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翻转

2024-06-17

微翻转(共12篇)

微翻转 篇1

2012年11月, 本刊推出了《微时代中看“微课程”》的专题。转眼一年过去了, 这一年中, 微课程、翻转课堂在教学一线持续升温, 这让我们有了再次策划相关专题的想法。于是, 时隔整一年, 微课程专题再次出发。

策划初始, 我以“微课程翻转课堂”为关键词在网上进行了搜索, 试图找寻出常常一起出现的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于是, 我找到了专家的注解:

“用微课程来翻转课堂”是指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 提供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需要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 教师还需要事先开发好微课 (微视频) , 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 所以, 到课堂教学的时候, 需要的是内化和拓展, 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强化教师“导”的功能。于是, 实现了翻转课堂。

而“用翻转课堂做微课程”, 实际上与上面说的是一回事。如果我们用翻转了的教学结构来做微课程, 那么, 同样是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 (微视频) 等教学资源, 把学习知识放到课前自主学习, 然后, 到课堂教学就没办法教了, 必须加强“导”, 即通过“导”帮助学生内化与拓展。

结合专家的注解, 本期专题将视线对准了微课程、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期望能发现它们给教学、给教师、给学生、给区域教育发展带来的我们不曾预见的巨大改变。

曾看过一位老师的网帖“微课程孕育挑战, 翻转课堂实现蜕变”, 期望本专题中来自一线、来自师生的实践和感受, 能真正给读者以借鉴, 让微课程、翻转课堂真正深入课堂, 迎接挑战, 实现蜕变!

微翻转 篇2

微课是当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及方法,学生获得了全新的体验。基于此,本文着重从不同角度针对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论述,供大家参考。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青睐,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有效参与。当前网络微时代已经来临,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不仅要求教师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同时还要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习兴趣,制作出一些短小精悍的微课程视频来,通过这些微课程视频将教学内容直观的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微课与翻转课堂概述

1.1微课模式

所谓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前事先利用视频录制技术与相关网络信息吉似乎,将教学过程与相关教学资源录制成视频资源,通常微课视频都在10分钟的时间之内,视频内容注重短小精悍、生动形象,其中主要包括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相关疑点等,利用直观的、生动的方式将这些内容提供给学生,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氛围之中,激发其对学科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其自主学习及探究能力。

1.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D课堂是一种完全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从观念上对传统教学进行优化升级,强调所有教学均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细节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存在巨大差异,教师的角色变得多元化,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他的主要职责在于引领学生学习并进行课堂管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点体现在课前预习、课堂上的探究以及课后练习三个模块上,课前预习不再要求学生预习与教师抽查,而是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并观看微视频,针对其不明白的地方给予解释;课堂探究环节则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不懂的地方寻求教师的帮助或者与同学之间交流沟通;最后的课后练习中同样要观看微课视频,并对课堂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以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

2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着眼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将知识内化的过程从课后前移到课堂教学中。时下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最为有力的工具就是微课,如何才能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这成为无数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

2.1借助微课完成课前自主学习

微课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按照小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笔者设计了在线导学卡,将任务学习单、微课均融于在线导学卡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学习目标、流程展示出来,通过资源推送在学生之间实现网络协助学习,学生在“在线导学”思维导图中完成学习任务单后,提出学习中的困惑并与师生交流,将自己阅读生字词的音频文件上传到学习的平台上。通过平台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于“学习的平台”统计的功能,进行学习数据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多数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对于一些问题并未深入理解。

2.2借助微课进行课中合作探究

首先,可以将课文中的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这样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课文内容,大概对课文内容有一个了解,然后适当调整课前预习、课中探究以及课后练习的微课视频,其中课前预习的微课视频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熟练阅读其课文,这样一来节省了预习的环节,同时学生还能进一步熟悉课文的内容,然后,在课堂探究的环节中主要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制作视频,这一环节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难点与疑点,利用PPT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如在“索溪峪的野”教学中,笔者将索溪峪的美景加入到微课视频中,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了“索溪峪的野”,深入体会了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思想感情。后来在课后练习的环节中又带领大家观看这个视频,让学生找自身的缺陷从而突破难点,课后训练环节变得更加容易,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效果非常有成效。

2.3借助微课完善课后评价机制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同时还应利用微课视频来针对师生的行为展开评价,通过网络评价平台的建立,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课后练习的具体情况展开综合性评价,学生也可以针对教师讲解微课的过程给予一定评价。与此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针对各自掌握的课堂知识展开互评,通过这些环节来完善课后评价机制,这对于优化、调整小学语文微课翻转课堂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的吸引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微课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调动起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结语

依托微课,翻转语文课堂 篇3

在翻转课堂理念的影响下,微课程成为了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黎加厚指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这种数字化手段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替代教师上课,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看。微课的兴起,是翻转课堂的渗透,更是新课堂教学模式生成的前奏。

微课在语文教学中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且正在逐步深化,随着教改的深入,必将实现课堂的“翻转”。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被认为是教学矛盾比较突出的内容,要想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入手。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运用于文言文课堂教学,依托微课实现教学高效率。

一、传统文言文教学存在弊端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文言文教学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具体而言,传统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法陈旧单调,扼杀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文言文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都是以中考为目标,专注于讲透课本中的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很少总结文言文字词理解的一般规律。教课文就是纯粹的对一篇课文的疏通,很少有课外拓展。而在课堂上,翻译法、串讲法、讲解法是最常见的三种教学方法,也都是紧紧围绕着中考的考点来转。老师以讲代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也就听得昏昏欲睡。

2.学生学习以应试为主,缺乏主动性和主体意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本来就不高,多是被动的接受;加上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对学生来说缺乏时代感,学生难以产生共鸣;更何况文字晦涩难懂,学生阅读吃力,更难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因此,学不好文言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二、微课应用于文言文教学中的优势

针对以上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微课应用在文言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模式,而且有诸多优势。

1.学生学习自主,教学有针对性。在翻转课堂中,微课教学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不限时间、不限次数地观看,直到自己已经掌握该知识点为止。值得一提的是,在微课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如因事、因病请假缺课,也不必担心落下课业,只要点击相关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即可。更为重要的是,微课教学提供的是一系列完整的教学频,每一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系统化的,不是零碎的、低效的。

2.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重在指导学生知识内化,师生关系得以改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把以往传授知识点的时间空出来,可以更多地去关注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教师参与到学生相互学习的讨论中,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得以改善。

3.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学习效率实现最大化。微课教学依靠网络和对信息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使学生更容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更能合理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三、文言文微课制作的内容

