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教育

2024-08-14

翻转教育(共12篇)

翻转教育 篇1

无论是工厂、建筑企业或工矿企业,学生实习或每一位新员工入职都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传统的教师或培训讲师在课堂上注重安全知识的传授,学员虽然在下面学,却不一定关注到安全教育在实习生产中的重要性,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在下面听课的学员人手一部手机,浏览着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使得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借助手机互联网扭转这一现象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将互联网和翻转课堂完美地结合起来,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教学时间,提高学员专注安全教育的热情和主动性,使学员主动发现自身安全方面的缺陷,变被动学到积极参与学,才能让学员有较强的学习欲望,提升自身安全素养并成就一番事业,以期通过培训学习实现自身安全教育的提升。接下来就本人在安全教育翻转课堂的教学与大家分享。

1“90后”学员的学习特点分析

“90后”安全教育的学习特点,就是以学员为中心,让他们从实践经验中学习安全教育知识,因此抓住“90后”学员的特点在互联网+翻转课堂中显得颇为重要。具体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其一,授课者没有将安全理论知识与工厂的安全生产实践有效对接,使得“90后”学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严重匮乏。

其二,“90后”学员大都是独生子女,这养成了他们张扬个性、青春自主的性格特点,在学习中更多的是展现自己的特点而不愿被约束和管理。我们要通过安全教育让他们从自由散漫、游戏玩乐、生活无规律的状态中快速进入到专业实习或职业人状态。

其三,“90后”学员依靠个人勤奋努力就可以完成在校学业,但进入企业厂房和车间后截然不同,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将知识、情商、智商转化为个人和团队的安全能力,让彼此通过自身快速成长。

其四,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90后”拥有着及其活跃的思维,他们想法紧跟潮流、视野相当开阔。而手机互联网等多元化的开放媒体,使得学员们的思路更加清晰,见识俞加丰富。“90后”学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对翻转课堂更是敢想、敢问、敢说和敢干,他们从小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学习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家长们为了“90后”的教育更是提供了优质的资源......这也无形中使得我们所教的学员普遍知识丰富、多才多艺,综合素质较好。

在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90后学员面临着学习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挑战,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他们的触角可以延伸到安全教育的更深层次,能从网络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再进行传统的安全教育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授课过程中要作出很大的改变,而只有紧密关注学员的心理成长,把握住90后的个性化需求,才能设计出真正适合他们的三级安全教育。

2 有效分解培训内容,提出课堂展现形式

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时。首先将学习内容或自己准备好的课件在QQ群或微信朋友圈里共享,让每个学员通过手机互联网提前知道即将要学的内容,按人数多少划分若干组,一般培训的时候以宿舍为单位或3个人左右为一小组。将课堂内容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分解,建立安全知识与已知知识的联系桥梁、阐释安全教育的相关概念、让“90后”学员主动学习相关安全技能,现场互教互学,最后总结讨论安全教育心得。

课堂展现主要是通过要求学员以微视频、歌曲改编、游戏活动、相声、小品、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或现场互动等精彩的教与学形式开展。这样不仅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培训,更重要的是能将其尽快培训成为企业和车间的安全小队员。在教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积极鼓励“90后”学员们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互教互学,推动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和安全教育的完美结合。“90后”作为年轻的一代,敢想敢闯的性格将翻转课堂的新动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3 课堂完美展现

有了前期的准备和铺垫,停止传统的说教教育,我们授课者在课堂上唯一需要做的也是最有挑战性的事就是袖手旁观,让学员自始至终参与到整个课堂翻转过程,成为自身学习经历活跃的创造者,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学习、完美的展现。

有些学员把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改编为《我的责任心》,将安全责任演唱得娓娓动听,易于传唱,并配上基于网络流媒体的微视频和字幕播放,做成了一场很经典的现场演唱会。有个小组把安全知识改编成《小浩上班记》,主持人用话外音构建场景,将一些习惯性违章情节和动作在课堂上情景再现,该小组通过日常工作和教学反思,现场友情出演,其他学员在观看该小组成员身上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的同时加强了自身的安全教育,寓教于乐,一句“好尴尬呀”道出了“90后”学员的安全体验。另一个小组将一些专业知识配合传统相声表演为《安全三人行》,利用相声的魅力、插诨打科、在欢声笑语中让学员们记住了这些安全专业知识。

安全常识互动参与度更是热情高涨。还有很多学员参与到“我来比划你来猜”活动中,在舞台上的学员通过自身的理解将枯燥的安全教育知识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展现,台下的学员要想猜对首先就得进行安全常识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以上这些翻转课堂的案例都是和互联网+有效结合起来进行的。

而对一些急救措施的教学内容则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比如防火知识中对灭火器的使用培训就是通过为学员现场演练操作、手把手培训来展开的,后期加以组织消防疏散和灭火演练,让学员们亲自操作,消除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动作,发扬学员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不懂再问的精神,然后重复示范操作,直至全部弄通弄懂,彻底掌握消防的“三懂四会”知识,促使学员们在使用消防灭火器时能做到“一提二拉三压四瞄”的动作规范。

4 课后小结

参加培训的每个学员都成了安全教育课程的研发者,学员们始终坚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安全教育的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展现形式紧密的结合起来。为教学、教中学、学中教,不去验证过多理论可使得“90后”学员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并掌握安全教育知识,这种翻转课堂的形式体现出教学活动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教学传播多样化等诸多特点。也只有让学员真正感受到安全教育培训能提升自身,对实习和实际工作有帮助,并活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时,才能使学员在脑海中更加持久地留下安全教育学习的内容。而当各小组学员都积极投入到培训中时,培训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莎朗.L.波曼,杨帝译.4C法颠覆培训课堂[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7.

[2]潘平著.老HRD手把手教你做培训[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15.8.

[3]权锡哲.韩伟静.新进与新任员工培训方案设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6.

翻转教育 篇2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模式在全国兴起。笔者通过翻转课堂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发现了翻转课堂多传统教育来说确实有很大的突破,但也发现了一些缺陷,并进行了一些反思。

【关键词】翻转课堂 突破 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91-01

一、翻转课堂对传统教育的突破

1.云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学校教授式”的地域局限

学生以前必须坐在教室里听取老师的讲授;在网络覆?w的今天,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有了微课,有了云平台,有网络的地方就是课堂。

教师以前都是在学校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离不开学校这个地域限制。云教育模式下的教师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设计教学,就可以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后巩固的情况,还可以在网上在线答疑,随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2.云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量”的局限

学生以前只有一次听老师讲授的机会,可能有没学好的知识点。有了云平台,学生认知能力差,可以对微课反复学习,对课堂实录再次学习,至到学懂为止。若还不能理解,还可以通过云平台提出疑问,任何在平台上的老师或已解决问题的学生都可以提出不同解决方案。

3.云教育下的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教育的高高在上“讲授”,变得更接地气

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按知识点设计成小微课,学生在课前自行学习知识,课堂上,小组制给大家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大家充分的释放自己的疑惑,吸取全班同学提出的优秀解决方案,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了主角,学习活动成了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师的主要功能发生了由“讲学”、“教授”向“导学”、“助学”的转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角色发生了“翻转”。

4.云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大同化”,变得更加有“个性”

以前学生不论优秀与否,只能学习同一个老师讲授的同一个内容。现在,有了云平台,有了翻转课堂,教师会非常快速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能进行定位教学,懂了的可以不讲,个别不懂得个别讲。优秀学生可以把一些较难的试题推送给他,锻炼他的能力;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反复学习微课、实录的基础上要求老师将简单基础试题推送给自己,查漏补缺,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5.云教育模式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在云教育条件下的微课堂,把知识分成了许多的小块,学生除了要学习该知识点外,还得构建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长期坚持,必然会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同时,长期的自学,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学生在大学及以后的人生中,学习已经是一种习惯。

二、实施云教育下翻转课堂的反思

1.翻转课堂的实施并不能一刀切,不是所有的知识、所有的学生都适合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学习

翻转课堂实际上至少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要求微课内容不能过于难。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不是什么知识只要推给学生,学生一听就懂了,所以教师在对微课知识的选择上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推送学生能够理解的微课。二是学生的自觉学习的习惯要好。微课是要求学生能够自行进行学习,要求学生的自觉性很高。

所以推行翻转课堂前,要做好两个事情。一是要培训,学生要用翻转模式进行学习,需要怎么听微课,如何记笔记,如何把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网。二是要调查,对学生摸摸底,那些自觉性很差、培训后也无法改变的同学,不能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

2.翻转课堂模式要求学校在时间上进行统筹安排

由于翻转课堂对课余时间要求很高。学校必须引导班级在班主任的领导下对时间进行统筹,要求科任老师对对该学科安排必须合理,每天推送给学生的学习任务不超过20分钟。如果所有老师都去抢课余时间,学生将不堪重负,被拖累拖垮。

