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院建设(共12篇)
社区学院建设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 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现代社区教育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 经过30余年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和确立等三个阶段。由于这种教育活动既能满足地区居民对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同时又能实现地区社会安定, 以提高国民精神文化教养和整体素质为宗旨、并最终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最终目标, 因而其一经产生即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社区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以此推进全国社区教育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07年10月.自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10年, 教育部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 社区学院也被期望肩负起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历史使命。社区学院是在社区中与该社区有着密切关系, 集教育、社会、文化、休闲活动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 它通常具备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等功能, 同时担负着为各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就和选拔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1994年我国第一所社区学院———金山社区学院在上海正式成立, 标志着社区学院在我国发展的起步。我国的社区学院发展到今天, 为社区培养了许多人才。对于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社区建设以及社区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从现有情况来看, 与美国完备的社区学院体制相比。我国社区学院处于起步阶段, 在发展的过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管理体制不规范、职能位不清楚、经费投入不足以及课程落后等问题, 阻碍着我国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本文试图对已有相关研究做初步的梳理。并结合研究现状提出几点启示与思考。
二、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研究现状
社区学院作为一种面向社区, 为社区建设提供多种类型教育的机构。在国外已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 尽管社区学院在各个国家发展的起因不同, 但都基于以下两个共同点:一是经济迅猛发展:二是高等教育需求旺盛。社区学院在我国的发展与国外有着相似的背景。目前, 我国社区学院主要是终身教育的载体和依托。由地方政府主办, 社区各方参与, 以推进社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和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为根本宗旨的多功能教育机构。社区学院的创建培养了社区所需的人才, 促进了社区的发展。
1、国外社区学院的介绍与评价
通过文献搜索, 一方面, 学者们以专著的方式介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社区学院发展相对完善的经验, 其中介绍美国的居多, 例如徐琦编写的《美国社区学院研究》, 该书介绍了美国社区学院的概况, 以及二十一世纪美国社区学院的挑战与机遇, 详实地介绍了美国圣莫尼卡学院、南内华达州、奥斯丁社区学院个案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另一方面, 一些学者以论文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美国社区学院进行研究。
一是对美国社区学院的综合性介绍。主要围绕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史、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教学特点、课程设置、功能定位、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筹措渠道、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介绍。
二是探究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启示。例如刘晶等通过介绍美国社区学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对我国高职院校评价的启示包括进行学院发展性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 关注学生质量培养, 重视过程考核和学生满意度, 重视劳动力开发与培训, 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 重视教育资源的配置, 关注与资源及技术的有效利用率。人们比较关注的是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专科教育、成人电大、自学考试以及我国社区学院的发展、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的启示意义。
2、对国内社区学院的介绍与评价, 国内学者对我国社区学院的研究起步较晚
相关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逐渐开始。到目前为止, 代表性的专著仅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4月出版的由杨应裕、孙祥羽主编的《构建学习型城市:上海社区学院巡礼》一书。该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上海八所社区学院和四所业余大学的创办历程、发展经验、办学特色以及对未来发展战略与发展方向的思考, 对我国其他地区城市社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二是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刘尧指出我国社区学院发展存在着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职能定位、课程、与社区的联系和经费等六大问题。
三是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功能和模式研究。有些学者认为社区学院功能定位在“聚焦和辐射”作用, 其功能体现在社区教育的研发、培训、展示信息技术支撑功能, 指出社区学院主要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四种功能。有的学者指出在当前环境下我国社区学院应定位于区域终身教育的办学和指导机构, 发挥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休闲教育和区域终身教育服务指导等功能。并从性质定位、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建设途径四个方面对我国社区学院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即社区学院的建设, 在职业生涯教育与转学教育方面, 教育部应考虑把社区学院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同时成立专门的社区学院建设机构, 负责将社区学院的教育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四是我国农村社区学院的研究。农村教育的理想出路在于实现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的真正融合, 其最有效的途径是创办农村社区学院, 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三、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 我国社区学院的描述多于分析, 缺乏理性的分析和深层次的思考。总体而言, 对我国社区学院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描述性阶段, 普遍集中于对社区学院的产生、发展及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描述, 而较少集中力量去探究社区学院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某一个具体问题。没有去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 也未曾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缺乏问题意识及对之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与思考, 缺乏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建设和发展我国社区学院的对策。与美国完备的社区学院体系相比, 我国社区学院处于起步阶段, 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阻碍因素, 如果不克服, 社区学院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我国有关社区、社区教育等研究也是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后出现的。此外, 我国社区学院较国外来讲起步较晚, 实践探索较少, 虽然在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的理论较丰富, 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 并不能将这些理论照搬过来指导我国社区学院的发展。这样一来就使得社区学院发展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 而理论指导的缺乏又反过来使社区学院的实践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状态, 使发展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在观念方面, 由于社区学院属于新生事物, 人们对它了解不够充分。有些人认为社区学院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开展学历教育, 可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 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从研究型、综合型大学到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院校再到广播电视大学、函授教育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 再在社区学院中进行学历教育是不是有必要, 会不会是教育的重复进行从而浪费了本来就很宝贵的教育资源, 也使高等教育体系出现混乱;而把社区学院理解为单纯地对社区居民进行职业和休闲教育的人认为, 在目前我国社区建设还不是很完善。人们对于社区的认识更多的还是局限于地域观念的情况下, 社区学院是不是真的具有对社区居民进行上述教育的能力, 社区学院会不会由于缺乏居民的参与而变得流于形式。这两种想法在某种意义上制约了社区学院的发展。使社区学院在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模式及具体管理思路上出现混乱。
摘要:社区学院作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种形式.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梳理了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社区学院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外社区学院对我国社区学院建设的启示等, 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社区学院,建设
参考文献
[1]徐魁鸿.美国社区学院功能辨析[J].职教论坛, 2010 (22) .
[2]张怀斌.美国社区学院师资管理的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9 (6) .
[3]张瑞.美国社区学院办学模武研究[J].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冯宏义.美国社区学院社区服务的职能极其时我国电大的启示[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2) .
社区学院建设 篇2
为了认真贯彻《八一路街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教育主题,发挥自身优势,转变教育方式方法,培养未成年人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得更深入、更扎实、促进我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制学院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根本,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坚持实践育人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和特点,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开展喜闻乐见的道德实践活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目标任务
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坚持普遍预防和特殊预防相结合,社区、学校、家庭职能部门四位一体,实施分类管理,帮助解决中小学生社会闲散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人子女服刑和刑事解教人员人员未成年子女、不良行为青少年、流浪或留守未成年人等六类重点和优化环境等多种手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主要工作内容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尊重未成年人的个性和差异,了解未成年人的特点和愿望,增强育人活动的时代感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感,常抓不懈。一是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工作议事日程,融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中,与社区整体工作有机结合;二是广泛动员和吸纳社区党员、居民骨干、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打牢群众基础,推动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社区市民教育学校利用寒暑假的有利时间在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颜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行为规范。结合“五五”普法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使广大青少年了解法律常识,主动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同时围绕治安防范、心理健康、养成良好习惯,向青少年宣传自护知识。增强青少年自我防范意识,提高青少年自我防范能力。
2、依托社会资源,以教育管理服务为原则,努力为闲散青少年提高帮助。
关注特殊家庭子女,加大服务力度。特别加大对辖区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辖区闲散青少年生活困难家庭子女等特殊弱势群体未成年人的关心、关爱,及时掌握辖区内闲散的未成年人的情况,重点开展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安全法制教育,发动社会力量对这些孩子送温暖、献爱心,确保得到及时的照顾和服务。
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体验教育。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公民道德宣传日”,组织好面向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学习落实《小学生守则》,规范基本行为,养成良好习惯为重点,抓好中小学生的自律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
3、切实维护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认真实施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和《环境保护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打假维权进校园活动,提高青少年维权意识,建立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和心理援助,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抓好青少年文明上网、艾滋病预防、远离毒品、青春自护等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社会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认真开展帮教和矫治工作,积极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
