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商业建设(精选9篇)
社区商业建设 篇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区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社区商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不仅承担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 而且对满足人民需求, 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作用。因此, 如何提升社区商业的建设水平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提升社区商业的建设水平, 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评价。为此, 笔者进行如下探讨:
一、社区商业的涵义和基本功能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商业是指以居住地的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 以便民、利民和满足居民生活消费为目标, 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空间中的一个层次, 其基本功能是满足当地居民的购物、服务和休闲娱乐等日常消费需求。主要包括便利店、餐饮店、美容店、水果店、服装店、农贸市场、药店、书报店、超市、洗衣店和杂货店等商业配套设施。社区商业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 加强社区商业的建设, 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是社区商贸流通业的重点工作。
二、社区商业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社区商业的建设水平是衡量社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提升社区商业的服务质量, 必须正确认识社区商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区商业的发展。这就需要运用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商业建设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分析评价。对此, 我国目前还处于探讨之中, 专家学者各有不同的看法, 没有统一的规定。笔者在分析研究了大多数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我国示范社区的商业建设要求, 提出以五个方面的内容为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注:本文中各项指标的权数是参照商务部示范社区的社区商业建设要求, 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运用主观权重法确定的。
三、社区商业建设水平的评价内容
由上述指标体系可见, 社区商业建设水平评价的主要内容是由营业面积、营业时间、服务距离、经营先进性和居民满意度五个方面所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共同决定着社区商业建设的综合水平。
(一) 营业面积
营业面积是社区商业营运的物质基础。营业面积的大小是衡量社区商业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评价社区商业建设水平的核心指标, 直接关系到社区商业各种业态功能的发挥。我国商务部对示范社区各类业态的营业面积有明确的要求, 因此, 本文将社区餐饮购物等场所营业面积的大小作为衡量社区商业建设水平的基本依据, 并给予较大的权重。
(二) 营业时间
确定合理的营业时间是社区商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评价社区商业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特别是超市、农贸市场、便利店、餐饮店和美容美发等业态的营业时间是否合理, 对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巨大。为此, 我国商务部对示范社区商业主要业态的营业时间提出了基本要求, 并以作为评比示范社区商业的主要指标之一。
(三) 服务距离
社区商业服务距离的长短直接关系社区居民消费的方便程度。社区商业布局不合理, 服务距离太长, 不仅违背了社区商业就近服务的基本原则, 而且还会给社区居民的餐饮购物等消费带来不便。因此, 根据我国商务部示范社区商业建设的标准和提升社区商业服务质量的要求, 适宜的服务距离应是评价社区商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四) 经营先进性
这是分析评价社区商业经营技术、制度和经营方式的主要指标。随着流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区商业的经营先进性也应随之不断提升, 这既是社区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又是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由于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主要通过社区商业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五) 居民满意度
社区商业的目标市场是本社区居民, 居民满意是社区商业建设的基本宗旨。居民满意度高, 表明居民对社区商业服务的认可度高, 社区商业的建设水平也就高。因此, 居民满意度也是衡量社区商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社区居民满意度的评价可通过调查问卷、网络投票和座谈访问等方式获得。
四、社区商业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 社区商业建设水平的评价主要是对营业面积、营业时间、服务距离、经营先进性和居民满意度五个方面的综合评价。评价的基本过程是由后向前, 不断推进, 即首先计算二级指标 (C) 的指数, 其次计算一级指标 (B) 的指数, 最后对综合指标 (A) 的指数进行分析对比。基本公式如下:
其中:
式中:Bi (i=1, 2, 3, 4, 5) 表示社区商业建设评价的一级指标指数;
Cij (i=1, 2, 3, 4, 5;j=1, 2, …8) 表示社区商业建设评价的二级指标指数;
Cij (i=1, 2, 3, …8) 表示二级指标的示范社区商业建设要求或全国平均数;
评价过程:
第一步:以全国平均数为标准, 用该社区商业建设的各项数据除以全国平均数得出二级指标的各项指数Cij, 并填入上表中;
第二步:根据基本公式计算一级指标B1、B2、B3、B4、B5;
第三步:根据第二步的计算结果, 按公式A计算出社区商业建设水平评价的综合指标。
根据综合指标的数据进行分析, 若该社区商业的综合评价指数大于1, 说明该社区商业建设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总体上看是好的;反之, 则说明该社区商业的建设水平较低。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分析B1、B2、B3、B4、B5等指标, 以找出社区商业相对落后的原因, 以便进一步改进。
摘要:科学合理地评价社区商业建设水平是正确认识社区商业建设现状, 促进其和谐发展的基本手段。因此, 明确社区商业的涵义和功能, 并结合示范社区商业建设的要求来确定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已成为社区商业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社区商业,指标体系,示范社区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社区商业全国示范社区评价规范[S].2006 (2) .
[2]花永剑, 郑光财.杭州市社区商业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江苏商论, 2008 (2) .
[3]郑光财.杭州市流通创新的探析[J].商业研究, 2008 (1) .
[4]杭州市技术质量监督局.杭州市社区商业设置规范[S].2008 (9) .
