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性状观察

2024-06-11

植物学性状观察(精选8篇)

植物学性状观察 篇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 草坪的应用逐年扩大, 许多大城市都把铺设开阔、平坦、美观的草坪纳入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划之内。也越来越关注外感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草坪可以覆盖地面, 不利于水土流失, 保护环境和改善小气候, 也是游人露天活动和休息的理想场所, 柔软如荫的大面积草坪不仅给人以开阔愉快的美感, 同时也给绿地中的花草树木以及山石建筑以美的衬托。传统草坪养护耗水量大, 各地不同程度的水资源乏匮的矛盾越来越显突出。这一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给园林工作者带来极大的困惑, 制约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尖叶石竹以其节水、耐寒、多色彩、花期长、抗寒率期长栽种方法简单多样;抗碱耐贫瘠;养护管理成本低;不怕人践踏等优点具有在我国东北地区推广应用价值。因此研究尖叶石竹的生物性状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尖叶石竹的形状及特点:

尖叶石竹, 学名Dianthus spiculifolius, 为石竹科、石竹属植物, 原产西伯利亚高寒地区, 多年生草本花卉, 植株丛生, 茎匍匐状, 株高低矮, 与其它石竹相比, 它株高自然控制在8cm~10cm以内, 叶茎较其它石竹为细。叶长5cm、宽0.2cm, 簇生, 长线型, 端部尖。花朵5瓣, 多朵顶生, 花色有深粉、粉、白等多种颜色, 花茎20cm高左右。整体外观如早熟禾类草坪, 一年内单墩生长直径可达50cm左右, 易于成坪。

我国新引进的西伯利亚草坪替代品种-尖叶石竹, 适宜生长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寒冷高寒地区。适用于大型绿地、公园、地下设施的地面绿化, 以及道路两侧、公路两侧和庭院绿化, 也适合河道护坡、起伏土丘和山坡的绿化。目前国内外关于石竹属植物的研究报道很多, 但关于尖叶石竹的研究报道还极少。

2 生长状况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 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 只对一年生尖叶石竹在大棚、室外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二年生尖叶石竹在室外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 尖叶石竹不喜高温, 在春秋季节分别进入快速生长期;花期较长, 可持两周左右。较耐汉, 不耐荫, 在遮荫处生长叶片很快就枯黄。年生长量较大, 对水肥的需求量较少。水分是影响草坪观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草坪植物的含水量占鲜重的75~85%, 叶片的蒸腾作用、根系吸收营养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的运输都离不开水, 一旦缺水草坪生长减缓, 覆盖率下降, 甚至叶片枯黄而休眠, 因此栽种后水肥管理是种苗成活极为重要。尖叶石竹是耐旱植物, 根据季节降雨量能够满足需要只在开春和入冬封冻前各浇一次水, 如果想尽快成坪可根据干旱程度适当增加浇水量可加施有机肥或化肥, 尖叶石竹尚未成活前需经常浇水, 每年为干旱少雨的季节, 气温高、植物增腾量大, 保证充足的水分是尖叶石竹成活的关键。

实验结果表明:

(1) 尖叶石竹耐旱节水, 耐寒, 能够在哈市地区露地越冬。耐土壤贫瘠, 绿期较长, 开花期较长, 盛花期为2周左右。

(2) 尖叶石竹的年生长量较大, 一年生植株露地生长年生长量为60ml左右, 二年生植株露地生长年生长量为110ml左右。对水肥的要求量较少。

(3) 尖叶石竹不适合在较荫的地方生长。

3 尖叶石竹在哈市引种栽培前景及栽培技术展望

尖叶石竹, 在北方城市地区, 如果经过大规模的引种驯化栽培, 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盛花草坪、疏林草坪。根据它的习性与特点非常适用于我市高寒地带, 从而代替了草坪单一、抗性差的现状。给人以良好的观赏效果。花草结合, 颇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通过不同的图案组合, 还能表达出特殊的主题和意义, 这是纯草坪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适用于大型绿地、公园、地下设施的地面绿化, 以及道路两侧、公路两侧、和庭院绿化, 也适合河道护坡、起伏土丘和山坡的绿化。

4 结论

尖叶石竹的节水、耐旱能力强。在哈尔滨市的栽种或养护期, 一般只在开春、入冬各浇一次水即可, 在雨量较充沛的时期靠自然降雨;在雨量较稀少的时期每周浇一次水。本研究中在尖叶石竹栽种后, 除在栽种时和越冬前各灌一次透水外, 其它时间靠自然降雨, 返青率可达70%。

抗寒能力强, 在哈尔滨地区可以露地越冬, 越冬率可达80%左右。

栽种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在壤土和沙土中栽种越冬成活率都较高由此推断: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半沙质土壤中栽种较好, 耐贫瘠。

栽种时期灵活, 栽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至入冬前都可栽种, 越冬成活率较高, 可达50%以上。

综上所述:通过对尖叶石竹的观察与分析, 它的生长势, 单墩生长直径与植株体积均表现较好, 根据其特点及生长习性, 因地制宜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为城市绿化、美化创造出更加绚丽的景象。

摘要:尖叶石竹是我国新引进的西伯利亚草坪替代品种, 它是一种节水盛花型优秀地被植物, 具耐旱节水、植株低矮、耐寒、绿期长、耐贫瘠、春夏季开花等特点。适宜生长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寒冷高寒地区。观察与研究尖叶石竹的生物学特性是对北方地区地被植物资源的补充, 对北方园林的发展作出贡献。通过对生物学特性、物候期以及各时期的生长量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对尖叶石竹的生态习性, 进行了初步总结。

关键词:地被植物,尖叶石竹,生物学性状

植物学性状观察 篇2

关键词:倒毛鸡;种源保护;生物学特性;屠宰性能;肉质性状

中图分类号: S831.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202-04

收稿日期:2014-05-16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编号:黔科合NZ字[2012]3007号、黔科合NZ[2013]3022号)

作者简介:刘忠伟(1980—),男,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物学。E-mail:26710586@qq.com。

通信作者:欧德渊,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学。E-mail:oyl1000@sina.com。倒毛鸡别称麒麟鸡、翻毛鸡等,因其全身羽毛外翻带卷,形如麒麟而得名。早在两晋时期,《广志》就对其有记载:“鸡有胡髯、五指、金骹、反翅之种”。宋代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对倒毛鸡的特征及产地作出明确描述,其卷九禽兽门:“翻毛鸡,鸡翮翎皆翻生,弯弯向外,雌雄皆然,二广皆有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该鸡具有祛风、除湿、解热等作用。据测定,倒毛鸡富含某些重要的功能性因子,如牛磺酸和含硫氨基酸,这些因子对人体保健、身心健康及治疗风湿、关节痛、呕吐及妇科疾病有较好的作用。倒毛鸡在贵州省饲养历史悠久,但由于受到外来品种的冲击,以及流通带来的疾病威胁,使其品种濒临灭绝的可能,已被列入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动植物育种保护与开发项目。为保护和开发倒毛鸡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培育出符合人们生产和需求的新品系,笔者所在课题组从贵州省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环境封闭的农村中选种,进行筛选和培育,建立倒毛鸡基础群和核心群,整理、保存了倒毛鸡的种质资源;并对倒毛鸡生产、繁殖、屠宰和肉质等性能进行研究,以期为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的品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从贵州省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环境封闭的农村中选种,进行提纯复壮,采用个体选择和家系选择结合进行筛选和培育,选择体型外貌基本一致的群体,建立基础群和核心群。随机取其中公鸡、母鸡各100羽,进行生物学特性及生长特性测定;取180日龄公鸡、母鸡各10羽进行屠宰测定试验。

1.2饲养管理

定时饲喂,2次/d,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育雏阶段按普通育雏方式在室内饲养,育雏期结束后,放于林下饲养。试验日粮参考农业部2004年制定的NY/T 33—2004《鸡饲养标准》,并结合生产实践配制,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表2。

1.3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包括人工孵化机、嫩度仪、pH计、冷冻干燥机、烘箱、游标卡尺、压力计、台秤、照蛋器等。表1倒毛鸡饲养饲料配方

生育期饲料配方(%)玉米豆粕麦麸鱼粉菜籽粕磷酸氢钙石粉盐菜油预混料代谢能

(MJ/kg)育雏期59.2530.500.002.002.001.500.950.301.501.0012.35育成期62.0021.0010.000.002.001.001.000.251.001.7511.51注:预混料含110 mg/kg锰,10 mg/kg铜,0.5 mg/kg碘,8 000 IU/kg维生素A,1 600 IU/kg维生素D3,5 IU/kg维生素E,0.5 mg/kg维生素K3,2.5 mg/kg泛酸,3.0 mg/kg维生素B,0.1 mg/kg生物素,0.25 mg/kg叶酸,0.04 mg/kg维生素B12,20 mg/kg尼克酸。

1.4测定方法

1.4.1生物学特性及生长状况在倒毛鸡整个生长发育阶段,观察其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与产蛋性能等生物学特性,并作相应的记录。分别于0、7、14、21、50、80、120、180日龄随机抽取公鸡、母鸡各50羽,称质量,记录其生长状况。

1.4.2屠宰性能测定随机选取饲养条件相同的180日龄公鸡、母鸡各10羽进行试验。按照中国家禽育种委员会颁布的《家禽生产性能指标名称和计算方法》和 NY/T 823—2004《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规定的要求测定活体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腹脂质量, 并计算各项目的比率。取鲜胸肌、腿肌样品,进行肉品质等指标测定[1-3]。表2倒毛鸡饲养营养水平

生育期各营养成分的含量(%)粗蛋白粗纤维钙磷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育雏期18.003.201.120.750.950.350.21育成期18.303.161.000.621.080.380.27注:粗蛋白、钙为实测值,其他均为计算值。

1.4.3肉品质测定(1)肌肉 pH 值:分别取公鸡、母鸡胸腿肌,屠宰后,45 min 内、24 h 后用pH计插入样品中测定,每个样品测定 3 次[4]。(2)失水力:本试验采用加压重量法测定失水率,肉样修成薄片,将肉样置于上、下各18 层滤纸之间,然后夹于硬质塑料板之间,加压 35 kg,保持此压力 5 min 后撤出压力,立即称量压后的肉样质量[5]。失水率计算公式:失水率=(压前肉样质量-压后肉样质量)/压前肉样质量×100%。(3)嫩度:肌肉嫩度是消费者对食肉口感程度的重要指标,嫩度的客观评定最常用的是切断力,别称剪切力。本试验采用 C-LM 型肌肉嫩度计测定剪切力值(kg),每个肉样剪切 3 次,取平均值。(4)品尝试验:随机选取倒毛鸡、贵州黄鸡、普通肉鸡各 5 羽,采用相同的清炖方式烹饪,选取50名志愿者进行品尝,依据个人品味按选择题的方式答题:①倒毛鸡比贵州黄鸡和普通肉鸡味道鲜美、细嫩;②倒毛鸡与贵州黄鸡味道一样鲜美、细嫩,无太大差别;③倒毛鸡与普通肉鸡味道一样,没有贵州黄鸡味道鲜美、细嫩;④倒毛鸡比普通肉鸡味道差;⑤其他。

nlc202309030936

1.5数据处理

先用Excel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再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记录各处理间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显著性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生物学特性及生长状况

