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待遇

2024-06-25

养老待遇(精选10篇)

养老待遇 篇1

察看南平市建阳区徐市镇劳动保障所, 了解平台建设情况。

与邵武市及平镇的有关领导座谈, 了解全民参保登记试点、续保等情况。

察看光泽县劳动保障所, 了解其便民服务措施。

与顺昌县人社局、城乡居民保中心座谈

1. 今年初国家部署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 请问我省怎么调?

答:2015年1月, 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5〕5号) , 决定将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 并从2014年7月1日起补发。

根据国家部署和要求, 经请示省政府同意, 3月13日, 省人社厅、财政厅印发了《关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 (闽人社文〔2015〕81号) , 将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 并从2014年7月1日起补发。同时要求, 除2014年7月1日之后已自行提高基础养老金且标准高于每人每月85元的市、县 (区) 外, 其他市、县 (区) 对本次增加的15元基础养老金, 不得冲抵或替代之前已自行提高的基础养老金。如福安市2014年7月1日前已自行将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85元, 此次调待必须再提高15元, 达到每人每月100元。福州市由于是2014年7月1日之后刚调整完待遇 (2015年1月1日将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85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00元) , 因此, 允许福州市此次不再提高标准, 但2014年7月至12月必须每月补发15元基础养老金。这样做, 一是为鼓励地方先行调待的积极性;二是考虑当地财政承受能力, 避免盲目调整待遇。

2. 此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后, 全省基础养老金平均水平达到多少?

答:此次调待后, 全省所有县 (市、区) 基础养老金至少达到每人每月85元, 有50个县 (市、区) 基础养老金标准超过每人每月85元, 如厦门市达到245元, 石狮市达到140元, 晋江市达到135元, 平潭综合实验区达到125元, 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平均水平达到每人每月94元。

3. 请问哪些人享受此次调待优惠政策?

答:根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规定, 2014年7月1日之前已年满60周岁的参保人员, 从2014年7月开始调整提高待遇;2014年7月1日之后达到60周岁的参保人员, 从其达龄的次月起调整提高待遇。

4. 此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补发的养老金是不是一次性打到领取人员的卡 (折) 里?

答:是的。此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补发的养老金全部通过当地合作金融机构一次性划入每个符合条件的领取人员卡 (折) 中。

5. 我是周宁县的, 我父亲之前参加了新农保 (现在叫“城乡居民保”) , 4月份卡里打了220块钱, 他有点不明白, 原来一个月只有7 0 块, 为什么这个月增加这么多, 怎么算?

答:目前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核定均已实现信息化, 您父亲所领取的养老金一般是不会算错的。据我所知, 周宁县从2015年4月起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根据此次调待规定, 从去年7月起补发。4月份卡里打的220元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4月份的基础养老金 (85元/月) ;另一部分是补发去年7月到今年3月调整提高部分的基础养老金 (15元/月×9个月=135元) , 两块加在一起正好是220元。

6. 新农保又提高养老金了, 但是4月份发的养老金怎么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比如我就比我老婆多了30元, 这是为什么?

答:此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 同一个县 (市、区) 基础养老金月领标准增加额是一样的 (即增加15元) , 但补发金额有所不同、因人而异。2014年7月1日之前已经达到60周岁的, 补发金额一样, 都从2014年7月补发;2014年7月1日之后年满60周岁的, 是从其达龄的次月起开始补发。因此, 参保人员达龄月份不同, 补发的金额就不一样。您比您爱人多领30元, 说明您爱人的年龄应该比您小2个月, 您大2个月多补30元基础养老金 (每月补15元×2=30元) 。

7. 听说此次城乡居民保调待是从去年7月份补发, 请问去年已经去世的有没有补发待遇?

答:调待原则上针对的是健在的待遇领取人员, 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物价变动等情况, 对其适当调整提高养老金, 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因此, 此次调待, 2014年7月1日之前已去世的60周岁以上参保人员不补发待遇。2014年7月1日之后去世的, 要看县 (市、区) 怎么规定, 如果当地政府明确可以补发的, 则对2014年7月至其死亡当月补发每月15元的基础养老金。如果当地政府没有规定或明确已死亡人员不补发, 则按照惯例不予补发。

8. 职工社保那边年年提高养老金, 我们领新农保待遇的是不是以后也要每年调?

答:目前, 国家及我省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还没建立常态化的调整机制, 2014年、2015年先后两次调待, 分别是贯彻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以及国家的部署, 还算不上常态化调整。从人社部门的角度, 我们期待、也在积极争取尽快建立正常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 使广大城乡老年居民能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老年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

9. 请问新农保养老金提高了, 是不是我们交的钱也就领得越来越快了, 以后可以退的钱也就越来越少了?

答: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合并计发。基础养老金是由各级财政全额提供;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从个人账户中支出的, 月领取标准为满60周岁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 (包括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总额及其利息) 除以139。基础养老金调整提高部分的支出是由财政承担的, 并不占用个人账户资金。因此, 调整提高待遇并不会使您缴交的保费越快领完, 影响将来个人账户余额继承, 而且政府会确保养老金发放终身, 即使个人账户资金领完, 政府也会继续发放, 直至身故。

1 0. 听说职工社保调待有跟年限挂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是否跟年限挂钩?有没有缴得越长调得越多一说?

答: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包括调待部分) 由公共财政支付, 因此, 注重体现公平性, 目标是非特殊群体人人一致、平等享有。目前国家和省里调待均一视同仁, 定额增加, 并没有因为缴费时间长短而有不同。因此, 没有缴得越长调得越多一说。但是, 我省已有68个县 (市、区) 建立了长缴多得激励机制, 即对缴费时间较长的参保人员适当加发缴费年限养老金, 如福州市对缴费超过15年的, 每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加发5元。鉴于此, 我们鼓励参保人员多缴费、连续缴费、长期缴费, 这样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政府缴费补贴, 增加个人账户积累, 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 而且还可能享受到缴费年限养老金, 可谓是“一举多得”。

1 1. 去年6月份年满60周岁的, 但是因为中断缴费到了去年1 0 月才补缴足, 11月才领到城乡居民保养老金, 请问这次调待从哪个月开始补?

