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组织教学

2024-12-31

小学低年级组织教学(通用12篇)

小学低年级组织教学 篇1

组织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依据教学理论, 运用专业知识或教学经验等, 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相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 组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小孩子好奇心强,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需要时时提醒, 而提醒的方式方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因此,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组织教学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的成败与否, 与组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根据杜威先生在《儿童与课程》里的观点, 教育过程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学生, 我们不仅要分析教材, 还要关注学生。在教学中, 我们要研究学情, 把握学情, 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在于组织好教学来完成。在此, 就我十几年来摸索的小学课堂组织教学, 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 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课堂纪律问题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变化。在教学中, 要逐步让学生树立一种纪律意识。首先, 要避免人为添乱。有时, 我们的教学课堂由于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考虑不周, 在课堂上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 从而使课堂杂乱无章。比如, 在一节语文课上, 教师分组让学生上台竞赛, 为了鼓励学生, 关注竞赛内容, 让各组学生大声为本组同学加油呐喊, 小学生顿时情绪高涨, 教室里一片沸腾, 任凭教师如何喊停, 也无济于事了。其次, 要在学生中树立纪律榜样。小学生好胜心强, 最希望的是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在学生中, 树立榜样, 不仅能促进榜样学生本身的进步, 同时, 能带动其他学生向榜样看齐,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我的课堂中, 我常常把表现好的学生当作榜样, 对其大加赞赏, 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以他们为榜样, 课堂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使用儿童化的语言, 让学生易于接受

在组织教学中, 同样的意思, 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 效果会迥然不同。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 为了搞好课堂秩序, 一位刚毕业的年轻数学教师是这样做的:他环顾一周, 发现有少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就神情严肃地对他们说:“某某、某某同学上课要认真, 不要搞小动作, 看别人做得多好啊!”那几个学生仍然对教师说的话毫不在意, 依然“我行我素”。而另一位一年级的教师遇到类似的问题却是这样做的:她看看这几个学生, 然后笑容满面地对全班同学说:“看, 某某同学坐得真端正!听课真认真!我们比一比, 看哪个组表现最好!”话音刚落, 孩子们立刻坐得端端正正的, 注意力全集中起来了。

三、正面引导, 积极参与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 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 是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而高质量、搞效率的课堂与教师的组织教学息息相关。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地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 我在教二年级《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 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抛出几个问题:课文中写了哪些植物?他们分别用了什么办法让孩子们告别妈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植物妈妈用了什么样的好办法呢?安排小组讨论、圈画、看图等学习活动, 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 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的目的。这样, 在相同的时间里, 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 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

四、教学语言简练生动, 巧妙运用肢体语言

一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的简洁生动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的语言应该做到抑扬顿挫, 不拖泥带水,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而不是平淡地讲下去。如果这样的话, 不超过五分钟, 学生就会产生听觉疲劳, 从而对课堂不感兴趣。有时, 课堂上, 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去提示学生, 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学生就能心领神会。记得有一次课上, 学生正在认认真真地听课, 一个学生正玩着手中的铅笔, 这时, 如果语言提醒, 会转移其他正在认真听课的孩子的注意力, 不提醒的话, 这个学生又浑然不知。我边讲课边向他走去, 轻轻摸了一下他的头, 他马上会意, 放下手中的笔, 认真地继续听课。还有, 当学生思想开小差时, 我会用眼神、手势示意, 他们马上明白, 注意力也立刻回到课堂。这样, 既顾及到了学生的尊严, 也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 低年级的课堂组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配以简洁、生动的语言, 吸引学生、表扬学生、激励学生, 随机应变, 才能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

小学低年级组织教学 篇2

1、课前准备儿歌:

上课铃,叮当响,我们快步进课堂,不挤不碰不吵闹,静静坐在座位上。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把课上。

2.课堂调控口令:

值日生:起立

敬礼

生:老师,您好!用眼看,用耳听,动脑筋,坐得端。(师)小小手——(生)放放好。(师)小眼睛——(生)看老师。(师)嘴巴——

(生)闭紧了。(师)小腰板——(生)挺直了。

眼睛——看老师,腰板——挺直了。竖起耳朵——好好听。或:小腰板――挺直点!两个肩膀――放松点!小眼睛――瞪大点!两手放好――坐正啦!(以上通常用于集中学生精力)第一第一在哪里――第一第一在这里!

(通常用于引导学生尽快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收拾学习用具)谁的眼睛最最亮――我的眼睛最最亮!(通常指提醒学生看黑板)快快快,动作快――我是第一坐好啦!(通常指学生下座位活动)师:一二三;生:坐得端 师:抬头挺胸;生:看黑板 师:小眼睛;生:看黑板; 师:谁坐好?;生:我坐好。师:小手;生:放好。师:谁最棒? 生:我最棒!

一二三,请坐端,七八九,闭上口。

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通常体态语示范学生坐好)同学们,我问你,上课应该怎么做? 身坐正,脚放平,眼看老师守纪律。

谁来帮帮他――我来帮帮他!(通常用于学生回答问题需要帮助)小火车开起来,—— 一开开到我这里来。

谁来修火车――我来修火车!(通常指开火车时遇学生卡壳情况)师:小火车,开起来。

生:咕噜咕噜开起来 师:火车头在哪里?

