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待遇

2024-09-23

工伤待遇(精选11篇)

工伤待遇 篇1

日前天津市人社局印发通知, 自2016年1月1日起, 天津市调整工伤保险待遇, 其中涉及伤残津贴、退休工伤人员补贴和供养亲属抚恤金。

2015年年底前享受伤残津贴的一至四级工伤人员 (不包括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工伤退休人员) , 根据伤残等级每人每月津贴分别增加:一级伤残237元、二级伤残227元、三级伤残217元、四级伤残207元。调整后伤残津贴每月低于下列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予以补齐, 具体标准为:一级3058元、二级2925元、三级2792元、四级2659元。

2015年年底前鉴定为工伤一至四级的退休人员 (包括退职人员) , 根据伤残等级每人每月补贴分别增加:一级伤残60元、二级伤残50元、三级伤残40元、四级伤残30元。调整后工伤人员补贴与养老金之和每月低于下列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予以补齐, 具体标准为:一级3058元、二级2925元、三级2792元、四级2659元。

2015年年底前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人员供养亲属, 配偶每人每月增加69元, 最低发放标准1315元;其他供养亲属每人每月增加51元, 最低发放标准985元。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 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 由用人单位支付。 (摘自2016年10月26日新华网)

工伤待遇 篇2

我是一名已经退休的农村畜牧从业者,懂得畜禽养殖技术,一年前,被一家公司聘请为技术顾问,并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5个月前,我在公司养殖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时不慎滑倒,不仅花去3万余元医疗费用,还因脊椎压缩性骨折而构成7级伤残。当我要求社会保险部门给予工伤待遇时,被告知公司并未为我办理工伤保险。而公司认为我不构成工伤,理由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工人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我发生事故时年龄已达到64岁,属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我与公司之间已不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范围,也就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问,公司的这种说法对吗?

读者:江士雯

江士雯读者:

公司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一方面,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可以形成劳动关系。《劳动法》中只有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并未禁止使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而《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即是否形成劳动关系应看劳动者事实上是否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而你的情形当属肯定。

另一方面,超龄农民工因工受伤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中已明确指出:“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即虽然你的年龄已达64岁,但公司无权以此为由否定你已构成工伤。

其三,公司必须承担赔偿责任。《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在工作期间,公司没有为你办理工伤保险,自然难辞其咎。

河北:再次提高工伤保险待遇 篇3

河北省规定, 自2015年1月1日起, 一级至四级伤残津贴分别增加260元、240元、220元、200元。对用人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的五级、六级伤残职工, 每人每月津贴增加额分别不低于180元、160元。调整后的伤残津贴实际金额如果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统一调整到本地最低工资标准。

供养亲属抚恤金方面, 配偶每人每月增加120元, 其他亲属每人每月增加100元。

长沙工伤保险工伤医疗费待遇标准 篇4

1、标准:治疗工伤所需的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等有关政策规定的工伤医疗费全额支付。

2、要求:①治疗工伤期间工伤职工已参保;②在长沙市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就医。

小时工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 篇5

律师同志:

我随丈夫来城后,最近找了两份小时工的工作,早上六至七点给一机关打扫办公室的卫生,晚上八至九点给一教师培训中心的培训班打扫教室的卫生。我想问一下,我可否与他们两个单位同时签定劳动合同?我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如何处理?

晓琴

晓琴读者:

劳动者一般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小时工是个例外。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发(2003)12号]的规定: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为非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劳动者可以同时与多个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签定劳动合同,同时为多个用人单位工作,领取多份劳动报酬。该意见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建立劳动关系的非全日制的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发生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被鉴定为伤残5-10级的,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一次性结算伤残待遇及有关费用。按该意见的规定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按国家劳动争议处理规定执行。劳动者直接向其家庭或个人提供非全日制劳动的,当事人双方发生争议的不适用劳动争议处理规定。

(王景龙律师)

申请劳动仲裁与向劳动

监察部门投诉可否同时并行?

律师同志:

我是一建筑工地的工人,因老母病重回家探望,晚回来了九天。工地说我的行为影响了工程进度,不但将我除名,还根据内部的规定:“误工一天,扣发十天的工资”扣发了我三个多月的工资。为此,我已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他们已经受理,可如今还没有结果。请问,我想再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以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行吗?