1.教师根据课标和教学实践,录制文言文教学系列微课。微课的制作原则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重、难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分析,要注意方法的指导和规律的总结,一个微课重点讲授一个知识点,每个微课的时间控制在6—10分钟。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较难把握,可以制作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微课;学生翻译往往不得要领,可以制作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翻译之直译和意译等微课;关于文言文的句式,可以制作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文言文特殊句式之状语后置句、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宾语前置句、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句等微课。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录制相关的教学微课视频,形成系列化的教学视频,形成文言文教学微课资源库。

2.在具体课文的学习上。每一篇课文可以提供3—5个微课让学生观看学习,其内容主要是课文重点字词句的翻译、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作手法和写作特色、文言文知识的积累。

3.录制相关的练习评测视频,检测教学。为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录制相关的重点字词、重点句式的练习与评析微课视频,能够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悉和巩固相关知识点,做到学以致用。

四、文言文教学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

1.课前,教师编制文言课文的教案和学习单,建立相关的教学平台和交流平台,将录制的教学微课视频和学习单上传到平台上供学生自主下载学习。建立班级Q群,可以方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够通过这个交流平台解疑答惑。翻转课堂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巧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前围绕特定的知识点,借助导学案和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如果遇到问题,可以线上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学生把学习后完成的导学案发送给教师,教师及时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作业完成情况。

2.课上,学生先以组内讨论的形式,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与感受以及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问题;先把问题放在组内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再次观看相关的微课视频进行理解学习;还有困难的,由教师指导参与解决问题,并向全班学生做讲解展示,同时完成微课中的专项练习进行自我检测;实在还解决不了的问题,统一在下节课中请教教师,教师集中问题点拨分析后,随即进行随堂检测,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

3.课后,教师根据课堂检测中突出的问题,制作相应的评析微课或学习指导的微课,上传到群视频,供学生自行巩固学习。

比较“微课程”与“翻转课堂” 篇4

1.“微 课程 ”与 “翻转课堂 ”相似点

1.1指导思想相似。

二者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翻转课堂”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模式,它主要关注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微课程”是针对一个或一类学生的教学形式,可以是难点分析、解题方法或核心内容的讲解,是学生可以菜单式学习的平台,从而真正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化需求。

总之,“微课程”与“翻转课堂”都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的被动学习的弊端。

1.2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家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教师的课堂传授。

“微课程”同样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产物 , 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地学习,让学生合理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

它们都倡导优质资源共享。通过这种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弱化学校教育资源欠缺的难题。而最让学生兴奋的是,在网络观看过程中可以暂停、重播视频,直到听懂为止。

1.3实 现因材施教 ,提供个性化需求 。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视频是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课前先观看教师事先准备的讲解视频,可以利用暂停、重播技术,获得足够多时间思考。不同学生需要反复思考的片段不同, 所需的时间也不同, 从而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无暇顾及的问题。

“微课程”一般只有一个主题 , 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可以分为课前准备类、新课导入类、重难点剖析类、练习评价类和课本知识拓展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选择,使学习针对性更强。它们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顾及不同学生的学习权利,实现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化需求。

2.“翻 转课堂 ”与 “微课程 ”不同处

2.1性质不同。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种教学模式,意义是重建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借助视频及在线辅导进行课前传授,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而课堂上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沟通。在设计时要有完整流程:第一步:需要设计“学习任务单”,创建教学微视频;第二步:需要创设课堂探究情境,设计探究过程,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微课程”是一种教学视频文件 ,它由文字、画面和声音三部分组成,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教学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组成,主要特点是主题突出,短小精悍。

2.2面向的学生不同 。

“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 , 作用是针对班级中的个体进行个性化辅导。

“微课程”的使用更灵活 ,可以被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城市的学生使用,突出其应用范围之广。

2.3知识完整性不同 。

“翻转课堂”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课堂模式 , 但与传统教学有相同的地方,如都需要考虑知识点的覆盖率及知识框架的完整性,即通过“翻转课堂”,学生要学到教材中与本节课题相关的所有知识。

而“微课程”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剖析,这个点所包含的知识点只是教材中与本节课题相关的所有知识中的一小部分。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对原有知识框架进行修正、完善。

3.“微 课程 ”与 “翻转课堂 ”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促进作用

3.1加强课堂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

不同教师各有所长,如有的教师对遗传规律理解深刻,有的教师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比较透彻,有的教师擅长视频制作。这样,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微课内容,制成微课供学生选择,使更多学生得到最好的学习指导。“翻转课堂”是加强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的方法,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这样在交流中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而不是机械性地“一刀切”。

3.2区分特点 ,合理应用 。

对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一点体会 篇5

杨慧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传统的课堂不断的受到冲击,数字故事、电子书包、电子白板层出不穷,这些基于数字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带来生机和变革。而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特性,一直走在变革之中。微课因为符合学生学习碎片化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一、微课程的使用有利于分层教学 在新授课中我一直使这样的教学模式:“情景导入——出示目标——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演示、学生交流合作等方法根据学情来选择)——学生演示——评价反馈”的模式来进行授课。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差别很大而苦恼:有一小部分学生总能很快的完成课堂任务,但慢的学生可能才做了一点。这一现像在学习flash动画、ps图像处理,这些软件时更为明显。如果按照操作快学生的进度,操作慢的学生势必是什么都学不到的,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学习;但如果按照慢学生度,这对快的那一小部分学生又似乎不太公平。这时微课程闯入了我的视线。制作几个小的微课程,让学生自己对照学习操作。即可以使用暂停边看边操作,还可以一边边不停的观察,直到掌握了为止。几节课下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flash软件中《制作引导线动画》一课中,我设计了蝴蝶沿引导线飞行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本课的操作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我将这一任务分解:制作了煽动翅膀的蝴蝶元件微课和沿引导线飞行蝴蝶微课帮助学生学习;同时又录制了拓展任务——蝴蝶飞行的场景由远及近的微课。在上课时田横濮、徐敬尧等同学大约用了其他同学的三分之一时间就掌握了目标任务——创建引导线动画,之后他们又根据拓展任务的微课完成了场景的设置,而操作慢的同学还在完成第一个任务中。这样几位操作比较快的同学又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分别对场景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有的在场景中利用形状动画加入了太阳;有的利用帧帧动画加入了文字说明;有的利用运动动画加入了其他的小动物。经过几位同学的设计操作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小故事。而慢的同学也差不多完成了本课的目标任务——创建引导线动画。

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学生能行快掌握播放微课的技术,并有效的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把教师从一遍遍的演示解读中解放出来。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因此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可以说在信息技术课中使用微课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利于学生的分层学习。

