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本体(共12篇)
本体本体 篇1
一、本体论的复兴
距今2500年前后的“轴心时代”,是本体论异常活跃的时代。东西方圣人们思想的一个惊人相似点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各自的本体论,进而提出本体与现象的区分与联系。例如,苏格拉底的“先天观念”、柏拉图的“理念”、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老子的“道”、佛陀的“自性”(般若智慧)等。这是本体论星光灿烂的时代,由此以降,人类再没有出现过如此璀璨、如此密集的本体论思想。
什么是本体论(Ontology)?它说明的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是讨论存在之所以存在的最本源的终极依据。本体论与宇宙论(Cosmology)接近,但并不完全相同。哲学家汤一介先生曾就本体论和宇宙论有过说明,认为:“Cosmology是研究宇宙起源或构成的问题,而Ontology是讨论宇宙存在的原因和根据问题(终极原因,Final Cause)。”[1]
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近现代人普遍对本体论没有什么感觉;在一般人的意识中,对究竟为什么需要一个叫“本体”的东西,普遍存有困惑。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这是因为我们越来越深地陷入了“现象界”,执迷于现象界的五光十色、赏心悦目,认为哪里有必要追问五光十色的现象界到底是怎么来的?我认为,人类生活存在一种“趋远运动”的本性,就是全力以赴面向未来,高歌猛进越走越远,而不再考虑出发点,不再想念和回归出发时的“家园”—毕竟,“家园”太过遥远。
本体,用老子的话讲,“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这算什么?就是一个“虚设”,不管吃,不管穿,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所以才会产生“下士闻道,大笑之”[2],是让人目瞪口呆、没法言说、无从捉摸的状态。用老子的话说,是“无有叠加”“玄之又玄”的状态。这是什么意思?老子的解释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就是说,“无”和“有”作为由道同生的对立统一体,呈现为“可道”(有迹可循、可以为道)的现象界,共同体现道的深远奥秘。玄,就是深远的奥秘。我们看到,现代量子科学讲“波粒二相性”,而老子在2500年前讲“无有叠加”“玄之又玄”,二者何其相似!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里这样形容:“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这里的“象”“物”“精”,都以一种“恍惚”即若有若无、时有时无的方式存在。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在雾气朦胧的密林深处,一个美貌无比、身着霓裳、广袖善舞的仙女隐隐约约曼舞其间,为了得窥真容,人们想尽办法,但总不能如愿。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林子中用网索捕到一位姑娘,近处来看,却是相貌平平的村姑。如果说,那个永远不见真容的仙女是“虚际世界”的隐喻,那么相貌平平的村姑就是“实际世界”的象征。人类所拥有、所确定的事物,只是我们自己的样子。
“实际世界”源于“虚际世界”,但“虚际世界”并不是本体。本体无虚无实,所有二分、矛盾对立的关系和概念,都不能用来描述本体。“虚际世界”尽管“恍惚”,毕竟还“有象”“有物”“有精”。一句话,它是“有”的,而本体是一无所有的。一无所有而又能生万物的本体,既不是“虚际世界”,更不是“实际世界”。那它是什么?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1)曰道也罢,曰大也罢,都是勉强而为。如果按照“虚际世界”→“实际世界”的逻辑关系,可以把本体命名为“无际世界”。
概括地说,首先,“无际世界”是唯一本体,也就是道。其次,“虚际世界”由“无际世界”产生,也就是道生万物,但万物的最初状态并不清楚明朗,而是“无有叠加”“玄之又玄”。最后,现在我们能够清清楚楚、一清二白确定感知和理解的,是由“虚际世界”转变而来的“实际世界”,是“人工的世界”。
三、“道有五德”
本体之所以为本体,总要扮演几种角色:(1)宇宙与人类的“创生者”,即是它创造和生成了这个宇宙和人类。(2)宇宙与人类的“养护者”,即让“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使万物互生互养互补,达到整体共存协调。(3)宇宙与人类的“成就者”,即是为宇宙与人类的存在、运行、演化提供不同的生存法则、规律,使万物各成其物、各有所长。(4)宇宙与人类的“教育者”,即是为整个觉性世界(有情众生)进行合道循规的“元教育”。(5)宇宙与人类的“安顿者”,使万物、人类能够安全存活、安住当下、安身立命,终致“复归其根”。
关于本体的价值(“无用之用”),老子讲得很清楚: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1)
我把它归结为“道有五德”。什么是德?德者,得也;得什么?得道了。道的能量、恩泽和规范,体现在万物和人类的身上,就是“德”。“道有五德”,是哪五德?大生德,大养德,大成德,大教德,大安德。
“大生德”:“生而不有”;
“大养德”:“长而不宰”“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大成德”:“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大教德”:“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大安德”:“天长地久”“安以久,动之徐生”“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道对万物人生的创生—养护—成就—教育—安顿之恩德,总括起来就是“生养教化,安顿成就”。这是什么?是“大爱”“尽其力而无我”。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没有道的五德,什么都谈不上。
道(本体)对人类有五大恩德,是万物、人类的“五德父母”。
人(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也有五德:生、养、成、教、安,是“五小德”。人的“五小德”要法(学习)道的“五大德”。
道的“五德”是统一的整体,是“不二法门”。说“五德”云云,只是随顺世缘而已。因为我们习惯于把事情分开来说,以便说得清楚。“五德”只是随缘而立,实质是一个东西—大爱。
讲到这里,我们应该了解一个根本性问题了:为什么需要理解本体、回归本体?
最简单的回答是:本体是万物之母,是大自然终极的“立法者”“守护者”和“教育者”,我们的一切源于本体;本体是无限的,而本性(自性、道心)源于本体,是无限的存在。想一想:宇宙间,有没有什么有限事物能够安顿我们的心?功德、名利、地位、成就、声誉、财富、能力、情分、嗜欲……没有,没有任何有限事物会满足和安顿我们的心!因为我们在本性上是无限的,是“无限的觉性动物”。人类本性所具有的这种无限性,源于本体与我们固有的一种“内在性”。也就是说,本体与众生人类不是对立的,不是隔绝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体、内在连通、一脉相承的。本体内在于我们,让我们具有它、成为它、复归它,息息相通,善始善终。
本体是我们自己。本体是什么,我们就是什么。
参考文献
[1]汤一介.魏晋玄学论讲义[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6:49.
[2]安继民,高秀昌注释.庄子[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284.
本体本体 篇2
自治的本体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真实意蕴
从“命名”上来看,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本体论的纷争,但从“命意”上来看,在这些不同的本体论问题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一致性:本体论不仅是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更深层的是为人之为人寻求合法性根基.但在本体论的.历史演进中,这一深层“命意”却被异化和遮蔽了,以致人之为人的根基还要外求于“他物”.所以在此意义上,传统本体论实质上是一种“他治的本体论”.而马克思哲学对这一“他治的本体论”进行了彻底的扬弃,将人之为人的根基奠定在人本身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而开辟了一条人“自己解放自己”的现实性道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实质上是一种与传统本体论相对立的“自治的本体论”.
作 者:白刚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刊 名:人文杂志 PKU CSSCI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年,卷(期):2005 “”(2) 分类号:B016 关键词:命名 命意 本体论 他治的本体论 自治的本体论
什么是“音乐本体” 篇3
然而,在民族音乐学话语体系中,“音乐本体”的涵量已得到明显和明确的扩张。如格里亚姆规范的音乐本体构成三维模式“声音——行为——概念”和蒂莫西·赖斯对这一模式内涵的扩展,就是这一术语及其内涵扩张的典型表现和代表案例。这一理论简单明了:在民族音乐学理论话语中,任何音乐本体都是三维合成结构。也就是说,音乐的声音是本体,音乐的行为是本体,音乐的概念也是本体。对此,可以列一图表,作为概括:
如果不是或不做这样的认知和实践,以为“行为”不是“音乐本体”、“概念”也不是“音乐本体”,那么一些所谓“民族音乐学理论范畴”的描述和研究,就必然会形成两个背道而驰的目标错位选向:一是强调“行为”和“概念”的描述和研究,但却以为这些描述和研究可以与“音乐”本质研讨无涉,以造成相关人文内容描述和研究距离核心的“声音”形态越来越远的错位选向;二是强调“音乐本体”描述和研究,但以为这种描述和研究与“行为”和“概念”并无太多深邃关联,从而造成音乐本体描述和研究距离“行为”、“概念”本体越来越偏离的错位选向。
随便举一点例子,如民间乐器及其制作,这显然不是单纯的“声音本体”问题,它更多还包含乐器“制作过程”以及“理念折射”出的“音乐行为”和“概念树立”,难道说乐人的乐器制作和乐器的形制规范因为不是声音形态显现,也就不是“音乐本体”了吗?当然不能这样讲,也不能持这种理念去实践。再如,传统音乐理论领域中众多的民间音乐谚语以及“板眼”、“加花”、“犯腔”、“合套”、“合头”、“曲韵”、“公母声”、“乐语”(乐器说话)之类的众多传统音乐术语,也都不是单纯的“声音本体”形态显示,它们属于音乐操作后对音乐认知所做的经验总结和口碑提炼,应当从人文、义理性质的“概念”范畴来加以考量,难道说它们也因为不是声音形态显现就不是音乐本体,而是一些与音乐无关的所谓“文化”概念吗?当然不是,也不能这样讲,更不能持这种理念去实践。如果我们再将这些具体论题联系到当下民族音乐学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就会发现这些和研究成果中研究主题和具体内容选择的现状,此现状与我们“音乐本体”认知错位确实存在着某些深层的因果关联。
在民族音乐学领域和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阶段,讨论和强调“行为”、“概念”的“音乐本体”性质,并不意味着笔者是站在音乐学立场以反对民族音乐学理论向其它非音乐学的社会科学领域“渗透”和“转换”。只是因为在一去不复返的重要“学步”和“奠基”阶段,需要非常清醒、明确的认知自身的“音乐学”背景和处境、自身知识结构的长处与短处,并将其主要学术成果和学科归属定位于与背景和处境相符合的学科及相关专业位置,我们对其它任何学科知识、理论的学习和借鉴,最终都是为了便于自身学科定位和研究成果的牢固成熟。其实,民族音乐学领域现实的情况还在于,我们不少人的知识结构基本上是——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功底“短”和文史哲学科“功底”更“短”的局面。我喜欢并常用“大学问家”的事例来鞭策(甚至是“鞭打”)自己,比如文史学大家郭沬若先生,尽管其政治态度上多受人非议,但其学养之深,则是不可否认的,他也曾寫过《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之类与音乐相关的名篇论著,然而他并未因此被学术界定位和归属到“音乐学”或“音乐史学”专业的行列,因为他的这些著述和学科定位非常清楚,依然还是历史学的。因此,对于民族音乐学学者或音乐学学者来说,其自身学科的主项内容“音乐技术、技能和理论基本功”是否扎实,当是判断其学术成果是否具有较高音乐学价值的一个试金石。
