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人流的几点体会

2024-05-25

无痛人流的几点体会(精选12篇)

无痛人流的几点体会 篇1

教师要使学生学有所乐, 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 课堂提问师生的教与学带来了活力与希望。课堂提问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 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

师生之间的互动, 提问和回答是重要的途径, 它能激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不同的情景中, 设计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回答, 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上, 教师如何达到教学目标, 开导学生, 引导他们走进课堂, 走进教材内容, 大部分都是通过提问来实现的。可见课堂提问对提高教学的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灵活多样的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每个人都知道“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的良药。”课堂提问太单一就让人乏味, 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 经常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 学生会失去兴趣, 并且也不适合各种层次的学生。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的情况,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深浅程度, 设计有效、恰当的问题。有效提问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观点,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了解学生的心理建构和对课堂内容掌握的情况。既有效又有建设性的提问, 它必须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创造性回答。当学生们满腔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学习过程时, 他们便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所掌握到的也会更多。如果说教学过程是理解性教学的核心, 那么, 课堂提问就是整个教学的生命线。在实际教学中, 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积极的讨论和回答。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积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讨论, 自由发言, 各有所获, 各抒己见, 很快学生就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 也了解了相应的文化背景,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不再害怕提问, 不再害怕课堂, 也变得喜欢老师的课。

二、问题设计要因人而异, 因材而设

由于学生层次不同, 学问上的需求也不同,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教材, 而且更要备学生。要因人而异, 不同的问题都能使不同的学生有成就感, 信心十足, 即使是最差的学生, 也要让他有事做, 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课堂提问要做到为教学目的而设, 重难点突出, 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首先, 教师要吃透教材, 设计的问题要难易有别, 根据教材循序渐进, 提问学生也要因人而异, 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

三、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问答结构

教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 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尽可能给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让学生大胆尝试, 相互问答, 各抒己见。教师要多创造情景, 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问答活动中来。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提问题, 其他学生回答, 可以两人一组, 也可以多人组合。教师可以旁听, 也可以引导他们, 让他们的问题和回答都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 教师要注意好、中、差的搭配, 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课堂提问覆盖面要广, 不要局限于几个尖子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 分组活动时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多的指导, 也可以采取以“好”带“差”的办法, 达到互动互利的目的, 各有所得。

四、要善待学生的回答, 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提出问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激励学生学习, 同时, 也能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课堂中, 学生的回答是教师获取教学效果, 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有时候, 学生的回答让我们惊叹, 也让教师暗喜。从学生的角度看, 回答不管正确与否, 教师也不能轻易置之不理, 更不能粗暴地拒绝, 打击。错了, 也要给他们笑脸, 关怀的目光, 要善待他们的回答, 多鼓励他们。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 要让每一位回答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关怀。反之, 如果学生的回答遭到教师的批评或其他人的嘲笑, 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善待他们也就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 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内驱力, 也活跃教师的课堂气氛。通过提问, 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到互动中来,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同时, 也可以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无痛人流的几点体会 篇2

听了徐轶老师的讲解,我对口语交际有了以下几点体会:首先是提高了自己的认识,《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 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可以知道口语交际要求交际人能 随机应变、思维灵活、反应敏捷,同时也是交际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其次教师要科学设法,使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产生兴趣

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表现出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其三要解决儿童口语交际时的心理障碍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要让学生经历从敢说到想说,再到会说的心理训练过程。敢说就是指敢于在众人面前说。要使儿童敢说就必须突破儿童的心理障碍——紧张和胆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紧张和胆怯的程度会逐渐加重,这是因为学生在成长中产生了越来越关心的“自我形象和表现”的心理,越到了高年级学生越怕说错话,越缺乏自信心,容易自卑,这就需要练胆,练胆要“逼”。要给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如让学生做活动的主持人、主要的发言人,轮流当小干部。在练胆时要设法“引诱”学生,通过在与同学中无拘无束的交谈辩论中培养勇气,增强自信。练胆要从私下练到公开练,要引导学生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树立榜样。

其四要坚持口语交际与读和写相结合的原则

口语交际训练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与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没有吸收就无从表达,要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词汇、句子等语言材料,从阅读中学习表达艺术,因此。口语交际要与阅读和写作结合进来,与观察,听辨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好函数的几点体会 篇3

应当理解好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有序的实数对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平面内的任一点都可以找到表示它的一对有序实数对,而知道每一对有序实数对我们就可以在平面内找到它所对应的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一对应关系。

同样可以理解,每一个函数的图象都对应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反过来,每一个解析式也都对应一个函数的图象,如果点在函数的图象上,那么这个点所对应的有序数对也就满足此函数的解析式。由此可见,点组成了函数图象,点在图象上,那么这些点对应的有序数对满足它所对应的函数的解析式。

学生在解答有关函数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值、式、点、形”四字做为解答问题的金钥匙。所谓的值是指函数值或自变量值,“式”是指函数解析式,“点”是平面内的点,形是指函数的图象。

下面我以一道具体的例题说明这四个字的实际应用。

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路线赴距出发地480千米的目的地,乙车比甲车晚出发2小时(从甲车出发时开始计时)图中折线DABC,线段DE分别表示甲乙两车所行驶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象(线段AB表示甲出发不足2小时因故停车检修)。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决如下问题:

(1)求乙車所行路程Y与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

(2)求两车在途中第2次相遇时,它们距出发地的路程。

(3)求乙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在途中第一次相遇?

