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的识谱教学

2024-07-15

小学低年级的识谱教学(共8篇)

小学低年级的识谱教学 篇1

摘要:识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是我们应该努力争取达到的目标, 但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事实上, 许多学生感到最头疼的是学识谱;唱歌谱最没意思, 对学习识谱兴趣淡漠。如何把这一重要的基础教学从负面扭转过来呢?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识谱教学

一、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 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 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 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总的来说, 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

二、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 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

有人说“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确实, 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综观反应, 许多人都不是直接通过乐谱去认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 就象要求婴幼儿先学会按节奏踏步, 才会走路一样;就算是一些有造诣的音乐家, 可以从乐谱中直接感受、理解音乐, 但他们也是靠训练已久的内心听觉能力来感受、理解音乐的。而现在, 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 如果把识谱教学摆在“首要”位置, 那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 音乐上的“高分低能”, 只会“说谱”不能“唱谱”, 更会让学生感到识谱是件头疼的事情。这样的机械识谱, 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 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因此, 我们应该把握好识谱教学的位置, 在音乐教学中顺带地进行。

三、把识谱教学融入各种音乐活动中

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 是一种教学工具, 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 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音乐活动, 把识谱融入其中。

(一) 在歌唱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 这是由于唱歌时附带使用乐谱较多, 而且每个学生都有音乐书, 在识谱教学上比较方便, 也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练习, 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 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 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已经会唱《国歌》后 (未识谱的情况下) , 有针对性地提问, “歌曲中哪一句是你最容易学会、印象最深的?”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第一句前奏和最后一句 (通常, 歌乐曲的首尾乐句是学生印象最深的) , 然后把这两句乐谱写出来进行分析:这两句都由不同节奏组合, 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一种是紧迫感的, 一种子是信心坚定、勇往直前的, 再通过唱歌练习感受, 使学生对这两种节奏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在唱歌中通过提取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为识谱教学的前提, 也可作为兴趣的升华来积累知识的做法, 在活动中融入识谱教

(二) 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 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 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 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是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在演奏器乐活动时, 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 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 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 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 这样, 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 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 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三)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是人们最容易、最能直接感受音乐的一种活动。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 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当他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 已经对音乐 (音响) 有敏感的反应了, 所以, 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如: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 或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欣赏主题性音乐时, 可让学生从视、听、唱、想象等方面结合起来, 特别是在曲式分析过程中, 要求学生听出各乐段是否相同, 各乐段的排序, 然后归纳曲式结构、作用等, 以此进行识谱教学。事实上, 用“听力训练”比“视唱练习”的识谱教学更为妥当。

总而言之, 不能把识谱作为教学的目的, 而应作为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一种辅助手段和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 应把识谱教学放在双基教学的从属位置上。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应渗透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 并顺带地解决;还要加强教学的趣味性, 年级越低越重要, 如发现学生表现出厌倦、不听课时, 则应随机应变, 及时作一些调节或变通, 使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低年级的识谱教学 篇2

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1 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1

一、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意义及现状................................1

二、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目标与地位................................2

三、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手段与方法................................3

(一)由浅入深,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识谱教学........................3

1.对识谱过程进行准确的心理分析..............................3 2.为学生建立“唱名音程感”..................................4 3.视听结合,训练“音准”....................................4 4.运用创编旋律,提高识谱能力................................4 5.利用集中教学,克服识记困难................................5 6.把乐器引入课堂,强化识谱“音准”..........................5

(二)循序渐进,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5

1.通过强化听觉进行“听谱”教学..............................5 2.通过先学“节奏”进行识谱教学..............................6 3.利用先攻难点和分句、分段进行识谱教学......................7

(三)培养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7

1.采用游戏激发学生认识音符的兴趣............................7 2.运用适合乐谱以培养学生兴趣................................8 3.结合音乐与数学以培养学生兴趣..............................8

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学

谈小学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

摘要:乐谱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识谱教学作为音乐的基本课目,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识谱教学的现实意义、教学目标和教学地位,以及如何进行识谱教学等方面的阐述,提出应该重提识谱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应从各个方面研究探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循序渐进,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培养兴趣以激发识谱教学潜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达到音乐教学目的。

关键词:乐谱;识谱教学;唱名音程感

前言: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无论是鉴赏音乐、演奏乐器,还是歌唱练习或音乐创作等,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识谱也是小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前提条件、重要基础。同时,识谱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内容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是音乐教学的奠基石,对于学习好音乐教学的各项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这样一个观念——学习音乐必须首先识读乐谱,不识读乐谱就无法进入音乐殿堂。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乐谱几乎等同于学习音乐,掌握乐谱就等于掌握了创作音乐的利器。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观点是有其现实基础的,试想,一个人如果不能掌握乐谱,他就只能将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通过现场演(唱)奏传递给极有限的人群,而不能达到广泛流传的目的,影响力不强;如果没有乐谱,人们只能靠死记硬背,传心记来记录音响,难免挂一漏万,出现遗漏和错误,使得音乐的流传产生阻碍,像“茉莉花”这只名曲出现流变甚多的乐曲现象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没有乐谱,人类进行音乐审美活动还主要靠现场聆听演(唱)奏,离开了现场演(唱)奏的聆听,人们就无法享受音乐的美,这样也就大大制约了音乐的传播,无法跨越有限的时空,最终制约了音乐艺术的自身发展,使得音乐成为少数人才能从事的行业,也使得音乐成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听懂的艺术。

由于有了乐谱,更多的人们不必直接在场,只要掌握一定的解谱技能就可以获得对音乐的体验;正因为有了乐谱,进行音乐表演实践就必须有充分的乐谱解读技能,把乐谱转化成可听的音乐音响,表演也因而获得更加专业化的发展;正因为有了乐谱,作曲才真正成为一门专业,成为一个独立的受人尊敬的艺术创造领域。可以说,乐谱的出现是音乐艺术向普通人敞开了大门,而识谱则是普通学习者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

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识谱能力的提高对音乐学习者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识谱”教学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因此识谱教学在基础音乐教学中有了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二十 1 小学