音乐学习者(其它社会学科专业除外)在“音乐技术、音乐技能和音乐理论基本功”很不扎实的状态下,进入音乐学领域便立马大谈所谓脱离音乐本体的“文化”论,似有掩盖其音乐本体知识结构“短处”的嫌疑,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就好比:“虚大胖子盖小被”——盖了头则露出脚,盖了脚又露出头,盖中间两头都露!因此,笔者再次强调以音乐本体论为中心进行音乐艺能和文史哲基础理论的“双补”,仍是我们民族音乐学学者的明智选择和长期努力方向。
本体本体 篇4
我国当代油画的发展目前是以多样性的创作而展现的,所谓多样性,就是在审美观念和思维创作上表现出的多样化,这是目前我国当代油画发展的一种最基本的状态。自由不受任何约束的状态是目前很多画家共同的追求,但是在绘画艺术中很多应根据行业的定位而给画家很多不一样的创作空间,随着社会生活文化人性化的趋势和艺术实验的合法化,促使我国当代油画随着西方油画的风格不断演绎,变得复杂而又宽广。
不管是我国的油画还是西方油画,它们都有一种共同的价值本源。一直以来,我国油画在着重创作时,忽略了油画艺术价值本体的两个关键,就是画家群体和风格。这与西方油画有很明显的对比。目前很多的艺术家觉得,中西方油画的结合就是以中国的审美意识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从而创新自我的油画理论,表面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实际上却很简单。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油画结合主要表现在创作思维上,应该把两种文化和艺术美学体系相互结合,然后才是形成艺术共同的交织,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取长补短,而是多元文化中艺术的诞生。理论上说,多年来我国油画注重的都是油画的审美本体,也就是画的内涵和画本身的审美,基本上很少有人能从油画的价值本体上有一定认识。价值本体是油画的一种身份,也是在西方的风格和画家群体上构成的。西方当代油画缺乏对传统的油画认识,只知道油画是用油彩和画布绘画的,因此,价值本体理论如:风格,群体,形式,派别,已经成为无关紧要的表面特征。而我国注重传统美学文化理论,以“天人合一”、“成竹在胸”、“气韵生动”在我国油画作为主要的审美。因此这种审美意境只能自己意会,而不可言传,而风格理论在油画中被认为有或无。现在很多画家都只管画的好不好,而不管油画的风格,这种审美意识已经失去了我国当代油画本身的价值本体和审美本体。
二、中国当代油画的创作观念与“多元化”构成
在艺术家中,创作观念就是作品创作的思维和审美体系,也是一种以自我为主导的创作性思维。我国当代油画在创作观念上有两点:第一,艺术里面都有一个“主旋律”,而在油画里面,“主旋律”是以主题的方式表现审美;第二,画家的创作思维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关注的题材为方向的。我国当代油画的创作方向是通过社会的审美精神指引的,而既要吸引人们的目光又要把握好大众的审美观念,画家一定得掌握好主题性。社会的需求和大众的审美是引导着我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和进步,画家与群众这种相呼应的关系只在于对应了两者的各自需求,而油画本身的价值是什么,无人去了解。目前,我国当代油画的创作理念和世界艺术相连接会变得很复杂。从理论上说,多元化实际就是多样性的表现,而油画创作观念的不同恰恰就是“多元化”的基础。因此,西方和东方的油画风格不同并且风格种类多,说法也不一样,西方的艺术评论家很少说是“多元化”,而东方的评论家不一样,只要稍微的风格上的改变就被说成“多元化”的构造。所以,在油画的创作思维上看,“多元化”并不是画的表面的主要的内容表现,于是在我国当代油画多样性发展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而多元化还是处于发展之中。
三、中国当代油画家群体的审美意识
我国当代油画家很多都是以自由不受约束的状态创作的,大多数是以独特的审美个性为中心,与西方的画家群体的审美意识不同,其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当代油画家主要是以中国艺术的“和合”思想为主,主观化的审美意识让中国油画家认为材料和工具是表达自我的方式,而西方油画的本质在中国艺术的审美意识里一般是受到排斥的;第二,中国的油画家大多都是以“画自己的画,随别人说去”这样的心态创作的,很多作品也是有风格,但无确定性和专项性。很多人都觉得画家只是画画而不需要做理论研究,导致了很多人对画家的评论都是赞扬,而没有实质性的理论分析;第三,我国油画家和观赏者都喜欢看画的表面,而对真正的画中的价值本质舍去和抛弃,及意象化的界定,才有今天的中国式油画。这也是在我国当代油画中特殊诠释。
就目前而言,我国当代油画是以自己的艺术审美意识结合着西方艺术理论形式的生存状态,主要是因为西方的多元文化被我国的美学的心、物、能三者一体的观念所排斥。不管油画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有自我的本体结构。油画的价值本体的构成就是百年传承和风格体系,以及画家群体的结构体系。就现在的油画实践发展的境界中,很多艺术家开始发觉我国油画还有很多的缺点与不足,很多画家都把学习西方油画传统文化的话题放在嘴边。然而该怎么学?没有人去过多的解释,因此就这样的一个富有深刻的话题就成了一段空话。
四、我国当代油画风格理论体系的建构
目前,我国当代油画还没有具体发展成多样化的学术性的风格理论体系。而我国油画家一般首要主张绘画的审美,不喜欢专注一种风格和形式,而是发挥自我的表达。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油画的创作从一开始都与风格理论上有着不相连接的表现,这些理论都是从油画的历史中展现出来的,从而缺乏美学意识上的知识。一直以来,我国油画的审美本体都是靠我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引导的,才会把很多西方油画的文化风格挡在外面,然而与传统的艺术理论还是无法连接,导致我国油画没有明显的风格体系。其次,我国很多油画家都只看作品不评论的现状也说明了很多问题。目前,我国油画艺术发展来看,也有很多的关于风格的词语,但是这些词语都是借鉴西方油画的风格,并没有我们自己的一套风格体系。
总体来说,我们从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上研究,知道了油画的发展不仅从民族文化和时代需求上进行艺术评判和价值体现,还要从创作新方向和思维上来创作出自己的体系,实际上讲就是以世界性油画的标准衡量。目前来讲,创造自己的油画风格体系,加强我们自己创作的相关理论体系;把我国当代油画的风格展现出来,促使画家意识自由而不受任何的左右,创造出不同的创作意识和风格体系,让每一个作品都能清晰的表达内容;提高油画家的艺术责任意识,构造我国油画的自身价值本体,这些都是我国现在画家需要改善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当代油画发展的主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尚辉.从“舌尖中国”到“笔端中国”[J].中国油画,2012,(4):82-82.
[2]张祖英.中国油画有着宽广的发展空间[J].中国油画,2013,(3):44-47.
回归语文本体 篇5
----参加“回归语文本体”教学观摩研讨会汇报材料
金秋时节的9月27-28日,我与闫旭参加了在成都空军礼堂举办的第八届“国基教育大讲堂,蓉城之秋”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回归语文本体”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吴忠豪教授《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韩兴娥《课内海量阅读的策略》的两堂讲座,观摩了6位名师的阅读教学课与作文教学课。时隔几年后,再次来到这个名师汇聚的学习的地方,看到同样的讲台、同样的大屏幕、同样的播放着励志的PPT,同样的来自各地的求知若渴的教师们坐满了整个大礼堂,曾经热情满怀的情绪又充满心胸。看到张祖庆、韩兴娥、何捷等多位老师在三尺讲台耕耘二三十年,仍在热忱地投入教学实践与改革,亲身示范作课,接受理念的挑战、专家的质疑以及批评。要知道他们可是已经戴上了名师光环的老师啊,现在却仍在谦逊的接受批评,互相学习、讨论、总结、反思、探索求真。的确,我们需要在一定的时候刺激一下几乎麻木的心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思考: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或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此,有了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各种模式,或者依据自己的多方学习和理解创建的个性模式。通过本次的学习,结合以上的思考,我深深体会到设立目标是多么重要。语文教学“回归本体”,即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思考“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最根本的、终极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指向哪里?”
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卖力去做的(课上精读课文,分析、挖掘、条分缕析等等),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收效甚微。有些却是我们无心去做的(读课文粗通则已、生字词教学抄写抄写就行,课外阅读有无不管,练笔点到为止,谴词造句大概差不多就行等等),却无意中完成了我们教学任务的大半。我们经常在备教学目标时抄抄教参,很少仔细思考过“这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怎样设定?为什么是这样的?到底学生需要不需要这样的目标?假如有了这样的思考,那么这一堂课的重点在哪里?难点又在哪里?怎样突破重点与难点?办法自然就有了。生本理念指出:教学生最需要的!有了这个方向的指引,自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个性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就能建立。
“哪些是我们不用教学生即可弄懂的?”“哪些是我们不应该用大力气去教学,而只是顺便完成的?”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是他的特征,这是我们应该教的。然而,更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是什么?袁教授给我们指出:知识技能方法,这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性教学内容,而课文内容,思想教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却应该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或者,它是我们教学的目标达成的载体,或者它是我们教学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效果。“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的。”
在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这方面的精心思考与设计。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教学方法,欣赏起来那是十分华美的。然而却是非常难以学习与操作的,需要我们的老师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与深厚的文学素养,更需要他那数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的打磨与锤炼才能形成他的独特的诗意课堂。但是课堂中那反复的吟诵、诗意的范文、学生的练笔,自然引领学生进入本体性语文的学习。目标需求,我们均是一致的。我们可否有更加便捷通往这个目标的途径呢?