对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中小学生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转化工作,对于被人民法院判处缓刑、管制、免于刑事处罚的未成年犯,要按照“教育、感化、挽救”为主的方针,重点抓好社区矫正工作,着重于做好青少年犯罪好劳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时的衔接、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工作,落实其社会保障。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全局,社居双委必须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在促进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体制和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2、坚持以人为本。要尊重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尊重未成年人的个性和差异,了解未成年人的特点和愿望,以体验教育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实践环节,精心设计和组织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育人活动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3、强化落实考核。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注意将这项工作纳入整体工作之中,与社区其他的工作有机结合。
美国社区学院管理特色借鉴 篇3
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特色
美国的社区学院初创于19世纪末期,前身为“初级学院”。1896年,出于“各得其所、各司其职”的考虑,芝加哥大学校长哈伯率先提出改革设想,把四年制大学分割成“2+2”两段,前两年叫“初级学院”,后两年叫“高级学院”。因为初级学院大多设在社区、服务社区,因而又被称为社区学院。
眼下,美国的社区学院已达到1177所,其中988所是公立社区学院。仅2010年秋季,全美社区学院的注册入学学生便达到1510万,社区学院教育已占全美高等教育总规模的46%左右,为美国的经济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
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社区学院瞄准当地社区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需求,以社区、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为依托设置(调整)专业、确定课程内容,有效保证了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从而避免了与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脱节。
在教学模式上,大都“就地取材”,紧密贴合社区实际。如让学习法律的学生到社区法院、检察院、监狱及律师事务所实习;让学习工商类专业的学生到本地工商业部门、市场等调研、实习;让学习社会学的学生对本社区的吸毒、贫穷和犯罪等现象进行调研分析,撰写相应报告。在教学手段上,社区学院则充分借助当地政府提供的网络资源、远程技术和通讯平台,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服务系统,全面拓展教学时空,方便学员随时随地接受教育课程。
社区学院的治理模式。综合考量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程,其内生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一是自“二战”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大量缺乏一技之长的军人复员回国,就业需求旺盛;二是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居高不下;三是美国经济的腾飞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它们共同促进了社区学院的飞速发展。
为鼓励和促进社区学院发展,美国法律明确规定社区学院属于公立性质的教育机构,归由地方管理,并将其职能界定为主要提供社区服务和继续教育的社区教育机构和学习中心。
从管理体制上看,美国的教育属于社会公共事务。在联邦宪法的框架下,各州治理社区学院的主要依据是州宪法。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教育政策,适用于对本州学校的管理。各州统一设立州议会、州政府、州法院三个权力执行机构。在学区教育管理方面,州议会是州最高立法机构,负责制定本州教育的基本原则、目标、责任、常规要求和基本技术要求,衡量教育进展的标准等。州教育委员会则依据本州宪法制定有关社区教育的具体方针政策。
管理上的归属,决定了社区学院的办学经费来自州政府和当地税收。其中,39%来自于州政府的税收,18%来自当地政府的拨款,30%来自联邦政府,其他主要来自校友捐赠、企业资助和学生学费。社区学院对本社区的学员收费较低,大约只有四年制大学的5%,而对于非本区的学生收费则要翻番,以促使学生就近入学。
对于教学管理,美国社区学院一向以严谨治学著称。他们对师资队伍把关严格,专职教师必须取得州政府颁发的教师证书,入职前必须有职业教育的实践经历,而兼职教师则普遍需要来自工商企业、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的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等。过硬的师资队伍保证了教育质量,学生学以致用,超过70%的毕业生都能找到满意工作。
社区学院的美国特色。美国社区学院的特色很多,总体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鼎助,学费低廉。近百年来,美国政府先后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律已达150多部,其中,《莫里尔法案》《史密斯—休斯法案》《职业教育法》《卡尔·伯金斯法案》等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社区学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是立足社区设置课程。专业及课程的设置贴合社区的年度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契合当地工商业需要和就业市场趋势,及时增删专业、更新课程,以满足生产发展及科技进步的需要。社区学院不仅生源来自本社区,而且鼓励学生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服务社区,建设家乡。
三是无障碍入学和学习。社区学院普遍低费注册入学。不论年龄大小、职位高低、民族、性别等,只要注册,即可入学;授课方式灵活,有全日制、半日制、夜学制,及周末和寒暑假的假期课、远程教育课等多种形式。
四是证书全国通用。美国的社区学院大都建立在全国的市县和小镇,地域性较强。各州的教育虽然看似“各自为政”,但不管在哪一所社区学院获得的职业证书,都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州通用。
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美国的社区学院成功地走过了百年历史,形成自己独到的特色,成为美国高素质劳动者主要的培养培训基地,以不可比拟的优势受到美国社会和国民的赞誉。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很大的人口大国来说,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模式值得借鉴。
提高与区域经济需求的契合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职高专教育在学历上已难占优势,难有吸引力。而一味希望通过呼吁用人单位“人才低消费”来给高职生提供机会,显然很不现实。所以,高职院校要舍得摒弃学历情结,与时俱进地调整办学定位和育人思路。学校在办学定位上要立足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通过差别化的学费“杠杆”和就业优待吸引本地生源就读。
而国家在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管理上,亦应逐步过渡到以省、市、县地方政府为主,增加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和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围绕本地需要设置专业课程,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较好的人才培养业绩和明确的服务指向,争取本地企业的支持,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主动合作。在办学职能上,不只要专注职业教育,更要逐步覆盖到成人教育、终身教育、补偿教育乃至闲暇教育等。
以就业提升吸引力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出现发展瓶颈,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步入恶性循环也并非危言耸听。我们常常自豪于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与普通教育“大体相当”,在校生的体量分别占据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就业率领先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办学条件面貌一新等表象。然而,无法回避生源逐步萎缩、吸引力长期缺失,领导子女和职教办学者、管理者子女不读职教等现实尴尬。原因何在?根源在于育人质量不过硬,毕业生的就业层次低,社会信誉差,导致学生不愿读、家长不认可。
要想破解困局,必须切实解决好提高育人质量、严格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有证者”待遇等三个根本性问题。提高育人质量的前提是职教师资待遇提高、准入门槛提高,以好的待遇吸引优秀师资,以优秀师资保证育人质量;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待遇的前提是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在法律层面提升“有证者”的待遇,从而使职业教育成为人人向往的“体面”教育。
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宽进严出”制度。如今,在高考适龄人口逐年下降的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的办学容量与现有的高考人数出现倒挂,普遍出现生源不足、“吃不饱”现象。部分省市为了满足高职院校的招生需求,竟然批准高考成绩只有120分(平均每门不足30分)的学生入读高职,不仅败坏了高职声誉,也使得“按分录取”名存实亡失去意义。为此,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行不设门槛的自主招生便成大势所趋。
同时,为了确保育人质量,鼓励学生自由学习、自主学习、努力学习,职业院校必须实行“学分制”和“宽进严出”制度。学生选修和必修课程的总成绩达到规定的学分标准,可以不受学制所限,提前毕业。国家通过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来保证获得职业院校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同学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未能获取必备证书者则不得被用人单位录用。
谈美国社区学院建设的经验 篇4
关键词: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理念,运行机制
美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普及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其中,众多的社区学院在完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增加高等教育机会、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如美国学者克拉克·科尔(Clark.Kerr)所言:“美国两年制社区学院的发明是20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的伟大创新”。在美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社区学院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既减轻了美国各大高校招生的压力,也创造出收费低廉、学制较短的大众化新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使高等教育开始逐步走向普通百姓。研究社区学院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运行机制,弄清其内在发展动力,对我国高职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美国社区学院独特的理念和运行机制
1、美国社区学院的教育理念
(1)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lifelongeducation)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该理念顺应了美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很快得到了积极响应和实践————美国社区学院。美国社区学院的转学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补偿教育等职能决定了社区学院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地位,且从办学特色来看,社区学院以为社区居民服务为中心,学费相对低廉,学生构成上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国际性等特点,这使社区学院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
(2)实用主义教育
在美国,“学校服务”的观念非常明确,这一根本性的价值观支持着教育对于实用性服务与教育的职责及情感,是美国社区学院创建和发展的思想根源。美国社区学院教育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实用主义,可表述为面向社区、崇尚实用。其课程目标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多样性;课程内容有浓郁的多元文化色彩;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和就业趋势为依据,满足社会需求;课程实施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知识、技能的融合,并得到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和社会力量的推动。
2、美国社区学院的运行机制
(1)内部权力运行机制
美国社区学院由各州及地方政府负责领导,各州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做法不一。州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社区学院的领导责任主要有:批准经费预算、制定教师聘任条款等法规、审批新筹建的社区学院等。各社区学院都有自己的董事会,由社区选举产生,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可以连任。董事会指导运作社区学院,院长全权负责,通常由五至九名成员组成,委员由当地公民在各界人士中推选。院长的一切工作必须对董事会负责,其职责范围主要是:负责全院主要行政事务;负责招聘教师,负责对教师的考核;负责与当地公众、机构、团体的联系;负责与州有关机构的联系,出席全国或州一级召开的有关会议;与邻近其他社区学院协调系科设置等问题;向管委会报告并商讨工作;为学院发展筹集经费。美国社区学院与一般大学基本相同,享有很大的自治权利,较少受到官方的行政干预。
(2)教学运作机制
社区学院课程设置具有高度灵活性、多样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社区学院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均以社区的近期、长期需要及当地工商业的需求和就业趋势为依据,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各种条件,使教学内容与当地社区情况尽可能结合起来,为社区发展服务。学生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需要选择专业方向,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公布的专业理论课、技能训练课,修读课程内容。社区学院的发展,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社区学院针对职业教育中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聘请社区内外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形成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教师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并且兼职教师在数量上多于专职教师,一般占教师总数的60%左右。社区学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为需求者提供职业教育、转学教育、继续教育等,他们一般都不从事科学研究或进行高深的学术性探讨。在教师的聘用和使用上,特别是在教师的在职培训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有效的做法。以洛杉矶社区学院为例,洛杉矶社区学院对教师的聘任有着较严格的规定,招聘教师时更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学经验。洛杉矶社区学院学区制定了教师聘任的最低标准:应聘者需要主修领域或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如果不需要所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则需要有学士学位,加上两年的工作经验和教师资格证书,如果没有学士学位,则需要有六年的专业经验和教师资格证书。