答:此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 从2014年7月补起, 但是由于您中断缴费至2014年10月份才补足、办理领取手续, 2014年11月才开始领取养老金。因此, 您只能从2014年11月开始补发待遇。

养老待遇 篇2

根据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规定,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需要注意的是,养老金并非交满15年就可以不交了,缴费满15年,仅仅是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一个基本条件,只要职工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仍处于就业、有收入状态,就要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那么,基本养老金如何计算呢?

1月1日以前参保的人员,退休后按月计发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调节金4部分组成。

191月1日以后参保的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基本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其中,“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指恩施州上年度由法定统计部门公布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内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算术平均值)。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视同缴费年限×1.2%。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是根据文件规定,按照每名退休人员退休时的年龄而定的,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养老待遇 篇3

关键词: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差距

由于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造成了工资待遇与养老保险待遇出现差异,机关事业单位主要靠国家的财政拨付供养,因而养老有保障,而企业是自负盈亏,靠盈利生存发展的,因此养老并没有可靠的保障,直接造成了两者的养老保险待遇差距,怎样解决好两者的养老待遇差距,促进公平,面对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稳定社会发展,鼓励在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存在差距原因分析

1.实行的养老金制度有所不同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所实行的养老金制度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无须个人缴纳。退休金以退休前工资为基本,根据工龄的长短为依据来计发。机关单位公务员在退休后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照原工资金额发放。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则根据其职务工资和津贴总额按一定比例发放。而企业的养老制度,是统一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及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国家、企业及员工共同参与。

2.养老保险机制存在缺陷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实行的是“双轨制”,与企业单位的职工相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退休金要更有保障、更为丰厚。在企业的养老机制中年金制度尚未普及。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及企业年金两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基本上全部来源于基本养老保险,而企业年金作为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有力补充却并没有发挥出其实际作用。企业年金替代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远远低于养老保险体系中“三个支柱”替代率合理比例,“4:3:2”的要求。因此解决差距问题,完善相应保险机制,普及企业年金制度势在必行。

3.企业单位自身因素

企业自身因素是导致其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存在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企业一般是将工资分为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两部分。根据职工的基本工资代扣与代缴各项保险费用,根据整体工资水平的一定比例来承担其他社会保险的缴费义务。这样企业为最大限度降低自己承担的缴费数额,又使员工工资水平表面不受损失,因此往往会将员工基本工资降至最低。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水平基本是稳定在一定水平并随工龄时间的增长而提高,因此机关事业单位的保险费用更有保障。

二、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差距对策分析

1.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保障退休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

养老金制度也要体现出其公平的一面,政府所承担责任要有底线,体现出对全体公民的公平,超出底线的部分要由企业、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去承担。要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从而保障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使他们不会因为物价的上涨而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水平。最低养老金是指全社会将公民个人之间的差异去掉之后,对社会所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设置的最低保障线,其相对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要高一些。最低养老金标准的保障水平设置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来区别制定,要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要求。由政府来确定最低的养老保险底线可以有效保障养老金较低老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底线以上则要靠市场调节,可以使公民在满足基本生活水平需要后,实施进一步更完善的自我保障。

2.完善统账结合制度,完成养老金“双轨制”的合并统一

要完善统账结合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将公民的自我保障与社会互济结合起来,将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与勤劳奋进相结合。因此养老保险存在差距是正常的,只有通过社会各界努力、国家政策倾斜等方式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将差距降低到最小、可控的范围之内。加强养老金的管理模式,完善统账结合制度,从而将社会统筹及个人账户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完成养老金“双轨制”的合并统一,国家要出台相应的协调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社保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以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

3.扩大养老金来源,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

企业职业的养老金高低不仅与个人账户基金的缴费额有关,也与运营增值存在很大关系。在养老保险基本中,统筹金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制度,承担着确保当期支付的任务,结余基金存银行、买国债,原则上不得进行其他投资。而要实现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则可以通拓宽投资渠道,提高收益水平进行。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以扩大企业年金的运用效应。在国家所实施的养老保险计划中,国家财务已经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费用,因此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水平,完全依靠政府实现养老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根据我国养老保险的目标规划,将企业年金的替代率逐渐提高至20%一30%的水平,使企业年金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要正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待遇方面存差距的原因,国家采取积极协调政策,加快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建设,尽快提高企业年金替代率水平,提高企业的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发展时期,加快完善养老保险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为国民的健康幸福及国家的和平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祖平.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差异研究[J].经济学家,2012,(8).

[2]杨立熊.中国养老金待遇差距问题研究[J].新视野,2010,(1).

养老待遇 篇4

一、养老金待遇不公现象及其原因

《意见》第六条明确指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 支付终身。基础养老金由中央确定最低标准, 并根据物价变动和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对长期缴费的, 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原先的城居保和新农保均规定基础养老金为每月55元, 新的城乡居保出台后, 基础养老金调整为每月7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缴费、地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投资收益等组成, 个人缴费又分为12个档次, 供个人自由选择, 地方政府对选择500元以下缴费档次的个人给予不低于每年30元的补助, 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的个人给予不低于每年60元的补助。个人账户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存储额除以139。现假设参保人连续15年以同一档次缴费, 并以3%的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个人账户计息, 经测算可得各缴费档次的月待遇水平, 若选择每年100元的缴费档次则到60岁后每月可领约92.71元, 就算选择2 000元的最高缴费档次, 养老金待遇水平仍只有每月约358.91元, 养老金待遇水平甚至不如低保水平。由此可见,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是比较低的, 而就在这一低水平待遇的背景下, 还存在经济待遇的不公平现象。