以“回归语文本体性教学”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结合生本的教学理念,形成我独有的教学模式,成为我思考的方向。
韩兴娥老师形成的教学模式:读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加之谁的“快读”????(此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海量识字,海量阅读课外书,因为他们相信,语文知识90%可以由学生自悟获得,另10%由老师引领点拨即可领悟。海量的儿歌读背识字,帮助孩子打好阅读的基础,海量的、扎实的看拼音写词语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经常性的阅读同一本课外书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引领孩子积累领悟,然后写作表达自然水到渠成。
管建刚,特级教师,作文的革命发起者。何捷,福建青年名师,游戏作文、百字作文创始人与倡导者。“教学生需要的”是这两位名师的共通之处,虽然他们的方法有所不同,甚至会相互争论。张祖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虽然穷人这一堂课看起来不那么精致,甚至有不少专家质疑的问题。但他的教学理念,语文课堂:一切为了让学生真实有效地“学起来”。在这堂课中是有体现的,简约而丰满,整体感知内容,扣穷研究表达,品穷,以写促悟,究穷,引发思考续写。(以此达到主体性教学目标)
这一次的学习,更坚定了我的一个信念: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要有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更要勇于尝试实践,向这个目标前进。
以往常常有这样的想法,但往往是局限于小小一隅:某一方法,某一教学内容,某一节课怎么上,某一知识点怎么教学,杂乱无章,即使偶尔有点小心得,尝试后也仅有一点点成就感,遇到新的问题又是愁容满面。但此会之后,对回归语文本体的思考,韩兴娥自成一派,建立一套“海量阅读”模式,何捷的作文教学模式,XXX的作文革命,均自成体系,运用得心应手,成交显著,成果颇丰,更可推而广之,那成就感油然而生。
探索自己独有的教学模式,需要高屋建瓴,以本体性教学目标设定为导航明灯,研究儿童成长的规律(本学科),解析课程标准,寻找到“学生最需要的教师教学的,最需要教师指导训练的”本体性目标,建立各学段、各课型、各基本知识领域的具体化本体性目标,坚定不移地去操作尝试,总结提炼,逐步形成自己的模式。
不要总是针砭某理念、某模式存在哪些缺陷、哪些漏洞,要善于汲百家所长而为我所用。不要以为凡事一定很艰难,其实我们尝试的过程就是想找到最有效的捷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是艰辛的,需要付出努力的。但希望是最美好而富有吸引力的,是我们动力的最佳源泉。
挥洒性情 熔铸本体 篇6
韩文彬近两年创作的水墨山水画在面貌上有了很大变化,这显示和标志着他对山水画这一“有意味的形式”的认识和实践都有了飞跃性深化。他挥洒性情,熔铸本体,在山水画艺术中追求自我情志和艺术本体的高度融合,正在探索形成一种新异独特、属于自己的山水画新风貌。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特别的艺术形式,建立和立足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在发展的历程中,无论在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与时俱进地成长着、丰富着、壮大着,是一个始终葆有旺盛活力的生命体。
说中国山水画艺术是一个始终处于成长状态的生命体,仅从艺术形式层面来说,黄宾虹有一个深刻而形象的说法,他指出,太极图是书画秘诀。这一卓识道出了隐含在中华艺术之中的一大关键:辟破混沌,由一生万,运行不止,生生不息,是宇宙大道,也是山水画的根本之道。
山水画不仅是一幅画,更是融入了创造者性情与志趣、具有独立意志的生命体——这样的观念,在苏珊·朗格关于艺术的论述里也有充分的展开。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形式”,这个“生命形式具有四大特征,即藝术应具有有机统一性、运动性、节奏性和成长性”。
殊途同归,大道唯一。在这里,中西方的大学问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在对艺术根本的理解上取得了高度一致。
下面,我想在一般意义上借用苏珊·朗格的观点来谈谈韩文彬近两年创作的水墨山水画在怎样意义上实现了对山水画认识和实践上的飞跃。
有机统一性,是说艺术生命体的每一部分都是以难以言说的内在复杂性、严格性和深奥性极为紧密地结合、联系着,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的混合和罗列,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支撑,把一幅画构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完整体例。韩文彬的山水画,画面点线纵横,干湿浓淡相应,线面交错交融,精气弥漫,气韵生动,正是一幅幅意气风发,神采奕奕的“生命形式”的自在存在。
韩文彬山水画的有机统一性还体现在他对“一阴一阳之谓道”形式对偶原理的主动自觉应用中。
孤阳不立,孤阴不生;一阴一阳,一体两面,是中华先哲发现和揭示出的自然之道。这个道理,也是中国山水画遵循的根本创作理念。中国山水画就是建立在“一阴一阳之谓道”为总纲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对偶原则主导下的艺术形式。在韩文彬的笔下,干与湿、浓与淡、曲与直、黑与白、线与面等对偶关系相辅相成、互为存在的依据,使一幅幅作品成为既跌宕起伏、生动活泼,又相融相谐的完整统一体。
运动性是苏珊·朗格提到的又一艺术特征。显然,在山水画这一空间型艺术形式里,运动性自然不是指画面上有什么物象在时间性地活动着。运动性在韩文彬山水画上的体现,尽管也可以说他是通过画面上的瀑布、流云等活动景物营造了运动的幻觉和联想,但不如更根本地理解为他在创作时以草书笔法入画,笔墨由一生万,互相生发,上下牵连,气势连绵不断,气韵激荡笼罩,使整个画面聚合为笔有顾盼、墨有照应、层层映带的生动气场,构画出一幅幅笔活墨润、散发着勃勃意气的生动画卷。
韩文彬山水画所具有的内在运动性,也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为苏珊·朗格所提到的艺术的又一特征——节奏性。
韩文彬山水画作品中的节奏性,从内在层面上说是他运笔方式的大开大合,挥洒酣畅,顿挫铿锵,形成了在用笔绞转提按之间的特有节律;从外在画面形式上,他十分注重发挥自己对形式美的主观认识和把握,不为具体景物形状、关系、细节所局限和约束,把笔下的山水、树木、长云、广水变成了按照自我意志和艺术形式法则布局的壮阔场面。他用不同力度、不同线性的线条以及点厾涂抹等笔法组成旋律,用各种形状互相衬托对比的点面、调子汇成交响,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摇曳欣赏者心神的艺术力量。
至此,所谓艺术的另一特征——成长性在韩文彬的山水画中也已经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当韩文彬的山水画以线的旋律为主干,以点面的组合为依托,以雄奇、洒脱、灵动、沉厚的面貌呈现出来的时候,这幅作品就完成了它的生成与成长,就变成了以凝结的形态展现于人们面前的完整图式。这时,这幅画作为一个完满自足的体系,虽然已经不需要创造者再添加什么赘笔闲墨,但它自身,依然像一个活力四射的生命体,在默默中时时散发着奕奕神彩、绵长气韵,感染和打动着走近它身边的人们。
nlc202309082301
说到图式,这在山水画艺术中是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当我们说到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的时候,如果不说变迁背后的观念因素,仅就画面形式来看,正是图式的变化构成了这个时代区别于另一时代的分界线。当下,无数的画家都在图式上力求突破并期望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面貌。走的远的用水墨表现哲学观念,只管标新立异,不管姓中姓西;走不动的因循守旧,守着古典的样式混饭吃,全不管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当然,还有更多其他类型的画家也在忙忙碌碌地画着各式各样的山水画。在这个庞大的中国山水画家群体里,在这个各种艺术观纷纷攘攘的局面中,在各种水墨山水图式竞相登台亮相的环境下,韩文彬自有自己的见解和方向。
从韩文彬创作的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他选择的方向是在坚持中国山水画根本内核的基础上,吸取现代艺术的构成形式,融合中西,打通古今,力图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图式。
“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根本内核和根本支撑。“笔墨”是中华文化艺术学上的一个独有名词,它的内涵包括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系列专有术语。黄宾虹先生从形式层面把它简明总结概括为用笔的“平、圆、留、重、变”和用墨上的“浓、淡、破、泼、积、焦、宿”。
韩文彬的山水画在用笔方法上擅以中国书法中的草书之法入画,笔法极尽绞转纵横之能事,寓险绝于平正之中,融泼辣于沉稳之间;在用墨上,他十分注重浓墨淡墨的相互包容并尤其长于宿墨的使用。在墨的层层积染中,浑融破墨、泼墨、积墨诸法于一体,使画面墨彩洋溢,墨韵生华。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注重形质的刻画而疏于外在形式的讲究。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中华艺术的特点而不是缺点。但艺术在发展,随着近来中西艺术的融汇结合,中国山水画有了借鉴其他艺术样式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勇于探索,为中国山水画找到更具时代风貌的样式,是十分可贵的。在这个探索之潮中,韩文彬不为时风左右,不为成规羁绊,在创作中既坚守中国山水画在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的基本元素和根本内涵,又十分注重吸取西方现代艺术在形式构成美学法则上取得的规律性认识与成就,在画面构成上,着力于点、线、面,黑、白、灰的结构关系经营,力求画面在各种具有不同心理效应、不同体量、不同位置、不同交錯的线形和抽象几何形分布中,建立起一个互相联系的和谐统一体。
这个融合了中华文化、中华艺术根本元素和现代艺术认识实践经验的新颖画面图式,构成了韩文彬近两年山水画创作的基本面貌,他以自己的沉静修为、潜心探索,找到了一种既可以尽情尽兴发挥个性又可以卓然自立的独特风格。
发现自己、成为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是一个艺术家成长的必由之路。韩文彬正行进在这条路上。
Born in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in 1966, Han Wenbin graduated from Xingtai Institute and 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 successively. Now he is a member of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director of Heibei Artists Association, vice president of Xingtai Academy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etc.