二、微课+翻转课堂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翻转课堂类似于我们之前所说的课前预习。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这门课几乎不会布置学生课下的作业,课前预习也就无从谈起。而学生对于这门课有着很高的热情,几乎每节课学生都会提前很多时间到微机室准备上课。那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目标,并通过观看微课基本掌握的操作技能。这样就把课堂中的自主学习部分拿到了课前进行,对于能力较好学生这段时间已经足够他掌握本课的操作了,对于接受较慢的同学,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课上再花少许时间也能较快的掌握。在初三学生学习vb编程《变量》一课时,我分别用以往“情景导入——出示目标——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演示、学生交流合作等方法根据学情来选择)——学生演示——评价反馈”的模式上了一节;用“了解目标——自主学习——情景导入——任务驱动——学生演示(教师精讲)——评价反馈”模式上了一节。通过对两节课对比发现,后者比前者节约出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这部分的课堂时间完成由教师设计更有难度的任务。第一个模式学生完成了两个编程的设计和调试,第二个模式学生可以完成三至四个编程设计和调试,贾万鑫等几名同学不但完成了全部的编程设计,还对程序的界面进行了个性的设计,让程序看起更美观。如果说使用微课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那么翻转课堂又让这分满足,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三、在微课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1、在课堂中微课视频在辅助教学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使用和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也发有时自己制作的微课过于简单或是讲解上存在瑕疵,如果能有一批优秀的老师制作出一批优秀的微课。我想这些优秀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中会更有意义。

2、微课视频对学生使用课本的能力有很大的冲击。在使用了微课一个学期后,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新操作技能时会不自觉的去寻找视频。在讲授flash动画按钮操作时,因为微课视频出现了点问题,我就提示学生,可以通过课本的操作步骤来完成任务。但让我诧异的时,全班用了十五分钟,没能完成操作任务。课下跟学生交流时,学生说:“看惯了视频,一看课本就耐不下心来看,感觉字太多。”还有的学生说:“看视频时感觉每一步都很清楚。看课本,不是掉字,就是看错行,操作了大半天,就是不出正确的效果。”学生的话让我惊醒,微课视频虽然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让学生对文字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退化,却非我的本意了。看来在下学期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一问题,我要及时做出调整。

微翻转 篇6

关键词:高职;学生;教师;微课程;翻转课堂;资源建设;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36-03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和《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5年)》文化精神,全面推进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创新,湖南省教育厅在全省启动建设微课程建设项目,微课程资源建设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如火如荼。为了解学生、教师对微课程的认识以及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的看法,笔者于2014年9月对湖南某高职院校教师、学生进行调研,以便为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地应用到常规教学中提供参考。

一、有关微课程-翻转课堂调查概况

(一)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调查对象为学生、教师,他们的专业方向为会计、经贸、电气、计算机、机械五个方向。学生调查问卷“微课程-翻转课堂调查问卷表”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60份,问卷回收率为 86.67%,教师调查问卷“教育信息化建设问卷表”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42份,问卷回收率为84%。

(二)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为自制问卷,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调查问卷,它的内容包含四部分,第一部分学生的专业、年级、性别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对微课程-翻转课堂的认识,第三部分对微课程-翻转课堂的接受程度,第四部分对微课程建设的建议。另一种是教师调查问卷,第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年龄、性别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对微课程-翻转课堂的认识,第三部分微课程-翻转课堂的应用。

二、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数据统计

(一)微课程-翻转课堂

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课前观看学习教师依据学生整体情况及教学目标制作微课程资源,学生完成“知识获取”后,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启发和个性化指导。

(二)学生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开始之前,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三个微型视频,知识点包括:设置字体、设置字形、设置字色、设置对齐方式、设置项目符号,每个视频时长为5分钟左右。这三个微型视频将知识点分别设计成微任务,这三个微任务组合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中项目四Word 2010文字处理的一个任务“招聘通知”的排版设计。根据视频内容并配有相关的素材、练习、测试等资料,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完视频后,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及测试。

1.对微课程-翻转课堂的认识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发现没有听说过微课程、翻转课堂所占比例分别为26.7%、39.5% ,因此微课程-翻转课堂的宣传力度要加强,要让每一位学生对微课程-翻转课堂有所认识。从学生对在线课程平台的了解情况,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等国内在线课程视频,很少选择国外在线课程视频,当笔者向学生提出在网易公开课中除了有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以外,还有国际名校公开课、可汗学院、Coursera等国外在线课程视频,并且这些课程都配有中文字暮,但学生对于这些名校课程表现出不自信,有一定的“露怯”心理,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

听说过或者学习过在线课程平台调查结果

高职院校微课程-翻转课堂应用概况

针对微课程-翻转课堂的应用,调查问卷设计了5个问题:如果将课程知识分解成小知识点,分别制作成教学短视频并配套相关的教辅资料,您是否期待并愿意学习它、您希望哪一种类型的课程制作成微课程资源、传统课堂和微课程-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你更倾向于哪一种、您觉得微课程哪些优点最吸引你、您在课余时间学习,希望微课程控制在多长时间?调查结果如表中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微课程资源的学习表现为非常愿意12%、愿意54%。学生在选择微课程资源有一定的倾向性,对于概念易概念易懂、操作性强的课程,所占比例为51%,对我感兴趣的课程,所占比例为30%。

(三)教师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1.对微课程-翻转课堂的认识

微课程资源建设在高职院校的推广,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微课程-翻转课堂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微课程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表现了较高的兴趣。调查问卷设计了 3个问题:你是否了解微课程、你是否了解翻转课堂、你是否愿意在课堂中使用微课程资源。

2.微课程-翻转课堂的应用

针对微课程中微视频制作、微课程-翻转课堂如何在高职学生中应用,调查问卷设计了 3个 问题:微视频录制形式、微课程-翻转课堂的推广方式、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前景。

三、结论

1.微课程资源建设

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微课程资源建设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充分的认识和肯定,对微课程资源具有一定的需求性。特别对于一些概念易懂、操作性强的课程制作成微课程资源,学生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如《计算机应用基础》、《photoshop图像处理》等课程,同时对于一些学生有真正需求并能够帮助其解决实践问题的微课程,如: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操作员、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考证内容。也就是说微课程要突出实用性,要让学生将课外学习变为深入学习,并能够掌握知识点,从而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

