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精选12篇)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篇1
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建设性工作,在我国是一项新事业,具有多目标、多管理层次、多管理部门的特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有很多内容,但主要是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国家投入巨资在一个项目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建设出一块高标准的农田。因此,说到底,项目实施质量是头等大事。
1 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
在目前实施的项目中,从质量管理体制来看,市级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管理的:一方面通过与县级项目实施单位签定项目实施委托书,将质量管理作为项目实施的一部分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业主单位与监理公司签定合同,由监理公司直接委派的监理进行质量监控。县级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合同管理施工单位,并协调施工单位和监理之间的关系。
2 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合同执行不利,存在着合同约束乏力的问题
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和县级项目实施单位之间虽然签定了委托书,但委托书中的条款并没有得到真正或全面执行。这种纸上写得头头是道、多么重要而实际执行是另一回事的情况很多。其结果是,久而久之合同成了一纸空文,形同虚设,一旦发生纠纷,相互扯皮,成了断不清的官司。
2.2 质量管理许多时候严格不起来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不是按照监理的意见及时纠正,而是找县级实施单位说情,甚至找一些理由来软磨硬泡。
2.3 监理职能不到位
监理是代表业主单位在现场进行质量管理的,他的职能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因此,业主单位必须按合同约定充分赋予其权力,保证其在质量问题上真正说了算。如果监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只有报告权没有现场处置权,这个监理的作用就很难正常发挥,质量管理就失去了重要保证。
2.4 片面强调增加耕地面积,用于拆抵工业用地项目指标
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这些地区土地整理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追求表面上的耕地占补平衡,而忽视了土地开发整理的质量,新增耕地滥竽充数,以补偿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有些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缺乏长效机制,土地整理项目检查前成绩斐然,检查后无人再管,新增耕地中水渠堵塞、树苗枯死、道路塌陷,成了新的抛荒地。
2.5 部分地区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着两大制约因素,一是人员少
据调查,现在从事土地开发整理的人员很少,有些市虽然实行了项目负责制,但是,由于人手不够,不可能一、两个项目设一专人管理。二是业务不熟。由于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业务时间较短,大家对土地开发整理业务的认知程度还不深,还不能完全适应土地整理事业发展需要和工作要求。
2.6 没有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地对工程质量、费用、进度进行监督和管理
有些监理公司派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由于专业素质差,质量意识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和规程。有的没有编制监理实施细则,抽检频率不够,有的对工程进度未进行有效地控制,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监理对工程指导、监管的应有作用,从而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提高。
有些施工单位资质不够,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科学,或不按规划设计施工,有的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些都直接导致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3 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3.1 实行各级实施单位分权的质量管理模式
实行项目实施质量分级管理,首先要明确界定市、县两级的权利和责任。就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讲,在市这一级,虽然市中心和市局主管科室都有权利和责任参加项目实施
质量管理,但是市中心和市局主管科室只行使参与和监督检查权,并负有相应的责任,县级中心作为项目的业主单位,主持日常质量管理工作,对项目实施质量承担主要责任,同时,对一般质量问题也行使最终决策权,对重大质量问题负有向市中心通报情况的义务,以及向省中心报告和请示的义务。
3.2 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标准体系
质量管理是项目实施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项目实施管理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质量管理是依据技术标准进行的。目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一部全国性的土地开发整理验收标准,还缺少科学规范的土地整理质量标准来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各地应综合考虑地域特点、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差异性等因素,灵活制定科学合理、可量化、实用性强的土地整理工程质量指标,对田块平整、土壤质量、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土地整理质量能够量化和比较,为土地整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3 保证项目验收的严肃性
项目验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聘请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电力等部门的专家组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验收组。采取机关、整理中心和有关专家人员三结合的形式,本着对国家负责,对群众长远利益负责,依据有关行业标准,制定工程质量验收办法。对项目单体工程采取听汇报、查看资料、踏勘现场、评定计分的方法,逐项进行检查、评议。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责成施工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完善达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3.4 建立素质较高的土地整理专业技术队伍
土地整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综合业务素质。一支高素质的土地整理专业队伍是保证高质量、高效益土地整理工作的必要条件。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新技术应用培训,提高土地整理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没有高素质的土地整理专业队伍,就不可能管理出高质量的土地整理项目,最终也不可能收到土地整理的预期效果。
3.5 建立各项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把好工程质量关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土地整理中心、耕保科等相关科室技术骨干为成员的全市土地整理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质量的监督把关。可以建立施工质量巡检机制,技术监督领导小组负责巡回各项目施工现场,监督检查施工质量,定期对所有施工现场全部巡查一遍。还可以建立质量问题整改机制,对巡查中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技术监督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责令施工队返工并限期整改到位,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6 建立土地整理工程招投标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整理工程的招投标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大型的土地整理工程都必须公开招标,择优选择具有资质的企业来施工,并加强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督,防止施工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对不按要求施工的责令停工整改,是提高土地整理项目实施透明度、推进土地整理市场化、保证项目建设的重要手段。
摘要:在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土地整理是其中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社会事业,还是规划国土保持耕地总量平衡的重要措施。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土地开发,规划,质量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篇2
(项目承担单位)
一、项目概况
项目区位置、主要建设任务及经济技术指标,项目批复过程。
二、项目实施准备情况。
公告宣传、监理单位委托、工程招投标过程、合同签订等。
三、项目实施情况
单项工程项目开、完工日期,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对项目实施有较大影响的问题及处理情况等。
四、项目管理及制度执行
机构设置及工作情况,项目建设管理采取的措施和制度建设执行情况,主要设计变更及原因,价款结算及不同类型的合同执行情况,建设补偿及拆迁情况。
五、工程建设质量
列表说明历次验收时间及工程质量认定情况,单元工程质量等级数据统计。
六、资金使用与管理
预算分解、执行,竣工决算,设计与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对比及增减原因说明,竣工决算审计结论等。
七、土地权属管理和地籍登记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编制、批准、落实情况,地籍登记情况。
八、投资预期效益分析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九、工程管护及基本农田划定
管护单位及资金筹集渠道落实情况,基本农田划定和标志牌设立情况。
十、项目档案管理
十一、经验、建议及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十二、附件
1、项目承担单位机构设置及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
2、项目实施大事记
3、项目建设情况表。(见表H1)
4、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见表H2)
5、项目投资预期效益表。(见表H3)
6、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见表H4)
7、项目规划设计图
8、项目
9、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篇3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 ; 耕地质量 ;荒地
一、项目概况
2013年-2014年间,仪陇县先后开展了柴井乡等七个土地整理占补平衡项目整理工作,项目总面积为36231亩。截止到今年七月份,这七个占补平衡项目均已竣工,且完成验收,项目总投资4802.77万元,新增耕地面积3596.96亩。与此同时,其它未完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例如,回春、杨桥2个省投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90%,比规划提前了近四个月,而在2012年、2013年开始的双胜、复兴两个土地整理重点项目也已经步入尾声,正在积极组织验收工作。土地整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补充了城镇化进程中耕地面积的不足,为县城的发展创作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更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尚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如部分项目资金紧缺、项目招投标不合理、人力资源不足以及与各乡镇政府协调等,在客观上制约了土地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
二、土地开发整理中提升耕地质量的对策
1.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渠道
近年来,仪陇县在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占补项目财政资金未落实而延后启动的问题,从而难以确保目标顺利完成。为此,可通过拓宽土地整理资金来源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将项目融资的模式有效地引入到土地整理中来。具体的途径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以招投标形式,土地开发整治中心可在年初将全年的土地整理计划按资金规模、地块位置并结合可能参与的公司实力等进行项目分组,确定各个项目的安排计划。第二种形式是将金融机构纳入融资体系,充分发挥银行在信息方面的有利条件,将单个投资者的资金整合起来,组建项目公司。为了更好地吸引投资活动,仪陇县土地开发整治中心需要做好前期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提供项目规划、经济可行性报告、收益评估表材料,以便于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金。
2.改善招标办法
控制招标过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项目施工单位的综合素质与实力,而且能节约资金。为此,第一,可提高投标保证金及履约保证金标准,增加投标单位的经济责任风险,将投标保证金标准提高到允许的最高标准,通过提高保证金缴纳标准来遏制借挂资质围标、串标的行为。第二,可采用随机摇号确定中标人的方法,对设有多个标段的项目,由自愿选择投标标段改为所有投标人抽签的方式随机确定投标标段。这样首先能避免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其次,由于项目各标段建设内容大体相同,地理位置相邻,资金规模相近,对投标单位而言各标段没有太大区别,也就不会对投标单位产生太多影响。
3.提高土地整治队伍的综合素质
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的规划设计,还是项目建设过程,都需要足够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去进行管理。而仪陇县近年来每年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都有6个以上,且至少有2个重点项目和4个占补项目,整治中心专业工作人员呈现出明显不足的状态,许多时候都需要依靠各乡镇力量,严重影响了土地整理工作的质量。为此,仪陇县土地整治中心一方面应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公开招聘、安排编制、提高福利补贴额度等形式吸引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定期对现有职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整体职业素养和工作效率。同时,土地整治中心还应当遵循走出去的原则,组织各部门职工积极到周边其它地区考察、学习,相互交流先进经验。
4.健全土地整理产业信息化服务
土地整治的产业化发展应正视市场竞争问题,通过有效的竞争,可以规范市场,推动土地整治工作的良性发展。这其中,信息化服务是市场竞争的基础。为此,仪陇县土地整治中心可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土地整理信息网站,定期将土地整理的相关信息在网络上发布,进行土地整理信息交流,从而为土地整理产业提供信息平台。同时,地方政府还可以考虑逐渐成立土地整理中介公司、土地整理保险公司、土地整理估价公司等机构,为土地整理产业化提供更好的市场服务。
结语:土地开发整理是我国科学规划与分配土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同时也能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耕地占有率及耕地面积不足的问题。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的是,在过去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相应的耕地质量、环境污染及自然生态保护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开发现象,导致大量的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现象发生。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土地开发与整理不仅要提高耕地面积,更要保障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应将环境污染与生态平衡问题有效地纳入其中。
参考文献:
[1]李明月,张深,刘越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1):25-26.
