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学习

2024-10-31

本体学习(精选12篇)

本体学习 篇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一种新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应运而生。移动学习是移动技术与数字化技术(e-Learning)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数字化学习形式[1]。移动学习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需求,必将成为未来学习的新模式,移动学习资源也将成为决定移动学习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2]。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资源呈现迅猛增长趋势,移动学习资源数量不仅多,而且结构复杂,导致学习资源检索困难或检索结果冗余信息较多。因此,高效合理组织这些资源是提高移动学习资源检索效率的有效途径。

信息检索方式有传统信息检索、数据库数据检索和语义Web数据检索。其中,传统数据检索主要是对文本和Web中的信息进行检索,但检索条件一般 存在语义 模糊性,导致检索结果不准确;数据库数据检索一般具有明确语义,要求精确获得满足条件的数据,但数据库查询是结构化查询,对于网络中诸多非结构化数据,其使用范围并不广泛;语义Web数据检索是基于知识的、语义的匹配,在提高检索查准率和查全率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通过对相关文档的解析和推理在语义层面实现信息检索,实现高效率智能化检索[3]。语义检索与传统检索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前者是对查询条件进行语义层面处理,表现为语义扩展,提高查准率和查全率[4]。目前,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主要有基于现有本体的语义检索和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检索两种方式[5]。

本文以改善移动教学系统中移动学习资源检索有效性为目标,采用基于领域本体语义检索的数据检索方式,利用语义网中的关键技术,设计基于本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语义模型,并开发基于 本体的移 动学习资 源语义检 索系统。

1 模型框架

基于本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语义检索模型如图1所示,它由3大模块组成:分词、语义扩展、语义检索。

1.1 分词

用户输入查询内容通常有以下3种情况:单个单词、多个单词和句子。因此,基于本体的移动学习资源模型首先要对用户输入的查询信息进行分词处理。本文采用基于本体的正向最大匹配分词算法对用户输入查询信息进行分词,该算法核心思想为:首先,从左向右截取用户查询信息作为待匹配汉字串;然后,将该汉字与本体库中的词条进行匹配;最后根据匹配结果不同进行相应处理。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

利用伪代码对基于本体的正向匹配算法的具体描述如下:

1.2 语义扩展

语义扩展主要是对查询的扩展,将与原查询相关的语词添加到原查询,得到比原查询更长的新查询,以提高信息检索查全率和查准率,弥补用户查询信息不足的缺陷。本文采用一种基本的语义查询扩展方法[6]来实现基于本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语义检索模型语义扩展。该算法具体步骤如下:1如果有需要扩展的查询词Word,则执行步骤2,否则执行4;2给初始查询设置权值;3计算与查询词Word相关的所有实体概念的语义权值,设置阈值 λ限制Word的扩展范围,执行步骤1;4对λ范围内的语义信息一并提取作为扩展向量内容。其中设置阈值 λ是为了防止语义漂移。

1.3 语义检索

语义检索的核心思想:首先,对用户检索的信息进行语义扩展后得到新检索词集合w′;其次,将w′送入检索组中进行数据语义检索;最后,对检索到的结果集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返回给用户。本文采用基于标签的LSI算法对结果集进行排序,具体算法过程如下所示:

(1)初始化数组n=max;weight[n]=0;

(2)利用like简单匹配算法求检索结果与每个用户关键字的相似度,并更新weight[i];

(3)根据公式:

求出每一个移动学习资源与W的总相似度,并记录;

(4)对结果按 相似度排 序,并返回给 用户。 其中simtotal为语义总相似度,Lw(k)为关键词K的频度,simm(Wi,Kj)为Wi和Kj的语义相似度。

2 本体库构建

2.1 相关概念

本体最初是哲学上的概念,哲学上定义的本体是“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物的系统的描述”,是对“存在”的系统化的解释或说明。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本体已成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信息检索与获取、知识表示等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在人工智能领域,定义本体为“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这些词汇外延的规则的定义”。在信息系统和知识工程领域中,Gruber将本体定义为“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则说明”;本体也被定义为“是一个为描述某个领域而按层次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系列术语,这些术语可以作为一个知识库的骨架”。本体是用于描述或表达某一领域知识的一组概念或术语,其可用来组织知识库较高层次的知识抽象,也可用来描述特定领域的知识[7]。目前,计算机领域认为本体 是共享概 念模型的 明确形式 化规范说明[8]。

元数据对知识的组织管理与信息检索具有重要意义,是描述数据及其环境的数据[9]。元数据和本体都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方法,对信息检索和知识组织与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七步法[10]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主要用于 领域本体构建。该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第一步,确定知识本体的专业领域和范畴;第二步,考查复用现有知识本体的可能性;第三步,列出知识本体中的重要术语;第四步,定义类和类等级体系;第五步,定义类属性;第六步,定义属性约束;第七步,创建实例。

教育资源建设规范(CELTS)是为资源开发者提供一致的标准,为实现资源广泛共享和保证学习者或教育者高效利用资源、统一开发者行为习惯而提供的支持。《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11]的基本结构包括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文献材料、案例、课件、试卷、试题、媒体素材等,并且包含LOM的必需元数据。

2.2 移动学习资源本体库构建方法

本文采用本体构建方法中的七步法并结合移动学习资源元数据,按照CELTS规范开发 移动学习 资源本体库。参照CELTS标准,采用本体构建方法中七步法开发元数据与移动学习资源本体库流程如图3所示。

2.3 移动学习资源本体构建

根据上节构建移动学习资源本体步骤:第一步,选取CELTSC规范的学习对象元数据作为构建本体的元数据方案;第二步,采用基于关联知识点属性来和知识点本体进行映射,以实现基于本体的移动学习资源管理和检索;第三步,从元数据中提取术语列表:软件类、视频类、文本类、课件类、媒体素材类、网络课程类、标题、创建者、语种、标识符、贡献者、姓名、联系方式、关联关系、资源位置等;第四步,定义类和类的层次;在第五步和第六步中,根据学习对象元数据中的数据元素对类的属性和属性约束同时进行定义;第七步,生成实例。

3 系统实现

系统服务器端使用Eclipse作为开发平台,构建基于C/S架构和MVC框架移动学习管理平台,本系统平台目前支持的移动终端有iPad、iPhone。系统框架结构如图4所示。基于本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语义检索模型在该系统中作为服务器端移动学习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学习者使用该系统的效率及学习兴趣。在实际运用中,该系统为学习者带来了便利。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移动教学平台系统中存在的移动学习资源信息检索效率低问题,结合现有本体相关技术和基于本体语义检索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语义检索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到移动教学平台系统中。通过大量学习者使用该平台,收集和总结学习者使用后的感想,结果表明该模型运用效果较为理想。该模型是解决移动教学系统中移动学习资源语义检索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帮助学习者准确搜索到符合需求的学习资源。

摘要:针对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移动教学系统中存在的语义信息表达不足导致检索结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语义检索模型,该模型包括检索信息分词、语义扩展和语义检索3大模块。基于该模型采用七步法,利用Protégé本体构建工具构建移动学习资源本体;利用集成开发工具Eclipse和Xcode开发基于本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语义检索系统,该系统包括基于iPad的客户端程序和后台服务;通过平台使用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移动学习资源,云计算,语义检索,信息检索,本体,本体构建

本体学习 篇2

从社会存在本体论到实践本体论--卢卡奇重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评析

卢卡奇重建的马克思哲学的社会存在本体论,通过对三十年代原苏联哲学界建构的`具有明显自然本体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之自然主义、机械主义、客体主义和教条主义等严重缺陷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马克思新哲学的本真精神;但若与此后不久我国哲学改革所提倡的实践本体论相比,则显露出其由于未完全脱离近代哲学本体之实体性、本原性和事实判断性的影响而未充分彰显马克思哲学本体之关系性、本质性和价值判断性的现代意义.

作 者:朱宝信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卫生学校,河南,驻马店,463000刊 名:攀登英文刊名:ASCENT年,卷(期):200322(1)分类号:B1关键词:卢卡奇 马克思 社会存在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

本体学习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本体性教学内容;课堂活动;课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0-0027-0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任务,还承担着思想品德、情感审美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诸多任务。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功能的简述,我们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另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

所谓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质任务,反映出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特性。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就能为学生学习各门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也能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不是语文课程独担的,而是由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并且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语文这门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紧紧抓住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方法,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走向言语智慧。下面以《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为例阐述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和课堂活动。

一、紧扣本体,解读教材蕴含的课程内容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在重返“在我的心灵深处,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的哥廷根后写的一篇奇特的散文。课文讲的是“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德国变化很大,“美丽”依旧没有改变。由此,“我”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紧扣本体,解读教材蕴含的课程内容,发现有以下几点。

(一)内容奇特

季先生感怀万千只取“一瓢饮”,在很多“美丽”的东西里,只写“美丽的花,以反映异域风情之“奇”和风景之“丽”,弘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更有意思的是,作者以宏大的议论发端,以幽眇的情丝作结,实在耐人寻味。短短4个自然段503个字就把“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写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二)思想奇特

之所以说此文“思想奇特”,是因为其所蕴含的“道”既直白又曲隐,既单一又多元。道之“直白”与“单一”,即弘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明明白白地写在文章中。但是,作者却“觉得这一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而不说“这一种境界是十分理想的” 呢?这是“曲隐”之处。道之“多元”,即弘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为什么以宏大的议论“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为文章的开始?层层逼近且句句聚焦——由“爱美”聚焦到“美的东西” 之一“花”,又由“花”聚焦到“爱花的民族” 之一“德国”,是否表达了对“爱美”的赞许、对“花”的赞许以及对“德国”的赞许?而文章又以“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作结,真是意味深长。

(三)形式奇特

文章的形式是需要老师“教”的。一是体会课文中有关词句的表达效果;二是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三是揣摩和推敲作者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用心着意。

(四)结构奇特

文章4个自然段,起承转合一气呵成。起,以议论“人的天性”之“爱美”的宏大议题着笔,层层推进、句句聚焦至“德国”,自然过渡引出下文。承,叙述“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吃惊”于“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他们的坦荡直率以及花山花海姹紫嫣红。转,由“吃惊”自然转为“议论”(寻味),道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合,合于眼前——“今天我又到了德国”,又看到“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开满的鲜花”而直叙胸臆:“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文章到此,本已结束,但由于“又到了德国”,所以自然“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而“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既扣“起”又触“承”。

