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统计

2024-09-15

部门统计(精选8篇)

部门统计 篇1

一、导言

计财部门的工作在税务机关的特殊地位下要求其更需追求良好的工作绩效, 税务系统计划财务部门的绩效与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直接相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税收会计工作, 经历了一个“建立与健全-削弱、恢复与破坏-加强再加强的曲折发展过程。从实行“收付记账法”到实行“借贷记账法”的改革开始, 又进行了将税收会计的核算起点从原来的征收环节开始, 改为从申报环节开始, 把应征税款, 减免税款和欠缴税款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改革, 对税金从应征到入库运动的全过程进行完整核算, 按每个纳税人设置分户账进行明细核算, 加强对每个纳税户的监控管理, 使税收会计核算方法更为科学。总体而言, 税收会计的发展趋势是加强管理、简便快捷、集中高效。在这样的背景下, 如何解决行政效率问题, 如何进行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就成为了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目前, 国内外关于绩效的研究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但是将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以下简称EVA, 关键绩效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eator) 以下简称KPI, 平衡记分卡 (The Balanced Scorecard) 以下简称BSC, 相结合的绩效考评理念、方法和工具还没有被应用到税务系统计划财务部门的绩效评价中去。

在此, 本文首先根据EVA所有者自身效能最大化理念确定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总目标, 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引下, 设定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战略层管理目标, 然后将这一战略目标, 运用BSC理论分解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 最终在这四个维度的层次下, 运用KPI理论进行每个维度下主控关键指标的选取, 通过加权、赋值等方法得出评价结果, 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整体框架

BSC、EVA、KPI整合的绩效评价方法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 但这一方法的使用不能生搬硬套, 作为非盈利组织的税务系统计财部门, 在引入BSC、EVA、KPI整合的绩效评价方法时,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设计出自己的总体框架, 找到自己的关键因素, 创造性的灵活运用, 随着内外环境和条件的改变, 不断进行调整, 才可以使得这一理论的优势体现出来, 才能够使得这一理论的精华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描述如下。

(1) 根据EVA最大化理念确定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总目标, 即“完成使命, 满足客户要求”。我们将EVA对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要求放在其绩效评价体系的顶部, 这样就可以清楚的表达出组织的核心任务, 以便引导对完成这些职能要求的绩效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 评价的其他目标就可以以此高水平目标为导向。

(2) 在“完成使命, 满足客户要求”这一总目标的指引下, 税务系统计财部门还需要根本性的战略目标对发展远景进行补充, 说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换句话说, 就是要对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职能要求做出陈述, 设定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战略层管理目标, 即“保证税收收入健康稳定增长, 保障税务经费安全高效使用”。

(3) 将“保证税收收入健康稳定增长, 保障税务经费安全高效使用”这一战略目标, 运用BSC理论分解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成为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主控因素。

(4) 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层次下, 运用KPI理论进行每个维度下关键评价指标的选取, 利用权数计算或者构建AHP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矩阵模型, 求出数值, 为税务系统计财部门评价工作, 提供有说服力的评价指标。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证, 我们就可以形成税务系统计财部门BSC、EVA、KPI绩效评价体系的整体框架 (见图1) 。

2、构建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KPI体系

(1) 财务维度主控下KPI的选取。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只有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支出或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增加收入才能为国家多做贡献。而根据税收经济观, 税收收入是有上限的, 即当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管辖范围内税款应收尽收时税收收入达到上限, 此时税务系统计财部门降低成本支出是提高其贡献水平的唯一途径。具体财务指标构成如下。其一, 预算执行控制指标。包括预算收入完成率和预算支出完成率。用以考察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对预算收支执行的控制能力, 其计算公式是: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收入完成总额/预算收入计划总额×100%, 预算支出完成率=预算支出完成总额/预算支出计划总额×100%。其二, 经费支出控制指标。包括人员经费支出比、公用经费支出比、个人家庭补助支出比和固定资产支出比。用以考察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对费用支出结构的控制, 其计算公式是:人员经费支出比=当年人员支出总额/当年支出总额×100%, 公用经费支出比=当年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总额/当年支出总额×100%, 个人家庭补助支出比=当年对个人家庭补助支出总额/当年支出总额×100%, 固定资产支出比=当年固定资产修购支出总额/当年支出总额×100%。其三, 财务能力控制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收入结余率。用以考察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对资金安全程度的控制, 其计算公式是:资产负债率=年末负债总额/年末资产总额×100%, 收入结余率=当年结余/当年收入总额×100%。其四, 资产管理控制指标。采用固定资产增长率指标, 用以考察税务系统计财部门对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能力, 其计算公式是:固定资产增长率= (固定资产年末数-年初数) /固定资产年初数×100%。

