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羽毛球运动员

2024-08-10

高校羽毛球运动员(精选12篇)

高校羽毛球运动员 篇1

摘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羽毛球运动员充分各项技战术水平的保证, 在平时的训练中, 只有科学地、系统地、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进行专项的身体素质练习, 才能增强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 保证运动员在高强度, 激烈的对抗比赛中娴熟的运用技术, 发挥自己身体素质的优势, 减少运动伤害, 在比赛中战胜对手。由此可见, 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水平的不断发展, 羽毛球的规则也随之修改和完善, 由原来的“失球而不失分”修改成为“每局21分, 每球得分制”。这种新规则的制定是羽毛球的比赛时间大大缩短, 同时对运动员的体力要求更加严格, 要求运动员跑动的速度与耐力的相结合更高。比赛的强度增大, 攻防速度增强, 对羽毛球运动员体能上的要求也随之就越高了。为了适应比赛要求, 应该结合这一项运动的特点, 制定一些列系统的身体素质训练, 用以适应高强度的比赛, 取得更好的成绩。

1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在我国, 高校是培养羽毛球运动员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如今的羽毛球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角色。羽毛球被划分为隔网对抗类项目, 是一项技巧极强的运动, 这项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快、灵活性强、对抗激烈、变化多端, 依据这项运动的特点, 要求运动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来适应大负荷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而其技战术水平的高低与身体素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身体素质能使运动员面对强劲对手时,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竞技状态。利用身体素质的优势打败对手, 尽可能的超水平发挥。

2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

2.1耐力素质训练

耐力素质是指肌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能力或者说长时间对抗疲劳的能力。羽毛球运动员的耐力训练主要是指运动员长时间进行运动的能力, 主要是指训练疲劳后的快速复原能力, 这种耐力不同于其他运动所需的耐力, 它要求的是速度耐力, 要求强度高, 间歇时间短。一般采取的训练方法有:

2.1.1冲刺跑

200m和400m全力冲刺跑, 每次3组。3500m限时跑, 每周两次。依据队员的情况可适量增加

2.1.2挥拍练习和全场移动步伐

快速挥拍练习, 限时30秒或者一分钟, 连续的起跳挥拍, 限时的两分钟全场移动步伐练习, 依据队员的情况3组、5组不等的联系负荷。

2.1.3全场进攻防守训练

可以进行二打一、一对一的两点控四点等20或30分钟, 不间断的进行全场对抗防守练习, 其目的也主要在于熟悉球路加强各项技术的同时提高训动员场上的速度耐力。

2.2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是人体进行各项运动的基础, 也是羽毛球运动的首要素质。羽毛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在场上不停的跳不停的移动, 这就需要运动员的下肢, 手臂, 腰腹及背部都具备良好的力量, 以保证较强动作的发力和连续击球动作。

2.2.1下肢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方法可分为负重练习和不负重练习。负重练习一般有负重移动步伐, 如负重沙袋练习, 在负重的情况下练习移动步伐;负重的50公斤的全蹲, 负重40公斤提踵、半蹲跳、半蹲、跨步, 负重20公斤的蛙跳。其练习的组数必须根据运动员的情况而定, 在训练中如果出现机能明显下降的情况, 则应停止练习。下肢力量不负重练习主要是采用克服自身体重的跳跃练习, 如各种方式的台阶跳 (如交替蹬跨阶梯, 双脚前脚掌着地跳台阶等) 、跳绳 (双摇) 、跨跳、纵跳、收腹跳、十字跳等。在训练中, 不管是负重练习还是不负重练习, 在练习前都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 以防止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

2.2.2上肢力量训练

发展上肢力量的负重训练方法主要有用锤子做挥拍练习、拉橡皮条做挥拍练习、快速平推、卧推等, 快速的屈臂练习可提高手腕和手指的力量。不负重练习主要是握拍快速挥拍, 练习挥拍击球的速度。

2.2.3腰腹及背肌力量训练

腰腹力量的训练方法主要是有仰卧起坐、直腿两头起、平板支撑, 背肌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有俯卧直角起、体后屈等。训练的次数和组数依据运动员情况而定。

2.3速度素质训练

羽毛球运动的速度是指运动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移动以及挥拍的速度。羽毛球技术有“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快”是羽毛球运动首当其冲的。也就是说“狠、准、活”要在“快”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 速度是羽毛球运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素质, 主要体现在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动作速度上。反应速度训练可通过看信号的步法练习、听口令的各种跑动练习来训练, 快速的启动、停止、方向的变换。运动员必须高度集中, 快速移动, 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训练主要可以通过20m或30m折返跑、杀上网步伐、场地的四角跑, 不断的加强运动员场上的移动速度。动作速度训练通过快速挥拍、双摇跳绳、直线进退跑、左右两侧跑、快速封网来加强。训练的次数和组数都可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而定。

2.4灵敏与柔韧训练

羽毛球比赛中经常需要急停、急起、前后左右的移动、大幅度的转胯、蹬地、腾空跳跃。羽毛球飞行的速度快、方向变化多, 在柔韧素质, 特别是灵敏素质上对运动员有很高的要求, 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柔韧和灵敏素质。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主要有听口令改变方向跑、小步跑、侧身交叉步、左右转髋、跳起左右前后分腿。柔韧性能够的练习主要通过拉韧带 (如肩部韧带、腿部韧带) 、绕跟腱、手腕绕八字。

2.5多球训练

羽毛球中的多球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各项素质的一种综合能力体现, 是提高运动员羽毛球技战术能力的重要手段。多球训练主要是通过不定数量的组数和次数, 在不同的节奏、频率、速度的快慢上, 在单位时间里来控制运动员训练的强度、密度和负荷。

一般单次练习的次数和组数是由训练的内容和目标来决定的。如果训练的内容是单个技术动作, 则因训练的次数要多, 密度要大, 一般6-8次为一组, 组与组之间休息的时间不能太久, 3-4个人轮一次, 供求速度和节奏比较慢, 使动作定型。安排球路训练以20-30次为一组, 每次3-4组, 一组3-4个人轮换, 时间不宜休息太长, 供求速度和节奏比较慢, 熟悉球路。安排有氧耐力训练采用20-25次为一组, 每次4-5组, 每组3个人不间断轮换, 供求速度和节奏比较慢。

对于速度耐力训练, 每次采用20-25次为一组, 每组3个人不间断轮换, 供求速度相对加快, 节奏也相应的加快。对于速度和灵活的多球训练每次15-20次为一组, 5-6组为一次, 每组3-4个人不间断轮换, 供求速度和节奏快。

3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训练需注意的问题

(1) 应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合理的安排身体素质训练, 全面提高运动员耐力、力量、速度、灵敏与柔韧等素质的练习, 提高学生各个器官系统的技能, 均衡发展, 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训练方法。

(2) 身体素质训练应注重和技战术训练的结合, 在训练内容的安排上与运动特点相结合, 须从技术的实际出发。

(3) 身体素质训练应因人而异, 在训练时, 要结合运动员特点 (如年龄、性别等) , 在训练的手段和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 全面合理有效地安排身体素质训练, 在训练结束后应注意身体的放松, 防止运动损伤。

(4) 注重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在训练中的心态和比赛中的心态不同, 两种心态的调整。不能只注重外在技能的训练, 应使之扬长避短, 互相补充, 互相协调。

(5) 羽毛球多球训练中练习的次数、组数、供求的速度、频率、间歇的时间不同对训练的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训练时要根据不同的供能特点来做相应的调整。

4小结

身体素质训练是每一个运动项目的基础, 在羽毛球运动中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身体素质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在羽毛球训练中应该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 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选择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手段, 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转变训练的方法和观点, 产生更好的训练效果, 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国萍.浅谈如何提高羽毛球运动员基本技术水平[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8 (4) .

[2]陈规宁.论高校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版, 2010:5 (1) .

[3]孙中英, 孙伟, 张英成.浅析高校体育舞蹈身体素质训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4.

[4]叶菁, 等.羽毛球运动训练的实证研究[J].安徽工程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 :68-70.

[5]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6]陈艳.谈羽毛球教学中的多球训练[M].辽宁体育科技, 2006, 28 (3) :112.

[7]郑天敬.羽毛球多球训练之探讨[J].内江科技, 2008 (4) :44.

[8]梁少恒.多球练习法对提高羽毛球专项技术的作用[J].少年体育训练, 2007 (3) :44.

