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营管理

2024-07-02

全球经营管理(共12篇)

全球经营管理 篇1

为确保业务的持续发展以及为客户带来业务的新增以及更多创新, 凯络 (Carat) 宣布整合全球管理团队, Will Swayne (左) 将接替Doug Ray (右) 出任凯络全球总裁。

在新的职位上, Will Swayne将负责领导凯络未来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增长。他今后将常驻伦敦, 并向电通安吉斯集团全球客户与媒体品牌首席执行官Peter Hujiboom汇报。

凯络前任全球总裁兼美国地区首席执行官Doug Ray今后将专注于凯络在美国市场的发展, 继续担任凯络美国首席执行官。在美国, 凯络今年斩获了包括宝洁、亿滋和辉瑞在内的近15亿美元的新业务, 其全球客户包括总部设在美国的万事达卡、亿滋、阿迪达斯和通用汽车等。

全球经营管理 篇2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开始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几乎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进出口往来。

联合调查名为《全球贸易管理调查报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1月17日获得有关结论。其中,中国企业的自由贸易协定利用率已达到34%,明显高于全球23%的平均水平,有57%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企业目前已经采取集中式的全球贸易流程。不过,受访者也认为,在具体工作中,“自由贸易协定的合规性要求和贸易合规集中式管理”也带来了挑战,企业为此不断大量增加人财物的投入。

贸易进出口中各国法规不同,仅靠人力无法完成,因此,有53% 的调查对象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未来改善贸易合规工作的重要支撑。

汤森路透全球高级副总裁、税务与会计事业部全球贸易管理业务总裁Taneli Ruda 认为,从调查结果分析看,整个全球贸易和供应链职能的运营实践效率并不高,比如,在审视产品归类、系统集成、流程集中化及自由贸易协定利用的具体事项时,效率就较低,现在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利用不够广。

毕马威全球贸易和海关事务主管合伙人Doug Zuvich也表示,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各个国家对贸易监管的频率、范围和复杂性不断增强,因此企业应改进工具和方法,以实现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收益。

全球经营管理 篇3

2015年5月4日 《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国大会5月4日在日内瓦拉开帷幕,来自全球180个国家的政府、民间社会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和国际组织代表将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就全球废物管理技术指南等议题进行讨论。

《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就保护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免遭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危害提供了一系列控制措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在三个《公约》缔约国会议5月4日开幕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应建立良好的化学品和废物国际治理框架,以减少人们遭受这些物品所带来的危害,应通过建立全球化学品治理框架,防止过去百年来由于大量引进某些化学品而导致严重后果等悲剧的发生。

施泰纳指出,化学品是21世纪经济的一部分,存在于环境周围,是所使用物品的组成部分。这三项《公约》不是禁止化学品,而是提供科学平台,向决策者和民众以及环境提供保护,免遭毒性物资的侵害,减少化学品的负面影响,而对化学品实施使用限制能够向市场提供信息,需要找出替代品。

May 4, 2015 The conference of contracting countries of Basel Conv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Prior Informed Consent Procedure for Certain Trade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Pesticid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Rotterdam and t 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kicked off on May 4 in Geneva. Governmental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NGOs, enterpris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representatives from 180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will discuss about global technical guidelines of waste management and other issues in the period of two weeks.

The Basel Convention, Rotterdam Convention and Stockholm Convention have provided a series of controlling measures in protecting human health and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from the damage of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wastes. Achim Steiner,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pointed out in the press held on May 4 that, the same day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contracting countries of the three conventions that, a good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chemicals and wastes treatm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reduce the danger people suffer from these items. A framework of global chemicals treatm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tragedies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certain chemicals.

Steiner pointed out that, chemicals is part of the economy of the 21st century. They can be found around environment, and are the components of the items that are used. The three conventions are not to forbid chemicals, but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platform to protect decision makers, the masses and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harm of toxic chemicals and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of chemicals. The utilization limitations of chemicals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to the market and find out substitutes.