(2) 客户维度主控下KPI的选取。根据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客户层的四个方面, 客户维度主控下KPI选取目标是基于:第一, 上级计财部门满意度;第二, 同级机关领导满意度;第三, 同级机关其他相关部门满意度;第四, 下级计财部门满意度。各个客户层满意度指标从以下指标体系中选取。其一, 计财部门绩效评价综合指标。财务报告真实性:指财务报告数据准确性。财务报告明晰性:指报告的使用者和审计者能够理解报告中的数据和整个报告的组织。财务报告及时性:指出表时间的要求。财务报告相关性:指报告中数据的有用性, 管理者是否离开这份报告, 就无法实施管理。财务报告创新性:指是否提供规定内容之外的新颖的分析, 这些分析对报告的使用者非常有用。制定有关工作流程和标准的相关性:指本级机关领导认为对财务环节控制的是否充分;本级机关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认为对财务环节控制的是否充分;上级计财部门认为财务流程有效, 或作为典范;下级计财部门认为财务流程有效, 或作为典范;也就是制定和管理财务有关工作流程和标准的领导满意度、其他部门满意度、下级计财部门满意度、上级计财部门满意度。沟通桥梁作用的发挥:指能否向上级及时反映本部门工作情况, 是否存在因未能与上级沟通而导致工作失误的情况;与部门沟通, 能否将上级指示传达本部门;与下属沟通, 不及时听取下属意见导致工作失误;部门间沟通, 能否积极协助其他部门工作, 与各部门人员的配合是否密切。财务建议的主动性:向领导提出改善管理的建议的主动性。费用监控情况:对费用监控及时, 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任务完成及时性:上级交办的任务是否及时有效的完成。其二, 计财部门税收计划工作评价指标。搞好重点税源分析:分析是否及时全面客观。开展税收收入调查:是否及时详细。其三, 计财部门税收会计统计工作评价指标。与财政和金库的对账:是否及时, 准确。税款收入监督:是否完备。其四, 计财部门税收票证管理工作评价指标。汇总各单位票证用量计划:是否按时完成。票证供应:能否保证及时供应。其五, 计财部门经费管理工作评价指标。经费供应:保证各项正常工作的经费供应。预算编制:按要求合理编制预算、各项报表及经费决算。预算检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 内部管理流程维度主控下KPI的选取。其一, 计财部门绩效评价综合指标。凭证真实性完备性:衡量人员的审核工作效果, 不存在未发现的虚假发票账单、结算凭证。记账出错率:衡量账薄记录的准确性, 检查出当期登账错误不超过当期记录总数的0.5% (不同单位规定不同比率) 。纪录完整性:质量性指标, 衡量账簿记录是否反映出全部相关业务。未达账项时间:衡量出纳的稽核工作效果, 无两个月以上未达账项。库存现金:数量性指标, 衡量库存现金管理的工作效果, 实际数额与账面记录一致, 没有现金、遗失、短缺现象发生。保管情况:质量性指标, 衡量票据与印章保管情况, 不存在丢失或被盗用情况不存在规定用途以外的使用情况。合规性:质量性指标, 衡量工作的合规性, 不存在违反国家有关现金管理与银行结算制度的操作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数量:根据计财部门具体情况来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数量所对应的绩效水平。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数量:同样应根据计财部门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数量所对应的绩效水平。出勤率:本企业所规定的出勤标准。其二, 计财部门税收计划工作评价指标。认真编报、分配、落实考核税收计划:工作完成情况。落实税收目标:工作完成情况。计算机使用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对组织收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完成情况。其三, 计财部门税收会计统计工作评价指标。编印税务统计年鉴:工作完成情况。编印简明统计资料:工作完成情况。建全规章制度:工作完成情况。信息质量:收集统计资料完整、数字准确、口径统一。及时掌握税收、税源、税政资料:工作完成情况。科目运用:对税收应征、上解、在途、入库、提退、减免等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核算、分析和检查。其四, 计财部门税收票证管理。汇总票证用量计划:工作完成质量。认真执行税收票证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 实行责任追究制。核算质量:正确核算票证的领用、作废、损失等, 做票证的账实相符。审核制度:定期进行票证审核检查, 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其五, 计财部门经费管理。固定资产核算质量: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计财部门、财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责任, 由计财部门统一建账、核算, 由财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年度终了, 应当进行清查盘点, 保证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预算内外资金核算质量:系统全部资金实行集中管理, 收入支出要合理合法,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保证国家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对费用支出进行监督控制, 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健全报销流程:完善程序, 会计报销, 出纳付款, 而不是由出纳报销。实行岗位牵制:钱账分管, 出纳会计职责分工明确。