一世纪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精神也提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需的。同时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不但是为了有利于更好地实践音乐审美教育,实施现代素质教育,更是在现实意义上肯定识谱教学所具有的现实作用,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作为一项音乐教学基础课目,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其现实意义,教学目的概念模糊,教学地位低下等等现象导致识谱教学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这一情况也成为长期困扰众多音乐教师的一个难题。因此,我认为应该重提识谱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清现实意义,廓清教学目的,端正教学地位,同时应从各个方面探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大力开拓其应用发展创新的前景,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达到音乐教学目的。

二、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目标与地位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审美教育,普及教育,而艺术普及教育的目的之一旨在培养学习者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令其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所培养的人才并非全部从事专业工作,这一点与专业艺术教学的目的是有着完全不同的区别。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员,承担着艺术审美教育的功能,小学音乐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进行欣赏、歌唱、演奏的基本能力,为了使学生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工具——乐谱,因此识谱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忽视,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内容。

要廓清识谱教学的目的,首先要明确小学音乐教育的对象是普通的小学生,而不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这些小学生来到学校是为了接受普通的义务教育,学校对他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人才,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因此,从宏观上来说,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服务的;从微观上来说,小学音乐教育应当把识谱教学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绝不能把识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识谱教学是一门为音乐教育服务的工具,我们要摆正识谱教学的位置,端正其教学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合理重视,又不能失之偏颇。首先要反对两种不恰当的观点:一种认为,“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学生应当首先掌握好乐谱才能谈得上学习好其他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否则其他教学无法开展,教学将变成“对牛弹琴”了;一种认为,音乐是一门感受的艺术,人们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主要是通过倾听,学习音乐应当强化对音乐本身的领悟,而不应当一片倒,强求每个人都学习乐谱,这样的话容易扼杀儿童对音乐的灵感,流于机械的技术层面。

这两种观点都低估或者高估识谱教学的地位了,应该取折中的为准。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确实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恰恰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许多人都不是直接通过乐谱去认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就象要求婴幼儿先学会按节奏踏步,才会走路一样;就算是一些造诣很深的音乐家们,即使他们可以直接从乐谱中解读音乐,也是依靠训练已久的内心听觉能力来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如果把识谱教学摆 2 小学

在“首要”位置,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感到识谱是件头疼的事情,造成一些只会“说谱”不能“唱谱”的音乐“高分低能”儿。这样的机械识谱,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但是,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因此单单依靠音乐感受而完全放弃识谱来进行音乐教学又是不现实的。

怎样摆正识谱教学的地位呢,我认为,应当在音乐教学中对识谱进行顺带教学,即把识谱教学融入到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课大纲要求,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本人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理解大纲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对其技术层面进行有益的研究和探讨。

三、小学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手段与方法

在目前一些小学里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不少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相当强,但是让他们唱曲谱却感到困难,例如,有的学生竟然不能跟着教师唱准“do-re-mi” 三个音;在视唱能力测验中,没有几个学生能够用唱名唱准C大音阶(从do到高音do八个音)。显然,这些孩子不可能达到能够“视唱简单的乐谱”的教学要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连音阶还唱不准呢?

不能简单地说学生都是“音盲”或“音高感不强”,他们在模仿唱流行歌曲时的音准都没有问题,连相当难的切分音程也都唱得非常准,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孩子们都出现了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再熟悉的歌曲若让学生唱谱,他们也感到较困难等等现象。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们没有在音乐课堂上将识谱一类的基础知识与自己的音乐能力结合起来,或者说,孩子们音乐学习与音乐爱好脱节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当努力思考根源,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结合对识谱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以及上面的观点:对应当在音乐教学中对识谱进行顺带教学,把识谱教学融入到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应该重点发掘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一)由浅入深,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对识谱过程进行准确的心理分析

如果从心理角度对识谱(视唱)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这三个过程密不可分:

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

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

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上述三个过程当中,视觉反应(第一个过程)基本上属于智力的范畴,与其它过程相比较,它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动作反应(第三个过程)的前提是听觉印象(第二个过程)是否已经熟练地建立起来,如果已经建立了“听觉的快速反应”,那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动作反应也并不太困难,那是属于对发声等器官的控制问题。三个过程中最为重要,对小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熟练的“听觉反应”,因为它要求对音高的高度准确性,并且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准确的音准观念。

小学

2.为学生建立“唱名音程感”

在识谱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为学生建立“唱名音程感”。什么叫“唱名音程感”,它是指用“唱名表示音高”,也就是说用“唱名”的办法建立音的高低距离感。“唱名音程感”是识谱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唱名音程感”的训练是识谱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实践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原因在于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用“唱名”进行歌唱的练习不够。在日本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求在识谱教学的初期(或准备阶段,即小学一、二年级)必须充分练习“唱名音程感”,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牢固掌握了“唱名音程感”。使学生获得“唱名音程感”的主要方法是:多唱唱名,也就是在歌唱教学中多唱歌谱。具体来说,就是在低年级教歌时的“唱名模唱”,各年级的“唱名背唱”和经常使用“唱名唱歌”(唱谱)。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在唱歌课中大量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应当在一、二年级音乐教学中将全部所学歌曲的歌谱进行“唱名背唱”。因为,牢固而熟练地掌握使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能力,对学生在小学初级阶段以后的识谱教学十分有利。

3.视听结合,训练“音准”

识谱教学的重点在于视唱实践,教师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例如,在旋律视唱方面练习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除了视听结合,教师还应当训练学生的“音准”,即音高的准确性,强化识谱的“音准”。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唱歌或唱视唱音不准,跑调,或把握不住音高等等问题,征对这些问题,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当先进行音阶练习。让学生了解音阶的结构和形成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让其在学生的脑子里形成一个清楚的概念,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变化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练习中更好地把握每个音的音准。

其次,多进行旋律音程的练习。在视唱练习当中,旋律音程的练习是最有难度和最富技巧的练习。它涉猎范围最广,所包含的内容最多,难度最大,技巧性最强,一些较难的视唱曲,主要是难在它的音程跨度较大,因此,这段内容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视唱的准确程度和水平。对于该问题,万变不离其宗,可采用补充法,在练习时将两音之间的音按音阶走向补上,唱准之后可以再去掉补充音,也可以通过乐曲的反复练习使学生逐步建立固定的音高概念。