二、推动社区学院成长的力量要素
1、美国政府对社区学院的支持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有赖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是一个分权制国家,国家对社区学院的支持主要通过两大手段:一是立法手段,二是财政手段。政府通过立法支持社区学院的发展,并以立法为中介进行宏观调控,预算财政拨款等。早在186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莫里尔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通过土地奖励的办法,资助各州发展高等教育,各州可以把这些土地出售,然后把出售土地得来的钱用来创建州立学院。1917年,政府颁布《史密斯-休斯法案》,该法案提出向更多的民众提供知识技术的教育,同时还提倡为市民和在职者提供夜间上课方式的学习机会,大大推动了社区学院的发展。1958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案保证一切有能力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去高等教育机会。1963年颁布的《高等教育设施法》,授权联邦政府资助各州高校更新设施,其中拨给各州社区学院的款项占所有高校拨款总额的23%,后来又增加到24%,其中许多资金用于更新各州的实验室、实验农场、工厂等。1965年,联邦政府又颁布了《高等教育法》,该法案对资助社区学院有着专门的规定,美国政府要实行全面资助,使其能够在资金保证的情况下得到良好的发展,以培养更多能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198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法案》,该法案明确规定由联邦政府拨款,使各州能对社区学院给予支持。美国政府通过颁布政策,用立法和拨款等手段,对社区学院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社区学院的办学目的和发展方向。同时,为社区学院提供了大量的办学资金,有效地促进了美国各州社区学院的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社区学院的经费中75%~80%来源于州政府的拨款和地方的税收。90年代是美国社区学院飞速发展的时期,多数州根据本州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加大对两年制社区学院或技术学院的投入,社区学院或技术学院经费投入比例甚至要比大学本科院校还高。
2、社会力量对社区学院的影响
美国联邦制的政治体制,使得各州教育都由各州政府所管辖,联邦政府对教育的进行宏观管理,实质性的权利掌握在各州手中,如办学权、教育管理者任命权、教师聘用及学校内部的学籍管理等。对于社区学院的管理,一般各州都设有社区学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宏观管理本州社区学院,具体到社区学院内部,一般由各个社区学院设置的董事会管理,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成员是由社区居民选出的各行各业代表组成,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体现了各行各业对社区学院的参与和支持。此外,一些民间机构和人员对社区学院的发展也具有较大影响,他们通过调查、研究、信息提供等形式对社区学院的发展施加影响。美国两年制学院共有4个全国性组织,如美国社区和初级学院协会、社区学院董事协会,他们为各州的社区学院提供指导和信息服务交流和咨询,为社区学院的发展指明方向。
3、美国大学对社区学院的促进
德国大学的办学理念深深地影响着美国的高等教育,教育界希望把美国的高等教育办成高水准的学术和科研教育,但实际上当时美国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基础水平较差,只相当于德国的文科中学。因此,许多大学校长都想把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分离出学校,以便使大学成为研究中心和知识精英培养中心,发起了纯粹大学运动。1892年,哈珀把芝加哥大学分成“学术学院”和“大学学院”两部分,前者为大学一、二年级,后者为大学三、四年级。1896年又分别改称为“初级学院”和“高级学院”。至此,初级学院之名称正式被采用,后演变成为社区学院。
三、美国社区学院发展对我国发展高职院校的启示
美国社区学院是在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知识化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具有相似的使命,亦有借鉴之处。
1、加大政府对高职教育的宏观引导和扶植
国家和各级政府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增加经费投入,来加强对高职院校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来保证高职教育发展和确立高职教育的地位。我国现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规,专门涉及高职的地方不多,且多是目标性、原则性的,可操作性不强。对高职性质、任务、管理职责、以及经费来源等都没有很具体的规定。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财政性教育经费、个人投入、校办企业及培训事业收入。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为20%。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以学生缴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当前我国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要解决这一制约我国高职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要改革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在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建立多元投资格局,通过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筹集教育经费,不断拓宽高职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增加高职教育投入,缓解经费紧张局面。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重任,明确高职地位,增加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
2、推进高教体制改革,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思想是要使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因此无论哪一类教育都要给毕业生以继续学习的出路和机会。为了使整个教育系统都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必须改革现在的教育制度,建立和完善教育协调机制,整合及共享教育资源。当前我国的学校制度还缺乏连贯性,职教和普教之间的衔接问题还有待解决。应建立起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贯通,相互转换的机制。在我国,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有微乎其微的人能够继续升学,青年为了能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只能通过上普通高中这一条路。为促进这种衔接和沟通,一方面在于国家应广开升学渠道,重视与普通高等教育互相融合、互相转化,在制度、政策上允许高职教育的毕业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或是参加大学或独立学院相近系科三年的转学考试;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理论基础的培养。
3、改革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机制及教学运作机制
学院社区工作总结 篇5
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工办社区在学院及学工办的正确领导下,经过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大学生的共同努力,配合学院庆祝建党90周年、精神文明建设好项目申报、控烟、学风建设等倡议,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同时也成功举行了了大规模的先进评选活动。着力于构建和谐社区,建设服务功能完善,文化生活丰实,道德风尚良好,学生满意放心的和谐社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完成了预定的工作目标,具体总结如下:
一、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创建温馨和谐校园
开学初,在全体工作人员及学生精心的筹备下社区上报了“爱心超市”和“手工制作展”两大精神文明建设好项目策划书。围绕这两个项目,社区进行了初步的爱心超市物品购置,并举办了两次招聘会,目前共选拔出13位工作人员。同时,社区购买了近500幅十字绣及数字油画,分配各楼学生,在5月31前统计收回。这些工作为下学期爱心超市开业和手工制作展等活动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响应学院控烟号召 活动开展形式丰富
响应学院控烟倡议,社区首先在各男生楼张贴了控烟倡议书共9处,涌现出艾和江买买提等一批积极响应号召并成功戒烟的学生。随后,社区在庸夫楼大厅展出8块“控烟”宣传展板,大力宣传学院控
烟活动。接着,社区主板的“实话大学第二季第一期——珍爱生命、珍视生活”以控烟为切入点,深入向学生讲解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并延伸到其他的健康养生知识,使得控烟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同时,社区宣传部举行了以控烟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通过各种
形式的宣传,也使控烟思想深入人心。
三、先进评选公正公开 比学赶帮风气优良
评优评先是社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3月15日,各楼张贴了上海
政法学院社区“优秀管理员”、“优秀值班员”评选暂行办法,紧接着
又向管理员、值班员布置评选各楼优秀集体、优秀个人活动的任务和
要求。3月17日,社区召开学管会成员及楼委干部会议,评选出优
秀团干2名,优秀团员4名。随后,4月12日,组织180名学生召
开社区各楼干部关于2010—2011学年社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
动员大会,经过层层选拔,历时十四天,评选出“优秀学生干部”28
名,“社区积极分子”60名,“受聘干部”60名,“洁齐美寝室”180
间,“免检寝室”60间,“优秀团队”2个,“文明楼”3幢,并进行
了为期10天的公示。4月30日,社区完初步成了“优秀值班员、优
秀管理员”的评选工作,陆炎老师当选为社区优秀管理员,蒋美云等
5人当选优秀值班员。5月10日的社区干部受聘仪式及5月17日召
开的全院优秀个人、优秀集体表彰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本次先进
评选工作的圆满完成。
四、庆祝建党90周年 组织学生五一出行
在建党90年、辛亥革命100年纪念之际,社区组织学院100名
五一留校学生在五一节假期依次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上海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并在晚间放映了励志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此次活
动让学生切身领悟五千年华夏文明与党90年的风雨历程,是对广大
学生一次生动的党史与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丰富了广大留校生的假期
生活,体现了学院及社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五、板报橱窗更新及时 结合主题宣传到位
结合国家及学院建设主题,宣传部每个月组织一次主题黑板报评
比。本学期,宣传部与各楼合作进行了“庆元旦”、“迎接新学期”、“学风建设”、“两会精神”、“迎五一”、“控烟”黑板报评比共6次;
布置橱窗海报“学习两会精神”、“春季疾病预防”、“庆祝五一劳动节”、“党在我心中”共4次。有力宣传了国家和学院最新理论思想及社区
工作动态。
六、督导巡查密切配合 学风安全双管齐下
督导部和巡查部分别负责学院社区的安全督导和学风建设巡查
工作,每天定时定点对宿舍进行检查登记,发现安全隐患及打游戏等
学风不端正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对学院学风建设和营造安全和谐社区
环境做出了重大意义。
六、人文关怀于细微处 点点滴滴温暖学生
针对春天温差大,天气变化快的情况,4月12日,社区特邀请
医务室张医生进行春季疾病预防知识讲座,为我院近150名学生讲解
了春季疾病多发的原因、传染性疾病感染途径、发病症状及预防措施。
切实学生的身体健康。
4月29日,学院献血活动结束,学工办特意购置土鸡,发放鸡汤券550张,免费提供给献血学生。同时,还涌现出陆炎等一批管理员自己出资为学生购置红枣、赤豆等养身物品为学生熬汤,这些举动也有助于学生恢复身体素质,是建设和谐温馨新社区的成功案例。
回顾本学期的社区工作,我们深刻感到,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院正确思想的指引以及学工办领导的大力支持,对于工作过程中存在瑕疵,我们也会充分总结,吸取教训。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会戒骄戒躁、不断改进,努力把工作做到实处,为更广大的学生服务,积极营造和谐、安全、温馨的社区氛围。
加拿大社区学院面面观 篇6
什么是社区学院
什么是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是指由加拿大省政府管制下的中学后教育结构,它们根植于自己所服务的社区之中。通常说来,社区学院是提供中学后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再培训的主要社会机构。社区学院一般可以提供1-2年制的文凭和证书(也可以授予副学士学位和专业学士学位)。与大学相比较,社区学院所提供的专业课程更具职业方向性。其课程设置可能包括与就业紧密相关的专业,例如学徒培训。但是除此之外,也涵盖了从医疗保健、商业到技术和艺术创作等专业课程。社区学院可能是一种普通形式的学校教育机构,在不同学科领域提供各种各样专业课程;也有可能是某大学校园网络的组成部分;或者是关于某个特殊领域、行业或者文化的社区学院(如:林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司法与公共安全学院和地方语言研究学院)。不同于私营的职业学院,社区学院45%-80%的经费来自省政府和自治领政府,其余的经费来自学费、私人赞助以及公共行业机构的赞助。由于加拿大的教育是由各省政府自行负责,因此不同省份的社区学院组织结构存在着差异。
目前规模如何
据最新统计,加拿大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在校生约900,000人,兼职学生约1,500,000人。社区学院的校园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超过900所,提供卫生、商业、科技、贸易、学术深造、应用与创造艺术、社会服务、交际和大学预科等课程。因其独特性,社区学院吸引了不同的学生群体。许多学生直接从高中申请社区学院,一部分学生申请目的是为了获得自己职业生涯的凭证,而另外一部分学生是为了进一步申请大学。除此之外,一些大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位学习之后,因为就业需要,为了获得特殊的实践技能,也会进入到社区学院学习。因此,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在校生学生的年龄段一般在26至28岁之间。这就意味着社区学院的学生可以通过从来自各行业的同学中,了解他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从而获得自己意料不到的生活信息和个人见解。
是否授予文凭与学位
大部分的社区学院会提供1-2年制大专文凭和证书,同时也会提供2年制的副学士学位。然而,一部分社区学院也会授予3年或4年制的学士学位,如技术学士学位和应用艺术、应用科学学士学位等。一些基督教会学院可以授予4年制的艺术与科学学士学位,同时也颁发一些特殊的学位,如神学学士学位、宗教教育和圣经学。社区学院不仅提供艺术和科学学术课程,同时还提供职业培训。
一般说来,在加拿大获得社区学院学位和证书比获得大学学位证书所花费的时间少,费用也比较少。尽管公公立和私立社区学院收费有着差异,但是整体来说是比较便宜的。在入学要求方面,部分社区学院属于“开放性入学”(仅仅要求学生有高中文凭,高中毕业或者年龄在18岁以上)。也有部分学院在入学要求上有特殊的学术规定。社区学院也可以成为求学者继续攻读大学的“基石”。因此社区学院经常被大家称之为连接大学的“纽带”。所谓的“纽带”是说大学认可社区学院所开设的课程,并承认社区学院所修课程的学分。因此,如果想从社区学院到大学继续学习,可以把在社区学院学习所修得的学分结转为申请大学的学分。
有什么不同与特色