(4) 学习与成长维度主控下KPI的选取。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学习和成长方面强调税务部门财务干部的能力, 倡导为提高税务部门财务干部的能力和绩效进行投资, 为组织的未来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具体选取评价指标如下, 第一, 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国家相关财经法律的了解度:能够全面了解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及统一的会计制度, 并清楚了解其中对本财会岗位的法律要求及规定。第二, 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本单位财会制度的了解度:能够全面掌握本企业的财会制度, 并明确理解其中对自身财会岗位的制度要求及规定。第三, 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工作职责的了解度:能够清楚了解本职工作任务与职责要求的全部内容, 反映财会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第四, 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认真程度:能够认真从事本岗位的工作、履行职责要求, 反映财会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第五, 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与组织整体目标关系的理解度:能够理解组织的目标和自己对组织目标的贡献是什么。第六, 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对集体及税务机关整体的关心度:能够关心所在的工作团队、部门以及税务机关整体的利益、声誉, 优秀绩效表现:主动维护、建立团队以及税务机关整体的利益与声誉。第七, 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的胜任能力:是否拥有完成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或者有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计划。第八, 税务系统计财部门是否经常组织培训:是否有完整的年度培训计划, 是否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培训计划是否按期完成。第九, 税务系统计财人员资格考试通过率。第十, 税务系统计财工作人员整体素质:高学历、高职称工作人员的多少。

3、选择等级评定法作为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方法

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绩效评价, 需要合理运用绩效测评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一般来说, 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绩效测评有:等级评定法、强迫分布法、排序法、要素比较法等。等级评定法, 是最容易操作的和普遍应用的一种绩效测评方法。这种方法的操作形式, 是先制定关于计财部门的具体的测评标准, 在进行绩效测评时, 按已制定的有关各项测评标准来测评计财部门的业绩和效益。同时, 对计财部门的每一项, 又设立评分等级数, 一般分为5个等级:最优的为10分, 次之为8分, 依次类推。最后把各项得分汇总, 得出绩效测评结果 (见表1) 。

填表人:审核:填表时间:年月日

三、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本文将BSC、EVA、KPI整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应用于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绩效评价中, 建立了一套适合税务系统计财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 旨在引起社会和有关政府部门对建立税务系统财会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同时为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税务系统财会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但该问题涉及理论及实务的诸多方面, 本文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涉猎, 如:同新的评价体系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设计、如何从现有的绩效评价系统转向新的评价系统等等, 这些问题尚需留待以后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Robert S.Kaplan、David P.Norton: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A].In:Harvard Business Review[C].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6.

[2]Larry M Prober:EVA:A better financial reporting tool[J].Penn-sylvania CPA Journa1, 2000 (3) .

[3]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998.

[4]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公共支出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部门统计 篇2

一、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努力提高法律意识。

以统计“五五”普法工作为契机,紧紧围绕统计工作大局,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安排和部署统计普法依法治理各项任务,服务统计改革和发展,服务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和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广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注重培养广大统计人员权力与职责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现代法治观念,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二)积极推动将统计法知识内容列入今年县委党校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课程,进一步巩固对领导干部的普法宣传阵地,进一步加大对县局广大干部的普法培训力度。

(三)继续坚持和完善机关干部学法制度,今年至少举办一次法制讲座或专题学习,加强对专业人员统计法律知识和行政执法知识的培训教育。

二、紧密结合统计工作的重大部署,深入学习宣传统计法。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与统计活动有关的所有人员。重点对象是各镇乡、各部门、各单位的党政领导和承担经常性统计调查任务的调查对象及其统计人员,全县统计执法检查员及县统计局的干部职工。

1、扎实开展“视统计信誉为生命”等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大力推进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使全社会了解统计法、遵守统计法,为推进依法统计、科学统计、阳光统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新法宣传。积极采取措施,以《统计法》和即将出台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统计违法违者罚款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学习教育为重点,借助各类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抓好统计从业人员及企业负责人的学习教育,更新、充实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有计划地推进《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纳入县党校教学内容,提高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律意识。

3、及早研究、部署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统计法宣传旬,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提高新法的社会知晓度,扩大社会影响。

三、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

以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依法行政、依法统计为目标,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运用统计执法和监督检查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努力提高各级统计机构依法行政水。

1、深入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以及市政府关于推进依法行政有关文件精神。

推动县级统计部门工作发展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尴尬处境;工作方式;稳定性

一、县级统计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尴尬处境。

县级统计部门在行政关系上受地方政府的直接管辖,经费和人员需要地方政府来保障,尤其是面对大型普查,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基本无法开展,虽然国家提出了淡化GDP的考核,但在没有新的考核标准出台下,统计数据依然是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依据,所以统计数据必然要获得当地政府的认可,而在调查中企业出于自身顾虑对一些销售、税收、工资等敏感指标不能如实提供,当地政府会拿个别企业调查表来质疑整个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导致县级统计部门的尴尬处境。