(五)表达方式奇特

此文表达方法是极为丰富的、极具表现力的,把“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融于一身。如第4自然段描写“刚一下火车”主人来迎接的情境,补充说明“美丽”,描写“抬头一看”之所见而自然生感、议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最后抒情:“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如此,情、景、理相融,人、事、物相谐。

(六)遣词造句奇特

此文语言精准、华丽,极具表现力,如第1自然段3句话严谨缜密,“句句”入扣,从“爱美”到美之“花”,从“爱花”到爱花之“德国”,自然引出下文。其中,第1句“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客观中庸,大气又柔和,皆因“大概”、“也算”、“吧”三词之修饰。如果表达为“爱美是人的天性”就难免让读者有盛气凌人之感。

二、立足儿童,确定科学明晰的教学内容

解读教材内容是完成了从课文内容到课程内容的转换。确定教学内容是要解决“一篇课文蕴含的课程内容有整体性、丰富性以及隐秘性和单元教学需要的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局部性、明晰性”之间的矛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可以作为课程本体性内容的价值点至少有六点:1.选材的奇特;2.表达方法的奇特;3.借景抒情明理的写法;4.“起、承、转、合”的结构;5.“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法融为一体;6.语言精准、华丽,富有表现力。在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教学时间内,我们是不是把这些课程本体性内容都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呢?显然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在众多的课程内容中,依据课标,关注学情,确定文本这个“例子”所体现的语文核心价值,将课程内容转换成教学内容。具体策略如下:

(一)教学内容具有统领功能

什么叫统领呢?就是从这个语文教学价值点出发,能够整体地把握文本的内涵,起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1)从选材的角度看,季先生为了表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题,只写了美丽的花,以小见大,具有统领功能。(2)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融为一体,巧妙地表现文章的思想,具有统领的功能。(3)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全文词句奇特,表达精准,直接指向文章中心,更是高效和简约,因此,也具有统领功能。

(二)教学内容具有迁移价值

什么是迁移价值?就是可以上升为“类概念”,可以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模仿、举一反三,能在新的语境中运用的教学价值点。作者游历偌大德国,所见所闻何其多也,仅选择最强烈感受,选择最适宜材料——美丽的花,让学生从中学习选材,可以吗?可以。那么,这一条就可以判定为有迁移价值了。再看文章思想表现方式,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也具有迁移的价值。最后看全文用词精准,“句句”入扣,严谨缜密,显然也具有迁移的价值。看来“是否具有迁移价值”这一标准还不足以让我们最终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具有表达个性

所谓“表达个性”,就是在同类文本中,这一语文教学的价值点是属于这个文本独有的特征。这种“表达个性”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但是一旦被解读出来,往往能被公认是该文本的主要特征。在《自己的花是被别人看的》一文中,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是这篇文章独有的显著特点。再看文章“起、承、转、合“的结构,“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不是这篇文章特有的,但这是第四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求太高。最后看文章的词句,全篇都美若繁花,灿若锦缎,极具异域风情。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定位在品味重点词句,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异域风情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符合认知规律

小学语文不但姓“语”,还姓“小”。教学内容不但要具有语文的特点,还应考虑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儿童认知规律的阶段性特点。由这一点出发,《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品味重点词句,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异域风情的特点。这无疑是恰当的:第一,符合文本特点,可以巧妙地结合文本内容完成表达形式的学习。第二,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年级学习把景物写清楚,四年级学习把景物写具体,五年级掌握一类问题解决策略:异域风情这一类题材怎么去写。另外,从儿童学习来看,还要补上一条,那就是积累文中的语句。在儿童记忆的黄金时间,通过大量的规范性的书面语言材料的输入,积累词语的运用搭配,体会词与词的运用搭配,体会词与句,句与句之间组织的经验,丰富学生的语感。至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就更加清晰、科学。教学目标也就清晰呈现:(1)自学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了解作者描写异国风景风俗的写作特点,能在课外写作中自觉运用。

三、聚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的课堂活动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语文本体性认识的不断深入,也出于对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反思,人们认识到,知识不单单是陈述性知识,更指“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和“如何选择怎么做的”策略性知识。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刚刚发展的儿童来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知识“潜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形象、充分地感知其中所要学习的语文本体性知识以后,再引导学生回忆、反思课文内容或自己的学习过程,然后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揭示出来,最后把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读写实践中加以训练,从而形成语文能力。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

(一)品读“美”,探秘“奇”

1.这样的奇丽之美到底美不美?我们先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直接和美丽相约。这段中,你能找到直接表现“奇”的句子吗?(然后到全文中去找)

2.全班交流: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德国街头风景奇丽的句子,想象画面,感受风景之美,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这些关键词,通过揣摩、比较体会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从汉字本身来理解,同时指导学生积累这些词句。

(二)这样的异域风情,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学生交流后总结:先写花的美,然后写人的心灵美。从小小的花入手,美丽的景致需用精致的词语、句子来形容。由景及人,花美源于人更美,花美中渗透着人性之美,这就是德国留给作者奇丽奇特的美啊!先由观察现实入手,再到思考总结出另一层面的美,写得自然,这是观察思考的应有顺序。

(三)拓展运用,写作延伸

1.如果是你来到了一个地方,要描写这个地域独特的风光,你会怎么入手?

2.交流

生1:我会从很小的地方写,比如写花,写这里的鸟。

生2:我会写这里的人,人才是独特的风景。

生3:我会抓住这里特有的来写,要与众不同。

生4:我会写自己的观察,也会写自己的感受。

……

3.播放异域风情的视频和图片,请学生为视频和图片配音,在配音之前,先写下来。

显然,在课堂活动的这个片段中,展示了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了形象感知——揭示规律——迁移训练。这其实就是小学语文课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和规律。

总之,语文教师要有深刻的课程意识,遵循儿童言语认知发展规律,围绕明确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流程,探寻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自然融合之意,搭建适合儿童的言语实践平台。这样,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晓进.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3]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4]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本体学习 篇4

自从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出现以来, 教育技术领域对智能教学系统 (ITS) 的研究便一直没有终止, 其中不乏在教学中得到成功应用的优秀成果。然而, 这些ITS系统几乎都是针对特殊的一门或几门课程, ITS系统的大规模应用成果始终未有出现。于此同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网络教育的普遍开展, 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基于Web的在线学习系统, 这些学习系统都提供了完善的管理功能, 包括学习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 以及完整的权限管理机制, 但普遍缺乏ITS系统的智能性。为此, 一些研究者在基于Web的学习系统中使用课程相关本体,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教学”。研究者一致建议使用Protégé作为本体编辑工具。但本文研究者在实际应用中发现, 让普通教师正确地操作使用Protégé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并将研究设计思想应用在教学过程中, 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据此进一步调整研究假设。通过不断的学术探究与实际应用研究, 最终设计与实现了一个集成3种主流技术的个别化学习系统:富互联网应用的Flex技术、Java语言设计的专用于本体处理的Jena 框架、可扩展的Moodle系统。此外, 还使用XML文件、socket 与http协议进行3种技术构成子系统间的数据通信。

1 系统架构与典型的应用情境

所设计的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 分别为二次开发后的Moodle系统、基于Jena的课程本体处理系统、基于Flex的可视化本体编辑系统, 如图1所示。

Moodle系统的二次开发包括对已有课程、词汇、测验、问题与资源模块的修改, 对词汇表增加相关词汇、相关资源等字段, 对外部资源与试题增加相关概念字段, 并对相关操作界面进行修改;新增3个新模块, 包括个性化学习建议模块、数据读写API, 以及可视化本体编辑工具部署模块。其中, 数据读写API提供外部接口处理程序, 使外部系统能够通过调用该接口程序进行词汇列表、资源列表, 以及各种新增关系的读写操作, 实现与大学课程本体处理系统的通信。

基于Jena的大学课程本体处理系统通过调用Moodle系统提供的外部接口程序, 获得Moodle数据库中所有课程列表, 以及每门课程相关的词汇、资源XML文件, 并将之转换为本体文件供可视化本体编缉工具读取相关数据。

可视化本体编辑工具部署在Moodle系统上, 使用Moodle的角色管理系统。用户从Moodle中启动该系统之后, 该系统首先从基于Jena的本体处理系统中获取所有课程信息, 再根据用户在图形用户界面上的操作, 向本体处理系统请求相关数据, 并以可视化图形形式显示出来。可视化本体编辑工具所能够进行的操作包括检索本体信息, 以及对词汇与资源的增、删、改操作。

图2以消息序列图的形式描述该集成系统的一个典型应用情境。

2 大学课程本体之顶级本体

本研究使用两个XML Schema文件的形式描述大学课程本体的顶级本体, 顶级本体构成如图3所示。在二次开发的Moodle系统和基于Jena的本体处理系统中均保留这两个XML Schema文件, 便于相互之间的数据传输。

3 系统主要用户界面

3.1 二次开发的Moodle系统

二次开发的Moodle系统在原有的词汇表录入、试题编辑等界面上增加相关词汇操作项目, 同时新开发个人学习建议用户界面, 用于根据学习者的测试结果, 为学习者提供测试中错题所对应的相关概念列表, 使学习者能够根据测试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学习者错题情况不一样, 因此获得的学习建议页将不同, 从而实现个别化教学。

3.2 可视化本体编辑器

可视化本体编缉器提供了图形用户接口GUI, 帮助用户创建、删除、修改、浏览课程本体构成的下列内容:概念、资源、属性以及他们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5、图6所示。

图形中间的大圆为焦点概念, 周围小圆为焦点概念的相关概念与相关资源, 相关概念与相关资源分别以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表示。对于新选择的课程, 焦点概念为课程名称, 双击任何一个相关概念, 该概念即成为焦点概念。右击焦点概念弹出浮动菜单, 可查看焦点概念的属性, 亦可增加相关概念或相关资源。

4 应用情境

系统由研究者在混合学习环境下进行了应用评价, 应用课程为《计算机科学导论》。在课堂教学开始时, 利用可视化本体编辑工具显示当天课程将要学习的主要概念与已学习的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在课程教学结束前, 再次利用可视化本体编缉工具将所学习的主要概念进行总结, 并预先告知学生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概念在图示上的位置。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在线测试, 通过随机点名, 让学生回答系统呈现的客观测试题目, 教师在讲台上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操作, 由系统进行学生答题的判断并给出相应的反馈。基于Moodle的测验系统的使用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

此外, 建议学生课后或实验课上, 利用可视化本体编缉工具进行课程内容的预习与复习, 利用Moodle系统上的测验进行复习, 并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评价与结论

本系统是在一系列先期研究结果与实践应用反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实现的, 在系统应用的前两年, 研究者便开始在《计算机科学概论》 (《计算机导论》的专业班课程) 课堂教学中用PPT呈现概念图作为讲课内容的引入与结束时的总结, 发现一些学生对概念图的出现非常感兴趣, 还用手机将概念图拍摄下来。但期末考试结果与调查问卷数据均显示, 单纯使用概念图并没有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研究者在其后的《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导论》的全校非专业班课程) 中进一步引入基于Moodle的测验, 课堂上, 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形式的教学非常感兴趣, 实验课上, 部分实验进度较快的学生也会主动进入系统做测试题。期末考试结果与调查问卷数据均显示, 基于Moodle系统的测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由上述前期实验结果可以预测, 集成概念图显示的可视化课程本体编辑工具与基于Moodle的测验系统, 以及基于测验结果的个别化教学建议功能的使用,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进一步的实验效果研究将在后续课程中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琳.本体驱动的网络智能教学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张伟远.创建第三代网络教学[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1 (1) .