4.运用创编旋律,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也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制造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即兴活动可以培养出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和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和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或逆唱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例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歌曲《乃呦乃》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在学唱新歌之前,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倾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再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 4 小学

唱。这个方式是以听为先导,以创编为手段,让大家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利用集中教学,克服识记困难

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初中一年级这一时期,仅仅用二到三个学期完成原来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学完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6.把乐器引入课堂,强化识谱“音准”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把乐器引进音乐课堂,让学生在演奏中学习识谱,通过乐器演奏来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欲望。

比如,竖笛是一种经济耐用的小型吹奏乐器,它有着固定的音高,只要气息控制好,指法正确,就可以在音高上做到准确无误,对学生的识谱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吹吹玩玩中学习识谱,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用竖笛来做“接龙”游戏。甲吹:1 1 1 1︱2—‖;乙吹:2 2 2 2︱3—‖;丙吹:3 3 3 3︱4 —‖……还可以做“曲调问答游戏”,甲问:1 1 2 ︱3 —‖;乙答:5 2 3 ︱1 —‖ ……

教师还可以在新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吹新歌的曲调,例如:四年级教材中的《哦,十分钟》这首歌曲的音域在一个八度之内,节奏也较简单。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吹奏歌曲的曲调,然后再听歌曲的范唱,当学生听到自己吹奏的与歌曲的录音相同时,更增加了对竖笛的喜爱和对这首歌曲的兴趣。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类乐器的吹奏,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还能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自己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二)循序渐进,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通过强化听觉进行“听谱”教学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识谱的基础也应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学生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在教唱新歌前,都是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觉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例如,教师在学生进教室时就播放当天所要学的歌曲,尽管学生是无意中听到,但首先有了一个无意识印象。当学生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来学习曲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也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这方法也是许多教师曾提出过的,即先唱歌词再唱简谱,主要是为了避免学 5 小学

生分心,因而在让学生听的时候变化多种形式,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以往只要一说到识谱教学,马上就会人想到先让学生认识音符的唱名,往往出现一幕这样的场景——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认识“1”的唱名是“do”,“2”的唱名是“re”……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又厌烦又混淆,把音高都抛置脑后,结果“5”唱得比“1”低,“2”唱得比“6”还高,令人啼笑皆非。这种收效极差的做法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曲谱的兴趣,纷纷认为“唱谱太难了,学了唱名后还要弄清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时值,看到曲谱头就大”。

针对这种情况,我一直坚持听谱教学,即教学生学会唱歌,再教学生听唱曲谱,背唱曲谱。坚持下来后,这种做法取得了很多的效果,许多学生一学期下来不但能背唱好几首曲谱,也逐渐认识了音符的唱名,并能把唱名与音高很好地联系起来,而且并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强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给他们,他们自然很快把握曲谱的节奏了,正如吴斌老师说的,一个一周岁的孩子就会叫“爸爸、妈妈”了,可他从来也不认识“爸爸、妈妈”这几个字呀,孩子们都是先会说话然后才识字的,而我们的识谱教学不正应该如此吗?

2.通过先学“节奏”进行识谱教学

要想准确地识谱,注意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节奏正确,又能准确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视唱是音乐的血液,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拍是音乐的心脏。它们是在人的大脑指挥下,通过脑、口、手、耳等同时反射活动来完成。节奏的稳定、准确是视唱练习的关键。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经常口唱与手打的节奏合不到一起,尤其面对多种节奏组成的视唱曲,常常产生各种节奏间切换不准和节奏混乱的错误。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视唱水平和视唱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总结了一些做法:

第一步,基本节奏型的归纳:首先掌握这些基本节奏型的时值及打法,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将其任意组合成练习曲进行练习。第二步,特殊节奏型的分析:对这些特殊节奏型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巩固基本的节奏型,也有利于掌握新的节奏型。在基本节奏组合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加入这些特殊节奏型进行训练,直至熟练掌握。第三步,类似节奏型的比较:注意类似节奏型的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进行比较练习。

教师在给学生选择视唱练习时,注意先练习由基本音符或比较单一节奏型组成的视唱练习,再练习包含附点、三连音、切分音、各种记号比较丰富、速度较快的曲谱。视唱时教师必须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节奏的准确性,抓住不同节奏型所产生的不同节奏感。值得注意的是,乐句之间换气时切忌影响节奏进行。

具体来说,小学音乐课中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进行节奏训练呢?

(1)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 教师可在进行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与节奏教学中采用游戏3《坐板凳》,此游戏方法如下,游戏前先学习一首儿歌:

(×—)二分音符块头大,一人要坐两条凳。(×)四分音符守本份,一人坐了一条凳。

()八分音符个子小,两人挤着一条凳。

然后,教师出一条节奏如|×|× ×|× ×|× — |让学生分小组按节奏坐板凳,看哪组坐的最快。也可让学生自由分组坐板凳,然后按照每组的位置各写出一条节 6 小学

奏。再如游戏《火车进站》,该游戏方法是:做几张大型节奏牌子,由二人一组拿着,作为火车站;另外由五人至八人为一列,搭成火车,2/4拍音乐开始,“火车”自由跑动,跑到“火车站”前集体按音乐节奏拍出“火车站”牌子上的节奏。

实用游戏的学习方法,符合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使枯燥的乐理知识学习变成了轻松愉快的活动课,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各种熟悉动作来理解节奏,进行节奏训练

这个方法是用学生自身熟悉的各种节奏来进行节奏训练,例如,“走过去,跑回来”这个游戏就是让小朋友用八个一拍“走”到规定的地点,又用十六个半拍“跑”回到原地。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概念,并对自己走步,跑步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这种活动既能训练了节奏,又促进了大脑的发育。

(3)让学生按节奏朗读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

朗读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对提高孩子们的节奏感非常有好处,如儿歌《拍皮球》2/4,《大雨和小雨》4/4,《小山羊过生日》形象鲜明,节奏明快,可以对学生训练五种基本节奏。