二、县级统计部门与政府部门统计之间的尴尬处境。

尽管对“数出多门”有了一些规定,但也仅仅停留在白纸上,根本无法落实,统计人员也无法辨别这些“数据”的真伪。另外,县级统计部门在地方部门之间“地位”较低,有的部门对提供数据缺乏配合意识,有的干脆会以“保密”“单位没有这个数据”为由拒绝提供,而且有些部门提供的数据前后不一致,并且与相对应的上级部门掌握的数据也不一致,当需要再次核对数据时,基本以“我们也不知道”,“反正我们掌握的数据是这个”为由来答复,统计部门依然无法核实数据的准确性,数出多门也导致公众对统计数据缺乏信任。

三、县级统计部门与基层统计之间的尴尬处境。

近年来,乡镇、街道的统计建设基本停留在“计算机”“网络”“办公场所”等硬件设施上,人员配备上基本还是老样子,基层统计人员身兼数职,可以说统计工作只是这些“专职”统计员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而且人员编制、经费、管理与县级统计部门脱节,导致基层统计人员对县级统计数据的敷衍,人员更换频繁,统计资料的丢失。可以说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街道统计人员处于“管不了、也管不住”的尴尬处境

四、县级统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尴尬处境

部分企业对统计数据上报认识不够,从不积极转为抵触,甚至拒绝配合,有的大型国企甚至“正规”的连门都进不去,催报的时候,企业统计员也已各种理由推脱,联网直报时间快截止时,监控人员可谓心急如焚,而上报率百分百基本上是个硬指标。就连召集企业开个年报会、座谈会,都要通过相应的管理部门去通知才能邀请到位。现有的统计手段让《统计法》无法发挥应有的威慑力,使得部分企业一而再、再而三的不配合,统计人员基本是通过“讨好”的方式去开展工作。

那么如何破解县级统计部门的尴尬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县级统计部门以收集统计资料为主的工作方式,转变以督查为主

县级统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与各部门、乡镇、街道、企业的统计基础资料的收集上,尤其是企业联网直报的催报、审核以及企业其它统计资料的收集上,就连一个简单的企业简介都颇费周折,这块工作占用了统计工作人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县级统计部门人员紧缺,一个专业人员基本上就是上级部门的一个对应科室,只有将“收集”转变为以“督查”为主才能彻底改变县级统计部门的尴尬处境,改变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工作作风,增强统计数据的权威性。首先,将企业报表的催报以及相关企业的其他事项划分到对应的主管部门,统计部门只负责对企业统计资料的审核,这样既可以减轻统计部门的负担,让统计人员去研究分析一些经济现象,真正拿出有利于当地领导决策的意见,还可以改变现有的“统计执法环境“,加强执法力度,发挥《统计法》的威慑力。其次,相关部门涉及到统计数据发布时,要真正做到在县级统计部门备案,尤其是一些交叉数据,县级统计部门才可以与相关部门详实了解这些数据的口径以及真伪,对“数出多门“有个交代和解释,增加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2、加强县级以及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确保人员的稳定性

对基层林业部门统计工作的思考 篇4

一、 基层林业部门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统计工作权利受限, 监督职能弱化。

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是以计划为基础, 以财务核算和统计核算为支撑的系统工程。财务核算以资金流量的开始与终结, 系统地监督林业部门资金的运行情况;统计核算以资金投入所形成的实物工程量的产出情况来系统反映林业资金投入的效率。但在基层林业部门中, 实际情况是统计工作既无权、也无钱, 统计人员地位不高, 各种监督检查都以资金流量作为主线, 统计人员只有提供统计数据的义务, 而统计调查、统计监督的权利往往得不到落实。由于权利和义务的失衡, 统计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存在弱化的趋势。

2.林业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 林业统计信息的质量有待提高。

在林业统计实践中, 由于受管理体制、调查方法、加工手段、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基层林业统计信息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 (1) 以全面统计报表为主的调查方法的时效性很差, 难以做到及时准确地反映林业的新情况、新问题, 同时该方法在层层上报过程中难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2) 由于林业企业经营体制的变化, 各项统计数据不能做到按实收实支填报, 而是靠抽样调查及推算结合得出统计数据。另外林业统计工作受行政干预过多, 肆意篡改和人为捏造统计数字的现象时有发生, 致使上报的林业统计信息存在误差。 (3) 基层林业统计信息只是数字的统计, 缺乏统计信息的深加工。