社区商业建设 篇2
2004-5-11 0:55:1
2根据对北京整体社区商业街及“英才国际村”周边环境考察结果,对“英才国际村”社区商业街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定位
总体原则:以经营国外商品为主,建成充满异国商业特色的商业街。以经营日常用品为主。商圈要辐射周边数个别墅项目。经营理念上要与竞争对手——日翔广场实行错位经营,保持各自特色,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以优美的环境,闲适的消费氛围聚集人群,实现消费和休闲的有机统一,营造特色休闲、风情购物区,使业主在消费中休闲,在休闲中消费。经营上多以特色连锁为主,走品牌化道路,这主要是针对社区内居民这一特定群体的消费特征而采取的经营策略,一方面社区居民消费比较注重产品的质量,讲究档次,对品牌产品比较信赖,具有较强的品牌忠诚度,他们的品牌消费力也强。
第一,必须以社区业主的需求为主,然后再认真研究附近的各种商业业态,寻找既符合业主需要,又尽量避免类型雷同,实行主题具有鲜明特色的错位经营理念。
第二,应注意经营档次要与项目自身的形象相符。整体风格要统一,经营品种与范围可以多种多样,也有一些技巧。比如餐饮,要依项目本身已有的客户的数量及其消费能力而定。因为很少有流动客流,因此可以主打风味为主;娱乐以社区需求的康体项目为主,但应充分考虑优山美地纪念公园的影响;尽量选择特许经营或连锁店,因为成熟的品牌可以更快地进入市场,成功的品牌又能提升物业的形象。
第三,要注意统一门面外观,以一个最能表现其特色的整体形象推出,从规划开始,便委托专业的管理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规范的管理,让该商业中心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统一的品牌形象。
第四,硬件设施要跟上,布局和设施方面最重要的是保证楼盘业主的私密性,有先进的安全设施使商店与住区分开,让社区原先安静整洁的环境得以保持,配套设备设施应完善。交通条件要便利,要有足够方便使用的车位。
第五,要塑造社区商业街的文化品牌,在满足消费者不同的物质需求后,可以进行文化诉求。其一:从整个区域(宏观方面)着手,挖掘当地的人文品牌,找出符合当地人的文化认同;其二:从消费群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出发,满足他们的文化追求,这样社区商业更富有生命力,从而使商业街品牌更有张力。
二、项目选址:环人工湖建造。
三、周边环境调查
最近有优山美地别墅项目。稍远形成以嘉浩别墅、名都园、莱蒙湖、裕京花园、欧陆苑为主的别墅圈,但值得注意的是,别墅圈内人士习惯在本圈内活动和消费,不喜欢到优山美地或更远的地方活动。因此,商业街必须形成足够的吸引力。
四、竞争对手分析
日翔广场:以生活必需品和间接用品为主,以服务生活为目的,业态以超市、加盟店为主,有中西餐厅、星巴克咖啡厅、达美乐快餐店、宠物店、鲜花店、洗衣店、裁缝店、修鞋店、订票店等。广场的整体面积上万平米,各营业店的日客流量不大,商品销售状况一般,处于勉强维持状态。主要靠星巴克咖啡厅等有限几个店吸引着客流,否则将难以为计。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必须做出特色,才有市场;二是必须有主力店支撑,才有客流;三是只要做得出色,完全可能挤占日翔广场的商业地位。
优山美地纪念公园:预计明年中旬完成建设,计划有一些网球场、篮球场、高尔夫球练习
1场、儿童游乐室、美食一条街等。
五、目标客户分析
以周围别墅居民为目标客户群。
1.数量:日常居住5000人左右。
2.性别、年龄结构:以中年人士为主,性别比较相当。消费以中青年女性为主。
3.职业特征:以金融业高级管理人员、大型公司老板、私营企业主为主。
4.文化程度:较高。
5.收入状况:高收入群体,年菥都在百万以上。
六、商机分析
1.以经营国外商品为主的商业形式将会受到该项目乃至周边居住和生活的众多业主的欢迎。
2.能够弥补该区域商圈商业功能的空白点。
3.居住在该区域的业主数量呈现增长趋势。
4.该区域业主对于品牌商品、高价值、高附加值商品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
5.离市区相对较远,对日用品的消费不够方便。
七、业态组合建议
以超市、专卖店和专营店为基本业态,大型百货类要严格控制。建议专业店和专营店占50%,餐饮占25%,综合的娱乐业占25%。
八、布局建议
餐饮类:西餐店、快餐店、酒吧、咖啡店、面包店等;
杂货类:外籍人士普遍喜欢和常用的一些日用品、工具等杂货店;
食品类:红酒、雪茄等;
保键品类:药店、护肤用品店等;
宠物用品类:猫、狗粮及用品店;
休闲类:体育、运动、休闲用品店、网球、高尔夫用品专卖店等;
娱乐类:儿童游乐室。
九、招商建议
①通过引入品牌商、连锁店带动人气形成与社区商业配套互补的经营模式
②以低租金招商吸引商家形成良性循环的投资链。由于新开发的项目人气不足,相对低的租金有利于减少投资商的资金压力,对他们有一定的吸引力。
社区购物中心:提升社区商业 篇3
社区购物中心亦被称为商业中心, 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 可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成为居民“家的延伸”, 它亦是继超级市场以后的“第五次零售业革命”SHOPPING MALL的重要形态。
购物中心的社区化趋势
去年《福布斯》网站根据大型购物中心的使用面积公布了全球十大购物中心。这其中有八家落户亚洲, 其中有四个在中国。“中国的购物中心做得越来越大, 十万平米、二十万平米, 甚至四五十万平米都出现了。而对于欧美, 购物中心处于区域化、小型化和功能、主题化的发展阶段。”黄国雄指出, 根据近几年的统计, 美国购物中心平均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内占83%, 少数超过2万平方米。日本平均20500平方米, 整体处于小型化的过程。
造成这些趋势的是什么原因呢?黄国雄分析说, 主要有四大因素。首先是由于“大型购物中心是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商店”, 因此它辐射的半径是40—80分钟车程, 而购物中心停车面积与营业面积是1∶1, 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多大型购物中心属于亏损状态。其次由于大型购物中心空间距离远, 带来第二个问题就是交通堵塞, 消费者不得不延长或者要花费更多购物时间。第三最近以来汽油价格的上涨, 增加了消费成本。而最后, 随着社区商业的功能逐步完善, 已经基本能满足消费者的各项消费需要, 除了个别商品和特殊消费外, 一般就近消费就可以解决问题。
从以上这些因素来看, 社区商业在逐步发挥着区域性商业中心的作用, 来解决或者弥补大型购物中心远距离、大面积、多功能所带来的问题。黄国雄表示:“社区商业的发展是一种趋势, 这是世界性趋势, 在中国这一块还没有真正纳入到我们整个商业地产发展的范围。”
“一直以来购物中心泛城市中心化的问题突显, ”上海购物中心协会理事长张国忠认为, “我们一直在宣传购物中心要向社区发展。因为社区购物中心相比市中心的风险较小, 效益回报快。上海一些大卖场, 包括一些百货公司, 已纷纷转向社区型购物中心。”
社区购物中心商铺受热捧
社区型购物中心同其他类型的购物中心一样, 属舶来品。而在国外, 社区商业更是细致地分为社区型购物中心与邻里中心。如何更准确地区分二者?对此, 北京澳邦成行总经理、澳大利亚商业中心管理研究生成路女士概括指出, 社区购物中心的辐射范围比邻里中心要大, 有的社区购物中心与地铁站相连, 开车上班的人群把车停在地铁停车场, 乘火车上班, 所以辐射范围达到1.5-3公里半径, 规模为15000-30000平方米。主力店有超市、小型百货、折扣百货、影院、大排挡、电器、家居等、专卖店除了邻里商业所有的业种以外, 还包括银行、服装店、房屋中介、牙医、SPA、社区诊所、儿童乐园、大型餐厅、酒吧、咖啡厅、保险公司。有的地方也把社区购物中心定义为次区域购物中心。而邻里购物中心的规模一般在4000-15000平方米左右。