解:(1)想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值、式、点、形”先找乙车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在图形上找E、D点坐标已知,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即:“式——点——形”便可。

(2)求第二次相遇时它们距出发地的路程,也就是求两图象交点下的纵坐标值,求值找解析式,YDE把F点横坐标值代入YDE即可求得,亦即:“值—式”。

(3)想求P点的横坐标值,应先求P纵坐标值,我们可以转化为求B点纵坐标值,再代入YDE,而求B点纵坐标值想到“值—式—点—形”,先求YCF把B点横坐标值代入YCF而求得。

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如下图示:P横坐标→YDE→P纵坐标→B纵坐标→YCF→B横坐标值。

由此可见,在解决函数问题时可以参照“值—式—点—形”四个字,即对问题进行逆向思维思考。

修辞研究的几点体会 篇4

虚实有拟

胡仔的《苕溪渔隐》提到有人执鸿雁的生活习性是“鸿雁未尝栖宿树枝, 唯田野苇丛间”。而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事实中鸿是不栖于寒枝的, 这是苏轼错了吗?

我们知道这词很美, 鲁直称其为:“非吃烟火食人语”。诗人以孤鸿自喻, 点出被贬黄洲原因, 表现诗人不肯轻意随声附和的孤傲品格。若鸿雁息树, 又如何写起。诗非科学, 若以科学求之, 则激昂喻拟之辞永无宁日了。

喻比有缘

陈榕甫《诗词漫话》:“黑云压城城欲催, 甲光向日金鳞开”实际上是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一句形容敌情严重, 一句形容士气旺盛。最早对这两句提出意见的是宋代作家王安石, 他认为“黑云压城”和“甲光向日”这两种自然景象不能同时出现———“方黑云压城时, 岂有向日之甲光”。因而作出“此儿 (李贺) 误矣”的论断。以后到了明代, 又有作家杨慎根据他所看到的“日晕两重, 黑云如姣在其侧”的景象, 认为作者并没有错———在特定的环境下“黑云”和“日光”是可以同时出现的, 他并且由此得出李贺“善状物也”的赞赏。

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之势, 似有千钧之力, 万乘之威, 无坚不摧至极, 尤见敌人来势凶猛。而甲光向日则犹如长矛刺朽盾, 利锋削腐皮, 皓气冲霄, 长虹贯日, 气集于中, 铜浇铁铸似有所不及也。把塞外凶悍、豪壮、残酷写尽。黑云, 敌势也。没有必要追究其是否为乌云滚滚, 也没有必要追究其是否日昏两重。比喻耳, 为托气势之用。比拟是修辞, 不是哲学思辨。不必计较“异类不吡 (比) ”, 而要讲“凡喻必以非类”, “是雨亦无奇, 如雨乃可乐”, 所以“木与夜孰长, 智与栗孰多”在文学上是可通的。陈騤《文则》卷上丙:“《易》之有象, 以尽其意;《诗》之有比, 以达其情。”《诗》若是, 诗亦然。如钱钟书《管锥编》所言:“顾斤斤辩此, 尤是舍本逐末。夫诗文刻划风貌, 假喻设譬, 约略仿佛, 无大刺谬即中。侔色揣称, 初非毫发无差, 亦不容辎铢必较。使作实当真, 则铢铢而称, 致石必忒, 寸寸而度, 致丈爽矣。”

夸张有理

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载:“杜甫《武侯庙柏》诗云:‘霜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二千尺’, 四十围乃是径七尺, 无乃大 (太) 细长乎” (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其尤酸迁不通者, 即于诗求出处, 抑以诗为出处, 考证事理。杜诗‘我欲相就沽斗酒, 恰有三百青铜钱’, 遂据以为唐时酒价。崔国辅诗‘与沽一斗酒, 恰有十千钱’。就杜陵沽处贩酒, 向崔国辅卖, 岂不三十倍获息钱耶?求出处者, 其可笑类如此。”

杜甫有《古柏行》第二句云:“霜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二千尺”。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当中认为这是文章之病, 细长不成比例。还有一些人争论是沈括计算上的错误, 四十围应是四丈或一丈三尺三寸, 不能说太细长。但不管是沈括计算错误还是真的太细长, 这是诗的虚指与实指的事情。只要不是苏轼笑王祈的“十条竹竿一个叶儿”。太明显的笑谈, 都可以看作是激昂之语。实则这里是为托后文“万牛回首丘山重”, “志士幽人莫怨嗟, 古来材大难为用”的。而后人抓住诗文中的一点不放, 锱铢必较, 毫寸必度。以至弄得诗失去了酒美之神, 反而成了饭用之实。结果是抛开醇酒不品, 反拾起酒糟充饥。李白的《将进酒》:“斗酒十千恣欢”、《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及杜甫的《逼侧行赠毕四》:“我欲相就沽斗酒, 恰有三百青铜钱” (速宜相就饮一斗, 恰有三百青铜钱) 却被人以求资酒价。其实这里的市价有的示富有的示贫, 不可作考证依据的。钱钟书云:“唐诗中示毫而撒漫浑金则曰‘斗酒十千’, 示贫而悉索倾囊则曰:‘斗酒三百’说者聚辩, 一若从而能考价之涨落, 酒之美恶, 吟风弄月之语, 尽供捕风捞月之用” (《管锥编》) 。酒之醇美有别, 价之差异可有, 却不可直考“三百”“十千”。象王维, 白居易, 陆龟蒙, 权德舆等均有“斗酒十千”的诗句, 盖多缘于曹子建的《名都篇》:“归来宴平乐, 美酒斗十千”。“高文何绮, 好句如珠, 现梦里之悲欢, 幻空中之楼阁, 镜内映花, 灯边生影, 言之虚者也, 非言之伪者也, 非本之心不诚者也。”这只是一种文学的夸张, 又何必去追“二千尺”、“十千钱”。