生:火车头在这里 师:这排火车开起来(横、竖都可)

(1)小老师在哪里——小老师在这里。我是x老师,请你跟我读(小老师领读)(2)小老师接力棒,一传传到谁那里? 小老师接力棒,一传传到我这里。(以此循环)拍拍手——你真棒。

xxx你真棒,我们为你鼓鼓掌。

Xxx再想想,我们为你加加油。

(以上通常用于评价鼓励)

3、读书口令:

师:读书时;

生:脚放平。

师:头不歪来; 生:身要直。

师:双手捧书; 生:稍倾斜。

师:眼睛离书; 生:有一尺。生读完课文、写完字……

师:书回原位(本子回原位、笔回原位……)生:回原位(生边说边做动作)师:翻到xx页 生:xx页(边说边翻)

一年级:

二年级: 师:左手按书

师:双手捧书 生:左手按书,右手指字

师:双手捧书,背挺直

读到哪里,指到哪里

读到哪里,看到哪里

4、写字口令:

(1)师:写字时;

生:脚放平。

师:头不歪来; 生:身要直。

师:手离笔尖; 生:两指头。

师:胸离桌沿; 生:一拳头。

试探小学英语低年级组织教学 篇3

随着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之后.我校对学生培养更注重多元化,使学生不仅在学习本国语言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在学习外语其他等学科非常重视。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英语教学,然而在老师与家长心目中,有种此项科目在中学为非常重要的主课.而在小学呢?到底是主课还是副课?的疑惑。身为小学教师的我,对此情况也非常了解。课堂纪律因此也特难约束,要想将本科目让学生学的轻松快乐,又能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这无疑会给英语教师造成非常大的压力,英语教师教的班级甚多,每个班级也只有三节课。在此班级多、学生多,每周每班课数少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教好英语组织好课堂教学,对此笔者讲述一下自己在现实中所遇见问题和自我解决的方法。

一、对教师自身要求的提高

要想给学生一滴水,就得自己有一桶水。身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刚从事的教育者.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要时时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笔者经常看中小学生英语教法,小学英语周报,从中获取新的知识,这样就会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素质。如果按部就班,填鸭式地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听起来就枯燥无味,学起来毫无兴趣,因此要不断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种新的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目的。

二、课前充分备好课

不仅要备课本,更要备学生,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天性好动,注意力不太集中,因此在备课之前必须下一定的工夫,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导致课堂混乱,纪律很差的局面出现。

三、在课堂上。老师要起主导作用

控制好课堂纪律是一门非常大的艺术,特别是低年级,由于刚上小学而且又是学习第二语言,因此,小学生就会毫无约束力、控制能力差。注意力相当的不集中,在此笔者在课堂上经常用到如下的方法:

1、教师要懂得赏识学生

众所周知,渴望得到赏识,渴望尊重,理解和爱都是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在被赏识情况下的学习效果才会好。

(1)在语言方面给予真诚的赞扬

在英语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的时候,无论是学生取得进步还是受到挫折和失败,笔者都以鼓励性语言进行赏识.我班有位同学平时在读音方面口齿不清,其他同学总爱笑话他,但这位学生平时非常认真,笔者感觉应该给予鼓励。因此在课堂上笔者点名让他回答问题,只要他回答正确笔者立马表扬,很少在全班同学面前纠正他的读音,课后笔者再找他进行指点,在笔者的教育下.这位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高涨,现已经是班里的领读者。

(2)物质方面的奖励

事实证明,在精神鼓励的同时也要给予物质方面的奖励,这样会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奖励和奖品。笔者经常准备日常课堂上使用的小红花,贴纸,糖果,文具用品,课堂积极发言者就发一朵,组与组之间比赛第一名,每人一朵,课堂爱表演的获得一朵,累积三朵可换小熊贴纸一个,十个贴纸可换铅笔一支,二十枚贴纸可换文具盒一个。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课堂活动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It's nice.”一课时,笔者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学生分别准备一件漂亮的衣服 (coat,T— shirt,shirt,skirt,blouse,dress,sweater,jacket)。当新知呈现阶段结束后,笔者就组织大家开一个时装模特展示会,让学生准备几分钟,每组学生设计自己组的展示形式和介绍语。时装表演开始了,学生们踏着模特步闪亮登场,笔者适时为他们配上音乐,他们一边摆造型,一边用所学的英语介绍着: Look at my new jacket.Look,this is my dress......台下的学生和笔者一起评论: It's nice.It's pretty.It's smart...此时各小组展开了有趣的竞争,学生积极性很高。既让这些单词、句型在欢乐的气氛中得以熟练地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主、合作、创新意识。

3、重视竞赛在课堂中的作用

全班人数之多,笔者把全班分为 4大组,在黑板上标出 G1 G2 G3 G4只要听从老师指令的那组,老师就给加上一个苹果,抢读单词比赛,背课文,哪组坐得最端正都相应给加上一个苹果 用五彩粉笔在黑板上既美观学生又喜欢,这是笔者在课堂纪律方面用得最多的,而且非常有实用性。在教单词时,同学之间看谁反应快,如吃苹果比赛,吊小人比赛,大小声比赛等等。学生不肯落后的心理,促使他们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牢牢地记住单词或单词拼读。

四、学以致用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要经常注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自己动手搜集素材,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 26个字母时候.我选择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由许多字母组合表示的意思,如 :VCD、CD、CCTV、WC、PUSH、扑克上的K,T恤上常有“SPORT”adidas等等。还有门上写的push...笔者让学生抄写所有带有英文字母的商标或品牌,看谁收集得多、读得准,这样就使字母课上得生动有趣。两节课后,学生就掌握了字母。