根据新的人口布局规划, 未来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将会有一定的规模控制, 因而在城市外围区域必将会发展一些人口相对较为集中的新型新城, 这对于区域内商业发展则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区型购物中心由此应运而生。在国家拉动内需的宏观经济形势下, 推动城市消费升级的时代已经到来, 因此, 以满足城市居民消费的社区型购物中心将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一大热点。而社区型购物中心商铺因其投资小、回报稳定的特点, 正在受到投资者追捧。
2008年北京零售型商铺的供应及租售数据无疑是对这一趋势的最好印证:来自仲量联行的统计报告显示, 2008年北京商铺市场的新增供应创历史新高, 市场存量飙升45%, 新增的92.5万平方米商铺空间被零售商铺租赁一空, 接近2007年的3倍。整个北京商铺市场的平均租金攀升至7238元/平米/年, 创历史新高。
中国商业联合会购物中心秘书长郭增利认为, 现代购物中心的发展是起源于社区, 购物中心基本规范源于社区购物中心。而社区购物中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最具有竞争力和潜力的生活综合体。
社区商业的差异化经营
由于社区中心可以实施集约化经营, 管理成本低, 商业带动效应强, 容易凝聚人气, 整个社区的经济提升有很大的贡献。对此, 凯德置地北京翠微嘉茂购物中心商场总经理王智明表示:“随着社区商业逐渐向专业化, 社区购物中心的出现也对于整个社区的商业的提升会有很好的触动。”
社区购物中心、邻里中心与超区域型购物中心、区域型购物中心各自处于不同的商圈环境中, 那么, 如何才能更好地差异化生存?通常而言, 社区购物中心更多的是以满足服务半径的消费人群的消费所需, 在定位上、招商上更多的是要贴近生活, 追求品质和享受。而超区域型购物中心、区域型购物中心则更多是注重功能和品牌。
社区商业发展情况 篇4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商品和服务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发展社区商业,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也可为扩大就业、建设宜居环境与和谐社区奠定物质基础。我县社区商业发展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县城共有6个社区,总面积约16.7平方公里。社区总人口约(含流动人口)10万人,城镇人均消费4000元/人.年,有大型超市5个,综合大市场2个,各类专业市场(家电、建材、小商品、水果等)6个,各类商业网点1620个,营业面积74630平方米,就业人数4540人,商品年销售额56000万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商业设施不断完善。通过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加大了对社区环境、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社区商业网点数量大幅增加,设施不断完善,业态日益丰富,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和服务消费。
2、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日趋完善。针对社区消费特点,着力从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上推动老社区商业建设,从完善商业设施配套上着力提升新建社区商业建设,努力使社区居民
生活更加便利、消费更加安全、消费模式更加丰富。
3、吸纳就业功能逐步增强,社会稳定器作用日益显现。随着社区商业设施逐步完善、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社区就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社区商业已经成为吸纳城市低收入人群就业、下岗再就业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发挥了很好的社会稳定器作用。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载体。加快发展社区商业,是满足居民消费,构建宜居城市环境,扩大劳动就业,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社区商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水平还不相适应,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区商业功能定位不够明晰,特别是对社区菜市场、便民理发店、沐浴、维修等必备性业态的公益功能定位不明晰。社区商业网点建设缺乏规划、业态设置缺乏引导、后续经营缺乏管理。社区商业发展水平不高。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今后发展方向
“十二五”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调结构、惠民生、促消费是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任务。社区商业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工作节奏的加快、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发生显著变化,对消费的便利性、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对精神型、享受型等服务型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社区商业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今后我县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便民、利民、为民、惠民”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推进社区商业建设。
一是提高认识,明确社区商业性质和地位。首先,应将社区商业作为社会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行业来明确其地位和功能。从实际情况看,社区商业如菜市场、便民超市等主要功能是便民、惠民,主要是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消费需求,其特点是建筑设施较小、经营规模不大、盈利水平不高,但与居民生活密不可分,不可或缺,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特征。今后要把社区商业作为城市建设、社区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功能,把社区商业作为城市宜居、社会发展、生活和谐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功能来挖掘和提升,通过规划引导、有效监管以及开展各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真正使社区商业成为社区的生活中心,成为政府行使社区管理职能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二是加强规划引导,逐步完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社区商业成为满足居民消费的综合载体。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优化社区商业结构布局,提升社区商业网点的综合配套和服务水平,加快营造和谐的社区消费环境,满足和促进社区居民消费,是社区商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是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社区商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因住而商,充分考虑社区的规模、类型,社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层次、文化品位,以及周边地区的商业环境等多种因素来选择社区商业模式。