忠发

忠发读者:

向劳动保障监察投诉和申请劳动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维护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两种不同的法律途径。劳保监察和劳动仲裁作为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是有明确分工的,两者不能同时适用这是一个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应注意三点。1.按照规定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事项,投诉人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要求解决的,劳动保障部门不予受理。2.对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规定申请调解、仲裁或者起诉的事项,不能再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3.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规定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解决的事项,不得再求劳动保障部门解决。就此国务院发布的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1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赔偿问题发生争议的,依照国家有关劳动争议的处理规定处理。对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事项或者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或者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告之投诉人依照劳动争议或者诉讼的程序办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与申请劳动仲裁不能并行。

工伤医疗期间的待遇包括哪些内容 篇6

小保:

我是一建筑公司的工人, 在劳动中被楼顶层掉下的一重物砸伤, 现正在医院治疗。我想问一下, 在工伤医疗期间享受的待遇有哪些内容?

纯见

纯见同志:

工伤医疗期间的待遇, 包括医疗费、医药费、住院服务费、住院伙食补助费, 去外地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生活不能自理的护理费、假肢、矫形、假眼和轮椅等辅助器具费用的享有, 以及停工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具体内容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有关规定执行。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 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 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 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 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 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 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 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 符合本条第三款规定的, 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二条:“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 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 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工伤待遇 篇7

案情回放

刘某于2010年11月2日进入某市建筑公司工作, 双方先后于2010年11月4日、2011年11月9日签订《劳动合同书》、《聘用协议书》各1份。2010年12月28日, 刘某早晨刚到公司大厅前往办公室途中, 不慎因雨天地滑摔倒, 腰部扭伤。经所在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认定, 刘某所受伤害为工伤。2011年6月, 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 刘某伤残程度为十级。2011年7月12日, 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为刘某核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1130元。

2011年11月23日, 刘某在某建筑工地对设备进行保养时, 设备断裂砸到刘某, 造成右膝损伤。经核查, 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认定刘文/张毅某此次伤害依然为工伤。经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 刘某伤残程度为九级。2012年3月6日, 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为刘某核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7168元。

刘某与建筑公司的聘用协议于2012年11月8日到期, 协议到期后, 建筑公司下发给刘某因其长期无故不上班、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而解除双方劳动关系的《解除聘用协议通知书》, 双方不再续签劳动合同。其后, 刘某要求建筑公司支付其两次因工致残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并于2012年12月5日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要求建筑公司因终止劳动合同支付自己所受九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调查核实后, 2012年12月18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 (1) 某建筑公司为刘某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52800元, 于裁决书生效之日起10日内一次性结清; (2) 某建筑公司为刘某出具终止劳动合同证明, 并在15日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2012年12月28日, 刘某就自己十级伤残, 建筑公司终止劳动合同应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事项, 再次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013年1月8日, 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 对刘某的请求不予支持, 刘某不服, 遂诉至所在区人民法院。

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 对于刘某要求某建筑公司支付十级伤残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诉请, 《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职工再次发生工伤, 根据规定应当享受伤残津贴的, 按照新认定的伤残等级享受伤残津贴待遇”, 刘某两次工伤先后被评定为十级、九级, 在建筑公司解除双方的劳动关系之后, 刘某已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张了九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并已得到支持, 刘某再行主张十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和上述规定相悖, 故对刘某的此项请求, 法院不予支持。判决后, 刘某不服, 向市中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 维持原判。

案例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 在同一用人单位多次发生工伤, 终结劳动关系时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给付标准问题。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三十七条规定,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 经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至十级伤残, 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 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 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为五至十级的伤残职工提供了3种一次性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其中,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给付工伤职工的一次性职业伤害补偿, 支付标准由职工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的伤残等级及本人伤前月工资决定。因此, 同一单位多次发生工伤的职工可以根据伤残级别分别享受每次工伤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本案中刘某2次工伤就享受了2次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如重庆市原劳动保障局《关于工伤类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 (渝劳社办发[2007]273号) 第五条就规定, “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两次发生工伤, 劳动鉴定委员会分别作出不同等级的鉴定结论, 没有根据两次伤情综合评定等级的, 职工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的鉴定结论分别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其他工伤待遇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待遇就高、不重复享受的原则处理”。对于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则是考虑到工伤职工终止劳动关系后, 在未来的就医需求及伤残对未来就业造成的影响, 而给予工伤职工的经济补偿。总体来看,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所补偿的是已经发生的职业伤害, 应该重复计数, 每一次伤害对应一次补偿;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补偿的是已经发生的职业伤害对未来的影响, 同一单位的多次工伤对未来医疗和就业的影响可能存在重叠, 故不宜重复计数并按次计算。

不过, 也有学者及律师对“支付一次”的做法存有异议。他们认为《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三十七条对“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规定, 只是明确了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终止时应当“一次性的支付”2种补助金, 强调的只是支付的时间和方式, 并没有明确指出职工在同一单位多次工伤时, 只能享受其中的一次待遇。