微课程视频录制有多种,主要分为录像和录屏两种方式,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大部分教师愿意选择录屏方式,因为录屏方式简单、灵活,录像则相对较为复杂一些。笔者认为操作性强的课程比较适合录屏如《计算机应用基础》、《photoshop图像处理》等课程,而理论性强一点的课程适合采用录像。无论采取录像和录屏哪一种方式,录取时需注意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整合,学习内容的引入、深入、升华这几个环节的设计需仔细斟酌,内容呈现时要注重有趣性、直观性,需做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程组织形式可多样化如案例式、问题启发式等。

微课程的课件设计与传统课堂的课件设计在整体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微课程注重的是知识点的“碎片化”,前者时长有限制,最长不超过10分钟,内容为单一知识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在应用上较为灵活,即可用于正式学习,也可用于非正式学习;后者时长没有严格限制,内容为整节课的知识点,因考虑到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要求,针对性、实用性相对要弱一些,一般应用正式学习。

2.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的实施

现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关于软件应用方面的课程都在一体化教室上课,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该门课程为例,教师在教师机上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操作步骤,通过投影仪把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或者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教师机上的内容投射到学生机上从而实现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操作的目标。这种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经常会出现教师很熟练地进行软件演示,学生当时能看明白,但自己在电脑上操作时却无从下手地感觉。还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新知识点掌握快或慢程度不一致性,每个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就有不同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只能一对一指导学生操作,但由于课堂时间,学生人数众多等实际条件的限制,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制作成微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想学就学,学生可以按需选择所要的视频资源,从而达到个性化、分层次教学的要求同时对于一些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得以解决。在课堂上老师将更注重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

就目前而言,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缺少自我约束能力,学习主动性差,没有养成课后预习、复习、学习的学习习惯,学生自信心不足,课堂上不爱主动提问。而翻转课堂需要在课后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就知识建构方面的问题进行师生、生生交流,如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其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就较难开展。故笔者认为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逐步进行,通过对学生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一些实践性强,实用性强的课程微课程资源较为感兴趣,在此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使用微课程资源进行教学,陪同学生一起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微课程资源确实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再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微课程学习,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辅导,鼓励学生交流,将完成好的作品上传至网络进行互评,让学生体会到想学就学的乐趣,从而可以让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于玲燕.基于学生视角的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效果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2012.

[3]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6).

[4]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5]李巧芝,杨文美.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理论研究,2013(10).

[6]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行动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湖南省教育厅,2013.

微翻转 篇7

一、导入:情境创设,调动兴趣,快速激活课堂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形成认知,更要清楚实际操作,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如何解决。对于这一点,在传统课堂上教师都习惯直接讲授,缺乏直观性,忽略了兴趣导学,使得课堂很枯燥。

鉴于以上问题,我会借助微课,利用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其主动融入课堂,在理解理论的过程中向学生演示操作,让他们积极探究,以促进课堂的活跃。比如,在讲“网络的功能与构造”时,我就到学校机房用摄影机拍摄,侧重主要硬件,然后制作成微课,并且加上相关标注、配音。上课中,我等到学生对实物很好奇时,再将视频播放给他们看,这样不仅能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直观性,还能从侧面引导学生探究,推动教学顺利开展。

此外,信息技术的知识有些生硬,很多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词汇,导致其在理解上会出现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会适时地借助微课引入趣味故事,在辅助教学的同时营造轻松的氛围,促进学生吸收。比如,在讲“信息的编程加工”时,我就导入“古代印度有个国王舍罕奖励宰相达依尔,在国际象棋棋盘放麦子”的故事,让学生观看视频,辅以课件讲解,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融入其中对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进而完成了任务探究。

二、难点:碎化知识,差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不同于初中,高中信息技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很多,所以教师要借助微课碎化知识,针对知识点分散、连接性不强的章节进行弥补教学,确保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所收获,解决难题。比如,在讲“信息的数字化”时,考虑到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属于同一知识范围,一次性讲授会占用很多时间,那么练习时间就会很少,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保证学生都能理解。于是,我就想到微课,将每种信息的数字化方式分别制作成视频,等到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有效掌握知识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如果实践中遇到问题就可以回过头来看视频,自主解决。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化认知,还能加强训练,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

此外,考虑到学生认知的差异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起点的不同,教师要引入差异教学,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具体实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此促进学生整体的进步。比如,在讲Word、Excel等软件的常用操作时,我就考虑到了个体的差异,进而分层制作微课,将知识难点、操作要点以及注意点涵盖其中,让学生在理解、操作中遇到问题时能有所依据,反复了解后自主解决。同时,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这节微课进行查漏补缺,及时发现问题,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不仅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还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让他们针对具体问题加以解决,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三、应用:加强操作,鼓励创新,促进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操作技能,旨在让学生掌握以后能应用到生活中去,充分发挥学科的价值。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理论传授,更要加强操作训练,学生在认知中促进实践,在实践中深化认知,相互促进,有效开展教学。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会借助微课促进学生应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章节中零散、重要的操作整合归纳在一起,做到环环相扣,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掌握,并且在此基础有所创新,实现自身能力的挖掘。比如,在讲“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时,我就采用了此方法,收效甚大,不仅促进了吸收掌握,还引导其灵活运用,实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时,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块,由易到难,逐层递进,于是我设置了三个任务,即调整图片、修复图片以及设计图片,再分别制作微课讲解难点,让学生在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掌握技巧。

为了增强教学的生活性,培养学生运用意识,我选择了实际图景,像第二个任务,我就特意让学生修复天安门涂鸦图片,而在第三个任务中我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设计一幅夜景图片,发挥想象,展现自己心中最美的风景。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前两个任务比较简单,学生遇到小困难就回顾视频,很快就解决了。等到他们做第三个任务时就出现了问题,不是没有掌握技巧,而是缺乏创造力,于是我就将自己的创造思路做成动画启发学生,鼓励其发挥想象,自由发挥。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很快就灵感迸发,制作出了个性化的图片,很是漂亮。

微翻转 篇8

近年来,微课、翻转课堂等国外新兴教学理念传入我国,高校教学模式受新思潮的影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校顺应时代潮流,多门课程也实施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改革,改革中有些欣喜的成绩,当然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我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逐步分析。

2 教学改革中“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下面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两个层面就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2.1 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遇到的瓶颈

(1)前期教学工作准备耗时过长。我们知道制作一个5~10分钟的微课并不是十分困难,有简单的PPT和较好的录屏软件即可。但是要制作设计精良、高质量的微课并不容易。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制作者,也是实施者。这正如一部优秀的电影,教师在其中担任着编剧、导演、演员、剧务、制片、发行等多项职务,而煞费苦心的作品“票房”好不好,还要看观众即学生买不买账,对微课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有时为了设计一个教学环节的动画或PPT,教师可能要耗去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其中的辛苦只有教师知道。如果只是插科打诨的低质量微课作品,不仅完不成教学目标,甚至会对推行“翻转课堂”起到反作用。微课发布后,教师仍需随时跟踪学生微课学习和完成作业进度,并通过网络互动形式随时回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课堂教学策略。通过本校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95%的教师明确表示实施“翻转课堂”后,教师的工作量不减反增,课前教学工作准备时间过长,不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问题。