移情有因

钱钟书《七缀集·通感》引《渔隐诗话》曰:“退之诗云:‘香随翠笼警偏重, 色照银盘泻未停’, 樱桃初无香, 退之以香言, 亦是一语病”。吴旦生曰;“竹初无香, 杜甫有‘雨洗涓涓细, 风吹细细香’之句;雪初无香, 李白有‘瑶台雪花数千点, 片片吹落春风香’之句;雨初无香, 李贺有‘依微香雨青氛氲’之句;云初无香, 卢象有‘云气香流水’之句。妙在不香说香, 使本色之外, 笔补造化。” (《历代诗话卷四十九·香》) 。宋祁《玉楼春》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 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斗争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 余实未见也。‘闹’字可用, 则‘炒’ (同‘吵’) 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

这便是一种移情:樱之红艳如花, “秀色可餐”而以“香”觉;竹之筛风弄月, 绝佳可人, 而自生香;雪之“逊胜梨梅”, 自有香出;雨之净空洗尘, 清香扑面;云之草木氤氲, 泥土之馨。物非香, 人感之有香则香。吴景旭称其笔补造化, 弥之不足以尽象, 诗文中是可以的。没有必要因初无香, 而以香言, 遂追其语病。无理之理:因情怨月, 衬花恼人, 无理之情更有情, 这是文学上常见的手法。闹字有声, 正因有声才把繁花蔟艳写活, 才写出春的气息, 才有了瞬息变化的生机, 才足见其高高在上、红艳之极。而“吵”“斗”“打”单薄素淡瘦冷, 毫无浓烈的意境, 李渔这种辩法近乎诡辩之谈。

借代有据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一“李太白诗误”》云:“李太白诗:‘汉家秦地月, 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 天涯去不归。’按《史记》言:‘匈奴左方王将直上谷以东, 右方王将直上郡以西, 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汉书》言:‘呼韩邪单于自清留居光禄塞下。又言:天子遗使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 (河套内) [原注], 后单于竟北归庭。’乃知汉与匈奴往来之道, 大抵从云中、五原、朔方, 明妃之行亦必出此。故江淹之赋李陵, 但云:‘情往上郡, 心留雁门。’而玉关与西域相通, 自是公主嫁乌孙所经, 太白误矣。”

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 篇5

孩子的教育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大焦点,应该怎样教育孩子,也是众多家长们一直在探讨的热点话题。我儿子儿子已经快4周岁了,在这4年里,作为一位新手妈妈,我也在不断的摸索应该怎样养儿、怎样育儿。育儿书籍断断续续也看了不少,但看的多,忘的也不少。所以说起育儿经验,真的不多。讲到如何育儿,首先要搞清楚我们对于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但对孩子的期望却也不完全相同。对于儿子,我的期望就是希望他身体健康,快乐成长,德行优秀,做个有用的平凡人。所以,总体上我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要求属于相对比较宽松的,有几点自己感受比较深的,这里罗列一下,与各位家长们一起共勉。

一、要允许孩子有缺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这个观点,我不记得是哪本书看来的,但我觉得蛮有道理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但我们更要知道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尽善至美。不必说小孩子,我们大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者明知对的事情,却不愿意做,明知错的事情,还是要去做。家长的潜意识当中都喜欢去塑造孩子,一点看不惯的东西,就一定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只要不是涉及到是非原则的问题,应该允许孩子有缺点,允许孩子不完美。孩子有缺点,但更有无数的优点,能同时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家长才是合格的家长。这也是我们家长在育儿当中首先要摆正的一个心态。

二、孩子的“不足”要多从我们自己身上找问题

对于孩子身上确实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我们也决不能一味埋怨孩子,恰恰首先应该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的性格培养与家长及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当觉得自己孩子哪点不好时,家长首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想想孩子在犯错误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毛病,而不是一味责怪自己的孩子。

有时家长说起自己的孩子,“胆小、不自信”“大大咧咧、马虎”等字眼总免不了出现,因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完美。但其实孩子的这些性格或者行为与家长本身、家庭环境等都是密切相关的。举一个我看过的案例: 丫丫四岁半了,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在这方面孩子的妈妈也不知道该怎样能让她的胆子变大起来。我带她出去玩,有时我发现其他小朋友会欺负她,她就一味退让,或者哭泣,我实在是没办法。在幼儿园有时也会有这样,我让她和老师说,她答应我了,可是从没和老师说过,上次我老公去幼儿园接她,然后在幼儿园的滑梯上玩不肯回家,孩子爸爸就同意让她玩一会,这个时候,有个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不知为什么打了她,女儿伤心的哭了起来。可能孩子的爸爸处理的也不好,他立马训斥女儿说:“让你早点回家,你为什么不走?”到家后,孩子爸爸把这事说给我听,我表示不能认同他的说法。我说“你可以说下那个打人的小朋友嘛,小朋友们在一起好好玩不可以打人哦。这怎不能说呀,你也不是去打那个小孩子”。孩子爸爸说,他主要气那个孩子的家长就站在一边,却连一名话也没有说。

看了这个案例,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丫丫的胆小和他父母是很有关系的,因为丫丫的爸爸面对可能的冲突(孩子被打冲突尚未发生),选择了退让。同时又没有好好的安抚丫丫,反而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了丫丫的身上,久而久之,丫丫遇事也会选择退让,同时变得不自

信。(被打后是否还手这件事情本身对错我们不讲,只说这个现象给孩子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我记得当时看到这个案例,我自己也反思了很久,发现有时候真的是大人没有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比如我自己性格上就属于那种不太自信、放不开的类型,所以集体活动时,需要大家主动上台的时候,我一般都不会主动参与,儿子坐在身边,多少也都会受影响。有时候我也会因为大人的一些“不好意思”或者所谓的“礼仪”,去委屈、阻拦儿子的一些行为,但也间接造就了儿子的“不自信”。

