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性

2024-08-10

神经元性(共12篇)

神经元性 篇1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是一种以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或手术控制症状, 但并不能阻断PD的病理生理进程, 所以仍需寻找针对PD病因的治疗方法[1,2]。近年来研究证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MSCs) 能被诱导分化为多巴胺 (DA) 能神经元, 移植入PD模型鼠后症状改善, 且中脑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 hydroxylase, TH) 表达量增加, 因此可以作为PD的理想治疗方案。此外,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可能是干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3,4]。本研究尝试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 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dopaminergic neurons) 并对其鉴定, 进一步观察细胞中BDNF的表达情况。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荧光二抗 (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 、音猥因子 (SHH)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 (FGF8)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购自RD公司) , Tryple酶和N2因子 (购自GIB-CO公司) , 维生素C (Vit-C) 和抗-TH抗体 (购自美国Sigma公司) , 抗-BDNF抗体和抗-β-微管蛋白Ⅲ抗体 (购自abcam公司) , 抗-神经元核抗原 (Neu N) 抗体 (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 , DAPI (购自碧云天公司) , 倒置荧光显微镜 (为Olympus公司产品) 。

1.2 方法

1.2.1 脐带MSCs的分离培养:

本实验遵照伦理学标准及国家有关规范。在无菌条件下收集足月产健康新生儿脐带, 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并剔除脐动、静脉, 剥离出华通氏胶后将其剪碎至1 mm3大小, 接种于DMEM培养液 (含10%胎牛血清) 中, 置37℃、5%CO2饱和湿度的孵育箱内培养。16 d时用Tryple酶消化, 见胞质回缩时加入DMEM培养液 (含10%胎牛血清) 终止消化, 将细胞悬液放入离心管内, 800 r/min离心8 min, 生理盐水洗涤2次, 原代以1∶2的比例进行再次接种培养, 记为P1代。P2代以后按1∶2或1∶3的比例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拍照。

1.2.2 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将P3代脐带MSCs以1×104个/孔密度接种24孔细胞培养板。培养24 h后更换神经诱导液[DMEM/F12、50μg/ml Vitc、250 ng/ml SHH、100 ng/ml FGF8、50 ng/ml b FGF、N2 (100×) ]。诱导9 d后, 再往诱导液中加入50 ng/ml的BDNF (加入BDNF时, 24孔板中的诱导液不换) , 继续诱导3 d, 每天观察, 拍照, 未诱导的脐带MSCs作为对照。

1.2.3 诱导后细胞冻存、复苏与存活率检测:

冻存时, 采集诱导后细胞加入含10%二甲基亚砜 (DMSO) 的细胞冻存液, 混匀后转入冻存管, 放入4℃预冷程序降温盒, -80℃冰箱过夜后转入液氮中保存。复苏时, 取出细胞冻存管立即放入37℃水浴箱, 轻度摇动令其快速融化, 将融化的细胞悬液转入含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 离心去上清。取部分复苏细胞检测存活率:将细胞与台盼蓝混匀, 计算细胞存活率 (%) =活细胞总数/ (活细胞总数+死细胞总数) ×100%。

1.2.4 免疫荧光检测β-微管蛋白Ⅲ、Neu N、TH、BD-NF蛋白表达:

将P3代脐带MSCs以8×103/cm2的密度接种入铺有盖玻片的6孔板中培养24 h。采用上述神经诱导液诱导12 d后开始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已诱导的冻存细胞经复苏后, 在铺有盖玻片的6孔板中贴壁生长后即可进行免疫荧光检测。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30 min, PBS清洗3次, 每次3 min。加入含有0.1%Triton X-100的山羊血清室温孵育30 min后, 分别与β-微管蛋白Ⅲ抗体 (稀释浓度为1∶500) /TH (1∶1000) /Neu N (1∶100) /BDNF (1∶1500) 孵育过夜;行荧光双标时与一抗混合液孵育过夜:鼠抗-TH和兔抗-BDNF/兔抗-TH和鼠抗β-微管蛋白Ⅲ;加入DAPI (稀释浓度为1∶500) 及相应二抗孵育120 min。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随机抽取3个视野进行细胞阳性率计数。

1.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表示, 各实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脐带MSCs诱导前后形态学观察

传代培养2~3代后, 可见细胞形态较为一致, 为细长梭形细胞, 呈克隆样生长。见图1。

2.2 UCMSCs诱导后分化为多巴胺能样神经元

2.2.1 细胞形态观察:

经诱导分化后可见细胞胞体变大, 逐渐伸出突起并伸长, 表现出神经细胞样形态。见图1。

2.2.2 免疫荧光鉴定神经细胞标记蛋白:

对照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 未诱导的MSCs可表达β-微管蛋白Ⅲ, 阳性率为 (21.24±0.97) %, 但Neu N、TH和BDNF均无表达。诱导组免疫荧光检测DA能神经元的特异性标志, TH阳性细胞表达率为 (17.65±1.91) %;神经元标记物β-微管蛋白Ⅲ及Neu N阳性细胞比率分别为 (55.54±11.67) %和 (70.00±7.52) %, 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 。用免疫荧光分别检测2组细胞内BDNF表达情况, 对照组中无BDNF表达, 而诱导组细胞中可见BDNF表达, 阳性细胞比率为 (14.15±3.04) %。复苏后的诱导细胞仍可稳定检测到β-微管蛋白Ⅲ、TH和Neu N的表达 (图2, 3) 。

2.2.3 已诱导细胞复苏后细胞存活率检测:

细胞存活率为 (92.5±1.83) %, 复苏后状态良好, 可在培养剂中正常生长。

3 讨论

PD患病率在>60岁老年人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位居第二, 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 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步态异常。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缺失和死亡是PD的主要病理改变。但是, 目前的常规治疗 (包括内科及外科治疗) 仅能控制症状, 并不能延缓、阻止PD病理的进展[1,2]。所以寻找针对PD的病因治疗手段已成为当前该领域临床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能在体内存活, 分泌细胞因子, 并替代死亡或者衰老的细胞。此外, 干细胞源性DA能神经元行移植治疗还可补充脑内TH的不足, 促进脑内DA的合成, 因此, 目前认为PD是最适合进行细胞替代治疗 (cell replacement therapy, CRT) 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5]。目前认为, 多种类型的干细胞都可向DA能神经元诱导分化, 但脐带MSCs有明显的优越性, 其来源广泛、易培养、免疫源性小、无伦理道德争议及移植后能够长期存活, 从而决定其可作为一种优秀的种子细胞[6]。

本实验采用脐带MSCs行两步诱导法, 首先应用SHH、FGF8、b FGF等特定细胞因子使其诱导分化形成成熟的神经元, 分化比例约为70%, 并可明显表达β-微管蛋白Ⅲ及Neu N等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再应用BDNF使其定向诱导分化形成多DA神经元, 比例约为17.65%, 并可明显表达特异性TH, 诱导效率良好。诱导细胞可通过低温保存, 复苏后细胞存活率高达 (92.5±1.83) %, 且能够稳定表达TH、β-微管蛋白Ⅲ和Neu N。

本实验检测了诱导前后细胞中BDNF的表达, 发现诱导前无BDNF表达, 而诱导后细胞中可见明显BDNF表达, 且BDNF与TH共定位。大量研究表明, BDNF对DA能神经元有营养、促分化和保护作用, 应用反义核酸阻断BDNF表达可导致黑质内DA能神经元缺失[7,8], 提示BDNF可能与P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同时有实验证明, 在PD模型鼠黑质内行人MSCs移植治疗后, 脑内BDNF含量明显增高[9]。另外, 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研究中发现BD-NF与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干细胞移植治疗[10]。目前普遍认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在干细胞治疗PD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而近期的研究表明, 在PD小鼠模型中, GDNF对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Pitx3介导的细胞内BDNF合成而实现的[11]。上述研究均提示, BDNF能提高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并且可能是该疗法的作用机制之一。我们对比了诱导前后细胞内BDNF的表达, HUCMSCs无表达, 而诱导后细胞表达比率为 (14.15±3.04) %。该结果提示, 诱导后含部分DA能神经元的细胞可能较HUCMSCs更适合PD的细胞替代治疗。