(2)部分教师缺乏“翻转课堂”课堂控制和管理能力。“翻转课堂”需要转变传统师生关系和角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有些教师不能适应“翻转课堂”新形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有些无所适从和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管理和驾驭课堂。而学生也反映,教师仍需在课堂上适当讲授一些教学内容,在增加课堂活动的同时,多对学生的表演及展示作业或作品进行实效指导,掌控好课堂讨论和互动时间等。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以上问题,课堂教学容易变成自习课或作业课,不能发挥学生主体及教师主导的作用。

2.2 学生在“翻转课堂”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根据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表示比较适应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能够按时完成微课学习及课后作业。但部分学生表示,寝室网络信号不好,上网不方便,没有充足的自学时间等。还有少部分学生表示自控能力较差,打开电脑或手机便不自觉地浏览跟学习无关的网页或打游戏、看电影,真正用在学习微课的时间少之又少。有的学生只观看了一次视频,甚至在视频播放时同时做其他事情,对于教学内容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并没有能力完成课后作业。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瓶颈,在课堂上重新讲授微课内容,对已经自学了的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而直接进入讨论或作业展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内容便一无所知了。

(2)学生无法适应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教学形式。我国学生从小学教育开始,就一直接受被动填鸭式教学,习惯了课堂上接受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教师讲什么听什么,教师说什么记什么。课堂上,学生思维受限,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口语锻炼的时间以沉默代替,讨论的观点也不够深入和充分,最终以教师简单总结收场。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无法适应,分工不明确,只有一两名同学完成全部整个小组作业,不知如何以团队的形式合理完成作业。

3“翻转课堂”实施条件及措施

针对以上“翻转课堂”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可行性策略分析。

3.1 充分开发网络资源,保证网络学习环境

共建共享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如上所述,如果每一个微课都要教师独立完成,不仅耗费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微课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在推行“翻转课堂”初期,需要大量优秀教师、信息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共同制作出优质微课程,并实现资源共享。比如教师在讲授某一章节时,可参考其他院校教师所做优秀微课,借鉴学习、共同提高。在时间精力有限条件下,运用其他院校现成优秀微课作品也不失为权宜之策。一来缓解学生视觉和审美疲劳;二来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兄弟院校优质教学资源。

改善网络环境、学习平台和移动终端。当前,许多学生反映上网不够便捷和顺畅,很难及时完成微课学习和作业。这就需要学校给予相应网络和技术支持,如在全校范围内覆盖高效WIFI,教室计算机可以随时上网,优化升级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学校也应多配备智能网络终端,建立优质教育教学平台,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和教师进行及时沟通。此外,学校也应多组织微课制作或信息化技术方面的讲座或培训,提高教师数字化水平和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3.2尽快转换师生角色,适应“翻转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完成从以往课堂“主角”转化为“配角”,从讲授者转换为协助者。“翻转课堂”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虽然不是学习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仍然功不可没。根据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指引也是十分有益的。在学生学习倦怠时,几句鼓励和督促可以坚定学习信心;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困惑和不解时,教师有效的指导如明灯般照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教师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掌控好课堂节奏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并改进评价考核方式,激励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学生应该从传统依赖型学习者转换为自主学习者,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作业的能力。尽快从课堂被动接受者转换为主动学习者。此外,网络学习是学生自定步调和节奏的自主学习,学习者需要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和认知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短时间能达成的,这就需要学校、家长、教师、辅导员等共同监督、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变。

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需要时间的考验,需要及时的调整和改进,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通力合作和积极配合。在教育改革的路上,我们从不懈怠,让我们共同努力完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多元教学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J].海外英语,2016(3):40-41

微翻转 篇9

一、专家解读, 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

近几年, “翻转课堂”在各大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真正的翻转课堂是什么样子?它到底要翻转到哪里?”我们只闻其声, 未见其人, 于是我带着对“翻转课堂”的好奇与向往开始了这几天的学习之旅。

本次培训, 山东省昌乐一中的老师为我们传经送宝, 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翻转课堂的研究历程与成功经验。开班仪式后, 昌乐一中第一批翻转课堂的推进者刘生主任给我们做了专题讲座———《在研究中翻转, 在翻转中发展》, 刘主任从“为什么要实施翻转课堂、什么是翻转课堂、怎样实施翻转课堂、怎样持续地开展研究”四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的开发、实施和应用情况。从刘主任的讲座中, 我终于明白:所谓“翻转课堂”, 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 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教学结构翻转过来, 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 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作为先驱者, 昌乐一中从2013年9月开始实施翻转课堂, 历时三年的时间, 总结出一条“继承集体备课、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构建由数字化学习平台、校园镜像服务器、千兆校园网和学生个人平板电脑组成的在线教学系统”的新路子, 通过建构数字化学习平台、编写配套学案, 打造出了“二段四步十环节”的课程模式。“翻转课堂”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 而且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7月15日下午,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蒋鸣和教授给我们做了《课堂变革:从深度融合到融合创新》专题讲座。蒋教授首先给我们阐述了从深度融合到融合创新的重要性, 接着从“如何推进融合创新、课堂的融合创新要探索的问题、技术支持下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剖析, 并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一线教学实例, 便于我们理解。就翻转课堂, 蒋教授提出“实施翻转课堂难点不在于课前的微课学习和进阶练习, 而是课中如何发展科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翻转课堂”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新的尝试和探索, 我们应更好地融合信息技术并实现创新。蒋教授的讲座从理论到实践, 一气呵成, 简约生动, 让我们倍受震撼, 仿佛瞬间我们的心灵受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智慧洗礼。

二、案例呈现, 体验课堂翻转的魅力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模式, 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为了让参训学员更直观地了解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 本次昌乐一中的名师团队还给我们奉献了四节公开课, 分别是徐文健老师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葛亮老师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张在兴老师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以及张永亮老师的《水污染及其防治》。四节课文理兼顾, 涵盖数学、历史、物理、地理四门学科, 带给大家全新的视觉盛宴。老师们结合具体的课例, 从“自学质疑”、“训练展示”到“总结反思”, 向我们展示了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步骤, 使全体学员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的高品位课堂。