高校羽毛球运动员 篇2

对初学羽毛球的人来说,练不练身体好像影响不大,但随着打球时间的增长,尤其是每天或是隔天打一次球,就必须要对身体训练予以高度重视,否则一是影响水平的进步,二是容易出现伤病。

羽毛球既需要足够的耐力,也需要良好的爆发力。专业选手在基础力量训练时,通常采用推杠铃、哑铃,负重深蹲以及跳绳、挥网球拍等方式锻炼肩、肘、手腕、膝关节、腿等部位的力量,这些部位是长期从事羽毛球运动的人最易出现伤病的地方。至于专项素质训练,主要包括步法和多球训练,为了加大运动量,在练习步法时往往会穿上沙衣,绑上沙带。

对业余选手而言,没有器械也可以进行身体训练,如加强肩肘部的力量,可采用俯卧撑,锻炼踝关节,可采用原地来回垫脚尖的方法,锻炼腰腹肌可采用仰卧起坐,练腕力可以采用挥动矿泉水瓶的办法。

对业余选手来说,每周至少要抽出一到两次固定时间进行身体训练,每次训练30到40分钟。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弱点有选择地练,如小臂大臂力量差,就练腕力,可以通过小臂挥网球拍、回力球拍甚至矿泉水瓶来训练。大臂力量差练肩,练肩部力量的最好办法是练双杠,采用双手撑杠起的方式。此外,训练时尤其要注意多拉韧带。

跳绳尤其是双摇跳是最符合羽毛球项目特点的身体训练方式,因为跳绳是全身的运动,既可以练腕力又可练挥臂的速率,更能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下面列出的一周身体训练计划可供年龄在25岁左右,有一至两年球龄的男青年选用。第一、一至二次长跑,3000米到5000米,时间控制在20到30分钟;第二、一至二次步法练习,每次10到15分钟;第三、一至二次跳绳,单跳每次10分钟左右,可分三组完成,每组5分钟,双摇跳2分钟为一组。其他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上述计划进行增减。

羽球的训练著重在手腕与腿,训练的项目则针对耐力、爆发力与劲道来强化自身的能力。

手腕--刚开始可以较轻的哑铃或握柄式的重物做手腕间各角度的转动,等适应后可依次加重,尤其以网球拍练习效果佳,在比赛前做挥拍练习,上场后你会感觉杀球好像特别有力。

握力--如果握力不足常会握拍不稳或会拍时乱转拍面,甚至挥大力一点就会有球拍飞出的危险镜头,可以指握器来改善。

手臂--以较重的哑铃或重物做向后拉或绕头挥动的动作,虽然挥拍主要施力不在手臂,但训练不够的话,常常猛杀猛砍会使臂肌疼痛,严重一点甚至会伤了肩胛骨。

腿--跳绳可增进手脚间的协调性与爆发力,跑楼梯来训练大腿和小腿的耐力,若常有前进后煞车不及无法及时后退,则是小腿与膝盖没力,宜做折返跑与蛙跳,若是遇短球落在网前而心有余力未逮,则为大腿与膝盖训练不足,应练习负重蹲起的动作。

◎无论做何项重量训练,事前一定要做暖身才能避免运动伤害。如何提高挥拍速度

羽毛球运动的挥拍速度,主要和击球技术动作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前臂、手腕手指的快速力量有关。击球技术动作不正确、不协调,必然会影响人体在击球时的发力,挥拍的速度也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进一步纠正和完善自己的技术动作,提高自己的身体协调性,是提高挥拍速度的首要环节

其次,是要加强快速力量素质的训练,尤其是要提高和发展对羽毛球击球发力至关重要的前臂、手腕和手指的爆发力。可采用连续快速对墙击球,来提高平抽挡的挥拍速度。采用挥网球拍、小哑铃,轻负荷的手腕屈伸、快速颈后举,握力器等方法,来发展前臂、手腕和手指的爆发力。如何提高弹跳能力

由于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在场上的移动击球中将进行频繁的蹬跳动作,所以,在身体训练中对下肢的弹跳力训练历来十分重视。但由于运动项目的特点不同,羽毛球项目对弹跳力的要求与篮球、排球项目又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较少有明显的助跑过程,蹬地起跳的动作幅度较小;在高度上比后者要求低,但在完成动作的速度上比后者要求高。这就形成羽毛球的下肢弹跳的动作结构特点为:膝关节用力的幅度相对要小,而对踝关节的快速爆发力要求要高。

高校羽毛球运动员 篇3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高校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

羽毛球运动对人类身心健康有着极高的锻炼价值,它集娱乐性、观赏性、健身性于一体,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同时它不受性别、场地器材、技术水平的限制,容易调节负荷以及只需少数人参与的优越性更易被大众所接受, 正成为日益受到青睐和欢迎的项目,在我国参加人数羽毛球运动已达亿人。羽毛球运动也是非常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之一,尤其在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运动中往往更容易出现损伤,这不仅影响到羽毛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也严重违背了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初衷。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调查问卷的发放, 对新疆乌鲁木齐市部分高校的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在运动中出现损伤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对策,旨在减少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在运动中产生损伤的概率,使羽毛球运动得到更广泛的开展。

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球龄在3年以上的150名业余羽毛球健身者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羽毛球运动损伤文献及10余篇相关的研究成果,借鉴其有效经验和方法,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校的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现状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2.访谈调查法

直接对乌鲁木齐市高校的部分羽毛球运动者及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的部分专业教師进行访谈了解。

3.问卷调查法

发放调查问卷150份, 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100%。

4.数据统计法

本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并用Excel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得出相关结论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二、结果与分析

(一)损伤部位和损伤类型

羽毛球运动常见的损伤部位及类型见表1、2、3。

表1关节损伤部位

损伤部位 手腕肘关节 肩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脊柱 髋关节 其他

人次36444445 40 0 44

百分比%16.59 20.28 20.28 20.7428.43 01.84 1.84

表2肌肉损伤部位

损伤部位肱二头肌髂腰肌腹直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 腓肠肌其他

人次60 40 2028 4 16 24 6

百分比%30.30 20.2 10.1 14.142.028.0812.123.03

表l显示,羽毛球运动损伤中关节损伤部位主要体现在手腕、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其中上肢关节损伤占36.87%,下肢关节损伤占49.17%,这是因为在羽毛球运动中,对下肢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参与者步伐灵活、多变,经常做变速、变向运动。所以下肢关节的损伤较多。表2显示,肌肉的损伤主要体现在肱二头肌、髂腰肌、和腿部肌肉拉伤,其中腿部肌肉损伤占36.36%,肱二头肌损伤占30.30%,这是由于羽毛球运动步法中起动、制动与变向技术和击球扣杀动作频繁造成的。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损伤部位多为轻微拉伤,有少数中度损伤和个别重度损伤发生。

表3运动损伤的类型

损伤类型肌肉拉伤 关节扭伤 运动劳损 韧带撕裂

人次 47 79 21 5

百分率/%30.9151.9713.823.29

表3显示,羽毛球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为: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其中关节扭伤占51.97%、肌肉拉伤占30.91%。调查发现,羽毛球爱好者关节扭伤中,以肩关节拉伤、膝关节劳损和踝关节扭伤现象比较突出。羽毛球运动中准备活动不充分时,击打高远球、扣杀球等鞭打动作很容易导致肩关节拉伤、肩袖拉伤和肩周炎等;前后左右组合步法的起动、移动和制动、重心的起伏等,导致膝关节工作杠杆较长、负重较多、保护结构相对较少,容易发生膝关节内外侧韧带拉伤或关节捞损等。踝关节的损伤率高则与其生理结构特点相关,由于踝关节的前、后关节囊比较松弛,两侧的韧带又拉得过紧,在起动和制动中,当足跟制动时过度的内翻、外展动作或受到强大的外力作用时,极易发生足跟疼痛和踝关节韧带扭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引起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见表4。

表4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

损伤原因 准备活动不足动作方法不当 运动强度太大 其他原因

人次 68 44324

百分率/%45.9529.73 21.62 2.7

调查结果表明,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足和动作方法不当。其中准备活动不足占45.95%,动作方法不当占29.73%。肌肉拉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运用不合理,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适应活动所需状态、身体疲劳、负荷过度或身体训练水平不够等。准备活动是各项运动开始之前必须进行的肌肉运动,可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人体内物质、能量代谢活动,有利于克服人体自身的物理与生理惰性,明显提高肌肉、肌腿、韧带和关节囊的弹性、韧性,可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技术动作不正确和身体机能状态不良往往会造成损伤,羽毛球技战术练习及教学比赛中,来回移动多,急停急起、突然变向多、变换体位、在非常态下运动多,这些对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普通羽毛球爱好者的身体素质,尤其下肢各关节、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较差,在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因身体运动能力不足,造成技术变形,致使损伤发生的情况较多从生理学和解剖学角度来看,过大的制动性反作用力必然造成下肢关节(特别是踝、膝关节)的负担增加。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对运动损伤常识的了解少之又少,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使得很多本可以避免的损伤得以发生。另外,运动强度过大导致身体机能疲劳和过度紧张、场地设施以及不合理的着装等其它因素都是引起损伤的原因。