五、结语

小学低年级组织教学 篇4

一、抓住学生的心

“有一次, 猴妈妈出去了, 她把摘的桃子放在桌子上, 让小猴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 小猴看到这么多桃子, 馋得口水直往下流, 哪有心思数啊? 急的直抓头. 小朋友们, 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一天, 孙悟空请猪八戒来做客. 猪八戒一见大西瓜, 口水直流, 伸手去拿, 孙悟空急忙拦住. 悟空对八戒说: “今天, 我要出个题目考考你, 看你到底聪明不聪明: 师父吃5 个, 沙僧吃3 个, 师父比沙僧多吃了几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六七岁的孩子, 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 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能将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 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 肯定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中如果有熟悉的人物, 生动的情节, 再配上惟妙惟肖的投影画面, 相信能一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二、让孩子动一动

儿童的年龄特点就是爱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是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 在过去的教学中, 教师过多地强调示范的作用, 如今我们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 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 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例如, 我在教学“数字4 的读写”时, 设计了“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 4 名学生围着3 张椅子绕圈, 其他学生唱歌, 歌声停下来后, 学生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 看谁的反应快. 通过这个游戏, 学生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 了解到“3 比4 少1, 4 比3 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3”的知识, 又引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又如, 教学“10 的组成”时, 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 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 伴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的旋律. 相互找朋友, 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 就是一对好朋友. ( 如, 3 和7 组成10; 2 和8 组成10 中, “3”和“7”是一组好朋友, “2”和“8”是一组好朋友. ) 学生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 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理念, 对数学学习有了更多的亲近.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让课堂更有趣

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 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有利于教学. ( 例如, 在学习“10 的认识”的课堂上, 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 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 接着跳出1、2 、3 4、5、6、7、8、9, 同时出现画外音: 9 说自已最大, 看不起“0”, “1”出来打抱不平, 说: “如果我与0 站在一起, 就比你大. ”教师问: “小朋友. 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 1 和0 站在一起, 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吸引住了. 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 “10 的认识”. 这种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 加深了孩子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

四、让孩子相信自己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以及学生间情谊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年级学生心灵比较脆弱, 教师过多地责备或过高地要求都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 降低其自信心,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教学语言艺术, 让孩子在课堂中相信自己很棒, 相信自己能行. 在课堂中, 教师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 鼓励学生这样肯定自己的表现: “听明白的点点头”, “完成任务的小朋友们笑一笑”等; 有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后, 为了带动其他学生, 老师可以这样说: “还有谁能像他说的一样好?”即使答错了, 也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对答中能够给予肯定的东西, 并巧妙地维护学生的自尊: 如“这是答案的一部分, 但不是全部, 你的思路是正确的; 我们对你的想法很感兴趣, 你能给大家再说一遍吗?”等, 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信任, 确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厚了. ( 下转第27 页)

最后要强调的是, 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 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 了解教学大纲, 精心备课,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上好每一节课,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要想教的好, 全在于运用;要想运用得好, 全在于吃透. 只有熟悉大纲, 吃透教材, 使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上课时才能挥洒自如, 得心应手, 才能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2]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能吸引住学生才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有责任使学生信服数学是有趣的. 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不断实践总结, 让自己的课堂更有趣些, 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的难度, 用案例呈现的方式列举了如何从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自信心等方面着手提高一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吸引住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1]雷玲.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1.

[2]新课程,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12.

小学低年级组织教学 篇5

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约束能力差。在课堂上时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如玩橡皮、玩铅笔、回头说话、在书上、本子上或桌子上乱涂乱花等,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置之不理,有的当老师讲课或者同学发言时就喜欢插嘴,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语。课堂上时而吵吵嚷嚷,时而死气沉沉。因此,组织课堂教学就尤为重要。

一、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唱儿歌、演数学话剧等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操作、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中。例如讲故事,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导课中、在一些练习题上都可以创设故事情节。如:在一年级《背土豆》一课中就创设了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情节来导入新课;在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一节中就创设了黄山、华山、泰山、香山比身高的故事情境;在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授有余数除法时,针对课本图片“小蚂蚁用树叶过河”的练习题就可以创设小蚂蚁过河的故事。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交流等,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二、采用“哄”的教学对策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哄”就是要诱发学生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潜在能量”,使之由发展可能变成发展现实。“哄”是一种教学技法,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一种教育境界,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哄”的方法最为常见。

1、言语上的“哄”。

运用正确适当的语言“哄”着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数学课堂组织的重要手段。例如:“看,某某某做的最端” “某某某听讲最认真,是这节课的听讲冠军” “某某某这段时间进步最大” “某某某发言最积极” “某个小组表现最好” “这个题老师不会做,你能帮老师做出来吗?” “老师不会的题你都做出来了,你竟然比老师还聪明,你真棒!”„„ 一句赞扬、一个微笑,哄着他们,激励着他们,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所以课堂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哄”着他们,课堂上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引导走,积极主动去学习。

2、物质上的“哄”。适当的物质奖励也能激励学生认真专心听讲。我用的最多的是奖励“小贴贴”和“加量化分”。开学初,我给每个学生量化分100分,表现好的加分,表现不好的减分。对于每一节课上表现好的学生就奖励一枚“小贴贴”,并加一分。月末、期末对量化分高的前20名奖励本子。有时,也会用糖果、饼干等进行奖励。一个小小的水果糖或一个饼干就可以支持着大多数孩子一节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表现。