3.林业统计信息的传递手段滞后, 统计信息的利用率低。

当前基层林业部门统计信息主要是在统计系统内部进行交流, 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利用率不高。由于基层林业企业资金受限, 硬件设施和软件工具不配套, 系统集成化程度低, 完整的林业统计数据库体系尚未形成, 信息资源管理不规范, 设备的利用率低、配置低、性能不高, 难以对大量统计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 致使林业统计调查的数据对林业经济的贡献率低。

4.林业统计人员多为兼职, 素质不高。

统计工作的专业性很强, 实际工作中需要一大批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专门人才参与到这项工作中。而在基层林业部门中, 统计人员多为兼职, 工作岗位也不固定, 必然造成统计人员主观上对统计工作责任心不强, 统计工作几乎成了临时任务。由于频繁换人, 每年的统计报表、统计资料没有专人管理、保存, 极易丢失、损毁, 没有了数据的连续性, 使每次统计工作都得重新开始, 这样在工作中就很被动。还有基层林业部门存在着统计人员素质低, 对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业务素质差等问题;部分统计人员工作态度不严肃, 把统计当估计, 根据以往数据推算现实数据, 只要领导需要, 统计出的数据便可大可小。另外基层林业企业专职的统计队伍也比较薄弱, 专职人员学历不高的多, 缺乏林业统计专业知识, 也缺乏在统计部门工作的经历, 对基本的统计原理、统计制度不够了解, 个别统计人员甚至看不懂统计报表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林业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和统计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提高基层林业统计工作质量的建议

1.树立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领导者应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要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思想上重视林业统计工作, 把林业统计摆在重要位置上, 使其成为重要的决策力量, 为林业部门参与市场竞争出谋划策。林业部门统计人员可由业务主管部门垂直领导, 统计人员业绩和工作能力由业务主管部门考核, 业务部门行使人事委派权, 委派的统计人员对被委派单位有权依法行使统计核算和统计监督职能, 以此来树立统计部门的权威性。

2.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科学性, 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决策和监督作用, 各基层林业部门要改进和完善林业统计报表制度, 在报表的制定上, 要认真调研, 尽量避免重复, 减少上报频率, 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 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 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 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同时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抽样调查和科学推算方法, 将统计数据质量作为工作的核心和重心, 采取联网直报、数据核查等措施, 切实防止统计数据人为干扰, 严格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和监控。

3.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林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对统计信息的高效、快捷、准确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林业统计应当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尽早实现统计调查全程电脑网络化, 最终实现林业统计资料的调查、整理、存储、分析和公布的网络一条龙。所以基层林业部门一是要更新电脑等统计现代化设备, 开发林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手段, 促使统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更加快捷、高效;二是要充分利用林业基层单位在全省乡镇覆盖度高的优势, 建立强大的林业统计信息网络, 利用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存储和综合分析, 使统计工作现代化、高效化, 真正把统计工作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强化部门统计管理工作思考建议 篇5

针对部门统计存在的问题,在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下面就全市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作进一步探讨分析。

一、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管理工作的意义

(一)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统计作为政府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各部门进行行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来源,在政府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部门统计范围涵盖了各个领域。从行业分类看,除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负责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贸易业、房地产业和部分无管理部门的服务行业外,其余绝大部分服务业统计由部门承担。同时,在各项大型普查中,部门的作用也十分突出,整个经济普查有27个部门参与了普查活动,武警、铁路、金融、保险等行业的调查由部门直接承担。可以说部门统计涉及了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部门统计数据质量、时效性和完备性如何,直接影响各级党委政府的管理和决策。另一方面部门统计数据应用到统计工作各各方面,在“反映发展、评价发展、宣传发展、促进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反映发展中,积极提供行业发展数据。如及时为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报表和社会公报提供部门统计数据。在评价发展中,部门统计数据成为各种评价体系的重要参考。如文明城市创建评价、区域经济考核和服务业经济考核体系中,有1/3的指标来源于部门统计。在宣传发展中,积极编制各种反映行业发展的统计信息资料。如人民银行、税务、银监局、工商局、法院等部门定期编制了月报、月度分析资料,满足了各级领导决策和行业管理的需要。在促进发展上,积极发挥部门的统计分析职能。如税务局在编制月报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每年开展宏观税务分析,加强对企业税收的监督监测;工商局利用各项统计资料,献言献策,加强对市场和企业的管理,促进了各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管理工作的环境趋好。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范围越来越广,业务内涵越来越丰富,工作量越来越大,对统计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统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并向实体经济持续渗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形势下,更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部门统计作为政府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国家、省局高度重视部门统计管理工作,将部门统计管理工作纳入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国家统计局制定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在整个统计系统中开展了部门统计报表清查工作,加强对部门统计调查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了部门统计的调查行为。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通知》,省统计局相应建立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办法》、《省级部门统计数据报告制度》、《**省部门统计考核评比制度》等。市政府高度重视部门统计管理工作,专门下发了《改进和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部门分工,理顺了部门职责,进一步加强对部门统计的管理,为全市开展部门统计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管理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作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战略部署,主要是通过学习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思想、意识、观念进一步转变到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来。统计是重要的经济发展服务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科学的统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统计服务于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科学的统计体制机制,从而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随着职能不断弱化、改革相对滞后的部门统计与日益增长统计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统计服务于科学发展和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因此,加强和完善部门统计工作显得较为迫切,它是解决部门统计工作突出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二、现行部门统计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部门统计 篇6