[2]曾玲, 丁新, 邱崇光.基于本体的适应性学习系统 (OBALS) 之系统模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 .

[4]赵品勇.基于本体理论的网络教学适应性及其优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0.

[5]LING ZENG, TONGLIN ZHU, XIN DING.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urse ontology:content, method and process[C].Proceed-ings-2009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9.

再论本体 篇5

再论本体

历来的哲学家都是研究重视肯定本体的;指出物质本体论不仅不能丢弃,而且必须坚持的道理;在肯定《矛盾论》与《实践论》伟大功绩的同时,也说出其缺乏物质本体论的.不足;此外,还分析了“实践唯物主义”思潮产生的根源及其造成的危害.

作 者:于海江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辽宁,沈阳,110031刊 名:辽宁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INSTITUTE年,卷(期):19(1)分类号:B01关键词:本体,辩证唯物论 实践唯物论

回归本体,指向语用 篇6

一、发现文本“秘妙”

笔者以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长城》为例,剖析“文本细读的重点是发现文本秘妙”。那么,什么叫文本“秘妙”呢?我们来看这篇课文——

长 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凝重、内敛的,实际上,从这点上来说,已经触及文本的“秘妙”了。那么,这篇课文究竟隐藏着哪些文本“秘妙”呢?

一是“结构”。从文章的整体来看,文章第一、二段写见闻,第三、四段写联想,这是文本在结构上最大的“秘妙”。

二是“章法”。《长城》一文的章法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第一段:起——“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第二段:承——顺着“起”的内容和语势写下去。“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第三段:转——“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语势上看,这都是一种转折、转换。第四段: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伟大的奇迹”正是点睛之笔,文眼在此。

三是“语言”。语言风格平实、精确。

四是“基调”。通篇全是逗号、句号、逗号、句号,中间倒是出现过两个顿号,除此之外,还是逗号、句号、逗号、句号,不曾出现一个感叹号。就句式的角度来看,文本只有陈述句,没有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这说明全文的情感基调是高度内敛和凝重的,最切合长城的特征。

五是“顺序”。《长城》一文的宏观顺序是先写见闻、后写联想。但是,从中观和微观层面看,文本的写作顺序是先写见闻:“远看长城”,然后写“来到长城脚下”,这叫由远到近,再写联想:“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这是现实。“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是历史。写联想,由现实到历史,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逻辑顺序。

六是“句法”。全文的句法有很多“秘妙”,最有特点的是两处:一是它的数据说明,如“一万三千多里”“一百多里”“五六匹马”等,大量的数据运用说明精确、精准;二是它的还原比较,如“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是作者的“想象还原”。“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这叫比较。通过还原比较,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长城施工的艰难。

七是“长城”。“长城”的秘妙不在于“城”,而在“长”。事实上,长城之长既是空间的长又是时间的长。如“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是写长城的空间之长。长城是古代修筑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来修筑一道军事防御设施,这是时间之长。

八是“奇迹”。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现在它的“气魄雄伟”,它的“构造精巧”,它的“施工艰难”,它的“工程浩大”。

九是“图腾”。编者为什么选《长城》,且把这篇课文放到“世界文化遗产”这个主题单元当中,并作为第一课出现?很显然,长城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建筑工程,它还是文化遗产。从文化的角度看,“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图腾。

十是“主题”。《长城》一文的主题是怀古,睹物思人。

《长城》的文本“秘妙”一共有10条。如果细究之,还不止10条。通过分析,我们大体上对“文本秘妙是什么”有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和概括。从表达的角度看,文本秘妙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本特征。我们平时在阅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哎呀!这个不正是我想说的吗?他写的怎么跟我心里想的一模一样啊?但是,我却写不出来。这是因为个中秘妙非我所能知、所能会的。从接受的角度看,文本秘妙就是读者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的文字表现与存在。完全熟悉的文字表达不是秘妙,完全陌生的文字表达也谈不上秘妙。在熟悉与陌生之间,才能找到秘妙的存在。从比较的角度看,文本秘妙就是文本与众不同的特色与个性,是文本的“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从语言的角度看,文本秘妙就是隐藏在话语背后的语言创造和价值,它是一种语言的创造。

二、确立语文核心价值

文本中有这么多的“秘妙”,该怎么解读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又非常棘手的问题。文本秘妙解决了文本“有什么”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将“有什么”全部转化为“教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对文本秘妙进行深入处理和加工:哪些可以转化为教学内容,哪些可以暂时闲置起来,哪些可以相互整合为一个独立板块?这就是“确立语文核心价值”。

关于“语文核心价值”,郑桂华老师在《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一书中有过独到而精辟的阐释,她指出:“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nlc202309012032

那么,如何甄别和筛选各项文本秘妙中的“语文核心价值”呢?

第一,看这个“秘妙”有没有语文的特征。什么叫语文的特征呢?语文通常被看做一个名词,即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在笔者看来,“语文特征”中的“语文”一词,不妨把它看成一个动词,就是“用语言文字去表达”,即言说、书写。如果我们从动词的角度来看语文,就能准确地把握“语文的特征”了。比如,《长城》一文中的10条文本“秘妙”,前6条“秘妙”,语文特征明显。第7条是“长城”的秘妙,涉及对长城之长的理解,属于内容和含义层面的秘妙;第8条是“奇迹”的秘妙,涉及对“奇迹”内涵的解读;第9条是“图腾”的秘妙,涉及长城在文化精神层面上象征意义的解读;第10条是“主题”的秘妙,涉及对“怀古意蕴”的现代阐释,后4条“秘妙”语文特征不明显。通过上述分析和判断,我们可以把后面4条“秘妙”先拿掉。

第二,看这个“秘妙”有没有文本的个性。所谓“文本的个性”,是指在同类文本中,这一秘妙是否属于这个文本独有的特征。这种个性化的特征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但是一旦被解读出来,往往就会被公认为是该文本的主要特征。《长城》一文的前6条“秘妙”,它们都有着明显的语文特征,但哪些是这个文本特有的个性,哪些是同类文本共有的特征呢?就“结构”这一秘妙而言,从整体上看是先写见闻后写联想。先写见闻后写联想的文章不少,如巴金的《鸟的天堂》中“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只是局部的、语句的写法,而非全部的、整体的写法。因此,在整体上采用“先写见闻后写联想”的结构方式,确实是《长城》一文独有的个性。再如“章法”的秘妙,起承转合,章法极其严谨、整饬,这在散文中是极其罕见的。因此,“章法”也是《长城》独有的个性特征。再如“语言”的秘妙,平实、精确。类似的语言风格,不只《长城》有,很多文本都有这种风格倾向,譬如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丰子恺的《白鹅》等。“基调”的秘妙,感情凝重、内敛,这类基调的文本也有不少,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第5条的“顺序”、第6条的“句法”,都能在别的文本中看到。因此,从“有没有文本独特的个性”来看,现在就剩下一、二两条“秘妙”了。

第三,看这个“秘妙”有没有统领的功能。什么叫统领呢?就是从这个“秘妙”出发,能整体地把握文本的内涵,能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长城》一文的“结构”,从整体上看,先写见闻后写联想,因此,从这个“秘妙”出发,就能将全文的内容一网打尽,显然,它有统领的功能。再如“章法”,按“起承转合”的思路来解读全文,既是可行的,也是高效和简约的。因此,它同样具有统领的功能。

第四,看这个“秘妙”有没有迁移的价值。迁移就是举一反三,能在新的语境和情境中运用这一“秘妙”。比如“结构”,让学生仿照“先写见闻后写联想”这一结构方式进行构思谋篇。《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对习作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那么,这一条就可以判定为有迁移的价值了。再看“章法”,让学生的文章写出“起承转合”的套路来,对于全体学生的要求拔高了。因此,这一条就不能算了。

从分析中我们清楚地发现,结构上的“先写见闻后写联想”是《长城》一文的语文核心价值。我们常说“一课一得”,常说要抓住重点,但在日常教学中,又往往是凭经验来设计教学。现在,有了这样一个相对科学的筛选和甄别机制,这些经验之谈就有可能真正迈向语文课程方法论的轨道。

三、围绕语文核心价值展开教学设计

有了这样一个相对科学的筛选和甄别机制,那么,我们就可以围绕“语文核心价值”展开对《长城》一课的教学设计了,教学构思分成三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品读形象”。围绕“先写见闻”的“见闻”展开教学,主要抓两个问题:①看到了什么?“看到什么”指向作者的“见闻”。看到这样的长城,作者涌起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感情”指向见闻背后的文化意蕴。②哪些字眼和语句流露出这种感情?这是从文本的思想内容出发,重新返回到语言文字上来,关注语言、揣摩语言,走的是一个完整的来回,集中解决“见闻”的问题。

第二个板块是“追思历史”。围绕“后写联想”的“联想”展开教学。主要抓三个问题:①想到了什么?又涌起怎样的情感?“想到什么”指向作者的“联想”。②哪些字眼和语句流露出这样的感情?要时刻不忘回归语言本体。③写长城,只写看到的行吗?为什么?写作者的联想好处是什么呢?在这里,引导学生发现“见闻”和“联想”之间的认知逻辑和情感逻辑至关重要。否则,见闻归见闻、联想归联想,两者分离就不行了。

第三个板块是“抒写英魂”。长城的见闻与联想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文章前面大量写条石、方砖、建筑材料,后面写劳动人民怎么把这些材料运送到崇山峻岭上,两者之间有密切的逻辑关系,这是作者的一种写法。细读之可以发现,还有别的写法、做别的联想。譬如:文本中还大量出现“瞭望”“屯兵”“堡垒”“射击”“打仗”等这类字眼儿,看到这些字眼儿,会联想到狼烟四起,烽火连天,马嘶人喊,刀光剑影;想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想到“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是因为长城是军事工程,是防御设施,是戍边镇关、保家卫国的。我们也会很自然地想起那些在长城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于是,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文字做出这样的联想:站在长城上,扶着成排的垛子,望着高耸的城台,很自然地想起那些坚守边关的将士们。在这里,读写之间得到了有效互动。撑起这一互动的正是文本秘妙中的语文核心价值:先写见闻后写联想。

语文教学如何告别繁琐的内容分析?笔者以为,文本秘妙是告别内容分析的一把金钥匙。所以,指向文本秘妙的阅读教学才是坚守语文本体的教学,是走向优质高效的教学,是充满浓浓诗意的教学!