其实,不管是言语上的“哄”,还是物质上的“哄”,受到奖励的只是少数学生,在激励这些少数学生的同时,最大的作用是给大多数学生树立榜样。收的奖励的同学心里美滋滋的,想要表现的更好;其他同学心里羡慕,也想要老师的表扬、奖励,于是就会向他们学习,坐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积极表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受的奖励的这少数人,以榜样形象激励着全班同学,于是课堂秩序变好,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三、趣味性的练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仍占主导地位,正处于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变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在一节课中前十五分钟一般能够集中注意力,而在后一段时间注意力明显下降。此时,练习的设计应注意趣味性。根据儿童好动、好奇、好新、好胜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新颖的、有趣味性的练习,例如:开火车、摘果子、接力、送信、小动物找家、夺红旗、找朋友、看谁算的又对又快,打擂台、走迷宫、当医生等形式,这些练习具有游戏性,学生感兴趣,也给每个同学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或者将一些解决问题的习题用一些小故事展现出来,学生喜欢听也有兴趣学。这样让学生做一些轻松愉快的、有趣味性的练习,学生兴趣浓,注意力自然集中,不仅及时巩固了新知识,同时能够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使他们爱学数学。

小学低年级组织教学 篇6

如何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来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小组学习,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优化组合,学会交流

优化组合小组,是小组合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他们的合作往往只流于表面,所以让学生学会交流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

第一,逐步培养合作意识。低年级学生的小组合作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要注意合作小组内人员最好从同桌开始。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听;一个人操作,另一个人观察、评价。然后互换角色进行,让学生逐步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第二,合理分配,各尽其责。在学生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时,随着年级的递增,我们小组合作的人数可以适当增加至四人。在确定小组人员时,应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性别因素等来搭配,以强带弱,均衡组合。小组成员要做好合理的分工,确定组长。并根据他们的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务,如:收集资料、记录情况、汇报交流成果等等,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二、根据特点,培养习惯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为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中,教师要训练学生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要听得表扬,也要听得进批评。

第二,学会质疑。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要敢于质疑,如有疑问,应大胆寻求根源,不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

第三,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教师应积极调动发言机会少的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

第四,学会遵守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约束,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三、营造氛围,精选内容

1.积极营造合作氛围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在二年级下册教学“找规律”时,我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规律,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面一排的第一个放在下面一排的最后,上排的第二个往前移,成了下一排的第一个,下面的也是一样的。”我肯定学生的观察,并组织学生讨论:“给这种规律起一个什么名字?”我放手让学生去说,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一名学生说“循环规律”,我随即让他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我们从轮换座位想出来的,每个星期一,第一排的学生坐到最后一排,其他位置的同学向上移一排,以后每个星期都这样循环轮坐。”我借机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表扬他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2.精心选择合作讨论的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我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全部拿出来,然后互相交流讨论,看看怎么分类。有的同学是按铅笔的颜色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无橡皮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没有削过来分的。我一一肯定学生的这些分法是对的,并引导学生明确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能进行不同的分类。

如何组织好小学高年级课堂纪律 篇7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高年级,课堂纪律

以往我们对课堂纪律的认识就是要让学生怕老师, 老师必须有绝对的管理权, 通过对学生严厉的惩罚来对学生进行行为上的控制。正是由于这种认识让以往的课堂少了一些活力, 学生内在的个性得不到发展。随着行为的受限制, 他们的思维也有了局限性。新课改后,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静下来思考的时间少了, 我们要如何把握课堂的动与静, 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专家们提出在课堂纪律上应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情绪, 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自由。我们的课堂应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 理解学生的需求, 分析学生的课堂心理反应, 了解他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走向成熟, 他们更加希望老师关注他们的情感, 希望和老师平等对话。那么如何组织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呢?

一、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 认识课堂纪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但对学习不感兴趣;2、注意力差, 容易走神, 虽然人在课堂上, 但心思却不在课堂上。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调控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课后, 多和学生交流, 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 增进师生的感情, 也有利于教师维持课堂纪律。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只要和孩子有了感情基础, 我相信在课堂上他们也会听老师的话, 替老师着想。

二、以科学理论为依据, 有针对的组织调控课堂, 增强课堂组织的有效性

首先, 课堂组织要以教师的威信作为基础。作为一名教师, 无论是从人品还是学识, 都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一言一行。特别是高年级的小学生, 一旦他们认可了一名教师, 就很容易以教师的话为行动指南。反之, 如果他们不认可这名老师, 也就对这名老师所教课程产生逆反心理, 甚至有的学生故意和老师作对, 不去学习, 造成很坏的影响。

其次, 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对他们严格要求, 要把对他们的尊重和信赖和对他们思想、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我们经常提到要严格要求学生, 这里的严格是针对思想、行为和学习的。如果思想上和行为上犯了错误, 就一定得去教育使其改正。但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现在的孩子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和理解, 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互相理解、以诚相待, 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有帮助的。我们班有个孩子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所以思想和行为都比较独立, 比别的孩子成熟很多。他在课上和平时的生活中都表现的比较大胆,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我觉得他比较难管理, 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批评他。私下里我听到他说老师偏心, 不理解他, 太自以为是。后来我和他的父亲认真谈话后, 才知道他在父母的心目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所以我反思我的管理方式, 觉得应该和他好好谈一次。通过用心交谈, 他明白了老师的想法和难处, 他也敞开心扉, 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从那以后, 在课堂上, 我从他的眼神里读出来一个孩子对老师的信赖和得到理解和尊重的满足感。