3.翻转课堂模式要求建立符合班级班情的激励机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高效,如何激发学生的斗志,那就得有竞争。翻转课堂的实施一定要激励学生,比如采用操行分加分对学生激励,同时课堂的设计上要创造出激励的各种环节。比如,抢答加分、做题最规范加分、最好思维加分、小组合作成绩最好加分等等。这样引发学生为了个人的荣誉及小组的荣誉前赴后继,踊跃争先。

4.翻转课堂离不开小组学习制的建设

小组合作制是翻转课堂实施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工程。学生在自学阶段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深浅不一,统一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方向各异,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可以解决大多数碰撞出的问题,小组间的交流又可以擦出新的火花,那么老师最终收集到的一定是最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就非常有针对性,而且能真正做好高效学习。

5.翻转课堂中平板的使用不能完全替代笔的使用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反馈,学生是可以通过在平板上书写答案或过程,然后提交来实现的。但是用电子笔在平板上书写不能做到非常规范。同时,当前的考试(特别是高考)均采用纸上答题。所以学生在答题时或做作业时,不能一味要求学生答在平板上。为了不弱化学生在纸质上答题的能力,课堂上必须要设计纸质上答题的环节,便于教师掌控学生的答题思维、规范、书写上的情况。

三、结束语

幼师数学教育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篇3

基于以上现状分析,就要求对幼师学校的数学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创新,一是适应国家教学改革的要求,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幼师学校数学教学改革及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就翻转课堂这一新教学模式,结合我在合肥幼专两个班(A班、B班)的教学尝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幼师数学翻转课堂的尝试

本学期我带两个班的数学课程,分别在A班、B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尝试。现将我的尝试与大家进行分享。

(一)视频制作

课前教师自制视频,也可利用开放式的教学资源中的已有视频,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二者有机结合。例如,将空间几何体中圆柱、圆锥、圆台的结构特征及其表面积等几个知识点制作成视频。视频的制作突出圆柱、圆锥、圆台的旋转性质及侧面展开图的呈现,视频播放时间3-7分钟。

课前要求A、B两个班的学生提前1~2天时间,通过视频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学生留言,教师和同学可以通过回复进行讨论。教师就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互动解答的同时做好统计归类,得出学生提出问题的主要集中点,以便在课堂教学时相对确定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以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圆锥的表面积,A、B两个班级中提出最多的问题是侧面展开图求法。那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将此作为重点进行分组讨论。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协作、会话、创设情境等方法的运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习惯,然后通过协作、沟通、交流学习得出结论,并且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互动,注重分组讨论等方法的应用,增强学习兴趣,加快学生对知识吸收内化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结合观看视频后学生的留言,将A、B每个班同学分成6个讨论组,就圆锥侧面展开图面积求解方法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各组给出讨论结果。根据讨论结果最后教师总结圆锥侧面展开图面积的两种求解方法,这两种方法均为学生提出,教师只是归纳这两种方法使用时的条件。当已知底面半径R及母线L条件时,用公式S=π·R·L;当已知母线L及侧面展开图的角度θ条件时,用S=(1/2)·θ·L2,具体视给出的条件而定。

(三)建立学习档案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有效掌握相应知识,在课后还可以进行回放再学习,对课堂教学中的疑问可以再梳理总结而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教师对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通过针对学生独立学习的表现、沟通协作表现、自主学习的计划性、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等建立学习档案。学习档案中还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过程性、及时性、针对性的综合评价,学生可以即时得到反馈,并对自己学习的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定位,以及有效及时地反思总结。对课前提出问题的同学和没提问题的同学记录,并记录提出问题的次数及问题的关键性。将课堂上讨论热烈、积极沟通协作、主动思考的小组成员记录下来,下次分组时考虑以强带弱等,然后形成过程性的评价。

二、幼师数学翻转课堂在尝试过程中几点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在尝试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增强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计划性、自主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但推广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教育理念有待转变

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原因,大部分教师在理念的转变上还无法主动积极跟上,依然停留在教书匠的角色上,教师还是坚持课前写备课笔记、填鸭式上课、布置作业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因家庭教育、经济条件、基础知识、社会发展等多种原因,越来越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兴趣,他们渴望创新式的生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在之前对教学知识进行先录制视频资料,然后放在学习网站,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将主动教授为主变为辅助指导为主,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变为主动学习为主。这一思想理念的转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引导,广大教师主动迎接挑战。

实际在尝试教学的过程中这一挑战最大,首先我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在摸索着选择哪些知识点要制作,哪些内容不制作成视频。我从主观意识上就没有准备把每节课都制作成视频的想法,因为制作视频的的确确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其次,学生一开始对翻转教学很感兴趣,但随着翻转教学的经常化,学生课前对视频的观看意识也随之下降。再次,A、B两个班的学习情况也存在差异,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A班相对B班课堂氛围、学习效果更好,那么在翻转课堂尝试教学的过程我本以为会出现B好过A,然而无论是从自主学习观看视频的兴趣度还是从学习效果来看,实际情况依然是A好过B。

(二)教育资源有待均衡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条件因素,各地的教育资源分配也不均衡,翻转课堂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挑战就是视频录制上传网络等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挑战。比如没有摄录设备和软件,网络上传下载速度慢等。在录制拍摄视频、上传文件、软件开发等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而在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力量不够的前提下制约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普及。

由于我校有信息技术中心这一专门部门,在尝试的过程中拍摄、编辑与上传视频这都不是问题。但由于没有专门的翻转课堂的服务平台,于是我将视频上传到了自己的博客来供学生学习与下载。这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方面讲有些不便利。另外博客不是为翻转课堂专门开发的,这一平台只适用于交流与沟通使用,没有专门的分类统计模块,这就无法在博客上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我还需要另外单独统计,为每位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而这就削弱了翻转课堂学生对评价的及时性。今后如果能建设专门的翻转课堂网络平台,并在平台上开发专门的统计模块,那对我校翻转课堂教学的推广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翻转内涵有待深化

翻转课堂很容易在教学教程中就变成了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的功夫都在课外,无论是教师课前制作视频,还是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并与学生网络互动,以及课后回看复习,这些都要教师及学生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其中。而在尝试的过程来看,学生与教师的网络互动量和互动时间还不够,这很容易使翻转课堂变成了只是学生观看视频而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这是对翻转课堂的误解,因此对翻转的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作为幼师数学教师理应紧跟时代潮流,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该主动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同时我们也应该理智地看到制约翻转课堂的现实因素,正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应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学科先进行试点,然后总结经验再逐步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信息技术教育,2012(3).

翻转课堂,未来教育的主要形式 篇4

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Inverted classroom) , 也称颠倒课堂, 是指重新调整课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2011年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育的重大技术变革”[1], 具体指由教师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创建教学视频, 学生在家或者空余时间观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 回到课堂时通过学生和老师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探讨交流, 解决学生的疑惑, 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和学习心得,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

二、翻转课堂的起源和发展壮大

翻转课堂最初起源于林地公园高中, 这个学校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 学生经常错过正常的教学时间, 并且学生大多距离学校较远, 导致许多学生由于缺课跟不上学习的进度。2007年春天, 该学校的化学教师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 以此帮助因为这些学生补课。这种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翻转课堂的发展壮大是在2011年, 归功于萨尔曼•可汗 (Salman Khan) 创立的可汗学院。2007时, 翻转课堂已经受到了许多学生的欢迎, 但主要在科罗拉多州地区, 未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原因在于很多教师缺乏专业的训练, 不能做出质量较高的教学视频, 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推广。可汗学院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可汗学院于2004年由萨尔曼•可汗创立。萨尔曼•可汗帮侄女补习数学的时候, 通过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以及电话等工具, 成功解决了侄女的数学难题。此后, 陆续其余的侄子、侄女也上门讨教。他将自己的数学讲解过程制作成了视频短片, 并放到You Tube上面, 以便更多人观看。由此, 萨尔曼•可汗的可汗学院就诞生了。2011年, 萨尔曼•可汗在TED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 美国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 发表了以《用视频重塑创新教育》为题的报告, 正式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自此,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逐渐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

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接收知识和吸收内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老师在课堂上将新课进行讲授, 学生在下面聆听、理解, 下课或回家之后再完成所学内容的相应作业以此来掌握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以老师的单向传递知识为主,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教师进行备课的时候, 是以全班大多数同学的情况为依据, 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翻转课堂的优点分析

(一) 重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的学习过程是由知识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构成。第一阶段的知识传递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 由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完成, 而第二阶段则是由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吸收内化的阶段, 学生只能单独完成, 但大多数学生由于缺少老师的讲解和与同学之间的讨论, 往往不能很好的完成这一阶段, 形成失落感。长此以往,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翻转课堂则对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构, 这一观点得到了东北师范大学的赵蔚教授等知名学者的认可[2]。翻转课堂中知识传递由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与网上沟通等过程完成, 而吸收内化过程则放到了课堂之上,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完成这一过程。这样一来的优点在于学生通过在课前进行学习, 找出了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地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有利于学生知识内化与吸收, 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 师生角色的转换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则转变成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从教学的中心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而学生则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的主动参与者。学生通过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 可以自己控制学习的时间以及学习的进度。对于已经掌握的学习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快进, 而对于学习中理解有困难的地方, 则可以通过反复观看, 增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 视频短小精炼

无论是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还是科罗拉多州教师的教学视频, 共同具有一个特点就是, 短小精悍。翻转课堂的视频大多时间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内容往往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知识点, 有较强的针对性。时间控制在较短时间内是为了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视频的长度往往控制在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时间范围之内, 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暂停、回放, 同时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

(四) 及时测试复习

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中往往附带有老师针对本节教学内容所设置的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在观看教学视频之后, 及时的进行在线测试, 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老师还可以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统计, 帮助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从2007年出现到2011年发展壮大, 重构了教学的流程, 转换了师生关系, 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促进了教学的变革。虽然现在对翻转课堂也存在着争议,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目前中国的部分学校已经得到了实现。翻转课堂以其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优点, 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形式。

摘要:在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 传统的学校教学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 因其新颖的教学形式, 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到世界各地教育工作者的欢迎。文章介绍了翻转课堂的来源, 比较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 以期能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教学形式, 使之更丰富现有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起源,优势,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 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 2014, 07:5-16.