(责编 欧孔群)

本体学习 篇7

我国当代油画的发展目前是以多样性的创作而展现的,所谓多样性,就是在审美观念和思维创作上表现出的多样化,这是目前我国当代油画发展的一种最基本的状态。自由不受任何约束的状态是目前很多画家共同的追求,但是在绘画艺术中很多应根据行业的定位而给画家很多不一样的创作空间,随着社会生活文化人性化的趋势和艺术实验的合法化,促使我国当代油画随着西方油画的风格不断演绎,变得复杂而又宽广。

不管是我国的油画还是西方油画,它们都有一种共同的价值本源。一直以来,我国油画在着重创作时,忽略了油画艺术价值本体的两个关键,就是画家群体和风格。这与西方油画有很明显的对比。目前很多的艺术家觉得,中西方油画的结合就是以中国的审美意识与西方绘画技法相结合,从而创新自我的油画理论,表面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实际上却很简单。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油画结合主要表现在创作思维上,应该把两种文化和艺术美学体系相互结合,然后才是形成艺术共同的交织,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取长补短,而是多元文化中艺术的诞生。理论上说,多年来我国油画注重的都是油画的审美本体,也就是画的内涵和画本身的审美,基本上很少有人能从油画的价值本体上有一定认识。价值本体是油画的一种身份,也是在西方的风格和画家群体上构成的。西方当代油画缺乏对传统的油画认识,只知道油画是用油彩和画布绘画的,因此,价值本体理论如:风格,群体,形式,派别,已经成为无关紧要的表面特征。而我国注重传统美学文化理论,以“天人合一”、“成竹在胸”、“气韵生动”在我国油画作为主要的审美。因此这种审美意境只能自己意会,而不可言传,而风格理论在油画中被认为有或无。现在很多画家都只管画的好不好,而不管油画的风格,这种审美意识已经失去了我国当代油画本身的价值本体和审美本体。

二、中国当代油画的创作观念与“多元化”构成

在艺术家中,创作观念就是作品创作的思维和审美体系,也是一种以自我为主导的创作性思维。我国当代油画在创作观念上有两点:第一,艺术里面都有一个“主旋律”,而在油画里面,“主旋律”是以主题的方式表现审美;第二,画家的创作思维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关注的题材为方向的。我国当代油画的创作方向是通过社会的审美精神指引的,而既要吸引人们的目光又要把握好大众的审美观念,画家一定得掌握好主题性。社会的需求和大众的审美是引导着我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和进步,画家与群众这种相呼应的关系只在于对应了两者的各自需求,而油画本身的价值是什么,无人去了解。目前,我国当代油画的创作理念和世界艺术相连接会变得很复杂。从理论上说,多元化实际就是多样性的表现,而油画创作观念的不同恰恰就是“多元化”的基础。因此,西方和东方的油画风格不同并且风格种类多,说法也不一样,西方的艺术评论家很少说是“多元化”,而东方的评论家不一样,只要稍微的风格上的改变就被说成“多元化”的构造。所以,在油画的创作思维上看,“多元化”并不是画的表面的主要的内容表现,于是在我国当代油画多样性发展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而多元化还是处于发展之中。

三、中国当代油画家群体的审美意识

我国当代油画家很多都是以自由不受约束的状态创作的,大多数是以独特的审美个性为中心,与西方的画家群体的审美意识不同,其主要表现为:第一,我国当代油画家主要是以中国艺术的“和合”思想为主,主观化的审美意识让中国油画家认为材料和工具是表达自我的方式,而西方油画的本质在中国艺术的审美意识里一般是受到排斥的;第二,中国的油画家大多都是以“画自己的画,随别人说去”这样的心态创作的,很多作品也是有风格,但无确定性和专项性。很多人都觉得画家只是画画而不需要做理论研究,导致了很多人对画家的评论都是赞扬,而没有实质性的理论分析;第三,我国油画家和观赏者都喜欢看画的表面,而对真正的画中的价值本质舍去和抛弃,及意象化的界定,才有今天的中国式油画。这也是在我国当代油画中特殊诠释。

就目前而言,我国当代油画是以自己的艺术审美意识结合着西方艺术理论形式的生存状态,主要是因为西方的多元文化被我国的美学的心、物、能三者一体的观念所排斥。不管油画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有自我的本体结构。油画的价值本体的构成就是百年传承和风格体系,以及画家群体的结构体系。就现在的油画实践发展的境界中,很多艺术家开始发觉我国油画还有很多的缺点与不足,很多画家都把学习西方油画传统文化的话题放在嘴边。然而该怎么学?没有人去过多的解释,因此就这样的一个富有深刻的话题就成了一段空话。

四、我国当代油画风格理论体系的建构

目前,我国当代油画还没有具体发展成多样化的学术性的风格理论体系。而我国油画家一般首要主张绘画的审美,不喜欢专注一种风格和形式,而是发挥自我的表达。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油画的创作从一开始都与风格理论上有着不相连接的表现,这些理论都是从油画的历史中展现出来的,从而缺乏美学意识上的知识。一直以来,我国油画的审美本体都是靠我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引导的,才会把很多西方油画的文化风格挡在外面,然而与传统的艺术理论还是无法连接,导致我国油画没有明显的风格体系。其次,我国很多油画家都只看作品不评论的现状也说明了很多问题。目前,我国油画艺术发展来看,也有很多的关于风格的词语,但是这些词语都是借鉴西方油画的风格,并没有我们自己的一套风格体系。

总体来说,我们从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上研究,知道了油画的发展不仅从民族文化和时代需求上进行艺术评判和价值体现,还要从创作新方向和思维上来创作出自己的体系,实际上讲就是以世界性油画的标准衡量。目前来讲,创造自己的油画风格体系,加强我们自己创作的相关理论体系;把我国当代油画的风格展现出来,促使画家意识自由而不受任何的左右,创造出不同的创作意识和风格体系,让每一个作品都能清晰的表达内容;提高油画家的艺术责任意识,构造我国油画的自身价值本体,这些都是我国现在画家需要改善的首要任务,也是我国当代油画发展的主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尚辉.从“舌尖中国”到“笔端中国”[J].中国油画,2012,(4):82-82.

[2]张祖英.中国油画有着宽广的发展空间[J].中国油画,2013,(3):44-47.

本体学习 篇8

关键词:哲学,本体,度

过去、现在、未来, 这种空间化的时间系列便是历史。人生意义不局限于特定的时空却仍然从属于人类的总体, 此即:“主体性”, 即历史积淀成的人类学历史本体。

“本体论”所探究的是一切实在万物的最终本质、本性或最终实在。康德指出:“本体”指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历史本体论”探讨的对象是人与自然, 即“强调以人与自然 (包括内在自然与外在自然) 的历史总体行程来作为一切现象, 包括“我活着”这一体己现象的最后实在”。李泽厚认为“度”是哲学的“逻辑起点”, 人与自然通过度的历史构建所形成的人化关系与前景, 才是历史本体论探索的课题。

黑格尔认为“度”是“质”与“量”的统一, 并由“限度”深化为“程度”。相对于主客观统一论的黑格尔, 唯物辩证法吸取了他观点的精华。在“质变量变规律”中也讲到了“度”, 就事物自身变化而言, 是“程度”, 但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就是一种事物, 事物内在的矛盾双方力量对比超过一定的限度, 事物整体就要出现相应程度的变化, 这里的“度”是纯客观的。

所谓“度”、“阴阳”、“动静”才是宇宙的最高法则。“度”首先是出现在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中, 即实践—实用中。它本身是人的一种创造, 一种制作。从而, 不是“质”或“量”或“存在” (有) 或“无”, 而是“度”。“度”的运用是广泛的, 它存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是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第一范畴。这一范畴, 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人类依靠生产技艺中的“度”生存延续, “度”便随着这种生产, 发展, 生活的新变化而不断的更新变化。如古代女子以三纲五常为行事尺度, 稍行不慎就会遭到当时度的惩罚, 危及生存。而现在随着人类文明——“度”的提高, 度的概念和范畴被注入了新的因素, 所有不良衡量法度都被废除, 呼应了更高民主社会的要求。

“度”既不存在于客观对象中, 也不是主观感受、意志的表达, 而是在人类实践—应用中的秩序构成。人们依靠生产技艺中的度的掌握而生产、延续、维系族类的存在。度随着人类的生存、存在而不断调整、变化、扩大、更改, 因为度的活生生的存在, 不难理解随着时代的更迭, 人类生活生产结构和形式的更新。所以李泽厚“度”的提出, 不同于普通的哲学观念, 也是对黑格尔理论的深化发展, 对研究历史本源具有重要的创新和启发作用。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是特殊的。很多哲学专家认为中国没有哲学, 甚至金岳霖也说:“中国哲学确定不曾注重过一种严整的逻辑形式。”在我看来, 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使得中国哲学变得复杂而抽象。中国有没有哲学?有的, 只是和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强调理性与科学, 中国哲学强调感性和经验。古时说的“天命”就是很好的例证。认识的差别, 导致了中西哲学和认识价值的不一。

从矛盾方向来说, 中国和希腊文化本质上很像, 都大大充斥这矛盾发展、对立依存的趋势。以中国“阴阳”为例证。李泽厚以为:本由人的操作、货代、动静、作息两种既区分、对立又彼此渗透、依存的状态概括而来。“阴阳”本身便是矛盾的, 从而才会衍生出男女、善恶、天地等元素, 但它们的地位是一样的, 而且富有鲜明的矛盾对立色彩。两者互为倒立, 却融为一体, 形成最和谐的圆, 可见两者的互补关系。