综上所述, 脐带MSCs经特定的诱导剂作用后可部分定向分化为PA能神经元, 此类DA能神经元内不仅能有效表达TH, 还可表达BDNF, 因此不仅有可能补充脑内DA的生成不足, 还可能发挥神经营养与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为今后应用此类细胞进行PD的细胞替代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 PD细胞替代治疗的疗效不仅取决于干细胞供体, 可能还与其体内存活率、分化潜能以及微环境与干细胞的相互影响等因素有关。所以, 仍需在今后的在体实验中进一步观察, 以明确此类来源于HUCMSCs的DA能神经元在PD细胞替代治疗中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艳玲, 苏炳银, 陈康宁.帕金森病发病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 2009, 23 (2) :150-152.

[2]华智强.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 2010, 24 (6) :498-500.

[3]Somoza R, Juri C, Baes M, et al.Intranigral transplantation of epigenetically induced BDNF-secreting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implications for cell-based therapies in Parkinson&apos;s disease[J].Biol Blood Marrow Transplant, 2010, 16 (11) :1530-1540.

[4]Jin GZ, Cho SJ, Choi EG, et al.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crease tyrosine hydroxylase expression and dopamine content in ventral mesencephalic cells in vitro[J].Cell Biol Int, 2008, 32 (11) :1433-1438.

[5]Brundin P, Kordower JH.Neuropathology in transplants in Parkinson&apos;s disease:implications for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the future of cell therapy[J].Prog Brain Res, 2012, 200:221-241.

[6]Shetty P, Thakur AM, Viswanathan C, et al.Dopaminergic cells, derived from a high efficiency differentiation protocol from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lleviate symptoms in a Parkinson&apos;s disease rodent model[J].Cell Biol Int, 2013, 37 (2) :167-180.

[7]Baydyuk M, Xie Y, Tessarollo L, et al.Midbrain-derived neurotrophins support survival of immature striatal projection neurons[J].J Neurosci, 2013, 33 (8) :3363-3369.

[8]Porritt MJ, Batchelor PE, Howells DW, et al.Inhibiting BDNF expression by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infusion causes loss of nigral dopaminergic neurons[J].Exp Neurol, 2005, 192 (1) :226-234.

[9]Cova L, Armentero MT, Zennaro E, et al.Multiple neurogenic and neurorescue effects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Parkinson&apos;s disease[J].Brain Res, 2010, 1311:12-27.

[10]王海燕, 朱晓峰, 王丽敏, 等.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7, 22 (6) :340-345.

[11]Peng C, Aron L, Klein R, et al.Pitx3 is a critical mediator of GDNF-induced BDNF expression in nigrostriatal dopaminergic Neurons[J].J Neurosci, 2011, 31 (36) :12802-12815.

神经元性 篇2

2食物因素:食物的化学性作用,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在口腔内经细菌发酵作用产生酸,往往引起龋齿发 生。食过多的糖,而缺少钙、磷、维生素A、D、B等皆可引起龋病发病率增高。

3宿主牙齿和唾液因素:牙齿本身的窝沟、牙釉质发育不良;含氟量低易患龋齿;牙齿排列拥挤、错位、阻 生等容易滞留食物,引起细菌生长繁殖也是龋病发生的条件;唾液缺少,口干症等常可发生猛性龋。

牙齿发育时期,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钙化良好的牙齿抗龋齿性高。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矿物盐类、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维生素B1、D和氟等不足,牙齿的抗龋齿性就低,造成龋齿发病的条件。乳牙在胎儿期即已发生、发育和钙化,母新乳期的营养,对胎儿乳牙的发育虽然没有决定性影响,但加强母体营养仍对乳牙钙化有利的。除非母体患严重代谢障碍病或遗传病,一般乳牙不易受到严重影响。

神经元性 篇3

选择30例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62~75岁。发病部位为胸背部16例,腰腹部14例,左侧12例,右侧18例。发病到就诊时间2~3天。临床表现为皮损区针刺样、刀割样剧烈疼痛,伴有麻木、烧灼、刺痒等神经异常感觉。就诊前未经任何治疗,均无神经阻滞禁忌证。

阻滞药物配制:神经妥乐平注射液3.6NU,罗哌卡因50mg,维生素B1250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

神经阻滞部位及方法选择:根据疼痛和皮损部位确定相应的受累神经,胸背部在皮肤受损区相应神经部位行椎旁神经阻滞或肋间神经阻滞;腰腹部在相应神经部位行椎旁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病人取侧卧位,患侧向上,取疱疹所在肋间脊柱的上一个椎体棘突上缘,向患侧旁开约3cm为穿刺点,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无损害,消毒皮肤后局麻下用10cm22号针垂直刺入2.5~3cm,当感到有骨性阻抗为横突,将针退回皮下,针尖向内侧、尾侧,针干向外侧倾斜约25°再进针3~5cm,此时可出现异感向患区放射,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后缓慢注药。肋间神经阻滞:病人取侧卧位,患侧向上,在腋后线上相应肋间用5号球后注射针头垂直进针,针尖抵肋骨下沿后向下、向内滑进0.2~0.3cm回抽无血、无气后缓慢注药。每点注入复合液3~5ml,每天1次,3~5次为1疗程。

所有患者均同时口服抗病毒药阿昔洛韦200mg,3次/日;维生素B1片20mg,3次/日;必要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g,3次/日。疱疹局部皮肤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对已破溃者,可用酒精或龙胆紫涂患处,并用无菌纱布覆盖。

疗效评定: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疗效分级:治疗后VAS评分0~2分为“优”,3~4分为“良”,5~7分为“可”,8~10分為“差”或“无效”。治疗前测定1次VAS作为基础值,评估治疗后镇痛效果并记录皮肤愈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 果

治疗前VAS评分为8~10分,治疗1疗程后疗效评定为优者23例,占76.7%,良者6例,占20%,可者1例,占3.3%,优良率占96.7%。疗效为良和可的患者经第2个疗程治疗后,疗效评定为优。无1例转变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全部病例皮肤愈合时间平均为5~8天,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

讨 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以剧烈疼痛和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疾病,发病率1.4‰~4.8‰,好发于中老年人[1]。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脊神经的后根神经节及其所属神经相应分布区皮肤的神经末梢,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而致病。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剧烈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神经细胞水肿、坏死和神经内出血等病理改变,导致剧痛;受累皮肤的基底层和深部棘细胞层变性、膨胀,形成疱疹[2]。另外疼痛刺激经脊髓反射途径兴奋交感神经和运动神经,引起血管收缩、肌紧张及局部缺血,组织缺氧性代谢产物蓄积,产生致痛物质,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如不及时治疗,易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因此急性带状疱疹的治疗目的是止痛、缩短病程及减少后遗痛发生率。

本组治疗结果说明,该方法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安全。有学者[3]研究发现神经妥乐平直接用于硬脊膜外腔、椎间孔、骶管、腕管等部位,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可以起到用药量少、疗程短、见效快的效果。罗哌卡因是新型纯左旋体局麻药,缓解和消除疼痛,而且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毒性低。维生素B12可促进核酸合成,促使受损神经恢复。本组采用神经妥乐平复合罗哌卡因取代了以往以布比卡因加激素的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组均为老年患者,抵抗力差,在行神经阻滞治疗的同时应口服抗病毒药物。在治疗的时机上要突出一个“早”字,本组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2~3天,治疗早,疗效好。

参考文献

1 Chidiac C,Bruxelle J,Daures JP,etal.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on presentation to practitioners in France.ClinInfectDis,2001,33(1):62-69.