三、要给孩子积极的暗示,而不是消极的引导

实际上孩子们都有意无意的在倾听大人们对他们的评价。而家长们聚在一起,免不了谈论自己的孩子,而且谈的兴高采烈,浑然忽略了身边的孩子的存在。我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看儿子自己在那玩他的玩具,貌似没有听我们在讲话,但实际上他都听进去了。因为有几次我和婆婆在说话,他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反应,就自己玩玩具,但第二天,他就提起了我们说的事情。有时候,他出去玩回来,还会和我说,别的家长在谈论XX事情。

而此时如果做爸妈的,尤其是祖辈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和其他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好,比如“我家宝宝特别淘气”“你们宝宝真厉害,画画都拿奖了,我们画画就是画不好”等等。这就无意中给孩子一种消极的引导,有时孩子听多了,就会觉得,我就是这样淘气,我改不了了,慢慢的接受了妈妈给扣的“大帽子”。孩子需要的是积极的暗示,家长们做的是多提提孩子的优点,多提提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得到肯定(当然,对孩子教育的方法要因特性而异,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对待态度。像懦弱不自信的孩子,就应该多表扬,多鼓励。对自信的孩子就应适当的表扬,因为你过多的表扬对他来说作用不大,只会让他形成一个做事就要听表扬的习惯)。对于那些敏感的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多运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而尽量少采用消极批评的方法。同时,表扬也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关键是要表扬到孩子做的具体事情或取得的进步,这样才能不断的从正面引导孩子。

四、教孩子面对困难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我儿子小的时候身体很好,很少去医院。所以,2岁半后,儿子第一次输液挣扎的很厉害,3个大人一个护士给他扎针都按不住,每次都是针扎好,固定的时候被他弄错位,最后扎了3针才弄好。当时,我只觉得儿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说了让他不要动,就是不听。后来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打针有点疼,才能够理解,儿子那时的恐惧有多少。再后来,打针前,我都会和儿子先讲清楚,打针是有点疼,但是就一点点,你之前已经打过了,你可以接受的。所以打针的时候可以哭,但不能动,如果动的话,就和上次一样,要打3针,不动的话一针就好了。事实证明,从那以后,儿子确实很配合,虽然还会哭,但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从这件事上,我觉得家长教孩子面对困难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哄骗、训斥或说教。家长本身要平静自若,用轻松的心态去对待,不能表现出焦虑,以免吓到孩子。对孩子要面对的事情要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或过分缩小,以免孩子觉得大人总是骗我,失去孩子的信任。

五、从小要教导孩子懂得“爱”

儿子在家吃东西从来不搞特殊对待,基本买的好吃的,大家都吃,从来不会说这个东西好吃,要给他单独留着。所以,儿子在家最喜欢做的就是给大家分东西吃,而且因为我老公工作比较忙,比较辛苦,儿子总会把好吃的东西留一份给爸爸。有一次,他宁愿给爸爸买一个太阳花当礼物,也不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因为我觉得,只有从小懂得爱别人的孩子,长大了才会充满爱心。

六、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情绪的垃圾桶

这一点,是我听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讲座后记下来的。因为我自己脾气不好,有时候会“迁怒”儿子。当时我是这样记录的: 大人间的情绪可以互相传递,我不高兴了,把情绪发泄在老公身上,老公不高兴了,发泄在我身上。但是如果我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却不会反过来发泄给我,孩子只会通过哭来发泄。所以,大人一定要注意,不能把情绪带给孩子,如果自己情绪不好,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现在心情不好,但是不是你引起的。你先一边去玩,等妈妈调整好了,再和你一起玩好吗。

在听讲座前,我并没有很深刻的感受。但听了讲座后,我慢慢反思自己,发泄这种事情我还是经常会做的。比如,儿子同样做一件事,我心情好的时候不会怎么样,但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大发雷霆,把他训一顿。有时会让儿子觉得“不可理解的委屈”。所以,做家长的要不断提醒自己,尽量不要把情绪带回家。

七、做家长的要多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家长认为不合理的某些事情,可能是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的很多家长可能都有相同的感受,就是有一段时间,孩子的行为特别反常,或者不能让你接受。但过一段时间,他又好了。这有可能是段武宽老师提到的“敏感期”。每个孩子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敏感期,说起这个敏感期,我也没有很深入的研究(懒妈妈,惭愧中),只是对于我儿子的一些,我不能理解的行为,我会多和同龄、高龄的家长去咨询,是否他们的孩子也有过类似的行为,他们是怎么对待的,他们的孩子又是怎样渡过的,然后来确定应该怎样帮助儿子渡过这个时期。

像儿子2岁-2岁半的一段时间,突然变的不爱和人打招呼,而且说话也容易脸红,让他说话也不要说,在这之前都是很爱说话的。我们后来就采取不强迫,不批评,顺气自然的引导的态度,大概过了5个月左右,他又开始喜欢打招呼了。

另外一点,我觉得就是多和同龄的家长沟通、探讨。有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别的孩子的一个小事例、别的家长的一点小方法,都可以给你很大帮助。而且,对于我们这些上班族的父母,自己本身毅力又不够的,看育儿书籍也经常是断断续续的,工作一忙起来就忘记了,和其他家长聊聊,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才会更有动力去学习。

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6

一、发挥阅读优势,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要利用解题,指导学生审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写作好作文。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来理解作必须审好题。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分析作者怎样立意、怎样紧扣题目来写的。通过分析解题,得出结论;审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学会了解题目,并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了解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更加深入细致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写作技巧。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段落关系以及开头、结尾的写法和方法的运用等,从中学习表达的技巧。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学生对阅读课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不断地提高作文能力。

