审计单位应当对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人诚恳和正直的审计人员进行聘任, 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来遏制造假行为。其次, 要加强对会计行业的外部审计。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外部监管体制, 对该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 以减少审计风险。最后, 完善我国的审计行业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环境能够促使审计风险的降低, 同时也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断健康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 完善审计机构建设, 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审计质量是防止审计工作风险的关键。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拥有较高的审计质量。审计工作能为政府和公众提供服务, 要规范行业机构和人员的行为不仅要制定出一个完善的审计行业标准, 建立一个合格的、高质量的审计专业团队也是更重要。审计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下需要更高的要求。首先为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性,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员, 建设行业道德文化, 要让每一位注册会计师都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遵守职业道德。是对于促进我国审计工作的一个优先事项, 而且也能有效地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招聘参加过全国统一考试并获取资格, 并且具有经验丰富和信誉优良的会计师审计人员, 要懂会计、管理、审计、法律等新型的复合人才, 来充实到审计业务中去。加强对审计风险意识的培训和教育, 了解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普遍性和严重程度, 树立起审计风险观念, 重视审计风险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此外, 要建立客户调查和风险评估机制。上市公司风险评估部门应意识到风险的存在, 这些风险包括财务风险、金融风险和经营风险。及时提供给审计部门需要重点把握的审计事项、会计科目等基本情况, 审计部门根据风险类别制定出相应的审计计划。从而避免判断失误而引起的风险, 减少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审计, 提高审计质量, 在执行审计制度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审计技术和工具

为了有效避免在审计中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要在思想上树立风险意识, 防止和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 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要从思想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概念, 不断改进审计方法, 对审计程序进行规范、监督和评价及结合服务。在审计方法的运用上, 采用具有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基础审计模式, 以风险分析和控制作为出发点, 来确保审计质量, 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 整合审计数据, 以加强审计风险的控制。我们要充分发挥审计承诺的作用, 积极推进审计承诺制度, 并充分利用审计承诺书对审计实施阶段的帮助和支持的作用, 改善承诺书的刚性约束和影响。监督被审计单位真实的经济活动, 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真实, 完整的相关基本数据, 及时发现、识别问题, 履行审计职责。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审计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因而也增强了社会大众对审计风险的意识。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审计风险问题应得到我们的格外关注。在本文中, 我们根据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定义和特点出发, 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 并提出控制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预防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防范

参考文献

[1]谢荣.论审计风险的产生、模式演变和控制措施[J].审计研究, 2003, (8) .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 篇10

摘 要 通过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实现企业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符合当前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然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亦不容忽视,并且在近几年中逐渐引发了管理者的热切关注,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风险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风险 防范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到企业經营的各个领域,覆盖范围广泛,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重要监督制约机构,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亦随之发生转变,对企业信息使用的不断升级,让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与矛盾不断呈现出来,影响了企业正常的发展,所以,研究与分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对策,对于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1、体制诱发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设置在企业内部的机构,为企业的经营效益服务,机构内的审计费用和人员薪水都是由企业支付,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形成使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的目标之间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无法完全保证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绝对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因此,按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不能完全的监控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政安全,更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形成了引发审计风险的导火索。

审计中应用的方法和执行的程序是否合理、适当,会直接影响到审计效果和公正性,也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抽样审计,即通过对部分的评价来推定整体的评价结果,但这定会导致事实和评价的差距,使审计结构不够科学;其次是审计人员可能会选择对审计结论影响较大、成本较小的审计程序,因为现在企业的经营讲求效益,这就可能致使一些合理的审计意见被否定,使审计结论不恰当或者出错,引发审计风险;最后,现在审计方法是基础审计制度,实施这种审计方法的前提是企业对审计机构有严格的控制,所以,我国现阶段的审计制度本身就存在一些风险。

2、业务引发型风险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正不断的完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面临的是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审计工作要应对的情况也变得更加复杂,这无疑也加大了审计的难度,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加上现在大多使用科技手段进行作业,审计机构面对的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出现差错的范围增加,为审计风险埋下伏笔。总的来说,审计部门现阶段面临的资料和信息十分复杂,业务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更加突出,这不仅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难度,也增加了审计风险的爆发肯能性。

3、方法引发型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其固有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使用是否正确,履行是否到位,会直接关系到审计的效果。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通常以基础的查账审计为主,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经营发展的要求;现在还未形成有效的风险审计的理论方法;抽样审计方法在使用中受审计人员的主观思维影响大;信息化审计技术在企业中还没有广泛适用。这些都是出现审计风险的隐患。

4、人员引发型风险

纵观世界企业内部审计的形成,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而相关审计人员的培养也难以适应现实的发展速度。现阶段我国审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有关风险识别和控制处理能力不足。大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主要侧重审计方法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缺乏相应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缺乏综合实践分析的能力。由于相关的管理体制缺乏,审计人员没有受到有效制度的约束和管理,致使一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缺乏抵制诱惑的能力。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内部审计人员提出更大的挑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制约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1、理顺内审管理体制

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经理层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宜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其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业绩,在行政上向经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应从平行于各职能部门向更高层级升格。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从而规避内审风险。

2、健全内审法规体系

当前应加快制定和颁布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保证内审的合法身份,使内审工作有法可依,内审人员有章可循,以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使内审走上依法审计的道路,降低审计风险。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近期将发布《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以及 10 个具体准则,连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将构建我国内部审计的职业规范体系。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证。各内审机构应在综合考虑业务规模和范围、组织形式、分支机构设置及区域分布、成本与效益原则、人员素质及构成等其他影响控制政策和程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制度。

4、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是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培养内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5、改进内部审计方法

在审计方法上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风险基础审计是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近年来,风险基础审计在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其原因就在于它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我国内部审计也应尽快实现向这种审计模式的过渡,以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霍跃娟.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5).