2 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第1版.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884-886.

神经元性 篇4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neumpathy, PDN),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毒性、钠通道表达和分布的改变、神经血供障碍、神经营养因子缺乏、交感神经增殖等多因素有关[1]。目前治疗的方法在积极地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一方面应用抑制神经髓鞘发电的药物。如抗癫痫的药物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如杨克让等[2]用硫辛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也取得较好疗效。另一方面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铵。余千林等[3]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疗效较好。中医认为瘀血是PDN重要的病理基础,活血通络是治疗本病的大法,其他各治法均以此法为基础。朱氏等[4]认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应以益气补血,通阳化气,活血通络为主。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609、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各15g、当归、丹参、生地、鸡血藤各l0g)治疗以肢体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神经病变30例,效果明显。李蔚等[5]以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黄芪3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5g,赤芍10g,地龙10g,牛膝10g,桂枝10g,续断10g,鸡血藤15g),并随症加减。若下肢酸软无力,加桑寄生10g、鹿茸12g;下肢肿甚,加茯苓10g、泽泻12g、薏苡仁10g、防己10g;肢体麻木加陈皮10g、半夏12g、茯苓10g、胆南星12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并每晚将药渣装于布袋中热敷双下肢约20~30min。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用于临床收到满意疗效。

2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好发于三叉神经和肋间神经,疼痛顽固,临床治疗困难,尤其是在老年人或患有慢性全身性疾病患者中发病率高。PHN的发病机制大致可概括为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自然界原发感染或免疫接种后,在各种诱发刺激如疲劳、外伤、感染等作用下,可使病毒激活,再度繁殖,并通过感觉神经移至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6]。目前无确切根治PHN的方法,治疗上主要在于缓解疼痛,包括局部疗法、全身疗法、神经阻滞治疗以及中药、针灸疗法[7]。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属缠腰火丹等范畴,一般认为本病大多患者体质低,劳累过度,或年老体弱致正气亏虚、外感湿热毒邪或内生湿热所致。临床治疗早期多采用抗病毒治疗,未注意神经的保护。中医认为这仅清除了其热邪,未清利湿毒之邪。湿邪粘滞,郁阻气机血脉致使带状疱疹的疼痛不易缓解,而出现后遗神经痛。杨永禹[8]以清热泻火解毒、通络止痛为法,自拟复方解毒汤治疗PHN 40例。l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治愈24例,2个疗程治愈13例,3个疗程治愈3例。叶文伟等[9]以行气活血通络为法,运用四逆散合血腑逐瘀汤加减治疗PHN 126例,治愈72例,有效5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8%。熊芳丽等[10]以针刺治疗PHN34例,治愈19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4.12%。

3 神经受压迫神经根型颈椎病

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钱文[11]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药物治疗: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1次,5%Gs 3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推注,每日1次。使用1天。牵引治疗:采用坐位颈椎牵引法,药物离子透入治疗,针刺治疗,临床治愈15例,临床好转15例。四肢麻木在临床上多见,大多是由于神经受压迫或者神经营养不良引起,末梢神经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周围组织压迫如梨状肌炎等都可以导致四肢麻木及疼痛。桃红四物汤加味组方。桃仁6g、红花6g、川芎6g、赤芍6g、白芍6g、熟地15g、制乳香6g、没药6g,每日1剂,水煎服,6剂为1个疗程。治愈32例,8例显效,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0%[12]。

4 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显示,加巴喷丁对卡马西平无效或不能耐受卡马西平副作用而终止治疗的多发性硬化疼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认为多发性硬化以脾肾俱虚为本,同时夹有热毒、血瘀、痰湿、内风脉络痹阻。用药方面以黄芪、党参、白术等补脾益气;仙灵脾、巴戟天等温补肾阳;菟丝子、沙苑子等补肾阳,滋肾阴;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赤芍、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半夏、胆南星、泽泻等化痰祛湿;全虫、僵蚕、水蛭、勾藤等祛风通络止痛。

5 癌症癌末期患者

当肿瘤转移、侵犯到神经丛或手术、放疗后损伤到神经和致纤维化时,常会引起剧烈的、顽固的神经源性疼痛,常见症状包括神经根病变、神经丛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李晓宏等[13]认为射频热凝治疗癌性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朱小勇等[14]用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能有效控制癌性神经痛,减少硫酸吗啡控释片用量及副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朱氏[15]认为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长期的实践证实中医药在癌痛中有积极的作用,适用于各级疼痛。辨证论治是癌痛中医治疗的优势所在,它具有多靶点、全面兼顾和个体化治疗的特点。

总之痛性周围性神经病变的治疗要按疾病分类及其多个发病环节进行干预,今后应加强中西医临床和实验研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神经元性 篇5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一例抑郁性神经症的案例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对一例初三学生的抑郁性神经症进行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和分析,并运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与其它疗法进行心理辅导,促使求助者改变了错误的认知,以合理的思维代替了不合理的信念,恢复了自信心,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刘某,男,汉族,15岁,音乐特色班初三学生,无重大疾病史。父母经营一座加油站,生活优越,小时候由爷爷奶奶抚养,六岁是被父母接回,寄读实验小学,七岁时父母有生育一子。一到四年级成绩优良。父母对刘某抱以很高的期望,为了其更好的学习,在他开始读五年级时,父母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由母亲全心照顾兄弟俩,父亲则奖励了一台电脑。刘某很快迷上了网络游戏,不能自控,成绩开始大幅下滑,父亲一气之下没收了电脑。刘某也痛恨自己,下定决心好好学习,经过努力成绩有了较大进步,但没能达到原来的位置,父母经常责骂,抱怨其没出息,刘某也逐渐怀疑自己,产生了自卑情绪。小学升初中时,因成绩不理想未被试验中学录取,转而就读另一所学校的音乐特色初中班。

刘某因没考上理想的中学,一直陷于自责和自卑中。由于父母经常灌输“上重点中学,考重点大学,才有出息”的观念,刘某瞧不起现在所就读的学校,学习懒散,缺乏动力觉得未来一片灰暗。同学关系一般,有两个同学与其交往较深,但两人的父母因刘某的状态阻止里他们之间的交往。从此刘某便独来独往,寡言少语。回到家也异常沉默,总将自己关在房间,不愿与父母交流,总是很不耐烦的神情,对弟弟也是不理不睬。进入初二后,喜欢班上一位女孩,但遭到拒绝。从此,刘某更是一蹶不振,成绩退至倒数第三,丧失学习兴趣,老师、同学劝说无效,与父母隔阂,饭量减少,消瘦,流露出活着没什么意 思,但无自杀行为,睡眠状况不好,头痛,疲乏。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前来咨询。

二、求助者自述

两年来对学习和人际交往失去兴趣,曾经自己非常钟爱的写作也懒得去写,上课总是发呆,瞌睡,不想做作业也很少交作业,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与父母沟通,见到弟弟很讨厌,觉得身边发生的一切与自己无关,感到活着真没意思。经常感到头痛、疲倦。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三、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父母主诉:刘某小时聪明、懂事,比较稳重,平时话不多,喜欢看书、写作,性格比较内向,从小不用多操心。就读进修学校音乐特色班觉得很没面子,因为原来没他好的同学也上了实验中学。在家不搭理我们,对弟弟粗暴,总说我们偏心。整个人没精神,饭吃的少,睡眠也不好。