(一) 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之间养老待遇的不公平

新农保和城居保虽因《意见》的出台而走向合并,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公平的推进, 是对传统户籍制度的有力冲击, 但现行制度改革并不彻底, 仍存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双轨运行的状况, 据人社部发言人李忠称, 截止2015年第三季度, 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达到2 200多元。而同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则要低得多, 就算选择最高缴费档次, 城居保的参保人员也只能领取每月约358.91元的养老金, 经统计得知大多数人仅以最低档次入保, 其养老金则更少了, 每月不足一百元, 可想而知, 养老保险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目标成为了一句空话, 居民的养老金大约只占同期职工的六分之一, 显得极不公平。而造成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何在?从基金来源看, 职工的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缴纳, 而居民养老保险方面则少了企业这一重要的缴费主体, 《意见》中虽有提及集体补助, 但由于并无强制细则以及当前我国集体经济现状, 这句话往往流于形式, 使得城居保的基金积累紧靠个人缴费和少量的政府补贴, 加之城居保这一政策实施时间尚短, 个人账户积累必然不足, 这些均导致了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养老待遇的巨大差距。

(二) 不同地域间的不公平

以基础养老金为例, 《意见》中只规定了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为70元, 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但又并未对调整细则作出详细规定, 这就导致了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差别巨大, 据人社部对2015年各地城居保实施情况的统计得知, 上海的基础养老金位居全国首位, 达到每月660元, 北京天津紧随其后, 分别为每月470元和245元。而其他省份基础养老金则比较低, 例如黑龙江、湖北、贵州等地仅达到了最低标准每月70元, 可看出, 基础养老金的地区差异最高达到了九倍多, 虽然说各地确实存在经济差异, 生活消费水平确实不同, 但经济水平的差距显然没有基础养老金差异之大, 这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 不利于人口全国范围流动和人才的合理配置, 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 加大了社会不公平, 可以说这一状况是由顶层制度设计不够合理造成的, 即制度没有根据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给出相应的补缺措施, 导致经济落后地区被经济发达地区甩在了大后方。

(三)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间的不公平

《意见》的出台, 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与农村居民实现统一, 两者养老金待遇实行一致标准, 表面上看来, 这是公平的体现, 消除了对农民身份的歧视, 但仔细想来会发现仍有不妥, 综合考虑城市与农村物价差异、需求差别、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保障等因素, 可以发现在城市生活的成本要高于在农村生活的成本, 也就是说在给予二者相同养老金的情况下, 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会不如农村居民, 这就造成了二者隐性的不公平, 所以说实现城乡公平不是简单地给予其相等的物质待遇, 而是在消除户籍歧视的前提下, 保障其享受权利的同等性, 赋予相同的养老权利, 而在物质待遇上仍要考虑到城乡经济差异。

二、对提升经济待遇公平性的建议

(一) 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

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不合理, 造成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诸多不公平现象,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统筹全局、着眼未来, 充分考虑政策实施的连锁效果, 推进养老保险改革的同时要注意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 以期制定出合乎国情、利于民生的政策, 切实保证社会公平性, 例如加大农民种粮补贴力度, 确保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以保障其有足够能力参保。

(二) 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力度, 提高城乡居保待遇水平

城乡居保与职工保差异的存在势必要求提高城乡居保的待遇水平, 而城乡居保中缺乏单位这一重要缴费主体, 这时国家必然要承担起保障责任, 目前每月70元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显然过低, 国家财政应加大投入力度, 切实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 并增加对居民的缴费补贴。例如建立国有资产划拨为养老金的固定机制, 加大福利彩票基金的划转力度, 形成养老金的多方来源渠道。

(三) 扩大制度覆盖率, 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保

首先, 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让广大城乡居民弄清政策实质;其次, 加强对城居保经办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培训, 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这些都有利增强政策的公信力与吸引力, 激发参保热情, 以扩大城乡居保的覆盖面最终达到增加基金积累、提升保障水平的目的。

(四) 大力发展经济, 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东中西部地区养老待遇水平的差距, 很大方面是由于地区经济水平不一, 各地财政实力不同造成的, 要想消除这一不公, 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快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样这些地区的政府才有足够资金提供补助, 居民个人也才有足够能力参保缴费, 而这一过程自然要求中央政府给予落后地区更多的财政倾斜。

(五) 城居保和新农保合并的背景下, 物质待遇方面适度向城市居民倾斜

城乡居保的合并本来是一种进步, 但这一进步是表现在养老权的同一性上, 即不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有权享有国家提供的养老待遇, 并有权要求相关部门提供同样的服务。而城市与农村经济水平差异的客观存在, 则要求我们在具体的经济物质给付方面采取灵活性原则, 向城市居民适度倾斜以消除隐性不公, 例如可以在实行相同待遇标准的前提下, 根据城乡经济差异大小对城市居民提供一定的物质扶持, 譬如提供食品券, 当然扶持力度要适中, 具体应根据城乡具体经济差异确定, 不可使城乡居民经济待遇差距过大, 以补足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生活物价之差为限。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EB/OL], 2014 (5) .

[2]人民网.人社部:企退人员养老金月人均水平超2 200元[EB/OL], 2015-10-27.

[3]薛惠元, 仙蜜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区差异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2014 (1) .

韶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提高 篇5

从韶山市人社局了解到,韶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有了提高。

目前,韶山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60元增至75元,增长幅度为20%;此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上调,惠及韶山城乡居民共1.78万人。

养老待遇 篇6

一、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员工养老待遇差异的现状

1.绝对额的差异。通过对某市历年职工总数与养老金额的计算和对比, 可以得出, 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金额都在不断攀升, 但两者的起点不同, 提升额度和增长幅度也有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概括为:事业单位养老金额的起始点约为企业的两倍, 且增长幅度也较企业高。

2.养老金比率的差异。根据上述养老金绝对额的比较还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由于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总人数是逐年增加的, 且增加数量远高于企业职工, 所以, 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额总比率大于企业的养老金额总比率, 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3.替代率的差异。替代率是指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与其在职时领取的工资的比率。数据显示, 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约为企业的1.5~2倍, 且替代率的差异存在扩大趋势。

4.增长率的差异。根据企事业单位月人均养老等金数据显示, 虽然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金都在不断提高, 但提高的幅度有所不同, 事业单位要比企业高出1.75%。