韩文彬,1966年生于邢台,毕业于邢台学院,结业于天津美院。中国美协写生基地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邢台市美协副主席,邢台市书画院副院长。
本体本体 篇7
Ontology (本体或本体论) , 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 是研究客观世界本质的学问。在计算机科学中, 本体的定义尚未统一, Studer在1998对本体的定义得到最多的认同:"本体是对某一领域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的规范说明"[1]。本体描述了某一领域包含的各个概念的定义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构造本体是为了实现某种程度的知识共享和重用, 也可视为人类知识整合大业的一个关键部分[2,3,4]。 (1) 本体的分析澄清了领域知识的结构, 从而为知识表示和知识工程化处理打好基础。本体可以重用, 从而避免重复的领域知识分析; (2) 统一的术语和概念使知识共享成为可能。不仅为人与人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通讯提供共同的词汇, 而且可以在不同的建模方法、范式、语言和软件工具之间进行翻译和映射, 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和集成[5]。
2 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体构建原则
构建本体的宗旨在于知识共享和互通, 没有基本的原则就不可能达到此目的。构建本体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概念的清晰化过程, 是一个对概念系统理解的深化和完善过程。鉴于当前本体建设中出现的"各自为战"的倾向, 而中医在这方面尤其需要引以为戒, 包含飞教授提出了本体构建的原则: (1) 后建本体必须逐条参照先建的相关本体, 并沿用其所有合理的条目; (2) 若弃用先建相关本体的条目, 必须阐明实质性分歧; (3) 此原则也适用于任何本体的自身修改过程。
根据以上原则, 相关本体的相互参照非常重要, 凡是闭门造车, 各自为中心, 或自封权威, 不加详细说明和讨论地建立的本体是最不具有本体精神的本体。鉴于此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国内外未见有类似的提法, 为了表明严谨负责的学术态度, 并期望得到重视并开展广泛的讨论, 本文将这一原则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体构建原则"。
3 该原则在中医顶层本体构建中的应用
中医学是人类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中医本体是在语义层次发掘中医知识的基础。中医顶层本体不仅为中医本体的构建提供了框架, 而且有利于实现中医本体同其它领域本体之间的整合, 是构建完整中医本体的基础。
一般来说, 通用顶层本体是高层的独立于领域的本体, 通常表达常识的及基本的概念和知识。领域顶层本体指由某一领域抽象程度较高的顶层概念组成, 能统领该领域概念体系的本体。中医顶层本体指由中医顶层概念组成, 能统领中医领域概念体系的本体。图1显示了中医顶层本体同其他本体的整合关系, 中医顶层本体、西医顶层本体和其他领域顶层本体通过映射到通用顶层本体而整合统一。而中医证型本体、中医治法治则本体等中医各子领域的本体通过映射到中医顶层本体而整合统一。
本文将根据"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体构建原则"探索中医顶层本体的构建方法:
3.1 参照先建的相关本体
主要包括通用顶层本体SUMO (Suggested Upper Merged Ontology, 推荐的顶层融合本体) , 西医领域的UMLS (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 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 和GALEN (Generalised Architecture for Languages, Encyclopaedias and Nomenclatures in Medicine, 医学语言、百科全书和词汇的通用架构) 以及中医领域的TCML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Language System, 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 。
鉴于知识的全球共享性, 包含飞教授指出中医顶层本体必须包括 (1) 一般科学的概念接口; (2) 一般生物医学的概念接口; (3) 中医的最高层的抽象概念。
中医学像所有科学一样, 处在自然物理大背景中, 所以中医顶层本体又必须具有一般自然和逻辑的基本概念, 这些概念属于通用顶层本体的研究范畴。SUMO是目前比较成熟的通用顶层本体, 涉及的概念都有严格的定义, 是中医顶层本体很好的参考模型[6]。中医学是一种医学科学, 而且在长期的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中结合了大量现代生物医学原理、方法和措施, 所以中医顶层本体必须具有现代医学的基本概念集合。UMLS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 (NML) 自1986年开始研制, 旨在建立一个计算机化的生物医学检索语言集成系统和机读情报资源指南系统, 提高计算机程序"理解"生物医学词汇含义的能力[7]。始于1995年的GALEN项目由欧洲各国共同参与, 旨在开发医学术语服务器和数据输入系统, 它为西医临床术语学构建了一个具有明确语义的顶层模型[8]。中医又是一种具有自身特殊体系的医学, 因而中医顶层本体必须包含中医学最基本的概念集合。TCMLS于1999年开始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主持, 全国l3个文献分中心参与研制, 它借鉴美国UMLS体系原理与构架, 建立一个计算机化的中医药学检索语言集成系统[9]。
3.2 分析SUMO相关的条目并予以取舍
由于SUMO包含的概念数量较大,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其顶层的分类体系中同医学相关的概念 (如图2) 。
SUMO的根结点是"实体 (Entity) ", SUMO将其定义为所有个体 (本体要处理的对象) 的总集合。这一定义不够明确, 本文查阅了多部工具书, 发现Word Net (英文词汇学本体) 对实体的定义是:能被感知或推断的可区分的存在物。《辞海》对实体的定义包括: (1) 客观存在的具体东西; (2) 在西方哲学中指独立存在的、作为万物的本原和基础的东西。各派哲学家对其有不同定义, 唯心主义把它解释为精神, 旧唯物主义把它解释为某种物质。由于实体含义的复杂性, 本文认为以"事物 (thing) "替代"实体"更为合适。"事物"指一切的存在及其运动, 既包括客观存在, 也包括意识。
SUMO中的"实体"分为"抽象实体 (Abstract) "和"物理实体 (physical) "。其中"抽象实体"指一类性质或属性, 它们同在物理事物中体现出来的任何特殊的属性或性质是不同的。"抽象实体"的实例可以被看成同数学对象如集合和关系一样, 如果没有具体的物理指定或具体化就不能在一定的时空中存在。"物理实体"指一切在时空中占有位置的实体。本文认为本体处理的对象是"概念", 将"物理实体"作为本体基本结点又定义为占有一定时空的事物值得商榷, 有悖论之嫌。因为"概念"是不占有时空的。因此本文将"事物"分为"客观事物"和"概念事物", 其中"客观事物"指一切占有一定时空的事物, 不应为本体所覆盖。"概念事物"是"客观事物"原型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不占有时空, 应为本体所覆盖。然后将"概念事物"按抽象化程度分类, 其中的"物理性概念"相当于SUMO中的"物理实体", "理想性概念"相当于SUMO中的"抽象实体"。
SUMO中的"抽象实体"类内容比较庞大, 其子类中主要是"属性"和"关系"同医学相关性较大。从SUMO对概念的定义来看, "属性"指不能归入或人为不使其归入"对象"的性质;"关系"包括"谓词", "函数"和"列表", "谓词"采用规则形式的操作, "函数"采用公式形式的操作, "列表"是独特的有序n元。从概念的外延看, "属性"和"关系"不仅包括抽象化程度高的"理想性概念"如"函数", 还包括抽象化程度低的"物理性概念"如"红色", 因此本文把SUMO中的"属性"分为抽象化程度高的"维度"和抽象化程度低的"属性"。把"关系"分为抽象化程度高的"理想性关系"和抽象化程度低的"物理性关系"。
SUMO中的"物理实体"分为"物体 (Object) "和"过程 (Process) ", Object可以翻译为对象或物体, 一般而言"对象"指观察、思考或行动时的客体 (《新华词典》) , 可以是一切的"事物", 因此"物体"这一翻译相对较好。SUMO将"物体"解释为在其存在的任何时刻都保持完整的事物, 而"过程"在它们存在的时刻不能保持完整的事物。本文认为"保持完整"这一概念较模糊, 因此根据BMKI (生物医学知识整合论) 的研究将"物体"定义表述为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 (相对于认知目标来讲) 属性值为一个常量的事物, 并认为"常体"这一称呼比"物体"更能揭示这一概念的内涵, 因此提出以"常体"这一概念来代替"物体"[10]。
通常而言, "物质"是同"意识"相对的一个概念, 包括一切的客观存在。但是SUMO中定义的"物质"特指各个组成部分在任何相关角度都相同的物体, 更确切地说, "物质"指当被分解成一定程度的微粒时各组成部分具有相同属性的物体。而"微粒物体"指可以被分成不同的成分的物体。"微粒物体"这一概念相当于GALEN中的"结构", 由于"结构"这一称呼更为常用, 因此本文采用"结构"这一概念来代替"微粒物体"。SUMO中的"过程"包含的子类复杂而繁多, 这里仅选用同医学相关性较明显的"生物过程"和"意向过程"两个子类。对其他子类的更深入的研究还有待进行。
综合以上分析, 构建中医顶层本体部分结构如图3所示, 它能方便地映射到SUMO, 从而为同其他领域本体的结合打下基础。
上述对SUMO概念的更正并不意味着对SUMO的修改。固然我们会通过适当的途径与SUMO进行沟通交流, 进行深入探讨;但在技术上只需要在新老概念之间作一映射而已。
3.3 分析医学本体相关的条目并予以取舍
由于顶层本体涉及的医学概念较少, 本文在上一步的基础上, 参考了GALEN、UMLS和TCMLS的顶层架构进一步扩展中医顶层本体医学相关的分类层次。
GALEN、UMLS和TCMLS涉及的概念体系比较庞大, 其架构同SUMO也有较大的区别, 鉴于中医顶层本体的意义, 本文并未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三个本体的体系, 目前本文仅分析借鉴他们的部分顶层架构。
UMLS的根结点是"概念体系", 可见UMLS本体中的所有结点都是"概念"。但是"思想或概念"又出现在该本体中, 这就形成一种自包含关系, 即"概念"是"概念"的子类, 从而出现循环嵌套的矛盾。本文认为本体要处理的对象就是"概念", 因此在"概念体系"以下的结点不应该出现"概念"这一结点。UMLS把"生物学功能"和"病理功能"作为"自然现象或过程"的子类, GALEN把"生物学功能"作为"身体过程"的子类, 这启发了本文将"生物功能"归类到"生物过程"。UMLS把"疾病或综合征"归为"病理功能"的子类, 这启发本文将"中医病"和"证型"归入"中医病理功能"类。
4 小结
本体建设的目的在于知识的重用和共享, 然而当前本体建设中出现了"各自为战"的倾向, 不同研究小组构建的本体彼此不能融合, 从而不能达到知识重用和共享的目的。为此, 本文提出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本体构建原则", 提请同行关注保证本体融合的基本技术路线问题。本文也对中医顶层本体的构建做了初步的探索, 该本体意在解决中医领域知识同其他领域知识的融合, 以及中医领域知识内部的融合问题。目前本文取得了部分成果, 进一步的研究还有待进行。
摘要:本文介绍了本体的概念及作用, 提出了本体的构建原则, 并对这一原则在中医顶层本体构建过程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本体,本体构建原则,中医,顶层本体
参考文献
[1]Studer R, Benjamins V R, Fensel D.Knowledge engineer, principlesand methods[J].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1998, 25 (1-2) :161~197.