课堂上, 老师们还与我们分享了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录制的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进阶练习等, 并根据A型课和B型课的特点, 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 详细讲解了自学质疑学案和训练展示学案的制作。由于没有学生, 老师们借助微课和课堂教学实录视频片段, 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最让人感动的是葛亮老师在上历史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时, 为了让这节课更接近真实的课堂, 葛老师没有用多媒体教室的麦克风, 而是自带了微型扩音器, 走到台下和学员互动交流。葛老师的课幽默风趣, 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近距离地体验了课堂翻转的魅力, 对翻转课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三、实操训练, 提升信息化应用技能

课堂翻转的前提是学生借助视频、根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因此, 微课视频对学生自主学习来说, 是一个能够被灵活利用的有效资源, 它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言简意赅的讲解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视听享受。因此, 本次培训的重点也放在了微课的培训与实操训练上。

为了让录制的微课更“动”听, 本次培训团队给我们安排了《微课程的课程设计、录制实践与反思》《CS录屏软件基础操作培训》《使用微课程制作系统软件录制所有常见形式微课》《PPT晋级优化》《Axe Slide演示》《科学发声与魅力嗓音塑造》等具体的实操性培训课, 并上机实践操作, 制作微课。其中最令我耳目一新的就是姚磊老师给我们奉献的《让你的微课更“动”听:Axe Slide演示更精彩》。上课时, 姚老师首先给我们播放了一个他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 只见简简单单的一个窗口, 仿佛是如来佛祖的百宝囊, 可以打开一层又一层, 一层比一层精彩, 看起来处处很普通, 却又处处都隐藏着玄机, 把我们的眼球深深地吸引在屏幕上, 真正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后来, 姚老师娓娓道来, 为我们详细介绍了Axe Slide软件的属性、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为我们拨云见日, 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 这是一款新型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完全颠覆PPT式的线性演示思维。所有内容都在一张大画布上, 让你可以在一张画布上尽情地挥洒你的想象, 内容组织方式很像思维导图, 完全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展开演示。利用平移、旋转和缩放, 达到镜头推进和拉出的演示效果, 让你的演示更简单、生动、有趣。

培训的后两天,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上机实践操作, 利用CS录屏软件和微课程制作系统软件录制了微课。在7月18日下午的结业仪式上, 我录制的微课《“把”字句变“被”字句》还有幸被老师选中, 作为优秀微课作品之一进行了展示。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我知道我录制的微课相当粗糙, 技术含量也不高, 但是通过这几天的学习, 我仿佛获得了提高自己微课制作水平的金钥匙, 我会以此为起点, 不断钻研, 内化老师传授的知识, 提升自己的信息应用技能。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满满的五天, 我们相聚在翻转课堂, 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席信息化教学的盛宴, 教育理念上得到了升华, 仿佛带领我们登上了泰山之巅, 让我们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一下子拓宽了视野, 打开了眼界。在“互联网+”时代, 各种创新如雨后春笋, 推动着社会变革, 推动着时代进步。“翻转课堂”是一种新事物, 它实现了跨空间、跨时间的学习, 引领孩子们启动一种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模式, 是接轨未来最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要将本次培训的成果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更好地消化吸收, 同时不断地开拓创新, 转化成自己的技能, 并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让我们的课堂也翻转过来, 灵动起来, 精彩起来……

摘要:本文是作者2016年暑假期间参加“桐城市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技能培训”心得体会。在“互联网+”时代, 各种创新如雨后春笋, 推动着社会变革, 推动着时代进步。“翻转课堂”是一种新事物, 它实现了跨空间、跨时间的学习, 引领孩子们启动一种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模式, 是接轨未来最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个体的视角, 独特的体验。

微翻转 篇10

一、微课程“翻转课堂”变革数学课堂

1.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要

苏教版四年级“找规律”一课, 可通过录制微视频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 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以学生为主, 在课前自学与本课有关的视频, 学生在配套自主学习任务单引领下在家自学了原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 如果遇到不懂的, 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 仔细揣摩直到理解. 这相当于把教师带回了家———与视频相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上有所有要预习知识的要点和教师给孩子的学习指导和建议. 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引导下, 学生能够更有目的地开展预习活动, 这样的预习也更有深度, 更有成效, 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第二天的数学课就能在基于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展开.

2. 小组合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前一天的预习作业的情况进行有意识的分组: 预习作业较好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分别重组.课内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的. 他们先是自主地对预习作业的反馈进行纠正并分析错误原因.探究时, 大家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研究, 在研究中争辩, 在争辩中提升. 这样的分组更注重学生的差异和共享, 有利于课堂分层教学, 让每名学生各有所得.

3. 课堂教学时间得到重新分配

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减少教师的讲授, 留给学生更多自学时间. 这些学习活动应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 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 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 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 转变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此外, 当教师进行有效评价时, 课堂中的交互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 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 学生将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

二、运用微课程是翻转课堂的关键

微课程是一种课程资源, 有其学科适应性与生命力. 通过微课程截取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片段配合自主学习任务单与过程进行模拟授课. 模拟教学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师授课方式. 微课程能够为小学数学翻转教学提供强大支持, 翻转教学为微课程走向应用与课堂实践提供市场, 使微课程由资源提供功能迈向学习支持功能.

1. 短小视频为教学所用

微课程视频短小精悍, 一般为几分钟. 每个视频都针对一特定的问题, 查找也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 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控制.

2. 明确的教学信息传递

微课程教学视频有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看到的就是手, 在不断书写数学符号. 此外, 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 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 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 它让人感到贴心, 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 一起学习, 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 ”此外,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精心设计配合着微视频, 明确了教学信息的传递.

3. 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由两阶段组成: 其一是“信息传递”, 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来实现;其二是“吸收内化”, 是课后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 同伴的帮助, “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 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 “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在课前进行的 , 教师不仅提供视频 , 还可以提供在线辅导;“吸收内化”是通过互动来完成的, 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困难和疑惑, 并给予有效辅导, 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

三、微课程挑战着教学方式

比较微课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 从时间来看, 一节课是40分钟, 而每段微课程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从教师课堂活动来看, 过去是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上课, 而录制微课程时只有教师本人面对摄像机进行讲授; 从实际授课过程来看, 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授课时,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讲授、启发、提问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 而在微课程中, 所有教学环节都由教师一人完成, 没有学生的实时反馈, 也没有师生间的互动. 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录制微课程时所面临的困难.