掘金社区商业 篇5
而对于社区商业, 大部分人的定义或许还停留在下楼走几步, 能买到所需的糖、醋、葱花或鸡精的阶段, 恐怕这时候再有个小药店, 就完美了。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大批住宅小区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 居民对社区商业的需求也随之日益增加。社区商业似乎从诞生伊始就背负着两大使命, 满足社区居民商业需求的同时也完整城区的商业配套。寸土寸金的现代都市中, 社区商业, 就这样成为一个很有说头的话题。
功能定位明显的社区商业, “配套”性质十分明显。由于有存在感极强的社区消费作为支撑点, 面积再小的街铺也可以挣得盆满钵满, 更勿论近年大热的邻里中心等“有组织”的社区商业模式了。
但是, 对于国内的住宅开发商而言, 社区商业却是一块软肋。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会长荀培路曾指出, 社区商业整体面临着“规模不适合、布局不合理、业态不齐全、结构不适用、运营管理不规范、整体不和谐”的困境。不过, 值得庆幸的是, 基于社区居民旺盛的消费需求, 潜力巨大的社区商业依然让每个开发商欲罢不能。
社区商业是块令人垂涎的肥美五花肉, 这是一种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 以便民、利民, 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为主要目标的属地型商业。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低迷期, 相比较欧美市场的不景气, 中国市场的一枝独秀使其成为中外资零售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眼下, 一场社区商业大战正在展开!
而来自北京百达行房地产经纪公司投资顾问中心商业部的市场调查数据亦显示:北京社区商业的供应在6月份迎来了一个入市的小高潮。不仅有三环路边的方庄6号底商, 20000平方米商业街推出为期一个月的清盘特惠, 位于东三环的乐成中心新生代购物广场近期也推出国际餐饮主题广场。通过社区商业的整体包装, 不仅满足社区服务, 还向区域型商业延伸, 优质地段的社区商业由于地理位置较佳、客源稳定等多重优势, 成为近期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社区商业投资策略 篇6
社区商业无论是功能还是空间布局上都有别于商业中心。它是一种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 以便民、利民, 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其基本功能是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服务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等。它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综合作用的产物。
据统计, 社区消费大约占整个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 在发达国家社区商业所占的比例一般在40%左右。因此, 社区商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这也是社区商业投资者青睐的原因所在。
社区商业在我国商业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引起各方的关注和肯定, 但由于社区商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形态比较单一, 因此, 投资者对社区商业进行投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关注社区所在地经济情况
社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直接影响着社区商业的发展方向。对社区商业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和购买规模, 人均收入水平高, 购买力水平相应就高, 市场的需求量也就大。
同时, 社区人口规模大小也很重要, 如果人口规模在扩大, 其消费需求相应的也会增加, 社区商业经营者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社区入住居民的群体层次和消费习惯更是决定性因素, 它包括业主收入、年龄、职业等特点。如社区的业主年龄在大多集中在20-35岁之间, 则开办咖啡厅、快餐店、歌厅等较为适合。
人口的教育文化水平和职业构成往往能决定他们的消费层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通常倾向于对优质商品的消费, 例如, 在大学生活区附近开发的商业, 可更多地考虑文化用品商店、娱乐等具青年人性格特色的社区商店。
2. 关注市政配套设施
社区商业要以一定的市政配套作支持。城市市政配套包括市政、桥梁、供水、排水、供气、网络、绿化、环境卫生等。功能整齐的市政配套是对社区商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 则会成为制约因素。如果不考虑市政配套因素, 盲目发展社区商业, 只能招致由于市政配套滞后, 影响顾客进入, 同时也难以提升消费的档次。
社区商业投资的市政配套因素分析时主要考虑:
(1) 地段、交通的便利。地段成熟、交通方便对形成一条好的商业街意义重大, 其能够辐射到的周边区域及吸引客流量。如, 杭州市萧山区北部的佳境天城社区商业街就是坐落在滨江区东面, 规划钱江世纪城的核心地段, 其西临萧山区市心北路, 北靠机场路。依托这两条大道和规划中的轻轨交通, 与萧山和杭州老城区形成良好的交通关系。
(2) 了解市政规划。市政规划包括商圈、住宅区的设立, 交通、道路、旧区改造等。投资者对社区商业企业所在地的环境要有深入的了解, 以保证商业本身的价值提升。社区商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建设和管理涉及范围广、利益关系比较复杂。因此, 在社区商业的投资者在投资和建设之前, 要注意各级政府的商业、规划、建设、房地、工商、税务、街道等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力度, 只有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明确, 才有可能确保规划的按期推进和执行。
3.关注多种业态的组合
投资商要对社区商业业态的规划和定位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各种业态配比内容和数量如何, 底层是什么业态、二层又是什么业态, 都有一定的商业市场规律。
数据来源:王树春, 崔佳栋:《中国城市社区商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环渤海经济嘹望》2007年10月期