[2]杨晓艳,朱德举,郧文聚,等.土地开发整理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3(09):62.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计 篇4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审计
土地开发整理是当前耕地补充的唯一途径,为此,多年来国家和省上两级财政下拨专项资金来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的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促进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从而达到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及实施的目的。近年来,各级审计部门开展了国家级土地示范区或省级立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专项审计。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着较为共性的问题,现就土地开发整理审计项目的有关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审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着眼点
(一 )项目实施是否按合同签订的建设日期完成
按照《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工期应严格按照项目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期限,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按时完成是适应农作物生长季节和及早发挥土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保证。因此在审计时,应注重检查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期是否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完成,或正在按合同约定的进度实施。如果未按照上述要求的完工期限施工,则项目就存在工期滞后现象,假如拖延的工期时间在6个月以上,将会影响土地经济效益和项目资金效益的及时发挥。
(二 )项目资金审核支付手续是否完善 、齐全
依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支付应完善相关凭据、合同、施工监理报告、领导签字手续等原始单据, 使项目款项支付做到有凭有据、合理合规。对于项目竣工结算时,还要依据工程建设项目相关规定,要求当地政府审计部门对整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和资金支付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前工程项目资金只能支付整个项目合同经费的80%,其余经费应在审计后,留存整个工程款的5%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后方可支付。如果项目资金的审核支付未按照上述规定执行,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支付存在资金审核报销、支付手续不完善、不齐全的问题。
(三 )竣工验收手续是否完备
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的项目竣工申请,应先组织相关单位开展项目竣工自查。自查合格的项目,由上一级主管部门进行竣工初验,在此基础上,向省级项目下达部门申请验收。经省级相关部门验收合格的,下发验收合格通知书,确认该项目按规划设计完成了合同约定的施工任务和质量; 如未通过验收的,要按提出的整改要求进行限时整改,整改完成后应再次提请省级部门对项目进行二次验收。所以,审计部门在审计时,要着重检查项目承担单位在竣工自查上是否及时,上级管理部门在项目的完成初验上是否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整改是否及时、到位。同时,还要查看申请竣工验收应提交的材料齐全与否等等。
(四 )规划设计粗糙的问题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主要依据。搞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设计,对于科学指导土地整理开发活动,合理安排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保障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要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土地整理开发规划设计要广泛征求公众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注意与基本农田建设、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权属调整相结合,做好资金的使用效益, 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数量和质量的衔接。在此审计阶段要着眼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是否存在简单粗糙,缺乏科学性。项目的规划设计是否存在未进行深入细致的前期调研和现场踏勘,致使开工后的设计和预算调整大量存在,给项目实施和进度增加了难度。
(五 )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科学
依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预算编制的合理与否,是关系项目资金科学分配的前提,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审计要着重查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中的工程量能否准确把握,列项准确程度与否,有无漏项或重复列项现象,对预算理解的透彻程度,能否准确使用定额,计量单位是否一致等。
(六 )项目是否符合招投标程序
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凡是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施工招投标,具体规定是:施工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以上的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采购,单项合同的估算在50万元以上的及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标准, 但项目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要必须进行招投标。所以,审计时,要重点审查项目是否进行了公开的招投标, 检查项目实施单位是否存在以各种方式来规避招标。在审查招投标文件时,要注意单位在招投标时是否确定机构或委托代理机构,是否编制招标文件或资格预审文件,是否发布招标公告或发放邀请书,是否按规定发放或出售招标文件、投标、开标、评标,确定中标人,是否根据招标结果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
(七 )项目是否按设计图纸完成工程量
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计时,要对照批复的项目设计方案、施工图纸,到现场实地测量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量。
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在审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时,要依据立项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及规划设计, 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现场比对。因土地整理项目涉及面广、项目实施面积大,施工分散等特点,需要通过审阅项目申报立项、概算、合同和设计图纸等资料,实地查看项目现场的地形地貌,通过对比,审查申报立项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是否存在盲目立项、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等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仪器,依据图纸及相关资料现场核实数据。在具体的项目审计中,审计人员利用先进的GPS卫星定位仪, 对完工的田间道路长度及土地整理的面积进行实地测量,通过先进的科学卫星定位及技术,快速、高效、准确地审核工程量,为审计提供科学保证。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除建设环境复杂、农耕季节影响等客观原因外,项目承担单位主观上还有以下重要原因:
一是重视项目申报、轻组织实施,工期进度控制观念、项目验收完善手续观念不强, 没有按照批复的建设工期完成。对需整改后通过验收的项目,没有或未及时下发验收结论。
二是设计、监理等基础技术力量薄弱,前期工作缺失,项目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现场踏勘和调研认证, 有的甚至照搬其他项目资料,致使开工后的设计变更和预算调整大量存在。
三是费用支付手续不合规,会计核算不严密,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是资金支付要严格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收支,重点审查项目资金支出方面是否存在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审查项目竣工决算材料与工程设计图、竣工图与实际实施情况进行对比,核实工程量,审查是否存在多报少做套取项目资金等问题。
二是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单位的管理。建议要加强对设计单位和预算编制单位的监管,从项目设计资质、项目审查通过率、项目设计规范性等方面进行检查。同时,要把规划设计和项目资金预算编制相结合,以此促进整个项目实施质量。
三是要加强对项目承担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管理。要从招标程序实施的时候就要对项目投标单位进行仔细审查、筛选,把资质好,信誉度高,施工经验较丰富,技术水平高的工程单位选出来,避免项目实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确保项目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篇5
(国土资源部财〔2001〕4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实行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的编制,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依据《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或国家参与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三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由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编制,并对其编制质量负责。
第四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应根据项目规划、设计(即施工图设计)的工程量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确定的施工方法,参照国家或省最新颁布实施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等预算标准,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第二章 项目预算文件的组成
第五条 预算文件则封面、目录、预算编制说明、预算计算表格及附件组成。
第六条 预算文件的封面和扉页应按规定格式制作,扉页应有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编制、复核人员姓名并加盖印章,编制日期等内容(具体格式详见附件一)。目录应按预算表的表号顺序编排。
第七条 预算编制说明的文字力求简明扼要。主要内容包括:(一)项目概况
说明项目的性质、类型、地点及地貌类型,开发整理总面积、预计净增耕地面积及其、占总面积的比例,项目预算总投资及项目资金来源,项目分期进度安排,分年度说明项目实施内容及分年度投资计划等。(二)预算编制依据
说明项目预算编制所依据的项目规划、设计图件及说明、图纸资料批准文号,就采用的指标、定额、费用标准及价差调整等有关文件的依据或来源,进行详细说明。(三)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简要说明预算表格中各项数据的计算方法和定额换算关系。(四)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着重投入与产生经济效益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实物工作量的部署、增减调整因素分析,施工方案与技术需要与可能分析,单项工程技术手段、生产组织对工种成本的影响分析等。其中,投入指标重点分析项目总投资和总成本;对产出指标,重点分析产量指标(整理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工程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等。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主要说明项目的建设优势及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其他与预算有关但不能在表格中反映的事项。
第八条 项目预算应按统一的预算表格计算和填制。预算表格主要包括:(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预算及分年度预算表,是汇总反映项目总投资和分年度投资预算的预算表格。
(二)总预算汇总表,主要反映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投资总额,并列出了项目各个阶段投资金额的预算表格。
(三)工程施工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预算表,是对各单项工程预算的汇总,具体反映项目施工阶段投资额度的预算表格。
(四)直接费预算表、其他直接费预算表和间接费预算表,是对工程施工费预算表中内容细化说明的预算表格。
(五)人工费预算表、材料费预算表和施工机械:使用费预算表,是直接费具体说明的预算表格,各预算表中应包含各单项工程中设备安装、调试所发生的费用。
(六)设备购置费预算表,是针对项目各单项工程涉及到的设备购置价的预算汇总,不包括设备安装、调试等费用的预算表格。
(七)前期工作费预算表,是汇总反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审查及报批费、土地清查及项目勘察费、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费、项目招标费和工程监理费等前期工作费的预算表格。
(八)竣工验收费预算表,是汇总反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的编制及决算的审计费,整理后土地的重估与登记费、基本农田重划及标记设定费等竣工验收费的预算表格。(九)拆迁补偿费预算表,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拆迁的房屋、林木及青苗等所发生的适当补偿费用预算表格。
(十)业主管理费预算表,是汇总反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的预算表格。