即使认可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只能享受一次的前提下, 各地对2种补助金是“就高给付”还是“综合评定给付”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

其中, 就高给付, 是职工在同一单位多次工伤解除劳动关系时, 按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的最高一次伤残级别给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如天津市原劳动保障局《关于职工多次发生工伤享受待遇问题的通知》 (津劳社局发[2008]252号) 第二条就规定“同一单位发生多次工伤的职工, 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时, 按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的最高伤残等级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且只能享受一次”。

综合评定给付, 则是职工在同一单位多次工伤解除劳动关系时, 按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的多次伤残级别综合评定后的级别给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如北京市原劳动保障局《关于工伤保险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京劳社工发[2004]86号) 第十四条规定“工伤职工再次发生工伤的, 应当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待遇。工伤评残时应首先对新工伤伤害部位评定等级, 而后再综合考虑原有工伤致残程度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新伤害部位的劳动能力鉴定等级作为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待遇的依据, 多次伤残综合评定的等级作为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工伤保险待遇的依据”。《北京市工伤保险待遇核定支付办法》 (京人社工发[2011]377号) 第二十二条再次明确了“工伤职工发生多次工伤的, 多次伤残综合评定的等级作为除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工伤保险待遇的依据”。又如2012年6月4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第三条指出“工伤职工在同一单位再次发生工伤并导致伤残的, 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先对新工伤伤害部位评定等级, 再综合考虑原有工伤致残程度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新伤害部位的劳动能力鉴定等级作为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待遇的依据, 多次伤残综合评定的伤残等级作为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工伤保险待遇的依据, 但已与原发生工伤的用人单位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 不进行综合伤残等级评定。”这一规定还特别强调了只适用于在“同一单位”多次发生工伤的待遇给付情况。

本案中, 人民法院遵循了“就高”原则。即在刘某已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主张了九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并已得到支持的情况下, 驳回了刘某再行主张十级伤残的待遇请求。当然, 多地实践和一些专家也认为, 就高给付的方式并非最佳选择, 多次伤残综合评定给付才是最贴合工伤职工伤情、在工伤职工的保护和用人单位的利益之间能做到最佳平衡的方式。即, 在劳动能力鉴定时, 首先对新工伤伤害部位鉴定等级, 再综合考量原有工伤致残程度, 将多次伤残综合评定的伤残等级作为工伤职工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依据。

工伤待遇 篇8

谢某是某公司的职工,2014年12月30日下班途中被陈某驾驶的中型自载货车撞倒,当场死亡。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谢某在交通事故中不负责任。2015年2月17日,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谢某为因工死亡。

2015年1月8日,谢某遗属和司机陈某协商,由陈某赔偿谢某事故所有费用300000元。随后,谢某遗属向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申请工伤保险待遇,认为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待遇的总额为557280元。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按差额补偿原则向谢某遗属支付了257280元。2015年7月,谢某遗属认为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还应支付工伤保险待遇300000元,遂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为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按差额补偿原则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原则,判决驳回谢某遗属要求工伤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支付剩余工伤保险待遇300000元的诉讼请求。谢某遗属对上述判决不服,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16年4月1日,市中级法院做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审判决。

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涉及第三人侵权的工伤事故,其工伤保险待遇如何支付。

一种观点认为,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事故,工伤职工的民事侵权赔偿和工伤保险补偿可以兼得,通俗地说就是“双赔”。

另一种观点认为,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事故,工伤职工的民事侵权赔偿和工伤保险补偿应当适用就高补差原则。通俗地说就是“单赔”。主张“单赔”的观点从工伤保险的补偿原则出发,主要考虑的是公平性。

案例评析

涉及第三人侵权的工伤事故,其工伤保险待遇如何支付,是否应考虑扣除工伤职工已经或应当获得的第三人因侵权而获得的赔偿,对此笔者认为:

1996年原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文)第二十八条规定: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应当首先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处理。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了相关待遇的,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先期垫付有关费用的,职工或其亲属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应当予以偿还;但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由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部分。该规定实质上主张因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事故,职工不能获得双重赔偿。《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工伤确认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1997]51号)第四条规定“除道路交通事故外,职工工伤涉及其他民事伤害赔偿的,例如《试行办法》第八条第(五)项所规定的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情形,其民事伤害赔偿和工伤保险待遇的处理问题,也应参照《试行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办理”。应该说,工伤保险制度启动之初,涉及第三人侵权的工伤事故,其工伤保险待遇如何支付是明确的。但是,由于200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规定,由此也导致了争议的产生。