[2]包含飞.生物医学知识整合论 (Ⅰ-Ⅹ) [J], 医学信息, 2003-2005.
[3]Hanfei Bao.The Theory of Biomedical Knowledge Integration (BMKI) (Ⅰ-Ⅶ) , Medical Information, 2003-2006.
[4]包含飞.生物医学知识整合论[M] (待发表) .
[5]宋文, 张剑, 邵燕.顶层本体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 (1) :43-45.
[6]SUMO顶层本体, http://ontology.teknowledge.com/arch.html#Proper.
[7]UMLS主页, http://www.nlm.nih.gov/research/umls/.
[8]Galen主页, http://www.galen.org/.
[9]曾召, 王小平.UMLS与中医药一体化语言系统的建立[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 20O6, 15 (3) :1-3.
本体本体 篇8
随着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的发展,知识的重要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以知识库为核心技术的专家系统大量出现,知识已经成为实现人工智能的一条重要途径。本体关心的是客观存在的抽象与本质。知识工程就是研究知识和经验获取、表达、利用,进行分析、决策、规划、设计和实施,最终合理地解决问题[1]。
医学是与人类最密切相关的科学之一,由于其分布性、复杂性、多样性、模糊性、时序性、更新快和数据量巨大的特点,使对它的研究往往都局限于一个很狭窄的医学专业范围,各自为政,导致了医学知识在联通上的问题,不便于医学知识的综合利用。因此建立一个良好、协同工作性强的医学知识库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它将为医学专家系统、医学信息检索、医学教育系统、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提供智能基础[2]。
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称为网格,基于网格的问题求解叫网格计算[3]。将本体论与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网格结合,可使网络整合成巨大的超级知识计算机系统。在讨论了面向网格与本体协同的医学知识获取体系的基础上,以心血管疾病本体知识库为例,构建与医学网格本体知识库匹配用的领域医学本体知识库资源,建立心血管本体体系结构和领域模式,形式地表示领域概念、概念的性质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各种约束与公理,为各领域医学本体知识库体系结构及构建方法提供参考[4]。
1面向网格与本体协同的医学知识获取体系构架
体系构架由六个部分组成:医学网格本体知识库(MedicalGridOntologyRepository)、领域医学本体知识库资源(DomainMedicalOntologyRepositoryResource)、应用执行层﹑智能主体(IntelligentAgent)移动主体(MobileAgent)、用户(USER)。它们之间布局如图1。
(1)MGOR是在网格环境的各领域医学知识目录本体知识库集合。
(2)DMORR是由各领域医学知识本体库组成的知识资源。(3)智能主体是MGOR与DMORR和USER之间进行互操作的代理软件实体。
(4)移动主体是完成与体系网格实体交互协同工作的移动软件实体。
(5)应用执行层是体系网格的基础设施分布组织。
2 心血管疾病领域本体的体系结构的构建
心血管疾病本体(CardOnto)是为了辅助医生诊断而构造的领域知识本体,也是实现基于领域知识的诊断推理的第一块基石。CardOnto本质上就是对所有进入知识库的心血管疾病领域信息进行分类和描述的概念实体。心血管疾病本体体系主要有两部分组成:概念分类体系和属性分类体系。因此,合理确定概念分类体系和属性分类体系是构建心血管疾病本体体系的关键性环节。
2.1 CardOnto的概念分类体系
合理的概类分念体系应该在反映领域事实的前提下,通过清晰的分类体系来描述领域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和隶属关系,澄清领域的知识结构。概念体系用以组织概念之间的隶属关系,表示概念的归属集合[3]。
在一个理想的概念分类体系中,类和实例组成树状结构,从顶层类往下是逐渐具体化的过程。越在体系上层的类,其内涵越少,描述的概念越抽象;越在体系下层的类,其内涵越丰富,描述的概念越具体。作为各个类的实例,处在这棵树的最下层,形成这棵树的叶子结点。但是在构建本体的实践中,这种理想的分类体系是很难获得的。
在医学领域,这样的分类关系显得尤为复杂,例如,在构建CardOnto子集——心力衰竭知识本体时,发现对于心力衰竭这个病种,国际卫生组织就有很多种分类方法[5],如:
根据发病速度,心力衰竭的临床分型有:急性心力衰竭,和 慢性心力衰竭;
根据发病部位,心力衰竭的临床分型有:左心衰竭,和 右心衰竭,和 全心衰竭。
虽然理想的树状分类结构难以获得,但是应该尽量使获得的分类结构符合上述原则。良好的分类结构是对领域知识的一种合理归类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归类要体现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似度,使得相似度最大的知识被归为一类,另一方面,归类要考虑到知识组织的有效性和结构化知识文本语义恢复的可行性。同一层次的概念之间应该保持最小的语义距离。具有相近语义的概念用相同的类表示,而不相似的概念不应该在同一个类中表示[6]。
通过查阅众多资料,发现多数的医学书籍都会按照发病部位进行分类来描述心力衰竭,说明此种分类法有一定的通用性,所以我们选择按照此种分类方法来构建分类树。图2表示CardOnto知识本体的概念体系。
2.2 CardOnto的属性分类体系
根据医学学科的范畴,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疾病属性本体分类结构,它描述了心血管本体中描述疾病类时所使用的属性及关系集。由于属性之间固有的层次关系,疾病的属性及关系本身也可形成一个本体体系,称为疾病属性类。这样,本体将不再含有任何实例,而只能由疾病类来实现它。此外,这个属性本体反映的类别知识也是类公理的一部分。
概念类和概念的个体及其实例是通过槽来描述的。所有的槽依据其描述疾病知识的性质被组织成一系列的槽类(slot category)。各槽类之间的分类层次形成属性槽体系。为了描述疾病知识,定义了若干个槽,这些槽在描述概念时对应于一定的概念类,描述概念某一方面的知识。将这些具有一定共性的槽加以组织,形成具有一定层次关系的槽类。
疾病属性槽用以描述疾病概念知识。不同的属性槽之间也有层次关系,因此属性槽本身也形成了一个分类体系。属性槽依据其描述疾病概念的种类,将其划分为疾病临床属性和疾病非临床属性两类。根据属性槽所描述的疾病知识的性质,又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子类。如疾病临床属性可再分为临床表现属性类、并发症属性类、治疗属性类、流行病学及统计学属性类、诊断属性类等。通过这种方式组织属性槽,便于疾病概念的刻画和疾病知识的组织及其隐含知识的推理。
2.3 CardOnto的公理
作为心血管疾病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血管疾病领域公理是领域抽象层次方面的知识。首先,公理对心血管疾病概念的属性槽值和心血管疾病领域概念之间的关系起着约束作用;其次,公理也对属性槽的语义起着解释作用。心血管疾病领域公理在确保心血管疾病知识库中知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进行知识推理的基础。我们在构建心血管疾病本体的过程中,在概念关系分析和概念属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及领域专家的指导下总结了部分公理。
2.3.1 类间公理
类间的公理分为类与类公理和类槽与类槽公理,简称类-类公理和槽-槽公理。获取这一类公理的方法是:首先对每个类都从医学涵义上找出该类与其它类之间的关系,然后用一阶逻辑表示这种关系。
(1)类与类公理
用以约束一个类与另一个类的关系,为一个类与另一个类建立联系提供描述。
公理1 所有X:疾病,存在Y:症状[是临床表现(Y,X)]。
解释:“所有疾病都有症状”。
公理2 所有X:疾病[beginwith(X,“原发性”)→isa(x,cutbegin(X,“原发性”))]。
解释:“原发性**疾病是**疾病的一种”。
公理3 所有X:疾病[isa(addbegin(X,“恶性”),X)]。
解释:“恶性**疾病是**疾病的一种”。
公理4 所有X:疾病[简称(X,Y)→简称(addbegin(X,“原发性”),addbegin(Y,“原发性”)]。
解释:例如,甲状性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原发性甲状性功能亢进或原发性甲亢。
(2)类槽与类槽间公理
用于约束一个类的槽及另一个类的槽,为多个类之间的槽建立联系。获取这类公理时,将一个类与另一个类的同名槽或分类层次上的上下位槽进行比较,从医学上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公理5 所有X:疾病[beginwith(X,“急性”)→大于(起病(X),起病(addbegin(cutbegin(X,“急性”),“慢性”)))
解释:“急性**疾病的起病速度大于慢性**疾病起病速度”。
2.3.2 类内公理
医学公理中的类内公理包括类中关于属性医学涵义的公理以及类中属性之间关系的公理,是建立在医学本体之上的对本体中的槽及槽间的关系的一种约束。在获取这一类公理时,首先分析每一个槽,从中发现表示槽含义和约束的公理。把类内公理分为值域公理、语义类型公理、属性关系公理、属性关系内涵公理。
(1)值域公理
用以对槽值进行限定,将槽的取值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有助于知识的错误检查,发现一些常识性矛盾。
公理6 所有X:疾病[大于(X.复发率,0)∧小于等于(X.复发率,1)]。
解释:“所有疾病x的复发率大于0并且小于1”。
公理7 所有X:疾病[大于等于(X.发病率,0)∧小于等于(X.发病率,1)]。
解释:“所有疾病X的发病率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1”。
(2)语义类型公理
用于对槽值的语义类型进行说明,实质上也是对槽的意义的一种解释,这有助于知识获取时对一个概念进行语义分析。
公理8 所有X:疾病[并发症(X,Y)→isa(Y,疾病)]。
解释:“对于所有的疾病X,若它的并发症是Y,则Y是一种疾病”。
公理9 所有X:疾病[继发于(X,Y)→isa(Y,疾病)]。
解释:“对于所有的疾病X,若它继发于Y,那么Y是一种疾病”。
(3)属性关系公理
用于对属性与属性之间、关系与关系之间的元关系进行限定,以便于在知识分析时进行诸如知识纠错和知识推理等操作。
公理10 所有X:疾病[大于(X.最大发病年龄,X.最小发病年龄)]。
解释:“所有的疾病X的最大发病年龄大于其最小发病年龄”。
公理11 所有X:疾病[小于等于(X.人群死亡率,X.发病率)]。
解释:“所有的疾病X的人群死亡率小于等于其发病率”。
公理12 所有X:疾病[并发症(X,Y)→病因(Y,X)]。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它的并发症是Y,则Y是X的一种病因”。
公理13 所有X:疾病[预后(X,不好)→严重程度(X,高)∧转归(X,不好)]。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它的预后性不好,则疾病X的严重程度会高,且转归性不好”。
公理14 所有X:疾病[小于(X.人群死亡率,X.死亡率)] 。
解释:“所有的疾病X的人群死亡率小于其死亡率”。
公理15 所有x:疾病[易复发(X,是)→大于等于(X.复发率,20%)]。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它是易复发的,则其复发率大于等于20%”,其中复发率20%是统计得到的。
公理16 所有X:疾病[大于(X.复发率,0)→可复发(X,是)]。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其复发率大于0,则该疾病是可复发的”。
(4)属性关系内涵公理