(十一)不可预见费预算表,是汇总反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设计变更及不可预计因素等发生变化而增加费用的预算表格。(十二)土地开整理项目季度分月用款计划表,是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分年度预算及项目实施进度编制的项目按季分月用款计划表格。
以上表格具体格式详见附件二。
第九条 附件由项目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项目规划设计、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和编制预算依据的预算标准等组成。
(一)项目申请书,是项目预算文件的重要补充文件。其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性质、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申请的理由、项目总预算和项目预期成果等。具体格式详见附件三。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摘要书,是对项目可行性报告主要内容的简要摘录,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项目立项批准单位、项目背景、项目预期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项目投资规模、主要工程内容及费用构成、资金筹措、财务分析、预期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项目实施条件(含人员、资金及基础条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具体格式详见附件四。(三)项目规划设计
项目规划设计是指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的项目规划设计。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图件及说明。(四)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是确定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观场平面图及主要技术措施等内容,合理组织施工的重要文件。
(五)编制项目预算所依据预算定额、费用标准及相关文件。
第三章 项目预算的组成和项目划分
第十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包括资金来源和支出预算。其中: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投入和其他投入;支出预算内容包括项目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
(一)工程施工费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组成。
1、直接工程费,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直接消耗在工程项目上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由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组成。
(1)直接费,指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
人工费,指直接从事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人工费按单项工程分别填表列报。公式为:人工费=工程量×定额人工费。
材料费,指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用量。材料费按单项工程分别填表列报。公式为:材料费=工程量×定额材料费。
施工机械使用费,指使用工程机械进行施工所发生的机械使用费。施工机械台班费预算价格按照地方最新颁布实施的定额标准进行计算。施工机械使用费按单项工程分别填表列报。公式为:工程机械使用费=工程量×定额施工机械使用费。
(2)其他直接费,指工程直接费以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内容包括:
冬雨季施工增加费,指冬雨季施工期间为保证工程质量所需增加的费用。
施工辅助费,包括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和工程定位复测费等。其中: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指施工所需不属于固定资产的生产工具,以及支付给工人自备工具的补贴费;检验试验费,指对建筑材料、构件及设备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进行试验所耗用的材料和化学药品等费用,以及技术革新和研究试制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费指项目在施工过程用于定位测量和复测而发生的相关费用。
(3)现场经费,指为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所需的费用。
临时设施费,指施工企业为进行工程施工所必需的生活和生产用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临时设施费用等。
现场管理费,指现场管理人员为组织施工生产所发生的工资、办公费用、差旅交通费等费用。
2、间接费用由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组成。(1)企业管理费,指施工企业为组织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内容包括:
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辅助工资以及按规定标准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差旅交通费,指企业职工因工出差、住勤补助费、市内交通及误餐补助费、劳动力招募费及交通工具油料、燃料、牌照、养路费等;
办公费,指企业办公用文具、纸张、帐簿、会议、水、电等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指企业在施工期间按规定对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及维修费用;
工具用具使用费,指企业管理使用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工具、用具、家具、交通工具等的摊销及维修费用;
工会经费,指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计提的工会经费;
保险费,指企业财产保险、管理用车辆等保险费用;
税金,指企业按规定缴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2)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短期贷款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投标和承包工程发生的保函手续费等。
3、计划利润,指按照规定应计入工程造价的利润。公式为:计划利润=(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费率(3%)。
4、税金,指按国家规定应计入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税率按照所套用的定额计取)。公式为:税金=(直接工程费+间接费)×税率。
(二)设备购置费,是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设计的设备所发发生的费用。设备购置价不参与费率计取而设备安装及调试的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参与相应费率计取。
(三)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拆迁补偿费等。
1、前期工作费,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项目立项审查及报批费、项目可行性研究费、土地清查费和项目勘察费、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费、项目招标费、工程监理费等。
(1)项目立项审查及报批费指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立项及报批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2)项目可行性研究费指项目承担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
(3)土地清查,勘察费,指土地开发整理对土地的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评估及项目勘察所发生的费用。其费用按照土地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规定的取费标准进行编制。
(4)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费指项目承担单位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时,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
(5)工程监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委托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所发生的费用。公式为:工程监理费=工程施工费×费率(0.5%~1%)。
前期工作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5%计算。公式为: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费率。
2、竣工验收费,是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完工后,因项目竣工验收、决算、成果的管理等发生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的编制及决算的审计费,整理后土地的重估与登记费,基本农田重划及标记设定费等;竣工验收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3%计算。公式为:竣工验收费=工程施工费×费率。
3、业主管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公务费、业务招待费和预算标准编制费等。业主管理费按不超过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三项费用合计2%计算(其中预算标准编制费费率为0.04%~0.15%)。公式为:业主管理费=(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费率。
4、拆迁补偿费,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需拆迁的房屋、林木及青苗等所发生的适当补偿费用。
(四)不可预见费,指在施工过程中因自然灾害、设计变更及不可预计因素的变化而增加的费用。不可预见费按不超过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三项费用合计3%计算。公式为:不可预见费=(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竣工验收费)×费率。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具体组成内容如下:
第十一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按工程可划分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其他工程。
(一)土地平整工程,主要由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回填、土石方运输和平整土地等组成。
(二)农田水利工程,是指对洪、涝、旱、渍、盐、碱等进行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下,对水土资源、灌排渠系统及其建筑物等进行的建造。主要由排灌工程、喷滴灌工程、竖井工程、排灌电气工程组成。
1、排灌工程由支沟渠、田间排灌渠、地下排灌工程及排灌系统的其他工程组成。
2、喷滴灌工程由喷灌工程、滴灌工程组成。(1)喷灌工程,指实现喷洒灌溉的工程设施。(2)滴灌工程,指采用滴灌技术的灌溉工程设施。
(3)排灌电气工程由配电设备及其他(包括小型变电站及配套建筑物)、线路架设、管线敷设组成。
(三)田间道路:是农村道路网的延伸,沟通田块之间的联系。田间道路由田间道和生产路组成。
1、田间道:主要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油、加水、加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
2、生产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
(四)其他工程:是指农田生态防护林,水土保持工程等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1、农田生态防护林,指配置在农田上的防护林,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害风的风速,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保证农作物获得丰产。
2、水土保持工程,指项目区为保持水土流失所采取的生态保持工程。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划分具体内容如下:
项目预算编制的依据、程序和方法
第十二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为:(一)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二)项目规划、设计图件及说明;(三)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五)《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六)《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七)参照国家或省最新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预算定额、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等定额标准及有关文件。
第十三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一般应按如下程序进行编制。(一)了解工程地点、规模、类型、技术数据、工程施工方法等。(二)确定编制原则和依据。
(三)确定编制预算单价所采用的定额标准和有关数据。(四)编制各单项工程预算。(五)汇总总预算。
(六)编制分年度投资预算。
分年度投资预算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总进度计划安排进行编制,按施工进度安排的单项工程分年度完成的工程量和相应的预算单价进行编制。(七)预算编制的复核与修订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完成后,由预算复核人员进行复核,修订后签署姓名并盖章。
(八)编制预算说明。(九)预算打印、报送预算编制完成后,打印装订成册,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四条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一般按以下方法进行编制。(一)按项目工程内容,选择、确定切合实际的预算定额标准。(二)确定工程量计算项目,计算工程量
根据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及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结合施工现场的施工条件,按照相关预算定额的项目划分、工程量的计算规则等规定,确定分项工程,计算其工程量。(三)编制项目预算
工程量计算并经复核无误后,应严格按照预算定额中有关子目的内容及顺序,认真填写预算表,使预算表中所列每一个分项工程的定额编号、工程项目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单位基价等均与定额要求相符。具体方法为:
1、套用定额单价及编制补充、换算单价;
2、计算直接费(定额直接费);
3、进行工料分析;
4、计算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汇总工程施工费;
5、计算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汇总项目预算。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地方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封面格式
附件二:预算表格 附件三:项目申请书
附件四:可行性研究摘要书 附件一:封面格式
一、封面
××××项目预算书(一号黑体字)
项目承担单位:(三号宋体字)预算编制单位:(三号宋体字)编制日期: 年 月 日(三号宋体字)
二、扉页(签署页)××××项目预算书(二号黑体字)
项目承担单位(公章)负责人:(签章)(三号宋体字)复核人:(签章)(三号宋体字)编制人:(签章)(三号宋体字)编制日期: 年 月 日(三号宋体字)
附件二:预算表格
1、表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总预算及分年度预算表
2、表2总预算汇总表
3、表3工程施工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预算表
4、表3-1直接费预算表
5、表3-1-1人工费预算表
6、表3-1-2材料费预算表
7、表3-1-3施工机械使用费预算表
8、表3-2其他直接费预算表
9、表3-3现场经费预算表
10、表3-4间接费预算表
11、表4设备购置费预算表
12、表5-1前期工作费预算表
13、表5-2竣工验收费预算表
14、表5-3拆迁补偿费预算表
15、表5-4业主管理费
16、表6不可预见费预算表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篇6
一、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财政投资评审情况
(一)相关概念。土地整理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要求,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质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输配电工程等。
财政投资评审指财政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运用专业技术手段,从工程经济和财政财务管理方面,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使用进行的财政管理活动。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查和评价的行为,是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的基本保证。
(二)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财政投资评审情况。2010年以来,先后对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一期)5个年度预算和河南省2010年使用新增费安排的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进行了评审。省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一期)涉及南阳市的淅川县、邓州市和新乡市的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等5个县(市),项目建设规模348万亩,送审总投资54.79亿元,总审减3.70亿元。省2010年使用新增费安排的土地整理项目共138个,涉及100个县(市、区),项目建设规模176万亩,送审总投资22.03亿元,总审减1.54亿元。
项目预算评审过程中,始终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和“不唯减、不唯增、只唯实”的评审理念,依据定额和相关规定,参考当地当期材料信息价,合理确定项目投资,力求审定投资与项目建设内容相匹配。通过评审,审减了大量不合理资金,对评审中发现的项目规划设计不符合规定或不完善的内容,提交相关单位进行调整、修改,有效提高了项目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凸显了财政投资评审在项目预算环节的把关作用。
二、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评审相关问题
(一)项目规划设计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一是有些项目规划设计中存在与土地整理无关或项目区范围外的建设内容。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12〕151号)第十三条规定“新增费不得用于项目区外不直接与项目相配套的道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电力工程和村庄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支出”,但有的项目规划设计中包含大量村内街道、排水设施或项目区外的道路,违背了相关规定。
二是有些项目设计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或规范要求。如有的项目设计田间主道路面宽6—7米,个别甚至达到10米,次道设计路面宽也有5—6米。根据《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7.2.1条规定,田间主道路面宽4—5米,次道路面宽3—4米,上述设计显然超过建设标准。
(二)项目规划设计不完善。
一是有些项目土地平整测量资料不详细,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地形地貌。如有的项目规划图中10公顷仅有6—8个高程点,不能详细反映实际地形地貌;有的项目土地平整主要内容为坡面改梯田,而报送资料中却没有断面实际测量数据,设计人员按大致推测的典型断面作为土方计算的依据。
二是有些项目现状情况不详细。如项目中存在废弃沟渠回填的范围、尺寸在设计中不详,或者排水沟疏浚清淤范围、尺寸在设计中未明确,或者现状路面的厚度、宽度、拆除范围在设计中均未详细说明等。
三是有些项目设计中存在非技术性失误现象。如有的项目不同类型的水泥道路、斗沟和农沟、地埋低压线和架空低压线等在规划图中未标注明确;有的项目坡面排水沟、浆砌石护坡有单体设计,但规划图中未布置,而硬化田坎、素土田坎在规划图中已布置,却没有单体设计;有的项目规划图中部分田间道路无编号,部分田间道路只有编号却没有布置等。
(三)项目材料预算价格相关问题。
一是土地整理项目材料预算价格确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项目材料预算价格主要参照当地城建主管部门发布的信息价,目前本省所有省辖市和一些县城建主管部门定期颁布建筑材料价格信息,且有的材料价格信息较全面,有的市不太全面,总体来说,县级材料价格信息相对匮乏。而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分布在乡村,用县级材料信息价相对合适,但仍存在部分项目区分布偏远等原因,造成当地实际材料价格与材料信息价存在差异的问题。
二是材料预算价格时效性问题。因工程预算造价具有时效性,材料预算价格应采用最新的信息价,这样才能使投资预算更加符合实际。对于材料价格变化幅度不大的时期来说,材料预算价格应采用最新的信息价,但对于变幅剧烈的时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在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第二年度工程预算评审时,正常情况下应采用2010年第五期的材料信息价。但当年10月份全省各地的水泥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暴涨,10月上半月与9月份相比涨了近40%。到了10月下半月,与9月份相比涨幅更是超过了80%。为了使项目预算更加科学准确,我们与省国土厅相关部门就异常情况下材料预算价格如何确定的问题进行了专题商讨,综合建材市场情况,认为按10月上半月水泥信息价作为预算价格较符合预期。
三、对策建议
(一)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规划设计及审查的管理。评审的土地整理项目,其规划设计均由主管部门先期组织的专家论证会审查通过,但在我们的预算评审中仍发现有些项目存在设计超标准、设计不详细、列入与土地整理无关的基础设施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单位和设计审查专家工作不细致、不认真、不严谨造成的。这些问题将影响工程预算的核准和项目的投资控制,造成资金浪费,降低投资效益,并对施工阶段的建设管理造成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促进资金合理使用,建议省主管部门进一步明确规划设计要求,督促下级严格按照标准做好规划设计管理工作,精心组织规划设计专家审查,把好质量关。
(二)项目单位要督促设计单位加强规划设计工作。评审中发现的多数问题,如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不完善、存在非技术性失误等问题,均与设计单位工作不认真、不扎实有关,项目单位要督促设计单位高度重视规划设计工作,要依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合理确定项目建设的内容、规模及标准,达到有利于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有利于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探索建立土地整理项目材料预算价格信息发布体系。项目预算是项目资金管理的源头。因材料费在项目预算造价中所占比重最大,故科学、合理确定材料预算价格对项目预算的准确确定至关重要。鉴于土地整理项目的特殊性和城建主管部门材料价格信息管理现状,建议土地整理主管部门与城建主管部门沟通协商,探索建立土地整理项目材料预算价格的信息发布体系。在土地整理项目材料预算价格信息中,不仅要明确与房建工程、市政工程通用的材料预算价格如何确定,而且要着重明确土地整理项目特有的材料预算价格的确定问题,并且探索开展材料价格趋势分析和预测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材料信息价的组成详细内容,明确材料信息价对应的产品规格、档次、产地、厂家等详细信息,特别是在材料价格变幅剧烈时期,要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材料价格进行权威性趋势分析和预测,以便在材料价格信息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材料预算价格,使项目预算造价的确定更加客观、准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
[2] 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2〕151号)
[3]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和《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制图标准》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10〕105号)
(作者单位:河南省财政厅投资评审中心)
责任编辑:洪峰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研究 篇7
1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指标的建立
土地整理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土地整理规划效益分析评价,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土地项目规划中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实现保护耕地, 合理利用能源, 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所预计表现的效果和利益。土地整理规划是国家对土地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纲领, 是实现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实现的基础, 因此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需要在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基础上, 实现土地整理规划效益的多目标性, 运用合理的方法构建科学的效益分析指标。对于指标的选择,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国家三令五申的强调保护耕地, 但对于耕地的保护不仅需要数量上下功夫, 还需在质量上努力, 努力提高耕地的质量等级, 从而确保粮食的丰产增收, 保证国家粮食的安全。 (2) 土地整理工作使耕地占补实现了平衡, 在保障经济平衡发展的同时, 也保护了耕地红线的目标。 (3) 全世界资源都处到紧张的情况, 节约资源不仅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同时也是全民关注的重点, 通过土地整理工作, 对废弃的地进行复垦, 对旧城进行改造, 有利的控制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情况, 同时在农村建设水利工程设施, 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了农业的用水量。 (4)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土地整理工作有所加强, 对村庄、农田、田间道路等的建设不断的推进, 不仅推进了农民居住的相对集中, 还形成了村庄的新格局, 促进了农业的丰产增收。 (5)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统筹城乡发展。
一是国家要加大对农村资金投入;二是要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合理流动。再次留足发展非农产业用地。
2 土地整理规划中效益分析评价的技术方法
2.1 统计预测方法
土地整理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在对规划指标运用时, 有些指标可以根据已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的指标数据, 借助于一定的模型, 预测规划期的指标数据。这种预测方法建立在历史事件的基础上, 所以很易被接受和理解。
2.2 类比分析方法
对没有可直接利用的历史数据的土地整理规划效益分析评价可以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
2.3 专家调查方法
对于即缺乏原始资料和统计数据, 又没有类似历史事件可借鉴的指标, 可以采用专家调查方法。
3 土地整理规划效益分析
3.1 节约资源
(1) 节约用地。土地整理效益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节约用地效益, 土地整理节约用地主要包括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面积、废弃土地复垦面积和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面积。其中, 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面积主要是指对农村空心村居民点、闲置宅基地等整理压缩面积;废弃土地复垦面积主要是指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废弃土地的复垦面积;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面积主要是指旧城改造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棕色土地治理面积以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面积。 (2) 节约水资源土地整理后, 为了保证农田灌溉的需要, 建设水利工程设施, 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保障, 也减少了农业的用水量。