爱因斯坦曾这样比较中西方哲学:“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 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 以及通过实验系统发现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 中国的贤哲并没有走上这步。”中国哲学长时间忽视了本体的存在, 主要有两个原因:

1、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是特殊的。“中国哲学确定不曾注重过一种严整的逻辑形式。”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使得中国哲学变得复杂而又抽象。西方哲学强调理性之道, 中国哲学强调感性和经验。如《道德经》中, 中国人崇尚的是“天一之道”, 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发展而且永恒不变的自因自果的过程式世界;而西方则崇尚牛顿的“万有引力”, 他们认为世界的无限发展变化是由于一个外部的 (上帝的) 动力和牵引所推动的。这就导致了中西哲学的差异。

2、中国传统哲学信奉神秘主义。本体在中国就是“是”, 而“是”被广泛应用于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之间, 作为一个链词, 没有实在的意义。同时, “是”由“时”演变而来, 时间是流动虚幻不可把握的, 因此“是”也被虚化了, 这种传统导致了中国哲学时间和空间上的虚化。

本体学习 篇9

随着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的发展,知识的重要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以知识库为核心技术的专家系统大量出现,知识已经成为实现人工智能的一条重要途径。本体关心的是客观存在的抽象与本质。知识工程就是研究知识和经验获取、表达、利用,进行分析、决策、规划、设计和实施,最终合理地解决问题[1]。

医学是与人类最密切相关的科学之一,由于其分布性、复杂性、多样性、模糊性、时序性、更新快和数据量巨大的特点,使对它的研究往往都局限于一个很狭窄的医学专业范围,各自为政,导致了医学知识在联通上的问题,不便于医学知识的综合利用。因此建立一个良好、协同工作性强的医学知识库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它将为医学专家系统、医学信息检索、医学教育系统、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提供智能基础[2]。

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称为网格,基于网格的问题求解叫网格计算[3]。将本体论与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网格结合,可使网络整合成巨大的超级知识计算机系统。在讨论了面向网格与本体协同的医学知识获取体系的基础上,以心血管疾病本体知识库为例,构建与医学网格本体知识库匹配用的领域医学本体知识库资源,建立心血管本体体系结构和领域模式,形式地表示领域概念、概念的性质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各种约束与公理,为各领域医学本体知识库体系结构及构建方法提供参考[4]。

1面向网格与本体协同的医学知识获取体系构架

体系构架由六个部分组成:医学网格本体知识库(MedicalGridOntologyRepository)、领域医学本体知识库资源(DomainMedicalOntologyRepositoryResource)、应用执行层﹑智能主体(IntelligentAgent)移动主体(MobileAgent)、用户(USER)。它们之间布局如图1。

(1)MGOR是在网格环境的各领域医学知识目录本体知识库集合。

(2)DMORR是由各领域医学知识本体库组成的知识资源。(3)智能主体是MGOR与DMORR和USER之间进行互操作的代理软件实体。

(4)移动主体是完成与体系网格实体交互协同工作的移动软件实体。

(5)应用执行层是体系网格的基础设施分布组织。

2 心血管疾病领域本体的体系结构的构建

心血管疾病本体(CardOnto)是为了辅助医生诊断而构造的领域知识本体,也是实现基于领域知识的诊断推理的第一块基石。CardOnto本质上就是对所有进入知识库的心血管疾病领域信息进行分类和描述的概念实体。心血管疾病本体体系主要有两部分组成:概念分类体系和属性分类体系。因此,合理确定概念分类体系和属性分类体系是构建心血管疾病本体体系的关键性环节。

2.1 CardOnto的概念分类体系

合理的概类分念体系应该在反映领域事实的前提下,通过清晰的分类体系来描述领域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和隶属关系,澄清领域的知识结构。概念体系用以组织概念之间的隶属关系,表示概念的归属集合[3]。

在一个理想的概念分类体系中,类和实例组成树状结构,从顶层类往下是逐渐具体化的过程。越在体系上层的类,其内涵越少,描述的概念越抽象;越在体系下层的类,其内涵越丰富,描述的概念越具体。作为各个类的实例,处在这棵树的最下层,形成这棵树的叶子结点。但是在构建本体的实践中,这种理想的分类体系是很难获得的。

在医学领域,这样的分类关系显得尤为复杂,例如,在构建CardOnto子集——心力衰竭知识本体时,发现对于心力衰竭这个病种,国际卫生组织就有很多种分类方法[5],如:

根据发病速度,心力衰竭的临床分型有:急性心力衰竭,和 慢性心力衰竭;

根据发病部位,心力衰竭的临床分型有:左心衰竭,和 右心衰竭,和 全心衰竭。

虽然理想的树状分类结构难以获得,但是应该尽量使获得的分类结构符合上述原则。良好的分类结构是对领域知识的一种合理归类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归类要体现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似度,使得相似度最大的知识被归为一类,另一方面,归类要考虑到知识组织的有效性和结构化知识文本语义恢复的可行性。同一层次的概念之间应该保持最小的语义距离。具有相近语义的概念用相同的类表示,而不相似的概念不应该在同一个类中表示[6]。

通过查阅众多资料,发现多数的医学书籍都会按照发病部位进行分类来描述心力衰竭,说明此种分类法有一定的通用性,所以我们选择按照此种分类方法来构建分类树。图2表示CardOnto知识本体的概念体系。

2.2 CardOnto的属性分类体系

根据医学学科的范畴,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疾病属性本体分类结构,它描述了心血管本体中描述疾病类时所使用的属性及关系集。由于属性之间固有的层次关系,疾病的属性及关系本身也可形成一个本体体系,称为疾病属性类。这样,本体将不再含有任何实例,而只能由疾病类来实现它。此外,这个属性本体反映的类别知识也是类公理的一部分。

概念类和概念的个体及其实例是通过槽来描述的。所有的槽依据其描述疾病知识的性质被组织成一系列的槽类(slot category)。各槽类之间的分类层次形成属性槽体系。为了描述疾病知识,定义了若干个槽,这些槽在描述概念时对应于一定的概念类,描述概念某一方面的知识。将这些具有一定共性的槽加以组织,形成具有一定层次关系的槽类。

疾病属性槽用以描述疾病概念知识。不同的属性槽之间也有层次关系,因此属性槽本身也形成了一个分类体系。属性槽依据其描述疾病概念的种类,将其划分为疾病临床属性和疾病非临床属性两类。根据属性槽所描述的疾病知识的性质,又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子类。如疾病临床属性可再分为临床表现属性类、并发症属性类、治疗属性类、流行病学及统计学属性类、诊断属性类等。通过这种方式组织属性槽,便于疾病概念的刻画和疾病知识的组织及其隐含知识的推理。

2.3 CardOnto的公理

作为心血管疾病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血管疾病领域公理是领域抽象层次方面的知识。首先,公理对心血管疾病概念的属性槽值和心血管疾病领域概念之间的关系起着约束作用;其次,公理也对属性槽的语义起着解释作用。心血管疾病领域公理在确保心血管疾病知识库中知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进行知识推理的基础。我们在构建心血管疾病本体的过程中,在概念关系分析和概念属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及领域专家的指导下总结了部分公理。

2.3.1 类间公理

类间的公理分为类与类公理和类槽与类槽公理,简称类-类公理和槽-槽公理。获取这一类公理的方法是:首先对每个类都从医学涵义上找出该类与其它类之间的关系,然后用一阶逻辑表示这种关系。

(1)类与类公理

用以约束一个类与另一个类的关系,为一个类与另一个类建立联系提供描述。

公理1 所有X:疾病,存在Y:症状[是临床表现(Y,X)]。

解释:“所有疾病都有症状”。

公理2 所有X:疾病[beginwith(X,“原发性”)→isa(x,cutbegin(X,“原发性”))]。

解释:“原发性**疾病是**疾病的一种”。

公理3 所有X:疾病[isa(addbegin(X,“恶性”),X)]。

解释:“恶性**疾病是**疾病的一种”。

公理4 所有X:疾病[简称(X,Y)→简称(addbegin(X,“原发性”),addbegin(Y,“原发性”)]。

解释:例如,甲状性功能亢进简称甲亢、原发性甲状性功能亢进或原发性甲亢。

(2)类槽与类槽间公理

用于约束一个类的槽及另一个类的槽,为多个类之间的槽建立联系。获取这类公理时,将一个类与另一个类的同名槽或分类层次上的上下位槽进行比较,从医学上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公理5 所有X:疾病[beginwith(X,“急性”)→大于(起病(X),起病(addbegin(cutbegin(X,“急性”),“慢性”)))

解释:“急性**疾病的起病速度大于慢性**疾病起病速度”。

2.3.2 类内公理

医学公理中的类内公理包括类中关于属性医学涵义的公理以及类中属性之间关系的公理,是建立在医学本体之上的对本体中的槽及槽间的关系的一种约束。在获取这一类公理时,首先分析每一个槽,从中发现表示槽含义和约束的公理。把类内公理分为值域公理、语义类型公理、属性关系公理、属性关系内涵公理。

(1)值域公理

用以对槽值进行限定,将槽的取值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有助于知识的错误检查,发现一些常识性矛盾。

公理6 所有X:疾病[大于(X.复发率,0)∧小于等于(X.复发率,1)]。

解释:“所有疾病x的复发率大于0并且小于1”。

公理7 所有X:疾病[大于等于(X.发病率,0)∧小于等于(X.发病率,1)]。

解释:“所有疾病X的发病率大于等于0并且小于等于1”。

(2)语义类型公理

用于对槽值的语义类型进行说明,实质上也是对槽的意义的一种解释,这有助于知识获取时对一个概念进行语义分析。

公理8 所有X:疾病[并发症(X,Y)→isa(Y,疾病)]。

解释:“对于所有的疾病X,若它的并发症是Y,则Y是一种疾病”。

公理9 所有X:疾病[继发于(X,Y)→isa(Y,疾病)]。

解释:“对于所有的疾病X,若它继发于Y,那么Y是一种疾病”。

(3)属性关系公理

用于对属性与属性之间、关系与关系之间的元关系进行限定,以便于在知识分析时进行诸如知识纠错和知识推理等操作。

公理10 所有X:疾病[大于(X.最大发病年龄,X.最小发病年龄)]。

解释:“所有的疾病X的最大发病年龄大于其最小发病年龄”。

公理11 所有X:疾病[小于等于(X.人群死亡率,X.发病率)]。

解释:“所有的疾病X的人群死亡率小于等于其发病率”。

公理12 所有X:疾病[并发症(X,Y)→病因(Y,X)]。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它的并发症是Y,则Y是X的一种病因”。