社区学院是为了满足加拿大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而设置的,它是一种具有动态性的教育机构。社区学院的独特性在于它紧密联系雇主、企业等需求项目培养高质量、综合性人才。与大学相比,社区学院和社区技术学院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如小班教学,跨校选择课程,更多的个人试验室空间和教室空间资源,互动性教学,更多的合作与实习的机会,宽泛的入学条件等。
如何抉择
社区学院建设 篇7
一、清晰办学理念, 明确办学定位
要促使社区学院健康发展, 最根本的是要对它的办学进行准确定位。目前, 我国社区学院的办学定位, 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有的定位于学历教育, 有的定位于岗位培训, 也有的办学范围几乎涵盖了少儿培训、成人教育、老年教育与社区教育。由于对社区学院的职责与功能定位不准, 界定不明, 促使相当一部分社区学院或做了基础教育要做的事, 或承担了高等教育的部分功能。笔者认为, 社区学院要健康发展, 首先要找准方向, 明确定位。对社区学院的办学理念, 要有清晰的认识。作为社区教育的专门机构, 社区学院的核心理念是姓“社”, 要把为社区发展服务当作自己的最高宗旨。从这一理念出发, 把办学的功能定位于向社区进行广泛的教育渗透, 注重人文精神和知识的实际应用, 强调用教育的力量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 净化社区道德环境, 促进社区建设, 最终改善和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
二、加强制度建设, 发挥制度功效
1. 规范制度内容、标准和流程体系。制度作为一个集团内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必须具有相对的权威性。其权威来自于制定制度的内容和标准, 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 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颁布实施相对严密的程序体系, 由此才能确保制度的科学、规范和有效。这几年, 我院在制定制度过程中, 始终坚持制度的先进性, 使制度内容、标准做到有法可依, 不与上级精神、单位实际相矛盾, 充分体现制度的引领作用。同时, 保持制度的连续性, 不朝令夕改, 对于必须修改、完善的制度, 先进行调研、总结、反思, 在修改完善时履行一定的程序, 讲清合理的依据, 使制度、规范顺乎人心、合乎众愿; 同时, 不忘重视制度的实效性, 制度内容既有宏观上、原则性的要求, 更有具体的可供操作的东西, 对具体工作流程进行制度化约束和规范, 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2. 完善制度执行机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和落实, 只有严格贯彻执行制度, 用制度来管人、管事, 才能真正体现制度在管理中的作用。一方面, 我院通过学习、座谈、讨论等方式, 使学院成员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 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另一方面, 我们将制度进行整理、分类, 并张贴上墙, 方便大家遵守, 提高制度执行力。为强化制度的执行效果, 我们严格执行各项奖惩措施, 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把服从制度管理列入考核范畴。
三、注重业务培训, 提高师资水平
1. 加强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的思想建设。思想是意识, 是人的灵魂。进行思想建设, 说到底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 进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我院通过学习、培训、交流、总结等多种形式, 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以提高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 并引导他们在办学思想上牢固树立四个要点: 全心全意谋发展, 一丝不苟抓质量, 有条不紊抓管理, 诚心诚意待学生。以该四点为行动准则, 以认真、踏实、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把自己的良心、真心、真情、责任、使命融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使主人翁意识付诸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2. 加强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的业务建设。社区培训学院既承载着大量的社区教育培训任务, 又担负着对街道、社区开展教育活动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这就需要学院组建一支懂管理、精业务, 以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的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 抓好这支队伍业务水平的提升工作。天宁社区培训学院在业务建设中, 注重院本培训活动, 通过搭建专题讲座、研讨交流、总结反思等平台, 帮助教职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加强常规管理, 做足管理文章
一个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在该单位的日常工作管理上。因此, 加强常规管理, 促使管理工作不断科学化和规范化, 实际上就是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
1. 做好常规管理之“常”。从语义解释的角度看“常”字, 其含义为通常、普遍和习惯; “规”字则含有规律、规矩之意。所以, “常规”一词, 一般是指日常、惯常、通常奉行的准则、规则和法则。加强常规管理, 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 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前提。我院在常规工作管理中,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如教学计划管理、课堂教学管理、考试考核管理、任教老师和学员的日常管理、课外校外活动管理、班主任工作职责等, 并做到管理工作职责到人、服务到位。如在班级工作管理上, 学院实行班主任负责制, 即每一位班主任对班级学员进行全方位跟进管理, 做到点名考勤, 缺课问因, 生病关爱, 使管理不留一点漏洞。
2. 管理要“入心”“入情”。学院管理工作, 本质在于服务, 服务于管理目标的主体———人。为了使服务凸显管理的功能,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 解决任何问题, 都应站在“人”的角度, 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的因素看成是首要因素。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以真情、真心、真爱去服务于人, 我们的管理才会做到“入心”“入情”。这样人性化的管理, 往往能使工作更有成效。
加强社区培训学院自身管理能力的建设, 既是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 在国家把推进终身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战略目标的大环境下, 社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作为为社区教育提供更多优质服务的社区培训学院, 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建设更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社区学院建设 篇8
(一) “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社区”概念的提出
学习型社会的最早倡导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早在1972年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就将“学习型社会”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目标[1]。学习型社区理念源于美国学者哈钦斯和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理论。1990年, 随着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一书的出版, 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呼声此起彼伏, “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开始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们的共同愿望。而社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 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并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之一。
学习型社区最早的定义出现在1995年的《欧洲终身学习计划》中。1998年, 我国台湾教育部门编写的《迈向学习社会》白皮书中提到, 学习型社会是各类型的学习型组织之一, 其首要任务是致力于社区团体的组成, 增加学习机会;联合提供学习单位, 发行学习讯息, 倡导学习风气, 成立社区学习中心, 建立社区的学习体系[2]。内地的相关研究成果中, 鲁婷将学习型社区定义为一个以人为本、以家庭和社区成员为主体, 以学习为动力, 以学习型组织和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为基础, 以促进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社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社区[3]。
近年来, 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在社区服务社会化、社区教育发展、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勇于创新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为我国全面构建学习型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二) 开放大学与开放学院的发展
当全民终身教育成为世界性的共识和行动, 举办开放大学就成为许多国家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选择[5]。到目前为止, 全世界以“开放大学”命名的学校超过60所, 而1969年创办的英国开放大学堪称典范。在我国, 分别在1986年和1989年, 创办了具有开放大学性质的学校——台湾空中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
2010年7月23日, 我国内地的第一所开放大学在上海正式挂牌。作为一所既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又开展职业培训和文化休闲教育的新型大学, 上海开放大学正在成为上海发展终身教育的新载体, 全力推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同年10月23日, 全国第一所开放学院上海开放大学松江开放学院挂牌成立。松江开放学院的揭牌, 标志着上海开放大学在整合电大、区县业余大学、社区学院等继续教育资源, 深入开展社区教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 学习型社区的基本特征与开放学院的突出优势
学习型社区的基础是全民参与。通过相关组织有效的教化引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教育培训引导每位社区成员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相伴的,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继承, 进而将学习作为自觉的生存实践活动;学习型社区的特点是“有教无类”。切实实现教育公平, 各种年龄、层次、背景的人都有平等、开放的入学机会, 可以按需享受学习的权利;学习型社区的学习形式是不拘一格。人们学习的过程可以是在教室集中授课、在家中网络自主学习、参加社区内各类科技和文化活动等。
类似于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开放学院即开放大学的分支, 其重要职能就是以社区成员为对象, 为社区开展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教化活动[6]。开放学院直接向社区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与空间, 它贴近社区、贴近大众, 依托多年来的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办学经验, 远程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优势, 在开放大学的引领和指导下, 将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继续教育普及化、市民素质教育社会化”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开放学院是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有力助推器。
二、调查:松江开放学院在松江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具备的功能
上海开放大学松江开放学院是一所运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作为重要教学手段, 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学校, 截至2011年8月, 拥有遍布松江区的11个教学点和3个校企合作点, 已开设10个本科专业, 13个专科专业, 在读学生逾8700人, 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万多名, 400多名学生获得学士学位。每年培训非学历教育学员1万余人次, 拥有现代化教育网络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松江开放学院目前已经挂牌成立了“上海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松江学习中心”。“上海开放大学外来务工人员学习中心”也在筹备中。
在松江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过程中, 松江开放学院作为终身教育的主阵地, 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松江开放学院在松江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已经具备的功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
(一) 统筹管理功能
目前, 松江开放学院协助松江区政府承担着统筹管理社区教育的任务。通过组织、指导、服务、评价各社区学校、教学点的各项工作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社区教育[7]。松江开放学院目前负责泗泾镇社区学校、佘山镇社区学校等八所社区学校以及本部和成师校十个教学点社区教育方面的联系、统筹、规划、管理工作, 同时与松江茸城培训中心等十几所培训机构建立业务往来关系。社区教育中介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从2011年起, 学院为了提高松江区社区教育的办学能力和水平, 计划通过2-3年时间, 对该区15个街镇社区教育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此外, 开放学院牵头组织下属社区学校开发社区教育实验项目, 2011年上半年就申报了12项, 其中3项获市重点项目, 5项获市一般项目。
学院还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上海市社区教育课程联合教研室, 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等工作, 相关教研员将在今后的松江区社区教育领域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由此可见, 松江开放学院已经初步具备了统筹管理功能。
(二) 引导教化功能
引导教化功能是指根据时代、社会以及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的建设和需求, 培育主流文化, 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民主法治、公共道德、环境保护、生命意识等教育活动, 即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性教育和活动, 促进社区成员的素质提高和身心和谐发展[8]。目前, 松江开放学院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强化引导教化功能。
1.远程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1) 社区学员的需求情况
笔者以“对远程教育资源的需求”为题, 对松江区岳阳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和洞泾镇的100名居民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居民中在校学生、在岗职工、离退休与离岗人员 (未到退休年龄下岗或待业者) 的比例是1∶1∶3, 其中离退休与离岗人员的比例是7∶3, 这主要是考虑社区教育的学员组成和学习需求特征。访谈的问题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你是否需要远程教育资源?