二、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写日记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已的表达能力。

三、进行作文教学中“度”的训练。

作文训练除一般的审题、选材等基础练习外,还应进行一些“度”的训练,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首先是速度训练,有不少小学生的写作速度很慢,主要是由于写作时思想不集中,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缺乏紧迫感和时间观念等造成的,可以通过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作文来克服惰性思维,增加紧迫感,从而加快写作速度。

有些小学生作文总是写得不具体,专写短文。进行一定的长度训练有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能力:把一般短文扩充成较长的文章;充分发挥想象力,给简单的短文添上许多细节使之具体形象;把古诗改成具体生动的记叙文。

学生作文中离题、偏题、立意不当、详略失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进行限度训练,即限定一定范围,限定主题等。通过经常性的练习,可使学生确立中心、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大大加强。

另外,还要进行精度训练。小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是错字、别字、偏字、标点不当、病句、比喻不当、夸张失度等,精确度不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将几段含有各种错误的短文让学生修改,指导学生:一看中心是否明确。删去与中心无关的字、句;二看布局是否合理,作适当调整;三是修改病句、错字、别字等,还要注意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改错补漏。

四、重视作文讲评以提高教学质量。

当班主任的几点体会 篇7

一、深入细致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班主任需要深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给学生交朋友, 给学生打成一片, 给学生交心。让学生把班主任当做最要好的朋友, 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与同学一起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谈未来, 给学生无话不谈随心所欲, 畅所欲言。成为交心的朋友。一个班的所有学生就是班集体的主体, 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相貌不一, 性格各异, 加之大部分学生是父母的独生子女, 被视为掌上明珠, 一出生就得到家庭的宠爱, 形成了任性、倔强、固执的性格。面对这些学生, 班主任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为目标, 全面认识和了解学生是至关重要的。概括起来有如下方面:年龄、家庭、学习、生活、思想、兴趣、气质等各方面做到胸有成竹, 底子清楚, 掌握好因材施教的第一手资料。同时, 我常在班级记事本上将每个学生的情况记录在案, 便于随时查阅, 研究班级工作, 制定管理班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二、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既要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又要有信心、耐心、爱心地鼓励学生, 信任学生。譬如, 在教学《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一文, 曹操已兵败赤壁, 为什么诸葛亮要派关羽守华容道?原来关羽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因长坂坡一战, 关羽被俘, 深受曹操的爱慕和器重。关羽念曹操旧情, 故意放过曹操。这样, 刘、孙、曹互相牵制, 互相制约, 三国鼎立局势就形成了。这既尊重信任学生, 又完成了课程任务。

三、公平公正对待学生

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教育工作的对象, 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所谓公正, 就是教师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偏不倚地处理同学大公无私地同学间的矛盾。班主任也应该多学习包拯的铁面无私。管他是达官贵族, 公子哥, 大小姐, 是城镇的还是农村的, 是阔绰的, 还是贫穷的, 是成绩好的, 还是成绩差的, 是表现优秀的, 还是低劣的。都一个样, 对事不对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严格要求可爱的学生

俗话说:严是爱, 宽是害。这话一点不假。对学生的爱要爱在心中, 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 学生犹如一颗颗正在成长的小树, 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 有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班主任要努力做到从严要求, 从严管理, 从严衡量。首先, 要严而不死, 宽而不乱。既要制定科学合理, 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 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其次, 要照章管理。既要严格按照校规、班纪办理, 在执行过程中应做到言而有信, 善始善终。不能有头无尾, 半途而废;再次要违章必究, 就是要严肃认真地处理一切违纪的人和事, 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最后, 要严而有度, 既要处理好严和爱的关系, 管理和教育的关系;要从严爱出, 严而有理, 严而有格;要严中有爱, 严中有情, 是学生更够理解老师的严, 接收老师的严格管理。

五、要关心爱护学生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 要通过说理来体现, 在与学生说理时, 不能只看到缺点, 还应该看到学生的优点, 看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从学生的长处入手, 无论怎样的学生, 他都会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只要抓准说理的切入点, 把握住说理的焦点和重点, 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 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爱, 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 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 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从而使得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和亲近, 形成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班主任在实施思想教育过程中, 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临床药师的几点体会 篇8

一名合格的临床药师应该具有扎实的药学专业基础知识, 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 还要坚持学习, 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 更要能够将这些知识和信息应用于临床, 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正确的药物知识, 制定正确的给药方案。卫生部科教司在2006年批准19家医院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的首批试点基地, 其目的就是加强现有临床药师的在职培训, 加速药事工作的转型和药师职责的转变。笔者作为一名药剂工作者, 谈几点体会。

1 虚心地学习

虽在在医院药剂科工作二十余年, 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 尽管有了一些临床经验, 可临床知识还是缺乏。因此, 临床药师首先是一名学习者, 必须向临床医师学习, 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实践经验, 甚至是和患者交流的方式方法, 都有许多要向临床医生学习的地方。

2 临床药师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

临床药师在跟临床医师查房时, 临床医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生在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讲解比较多, 对于治疗方案讲解比较少, 这就需要临床药师主动和临床医生沟通, 把药师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合理地应用于临床。

3 由药学专业思维转变成临床思维

临床药师走进临床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合理用药, 使药物使用真正做到安全、有效和经济, 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取决于临床决策的科学性, 而临床决策是临床思维的结果。

思维方式的巨大转变是传统药师成为临床药师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的药学专业教育局限在药动学、药效学、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而一名合格的临床药师必须在全面掌握病情、患者和药物基础上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分析疗效不佳的原因以及提高疗效的方法。也就是说, 思维方式必须由过去的药物转变成患者本人。