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23942

NBA全球经营管理策略研究 篇4

美国体育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 体育事业起步比较早, NBA目前已经被大众评价为经典的市场运作模式, 其营销策略与商业运作极佳的诠释了体育产业的内涵与外延。上世纪世纪末期, 美国体育产业就已经实现了两千多亿美元的产业值 , 是美国的巨额产业, 占到本国GDP的将近2%。目前, NBA已经经历了六十年的波折, 组建了三种多支球队, 已经达到了体育联盟最高峰地位。NBA在进行全球经营管理过程中, 通过电视传播权的营销、纪念品及边沿商品的营销等获得高额的利润, 其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使其成为各国借鉴的标榜。

2.NBA全球经营管理策略

NBA的全球经营管理策略遵循的是变化原则, 打出了自己“思考全球化”的旗帜, 除了开发本土市场, 还更加积极的拓宽国际市场, 也就是说逐渐建立起一条生根于美国、开花于世界的路线。目前NBA全球化市场战略主要为:在世界各地建立分公司以提供授权产品, 在世界各国开展顺利的营销路线;NBA与全球著名的企业合作, 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和价值;与全球的电视、电台和网站合作, 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注重培养全球的篮球人才, 实施全球人才策略。

2.1在世界各地建立分公司并提供授权产品。目前,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已经布满了NBA的场地, 其总部在美国纽约, 在瑞士的日内瓦、澳大利亚墨尔本、美国的迈阿密、中国的香港等地分别设有子公司, 在英国和日本各设有办事处。NBA在世界各地开辟自己的分公司, 给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观众和球迷提供NBA授权产品, 包括运动用品、书籍、入场券、录像带、文具文物、电话卡、电子游戏、家居设计等, NBA的经营理念是与所有人所有观众都要全方面接触, 这样可以更有利于增加进账, 美国境外的销量占到总销售量的20% 左右。从二零零三年到二零零四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来看, 仅NBA周边的玩具盒、运动产品、电子游戏产品就占了纽约第五街“NBA专卖店”收益的30% 左右。

2.2依赖于全球知名企业的合作关系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通过赞助发展是NBA的又一重要经营策略, 以全世界球迷共同该项运动为主要目标, 与其他市场合作伙伴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同时给商业伙伴提供更强大的合作机会。NBA目前已经与世界范围内的七个市场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他们分别是adidas、耐克、可口可乐、乐高玩具、家得乐、锐步、AnheuserBusch。其中, 最典型的就是公牛俱乐部的naike与乔丹的合作, 他们都是球星效应合作的成功案例。NBA使得其国际市场合作伙伴在与他合作期间完美提升自己品牌知名度的过程,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统计数据来看, 当时naike公司的乔丹同系列产品就能给公司带给每年两亿美元的收益。

除此之外, NBA广告收入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NBA在其他国家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NBA共已与二十多家企业签约为中国官方合作伙伴, 如李宁、联想、搜狐、新浪、蒙牛、红牛等。NBA现在服饰有adidas, 鞋子有naike和锐步, 玩具有乐高, 网络有美国最大的网络服务商美国在线AOL, 饮料有可口可乐的赞助, 之后, NBA又开始为雅虎体育提供即时球场数据和精彩镜头等, 正是与全球最大搜索引擎雅虎建立合作关系, 在球场内也实时退出雅虎广告。

2.3加强与全球电视、电台和网站合作, 建立官方网站。体育产业若只是单纯的开展比赛, 只可以吸引很少的当地人, 利用传媒对自身进行包装与宣传才能真正把自己推销出去, 这也是其开展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任何一种消息都是符号文化的体现, 传媒就是符号文化的一种载体, 全球的电视、报纸、杂志和电台广播都为NBA提供的咨询服务, 与此同时NBA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 利通过网络开始宣传自己, 开始走网络传媒道路。

二零零八年NBA授衔选择了TOM集团作为在中华地区的长期战略伙伴, 双方共同建立了赛季的NBA中文官方网站。除此之外, NBA还热衷于建立中国网站。二零零九年NBA巨星科比开通微博并打造自己的个人中文官网, 宣布和新浪签约, 方便了和中国网友交流沟通。NBA报道具备了相当高的网友关注度, 腾讯体育在拿到NBA的视频直播权和点播权之后, 向更多的网友朋友提供了在线即在场的NBA视觉盛宴。NBA经营管理正朝着传播范围国际化、赛事传播主体化、传播方式交互化、传播内容多样化方向发展, 在未来更为精彩纷呈的比赛中, 网友依旧会享受最优质的NBA直播体验, 身未动心已远, 在线观看就让你身临其境。

2.4 NBA实施全球人才策略, 致力于培养全球篮球人才。NBA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 勇于创新, 将眼光放远全球, 只要是有篮球才华的人, 一般都会紧紧抓住绝不松手, 每一年的球员选拔都精彩至极, 全世界的篮球高手也都渴望能够加入NBA, NBA目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十一个办事机构, 全部球员中约有五分之一为国际球员。