再次, 在管理的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要做到严慈相济。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一节课都是用言辞或巡斥来维持课堂纪律是不可取的, 这样更容易让高年级的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对于课堂上个别学生的不当行为, 如果是影响了其他同学就可以稍微停顿一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他们能从老师的眼里读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是对的。课堂上有一些事不是学生故意做的, 我们要用幽默的语言去化解, 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最后,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时老师要全身心投入, 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关注每个学生, 用眼神和他们交流, 形成一种默契。到了高年级孩子的想法比较多, 要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交流, 即使想法与教材的初衷有不符, 但也要考虑他们生活的年代特点和生活条件, 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去交流, 就会产生共鸣, 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高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二十到三十分钟, 他们都喜欢故事性较强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有效的辅助手段, 比如:使用多媒体听课文录音或播放视频, 效果更好。

三、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提高课堂组织的实效性。

小学课堂组织调控的作用很大, 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 重视知识、情感、态度的统一, 要以传授知识为主, 坚持教学内容和教师情感融为一体。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持学习的毅力。对学生多鼓励, 多表扬, 培养自信和学习兴趣。

2. 课堂组织要把握好度, 我们不能为了组织而忽略了课堂的教学目标, 不能一气之下放弃了讲究教学艺术。

太情绪化只会导致教学效果更差。以前我在教学时就把很多时间浪费在了课堂纪律的组织上, 即使组织了也起不到任何的效果。经反思后, 我发现孩子最不愿意听到老师命令和训斥的语言。所以, 我不再命令他们, 而是用幽默的方式提醒他们, 效果较好。这样, 既不耽误时间, 又能让课堂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 课堂组织调控要讲究方式方法。

我们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 和学生在情感上交流、沟通, 能把课文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增加他们参与讨论的兴趣, 也可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刚接高年级的班时, 首先要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名新老师, 要花费一些时间, 和学生达成共识:上课遵守纪律, 尊重老师;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去做。

总之, 小学高年级课堂纪律组织是一门艺术, 如果我们能让每堂课都生动有趣, 让每堂课都气氛活跃, 那么教师就和学生有了一种默契, 会共同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效率必定会提高。让我们共同努力, 创建有序、高效、和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范君.浅议新课程下小学的课堂纪律管理[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2009年04期.

组织低年级教学之点滴体会 篇8

一、制定口号, 抓课堂常规

学生刚入学时, 没有一点规矩, 大喊大叫, 又打又闹, 这时, 为了能让学生尽快地安静下来, 可以制订一些口号来约束他们的行为, 同时也可以在上课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如:在学生乱说话时, 老师说:“小嘴巴”, 学生接:“不说话”;在学生坐姿不正确时, 老师说:“坐直”, 学生接:“one, two”;想让学生看黑板认真听讲时, 老师说:“手放桌上”, 学生接:“眼看前方”;当发本子时也有歌诀:“传本子, 传本子, 传好本子来写字”;发好本子怎样才使学生很快地安静下来呢?老师立马喊:“一”, 学生接:“拿好本子”, 老师喊“二”, 学生接:“拿好铅笔”, 老师喊“三”, 学生接:“坐端正写”。这样简短的一二三, 不仅规范了学生的写字姿势, 还会养成学生安静写作业的习惯。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较短,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可以安排课堂中稍作休息, 在休息时可以这样喊:“哆来咪”, 学生接:“我休息”。这样的口号喊起来, 不但班内课堂纪律大有好转, 就连课堂教学效果都有明显提高。

二、树榜样, 抓典型

一年级学生特别希望能听到老师的表扬、称赞和鼓励。老师一句“你真棒”比妈妈买的糖还要甜。所以, 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我就在孩子们表现不好或课上乱说话时, 寻找班内做得最好的同学, 适时地进行表扬, 说:“✕✕同学是我们班表现最好, 最听话的孩子。”话音刚落, 只见同学们就齐刷刷地坐好了, 如果这时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坐好, 就要抓住典型, 进行批评教育, 让前者与后者形成鲜明对比, 让孩子自己区分好坏,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当某个同学读书的习惯很好时, 我就抓住好机遇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瞧, ✕✕同学真会读书, 一手指着书, 眼睛还看着书来读, 做到了心到, 眼到, 口到。”当我表扬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的孩子时, 其他的同学就会一个比一个声音大, 此刻我感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教学中要尽量挖掘每个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 一旦发现便要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地用恰当的语言予以表扬。即使学生有错误、有失误, 也要用善意的艺术的方式予以批评, 引导学生改正。

三、先严后宽, 宽严结合

常听有的老师说, 教小孩子, 首先要跟孩子们拉近距离, 和学生成为朋友, 要让他们喜欢你, 正所谓“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话虽如此, 但我却有不同的理解。我觉得, 孩子其实都是听话的, 只不过自制力比较差, 如果一开始就与他们距离太近, 那么学生喜欢归喜欢, 却少了几分怕劲儿, 以后再想严管就难了。所以我认为, 应该一开始就把学生制住, 让他怕你, 等他们慢慢有了规矩, 再与他们靠近, 拉近距离, 这样学生对老师是既怕又敬。