2.1.1外貌特征观察7日龄的倒毛雏鸡开始出现主翼羽向外张,初步表现卷羽。羽毛为棕黄色,胫与脚的颜色表现为黄色或铁青色,胫部开始出现1排由绒毛组成的距毛(图1)。

育雏中期,羽毛外翻程度已明显,羽毛向前弯曲,羽毛尖端弯向头部;育成期,倒毛鸡跖骨上有羽毛附着,胫骨上有1排羽毛较长,几乎覆盖整个胫骨,但总体羽毛覆盖率较少,与普通品种存在明显差异(图2)。

成年倒毛鸡体型中等、大小适中、结构匀称,羽毛松弛,有白、黑、黄或浅黄等色,明显外翻。母鸡的颈羽、鞍羽,公鸡的梳羽、衰羽向外翻明显,且公鸡羽毛外翻程度较母鸡明显。倒毛鸡面部红色,公鸡鸡冠多为单冠,冠厚直立、色泽鲜红、肉垂大、湿润丰满;喙短、稍弯,喙为白色或黑褐色。胸深且向前突出,,肌肉丰满,脂肪沉积相对较少,雄性倒毛鸡身上部分骨骼突出的部位皮肤颜色为淡红色。成年倒毛鸡胫部的距毛大部分已脱落,只有零星几根显现;大部分倒毛鸡胫和趾的颜色为铁青色,跖骨跖侧皮肤上有1条淡红色的线,宽度约为 0.25 cm。跖骨鳞片紧贴,部分略微带红色斑点。趾粗细适中,距较短,表面圆滑无脚趾甲,爪着地有力(图3、图4)。

2.1.2生活习性及繁殖、产蛋性能倒毛鸡主要分布于南方,北方相对较少,这与地理环境和倒毛鸡的生物习性有很大关系。倒毛鸡喜欢居集在山地或草地,小群活动,与其他品种的鸡不易合群,野性强,警觉性较高。倒毛鸡为杂食动物,平时吃一些玉米、昆虫、天然植物等。雄性倒毛鸡好斗,若1羽鸡体弱多病,雄性鸡群而攻之。雄性鸡挑衅对峙时,颈部梳羽会立起,形成1个盘装,有似孔雀开屏之态。

公鸡开啼月龄为3月龄,母鸡开产月龄为5月龄。母鸡就巢性强,每年就巢5次左右,每次就巢持续20~30 d。该鸡产区的群众习惯于让其自然孵化,多选用春秋两季进行孵化繁殖,每窝孵蛋12~16枚左右,种蛋受精率90%,受精蛋孵化率95%。育雏期存活率85%,育成期成活率95%。

倒毛鸡体毛较少、羽毛外翻,所以相对其他品种的鸡来说保温能力要差得多,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1~12周时要注意保温抗寒,给予适当的增温措施。倒毛鸡的孵化率约为75%,雏鸡成活率约为80%。产蛋期鸡蛋较小,其与黔东南小香鸡的蛋大小相仿[6];倒毛鸡的蛋质量为(42.75±2.18) g,与贵州黄鸡(51.2±2.88)g、威宁鸡(49.6±3.44) g相比要轻。

倒毛鸡的产蛋率为39.67%左右,贵州兴义矮脚鸡产蛋率为42.42%,矮脚黄鸡的产蛋率为52.38%[7],相对其他品种而言,倒毛鸡产蛋率不高(表3)。

表3倒毛鸡鸡蛋的特征

指标测定值蛋质量(g)42.75±2.18蛋壳厚度(cm)0.039±0.007纵径长(cm)5.304±0.245横径长(cm)3.931±0.117蛋形指数1.252~1.451

2.1.3倒毛鸡生长性能由表4可见,倒毛鸡在0日龄时,公鸡、母鸡平均体质量分别为 34.71、33.25 g,公鸡、母鸡之间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30 日龄后体质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180 日龄公鸡和母鸡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 776.12、1 455.68 g,差异显著(P<0.05)。可见,公鸡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母鸡。

表4倒毛鸡的生长性能

日龄体质量(g)公鸡母鸡平均034.71±0.8633.25±1.0533.98749.96±2.6346.09±1.9148.031474.17±5.7167. 33±3.3870.7530158.18±6.41143.87±7.86*151.0360485.92±21.15434.75±20.13*460.3490769.62±49.35655.50±50.83*712.561201 291.99±111.151 094.67±100.13*1 193.331801 776.12±161.171 455.68±152.97*1 615.90注:同行数据后标有“*”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2.2倒毛鸡的屠宰性能

由表5可见,180日龄倒毛鸡公鸡、母鸡平均活体质量为1 776.12、1 455.68 g;公鸡的活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等6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母鸡;公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分别为8905%、8161%、67.15%,显著高于母鸡;公鸡腿肌率略大于母鸡,差异不显著。但母鸡的胸肌率、腹脂质量、腹脂率显著大于公鸡。表5180日龄倒毛鸡屠宰测定结果

倒毛鸡性别宰前活质量

(g)屠体质量

(g)半净膛质量

(g)全净膛质量

(g)胸肌质量

(g)腿肌质量

(g)腹脂质量

(g)公鸡1 776.12±111.171 581.62±93.771 449.50±85.871 192.67±75.12204.78±12.69282.06±32.3412.11±0.34母鸡1 455.68±92.97*1 280.39±86.05*1 135.81±74.65*900.73±65.54*165.02±10.86*201.77±21.41*18.65±2.47*倒毛鸡性别屠宰率

(%)半净膛率

(%)全净膛率

(%)胸肌率

(%)腿肌率

(%)腹脂率

(%)公鸡89.05±2.4281.61±1.9067.15±1.7917.17±2.5223.65±1.721.02±0.56母鸡87.96±1.98*78.03±2.07*64.88±2.80*18.32±1.97*22.85±2.512.07±0.96*注:同列数据后“*”表示差异显著(P<0.05)。

nlc202309030936

2.3倒毛鸡常规肉品质

2.3.1常规肉品质由表6可知,公鸡、母鸡腿肌pH值分别为 6.41、6.35,显著高于胸肌;公鸡、母鸡的胸肌与胸肌、腿肌与腿肌之间pH值差异不显著。公鸡、母鸡腿肌剪切力分别为 2.82、3.05 kg,显著高于胸肌;胸肌的剪切力平均值为 2.28kg,腿肌为 2.93 kg。公鸡、母鸡腿肌失水率分别为 1736%、18.02%,显著低于胸肌;相同部位公鸡的失水率略低于母鸡,差异不显著。

2.3.2品尝试验结果50名志愿者品尝后匿名投票,其结果如下:倒毛鸡比贵州黄鸡和普通肉鸡味道鲜美、细嫩占80%(40票);倒毛鸡与贵州黄鸡味道一样鲜美、细嫩,无太大差别占10%(5票);倒毛鸡与普通肉鸡味道一样,没有贵州黄鸡味道鲜美、细嫩占6%(3票);倒毛鸡比普通肉鸡味道差无人投票;其他占4%(2票)。表6肉质常规指标测定结果表

性别肌肉pH值剪切力(kg)失水率(%)胸肌腿肌胸肌腿肌胸肌腿肌公鸡6.12±0.21a6.41±0.25b2.26±0.17a2.82±0.16b21.39±0.32a17.36±0.30b母鸡6.08±0.30a6.35±0.22b2.30±0.13a3.05±0.21b22.17±0.30a18.02±0.15b注:同行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3结论与讨论

3.1生物学特性及生长性能

倒毛鸡外貌特征比较明显,羽毛翻卷,形似菊花,无论是饲养过程还是购买过程中都比较好辨别。由于倒毛鸡羽毛倒翻的特点,身体热量散失较多,保温能力差,因此在雏鸡饲养中要注意增添保温措施,也恰恰是这个原因能弥补普通鸡怕热的生理缺点。经山地放养、自由采食的倒毛鸡体格好,抗病性、适应性强,在整个饲养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或其他化学药品,符合无公害产品要求;其肉质细嫩结实、屠宰率高、味道鲜美、口感好,与普通鸡相比,能够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体质量是衡量家禽生长发育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韩庆等报道,桃源鸡 90 日龄公、母平均体质量分别为 1 187.4、942.1 g,性别间差异极显著(P<0.01)[8];曹娟等报道,兴义矮脚鸡 90 日龄公、母鸡的体质量分别为 1 192.01、1 010.83 g[9];王润莲等报道,贵妃鸡 90 日龄公、母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 952.67、814.95 g,性别间差异显著[10]。本试验结果显示,倒毛鸡90日龄公、母体质量分别为 769.62、65550 g,低于同一日龄的桃源鸡、兴义矮脚鸡、贵州黄鸡、贵妃鸡等鸡种[7-10],与同一日龄的浙江开化翻毛鸡基本相同[11]。倒毛鸡生长缓慢,饲养至 30、90、180 日龄时,公鸡体质量分别为 158.18、769.62、1 776.12 g,母鸡体质量为14387、655.50、1 455.68 g,与同日龄其他地方鸡种相比有明显差距,可能是品种差异和饲养方式不同所致。倒毛鸡公、母之间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品种报道一致。

3.2屠宰性能

屠宰率和全净膛率是衡量畜禽产肉性能的主要指标。一般认为,优质鸡的屠宰率应在 80% 以上,全净膛率应在 60% 以上[3,12-13]。试验结果表明,倒毛鸡屠宰率在 87% 以上,全净膛率在 64% 以上,符合优质鸡的屠宰要求。倒毛鸡的胸肌率与其他地方鸡种相比相差不大,而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比桃源鸡、兴义矮脚鸡等地方鸡种高[8,14]。经屠宰测定,180日龄倒毛鸡活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等指标的总体趋势是公鸡大于母鸡,且差异显著(P<0.05),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性别因素引起的。倒毛鸡公鸡的腹脂质量及腹脂率均显著低于母鸡,这可能是由于脂肪代谢差异所致。综合屠宰性能多项指标,说明倒毛鸡具有良好的屠宰性能,公鸡的屠宰性能优于母鸡。