三、结论

(一)羽毛球运动损伤主要体现在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和大小腿与腰部;

(二)羽毛球运动损伤中的肌肉损伤主要体现在肱二头肌、髂腰肌、和腿部肌肉拉伤,其中腿部肌肉和肱二头肌损伤率较高。

(三)常见的羽毛球运动损伤类型有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运动劳损 、韧带撕裂等。其中关节扭伤率较高,多为踝关节扭伤。运动劳损多为膝关节劳损、半月板损伤、肩关节炎等。

(四)造成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合理;运动者缺乏运动损伤常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身体机能状态疲劳;场地设施不合格与不合理的运动服装等。

四、建议

(一)加强健康锻炼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注重充分的准备活动练习,包括专项辅助活动,以避免急性损伤的发生。在身体疲劳或已经带行伤病(如轻微的肌肉拉伤)的情况下,应该停止运动,待身体状况恢复后再进行。否则会使损伤的恢复时间延长,并且容易发生新的损伤,运动结束后,要养成进行放松活动的习惯,这有助于加快运动后疲劳的恢复,对提高运动成绩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在专业指导人员指导下练习,规范技术动作,力求使技术动作结构符合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要求;重视对技术的分析与理解,严格按照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进行教学与训练.重视发展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加强对易伤部位的练习;调整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尤其是下肢各关节、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特别要加强上、下肢关节及各部位肌群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

(三)加强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平时注意运动损伤知识的积累。发生运动损伤后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认真治疗,切不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继续打球。这是造成重复或多次损伤的主要原因,一定要及时检查、确诊、积极治疗,以免导致慢性病理过程。

(四)不断改善羽毛球运动的场地设施,尽量消除因场地条件差而造成的不利影响等,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运动场所。

(五)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基本的身体素质练习,使练习者的基本身體素质得到提到,关节柔韧性和肌肉力量都得到相应提高,可以降低受伤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刘开物.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1999(3)(第 1 期).

[2] 杨建军.业余体校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分析与预防[J].体育世界•学术.2006(4).

[3] 李鹤洲.长期从事羽毛球运动的业余爱好者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第27卷第2期).

[4] 戴立平.羽毛球初学者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第24卷第2期).

高校羽毛球运动员 篇4

近年来, 羽毛球运动作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的普及, 高校羽毛球运动也日益开展的如火如荼。高校羽毛球之间的比赛也随之增多, 比赛的时间越来越短。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后, 运动员在身体与心理方面出现疲劳症状, 如不及时进行恢复, 将会导致运动员身体机能以及心理机能等运动能力的下降, 不利于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因此, 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使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心理等机能得到充分的恢复, 是高校羽毛球教练员与运动员面临的问题。

2、羽毛球运动对疲劳产生的机制和对机能的影响

2.1、运动性疲劳的定义

运动性疲劳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 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 是由于身体活动和肌肉引起的体力上的疲劳。中国学者把运动性疲劳描述为“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 运动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现象”。它可分以下为四种:肌肉疲劳、神经疲劳、心理疲劳及内脏疲劳。

2.2、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羽毛球运动在比赛中是一项隔网对抗性强, 激烈多变的高强度、高负荷的无氧综合性项目。场上脚步不停的移动, 短时间的快速启动, 跳跃, 急转急停从而增大了上肢、下肢和腰腹部肌肉的力量。据统计, 大强度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率可达到每分钟160-180次, 甚至更高, 要求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要求比较高。对抗激烈要求运动员在专项耐力、力量、柔韧、灵敏、速度等方面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

2.3、羽毛球运动产生疲劳的原因

羽毛球运动比赛中的快速启动、急停急转、强度大、负荷大等特点, 属于无氧性的运动, 对体能消耗非常大。

(1) 体内能量的衰竭。

有些学者认为疲劳的原因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体内能源物质大量消耗, 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强, 没有及时得到补充, 在供能上失去平衡造成的。

(2) 体内代谢产物的积累。

由于运动中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堆积, 得不到及时清除造成的。这些代谢产物包括乳酸、氨、二氧化碳等。当大强度运动, 身体内乳酸浓度升高造成肌肉疲劳。

(3) 机体内环境失调。

在激烈的比赛运动中, 肌肉会释放出大量乳酸和丙酮酸等物质, 在体内越积越多, 外加运动时人体的分解代谢过程加强, 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消耗明显增加, 体内的激素效应与酶促反应过程很强烈, 会排出大量的水分、无机盐、电解质等微量元素的丢失, 最终使机体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 造成机体内环境失调而产生疲劳。

(4) 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

当运动中出现ATP减少、r-氨基酸和茶酚氨增加、血糖下降等引起中枢神经兴奋抑制的平衡出现失调, 从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

3、运动疲劳的预防措施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 高校羽毛球教练员与运动员要根据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及项目特点进行训练。教练员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 根据运动员产生不同的疲劳症状, 通过观察、分析并及时采取积极措施避免过度疲劳的发生。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种:

(1) 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的生理差异 , 不同的心理特点及身体状况, 采用区别对待的原则;

(2) 根据羽毛球项目运动特点, 运动量的安排上要循序渐进, 把全面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3) 让运动员养成自我监督意识的好习惯 , 教练员应经常观察运动员身体反应, 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评价;

(4) 让运动员有充足的睡眠 , 合理的休息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并有充足的营养做保障;

(5) 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定期进行体检, 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 把疲劳扼杀在摇篮里。

4、促进体能和消除恢复疲劳的方法

身体机能的恢复过程可以分为消耗阶段、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

4.1、一般常用措施

(1) 整理活动。

可以通过慢跑、慢走、调整呼吸、做些放松操以及各肌群的牵拉等方法。通过整理活动可以改善肌肉血液循环, 减少肌肉延迟性的酸痛, 加速乳酸的利用, 有助于消除疲劳。

(2) 积极性休息。

研究表明, 用变换活动的部位方式和调整运动的强度这种积极性的休息来消除疲劳, 比安静性休息消除体内乳酸更快。

(3)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成年运动员在训练期间, 每天休息8-9个小时, 中午可以安排午休, 大强度和比赛期间可以适当延长。睡眠时人的大脑皮层兴奋度降低, 体内分解代谢处于最低水平, 合成代谢过程相对较高, 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4) 按摩。

运动员运动休息2-3小时后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消除疲劳, 进而恢复体力。

(5) 温水浴和局部热敷。

运动后可以通过温水浴和局部热敷的方法来消除疲劳。温水浴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最好, 时间约为一刻钟。热敷温度46摄氏度左右为宜。

4.2、神经心理的恢复

运动训练或比赛后, 可以通过休息、暗示性睡眠、肌肉放松、音乐、心理恢复放松训练的方式来消除心理的紧张, 使神经能量得到恢复。

4.3、营养

运动训练或比赛后可以通过补充糖、蛋白中、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来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使身体得到物质恢复。运动员应定时进餐, 合理饮食, 不喝烈酒, 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4.4、物理和化学恢复

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吸氧、空气负离子疗法、针灸疗法、理疗、及拔火罐疗法来消除疲劳。还可以通过中药补剂调理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改善代谢调节的方法对提高训练效果和消除疲劳有良好的作用。这些中草药有人参、三七、当归、五味子、枸杞、酸枣仁等。

摘要:本文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结合观察法, 访谈法论述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训练疲劳产生的原因, 提出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训练疲劳恢复的方法。为高校羽毛球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以及羽毛球运动员提高运动水平, 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对高校羽毛球运动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运动训练,疲劳,恢复

参考文献

[1]容嘉勤, 韩湘平.运动中疲劳与恢复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35 (6) .