要通过业态的组合来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如大卖场, 其特点就是希望社区居民一周去一次, 要有免费停车场, 品种丰富和门类齐全的商品, 特别要和一些精品百货、饮食一条街相结合, 成为社区购物休闲的好去处, 同时要有便利超市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不间断服务, 满足居民的随时性的日常需求。像这样的商业设施和业态组合, 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求。
不同的组合放在什么地方最好, 健身房娱乐中心放在什么地方, 大卖场放在什么地方, 超市便利店放在什么地方, 社区商业业态布局往往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和规划, 以最大程度吸引购物者, 要经过多次的认真思考和模拟之后, 才能最后确定的。
4.商业运营商自身实力
(1) 知名度
商业运营商的品牌知名度是社区商业开发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之一, 知名度较高有利于快速形成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获得消费者的信赖, 就能吸引顾客的更多目光。
(2) 经营管理
社区商业经营者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必然会促进社区商业的良好发展, 满足社区消费者的需要, 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有利于整个社区商业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可能会降低社区经营成本, 由于社区经营成本主要是由社区商业的租金或商业房地产的卖价组成。如果社区经营成本可以让商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则社区商业就可能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3) 经营意识
目前许多国内商业房地产商偏于短线投机赢利, 没有长线经营意识。有些商业社区开发商一直沿用开发住宅房地产的方式, 抱着“卖完就走”的经营思路, 将风险完全留给了中小投资者。住宅房地产项目的优劣主要以销售情况好坏为标准, 而商业房地产项目的优劣主要是以后期经营情况好坏为标准。投资者更要加强长线经营的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 做好商业的前期招商和后期的商业经营管理。
综上所述, 社区商业投资是一门复杂的投资工程, 它还包括经营商品要有针对性、商品价格要有合理性、经营时间要有适宜性以及商品质量要有可靠性等。从社区商业的投资角度, 要对影响社区商业投资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使社区商业的规划建设、招商营运、业态分布等符合城市法规和片区居民的消费特征, 才能实现社区商业的后续经营和可持续性发展。
社区商铺投资建议
1.因为社区商铺的客流量主要来自于社区的居住人口, 因此在选择购买时必须谨慎判断该小区的配套成熟度、周边环境以及交通是否方便等;
2.社区商铺通常不易形成集聚效应, 因此必须注意所购买商铺的规模、所居住人群的消费能力等, 这样才能为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提供保障;
3.社区商铺的风险较低, 有一个前提, 就是购买商铺时, 不能被开发商的过分炒作所迷惑, 不要买得太贵, 以免被套牢;
4.要注意商铺投资的附加值, 如有挑高空间, 可隔成两层, 满足多元化商业经营。同时就投资眼光而言, 一些新居住中心及未来的良好规划等可使商铺的潜力大大增加;
虹口社区商业发展研究 篇7
上海虹口区社区商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虹口区城市住宅建设和旧区改造步伐的加快,社区商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商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便民网点布局逐步完善,基本能够满足虹口区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
1.社区商业设施规模稳步增长
根据最新统计,截至2014年底,虹口区社区商业总建筑面积约105.8万平方米,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主体,集聚日常购物、大众化餐饮和生活服务等主要业态。
2.多层次布局体系基本形成
虹口区社区商业中心加快发展,目前已有瑞虹新城及曲阳生活购物中心2个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凉城中星购物中心等上海市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居住区商业加快完善,街坊商业网点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3.社区必备业态稳步发展
虹口区社区菜市场、大众餐饮、白领午餐、再生资源回收、社区生活服务等必备型商业业态发展平稳,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上不断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及品质。
4.新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目前,虹口区在全区公共场所共开放了约220余个HongKouFree公众免费网络的场点,搭建了“虹口生活服务网”线上服务平台及“虹口商街”、“福在虹口”手机端应用,为市民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上海虹口区社区商业消费需求分析
为切实了解虹口区居民对社区商业发展的需求,有效解决社区商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笔者对虹口区内常住居民及部分商务楼宇白领进行了相对均衡全面的问卷调研,从消费者肖费习惯、消费倾向以及消费需求等方面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
1.生活用品及服务成为日常消费的主要方面
在日常消费方面,生活用品及服务是虹口区消费群体日常消费支出的主要方面,其次是食品烟酒、交通、通信和衣着,服务类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和居住占比相对靠后,其中,20-69岁的中高以上收入人群在商品和服务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较高。
2.必备型商业设施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场所
在众多商业业态中,消费者最常光顾的主要为早餐店、大型综合超市、标准超市、菜市场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商业场所。其中,20-39岁的消费者去电影院、剧院和网络购物的比例相对较高,而较多50岁以上的消费者则更加偏爱菜场、大型综合超市及早餐店。
3.无店铺购物逐渐成为日常消费的重要方面
随着网络应用的智能化推进,电视电话购物的普及,以及消费的方便快捷、价格便宜和商品选择丰富,无店铺消费逐步占据消费者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方面。其中,20-49岁的消费群体更加偏爱网络购物,家庭主妇和退休人员相比其他人群会更多的进行电视购物,而70岁以上的老年消费群体则更加热衷电视购物。
4.体验型业态成为社区消费者的重要选择
调研发现,传统社区商业已经无法满足居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服务型、体验型消费成为消费者闲暇生活的重要选择,被访人群中46%的受访者提出希望增加亲子、娱乐、健身等设施,排在需求首位,另外43%的受访者希望增加电影院、剧院,通过多样化的业态组合,丰富消费者的选择。