3.3常规肉品质分析

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状,包括感官特性、技术指标、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性等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影响鸡肉食用品质的指标主要有pH值、剪切力、系水力、脂肪含量等。肌肉 pH 值影响肉的保藏性、熟煮损失、干加工能力等。pH 值居中性较好,过高过低均不利,过低或下降过快也不利于肉类的保存。试验结果显示,倒毛鸡公、母鸡肌肉 pH 值差异不显著,其变化范围为 6.08~6.41,与正常鸡肉的 pH 值要求相符[15]。

系水力是一项重要的肉质指标,目前常采用失水率、滴水损失等指标评定家禽肌肉系水特性。肌肉失水率与系水力呈线性负相关,研究表明,失水率高会影响肌肉的风味质地、营养成分、多汁性和嫩度等食用品质[16-17]。180 日龄倒毛鸡胸肌、腿肌平均失水率分别为 21.78%、17.69%,低于154日龄武隆土鸡的胸腿肌平均失水率[18],高于90日龄麒麟鸡的胸腿肌平均失水率[19]。

肌肉嫩度是影响消费者食肉口感程度的重要指标,嫩度的评定一般用剪切力表示。剪切力值越大,肌肉嫩度越小,反之则嫩度越大[20]。试验结果显示,倒毛鸡的平均胸肌剪切力为2.28 kg,腿肌为 2.93 kg,低于120日龄略阳乌鸡[21]、98日龄兴义矮脚鸡[14],这可能是由于屠宰日龄不同所致。剪切力测定结果受剪切仪的锋利程度、剪切速度、肉样形状和重量、测定前肌肉组织烹调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目前采用剪切力法测定禽肉嫩度的过程和条件尚未统一,在胴体或胸肉的熟化时间、肉样烹调方法、加热温度和时间、肉样形状和大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15-16]。这可能也是造成不同品种剪切力不同的原因。

综上所述,通过对贵州倒毛鸡生物学特性、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的研究可知,其屠宰率达到 87% 以上,全净膛率达到64%以上,在几项性状指标方面与其他地方鸡种相比基本一致[22]。由此可见,贵州倒毛鸡产肉性能良好,其肉品质较高、风味独特、口感好,是一个优良的地方鸡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潜力和推广前景。

nlc202309030936

参考文献:

[1]邱祥聘. 家禽学[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陈宽维,高玉时,王志跃,等. NY/T 823—2004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杨宁. 家禽生产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夏新山,许正平. 北京油鸡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研究[J]. 畜牧兽医杂志,1998(4):14-15.

[5]舒鼎铭,杨纯芬,林媛媛,等. 不同品种肉鸡肌肉品质的分析研究[C]//第十一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家禽研究最新进展,2003:161-164.

[6]王家培,许厚强. 利用蛋形指数对黔东南小香鸡种蛋进行性别鉴定初步研究[J]. 贵州畜牧兽医,2011,35(4):6-7.

[7]朱远春,查龙应,傅筑荫. 贵州兴义矮脚鸡与矮脚黄鸡早期生长及屠宰性能的比较[J]. 贵州农业科学,2004,32(3):19-21.

[8]韩庆,黄春红,罗玉双,等. 桃源鸡屠宰性能测定及肌肉营养组成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08,29(12):221-224.

[9]曹娟,陈彬,傅筑荫. 贵州兴义矮脚鸡与矮脚黄鸡生产性能研究[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139-140.

[10]王润莲,张国金,张锐,等. 高热地区饲养贵妃鸡的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分析[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2,32(4):69-70.

[11]李国强,余北安,李靖. 翻毛鸡种质性能的选育研究及其开发利用[J]. 中国畜禽种业,2008,4(4):57-59.

[12]舒鼎铭,刘定发,杨冬辉,等. 鸡肉品质的评价方法[J]. 中国畜牧兽医,2005,32(4):20-21.

[13]张红,张军,龚道清,等. 溧阳鸡屠宰性能研究[J]. 中国家禽,2004,26(19):31-32.

[14]杨恒东,王梦芝,宋莉,等. 兴义矮脚鸡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LPL基因表达的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2009,45(13):12-15.

[15]Qiao M,Fletcher D L,Smith D P,et al. The effect of broiler breast meat color on pH,moisture,water-holding capacity,and emulsification capacity[J]. Poultry Science,2001,80(5):676-680.

[16]席鹏彬,蒋宗勇,林映才,等. 鸡肉肉质评定方法研究进展[J]. 动物营养学报,2006,18(S1):347-352.

[17]Lyon B G,Lyon C E. Assessment of three devices used in shear tests of cooked breast meat[J]. Poultry Science,1998,77(10):1585-1590.

[18]周鹏,曹国文,王高富,等. 武隆土鸡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研究[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3):2-3.

[19]胡民强,黄德纯,郑俊钦.麒麟鸡屠宰性能及肉质分析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3):43-44.

[20]李同树,刘风民,尹逊河,等. 鸡肉嫩度评定方法及其指标间的相关分析[J]. 畜牧兽医学报,2004,35(2):171-177.

[21]陈锐,李丽霞,张涛,等. 略阳乌鸡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16-118.

[22]程光潮. 中国地方鸡种种质特性[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9-65.郭全海,刘诗柱. 血常规指标在母犬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206-208.

植物学性状观察 篇3

植物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特征是最稳定的细胞学特征之一。染色体核型参数、核型类型可作为物种的系统演化及其亲缘关系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3]。Huskins (1930) 和Dixit (1931) 最早确定番椒染色体数目为12, 后来得到Sinha等人[4~8]的证实。李林初等人[9~15]对辣椒栽培种、辣椒栽培变种、野生辣椒进行核型分析后将辣椒分为2A和2B两种类型。

“川农泡椒一号”是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研究室经过十多年选育的泡椒专用品种, 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泡椒品种作者对川农泡椒一号植物学性状和核型分析进行分类鉴定, 以期为辣椒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植物学和细胞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见表1。2006~2008年对种子进行常规的催芽, 定植田间和室内营养钵 (蛭石为基质) 培养。

根据各植物学性状对遗传贡献[16], 在青果期时期观察株高、展开度、茎粗、果长、果径、果肉厚6个性状, 株高、展开度每小区测定20株取平均值, 果实性状每小区取20个青果测定取平均值。

根据植物学性状选取不同类型品种进行分析。室内辣椒根长1~2 cm时, 取正在生长的根尖, 洗净后, 用0.002 mol/L的8-羟基喹啉在0~4℃条件下预处理4 h, 用卡诺氏固定液将材料固定20~24h, 1 mol/LHCl在60℃下解离5~7 min, 最后切取根尖, 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后压片, Olympus显微镜观察, 100/1.35油镜拍照。每份材料观察取10个以上的根尖, 观察20~30个细胞, 以多数细胞所具有的染色体数作为该材料的染色体数核型分析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细胞作为分析依据, 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类型用李懋学等[17]染色体标准化规定进行分析。按照Leven等[18]的分类方法对染色体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和命名;核型分类按Stebbins[3]方法;相对长度系数按Kuo.S.R (1972) 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学性状调查

根据现行蔬菜学常采用的分类方法, 从结果 (见表2) 可以看出“川农泡椒一号”属于锥形椒,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测得的植物学性状采用R型聚类分析得到树形图 (见图1) 。若以近似系数10为基准, 可将22个辣椒栽培种分为5类。紫色彩椒、黄色彩椒、朝天椒 (1) 、朝天椒 (2) 、川农泡椒一号、川农泡椒二号、川农泡椒三号、川农泡椒四号、墨西哥辣椒为一类;紫色樱桃椒、白色樱桃椒为一类;红色彩椒、黄色彩椒、白色彩椒、紫色彩椒为一类;九香、长辣椒、二金条为一类;南充七星椒单独为一类。从每类中选出最能代表这个种特征的植株做核型分析, 锥形椒以四川朝天椒, 长椒以二金条, 簇生椒以南充七星椒, 灯笼椒以美国引进红色彩椒樱桃椒以及紫色樱桃椒共种辣椒和“川农泡椒一号”进行核型分析。

2.2 核型观察

通过植物学性状和聚类分析树形图选出不同类的代表品种做核型观察, 核型分析结果见表3、核型特征见表4、染色模拟图见图2。6份材料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 有2个核型类型, 其中樱桃椒具有随体。“川农泡椒一号”由中部染色体 (m) 和近中部染色体 (sm) 组成, 染色体臂比大于2的比例均为0.08。

“川农泡椒一号”核型为2A型, 与锥形椒, 樱桃椒, 簇生椒, 长椒的核型一样;灯笼椒核型为2B型。核型公式2n=24=20m+2sm+2st, 最长染色体和最短染色体之比在1.41~2.10。从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来看, “川农泡椒一号”与5个变种差异较大, 但与锥形椒的核型、最长最短染色体之比, 染色体相对长度相近, 所以将其归为锥形椒。

注: (1) 锥形椒, 植株相对较高, 茎较粗, 果实为圆锥形或圆筒形, 果实较长, 果肉较厚, 果径较大; (2) 长椒, 植株高, 分枝性强, 株幅中等, 果型较长且向先端尖锐, 常稍弯曲, 果径较小, 果肉较薄; (3) 簇生椒, 高度适中, 分枝性强, 株幅相对较大, 果实簇生而向上直立, 果径小而肉薄; (4) 灯笼椒, 植株中等、粗壮, 长卵圆形或椭圆形, 果实肥大, 果径较大, 果肉肥厚; (5) 樱桃椒, 植株中等或较矮小, 分枝较弱, 果实圆形、椭圆形、锥形, 先端较尖;果实朝上或斜生, 呈樱桃形, 果径较大, 果肉较薄。

注:SAT表示该染色体带有随体, 随体长度未计算在内。

3 小结

通过植物学性状和核型观察可知“川农泡椒一号”属于锥形椒。5个辣椒变种的核型分析结果与前人[10, 12~13, 15]报道的结果一致。

植物学性状观察 篇4

1 生物学特征特性

不结球白菜属浅根性, 根系发达, 再生力强, 适于育苗移栽。茎在营养生长期为短缩茎, 茎上着生莲座叶, 是主要食用部分, 又是同化器官。叶圆、卵圆、倒卵圆或椭圆形等, 全缘、波状或有锯齿, 浅绿、绿或深绿色;叶面光滑或有皱缩, 少数具茸毛;叶柄肥厚, 横切面扁平、半圆或偏圆形, 一般无叶翼, 白、绿白、浅绿或绿色。花茎叶一般无柄, 抱茎或半抱茎[4]。复总状花序, 完全花, 花冠黄色, 呈十字形, 异花授粉, 虫媒花。长角果, 内有种子10~20粒;成熟时易开裂, 需及时收获。种子近圆形, 红褐至黄褐色, 千粒重1.5~2.2g。