老师反映的情况:学习没兴趣,上课经常睡觉、发呆,不交作业,谈话也没用,不过对语文还有点兴趣,作文写得不错,就是消极的东西比较多。和同学不怎么交往,对班集体活动也很默然。

咨询师观察的情况:求助者虽衣着整齐,上下均是名牌,但脸色苍白,眼圈有点发黑,眉头微皱,表情默然,不敢正视,动作语速缓慢、迟疑,声音低沉,回答较切题。四.心理测验结果

SDS:70(标准分)SAS:56(标准分)EPQ:E、35;P、75;N、65;L、25 SCL-90中人际关系、抑郁分值分别是3.0和4.0,均呈现中等程度的偏离正常,焦虑分为2.5,呈现轻度偏离正常。五.对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分析

1、生物因素:求助者处于青春期,认知水平低,情绪不稳定,心理问题容易泛化变为心理障碍。

2、社会因素:

1)负性生活事件影响;成绩下降,没有考取理想的学校,好朋友离去,被女同学拒绝。2)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缺乏;幼时与父母分离,小学寄读四年,缺乏正常的父母关爱,与父母隔阂较深;没有知心朋友可以倾诉;老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偏重智育,忽视心育,没有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理解和指导。

3)解决问题的技巧缺乏;如成绩下滑,不知如何有效的解决等。4)没有得到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

3、心理因素:

1)认知方面:由于生活经历,形成了一些负性的自动想法。如读重点中学,考重点大学才能有出息;好朋友离去、女同学的拒绝是因为他一无是处,老师同学看不起他,因此活着没意思;父母不喜欢他,偏爱弟弟,因为学习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值。

2)情绪方面:兴趣丧失,情绪低落,无助,对前途悲观。3)行为方面:升入初中没有及时调整心态,任由自己学习散漫;没有寻求方法缓和亲子交往;好朋友的离去和女同学的拒绝没能正确对待,助长了无助感。

4)个性特征:性格内向,自幼没有受到充分的母爱,没有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寄读生活又让他缺乏父母正常的关注和照顾,一些负性事件使其自尊和自信受到损害,进入矛盾和冲突的青春期,其成长一直处于自卑和抑制状态中,这是求助者患病的深层原因。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抑郁性神经症。

2、诊断依据:

1)、病程:求助者的症状已持续两年左右,在一年以上,得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几乎无法摆脱,得3分;

3)、社会功能:受到较大破坏,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得2分;

三项得分相加为8分,大于6分,又因求助者的主导症状为自卑、兴趣丧失、无助、无望、无价值感等抑郁症状,故可以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 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心理问题相鉴别:心理问题患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密切相关,并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而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不具有现实意义,也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因此可以排除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而该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症状,社会功能也受到严重的破坏,但主导症状是抑郁情绪,以及随之而来的自卑、无助、无价值感和意志减退等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七、咨询目标的制定

1、近期目标

(1)改变负性自我形象,建立自信心。

(2)改变错误认知,确立合理的信念。

(3)改善人际交往的不良状况,形成积极的情绪状态。(4)学会运用学习策略,建立新的应对学习问题的行为模式。

2、最终目标和长远目标

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促使求助者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积极的改善自我,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八、咨询方案的制定

1、原理和方法

贝克、雷米的认知疗法

该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咨询的根源目标是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来已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该疗法的基本程序是:(1)建立咨询关系(2)确定咨询目标

(3)利用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确定问题(4)利用建议、演示、模仿检验表层错误观念(5)利用语言分析技术纠正核心错误观念(6)利用行为矫正技术进一步改变认知(7)利用认知复习巩固新观念

本案例中求助者的抑郁症状源于幼年与父母分离的经历,没有建立基本的信任感,没有获得足够的自主感和主动感,这导致他在碰到问题和挫折时容易产生负性想法,这些错误认知影响着他的行为和情感。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情绪波动很大,自我意识增强,而潜意识中的负性想法影响着正确的自我意识,导致角色的同一性没有实现,出现了角色混乱。因此改变该求助者的抑郁症状关键在于引导他发现错误的认知,再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认知假设,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认知,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从而建立健康的认知结构,使其客观的对待自己,预测未来同时,求助者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我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可见,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来开展本例咨询较为合适。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时间和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费用:每次150元;

心理测验:每份50元。

九、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共2次

第一次:(1)收集资料;(2)建立信任关系;

(3)心理测验:SCL-90, EPQ, SDS, SAS。第二次:

(1)分析问题产生原因;(2)巩固咨询关系;

(3)反馈测验结果,协商咨询目标;(4)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向父母解释青春期少年心理特点,建议父母为求助者营造宽松、和谐、信任的家庭氛围,并说明其对求助者的作用;

(5)布置家庭作业:用“我是____的人”这种句式写出自己的评价、父母的评价、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不少于10句。

完成情况:咨询师通过专注与倾听,是求助者感到理解和被接纳,信任关系得到建立。同时运用解释技术,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了解咨询方法,对咨询充满信心。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共8次

第一次:(1)反馈作业,了解求助者的自我认识,把握求助者的错误认识;(2)让求助者尽情宣泄痛苦;

(3)教求助者学会放松(呼吸松弛法和肌肉松弛法),以帮助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睡眠;

(4)布置家庭作业:A、每晚入睡前做15至20分钟的松弛练习;B、寻找自己的错误认知,并试着进行自我辩论。

第二次:

(1)反馈作业,了解放松的练习情况,求助者反映不能很好坚持,但只要做,睡眠状况就会好些;

(2)向求助者出示老师和同学对求助者的积极评价,让其产生认知冲突;

(3)想求助者之初问题的根源在于童年的经历,是其从一个新的角度面对困扰,正确认识自己产生目前这种状态的原因。(4)布置作业:A、重新评价自己、评价自己的成长经历;B、继续坚持做放松训练。

第三至四次:

(1)反馈作业,求助者能试着从积极的方面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对父母的做法表示理解;能坚持做放松训练,睡眠得到改善;

(2)引导求助者客观评价好友离去、遭女同学拒绝;(3)帮助求助者制定学习计划,并指导一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4)与求助者父母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帮助完成学习计划;(5)与其父母沟通,建议对求助者的行为变化及时进行强化;(6)布置作业:A、继续做放松训练;B、主动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并谈谈感受。

第五至六次:

(1)作业反馈,松弛训练能坚持天天做,睡眠有较大改善;主动交流,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困难,但还有点焦虑,担心别人对他不感兴趣;对于学习计划,感觉有所效果,情绪开始好转;(2)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让求助者与错误认知进行自我辩论,使其对自己的现状重新归因,认识到思维中的不现实性;(3)布置作业:A、主动做3件事,帮助班里做一件事,帮父母做一件事,陪弟弟玩耍一次,并谈谈感受。第七至八次:

(1)反馈:感受到为亲人和集体做事的快乐;通过对周围人的评价,感到同学的可爱、老师的可敬、父母的爱和关怀;自信心在增强;坚持做放松训练,感觉效果不错;

(2)进一步改变认知。在求助者得到较好矫正的基础上,让其在自己的实践和进步中体验什么是积极的情绪,什么是成功的行为,并学会如何获得这些体验的方法。

经过这一阶段,求助者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取得进步,感到自信心在增长,情绪也得到较好的改善。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1)咨询师引导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代替不合理的认知;(2)针对尚未完全消退的自卑,引导求助者降低自我期望值,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巩固正确的自我认知;

(3)恢复其社会功能,社会支持系统的良好运转,是求助者的社会交往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4)对学习策略进一步的引导和强化;