翻转教育 篇5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学者于2011年提出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来自于美国一些学校的教学经验的总结。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与开放的国家,所以其在教学活动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性,所以该模式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各国教育教学界的普遍关注。

从实质上来看,翻转课堂实际上就是“先学后教”,其“翻转”的内容正是教学的基本程序。由于实现了“先教后学”向着“先学后教”的角度转变,所以也从本质上优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学习。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使命与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既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也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成果的优化。结合当前翻转课堂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交流讨论的方法来提升翻转课堂的有效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教师引导不恰当以及学生课外时间紧、任务重,对于课外学习任务不上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提升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是不利的。

2.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优势

2.1突出学生的主动性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将预学任务通过预学案的方式来分发给学生,然后交由学生自主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选择何种完成任务的方式,可以查找资料,阅读课文,也可以去问其他的同学。总之,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2.2弥补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英语教学中具有大量的理论课程教学环节,这些环节中不乏受到教材教学内容的限制与约束。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于教材,其势必会造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相反,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获取信息,从而在丰富自己阅历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更是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2.3体现课堂角色的多样性

课堂角色的多样性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其更多的是站在主体的位置上。通过翻转课堂,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不过是课堂的引导者,实现了双方角色的互换的同时也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2.4培养学生能力的多样性

我们常说,高中英语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而这一点在翻转课堂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由于学生在预学过程中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在客观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让课堂环节中有充足的时间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

3.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教学流程设计

3.1预学阶段

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学习新课时只需要跟随教师的节奏,听教师讲授知识然后在课后自学巩固即可。随着翻转课堂的融入,其会将新课的学习起点后移,让原本安排在课后的巩固与提高安排在课上,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就会出现先自学、再听课的模式。这种翻转的模式体现出了自学的价值与重要性。自学不是巩固,而是预学,只有认清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预学在高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预学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课程的流程与大致框架结构,以此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实现课前预学。比如在名词性从句的复习课程当中,可以将课前的目标确定为进一步掌握句式的结构、熟悉名词性从句的高考考查热点并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加以锻炼,以此来提升教学目标的指导作用。

其二,明确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的确定对于更好的指导学生开展预学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翻转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在预学过程中往往抓不到重点,时间浪费了却没有任何学习收获,这显然不符合翻转课堂的教学初衷。只有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并通过学习难点分析与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认识课堂学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预学的效果。

其三,根据学习目标与重点设置课前导学与诊断。

学习目标与课前导学诊断是提升预学效果的关键。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除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資料的查询之外,还要做好笔记本的记录工作,并通过课堂讨论环节来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自己在自学中没有弄懂的部分。对于一些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再适当进行解释即可。由此可见,课前导学与学前诊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2课堂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阶段主要包括知识的摄入以及成果巩固、学情评价等环节的内容。其中知识的摄入需要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选择,如果是复习课程那么需要找出高频的考试词汇与语法考查例子来进行教学,而在新授课程教学中则需要突出重难点解读以及根据学生的学力与实际学情进行判断,以此来提升课堂阶段的实际教学效果。在学情评价与成果巩固过程中,可以通过习题与写作练习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属于一种课堂检验,对于学生的预学也是一种监督。

4.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思考

作为一个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教育界一时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其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上进心,同时还可以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并弥补枯燥乏味的课堂理论教学环节,从而体现出课堂角色的多样性以及能力的多样性特征。结合当前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笔者认为教学工作者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要重视课前准备工作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从翻转课题的教学流程上来看,其最大的困难就是让学生能够畅通无阻地完成教师交付的家庭学习任务,这对于一些后进生而言尤为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出现疑问与难点无法解决时,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如果缺乏学习的动力与热情,教师应该如何改善以及学生自学效率不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又如何解决。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充分做足课前功课,通过录制小视频、针对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事先解决并设计和优化课堂检测活动,从而布置出更加具有引导性与针对性的家庭作业,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环境。当然,重视课前准备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加强备课环节,而是要从传统备课的模式中跳出来,重新思考新的教学流程与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4.2要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环节与进程,同时对于激发其教学的热情与提升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帮助。结合当前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现状来看,其教学的最终目的依然是帮助学生提升英语交际能力以及提升综合英语素养。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在低头做练习或者查找资料,其在语言交流方面的需求却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长此以往,学生也就成为了新一代“哑巴英语”的掌握者,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定位,更不符合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认识到能力培养优先于知识的培养,才能够实现更高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从而为实现学生能力的多样化创设条件。

4.3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于课堂实践中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现阶段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基本需求。从教学的适应性上来看,翻转课堂尽管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但是由于其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由于学生的学力差距较大而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特别针对英语这样以基础知识积累为主导的科目,其必然需要学生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学习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水平,而一些基础本来就薄弱的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学习中更会体现出力不从心的问题。结合这个阶段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相对较强,一旦受到多次打击往往会严重影响其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视针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手段与针对性教学活动,通过在课堂上更多关注后进生并在活动中体现出能力与知识积累方面的差异,从而尽可能地照顾到全体学生,为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供良好的帮助。

5.总结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依然处于尝试与摸索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其良好的教学适应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得到了良好的展现,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教师专业技术不过硬以及课堂引导有所欠缺的问题。本文也试着从重视课前准备工作、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主导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提升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水平,从而为学生综合英语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慕课:尚难翻转基础教育课堂 篇6

慕课基础教育翻转课堂慕课即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的简称。2012年慕课在国际教育界引发一场“海啸”,2013年它在中国教育界刮起阵阵“飓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与美国慕课平台签约,面向全球免费开放了15门在线课程,慕课这种以短视频方式学习的在线课程广受学习者青睐。

在此背景下,基础教育领域的人们也在观察、思考慕课可能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甚至有先行者已经组织了中、小学慕课联盟,期待着慕课能带来教育教学的革命、能翻转基础教育课堂。

但经过仔细分析国内外的慕课实践和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笔者认为,现阶段慕课翻转基础教育课堂的条件尚不具备,我们应转而研究慕课在当前基础教育课堂可能发挥的补充性、辅助性作用。

一、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定位

慕课是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考察现有的慕课形式,主要就是学习者通过在线观看授课视频,完成教师留的作业,最后通过网络考试完成课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慕课更多地可以看成是一种技术和教育手段。

在教育事业中,教育技术的推广和教育手段的应用应以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慕课能否翻转基础教育课堂,主要是看它能给基础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主要是看它是否比现行的教育形式更为有效和实用。从我们当前基础教育的现实条件、发展需要考虑,慕课在基础教育中应定位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教育技术手段,而不是颠覆性的教学模式革命。

二、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不适症

慕课的流行,现在来看,主要在外国高等教育领域内,国内比较多实践的也是在高校。如果拿基础教育领域现实条件和慕课实施要求比较,我们会发现,其中有诸多不适症。

1.物质技术条件的需要与现实条件的矛盾

慕课的推行要求基本具备学生人手一台电脑连接上网络,并且由于是在线观看教育视频和完成学习任务,电脑和网络的性能要求都比较高。

而中国幅员辽阔,教育条件千差万别,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学生就学条件还相当简陋,学校经费十分有限,如何去提供符合慕课要求的物质条件存疑。即使是笔者所在的经济发达省份,省内较落后地区教学条件也很差,有些学校一个班就十来个学生,往往一个老师要兼上好几门的课程。在这里,学校是否能具备从课程准备、录制、资源上网、学生学习辅导等过程的物质条件,确实还有疑问。

2.优质资源的定义和现状与现实需要矛盾

慕课得以受到热烈欢迎并迅速推广的原因之一是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的开放性,使得全球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来学习名校名师视频资源。所以作为成熟、主动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搜索名师课程并展开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在理论上是很完美的,即在慕课环境下,谁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大家在学习资源上完全实现了平等。

但理论上完美是一回事,要把这个模式嫁接到基础教育课堂中,就面临着现实的考验。这方面我们教育界是有过经验教训的,例如我们国家推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10年来在共建共享实效上不尽人意;近几年大规模录制的视频公开课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把“精品”、把“视频公开课”录出来,共享出来,本来是极好的事情,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比较好的效果呢?