不结球白菜性喜冷凉, 在18~20℃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较好。在低温、长日照条件下通过春化阶段。不结球白菜在种子萌动后给予一定的低温条件, 就能通过春化阶段[5]。

2 品种分类

不结球白菜的类型和品种很多, 形态和特征比较复杂, 现依抽薹早晚和食用部位不同, 分为普通白菜、塌菜类和菜薹类3大类。

3 品质鉴定及方法的研究

选用10个风味品质不同的鲜食不结球白菜品种为试材, 曹寿椿[7]等已对不结球白菜品质鉴定方法和不同类型品种营养成分含量分析及相关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7、8.9]等.对其风味品质及其和营养成分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风味品质与有机酸、粗灰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干物质含量接近于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余的营养成分 (可溶性糖、粗纤维、全氨基酸、vc) 相关不显著。通过逐步回归分析, 得出风味品质与营养成分最佳回归方程, 风味品质与平均单株净重接近著。这表明风味品质与产量并不矛盾, 有利于用指标性状和简易方法筛选出风味品质好, 产量高的品种[10]。

4 趋势与展望

4.1 育种技术的研究

4.1.1 品质育种。

不结球白菜育种, 应根据各地的食用习惯和市场需求, 不断从外观形态、梗色、个体大小等方面进行改造和创新, 提高其商品价值。风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对人们食用更具实际意义, 人们希望不结球白菜熟食味道鲜美可口, 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可见, 今后品质育种的前景广阔, 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4.1.2 抗病性鉴定技术的研究。

在不结球白菜的育种中, 品种的抗病性仍然是十分重要的课题。随着抗病品种的利用和推广, 各种病害的危害将会有所起伏和变化, 次要病害和新病害可能会上升为主要病害, 原有的病害也会由于出现了新的生理小种而对不结球白菜构成新的危害。所以病害的研究任务仍然是复杂、艰巨而繁重的, 还要密切注意原有病害发展的新动向。在做好目前常规性抗性鉴定的同时还要密切注意病毒病种群的变化和消长的检测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霜霉病生理型和株系分化的研究, 加强对细菌性病害 (软腐病) 的研究, 此外, 还应进一步加强病原及抗病机制的研究。

4.2 良种繁育和种子加工技术的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学研一体化的趋向, 各种形式的实体、联合体不断涌现, 对于良种种子这一特殊商品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证良种种子的高质量和高信誉, 与之相配套的良种繁育、种子检验、鉴定、加工的研究工作会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在新品种育成以后, 还应针对各优良品种, 提出一整套相应的良种繁育规程和种子快速准确的检验鉴定方法及种子加工规程。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所育成良种的优良种性及商品的高质量、高标准 (含水量、发芽率、纯度、清洁度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 才有利于种子的生产、流通、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国平, 曹寿椿.不结球白菜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6 (3)

[2]徐家炳.白菜抗病育种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A].中国主要蔬菜抗病育种进展[C].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

[3]崔瑾, 张蜀宁, 李式军.不结球白菜不同制种方式后代主要产量性状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J].江茅农业科学2001 (4)

植物学性状观察 篇5

关键词:玉麒麟,植物学性状,生化成分,适制性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是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据历史记载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有1187种,仅慧宛岩有名字可查多达264种[1,2]。 李远华等[3,4,5,6,7,8,9]对部分武夷名丛、单丛的植物学性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研究。王飞权[10,11]等对部分武夷名丛叶片解剖结构特性、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探明武夷名丛资源生化成分的差异性和适制性。钟兰馨等[12]对三种武夷单丛夏暑红茶适制性研究表明不同的单丛制得的红茶各成分间差异显著或达到极显著。

武夷名丛历经沧桑,出现分离变异、混杂现象,部分名丛甚至退化,面临消失状态。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武夷山种质资源,发掘名丛的优良特性和开发价值,为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开发新的茶类,为武夷山茶产业服务。本实验对武夷单丛玉麒麟的植物学性状、加工适制性及主要品质成分进行了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原料及加工

1.1.1.1植物学性状观察:实验于2014年10月在武夷山琪明茶叶研究所种质资源圃进行,选取茶叶基地种植的玉麒麟单丛为观测对象。

1.1.1.2玉麒麟红茶、绿茶采摘标准:2014年7月2日在武夷山琪明茶叶研究所种质资源圃的一芽二叶。玉麒麟乌龙茶采摘标准:2014年7月16日在武夷山琪明茶叶研究所种质资源圃的开面采四叶。对照组:武夷学院茶叶基地采摘绿茶对照迎霜, 红茶对照福云六号,乌龙茶对照水仙。采摘方式均为手工采摘。 采摘重量:红茶和绿茶鲜叶各0.5公斤,乌龙茶1公斤。分别采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烘炒结合的绿茶工艺、武夷岩茶传统制茶工艺。

1.1.1.3样品处理:取各茶类制茶过程中的鲜叶、萎凋(晒青)、 做青、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的每个步骤80g半成品(成品), 微波炉杀青 / 烘箱烘干法固样后于万能粉碎机(天津太斯特1000r/min)粉碎,密封保存于冰箱中的冷冻层。

1.1.2研究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观察测定单丛的树高、树幅、叶片长和宽等,主要从树型、树姿、叶形、 叶色、叶质5个方面分析。(2)生化成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测定夏茶制作红茶、绿茶、乌龙茶步骤中鲜叶、做青、发酵、 杀青、揉捻、干燥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3)加工制作的红茶、绿茶、乌龙茶的成品茶,进行品质感官审评分析。

1.1.3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1.1.3.1植物学性状:皮尺、直尺、量角器等。

1.1.3.2配置试剂:

1/15mol/L磷酸氢二钠;1/15mol/L磷酸二氢钾;p H7.5磷酸盐缓冲液;p H8.0的磷酸盐缓冲液;2% 茚三酮;0.01mol/ L盐酸;4.5mol/L硫酸;0.1mg/ml谷氨酸标准液;0.05mg/ml咖啡碱标准液;50% 乙酸铅;酒石酸亚铁溶液。

1.1.3.3仪器:

HH-4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BSA224S分析天平(奥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HZ-DIII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UV-188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ZFD-A5040A全自动新型鼓风干燥箱 (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JYC-21ES17电磁炉(九阳股份有限公司);STARTER3C实验室PH计(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WP-UP-UV-20纯水超滤设备(四川沃特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BCD-215KJN电冰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植物学性状分析

用皮尺测量茶树植株的树高和树幅,用直尺测量茶树的叶片长和宽。观察和记录玉麒麟单丛的树型、树姿、叶脉对数、 叶缘形状、叶色、叶尖等。

1.2.2品质感官审评

感官审评方法:根据≤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 I23776-2009)采用密码审评法。

1.2.3生化成分测定

对制茶步骤中取样的半成品(成品)的水浸出物、茶多酚、 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excell2007整理数据和作图,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

1.2.3.1水浸出物测定

各单丛不同部位的水浸出物含量采用国标GB/T 8305— 2002全量法测定。

1.2.3.2茶多酚测定

各单丛不同部位的茶多酚含量采用国标GB/T 8313—2002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测定。

1.2.3.3咖啡碱测定

各单丛不同部位的咖啡碱含量采用国标GB/T 8312—200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1.2.3.4游离氨基酸测定

各单丛不同部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国标GB/T 8314— 2002茚三酮法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玉麒麟植物学性状

对玉麒麟单丛的植物学性状进行观察,树型、树姿、叶形、 叶色、叶质等列表1,表明为无性系,灌木型,树姿半披张; 叶形为椭圆形,成熟叶片叶色为绿而有光泽,叶尖钝尖;叶片着生角度稍上斜状生长,叶质厚软。

2.2玉麒麟不同茶类的品质感官审评结果

由表2可知,玉麒麟红茶、绿茶、乌龙茶中,外形以玉麒麟乌龙茶90分最高,条索乌润褐紧实,重实。香气以玉麒麟绿茶94分最高,有花香类似乌龙花香,香气比较独特。汤色以玉麒麟红茶92分最高,汤色红亮,且有金圈。玉麒麟红茶和乌龙茶的滋味相当,红茶较甜醇,乌龙茶较醇厚清香持久。叶底以玉麒麟红茶92分最高,叶底软亮,匀齐。总分以玉麒麟红茶90.2分最高。

在与对照的比较中,玉麒麟绿茶优于迎霜绿茶。在汤色和叶底方面玉麒麟红茶优于福云六号红茶。玉麒麟红茶、绿茶、 乌龙茶中,玉麒麟最适合制作红茶,汤色、滋味都较国家级良种福云六号更佳,玉麒麟绿茶的香气非常特殊,具有乌龙茶的花香,不足的是玉麒麟绿茶的外形多灰绿,汤色绿黄,滋味略苦。

2.3玉麒麟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对玉麒麟红茶、绿茶、乌龙茶成品及制作过程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并与绿茶良种迎霜,红茶良种福云六号,乌龙茶良种水仙进行比较。

2.3.1水浸出物

( 单位:%)

由表3和图1-3可知,随着制茶工艺的变化,玉麒麟的水浸出物总体是递减趋势,且在23.89%-47.86% 之间。干茶水浸出物以玉麒麟红茶40.91% 最高,玉麒麟绿茶27.35% 和玉麒麟乌龙茶24.08%。水浸出物玉麒麟绿茶从鲜叶到成品茶下降了34.66%,玉麒麟红茶下降了2.27%,玉麒麟乌龙茶水浸出物从鲜叶到成品下降了24.42%。

跟对照相比,干茶水浸出物玉麒麟红茶高于福云六号,玉麒麟乌龙茶高于水仙,玉麒麟绿茶的水浸出含量低于迎霜绿茶。 其中水浸出物递减变化,玉麒麟绿茶鲜叶 > 杀青 > 揉捻 > 干燥, 玉麒麟红茶是揉捻 > 萎凋 > 鲜叶 > 干燥 > 发酵,玉麒麟乌龙茶是鲜叶 > 萎凋 > 杀青 > 做青 > 干燥 > 揉捻。

2.3.2茶多酚

( 单位:%)

由表4和图4-6可知,玉麒麟茶多酚含量总体是递减趋势,在23.76%-28.50% 之间。干茶以玉麒麟绿茶25.98% 最高, 玉麒麟乌龙茶23.76% 和玉麒麟红茶24.57%。玉麒麟绿茶茶多酚鲜叶与成品相比茶多酚下降了8.95%,玉麒麟红茶下降了13.79%,玉麒麟乌龙茶下降了16.54%。