NBA的经营者管理者们认为一个伟大的球星不仅仅是他在球场上的出色表现, 更在于他们潜在的市场价值, 他们是肯定不会浪费这个巨大价值的, 因此迈克尔 • 乔丹、大鲨鱼奥尼尔、麦克格雷迪、中国的姚明等都陆续成为他们进行市场营销的重要筹码, 是NBA难得的一笔笔无形财富。为能够让NBA成为一个国际性全球化品牌, NBA在全球范围内引进篮球人才, 这也已经成为NBA联盟成功走向国际市场最紧密的一步。

结论

综上所述, NBA正在以期出色的营销手段赢得全球市场, 我们主要对其四种具体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分析, 在宏观掌握当前NBA全球经营管理策略的基础上, 以期能够为中国及世界其他各国的篮球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李世宏.武术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12-06.

[2]赵国华.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 2013-03.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篇5

习题

一、填充题

1.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2.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

3.在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务、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4.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关键性指标包括: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5.那些只局限于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的业务正在逐步的减少,如今的管理者都必须要具有全球化视角。

6.管理者需要理解和掌握一些全球化所必须的关键能力有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7.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三大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命令经济、混合型经济。

8.文化因素是指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中人们的处事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准则和教育程度等构成的环境因素。

9.文化因素于与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都带有强制性,而文化因素则带有习惯性。

10.霍夫斯泰德把文化因素分为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等几大因素。11.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全球化程度依赖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

平、开放程度、关税保护政策、习俗、惯例等。

12.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必须具备四种关键知识与能力,即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 13.企业应该在外部环境评估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如何进行国际经营。

14.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国际直接投资。

15间接出口是一种与目标市场联系较松的进入方式,一般也是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

16直接出口是出口阶段的高级形式。17.非股权安排又被称为合同安排

18.非股权安排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19.特许是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照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

20.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

21.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新建进入和购并进入等多种方式。

22.横向购并是指隶属于同一产业部门、其产业属于同一产品市场的企业购并。

23.横向购并是指对与国际企业母子公司在产品经营中有着前后生产过程,销售与生产之间联系的企业的购并。

24.混合购并是指对与国际企业处于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市场且相互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的购并。

25.分权联盟、协同联盟、集权中心和一体化网络分别体现多国型、国际型、全球型和跨国型公司的典型结构组织。

二、选择题

1.由跨国公司的国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国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率和国外雇员数占总雇员数的比率平均而得的是(A)。

A.跨国化指数 B.国际化指数 C.全球化指数

2,由跨国公司的国外机构数占总机构数的比率而得的是(B)。

A.跨国化指数 B.国际化指数 C.全球化指数

3.当事人一方将其技术、商标或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方,由后者按合同规定使用的交易行为(A)。

A.特许 B.合同制造 C.管理合同

4.介于许可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一种市场进入方式是(B)。A.特许 B.合同制造 C.管理合同

5.通过向目标市场国的某一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或负责该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借以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是(C)。

A.特许 B.合同制造 C.管理合同

6.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C)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A.进出口贸易 B.国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

7.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A)为主。A.进出口贸易 B.国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

8.当企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A)阶段。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9.当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B)阶段。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 直接投资

10.当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A)将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11.当一个企业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其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是(B)。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12.当一个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成为可行的经营方式。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

1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这一动机在以(C)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 直接投资

14.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当地反应化的压力低时,跨国企业将采取 D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5.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A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6.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C)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 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17.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跨国企业将采取(B)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 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如果一个企业的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2.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1:出口阶段。出口贸易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一般来说,企业的出口活动开

始是偶尔的,然后才是主动和大规模的。如卡乌斯基尔就曾指出,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则的行为为起点,然后再逐步走向以间接出口方式为主的试验性阶段和以直接出口为主的积极出口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出口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

2:非股权安排阶段。随着出口活动的推进,国际市场了解的加深,企业开始尝试新的手段和方法。此时,特许经营、技术转移、合同制造等非股权安排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方式。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以及如何调整和变革管理体制(如人力资源策略、营销体系与策略)、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等以应对企业国际化程度加深所带来的挑战。

3:直接投资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商业利益为目标,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组合,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很显然,这一时期,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技术等条件亦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识别和判断目标市场出现的新机遇,如何对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进行有效的筛选,如何将新的扩张性行动与原有优势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推动企业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等。