[2]田铁西.内部审计风险浅论.审计理论与实践.2001(5).

会计师审计风险与控制 篇11

1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含义和要素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在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和漏报, 而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该含义表述主要是依据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通过对规章制度中审计风险含义的分析可以了解到, 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主要是指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后, 针对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 从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等方面进行公正客观的披露, 但此判断存在错误和纰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主要是指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发表保留意见的企业财务报告, 但存在正确、公允可能性。根据对审计风险模型的探究, 确定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其中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是指会计报表在设计之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工作之前, 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错误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具有客观性、不可降低性、隐秘性和差异性等特征。检查风险主要是指存在错报, 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 但检查风险却是注册会计师可以充分对其进行控制的风险要素。检查风险具有独立性、不受固有风险影响的特征。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收集足够的证据, 实现降低检查风险的目的, 继而降低总体审计风险。

2 导致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原因

注册会计师设计失败不仅使对个人、事务所等专业评价和行业发展受到影响, 还会对投资者的经济利益造成较大的损失, 同时危害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 实现推动审计实践健康的持续发展。造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因素较多,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2.1 注册会计师影响审计风险因素

针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水平现状调查可知, 一些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需要提高, 即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包含职业纪律、职业品格和专业胜任能力等。但我国注册会计师存在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偏低的情况, 不利于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对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一些注册会计师还会对自己不了解的行业执行审计程序, 如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调查, 也没有充分了解被调查单位行业的整体环境, 导致不能够发现审计单位存在的风险, 即注册会计师执业素质不足, 危害行业风气。

此外,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实施现场审计工作时, 会出现设计程序不合理, 审计程序执行重要度不足等, 继而出现漏报错报遗漏问题。如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货币资金的审计中, 没有向开设账户的银行发出存款询证函, 而是单纯以企业提供的采记录作为依据, 导致企业存在的虚报货币资金风险难以被发现。

2.2 会计事务所影响审计风险因素

会计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的依赖性较强, 导致被审计单位掌握主动权, 而会计事务所则处于被动地位, 致使在实际审计工作中, 会计事务所即使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漏报问题和错报问题, 也会因为经济利益等因素, 难以保证自身的独立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会计事务所竞争压力逐渐增大, 一些会计事务所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而忽视职业道德, 完全丧失审计独立性。

2.3 被审计单位影响审计风险因素

由于很多被审计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和欺诈行为, 导致审计风险提高, 即被审计单位利用虚假财务资料迷惑审计人员, 让审计人员无法详细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 继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而且被审计单位经营者作为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 对会计事务所的影响较大, 导致会计事务所可能完全失去独立性, 最终使审计结论不够真实。

3 控制和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对策

3.1 重大错报风险控制措施

为了能够实现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中重大错报风险的有效控制, 会计事务所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首先注册会计师在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程序前, 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整体环境进行调查和了解, 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水平等, 并将相关调查因素作为评估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要依据。注册会计师需要针对实际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判定, 明确该风险与交易、账户余额、财务报表等因素的相关性, 然后制定总体审计对策, 再实施下一步审计程序。审计人员需要依据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行进一步审计程序, 主要是以实质性程序为主, 且需要联合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此外, 设计人员还需要依据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建构, 确定检查风险水平, 且需要对各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等进行实质性测试。

3.2 检查风险控制措施

与重大错报风险相比, 检查风险则处于完全相反的关系。如果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 则可以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反之若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 则能够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因此为了实现对检查风险的全面控制, 需要注册会计师能够对企业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

3.3 职业道德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审计风险中的职业道德风险控制主要是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自身风险意识的强化, 即注册会计师必须具有高水准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准, 确保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任何一项审计业务, 以保证审计业务的质量。此外, 注册会计师还需要加强对不同行业背景、相关法律等学习, 了解更多行业的知识, 确保在面对不同行业被审计单位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应对。会计事务所需要加强对执业人员的风险管理, 做好日常业务培训工作。尤其是针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水平进行评判, 确保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准和专业能力。

4 结语

针对我国当前设计风险现状调查可知, 我国审计风险较高, 在审计程序各个环节中均存在审计风险, 因此必须加强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会计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提升自身专业水准和职业水平, 且严格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开展审计程序, 从多个角度控制审计风险, 降低审计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懿君.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与防范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 2014, (32) :184.

[2]李秀敏, 温婧.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03) :129.

上一篇:环保价值下一篇:成本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