[2]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浅探 篇5

摘要:

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保证,本文通过分析羽毛球运动的能量供应的生理特点,提出用间歇法训练一般速度耐力素质,用多球—间歇法训练专项速度耐力,并使一般速度耐力向专项速度耐力过渡。关键词:

速度耐力;间歇法;多球—间歇法

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状况及分析:

速度耐力素质是人体保持较长时间内快速运动的能力。它是羽毛球比赛中,队员技术、战术水平发挥的身体保证,如果技战术水平高速度耐力差,遇到实力强的对手,比赛后半段将体力不支,被对手牵着鼻子走,技术走样,丧失主动权。自从羽毛球运动1992年加入奥运大家庭,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从近三年的世界大赛成绩看出,国外的羽毛球队技术水平在提高,中国羽毛球队技术水平在下降,其中速度耐力差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当今世界羽毛球强国中,如印尼、韩国、丹麦等国,运动员在单打、双打及混合双打中运动员多数兼项参加比赛,而中国运动员极少兼项,其中原因也就是速度耐力差,如何提高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训练质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要提高我国羽毛球运动员速度耐力素质,首先要弄清该素质的能量供应生理基础。“速度和耐力练习中能量的来源大部分依靠肌肉中无氧代谢供给。”“为保持较长时间内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耐力),仅依靠磷酸肌酸分解供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动员肌肉中的糖元进行无氧代谢,肌糖元无氧分解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肌肉中的三磷酸腺苷再合成,所以肌糖元及其无氧氧化能力是速度耐力的物质基础”。据国家体委科研解所对38名第八届亚运会羽毛球集训队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心率、血乳酸和氧债几种主要生理指标的测试报导,赛后血乳酸和氧债水平较低都说明羽毛球比赛时的无氧代谢高,其中非乳酸氧债占主要比重,据比赛时间的统计,历时数十分钟比赛,是由平均5-8秒的激烈运动和7-21秒间歇时间相互交替组成的,在激烈运动时间内,能量来源主要靠ATP和CP的大量分解,部份能量来源于糖元酵解,但间歇时间内能量的有氧供应又得到补充,被分解的ATP和CP可重新合成。糖酵解产生的乳酸也可被逐渐消除,所以在运动过程中氧债不断产生又不断消除。由此可见,无论提高速度耐力的生理能力或专项运动员所需的专门代谢能力都对无氧系统的能量代谢提出较高的要求,使羽毛球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无氧代谢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而在制定训练计划时首先应选择最能发展专项运动中主要利用的能量系统的生理能力。提高速度耐力的方法:

究竟采用什么方法更能提高速度耐力呢?佛克斯认为“间歇法对ATP-CP供能系统、乳酸供能系统,有氧供能系统均有0~80%的增进比例”。由此确定了训练中运用间歇训练法提高速度耐力的基本法。间歇训练又称变速训练(变速跑),它的特点是在快跑之间有规定的间歇时间,并在间歇期进行慢跑,而不是完全休息。其它项目中采用间歇训练其实已不鲜见,如中长跑运动员采用200米,400米间歇跑,中长跑离游泳选手采用100米、200米间歇游。在实际训练中,这些单纯的速度耐力训练对机体确有一定的提高,我们可以从队员的脉搏变化和成绩的测试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运动员机体对这些训练都有不同程度的适应,这种适应说明队员机能状态的改善,但是单纯的素质练习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不断提高,况且身体素质的提高,最终要有助于专项实践的需要,才成为有价值的训练。怎样才能使一般速度耐力向专项速度耐力过渡,这里有两个要考虑的因素:

第一、结合专项,什么样的间歇时间和运动持续时间最合适。本人统计了1990年夏在佛山市举行的广东省第八届省运动会羽毛球少年组的比赛,少年甲组的队员的持续时间(指从发球到死球的时间)大部分在一分钟以内,间歇时间(指死球到发球的时间一般在20秒以内),整场比赛持续在30分钟左右,因而从实践规律中制定运动持续时间40秒至50秒,间歇时间20秒至30秒,组数20~25组,约25分钟的专项间歇训练的时间原则。第二、应考虑运动方式。我们知道,动作结构不相同的练习,所获得速度不会向专项中转移,这是因为在快速动作具体技术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这里的快速动作仅仅是提高运动员速度水平的前提条件,还需通过专门的训练把快速动作能力同具体项目所特有的运动性和植物性功能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根据项目特点和技术动作的要求加强感受器官一致性的训练所获得的速度就会向专项中转移,所以运动方式应采用与专项的动作结构最为密切的。训练实践告诉我们,多球训练法(培练者将球按一定节奏,一定要求发到主练者场区、主练者须在跑动中完成特定的进攻和防守练习。)它集对手法、步法、应急反应、急停急转、攻与防等专项要求,同时还可以人为地控制时间、强度、速度、落点和停顿(间歇),因而多球训练是最为专项,最接近实践运动的方式,由此制定了多球一一间歇法”。

某校队员参加羽毛球公开赛,一般训练时间为10周,在前两周主要安排基本技术、战术、球性的训练,通过这段时间巩固强化正确的动作要领,发展有氧系统能力,使队员在后阶段的无氧训练——速度耐力训练中,不致于技术动作走样,防止顾此失彼。在针对速度耐力素质的训练中采用办法有1500米或3000米匀速跑,队员的速度耐力普遍提高,以90年此校羽毛球测试,男队队员1000米成绩比训练前提高10~15秒,女队员800米成绩提高7~14秒,队员的有氧供能系统得到提高。第三至四周,开始无氧供能系统的锻炼,运用间歇法:300米×4组(间歇5分钟),3米×10组(间歇30秒钟)等;此法为发展队员的一般速度耐力,亦为后阶段的专项速度耐力打下基础。第五周至第六周开始结合专项采用“多球——间歇法”,使一般的队员速度耐力向专项速度过渡,提高专项速度耐力水平。此段安排20个球分10组(较慢约1分钟内完成),每组间歇30秒,通过队员在二周从事该组训练后心率来看,普遍比一般战术练习后心率要高,说明队员对这种训练的反映是明显的。第七周至第九周,逐步加快“喂”球速度,同样负荷数量不变,但完成时间从1分钟减到45秒,每组间歇减到20秒,组数增到15组,而队员练后即时脉搏持平或下降,恢复也快。由于缺乏更好的评价手段和测试器材,教练凭借对队员的长期了解和对专项的特殊感觉,观察注意到队员实践时的能力变化,他们在多拍,对拉的承受力上,场上出现极点次数及失误上都有了可喜进步。在公开赛上,检验速度耐力水平的决胜盘及决胜局的比赛中,此队取得了高胜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多球—间歇法”对提高专项速度耐力的良好效果。在使用“多球—间歇法”的实践过程中此校教练体会到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队员自身的差异“喂”出速度各异,强度不等的球,使训练要具针对性,同时根据队员的技术短处,“喂”球时选择技术弱点多练,这样在训练速度耐力的同时技术的训练也具针对性。如90年此校男队员上网速度较慢,网前球处理不好,教练有针对性的“喂”球多给前后场两点位置,训练后,他们的上网及网前球处理得到改进,速度耐力也同样得到提高,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1)“多球—间歇训练法”是提高速度耐力,并最结合羽毛球专项的训练方法之一;(2)提高一般速度耐力是提高专项速度耐力的前提,在训练中不容忽视。(3)“多球—间歇法”是介于速度耐力素质与专项速度耐力之间的桥梁训练,有助于速度耐力素质向专项转移;(4)“多球—间歇法”是一般耐力训练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在素质训练的同时也能帮助技术的训练。

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探讨 篇6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羽毛球运动表面给人们的印象是打起来很轻松,不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就能打好。其实,打好羽毛球不仅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而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弹跳力、灵敏性及柔韧性等。这种能力的大小表明素质水平的高低。而作为一名少体校教练,如何更好的训练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耐力素质的训练

耐力素质的训练的一些方法,以速度耐力练习、综合步法练习、多球耐力练习、单打持球各式进攻防守练习。

羽毛球运动中所需要的专项耐力不是诸如长跑体能运动项目所需的长时间的持续耐力,而是一种在快速的反复运动前提下进行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速度耐力。常用的练习方法有:

(一)速度耐力练习:1.跑步、步法练习:200米、300米或是400米全力冲跑后,没有间歇地立刻进行45秒或是1分钟全场步法练习,两项练习完成为一组。组与组之间可间歇2~3分钟,一堂教学训练课依据各人情况不同,可进行2组、3组、5组不等的负荷练习。 2.各种长时间的综合跑跳步练习:内容见专项灵敏素质练习,只是加长练习负荷的时间。3.长时间的单、双足跳绳练习:采用专项速度素质训练中的跳绳内容,加长练习负荷时间。

(二)综合步法练习:1.手势指挥各种步法,如网前上网步法、中场接杀步法、后场后退步法和全场范围的综合步法练习等。2.场地上低重心四角跑练习,加大负荷密度和强度。3.场地前后跑练习,掌握好练习密度和强度。

二、力量素质的训练

以往对于儿童少年采用抗阻力练习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许多学者认为在青春期前期的儿童不可能获得力量,而且力量练习还容易导致发育中的骨骺生长板的损伤。然而近二十年以来,相继有研究报道力量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儿童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而且对儿童身体健康、损伤的预防以及运动技能的提高亦大有裨益。

对于儿童少年力量练习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正确的教学、科学的计划、周密的监测和完善练习器械是力量练习安全而有效地进行的根本保证。

三、速度素质的训练

在开展羽毛球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时,为了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成效,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一)应注意将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训练安排在其它训练之前。由于速度素质对运动员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的要求比较高,而兴奋与抑制速度转换,肌肉收缩转换协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一面。因此,在开展速度素质训练时,应注意将其安排在其它训练之前进行。