上海虹口区社区商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虹口区在社区商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全区建设现代化和谐城区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布局便利度有待完善
虹口区社区商业网点布局不尽合理,总体比较分散,以沿街商铺为主,在消费环境、停车配套、产品丰富度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2.社区业态多元化有待提升
总体来看,虹口区大型综合超市和连锁超市数量众多,但社区商业业态缺乏多元性、特色化,有品质、现代化的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不足,社区服务的完善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3.社区为老服务消费亟需加强
虹口区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截止到2013年底,全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高达29.60%,养老、康健、便民服务等消费需求增加成为虹口社区商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4.产业园区配套商业有待提高
近些年,虹口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务楼宇建设不断推进,但楼宇及产业园区配套商业发展相对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上海虹口区社区商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未来五年,虹口区进一步发展社区商业,将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区品质及推进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全面均衡布局社区商业中心
根据上海社区商业建设规范要求和区内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统筹考虑居住人口分布,与市级、地区级商业中心空间错位,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的要求,统筹布局社区商业中心、邻里商业和街坊商业。在提升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曲阳、广中、欧阳等中部社区商业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完善北部及南部社区商业空白区域。北部地区结合彩虹湾大型居住社区的开发建设,推进江湾社区商业中心的建设,南部地区依托北外滩的整体建设,加快提篮桥社区商业中心的建设。同时,合理配置社区事务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卫生中心等便民场所,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社区生活服务。
2.加快推进社区商业特色街建设
社区商业街是社区商业的重要补充,虹口区社区商业街依托现有部分条件较好的沿街商业载体,按照南、中、北各功能区现状基础,可重点推进建设三大类社区特色商业街区:一是特色文化休闲类主题商业街,如哈尔滨路都市慢生活主题商业街,现已集聚咖啡馆、餐厅、酒吧等业态,享有“虹口的新天地”的盛誉,未来重点鼓励发展商旅文体跨界融合的中小特色商业,提升都市慢生活的高品质悠闲生活体验。二是历史人文类主题商业街,可重点推进建设东余杭路虹口老街、万安路文化旅游特色街等街区,重现虹口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三是文化创意类主题商业街,如广纪路科技人文创意商业街,结合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集中布局创意主题商业以及铁路博物馆、铁路书店等设施,将广纪路沿线打造成为铁路人文主题创意商业街。
3.创新发展社区商业新业态新模式
社区商业在传统沿街商铺、超市便利店等商业设施发展基础上,与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相互结合,提供居民全新的生活体验与便捷便利。一是发展对消费者行为分析基础上的精细化定制服务。可借鉴厨易时代、易活网等线上生鲜宅配网站运营模式,为繁忙的都市人群及活动受限的老年人群提供一日三餐的半成品送货上门服务。二是发展线上线下互动消费的O2O模式。如农工商与天猫、淘宝合作推出“网订店取”业务,有效将天猫的网络平台与城市末端商业网点的众多便利店互动,同时也解决了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三是发展平台化集成服务。虹口区社区商业可借“智慧虹口”的建设,搭建一个统一的虹口社区商业信息和网络服务平台,集成物业、外卖、订车、家政、快递、开锁、搬家、维修、送水、洗衣等各类信息,足不出户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各类需求。
4.大力推进社区为老服务
针对虹口区老年人口比重较高的突出特点,依托社区资源,根据老年人的各类需求切实提供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现代化水平。结合智慧社区商业、智慧养老、智慧家政等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完善,鼓励各街道全面推进社区养老院、老年护理、居家养老、家政服务、老年保健、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开展家电维修、管道维修、代购物品、雇请保姆、为老送餐、老年食堂等服务;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和社区现有资源,广泛开展舞蹈、歌咏、书法、美术、太极拳、棋牌等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积极开办老年电大和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终身受教育的机会,兼顾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5.全面推进产业园区配套商业
江苏社区商业发展研究 篇8
关键词:江苏,社区商业,苏州邻里中心
社区商业最早出现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六十年代英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国家也由于居民的郊区化而出现社区商业。到了七十年代, 新加坡的社区商业也开始大规模发展起来。从2000年至今,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成熟, 社区商业得到飞速发展, 并逐渐成为商业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社区及社区商业的概念
德国社会学家Tonnies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中提出, 社区是具有价值观念一致、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的富有人情味气氛的社会群体。社区商业是以一定的地域居住区为载体, 以区域内社区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 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综合消费为目标, 通过各种商业业态、商业功能的集聚, 提供日常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性商业。