2.3.3咖啡碱

与对照比较,干茶茶多酚玉麒麟红茶低于福云六号,玉麒麟乌龙茶低于水仙,玉麒麟绿茶的茶多酚含量高于迎霜绿茶。 其中茶多酚递减变化,玉麒麟绿茶鲜叶 > 揉捻 > 杀青 > 干燥, 玉麒麟红茶是鲜叶 > 萎凋 > 揉捻 > 发酵 > 干燥,玉麒麟乌龙茶是鲜叶 > 萎凋 > 做青 > 揉捻 > 杀青 > 干燥。

( 单位:%)

由表5和图7-9可知,玉麒麟咖啡碱含量总体是递增趋势, 在1.97%-2.74% 之间。干茶玉麒麟红茶2.63% 和玉麒麟乌龙茶2.20%,玉麒麟绿茶2.74% 最高。玉麒麟绿茶咖啡碱鲜叶与成品含量增加了6.61%,玉麒麟红茶增加了2.33%,玉麒麟乌龙茶增加了11.68%。

2.3.4游离氨基酸

跟对照比较,干茶咖啡碱玉麒麟红茶高于福云六号,玉麒麟乌龙茶低于水仙,玉麒麟绿茶的咖啡碱含量低于迎霜绿茶。 其中咖啡碱递减变化,玉麒麟绿茶干燥 > 杀青 > 鲜叶 > 揉捻, 玉麒麟红茶是干燥 > 鲜叶 > 揉捻 > 发酵 > 萎凋,玉麒麟乌龙茶是干燥 > 萎凋 > 揉捻 > 做青 / 杀青 / 鲜叶。

由表6和图10-12可知,玉麒麟氨基酸含量总体是递减趋势,在1.88%-2.80% 之间。干茶以玉麒麟红茶2.80% 最高,玉麒麟绿茶2.04% 和玉麒麟乌龙茶2.11%。玉麒麟绿茶氨基酸鲜叶与成品含量减少了10.92%,玉麒麟红茶增加了22.27%,玉麒麟乌龙茶增加了12.23%。

跟对照相比较,干茶氨基酸玉麒麟红茶高于福云六号,玉麒麟乌龙茶低于水仙,玉麒麟绿茶含量低于迎霜绿茶。其中氨基酸递减变化,玉麒麟绿茶揉捻 > 鲜叶 > 杀青 > 干燥,玉麒麟红茶是干燥 > 发酵 > 揉捻 > 鲜叶 > 萎凋,玉麒麟乌龙茶是做青 > 揉捻 > 杀青 > 干燥 > 萎凋 > 鲜叶。

3结论

对玉麒麟的植物学性状、加工适制性和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3.1玉麒麟植物学性状

无性系,灌木型,树姿为半披张,叶形为椭圆形,成熟叶片叶色为绿而有光泽,叶尖形状为钝尖。叶片着生角度稍上斜状生长。叶质厚软,叶缘平直。

3.2玉麒麟感官审评

玉麒麟绿茶存在干茶色泽灰绿,汤色浅黄,滋味略苦涩, 欠鲜爽的缺点,但是香气优于对照迎霜,具有乌龙茶花香。玉麒麟乌龙茶具有外形色泽砂绿,条索紧结,重实,汤色深橙黄, 滋味较醇厚,清香持久,叶底红变显,相比对照,水仙香气更具有花香,显岩韵,叶底更显软亮、三红七绿。玉麒麟红茶相比对照福云六号,外形条索更显紧结,汤色更红艳,滋味更加甜醇鲜爽,叶底更软亮,匀齐,感观品质更优。

3.3玉麒麟主要生化成分

(1)水浸出物含量在23.89%-47.86%,鲜叶到成品茶呈现递减趋势。干茶以玉麒麟红茶40.91% 最高,高于对照;玉麒麟绿茶27.35%,低于对照;玉麒麟乌龙茶24.08% 最低,但高于对照。(2)咖啡碱含量在1.97%-2.74%,鲜叶到成品中含量有差异且没有规律性。干茶玉麒麟绿茶2.74% 最高,且高于对照;玉麒麟红茶2.63%,高于对照;玉麒麟乌龙茶2.20% 最低,且低于对照。(3)氨基酸含量在1.88%-2.80%,鲜叶到成品中含量有差异且没有规律性。干茶以玉麒麟红茶2.80% 最高, 且高于对照;玉麒麟乌龙茶2.11%,低于对照;以玉麒麟绿茶2.04% 最低,低于对照。(4)茶多酚含量在23.76%-28.50%, 鲜叶到成品茶呈现递减趋势。干茶以玉麒麟绿茶25.98% 最高,高于对照;玉麒麟红茶24.57%,低于对照;玉麒麟乌龙茶23.76%,低于对照。

植物学性状观察 篇6

1、物候期

2005年定点观察茅坪镇高接园物候期是:春梢萌芽期:3月18日开始萌动, 比早熟蜜柑早, 比脐橙迟;抽发期:4月8日~4月25日;自剪期:4月20日~4月25日。夏梢抽发期:6月7日~7月15日;早秋梢抽发期:8月10日~8月30日;晚秋梢抽发期:10月10日~10月20日。花蕾期:4月4日~4月23日, 花蕾现白均比蜜柑、脐橙迟;初花期:4月23日~4月27日;盛花期:4月27日~4月30日;末花期:4月30日~5月2日;落蕾期:4月18日~4月25日;落花期:4月25日~5月2日。第一次生理落果期:5月2日~5月19日;第二次生理落果期:5月19日~6月22日。果实发育期:5月2日~9月27日。果实着色期:9月17日~27日, 9月27日~10月17日为果实成熟期。观察屈原镇比茅坪镇要早7~15天。

2、叶片性状:

2002年5月采集4株树上春梢第4片叶, 8月采集夏梢中部叶片, 随机取样40片测定。

2.1叶面积:春梢为21.997cm2;夏梢为26.153 cm2。说明夏梢叶片比春梢大, 大小不整齐。2.2叶长:春梢叶长7.421cm, 比夏梢7.015cm长0.316㎝;叶宽:春梢叶宽3.96cm, 比夏梢4.92cm窄0.96㎝, 。春夏梢叶形指数分别是1.87、1.425。2.3叶厚:夏梢叶厚0.3825㎜比春梢0.3075㎜厚0.075㎜, 春叶比桃叶橙叶厚0.0125㎜。2.4翼叶:翼叶较小, 春梢翼叶形状有三种:线形占12.5%;心脏形占47.5%;半边翼叶有缺刻、半边与叶身相连成一体无缺刻占40%。叶柄长1.41cm, 叶柄宽0.496cm, 长宽比为2.84。夏梢翼叶形状有两种:倒心形占80%, 线形占20%;夏梢翼叶叶柄长1.61cm, 叶柄宽0.62cm, 长宽比为2.62。叶身长度/叶柄长度之比春、夏梢分别是5.26、4.35。秭归橘橙春梢叶片为单身复叶, 互生, 阔椭圆形, 叶尖渐尖有凹口, 叶缘钝齿形, 叶基圆形, 叶脉中等明显, 羽状脉。叶背侧脉突出, 叶正面淡绿色、光滑有光泽, 叶背灰绿色。

3、枝梢特征:

3、1抽发春梢能力

2002年5月定点调查测定生长一年的枳/蜜柑/秭归桔橙4株所抽发的全部春梢。

3、1、1春梢母枝抽发春梢能力:

在11枝春梢母枝, 只有3株7枝春梢母枝抽生春梢, 共有6个芽位抽发春梢13条。每株抽生4.3条, 每枝母梢抽生1.9条。春梢均长14.54cm, 均粗0.392cm;每梢9片叶, 节间距1.58cm。在一个芽位抽生2条春梢的有4枝母枝5个芽位, 共抽生10条春梢占76.9%, 其中第5个芽位春梢最长18.7cm。

3、1、2夏梢母枝抽发春梢能力:

35枝夏梢母枝共有22个芽位抽生春梢298条, 占总数881条的33.82%;以第1~6芽位抽生春梢最多占53.7%。每株夏梢抽生74.5条, 每枝母梢抽生8.5条。春梢均长12.95cm, 均粗0.30cm;春梢有8片叶, 在1~25片之间;节间距1.59cm。在一个芽位抽发2枝春梢的母枝有14枝占40%。有23个芽位抽生2枝, 1个芽位抽3枝, 共抽生春梢49条, 占16.6%, 其中第1~3芽位有20条;在第1~10芽位上的春梢第3芽抽生的最长, 达14.95cm, 第1、2芽分别长9.35cm、11.6cm。枝梢抽生具有间强间弱特性。

3、1、3秋梢母枝抽发春梢能力:

44枝秋梢母枝共有25个芽位抽生春梢339条, 占总数的38.4%;以第1~6芽位抽发量多, 达200条占59%。每株抽生84.8条, 每枝母枝抽生7.7条, 其中F1-23树19枝母梢抽生169条春梢。春梢均长11.91cm, 均粗0.33cm;每梢8片叶;节间距1.47cm。在一个芽位抽发2条春梢的母枝有23枝, 占52.3%;在38个芽位抽生76条, 第1~3芽位抽生42条春梢占总数的12.3%;在第1~10芽位中以第10芽最长15.49cm, 其中第1~3芽分别长9.54、9.66、12.62cm。

3、1、4晚秋梢母枝抽发春梢能力:

4株树中只有2株树25枝晚秋梢母枝抽发春梢, 总计有29个芽位抽生春梢231条, 占总数的27.2%;以第1~4芽位抽生最多, 有77条占33.3%。在29个芽位中没有表现抽生量多的芽位。每株抽生115.5条, 每枝母枝抽生9.2条, 其中F1-23树21枝母枝抽生179条春梢。春梢均长11.47cm, 均粗0.29cm;每梢8片叶, 节间距1.41cm。在一个芽位上抽发2条春梢的有7枝母枝占28%, 有12个芽位抽生24条, 占10.4%。在第1~10芽位上以第6芽位最长达到12.18cm, 第1~3芽位分别长9.93、10.79、11.19cm。

3、1、5春梢抽生结果分析:

秭归桔橙复芽特性明显, 无论是春梢、夏梢、秋梢母枝, 还是晚秋梢母枝均能抽生春梢, 其抽生能力强, 而以晚秋梢抽生能力最强, 以春梢母枝抽生春梢最长、最粗;在一个芽位有抽生多条春梢的特性, 大多数抽发单条春梢;春梢抽生大部分集中在枝条中上部, 尤其是第1~4芽位;春梢节间表现顶部密、中部稀、基部较密。