(4)利用儿童生活已有知识训练节奏

如果儿童很喜欢跳橡皮筋,教师可把他们跳橡皮筋时边跳边念的儿歌贯穿在节奏训练中,这样的好处是利用语言中的自然节奏进行节奏训练,学生易于掌握记得牢固,学得有趣。

3.利用先攻难点和分句、分段进行识谱教学

有时候,歌曲中的某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学习掌握,教师如果把这些部分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二册教材《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时,由于歌里有一个大跳音程(“6——6”)学生不好把握,先可将这一句曲谱的学唱设计成“叹气”的环节,提示学生唱时要叹一大口气。当指导学生唱会这一句后,再学唱整首歌谱。这样难点先突破了,再识唱整首乐曲就更容易,不会出现视唱“卡壳”,“冷场”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还有一种分句分段的方式也值得一试,这个方式是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即先学一个乐段后,当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后,再通过比较进行识谱学习。

(三)培养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一个人获取知识,扩大视野,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的激发能力。在识谱教学中,兴趣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学生对识谱学习的积极态度。如何培养兴趣来激发识谱教学的潜力呢?

1.采用游戏激发学生认识音符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没有哪个孩子能抗拒玩的诱惑。在识谱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那种一味灌输,硬塞知识给学生的做法,不断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自主、自发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例如游戏《音乐树》:教师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游戏《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小学

2.运用适合乐谱以培养学生兴趣 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唱歌,而对识谱没兴趣呢?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刚接触识谱时的台阶太高了,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感到困难、枯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认识到这一现象,在教学中采用乐谱应各有侧重,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进行选择。比如,低年级是识谱教学的准备阶段,就对之主要采用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同学使用的图形谱,图形谱以形象、具体、直观的点、线、实物、图形等符号体现旋律的走向与节奏的强弱,有着很强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例如在演唱《闪烁的小星》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小星星,然后边演唱歌曲,边用小星星画旋律线,感受自己对音高的体会。例如,在聆听《狮王进行曲》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画一画听到的音乐,有的同学听到了狮王的走路声,画了一排高低不同的脚印;有的同学听到了狮王的吼声,也用线条画了出来。这样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乐符号,在乐声中“听音乐画音乐”或“唱音乐画音乐”,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乐谱的兴趣。至于中高年级,有时候,某些学生学习看谱唱歌时觉得台阶太高了,就采用图形谱、字母谱与简谱相结合的形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3.结合音乐与数学以培养学生兴趣

音乐与数学这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也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借助数学中的计算法来学习识谱,对小学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会觉得很有趣。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爱唱歌跳舞,但是对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没接受特长训练甚至连简单的唱名、音名都不能认、唱的孩子们,为了将音乐与数学巧妙结合起来,让他们在直观运算中学会唱名、记住音符,采用数学的加减法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了七个基本音符的发音。例如1so)+2(re)=7(xi);7(xi)+4(fa)=3(mi);5(sol)-5(sol)=0(休止符)。随着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及音乐知识的增多,教师也可以适可增加难度。如:32+46=7i(xi do);

65-35=30(mi 休止符)。有时候还可以提前进入多位数的教学范围,如:235+233=46i(唱fa、la、do);2632+2222=4i54(唱fa、do、sol、do)

这些有趣的运算使得学生迅速掌握了七个音符的发音,并能顺唱、倒唱,提前学习了多位数加减法,为今后进一步学好数学也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课目,识谱教学不但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是一门为音乐教育服务的工具,应当在音乐教学中对识谱进行顺带教学,同时应当充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识谱教学应当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理性与感性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必要的识谱技能同时是学生终身独立学习音乐的阶石,学生只有逐步具备独立的识谱能力,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感受到音乐表现手段的丰富与多样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音乐的内涵,丰富他们的人生!因此,只有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小学

参考文献

浅谈新课改下的识谱教学 篇3

1、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多听”必不可少。

我们周围很多不识谱的人,通过模仿,竟可以把歌曲、戏曲演唱得惟妙惟肖。这是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歌曲“整体输入”的方法,多听几遍,虽然歌曲还没有学会,却已能轻声哼唱。然后再进行歌曲节奏、曲调等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

2、从视唱,乐理的角度识谱。

在音高的教学中,简谱1 2 3 4 5 6 7七个音的唱名为“Do、Re、Mi、Fa、Sol、La、Si”已经是每个中学生都知道的。另外再让他们知道在音符的上方加点为高音,下方加点为低音的道理,认识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的简单音高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在节奏的教学中,可以把几种节奏按倍数排列。

音的名字成倍增加,音的时值是成倍减少。

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

一个四分音符=兩个八分音符=四个十六分音符

这一点教师若能解释清楚,初一的学生基本上能理解其含义,这样他们就可以唱一些简单的带有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视唱练习了。也增加了他们的信心。然后循序渐进,便能事半功倍。再加入其它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做一些教学游戏。例如:在学唱《四季歌》时,《四季歌》中出现了四种长短不同的音符:6- - -,6-,6,32,在歌唱中感受了四种不同音符的时值,然后组织学生将它们的长短比例表示出来。学生会运用在数学中学到的知识,有的用线段的形式,有的用阴影面积的形式等,表示出这几种音符在音乐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并且正确率几乎是100%,这说明他们已经知道了节奏的长短关系----即音符在乐曲中所占的时值。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节奏训练也是中学生比较喜欢,感兴趣的,也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在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

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之声》插曲《Do、Re、Mi》时,让学生运用学过的音符节奏填空的方式来识谱。先让学生欣赏一遍,让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然后再把谱子写下来,可留一些地方不写,以便填空。最后让学生把空缺的地方补全。例如:1·23·1|(313-)|2·3 44 32|(4- - -)|3·45·3|(535-)|4·5 66 54|(6- - -)|等。刚开始不要太难,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带有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音符,循序渐进。