(二)青少年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关键时期,在青少年时期开展高质量的速度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尤其是反应速度。但是在开展训练时,要始终注意一定要在全面了解和考虑了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在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切不可为了追求短期的训练成效,不顾实际情况安排过大的训练负荷和训练量,对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未来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在开展速度素质训练时,无论是哪方面的速度练习,都要尽可能的结合专项动作来开展,注意训练与专项动作的有效结合,并注意提高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科学合理的运用速度素质的经验,提高其在实际比赛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柔韧性素质的训练

发展柔韧素质期被动练习和主动练习两种。伸展性、牵抗性动作。少儿时期发展柔韧素质较为适宜,儿童从4-5岁起就可以进行柔韧练习。6-13岁少儿关节灵活性好,就加强整个身体的柔韧练习,特别是髋部柔韧性的练习,如前后、左右劈叉做桥等,13-16岁进行柔韧练习,强度宜小,并结合力量练习进行。注意尽量少作紧张的运动和大弯曲的扭转运动。以免损伤脊柱、髋关节和软骨组织。

常用手段和方法有:在儿童阶段,主要以活动形式进行,适当一些静止的和被动的练习。每次练习要有一定的重复次数和动作幅度。每次练习一般不应少于5-10次。并逐渐加大幅度,不同部位柔韧性练习要交替进行,一般应从躯干部分开始,然后上下肢交替练习。练习方式以少儿自己主动练习为主,必要可采用被动练习,但应掌握分寸,以免受伤,少儿柔韧性训练不宜过多,柔韧练习要和力量练习密切配合,使发展柔韧性素质和培养身体正确姿势结合起来,促进少儿各种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协调发展。

五、灵敏性素质的训练

灵敏素质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特别与协调能力有关,对儿童、少年进行各种运动的练习,如各种技巧,跳跃活动性游戏等,这些都是发展灵敏素质的基本训练方法。6岁起发展一般协调能力,9-12岁发展专门协调能力的有利时期,着重发展专门协调能力。13-16岁,处于青春期,由于心理、生理的变化,致使灵敏和协调能力下降,为保持和稳定已有的灵敏和协调能力,应注意提高动作的准确和熟练程度。进行灵敏素质训练,应注意培养少儿对时间、空间判断的准确性。在教学训练中,对动作的时间和空间的指标,应有严格的要求,如对方向、幅度、速度、节奏等的要求明确。以上几种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针对青少年发展敏感期的特点,作出了分析与讨论,有利于提高专项运动的能力。

总之,羽毛球身体素质是羽毛球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是提高技术战术的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承担大负荷训练和激烈比赛的基础,身体训练的过程还是培养运动员坚韧意志品质的过程,科学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对延长运动员寿命,防止受伤,增强身体机能,建立全面的羽毛球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宁,黄祯耀,张李飞,张昕臻.浅谈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S2期

[2]李本源.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研究.《科技信息》2011年36期

高校羽毛球运动员 篇7

1.1、队员分选材分析

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队队员的选择, 目前都是比较简单的选材方法, 首先选择的是大学一年级刚进校的新生, 因为刚进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训练和培养。一般都是学校羽协举办新生羽毛球比赛, 在比赛中观察和挑选有潜力的学生和对羽毛球有浓厚热情的新生加入羽协, 在进行初步羽毛球基本功学习后, 再向高校羽毛球运动队推荐从而进入普通高校羽毛球队试训。由于刚入校的新生可能身体素质及各方面条件都不是优秀, 不可能在一开始便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有很快的进步, 而是要基础技术动作较规范, 耐力素质比较好的学生中进行选择。并且通过交谈, 了解该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热情和基本羽毛球只是, 普通学生组建的羽毛球队有别于专业的羽毛球队伍, 与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相比, 普通运动队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对于羽毛球的认识上都与较大的差别。

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队队员, 可以得出 (如图1所示) :69.7%的队员是通过先加入羽毛球社团或者协会从而学习羽毛球进而加入校队;29.4%的队员是通过教师推荐, 在羽毛球教师选修课中表现积极, 善于学习, 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剩余0.9% 的队员是自身有一定羽毛球基础, 以前也学习过羽毛球。

在对总的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队队员和教练员问卷调查和访谈时, 得出:87.3%的队员很愿意加入校队, 12.7%的队员不愿意加入校队, 原因诸多。然而100%的教练都很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校队, 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有一定羽毛球基础和具备优秀身体素质的学生能够愿意加入羽毛球运动队中, 所以说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队队员的选择需要充足的人才支持, 才能够满足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队的组建和发展。

1.2、队员选材局限有待进一步改善

现阶段, 西安市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队队员, 主要以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主, 这样就使校队队员只能在普通生中选择, 而普通生中绝大部分是对羽毛球有兴趣, 可没有任何基础, 并且不具备羽毛球基本的身体素质, 这就对于校队队员选择上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校队队员选择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从学校羽毛球协会和社团中选择, 由社团高年级同学培养低年级同学为主, 为校队推荐队员。二是在羽毛球选修课中, 教师发现具备羽毛球基本条件的同学, 且该同学对羽毛球也有极大的积极性和兴趣, 从而加入校队训练。这两种方法有利有弊, 但是还是远远满足不了校队发展的需要。

在考入大学的普通学生中选拔队员, 首先就对运动队项目所必备的身体条件有限定, 例如除个别某项条件特别突出者外, 一般队员的身高、体重、力量以及运动速度、灵活程度、反应快慢和各项生理指标等等都应有所要求。实践证明, 任何相对于运动项目的某一项身体条件欠佳, 都将或多或少影响队员的训练和发展。然而很多高校只是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初步训练, 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筛选和选材, 有很多学生在1-2年的学习训练中, 并没有很大的进步, 这就严重的制约了校队的发展。

面对以上种种困惑, 我们可以先制定选材身体素质指标, 在进一步的筛选中,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对训练学习的积极性, 再对学生进行训练, 从而能更好的培养校队队员, 这样也可以更好的推动校队的发展和训练成绩。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学校羽毛球队伍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人才的保障, 选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今后训练以及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

2在队员的选拔中要更加科学化和细致的选择, 设置选材衡量标准, 进而促进羽毛球运动队基础环节的发展。

2.2、建议

1按照以往队员的身体素质制定出均衡的各项素质数据, 通过对普通生进行素质考核进而筛选出较为优秀的候选队员, 身体基本素质过关就能为以后基本技术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对有羽毛球基础的学生优先考虑加入校队, 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队队员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羽毛球运动队需要新生力量的加入, 从而弥补老队员毕业新生技术还不到位的情况, 所以, 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入, 可以快速的适应高校羽毛球运动队的训练, 进步速度也会很快, 这样就可以加入老队员的训练中, 从而进步的快速成长成一名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员。

3教练员的推荐也是选材的关键, 教练员在长期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学生是否能训练出成绩, 也有一定的预知性, 教练员在日常中发现优秀的学生从而培养, 这也是普通高校选材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忠林.陕西省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13, 23:190.

[2]刘宝林.陕西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队的发展现状研究[J].科技视界, 2013, 26:169.

高校羽毛球运动员 篇8

1 羽毛球的教学现状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高校中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选择学习羽毛球作为课余运动,而且在这一比例中,没有明显的男女性别差别,这样的数据明显说明了羽毛球这项运动的全民性,各大高校都有大量喜欢这项运动的学生,这样的群众基础对于羽毛球的课程教学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受到系统的羽毛球训练,授课老师也不具备专业的羽毛球相关教学经验,大部分老师依旧停留在简单完成基础授课任务的阶段,而学生也没有将羽毛球当做一项专业的运动去学习,而是视为一个兴趣爱好,随意的去按照个人主观意识打球,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没有办法有效避免运动过程中的损伤,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更严重的是在高校的相关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没有看到其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和重视, 所以,怎样避免运动伤害,在高校整体教学体系中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包括我们众所周知的羽毛球运动中最常见的伤害就是踝部位的损伤,在运动中的快速脚步移动对人们的踝关节要求很高,一不小心就会扭到,导致韧带受损,轻则休息片刻,重则需要住院观察治疗,因为会导致踝部周围的关节骨折。而脚踝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因为日常生活中需要走路和各种下肢动作,如果这个部位出现了问题会给日常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不方便。

2 踝关节容易损伤的原因

踝关节连接着小腿和脚部,是羽毛球运动中最易受到伤害的部位,因为羽毛球运动要求学生灵活快捷的举拍对飞来的球进行击打,短时间内学生需要转体、弯腰、蹦跳、击打等一系列动作,稍加不注意就会使得踝关节压力过重导致肌肉受损,然后导致关节受损。很多情况下学生们并没有挑一双适合他的运动鞋,导致在落地的过程中受力不均,使得踝关节受到冲击,影响到脚步的连贯性,进而造成损伤。很多场地本身具有先天缺陷,比如水泥地、瓷砖地,这些都不适合打羽毛球,因为太过粗糙和坚硬,脚步移动不方便,摔倒后受伤的可能性更大,正确的应当是使用塑胶地面,硬朗且具有弹性,适合运动鞋的底部材质,最大化的减少落地时对脚踝的影响。羽毛球活动过程之中有很多种受伤的原因,但最常见的还是脚步受力不均以及场地环境不适合。