二、形成差异的原因分析

1.养老保险制度差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企业开始统一实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组成,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标准为本人养老金账户储存额除以120, 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为当时社会平均工资的20%。事业单位则实行退休金制度, 退休金的来源是当期财政拨款, 个人并不缴费, 退休金金额以退休前的工资为基础, 按工龄长短计算和发放。以上是造成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的根本原因。

2.政策调整不同。企业实行退休养老金后, 企业根据员工工资增长和经济发展情况, 定期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调整基本养老金, 而事业单位按职级调整的幅度大概为90%, 由此可见, 政策调整的不同, 使养老金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3.退休前月工资不同。我国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由津贴和职务工资组成, 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 工资和养老金是稳定增长的, 而企业员工的工资是与企业的生产效益相挂钩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员工的工作效率逐渐降低, 这是导致企业职工退休金比较低的直接原因。

4.其他方面。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全部来自财政拨款, 而企业的养老金来源于国家、企业和个人, 具有不稳定性;另外, 企业年金作为职工养老金的补充, 因其不具有强制性在企业中并未普遍建立, 而事业单位的年金都是按时足额上交的。

三、对策及建议

1.保险制度层面。目前, 我国差异性的养老保险制度是造成企事业单位退休员工养老待遇差别的根源。因此, 必须将两种不同的制度有效衔接起来, 以缩小并解决这种差异。首先, 要完善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 确保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可以足额按时发放, 并扩大企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同时提高其统筹层次;其次, 国家需要积极推行并实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推进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进程。

2.政策层面。完善养老金的待遇调整政策, 提高企业退休员工的养老金待遇调整幅度, 降低事业单位的调整幅度, 最终达成统一的调整政策。目前, 国务院已出台相应的文件以保障政策调整的实现。

3.养老金制度层面。由于企业经济发展具有不稳定性, 因此如果要对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负责, 必须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 设立最低养老金金额, 以保障企业职工的利益。需要指出的是, 具体标准的制定需要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情况、消费水平等相协调, 而且要随着经济发展数据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 以不断保障企业退休员工的权益。

4.其他方面。扩大养老金的收入来源和完善企业年金制度, 也是缩小企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差异的有效途径。增加政府对企业养老金的财政支出、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对养老金进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 有助于提高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待遇, 缩小企事业退休员工的待遇差距。

四、结语

目前, 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员工养老金待遇的差异, 已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问题, 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 统一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安抚企业退休员工, 缩小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阳.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差距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2012 (3) .

养老待遇 篇7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 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由于制度的整体安排, 改革措施的一致性等原因, 使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发展中显露出一些问题。其中,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差距已在近年来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1、养老金待遇差距。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相近的退休金政策, 退休待遇差距不大。1990年, 我国企业、事业和机关职工年人均离休和退休费分别为1664元、1889元和2006元, 差距并不大。2001年分别为6573元、11324元、12215元, 企业退休人员的年均养老金仅相当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年均养老金的53.8%, 相当于机关退休人员年均养老金的58%, 差距加大。2004年, 我国企业、事业和机关职工人均离休和退休费分别为8081元、14911元和16532元, 企业退休人员的年人均养老金仅为机关退休人员的48.8%, 差距十分明显。

2、养老金替代率差距。

养老金替代率是用来表示养老保险人在领取期的生活水平对领取前生活水平的替代程度, 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将每一部门的人均养老金与该部门的职工平均工资相比, 即为各部门的平均养老金替代率。根据1995年到2002年的资料, 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替代率在103.03%和92.11%之间波动, 机关单位的退休金替代率由94.46%上升到104.56%, 企业单位的替代率由1995年的77.3%下降到2002年的59.28%。到2004年, 我国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养老金替代率分别为52%、90%和93%。

二、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的形成原因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混淆, 以及事业企业单位制度改革的不同步, 不仅无法创造社会和谐所需要的社会公平,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社会公平,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不和谐音符。

1、养老金制度不同。

20世纪90年代后, 企业养老制度改革, 企业统一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形成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参与的社会保障体系,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模式, 强调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础养老金标准为社会平均工资的20%, 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为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

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都由国家财政负担, 个人无需缴费, 退休金水平以退休前工资为基础, 以工龄长短为计发依据。其中, 国家机关公务员退休后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均按原工资的100%计发, 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一定比例计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按职务工资和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发放, 计发比例均根据工龄划分为不同档次。养老金制度的不同, 使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拉开差距。

2、调整机制不同。

在国家目前实行的“双轨制”的社保体系中,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以享受国家财政提供的比企业职工更丰厚、更有保障的退休金。从1995年起, 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调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调整, 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按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90%调整。从2000年到2005年的6年间, 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金年均增长13.07%和11.48%, 同期企业退休职工的收入年均增长仅有6.92%。据国家人事部统计, 2006年企业退休职工人均增加工资169元, 而同期退休公务员人均增了工资414元。而目前全国企业退休职工月平均工资仅735元, 与退休公务员月平均工资相差1000多元。

3、企业年金制度未普遍建立。

企业职工的养老金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两部分组成, 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分别为58.5%和20%。但实践中, 企业职工养老金大部分为基本养老保险金, 本应该作为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有力补充的企业年金, 并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2006年底, 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共2.4万个, 参加职工964万人。覆盖率只占当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7.04%。而世界上167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 有1/3以上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了约1/3的劳动人口, 而且我国企业年金目前的替代率约为5%, 距离企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20%~30%还有很大差距。这不仅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而且单纯依靠基本养老保险也难以提供比较充足、体面的退休保障。经验数据显示, 一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三个支柱”的替代率合理的比例是4:3:2。所以, 随着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 必须逐步提高企业年金的替代率。

4、企业内部原因。

我国大多数企业把工资分为两部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企业既要根据职工的基本工资代扣代缴各种保险费用, 还要根据职工的工资水平, 对他们的其它社会保险承担一定比例的缴费义务。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会尽可能压低职工的基本工资, 增加绩效工资, 使职工工资在表面不受损的情况下, 往企业这一方倾斜利益。这样, 企业把自己的负担减至最小, 降低了职工的社会保障水平。相比之下, 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直接领财政工资, 其社会保险的各种费用也由国家财政来承担, 所以基本工资总是稳定在一定水平并随着其工龄的增长逐步提高, 使他们的社会保险费用也更有保障。