4、从演奏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方式

在课堂上加入竖笛、口风琴等简单教具,通过视奏方式吹奏乐曲,有助于识谱能力的提高。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长,所以课外拜师学艺之人也越来越多,这些课外拜师学艺的孩子来到学校,识谱基本不成问题,我们可以让他们当老师的小助手、小老师。比如:在识读乐谱时,让会演奏的同学弹,不会演奏的唱,这比老师弹学生唱的效果好得多。因为是同学弹(奏),一下子便抓住了其它同学的注意力。已经会识谱的同学也都想知道他到底对不对呀?不识谱的同学看到别的同学都会,而自己不会,自觉有些丢人,自然也会认真视唱起来。大部分人都参与到了识谱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自然也其乐融融。谱子只会越来越熟,识谱当然也就越来越快了。

5、从创作的角度来说,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识谱技能用到音乐实践中,通过自身的能力体验到音乐艺术美

尝到了甜头后,学生会自愿参与创造性表演活动。他们在活动中焕发出来的识谱和学乐理的兴趣,会大大促进了音乐课堂上的识谱教学。例如:用四种长短不同的音符自编节奏。很多人都能创作出来,当他们自己拍出自己创作的东西时,已经感到了成功和满足。既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立足课堂,面向全体、会识乐谱、唱准乐音”的音乐教育使命和勤于思考的决心、信心用到教育事业中,让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并终生享有音乐的乐趣。那么,我们还会“谈谱色变”吗?

谈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 篇4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只管教, 不论学生学得怎样, 整节课都在反复机械地学唱一首歌曲或乐曲, 直到学生学会为止。这样不仅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 而且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根本没有真正地掌握, 只学会表面的内容, 感觉枯燥、素然无味。二十一世纪音乐课改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识谱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会学生识谱, 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 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无疑是授他们以“渔”。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如何让识谱教学走进学生心中, 真正为他们所接受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实际音乐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学唱歌曲, 尤其是直接学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不少学生甚至能将电视剧里的歌曲或是比较热门的流行歌曲唱得有滋有味。他们之所以能准确演唱难度较大的通俗歌曲, 就是因为他们听得多。这也说明他们的音高概念是相当不错的, 可让他唱出曲谱来却十分困难, 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学生都是“音盲”或“五音不全”。

如果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的过程进行分析, 识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 即用眼看乐谱 (识别音符) 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 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 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视唱。当然, 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 这三个方面在识谱过程中是不能分开的。

上述三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对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听觉反应”。首先, 它要求音的绝对高度的准确性, 唱不好就“跑调”了;其次, 音准概念的形成只有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量的音乐是用不着乐谱的歌曲或器乐曲, 除了在音乐课上, 他们几乎是接触不到“乐谱”的。如果在音乐课上我们很少进行“唱谱”训练, 那么, 学生不能掌握“音高概念”是很自然的。因此, 音乐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 以使学生打好识谱技能的基础。这一点和学习线谱或简谱是完全一样的。

如何使学生获得“唱名音程感”?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唱唱名, 也就是在歌唱教学中多唱歌谱。具体来说, 就是在低年级教歌时加入“唱名模唱”的练习, 高年级教歌时加入“唱名背唱”的练习, 以及穿插使用“唱名唱歌” (唱谱) 等方法。

练习使用唱名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结合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进行的方法;另一种是专门训练的方法, 即使用听音 (听辨) 、视唱 (视唱练习曲) 的方法。就普通音乐教育的中小学音乐课来说, 主要是采用结合音乐实践活动的方法, 也就是说, 在学习唱歌、演奏器乐等过程中, 进行“唱名”练习。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地进行“唱名音程感”的训练, 是一种自然的、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方法, 要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专门训练的方法, 因为它容易变成枯燥的、机械的技术操练, 学生没有兴趣, 效果就不会好。即使稍作一点短时间的专门练习, 也必须带有游戏性, 以保证学生的兴趣为前提。

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在听觉的辨别力和记忆力方面都是发展得最快的, 牢固地掌握音高感, 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唱名音程感”训练的时候, 不必使用乐谱。因为, 不用乐谱只用听唱的方法学习“唱名”, 减少了学习识谱的难度, 使儿童集中于听觉方面的学习 (充分利用最佳期) , 识谱的视觉反应训练, 则留待以后 (中年级开始) 逐步进行。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用听唱法进行唱歌等音乐教学, 在听唱的过程中大力进行“唱名音程感”的训练, 可为今后的识谱做好准备, 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 在实际教学当中, 对于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先不用谱, 多唱唱名”这个既有重要意义又简单易行的方法, 还有不少教师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当然, 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实验, 但是面对我国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水准偏低和音乐教育研究薄弱的现状, 学习借鉴国外现成的经验是必要的。

在小学低年级没有牢固地建立“唱名音程感”的班级, 在中高年级甚至初中阶段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结合唱歌教学等, 有意识地进行“多唱唱名”的“唱名音程感”训练,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进行必要的“补课”。这种“补课”训练同样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中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与小学生不同, 但也不能采用成人的、专业的那套方法。那种在中学音乐教学中, 忽视青少年的特点, 采用成人化、专业化的方法的做法, 我们应避免。

即使在低年级进行了较好的“唱名音程感”训练的班级, 也要进行“多唱唱名”的练习, 因为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差异, 即使已经掌握的也需要复习巩固。

器乐教学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唱名音程感”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凡是进行器乐教学的教学班, 学生的识谱能力大部分都得到发展。在对大量学生进行识谱能力测验后证明, 凡是班上识谱能力较强的学生都是在课余学习乐器的学生。

在实际唱歌教学中怎样将唱歌谱和唱歌词相结合起来学习, 是唱歌教学方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具体方法的设计, 要考虑各年级段学生的识谱能力和歌曲的难易、长短、熟悉程度等因素。根据这些情况, 灵活运用, 经常变换, 循序渐进。切不可因为强调“多唱歌谱”而违背“唱歌教学首先必须把歌唱好”“通过唱歌教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

如果我们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 认真地进行“模唱唱名”和“唱名背唱”的练习, 使学生比较牢固地确立“唱名音程感”, 那么以后音乐课的识谱教学将会进行得比较顺利和有效。