微课程作为只有教师独自在场的一种授课形式, 更多的应是关注那些适合通过讲授完成的教学内容. 比如, 介绍一个数学概念, 分析一个数学问题. 而对于那些需要学生实时互动的教学内容, 诸如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等则不适合作为微课程的主要内容. 因此, 在有限的时间内, 教师要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微课程讲授中, 教师要把握两种基本结构, 即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 微课程的呈现形式, 最终落脚点还是教师的语言. 无论拍摄的视频多么清晰, 画面切换多么丰富, 学生学习微课程的过程, 更多还是通过“听”实现的. 同时, 考虑到学习者理解接受能力的差异, 一段微课程可能会被反复观看, “听”课对学生的影响就更大了. 因此, 教师的语言便成了支撑整个微课程的核心因素. 树立语言观念要求讲授的语言做到通俗、流畅, 既富于讲述性, 又重视启发性. 通俗、流畅的语言形式才能有效地承载信息.

微翻转 篇11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时代 特性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及研究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21世纪新出现的教学领域中具有创造性的革命。这种模式从起源到流行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脉络:

图1 “翻转课堂”发展过程

自从2011年Salman Khan发表了《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的演讲之后,全球掀起了一股“翻转课堂”的热潮,而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也一直久盛不衰。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展开了各类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翻转课堂”理论本身的研究、跟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和与其他教学模式融合的研究、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等等,而目前多数的研究集中在应用领域,对于不同的学科提出了不同的开发模式和应用技巧等。

当前正处于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有很多新技术正在渗透到教育领域,包括智能手机的利用程度,各类手机应用和平台的开发,在线教育资源的丰富等,这些都为翻转课堂的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提到的“微时代”正是指在当下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移动终端的依赖性不断加强,与此同时,借助移动终端深入学习的可能性也在逐步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和步骤的精心设计,充分运用发展迅猛的技术平台,较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二、微时代“翻转课堂”的特性

笔者借鉴了学者们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的研究,认为处于微时代的“翻转课堂”应该具有如下的特征: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前通过提供各类学习资源,给学生布置任务,并且充分利用各类教学平台或者即时通信工具,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抛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前就已经对知识要点充分预热。

(二)课前课后交替性

尽管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特性,但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遵循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时间安排,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中解决问题及作业完成,课后巩固及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即时通信工具、各类教学平台和知识大爆发的微时代,这种学习过程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不断循环的过程,具有明显的交替性。课后巩固和提升知识并非结束点,而是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知识探究和延伸,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把新问题重新带回课堂深入解决,或者利用各类具有微时代特性的平台和通信工具及时进行深入探讨,如此反复交替,对于保持学生持续高涨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式个性化

教学方式的个性化是微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特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教学过程相对固定,但是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如何设计,不同学科特点的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就相对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不同的设计。比如,理工科可以相对多布置一些计算推理的任务,而管理类的课程则可以多一些案例阅读甚至实际市场调研的任务导入。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种灵活性进行科学的教学引导设计,才能真正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

(四)技术支撑时效性

“翻转课堂”的教学越来越依赖科技的发展,不断涌现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和新兴的教学方法都体现了技术支撑的重要性,所以与时俱进至关重要。“翻转课堂”是21世纪最令人瞩目的教学新气象,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做了调整,并且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深入沟通,而这种沟通的深入程度与技术的先进程度息息相关,技术发展越成熟,沟通越及时和充分,学习的效果越好。

三、结语

在微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转课堂”已经成为教育界重要的新兴教学模式,很多处于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的一线教师都在尝试使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尝试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引导和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时俱进地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平台或者即时通信工具,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划分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科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寓教于乐,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深入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仇慧.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以中国文化课程为例[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4.

[2]黄琰.基于DBR的翻转课堂实验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4]赖文继.简论“翻转课堂”的价值[J].广西教育,2012(37).

微翻转 篇12

本校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1. 课时现状

笔者工作于北京市海淀区,三至六年级小学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一节,40分钟。

2. 学习内容现状

海淀区小学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画图、Office、网络、网页制作,以贴近生活的单元任务贯穿整个课程。以服务生活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达成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训练。

3. 教学中的问题

(1)课时少:每周一次课。

(2)记不牢:课时间隔一周,部分内容记不牢。

网络开放教育对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1. 小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状况调查

笔者对所教小学的六年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结果显示:六年级学生已经有比较长的网龄。调查人群中有93%的学生在6岁以前开始上网,并且家庭上网条件优越;95%的学生在家都有不同终端可以选择上网,如台式机、笔记本、i Pad等,其中86%的学生有个人的手机上网条件。网络沟通主要使用QQ、微信。

以上状况说明,随着社会进步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学龄期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这就为现如今的网络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从这一点来看,也使得当前我们所倡导的翻转课堂、慕课等新教学手段能够在学生中推行下去。

但是,笔者经过调查也发现,以使用即时通信工具为例,大部分学生的主要使用目的为聊天、记作业。并且通过生活中对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就会发现他们在使用QQ聊天时,内容中存在着较多的无效信息,如同一条信息反复发送很多遍、发送单纯无意义的表情、无意义的超长图片刷屏、转发虚假信息等,甚至出现了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这就使得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能够放心地让学生长时间使用网络平台。学生使用网络的自控能力较弱,需要家校有效的监督机制。

2. 网络教育对传统小学教育方式的影响

对于小学来说,受到目前教育现状的影响,学生可以独立上网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理应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下辅助完成,以免放纵小学生做上网聊天等无关学习的内容。

鉴于这样的现状,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应该从“辅助学习”开始,拓展“生活应用”。所谓“辅助学习”,即指在课下学习或者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微视频等形式去对没有学会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反复学习。微视频是对课上知识点的有效拓展和补充,既可以是课上对某一个疑难问题的深入剖析,又可以是课下对某一个有趣的内容的深入挖掘。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课上没有吃透知识内容的学生完成必要的信息获取,另一方面也能让课上没有吃饱的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补充。目前小学一个教学班的容量大概有40人左右,并且班内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参差不齐,虽然教师在教学中都会有意识地进行分层教学和任务的布置,但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的出现,可以给予课堂很好的补充和拓展。拓展在“生活应用”,即在生活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设备进行讨论、分享。让网络学习开始于学习,服务于生活。

3. 小学阶段网络教育的主要形式

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小学阶段的翻转课堂、慕课辅助学习可以借助以下两种如今较为流行的形式。

第一,微课教学。微课是针对某一问题的深入展开,可以是某一重点知识的剖析和讲解,也可以是某一知识的拓展延伸。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都在尝试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力求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辅助学生学习。笔者所在的教学单位也正在进行类似的教学研究,以期待在今后成为有效的教学补充手段之一。