这是对属性及关系的内在意义的一种解释性公理,比较难以定义。定义这类公理的目的在于把属性关系的内涵尽可能地用用一阶语言公理的形式固定下来。此外,属性关系内涵公理是一种综合性公理,在内涵公理的形式化中,可以包含值域公理,语义类型公理,属性关系公理。
公理17 所有X:疾病[并发症(X,Y)→先于发生(X,Y)]。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X的并发症是Y,则X先于Y发生”。
公理18 所有X:疾病[最高发病年龄(X,Y)→isa(Y,年龄组)∧所有Z:年龄组(小于等于(发病率(X.Z),发病率(X.Y)))]。
解释:“若疾病X的最高发病率为Y,则Y介于某年龄组Z,且处于该年龄组内的人生疾病X的概率小于等于Y”。
公理19 所有X:疾病[并发症(X,Y)→小于(严重程度(X),严重程度(又新概念(X Y)))]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Y的并发症为Y,则X的严重程度小于新疾病XY的严重程度”。
公理20 所有X:疾病[代表病种(X,Y)→所有Z:疾病[isa(Z,X)∧不等于(Z,Y)→大于等于(Y.发病率,Z.发病率)]]。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Y是X的代表病种,则:如果Z是一种Y类疾病,且Z又不是Y,那么,Y的发病率大于等于Z的发病率”
通过分析心血管本体,建立了心血管本体体系结构和领域模式,形式地表示领域概念、概念的性质及概念与概念关系之间的各种约束与公理,就完成了具有良好结构、完备的、可共享、可复用的心血管知识库。
3 结束语
通过建立心血管疾病本体知识库,其他各领域医学本体知识库可以借鉴该方法。但因医学知识的复杂性,建立各个领域医学本体知识库需要众多的领域知识专家和知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工作,才能建立本文设想的体系所需要的领域医学本体知识库资源。
参考文献
[1] Sowa J F.Know ledge representation.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31—137
[2]周肖彬,曹存根.基于本体的医学知识获取.计算机科学,2003;(10):331—337
[3] Foster L,Kesselman C.The grid 2.北京:电子工业版社,2004:102—105
[4]雷玉霞,眭跃飞.基于知识本体的属性分析以及概念联通,计算机科学,2004:(3)
[5]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ULM s Program,http://www.n lm.n ih.gov/research/um ls/
地理本体研究综述 篇9
地理本体是地理信息科学的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 将本体论作为一种信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引入到地理信息科学中, 旨在解决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不足之处, 实现地理信息的知识重用、知识共享、智能化、大众化和网络化推广, 目前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集成、地理信息检索、道路寻找和智能体系统设计与开发、社会及生态环境研究等多个应用领域。空间信息服务 (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s) 是地理信息服务中的一种, 指提供空间数据和空间信息处理功能的服务。本文将对空间数据服务中隐含的专家知识以本体形式来形式化描述和提供推理支持, 并对地理本体在空间数据服务中的应用技术进行探讨。
1地理本体研究简介
将本体论引入地理信息科学领域主要反映了一种研究中心的转移, 即由过去片面强调计算模式的形式化, 到目前对空间目标域本身的关注[2]。地理信息科学中的本体论研究是高度跨学科的交叉研究, 与地理信息的认知、表达、互操作、尺度和不确定性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本体与地学的结合和应用上进行相应的研究。
1.1地理本体的含义
在哲学上, 一般认为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理论。在信息科学领域, 本体论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定义是:G ruber提出的“本体是概念化的明确的说明”[3];G uarino提出的“本体是关于形式化词汇的意图含义的逻辑理论”[4]。可以看出, 本体包含概念化 (conception) 、明确 (explicit) 、形式化 (formal) 和共享 (sh are) 四方面内容。
在信息科学中的本体是指工程上的人造物, 其目标是确定领域内共同认可的词汇, 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型上给出这些词汇和词汇间相互的明确定义, 从而获取相关领域的知识, 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5]。
本体论作为一种信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被引入地理信息科学, 其研究起源于对朴素地理学 (N aive G eog raph y) 的研究, 朴素地理学的研究旨在为建立大众化、智能化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基础[6]。地理知识、信息与数据是客观知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本体则是把有关地理科学领域的知识、信息和数据抽象成由一个个具有共识的对象 (或实体) , 并按照一定的关系而组成的体系, 同时进行概念化处理和明确的定义, 最后以形式化表达的理论和方法[7], 地理本体包含哲学本体和信息本体的内涵。使用地理本体, 通过对共享的地理概念进行明确的形式化定义, 应用于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基于语义的地理信息集成以及地理信息服务等方面。
地理本体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它可以有效地弥补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不足, 有效地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重用、知识共享、智能化、大众化和网络化推广, 有效地完善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更新与集成方法等[8]。地理本体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具有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1.2地理本体的研究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 本体概念及其思想引起了地理信息科学研究者的注意, 许多国际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计划, 地理信息科学界的许多国际学术会议也设立了与本体相关的讨论主题。
在地理本体基础理论研究方面, 主要针对地理本体理论构成、地理本体的人文调查与实验研究、地理本体的信息学研究, 特别是地理本体的形式化描述语言和工具, 以及本体创建和集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思索与探讨。
目前国外从事地理本体研究的组织和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 ASA (N 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的JPL (J et Propulsion L ab) 实验室的SW E E T (Semantic W eb for E arth and E nvironmental T erminolog y) [9]本体项目, 这套本体的名词体系和名词语义基于G CM D (G lobal Ch ang e M aster Directory, 全球变化主目录) 项目的内容, 同时在词语关系上充分使用了ISO 1911X系列的相关标准。
美国马里兰 (M ary land) 大学进行的CO B R A项目 (Context B roker Arch itecture) 提出了SO U PA (Standard O ntolog iesfor U biquitous and Pervasive Applications) 本体[10], 后来在2004年发展成为CO B R A-O N T本体。
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 G DC在2004年前后进行了地理信息元数据方面的本体研究, 建立了CSDG M (O ntolog y for Content Standard for Dig ital G eospatial M etadata) 本体[11], 同时他们还基于IS O 19115:2003设计了对应的本体 (isometadata ontology) 。
位于欧洲的地理信息科学和对地观测国际研究所IT C也进行了地理本体的研究。IT C和德国M unster大学地理研究所 (Institute for G eoinformatics) 一起在2004年制定了一个基于ISO 19112、ISO 19113标准的本体G eo Service O ntolog y[12], 主要用于L B S (L ocation B ased Services) 服务的描述和发现。
国内对于地理本体的认识和研究起步较晚, 目前还没有形成标准化有规模的研究组织, 但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都进行了一定的地理本体的研究和应用探索。
在地理本体的定义和基础理论研究上,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孙敏, 给出了地理本体论的定义, 重点探讨了地理信息本体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其构建的主要方法[6];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黄茂军, 对地理本体的概念及其形式化表达机制进行了研究[13];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大有, 借助地理信息科学中的一些描述空间物体特征及关系的理论, 构造出形式化的空间特征及空间关系公理, 加入O W L的建模原语中, 有效地表达地理本体的空间特征[14]。
在地理本体的应用技术研究上,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孙敏, 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论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中间件和新的基于本体的地理信息系统语义互操作机制[6];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崔巍, 提出空间信息语义网格的概念, 为用户提供基于语义的一体化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的信息平台, 并提出了面向服务的空间信息网格体系结构[14];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黄茂军, 对地理本体在地图服务中的应用以及综合利用本体和网络挖掘技术来改善地图服务质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利用本体和W eb挖掘技术改善了网络地图查询服务[13]。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 本体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发展, 但其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 仍不成熟, 尤其在应用效果和范围上还需不断地提高。