3.企业国际经营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

面? 第一,各国政体和国体差异决定了国际经营活动所面临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第二,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国际化经营企业面对的经济环境远远有别于国内。第三,各国拥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文化的差别又决定了国际经营者必须面对多种文化之间的冲突问题。这就要求,国际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人员的要求和配备等必须适应国际化的环境。

4,霍夫斯泰德关于文化的四个维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权力差距。在一个社会组织中,权力分配往往是不均等的,即存在着权力等级。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较高,可称之为“高权力差距”的社会;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权力差距接受程度较低,可称之为“低权力差距”的社会。

第二.不确定性的避免。任何一个社会,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情境,都会感到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但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于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第三.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个人只关心自己,而且也只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所有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绝对的忠诚作为报答。第四.男性化或女性化。这个指标表示的是所谓“男子气概”价值观

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程度。“男子气概”是指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喜欢冒险。一般地说,一个社会对“男子气概的评价越高,其对生活数量的追求越要超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5.全球化管理的一般环境包括哪些? 1.政治与法律环境(1)国家政治体系(2)政治的稳定性

(3)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4)法律环境 2经济和技术环境

(1)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2)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潜力(3)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4)科技发展水平(5)社会基础设施 3文化环境(1)权力距离(2)不确定性的避免(3)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4)男性化或女性化(5)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

6.全球化管理的任务环境包括哪些?

7.全球化的杰出领导有哪些普遍特征?

全球化领导的普遍特征有如下22个:积极的,可靠地,具有管理技巧,公正,双赢的问题解决者,鼓励,聪明,果断,见多识广,有效谈判者,远见,未雨绸缪,动机激发者,善于沟通,精益求精,信心建造者,诚实,充满活力,协调者,团队建设者,激励下属,可信赖的。

四、问答题

1.从不同层面论述全球化内涵。

1.答案要点:

1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3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4企业层面上的 全球化内涵

2.论述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以及管理者如何才能培养全球化的关键能力。2.答案要点:

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包括: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如下三点:

葱经历中学习;从工作任务中学习;从关系中学习。

3.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化经营?

3.答案要点:

各个企业发展成为国际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动机。一般来说,这些动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利用优势能力。如果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内部的张力就会要求它通 过扩张规模和扩张市场来实现这些优势。(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特别是总部在国内市场较为狭小或日趋饱和的企业一般都有强烈的向外扩张的倾向。(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由于资源在国家间和企业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企业为了获得对发展有利的关键性资源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而利用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更便利地获得这些资源,并降低获取时所必须支付的成本。这一点在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

(4)抵御和分散风险。为了避免生产、销售、利润大幅度波动,企业可以选择国际性经

营活动实现经营的多元化,或在不同的市场开展经营,以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动机是对日趋激烈 的国际竞争做出反应,并保护自己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

4.国际化经营要受到哪些环境要素的影响? 4.答案要点:

1政治与法律环境;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法律环境。2经济和技术环境;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基础设施 3文化环境:权利差距;不确定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

5.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5.答案要点;入要第一,出口阶段:

出口是指企业将国内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输往海外目标市 场活动。根据该企业与目标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可以 将其区分为直接出口进入与间接出口进入两种类型。

出口贸易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 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偶尔的、没有规则的——间接为主的试验性 阶段——积极的、主动的大规模的直接出口;在这一阶段,出口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 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 相应的措施。

评价: 出口方式并不需要企业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的知识 和经验。其次,出口方式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风险也相 对较小。在出

口经营过程中,企业无需投入大量的专项资 本。另一方面,企业原有投入可以或已经在国内经营过程 中得到了有效的分摊。在出口进入方式下,企业往往会遇到东道国的关税与 非关税壁垒,此外还需要支付高额的运输和保险费用支出。控制程度低是出口方式的另外一个缺点。在出口进入方式 下,本企业难以对其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企业对营销渠道 及其运行效率的控制必然会被削弱,有关国际经营计划实 施与发展所必需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第二,非股权安排阶段:

非股权安排是指特许经营、技术转移、合同制 造等。这一阶段,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 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以及如何调整和变革管理体制(如人力资源策略、营销体系与策略等),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与组织机 构等,以应对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挑战。评价:

非股权安排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股权控制为目 标,并且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较小。非股权安排的种类很 多,主要包括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相对于出口进入,从事非股权安排的企业在进入 东道国时,可以绕开贸易壁垒,节省关税支出;还可以 通过技术渗透实施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由于不涉及股权,因此就大多数情况而言,非股 权安排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是相当有限的;另外一个威 胁在于,极易造成技术泄密,从而使企业丧失所有权优 势。例如,东道国企业可以在特许的范围内,接触并使 用许可技术、品牌或专利,很可能会掌握其中的诀窍。第三,直接投资阶段: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 权的获得是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 和独资进入、新建进入和兼并进入等多种方式。这一阶段,企业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 的资源优化组合,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这一阶段,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生产和经营 管理的技术等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所面临的 问题是如何识别和判断目标市场出现的新机遇,如何 对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进行有效的筛选,如何将新的 扩展性行为与原有优势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推动企业 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向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等。合资:

采取合资经营往往能够享受比较好的优惠待遇;与东道 国投资者共同投资经营企业,也可以减小由于东道国政治 环境因素变化而带来的政治风险;借助于东道国投资方熟 悉当地情况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对东道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合资经营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合资企业是由投资各方共同管理,而投资者各 方投资动机不尽相同,因而会造成合资企业在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和策略个方面难以协调统一,从而影响合资企业 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由于不能独立地掌握对企业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因 此国际企业在整体经营战略的制定、调整和思想等方面

会 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三是合资经营经常会受到跨文化冲突的困扰。独资:

独资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有着独特优势: 一是不存在与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冲突和调整问题,可以享有完 全的经营自主权; 二是有利于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 现,有利于在资源和生产配臵、利益实现方面进行最佳的调整; 三是有利于母公司之间协调统一,保证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符合 母公司全球战略利益的要求; 四是可以保证母公司转移给子公司的技术资产不易扩散。但采用以独资方式投资进入的难度较大,许多国家通常对独资 企业与合资企业采取区别待遇,如有的国家不允许外资占有全部股 权;有的国家对独资企业审批严格,要求承担高技术投入或产品出 口义务,给予的优惠措施少于合资企业等。一是投资者在投资所在 地独立经营,由于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开展经营活动有较大难度。二是企业独立承担全部投资费用,资本 投入大,风险也大。新建:

企业通过新建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利之处在于: 一是有利于与国际企业整体战略更紧密地协调配合。新建形式可以不 受已有企业的束缚,跨国公司可以按照自己所希望的规模筹建新的企业,在企业的选址、生产布局、生产规模、使用技术等方面完全按照自己的意 愿做出安排; 二是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和管理。与收购方式

相比,创建企 业没有固有管理模式的束缚,国际企业可以采用更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创建的不利之处在于:首先,形成生产能力所需的投入大、周期长。由于新建企业需要大量的筹建工作,因而投入大、周期长,在国际市场情 况变化很快的情况下,不利于企业迅速进入市场。其次,通过新建方式新 增加的生产能力,将意味着对原有市场格局的重新整合,在市场竞争较激 烈的行业,易导致竞争对手的剧烈反映,从而加大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兼并:

通过购并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一是有利于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市场,收购方式可以省掉建厂的时间,从而可以迅速建立起国外的产销体系; 二是有利于节省企业的资金投入。在大多数情况下,收购投大大 低于新建的投入; 三是有利于充分利用被收购企业的现有资源,如迅速获得现有的管理 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获得被购企业的先进技术,利用被购企业的 分销渠道; 四是有利于降低行业进入障碍,通过收购形式,一方面可以获得被购 并企业在原行业内的市场份额,不至于使原来的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另一方面购并也直接起到了减少竞争对手的作用。购并进入的不利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施购并的前提是对被 收购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但由于国家间的会计准则不同,国外市场信息 收集的难度大,一些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准确估价,因此对目 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难度往往较大。其次,被收购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与跨 国公司的管理模式一般会有较大差异,国际企业与被购并企业需

要进行全 方位的磨合,因此国际企业对被收购企业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通常是一个缓 慢而充满风险的过程。

6.试从适用条件、特点、优缺点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全球战略。(1)国际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都比较低时适用这种模式。这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在国际模式下,母公司 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突出的缺点是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以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应。通常不能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2)多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高时适用这种模式。与国际模式相比,多国模式中母公司虽然也行使最终控制权,但赋予子公司很大的自主权,以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在多国模式下,每个子公司是一个自治的单位,具备在当地市场运作所需要的所有职能。多国模式的优点是允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国家的情况作出反应,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和指导。同时,由于子公司是自治单位,产品和服务很少在子公司之问相互转移。主要缺点是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尽管多国模式中核心技术也由母公司向各东道国传递,但不能通过实行集中制造和向全球市场提供标准产品方式实现规模经济。而且由于多国模式倾向于将战略决策权分散,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难以向竞争对手发起协调一致的全球性的进攻。(3)全球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低时适用这种模式。全球模式的特点是由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