(5)心理测验:SCL-90人际关系1.5、焦虑1.3,都接近正常。SDS:25;SAS:40;EPQ:E

38、P 40、N

35、L 10。(5)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睡眠改善,情绪明显好转,成绩进步,作文被语文老师推荐,还与被拒绝的女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同学关系,人际交往改善,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2)心理咨询师的评估:最后一次咨询观察到求助者情绪积极乐观,语言表达流畅,行为举止大方得体。后通过追踪观察,在该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求助者成绩以达到班内20名,中考被市一所普通高中的重点班录取。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版

3、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辅导习题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徐光兴.学校心理咨询优秀案例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5、岳晓东.登天的感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6版

癌性综合征的神经阻滞疗法 篇6

癌性呃逆综合征:多由于上腹部脏器的晚期癌瘤引起。临床表现为患者被动地骤然发出吸噎性“咯咯”样声音,同时腹肌也随之抽动。顽固性的呃逆可持续数日甚至10余日而不愈,并伴有胃腹胀满等不适感。其发病机理目前不明。对症状严重、用各种措施不能缓解的病例,施行神经阻滞疗法则屡见良效。依据阻滞部位不同,分为膈神经阻滞、第四颈椎椎间孔阻滞、硬膜外腔留置导管注药等几种。大多数病例药到病除,少数需2~3次治疗才痊愈。

癌性淋巴水肿:多为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回流障碍及发生淋巴管瘤所致。多在手术后发生,可局限于上臂或前臂近侧,以后逐渐发展到整个上肢的水肿。也有数年后才发生淋巴水肿者。早期抬高患肢可明显消肿,此时皮肤柔软,水肿的肢体上有触痛的肿块,肿块可逐渐增大。皮肤有色素沉着。晚期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硬化。神经阻滞或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预防和治疗该综合征较为有效,可促进淋巴回流,消除肿胀和疼痛。

癌性胸水与胸膜痛:多由肺癌所致。胸膜分为脏层和壁层,脏层胸膜无痛觉,壁层胸膜受肋间神经和横膈膜神经支配,分布有丰富的传导痛觉的神经末梢。对此综合征,一般的治疗措施如胸壁敷药、固定或投用镇痛剂,常能缓解症状,但仍不能消除深呼吸和咳嗽时引起的胀痛不适。然而通过肋间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等除痛方法,却能收到完善的效果。

癌性皮肤瘢痕痛:肺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等大手术后,皮肤创面愈合出现的瘢痕痛。临床表现为包括瘢痕在内的、范围广泛的烧灼样刺痛和紧箍样感。且常伴有交感神经机能亢进的症状,即血管痉挛、多汗、皮肤和指(趾)甲的营养障碍。这类瘢痕常处于皮肤活动度不大、且与附近骨质粘连固定的部位。瘢痕中的神经纤维往往需要数月或数年的漫长时间才能修复至正常,这就决定了症状的顽固性。治疗此综合征有局部浸润阻滞术、体神经阻滞术、交感神经节阻滞术等疗法。也可采用7%酚溶液或纯乙醇注射于瘢痕部位的敏感点。以巩固疗效。

敬告读者

值此新春之际,《祝您健康》杂志社全体同志谨向读者致以诚挚地问候,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合家身体健康!

老读者一定还记得我们对1997年的工作承诺:定期组织专家举行专题讲座、疾病咨询活动,集体订阅本刊的单位,可预约上门服务;请有经验的临床医生答复读者来信;电话、传真对全社会开放,读者可随时通过电话、传真提出问题,本刊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答复;随时优惠供应“新书菜单”栏目上刊登的医学保健类书籍;每期随刊赠送“知识卡片”。1997年已经过去了,这几项工作落实得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1997年我们随刊赠送了12张知识卡片,并向读者推荐近20种保健新书。(025)3308211的热线电话已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每当我们下班时,电话录音又会忠实地记下读者的求援信息。我们还邀请了南京鼓楼医院的主任级医师为集体订阅单位作现场医疗咨询活动,宣传医学科普知识。

神经元性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结合临床及参考顾玉东[5]《臂丛神经损伤与疾病的诊治》中诊断标准:患儿有难产及臂丛神经损伤病史;出生后有患肢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 活动障碍, 肌力减弱或无力, 垂腕畸形;肌电图及MRI检查示臂丛神经损伤;排除肩关节脱位、脑瘫、先天性畸形等影响患肢活动的疾病。

1.2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9月至2013年6月我科共收治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65例, 男34例, 女31例, 均为单侧;发病时间:出生后~1个月者27例, 1~2个月者16例, 2~3个月者14例, >3个月者8例;右侧37例, 左侧28例;合并锁骨骨折者7例, 合并头皮血肿者13例;出生后体重<4000g10例, ≥4000g且<4500g 42例, ≥4500g 13例;临床分型:上干型25例, 下干型23例, 全臂丛型17例;肌电图诊断神经源性受损65例, MRI示臂丛神经根水肿信号明显56例。早期我科只采用普通康复治疗共29例患儿为普通康复治疗组, 2006年3月后采用神经丛封闭联合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共36例患儿为综合治疗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3 治疗方法

1.3.1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

患儿损伤后8h内就诊者, 应用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0mg/kg配适量0.9%氯化钠注射液, 在持续医疗监护下, 以30min静脉注射, 此剂量注射后, 暂停45min, 随后以每小时5.4mg/kg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23h。

1.3.2 神经丛封闭

选用1ml注射器抽取甲钴胺注射液0.3mg、维生素B1 20mg、氢溴酸加兰他敏注射液0.1mg/kg, 混合均匀后选取锁骨中点上1cm肩胛舌骨肌上缘处进针, 回抽无血, 然后将药液注入, 隔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

1.3.3 穴位注射

取合谷、阳溪、内关、外关、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肩贞、肩前12个穴位, 分为A、B、C三组, 将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支加入2ml灭菌注射用水, 每次选穴位一组, 按A、B、C顺序循环应用, 穴位进针回抽无血, 然后将药液均匀注入穴位, 每穴注射0.5ml, 20次为1个疗程。

1.3.4 电针治疗

每次选上述腧穴一组, 与穴位注射交叉选穴, 用华佗牌无菌针灸针0.30mm×25.00mm刺入穴位0.5寸, 将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灸仪正极接上臂任一穴位, 负极接前臂任一穴位, 强度以针刺局部皮肤微微颤动, 患儿能耐受为度, 采用连续波治疗30min, 1次/d, 20次为1个疗程。

1.3.5 功能锻炼

由我科专业康复师给患儿做辅助性康复及功能锻炼, 每次30min, 2次/d, 20d为1个疗程。

1.4 疗程

综合治疗组采取上述五种疗法, 普通康复治疗组仅采用功能锻炼, 20d为1个疗程, 每个疗程结束后患儿休息15d, 3个疗程后综合评定治疗效果。

1.5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参考臂丛神经损伤评定方案[6]。痊愈:皮肤感觉正常, 肌力恢复到4级以上, 肌肉无萎缩, 肩、肘、腕、手指功能正常, 神经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及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 (MRI) 无异常;显效:皮肤感觉基本正常, 肌力恢复到3~4级, 肌肉萎缩不明显, 肩、肘、腕、手指功能大部分恢复, 神经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基本恢复, 臂丛神经MRI基本正常;有效:患肢皮肤感觉及功能较治疗前恢复, 肌力提高1级以上, 肌肉萎缩有所改善, 神经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部分恢复, 臂丛神经MRI信号异常;无效:患肢肌肉萎缩、皮肤感觉、肌力、上肢及手功能、复查神经肌电图均较治疗前无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因该治疗结果为有序变量的定性资料, 应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进行评价, 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 普通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4% (表2) 。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 综合治疗组平均秩次29.83, 普通康复治疗组平均秩次43.17, Z值为-2.875, P=0.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 因此综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康复治疗组。