4 以谦虚、积极的态度融入到治疗中

班级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9

班主任活跃在育人第一线, 把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做人的品质, 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 是学生的楷模,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育力量。所谓“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 班主任号召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道德修养。青少年学生模仿性较大, 他们时刻观察老师的为人处世, 班主任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处于学生监督下, 对他们的影响和熏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 班主任应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给学生正面影响。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学生更尊敬和信赖有“才”的班主任。作为班主任, 不但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 做到业务过硬, 又要具有娴熟的教学手段、扎实的基本功, 还应努力做到既专又博, 涉猎广泛, 不只包括雄厚的专业知识, 还应包括在社会经验、人生教育、哲学文化艺术上有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作为班主任应不断地自我充“电”, 不断更新知识, 这样才能增强班主任的号召力。

二、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师生关系的好坏与好的班风、学风能否形成有很大关系, 班主任应该像一团烈火去激励学生的热情, 也应该是一眼清泉, 一股暖流, 使学生觉得可敬、可亲、可爱, 从而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师生关系。

1. 给学生以慈母般的爱

班主任不爱学生, 就不配做班主任工作, 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班主任爱学生, 对学生寄予厚望, 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从而乐于接受你的教育。爱是无声的誓言, 它能敲开学生的心门。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 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大到生病住院、小到嘘寒问暖, 班主任心里必须时刻“装”着学生, 特别是素质不全面的学生, 平时不听家长的话, 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已习惯, 这样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 让他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关爱, 让他的心灵受到触动, 也许就改变他的一生。只有“慈母”般的爱, 才能鼓起学生智能、道德、个性向上发展的风帆。

2. 给学生知心朋友的“情”

班主任仅作为爱心的“长者”是不够的, 还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应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放下架子, 多挤出点时间参与学生们的活动, 多渠道沟通师生间的感情, 努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老师可通过“感情”这条纽带把准学生成长的“脉搏”以便对症下药, 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选择一组好的班委

干好班主任工作, 只靠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够的, 必须充分调动这一群体中人的积极性。要组织一个成功的班级, 首先要从这个班级中找出一组人, 来帮助达到目的。这一组人就是班干部。班主任应选择品学兼优、责任心强、身体健康、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 根据其能力安排不同工作, 使之成为同学的榜样, 带动其他同学。

1. 班干部产生应该先民主后集中

即先自我推荐, 同学投票表决, 再由教师权衡。这样既能避免学生投票的盲目性, 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表明意见。当然, 同学选出的干部并不一定理想, 这类干部在最后可以采用“轮岗”的办法。教师指定的班干部失去了群众基础, 只有通过民主集中制产生的干部, 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拥护, 同学们才会听从这些干部的管理。

2. 班干部产生后

因他们年龄小, 不一定能胜任工作, 教师应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 定期召开班干部会, 检查任务落实情况, 总结得失, 同时对班干部中产生的不良行为进行严厉批评。组织一些集体活动, 加强班干部的团体协作能力, 提高班干部的威信。

班主任有学科教学任务不可能时常停留在教室中, 那么要靠班干部作为自己的眼睛, 他们能明辨是非, 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 如不能阻止, 也会及时告诉班主任。只有这样, 班主任才能对班中各种事情了如指掌, 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才能建立起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四、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注重学习, 三令五申, 广泛宣传, 要反复讲明怎样去做和为什么这样做, 以及违反后的后果等。同时, 明确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笔记, 对关键条款进行必要的考核, 使学生真正理解纪律是一切保证的基础这个道理。其次, 作为班主任应特别注意言出法随, 起码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步是先有言, 即有言 (要求、规定、纪律) 在先, 而不是遇到问题再定法, 那样涉及的问题比较片面。针对具体人, 具体事, 处理起来效果较差。如果先立法, 以后就是出了事, 就能对号入座, 毫不马虎, 以便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纪律观念。第二步是扬善除恶。对遵守纪律较好的, 该表扬的就表扬, 有违规的该批评的就批评, 决不食言, 决不迁就姑息, 决不能下不为例。特别是新生, 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同学们建立起严格遵守纪律的观念, 他们刚进入到新的环境, 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谨慎, 存在一些观念上的想法, 将一些坏的习惯带入学校, 这时通过开班会、法制课的形式, 进行严格的纪律教育, 也便于大家接受, 不会造成大的波动, 从而形成总体上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10

一、作文教学要和读书联系起来, 鼓励学生多读书

作文是表达自己感情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手段。怎样才能使学生写文章“有话可说”, 这就要学生平时多读书, 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学习好的思想品德, 学习优秀的人格品质, 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从阅读中可以提高文学文化的修养, 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 可以开阔眼界;还可以提高认识水平, 积累写作素材, 学习语言运用和技巧。因此, 提倡学生多读书对提高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作文教学要教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写出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是从生活中来, 一般说来, 学生在具备了语言运用的基本功之后只要在生活中有切实的感受, 认真的、具体的写真实的生活, 就容易写出内容丰富充实的文章。因此, 作文教学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要组织学生去观察生活, 感知生活, 理解生活, 体验生活, 进而反映生活。要提倡从生活中选取素材, 提倡写生活的真谛, 要提倡用朴实的语言写生活的真实, 写出生活中的真情。只要作文能打动别人才算没有白写。

有一位同学写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过生日, 但是在进入高中后第一个生日, 却不愿意再过生日了。这是为什么?原来是他想到了自己过一次生日, 就长大了一岁, 而他的父母却老了一岁, 更向暮年多跨了一步。想到这里, 他倍感凄凉, 于是以后再也不希望过生日了。这篇文章不少人读了以后, 感动的流出了眼泪, 因为真情实感太动人了。