务实行严格的控制。那些采取低成本全球竞争战略的公司通常采用这种模式。采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通常在成本最低和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将标准化的产品向全球市场销售。这些公司把全球作为一个单一的市场,认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品味和喜好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使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而且,这类公司还必须为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转移确定价格。

中国管理何时能成为全球力量 篇6

有一个业界影响很大的说法:我走过的路不长草,是的,确实如此!如果我走过的路长草的话,格力电器不会有今天。那所谓的不长草,是不长杂草,而长出了优质的水稻,这就是格力的企业文化。

今天大家谈中国管理模式,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问题。以格力电器自身来说,如果中国的企业想要成为全球认可的一种力量,从管理上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责任。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社会责任?对于一个企业家和一家企业来说,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把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做到行业领先,被消费者认可,就是尽到了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有能力带领你的行业崛起,屹立,只有这样才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

刚才大家看了总书记视察格力和格力在国外建厂的短片。可能很多人在看新闻的时候也看过了。但是我今天重新回顾的时候,我感觉这是中国管理实践力量的一种表现,确确实实,我们自已的品牌走出去被别人认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你的技术要领先于别人,你的管理要领先于别人,你要有独到之处,永远是被别人追赶的对象,你才最有价值。

作为空调来讲,我们不应该仅仅依赖于别人的技术,我们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当时世界上有最先进的技术,是一拖多的技术(多联机技术),我们没有这种技术,于是我们寻找。过去我们国内的企业总是依赖于合资来船决问题。但是国外企业告诉我们的是,这个技术不能卖给你们,为什么?因为他们研发了16年,而且目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所以不能卖。

恰恰是这句话教育我们,也提醒了我们,你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办法叫自主创新。也就是说从2000年开始,我们实施了立足自己研发世界一流技术的队伍建设,我们现在有300多个试验室,19个研究所,有4000个研究人员,也就是说我认识到,我们中国的管理不能依赖于模仿,或者是简单的一个合资来解决我们企业的持续发展问题。

简单的合资,或者买别人的技术,可能短期也能得到很好的利益回报,但是从持续发展来讲,这样是打造不出一个百年企业的。这也就是说为什么人家说,董明珠走过的路不长草,就是我们坚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这几年来,由于我们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所以今年我们有4个项目已经纳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

所以我觉得一个企业要掌握核心竞争力才有话语权,才能真正在世界上屹立起来,才能真正为世界做贡献。我们所谓的崛起,我们的强势,不是强盗,也不是霸权,而是更多希望我们能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和谐。

我最近到了美国,有美国人跟我说,他说你们中国有两个品牌,其中一个品牌是比较国际化的形象,但是在我们这里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因为你在这个领域里面只能靠你的低价格来赢得一点市场,而不是有品质的,不是高档的,不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还有一个品牌就是格力,这几年靠我们自己的技术在美国已经崛起,无论到渠道里面,到消费者的家里,他们都跟我们说格力是最好,也是未来最有希望的,也就像总书记在出国访问的时候,别人跟总书记说格力空调什么都好,就是一点:太安静,我们下班经常忘了关,因为没有噪音。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所以我们话语权也强了,在2009年我们和日本大金进行合资,我为什么合资?因为大金是一个专业化企业,而且它也有了近百年的历史,相信我们都有可学习的东西,所以我们和它进行了一个合资。合资谈判过程当中,他们提出了,第一要控股,第二要有技术转让费,我们的工作人员跟他们谈的过程当中,汇报说已经谈不下去了,如果不同意他控股,那么这个合作就不能成功。

我跟他们讲了一句话,我说他要控股,我宁肯不合资,必须是我们控股,如果愿意跟我合资,我们将成为强强联合,为全球服务,后来第二天我就到了日本,跟大金的会长说,必须我控股,为什么?因为你是到中国投资。就技术而言,我们是在同等条件下,你有先进的技术,我也有先进的技术,我不是依靠你的技术来发展,所以必须我控股。

第二就技术转让费,他说日本有一个规定,所有投资必须有技术转让费回来,我说那没有问题,你们国家有技术转让费,我们国家也有,所以要享受同等的条件,最终是所有的都取消,没有技术转让费。