对此, 62名居民表示需要远程教育资源, 并且认为远程教育资源比其他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更为方便灵活。38名持否定态度的访谈对象由于不具备基本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表示, 对此无所适从。由此可见, 普及基本电脑知识仍十分必要, 开放学院在这方面还大有文章可作。
第二, 你需要何种类型的资源?
此问题在不同调查者中存在明显区别:在校学生比较喜欢趣味性较强的娱教软件, 能够在游戏中比较轻松地学习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在岗职工和部分离岗人员关注所在行业和所学专业的发展, 希望通过学习, 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同时也对丰富多彩的休闲文化有强烈的兴趣, 他们比较喜欢网页、视频等资源, 排斥单纯的文字类型资源;离退休人员非常注重资源的实用性、易懂性, 对资源类型要求不高, 但对呈现方式有强烈要求, 比如字体要大, 呈现形式要清晰、明了, 避免迷航, 这与调查对象的生理特点有关。
第三, 利用资源学习的过程中, 你需要得到哪些配套支持服务?
在校学生希望提供较为详尽完整的帮助文档;在职人员和离岗人员希望通过BBS、QQ类的平台进行交流和寻求帮助;离退休人员则希望在必要的时候有专人提供电话答疑和面对面的指导。
通过上述调查研究, 笔者认为, 松江区的大部分社区成员都有比较强烈的学习愿望, 有终身学习的需求, 这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良好契机, 而松江开放学院在对社区成员教化引导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2) 开放学院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松江开放学院负责开发和维护的松江区终身学习网是社区教育的大平台, 高速、高效为社区居民提供远程教育支持服务是开放学院的工作目标。目前, 除自行开发的资源外, 还购买了数字资源课程400多门, 网站的访问人数已超过60万。在2011年上半年, 开放学院对终身学习网进行了后续建设和系统整改, 根据市民学习的特点和需求, 对网站的部分板块进行了修改和调整。与此同时, 以松江终身学习网为媒介, 松江区各社区的居民在上海市终身学习网上的学习热情也大幅度提高, 已连续数月成为学习时间最多的区县, 而九亭镇成为学习时间最多的社区。
此外, 借助“松江大学城”的地理优势和“大学城教师”的人力资源优势, 开放学院已与上海外贸学院等高校联手开发了部分反映松江区文化特点的特色课程, 在过去的两年中, 共开发了48门课程资源, 其中25门获奖, 社区学校、教学点申报的25门课程资源中有3门课程获得相关奖项, 此举为社区学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
2.社区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开展
近年来, 松江开放学院通过展览、竞赛、讲座、报告等多种形式牵头开展社区活动, 如松江区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读书节活动, 市民参与热情高, 300多人参与读书征文, 有50人获奖。具有开创性的“星期五市民课堂”已经走进了社区, 受到了各年龄段、各种职业市民的普遍认可, 开设的课程涉及国家政治、地方发展、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养生保健、子女教育以及心理辅导等各个领域,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目前该讲座已经成功开办了4期, 109讲, 共有8000多人次在讲座中受益。
除了长效活动外, 松江开放学院还参与、组织了“百万市民学环保”等活动, 在活动中充分发动群众, 群策群力, 共同参与, 这些活动都让社区成员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提高了学习兴趣;学院还通过建立激励机制, 举办各类社区教育系列评选活动, 其中33个居委会被评为“区社区教育优秀教学点”, 16支居委会指导下的群众学习团队被评为“区社区教育优秀学习团队”, 各街道和社区学校自行建设的15项学习资源被评为“区社区教育优秀学习资源”。2010年, “文明观博”讲师团深入企事业单位和居委会, 为2300余名社区成员、2200名志愿者进行了培训。这些活动的开展, 提高了社区成员对学习的认识、信心和认同感, 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到了终身学习者的行列中。
因此, 松江开放学院的引导教化功能已基本实现。
(三) 教育培训功能
1.教育培训种类
(1) 电大学历教育
是指以传统教学和网上学习有机结合为特点的面向所有包括普通市民、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电大学历教育。截至2011年8月, 共有10个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2个电中专业。
(2) 远程学历教育
是指开放学院开办的纯粹的远程学历教育, 主要是奥鹏学历教育。2011年上半年共有涉及四所大学网络学院的270人入学或继续学业。学员的学习、教师的辅导、工作人员的支持服务均正常有序。奥鹏学历教育作为电大学历教育形式的有益补充, 目前整体运作良好。
(3) 各类培训
是指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各类培训:校企合作、公务员培训、为在职人员和待业人员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社区休闲教育培训等。目前, 松江开放学院的培训项目分四类, 30多个培训项目。部分项目品牌优势已经建立。据笔者调查, 2011年上半年, 学院共培训2083人次。其中职业技能类培训493人次, 涉及物流、计算机、行政管理、建筑工程、社会工作者等行业。岗位资格培训182人次, 涉及会计、法律、计算机、英语日语等专业。面向企事业单位的订单式培训848人次;针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560人次;针对社区老年人的计算机、英语等培训400余人次。
2.关于教学培训功能的调查
笔者对松江开放学院电大、电中、网络教育以及培训学员近600人进行调查问卷。结果表明, 松江开放学院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教育培训功能已完全具备。
下面笔者将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本次调查问卷下发587份, 回收587份, 有效问卷579份。为了保证问卷结果的有效性, 笔者在每次问卷收齐后, 都抽取了10%左右的调查者, 对其进行了简要的访谈,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交流确保其答案的真实性、准确性。
(1) 学员对松江开放学院的终身教育品牌基本认可
松江开放学院将内涵建设作为立校之本, 以“夯实基础、深化内涵、提升品牌、持续发展”为工作目标, 以“和谐、严谨、开放、进取”为校训, 始终将“教学质量”放在首位, 学院多年来的电大办学经验、规范的教学管理等都得到学员的充分肯定。在“你是否认可松江开放学院是终身教育的品牌, 选择松江开放学院进行学历进修、技能培训和休闲教育?”这个问题中, 78%的学员表示认可, 9%的学员基本认可, 13%的学员认为尚存在较多有待改进之处。
该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学员普遍对松江开放学院终身教育这个品牌是认可的。同时, 笔者在访谈中也得知, 个别学员对终身教育的理念还不够了解, 尤其是一些学历教育的学员认为读书仅仅是为了得到文凭, 改善目前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条件, 因此对严格的出勤、上网学习、考试管理等制度有一些抵触情绪, 认为成人教育应该更加宽松, 更少制约。很明显这种倾向是偏颇的;而非学历教育的学员, 尤其是参加社区休闲教育的学员对开放学院的办学认可度极高。他们普遍认为, 学院办学规范, 教师富有经验, 各项支持配套服务到位。
(2) 学员对开放学院的师资配置基本满意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 是衡量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教育培训功能是否具备, 师资都是极其重要的指标之一。在问卷中, “你对你的任课老师满意吗?”问题中, 75%的学员表示满意, 8%的基本满意, 12%的个别不满意, 5%的大部分不满意。问卷对本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 如果你是“基本满意”及“满意”的, 你觉得老师以下哪方面能力最重要?如果你是“个别不满意”及“大部分不满意”的, 你觉得这些老师哪些方面做得最不到位?专业能力、面授教学水平、远程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学习支持力度。调查结果如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开放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学员对教师的“学习支持力度”、“教学态度”是高度关注的, 而目前开放学院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得到一致认可的, 教师还应进一步适应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不断改进教学态度、提高对学员的学习支持力度上作文章、下工夫。
(3) 学员对开放学院的教学资源质利用率呈上升趋势
分校版“网上课堂”是电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为方便其他类型学员学习, 松江开放学院也建设了多种形式的符合学生需要的网上课堂。对于教学资源的总体情况, 笔者曾在2005年和2009年对相关网站进行了观察, 并对学习每门网上课程的其中5位学员进行了访谈, 之后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分析:目前, 松江开放学院正在倡导和逐步实施“网上网下一体化”教学。每学期都有30余门课程实现“网上网上网下一体化”设计, 每位老师都必须完成至少一门课的视频资源建设。教学资源的类型包括文本、PPT、视频、网页、教师个人网站等。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学员的利用率和认可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4) 开放学院的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笔者通过走访教务部门, 对部分毕业学员的企业进行回访了解到, 很多学员通过学习, 职业技能得到提升, 有些晋升了职称, 有些被委以重任,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松江开放学院给予高度认可, 到目前为止, 已有多家企业与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2010年6月, 从中央电大有关学士学位授予部门得到消息, 松江开放学院电大学历生中的本科毕业生中获学士学位的人数已达200余人, 位列上海电大系统的第一位。
(5) 开放学院的教育促进了学员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
此外, 笔者在对有关职能部门的访谈中得知, 松江开放学院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的学习型家庭, 即一个家庭中有多位成员在松江开放学院成为同学或校友, 通过共同学习, 将终身教育的理念传播到各个社区、千家万户。
通过大量的调查、访谈, 笔者深有感触, 作为一所全国示范校, 松江开放学院在松江区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确实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统筹管理、引导教化、教育培训等功能已基本实现。
三、思考:开放学院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功能延伸
开放大学是“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相结合, 与构建学习型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要相适应的新型大学”。因此, 开放学院不同于电大等任何一种形式的成人继续教育办学模式, 它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是处于边缘补充型, 而必须成为主流教育, 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补偿教育、订单式培训以及社区服务等教育形式合理、有效地进行整合。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的开放学院确实在学习型城区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 其功能仍有较大的延伸空间, 仍有待进一步开发。对于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开放学院的功能延伸与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可以用图2表示。
(一) 科研功能
英开计划委员会报告第四十八条规定:“开放大学的全职学术人员应将自己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独立的学术研究中, 以使自己能跟上本学科的发展步伐。”由此可见, 成功的开放大学必须依靠大量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人员和源源不断的科研成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后盾和支撑。良好的科研氛围、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健全的科研体制是开放学院站稳脚跟、蓬勃发展的原动力。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开放学院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 不断提高任课教师和技术人员的科研学术能力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 需要开展大量开创性工作, 需要开放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摸索、研究、总结、提炼成果, 并将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及时推广。目前, 松江开放学院已经完成和正在开展的课题研究共六项, 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据笔者调查了解的情况, 目前, 我国的开放大学及其所属开放学院科研基础普遍薄弱, 虽然科研工作已引起了各级部门的普遍重视, 但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不能满足要求, 开放学院的科研功能尚不成熟、不完全具备, 需进一步加强。
(二) 师资培训
无论是在传统教育还是在远程教育中, 教师都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社区教育由于涉及面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 又存在其特殊性:首先是对师资的需求量极大, 必须有大量热爱社区教育事业的教师投入其中;其次是知识涉及面甚广, 可能需要各个行业的志愿者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而开放学院必须承担师资培训的重要任务, 发挥师资培训功能, 为社区学校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开展长期的、覆盖面广的、有针对性的师资培训。
松江开放学院曾在2009年10月, 对14所社区学校的132名教师进行了“社区教育工作实务课程师资培训”, 由于大部分教师是兼职的, 系统的培训总体较少, 所以就目前情况而言, 开放学院在师训方面的表现不突出, 优势不明显。大规模师训的长期开展, 优势教师资源的不断开发将对学习型社区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 师资培训功能不容忽视。
(三) 引领辐射功能
所谓引领辐射功能, 是指开放学院作为一个城市 (区、县) 的终身教育中心, 在牢固把握终身教育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将正确的教育和学习理念、科学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丰富的学习资源、完备的教学服务等延伸到社区及其下属社区学校、其所在区县的企事业单位, 促进本区县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真正满足每一位社区学员的学习需求。
对于引领辐射功能的发挥, 笔者认为, 开放学院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进行有效的学习质量跟踪。教育质量是任何一个教育机构的生命线, 开放学院更是如此。过硬的教学质量树立了品牌, 才有可能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二是建立畅通无阻的终身教育网络。加强与社区学校、居 (村) 委会等单位的沟通联系, 通过深入的调查了解, 了解社区成员学习需求后, 真正做到送教进社区、送教下乡, 积极促成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团体的建立;与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 开展各类订单式培训, 通过送教上门等形式, 共同构建学习型组织。三是建立完备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使开放学院不但成为“学习中心”, 而且成为“学法指导中心”, 教会学员知识的同时, 教会他们“学习”, 从而真正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实现因材施教, 无缝服务[9]。
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是学习型社会的美好愿景。开放学院作为一个城市 (区、县) 实施终身教育的主要办学机构, 面对的是“从摇篮到拐杖”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 在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过程中, 可谓任重道远, 其功能的定位与开发需要通过开放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大量实践与理论研究来不断深化、明确。
参考文献
[1]陈文远.学习型社会建设中高等学校的引领功能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7:16-22.