3 讨论

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因其致残率高、病程长, 目前普遍认为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症状恢复与其损伤类型及程度密切相关[7], 神经轴突受损、神经震荡、临床分型中的上干型 (Erb-Duchenne型) 、下干型 (Klumpke型) 症状恢复较为理想, 神经干断裂、神经根部分或完全撕脱、临床分型中的全臂丛型症状保守治疗效果欠佳[8]。另外, 患儿肢体症状的恢复还与是否早期治疗及治疗方案有关。

臂丛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及修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最终达到瘢痕修复和再生。受损神经周围的微环境及瘢痕形成是影响神经再生的重要因素, 局部瘢痕组织阻碍神经再生轴突向远方延伸, 而神经损伤后由于机械、化学等损伤因素诱发组织产生多种活性物质 (MCHⅡ类抗原、免疫球蛋白、炎性细胞等) 、毛细血管渗出大量浆液等促进瘢痕和粘连组织形成, 影响神经再生[9]。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臂丛神经损伤后早期应用可以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 从而促进臂丛神经的再生与修复。

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 转移神经细胞的细胞器, 从而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轴索内输送和轴索的再生, 促进髓鞘的形成及恢复神经键的传达延迟和神经传达物质的减少[10]。维生素B1在体内与焦磷酸合成辅酸酶, 参与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 缺乏时将使人体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受累。氢溴酸加兰他敏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对运动终板上的N2胆碱受体具有直接兴奋的作用, 可改善神经肌肉传导。三药合用, 发挥协同作用, 共同注射封闭于受损神经周围, 从而促进臂丛神经损伤后的恢复。

研究表明, 神经生长因子 (NGF) 是由促进周围神经轴突有意义生长的施万细胞所产生, 其对周围神经的生长、发育、损伤后的保护、修复、轴突的有效增生、神经细胞的DNA合成的增加、神经递质的活性提高、受损周围神经元变性坏死的减少等具有重要意义[11]。我科结合中医理论, 选取合谷、内关、外关、手三里等阳明经为主的穴位, 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 可对受损后的臂丛神经起到“靶点”刺激作用, 而电针可形成局部电场, 诱导神经生长, 不仅可提高局部肌肉的兴奋性而且对损伤的麻痹肌群进行促通式收缩与刺激[12], 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功能锻炼是对臂丛神经所支配的肩、肘、腕、手指等功能进行被动活动, 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保持肌肉质量[13], 从而为受损的臂丛神经恢复后整个肢体功能的康复, 维持必须的生理解剖基础。

以上结果说明, 采用神经丛封闭联合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方案中各方法之间是相辅相成、协同发挥作用的, 该疗法能够使受损的臂丛神经得到较好的功能恢复, 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丛封闭联合穴位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婴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寻求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最优治疗方案。方法 2003年9月至2013年6月我院小儿骨科共收治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65例, 早期采用普通康复治疗组患儿29例, 后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神经丛封闭联合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组患儿36例。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上肢功能、皮肤感觉、肌力评定及肌电图检查, 部分行臂丛MRI检查。结果 两组患儿上肢功能、皮肤感觉、肌力级别均有所提高, 患肢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加, 患侧臂丛神经MRI示神经根水肿信号减弱, 但综合治疗组较普通康复治疗组症状恢复更明显 (P<0.05) 。结论 神经丛封闭联合穴位注射等综合治疗对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上肢功能、皮肤感觉及肌力恢复有显著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1例分析 篇8

患者, 男, 51岁, 已婚。因缓起脾气暴躁、记忆力差7年, 伴伤人、眠差3月, 于2012年6月入院。患者于1998年外出打工, 2004年开始出现记忆力越来越差, 经常走失, 脾气暴躁, 不通人情, 有时自言自语, 乱说, 无中生有说同事杀人了、有人要害他。2004年10月曾在本院住院治疗一周, 查头部CT示“脑萎缩”, 诊断为“器质性精神障碍”, 给予“氯丙嗪”治疗, 精神症状好转后出院。2010年因出现尿失禁、抽搐现象,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梅毒”, 给予“青霉素”治疗, 病情好转。2012年3月, 又出现无故打人, 外跑不知回家, 说家人是假的, 不停乱搞, 晚上睡眠差, 遂再次入住本院。体格检查:BP120/80 mm Hg, 心肺无异常, 全身多处皮肤溃烂。神经系统检查:反应迟钝, 记忆力下降, 计算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差, 瞳孔小而不规则, 对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正常 (即阿-罗瞳孔) , 四肢见不自主震颤。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肝功能正常。心电图、腹部B超、胸片正常, 血清梅毒螺旋体 (+) 。腰穿:脑压正常, 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 脑脊液TPHA (+) 。其妻子有梅毒病史。诊断:神经梅毒麻痹性疾呆。给予青霉素1040万U, 2次/d, 静脉注射10 d, 皮肤溃疡每日换药。经治疗皮肤溃疡愈合, 痴呆症状无明显好转, 遂转上级医院治疗。

2讨论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犯脑膜和 (或) 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而麻痹性痴呆则是神经梅毒最常见的类型, 是晚期梅毒全身性损害的重要表现。早期以抑郁、失眠为主, 继而出现记忆力和智力障碍, 因脑额叶损害可表现为情感易变、人格改变, 片段且不固定的妄想等, 临床体征包括舌、面部或手抖动 (震颤) 而致书写困难、言语口齿不清、特征性瞳孔改变及腱反射降低, 晚期可出现癫痫发作、双侧下肢痉挛性瘫痪、营养障碍、不能行走或卧床不起, 直至死亡。

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患者几乎可以“治愈”, 经规范化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认知功能、震颤、抽搐、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改善。但各期梅毒均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目前推荐使用水剂或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 大部分患者可好转, 但并不能逆转既往的神经损害。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对患者病情、病程及预后均有裨益。本例患者出现麻痹性痴呆的症状明显, 影像检查有明显脑萎缩, 说明梅毒螺旋体已直接浸润神经组织并破坏脑结构, 致使大脑广泛性萎缩, 已发展为“梅毒性脑病”, 所以临床疗效并不佳。

抑郁性神经症病人的心理研究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60例, 男性18例、女性42例, 年龄13-60岁, 平均年龄30多岁, 其主要表现均有心烦, 忧愁、失眠、焦虑不愿社交, 工作及家庭受到一定影响。

2 护理

2.1 改善病人的心境

(1)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接得接待, 以关心体贴, 安慰鼓励的语言及行为云诱导病人, 使患感到自已处于被尊重的位置, 周围的人都在关心着自已, 愿向医务人员倾吐真性和烦脑。 (2) 有意识地调整安排房间, 根据年龄, 爱好性格文化成度及疾病的病情安排房间, 近入院病人尽可能安排在恢复期病人的临近床位, 恢复期病人可将自已的亲身中体验, 治疗护理情况及病情的转归, 讲述给新人, 这样即帮助医务人员做了宣传工作, 也锻炼了恢复期病人的社交能力, 也就是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病人的心境抑郁交往不佳, 不主动言语, 往往静坐, 多卧、苦思冥想, 所以应主动接触病人, 组织同室病友拉家常, 讲笑话、跳跳舞、打羽毛球, 在不做治疗的情况下, 外出游玩, 以分散其注意力, 由于有意识地引导, 使患者病情有所改善。