摘要:地理本体是地理信息科学中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对于解决地理信息的建模、语义互操作、地学知识共享和重用等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地理本体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语义网与本体 篇10
现今的网络是松散、开放的资源集合,最大的弊端是智能化程度低、网络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也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WWW创建者Berners-Lee于2001年正式提出语义网的概念[1]。在语义网的构建中,本体[2]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本体在语义网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开展对本体的应用研究在语义网实现中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本体从概念上说是个实体,可以随意将现实世界存在的事物进行肢解,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构建起相应的体系,而剖析其本质含义,本体就是许多主体共同协定的对特定领域共享理解的表示。开发本体的目的是使人类、计算机能够对知识实现共享和重用,方便地进行知识的交互和协作。
2 语义网
2.1 概述
语义网并未脱离互联网进行操作和运行,而是从万维网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类模式,它既能处理人类语言,又能迅速地通过和电脑的连接来完成交流工作,是智能网络发展的必经之路。语义网为文件连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还能利用识别功能来分辨信息的成分。语义网从结构和作用都实现了智能化的进展,承担了人类原本的工作量。无论是使用者还是网络本身,都能利用信息或借助共享平台来帮助自己实现相应目标,而网络动态的服务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到个性化、主动化发展才能凸显语义网和其他网络之间的区别。
2.2 结构
语义网在原有WWW基础上进行利用和扩展,实现网络信息语义的全面覆盖任务,而计算机拥有这种功能后自然就能形成和人类之间的无阻碍交流合作。研究语义网的结构,它利用层次关系来形成推理关系,使得计算机能理解信息的语义,并能及时处理该类形式,所以设置层次关系实际上是在RDF/RDFS和XML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类有效规则,使得本体能完成语义知识表示工作。
第一层:语义网利用Unicode和URI为基础,而基于U-nicode是一类字符集的关系,而充分发挥了其语言字符集中作用。Unicode嵌入数据格式中能有效支持全球多数国家的主要语言,并能提供检索工具。统一资源定位符简称为URI,它具有识别网络资源的功能,并能将概念清晰、准确地定位出来。语义网依靠体系结构的第一层来奠定运作基础,资源的编码工作全权由Unicode负责,而URI会进行资源的标识活动。
第二层:XML+NS+XML Schema汇总成SGML,使用者可以随意改变文档的结构,并且无需操作过多解释的流程。URI索引会确定NS的命名空间,它具有避免重复利用的优点,当一项字符放置在不同应用中时所产生的描述不会存在差异。XML Schema代替了DTD的位置,其实施的数据校验机制能为XML文档提供最佳服务。第二层能将网络信息本身的数据结构、表现形式、内容分离开来,而标准的语言有效地构成了数据内容和结构。
第三层:RDF+RDF Schema中的RDF是一种计算机语言,能完成描述WWW信息资源的任务,同时为多种元数据建立起了标准的结构框架。RDF旨在解决语言二义性描述的问题,利用XML标准语法来解释资源对象,同时让计算机储存该类资源。RDF Schema构建的体系就能很好地理解信息资源词汇,通过有关词汇嵌入的机制来实现资源汇总和对接的目标。
第四层:Ontology vocabulary以本体词汇的身份定义概念和描述抽象关系,它能准确的鉴定资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描述的基础上完成词汇表的扩展工作,而通过第四层的关系,使用者可以丰富概念之间的关系,扩大词汇解释范围。
3 本体
3.1 本体的含义
本体(ontology)源于哲学的同名概念。在哲学上,本体是物质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或说明。从本质来说,本体属于一类规范说明,它拥有共享概念的模式,并且能形式化处理概念,通过四层含义来完成个体向团体的变化。首先它具有共享的功能,而概念模型能很好地通过概念来建立抽象词汇,它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环境状态,而是客观的展现问题实质。
3.2 本体的构成
下列公式可以明确、清晰地表示本体的构造:本体=概念+属性+公理+取值+名义
原始概念和定义概念都归属于概念内容,而这里的属性是一类必要条件,是对概念特征或性质的描述。公理是为概念和属性设立的一类规则,它规定了上限和下限,而无实例的概念称之为名义。
当然,对于本体的构成,也有一些不同的提法。例如:Perez等人用分类法组织了本体,归纳出5个基本的构造元素:
(1)对于类(classes)或概念(concepts)的定义明确,它包括一切事务的策略、描述、行为和功能,还包括推理的过程。语义分析概念,它集合了所有对象,通过框架结构来解释概念的名称,同时能集合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描述概念时运用自然语言。
(2)在应用领域中所有概念和概念之间的交互作用汇总成关系(relation),实际上是以R:C1×C2×…×Cn的n维笛卡尔积的子集为标准的,常见的子类关系很关键,对象元组的集合对应着本体的语义关系。
(3)函数(functions)的存在有其特殊的原因,每个输入值对应唯一的输出值,n-1个元素和n个元素有着必然的关系,通过F:C1×C2×…×Cn-1→Cn来完成形式化的定义任务,如函数Mother—of(x,y)中y孕育了x。
(4)公理属于一类客观规律,例如概念乙包括了概念甲的事实。
(5)元素表示实例(instances),实际上也是操作的对象。
语义将本体划分为4类主要关系,如表1所示。
3.3 本体的构建
考虑到问题域的情况,还有针对不同工程涉及区域不一样的现象,所以构建本体具有差异性,而标准的本体构造方法还是沿用手工模式,在领域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为了能更有效、快速地构建本体,还需要按照下列5项规则进行执行和操作:
(1)明确性和客观性:在术语的选择上要秉承明确性、客观性的原则,使得本体语义定义更加科学。
(2)完整性:按照完整性要求来描述本体,让网民能通过表意来理解其含义和内容。
(3)一致性:术语作为一类特定领域的概念,本身的含义应该和实际推论一致、相符。
(4)最大单调可扩展性:出现要添加术语的情况要建立在不改变原有内容和含义的基础上。
(5)最小承诺:用数量最少的约束条件来对待建模对象。
在遵循上述规则的基础上,人们创造了许多的本体。目前有5种比较典型的构造本体的方法。
(1)IDEF-5方法
美国在上世纪中后期就提出了IDEF的概念,它是一类从结构化分析方法细化和转变过来的方法,直到1981年美国空军开展了ICAM工程,开始首次使用IDEF方法。ICAM DEFinition me-thod简称为IDEF,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现阶段它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系列后盾。KBSI是为能更好地描述和获取企业本体内容,所以利用具有图标语言和细化说明语言的IDEF5来操作,使得概念、关系、属性之间更清晰明了。
(2)Skeletal Methodolody骨架法
Skeletal Methodolody骨架法普遍称为ENTERPRISE法,它专门针对企业本体的创建工作展开研究和操作,能有效地监督企业建模过程。
(3)TOVE企业建模法
加拿大Toronto大学企业集成实验室提出了TOVE法,,这是一类在商业过程和活动建模领域中开发TOVE项目本体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方法,而关于知识的逻辑模型通过本体来建立。形式化的集成模型要依靠一阶逻辑来完成,包括最基本的项目本体、服务本体,再通过调度本体和企业设计本体来充实。
(4)循环获取法
循环获取法通过环状结构来实现高效运行,通过以下5个项目来完成:
1)选择数据源:数据源是环形的起点,一般来说核心本体都要依靠其完成重要选择。以Dahlgren、Cyc为代表的通用本体以及以Germa Net、Word Net为代表的词汇-语义网都需要通过数据源来完成准备工作,基础本体的选择意味着使用者有权利再次选择有关实体的文本。
2)概念学习:文本所处的领域有其专门的概念,而通过这样的分类会区别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领域聚焦:领域聚焦侧重凸显相关性,将无关的概念剔除出去,通过保持有效概念来形成以本体为终极目标的概念结构。
4)关系学习:基础本体中会存在一些固定不变的关系,而除了利用这部分关系,还需要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来汇集更多关系。
5)评价:对相关领域的看法和意见都可以做出评价,通过以上5个程序的操作来不断重复和改进。
(5)Uschold方法
英国爱丁堡大学以Uschold为首的团队提出了Uschold本体建模方法,以企业本体开发为中心,通过以下4个步骤来完成:
(1)明确构建本体的目的,在目的的索引下划分范围;
(2)先获取基础本体,完成本体编码工作,通过集成来建立本体;
(3)对初步建立的本体进行评价;
(4)确定最后的文档结果。
通过使用Uschold方法来构建企业本体,所有术语和定义都围绕企业而生成。
4 语义网与本体
语义Web通过开发有效的Web信息来建立信息和计算机之间的桥梁,而这类语义是被计算机所纳入的,完全能满足智能软件代理的工作,而通过WWW能实现分布信息的访问和搜索工作,使得异构不存在不通用之处。常见的XML和RDF所表明的语义都是围绕信息资源展开服务的,而提供给XML的标签属性集不会受到任何范围的框定,可以自由发挥涉足其他空间。XML和RDF在处理语义的过程中都凸显了不足之处,首先是针对相同的概念时会通过多式多样的词汇来解释和表达,而相同的词汇也不存在唯一性,而需要多种概念来表示。
5 结语
分析了语义Web背景和层次结构,以及本体在资源信息共享和在知识表示方面的优势,指出语义Web的核心是本体。形式化定义的本体不仅可以描述特定领域内的相关概念,而且能够描述概念之间的语义联系。使用本体作为信息检索的载体,用户能够方便地在概念上描述信息需求,构造复杂的语义查询。进而介绍了本体的概念、构成以及典型的构建方法。分析了把本体技术应用于语义网后多具有的优势。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建江,张亚非,苗壮,等.语义网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宋炜,张铭.语义网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何克清,何扬帆,梁鹏.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李洁,丁颖.语义网关键技术概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8):1831-1836.
赵能智:艺术回归本体 篇11
A:我也不太清楚,刚才还给朋友打电话介绍这次活动,我想这届怎么弄啊?是不是“包轮船”了?(笑)但我想这些都是表面的形式,我觉得前两届做这些也挺好,但是这届也不一定要采用这种夸张的方式,因为最终还是要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到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本体这些方面。前两届可能需要这种方式,让公众关注这个事件,而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方式做过两次之后,效果已经达到了,大家都知道“艺术长沙”是怎样的一个活动,所以现在大家的关注点应该回归艺术的本体。
Q:对参加此次“艺术长沙”有什么看法?