[2]邵泽斌.转型期学习型社区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36-41.
[3][4]鲁婷.学习型社区建设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10-18.
[5]杨晨, 顾凤佳.中国如何办好开放大学[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0, (5) :3-7.
[6]黄志峰.地方高职院校在社区教育中的中心功能[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85-87.
[7]周继平.城市电大举办社区大学的功能定位[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 :94-96.
[8]钱有江.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功能定位、价值取向和策略选择[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5) :13-16.
社区学院建设 篇9
关键词:学分制,社区学院,育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从20纪90年代起, 各大高校逐步开始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 教育管理体系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因此, 适应学分制特点发展趋势的管理组织模式以及管理平台得以迅速发展。在大学生社区从传统的学生公寓管理到社区学院这一全面系统的育人体系的发展中, 上海大学做出了一个创新和良好的尝试。本文将在学分制实行这一大背景下, 从新的学生工作理念角度, 对比传统学生公寓的社区管理, 和上海大学创造性推行的社区学院这一全面的育人体系和平台。
1 学分制下的育人和学生工作理念
要谈到社区育人这个平台, 就必须首先讲到所处的学分制的大环境及其新的育人理念。
学分制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哈佛,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学分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美国实行的弹性学分制, 欧洲实行的学分转换制, 我国内陆通行的是基于通才和专长培养目标相结合, 重视政治思想教育的混合学分制。而上海大学所实行的完全学分制, 配以短学期制, 选课制已实行近20年,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走在国内各高校的前列。
在学分制下, 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灵活计划修学时间, 公平参与课程考核, 获得良好的教学教育服务的权利。我们认为, 大学生已是一个“成人”, 他们有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 有多样化的需求。学生工作的作用是为学生“联络, 协调, 服务”, 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 应将学生工作的宗旨定位于, 为学生提供周详的服务及设施, 帮助学生成长, 发挥其潜能及提高其学习能力;照顾学生的需要, 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提供专业服务, 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
而学分制下学生工作的任务就应是创造各种条件和保障指导学生学习, 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学习还包含课外学习, 其中, 社区学习是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传统以实现学生公寓管理的社区育人
在我国, 从高等教育的一开始, 大学生的住宿一直由高校统一负责提供, 因此学生公寓有着集中的特点。既然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比较集中和固定的场所, 占领学生社区公寓这块阵地, 使其成为日常管理、服务育人和稳定工作的重要场所, 是我国高校一直以来包括在学分制实行初期, 比较传统的实现学生公寓管理的社区育人的模式一般有特色的采取以下方式。
(1) 加强学生住宿管理, 执行学生工作干部夜间值班制度, 通常被称为“三同” (在社区中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 。同时, 在学生公寓楼或学生公寓区设置“学院学生工作特色工作室”, 如“党建工作室”、“励志成长工作室”、“精神文明工作室”等, 以及时掌握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2) 以楼为单位的教育管理模式, 即每幢学生公寓除配备学生公寓辅导员和社区管理员外, 还按“楼长—层长—室长”三级管理模式, 组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 鼓励学生当家作主, 学生公寓服务中心在年度考核过程中, 学生参与考核, 并作为重要考核依据。而社区每年对每幢学生公寓按其完成的社区育人功能的情况与特色, 进行考核、评比和表彰。这就是一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 物业管理为基础, 学生参与为主要环节, 公寓楼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公寓工作模式。
(3) 针对学生特点从行为训练入手, 在学生公寓建立大学生行为档案卡制度。行为档案卡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则记载学生在公寓的品行表现及奖惩记录, 配有各学期学习绩点。制定《学生行为奖惩积分评分标准》, 档案卡实行累计积分制, 奖惩并置。
(4) 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在学生社区公寓开展大学生行为指导课程训练, 对于新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对今后四年的学习生涯, 甚至对其今后进入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社区进行必要的行为指导也是尤为重要的。而且将此做法以学生必修学分的方式固定下来, 既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 又是德育课程在实践行为中十分重要的延伸。
3 探索学分制下全面系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社区学院的建立
学分制条件下, 特别是推行如上海大学的完全学分制, 学生每学期选修课程的不同, 以及同一门必修课程选择自己要求的课程时间和授课教师, 实际上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课程表。这样使传统学年制下赖以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载体和平台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随着班级概念淡化, 学分制下一种新的学生管理模式必将出现, 就像无论再不相同的树叶也应按照“分叉—分枝—枝干”编入同一全面完整的体系之中。
正是这样的大环境下, 学生公寓社区重要性在育人平台中明显地突出重要起来。学分制下, 学生工作将以学生社区为基地, 建立和推行社区管理模式, 实行学生教育、管理、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工作体系, 成为了发展的必然。于是一种学分制下全面系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社区学院应运而生。
社区学院对于传统的社区育人并非简单的批判和否定, 而是在以往工作优秀和完善上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诸如上文提及的四种传统模式的特色工作是继承、坚持、推进、完善。但是要有继承和发展, 更要有创新和突破。简单地说, 社区学院应是以学生生活社区为阵地, 以学生生活小区或者学院为基层组织, 以各社区服务中心和学生社团组织为载体的学生教育管理运行体制。成立的社区学院 (社区学生工作委员会) 是指导全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而学生工作处 (学生工作办公室) 作为该社区学院 (社区学工委) 的职能机构, 对入住公寓的学生按楼群组建学生小区或社区学院分部 (跨院系的楼群组建或学生小区, 或建制的楼群组建社区学院分部) , 院系的学生工作机构建在学生小区或社区学院分部;在其中建立党团组织, 学生辅导员入驻工作, 从而使学生小区或社区学院分部成为人员相对稳定, 组织相对健全, 具备履行行政管理思想教育智能的学生工作基层组织, 使生活园区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载体, 日常管理的切入, 社团活动的基地, 以此根本性提高大学生生活园区的育人功能;在学生公寓区或社区学院分部建立若干学生社区服务中心, 作为日常的学生基础服务平台, 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 上海大学学分制下社区学院建立的各学生管理平台
在学分制下, 学生工作应该由传统的行政管理转变为积极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成才的导向型的咨询服务体系, 这也正是社区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学生小区或社区学院的分部建立若干学生社区服务中心, 作为日常的学生基础服务的平台, 在咨询和服务中体现引导、教育、管理的内容。
4.1 新生服务中心
此中心主要服务于一年级学生, 隶属于学生工作处 (学生工作办公室) , 从学院或社区专聘辅导员中甄选, 对新生进行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 帮助广大新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 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建立良好的学风和行为习惯, 确立个人奋斗目标。
4.2 选课指导中心
此中心对于不同年级工作内容重点有所不同, 隶属于教务处, 聘请教务专职工作人员对于一年级学生进行选课介绍和指导, 帮助学生完成初次选课。对于其他年级学生则由聘请的专业教师, 班导师或经过培训的专职辅导员, 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辅导学生利用于自己的指导性教学计划与学校教学的选课制体系进行科学、合理地选课, 使学生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与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愉快学习、健康成才。
4.3 成才 (助学) 服务中心
此中心面向各年级学生, 隶属于学生工作处 (学生工作办公室) , 由专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奖、助、贷、免等帮扶政策积极开拓帮困渠道和勤工助学岗位, 尽可能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帮助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以及感恩回报国家的社会责任感。
4.4 职业生涯指导中心
该中心隶属于学生工作处 (学生工作办公室) 和招生就业处 (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办公室) , 中心工作人员要由两部门和各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以及分管就业或从事过就业的专职辅导员, 部分“两课”教师组成。该中心针对一年级新生结合心理测试, 职业个性测试, 并可配合学生职业规划类课堂, 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 兴趣爱好, 职业性格倾向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成长、成才的定位。
4.5 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
该中心隶属学生工作处 (学生工作办公室) , 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聘请心理学专业教师与心理咨询工作者, 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测, 建立自己学校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有心理困惑或心理疾病的学生提供咨询, 及时疏导或干预, 必要的转送专门医院整治, 帮助咨询者提高适应能力和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等。
4.6 学生社团与艺术文化活动中心
该中心隶属于校团委和学生工作处 (学生工作办公室) 下属艺术中心, 落实专人加强对学生团体的管理和指导, 引导和促进学生业余文化娱乐活动的健康发展, 对艺术有特长或有兴趣进行专业指导和传授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7 法律服务与权利保障中心
该中心隶属于学生工作处 (学生工作办公室) , 校团委, 中心工作人员有两部门和法学院的专业教师, 高年级学生以及校学生会相关人员组成。中心要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 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治校, 确保高校的和谐发展与学生法制观念的深入。
4.8 就业指导中心
该中心隶属于招生就业处, 不同于生涯指导中心, 主要面向三、四年级学生, 聘请专业人士和专职辅导员, 在学生中进行思想教育、政策法规、择业技巧、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辅导和培训, 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总之, 学分制下新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社区学院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理顺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下育人模式的关系又要理顺学生管理工作与其他辅助部门的关系, 还要理顺社区学院这一新的学生工作体系内部职能关系。上海大学推进社区学院的建立才刚刚起步, 就像所有发展摧生出来的新事物一样, 会面临各种困难与考验, 但它必将展现出其勃勃生机。社区学院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也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方俊.关于社区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2 (2) :73~76.