3.2 新农村建设
(1)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以新增机耕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变化来标识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的变化。 (2) 提高农民收入。土地整理对农户的收入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通过对各地土地整理的调查显示, 在土地整理前和土地整理后, 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 (3) 明晰土地权属。土地整理过程中田块的规整合并、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村庄和工业建设用地的搬迁合并等必然涉及到土地权属的调整问题。 (4) 建设新农居点。通过土地整理规划, 对整理前的废弃用地进行复垦, 加快旧城改造。在规划期间, 预计新建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 将有大多农户的住房将得到改善, 实现统一规划, 统一建设, 统一基础配套。
3.3 统筹城乡发展
(1) 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土地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而且是重要的资产和资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质是以空间换效率, 以布局优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期间,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量将有所增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一步增大了土地要素投入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配置的灵活性, 为在保障农地数量和质量不减少的前提下, 扩大城市建设用地的投入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2) 加大农村资金投入。土地整理在政策和市场的导向形成了激励机制, 从而搭建多元化的投资平台, 如政府投入、部分涉农资金和土地节余指标收益返还等, 实现了项目的资金的整合, 从而实现了整体的联运性, 对土地整理的更好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随着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快速发展, 其规划在在保红线、保发展的前提下,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实现了显著的综合效应。同时其运用多层次的分析方法, 构建了土地整理规划效益分析评价指标, 从宏观上对区域内的土地整理规划效益的实现情况进行了客观的反映。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 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综合性的土地整理工作, 对耕地的保护及城市用地的合理化进行具体的规划, 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所主要对未来的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等方面进行统筹的安排和合理的规划。其中土地整理规划效益分析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应。文中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指标的建立进行了分析, 进一步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中效益分析评价的技术方法进行了阐述, 并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效益分析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土地整理规划,效益,技术
参考文献
[1]郧文聚, 宇振荣.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生态景观建设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4) :1-6.[1]郧文聚, 宇振荣.中国农村土地整理生态景观建设策略[J].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4) :1-6.
[2]张正峰, 陈百明.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 (2) :210-213.[2]张正峰, 陈百明.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03, 19 (2) :210-213.
[3]严金明, 夏素华, 夏春云.土地整理效益的分析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J].国土资源情报, 2005, (2) :36-42.[3]严金明, 夏素华, 夏春云.土地整理效益的分析评价与指标体系建立[J].国土资源情报, 2005, (2) :36-42.
[4]徐绍史.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理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J].国土资源通迅, 2009, (8) :6-7.[4]徐绍史.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理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J].国土资源通迅, 2009, (8) :6-7.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篇8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近年来,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以下简称项目) 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为加强项目实施管理,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现就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合同的管理不够严肃, 不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奖惩措施兑现奖惩, 如工期延误、质量不合格等。
1.2 随意变更设计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涉及的土地面积大, 有的施工单位存在侥幸心理, 为了省工、省事, 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 不报请设计单位批准就随意变更设计, 造成工程量结算不实。
1.3 现场签证不够严谨
一是有的签证不及时。二是签证记录不全, 签证内容不全, 只对工程量进行签证, 未对价格进行确认。三是有的签证失真, 多计工程量。
1.4 部分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 对工程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对不合格工程视而不见。
1.5 工程决算不严谨, 部分有现场签证的工程量未纳入决算, 而无现场签证的工程量又纳入决算, 造成造价失真;
不按照投标单价决算, 套取定额时材料价格就高不就低, 多结算工程价款。
1.6 工程款拨付未按相关规定预留尾款。
1.7 对工程资料的保管和管理不够重视, 文件、签证等资料归集不齐全、不及时, 审计组进点审计时还在到处找资料。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的原则和依据
2.1 项目实施管理原则
按照《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要求,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如下:
2.1.1 权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原则。
2.1.2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1.3 简化程序, 提高效率的原则。
2.2 项目实施管理依据
为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明确管理的重点, 要详细知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依据:
土地开发整理政策:《新增建设用地有偿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 《关于进一步明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缩使用管理办法》, 还有省级有关的政策文件。
项目规划设计技术文件: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 项目预算书变更设计文件图纸, 招投标文件及合同, 核定的项目实施方案, 制定的各项项目管理制度, 有关施工记录, 所有材料构件和设备之间合同文件, 年度验收意见。
技术标准与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验收规程 (TD/T1013-2000) 》、农业、林业、牧业、水利、环保、交通、城镇 (村镇) 建设等相关待业标准与规范。
3 加强土地发开项目管理的措施
3.1 不断提高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是依法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 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也可以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落实责任, 明确任务, 既要重视项目的前期申报, 又要重视做好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熟悉项目的设计文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初步设计中所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3.2 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3.2.1 成立项目实施工作机构
项目任务与预算下达后, 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报请政府成立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及乡镇领导参加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协调解决项目实施的有关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报省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省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严格把关。
3.2.2 认真编制项目工程施工图, 核实工程量
施工图是指导项目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的主要依据。
3.2.3 切实做好项目招投标工作
认真执行国家、省招投标的有关规定, 严格程序、标准和纪律, 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 确保招标工作公开、公正、公平。招标工作一律由项目承担单位实施。按照便于项目实施、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赔偿补偿的原则, 科学划分标段, 克服标段划分人为和不合理的行政干预, 避免标段划分过小、过大的做法。加强对项目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
3.2.4 努力营造良好的项目施工环境
项目实施前, 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项目建设情况、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权属调整方案和项目施工方案, 向项目所在地干部群众进行公告, 组织村委会和群众代表, 宣传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以及取得的预期成效, 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使干部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积极争取项目所在乡镇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持和配合, 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3 加强管理, 尊重民意,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3.1 加强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管理
项目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规划设计进行施工, 一般不准变更。对确需变更的, 要坚持实事求是、从严控制、保证质量、方便生产的原则, 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 认真编制有关变更材料, 履行报批手续。对重大、较大规划设计的变更, 要主动请项目所在乡、村干部群众参与, 并征得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的书面同意, 书面意见作为报批变更设计的必备材料。
3.3.2 加强项目合同管理和施工监管, 确保工程质量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完善项目实施报告制度和联席工作制度, 明确要求项目监理单位定期报告项目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 定期召集项目实施各方 (包括乡镇和村委会) , 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切实加强项目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执行情况以及乙方内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督促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切实履行职责;对发现的问题, 要责令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在质量监督中的作用, 经常深入项目区对工程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检查, 鼓励村委会组成村民监督小组, 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3.3.3 强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预算管理, 加大预算约束力度
严格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使用应把握投资方向、突出重点。投资应优先用于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项目和粮食主产区的项目。国土资源部门要按规定的编制办法、程序和时限组织项目投资估算、概 (预) 算的编制、审核、报送。同时, 应加强项目预算执行的管理, 项目预算一经下达,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要按照批复的项目预算、施工合同和工程进度拨付项目资金;严格项目资金竣工决算, 规范项目的绩效考评和追踪问效。