虽然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部门在统计信息共享的管理机构设置、法律法规建设和具体做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但是都充分认识到了政府统计信息开发、利用和共享的重要性。总体而言, 它们都将统计信息资源看作国家和社会的一种重要资产, 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政府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与共享, 从而提高政府统计信息资源的有效性,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统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长远规划, 立足未来:突出战略规划的指导性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挥信息化的战略规划和计划在统计信息共享中的指导性作用, 虽然战略规划和计划的制订方式不尽相同, 但主要还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 在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时, 对有关统计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进行规定, 而且还根据实际需要, 就某一领域的统计信息共享制定专门的政策框架和发展计划;二是, 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还未出台前, 就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制定了有关统计信息共享的政策和规划”。

(二) 领导机构有力, 职责明晰: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

消除政府统计信息分散建设、分散应用是走向信息共享的重要途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消除统计信息的分散建设、重复建设现象, 大多都设置了相关机构或部门来从总体上统筹全国的统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些机构或部门大多数是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领导与协调机构, 其他有关部门或办公室则是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其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例如, 美国和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业已形成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并作为其发展政府统计信息共享的基本制度。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就是由政府首席信息官及其相应的管理机构来负责专业的统计信息共享的总体规划、具体实施和全面管理的工作。政府首席信息官和其相关的管理机构在政府统计信息共享的制度建设中职责权力明晰。英国的做法则是首相任命电子大臣 (e-Minister) , 由他全面领导和协调国家信息化工作并由两名官员 (内阁办公室大臣、电子商务和竞争力大臣) 协助其负责政府信息化的整体进程与全面发展, 全面推进政府统计信息共享建设。

(三) 立法先行:凸显法制保驾护航的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政府统计信息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各国都制定了有关政府信息公开、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以确保统计信息资源共享的健康有序发展。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 美国制定了《信息自由法》、英国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信息自由法》和《隐私权法》, 加拿大制定《信息公开法》等来明确政府各机构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公开政府信息, 确保公民能便捷获得政府信息, 减轻公民的负担。关于保护公民隐私的法律, 美国制定了《隐私权法》, 加拿大先后颁布了《隐私权法》和《个人信息保护电子文档法案》来鼓励公民实用政府信息资源, 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四) 信息标准化建设: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西方发达国家, 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等都出台了关于政府统计信息分类的标准和原则, 极大地促进了各国国内政府统计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俄罗斯出台的《国际信息交换法》和欧盟实施的公共部门数据交换 (IDA) 项目, 更是在国际范围内统计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这也有效促进了国家之间、政府公共部门之间及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和共享, 实现政府统计信息资源跨国、跨政府的整合, 最大化地实现了政府统计信息的价值。

二、我国政府部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行动方案

(一) 主要目标

根据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的水平, 我国现阶段政府部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主要目标如下。

第一, 明确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 制定统一的政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建立健全与政府部门统计信息交换共享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 确保全面付诸实施。

第二, 初步建立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府部门统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公共数据交换中心。

第三, 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建设《政府部门统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政府部门统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 逐步实现同层次的不同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机构之间的统计信息交换和共享。

第四, 通过政府统计信息资源共享, 促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特别是在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通过政府统计信息共享, 进一步规范垂直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推动构建整体政府和提高政府整体效能。

(二) 重点工程

为落实政府部门统计信息共享发展的战略目标, 我国下一阶段首先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履行职责的需要, 明确相关部门和地区统计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 制定标准规范, 完善信息共享制度;其次要确保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项相关工程的连贯性, 充分挖掘既有项目的潜力, 加强现有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整合;最后要推动需求迫切、效益明显的跨部门、跨地区统计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具体而言, 下一阶段政府部门统计信息共享的重点工程及其建设的时间进度如下表所示。

(三) 保障措施

1. 统一认识, 加强领导

推进政府部门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 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精神, 统一部署, 稳步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成立政府部门统计信息共享领导小组, 负责研究和协调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理顺统计信息管理体制, 强化对统计信息开发利用和共享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要制订统计信息开发利用与共享专项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 明确分工, 各司其职