公理13 所有X:疾病[预后(X,不好)→严重程度(X,高)∧转归(X,不好)]。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它的预后性不好,则疾病X的严重程度会高,且转归性不好”。

公理14 所有X:疾病[小于(X.人群死亡率,X.死亡率)] 。

解释:“所有的疾病X的人群死亡率小于其死亡率”。

公理15 所有x:疾病[易复发(X,是)→大于等于(X.复发率,20%)]。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它是易复发的,则其复发率大于等于20%”,其中复发率20%是统计得到的。

公理16 所有X:疾病[大于(X.复发率,0)→可复发(X,是)]。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其复发率大于0,则该疾病是可复发的”。

(4)属性关系内涵公理

这是对属性及关系的内在意义的一种解释性公理,比较难以定义。定义这类公理的目的在于把属性关系的内涵尽可能地用用一阶语言公理的形式固定下来。此外,属性关系内涵公理是一种综合性公理,在内涵公理的形式化中,可以包含值域公理,语义类型公理,属性关系公理。

公理17 所有X:疾病[并发症(X,Y)→先于发生(X,Y)]。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X的并发症是Y,则X先于Y发生”。

公理18 所有X:疾病[最高发病年龄(X,Y)→isa(Y,年龄组)∧所有Z:年龄组(小于等于(发病率(X.Z),发病率(X.Y)))]。

解释:“若疾病X的最高发病率为Y,则Y介于某年龄组Z,且处于该年龄组内的人生疾病X的概率小于等于Y”。

公理19 所有X:疾病[并发症(X,Y)→小于(严重程度(X),严重程度(又新概念(X Y)))]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Y的并发症为Y,则X的严重程度小于新疾病XY的严重程度”。

公理20 所有X:疾病[代表病种(X,Y)→所有Z:疾病[isa(Z,X)∧不等于(Z,Y)→大于等于(Y.发病率,Z.发病率)]]。

解释:“对于所有疾病X,若Y是X的代表病种,则:如果Z是一种Y类疾病,且Z又不是Y,那么,Y的发病率大于等于Z的发病率”

通过分析心血管本体,建立了心血管本体体系结构和领域模式,形式地表示领域概念、概念的性质及概念与概念关系之间的各种约束与公理,就完成了具有良好结构、完备的、可共享、可复用的心血管知识库。

3 结束语

通过建立心血管疾病本体知识库,其他各领域医学本体知识库可以借鉴该方法。但因医学知识的复杂性,建立各个领域医学本体知识库需要众多的领域知识专家和知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工作,才能建立本文设想的体系所需要的领域医学本体知识库资源。

参考文献

[1] Sowa J F.Know ledge representation.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31—137

[2]周肖彬,曹存根.基于本体的医学知识获取.计算机科学,2003;(10):331—337

[3] Foster L,Kesselman C.The grid 2.北京:电子工业版社,2004:102—105

[4]雷玉霞,眭跃飞.基于知识本体的属性分析以及概念联通,计算机科学,2004:(3)

[5]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ULM s Program,http://www.n lm.n ih.gov/research/um ls/

本体学习 篇10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 本体论是什么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批判, 是破旧立新, 以新物质代替旧质, 是实践的内在要求。实践作为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 是人对外部自然的一种否定性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代的步伐保持密切联系, 以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严格依据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及时修正某些被实践证明业已陈旧的个别观点和结论, 以保持和发展自己学说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理论体系, 不仅要吐故还要纳新, 随着发展会不断总结新经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容及相应理论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做是活生生的发展的学说, 使之永远同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一致, 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绝对化和僵化的倾向。列宁、斯大林继承、补充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体系, 因而他们的理论都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也应该包括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慢慢进行完善和补充, 本体论的定义在西方哲学中, 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本体”一词源于拉丁文“on”和“onto”。17世纪德国经院学者第一次使用本体论一词, 并将它解释为形而上学的同义语。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称为本根论, 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学说。归结为一般观点为, 本体论是研究存在的学说, 是的学说, 不是研究特殊的存在, 而是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 存在的存在本身的理论研究个别存在之所以存在的理论。关于是的学说, 是关于存在的存在的学说, 是对世界本原作最本质、最终极的解释的学说。

马克思的许多著作涉及本体论内容, 只是篇幅不大, 重点放在讨论人的问题上。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并重点地讨论本体论, 但是他的著作却涉及本体论的内容, 因此是有本体论的。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就论述过本体论问题, 论述了“本体论的证明”和“本体论的规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论述了“本体论的肯定的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集中论述了人的存在的问题, 这实际上就是本体论问题, 因为本体论就是研究存在的本质和意义的。卢卡奇的观点是正确的, 即马克思没有写过专门的本体论著作, 但马克思哲学“在最终的意义上都是关于存在的论述, 即都是纯粹的本体论”。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都讨论过本体论问题。列宁还专门给物质下了定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把本体论与认识论合二而一, 论述了唯物本体论问题。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物质是这个世界的共同基础和本质。在作为整体的世界中, 实践只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 即人类社会存在形态, 不能作为世界的本原。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本体, 应该是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本原, 这样的本体只能是物质。试想, 按照时间本体论的观点, 在人类社会存在以前, 世界是没有本原的, 因为没有人类社会, 就不会有人, 就谈不上人的实践。马克思的实践指的是人的物质生产实践, 但是这个实践离不开人, 而人又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 人本身又是物质的, 先有人这个物质的存在, 方可有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因而, 人必须先于实践, 因此是更本质的东西;而实践是人存在之后才有的。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动性, 是与人同时成长起来的, 而决不会领先于人而存在。如果没有能够转化为人的类人猿, 以及它所具有的“动物式本能的劳动”, 则怎能凭空产生出完全意义上的创造工具的劳动呢, 更不要说产生人、产生人与自然的矛盾了。如果不顾这些基本的历史事实, 硬说实践创造了人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的矛盾, 那么岂不等于说实践存在于人和自然之先, 凌驾于两者之上了吗? 由此,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实践分化世界、统一世界的前提依然是物质。

参考文献

[1]王金福.实践本体论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哲学研究, 1989 (12) .

[2]徐才.“实践本体论”和“实事求是”.求是学刊, 1999 (2) .

[3]杨学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研究:分歧与出路.哲学研究, 2001.

[4]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本体化追寻 篇11

李少白童话的主要特色之一,即在于本土化的书写方面,包括想象的本土化、生活的童话化、主题的现实化。

一、想象的本土化

一般认为,童话的重要特征是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在幻想想象中体现本土化,是李少白在童话中所自觉追求的。

1.角色名称的本土化

《找家》写小花狗看到啄木鸟等有事情做,就找智慧大仙,大仙让它给人看家。小花狗就开始找人类的家。作品里面出现智慧大仙,这是和西方童话不同的。《冰淇淋大厦》和《小神鸟》里有绿林仙姑。《银狐变猪》中有转世大神、投胎、转生证、假唱,既有本土化形象和文化的运用,也有社会内容的加入。《伟伟的奇遇》中塑造了风神、雷神,具有本土化神话色彩。《金口玉言》角色则是中国元素的皇帝。

《回龙山的故事》写吞云吐雾的乐于助人的龙,吸到了汽车尾气、烟囱浓烟、化工厂的毒气,打喷嚏把吸到的云都喷出来,就是乌云,大雨导致洪水,人们遭殃。听了动物们的告诉,“人们这才明白,吸云龙受这么大的苦,责任原来在自己的身上。”作品的龙、旱魔、水鬼,都是本土化的形象。

2.表达内容的本土化

《云娃娃的游戏》想象活泼,有西游的悟空斗二郎神时变化的乐趣。末段的最后一句:“他俩说着,笑着,肩并肩向前飞去,飞向远远的天边,飞向太阳公公睡觉的地方……”不够力量。面对屋顶青烟、晚风中的歌声,这么美的世界,应该说人类世界更美。它们要把人间的美,说给天上的伙伴/家人听。《会变魔法的猴子》里猴子的变化,让人联想到《西游记》,有本土化的运用。《想变人的猴子》在具有民间故事色彩之外,还有《西游记》色彩,如“猴兄弟仔细一听,原来是猕猴桃树在说话,便回答说:‘我们要到山顶找长眉老人哩。’”

《名人脸谱》对京剧脸谱做了发挥。《森林里带回的零蛋》里的魔法笔画什么就出现什么,是马良神笔的借鉴。《哪吒改行》写哪吒找不到工作,最后成立一个“太空废品回收无限公司”,带着天兵天将朋友,一起收集太空垃圾。中国传统的神话人物加上科幻元素,想象具有本土化的色彩。

3.叙事情节的本土化

《狐狸取名字儿》花背狐狸狐七改名字的故事,改成狐一,被选为族长;改成狐亡,被当作狐王邀请出席森林艺术节;改成狐头,被当成糊涂(虫),被大象驱赶。从谐音找到乐趣,突出了汉字的特点。从取名上,看到花背狐狸的狡猾、钻营,利用不明、同情上位。这样的人,终有倒台的一天。《狼婆婆学人话》在民间故事、《小红帽》的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改造,姑娘抵挡住了唠叨、劝告、批评、假话,却被奉承迷住,被老狼得手吃掉。

《金口玉言》写老皇帝告诉小孙子当皇帝的注意事项:“皇帝是金口玉言,句句话都是圣旨,金科玉律,说一不二,不要随便说话就是了。”小皇帝说什么就出现什么,说宰相是哈巴狗,宰相就真的像哈巴狗一样走路。念唱颠倒歌,就都实现了。最后小皇帝“宣布取消皇帝”,得到百姓的拥护,以后当了元首。

二、生活的童话化

生活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活本身即具有地域性。把普通的生活,变成童话,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明于常人的地方。这也是把生活变成艺术的方式,同时能解决童话幻想脱离实际生活的不足。

1.生活童话

从现实生活中引发想象,产生故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神奇的望远镜》写山山没有内容写日记,就拿望远镜到处看。主角山山能把望远镜里眼前的东西拿来拿去,神奇的事情就能写日记了。《会走的树》从大杂院居民的角度,写所见的树都自动换地方,原因是树留下水坑里石灰水、洗发水的气味,体现人对树的某种破坏。《金口玉言》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否定了皇帝的说一不二。借助童话想象的便利,小皇帝所说的一切都属实了,连颠倒歌都成为了现实,尤其是“八十岁的老头坐在摇车里”,“老皇帝从床上爬起来,坐到小皇帝儿时的摇车上玩起来。”这种对生活的颠倒,能引发对生活的深入理解。