2.2 鼓励病人克服不良个性, 正确解决矛盾

本病的发生与个性特征有关:如个性内向, 多思虑、多愁善感, 和依赖性强等, 例:有一初中女教师, 内向性格, 因情绪低落, 唉声叹气, 时有轻生念头, 多卧床、少进食而入院, 精神检查, 神志清、精神差, 愁眉苦脸, 无主动言语, 躯体检查无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均属于正常范围, 给予抗抑郁药物镇静剂治疗, 住院两个星期睡眠改善, 进食增加, 但情绪抑郁, 她丈夫说:"患者今年教的初中数学毕业班, 单科成绩差, 而致病, 医务人员进行开导, 很快情绪好转, 住院六个星期痊愈出院。一位十六岁少女, 及早被学校、家长发现就不可能之死。

2.3 加强生活护理

抑郁性神经症病人常伴食欲下降, 不适感等, 所以应做好基础护理, 经常督促病人刷牙漱口, 饭前适量的户外活动, 饭菜应注意色泽新鲜, 营养丰富, 易消化, 口味适中, 个别病人自选特殊的饮食习惯也应给予照顾, 鼓励病人多吃蔬菜, 苹果、香蕉、以保持二便通畅。

2.4 保证睡眠时间

神经元性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2009年6月,我院疼痛科共收治42例神经源性疼痛患者,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5~76岁,平均(48.3±2.7)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3±1.2)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1例,原发性肋间神经痛7例,颈源性神经痛5例,外伤后神经痛5例,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4例。

1.2 方法

选择罹患的肋间神经于疼痛部位的中枢端穿刺进针,以腋前线、腋中线或腋后线与肋骨下缘交叉处为穿刺点,同一条肋间神经选1~2点阻滞。常规局部皮肤消毒,左手拇指按压定位同序肋骨,右手持注射器进针刺中肋骨,沿骨面向肋下缘探索,当针尖滑过肋下缘约0.3 cm时,若回抽无气无血则先注射维生素B120.2 mg+曲安奈德40 mg+1%利多卡因10 ml组成的阻滞液2~3 ml,固定针头,待5 min左右疼痛消失,再注入1%亚甲蓝4 ml+50%葡萄糖6 ml组成的阻滞液2 ml,压迫止血。

1.3 疗效评价方法

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和视觉模拟法(VAS划线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2]:0级:基本无疼痛;Ⅰ级: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Ⅱ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Ⅲ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以无痛或疼痛缓解2级以上为显效,以疼痛缓解1级以上为有效,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止痛疗效比较

42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100%。各级疼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2.2 不良反应

随访2~5个月时疼痛复发加重3例(7.1%),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神经源性疼痛是常见的顽固性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恢复缓慢,难以控制,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疼痛病因十分复杂,发生机制至今未明,仍未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3]。神经阻滞治疗是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重要手段,通过神经阻断疼痛神经传导通路,发挥止痛、改善血液循环和抗感染等作用,近年已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最近研究表明,亚甲蓝用于神经阻滞可使疼痛永久性消除或长期缓解,特别对于难治性神经源性疼痛,是为数不多的有效药物[4]。亚甲蓝作为受氢体,能使无髓鞘神经纤维着色,阻止感觉神经的传导,阻断了疼痛的恶性循环;而且亚甲蓝又参与糖代谢,促进丙酮酸氧化,有效改善神经疼痛区域的血液循环而发挥抗感染作用,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据有关文献报道[5,6],1%亚甲蓝阻滞作用远大于局麻药,而且对神经组织的损害是可逆的,与葡萄糖配成阻滞液可通过对神经的可逆性损伤而发挥长效的镇痛作用。本文42例患者显效2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100%。随访2~5个月时疼痛复发加重3例(7.1%),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说明预先应用曲安奈得复合利多卡因、维生素B12对神经源性疼痛效果明显,可以测试阻滞位置的准确性,而且还具有协同作用,利多卡因可明显减轻亚甲蓝注入时引起的灼痛,维生素B12神经亲和力强,有修复神经髓鞘、促进再生作用,有效降低了亚甲蓝对神经组织的损害,而曲安奈得的应用大大增加了药物的维持时间。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亚甲蓝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源性疼痛安全、有效、经济实用,能够永久消除或长期缓解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亚甲蓝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神经源性疼痛患者采用1%亚甲蓝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止痛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2例患者显效28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100%,各级疼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良反应主要有蓝色针痕、蓝色尿液、局部灼痛、局部水肿和疼痛复发加重。结论:亚甲蓝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源性疼痛安全、有效、经济实用,能够永久消除或长期缓解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关键词:亚甲蓝,神经阻滞,神经源性疼痛

参考文献

[1]陆萍,郭跃先.神经源性疼痛的病理及免疫学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7,29(8):862-864.

[2]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78-386.

[3]职良喜.复方亚甲蓝液穴位注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0例[J].江苏中医药,2003,24(3):38.

[4]陈旭清,邹展.亚甲蓝用于神经阻滞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87-88.

[5]卢宜民,亚甲蓝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源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9):2978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篇11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病因比较复杂,根据中医对该病病因的认识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脾虚肺燥型、气虚营弱型、寒凝血脉型、肝肾阴虚型及痰湿瘀阻型五种类型。在治疗该病时一定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而中医治疗痹症的药物又多为辛温燥烈之品,故在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尽量选择药性缓和的药物,使祛邪与扶正治疗并重,以避免因急功近利而导致患者气阴更加亏虚。那么,中医如何根据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不同类型辨证施治呢?

脾虚肺燥型:此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麻木或疼痛,下肢痿弱,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皮肤干燥无华,纳呆便溏,咽喉不利或口渴,舌红或淡、苔黄或白而少津,脉细无力。治疗此症宜采取健脾清肺、润燥利湿的原则,可选用清燥汤加减。其方药组成为:黄芪50克,白术、陈皮、泽泻各20克,人参、茯苓各15克,炙甘草、猪苓、炒神曲、麦冬、当归、生地黄、五味子各10克,升麻7克,黄连、炒黄柏、苍术、柴胡各6克。血虚麻木甚者可加当归、鸡血藤、丹参;肢厥冷痛者可加炮附子、仙灵脾、肉桂;瘀血重者可加牛膝、川芎、桃仁。

气虚营弱型:此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麻木或有蚁行感,下肢痿弱无力,气短乏力,倦怠嗜卧,面色无华,心悸头晕或自汗畏风,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疗此症宜采取益气养血的原则,可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减。其方药组成为:白芍20克,当归、肉桂、炙甘草、陈皮、人参、炒白术、黄芪各15克,熟地、五味子、茯苓各10克,炒远志7克,鸡血藤25克。肢体瘙痒者可加地肤子、白癣皮、何首乌;肢体拘挛者可加木瓜、白芍、赤芍、伸筋草;肢体浮肿者可加防己、桂枝、茯苓。

寒凝血瘀型:此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尤其是下肢)冷痛,入夜尤甚,得温痛缓,重者昼夜皆痛,趺阳脉微弱或无,舌淡嫩或胖、苔白或润,脉沉细或弦紧。治疗此症宜采取益气散寒、活血通脉的原则,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其方药组成为:黄芪15~30克,桂枝、干姜各12克,杭白芍25克,桃仁、川芎、当归、熟地各1 5克,红花10克,附子(先煎)7克。疼痛较重者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其药物组成是:生姜、桂枝、知母、苍术、甘草、麻黄、炮附子、防风、白芍;寒邪重者可加细辛、葛根、桂枝;疼痛剧烈者可加川乌、干姜,或酌量使用马钱子;瘀血重者可加五灵脂、炒蒲黄、水蛭,或同时服用桂枝附子汤,其药物组成是:桂枝、附子、生姜、甘草、大枣。