所谓的优质资源,往往是指那就些水平高的名师、质量好的名课,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网络统一的优质资源可能适合于部分学生,但不会是适合全部学生。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每一年的学生都不一样、同一年级不同班的学生、甚至是同一个班不同的学生,条件相差都很远,教师往往需要不断地个别辅导、提不同的要求。有时故意设置合适的问题由合适的学生来回答,都体现了教育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这些年我们推行的网上课程面临问题主要是资源少、能造成广泛影响的课也不多。即使是面向教师的所谓网上培训,也经常找个专家录像,放在网上供被培训者观看,其实很多人都是开着网页做别的事情,因为确实看了没啥收获。

3.慕课面临制度保障、学习监督难题

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的显著特点是强有力的教育制度保障,学生通过法定的形式入学,学校依照制度的规定按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和考核,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来督促学生学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常常在我们有力的帮助下得以解决,从而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但是,慕课模式下,这些合力会受到削弱,学习者的学习更不容易被真实观察、分析。慕课观察者就提出了如何避免学习者作业抄袭、保证学习者本人在线学习或考试等顾虑。到时候,我们看到的学生作业,有可能就是“复制——粘贴”而来的。

4.慕课条件下教师作用如何发挥的问题

乌拉圭国际观察所主任DeniseVaillant博士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将电脑接入教室,连上wifi,每个学生人手一台,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上并没有什么改善。DeniseVaillant博士认为问题在于教师没有接受相关的培训,无法指导学生有目标地学习。

在他们看来,教师不仅是每个学生平等获取知识的保障,面对面的贴近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慕课条件下,学生将面对着冷冰冰的电子产品、面对没有人情味的程序与软件,教师如何去真正发挥教育作用,还没有较深入的可行性研究。

5.学生兴趣保持和自控力需求与现实的矛盾

从慕课实施的经验来看,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保持以及学习过程的可持续性是一个大问题。“慕课”课程中,注册学习者虽然很多,但是坚持到底并且参加测评的比率很低。2012年,“课程时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软件工程课程的通过率只有注册学习学生数的7%。

这还是在学习气氛向来比较开放、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较强的美国。放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具体背景下,我们如何保证学生学习有兴趣、学习可持续、监督学生是利用电脑在学习而不是上网玩游戏、保证教学质量进而使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都将是巨大的挑战。

三、慕课在当前基础教育的应用

1.作为课堂的有益补充

我国基础教育课堂典型和常规的模式为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形式有利于运用较少的资源使大量的学生受到优质统一教育,因而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

但是每种教育形式都有其优缺点。就班级授课制而言,面向的是全班的学生。这就使得部分兴趣较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课堂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其学习需求的情况,即所谓优生“吃不饱”现象。

另外,在一些条件一般的学校,由于师资缺乏等原因,一个教师兼任数门功课的现象并不鲜见。这样的工作压力下,教师的专业水平可能不高、业余时间和精力不足,难以对学生的学科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优质辅导。

在上述情形下,慕课可以比较有效地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要。以奥数为例,不少教师由于接触不多、研究不透,碰到奥数试题自身都觉得无从着手做题,更不要说辅导学生了。而通过慕课的形式,把优质的奥数课程,以视频形式呈现于网络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以兴趣为导向,能较好地得到学习资源的满足。

2.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动力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时代潮流,作为一个口号近十几年更是在教育界面流传,似乎大家都在追求信息化。而实际上,考察基础教育实践,我们发现很多教育信息化其实是“伪信息化”。

主要表现在:重视信息化教学硬件和软件的购置,而缺乏合理利用;把教育信息化异化成课件等教学资源的便捷获取途径而缺乏个性化研究;教学网站只注重搭框架而缺实质内容,资源更新缓慢。

这些,都不符合教育信息化的应有之义,没有真正发挥好信息化在推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甚至使得教育面临信息化条件下的某种倒退,如教师千篇一律地下载、使用相同的课件与资源上课而没有根据实际学情进行适应化研究和修改。

慕课推行条件下,由于课程资源的开放多样,可以使得有需要、可开放的课程资源实现互换、共享。这进一步要求教育为这种学习提供合适的硬件和软件,从而提升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慕课模板化的课程结构,有助于规范课程建设,使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课程生存空间变小,倒逼课程实施者追求高质量优质课;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能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基于兴趣的课程资源选择自主性强,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3.开眼望世界,鼓励基础教育教师积极内省、不断进步

慕课不仅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形式,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借鉴的机会,把慕课变成自己进步的资源。学生的学习,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上,即学知识长能力。而教师对同行慕课的观看,更多的是一种比较、借鉴、思考、批判的眼光。

如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观看别人怎么组织教学内容、思考如果是自己上课会如何组织,这样的对比其实就是真实的教研活动。只是这种活动方便、灵活,教师可以自由、自主进行。

如教师对同行优质课程资源的参考与借鉴、对同行辅导学生的真实数据分析,通过对同行资源选择,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原来这个地方用这个资源效果好,原来这种资源可以这样用,原来这样的教学学生有这样的反应,那自己改进的空间在哪?

更进一步而言,通过丰富的资源,了解他人的教学风格、理念乃至思想。所有教育教学行为都是在教学思想、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慕课其实也是教师思想理念的体现,通过慕课,了解并结合实际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风格,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途径。

总之,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条件下,应当将慕课定位为一种教育技术或者手段,在推广过程中注意研究其与教育实际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慕课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这种教学手段的发展之路。

慕课:尚难翻转基础教育课堂 篇7

在此背景下, 基础教育领域的人们也在观察、思考慕课可能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 甚至有先行者已经组织了中、小学慕课联盟, 期待着慕课能带来教育教学的革命、能翻转基础教育课堂。

但经过仔细分析国内外的慕课实践和国内基础教育现状, 笔者认为, 现阶段慕课翻转基础教育课堂的条件尚不具备, 我们应转而研究慕课在当前基础教育课堂可能发挥的补充性、辅助性作用。

一、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定位

慕课是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 考察现有的慕课形式, 主要就是学习者通过在线观看授课视频, 完成教师留的作业, 最后通过网络考试完成课程。从这个角度出发, 慕课更多地可以看成是一种技术和教育手段。

在教育事业中, 教育技术的推广和教育手段的应用应以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慕课能否翻转基础教育课堂, 主要是看它能给基础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主要是看它是否比现行的教育形式更为有效和实用。从我们当前基础教育的现实条件、发展需要考虑, 慕课在基础教育中应定位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教育技术手段, 而不是颠覆性的教学模式革命。

二、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不适症

慕课的流行, 现在来看, 主要在外国高等教育领域内, 国内比较多实践的也是在高校。如果拿基础教育领域现实条件和慕课实施要求比较, 我们会发现, 其中有诸多不适症。

1.物质技术条件的需要与现实条件的矛盾

慕课的推行要求基本具备学生人手一台电脑连接上网络, 并且由于是在线观看教育视频和完成学习任务, 电脑和网络的性能要求都比较高。

而中国幅员辽阔, 教育条件千差万别, 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 学生就学条件还相当简陋, 学校经费十分有限, 如何去提供符合慕课要求的物质条件存疑。即使是笔者所在的经济发达省份, 省内较落后地区教学条件也很差, 有些学校一个班就十来个学生, 往往一个老师要兼上好几门的课程。在这里, 学校是否能具备从课程准备、录制、资源上网、学生学习辅导等过程的物质条件, 确实还有疑问。

2.优质资源的定义和现状与现实需要矛盾

慕课得以受到热烈欢迎并迅速推广的原因之一是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的开放性, 使得全球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来学习名校名师视频资源。所以作为成熟、主动的学习者,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搜索名师课程并展开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在理论上是很完美的, 即在慕课环境下, 谁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 大家在学习资源上完全实现了平等。

但理论上完美是一回事, 要把这个模式嫁接到基础教育课堂中, 就面临着现实的考验。这方面我们教育界是有过经验教训的, 例如我们国家推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10年来在共建共享实效上不尽人意;近几年大规模录制的视频公开课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把“精品”、把“视频公开课”录出来, 共享出来, 本来是极好的事情, 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比较好的效果呢?