A:通过前两届的举办,“艺术长沙”已经变成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它的形式不是双年展,有一个特别的主题和很多艺术家,而是每届参加的艺术家比较少,而且每个艺术家的作品以个展的方式出现,因此 “艺术长沙”其实是几个艺术家个展的联展,每个艺术家都能充分地展示自己。
Q:“艺术长沙”一个“特别订制”的艺术活动,对此您持什么看法?
A:这说明“艺术长沙”这个活动做得越来越深入和专业。像本届“艺术长沙”确定艺术家之后,我们专门去过长沙几次看场地,这也是专业化的一种体现,说明“艺术长沙”在向很好的方向发展。
Q:您会带哪些作品参展?
A:因为上届“艺术长沙”结束之后就确定了本届的参展艺术家,所以这届活动我准备了差不多两年时间,一直在为这个展览工作。对于我自己来说,这也是对我以前作品进行清理的一个机会,所以这次展出的全是崭新的作品,从没参加过任何展览,也没有在媒体上发表过。对我自身来说,这批新作转变挺大的,尤其在外部的形态上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内部的特点还是没变,而是以另一个角度和方式从事我的工作。
Q:本届“艺术长沙”的主题为“解离”,对此您有什么理解?
A:这是策划人的概念,他看到所有艺术家的作品和对当今文化的判断之后,总结出来这样一个主题。策展人提出这个概念,经过了很多的思考,包括作品的判断、作品的文化指向以及整个社会大的背景。当然这并非是一种定论,但至少提出了一种角度和观点。
Q:您印象中的长沙是什么样子?
A:我第一次去是去年3月份,应主办方邀请去看场地,之后又连续去过几次。我觉得长沙是特别中国化的一个城市,不像北京、上海这种国际化的都市,反而保留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特点。因为我也是南方人,到了那里感觉特亲切,像晚上12点街上开始塞车,到处灯红酒绿,人们特别热爱生活,整个城市特别有活力。
Q:您怎么理解长沙对当代艺术的接受程度?
本体概念自动获取研究 篇12
利用本体对用户查询进行扩展正成为未来语义检索的主流发展方向。语义检索将用户查询关键词替换为本体中含有语义的概念, 即利用本体扩展关键词, 其中与关键词对应概念具有同义关系的概念是扩展的一个主要依据, 因此本体构建中概念的同义关系的提取及其量化对查询扩展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对本体的自动构建都处于研究阶段, 有一些半自动化的本体构建方法可以获取领域概念及概念层次关系, 但未见专门针对本体构建中概念间的同义关系的自动获取的研究。在国内, 基于知网和同义词词林获取同义词是研究者采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国外没有专门针对同义词自动识别的研究, 已有的研究是面向词汇语义相似度的计算。文献[4]、[5]提出了利用词汇上下文来表示一个词汇语义概念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挖掘每个概念的同义词集的算法可以很好的解决一词多义的表示问题, 但没有对表示概念的上下文及同义词进行量化研究, 也没有给出自动获取每个词的上下文描述方法。
文中设计一个本体概念同义关系挖掘算法:首先采用单字合并法处理文档集合, 统计权重大的词作为本体领域概念;对文档集合进行聚类, 用各类中的领域概念上下文的特征词表示该类中的概念, 并量化表示各特征词;最后给出概念的特征词权重和具有同义关系的任意一对同义概念的相似度量化方法。该算法为构建本体过程中自动获取概念的同义关系提供依据, 并给出具有同义关系的概念的语义表示和相似度值, 为查询扩展在效率和精确度上提供了保障。
1 相关计算
下面对获取本体领域概念同义关系算法用到的相关概念进行说明。
1.1 改进的TF-IDF公式
分词后每个词是否能被选作领域概念, 需根据它与领域的相关性大小来确定。一个词在整个领域文档集合中权重越大, 越有可能是本领域的概念;一个词越长, 越有可能是领域概念。考虑这两个特征定义词的TF-IDF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tfij表示词ti在文档j中出现次数, ni表示出现ti的文档个数, m表示整个文档集合的个数, len (ti) 表示ti的长度。
1.2 概念的表示
分词后的文档出现的每个词, 在没有给出具体上下文时不能肯定其真正含义。要想作为一个概念加入本体中, 还需要确定其真正语义, 一个词可以根据其上下文来定义它所表示的概念。每个词t采用向量 (w1, w2, …, wn) 描述后 (n表示文档集合包含的词个数) , 就可以确定其表达的语义, 记作c= (w1, w2, …, wn) 。其中w1表示ti作为c特征向量的权重, ti与c共现次数越多, wi值越大;与ti共现的词个数越多, wi值越小。因此wi计算公式 (1) 如下:
其中, tij表示词ti在第j个文档中与c共现的次数, m表示文档集合包含文档个数, max C表示文档集合所有共现词对中共现次数最大值, n1表示ti与c共现次数。
1.3 概念的相似度计算
假设概念c1= (w11, w12, ..., w1n) , 概念c2= (w21, w22, ..., w2n) 。两个词相似度计算如下:
2 概念及其同义关系的获取
本文获取概念间同义关系主要服务于基于本体的查询扩展模型, 选取的是信息检索领域的文档。获取过程分3部分: (1) 领域文本预处理:在分词前将已知道的领域概念加入到领域词典中, 调用ICTCLAC对领域文档集合进行分词; (2) 领域概念获取及表示:采用单字合并方法和改进的IF-IDF获取领域概念; (3) 基于完全加权关联规则的同义关系挖掘:对词的向量表示集合建立完全加权关联规则模型, 挖掘频繁项作为同义词的共同特征。
2.1 领域概念获取及向量表示
将切分后的所有文本按照句号或逗号分成多条记录, 统计在这些记录中与单字共现的单字或词, 选择共现次数大于阈值的单字对或单字词对作为新的候选词。将这些词加入领域词典对源文档集合进行二次分词, 去除停用词, 采用公式 (1) 计算所有词的权重, 选取大于阈值的词作为领域概念, 并将权重保存到数组。根据分词后的文档, 按照1.2的定义表示每个领域概念。
2.2 本体概念及量化的同义关系自动获取算法
为了自动获取领域概念的同义关系及概念间的相似度值, 本算法包括两个模块:频繁特征项挖掘模块和同义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块。
2.2.1 频繁项挖掘模块
利用修正的基于关联规则的挖掘算法, 挖掘领域概念特征向量空间, 获取频繁项。具体步骤如下:
输入:领域概念数据库T={c1, c2, ..., cm};最小支持度阈值minAWP和最小信任度阈值mincon。
(1) 初始化频繁项集L=ф, 频繁1-项集Ck={{t1}, {t2}, ..{tn}}, k=1;统计向量空间的各行中非零元素的最大值, 记作maxItem;统计各列的最大值, 即各个特征词的最大权重。
(2) 统计Ck中每个项目集Y在数据库T中的出现次数, 记作SC (Y) ;累加每个Y的权重和, 记作W (Y) ;去掉Ck中W (Y)
(3) 计算每个Y的k权值估计KW, 如果W (Y)
(4) 如果k>maxItem或L=ф或Ck+1=ф, 则k=k+1, 执行 (2) ;否则执行 (5) 。
(5) 输出频繁项集合L。
2.2.2 同义概念相似度计算
根据频繁项及领域概念数据库T={c1, c2, ..., cm}, 获取存在同义关系的概念及相似度, 具体步骤如下:
输入:频繁项集合L;领域概念数据库T={c1, c2, ..., cm};最大项目集数Max;领域概念权重数组CW[m]。
(1) 初始化k=2, 删除1-项集。
(2) 检查每个频繁k-项集是否包含在L中的其他项集, 是则从L中删除该项集, 否则不做处理。
(3) k
(4) 取出L中一个未处理频繁项集, 扫描数据库T中包含当前频繁项集的概念, 记作Syn={ci, cj, ..., ck}∩T, 则这些概念可能为同义概念, 用公式 (3) 计算任意两个概念的相似度sim (cx, cy) 。
(5) 如果Syn中任意的值sim (cx, cy) 都大于某个阈值, 则为同义概念, 根据领域概念权重数组CW[m]选择{ci, cj, ..., CMain, ..., ck}概念中权值最大的概念作为本体中的主概念CMain, 其它概念作为同义词描述, 并保存与主概念的相似度值。
(6) 否则检索是否有存储sim (cx, cy) 值, 若有且小于当前计算结果, 更新sim (cx, cy) 。
(7) L中频繁项集未处理完, 执行 (4) , 否则执行 (8) 。
(8) 输出所有同义概念及近义概念 (相似度值大于阈值的概念对) 。同义概念形如:[ci/sim (CMain, ci) , ...]。近义概念形如: (cx, cy, sim (cx, cy) ) 。
3 结束语
文中对本体构建中概念获取、表示及其同义关系自动获取进行研究, 设计了一个基于概念特征向量空间和完全加权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本体概念及同义词获取算法, 并对同义词相似度进行量化研究。该算法只是本体构建的一部分, 这还需要与本体构建中的相关关系、层次关系获取相结合, 在以后的工作中设计完整的本体构建算法, 并将构建本体应用于实际检索系统。
摘要:利用本体扩展查询是语义检索的主流方向, 如何构建完善的本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对本体构建中概念及其同义关系的自动获取进行研究。每个概念用上下文特征词表示, 利用完全加权关联规则挖掘概念集, 将频繁项作为具有同义关系概念的特征词, 包含这些频繁项的概念中的一个将作为本体概念。并规定概念的特征词权重量化表示, 基于此对任意两个同义概念的相似度进行计算。实验表明该方法获取的同义概念精确度和计算效率高于半自动方式。
关键词:同义关系,概念,特征词,本体构建
参考文献
[1]吴江.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 2007.
[2]陈绍深.基于非结构中文数据源的本体学习[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
[3]徐建民, 朱松, 陈富节.术语相似度和术语相关度在检索模型中的融合研究[J].计算机应用, 2007 (12) .
[4]李颖.本体自动生成中词汇相似度的计算[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8.
[5]陈建超, 郑启伦, 李庆阳, 等.基于特征词关联性的同义词集挖掘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 (7) .
[6]OLIVIER F.Discovering word senses from a network of lexical cooccurrences[C].Proc of the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