政府部门统计信息共享建设具体项目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审批, 做好前期审议、可行性研究、采购招标、监理和验收工作。各地方政府部门统计信息共享领导小组要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 各部门按照分工积极配合与实施。

3. 增加财政投入, 多渠道筹集资金

保障政府统计信息共享的建设管理、采集更新、运行维护、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相应经费要纳入预算管理。鼓励企业和公众投资统计信息开发利用领域。多渠道筹集资金, 支持政策研究、标准制定、科技研发、试点示范及重点统计信息开发, 同时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提高效益, 降低风险。

4.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确定立法重点, 制订相应的立法计划, 加快立法进程, 及时颁布需求迫切的法律法规, 为政府统计信息开发利用与共享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 遏止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种违法、有害信息的制作和传播, 依法打击窃取、盗用、破坏、篡改政府统计信息等行为。

摘要:统计信息共享是以最大限度发挥统计信息资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为目标,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统计信息跨行业、跨部门、跨单位广泛应用乃至被全社会利用。由于受体制和机制的制约, 目前统计信息共享还存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重复和利用率低等问题。文章旨在结合西方发达国家整合统计信息资源的经验, 对我国政府部门的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政府部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方案

参考文献

[1]高复先.地方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与数据交换平台的统一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 2010 (07) .

[2]郭家义,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电子政务, 2007 (05) .

[3]査先进.信息资源配置与共享[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4]乔建忠.基于业务关联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0 (09) .

[5]关键.论我国政府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J].行政论坛, 2011 (03) .

部门统计 篇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FDI) 明显上升, 尤其是1993年后, 我国FDI流入量每年超过350亿美元, 并在1993-2008年显现明显上升趋势。同时, 由于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 外商投资的产业部门能够对相关产业的生产产生积极影响, 促进这些产业结构优化, 带动多产业发展。目前, 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1)

而2009年FDI规模相对2008年减少超过700亿美元, 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其原因是:一方面, 美国次贷危机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 中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政策放慢了GDP增长速度, 使外商对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投资量大额缩减。这对通过引进外商的先进经验和理念, 实现技术追赶中的中国企业造成巨大打击。如何保持FDI稳定增长来促进经济繁荣?怎样利用FDI加快中国企业技术升级?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具有学术意义, 更具有政策价值。

主流经济学理论认为:FDI是包括了资本, 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综合要素的国际转移, 是推动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许多国内国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外商外溢效应进行研究:例如Basant, Fikkert (1993) 发现FDI的确促进了本国技术进步;Goldar研究则表明FDI的技术外溢只在较长时期内存在;Chen (1996) 的研究将中国细分为东、中、西3个地区, 结果发现:外资偏爱西部资源, 远离东、中部中国工业技术发源地。姚树洁等 (2006) 认为外国直接投资 (FDI) 与国内投资明显的差异在于FDI本身包含东道国所没有的新技术和专有技术。但对FDI的具体产业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 且其中大多是研究直接投资对具体各产业部门影响, 没有考虑外商间接投资的因素, 也没有考虑FDI技术溢出效应在各产业部门间的影响。

基于此, 本文采用2007年我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 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看作多元向量组来分析产业部门的相似程度, 并利用多元统计与回归分析的方法找出技术溢出效应比较显著的产业部门, 分析不同产业部门受FDI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状况。

本文结构是第二部分是理论上复相关系数回归模型的建立;第三部分是复相关回归模型的应用;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建议。

二、理论模型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 又称为中间投入系数, 是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数量表现。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计算公式:aij表示直接消耗系数;xij表示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产品数量;Xj表示j部门的总产出。

2.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建立的统计模型

2.1相关系数矩阵

不妨有k个产业部门, 其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将它的第i列看成一组多元向量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计算部门间投入产出的相关系数矩阵。对两两不同的多元向量ci, cj可计算出其相关系数

其中βij越接近1, ci, cj向量的相似度越大, 则i部门与j部门的产业结构也就越相似。如果FDI技术溢出效应对其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明显, 则对另一产业部门的影响也会显著。这样, 研究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就转化为分析多元向量的相关性问题。

2.2复相关系数模型

复相关系数, 又叫多重相关系数, 是指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可利用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求得。复相关系数越大, 表明要素和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密切。

利用2.1中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多元回归, 求出每一产业部门相对其它k-1个产业部门的复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大的产业部门, 与其他产业部门的相关性就越强, 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技术溢出效应越明显, 更具有投资的价值。

三、复相关系数分析FDI技术溢出效应

本文选取2007年份投入产出表, 并根据其中38个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数据, 求出相关系数矩阵, 再利用回归分析模型, 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复相关系数, 并按复相关系数的大小, 对各产业部门进行排序, 作出各产业部门与对其他产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程度的图像, 分析FDI技术溢出效应明显的产业部门。