所谓的优质资源, 往往是指那就些水平高的名师、质量好的名课, 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网络统一的优质资源可能适合于部分学生, 但不会是适合全部学生。就我们教师而言, 我们每一年的学生都不一样、同一年级不同班的学生、甚至是同一个班不同的学生, 条件相差都很远, 教师往往需要不断地个别辅导、提不同的要求。有时故意设置合适的问题由合适的学生来回答, 都体现了教育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这些年我们推行的网上课程面临问题主要是资源少、能造成广泛影响的课也不多。即使是面向教师的所谓网上培训, 也经常找个专家录像, 放在网上供被培训者观看, 其实很多人都是开着网页做别的事情, 因为确实看了没啥收获。

3.慕课面临制度保障、学习监督难题

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的显著特点是强有力的教育制度保障, 学生通过法定的形式入学, 学校依照制度的规定按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和考核, 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合力, 来督促学生学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常常在我们有力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从而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但是, 慕课模式下, 这些合力会受到削弱, 学习者的学习更不容易被真实观察、分析。慕课观察者就提出了如何避免学习者作业抄袭、保证学习者本人在线学习或考试等顾虑。到时候, 我们看到的学生作业, 有可能就是“复制———粘贴”而来的。

4.慕课条件下教师作用如何发挥的问题

乌拉圭国际观察所主任DeniseVaillant博士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将电脑接入教室, 连上wifi, 每个学生人手一台, 一段时间后, 发现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上并没有什么改善。DeniseVaillant博士认为问题在于教师没有接受相关的培训, 无法指导学生有目标地学习。

在他们看来, 教师不仅是每个学生平等获取知识的保障, 面对面的贴近教学, 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慕课条件下, 学生将面对着冷冰冰的电子产品、面对没有人情味的程序与软件, 教师如何去真正发挥教育作用, 还没有较深入的可行性研究。

5.学生兴趣保持和自控力需求与现实的矛盾

从慕课实施的经验来看, 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保持以及学习过程的可持续性是一个大问题。“慕课”课程中, 注册学习者虽然很多, 但是坚持到底并且参加测评的比率很低。2012年, “课程时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软件工程课程的通过率只有注册学习学生数的7%。

这还是在学习气氛向来比较开放、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较强的美国。放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具体背景下, 我们如何保证学生学习有兴趣、学习可持续、监督学生是利用电脑在学习而不是上网玩游戏、保证教学质量进而使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都将是巨大的挑战。

三、慕课在当前基础教育的应用

1.作为课堂的有益补充

我国基础教育课堂典型和常规的模式为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形式有利于运用较少的资源使大量的学生受到优质统一教育, 因而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

但是每种教育形式都有其优缺点。就班级授课制而言, 面向的是全班的学生。这就使得部分兴趣较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课堂教学内容满足不了其学习需求的情况, 即所谓优生“吃不饱”现象。

另外, 在一些条件一般的学校, 由于师资缺乏等原因, 一个教师兼任数门功课的现象并不鲜见。这样的工作压力下, 教师的专业水平可能不高、业余时间和精力不足, 难以对学生的学科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优质辅导。

在上述情形下, 慕课可以比较有效地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要。以奥数为例, 不少教师由于接触不多、研究不透, 碰到奥数试题自身都觉得无从着手做题, 更不要说辅导学生了。而通过慕课的形式, 把优质的奥数课程, 以视频形式呈现于网络上,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以兴趣为导向, 能较好地得到学习资源的满足。

2.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动力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时代潮流, 作为一个口号近十几年更是在教育界面流传, 似乎大家都在追求信息化。而实际上, 考察基础教育实践, 我们发现很多教育信息化其实是“伪信息化”。

主要表现在:重视信息化教学硬件和软件的购置, 而缺乏合理利用;把教育信息化异化成课件等教学资源的便捷获取途径而缺乏个性化研究;教学网站只注重搭框架而缺实质内容, 资源更新缓慢。

这些, 都不符合教育信息化的应有之义, 没有真正发挥好信息化在推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甚至使得教育面临信息化条件下的某种倒退, 如教师千篇一律地下载、使用相同的课件与资源上课而没有根据实际学情进行适应化研究和修改。

慕课推行条件下, 由于课程资源的开放多样, 可以使得有需要、可开放的课程资源实现互换、共享。这进一步要求教育为这种学习提供合适的硬件和软件, 从而提升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慕课模板化的课程结构, 有助于规范课程建设, 使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课程生存空间变小, 倒逼课程实施者追求高质量优质课;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 能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基于兴趣的课程资源选择自主性强, 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3.开眼望世界, 鼓励基础教育教师积极内省、不断进步

慕课不仅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形式, 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借鉴的机会, 把慕课变成自己进步的资源。学生的学习, 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上, 即学知识长能力。而教师对同行慕课的观看, 更多的是一种比较、借鉴、思考、批判的眼光。

如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 观看别人怎么组织教学内容、思考如果是自己上课会如何组织, 这样的对比其实就是真实的教研活动。只是这种活动方便、灵活, 教师可以自由、自主进行。

如教师对同行优质课程资源的参考与借鉴、对同行辅导学生的真实数据分析, 通过对同行资源选择, 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原来这个地方用这个资源效果好, 原来这种资源可以这样用, 原来这样的教学学生有这样的反应, 那自己改进的空间在哪?

更进一步而言, 通过丰富的资源, 了解他人的教学风格、理念乃至思想。所有教育教学行为都是在教学思想、理念指导下进行的, 慕课其实也是教师思想理念的体现, 通过慕课, 了解并结合实际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风格, 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途径。

翻转教育 篇8

一、职业教育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需求

当今, 我国提出通过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转型, 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掌握先进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为中心, 而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式课堂及“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形势。

“翻转课堂”的出现, 十分切合职业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的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与网络化的学习互助社区, 鼓励学生采用团队合作学习的模式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 这些都非常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同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所推行的情境化课程、项目化课程等新型课程类型均能充分融合, 更有利于锻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职业教育研究翻转课堂教育理论的必要性

近年来, 虽然有许多从事职业教育的专家及教师开展了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但大部分人都是直接模仿此种教学模式, 对其理论渊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实践“翻转课堂”的一线教师群体中,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教师作为实施翻转课堂的一线实验者, 不能系统学习和深刻领会“翻转课堂”的有关教育理论, 又怎么能做到正确有效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 从而不在实践中产生迷惑、走入误区呢?

“翻转课堂”的一线实践教师们所必需的理论储备, 应包括两大方面:首先是“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如理论来源、基本概念、主要观点等;然后需充分了解与认识各种教育理论彼此的关系, 以及这些理论在“翻转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研究发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在“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三种教育理论基础之上[1]。

(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和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念是“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 (1) , 认为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 主张建立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在传统教育中的支配性地位, 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更重视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重视学习结果, 教学活动应以情感作为基本动力, 以此促进学习者知和情的协调发展, 而不仅仅是知的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同时要求学生应具备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主张“学习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 还应促进学习经验的形成, 学习是一种使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行动方针等方面都能发生重大变化的一种活动” (2)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皮亚杰的“自我建构理论”及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基础上融合形成的[2]。该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在特有的情境中主动地、个性化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 有“情境”、“协作”、“会话”等关键要素。“情境”可以理解为教师创设一个仿真的社会环境, 提供学习者所需的一切学习资源, 以满足学习者在此环境中能实现自由、自主地探索和学习;“协作”是指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建立学习共同体, 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会话”既有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 又有学生和教师间的对话与协商。

(三) 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的原型是卡罗尔的学习理论, 由布卢姆完善与发展, 主张“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 每个儿童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 (3) 。

布卢姆和卡罗尔都认为“学生要达到掌握水平, 关键在于学习时间量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4) 。学习达成度=学生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量/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量 (4) 。布卢姆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兴趣、动机等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变量[3]。他把教学环节和教学评价结合起来, 提出了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的评价体系, 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类[4]。

四、教育理论在翻转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在于三大方面的“翻转”, 一是教学理念的“翻转”, 二是教学设计的“翻转”, 三是教学评价的“翻转”。要实现这些翻转, 就必须明晰上述三种理论的内在联系, 以及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一) 教学理念的翻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实施翻转课堂的核心与基础。如果只是在形式上模仿翻转课堂, 未能真正理解与接受人本主义的理念, 扭转传统的教学观, 必然导致在实施过程中的“形似神非”。

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是教师迈向翻转课堂的第一步。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在知识掌握、技能传授和素质评判等方面具有绝对权威性。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达成学校、专业既定的统一的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教师很少关注学生个体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倾向, 也忽略了学生个体在接受知识能力上的差异, 习惯于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 按最终考核成绩的高低为学生分等定级, 比较欠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在信息爆炸、互联网普及的今天, 学生能够很方便地从多种渠道获取专业的最新知识, 教师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越来越受到挑战。学生在学习上的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 已经习惯自由自主地获取感兴趣的知识, 厌恶被动性、强制性地学习。很多实际案例也证明, 在学校里“听话”且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就是综合能力最强、职业发展前景最好的学生。因此, 教师如果死死抱着自己的“权威性”不放, 不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辛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进职场后, 反而往往缺乏较好的适应能力。

教师还应树立这样的观念, 即“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翻转课堂中, 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学习“保姆”, 而更像一个学习“教练”。教师主要承担着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促进的功能, 尽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资源环境, 让学生学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而不是直接“喂养”学生。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偏好, 并运用多样化的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 允许学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工业化“产品”。作为好的学习“教练”, 教师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的变化, 注意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具备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教学设计的翻转———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 学习过程应与现实的社会环境相联系。教师通过创设一个与真实性生产任务有关的学习“情境”, 启动教学过程, 驱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学习情境的创设具体包括“学习情境创建”与“学习资源设计”。