四、习惯培养

有很多老师都说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没规矩, 上课乱说话, 老师讲课也不听, 该怎么办?其实,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如果第一次上课, 老师在讲, 学生没听或在说话, 老师不加以制止的话, 那他下节课还会说, 慢慢的他会觉得上课说话没事, 就会越说越厉害。而且, 别的同学也会跟着学, 只要有一个同学说话, 老师不制止, 那别的同学看他说话没事也就会跟着说, 慢慢的上课说话的就越来越多, 时间长了, 学生养成坏习惯, 再想改就难了。所以, 我认为, 刚开始, 哪怕上课少讲几道题, 哪怕上课少解决几个问题, 也要培养学生的习惯, 只要有人说话, 就一定要提醒、制止, 等学生养成好习惯, 以后上课就省心多了。上课时还注意哪些方面的习惯培养呢?课前准备:书本怎么放, 文具盒怎么放, 老师要有统一的规定。对没有准备好的学生也是一个警示。师生问好时也要有要求, 学生站得很端正, 很有精神, 整个班级看起来很整齐, 精神饱满。怎么翻书, 怎么读书也要有要求, 左手放哪里, 右手怎么指, 老师要示范, 并在巡视中个别矫正。回答问题时要站直, 两手垂立, 声音要响亮。

组织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9

一、创设情境, 活跃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 引人入胜。

在教学中, 以疑创境, 于无疑处生疑, “疑”可以促进学生更多地思考, 可以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 总是由问题开始的, 又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 要依据教材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 去引起学生的求索和对疑难问题的积极思考。在问题情境中导入新课, 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能打开思维的闸门, 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创设生活情境, 学以致用。

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导入新课, 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创设悬念情境, 扣人心弦。

“悬念”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 而一经产生这种欲望, 学生就会寻根究底, 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所以, 在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时, 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出发, 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 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活了, 他们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知识, 成为主动探索者, 学生自身产生的内动力就会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主动地攻克难关, 学好数学。所以, 既巧妙地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又创设学生探索知识的最佳情境, 才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创设故事情境, 兴趣盎然。

小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 具有好奇心, 他们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 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筑在有趣的故事基础之上。在新课导入时, 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一些材料, 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故事, 从这些数学故事出发创设情境, 在情境中引入新课, 活跃课堂气氛, 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二、注重评价, 树立学生信心

把握评价时机。

课堂评价时机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把握不好, 会影响评价的结果, 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 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之时, 选在师生情感息息相通之时。如在教学2+3= () 时, 有学生回答2+3=4, 我没有马上告诉学生回答错了, 而是轻轻地告诉他说:“你的回答与正确答案非常接近, 真不简单!如果再仔细想一想, 你一定会找到正确的答案。”学生在我的鼓励下, 经过认真思考, 终于答出2+3=5, 我及时对他进行表扬, 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如果当时教师对其进行责备, 不仅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也会造成很深的负面影响。

营造评价氛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以表扬为主, 营造轻松、活泼而又使学生愉悦的课堂氛围, 这对启迪学生智慧、激发表现欲望、发展潜能至关重要, 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最佳途径。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把握评价时机, 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 如“你真棒”!“你真行”!“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点, 那就更好了”!“是这样吗?你再想想?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好不好”?一句勉励的话, 一个赞许的目光, 一个会心的微笑, 或让全班给他热烈的鼓掌, 不仅对回答者是一种勉励, 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促进, 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

三、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按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发展的。因此, 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 必须让他们动手操作, 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 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根据学生表现欲强, 活泼好动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可设置一些学生可以自主探索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 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学“有趣的拼塔”时, 我让学生做游戏“摆积木”, 让学生在摆积木的过程中了解“球体”容易滚动和“长方体”、“正方体”容易拼塔的规律。通过动手操作, 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得具体、形象。

四、游戏引入, 提高教学效率

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 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教学“4的认识”时, 就可以设计“游公园”的游戏。上课开始, 教师说:“小朋友, 你们喜欢游公园吗?”学生都兴奋地说:“喜欢!”“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公园里可爱的动物。”接着投影出示公园里的各种动物图, 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谁能从这些动物中找出数量“4”吗?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数量是“4”的动物, 如老虎、大象、熊猫等都有4只脚;1头大象有2只耳朵, 2头大象有4只耳朵;2头大象有4只眼睛、4根象牙;地上有3只猴子, 树上还有1只, 一共有4只猴子等。这样, 不仅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与培养。

课中穿插, 悟理益智。

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 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 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 就容易注意力分散、动作疲沓、思维松懈, 有时还玩些与学习无关的小东西。所以在教学中间, 穿插安排一些游戏活动, 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 形成积极思维的心向。

游戏作业, 体验成功。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 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 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创造和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游戏作业与竞赛作业, 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速算接力赛、摘仙桃等等, 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采的游戏与竞赛活动, 让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 在“玩”、“乐”中完成作业, 获取知识, 增长智慧。

五、适时练习, 活跃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组织教学艺术 篇10

一、课前式

课前组织教学, 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 将学生组织起来, 使其精神状态尽快地进入学习情境之中。

1. 默忆法

默忆法组织教学是一种“过电影”的方法。学生走进教室坐稳后, 在老师的指点下, 独自静静地追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印象。如果实在想不起来了, 也可翻阅教科书, 再认真地想一想、记一记, 直到练会为止。通过这样的训练, 不仅可以养成学生默忆的习惯,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 有助于与新课内容学习的衔接。

2. 背诵法

背诵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 让学生背诵有关数学知识内容的一种方法。如概念、公式、法则、定义、性质、定律、口诀、算理等。通过创设情境, 引发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可齐诵、独诵、轮诵, 也可按座次、行次、学号等背诵, 还可以组织男女生、学习小组等, 进行竞赛式的背诵。