二、邻里中心消费实证调查
邻里中心是苏州工业园区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作为社区商业, 邻里中心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园区居民需要的日常生活服务,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 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管理经验成功的典范之一。
(一) 市场研究概述。
本调研通过街坊拦截式访问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180份, 回收有效问卷156份。地点为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 调查内容是苏州工业园区居民对邻里中心的消费评价、消费习惯特征及消费倾向。
(二) 统计结果分析。
通过对邻里中心消费者随机抽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消费评价分析。
消费者对邻里中心总体满意度较高, 购物方式和环境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邻里中心商品结构与消费需求拟合度不高, 价格体系有待进一步调整。接受调查消费者中86.7%对邻里中心的总体满意度表示认可, 几乎没有消费者对邻里中心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图1) 消费者对邻里中心的购物/消费方式及环境表示较为认可。88.4%的消费者对邻里中心的购物环境表示满意或者比较满意, 仅有10.3%表示不太满意, 1.3%表示不满意, 没有人选择很不满意。 (图2) 消费者对邻里中心购物和消费方便程度的认可程度没有对环境和方式的认可程度高, 有50.6%选择方便。 (图3)
调查显示, 目前邻里中心的商品结构不尽合理, 当消费者被问及“您在邻里中心能否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时, 53.2%表示偶尔会, 29.5%选择经常会, 但有15.4%选择很少; (图4) 同一般超市或卖场相比, 邻里中心价格偏高, 44.2%的消费者认为邻里中心一般商品的价格偏高, 46.8%认为适中, 仅仅1.9%认为便宜。 (图5)
2、消费行为习惯特征分析。目前, 邻
里中心购物、餐饮功能发挥较好, 其他社区服务类设施的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来邻里中心的主要目的是购物、餐饮和闲逛。最主要的消费场所集中在中心的超市、蛋糕房、KFC、菜市场 (邻里生鲜) 及洗衣房等设施, 其他功能设施目前的使用率不高。
另外, 消费周末效应明显, 购物频率低, 平均花费集中, 购物滞留时间比较短, 从侧面反映了邻里中心有待于进一步融入社区生活。调查显示, 消费者每周来邻里中心集中购物的时间大部分选择周六61.5%和周日60.3%; (图6) 且在被访者中72.5%的消费者到邻里中心每周购物频率都在2次以上, 但是很少来的却也有较高的比例, 占到12.2%。 (图7)
3、未来消费倾向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邻里中心休闲娱乐设施, 尤其是中老年的休闲娱乐设施供应不足;一定时期内可适当设置服装店、专卖店, 增加现阶段邻里中心消费丰富度;未来邻里商业设施需求呈现多样化、亲民性的特征, 除了必备的12项基本功能外, 宜根据当地消费特点增加差异化的服务设施, 进一步丰富业种业态。
三、国外社区商业相关数据比较分析
传统的社区商业运作模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需要更新观念, 建立市场机制下社区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化、网络化、规范化的新型社区商业模式。园区邻里中心本着功能定位在先, 开发建设跟进, 长效后续管理的经营模式, 目前仍然是以硬件和配套设施为重, 距离成熟的、现代化的社区商业模式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一) 新加坡的邻里之家社区商业模式。
新加坡的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之家是指分布于政府组屋区内, 按照社区建设的配套建设指标, 根据物业的规模、类型以及居住人口需求配备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 主要功能为商用产业, 其实质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 商店组合为:普通日常商品商店、疗诊所、餐馆和小凡中心。随着新加坡人民购物习惯的改变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变, 建屋发展计划进一步优化商用产业规划, 以不断满足人民在物质、文化生活上的需求。
(二) 英美的购物中心为核心的社区商业模式。
英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 长期以来由于科学技术领先, 经济社会发达, 成为世界上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面貌现代化发展成熟最快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由于高速公路伸向城市的各个方向, 汽车大量进入居民家庭, 出现了城市范围扩张, 公路网络化、住宅郊区化, 新兴住宅小区连片开发, 社区商业应运而生。而由于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 使人们日益追求舒适的购物环境。
(三) 日本以商业街为主干的条块结合社区商业模式。
日本是东西文化交汇的市场经济国家, 社会经济发展既吸收了发达的西方文明, 但又较好地保留了本国的优良传统。“商业街协同组合”是日本颇具传统特色的一种社区商业中心。例如, 日本东京都神乐坂商业街, 就是东京一条极为普通但又富有日本特色的典型社区商业街。在100多米长的步行街两侧, 散落着连户商铺、中型超市、24小时便利店以及传统杂货店等248家店铺, 花店、迷你高尔夫馆、蔬果铺、美容店乃至证券所应有尽有。这种社区商业还同时肩负保护中小商业企业、保护城市的传统文化特色的重任。
四、结束语
国外发达国家社区商业早已成为居民综合消费的载体。江苏社区商业规划应借鉴国内外成熟商业社区的经验, 结合自身的实际现状, 建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商业模式。
(一) 合理规划社区商业发展。
政府对社区商业中心的开发要实行强有力的控制, 开发者需与地方当局结成共同开发的伙伴关系;在开发的前期, 要对社区商业中心进行严格的设计布局, 使商业中心的任何一个部分都能吸引大批的顾客。
(二) 丰富业种业态。
大力发展适合个性化消费需求的连锁专业店、专卖店;积极推进大型专业连锁店点的发展;引进更多餐饮、服装等品牌特色店;增加休闲娱乐、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 尤其是中老年人的休闲娱乐设施的供应。
(三) 建立自己的品牌。
品牌的建立是提高江苏社区商业竞争力的基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形成规范化、标准化、个性化的社区服务体系;培养专业人才, 提升社区商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定珍.中国社区商业发展概论.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4.