职业教育要求学习者既能掌握高深的专业概念, 又具备适应复杂情境的专业能力。为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时, 首先就要进行“学习情境创设”。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抛锚式情境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 设计, 就是选择真实性生产任务作为“锚”,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 能亲身体验现实的工作压力、复杂的社会环境, 以及主动探索新的工作领域, 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师的“学习资源设计”, 则为学生提供与每个单元教学任务相配套的文字、音像、课件、网络资源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相当于学习的“支架”, 学生可以沿此支架由最初的教师引导逐步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探索, 从而能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单重视“学习情境”这个外因, 也重视“学习策略”这个内因。“学习策略设计”即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协作学习策略”, 要求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讨论、小组竞争、角色扮演或互换等多种协作方式共同完成任务, 实现新知识体系的建构[5]。在建构主义学习策略的指引下, 教师在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阶段, 都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合作伙伴, 组成学习小组并确定分工, 共同搜集、整理知识和信息, 展开各种类型的探究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会话交流, 能够帮助学习者澄清理念、解决疑难、达成共识, 因此意义重大。

(三) 教学评价的翻转———掌握学习理论的应用

传统教学中一贯采用的终结性评价, 是方便教师及学校对学生进行分等定级的一种评价方式。而掌握学习理论倡导“为掌握而评价”的教学评价观, 则强调评价必须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 掌握学习理论的教学评价不单在评价目的上完全翻转, 在应用阶段、使用方法等方面也大不相同。

在掌握学习理论中, 布卢姆建立了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的评价体系, 创造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新型评价方式。诊断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前实施, 使教师能掌握学生的学前状态;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掌握性教学的始终, 教师通过此种评价, 能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矫正。

形成性评价作为掌握学习评价理论的最大特色, 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有几点突出的不同:

第一,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与教学单元密切结合的评价。教师为了获得学生学业水平的即时信息, 必须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立即进行形成性测试, 而不只是在学期末进行一次性的测试。

第二, 形成性评价以学生自测为主。在测试过程中, 教师负责给出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 并宣布达到掌握程度的水平线, 由学生自己来判定是否达到了掌握水平。这显然不同于传统评价中分数、等级高低完全由教师掌控的做法。

第三, 形成性评价没有具体的分数。学生自测时无需公布具体的分数, 只表明自己是否达到了水平线。这种做法是为了避免过度的竞争性摧毁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阻碍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

第四, 形成性评价必须伴随矫正措施。测试后,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为没有达到掌握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矫正策略, 使学生能通过适当努力达到成绩标准。

翻转课堂要顺利实施, 离不开教师对掌握学习评价方式的灵活运用。在课前, 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任务后, 通过调查问卷或简单测试, 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及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诊断性评价。在课堂上,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 必须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指标综合考察学生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方面的实现情况, 并根据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辅导, 这正是形成性评价的典型应用方式。

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教学模式的创新。“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在逐渐深入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凸显出来。在“翻转课堂”的推广过程中, 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加深对有关教育理论的了解与掌握, 才会促进这种教学模式的深入实践和持续改进, 从而真正保证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实提升。

摘要: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引入与推广正适应了这一需求。“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掌握学习”等教育理论对实践“翻转课堂”的一线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们需要深入了解、掌握这些理论的真实涵义及正确的应用方法, 从而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建构主义

参考文献

[1]贺玉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 2014.

[2]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 2002, 29 (5) .

[3]井维华.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 1999, (3) .

[4]秦晓文, 张桂芳.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 2002, (7) .

翻转教育 篇9

作为当下高等教育所倡导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混合式学习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决策和研究人员的关注。一般意义上而言,混合式学习指的是“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由美国教育家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山姆于2000年提出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Technology)[1],即:颠倒学习过程中课堂和课下学习这两个主要阶段,学生观看老师的或网上下载的视频讲座,对理论资料进行单独学习,而课堂活动是专门用来完成高阶教学任务并与教师讨论主要问题,共同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2]。

鉴于高等教育中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多集中在自然与人文科学,极少涉及语言学科的翻转,本文旨在对英语翻转课堂进行描述性研究,探讨这一技术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的实施效率,并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整合该技术提供实践经验。

1 翻转课堂的文献综述

翻转课堂的发展离不开可汗学院的全球兴起。其创始人Khan称,在翻转课堂中,当学生参加面对面教学,他们对将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将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理解,从而使得师生互动更加富有成效,因为学生在提问以及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时感觉更加自然和自信[3]。同时,学生在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也会增加,而不是在一味地记录教师的教授或理论材料的笔记。

Strayer则指出,传统教育中学生们经常会因为对一些关键问题的不理解且无法得到教师指导而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但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无访问限制的网络平台,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一问题[4]。事实上,学生会在E-learning的环境中单独或小组观看视频讲座,回答理解性问题或研讨其它相关的学习资源,测试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主要用于学生解决实际任务,进行研究或讨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重要问题来拓展学习深度。课堂活动结束后,学生将继续在网络课程中学习,测试自己知识并评价同学的学习。这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消除了课堂活动和学生个人学习之间的区别。但Strayer也认为,为保证翻转课堂的成功,各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应当完全整合规划[5]。

翻转课堂过程中参与主体性以及参与者双方的互动问题也成为翻转课堂研究的重点。如Marsh(2012)[5]研究了翻转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变化,认为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有机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从而掌控学习:首先,由于E-learning环境下所有资源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何时以及何处学习,只要他们能够在给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即可;其次,翻转课堂鼓励学生相互协作,随时查阅材料或通过聊天、论坛从老师或同学那里获得在线帮助,而且学生参与对等评估,并根据所制定的标准给他们的小组成员的工作予以反馈;最后,与传统课堂环境相比,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责任感,学生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电子课程时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角色发生了变化,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Lucretia等人的研究(2014)[6]表明,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角色也有着对等的影响。他们认为,在翻转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向学生提供现成知识的“教者”转变成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的“导者”,而这一技术严重依赖于自主学习理念的贯彻,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还必须引导没有自主学习经验的学生习得时间管理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此外,“翻转课堂”还涉及到许多学生参与的网上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创造一个让学生互动的友好网络环境,还必须起到主持人的作用,监督在线讨论,但不引导他们。因此,由于翻转课堂,教师有了一些不同的角色。他/她必须鼓励和激励学生,引导和监测学习进展,给予反馈,增强信心,保持积极性。

综上所述,以往的翻转课堂所探讨的核心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没有考虑到实践过程中学生对翻转课堂与具体课程融合的态度问题。实际上,目前对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更多在于课程设计,而不是有效性的测度,因此无法给予真正的教学实践提出建议和帮助。鉴于此,本研究拟以学生满意度为目标对大学英语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进行评估,以期探讨最优的课程融合路径。

2 翻转课堂与大学英语教育的融合研究

2.2 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尝试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研究首先建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然后设计满意度问卷,调查参与此项目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看法与反应,以此探讨英语翻转课堂的优点与问题。

2.2 研究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4级ACA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采取了翻转式教学。新的大学英语课程包括50%的面授课与50%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活动主要通过Moodle平台完成。Moodle是一个广泛运用的E-learning学习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和交流的各种工具,使用灵活,技术支持全面、成本低。学生的学习是在真实课堂和E-learning环境下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需要观看相关话题的简短英语视频和讲座、研究相关的在线资源,在论坛提出问题以供全班同学讨论。课堂时间专门用来解决造成障碍的语法和词汇现象、学生就相关人文话题进行演讲与报告展示。课后,学生在Moodle平台上评价同学的学习成果,并进行单元自测,检验对阅读材料的掌握情况,分享他们对课程设计的意见与看法。

2.3 数据采集与分析

为了把握学生对英语学习中使用翻转课堂的看法,制作了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满意度问卷,对参与课程学习的151名学生进行调研。

83.4%的受访学生表示喜欢把翻转课堂融入到语言学习中的设想,他们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时间进行学习,并且对能够应用在Moodle课堂和整个过程所学的英语知识而表示愉悦。16.6%的学生认为这一技术对他们现在语言学习上的问题没有帮助。

学生担心的问题主要包括1)其他学生是否会对翻转课堂进行课前准备(60.9%);2)考试是否会考查课外知识(34.43%);3)课上讨论是否会参与不进去(20.5%)。基于这些问题,我们限定了每次英语测试的范围和课上讨论的话题,并以周为单位,在Moodle的英语课程平台上进行发布。

问卷开放式问题表明,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包括互联网接入、在线作业无法按时完成以及自律性差等三个方面。几乎所有的学生(97.4%)提到网上所提供的丰富的语言学习材料是翻转后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优点之一。82.8%的受访者看好在电子学习环境中的合作和沟通的机会。