此外, 节奏与音高是构成旋律的两个方面, 许多节奏都可以从生活中直接感受, 如知了叫、鸡鸣、马跑等, 而学生往往也很愿意通过动作拍击来表现这些节奏, 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 就可以念若干小节 (一首歌) 的节奏。加强节奏、节拍的练习是识谱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如果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 那么再进行识谱教学就容易多了。所以, 在学生听歌曲时, 教师尝试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随歌曲节拍动作, 在学习歌曲时, 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及时表扬用身体动作打节拍的同学。看似表扬实则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在歌词朗读中学生对歌曲节奏渐渐熟悉, 这样识谱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一首曲谱学生很快就能学会, 学生有了成就感, 兴趣就会更浓, 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节奏念熟了再解决音高的问题, 就容易了。这时让学生注意听琴弹奏的曲谱, 边听边想边唱, 学生很有兴趣, 花时不多, 效果很好。此法适用于低年级, 教唱歌曲宜短小易唱, 节奏简单。

关于音乐课教学中的识谱教学 篇5

乐居乡中河美泰苗圃希望小学:汪小东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但,它仅仅是音乐素养的一部分,与之共存的节拍、音准、音符、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等要素,更是不可或缺的。那,在我们平时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特别是如何做好音乐教学中的学生的识谱教学工作呢?

主题词:音乐课

识谱教学

大家都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我们固然要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知能力,并有意识地加强训练。但是,根据小学音乐教学标准的要求,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音乐启蒙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师们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的学习:A、“唱会歌”;B、“唱好歌”;C、“会唱歌”。根据以上教学目标,个人认为,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这三者并不是逐层递进、相互割裂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完整的整体。“唱会歌”是基础,“唱好歌”在“唱会歌”中体现,(不能等技术成熟了再进行艺术处理,歌曲的处理要在学会中同步进行的),“会唱歌”(如技巧的学习等)在“唱好歌”中生成。而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我们有部分音乐教师由课改前的一个极端走向了课改后的另一个极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标理念,甚至错误地认识音乐艺术及特征,以至于出现了各种有悖于中小学音乐教学规律的现象,如强调兴趣,忽略技巧;强调唱会,忽略唱好;强调手段,忽略目标;强调综合,忽略音乐本体等。由于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节奏、音准、艺术表现、情感处理、音乐分析、多声部等基本音乐能力,课堂上难以听到和谐美妙的歌声,难以看到富有表现力的歌唱。同时,而且,有很多所谓的专家认为,那是在培养专业人才,与我们的音乐教学目标相违背。个人认为,这是顾此失彼了,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音乐基础知识就是我们音乐学习的“规”和“矩”,不学好音乐基础知识,这是难以想象我们的学生可以完整、完美演绎一首优美的歌曲的。

所以,个人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特别是低级阶段,不仅要引导、培养学生的基本节奏感;而且,同时应注重识谱的训练。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而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识读乐谱是各种音乐表演活动——特别是歌唱、演奏活动中的工具性教学内容。对这些内容来说,识读乐谱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由此也可见,识谱教学依然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我们教师不应该从课改前一味强调识谱教学的极端,走向课改后不要识谱教学的另外一个极端;我们既要认识到识谱教学不识音乐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又要认识到识谱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既要通过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又要借助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达到课标提出的“识读简单乐谱”的要求。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歌曲学习《田野在召唤》、六年级下册《友谊地久天长》、三年级上册《可爱的家》„„,这些都是谱面比较简单,学生易掌握的,而且,歌曲的旋律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生经过简单学习就能会唱、唱好的歌曲,这就比较适合在识谱教学中,拿来作为学生识谱能力训练的练习曲目。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工作中,个人结合他人的教学观摩总结了以下部分音乐教学工作中的识谱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一、手指操的练习。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do、re、mi„„根本很难记住的,那我借助我们自身的辅助工具,每节课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手指操,学生和老师互动,唱音出示手指,逐步演变到看谱出示手指。如:看到fa,可以两手分别出示两个手指头,也可以一只手出示四只手指头;看到la,可以两只手分别出示三只手指头,并模唱出la的标准音高„„等等,如此反复,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与音准。

二、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与伴奏合唱或清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置。

三、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三年级下册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我通常的做法是低年级(一、二、三)用手打节拍为主,四年级以上开始要求用脚边演奏乐器边打节拍。这样的要求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脑、手、脚身体多器官功能的协调配合能力(当学生的能力达到基本要求时,又可以要求学生用心打节拍)。

四、先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六、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七、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口琴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八、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但是,具有标准音高的乐器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键盘乐器。

当然,在识谱教学中,并不是每首学习的歌曲都必须唱谱,只要我们记住义务教育阶段对识读乐谱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对熟悉乐谱进行复习性视唱”和“在有乐器伴奏下进行看谱视唱”,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将教学要求降低到学生“可以接受”的标准,有目的地选择适合本年级本班级学生的歌曲进行识谱学习,即可。

通过以上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训练,经过小学三至四年的基本音乐知识系统的学习,我相信学生的识谱能力、音乐艺术素养一定能达到自我学习歌曲、自我分析歌曲、自我表现歌曲的层次。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当然,在课后,学生的课后巩固练习也是必要的功课,也就是说音乐课也是有一定的课外作业的。

2011年3月25日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新策略》宁波出版社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识谱能力 篇6

为了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识谱水平,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一、 采用柯尔文手势,结合钢琴或电子琴,培养学生的固定音高感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John Curwen, 18161880)首创的。这种方法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在身体前方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中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手势借助了身体的语言、视觉的优势让学生在唱每个音名时形成对大脑的刺激,从而锻炼出一种内心的听觉,让学生对音高的概念做出本能的反应。在初中阶段的初期音乐教学中,选择短小、音域跨度不大、节奏较简单的歌曲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巩固学生的音高感觉。

二、 借助学生熟悉的歌曲解决识谱中存在音准、节奏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所谓熟悉的歌曲,是指学生能够随口哼唱、对歌词及旋律的走向都能了然于胸的歌曲。这样的歌曲,可让学生借助歌词来识谱。如《国歌》是大家所熟悉的歌曲,采取教师唱一句歌词,学生唱出相对应的旋律。或采用其他的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识谱积极性。