[2]陈原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477~479.
社区学院保障机制研究 篇10
一、规划投入机制
规划投入机制是确保社区学院建设所需物质资金的根本保障。只有把社区学院建设纳入国家、地区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建立社区学院建设的稳定规划投入机制, 城市社区学院的建设才能有可靠的物质保障。 (1) 逐步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 为社区学院建设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按照建设公共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各级政府应逐步加大对社区学院建设的资金投入, 增加公益性、社会性、服务性的支出。 (2) 建立社区学院办公教学用房保障制度。按照城市规划和社区划分的要求, 配备社区学院办公、教学用房, 确保社区学院有址办公、有地办学。 (3) 多渠道筹措社区学院建设资金。建立“财政支持为主、费随事转、彩票资助、联点扶建、有偿服务、社会赞助”等多元化的社区学院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制定严格的制度, 保证社区学院建设资金的正常使用。
二、领导组织机制
领导组织机制是从根本上保障社区学院建设的领导和管理机制。社区学院建设以领导干部为主要决策系统和协调管理系统, 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和人格素质关系和谐社区学院建设的成效。要使领导干部在和谐社区学院建设中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担负起整个社区学院建设的决策、指挥、控制、检查、督促责任, 带动人民群众推进社区学院建设, 就必须建立完善的领导组织机制, 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组织部门和民政部门配合、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工作站广泛参与的社区学院领导组织体制和工作体制。 (1) 建立社区建设领导组织体制。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 把社区学院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要建立健全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社区学院建设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责任机制,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2) 健全社区建设工作机制。社区学院建设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能, 落实好建设社区学院的各项任务, 形成推进社区学院建设的整体合力。 (3) 制定发展规划。把社区学院建设工作纳入社会事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制定规划要立足长远, 具有前瞻性;实施计划要着眼现实, 注重可操作性。按照“总体规划, 分步实施”的原则, 因地制宜, 循序渐进, 突出重点, 推动社区学院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法律规范机制
法律规范机制是推进社区学院建设的法治保障, 包括推进社区学院建设的人大立法、法规、政策、规章和行为规范。 (1) 人大立法是最基本的保障。在推进社区学院建设的各项保障机制中, 形成法律规范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社区学院建设的机制必须法制化, 使社区学院建设获得法律的保障。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在社区学院建设中的立法作用, 是社区学院建设保障机制的法律保证。 (2) 法规、政策、规章与人的行为规范。社区学院建设保障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建设, 就是社区学院建设的法规、政策、规章和人的行为规范的制定。根据社区学院建设运行的需要, 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规章和人的行为规范, 是社区学院建设的重要保障。 (3) 奖励制度。建立严明的赏罚机制是法律规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赏罚机制是通过利益导向体现价值导向的关键中介。社区学院建设的奖励制度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在社区学院建设过程中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不断制定、补充和完善。建立社区学院建设工作队伍的奖励机制, 进一步完善评比表彰先进的奖励制度。
四、人才激励机制
人才激励机制是推进社区学院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必须加快社区学院人才培养,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社区学院工作者队伍。创新制度, 推进社区学院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1) 建立社区学院工作制度。职业化、专业化是发展社区学院的基本前提。要解决社区学院人才的职业定位和社会角色问题, 就要把通过国家考试的社区学院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管理, 推行社区学院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聘任制度, 建立社区学院人才考核评估制度。 (2)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选聘一批又一批年轻化、专业化、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和热心于社区学院建设和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充实社区学院队伍, 进行教育培训。根据实际情况, 不断推进社区学院工作者岗位教育和培训工作, 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学院工作者培训制度, 使社区学院工作者树立服务意识, 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五、检查监督机制
检查监督机制是推进社区学院建设各项保障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社区学院建设的各项活动和工作, 如果没有检查和监督, 就不能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切实的改进和完善。检查监督机制渗透在社区学院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是社区学院建设向更高过程和更高目标迈进的重要临界点。 (1) 检查监督机制的内容。检查监督机制的内容一般包括两个环节。一方面, 正确检查和评估规划实施的状况及实施的结果。另一方面, 要认真分析研究实施结果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及原因。此外, 还应明确检查和评估包括对原定的发展目标和各种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的检验。根据实际情况,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 如果既定目标和规划自身存在问题, 应当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审批权限, 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如果既定目标和规划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 就应当加以坚持和维护, 要求继续切实执行。 (2) 检查监督机制必须配备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社区学院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 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原则。评估指标体系不仅有整体性的, 而且有部门性的;不仅有结构性的, 而且有功能性的;不仅有各种“硬件”指标, 而且有各种“软件”指标;凡是可以量化的指标, 都要把它量化。
六、环境适应机制
环境适应机制是社区学院应对外界变化过程中形成的, 具有及时获取信息、整合资源、调整战术的流程体系, 目的在于及时把握市场需求, 预测发展方向, 提供满意服务, 引领教育创新, 实现持续发展。 (1) 社区学院把社会需求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和动力源泉, 根据社会公众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策略, 在学院内部建立环境适应机制, 表现为“主动地谋发展”。在学院的办学定位和战略决策上遵循“四个客观”的要求, 即“社会的客观需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 (2) 社区学院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关系网络, 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 积极争取政府机构和社区群体的信任与支持, 形成合力;积极参与社会学术团体活动, 获得专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通过在社会关系网络中建立的位置效应, 对关系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进行参与和控制, 从而为学院带来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更大的竞争优势, 为学院的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严密质保机制
质保机制是指社区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确定的对影响教育服务质量因素进行监督与控制的流程体系。社区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之路, 只有一条:“以过硬的质量建立良好的信誉;以良好的信誉吸引充足的生源;以充足的生源保障丰富的财源;以丰富的财源支撑更优的发展。”因此, 建立严密的质量保障机制非常重要。它要求对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精心设计, 社区学院中所有人员都要参与质量管理, 树立质量观念, 并担负质量责任。建立严格精密的质保机制,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明确教育质量的涵义, 分析影响教育服务质量的各种因素。 (2) 建立质量责任制。要围绕质量因素对学校各个部门进行职务分析, 规定各个岗位人员的质量职能, 明确质量考核的范围、标准、时间和方法。只有实行明确的质量责任制, 才能做到事事有人管。只有人人有专责, 办事有标准, 工作有检查, 才能建立起稳定而严格的质量工作秩序。 (3) 坚持“过程”和“系统”统一的原则, 控制好每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让每一个系统都处于受控状态, 提高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是ISO9000标准的两个相关的原则。过程方法是“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 而系统方法是“将相关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并管理”。控制好了每一个过程, 就控制好了一个系统。
八、优秀文化机制
社区学院的内涵提升离不开团队文化的建设, 一个良好的团队文化, 能有效“引领团队的努力方向”、“规范领导的行政行为”、“统一员工的教育思想”、“指导学校的办学实践”和“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社区学院文化是师生员工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共同的愿景、价值观和使命。它代表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它以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载体, 通过员工的认同和行动, 形成具有磁力场效应的辐射影响。 (1) 让学校员工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形成学校合理的制度文化链:“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文化润泽制度。” (2) 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宗旨, 尊重人、服务人、成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 倡导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 为教职员工的发展搭建平台, 以人才的合理充分利用为基点, 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九、稳健人才机制
稳健人才机制是社区学院人力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制度安排, 包括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1) 要建立完善的劳动保障体系, 解除员工特别是教师的后顾之忧, 提高教师的职业稳定感。能由政府提供保障的, 要尽力争取并以合约的形式确保这些权利得以落实。政府保障尚不到位的, 要给员工明确的保障承诺, 签订合约, 并扎实付诸实施。 (2) 要建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人力资源政策, 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把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与自我改造紧密相连, 与学院发展紧密相连, 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 着力打造“个体素质较高, 群体结构合理, 富有创新精神”的稳定而又活跃的专业团队。 (3) 要建立以能力和品德为核心的人才评价制度。凝聚教育精英, 倡导精诚协作, 鼓励革新创造, 不断发挥个人潜在的创造力, 提高学校集体的创新能力。
十、超越成长机制
社区学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不断超越自己, 挑战自己的极限, 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 建立自我超越的成长机制。自我超越的成长机制是社区学院通过不断理清自身所处的位置, 在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张力中, 经历的一个态度转变、观念更新、方案完善、实践摸索、群体互动的连续演化过程。 (1) 改变假设, 变通心智, 开创战略思考的新途径。和科学探索一样, 学院 (下转第105页) (上接第99页) 组织的自我超越可以从改变假设开始。 (2) 观察倾听, 克服缺点, 在不断改进中走向卓越。“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要尽可能多地听取不同意见,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真正做到“闻过则喜”、“集思广益”、“见贤思齐”、“从善如流”。 (3) 言信行果, 赢在执行, 以行动提升业绩, 推动组织走向卓越。
摘要:确保社区学院的良性循环发展, 必须建立社区学院完善的保障机制。社区学院的保障机制包括规划投入机制、领导组织机制、法律规范机制、人才激励机制、检查监督机制、环境适应机制、严密质保机制、优秀文化机制、稳健人才机制, 以及超越成长机制, 等等。作者就目前社区学院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以保障社区学院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社区学院,保障机制,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仲红俐.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保障机制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3.