3. 互议法

互议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在学习新课之前, 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相互议论前次所学知识的方法。一人说, 一人听, 或一人说, 多人听, 相互借鉴、补充和纠正。通过互相议论, 互相学习, 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的, 进一步培养学生间交流信息、互相探究的精神。

二、课中式

课中式组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 组织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高度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实效。

1. 暗示法

暗示法组织教学, 是一种较好的组织教学艺术, 是暗中悄悄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的方法。当有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学习内容而老师又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 可以使用该方法。例如, 在听讲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分散注意力, 教师可用手指、粉笔头等, 示意学生注意听讲。有的学生困了, 可令其站起来听讲, 有说话的可用眼神暗示, 有搞小动作的, 可中断讲解或令其复述一下老师讲课的内容, 从而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

2. 空白法

空白法组织教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组织教学艺术, 是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 为了高度集中学生听讲的注意力, 强化主动思考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突然停止讲课, 有意造成时空上的暂时空白, 形成戛然静止的反差, 将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求的余地,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 提高教学实效。例如, 填中间数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说明至少有八种填法:

(1) 直接法。

(2) 通分母法。

(3) 通分子法。

(4) 化成百分数法。

(5) 化成小数法。

(6) 分子、分母分别加法。

(7) 扩倍法。

(8) 设“1”法。

3. 分组法

分组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分组组织教学的艺术方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自学的新方法。教师可在学习的过程中,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设小组长一人, 组员若干人。在老师的指导下, 由小组长掌握, 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然后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或经验体会, 评出优胜组。这样做, 不仅发挥了小组的作用, 也有益于培养合作精神, 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

三、课后式

课后式组织教学是利用课外时间, 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辅导的一种方式, 使课堂教学“绕梁三日, 余音未消”, 保持学习的热度, 发展学习的成果, 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和指导, 进一步巩固和升华学习效果。

1. 留问式

留问式组织教学, 是根据所学的内容, 留下有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解决的一种方法。在一节课结束之后, 围绕重点、难点、关键、注意事项等, 留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以利于深入理解新的知识。例如, 学过“0”的意义之后, 可留以下几个问题:

(1) 电话号码、车牌号码、运动员号码等, 左边的“0”表示什么意义?

(2) 计算货币时, 右边的“0”表示什么意义?

2. 文献式

文献式课堂组织教学, 是利用现有条件, 浏览和阅读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教师可让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去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画册、报刊、图片等, 从中学到课堂学不到的知识, 也可上网搜索和摘抄有关的信息资料, 将其布置在展室里, 进行展览和交流。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数学书籍和报刊, 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数学知识。

3. 小报式

小报式课堂组织教学, 是通过设计和出版数学手抄小报的一种方法。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按章节或阶段让学生编辑出版小报。每组3~5人, 分别任主编、副主编、编委、编辑等, 根据所学内容编辑出版小报。内容可以是:

(1) 名词解释

(2) 名人简介

(3) 知识问答

(4) 故事趣闻

(5) 考考你

(6) 测试题

(7) 数学动态

(8) 数学游戏

(9) 数学与生活

(10) 数学谜语

小报出版后可相互传阅, 也可全校展评, 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情趣, 更好地消化知识、增长能力。

浅谈如何组织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篇11

一、组织课堂教学的含义及认识

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去解决某一问题的谋略和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才能。在具体组织课堂教学的环节上应注意以下三点:(一)从学生的特点入手组织教学。也就是 “因材施教”。如果不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情况,那就不用谈什么组织教学了。(二)从教学内容入手组织教学。教师要把教材教活,符合所教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感到喜闻乐见,这就是最高层次的组织教学。(三)从教师本身入手组织教学。教师除了教学课本知识,还要跟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朋友和知音。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开启心智、人格健康道路上的领路人。所以一个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我,使今日之我胜于昨日之我,从完善自身入手组织教学。

二、要充分了解把握学生的特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

小学生是极富有情感的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他们都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得到同学的赞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鼓励表扬。即使学生有失误、有错误,我也会用善意的艺术的方式进行批评,引导学生改正。

比如:在认识 “牺牲”的“牲”时,我班的李迪同学举手说:“牺牲的‘牲去掉牛字旁加上女子旁就是娃娃的‘娃了。”李迪的话音刚落,其他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乱嚷起来。李迪同学呢,听到同学们这么一说,立刻表现出一种极为尴尬的表情,此时课堂纪律出现了混乱。见此情景,我先有序地组织好课堂纪律:“同学们,我们不要着急,李迪同学是把‘姓字说成了‘娃字,虽然说错了,但是他是把牲和姓进行了仔细的区分才举手的。可见他是一个善于观察、思考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然后我在黑板上写下“娃”和“姓”字,指导学生进行了详细区分。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又有秩序的进行着。

(二)善于发现长处及时表扬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小孩子更不例外,他们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理,时时都想争得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称赞的手势,就可以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发现长处及时表扬,在满足个人表现欲的同时,刺激其他同学的表现欲,从而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如学习《可爱的草塘》,课文中有一个句群要求背诵:“芦苇、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不到一分钟,有个学生就能背下来了。我没有简单地用“你真聪明!”“你记忆力真好!”对他进行表扬,而是问他用什么方法背的?他回答说:“我是用‘线索法背诵的。三个排比句,一句写绿草倒映美,二句写蓝天倒映美,三句写白云倒映美。我按照‘绿草——蓝天——白云这条线索背诵的。”对于学生能运用方法去学习,我着力夸奖:“这个方法不错!”“善于用方法学习的孩子,才最聪明!”这样的表扬,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努力创造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寓教于乐,贯穿整个课堂