3 踝关节损伤后怎样处理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受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自身没有应有的自我保护的想法,忽视了前期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偷懒或者干脆不做热身运动,而在轻微的扭伤之后觉得无所谓,不仅没有进行休息,反而秉持着忍忍就过去了的心态进入了下一场比赛或者游戏之中。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在受到轻微伤害后休息一段时间, 进行简单的运动就好,而不应该再次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这样不仅会加重病情,更有甚者会出现其他部位的损伤。比方说,简单受伤后,如果适当进行休息、冰镇、固定踝部等,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有明显的好转,如果忽视受伤不管不顾,继续比赛的后果就是强度大的运动不仅加重了关节压力和伤痛,更会因为这个原因影响到其他动作的进行,从而引起更严重的伤病。

相对于急性损伤的的学生,如果学生本身有关节损伤的前科病史,那将会对治疗造成很大的阻碍,因为前期病史已经改变了患者的踝关节构造,一旦再次出现这样的伤害应该立即停止所有的运动项目,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选择是手术治疗根除病痛,通过韧带重构或者内置骨节等手段,亦或是采取保守治疗坚持服用药物以及不断麻醉等。言简意赅的说,只有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运动时小心一点,受伤后积极治疗,配合医生,锻炼力量,这样就可以把伤痛减到最小。但是踝部有病痛的学生,最好还是避免选择此类运动项目进行娱乐,或者进行日常练习等,毕竟再次伤害的代价很大,后果并非可以预料到。

踝关节的伤害有很多表现方式,其中根据受伤情况和受伤位置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现:(1)外脚踝部位受伤时,外脚踝部分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现象,更有严重的患者会有淤青,这是由于伤及肌肉组织和毛细血管导致血液堆积。(2)受伤非常严重时,学生根本不能靠脚直立,韧带的断裂使得疼痛无比,外部脚踝的位置很痛。 (3)一旦踝部位有规律性的局部肿痛,很有可能是出现了合并性的撕裂骨折。(4)慢性的踝关节损伤没有严重的现场反应,当在运动前做热身时会有酸痛的感觉,而在运动过程中也会隐隐作痛,运动后休息得当的话会减轻疼痛感。

4 预防踝关节受伤的方法

在高校的羽毛球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应当起到相应的提醒义务,反复强调注意安全性,不应指导学生联系难度过大的相关动作,一方面从思想上让同学们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杜绝出现损伤的可能性。高校里因为学生都已经成年,有了自己的主见,可能出现逆反心理,或者趁着老师不在自己练习有难度的击打动作,导致严重事情的发生。所以,高校的学生们应当注意: (1)在学习羽毛球的课堂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老师传授时候的动作要领,掌握正确的动作规范,不应该忽视动作正确的重要性,或者在自己练习时邀请老师在一旁指导,让老师对其击打动作和移动步伐进行动作矫正。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击打动作,减少伤害发生的几率。(2)重视热身运动。正常情况下每次运动前都应该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因为热身运动不仅能够活动相关关节,而且能够提高人运动神经的灵敏性,使得运动过程中反应更迅捷。正常的热身运动一般为10~15min,但在寒冷的季节里需要更多的热身,只有让身体热起来,才会让关节更灵活,不至于在运动中出现不必要的伤害。(3)日常生活里加大对踝关节和脚步整体协调性的联系和锻炼。平日里学生们可以尝试跳绳、跳远、跳高、踢毽子、脚尖走路、芭蕾舞等运动项目,增加脚部及其关节的灵活柔韧度,使得身体更加协调平衡,让其在羽毛球运动中减少受伤的几率。(4)积极锻炼, 适可而止。运动是一件好事,能够增加身体力量,帮助加快新陈代谢,提高抵抗力,但是一旦身体有伤病,不管病痛是大是小,出现病痛就说明身体很需要休息,这个时候不要硬撑,应该劳逸结合放松休息,等身体恢复强健后,再进行其他的运动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病痛;另一方面可以为之后的活动养精蓄锐,对之后的表现会更有帮助。(5)增加伤病理论知识,提高避免伤害的意识。只有加强伤病理论意识,提升相关警惕性,才能从根源上意识到伤病的严重性,一旦发生损害才不会铤而走险继续运动,而是积极检查,努力配合治疗。这样也可以避免多次伤痛后累计为慢性疾病。(6)高校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提高学生练习羽毛球的场地质量。近年来高校发展的脚步很快,应当在这一基础上更增加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加相关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比如建设室内羽毛球场。塑胶的室内场能够有效避免各类损伤,而且室内良好的环境能够减少雨雪天气对学生运动的影响,增加学生对羽毛球等运动的参与热情。

5 结语

高校羽毛球运动员 篇9

1 我国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1.1 初期发展期

在羽毛球传入我国的初期, 羽毛球本身还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认可, 再加上当时我国对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所以,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羽毛球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的。但是, 随着中国的不断进步, 我国有了“想要发展, 就要先发展教育”的觉悟, 而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有好的身体素质, 在这种积极的社会引领下, 高校的体育设施开始完善起来, 羽毛球得到了走进高校的契机, 高校的学生和教师得以慢慢开始接触到羽毛球。

1.2 普及发展期

由于完善后体育制度的全面实施及羽毛球自身的不断改进, 羽毛球已经从初期的被高校学生简单的认识知道, 成功普及为高校学生所熟知的体育器材之一。又因为羽毛球具有简单易学并且能够强身健体的特性, 羽毛球开始逐渐被引入到各高校的课堂教学之中, 这一变化说明了羽毛球的发展已经成功地迈出了一大步。在课堂上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打羽毛球的基本技巧。

1.3 普及提高期

羽毛球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考验后, 几乎已经达到了全方面的普及。在我国, 羽毛球体育项目的水平不断提高, 甚至已经在赶超世界水平, 羽毛球也从最初刚刚进入到高校课堂的初级阶段, 逐渐完善成为了高校重点培养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1.4 创新升华期

中国杰出的羽毛球运动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是羽毛球运动强国。羽毛球运动不但证明了中国达到了世界顶尖的水平, 更是在高校中掀起了一场羽毛球运动的热潮。后来, 再经过2012年伦敦运动会, 林丹等中国羽毛球领军人物更是家喻户晓, 深得高校青年的喜爱, 甚至在高校学生青年中掀起了一股追星热潮, 对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 我国普通高校现阶段的羽毛球运动队

2.1 我国普通高校现阶段羽毛球运动队的现状

我国普通高校中的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没有引起上级的足够重视, 管理部门里的工作人员配备情况不够合理、分工不够明确, 造成作为羽毛球运动开展的物质前提和重要硬件保障的体育场地和设备器材的质量、数量得不到保证, 教学任务不能顺利进行, 这严重影响了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开展质量和效果以及我国羽毛球事业的长久发展。我国高校羽毛球运动队资金预算来源渠道单一化, 过于行政化, 缺乏社会支持和商业投资, 难以提高教练员与运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普通高校羽毛球教练员资源严重不足, 教练员队伍里形成了追求高学历的风气和传统, 但是他们都普遍不是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出身, 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而且所在高校提供的进修和升迁机会很少, 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2.2 我国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队发展的建议

高校羽毛球队课余训练经费短缺, 这是影响困扰课余训练发展的障碍。改善场馆的设施状况、加大训练经费投入等问题应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关注。因此, 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政策上和经费上给予体育运动以支持。特别是对处于经济落后地区的高校, 更是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使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能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等必备设施。对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可以改建室内场馆, 自己创造条件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把学校闲置的厂房仓库、学生食堂或者大礼堂等改建成简易的室内场地, 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场地不足的压力, 并提高已有场馆的利用率。高校羽毛球队课余训练时间不足, 是影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要合理安排学习与训练的时间, 提高训练的系统性, 妥善处理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之间的关系, 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确保训练合理有计划的进行, 减轻教练员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压力, 加大投入训练的精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应相互沟通协调, 为优秀羽毛球老师的培养献策献计。首先, 高校之间应该经常互相交流、相互学习, 想办法重点培训和扶持一批正在成长的年轻教师。其次, 直接聘请高水平的教练员、运动员到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训, 同时学校也应创造条件和机会, 让年轻教师参加不同级别的羽毛球比赛、培训班和进修学习, 创造条件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但归根结底, 教师自己要认识到教学任务的光荣, 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推动羽毛球事业的发展。