三、作文教学要教导学生写出生活的感悟

在教学中, 教育学生要通过写人记事, 写出生活的感悟, 使文章有新意, 有深度, 有“亮色”。例如, 写自己的成长, 成长过程固然要写, 但更要点出成长的原因;写学校、家乡的变化, 一定要联系时代的大背景;写人物, 不限于事实罗列, 而要写出人物的思想灵魂;写场面, 绝不能机械照搬, 而要透过画面写出它的实质, 等等。

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思维训练, 克服“无事可写, 无物可写”的毛病。写作中思维训练最方便的方法是自己对自己设问。例如要写一个人, 可以先这样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个人?一想起或提起他 (她) , 最先浮现在你眼前是什么样的形象?她 (他) 有什么特别之处?你特别注意她 (他) 那一点?如果允许虚构, 你能把理想化的性格赋予他 (她) 吗?文章写出来, 这个人物会给读者带来什么感受?……

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真实地记述了对外公的种种不良印象。可是一旦外公去世, 这位学生又不禁悲伤起来。为什么作者的态度会有如此转变呢?作者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回答了这个问题, 又在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一夜我没睡, 就这样呆呆的坐着。为什么在一个人的垂暮之年, 我们还不能原谅他, 而让外公在惋惜悔恨孤寂彷徨中撒手人寰呢?这时, 我望着外公的遗像, 好像看到他的嘴角边挂着一丝解脱和赎罪的微笑。轻烟袅袅地生气变幻, 纯真质朴的香味仿佛允斥整个天地间, 让我们每个人都得到心灵的净化, 得到真与美的人间亲情吧!”

这段话融描写与抒情, 议论为一体, 发出了对人生的感叹, 特别是最后几句, 不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而且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一种内涵丰富的美, 打动了每个人的心。

四、作文教学要教会学生解读作文命题, 不拘一格写作文

现在学生写作文, 无论是考试, 还是老师布置的作业, 都有命题, 因此教会学生去解读命题, 也是不可少的一项教学。现行作文考试命题虽以话题作文为主, 但学生在写作上却往往处于两难地步:一是材料的扣合, 一是写作的扩展。过于注重扣材料, 容易限制学生的思路;过于注重写作的扩展, 则又有离题之嫌。其实两者并不矛盾, 作文命题材料对写作构思即有启发又有限制是正常的。命题材料的限制性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明确, 排除其他思绪的干扰, 便于作者集中精力更深入思考, 从而使思维强化。另一方面由于命题材料的触发, 引起作者的联想, 把存于头脑中而平时并未注意的思想, 材料集中起来, 并且逐渐条理化, 从而使思路清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二者是统一的。如果让学生在写作中掌握了这条规律, 那么在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望题生畏, 举笔维艰了。

“惯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11

【关键词】惯性;教学;体会

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既要明确建立概念的必要性,又要排除生活“经验”所造成的误解,在此基础上抓住正确理解概念的要点,才能学好概念,运用好概念。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惯性虽然众所周知,但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因此不能正确解释一些惯性现象,学生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犯经验性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在教学中必须讲清下面几点。

1“惯性”的意义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这种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不是指某一个物体,也不是我们研究的物体的个别性质,而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不论是宏大的天体,地球上的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具有惯性;不论物体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都同样具有惯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它都具有惯性,即物体是处于固态它具有惯性,处于液态或气态它同样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个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的任何时间里都有惯性,如宇航员敢离开飞船在宇宙中和飞船并驾齐驱;飞行的子弹如不受重力和空气阻力,它将保持匀事直线运动下去,这一点应深刻理解。教师应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的性质”,反复讲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概念本身含义。教师应在下列方面讲清其内涵:惯性既是物体的固有性质,就不能说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有惯性,而运动状态改变或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就没有惯性;也不能说:“我们现在研究的对象具有惯性”,而“其它未研究的物体就没有惯性了”。因而,看来惯性不是被研究物体的性质,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再结合“行驶中的汽车或火车,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止,即使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这一实例,指出“对运动物体即使加上很大的阻力,要使它停下来仍需一段时间”,正是运动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表现;再以汽车出发时即使加在大油门使牵引力很大,也不可能立即开得很快为例阐明“对静止物体即使加上很大的推动力,要使它达到某一速度仍需一段时间”也正是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表现;物体有“动则恒动,静则恒静”的一种性质,也就是说,动者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者要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然后根据这两方面的表现,对照概念,使学生明确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惰性”,即使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运动状态改变了,但它的“惰性”还是存在,因此惯性不会消灭,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固有属性。

2“惯性”与“惯性定律”惯性与惯性定律,初学者容易混淆不清,往往把惯性说成惯性定律,二者混为一谈。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没有其他条件限制。而惯性定律指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它有不受外力作用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时会得出“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而受到外力作用时就没有惯性了”的错误结论。为了纠正这种错误,除了使学生能准确地叙述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内容,还应该使学生知道它们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能量等)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惯性定律则是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是一条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而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两者完全不同。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但物体的惯性仍然存在,物体力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仍顽强地表现出来。

浅谈“我要安全”的几点体会 篇12

关键词: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我要安全

2010年, 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全面开展“我要安全”主题活动的第二年, 这是继2007年7月发布执行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禁令》后, 该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方面出台的又一重大举措。“我要安全”充分体现了“仁者爱人”即爱自己、他人、企业、社会, 乃至国家的人文关怀情愫。笔者深深为总部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拍案叫好。