3.3.4 做好项目后期管理, 加强档案管理
各地要创新机制, 创新制度, 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市场等手段, 对项目基础设施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 明晰产权、管护主体、管护责任, 使其长期发挥效益。项目实施后, 要对电力、水利、桥涵等基础设施分类编号登记, 在工程体上刷印统一的项目标志和工程编号, 并在项目区显著位置树立项目标志牌, 标志牌正面刷印项目简介, 反面刷印项目规划图和项目设施管护制度、措施以及责任人、举报电话等。
3.4 健全机制、加强监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建立项目实施监管机制, 完善和落实监管制度, 把监管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 切实抓出成效。实行项目实施情况通报制度和资金安排挂钩制度, 省厅将加强项目实施检查监督工作, 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对项目的工程进度、质量、制度执行、资金使用与管理、项目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4 结束语
总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是项目进入建设阶段后对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控制, 是落实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 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土地开发整理政策, 项目规划设计, 技术文件, 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来进行实施管理, 以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时保质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国土资源土地整理中心,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1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篇9
关键词:土地开发,档案资料,管理
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的意义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能够全面的反映出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 及时的了解项目建设情况, 提供一些项目建设管理的信息, 有利于对项目的监督, 提高日后项目的管理水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是整个项目的全面展现, 也为日后能够接受各级部门审计、检查的一个重要凭证。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是项目建设整治腐败的依据。
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是项目质量检测的依据, 对日后的项目质量检测和项目事故的追查起到重要作用。
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可以对其他的项目起到借鉴的作用。
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比较落后, 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探索阶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样本, 只有一些零散不规范的文件, 大多没有细化, 比较笼统。那么,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不同程度的问题:
1. 一些档案资料填写存在误差。
有许多原始资料不能与项目同步进行, 从而导致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与事实情况产生一定的误差, 造成了一些建筑材料的合格证以及质保书不全, 以至于不能反映项目工程的质量, 难以满足项目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的质量标准要求。
2.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不完善。
许多项目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都不够完善, 甚至都没有建立。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只注重“形象工程”、工程进度、工程质量, 对于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3. 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单位和部分监理对档案资料没有做统一的格式, 造成档案资料格式不统一、内容不规范, 不利于统一的装订成册。而有的资料在编辑过程中, 档案员对项目工程进度不了解, 与实际的施工进度不符, 或者不熟悉施工操作过程, 资料在编辑过程中出现的表格填写出现问题, 该有的项目内容不填写, 没有的反而填写了。甚至有的资料文字过于潦草、错别字, 前后逻辑关系不清晰, 资料没有签字、盖章, 资料编码不连续等问题, 都会对后期竣工资料编制时造成很大的困难。
4. 档案管理无专人负责。
目前, 只有少数的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人员是专职人员, 大多数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人员都是兼任, 没有专职人员, 都没有进行正规的档案管理相关业务的培训, 对档案业务不熟悉, 平时还要忙本职工作, 因此, 很难在档案管理业务上下功夫学习, 这样管理起来就很难规范。对着资料的增多, 造成许多资料堆积, 整理归档又跟不上, 归档滞后, 管理严格, 档案资料随便取阅, 没有登记手续, 最后造成档案丢失。所以, 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人员要专人专岗负责, 并且要有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
三、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建议
从上面对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来分析, 加强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必须得到重视, 才能加快土地开发工程建设的进度, 具体措施如下:
1. 增强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意识。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 存在很多图表、文字、影像、图片等资料, 从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 都是土地开发项目中的重要依据, 也是成为整个工程的参考资料和历史资料。那么, 增强对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意识势在必行, 不仅能够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 还能防止因为档案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问题。因此, 档案资料管理人员要增强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意识, 加强相关知识学习, 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科学有效的做好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收集、整理以及归档工作。
2. 制定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土地开发项目是一项非常大的建设性工程, 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化对项目工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必须对项目档案资料的内容和类别进行明确, 并在其基础上统一规划。在整个土地开发项目中, 有许多的业务往来, 从中涉及很多规章、报告、文件等数不胜数, 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划分, 归类, 管理, 按照一定的标准统一起来,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资料的复杂性、数量大等造成的不便。
3. 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学习。
如何整理、规范项目档案资料, 是一个十分严格的工作,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人员一定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对工作认真的态度, 他们必须熟练掌握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法规, 了解项目工程中的所有环节所需要的文件和报告, 对档案资料能够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归纳, 保证资料的完整, 不造成资料的丢失或损坏。
总结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 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至关重要, 对工程的安全、运行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 档案资料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意识, 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 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在实际中不断的总结, 不断的探索, 最终将档案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9.
[2]高向军, 罗明, 张惠远.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 (LUCC) 研究与土地整理[J].农业工程学报, 2001年04期.
[3]黄雪.如何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路探析[J].黑龙江史志, 201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篇10
随着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开发整理项目的规模日趋扩大,随之带来的是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土地权属调整的复杂化。在我国现阶段,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是农地整理。土地开发整理是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的,对提高农业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而做好其中的土地权属调整工作,特别是做好有权属争议的土地权属确权工作对于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1,2]。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权属问题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的权属调整,是指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涉及的对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调整,是一种确认及变更登记的行为[1,3]。对土地实施开发整理,必然涉及到田块的重整、村庄的合并、权属重划和利益再分配等诸多关系土地产权人切身利益的问题。由于土地权属内容的广泛性,导致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系列的权属争议问题[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权属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权属确认问题。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确认是对整理项目涉及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根据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进行开发项目之前要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登记,确认土地的产权关系,但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的土地登记相对滞后,由此引起诸多问题。一方面,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对集体所有权不够重视,导致较多的土地权属产生纠纷和矛盾;另一方面,由于项目完工后没有及时进行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并核发土地权利证书,对项目的成果没有很好巩固。所以,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确认问题是避免权属争议产生的有效途径。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权属调整问题分析。现阶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追求的是实现经济效益,往往对土地权属的基本资料不够重视,导致土地权属调整的程序过于简单,很多必要的材料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和完整[4]。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这些情况出现,如缺少所需要的整理前和整理后的土地权属图;在进行土地权属调整时,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调整直接在所有权主体和使用者之间进行;土地承包权的调整由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方协商决定,并没有政府的引导和监督等。种种不规范的程序,是引起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土地权属纠纷的重要原因。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涉及的土地权属争议问题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这也决定了土地权属问题贯穿在整个开发整理过程当中[1]。土地权属争议问题有项目实施前和实施后之分,就引起土地权属争议的因素来看可将其原因总结为:一是历史因素。长期以来行政区划数次变动,人员流动迁移涉及村、组土地所有权的调整,导致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不清,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稳定。二是地籍基础工作不扎实,运作不规范,相关产权证书发放不及时,工作力度薄弱。三是立法滞后,没有行之有效的权属调整和争议处理的办事机构及其工作程序,有关解决权属争议和确立权属的法律规范和规章条例不完善、不健全。