三、解决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的思路

1、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 维系底线公平。

“底线公平”理论是从社会公正和发展的角度出发, 强调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弱势群体利益的保障, 强调“公平”是一种适度的公平。它是一条政府和社会必须保障、必须承担的责任底线。底线以下的部分要靠公共财政政策来调节, 底线以上或以外的部分可以由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 甚至由个人去承担, 是灵活的、反映差别的部分。

该理论应用到养老保险中, 即为确定各地区的“最低养老金标准”, 以保障退休人员的最低生活为基准, 使他们不致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最低养老金标准是全社会除去个人之间的差别之外, 共同认可的对社会所有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的保障线, 这道保障线相对于贫困线或者最低生活保障线要高一些, 其保障水平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适度有所区别。由政府确定一个最低养老保险的底线值, 底线以上的靠市场来调节, 底线以下的要靠公共财政政策来调节。一方面可以有效保障养老金过低人群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 在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之后, 市场、企业和个人可以再进一步自我保障。

2、完善统账结合制度, 保障基本养老保险金。

统账结合制度的实质就是把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 把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 把保障基本生活与鼓励勤奋劳动结合起来。所以待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是正常的, 但如何积极创造条件把这个差距缩小到一个可控制、可接受的范围内, 是我国社会保障学界近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

目前统账结合制度许多诸如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代际负担不均衡、基金的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 可以通过多渠道筹资弥补, 做实个人账户;立法、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 加大基金征缴和管理的力度;充分利用有限资金, 提高社会统筹层次;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模式等途径, 改进和完善“统帐结合”的筹资模式, 更好地把社会统筹的长处和个人账户的优势结合起来。

3、统一待遇调整机制, 逐步实行全局平衡。

待遇差距问题是全国性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待于国家出台整体协调政策。造成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悬殊的一大原因, 就是退休金调整机制还有待完善。如果在现行的制度条件下, 能由国家统筹安排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 改变目前这两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 将会大大改善目前这种状况。

一个完善的待遇调整机制, 首先要合理选择基本养老金调整参数。既要与社会平均工资相联系, 也要与物价指数相联系, 这样更能保障退休人员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二是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行高收入者低替代率、低收入者高替代率的政策, 以做到低有保障、高有调节, 防止出现大的差距。三是应按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确定基本养老金调整水平和最低保障水平。

4、扩大养老金收入来源, 提高投资收益率。

企业职工的养老金高低, 既取决于个人账户基金的缴费额, 也与运营增值有很大关系。按照规定, 养老基金只能用于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 加上某些时候通货膨胀率较高, 很多年份收益率都为负数。事实上, 在养老保险基金中, 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 承担着确保当期支付的任务, 结余基金原则上存银行、买国债, 不能进行其他投资。而逐步做实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完全积累, 基金数额巨大且积累时间长, 可以拓宽投资渠道, 增加投资工具, 提高收益水平, 实行市场化运作, 实现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多元化。

目前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其保值增值:一是加大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通过专业投资机构对本土证券市场的投入, 实现其增值;二是通过有实力的国际金融机构投资海外金融市场, 以稳健投资实现其保值;三是在合理确定基金投资比例, 严格基金投资程序和监管体系的前提下, 允许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具有较高的经营稳定性、风险小、收益高的实业行目, 使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多元化, 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升值。

5、发展企业年金制度, 扩大年金运用效应。

由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的财政负担已经过重, 指望政府提供全部的较高水平的养老金不现实, 也不符合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的国际潮流。根据养老保险的改革目标,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将逐步由目前的85%~90%下降到60%以下, 企业年金的替代率提高到20%~30%。企业年金在我国未来的社会养老体系中, 应该发挥起重要的作用。

因此, 尽快提高企业年金的替代率水平, 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 是当前我国进行养老金制度的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性问题。国家应采取积极的税收激励政策、加快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建设, 以提高其覆盖率, 加强企业年金的支柱作用。在老龄化高潮到来之前, 积极推进企业年金养老保险体制, 以此来辅助解决中国老年人的经济安全问题, 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摘要:近年来, 我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差距悬殊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之一。这主要是由养老金制度不同, 调整机制不同, 企业年金制度未普遍建立以及企业内部原因造成的。本文分析了这一现状的形成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养老保险,待遇差距,原因,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编.

[2]景天魁:论“底线公平”.党政干部文摘, 2006 (7) .

养老待遇 篇8

所谓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 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 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基金是国家依据法律和政策的规定, 以社会、经济、政治等力量为保障, 当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力后建立的一种对其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的专项基金。《中国保险法》规定, 养老保险参保人缴纳年费上限十五年以上者 (年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纳到十五年)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 可以每月领取养老金。

二、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的形成原因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混淆, 以及事业企业单位制度改革的步伐不一致, 在保证社会公平这个领域内出现了失衡的情形。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 形成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养老金制度不同

基本养老金主要有两部分构成, 一是由基础养老金, 另一种是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标准为社会平均工资的20%, 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为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而机关事业单位是与普通企业有所不同的, 国家财政负担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 个人则不需要缴费, 其退休前工资是以后退休水平的依据, 与每个人的工龄有着直接的关系。举例说明, 对于国家机关公务员来说, 他们退休后的基础工资与工龄工资与退休前是一致的, 只是职务工资与级别工资会有一些变化, 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发。工龄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工资有着直接的影响, 其职务工资和津贴之和均受工龄的影响。养老金制度的不同, 使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拉开差距。

(二) 企业年金制度未普遍建立

企业职工的养老金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一方面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另一方面是企业年金。基本养老的目标替代率是58.5%, 企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则为20%。然而在实践中, 企业职工养老金成为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主要部分, 而作为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有力补充的企业年金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三) 企业内部原因

企业为了尽可能放大的自身的利益, 会通过将职工的基本工资压低、而对绩效工资增加的方式, 让职工感觉整体工资总额达到了自己理想的标准, 而也有助于企业利益的放大。然而, 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直接领财政工资, 国家财政承担着其社会保险的全部费用, 对于他们的工资来说会比较稳定, 随着工龄的提高而逐年的上涨, 使他们的社会保险费用也更有保障。