3、2春梢抽发速度

2002年2月开始观察, 3月14日开始测定, 每3天固定调查4株37枝母枝, 至5月9日春梢全部自剪时结束。

3、2、1春梢抽发速度:

观测第1~3芽位共101个芽位, 春梢从2月下旬开始萌动, 至3月14日已萌芽365个, 占总芽数的55.8%, 芽长1cm的有4个, 占所发95个芽的4.2%, 即为抽梢期。3月26日开始快速生长, 第1~3芽实际生长量达1.103、1.034、1.217cm;4月16日第1~3芽生长速度分别是3月14日的24.7、28.2、25.0倍, 实际生长量分别是9.866、10.427、11.322cm, 在21天中日生长量是0.470、0.497、0.539cm。4月16日-22日9天中实际生长量是0.242、0.017、0.019cm。因而在3月下旬-4月中旬是快速生长期, 4月下旬是缓慢生长期。观测得知第3芽比第2、1芽生长长度长。春梢表现有剌。

3、2、2春梢自剪时期:

4月7日开始自剪, 4月13日开始快速自剪, 5月9日自剪结束。不同着生状态母枝上自剪迟早顺序是直立枝、斜生枝、水平枝、下垂枝。

3、2、3不同着生状态母枝, 春梢抽生能力:

调查直立枝 (5枝) 、斜生枝 (15枝) 、水平枝 (15枝) 、下垂枝 (2枝) , 每枝母枝抽生春梢分别是13.2、11.7、10.4、7.5条, 抽生数量分别占母枝芽数的69.5%、62.3%、61.9%、55.6%, 发芽数分别占总数的52.6%、58.7%、56.7%、48.1%, 从而说明春梢发芽能力强, 抽发能力、生长量的强弱依次是直立枝、斜生枝、水平枝、下垂枝。所有母枝以第3芽生长量最大。

3、3夏梢抽发能力

2002年7月调查4株树所抽发的全部夏梢。

3、3、1夏梢抽生部位及数量

在996枝母枝中有15.16%的枝抽生夏梢, 其中春梢母枝145枝, 二、三次枝有6枝。共在9个芽位抽夏梢200条, 每株抽发50条, 每枝母枝抽1.3条。第1~3芽位分别抽157、33、4条, 占总数的78.5%、16.5%、2%, 共194条占总数的97%, 其中春梢母枝在第1-3芽位抽191条夏梢占总数的98.45%。有12枝春梢母枝及2枝秋二次母枝在第1芽位抽2条夏梢, 共抽夏梢28条占总数的14%;有2枝春梢母枝在第2芽位抽2条夏梢, 共抽夏梢4条占2%。

3、3、2夏梢生长量

200条夏梢均长24.9cm, 其中第1~3芽分别长23.3、24.9、28.2㎝, 其中以F1-23树生长长度最长, 说明树体生长旺盛的生长量大。另在二、三次枝上抽生夏梢更长, 9条夏梢均长50.7cm, 在11~86.0cm之间。夏梢均粗0.3715cm, 第1~3芽分别粗0.358、0.372、0.462cm;二、三次枝母枝所抽夏梢更粗达到0.725cm。节间距1.537㎝。夏梢有16片叶, 其中第1~3芽分别有23、25、28片;二、三次枝母枝所抽夏梢叶片数更多, 多达44片。

3、3、3夏梢抽生结果分析

秭归桔橙无论是春梢母枝, 还是二、三次枝均能抽生夏梢。其母枝抽生能力不强, 零星分散, 抽生时间早晚不一。集中于树冠外围及上部, 而以当年春梢母枝抽生能力最强, 抽生量最多, 绝大部分集中于第1、2芽位。生长长度、粗度大小顺序是第3芽、第2芽、第1芽, 而在二、三次枝 (徒长枝上) 抽生夏梢最长最粗。树势强则生长强, 同时观察整片高接园枝梢披垂性强。

3、4夏梢抽发速度

6月12日开始固定测定了4株37枝母枝抽生的夏梢, 每3天观测一次, 7月15日全部自剪时结束。

3、4、1夏梢抽发速度

第1~3芽位共计101个, 夏梢从6月6日开始顶芽萌动, 萌动时间比罗脐迟, 与早熟温州蜜柑同步。至6月12日已萌芽41个占总芽数405个的10.1%, 有14枝母枝抽梢20条, 占总数的37.8%, 芽长1cm的有12条占60%, 梢长1.6cm, 即为夏梢抽发期。至6月15日, 梢长1cm以上的有16条, 占总数22条的72.7%, 梢长3.5cm, 已是6月12日的2.1倍, 第1、2芽长度分别是6月12日的2.3倍、2.1倍。至6月28日第1、2芽均长是16.4、29.5cm, 比6月12日增长10.3倍、12.1倍, 15天中第1、2芽实际生长量是14.82cm、17.90cm, 日生长量是0.988cm、1.193cm;从6月28日生长开始减缓、自剪, 至7月7日12天中第1、2芽日仅生长0.304cm、0.201cm。观测表明6月中下旬是快速生长期, 生长前期第1芽比第2芽生长快, 从6月21日开始, 第2芽比第1芽生长量大, 第3芽生长量极小。

3、4、2夏梢自剪时期

第1~3芽共24条夏梢, 从6月28日开始自剪16.7%, 7月1日自剪50%, 7月4日自剪66.7%, 7月7日自剪75%, 7月15日夏梢已全部自剪。从母枝着生状态看, 自剪迟早顺序是直立枝、斜生枝、水平枝。

3、4、3从母枝不同着生状态看夏梢抽发能力

调查直立枝、斜生枝、水平枝、下垂枝等平均抽夏梢1.1、0.5、0.5、0条, 37枝中仅有17枝母枝抽夏梢, 占45.4%, 分别有5、9、3、0枝, 分别占总母枝数的62.5%、40.9%、50%, 抽夏梢数分别占母枝总芽数的16.1%、12%、9.5%。

从而说明夏梢抽发能力弱, 其抽发能力与生长强弱顺序是直立枝、斜生枝、水平枝, 下垂枝不抽梢。从芽位看第2芽生长量比第1芽大。

3、5秋梢抽发能力:

2002年8月14日开始定树测定4株40枝母枝抽生的全部秋梢, 每3天测一次, 9月6日结束。

3、5、1秋梢抽发量及速度

8月10日开始萌芽, 8月14日观测772个芽位, 仅有3个芽位抽发秋梢占0.38%, 3条均长7cm。至8月23日9天时间共抽发新梢49cm, 均长16.3cm, 增长2.3倍, 日生长量仅有1.81cm。8月月26日抽发4条均长17.9cm, 9月6日停止生长时也只有4个芽位抽发4条, 均长25.5cm。8月26-9月6日10天之内增长7.6cm, 日生长量仅0.76cm。纵观秋梢生长, 抽发量极少, 而且在仅抽发的4条梢中全部集中在顶芽。

3、5、2全树晚秋梢抽发量

10月16日调查所发的全部四次梢, 有3株树39枝母枝在49个芽位抽发59条秋梢, 其中5枝春梢母枝抽9条梢, 27枝夏梢母枝抽39条梢, 7枝二次枝抽11条梢, 分布在第1、2、3、6、11等5个芽位, 其中第1芽位发45条梢占76.3%。在1个芽位抽发2条的有8个芽位, 占芽位的16.3%。秋梢除徒长枝长80cm外梢均长20.7cm, 梢均粗0.354cm。秋梢13片叶, 叶间距0.627cm。

3、5、3秋梢抽发结果分析

秭归桔橙从立秋之后开始抽发夏梢, 有2次抽发期, 第一次在8月中下旬, 第二次在10月上旬, 且是抽发量相对大的时期。抽梢部位大量集中在顶芽, 抽发期与秭归桔橙果实成熟期一致。

总之秭归桔橙春夏秋梢抽发时直立性强, 秋梢生长平缓, 部分梢有刺, 桔橙芽为复芽, 以春梢量最多, 具有抽生多条枝梢的能力, 具有披垂性。因此在生产中高接后一年可以恢复树冠树势。为迅速扩大树冠, 须在每次枝梢生长达到8-10片叶时及时摘心。调查12年生枳/桃叶橙/秭归桔橙F1-1树, 高2.7m, 冠径2.5×1.67 m, 圆头形树冠, 干周25㎝, 褐色光滑、无棱, 骨干枝角度小, 树姿稍开张, 一年生枝斜生, 枝硬。

4、花的特征:

4、1花蕾性状

2005年4月20日随机采取园内三个品种树的无叶单花, 对比观察最大的花蕾各20枚。

秭归橘橙花梗淡绿色, 长0.642㎝ (比温州蜜柑长、比罗脐短) 。花萼数5片的占95%、4片的占5%;花萼长度在0.35-0.4㎝之间 (比脐橙短) ;花萼外观淡绿色, 内面白中带绿 (外观色与脐橙一样, 比温州蜜柑色淡) 。花冠白色, 花瓣数5瓣的占90%、6瓣的占5%、4瓣的占5%;花瓣色 (以温州蜜柑最白、罗脐次之) 橘橙稍淡。花蕾近圆球形 (温州蜜柑长椭圆形、罗脐椭圆形) , 纵横径之比为1:0.898, 柱头高于雄蕊。橘橙花蕾最小 (罗脐最大、温州蜜柑次之) 。

4、2花性状

2005年4月25日随机取样3个品种的含苞待放花和已开放的花各20枚, 并选大花、顶花。取样时观察秭归橘橙的花已开放5%、罗脐开放30%、温州蜜柑开放70%。

4、2、1含苞待放花性状观测比较

花梗淡绿色 (比罗脐色浅, 温州蜜柑深绿色) 。花梗长0.74㎝ (比罗脐短但比温州蜜柑长) 。合萼。花萼5片的占75%, 花萼4片的占5%, 叶形萼片占20%。花萼淡绿色 (比温州蜜柑浅、比罗脐更浅) 。花萼内面浅白色与背面色泽相对应 (比温州蜜柑浅、比罗脐更浅) 。萼片大小与罗脐相当 (但比温州蜜柑大) 。萼片 (以罗脐最厚) 秭归橘橙次之 (温州蜜柑最薄) 。花苞长椭圆形, 纵径1.66㎝ (比温州蜜柑长, 但比罗脐短) ;横径0.98㎝ (比温州蜜柑长, 与罗脐相当) ;纵横径之比为1:0.59 (温州蜜柑为1:0.425、罗脐为1:0.526) 。