肝肾阴虚型:此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麻木、酸痛、灼痛或刺痛,骨肉瘦削,腰酸膝软,且伴有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暗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疗此症宜采取养肝益肾、通经活络的原则,可选用健步虎潜丸加减。其方药组成为:龟板(先下)、知母、生地、熟地、牛膝各15克,黄柏、当归各12克,杭白芍20克,锁阳10克,木瓜25克,忍冬藤30克,牛骨髓适量。肾虚腰痛甚者可加用静莶草、牛膝、鹿含草;阴虚甚者可重用生地,并加用菟丝子、枸杞子;阳虚者可加用鹿茸、巴戟天、肉苁蓉;肢体麻木、疼痛较重者可加用蜈蚣、全蝎、蕲蛇。

痰湿瘀阻型:此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肢体麻木困重、灼热疼痛,下肢痿弱无力,或局部红肿热痛,且伴有大便不爽、小便黄赤、口苦而黏、舌紫或暗、苔黄腻或白浊而润,脉弦滑或濡数等症。治疗此症宜采取祛痰利湿、活血通络的原则,可选用身痛逐瘀汤合四妙散加减。其方药组成为:牛膝20克,地龙、香附、秦艽、黄柏各12克,木瓜、当归、川芎、苍术各15克,甘草10克,黄芪30克,薏苡仁25克。呕恶甚者可同时服用平胃散,其药物组成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肢体顽固麻木且疼痛者可加用白芥子、瓜蒌;瘀浊甚者可加用乳香、没药。

总之,中医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应采取补肝肾、养阴、祛湿通络的基本原则,在该病的早期宜祛湿通络,在该病的中晚期需兼顾补气养血,反复难愈者需加用活血化瘀及搜风通络之药,而补肝益肾、养阴的治疗原则须贯穿治疗的整个过程。

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过程中,笔者有如下体会,供读者参考:

1.对辛散药的应用:《伤寒论》中有用桂枝附子汤治疗痹痛的记载,其目的是取附子温里祛寒之力,取桂枝辛温解表之功,一表一里,使里寒得以驱除。笔者在临床上对于属于寒凝血瘀型疼痛剧烈的该病患者,常适当选用葛根、桑叶、麻黄、细辛、蝉衣等走表之轻品,使部分寒邪从表而散,尤其是秋冬之季或患者兼有外感之邪时,选用这些药疗效更佳。

2.对祛湿通络药的应用:在必须使用祛湿通络药时,笔者常结合消渴病患者多气阴两虚的病理特点,尽可能地选择诸如仙灵脾、威灵仙、薏米、五加皮等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已证实具有降糖作用的药物,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燥类药对消渴病患者的损害,并维持其血糖的稳定。临床实践证实,用威灵仙配合生地或熟地,治疗消渴病引起的痹证疗效较好。

3.可按病变部位选药:并发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其病灶有时相对固定,症状亦较重。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在辨证治疗的同时,依据病邪停滞的部位选择药物,以达到引药入经、直达病所的目的,如病变在上肢者可选用桑枝、川芎、姜黄;病变在下肢者可选用牛膝、杜仲、寄生;病变在脚踝者可选用熟地、牛膝;病变在小腿者可选用白芍、木瓜。

4。关于马钱子的应用:马钱子又名“番木鳖”,其性味苦寒,有毒,具有通络散结、消肿定痛的功效。在临床上,笔者将马钱子主要用于治疗难以控制的剧烈疼痛,并在应用马钱子的同时,从甘草、何首乌、当归、白芍、生地等药物中选出1~3味药与其同用,以起到益阴养血的作用。马钱子的用量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而定,一般每次口服的剂量应从0.3克起始,以免发生中毒。

5.对于肢体灼热剧痛者的治疗:有些并发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肢体灼热剧痛,甚至不能覆盖任何衣被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用养阴清热或活血通络的药物是难以奏效的。为此,笔者常用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合四妙散(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再加忍冬藤和生地来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但生地的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助湿碍胃(腻膈)。

神经元性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急性炎症性脱髓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22例, 年龄16~70岁, 病程最长者30 d, 最短者2 d。病前4周内感染史, 四肢弛缓性瘫痪, 可有手套、袜子样感觉障碍、可有脑神经损害。

1.2 治疗

当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时, 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及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严重或进展者, 应尽早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成人0.4 g/ (kg·d) , 静脉滴注, 连续使用5 d;副作用轻微且发生率低, 发热、面红等, 可通过减慢滴速预防和消除。有过敏者或存在IgA型抗体者, 肾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的患者禁用。体质情况较好的成人及大龄儿童采用血浆置换疗法 (PE) 血浆置换量每次30~40 ml/kg, 3~5次为1个疗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枸橼酸盐中毒, 一过性低血压, 心律失常等。

2结果

48例患者经治疗, 临床表现改善明显。85%患者在1~3年完全恢复, 约10%患者留有长期后遗症, 治愈28例, 好转16例, 死亡2例, 自动出院2例, 总有效率为91.66%。常见死因为严重全身性感染, 肺栓塞、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约3%患者可能出现1次以上的复发, 复发间隔可数月至数十年。

3讨论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 (GBs) 是累及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点是急性或亚急性肢体软瘫, 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可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和呼吸衰竭。病理特点是髓鞘脱失和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多数患者病前1~4周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疫苗接种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出现四肢完全性瘫痪及呼吸肌麻痹。瘫痪可始于下肢、上肢或四肢同时发生, 下肢常较早出现, 可自肢体近端或远端开始。呈弛缓性瘫痪, 腱反射减低或消失。部分患者在1~2 d内迅速加重, 多于数日至2周达到高峰[2]。发病时多有肢体感觉异常如烧灼感、麻木、刺痛和不适感, 可先于瘫痪或同时出现, 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震动觉和关节运动觉障碍少见, 约30%患者有肌肉痛。颅神经麻痹可为首发症状, 双侧周围性面瘫最常见, 其次是延髓麻痹, 眼肌及舌肌瘫痪较少见。可有皮肤潮红、出汗增多、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单相病程, 多于发病后4周左右肌力开始恢复, 恢复中可有短暂波动, 但无复发缓解。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继发感染是治疗的关键。呼吸肌麻痹是本病的主要危险, 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翻身拍背, 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预防肺不张与肺炎等并发症。密切监护呼吸困难的程度、肺活量、血气改变, 如果有缺氧症状, 肺活量低于20~25 ml/kg, 血氧饱和度降低, 动脉氧分压低于60 mm Hg时, 应及早给予呼吸机治疗。免疫球蛋白疗法 (IVIG) :大剂量短疗程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GBS, 已证实是有效的, 应在出现呼吸肌麻痹前尽早实施。血浆置换疗法 (PE) :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 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 可以缩短疗程和减轻疾病的程度, 常见副作用为血液传播疾病。对于激素效果差的重症GBS、有人主张用环磷酰胺治疗, 认为能阻止病情恶化。但环磷酰胺细胞毒性大, 一般不作为首选药。硫唑嘌呤是一作用较为缓和的免疫抑制剂, 主要抑制T淋巴细胞, 起效相对慢, 可用于治疗慢性GBS。急性期在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或有用药禁忌的情况下也可试用, 但其细胞毒性不能忽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高压氧治疗的报道。呼吸肌麻痹是本病最主要的危险, 经鼻导管给氧及清理呼吸道后, 短时间内仍无改善者, 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低于70 mm Hg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给予机械通气。如果患者合并Ⅸ、X对脑神经麻痹, 应更早考虑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可应用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修复。预防与治疗坠积性或吸入性肺炎, 预防下肢肾静脉血栓形成和由此引发的肺栓塞, 重视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212-214.

上一篇:高校羽毛球运动员下一篇:地下水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