这就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比如近期大家都在讲变频空调,我们前面加上无氟变频空调,我到现在还在说根本没有“无氟变频空调”,为什么大家要炒作无氟这两个字呢?这就是作为一个概念吸引消费者来买变频空调。一个企业要讲诚信,要对消费者负责任,是什么,不是什么,要如实地告诉消费者。所以我说现在没有无氟变频空调,只有多少赫兹变频空调。

什么叫变频空调?我做一个技术介绍。变频就像小学生考进中学,60分可以入学的话,那么够60分的都可能进入了这个学校,但是60分和90分是不可比的等量级。真正的变频空调是舒适、节能、不停机,我们现在很多变频空调高达30赫兹的时候,它就运转不下去,就要停机。那么格力电器通过一年的时间,现在实现从15赫兹到l赫兹的转变,真正实现了不停机,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呢?就是当你使用空调恒温的时候,耗电量一个小时只有35瓦。一个变频空调或者是不能做到不停机的变频空调,它在瞬间启动的时候是上千瓦。

我们最近投放市场的超薄的1赫兹变频空调,真正在技术上突破了,也是“十二五”规划里面—个新的项目。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真真正正成为全球的力量,就是要在技术领域能够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是自我、自己研发的产品,格力电器有这么一句“自我创业、自有品牌、自主创新”,在这三个自前提下,我们打造出一个国际化的品牌。

我在这里借这个机会告诉大家,南非世界杯,中国足球队没有进去,而格力电器代表中国产品走进南非,南非赛场所有的空调选择的都是格力,这就是我们价值,这也就是我们中国的管理。所谓要提出中国的管理,刚才前面很多老师都在讲,国际化的东西,那么今年为什么把中国管理体现出来?中国的管理,我们想的问题,就是要超越,不是简单对国际化管理模式的模仿,而是创造出一种更新型的一种管理模式,来为全世界服务,让全世界企业以中国的管理模式为范本,来使他们也能够因为中国的管理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所以在竞争的时代里面,刚才大家讲我们的压力很大,我们其实都有压力,但就是因为有了压力,才有了挑战,就是因为有了挑战,才有我们中国的崛起。

海尔全球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篇7

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09年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1, 其冰箱、洗衣机产品品牌份额跃至全球市场份额第1位;自2002年以来, 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

在海尔高层看来, 海尔的全球化必须基于海尔财务的全球化。财务要前瞻性地规划公司未来, 精通商务创新及管控风险。财务管理的角色应定位为业务的合作伙伴、风险管控师和价值驱动者。因而, 海尔全球化的过程, 也就是财务全球化的过程, 海尔在全球化过程中形成了海尔特点的资金管理模式, 支持了海尔全球事业的发展。2009年, 海尔的资金管理水平超越国际母本, 实现了负的营运资金周转, 应收周转天数小于3天, 库存周转天数小于8天。

创新是海尔文化的核心。本文重点研究了海尔资金管理模式, 主要分析其资金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金融工具创新及外汇管理创新模式。

一、海尔资金管理模式创新

资金管理创新主要分析基于财务公司的全球资金收支管理模式。

(一) 青岛总部资金收支管理模式

海尔在国内有上万家分销商、几百多服务商 (包括售后、广告、运输等) 、40多个工贸公司、八大园区30多个制造工厂、几百家原材料供应商。

如图1, 青岛总部资金收支中心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1.海尔集团所有销售公司、工厂、物流等在财务公司开立账户, 账户的开立、变化、关闭等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保证所有账户在财务公司大系统内。2.与建行、招行结成战略客户合作伙伴, 全国各地银行提供最佳的大客户结算网络支持和个性化服务。3.每月末SAP资金管理系统输出各公司资金收支预算, 并同步共享到财务公司资金支付系统。其内控原则为“无预算, 不付款”, 系统自动锁定, 杜绝预算外支付。4.客户直接付款到财务公司账户, 实时集中。针对家电下乡后的9级市场交款难的问题, 创新了“POS机+短信”平台, 客户发短信办理结算。特别地, 若客户支付应收票据, 则由当地建行托管, 背对开兑电子承兑汇票, 同步到达财务公司电子票据系统, 减少了快递邮寄拖期、丢失的问题。5.对工贸公司支付工厂、工厂支付物流公司、物流公司支付供应商的集团内部结算, 则采用“联动交割记账”方法, 实现3个公司实时结算实时记账。6.财务公司对资金收付预算进行评价, 找到实际与目标的差距, 制定解决方案。