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利用学生对歌曲的熟悉,并对歌曲中每个音的长短、高低都心中有数的优势,学生只要在某一处出了问题,大家都可以听辨出来。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认真地对照乐谱,对他们所唱出的旋律进行鉴别。也能较快地掌握附点音符、切分节奏、一字多音等一些较难讲解的音乐知识。还能让学生在以后的识谱学习中归纳、借鉴、学习出现的相同知识点。

三、 采用手、眼、心、口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方法学习识谱,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

手、眼、心、口识谱法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个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手、眼、心、口等感官的作用,全面参与识谱学习当中。让学生从无声的聆听感受到有声的模仿演唱,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提高识谱能力。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歌曲《银杯》为例,这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调歌曲,音乐风格明显。具体操作如下:第一遍教师弹唱歌曲的旋律,学生用手指指乐谱聆听教师的演唱,初步感受每个音的长短,高低。第二遍聆听歌曲的录音范唱,手指指乐谱感受歌曲的旋律线,从而更深一层地感受音的高低和长短形成的旋律走向。第三遍尝试跟随琴声视唱乐谱。第四遍尝试演唱歌词。

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眼随手动,心随手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更仔细地感知每个音的长短、高低以及整首歌曲的旋律线。具体操作中,听辨的遍数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定。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学生被动地跟随教师单纯的拍击节奏或演唱每个音符,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在长期的培养中养成学生内心识谱的习惯,提升识谱的准确性及把握的程度。

四、在旋律创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在相关音乐知识的运用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

旋律创编是指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相关乐谱的知识进行自主创编的一种教学方式。旋律创编不是以把学生培养成作曲家作为教学目的,而是让学生把已学习过的识谱基本知识运用于创作实践当中。这种创编无论学生处在识谱学习的哪个阶段都可尝试,哪怕只掌握了几个音符,一两个简单的节奏型都可进行。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创编不要求过长、过复杂,要求短小、简单,可以从一两个小节开始。

在实践过程中,可循序渐进,把创编融入教学环节中。如旋律创编初期,教师可规定节奏型、音符、小节数,让学生自己进行创编并演唱。创编的中期,学生可以自主创编,增加小节数、节奏型、音符种类等。创编的后期,学生甚至可以将歌词的内容进行创编,成为一个小作曲者。当然,教师也可使用旋律模仿、旋律对话等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创编。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知识的使用中更深入地了解音的高低、节奏的长短,这些可以搭配出多种多样的旋律,从而形成千变万化的音乐。这就有利于学生无论是在识谱的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初中生识谱能力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把相关的学习融入歌曲教学、音乐欣赏或创编活动中。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慢慢地培养好学生的识谱能力,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应达到的水平。

小学低年级的识谱教学 篇7

一、巧用教材, 激发学生识谱兴趣

1.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识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识谱同样需要兴趣。我所在的职业中学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唱歌, 特别是唱通俗歌曲, 所以我就选一些学生喜欢唱的、思想健康的歌曲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兴趣的驱动下, 他们会努力克服识谱的困难, 加上我的正确引导, 就能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先学唱歌, 再学识谱

在过去, 拿到一首新歌, 很多教师总是先让学生念歌曲节奏, 然后再唱谱子, 最后再唱歌词。而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职校学生, 如果看到教师先唱谱, 他们心里马上就会产生一种畏惧感, 觉得识谱枯燥、难学, 不想学, 没有兴趣, 结果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就不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先教会学生唱歌词, 然后再让他们跟着我唱歌谱, 学习的效果就非常好。这是因为, 首先, 学生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让他们先学唱歌词, 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其次,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 学生经过多次的聆听感知歌曲旋律, 对歌曲已是非常熟悉, 这时再来唱谱子, 就让学生放下了心理负担, 增强了自信心, 唱谱也会相对变得简单了。再次, 我教给学生的歌曲通常都是他们比较喜欢的, 唱自己喜欢的歌曲, 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愉快的事, 即使让学生记忆自己喜欢的歌曲的谱子, 也会比较乐意。我曾经听到一位学生这样说:“以前, 音乐老师教我们唱谱, 班上只有几个会乐器的同学会唱, 其他人都不行, 毕竟太难了。我对唱谱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 才上两节课, 我就会唱歌曲的谱子了, 非常开心。”这种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唱歌, 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 能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的;后识谱, 会让学生觉得这节课是有所“成就”的。这样的学习过程,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

二、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积累识谱知识

1. 查漏补缺, 掌握读谱知识

由于多种原因, 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缺乏系统性, 尤其是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好, 这就给识谱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 我在教学中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向学生讲解最简单的音乐知识, 通过查漏补缺来弥补他们音乐知识的不足。每节课都介绍一些乐谱知识给学生, 例如介绍全音符唱四拍、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节拍的意义、小节和小节线等知识;再结合简单、短小的歌谱进行分析、练唱。这样, 学生就可以相对系统地、慢慢地积累乐谱知识, 对识谱也就不会觉得太困难了, 也就能更自觉主动地识谱了。

2. 多重感官, 感受音高节奏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 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 能使识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节奏练习时, 要根据节奏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学习识谱。从最基本的节奏型开始, 让学生了解每拍的时值是多少, 学会单位拍。学生在训练时始终要和拍子结合模击, 口中用“哒”念出节奏, 特别注意不要赶拍子, 要把握速度的一致性。在学习中还有一些节奏型很相似的节奏, 例如前八后十六与前十六后八, 小切分与大切分, 等等。这些节奏学生在学习时难度较大, 可对比着来学, 具体做法是先让他们通过细听来分辨相似节奏型的强弱及特点, 然后在这些易混的节奏型上加上相同的音高, 再让学生去分辨。在此基础上再去进行带有这几种节奏型的识谱练习, 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识谱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也为以后的听记节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 接下来要解决学生的音准问题。比如利用柯达伊手势, 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 利用课堂的两三分钟来唱几遍音阶, 要求学生跟着琴声唱, 然后再自己清唱。经过反复的倾听、对比, 学生的听辨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3. 先攻难点, 分段分句, 逐一识谱