一、开展“我要安全”活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解决的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是指导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安全发展与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并列起来, 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安全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企业发展的管理与选择理念, 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政策、市场、社会需求的多重因素实践下的提炼与总结。“千锤百炼还坚韧, 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企业社会实践精神的体现。作为企业而言,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中心思想就是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 将人视为“第一宝贵资源”。而保护人力资源, 首先应该从保护员工、员工自我保护做起。对企业来说, 如果连自己的员工的生命和健康都不关爱, 又如何能够关心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安全与稳定, 对员工而言, 如果连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都不在乎, 又如何能够实现安全生产, 没有安全生产又如何实现安全发展, 更何谈构建和谐社会。要实现安全发展, 企业就要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有的放矢地培养全员安全意识, 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管理, 同时员工要增强自我保护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 使遵守安全操作规章成为自发的甚至下意识的行为, 更加主动地按照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

二、“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是外因向内因的转变

何谓“我要安全”?简单地讲, 就是将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 以及有关安全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标准认真落到实处, 落实到一岗一责、落实到一人一事。真正变成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使员工心系安全工作, 顾全大局, 不忘安全, 按章办事, 精心操作, 不但保证自己不出差错, 而且还要能够主动监督和帮助他人不发生各种事故, 不违章作业。强调和倡导“我要安全”, 并不否定“要我安全”的重要性, 也不是顾此失彼, 或厚此薄彼, 而是要注意两者有机的协调和统一。如果只注意“我要安全”, 而不要或不重视“要我安全”的问题, 那也是不对的, 安全生产的工作基础也不会是牢固的。在孰重孰轻的问题上, 工作中有不同的认识。从现象上来看, 绝大多数都把重点放在了“要我安全”上, 因为在有的人的头脑里, 总觉得只有领导上重视了, 才能做好安全工作, 下级和群众只是个服从的问题。我认为, 这样的认识是有偏颇之处的, 不光是安全工作, 其它任何工作, 要想做好、做细、做实, 取得成效, 最根本的起决定因素的, 不是领导而是群众。毛泽东讲过:“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当前新形势下,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更是如此。领导的职责就是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部门的职责是监管, 是落实“要我安全”工作, 真正落实“我要安全”的关键还是每个员工都要乐意和舍得为安全工作付出心血和汗水, 做到首先自己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 同时也不让别人伤害了自己。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我们安全生产。

从管理角度来说, “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要我安全”是外因, 是动力;“我要安全”是内因, 是基础。两者相互关联, 相辅相成,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从不同方面对实现安全生产起到推动或决定作用。从直观上来讲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和要求, 是被动的“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是自我行为规范, 增强自主保护意识。2007年7月发布执行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禁令》, 从各级机关到基层、从班组到每一个员工都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加以贯彻落实, 并把“禁令”张贴上墙, 印刷成卡片, 人手一册, 随处可见, 入脑入心。做到禁令是纲, 执行是目, 切实把禁令融化血液, 固化心灵, 变为行动。在这“要我安全”的外因作用下, 极大地提高了员工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意识, 促使员工尽快养成良好习惯, 施工作业现场“三违”现象得到有效遏止, 遵章守纪逐渐成为多数员工的自觉行为, 但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 施工作业现场“三违”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因此“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这一外因向内因的转变刻不容缓。通过“我要安全”活动的开展, 进一步塑造员工安全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全员安全责任意识, 提高员工安全技能, 规范自我安全行为, 打造企业安全文化, 实现安全生产。

当然, “我要安全”并不是在员工头脑中自然形成的, 它需要外因———“要我安全”的催化。强化安全管理, 不仅需要正面激励, 同时也离不开反面激励。所谓反面激励, 就是需要板起铁面孔、硬起铁心肠, 祭起霹雳手, 实行高标准、严要求, 宁可严之又严, 不可失之于宽, 宁可强之于硬, 不可失之于软, 因此要进一步把《禁令》细化, 由不能触及的高压线变为横到边竖到底的高压网, 促使员工积极地、主动地自我反思, 自我约束, 自我规范, 加强学习培训, 彻底转变为“我要安全”。

三、“我要安全”活动的开展, 将进一步夯实“三基”工作

“三老四严”和“三基工作”是石油行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石油队伍过硬作风的集中体现, 是我们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在开展“我要安全”活动中, 树立“我要安全”、“责任在我”的理念, 通过日常持之以恒的教育和培训, 不间断地在广大员工中进行安全责任教育, 进一步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 通过开展“我要安全”活动, 努力营造全员“我要安全”的良好氛围, 使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安全效益观。教育员工时刻不忘珍惜自身生命, 尊重他人生命, 关爱全员生命, 时刻不忘安全生产, 逐步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 变成习惯性动作, 成为一种本能反应,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从强化员工的安全技能入手, 认真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事故预案演练。通过反复培训、考核, 将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转化为员工的行为本能, 进一步夯实“三基”工作。

四、“我要安全”活动的开展, 将进一步确保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为全面落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提出的“以深化提升HSE管理为主线, 强化意识、完善制度、重在执行、严格监管”的要求, 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就必须提高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力, 而执行力是否到位, 取决于执行者的态度, 只有通过“我要安全”活动的全面开展, 教育员工不存侥幸和麻痹心理, 牢记平时多流一滴汗, 难时少流一滴血的警言, 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 依法保障自己的行为安全, 确保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五、“我要安全”活动的开展, 将逐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是当代安全文化的精髓。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就必须打造一个充分体现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与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相一致, 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安全文化, 才能保证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协调发展。因此要借“我要安全”主题活动的开展, 积极借鉴、及时总结、注意提炼, 系统继承安全环保历史文化积累, 不断丰富新的内涵, 尽快形成源于基层、来自实践, 源于生活、来自生产, 能够召唤员工、凝聚人心, 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全文化。

上一篇:分期饮食护理下一篇:美育教育的功能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