童话离不开动物角色,如果动物能替换成人(当然动物自有其物性),可视为拟物的手法,即把人拟成动物。《丑小鸭笑了》中出现的丑小鸭就是现实生活中残疾小朋友,原本残疾的丑小鸭很自卑,在朋友的鼓励下,发现生存的优点。作品中符合物性的单腿赛跑和捉虾比赛的两个比赛项目,专为鼓励而设计。《找家》的小花狗依次找到了山神庙、小吃店、旅店,最后找到人的家,以此引导幼儿认识家的内涵。《树下的队伍》表达了非洲象是站着睡觉的科学知识,并且讽刺了盲从的心理。

2.知识童话

把生活中的现象、知识,用充满幻想的童话形式表达,容易为儿童理解和接受。《动物王国的趣事儿》介绍了猫科动物(《猫科长》)、蜗牛牙齿(《会写字的蜗牛》)、蜻蜓的复眼(《偷看大王》)、动物的逃跑知识(《怪墨水写出的怪作文》)、动物吃石头(《吃石头的学问》)、动物住处的说法(《笑破肚皮的作文》)、狗是色盲(《小黄狗开火箭》。)还有介绍七星瓢虫吃蚜虫(《蚜虫婆婆》)、能打败水蛇的鳜鱼(《鳜鱼斗蛇》)、吃寄生虫的小姐鱼(《小姐鱼》)、吃老虎牙缝里肉屑的虎雀儿(《虎雀儿》)、最懒的猴子树懒(《最懒的猴子》),等等。《山大王,海大王》里的大灰狼和小狗各自利用所知的科学知识称王(称霸),小狗利用海潮涨落知识打败了利用回声知识的大灰狼。《两朵蒲公英》较生动地传达了蝴蝶授粉、蒲公英结果子、繁衍的知识。《穿山甲和花儿》写了花儿、结果、种子发芽、长成树苗的知识,同时也写了穿山甲和花儿之间珍贵的友情。

3.科幻童话

把生活中的问题,和科幻元素结合,是对童话元素的改动和丰富。《咪咪星球的儿童节》设计了外星上的假想国、乌托邦,对国际争端、经济等问题,做了儿童化的解决。所有的争端都在于缺乏童心/爱心/友谊/共赢/共存,科幻的设计,也表明这样的理想国与地球社会之间,还有不近的距离。

nlc202309090020

4.校园童话

《辣椒娃和鸭梨老师的故事》以校园生活为题材,以儿童的想法对待老师的作业布置、参加兴趣小组、吃特效泡泡糖变假爸爸、争取秋游、打喷嚏赶走老狼和老虎、举办狂欢舞会撮合老师爱情、打碎玻璃争着负责任、惩罚电游室老板等,把角色处理成蔬菜水果,进行童话化。

三、主题的现实化

童话的主题表达需要围绕儿童成长实际出发,儿童文学(幼儿文学)主题表达,“应当主要以原型和母题为主要内容和永恒不变的内容。”(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5页)母题可以开启人的本性和无意识,爱、顽童、自然,是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刘绪原《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这里的三大母题,实际上“也就是儿童文学的三大永恒主题”。(方卫平序言二)对永恒主题的把握的方向是对的,具有儿童精神发生学的理论依据。当然,永恒主题在现实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李少白童话的主题能够结合儿童生活的现实去立意表达,在具备普世化的同时,也能重视哲理化的表达。

1.主旋律主题

主旋律的价值观凝聚着人类的美好理想,其中爱国/爱家、友善、诚信、奉献等,为作家作品常见的儿童教育主题。

爱家(爱国)的主题。《啄木鸟的天堂》写小啄木鸟托托寻找天堂的故事。“生我养我的地方,才是我真正的天堂啊!”既突出处处是天堂,也从原点出发又回到原点的追求,传达出哲理思考。《找家》对于家的理解,没有人不是家、有吃的地方不是家、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有温馨、有爱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啊!”这样,就把什么是家具体形象地讲明白了,容易为儿童接受。在爱家的主题外,还有个人价值的实现、自我的觉醒的主题,尤其是表达了动物和人的关系,人类的温馨和爱,正是动物所需要的家园。家不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栖息之所。《智叟治山》表达爱家乡的主题,智叟通过游历,“人怎能离开哺育自己的摇篮呢?”带回种子种在山上,把山变成聚宝盆。愚公不再移山,也在挖洞种树了。在如何建设家乡的问题上,一个是破坏搬走,一个是因地制宜,美化(绿化)家乡。由寓言到童话,古为今用,体现改编的智慧。

民主的主题。《金口玉言》表达了民主思想,金口玉言是皇帝专制的表现,专制和民主对立。专制的弊端通过小皇帝的小和童话,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卒章显志,“干什么事儿都能听听人们的意见,和大家商量着办,国家治理得很好,人民过上祥和的日子。”

友爱的主题。《你要的我要的》通过生动的故事,巧妙地传达了植物可吃部分(萝卜、甘蔗、玉米)的科学知识。小猴把东西分给朵朵一半,“我是故事逗你玩玩的。”体现了友情的主题,比起《该不该收钱呢》中的猴子,以及《晒枣子》中的狐狸,是友善的。作品也有从反面立意的,《三个和尚外传》讽刺平均主义、利己主义,《老鼠的礼物》讽刺卖假货的现象。

团结的主题。《圆圆的圈儿》讲了在红马的提示下,逃跑的斑马群采取了围成一个大圆圈对付狮子,从而胜利。“后来,大家都爱用圆圆的圈儿,来显示团结的力量。”故事很生动地讲出了抽象的圈儿,发现和创造性了新词汇。《老鼠“敢死队”》从反面说明团结的重要性。故事在《伊索寓言·系铃铛的猫》假设空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老鼠们有所行动,站在了猫的面前,并围住了猫。还是因为怕第一个死,导致围攻失败。故事寓意丰富,团结行动是其中主要的方面。

助人的主题。《美丽的小泥人》做好事不留名,宣扬了美德。《雪人姐姐》写雪人姑娘舍己救人的高尚行为。《长颈鹿的围巾》赞扬了互助精神。长颈鹿脖子不需要围巾,“不冷吗?”是猜测。动物们就忙起来了,结果不需要,但其中的帮助的感情是温暖的。《想变成人的猴子》探讨做人的道理,提倡为别人着想,即为人民服务。猴子可以变成人,只要有爱心。人若失去善心,“还会失去做人的资格的。”

强调实干。《手影儿猫》以手影儿形象构思故事,表达了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创造的手影儿当作角色,也体现了万物有灵,以及对如造物主一样的人的颂扬。故事还明确地表达了人造的猫论,“谁是真正的猫,这下都看清了吧!”好猫坏猫(手影儿猫),吓跑老鼠才是真正的猫。故事对主旋律话语进行了生动和巧妙的表述。

诚实的主题。《该不该收钱呢》体现了商品交换中的狡诈与诚实的矛盾问题。傻熊多多要收钱的时候,猴子说是用酸枣糊糊换的,因为没吃酸枣糊糊,不用交钱。猴子用语言的逻辑把朵朵绕得思路不清晰,变傻了,这种傻,也是我们平常人容易犯的毛病,何况是儿童。儿童在作品中可隐喻为朴实纯真的人,面对商品社会中的狡诈,难免受欺负。《麻烦的车》包括傻熊多多的三则关于车的故事,故事里突出了傻熊多多的傻,猴子、黄鼠狼都不诚实。车是现代化的表现,对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傻熊无法理解,傻也可以视为前现代的淳朴。《名人脸谱》里老鼠米克借名人效应(脸壳)行威吓、欺骗之事,被黄狗训斥,最终命丧猫手,有讽人喻世的用心。

2.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教育

《懒嫂当模范》主题是关于幼儿良好习惯的教育。构思上有创意,用机器人保姆来教育改变幼儿。机器人的身份,喻意先进教育观念与先进科技之间的关系。也把放电视(“会说话的衣服”)、变戏法等非现实,表达得更自然些。加上生动、形象(电视屏幕)、示范给幼儿,帮助其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兰嫂到懒嫂,是作者提倡的一种教育观念。“是啊,看来在孩子面前,我们有时候要‘懒’一点才好哩!”这里的懒,是培养孩子独立、自理的生活能力与习惯的教育。《除虫药草》表达家长不当的育儿方式,只喂药包办,不让幼儿自主活动。袋鼠的形象选择尤其形象,家长把幼儿整天放在袋子里,溺爱有加。《三篮红薯》是傻熊多多的故事,主题是提倡儿童动脑、动手。

3.生态主题

《森林的感谢》表达生态伦理思想的自然价值论。大自然对人无私的馈赠,只需人善待、同情(自然)弱小。小姑娘驱赶花蛇救了小鸟,因此获得自然的馈赠,满载而归,只因慈悲,得以丰厚的回报。“小姑娘把蚌送回山溪。她戴着项链,背着蘑菇、灵芝,提着红薯,握着人心果,走在回家的路上。”《回龙山的故事》生动地揭示了环境污染的现实问题,吸云龙都差点一命呜呼了。《天鹅湖》星星国里的“最有本领的”天鹅姐姐斩不断黑龙、净水瓶也挡不住黑水怪,只能无功而返。

4.文化和哲学的主题

认识自我。《虎大王的小名儿》写虎王威威去魔法医院,换上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脖子、马的蹄子、野猪的嘴巴、豪猪的硬刺、孔雀的大尾巴,但在竞选比武大会上失败,被认为是“大虫”,最后恢复原样。《丢失了自己的小猩猩》的小猩猩小黑要求外星猴给自己换长臂猿的手、金丝猴的毛和聪明的脑袋,结果是成了怪物,“呆呆傻傻的,什么话也不会说,倒像个没有灵魂的大木偶。”老猩猩点明主题:“失掉什么都不可怕,千万不可以丢失我们自己啊!”最后小猩猩都又换回了自己的脑袋和身体,高兴地说:“现在,我又找到自己了,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伟伟的奇遇》告诉儿童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是平平凡凡的。