4、2、2开放花朵性状观测比较:

取20枚花朵5瓣花瓣中内侧的一瓣 (多瓣重叠) 测定, 取10枚花朵观测花丝与花柱性状。

橘橙花瓣5瓣的占95%, 6瓣的占5%。花冠轮状。花瓣复瓦状排列。采后5小时观测橘橙香气最浓 (罗脐次之、温州蜜柑稍有橘香) 。橘橙花瓣翻卷 (其翻卷程度与罗脐相当、比温州蜜柑翻卷程度小) 。花瓣纵径1.87㎝ (比温州蜜柑长, 与罗脐相当) ;横径0.68㎝ (比温州蜜柑宽, 但比罗脐窄) ;纵横径比为1:0.36 (温州蜜柑为1:0.42、罗脐为1:0.47) 。花瓣厚0.11㎝ (比温州蜜柑厚, 与罗脐相当) 。橘橙花瓣白色 (与罗脐相当、温州蜜柑稍淡) 。橘橙花瓣油胞大而稀 (罗脐大而密、温州蜜柑小而密) 。单体雄蕊。橘橙花柱长0.87㎝ (与罗脐相当、比温州蜜柑长) ;花柱较粗 (与罗脐相当、但温州蜜柑较细) 。柱头菊黄色 (罗脐淡黄色、蜜柑橙黄色) ;橘橙略带五角形 (罗脐正圆南瓜形、蜜柑有畸形弯曲现象) ;柱头中等大小 (比罗脐小、比蜜柑大) ;明显粗于花柱 (罗脐柱头与花柱一般粗、蜜柑柱头略粗于花柱) 。橘橙花丝长1.13㎝ (比罗脐短、比温州蜜柑长) , 花丝较粗 (比罗脐细、比蜜柑粗) 。浅黄色。花丝21条, 在20~24条之间 (比罗脐少4条;比温州蜜柑多3) 条。花丝低于柱头0.2㎝ (温州蜜柑低于柱头0.4㎝、罗脐几乎与柱头齐平) 。花丝基部联合、上部分离 (温州蜜柑花丝分离, 罗脐花丝基部联合、上部分离) 。橘橙花药长形 (比罗脐短、比蜜柑大) ;花药菊黄色 (罗脐橙黄色、蜜柑淡黄色) 。橘橙子房圆柱形 (比蜜柑大、比罗脐小) 。子房绿色。上位子房下位花。中轴胎座。

5、花枝性状:

2000年调查母树, 2001年调查F1-1树, 2004-2005年定点调查高接树2株。

母树在2000年调查, 徒长枝上有结果枝80枝, 其中有叶单花枝14枝占17.5%, 无叶单花枝66枝占82.5%, 全树共有80朵花, 保存1个果实, 自然座果率为1.25%。F1-1树 (岩石缝中) 于2001年调查25枝结果母枝中有13枝具有2枝单花枝, 一个叶腋中开2朵单花的有1枝, 其余为单朵花;抽样调查一副主技在一片叶腋中具2朵单花的有18枝, 具3朵单花的1枝, 具5朵单花的1枝。

2004年高接树:有叶花序枝、无叶花序枝均为3朵花。营养枝与结果枝之比为1:1.84。有叶花序枝、无叶花序枝、有叶单花枝、无叶单花枝比例为0.32:0.47:31.12:68.09。2株树平均花量1745朵。2005年高接树:59株有花树整体观察与脐橙、温州蜜柑相比较属中花树;有叶花序枝、无叶花序枝绝大多数为3朵花, 仅有1枝为5朵花。营养枝与结果枝之比为1:4.05。有叶花序枝、无叶花序枝、有叶单花枝、无叶单花枝比例为0.46:0.01:24.95:74.58。2株树平均花量5203朵。

说明秭归桔橙以有叶单花枝、无叶单花枝为主, 占花量的99%以上, 花量少, 自然座果率高, 母枝上有一芽开多花的现象。

6、座果性状

2004年10月定点调查F1-23、F1-27树2株。

6、1结果母枝生长量及着生状况:

调查树的结果母枝共88条。结果母枝均长6.62cm, 大多数在5-10cm之间, 长短顺序是秋梢、夏梢、春梢;均粗0.412 cm, 大多数在0.35-0.45cm之间;粗细顺序是秋梢、春梢、夏梢。与之相应以秋梢结母枝结果量最多, 占65.9%。

结果母枝着生状态:披垂性、水平性、斜生性、直立性母枝分别占30.7%、43.2%、17%、9.1%.说明结果以披垂性和水平枝为主, 同时多为一个果实。

6、2结果枝生长量及结果状况:

调查树所结89个果实。结果枝均长2.91cm, 在1.2~7.4cm之间, 〈5 cm占到83.1%。以二次枝最长达4.67 cm;春梢次之长2.91cm, 〈5 cm占到88.2%;秋梢长2.76 cm, 〈5cm占到87.9%;夏梢最短2.53cm, 〈5 cm占到85.7%。结果枝粗度生长量与长度相一致, 均粗0.39 cm, 在0.2~0.5 cm之间, 0.3-0.5cm占到90%。

说明结果枝以短果枝为主, 以秋梢母枝结果最多, 80%果枝上有叶片。

6、3结果枝在结果母枝上的分布:

结果枝分布芽位在第1~6芽, 以第一芽最多占一半, 第1~2芽占2/3。春梢母枝所抽结果枝大多在顶端第1芽占82.4%;夏梢母枝所抽结果枝多在第2芽占42.8%, 第1、2芽占到73.4%;秋梢母枝所抽结果枝多在第1芽占36.2%, 第1、2芽占到67.2%, 二次枝 (老枝) 所抽结果枝全部在第1芽。说明在顶端结果, 具有结单果的习性。

6、4秭归桔橙果实大小与分布芽位:

调查2株树的果实有89个。果实纵径平均5.04cm, 在4~5.95 cm之间, 5~6 cm占到57.3%;大小顺序是春梢母枝、二次枝、秋梢母枝、夏梢母枝。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相一致, 平均5.90cm, 在4.6~6.9cm之间, 5.5~6.5 cm占75.3%。说明以春梢母枝所结果实最大, 秋梢次之。果形指数为0.856。果实在结果枝上的分布芽位以顶芽为主占95.5%, 说明秭归桔橙具有在结果枝顶端结果的习性。

7、落果规律:

2005年定点调查2株树的落果情况:4月18日开始落蕾;4月20日大量落蕾, 春梢开始自剪;4月23日花开放;4月25日开始落花, 春梢自剪与落蕾结束。第一次落果期从5月2日~5月19日, 共落果193个;有2个小高峰, 即5月2日~5月6日3天时间内落果49个, 占25.4%, 每天落果16.3个, 是第一次落果的一个小高峰;5月12日~5月19日的7天时间内落果93个, 每天落果13.3个, 是第一次落果的另一个小高峰。在5月31日~6月13日的12天之间, 落果134个占第二次落果181个的74%, 每天落果11.2个, 是第二次落果的高峰期。从6月13日~6月22日的9天时间2株树仅落果12个, 每天仅落果1.3个, 每株树不到1个。从而说明第一次落果期在5月2日~5月19日, 其高峰期在5月上旬;第二次落果期在5月19日~6月22日, 其高峰期在6月上旬。

8、果实生长发育规律:

2005年在秭归橘橙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 选择树冠中部果实20个编号, 7月4日~9月27日, 每5天观测一次;9月27日~10月26日每10天观测一次。

观测表明7~8月是果实生长高峰期, 其中有2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在7月4日~7月24日, 20天时间内, 纵横径分别增长0.93㎝、1.00㎝, 日增长0.047㎝、0.05㎝。第二个高峰在8月下旬, 10天时间内, 纵横径分别增长0.26㎝、0.36㎝, 日增长0.026㎝、0.036㎝。8月28日~9月27日, 30天时间内, 纵横径分别增长0.58㎝、0.77㎝, 日仅增长0.019㎝、0.026㎝, 分别只有第一个高峰期的40%、56.1%, 第二个高峰期的52.2%、71.1%。是果实缓慢增长发育期。10月1日前后12天时间内纵横径分别增长0.32㎝、0.34㎝, 日增长0.026㎝、0.028㎝, 分别只有第一个高峰期的55.9%、56%, 第二个高峰期的100%、77.7%, 说明果实开始发泡。

结论:秭归橘橙果实生长发育高峰期在7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10月1日前后为果实成熟发泡期。

9、果实性状

1999年中柑所果实品质分析结果:果重141.5g, 纵横径为5.9×7.14㎝, 果形指数0.83, 可固含量10.7%, 每100ml果汁总糖17.78 g, 含柠檬酸0.71g, 含VC39.52g, 糖酸比12.37:1, 固酸比15.07:1, 无种子。2002年省农科院测定可固达14.21%, 总酸0.49%, VC414.12mg/㎏, Ca394mg/㎏, VB1.079 mg/㎏。果实扁圆形, 果色橙黄至橙红, 果顶下陷, 基部平, 有沟纹, 果皮较光滑, 有香气, 油胞突出, 大而密, 果皮厚0.343㎝, 囊瓣数7-11瓣, 半月形, 砂囊小, 纺锤形, 果肉橙红色, 肉质细嫩、汁多、化渣、风味稍淡、肉质比林娜细嫩、中心柱小有中空现象, 无核, 果皮剥离比橙容易但比橘稍难。品质中上等。

2000~2004年连续测定屈原镇的果实品质比2003~2005年连续测定茅坪镇的要好, 在茅坪镇其他品种果实也表现较差。

10、座果率与结果量:

2004年田间调查:F1-23树有叶花枝结果的有45枝, 落叶的有9枝, 有54个果实, 座果率为2.45%;F1-27树有叶花枝结果的有31枝, 落叶的有10枝, 有41个果实, 座果率为3.19%;2株平均座果率为2.72%, 其中有叶花枝座果率为6.95%, 无叶花枝的座果率为0.79%。有叶花枝结果76个占果实总数的79.2%。说明橘橙结果以有叶花枝结果为主导地位, 自然座果率在2.7%~4.5%之间。F1-1树1998~2002年单株产量连续5年平均在18.03㎏, 单果重为116.7g, 最大单果重179 g。自然座果率为3.77%.