在教歌谱的时候, 歌曲中通常会有一些难点, 学生不易迅速掌握。我把这些地方单独抽出来, 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 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识谱, 就能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节奏比较复杂、音程跳动比较大的歌曲, 可以把歌曲的乐谱分段、分句。通过分句、分段的方法, 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然后进行识谱练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识读歌谱的质量。练习时可让学生按座位或分小组接唱, 让他们在聆听、思考、演唱中逐渐熟悉乐谱;同时指导学生借助划拍、击拍、手势等方式, 更好更快地唱会唱好歌谱。

4. 讲练结合, 提高识谱教学的有效性

在识谱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 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做到讲一点、练一点, 比如讲了十六分音符, 就要唱有十六分音符的乐句, 也可以做相应的听记节奏等练习, 从而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音乐实践的教学中。

三、教法多样, 促进学生提高识谱能力

1. 开展合唱、器乐演奏兴趣小组, 推进识谱教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 弘扬学生个性发展, 我还提议学校组建了合唱队、电子琴演奏等兴趣小组。

在合唱训练中我们一般采用识谱法, 指导队员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 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学生通过合唱训练, 既提高了识谱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 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 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 有效地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例如通过电子琴、吉他的弹奏, 既能练习识谱, 又能自学歌曲, 可谓一举两得。同时, 这些学生也可以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识谱的能力。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学校每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 我都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全员参与。比如“歌咏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器乐比赛”等艺术活动, 我都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平时所学的音乐知识都得到了展示, 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学习识谱也更有信心了。

3. 重视课外音乐的教育作用

与其他学科相比, 音乐学习或识谱学习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例如在课间、午间通过校园广播播放大量优秀的音乐, 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学习音乐。比如播放如《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等经典红歌, 或《乡间的小路》《同桌的你》等校园歌曲, 学生听歌时很休闲, 没有压力, 一来可以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 二来也可以提高对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等, 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小学低年级的识谱教学 篇8

一、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

1. 采用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简谱音符

简谱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音乐识谱法, 它的最大好处是运用七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就能将万千变化的音乐作品记录并表达出来, 并使人很快记住而终生不忘。比如,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利用这种充满趣味、简单易懂的方法, 可以使学生更快、更直接地理解掌握简谱。

2. 五线谱的学习方法

五线谱是世界通行的音乐记谱法, 学习掌握浅显的识谱知识, 能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智力, 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识谱教学是音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也是双基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将诸多形式引进课堂, 融音乐基本知识技能训练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根据高中生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 教师可以把“五线谱知识”编成故事来导入, 使教学过程情节化, 这样做往往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 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不同的识谱方式

1. 浏览性识谱

在高中音乐识谱教学中, 如果教师把识谱当做单纯的知识来讲授, 识谱与音乐实践活动脱节, 单调枯燥, 专业化训练倾向严重, 就会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使学生对识谱失去了兴趣。因此, 教师对识读乐谱的观念和做法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摆正识谱与学习音乐的关系。浏览性识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快速准确地读谱, 让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音乐旋律线条的流动, 而不是单纯机械地用手指着每一个音符去读, 只知道音符而忽略音乐旋律的律动。

2. 挥拍轻声视唱曲谱

挥拍轻声唱曲谱, 可以让学生的听觉与视觉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唱中有听、听中有唱的内心听觉训练。因此, 在识谱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体会乐曲的曲式变化, 掌握旋律进行的基本规律, 体会音乐进行的韵律美。在音乐教学中, 浏览性视谱只是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而通过挥拍视唱全曲, 可以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曲式变化, 感受乐曲进行的强弱规律, 让他们在对乐曲有正确的感知和印象, 使学生在学习时有目标性和目的性, 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此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挥拍轻声视唱曲谱, 让学生在挥拍视唱中感受音乐的规律美、韵律美, 体会到音乐的内在特点, 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印象。

3. 背唱

背唱乐曲是对学生进行强化听觉的记忆与锻炼的一种好方法, 它可以拓宽记忆的多面性与灵活性, 通过读谱、默唱、视唱、背唱的训练过程, 将内心听觉融于音乐的意境和艺术形象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的内心听觉受到积极氛围的感染,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视唱能力。

三、结合器乐教学, 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 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 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 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 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 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 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 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另外, 利用柯达伊手势, 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 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四、采用合理的奖励机制

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 虽然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制力, 但是长期单调的学习也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 教师要采用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励他们, 比如表扬能正确识谱的学生, 甚至给有背谱能力的学生奖励, 激励学生多识谱、多背谱。新课程标准提倡“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 把熟悉的歌词变成乐谱, 既有熟悉感, 又有新鲜感, 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很高;同时对于学生来说, 用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熟悉程度, 学起来要轻松一些, 对乐谱音准的把握也容易了许多。此外, 音乐教师还要多想办法, 多设计活动来丰富识读简谱的教学。比如, 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力度记号的特点有直观的认识, 我引导学生模仿火车从远处开来直至面前的声音, 感受声音越来越大的感觉, 再让学生模仿火车从面前开走越走越远的声音, 感受声音越来越小的感觉, 通过这两种模仿活动使学生对渐强、渐弱两种力度记号的有了深刻的认识, 而且也激发了他们探究音乐的兴趣。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无疑会使枯燥的识读简谱变得丰富有趣, 只要学生乐于参与, 我们的教学离成功就又近了一步。

总而言之, 如果说情感表现是歌唱教学中的核心, 那么识读乐谱就是歌唱教学中的基石。作为高中音乐教师, 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学习手段, 而不能将其作为教学的目标。因此, 培养学的识谱能力应当融合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 并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学习, 这样才能让学生能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音准, 甚至是情感基调, 促进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萨日娜.谈音乐教学中学生识谱能力的发展——节奏与认读唱名关系的探究[J].音乐大观, 2013 (7) .

[2].潘刚.识谱教学难在何处[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7 (10) .

[3].陈奕君.试谈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2009 (Z1) .

上一篇:科技文化研究下一篇:脑出血继续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