(一)课前富有情趣的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

课前是学生课堂纪律最乱的时候,由于课间孩子们玩耍,刚上课时,他们的心还沉醉在课间游戏活动中。很多时候,我们走进课堂看到的是教室里一团乱糟糟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进行简短的组织教学。我一般用激励性的语言:“教师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现在我来看一看谁最专心听讲。”这时,孩子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我还常常使用儿童喜闻乐见、富于情趣的语言导入新课,设计一些故事、谜语、游戏、引起学生争议和思考的问题等,使学生自然进入教学状态。

(二)多种方法交替使用,灵活多变

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而且容易产生疲劳。当学生有小动作或不专心听讲时,我自编了些顺口溜用来组织教学。如:“谁坐得端?生:我坐得端。”“小眼睛看哪里?生:小眼睛看黑板。”“谁能跟我这样坐?生:我就跟你这样坐。”等。这些有趣的顺口溜可以适时地用于组织教学中,既能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又能调控个别有小动作或坐姿不端的学生,使他们专心听讲。儿童喜欢诵唱儿歌,每当课上到一半发现全班学生精神不振作、学习疲劳时,可暂停讲课,引导孩子表演一段诗歌诵读或做一些律动。我常常这样组织:“小朋友已经有点累了,咱们一起来休息一下。起立!”师生同做休息操,边做边喊口令:“一二三,伸伸腰,四五六,甩甩臂,七八九,搓搓脸,我数十,快静齐。”当孩子们说道“快静齐”时一下子就整齐地坐下了。这一段时间的小休息,既减轻了学生的疲劳,调整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和这节课的主题有所联系,让学生在休息中受到了教育。

(三)教师应热情饱满,利用体态语感染学生

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首先要精神饱满,情绪高昂,要用自己的良好状态去感染学生。如果教师本身没精打采的,学生肯定也兴奋不起来、积极不起来。无论你的课讲得多么出色、多么完美,但你没有有效地去组织教学,没有激情去感染学生,那么这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语文课。所以我每节课都把自己个人的情绪抛开,都是面带微笑,精神抖擞,给学生以亲切感,让他们自然愿意与老师亲近。同时课堂上我还充分利用多种体态语言和表情变化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如何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篇12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平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会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且有时这种影响是决定性的。一个学生特别喜欢一个老师, 他也会喜欢学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 它往往也不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 培养师生感情, 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有助于吸引学生,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我认为, 要达到这一目的,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面孔, 严厉的呵责, 古板的说教, 在教学中投入积极的情感, 让学生如沐春风。

(一) 关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灵魂, 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是教育的最高层次, 无形中在感动学生, 影响学生, 拉近了心灵的距离。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自身的言行举止中, 比如帮助学生整理衣服, 给以赞许的微笑, 循循善诱的话语等, 学生在教师爱的呵护下感受到一股暖流, 和教师产生共鸣。

(二) 以平等姿态与学生交朋友

教师和学生不是单纯建立在教和学的对立面, 而是教学的整体, 是互为朋友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 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思想。师生如朋友般密切交流, 增进感情, 学生更加愿意和教师交谈。

二、因材施教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手段

小学数学课程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 比如出现学习状况的差异, 教师要正视这种存在, 要具有一颗公正之心。要平等对待学生, 不带有色眼镜, 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 不歧视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 做到一视同仁, 这样才能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进行因材施教。

(一) 尊重个性差异

尊重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 让学生在自由、自我的学习天地中, 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数学, 享受学习的乐趣, 表达个人的情感。尊重学生个性, 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张扬个性, 发挥其聪明才智, 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比如小学生有的特别活泼、好动, 有的内向, 不善于表达。教师要给学生机会,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 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 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二) 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分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刀切”,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进行统一教学, 用一个共同的教学要求教育学生, 致使发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 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而分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分层教学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组, 进而实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 教师对各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合理的评价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化的空间, 无论教学内容、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等多方面, 教师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客观公正, 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形式。

(一) 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我们通常习惯用正确或错误来评价学生, 学生感到生硬, 接受比较被动, 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 文章似山不喜平。课堂上的评价也要不拘一格, 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使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 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真正发挥课堂评价语言的优势。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点燃学生的情绪, 如同导火索, 在无形中引导学生, 让学生能够切实投入学习过程。比如委婉的批评艺术。教师直接批评学生, 让学生感到有失败感。如果间接指出学生回答有不足之处, 下次这样计算等等, 就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避免了学生的尴尬。保护了孩童幼小的心灵, 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 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二) 注重及时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对学生在回答问题、课堂练习、动手操作等方面, 要及时作出准确合理评价, 以便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失误, 缩短错误信息在头脑中的停留时间。教师及时给出评价信息, 让学生当下就找出学习见解的正确与否, 使正确的得以强化, 错误的及时发现并设法改正。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 这种做法学生进步快, 对正确信息具有强化作用, 对错误信息具有分化作用, 并能及时得到订正。

(三) 鼓励性评价

小学生的性格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 依赖教师的表扬或鼓励。教师的积极性鼓励话语不仅给儿童创设自然、轻松、亲切的数学学习氛围。教师对学生不要一味的说教、批评,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进行赏识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从学生细微处发现优点和长处, 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过程中倍受鼓舞, 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欲望, 学习兴趣高涨。鼓励性评价方法包括语言鼓励、情感鼓励和动作行为鼓励。

上一篇:无线电波场强覆盖下一篇:合作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