[2]刘尧.社区教育的内涵、特点与功能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03.
[3]信红娜.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1.
[4]周丹, 李晓辉.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06.
社区学院建设 篇11
关键词:美国成教 职教 社区学院
众所周知,从世界范围的教育事业视野来看,美国业已成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总体上最发达、人力资源开发最充分、最先进的国家之一。究其原因,关键因素就在于美国的成教与职教,得益于其合理有效、符合人才成长与市场运营规律的发展机制。其中,美国社区学院的作用与意义不容小视。
其实,严格地说,美国的教育并不分什么成人和未成人。一般未成年的都在高中(High school)。而成人都在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而且,从社区学院修满学分结业毕业,拿到的学位文凭,和其他的普通大学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2015年的预计推算,截止2015年底,美国的人口总数为3亿2千万左右,约为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但其大学的数量,却是中国大学数量的两倍。据美国教育部统计,美国高等院校总量约为4千余所,其中普通大学约为2千3百多所,占院校总数的约60%;社区学院约为1千8百多所,大约超过院校总数的40%。美国的在校大学生共有约1500万,其中普通大学生约900万人。其余约600万人为社区学院的学生,同样约占大学生总数的40%。
因此,在美国,并没有中国这种所谓的专门的“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只有数量众多的社区学院,与中国的“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情况有相似之处或可比之处。据统计,美国社区学院的学生,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有全职工作、业余学习的,约占总数的一半。有半脱产半学习的,约占总数的三成。全部脱产学习的,约占学生总数的两成。社区学院的学制一般为两年。当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三年或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学校对学生学习年限的规定,相对宽松和人性化。
一般而言,美国社区学院的教育任务,大致可分成三种:一是转学衔接教育。为计划转到普通大学继续学习的高中毕业生,开设相关课程,学生通过结业考试后获得副学士学位,可以转入普通大学继续学习,取得学士或更高学位;二是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初等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具备基础专业技术的熟练劳动人员;三是继续教育培训。为在职人员(Professionals)进修或补习某些课程,满足学生职中职后培训,以及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
应该说,无论是社区大学还是普通大学,他们的学分标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社区学院修完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成绩合格而拿到的学分,到其他普通大学都可以得到承认认定。所以这些拿到足够学分的社区学院毕业生,可以畅通无阻地直接转入普通大学三年级学习。当然,如果你想进入一所排名靠前的名牌大学,比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还得靠你超凡的个人申请的条件和实力,得到这些名校的招生部门认可接受才行。
美国社区学院的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不仅始终针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其培养目标呈现多样性,诸如衔接学习服务、基础教育补习、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新举措的推行、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家庭与个人生活问题的解决、社交与闲暇的需要等,还鲜明地表现出务实性、服务性与针对性。相对普通院校而言,社区学院更注重直接、有效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既提供学位课程和职业培训,为求职和生活处境不利者开设补偿课程,为社区所有居民提供就业咨询与指导、为社区居民的闲暇娱乐、个人职业生涯和社区发展问题,提供学习、讨论与解决问题的服务平台,甚至延伸到还要培训未婚母亲、单身女性的培训与服务等等。这种多样务实的培养教育目标,使社区学院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成为美国社会与个人生活的有机部分,从而使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在美国始终具有广阔的市场与强大的活力。
浅析美国社区学院的使命 篇12
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概况社区学院 (Community College) 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是一种独特的结构和办学形式, 是其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到目前止, 美国大概有1130余所社区学院, 技术学院, 两年制的学院分部, 宗族学院以及独立的初级学院及其分校, 总数达到1600余所, 其中有970所是公立院校。公立学院每年为大约一千万学生提供教育, 其中一半学生就读学分课程, 其余学生就读学分课程、学习班等。
二、美国社区学院概况
美国的社区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集合体, 是颁发副学士学位作为最高学位的被认可的地区性高等教育院校, 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实验, 其中乔利埃特初级学院 (Joliet Junio College) 是美国的首家, 同时也是最成功的初级学院。
美国社区学院是仿效了公立高中、私立初级学院以及四年制学院与大学, 结合了所有这些院校的特性, 但却独具特色。受到了诸如1890年以后公立高中发展迅速, 20世纪初期大学领袖与学者们要求改革美国的教育, GI法案, 生育高峰期, 工商界对受过培训的员工的需求, 联邦学生补助计划以及各州立法者的倡议与法律等等因素的影响。今天的美国社区学院秉承了托玛斯杰弗逊的信念, 即教育应该是实际和自由的, 并且应该兼顾到服务大众以及个人需要。
三、社区学院使命 (办学宗旨)
1、以大众公平就学为前提, 给人人平等学习机会
美国社区学院所有活动都来源于自其本身的使命, 即为大众提供大专教育课程和服务, 使社会区变得更健全和更富生命力。
首先, 入学公平。凡年满18周岁, 达到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 只要愿意, 都可以报读任何社区学院的任何专业, 而且由于所有的区域范围内都有社区学院, 大部分美国居民可以在自己通勤范围内的学院上学。笔者在伊利诺斯州埃尔金社区学院考察时, 该院院长戴维·山姆博士在谈到学生公平入学时, 引用孔子“有教无类”这句话, 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其次, 就学平等。一旦学生注册入学, 学院提供包括辅导、学业指导、经济援助在内的支持服务, 从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同时, 社区学院给每位学生提供综合性大学课程, 除了能提供学士学位的首两年课程, 满足了传统的大学平行功能外, 社区学院还可提供其他课程。
2、以服务社区为办学根本, 为各阶层提供各类教育
以社区为本, 社区学院承诺满足某一指定地区的需要, 指定地区通常称为此社区学院的服务地区或学区。也就是说社区学院把向当地社区提供教育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
社区学院所服务的社区及民众, 其需要是多样化的而且会随着时间改变, 而且他们期望社区学院能满足这些需要。很多社区都希望社区学院能提供职业与技术培训课程, 来满足当地行业的需要;提供通往取得证书、学位以及文凭的学分与非学分课程;提供补救课程或启发性课程, 以帮助学生的学业达至大学水平;能提供满足康乐、社会以及文化方面需要的课程和活动。社区学院也尽其所能去满足社区的需要并保持优异的水平。
虽然文化活动与社会活动不一定是社区学院正式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这类活动却使教育内容和社区生活变得更多姿多彩。赞助艺术展览、体育活动、音乐会、话剧制作、健康展览会、社区论坛以及其他活动, 使得社区学院所服务的人群的生活变得更丰盛, 这样才能增强社区学院的教育使命。
3、以献身教育教学为首任, 关注每一学生学习需求
一所教育机构的核心是教职员, 社区学院的教职员都以献身于教育教学为首任。教学是他们尽公民责任的一个途径, 讲台是他们与别人分享知识的论坛, 从而体现了人生的一个目标追求。在美国社区学院, 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是一个忠诚的学者, 掌握其范畴内的资讯, 并与同事和学生们分享最新的发展动态。对社区学院的老师来说, 最大的挑战就是发展自我, 因根据学生的不同形式以调整本身的教育形式, 从而使社区学院的教职员与管理人员对他们在教学与学习方面的献身感到自豪。
4、以鼓励终身学习为指引, 对全社会倡导终身教育
社区学院对终身学习的承诺包括了提供几乎是无限的学分和非学分课程、活动、以及计划等, 通过这一切来丰富社区学院所服务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学习需求。很多学生都是成年人, 他们重回课堂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和改善现有技术。新近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 在完成了硕士课程或其他高等学位课程后返回社区学院继续进修。
社区学院的一个优点是, 就学生所注册选修的课程与学科而言, 终身学习者与一般全时间学生没有多大分别, 他们的课程设置是相同的。年龄大的成年人返回社区学院进修, 无论是为了提高技能还是学新技术, 他们与全日制学生的差别就会缩小。
四、美国社区学院的新世纪思考
社区学院是美国的独创发明, 其要旨是将公立高校设在靠近居民的地方。从其成立至今100多年以来, 社区学院就一直是不分高下贫富、财产状况及学历程度, 敞开大门, 欢迎一切有志向学者的唯一教育机构。此行引发我们对美国社区学院新世纪的思考主要如下:
1、定位准确
社区学院的定位非常恰当, 就是教育全国的大部分劳动力, 尤其在一些不需要学士学位但需要高中文凭以上学历的工作上。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更高工作技能的劳工, 才能在全球的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社区学院必须在劳动力的发展上继续发挥其卓越表现。
2、途径极佳
踏进21世纪, 很多人都在关注美国社区学院, 而且对社区学院的期望也很高。每一家社区学院仍保持其独有的承诺, 不断寻求革新的途径以增强其教育服务, 并与社区保持紧密关系。进入社区学院就读, 将继续成为一些市民获取大学教育的最佳途径。
3、高度灵活
社区学院强调为社会上各阶层提供服务, 让几乎每一个追求高等教育的人都能求而得之。社区学院的成功将继续取决于其是否有能力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除了灵活应对之外, 社区学院必须维持公开入学招生政策以及提供综合性课程来服务不同人群, 例如提供学士学位课程, 增加网络课程等。
参考文献
[1]徐琦.美国社区学院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2]Elgin Community College 2010-2011 Catalog, Chicago:Elgin Community College, 2010.
[3]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
【社区学院建设】推荐阅读:
社区学院07-25
社区教育学院12-07
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12-03
杭州市萧山社区学院文件05-15
动物医学院2011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策划10-09
职业学院学风建设06-30
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05-24
推进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11-19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刍议06-30
化生学院学风建设总结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