11、嫁接苗生长特点:

秭归桔橙母树接穗2000年10月20日嫁接到一年生枳壳苗上, 2001年10月17日调查嫁接105株, 古眼砂土平地, 实际存活54株, 嫁接部位在3.5-5cm之间;株高18.08cm, 在5~44.5cm之间。在调查54株中有8株抽发有二次梢, 其中分枝部位在第1芽的有7株, 占87.5%, 1株分枝部位在1-2-3-6芽位处, 共抽发枝梢16枝, 纵观54株幼苗, 春夏梢均有斜生特性, 斜生度在30°以上, 而旁边一年生枳砧碰柑苗直立性强。2002年4月15日调查屈原镇龙马溪村2000年秋季嫁接在枳砧苗上38株, 大土, 2002年春有13株幼苗开花。13株幼苗中有9株抽发春梢14条, 结果枝98枝, 其中有叶单花枝50枝, 无叶单花枝16枝, 有叶花序枝25枝, 无叶花序枝7枝, 分别占51%、16%、26%、7%, 总共开花145朵, 未结一个果实。说明秭归桔橙嫁接苗有斜生特性, 易分枝, 生长较旺盛, 具有早实性。

12、遗传稳定性

自从发现母树具有早熟、无核特性以来, 一直是早熟、无核、橘子皮、橙子味, 系橘与橙杂交。F1-1从1992年秋高接结果以来, 表现早熟、无核, 与母树保持一致特性。在茅坪镇、水田乡的高接树均表现早熟、无核。母树周围有实生甜橙、锦橙、红橘、桃叶橙、脐橙等树;F1-1树周围有鄂柑一号、红橘、桃叶橙、国庆一号等品种, 混栽无种子, 为单性结实。经过华中农业大学实验研究, 花粉败育、胚囊可育。

13、抗性

华中农业大学实验研究, 通过低温处理叶片的电导率比大浦要低, 说明耐寒性比温州蜜柑强。母树曾经安然度过1977年元月全国性大冻。1999年10月16日采集的果实, 自然存放于2000年3月15日才开始腐烂, 12月10日果皮变薄、不发泡, 留树至11月25日采摘, 果皮发泡、失水, 故不能留树。从1998年-2000年, F1-1树果实成熟后不采留树, 遇下雨天气, 有果实返青现象。

参考文献

[1]陈竹生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0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柑橘 (送审稿)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 2003。

[2]何天富, 柑橘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3]华中农业大学, 果树研究法 (第二版)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1。

[4]李扬汉, 植物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291-308。

植物学性状观察 篇7

关键词:茶藨子属,数量分类,PAUP,主成分分析

茶藨子属(Ribes L.)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果实富含各种维生素、糖类和有机酸等,可供生食及制作果酒、饮料、糖果和果酱等,也可作提取维生素的原料[1,2]。某些种的根和种子供药用[3]。枝、叶繁茂,春季着花满枝,秋季结实累累,是良好的绿化观赏植物[4],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较寒冷地区,在我国主产西南部、西北部至东北部[5,6],河南有11种4变种,主要分布于伏牛山、大别山及太行山区[7]。由于茶藨子属植物分布范围广、变异大,所以茶藨子属分类位置和属下等级划分的争论由来已久。

数量分类(numerical taxonomy)是使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研究解决生物学中分类问题的方法[8],在乌冈栎[9]、栎属[10]、杜鹃花属[11]、悬钩子属[12]、胡椒属[13]及忍冬属[14]植物的分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在对河南省分布的茶藨子属植物表型性状进行数量统计的基础上,进行PAUP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茶藨子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和分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性状数据来源于标本馆馆藏标本,包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河南师范大学标本馆、河南农业大学标本馆及河南植物志资料等,部分来自于实地观察。

1.2 方法

1.2.1 性状选取及编码

对河南省分布的10种茶藨子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编码。其中二元性状的编码分别以“0”和“1”表示;多元性状编码为“0”,“1”,“2”…,“0”并不表示比“1”性状更原始。表型性状的编码和茶藨子各性状的分布见表1和表2。

1.2.2 PAUP聚类分析

根据河南茶藨子的性状分布,在PAUP 4.0软件(Swofford,1998)中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 method,MP)构建系统发育树,空位(gap)作缺失(missing)处理,采用启发式(heuristic)搜索,Bootstrap检验分支可信度,1 000次重复,Treeview[15]中观察、输出结果。

1.2.3 主成分分析

SPSS19.0软件中计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获得相关系数矩阵,根据成分提取结果确定主成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茶藨子属表型性状的聚类结果

由图1可知,R.maximowiczianum与R.glaciale聚为一类,Bootstrap支持率>50%,具有单性花、枝无刺、叶较大等共同特征。此外,与R.tenue亲缘关系也较近,在《中国植物志》中,R.glaciale与R.tenue均为单性花组细枝系。

2.2 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由性状相关系数矩阵可见,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较高,小枝具刺与否与苞片脉数、萼片性状、果实表皮刺之间达到了0.01水平显著相关,其中小枝具刺与果实表皮刺之间相关系数为1,表明二者相伴发生,花单性或两性与花瓣大小达到了0.05水平相关,单性花花瓣较大,雌雄异株的两性花花瓣较小(见表3)。

系统发育树树长为35,一致性指数为0.771 4,相似指数为0.228 6,保留指数为0.703 7Tree length of phylogenetic tree is 35,CI=0.771 4,HI=0.228 6,RI=0.703 7

**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1level,*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level.

2.3 主成分分析结果

部分性状的相关性系数较高,表明存在信息的重叠,有必要对13种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确定主要的种间分类性状。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见表4。

从表4可见,第一主成分所占信息量为52.504%,前4种主成分占到了总信息量的91.723%,累计方差贡献率在80%以上,故可以选择前4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由软件给出的旋转前的因子荷载矩阵可知,第一主成分中小枝与果实具刺与否,两性花或单性花及萼片形状,第二主成分中果实颜色,第三、四主成分中花瓣大小得分最高,可作为种间分类的主要依据。

3 结论与讨论

国内很多学者开展了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如程诗明[16]对22个枣品种的果实和种子的长度、宽度、重量共6个性状进行了分析,聚类分析将22个品种划分为6类,各品种基本按照果实的大小进行分类。沈雪梅[17]对17种樟科润楠属植物进行了数量分类,雒新艳等[18]对中国传统大菊品种的18个数量性状变异进行了分析,张永增[19]对瑞香属77种(变种)和荛花属62种(变种)植物的32个形态学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显示两属均未形成单系类群。在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分析的贡献值为35.56%,因此,传统分类学中对这两个属进行区分的性状并没有典型的分类学意义。在本研究中,前4种主成分占到了总信息量的91.723%,因此前4种主成分可作为种间分类的主要依据。

河南茶藨子属植物中,R.longiracemosum和R.moupinense均具有幼枝和叶两面无毛,稀在下面沿叶脉或脉腋间微具柔毛的特点,二者主要区别点在于前者的雄蕊着生在低于花瓣处,后者的雄蕊着生在与花瓣同一水平上。R.burejense和R.alpestre也具有小枝和果实具刺、花萼筒钟形等共同特征,均为茶藨子属光柱系,故亲缘关系也较近。关于茶藨子属植物的分类报道较少,仅见对4种长白山茶藨子属种子外部形态特征分析[20]及潘磊[4]对东北地区茶藨子属分子系统学的研究。

植物学性状观察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时间为2009年4—6月, 地点设在山东省鄄城县鄄城镇西何桥村。试验地为轻壤质潮土, 土层深厚, 地势平坦, 排灌条件较好, 土壤肥力较高, 0~20 cm土层有机质1.62%, 碱解氮79 mg/kg, 速效磷45.3 mg/kg, 速效钾172 mg/kg, p H值7.7。前茬作物为菠菜。供试肥料为青岛凯特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生物菌肥、有机肥、过磷酸钙、硫酸钾等。供试芹菜品种为文图拉西芹。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 分别为:常规施肥+含微生物肥料800倍液 (A) ;常规施肥+含微生物肥料900倍液 (B) ;常规施肥+含微生物肥料1 000倍液 (C) ;常规施肥+冲施等量清水清水 (CK) 。3次重复, 小区面积为22 m2 (11 m×2 m) 。各处理分别于芹菜移栽后7、22、37 d按所设计的浓度冲施1次肥料[2,3,4,5,6]。

1.3 试验实施

试验采用日光温室育苗移栽法栽培。2009年3月上旬育苗, 4月上旬移栽, 6月中旬开始收获。耕翻移栽前基施优质圈肥45 t/hm2、三元复合肥 (15-15-15) 1 125 kg/hm2、尿素375kg/hm2;芹菜旺盛生长期追施化肥375 kg/hm2。试验地块田间管理由专人统一时间完成, 无病虫害发生。芹菜收获前, 每小区取芹菜30株, 测定株高、叶面积系数及单株重。田间一次性收获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芹菜生物学性状

由表1可知, 芹菜叶面冲施青岛凯特尔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含微生物肥料对株高、叶面积系数、单株重均有增加作用, 平均株高增长1.8~2.8 cm;叶面积系数增加0.28~0.32;单株重增加21.5~24.7 g。

2.2 芹菜产量

芹菜产量结果见表2。经方差分析, F=11.327>F0.01=7.01,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新复极差法比较, 冲施含微生物肥料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 与CK产量差异极显著。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差异显著。

对冲施含微生物肥料各处理进行回归分析, 得芹菜产量y (kg/667m2) 与含微生物肥料冲施浓度x (稀释倍数) 间的回归方程:

由上述回归方程求极值可得, 黄瓜冲施含微生物肥料最佳浓度为稀释725倍。

2.3 投入产出

按含微生物肥料10元/667m2、芹菜销售价格1.6元/kg、用工费用20元/667m2计算, 试验投入产出状况见表3。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青岛凯特尔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含微生物肥料对芹菜株高、叶面积系数、单株重有增加作用, 增产、增值效果明显, 建议该肥料在进一步示范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摘要:微生物菌肥对芹菜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微生物菌肥对芹菜株高、叶面积系数、单株重有增加作用, 增产增值效果明显, 可在进一步示范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菌肥,芹菜,生物学性状,产量

参考文献

[1]郭秀珠, 冯惠英, 黄品湖, 等.微生物菌肥在芹菜上应用试验[J].浙江亚热带作物通讯, 2004, 26 (1) :13-14, 27.

[2]刘爱华.保护地蔬菜施用微生物菌肥效果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0) :30.

[3]王振宇, 于庆, 吕娟, 等.绿埃姆高效微生物菌肥在萝卜上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 2009, 25 (5) :33.

[4]冯惠英, 黄品湖, 郭秀珠, 等.蔬菜育苗应用微生物菌肥的研究[J].上海蔬菜, 2003 (5) :60-61.

[5]王小兵, 张森, 吴刚, 等.微生物菌肥对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技, 2009 (3) :45-46.

上一篇:作文应该这样教下一篇:当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