三、解决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的思路

(一) 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 维系底线公平

“底线公平”理论是从社会公正和发展的角度出发, 其理论的主要宗旨是很好地保障社会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 强调“公平”是一种适度的公平。这对于政府及社会来说, 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底线。公共财政政策负责调节底线以下的部分, 而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 甚至由个人则承担底线以上的部分, 这部分也成为了反映出差别的部分。这种理论在养老保险中的体现为各地区的“最低养老金标准”, 这个标准可以保障退休人员的最低生活标准, 由于近段时间物价在不断地上涨, 有了最低养老金标准使退休人员有最低的生活保障。

(二) 统一待遇调整机制, 逐步实行全局平衡

待遇差距问题并非某一个地区存在的, 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若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国家出台整体的协调政策, 只有制定相关政策, 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目前, 退休金调整机制的不完善是造成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出现差距的主要原因。然而在现行的制度条件下, 能由国家统筹安排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 改变目前这两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 将会对这种状况有一个明显的改善。一个完善的待遇调整机制要符合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 要合理选择基本养老金调整参数。这就需要两个因素的综合考虑:一是社会平均工资, 另一点是物价指数。只有准确衡量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才能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如不能很好地衡量, 物价不断的上涨, 工资却停滞不前, 百姓必然会怨声不断。第二,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行高收入者低替代率、低收入者高替代率的政策, 以做到低有保障、高有调节, 避免产生较大的差距。第三, 全国各地区的养老金水平是不能统一的, 要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以及各地区的物价的差距, 全面地衡量各方面因素从而合理地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

(三) 扩大养老金收入来源, 提高投资收益率

企业职工的养老金的高低与否取决了两个因素:一是个人账户基金的缴费额, 另一个因素是运营增值这个因素。而按照规定, 养老基金的用途是十分有限的, 仅仅可以用于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 加上某些时候通货膨胀率较高, 很多年份收益率都为负数。

(四) 发展企业年金制度, 扩大年金运用效应

目前对于我们国家来说, 基本养老保险计划财政已经存在较大的负担, 国家正着手各种措施如何缓解这种压力, 对于一些改革措施, 各界也提出了不同的异议。根据养老保险的改革目标,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也有所变化, 几乎下降了25—30个百分点, 近乎下降到60%以下, 而企业年金的替代率提高到20%~30%。

摘要:我国养老金的主要目的是对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有所保障, 但若想让退休的老人们达到“丰衣足食”的状态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由于国力所限, 加之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 我国现在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本文对我国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陈华僧.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19)

[2]刘德浩.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问题的产生机制及其解决思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6)

养老待遇 篇9

一、客观评价转制前退休人员做出的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甩掉“贫油”的帽子,华北石油人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踏遍祖国的崇山峻岭,在施工和生活条件都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心甘情愿地奉献着青春和热血。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华北油田等,为国家的油气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了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1996年12月,根据《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由地质矿产部直属的8个地区性石油地质局、海洋地质局等,通过改组、改制,依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了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华北石油局作为中国新星石油公司下属的单位之一,成为改制中的企业,实行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工资制度,实行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方式。2000年,新星石油公司整体并入中国石化,至此华北石油局成为中国石化的直属单位。转制以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效益逐步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转制前退休人员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服从大局,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转制工作。

二、国家对转制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政策的有关规定

党中央、国务院对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一直高度重视,有关政策是非常明确的。

1999年,科技部等12个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规定,转制前已经退休人员,原退休费计发办法不变,退休费发放和日常管理由原单位负责。

由于执行过程中转制单位反映负担过重,2000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4部门《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转制后有关养老保险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2号,以下简称劳社部发[2000]2号文件)规定,转制单位从转制之日起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转制前已退休的人员,原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按企业的办法执行,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2001年,国家两次增加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费,企业退休人员只调整了一次基本养老金,转制前退休人员按劳社部发[2000]2号文件规定增加的养老金低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反映较大,要求执行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办法。为此,经报国务院同意,2002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关于转制科研机构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等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5号,以下简称劳社部发[2002]5号文件)规定,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从2001年开始,转制前退休人员退休待遇纳入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范围,由财政部门按统一的补助标准和现有的经费渠道安排所需经费;没有正常事业费的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按企业的办法执行,国家统一出台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政策时,转制前退休人员按企业办法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与按事业单位办法增加的退休费的差额部分,由原单位视经济情况自筹资金解决。

劳社部发[2002]5号文件的规定,从政策上确保了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平衡,为处理转制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006年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家对地方和部门自行发放的津贴补贴进行清理规范。考虑事业单位情况比机关更为复杂,单位分类和财务管理等配套政策尚未到位,先行开展了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相应对机关退休人员发放了补贴,一些机关退休人员补贴水平有所提高。由于事业单位没有同步开展规范工作,绩效工资没有全面实施,相应的退休人员补贴政策没有出台,一些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水平也相对偏低。同时,大多数省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时,不同程度地考虑了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中央事业单位因隶属关系和经费渠道不同,其退休人员不能执行地方政策,部分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水平低于所在地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随着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的推进,其他事业单位将实施绩效工资,相应对退休人员发放补贴。

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3部委于2010年颁发了《关于适当解决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待遇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4号,以下简称人社部发〔2010〕14号文件)。该文件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适当增加在京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补贴;从2009年1月1日起,京外中央转制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参照执行所在地政府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时统筹考虑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的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1年颁发了《关于规范京外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津贴补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3号,以下简称人社部发〔2011〕3号文件),该文件规定:将京外中央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执行的津贴补贴项目统一归并为“退休人员补贴”。

此两个文件的出台,引发了原新星石油公司所属单位退休人员的广泛关注,要求比照人社部发〔2010〕14号、人社部发〔2011〕3号文件的精神,予以核增退休人员补贴,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转制单位的不稳定。