3 土地开发整理权属争议涉及的土地产权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土地权属包含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同样,土地开发整理权属争议涉及的产权也包含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以及与之相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权等[3]。在具体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笔者发现地处安徽省淮北地区的茨淮新河弃土区的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承包权、租赁权之间也存在着冲突。茨淮新河两边弃土区本来为水工建筑,属国有土地,当地政府和农民对此也没有异议,但在其使用权与租赁权、承包权之间却存在矛盾。如当许多弃土区被复垦后即被农民实际占用,有的农民只是象征性地支付少量租赁费,有的被村、组发包给农民耕种,有的则建造住宅或辟为坟场,不承担任何义务。又如在茨淮新河与淮河交汇处有一段弃土区,当地政府在对其整理复垦中就为拆除农民的违章建房而支付费用近100万元人民币。不论是因为何种产权发生权属纠纷,都会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失。
4 土地开发整理权属调整中存在的争议类型
针对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权属的问题,其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带有权属争议的土地产权的确认问题。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权属争议问题主要存在于集体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个人承包土地与个人承包土地之间、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之间,以及尚未确定的未利用土地所有权主体之间主张权利的权属之争。本文仅列举两种主要的权属争议类型[3]。
4.1 集体与集体、个人与个人承包的权属争议
该主体之间争议有多种情况,但是无论是哪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如在成片的大面积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过程中,一般要打破村界、田块合并、开沟挖渠、整修道路,因此涉及到村、组农民承包地的调整,整理复垦后新增耕地如何合理分配承包权问题,等等。
4.2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权属争议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权属争议主要表现在:①水利、河道管理部门与当地村、组土地权属争议;②矿山资源采掘部门与农民的土地权属争议;③国有农场和林场与农民的土地权属争议。如安徽省怀远县河巷闸段淮北大堤背水面近堤脚有大量的取土坑塘,且年代久远,河道部门与当地村民长期就存在着权属之争。当有关部门对其采取灌浆冲田复垦时,双方均主张各自的权利,且各执一词。此外,除了集体土地与集体土地、个人承包土地与个人承包土地之间存在权属争议和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存在权属争议以外,在实际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还涉及到尚未确定的未利用土地所有权主体之间主张权利的权属之争,这些权属争议给项目的正常进行和发挥它应有的效用产生了一系列的阻碍作用。
5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土地权属争议的解决原则
这些原则主要有:①合法、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土地权属争议解决方案,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遵循该项原则的情况下尊重相关主体权利人的意愿,避免产生土地权属纠纷,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4]。②稳定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是指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土地权属的调整,保持土地权属的相对稳定,避免产生二次权属争议,以便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5]。③坚持“参与开发整理各方原有位置基本不变”的原则。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虽然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适当调整各相关权利人的地块位置是必要的,但应尽量保持开发整理各方原有位置不变,避免过多地调整权属行为,这是防止产生权属争议的重要手段[3]。④保证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一致的原则。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对具有权属争议的项目,应尽量减少“飞地”、“插花地”和宗地数;同一承包人有若干地块时,面积小者应尽量向面积大者集中,以利于农业机械化操作和田间灌排水[3]。⑤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谁投资、谁受益”为基本原则,拟订具体解决权属争议矛盾与产权保护的工作措施和技术方案[3]。
6 权属争议矛盾与产权保护措施
6.1 权属调整的技术方案
权属调整的技术方案直接影响到有争议的土地权属能否得到合理的解决,是实现土地产权合理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途径。关于权属调整的技术方案,应当充分利用土地价值评估的结果,从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方面来考虑[5,6,7]:①土地所有权调整的技术方案。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由于整理需要改变了原有的规划设计,打破了原有的边界,因此应先测算相关的分摊面积,再根据差额来计算面积,调整土地的所有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整理前的调整协议重新勘定地界并登记造册。②土地使用权调整的技术方案。土地使用权的界线划分可按照整理前登记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后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后可能造成的耕作便利度有所下降,如取水的方便程度、进入耕作区的道路便捷程度等,应给予面积或货币补偿。③土地他项权利调整的技术方案。根据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调整应予以相应的调整,对土地他项权利变更登记或因权利灭失而注销登记。④土地开发整理后新增耕地使用权调整的技术方案。土地整理后,按规定新增耕地及其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应由土地整理工程投资者使用和拥有,而国家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政府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则应区别对待。
6.2 解决权属争议与产权保护的措施
由于土地开发整理的权属争议是整理过程中权属调整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在项目开工之前要解决具有权属争议的土地权属问题,明确是属于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当中的哪种权属争议,以避免项目完工后引起的二次权属争议[1]。采取的工作措施主要包括:①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之前,必须确定土地的权属,认真解决好土地权属争议问题是土地整理开发的前提,否则不要急于动工。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开展前,做好现有的土地产权登记工作,利用高科技手段测量土地的面积和“四至”等内容,一切产权的数据都应得到相关权利人的确认,作为开发整理后权属调整的依据。②加强土地权属确认和权属争议的调处工作,加强地籍管理与土地开发整理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对那些国有荒地、未利用地、农林场站土地长期被非法占有使用的现象应加大力度尽早解决并确权发证。③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权属调整和管理的政策法规。目前,我国关于土地权属确认和解决权属争议政策法规相对滞后,缺乏刚性,在实践操作中仍存在着一些“空白”。《物权法》的出台解决了一些产权问题,但是在具体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仍然有它无法解决的产权争议问题,现实的发展仍需要出台有关细则或条例进行规范。
结合以上的工作措施,就具体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而论,应提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立项前期就对项目区内的权属情况进行摸底,尽量回避历史权属争议多且复杂的地点作为立项项目区;或由地方政府负责先行制定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解决好土地争议和土地承包权益保护问题,在此基础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承担单位才同意该地点可作为项目区立项,以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8]。
7 解决权属争议与产权保护问题
解决权属争议与产权保护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①整理前注意理清和明确权属关系。土地整理前要依据土地调查和土地登记资料,认真做好整理前权属状况的确认;整理后对土地权属调整好的土地,一定要依法及时确认权属,进行变更登记,防止再次引发土地纠纷。②对整理前的土地进行土地质量评估。土地质量评估是土地整理中权属管理的重要内容,土地归并、交换和界线调整能够实现价值平衡,但这种评估并不是给出绝对的货币价值,而是确定各个地块与其它地块之间的相对价值关系,为土地权属的再分配提供依据。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应该切实搞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各地块整理前后质量、价值变化方面的评估,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地块归并、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依据,从法律上维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③在整理过程中要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我国土地开发理中权属管理的重点是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农民的土地基本上是农村集体所有,农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是相分离的,农地使用者不具备完整的农地产权,土地开发整理中一般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动。因此,解决土地权属调整和土地权属争议的重点应该是土地的使用权,即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在土地整理中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开发复垦后新增耕地还需有一段时期的熟化过程,新增耕地的质量往往达不到农户所期望的要求,土地再分配时会引发矛盾。在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后,确需对承包地进行适当调整的,要充分尊重原土地承包经营者的意愿,合理调整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9,10]。
为解决权属争议与产权保护提供政策或法律依据:根据当前全国正在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土地权属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和地方应系统地进行专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出台部门规章或政策性文件,规范土地开发整理中权属管理的程序,保障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10]。如可尽快出台由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家土地开发整理条例》,为解决权属争议与权益保护提供政策或法律依据,并有《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办法》与之相配套。丰富和完善《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使其涉及土地物权和与此有关联的地上部分物权的处置具有可操作性。
8 结语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我国耕地面积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保持1.2亿hm2红线目标的有力措施,土地权属问题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核心,土地权属界定不清,会在土地开发整理完成后产生新的权属争议,直接关系到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成败,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应采取有力措施,根据土地权属调整内容,积极探索土地开发整理中各个阶段的权属管理的有效制度,完善权属登记,解决好各个权属争议问题,从而保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全面健康发展[5,6,7,8,9,10]。
参考文献
[1]李敏,赵小敏,李薇.土地整理中的土地权属调整———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6)∶39-40.
[2]赵长文,袁世崇.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权属管理问题[J].国土资源,2003,(8)∶40-41.
[3]彭群.试论我国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J].资源产业,2005,7(2)∶35-37.
[4]朱华燕.农村居民点整理挂钩中的权属调整问题探讨[J].江苏商论,2006,(7)∶157-159.
[5]李昌友,田心元,黄旭军.查清权属及时变动———遂宁市土地开发整理权属调整的实践[J].中国土地,2002,(2)∶36-38.
[6]王沿军.如何制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J].资源与产业,2005,7(2)∶41-43.
[7]余振国,吴茨芳.我国土地整理权属调整的机制建设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2)∶115-120.
[8]徐建航.如何快速制定项目后期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J].南方国土资源,2006,(9)∶42-43.