2.4 建议与讨论

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互动。因此,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分配问题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外语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7]。大学英语教育所面对的学生具有差异化的英语语言能力,因此,他们需要不同的时间学习语言材料,完成实际任务。大学英语翻转课堂通过让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的节奏、速度和课程量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学生参与大学英语的在线讨论论坛和聊天,有助于提高口语技能,这对掌握外语而言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然而,如其他的教育创新一样,为了成功地将翻转课堂融合到大学英语教育之中,教育管理者和英语课程教师必须要面对一些重要问题。首先便是教师设计网络英语课程内容所增加的额外工作量。录制知识讲座,拓展学习资料和寻找补充英语资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一旦网络课程融合到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研究和方法论工作。

英语翻转课堂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室课堂与网络课堂的衔接性,这意味着英语教与学过程中的所有阶段应该有逻辑联系。学生在网络英语课堂中所做的所有任务和作业必须在课堂上或E-learning的环境中进行检测和评估,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最终提高学习过程的效率。

此外,调查也发现,有些学生不接受E-learning环境下的语言学习的原因在于担心他们将失去与教师和同学实际交流的机会。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解释翻转课堂的概念与特点,向他们展示网络课程所提供的其他交流手段,如聊天、论坛和视频会议等。

3 结语

翻转课堂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新型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这一技术与大学英语教育的相互融合会增加课堂参与者语言习得的积极性。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对个人学习继续有效管理,因此客观上也促进了学生的自律和自我导向能力的培养。尽管大学英语授课教学的次数会减少,但教育质量和学习的效率却并未因此而出现下滑。然而,大学英语教育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组织上的困难,阻碍了翻转课堂融入到外语教与学的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克服这些困难,以创建一个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外语学习环境。

摘要:对翻转课堂进行了描述性研究,探讨了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潜在意义,同时展示大学英语课堂实践翻转教学的学生满意度情况。调查表明,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使用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参与度。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E-learning

参考文献

[1]闫正坤.基于多元化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以安徽财经大学改革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14(3).

[2]周平.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及其理论基础溯源[J].外语电化教学,2015(3).

[3]D.Marsh.Blended Learning.Creat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Language Learn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4]J.F.Strayer.How Learning in An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s Cooperation,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J].Learn Environments Research,2012(2).

[5]L.M.Fraga,J.Harmon.H.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of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An Investigation of Preservice Teachers’Perspectives and Achievement[J].Journal of Digital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2014(1).

翻转教育 篇10

本校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1. 课时现状

笔者工作于北京市海淀区,三至六年级小学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一节,40分钟。

2. 学习内容现状

海淀区小学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画图、Office、网络、网页制作,以贴近生活的单元任务贯穿整个课程。以服务生活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达成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训练。

3. 教学中的问题

(1)课时少:每周一次课。

(2)记不牢:课时间隔一周,部分内容记不牢。

网络开放教育对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

1. 小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状况调查

笔者对所教小学的六年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结果显示:六年级学生已经有比较长的网龄。调查人群中有93%的学生在6岁以前开始上网,并且家庭上网条件优越;95%的学生在家都有不同终端可以选择上网,如台式机、笔记本、i Pad等,其中86%的学生有个人的手机上网条件。网络沟通主要使用QQ、微信。

以上状况说明,随着社会进步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学龄期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这就为现如今的网络课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从这一点来看,也使得当前我们所倡导的翻转课堂、慕课等新教学手段能够在学生中推行下去。

但是,笔者经过调查也发现,以使用即时通信工具为例,大部分学生的主要使用目的为聊天、记作业。并且通过生活中对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就会发现他们在使用QQ聊天时,内容中存在着较多的无效信息,如同一条信息反复发送很多遍、发送单纯无意义的表情、无意义的超长图片刷屏、转发虚假信息等,甚至出现了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这就使得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能够放心地让学生长时间使用网络平台。学生使用网络的自控能力较弱,需要家校有效的监督机制。

2. 网络教育对传统小学教育方式的影响

对于小学来说,受到目前教育现状的影响,学生可以独立上网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理应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下辅助完成,以免放纵小学生做上网聊天等无关学习的内容。

鉴于这样的现状,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应该从“辅助学习”开始,拓展“生活应用”。所谓“辅助学习”,即指在课下学习或者复习的时候可以利用微视频等形式去对没有学会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反复学习。微视频是对课上知识点的有效拓展和补充,既可以是课上对某一个疑难问题的深入剖析,又可以是课下对某一个有趣的内容的深入挖掘。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课上没有吃透知识内容的学生完成必要的信息获取,另一方面也能让课上没有吃饱的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补充。目前小学一个教学班的容量大概有40人左右,并且班内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储备参差不齐,虽然教师在教学中都会有意识地进行分层教学和任务的布置,但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的出现,可以给予课堂很好的补充和拓展。拓展在“生活应用”,即在生活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设备进行讨论、分享。让网络学习开始于学习,服务于生活。

3. 小学阶段网络教育的主要形式

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小学阶段的翻转课堂、慕课辅助学习可以借助以下两种如今较为流行的形式。

第一,微课教学。微课是针对某一问题的深入展开,可以是某一重点知识的剖析和讲解,也可以是某一知识的拓展延伸。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都在尝试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力求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辅助学生学习。笔者所在的教学单位也正在进行类似的教学研究,以期待在今后成为有效的教学补充手段之一。

第二,通信平台教学。围绕着学生常用的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在家校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聊天群组、微信公众号等通信平台,引导学生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有效沟通学习心得,获取学习资料和相关信息等。

笔者曾以通信平台教学效果为研究对象,设计出一节教会学生正确使用QQ群功能的研究课。其中利用微视频等形式的资源包作为课堂支撑,分别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

课前:在学期末教师将下学期所学课程的教学安排与资源包放在网盘中与学生共享,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了解下学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自学。优势在于如果学生提前学会了部分知识,在课上则有时间研究更高层次的应用方法,并且可以作为小助手辅助教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知识的完成度。

课中:资源包中的视频、文档等资源可以在学生没有完全跟上的时候作为学习支撑,让学生可以自己补齐进度。

课后:如果学生对于本次学习内容还感兴趣,想要更深入地研究,可以利用素材和拓展材料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本课学习的QQ群也将成为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的一种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渠道。笔者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反思该种教学方式对已有信息课教学内容和手段上的补充。

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以“QQ群应用”教学设计为例

1. 教学内容分析

交流和沟通能力是每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技能,而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又是数字化生存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发展爱好、开展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学习内容。北京市海淀区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单元(5课时)的课程,带领学生学习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博客、论坛等网络交流工具和交流方法。本课重点体现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可以进行多人、实时、多媒体交流等技术特点;在网络交流中提升学生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规则和意识,为后续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发展兴趣爱好等打下必要基础。

2.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着很大探究欲望,在前面的学习中基本养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愿意探索,勇于尝试。(详见上述“小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状况调查”)

3. 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任务驱动。

(2)学生学法:合作学习法。

4. 技术准备

(1)教学资源:自制课堂Power Point课件1个,微视频等资源包(学期初下发本学期所有课程资源包)。

(2)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查找和加入QQ群,在QQ群中进行交流;会使用群公告、群文件、群相册等应用获取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三“挖宝”群功能,了解QQ群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建立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的安全意识,感受网络交流所带来的便捷和优势。

6.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QQ群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感受网络交流的便捷和优势。

教学难点: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建立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的安全意识。

7.教学过程

(1)引入

问题引入:放学后你用什么方式和同学沟通?如果需要在假期里进行全班同学沟通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设计意图:用问题带领学生思考,逐步产生网络集体沟通需求。并提出需求:需要一个班级QQ群进行随时随地无阻碍的沟通。

(2)新授

1提出需求和任务:创建班级QQ群。

任务一:创建班级QQ群。要求:创建班级QQ群;记录名称、号码。

任务二:加入班级QQ群。要求:尝试加入班级QQ群;记录群名称、群号码等信息;组内分享加入的方法。

任务三:修改群名片,“挖宝”群功能。要求:修改自己的群名片为真实姓名;自主尝试群功能中的各种功能;查看群文件中的共享信息。

2分享群功能“挖宝”成果

分享1:群公告——发布通知。作用:发布通知类的信息,如放假通知、学科教师第二天上课需要带的材料等。

分享2:群相册分享活动瞬间。作用:共享照片,如班级主题活动照片、放学后的同学生日庆祝活动照片等。

分享3:群文件——共享信息。作用:共享文件,如共享资源文件给教师发布当天的教学难点微视频,供学生进行复习参考等。

设计意图:提出逐级分层任务,从创建到加入再到“挖宝”群功能一次布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逐层逐级完成任务。再通过学生分享将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

(3)拓展

任务四:讨论“网络即时通讯交流的利与弊”。要求:分组讨论,发布自己的观点,最好有案例支持;可以上网搜集资料发布在群中;1、3、5组主要说“利”,2、4、6组主要说“弊”;组长记录并整理本方的关键论点,并在讨论结束后发布。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尝试和分享,学生初步了解了QQ群中一些平时不用但有用的功能,还认识到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威胁着使用者的安全。

(4)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QQ群功能(群相册、群文件等);总结和分析网络即时通讯的利与弊,如何更好地利用即时通讯软件。还有很多功能等待我们探索,他们还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帮助?还有很多即时通讯软件,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它们的功能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拓展,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充分地利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就能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正面的帮助,并且愿意在今后去尝试更多的功能。