第二,通信平台教学。围绕着学生常用的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在家校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聊天群组、微信公众号等通信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有效沟通学习心得,获取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等。

笔者曾以通信平台教学效果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节教会学生正确使用QQ群功能的研究课。其中利用微视频等形式的资源包作为课堂支撑,分别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在学期末教师将下学期所学课程的教学安排与资源包放在网盘中与学生共享,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了解下学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自学。优势在于如果学生提前学会了部分知识,在课上则有时间研究更高层次的应用方法,并且可以作为小助手辅助教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知识的完成度。

课中:资源包中的视频、文档等资源可以在学生没有完全跟上的时候作为学习支撑,让学生可以自己补齐进度。

课后:如果学生对于本次学习内容还感兴趣,想要更深入地研究,可以利用素材和拓展材料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本课学习的QQ群也将成为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的一种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渠道。笔者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反思该种教学方式对已有信息课教学内容和手段上的补充。

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以“QQ群应用”教学设计为例

1. 教学内容分析

交流和沟通能力是每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而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又是数字化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发展爱好、开展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学习内容。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单元(5课时)的课程,带领学生学习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博客、论坛等网络交流工具和交流方法。本课重点体现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可以进行多人、实时、多媒体交流等技术特点;在网络交流中提升学生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规则和意识,为后续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发展兴趣爱好等打下必要基础。

2.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着很大探究欲望,在前面的学习中基本养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愿意探索,勇于尝试。(详见上述“小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状况调查”)

3. 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任务驱动。

(2)学生学法:合作学习法。

4. 技术准备

(1)教学资源:自制课堂Power Point课件1个,微视频等资源包(学期初下发本学期所有课程资源包)。

(2)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查找和加入QQ群,在QQ群中进行交流;会使用群公告、群文件、群相册等应用获取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三“挖宝”群功能,了解QQ群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建立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的安全意识,感受网络交流所带来的便捷和优势。

6.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QQ群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感受网络交流的便捷和优势。

教学难点: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建立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的安全意识。

7.教学过程

(1)引入

问题引入:放学后你用什么方式和同学沟通?如果需要在假期里进行全班同学沟通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设计意图:用问题带领学生思考,逐步产生网络集体沟通需求。并提出需求:需要一个班级QQ群进行随时随地无阻碍的沟通。

(2)新授

1提出需求和任务:创建班级QQ群。

任务一:创建班级QQ群。要求:创建班级QQ群;记录名称、号码。

任务二:加入班级QQ群。要求:尝试加入班级QQ群;记录群名称、群号码等信息;组内分享加入的方法。

任务三:修改群名片,“挖宝”群功能。要求:修改自己的群名片为真实姓名;自主尝试群功能中的各种功能;查看群文件中的共享信息。

2分享群功能“挖宝”成果

分享1:群公告——发布通知。作用:发布通知类的信息,如放假通知、学科教师第二天上课需要带的材料等。

分享2:群相册分享活动瞬间。作用:共享照片,如班级主题活动照片、放学后的同学生日庆祝活动照片等。

分享3:群文件——共享信息。作用:共享文件,如共享资源文件给教师发布当天的教学难点微视频,供学生进行复习参考等。

设计意图:提出逐级分层任务,从创建到加入再到“挖宝”群功能一次布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逐层逐级完成任务。再通过学生分享将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

(3)拓展

任务四:讨论“网络即时通讯交流的利与弊”。要求:分组讨论,发布自己的观点,最好有案例支持;可以上网搜集资料发布在群中;1、3、5组主要说“利”,2、4、6组主要说“弊”;组长记录并整理本方的关键论点,并在讨论结束后发布。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尝试和分享,学生初步了解了QQ群中一些平时不用但有用的功能,还认识到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威胁着使用者的安全。

(4)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QQ群功能(群相册、群文件等);总结和分析网络即时通讯的利与弊,如何更好地利用即时通讯软件。还有很多功能等待我们探索,他们还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帮助?还有很多即时通讯软件,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它们的功能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充分地利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就能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正面的帮助,并且愿意在今后去尝试更多的功能。

8.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的评价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贯穿于各环节师生互动中的激励性评价。目的在于鼓励他们参与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在畅谈收获的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出的及时点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初步检验本课教学效果。

(3)课后通过梳理学生聊天记录,结合交流内容对学生做出学习效果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和检验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落实情况,为后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信息技术课是网络开放教育的前沿阵地,应成为架构课上教学与课后教学的桥梁,而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信息技术核心思想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化的学习和交流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本教学设计通过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学生在产生交流需求的前提下参与并体验交流过程,在体验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教师在这些环节中主要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最终学生主动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其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在体验中生成网络交流的规则、方法,并在实践中形成正确交流的意识。在本课中,面对学生在尝试交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并引发讨论,从而对正确交流达成共识,并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形成不违法、文明交流、注重安全隐私、筛选有用信息、不发无效信息等正确的规则和意识。

以工具为平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其长远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将本课学习所得拓展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也为其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角度利用微视频等素材为课程实施服务。从课前的学习内容先知,课中的资源包支撑到课后的微视频复习拓展提高,给学生足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身边的信息化设备,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因此,从教学设计的内容上看,本课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上所讲的电子邮件、论坛等内容,而是在与学生日常生活练习非常紧密的即时通讯工具上做文章,围绕QQ群功能的正确认识和使用展开教学,目的是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在课后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手段。其次,信息技术课是课后网络开放教育的重要知识渠道,课上所学习使用的技能知识应是学生能切实使用的实用技巧。再次,信息技术课是网络开放教育的普及平台,应成为构建家校联系的良好通路。

本节课程的设计意图,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更在于通过这一方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交流平台,给老师多了解学生的机会,也能让学生在课后遇到学习障碍时及时反馈。不仅如此,开放的网络教育平台也更有助于家长的参与和监督,改变传统的家长不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就无法获知学生学习进展状况的方式,给家校双方信息的及时沟通提供通道,能够让家长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并通过家校联系形成有效的反馈。

新的学习方式的不断尝试和应用,会使得“私人定制”式的在线学习趋于更加完善。翻转课堂与慕课这类利用网络的学习影响的将不只是教育界,应该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变革,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互联网上、信息技术杂志上、微信朋友圈中、信息技术培训学习里,近年蹦出了几个新奇而鲜活的名词——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慕课(MOOC)、创客。依赖于网络的发达,我们可以快速地从一个关键词了解到一个新鲜事物的大部分信息。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许即将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本文将以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的视角,探究“微翻转”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上一篇:集群创新机制下一篇:消防设施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