3 结语

正在经历一个绝佳发展时期的羽毛球事业, 需要发挥利用好普通高校这个人才储备基地。建立高水平的羽毛球运动队是培养输送杰出羽毛球运动员的重要举措, 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的羽毛球运动建设, 对提高运动员整体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川杨桦.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2]于芬.对高水平学生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探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高校羽毛球运动员 篇10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损伤,海南,大学生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传统体育强项之一, 在世界大型比赛中取得过辉煌的成绩, 由于该运动集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一身, 所以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喜爱, 在各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中成为比较热门的课程。羽毛球运动区别与篮球、足球等同场竞技体育项目, 它和网球、排球等项目较为相似, 因为都属于隔网对抗项目, 这就要求参与者要具备较好的灵敏性、柔韧性、力量、耐力等多方面的身体素质。伴随羽毛球课选修的学生越来越多, 在羽毛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损伤, 常见的有膝关节损伤、大腿肌肉拉伤、踝关节扭伤等等。这些运动损伤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 探索羽毛球运动中各种损伤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对预防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教学和训练的损伤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琼州学院、琼台师专等五所高校羽毛球选修课的409名学生 (其中男生217人、女生1 9 2人, 平均年龄为2 0.6岁) 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省图书馆和各大高校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69篇,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关于运动损伤相关论文56篇, 同时通过报纸杂志搜集相关报道34篇, 为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需要, 设计了调查问卷《羽毛球选修课运动损伤的调查》, 分别对五所学校羽毛球选修课的学生进行调查, 在调查人员的指导下填写了问卷。

1.2.3 数据统计法

用Excel2010和SPSS17.0统计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共发放430份调查问卷, 回收418份, 回收率96.74, 其中有效问卷409份, 有效率达98.31%。被调查的学生羽毛球运动平均学习年限为2年, 平均训练年限也为2年, 其中海南大学82人, 海南师范大学112人, 海南医学院68人, 琼州学院89人, 琼台师专人58人, 被调查人数中发生过运动损伤的人有216人, 占52.81%。

2.2 运动损伤总发病率行业特点研究分析 (表1)

调查结果显示:共216人发生过运动损伤, 发病率为52.81%, 上表还反映了五所学校发病率不具有显著差异 (P>0.05) ;发病率男生女生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这是由于男生在羽毛球活动中求胜欲望强, 动作幅度大, 用力过猛造成的, 而且男生柔韧素质和协调性较女生差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2.3 运动损伤性质和程度特点研究分析 (表2)

调查结果显示:216人中共有237处损伤, 其中急性损伤的有151处, 占损伤总数的63.71%;慢性损伤的有56处, 占23.63%, 急性损伤转慢性损伤的有25处, 占10.55%, 伤病性质不详的有5处, 占2.11%。由此可见海南高校大学生在羽毛球项目中的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 这和专业运动员有所不同, 专业运动员是以慢性运动损伤居多。这是因为多数大学生是个人没有规律的进行羽毛球运动, 而专业运动员则是有严格规律的运动, 大学生的运动技能、装备、场地器材等都和专业运动员差距较大, 所以大学生发生急性损伤的机率较大。在进一步走访调查中这些大学生损伤程度以轻伤和中度损伤居多, 特别是以关节扭伤和肌肉韧带拉伤。在重度损伤的学生中有一人是扣杀球时跟腱断裂, 询问中得知其在中学时期曾有过跟腱部位的损伤, 在此也提醒曾经身体有过损伤的同学注意运动时的负荷和强度。

2.4 运动损伤原因的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羽毛球运动中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做、技术动作掌握不佳、局部负荷过大和场地器材因素。

准备活动不仅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人尽快进入运动状态客服内脏器官的惰性, 还能使体温升高减少肌肉的粘滞性, 扩大关节运动幅度, 有利于运动水平的发挥。然而, 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准备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为运动损伤留下了潜在因素, 上表也充分证明了这点。调查中还发现损伤在正常课堂教学中发生率远远低于课外体育活动或比赛中。这是因为课堂常规中体育教师在上课前都会指导好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的, 因而课堂教学中发生率低, 而他们自己进行运动时则对准备活动不够重视, 从而在运动中造成损伤。

从运动人体科学的角度来看, 无论哪一种运动技术的训练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当专项技术动作掌握不好或训练不够, 此时条件反射还没有完全形成, 就比较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羽毛球运动对技术动作的要求比较高, 开始练习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按照技术动作的规范要求进行练习, 必须要练习一段时间后才可能掌握该项运动的基本技能。调查中可以看出, 技术动作掌握不佳是海南省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学生思想上没有重视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的难道和重要性, 只是凭着对羽毛球运动的一腔热情, 急于求成, 结果形成错误的击球动作, 导致运动中出现受伤。

肌肉、骨骼、关节以及内脏器官承受的力量和载荷频率都有一定范围, 如果超出该范围, 那么就容易出现损伤。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强度的增大以及重复练习, 出现了局部负荷过重, 进而导致运动损伤。

专业运动员中因为场地器材原因导致的损伤占比较小, 但是在大学生中却占有很高的比例, 上表显示因场地器材原因导致的运动损伤为11.57%, 占比相对较高。

该运动项目在场地上移动比较多, 地面硬度不易过大。调查中发现海南省高校中羽毛球场地多为水泥地, 而专业场地较少, 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较大。除此之外, 很多学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球衣、球鞋、球拍以及其他用品的不够完善也是造成损伤的原因。

2.5 运动损伤部位分布特点的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身体各部损伤中踝部损伤有68人次, 占到28.69%, 远远高于其他部位, 主要是踝关节的韧带、关节囊和滑膜的损伤, 因为在该项目中, 常常需要急起急停、折返跑等, 踝关节要承受很大的冲力, 而且踝关节也起到缓冲地面的反作用力。踝关节损伤大多是在运动员大跨步救球或腾空时发生的, 它的发生与人体下肢力量以及身体状态, 注意力有关, 部分由于活动场地不平造成。损伤部位排名第二的为腕部损伤, 有40人次, 占16.88%, 在该运动项目各种扣杀、吊球、击打、扑球等技术动作中几乎都要用到手腕的动作, 腕部三角软骨盘反复遭受到旋转挤压, 容易造成损伤。所以, 我们在平时多加强腕部力量和柔韧性的练习, 在活动中用护腕进行保护。腿部的损伤大多数属于肌肉拉伤, 也是大学生的常见运动损伤之一。因为羽毛球运动特点, 要求运动员多起跳、跨步和弓步变向多, 导致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的拉伤, 特别是股二头肌和内收肌较为常见, 因为这些肌肉训练较少, 肌肉力量较弱弱, 容易发生拉伤。所以, 平时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这部分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调查中可以看出腰部损伤占1224%, 在该项目中, 腰部动变向速度快、作幅度较大及不均衡承重发力过多, 易造成腰部的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肩袖损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损伤, 羽毛球项目中的击高远球、大力杀球以及各点的的救球是导致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 做这些动作时肩袖肌腱承受反复的摩擦和牵拉, 导致肩关节的损伤。该项目的运动特点是在短距离内瞬间变向, 膝关节的稳定装置不断承受剧烈的拉应力和牵扯力, 一旦动作不协调或过度用力就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急性损伤。所以我们要加强它的稳定性和柔韧性练习, 一定程度上减少羽毛球运动中的膝关节损伤。

3 结论和建议

第一, 运动损伤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受伤的多数学生认为运动伤损不仅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带来麻烦, 还影响了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因此, 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在海南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 海南省高校羽毛球运动损伤发病率较高, 且男女生发病率具有显著性。

第三, 羽毛球运动损伤中多为急性损伤, 损伤称多多为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 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提高运动损伤的认识, 运动过程中注意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第四, 羽毛球运动损伤原因中主要有准备活动、技术动作掌握程度、局部负荷过大和场地器材因素。积极合理的准备活动的作用能预热机体, 使体温升高降低了肌肉粘滞性增强肌肉弹性, 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从而减少了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充分掌握正确的羽毛球技术动作, 大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以学习规范的羽毛球动作和正确的移动步伐为重点, 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习和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技能。

第五, 运动损伤部位最多的为踝部损伤和腕部损伤。建议重点加强易伤部位肌肉的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的同时, 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改善体育设施, 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消除因场地器材不好而出现的损伤因素;同学们也应结合自己实际选择符合自己身体特点的鞋子、球拍等护具,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秦宇阳.安徽省普通医学院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0 (5) .

[2]贺泽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5, 23 (2) .

[3]王枚.羽毛球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的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35) .

[4]戴立平.羽毛球初学者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赤峰学院学报, 2008, 24 (4) .

[5]韩生.业余羽毛球爱好者易损伤原因及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1 (1) .