这里为了方便, 将各产业部门用序号表示 (各产业部门与序号的对应见表1)

表138个产业部门的复相关系数大小的排序表

从产业分类的角度来看, 表1的前8个产业部门中, 第一产业占0%, 第二产业占37.5%, 第三产业占62.5%。这一定程度上说明, 目前第三产业对我国其他产业FDI技术溢出效应较显著, 在这些产业部门的外商投资能有效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图2、图3显示的是2010年外商投资各产业部门的企业数量与资产总值。从图中可以看出, 与排名前八名的产业部门 (34, 32, 35, 5, 36, 30, 31, 3) 相比, 外商投资更多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 这是因为我国拥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 节省外商生产成本。但从复相关模型来看, 这类行业对其他产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也许并不十分显著。因此, 调整外商投资政策, 能有利于我国企业加快技术升级。

从图4、图5可看出, 在这8个产业部门中, 复相关系数排序第2 (投资研究与试验发展业) , 第7 (投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在08至10年间的外商投资量平稳上升。排序第6 (投资房地产业) 在08至09年间的外商投资量出现一定的萎缩, 但在10年全国城市住房需求大幅上升的刺激下出现明显的扩张, 其他5个产业部门的外商投资情况基本没发生变化。上述8个产业部门不管是在企业数量方面, 还是资产总值上相对其他的产业部门都没有明显优势, 大部分在最近几年也没出现显著的改善。而这些产业部门对其他的产业部门的FDI技术溢出效应明显, 鼓励外商增加投资, 能提高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进而促使产业技术的创新, 优化产业结构, 拉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图4.08~10年外商投资复相关显著前8个产业部门企业数量图508~10年外投投资复相关显著前8个产业部门资产总值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相关系数矩阵模型与复相关系数模型, 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得出相关系数矩阵, 计算38个产业部门的复相关性,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技术溢出情况。对复相关性程度 (即技术溢出效应) 显著的前8个产业部门最近几年的实际外商投资情况进行分析, 研究FDI技术溢出效应对各产业部门影响, 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 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外资流入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知识以及产生的溢出效应, 会促进我国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 从外商在我国各产业部门投资情况上看, 外商更倾向投资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这些外资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 研发能力优于同行业的我国本土企业, 对于我国其他产业部门具有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但外商对我国那些对其他产业部门技术溢出效应最显著的产业部门投资还相对较少。

(三) 如何充分利用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应作为当前我国引资政策的调整方向。

基于以上结论, 我们建议:政府可以鼓励具有技术优势的外资企业投资我国对其他产业部门技术溢出效应显著的产业,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带动我国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国宏等.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关系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 2000 (3)

[2]陈漫.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实效分析.战略与管理, 2001 (3)

[3]赖明勇, 包群, 阳小晓.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吸引能力研究.南开经济研究, 2002 (3)

[4]宣烨赵曙东.外商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分析.南开经济研究, 2005 (1)

[5]黄珂.FDI对我国内资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分析与思考.企业经济, 2005 (6)

[6]潘文卿等.中国产业间的技术溢出效应.2011年中国经济学学术资源网CESG

[7]王松佳, 陈敏等.线性统计模型:线性回归与方差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8]陆璇, 叶俊译.实用多元统计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9]Chow, Gregory, 2005, “China’sEconomy:PastPerformanceandF utureProspects”, paperpresentedtotheChineseEconomicAssociation (UK) AnnualConference, March15—16, London.

[10]Griffith, R., etal., 2004.MappingtheTwoFacesofR&D:Produc tivityGrowthinaPanelofOECDcountries.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 cs86 (4) , 883--895.

[11]Romer, P.M., 1986, “IncreasingReturnandLongRunGrowth”, Jou rnalofPoliticalEconomy, 95, 1002—1037.

部门统计 篇8

国务院决定今年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为了保证普查对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如实填报普查表,确保普查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普查数据质量,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统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经济普查基础资料整理和规范工作的通知》(陕经普办字[2008]6号)。要求所有被普查单位务必建好统计台账,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按照国家要求制定了各专业统计台账参考表式和指标解释,明确了各类单位建立统计台账的类型和具体要求。所有经济普查对象,即企业、机关、事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村(居)委会和其他组织机构,均应建立“水及能源消费统计台账”,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企业还须建立专业统计台账。各专业统计台账参考表可登陆陕西省政府门户网或者陕西省统计局外网中的“陕西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栏目下载,网址分别是http://www.shaanxi.gov.cn和http://www.sn.stats.gov.cn/。

上一篇:流水作业下一篇:音乐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