北京城市社区商业发展研究 篇9
本文研究的“社区”是指城市住宅小区,即被城市道路或界限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社区商业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本文重点研究1999年新建设的北京城市社区中的社区商业。
一、北京城市社区商业发展概述
1.1、改革开放后至19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一方面我国商品供应体系的发展催生了商业零售点,其主要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是社区商业的初级形式;另一方面,从1949年到1990年北京市城镇住房由1354万平方米增加到9945万平方米,住房规模的扩大间接促进了社区商业点数量的发展。
1.2、19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9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中心区居民外迁,城市近郊新的住宅小区不断出现,这就为社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方面一些小型商铺在社区内悄然兴起,社区商业网点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中心商业区大商场的陆续建立,对社区商业的发展有挤出效应。
1.3、1999年至21世纪初。1999年的住房制度改革,住宅小区开发迅速,与住宅相配套的商业设施建设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同时配套商业资源分配不均,表现为中心城区商业设施建设迅速并出现过度竞争,城郊结合部的配套建设或迟迟不动工或进展缓慢。
1.4、21世纪后至今。这一阶段开发商注重社区商业对社区房产价值的提升作用,社区商业的开发运营一般由建设开发者统一完成,加之政府对社区商业建设的引导和规划,多数社区对商业用地有长期规划,居民的购物和生活服务大部分可以在社区内完成,社区商业的发展日益成熟。
二、发展动因分析
2.1、社区商业的自身商机和政府对社区服务体系和建设的重视。随着北京城市住宅小区迅速增加,居民对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社区商业也有着广阔的需求。社区拥有固定的消费群体,如果社区居民的所有消费需求都能在社区内高质量地得到满足,社区商业设施又能集众多功能于一身,那么社区商业就显露出诱人的赢利前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对社区建设逐渐关注,在各地逐步开展了社区服务建设,从而带动了社区商业的发展。
2.2、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北京市居民社区消费需求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居民生活对社区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而这些都需要新的商业形式来承接。不考虑物价因素,居民消费增长来源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而1992年以来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其带动的消费增长也将刺激社区商业的发展。
2.3、零售业发展重心由中心商业区转向社区。北京市中心商业圈已显露利润稀薄趋势,而发展社区商业将可以避开零售业巨头的锋芒。城市住宅社区化、消费者就近消费、中心商业街空壳化,使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放弃城市中心黄金地的争夺而进入社区。因此社区商业催生了新的零售业市场。
三、北京城市社区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社区商业规划、建设和运作方面的问题。在商业住宅发展起步阶段,开发商往往不重视社区商业地产的商业运作。由于开发商把产权分割销售给中小投资人,所以物业管理者也很难统筹结构布局;开发商追求最大利润的思想,导致很多看来不赚钱但却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没有预留用地。此外,一些社区商业地产商往往把商铺分割为50-200平方米的小单元出售,导致了商铺总面积供应超量,而大型商家却在社区中找不到可用铺面的现象。
3.2服务功能不够全面。从很多媒体的反映看,部分社区商业还不能够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社区商业网点服务功能表示满意的占74.2%。而一些社区只能提供住宅的功能,居民的购物、娱乐只能转移至市区。
3.3底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底商是初级的社区商业经营模式,多为自发经营。2004年以来,北京房地产市场兴起了一股社区商业开发热潮,但底商经营中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业主与底商的矛盾、经营不规范、经营效率较低,这些问题都限制了社区商业的发展。
四、北京城市社区商业发展建议
4.1、社区规划方面。 (1) 政府制定相关建设标准,积极介入前期规划控制。一些发达国家的社区开发一般是在政府统一规划下进行的。借鉴国外的经验,建议北京市政府在社区服务事业发展中应在规划控制、财力支持、政策引导方面体现作用。 (2) 依据商圈理论确定辐射半径。在实际中,一般理想社区商业的商圈辐射范围是“51015”:出家门步行5分钟可以到达便利店、步行10分钟可以到达超市和餐饮店、骑车15分钟可到达购物中心。
4.2、社区商铺运营方面——培育专业从事社区商业开发的房地产开发、运营商。国际上社区商业的开发商主要有大型零售商业开发商、房地产开发商甚至是保险公司、基金会等。在我国,社区商业的开发、经营一般以开发商的意志为主导设计,所以应积极培育专业从事社区商业开发的房产开发商,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和手段提升社区商业的整体水平。
4.3、关于社区商业的高级形式——集成社区和现代生活广场。集成社区是以集成开发的理念整体解决业主生活的社区,在开发方式上一次性开工、一次性交付所有设施;现代生活广场除了承担社区商业中心满足人们日常购物或服务需求的功能外,同时还是社区的文化中心、休闲中心和社会交往中心。
综上所述,北京社区商业的发展总体上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其发展任重道远。而制定社区商业建设的标准、完善新社区商业服务功能、形成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随着北京城市发展, 社区商业迅速, 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倍受关注。文章首先对北京城市社区商业发展进行概述, 其次就其发展动因进行分析, 然后探讨了北京城市社区商业建设中存在问题, 最后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和建议并对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区商业,商圈
参考文献
[1]、沈萌萌.社区商业的理论与模式.城市问题.2003[2]
[2]、王晓玉.论现代城市社区商业的发展.商业时代.2003[10]
[3]、由于建国后至改革开放期间, 居民的商品供应由城市中心商业区提供, 社区商业几乎为空白, 且居民住宅建设以住宅小区为基本格局的模式尚未形成, 因此这一阶段不做描述。
【社区商业建设】推荐阅读:
社区商业模式10-31
社区的商业基因09-08
社区商业中心规划11-04
社区商业发展经营思路06-02
世联社区商业经典资料07-17
商业调研报告社区店08-19
营销案例商业银行社区掘金路08-03
万元社区蔬菜店项目商业计划书06-27
商业建设06-08
商业伦理建设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