(一)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质是社会救济。

《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从该条立法意图和立法目的来看,工伤保险是一种公益救济措施,而不是责任承担,这有别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是给予工伤(亡)职工及其近亲属的一种“补偿”,而不是“赔偿”。

(二)涉及第三人侵权的工伤事故中,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是垫付责任。

2010年出台的《社会保险法》和2011年下发的《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均对涉及人身伤害的工伤事故中工伤保险基金的补偿方式作出了新的规定。《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人社部第15号令)第十一条规定:“个人已经从第三人或者用人单位处获得医疗费用、工伤医疗费用或者工伤保险待遇的,应当主动将先行支付金额中应当由第三人承担的部分或者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退还给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或者工伤保险基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向第三人或者用人单位追偿。个人拒不退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从以后支付的相关待遇中扣减其应当退还的数额,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据此,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是垫付责任,个人已经从第三人处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应当退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三)司法解释明确了工伤职工的工伤待遇主张权,但并未明确具体的处理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八条规定:“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者获得民事赔偿为由,作出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受到伤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已经作出工伤认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未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尚未获得民事赔偿,起诉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导致工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为由,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经支付的医疗费用除外”,该条款赋予了在涉及第三方责任的工伤事故中,职工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工伤待遇的权利,但并未明确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方式是“单赔”、“双赔”还是“差额补偿”。

(四)工伤保险责任与第三人侵权的处理应当体现公平性和合理性。

“公平正义”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则。如果涉及第三方责任的工伤职工,在获得民事赔偿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工伤补偿,将会出现“同是工伤,被车轮压伤得两份,被车床压伤得一份”的情况,有违公平原则,引起工伤职工相互攀比,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无论是《社会保险法》还是《工伤保险条例》、《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都是以抚平受害方损失为立法精神,任何法律法规都不会鼓励在“填平”损失的基础上,再次对受害人给予额外的补偿或者赔偿。

工伤待遇 篇9

我父亲今年62岁。2014年6月, 他在工地打工时, 从楼上掉下来, 腿摔伤骨折。我们找建筑公司要求工伤赔偿时, 建筑公司说我父亲超过60岁, 不能按照工伤赔偿。请问, 我父亲能享受工伤待遇吗?

读者王某

王某读者:

工伤待遇 篇10

我是一名公司员工,今年3月上班途中,因搭乘的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致残。我在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保险补偿的同时,也向肇事方请求侵权赔偿。结果,经认定为工伤后,我获得了一笔工伤补偿款,但肇事方却以我已获得了工伤补偿为由,拒绝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请问:受害人享受工伤保险补偿后还能享受侵权赔偿的待遇吗?

读者 王琳

王琳读者:

工伤与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竞合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了工伤保险补偿关系,与侵权人之间形成侵权之债的法律关系。工伤保险补偿关系成立与否,无须考查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使工伤事故系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所致,或者是由于受伤职工本人的过失所致,都不影响受伤职工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补偿。同样,侵权之债的法律关系成立与否,与被侵权人是否获得工伤保险补偿无关,即使用人单位已经给予受伤职工工伤保险补偿,也不能免除侵权人的赔偿责任。因此,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构成工伤的,劳动者具有双重主体身份——工伤事故中的受伤职工和人身侵权的受害人。基于双重主体身份,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保险补偿,同时还有权向侵权人主张人身损害赔偿。也就是说,受害职工可以享受工伤保险补偿和侵权损害赔偿的双重待遇,肇事方以你已获得工伤补偿为由,拒绝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2款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如果肇事方拒不赔偿,你可向法院起诉索赔。

工伤待遇 篇11

一家建筑公司曾把其承包的建筑工程中的电梯安装部分, 全部发包给李某个人负责, 而李某并没有相应的法定资质。半年前, 我受雇于李某从事安装业务时, 不慎因卡住双脚而严重受伤, 不仅住院治疗4个多月、花去19万余元医疗费用, 还落下七级伤残。鉴于李某无力承担赔偿责任, 我曾多次要求建筑公司担责, 但其一再以我并非其所聘用, 甚至对我被李某所雇一无所知为由拒绝。我向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后, 其也做出了不予受理决定书, 理由为我与建筑公司不存在劳动关系。请问:在不具有劳动关系的前提下, 我是否绝对不构成工伤?

读者:肖某

肖某读者:

你的情形同样构成工伤, 即建筑公司、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的做法是错误的。

上一篇:编制标准化论文下一篇:财产分割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