8.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的评价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贯穿于各环节师生互动中的激励性评价。目的在于鼓励他们参与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在畅谈收获的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出的及时点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初步检验本课教学效果。

(3)课后通过梳理学生聊天记录,结合交流内容对学生做出学习效果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和检验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落实情况,为后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信息技术课是网络开放教育的前沿阵地,应成为架构课上教学与课后教学的桥梁,而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信息技术核心思想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学生掌握了信息化的学习和交流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本教学设计通过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学生在产生交流需求的前提下参与并体验交流过程,在体验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教师在这些环节中主要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最终学生主动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其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在体验中生成网络交流的规则、方法,并在实践中形成正确交流的意识。在本课中,面对学生在尝试交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并引发讨论,从而对正确交流达成共识,并在进一步的实践中形成不违法、文明交流、注重安全隐私、筛选有用信息、不发无效信息等正确的规则和意识。

以工具为平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其长远发展。教师引导学生将本课学习所得拓展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也为其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角度利用微视频等素材为课程实施服务。从课前的学习内容先知,课中的资源包支撑到课后的微视频复习拓展提高,给学生足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身边的信息化设备,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因此,从教学设计的内容上看,本课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上所讲的电子邮件、论坛等内容,而是在与学生日常生活练习非常紧密的即时通讯工具上做文章,围绕QQ群功能的正确认识和使用展开教学,目的是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在课后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手段。其次,信息技术课是课后网络开放教育的重要知识渠道,课上所学习使用的技能知识应是学生能切实使用的实用技巧。再次,信息技术课是网络开放教育的普及平台,应成为构建家校联系的良好通路。

本节课程的设计意图,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更在于通过这一方式,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交流平台,给老师多了解学生的机会,也能让学生在课后遇到学习障碍时及时反馈。不仅如此,开放的网络教育平台也更有助于家长的参与和监督,改变传统的家长不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就无法获知学生学习进展状况的方式,给家校双方信息的及时沟通提供通道,能够让家长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并通过家校联系形成有效的反馈。

新的学习方式的不断尝试和应用,会使得“私人定制”式的在线学习趋于更加完善。翻转课堂与慕课这类利用网络的学习影响的将不只是教育界,应该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变革,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互联网上、信息技术杂志上、微信朋友圈中、信息技术培训学习里,近年蹦出了几个新奇而鲜活的名词——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慕课(MOOC)、创客。依赖于网络的发达,我们可以快速地从一个关键词了解到一个新鲜事物的大部分信息。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许即将带来一场全新的变革。本文将以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的视角,探究“微翻转”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翻转教育 篇11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影响

【Abstract】the flipped classroom is also called reversed classroom,it changes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rough the reversal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It also makes a plan for the use of classroom time,and realizes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mode.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students create a personalized learning model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ctivity learn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 for analysis,so as to draw its impact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flipped classroom;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influence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改项目(201103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33-02

翻转课堂在2011年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当下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改革。在中国,很多地区也开始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本文在介绍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和特点,通过分析其在过国外实施案例的基础上,得出其对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

2007年,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这两位化学老师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上,由此来帮助缺席课堂的学生补课。而YouTube在那时才刚刚开始兴起,他们更具创造性的一步是,他们逐渐以学生在家里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开辟出课堂时间来为完成作业或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随后,这些视频便被广大学生熟知接受并广泛传开了。

二、翻转课堂的概念与特点

翻转课堂上,知识传授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来完成,知识内化是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的探讨在课堂上来完成。随着教学过程顺序的颠倒,课堂学习过程的环节也发生相应变换。中国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各要素对比的主要情况。

(一)教师角色的变化

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不再只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学生谆谆教诲的角色,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便成了学生获取资源,利用资源的脚手架。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需要通过自我实践去构建知识,而这则需要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来完成。在其教学策略中,教师更多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干预学生的选择。

(二)学生角色的变化

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一味摘抄老师强调的重点知识,缺乏实践去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而在翻转课堂上,学生逐渐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通过实践去获取知识,从而使这些知识在脑中经久不忘。学生慢慢成了课堂上的主角,而不再只是老师是主角。

(三)课堂时间重新分配的变化

翻转课堂还有一个核心特点是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给与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在翻转课堂中,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其不减少基本知识量的前提下,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交互性。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跟反馈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学习。

三、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特点、目的与弊端

(一)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特点

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以其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以其知识记忆的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对过去知识的记忆。中国传统教育把学生掌握知识的本事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于其知识的记忆和再现。

(二)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目的

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为祖国效力的新一代,从而做到强国强民。从个人要求来看,教师的责任是讲授,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也可以说是被强迫性地接受。

(三)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中也有其优胜劣汰的成分,学习好的学生自然是一帆风顺,学习不好的学生也可能从此堕落。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受到严重束缚。

四、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分析

许多笔者在对进行了翻转课堂实验实践的学校的调差研究后发现: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互动时间,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渐渐满足了自己的学习需求,也获得了较个性化的教育体验。在此,下文摘取了几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一)湖南省长沙医学院

长沙医学院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采用了基于iPad的教学化互动的教材。这套教材融合了许多丰富的媒体材料,其中包括文本、图片、3D动画跟视频等,其还包括了笔记、交流与分享功能。这种媒体教材能更好地节省教师的时间,也具有师生间很好的互动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变得更加主动,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他们能在讲授知识前就通过观看视频掌握基本知识,这能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学生能在互动教材上积极与教师同学们讨论,克服了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缺乏互动性的缺点。

(二)湖南省湘潭二中

在2015年,湘潭二中的老师们为了帮助差生提高成绩,他们开始为他们实施翻转课堂,教师利用录屏软件将他们在课堂中讲授的内容制作成较为易懂的视频,让孩子们带回家观看,并且让他们随之记下笔记,圈出他们不理解的地方跟难题。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老师们会讲解大多数同学观看视频中难懂的知识点,并用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辅导学生练习,反馈学生们在做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关信息。在一个学期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其中语文的不及格率降低到了13%,数学不及格率降低到31%,外语不及格率降低到22%,文理综合科不及格率降低到19%,其中文理综合科不及格率以前一直高于50%。

五、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曾提出,其先导应该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驾驭理念创新,其基础是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核心是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这里并不是说一味的引进翻转课堂,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之所以存在这么久一定有它的可取之处。在此,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更好地教学模式去引导学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性交流,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相信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下,中国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学习中,逐步降低自己的挫败感,逐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车霞.传统学校教育背景下中小学课外辅导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2016年二月

[2]王宏.新课标背景下关于“翻转课堂”的几点认识[J].青年时代,2015年第十六期

[3]杨谋明.关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J].新课程,2015(11)

翻转教育 篇12

一、翻转课堂的兴起

翻转课堂教学起源于美国, 因为两名化学教师要帮助缺课学生学习知识, 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 并上传到YouTube网站上。学生通过这个视频可以完成自学任务, 已经学习过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个视频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强化, 学生可以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在网站上, 由老师给予解答。之所以称其为翻转课堂教学, 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借助了信息技术等手段, 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教授与内化过程颠倒过来, 以微视频的载体形式上传到网站中。这种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校所接受, 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新浪潮。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提前做好课堂预习, 通过教师上传的微视频做好预习工作, 对知识进行初步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以通过讨论、在线交流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 翻转教学模式改变知识传授与知识的内化过程, 重新构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者,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提供个性化教学, 评价方式也由传统的纸笔测试转变为多角度、多方式的综合性评价。

三、翻转课堂的具体应用

初中数学的美育教育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数学教育中,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明确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不同时期、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内容, 准备教学视频。教师先将制作好的视频上传到网站上, 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时, 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在线提问与交流, 感受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乐趣。经过自主学习与探求, 与老师进行互动,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视频最好主题较突出, 内容精炼, 控制在10分钟左右, 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美育教育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展示艺术作品的数学图形与模型, 将美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和感受, 让学生感受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在视频中的文字和图片介绍, 增强美育的感染力, 大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 学生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 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时, 要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随时掌控学习进度。自主学习的质量与知识的掌握程度息息相关, 学生可以依照自身情况合理设置学习进度, 随时做好相关笔记, 及时记录疑难问题, 进而完成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减少了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重复, 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实现了师生的即时互动,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 课堂交流与评价

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后, 要针对教学内容完成问题的探讨和交流,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美育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与其他同学分享,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评价, 针对具体问题展开个性化教学和个别辅导。通过教师的综合性评价, 能够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为以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指导。

总之,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数学中, 能够改变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 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进而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育的信息化步伐也逐渐加快。近几年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发展, 促使教师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而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只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却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师生的互动交流较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不高。本文将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出发, 对初中数学的美育教育新思路进行初步探析, 以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翻转课堂,美育教育,初中数学

参考文献

[1]袁慧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美育教学[J].教育信息技术, 2014 (4) .

上一篇:中西方绘画色彩差异下一篇:铁路深化运输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