[9]冯菊明,贺斐.让农民长期收益———对广西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权属管理调查[J].中国土地,2000,(12)∶35-37.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篇11
关键词:产业化;项目管理;土地开发整理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不断出现一座座林立的高楼、生态退耕、灾害损毁以及农业结构发生改变,使得耕地总量日益减少。土地一向被看作宏观调控的最有效手段,其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并且已经到了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地步了。温家宝总理曾在2007年全国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承诺,一定要解决13亿人吃饭的事情,保持18亿亩的耕地。然而这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一、土地产业化发展
为保证土地资源能最大限的被有效利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产业化无疑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将企业加入到土地的开发整理项目中来,从产业化的角度出发,为项目在系统和资金上带来积极的作用。
(一)产业化土地整理内涵
产业化[1]土地开发整理是我国土地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能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前期设计,中期实施和后期开发建设的监管,实现一体化,完成投入、产出的良性有机循环体系,从而实现土地整理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以及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并加以有效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
1.土地整理市场化的必然性
土地开发要想没有暗箱操作,就必须走到阳光下,同理,土地开发整理要想有光明的前途,就势必要走向市场,只有走向市场,投资者才没有机会采用不正当手段取得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土地开发整理只能使用专项造地资金,没有社会上的各种资金的融入,从而导致形成的开发整理规模偏小,进度也偏慢。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把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引入市场,通过社会吸取各方面的资金,用于土地开发整理。扩大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加快进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无限的效益。
2.土地开发整理市场化环境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想在市场化环境下顺利进行,相应的政策和准则的扶持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区位、农业结构及经济基础都有着千差万别,因此,政策和准则也应按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化,切不可随波逐流,照搬别人的模式。但万变不离其宗,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依然是:农户积极性的调动;吸引社会各种力量参与;高效利用社会力量。
二、产业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研究
土地项目的管理是一项在受到外在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和技能对项目实施计划,组织和制控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时常是伴随着风险,周期漫长的情况,复杂性[2]和系统性一直萦绕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始终。
(一)土地开发整理前期立项
土地开发整理是利用还未被开发和破坏的土地资源,将其变成可以被高效利用的土地的一项工程。对于将被开发整理的土地而言,都是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内容的,并且有相关项目管理和实施的责任人员,在开发整理的区域内,以扩大和建设再生产为本质。项目进行是否顺利有序与项目的合理性有直接关系,项目的开发都是有风险的,只有利用被强化了的项目管理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按部就班,才能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
为保障项目的中心环节能顺利成功,项目的实施都是采取合同管理方式,在施工期实行监理制。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制定详细合理并具体化的施工方案,以保证机构、制度和计划的落实情况。为能有效地控制项目的资金数量和走向,就需要建立一个检查机构,监理机构应运而生。项目不仅需要监理[3]方自查,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指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验收作为建设工作的最有一步,在施工过程中是否能按照规划设计和生产要求,是考察的重要项目。验收同时也是项目业主及建设承包人向投资者汇报建设成果交付固定资产的过程。
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完成后,上级部门会进行验收,检验一旦符合标准就会由国土部门进行登记,确定权属,颁发土地使用证。验收是根据项目批复、签订的合同书严格进行的,首先要按合同上所写的完成土地复垦[4]开发任务;其次,建设项目达到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最后还需要把所有文件交齐,归档。
(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理
对于有关整理后土地的权属问题的调整和土地开发项目资料的有序管理,都属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后期管理任务。
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后评价
对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际发生的各自收入、成本及利润等方面进行核算统计,分析项目实际带来的经济利益并进行评价。较之项目的预期目标二者进行比较,分析导致产生差异的最根本原因,同时在此基础上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下一次的项目实施奠定基础,以改良项目决策为目的,促进项目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结语: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综合整理和开发,能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避免土地零星闲散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在土地利用总体的规划上,采用一定的科学手段,合理规划和布局,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监督检查体系,鼓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走向产业化,能有效地控制土地开发成本和进度,完善土地整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张贵军,唐文秀.产业化进程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2):31-33.
[2]高雄飞,覃佐彦.论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推进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良性互动[J].国土资源导刊,2005,2(6):42-44.
[3]郭岚.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投资与补偿的技术经济分析[J].农村经济,2003,(3):21-2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篇12
1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古县南垣乡崔家岭村和河底村, 总规模面积为40.82 hm2。项目区所处位置地貌为黄土丘陵区, 总的地貌呈现为山岭沟谷相间, 山高坡陡, 纵横交错, 起伏不平。冲沟十分发育, 呈树枝状, 支沟及主沟的沟头部位深切成“V”形, 沟谷50~60 m, 主沟项目区为松散层所覆盖, 项目区主要分两壁陡立, 冲沟之间形成长条形的黄土梁。项目区土类为褐土, 亚类为褐土性土, 土属为黄土质褐土性土, 土种为立黄土。项目区为冲沟发育, 周边土壤有机质含量约在1.6%~2.3%之间, 土质疏松, 抗蚀性差。
2 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适宜性, 注重比较经济效益, 按照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长期目标与近期效益兼顾, 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利用等原则, 满足建设一批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基地的需要。
2.1 针对性原则
要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进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不同的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对土地的性质有不同的要求, 土地的适宜性只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用途或利用方式才有其确切的意义。
2.2 持续利用原则
土地对某种用途或利用方式的适宜性, 是指土地在长期持续利用条件下的适宜性。经评定的适宜用途, 是指在该种用途和利用方式下土地能持续利用, 不会导致土地退化或其他不良后果。
例如, 陡坡开荒种植农作物, 在初期能够得到一定的产量, 但随着土壤侵蚀, 土层变薄, 最后导致基岩裸露, 完全不能利用, 因此, 从持续利用的角度来看, 陡坡开荒是不适宜的。在评价中应考虑土地用途改变引起的土地质量的变化, 考虑土地退化和土地污染的危险, 避免短期行为。
2.3 比较原则
土地评价是对土地质量的鉴定, 有比较才有鉴别。评价中要重视3个方面的比较:一是土地利用的需求与土地质量的匹配。土地质量能否满足一定土地利用的要求, 主要是将土地质量的指标特征值与土地利用要求条件的指标进行匹配, 土地质量的指标特征值若高于土地利用的限制性指标, 就可以确定土地是适宜性的。二是土地投入产出率比较。几乎任何土地都可以用作任何用途, 但只有产出大于投入, 即土地利用可以带来效益或利润的前提下, 才能说明土地适合于一定的土地利用。三是土地适宜的多种用途的各自效益比较。
2.4 辩证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要采用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 以主导因素为主。土地生产力和土地利用效益的高低受土地自然属性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 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 研究和分析各种因素的有机联系与综合效应, 保证土地评价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但是, 影响土地质量的各个要素指标对土地生产力和土地利用效益的作用与影响并不能等量齐观, 在评价中必须找出土地利用与土地质量匹配中的主要矛盾或主导因素。只有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 才可以保证其科学性与简捷性。
2.5 实践性原则
在一个地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中, 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的提出, 必须从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规划期间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地块可不作评价。另外, 不同区域还应根据生产实际, 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需要, 选取不同的评价指标, 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这样, 才能更好地满足土地利用规划需要, 实现合理利用土地的目标。
2.6 潜在适宜性原则
不仅要评定某一土地单元在目前状态下对某种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的适宜性, 即当前适宜性, 还要根据规划需要评定该土地单元在经过改良后的潜在适宜性[2,3]。
3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3.1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方法采取指数和法, 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 选择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地形坡度、交通状况等因素作为待开发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
2) 根据各评价指标等级的高低, 分别赋以相应的等级分。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交通状况3个评价指标, 各分为3个等级, 各等级对应的指数分别为:5, 3, 1;地形坡度评价指标较特殊, 分为4个等级, 各等级对应的指数分别为:5, 3, 1, 0。
3) 根据4个评价指标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采用层次分析法, 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4) 用等级分乘以该评价指标相应的权重值, 即为各评价指标的指数, 求和即得到加权数平均指数和。
其中, A为加权数平均指数和;ai为各评价单元的单因子指数;pi为各因子的权重;i为因子编号。
根据实地调查和统计整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 建立宜耕未利用地等级划分标准如下:一等宜耕荒地质量好或较好, 指数和范围为2.5~5.0;二等宜耕荒地质量中等, 指数和范围为1.9~2.4;三等宜耕荒地质量差, 指数和范围为1.4~1.8;四等宜耕荒地质量差, 指数和范围为0.8~1.3[4,5,6]。
3.2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1) 有效土层厚度。该指标权重为0.35。有效土层厚度是指土壤层和松散的母质层之和, 共分为3个等级。有效土层厚度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具体见表1。
2) 表层土壤质地。该指标权重为0.35。表层土壤质地一般指耕层土壤的质地。表层土壤质地分为壤土、黏土和砂土3个级别, 具体见表2。
3) 地形坡度。该指标权重为0.2。坡度分为4个级别, 坡度值分级界限下含上不含, 具体见表3。
4) 交通状况。该指标权重为0.1。交通状况分为3个级别, 具体见表4。
4 该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4.1 项目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对该项目区土地适宜性作出了具体评价, 其评价指标体系见表5。
4.2 项目区指数和及结论
计算所得项目区加权数平均指数和为2.8, 属于一等宜耕类型, 根据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以及通过现场调查, 项目区土地平整前多数田面坡度小于15°, 地形坡度完全满足耕作的要求。因此, 此次适宜性评价结论为项目区为宜耕地, 基本符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
摘要:介绍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概况, 论述了针对性、持续利用、比较、辩证、实践性、潜在适应性等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 详细阐述了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 分别具体分析了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地形坡度、交通状况等评价指标, 得出了该项目区为宜耕地的结论, 基本符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该方法提供了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科学依据, 避免了土地开发利用的盲目性。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指数和,土地开发,土地整理
参考文献
[1]陈光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6.
[2]白中科, 贺振伟, 李晋川, 等.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产业链总体规划设计[J].山西农业科学, 2010 (1) :51-55.
[3]裴亮, 杨铭.基于指数和法与极限条件法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4) :2142-2143.
[4]黄威.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3.
[5]刘德林, 郝仕龙, 李壁成.黄土高原上黄试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 2013 (3) :252-25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推荐阅读: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审计07-29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检查报告07-17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格式07-0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监理规程10-24
如何编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08-25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推助新农村建设范文08-18
国土资发[2000]282号,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08-18
土地一级整理开发协议09-09
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办法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