高校羽毛球运动员 篇11

1 1分钟单摇或双摇跳绳

1.1测试方法

受试者双手握跳绳做好准备。测试人员发令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听到“跳”时,立即起跳双手摇绳一周,双脚跳起一次为单摇一次;双手摇绳两周,双脚跳起一次为双摇一次。受试者在一分钟内完成,每人可测2—3次,记录较好的一次成绩。

1.2测试功用

羽毛球是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它对运动员的素质要求包括了移动速度、挥臂速度、灵活性和耐力等。羽毛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好的弹跳能力、挥臂动作速度和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

跳绳测试比较全面的反映出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跳绳过程中运动员不断地克服自身体重,保持快节奏地连续起跳,经济化地利用能量供应,从而有效地反映出运动员前期训练效果,并为后期训练提供参考。

2羽毛球掷远

2.1测试方法

受试者将羽毛球头沾上白色粉,手持羽毛球头,站在起掷线后,原地经肩上将球掷出。投掷时,允许一脚离地,但不能踩上或越过起掷线。丈量起掷线至羽毛球落地点之间的重直距离,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厘米单位。每人可掷2—3次,记录较好的一次成绩。

2.2测试功用

羽毛球的质量在5克左右,质地较轻并16根羽毛组成。受试者手持羽毛球头原地掷球,可以充分利用下肢蹬地的反作用力将球掷出,在掷球刹那间腕部爆发用力可以增加掷球的距离。羽毛球掷远,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运动员前期技能的学习水平和对掌握身体协调用力顺序的状况。

35次左右两侧或进退跑

3.1测试方法

受试者站在中线外,听到口令后,采用向右侧移动的步法至单打边线处,用握拍手触及单打边线后退回中线处,面向球网;再采用向左的步法完成另一侧的触及边线的动作。如此反复进行5次,当受试者完成第5次时停表,计算时间。

5次直线进退跑要求受试者站在双打后发球线后,听到口令后,采用上网步法上网。当脚接触到前发球线,再用后退步法后退至双打后发球线。计时方法同上。

3.2测试功用

受试者在测试过程中不断改变运动状态,时而快速启动,时而急停变向,重心不停地交替变换;受试者左右两侧利进退跑要灵活合理地运用专项移动步法,以达到快速和省力的效果。在限定时间内,该测试反映了运动员神经转换能力。测试数据可有效地反映运动员前期步法技能学习水平,并可监测他们竞技能力的发展状况。

4视觉反应测试

4.1测试方法

采用电子或机械秒表。方法:主试用手指压启动键,被试用手指压同一表的止动键(被试看到指针启动后应立即停表),记下秒表启动至停止的时间。如此可重复多次测试,记录出每组秒表启动至停表的时间,计算平均数,越小越好。

4.2测试功用

高校羽毛球运动员 篇12

选题依据:

本文是通过对参加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暨“皖峰杯”高校部羽毛球比赛结果进行分析, 对与比赛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为我省教练员组织运动员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为提高我省高校羽毛球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这正是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所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暨“皖峰杯”高校部羽毛球比赛的22所普通高校的163名大学生运动员和22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和查阅了有关高校羽毛球队训练和开展状况的众多文献资料, 为本文的写作提供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在省运会开展期间对一些高校分管体育的校领导及从事羽毛球教学方面的专家教练和运动员进行现场访谈, 具体了解各院校羽毛球队开展现状。

1.2.3 问卷调查法

采用设计问卷的形式对其中的22所普通高校的163名学生和22名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

1.2.4 数理统计分析法

对收集回来的数据运用Excel和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徽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队训练基本条件现状与分析

2.1.1 安徽省普通高校对学校羽毛球队重视程度调查与分析

学校对羽毛球队的支持以及领导对球队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羽毛球运动的开展, 同时也是球队运行和开展的重要保障。根据下表可以看出, 校领导重视羽毛球的学校占9.1%, 比较重视的学校占调查比例的31.8%, 对羽毛球的开展状况持一般态度有45.5%, 不太重视的占13.6%。众所周知, 一个学校运动成绩的所取得不仅仅是教练员认真组织训练和运动员努力训练的结果, 同时也是学校在主观和客观上努力的结果。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对教练组织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而运动员训练效率大幅增加。从本次省运会获得名次的结果可以明显看出, 如前几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学院、安徽大学等, 这些院校对羽毛球运动是比较重视的。校领导对羽毛球运动的训练工作给予了教学和财政上的支持为院校的羽毛球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1.2 安徽省普通高校羽毛球场地设施与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各大高校是培育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 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是羽毛球队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 拥有良好的场馆器材和设施是学校开展羽毛球运动的重要条件, 根据调查的22所高校场地设施情况, 每所学校都有不同规格的羽毛球场馆, 但是3片以下甚至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占25%, 有专门羽毛球训练场地3~5片的占41.7%, 有5片以上的训练场地占33.3%。学校的硬件设施总体上还是可以的, 大部分学校提供的场地可以基本满足羽毛球队的训练。另外根据调查场馆对羽毛球队员的开放时间显示:有4.5%学校是除了节假日对运动员开放, 有68.2%的学校是训练时间对运动员开放, 有27.3%的学校是任何时间对运动员开放的。

2.1.3 安徽省普通高校训练经费情况和后勤保障调查与分析

目前我省的羽毛球队水平并不是很高, 因此政府对高校羽毛球训练的投入不是很大也没有任何企业赞助, 但是球队的训练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 所以学校会有一定的专项拨款或自费。经统计有68.2%的学校还是会为球队的训练提供一定的资金, 但是完全不够用的, 还有31.8%的学校训练是自费的, 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一个学校的训练是企业赞助的, 就进一步证明了安徽省的羽毛球水平是有待提高的, 只有学校羽毛球水平提高了在比赛中能拿到好的名次这样才会吸引企业和赞助商的赞助。

2.2 安徽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队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2.2.1 教练员学历职称情况调查与分析

通过统计大部分的教练员的学历为本科和研究生占总人数的95.5%, 这就说明从事羽毛球教学的教练水平理论上是比较高的。具有副高职称的教练员为4人, 占调查比例的18.8%, 助教职称的有4人, 占总人数的18.8%, 讲师职称的有14人, 占调查人数的62.4%, 从比赛结果可以看到具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练员所带的羽毛球队总体成绩是好于其他教练员的, 因此分析得出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练员他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是有利于组织羽毛球教学与训练的。

2.2.2 教练员入职后参加培训情况调查与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有31.8%的教练参加过入职后培训, 但是有68.2%的教练是没有进行入职后培训的。教练员的运动水平直接影响着训练效率和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教练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需具备很强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据了解现在的高校很少安排教练员进修, 即使有少量的进修机会也是教练员自费, 从而导致了教练员入职后基本没有进行培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练水平的再次提高, 也制约了我省羽毛球水平的提升。

2.3 安徽省羽毛球队训练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运动队训练时间安排的调查与分析

经统计36.4%的运动队训练次数在每周3次以下, 31.8%的运动队每周训练次数是四次, 13.6%的运动队每周训练次数是五次, 只有18.2%的运动队每周训练次数达到六次或者更多。

据统计79.2%的运动队每次训练时间有一个小时或者更多, 有20.8%的运动队每次训练时间不足一个小时。通过运动队训练的时间段调查统计, 有31.8%的运动队训练时间段选择在下午, 有50.0%选择在晚上训练, 也有13.6%的运动队选择随时通知训练时间。

安徽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队每周训练次数、训练时间段总体上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有些学校的训练时间还是有待改善的, 在走访中了解到出现训练时间不足与不合理的情况是因为运动员学习任务比较重, 有时候训练时间与上课时间冲突, 从而导致了训练的量不够也进一步影响了运动员水平的提升。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安徽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队训练的硬件设施是可以为训练队提供保障的, 但是训练时间的安排与文化课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冲突。总体上训练时间的安排与训练次数组织是比较合理的。

3.1.2安徽省普通高校羽毛球教练的师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无论是教练员的理论基础还是实践经验都是比较丰富的, 这是我省教练员队伍的一大优势。从我省的教练员职称方面来看可以得出我省的教练员队伍是非常年轻和有活力的, 这为我省羽毛球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实力基础。

3.2 建议

3.2.1 处理好训练时间和文化课学习之间的比例关系,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

3.2.2 虽说我省的师资力量比较丰富, 但是参加入职后的培训还是有必要, 只有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才能更进一步促使我省高校羽毛球水平更上一层楼。

3.2.3 运动员应该丰富自己的训练动机, 从各方面去促进自己的训练从而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3.2.4 校领导重视和资金投入是直接促进训练开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各大高校增加训练经费的投入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刚.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1) :135-136.

[2]肖杰, 主编.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

[3]庄志勇.我国高校羽毛球比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报, 2003, 27 (6) :92-93.

[4]樊奇.广州市羽毛球运动现状与问题的社会学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89-91.

上一篇:集团管控的价值下一篇:神经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