三、妥善处理转制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措施

为了妥善处理转制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维护企业和谐的大局,确保企业改革、发展健康运行,应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积极探索,平稳操作。

(一)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1.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转制前退休人员是在事业单位工作并退休,转制后按照劳社部发[2000]2号文件的精神,虽参加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但在中石化建立规范企业补贴制度前,享受事业单位退休待遇。人社部发〔2010〕14号的颁布实施,使这部分人员的现退休待遇与事业单位建立退休生活补贴制度后的退休待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额。

2.一企一制,一企一策。严格执行中石化统一的企业管理制度,紧密结合本单位退休人员待遇的实际情况,参照地方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政策,用企业的办法解决本单位退休人员的诉求。鉴于2005年中石化建立了统一的企业补贴制度,明确退休人员企业补贴一经固定不再变动,采用适度增加退休人员节日慰问费的方式。

3.适度增加,统筹兼顾。在现有企业补贴标准不变的基础上,适度增加退休人员节日慰问费。向退休早的人员倾斜,统筹考虑不同时期退休人员待遇情况,维护退休队伍的和谐稳定。

(二)认真测算,分别确定各类退休人员现退休待遇与现事业单位同类退休人员待遇差额

单位转制后,根据劳社部发[2000]2号、劳社部发[2002]5号文件的精神,所属单位按照“属地原则”参加了当地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转制前已退休的人员,原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按企业的办法执行。当国家统一出台事业单位退休费调整政策时,转制前退休人员按企业办法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与按事业单位办法增加的退休费的差额部分,由单位内部予以补发“差额”。此种“补差”制度一直延续到2005年中石化建立统一的“企业补贴制度”为止。

在测算时,以单位转制前退休人员为范围,以现地方统筹部门发放的基本养老金和企业补贴之和,与转制时事业单位的退休费和历年事业单位调整退休费、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之和进行比较,逐年测算各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额。此差额为妥善处理转制前退休人员适度增加养老金待遇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确定各时间段各类退休人员慰问费标准

为了维护各类退休人员的利益,参照测算结果,统筹考虑单位的经济承受能力,按照“适度增加”的原则,首先确定了转制前退休人员增加的节日慰问费标准,以此为基准,采取“逐级逐年递减”的办法分别确定了转制后至中石化建立统一的“企业补贴制度”时各类退休人员慰问费标准。共设置了局级(教授级)、处级(副教授级)、科级(讲师级、技师级)、其他等4类标准。

(四)明确列支渠道和发放形式

为规范列支、统一管理,明确了按照“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四个节日分四次集中发放,费用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在退休人员退休费用中列支。

(五)制定方案,走足程序,上报实施

为了妥善处理,首先在调研、收集政策的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方案包括: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演变情况、地方政府建立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情况、“差额”测算情况、增加节日慰问费的人员范围、标准及所需资金、实施时间及发放形式,还要客观地做出风险分析等等。方案制定好后,及时向单位主管领导、领导办公会详细汇报,征求意见,经修改及时上报中石化主管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四、妥善处理转制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思考

妥善处理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确保平稳过渡,应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环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面对转制前退休人员这一群体,在处理养老金待遇问题上,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把落实人社部发[2010]14号、人社部发[2011]3号文件作为保持转制前退休人员稳定的一项重大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把中石化党组、华北石油局党委的关心及时落实到每一位转制前退休人员。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领导、主管部门要投入足够的精力抓好转制前退休人员维稳工作,切实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责任。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主管部门发挥协调作用,督促所属单位抓紧落实。所属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根据华北石油局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组织实施,制定具体落实办法和措施;财务部门要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及时将相关政策所需经费落实到位,确保尽快将适度增加的慰问费发到转制前每一位退休人员手中;维稳部门要密切关注退休人员的思想动态,注意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文章就地勘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予以实践,探索了一条既符合国家政策,又符合单位实际的新路径。

关键词:转制,养老金,待遇

参考文献

[1]李和中.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步骤.湖北社会科学,2009(2)

[2]赵立波,王江英.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3)

养老待遇 篇10

一、中国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统一化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时期, 随着城镇企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体系改革也被提高研究日程上来。但是, 多年以来, 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受到诸多阻力而没有实质性进展, 导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之间使用不同设计的养老保险制度, 使得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存在着较大的不平等。另外, 受到利益驱使, 机关事业单位接近退休年限的人员会突击提升职务、涨工资, 加之企业单位人员部分人员临退休会回流到机关事业单位, 使得养老金支付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1]。要使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就需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化方向发展。

2.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存在着待遇差距

从养老保险待遇差距来看, 从建国以后到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实行退休金制度, 退休人员的待遇并没有存在太大的差距。进入到21世纪, 利益的驱动下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较大幅度增长, 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退休金差距扩大。根据社会保障部门所提供的统计数据, 县级市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均退休金16146元, 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后所获得的养老金为7086元, 企业退休人员的年人均养老金数额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相比, 仅占有43.88%。2008年, 全国退休近普调, 机关事业单位人均退休金17464元, 企业单位职工退休后所获得的养老金为9875元, 企业退休人员的年人均养老金数额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相比, 仅占有56.54%。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自1905年以来就以每年10%的幅度增长, 使得企业养老金有所增幅, 但是自2011年以来, 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实行绩效工资, 工资数额快速增长, 退休金也相应地有所提升。进入到2012年,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为33799元, 企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为17998元, 企业职工退休后所获得的养老金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相比, 所占比例为53.25%。

3.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势在必行

机关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启动养老保险制度, 就会导致财政压力过大, 远远超过改革成本。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 将其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 在无需考虑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差异的同时, 国家财政的实质性压力是不存在的。但事实上如果将中人与新人并轨, 依然会存在着财政压力。大约每年所需要支付的退休金为1576亿元, 中人与新人缴纳的养老保险平均每年为1304亿元。可见,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否到位, 直接关乎到财政压力是否得以释放。特别是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与企业单位退休待遇存在着差距, 就会导致社会不公平。要实现养老保险的稳定发展, 财政压力得以释放, 就要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革。