发扬传统文化。《冰淇淋大厦》有绿林仙姑施展法术造了冰淇淋大厦,被大家一吃而空,“只有你们自己动手造的房子,才是好房子。”西方的文化(冰淇淋)不能生存栖息,只有自己动手,结合各自特点,才是好房子。《一个中国字在国外》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外国)不足的一种纠正。

表达道家哲学。《巨人和小人》设计了“连接南坡、北坡的神奇山洞”,设身处地,巧妙地解决了两地人们的纷争。故事也诠释了庄子说的“小大之辨”,道理当然适宜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是现实,更是哲学。

责任编辑:赵燕飞

语义网与本体 篇12

现今的网络是松散、开放的资源集合,最大的弊端是智能化程度低、网络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也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WWW创建者Berners-Lee于2001年正式提出语义网的概念[1]。在语义网的构建中,本体[2]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本体在语义网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开展对本体的应用研究在语义网实现中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本体从概念上说是个实体,可以随意将现实世界存在的事物进行肢解,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构建起相应的体系,而剖析其本质含义,本体就是许多主体共同协定的对特定领域共享理解的表示。开发本体的目的是使人类、计算机能够对知识实现共享和重用,方便地进行知识的交互和协作。

2 语义网

2.1 概述

语义网并未脱离互联网进行操作和运行,而是从万维网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类模式,它既能处理人类语言,又能迅速地通过和电脑的连接来完成交流工作,是智能网络发展的必经之路。语义网为文件连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还能利用识别功能来分辨信息的成分。语义网从结构和作用都实现了智能化的进展,承担了人类原本的工作量。无论是使用者还是网络本身,都能利用信息或借助共享平台来帮助自己实现相应目标,而网络动态的服务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到个性化、主动化发展才能凸显语义网和其他网络之间的区别。

2.2 结构

语义网在原有WWW基础上进行利用和扩展,实现网络信息语义的全面覆盖任务,而计算机拥有这种功能后自然就能形成和人类之间的无阻碍交流合作。研究语义网的结构,它利用层次关系来形成推理关系,使得计算机能理解信息的语义,并能及时处理该类形式,所以设置层次关系实际上是在RDF/RDFS和XML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类有效规则,使得本体能完成语义知识表示工作。

第一层:语义网利用Unicode和URI为基础,而基于U-nicode是一类字符集的关系,而充分发挥了其语言字符集中作用。Unicode嵌入数据格式中能有效支持全球多数国家的主要语言,并能提供检索工具。统一资源定位符简称为URI,它具有识别网络资源的功能,并能将概念清晰、准确地定位出来。语义网依靠体系结构的第一层来奠定运作基础,资源的编码工作全权由Unicode负责,而URI会进行资源的标识活动。

第二层:XML+NS+XML Schema汇总成SGML,使用者可以随意改变文档的结构,并且无需操作过多解释的流程。URI索引会确定NS的命名空间,它具有避免重复利用的优点,当一项字符放置在不同应用中时所产生的描述不会存在差异。XML Schema代替了DTD的位置,其实施的数据校验机制能为XML文档提供最佳服务。第二层能将网络信息本身的数据结构、表现形式、内容分离开来,而标准的语言有效地构成了数据内容和结构。

第三层:RDF+RDF Schema中的RDF是一种计算机语言,能完成描述WWW信息资源的任务,同时为多种元数据建立起了标准的结构框架。RDF旨在解决语言二义性描述的问题,利用XML标准语法来解释资源对象,同时让计算机储存该类资源。RDF Schema构建的体系就能很好地理解信息资源词汇,通过有关词汇嵌入的机制来实现资源汇总和对接的目标。

第四层:Ontology vocabulary以本体词汇的身份定义概念和描述抽象关系,它能准确的鉴定资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描述的基础上完成词汇表的扩展工作,而通过第四层的关系,使用者可以丰富概念之间的关系,扩大词汇解释范围。

3 本体

3.1 本体的含义

本体(ontology)源于哲学的同名概念。在哲学上,本体是物质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或说明。从本质来说,本体属于一类规范说明,它拥有共享概念的模式,并且能形式化处理概念,通过四层含义来完成个体向团体的变化。首先它具有共享的功能,而概念模型能很好地通过概念来建立抽象词汇,它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环境状态,而是客观的展现问题实质。

3.2 本体的构成

下列公式可以明确、清晰地表示本体的构造:本体=概念+属性+公理+取值+名义

原始概念和定义概念都归属于概念内容,而这里的属性是一类必要条件,是对概念特征或性质的描述。公理是为概念和属性设立的一类规则,它规定了上限和下限,而无实例的概念称之为名义。

当然,对于本体的构成,也有一些不同的提法。例如:Perez等人用分类法组织了本体,归纳出5个基本的构造元素:

(1)对于类(classes)或概念(concepts)的定义明确,它包括一切事务的策略、描述、行为和功能,还包括推理的过程。语义分析概念,它集合了所有对象,通过框架结构来解释概念的名称,同时能集合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描述概念时运用自然语言。

(2)在应用领域中所有概念和概念之间的交互作用汇总成关系(relation),实际上是以R:C1×C2×…×Cn的n维笛卡尔积的子集为标准的,常见的子类关系很关键,对象元组的集合对应着本体的语义关系。

(3)函数(functions)的存在有其特殊的原因,每个输入值对应唯一的输出值,n-1个元素和n个元素有着必然的关系,通过F:C1×C2×…×Cn-1→Cn来完成形式化的定义任务,如函数Mother—of(x,y)中y孕育了x。

(4)公理属于一类客观规律,例如概念乙包括了概念甲的事实。

(5)元素表示实例(instances),实际上也是操作的对象。

语义将本体划分为4类主要关系,如表1所示。

3.3 本体的构建

考虑到问题域的情况,还有针对不同工程涉及区域不一样的现象,所以构建本体具有差异性,而标准的本体构造方法还是沿用手工模式,在领域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为了能更有效、快速地构建本体,还需要按照下列5项规则进行执行和操作:

(1)明确性和客观性:在术语的选择上要秉承明确性、客观性的原则,使得本体语义定义更加科学。

(2)完整性:按照完整性要求来描述本体,让网民能通过表意来理解其含义和内容。

(3)一致性:术语作为一类特定领域的概念,本身的含义应该和实际推论一致、相符。

(4)最大单调可扩展性:出现要添加术语的情况要建立在不改变原有内容和含义的基础上。

(5)最小承诺:用数量最少的约束条件来对待建模对象。

在遵循上述规则的基础上,人们创造了许多的本体。目前有5种比较典型的构造本体的方法。

(1)IDEF-5方法

美国在上世纪中后期就提出了IDEF的概念,它是一类从结构化分析方法细化和转变过来的方法,直到1981年美国空军开展了ICAM工程,开始首次使用IDEF方法。ICAM DEFinition me-thod简称为IDEF,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演变,现阶段它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系列后盾。KBSI是为能更好地描述和获取企业本体内容,所以利用具有图标语言和细化说明语言的IDEF5来操作,使得概念、关系、属性之间更清晰明了。

(2)Skeletal Methodolody骨架法

Skeletal Methodolody骨架法普遍称为ENTERPRISE法,它专门针对企业本体的创建工作展开研究和操作,能有效地监督企业建模过程。

(3)TOVE企业建模法

加拿大Toronto大学企业集成实验室提出了TOVE法,,这是一类在商业过程和活动建模领域中开发TOVE项目本体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方法,而关于知识的逻辑模型通过本体来建立。形式化的集成模型要依靠一阶逻辑来完成,包括最基本的项目本体、服务本体,再通过调度本体和企业设计本体来充实。

(4)循环获取法

循环获取法通过环状结构来实现高效运行,通过以下5个项目来完成:

1)选择数据源:数据源是环形的起点,一般来说核心本体都要依靠其完成重要选择。以Dahlgren、Cyc为代表的通用本体以及以Germa Net、Word Net为代表的词汇-语义网都需要通过数据源来完成准备工作,基础本体的选择意味着使用者有权利再次选择有关实体的文本。

2)概念学习:文本所处的领域有其专门的概念,而通过这样的分类会区别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领域聚焦:领域聚焦侧重凸显相关性,将无关的概念剔除出去,通过保持有效概念来形成以本体为终极目标的概念结构。

4)关系学习:基础本体中会存在一些固定不变的关系,而除了利用这部分关系,还需要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来汇集更多关系。

5)评价:对相关领域的看法和意见都可以做出评价,通过以上5个程序的操作来不断重复和改进。

(5)Uschold方法

英国爱丁堡大学以Uschold为首的团队提出了Uschold本体建模方法,以企业本体开发为中心,通过以下4个步骤来完成:

(1)明确构建本体的目的,在目的的索引下划分范围;

(2)先获取基础本体,完成本体编码工作,通过集成来建立本体;

(3)对初步建立的本体进行评价;

(4)确定最后的文档结果。

通过使用Uschold方法来构建企业本体,所有术语和定义都围绕企业而生成。

4 语义网与本体

语义Web通过开发有效的Web信息来建立信息和计算机之间的桥梁,而这类语义是被计算机所纳入的,完全能满足智能软件代理的工作,而通过WWW能实现分布信息的访问和搜索工作,使得异构不存在不通用之处。常见的XML和RDF所表明的语义都是围绕信息资源展开服务的,而提供给XML的标签属性集不会受到任何范围的框定,可以自由发挥涉足其他空间。XML和RDF在处理语义的过程中都凸显了不足之处,首先是针对相同的概念时会通过多式多样的词汇来解释和表达,而相同的词汇也不存在唯一性,而需要多种概念来表示。

5 结语

分析了语义Web背景和层次结构,以及本体在资源信息共享和在知识表示方面的优势,指出语义Web的核心是本体。形式化定义的本体不仅可以描述特定领域内的相关概念,而且能够描述概念之间的语义联系。使用本体作为信息检索的载体,用户能够方便地在概念上描述信息需求,构造复杂的语义查询。进而介绍了本体的概念、构成以及典型的构建方法。分析了把本体技术应用于语义网后多具有的优势。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陆建江,张亚非,苗壮,等.语义网原理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宋炜,张铭.语义网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何克清,何扬帆,梁鹏.本体元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李洁,丁颖.语义网关键技术概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8):1831-1836.

【本体学习】推荐阅读:

本体本体07-11

安全本体05-20

本体因素05-29

体育本体06-07

本体课程06-11

机械本体08-04

本体研究09-01

旅游本体09-05

本体思考09-17

本体空间09-23

上一篇:老年开胸手术下一篇:人才培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