二、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的形成原因

与其他国家相比,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尚存在着滞后性, 所制定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且执行力不够, 使得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分别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但是由于保险制度改革没有同步进行, 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差距加大,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1.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工资差距过大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享受国家财政发放的退休金, 不仅比企业向退休职工所发放的言老进更为有保证, 而且待遇优厚。自21世纪以来, 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连年增长, 最大增长服务可超过60%。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则是以工资为基数, 按照增长率进行调整, 退休金增幅可以达到82%。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2006年, 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系统幅度为平均每人102元, 而机关事业单位同期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为人均235元。目前县镇地区企业职业退休养老金为每月1500元左右, 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为2740元至3102元[2]。

2.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所执行的养老制度有所不同

21世纪的90年代, 中国进入完全改革开放时期, 企业在这一社会环境下快速发展。企业的养老制度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 实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组成结构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来计算, 养老金缴纳标准为社会平均工资的20%, 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是按照本人账户储存数额计算的, 将账户储存数额除以120。与企业有所不同, 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主要由国家财政部门划拨, 个人不需要缴费。即便是进入到21世纪, 部门机关事业单位曾经缴纳过养老保险金, 也没有将缴纳的保险金额与退休金直接挂钩, 而是依然按照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的总额, 根据有关规定按一定比例发放。退休金发放的比例按照工龄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档次, 超过35年工龄 (含35年) , 退休金为每月基本工资的90%, 超过30年 (含30年) 至34年工龄的退休人员, 退休金为退休前每月基本工资的85%。此外,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 还要按照本人的职称和职务的不同, 领取一定的津补贴。各种待遇的不同, 使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远远高于企业单位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3]。

3. 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而压低职工缴纳基数

中国的企业在员工工资的构成上氛围基本工资和补贴两个部分。其中的基本工资部分被纳入到社会保险金的缴费基数当中。企业为了降低缴纳费用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会将企业职工的基本工资压低, 增加员工的各项补贴。这样, 虽然员工的基本工资不高, 但是其所获得的收入并没有降低。企业采用这种倾斜利益, 主要是处于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通过降低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水平,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负担[4]。机关事业单位则不同, 其无需创造经济效益, 且所领取的工资为财政工资, 包括社会保险等等各项费用也由财政负担, 使得机关事业单位并不需要担心效益工资问题, 而且基本工资相对稳定。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费用会随着职务的晋升和工龄的增长而有所提升, 因此并不需要担忧退休金问题。

三、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思考统一待遇调整

1. 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

为了配合社会保险并轨, 机关事业单位自2015年起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为了完善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具体实施方案。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了关于养老保险金管理问题, 在该决定的第六条中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 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这样规定的目的是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来源以及养老保险缴费都是依赖财政资金供给,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国家各级财政部门都要承担重要的责任[5]。

这一次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 主要是为了拉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之间的距离。做好单独建账、基金分别管理使用, 就可以避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吃”企业结存基金。

2.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运行

按照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采用了代际赡养的模式, 即在职人员一代缴费来供养已经退休的一代。这种养老金发放模式, 短期来看, 采取在职职工缴费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分开筹措, 并不会影响到财政能力, 但是长远来看, 就会导致财政资金平衡问题而影响到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6]。因此, 需要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总体方案制定出来。

在此次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中, 还提到了职业年金制度的问题。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 国务院就已经决对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主张将适应社会稳定发展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建立起来, 但事实上, 多数企业并没有将年金制度建立起来, 或者即使建立有年金制度, 也没有进一步完善, 由此而导致企业员工退休后, 仅仅能够获得基本养老班长, 而没有获得补充的养老保障。

3. 建立统一待遇调整机制, 实现全局平衡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差距属于是普遍存在的社会性问题。要将这一问题彻底解决, 就要将整体协调的角度出发出台相关的问题, 以将关乎社会保险所存在的普适性问题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直接关于到群体的自身利益, 如果退休金调整机制不够完善, 就会导致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与企业单位的养老金距离再次拉大[7]。按照现行的制度, 国家正试图统筹安排企业与机关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 以将两者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进行改善, 但是改善的制度落实到具体实施中, 依然存在着争议。基于此, 就需要将完善的待遇调整机制建立起来, 比如, 基本养老金调整参数要合理选择, 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角度出发, 建立各地区统一的养老金水平。养老金参数涉及到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指数两个方面, 要确保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 就要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准确衡量[8]。针对于收入与替代率的不协调行, 要使民众缴纳养老保险金后真正能够退休有保障, 就要提供政策保障, 以避免收入差距拉大。基于全国各地区的养老金水平无法统一, 就要根据地区经济水平差距衡量各地区物价差距, 以做出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的有效方案。

四、结论

综上所述, 近几年来,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养老金制度不同, 使得退休人员享受着不同的退休待遇。自《社会保险法》通过以来, 中国的社会保险进入到改革攻坚阶段。在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 社会保险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但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过于复杂, 使得机关事业大为的养老保险改革举步维艰, 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逐渐增大。对于相关问题以充分认识, 以为均衡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退休待遇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摘要:多年以来,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之间的养老保险退休待遇差距都是社会焦点话题。随着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膨胀, 国家财政压力增大。2015年, 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社会保险并轨, 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制度改革走出了跨越式的步伐, 关于养老退休待遇问题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本论文着重于探究企事业单位引发养老保险退休待遇问题。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退休待遇,认识,思考

参考文献

[1]刘玉琴.谈机关事业与企业养老保险并轨的必要性[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0, (4) :64-66.

[2]唐晓玲.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费管理新模式有效防范社保资金风险[J].青海金融, 2007, (6) :51-52.

[3]高宁会.试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 :88-89.

[4]王岩.浅谈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6) :10-11.

[5]于大川.社会养老保险中的博弈困境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5) :52-54.

[6]王宝德.发展企业年金制度,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体系[J].今日科苑, 2010, (10) :108-109.

[7]郑秉文, 孙守纪, 齐传君.公务员参加养老保险统一改革的思路——混合型统账结合制度下的测算[J].公共管理学报, 2009, (1) :1-12.

上一篇:墙板接缝密封下一篇:产品自动化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