(二) 境外香港HK资金收支管理模式

为有效管理海外的资金, 海尔集团建立了海外香港现金池 (cash pooling) 。设定海外现金池有3个目标:其一, 实现全球收款账户资金的实时归集, 加快现金流速;其二, 充分评估不同货币汇率、不同利率等风险与机会, 实现资金理财增值;其三, 实现付款账户基于全面财务预算而支付, 严格资金内控, 通过财务预算实现资金支付的合理和高效。

因而, 实现海外资金管理必须有2个强大资源系统的支持, 其一是全球网上银行系统, 其二是全面财务预算系统。

资金收支管理要求网络合作银行和账户的标准化。合作银行2~3家, 其中一家为当地结算网络银行, 另一家为全球化网上银行, 并适当选择一个中资银行以应对政治风险对资金划拨的安全的影响。银行账户设立应付账户, 可按当地货币、合同货币及管理货币等来分别设置。客户定单货款回到收款账户, 并按与当地银行清零协议自动归集到现金池;按照财务付款预算, 由总部划拨资金到付款账户以支付费用。按照协议也可以先透支资金付款。

经过以上全球现金池的建立及实施, 海尔集团实现了按客户定单回款, 按预算支付, 推动了全球资金效率的提升, 发挥了投资、外汇、融资等的调节功能。

通过以上论述, 我们可以发现海尔全球资金收支管理模式是根据其全球化战略而逐步建立和升级的, 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 基于海尔财务公司这一平台, 建立了青岛总部现金池和海外香港现金池。

2.海尔的全球资金收支管理模式的前提是总部实行“集中管理”, 包括全球银行网络规划、账户管理及审批内容等。

3.海尔的全球资金管理模式是基于庞大的SAP系统、全球电子银行网络、全球资金收支预算体系的支持和协同。

4. 基于时差、语言、外汇管制等因素, 海尔的全球资金管理要求团队“24小时不落地”的数据交换处理。

5.海尔的全球资金收支管理模式不仅是一个财务管理工具, 而且能促进海尔的营销体系和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提升, 能提高客户、产品型号以及供应商的竞争力, 共同关注客户, 关注商业模式, 从源头上推动现金池提高管理模式。

6.海尔的全球化资金管理以资金安全为前提, 依靠财务创新和金融工具创新加快资金周转, 创造充足的现金流, 最终实现资金价值增值。

二、商业模式创新

(一) “0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

库存资金占用高是世界公司共同面对的最头痛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 海尔逐步形成了“0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 是世界供应链管理上的一大创新, 也成为了海尔卓越运营的库存资金管理模式。

“即需即供”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1.它是基于市场需求, 以定单预测、产品规划、客户下单、原材料采购、生产、配送、销售发货、售后服务到客户价值评估的全流程、全员参与的管理系统。2.它要基于遍布营销、研发、工厂、物流、售后、财务等部门的庞大SAP系统的支持, 要求信息进一步共享, 并且实时监控。3.它要求各部门组成一个无边界团队, 为了“一个目标”, 以“一个窗口”对客户, 既需要协同, 更要有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作保障。4.整个系统可分为抢市场定单、定单执行及客户定单评估3个部分。而抢定单是根本, 特别关注市场需求、产品规划和定单预测, 从源头上解决了“假定单”顽症。5.这是一个为满足客户真定单的倒逼目标管理体系, 从承接目标, 上下节点相互咬合、联动, 组成一个自运转的闭环链条体系。

海尔“即需即供”管理体系 (见图2) 的战略是打造客户、企业、个人三方共赢的价值体系。其价值主张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实现双赢;其目标是为客户提供即需即供下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实现产品增值。

从用户需求开始, 到产品企划、定单预测、客户下单, 这一环节为获取定单的过程, 根据获取的定单进行采购、生产、配送, 最后进行售后跟踪及客户价值评估。每一环节都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倒逼资源, 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即需即供”管理模式引入了人单酬机制, 每一环节的目标承诺都与一线经营体的薪酬挂钩, 使得企业、员工与客户三方实现共赢。

2009年海尔国内库存周转天数小于8天, 超过行业国际竞争对手, 低于行业平均32天。这一革命性的商业模式创新, 不仅节约和规避了上亿元的资金成本、物流费用和库存跌价损失, 更主要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满足了客户需求, 创造了海尔差异化的竞争力, 支持了公司的战略发展。

(二) “0应收下的现款现货”商业模式

应该说“0库存下的即需即供”为实现“0应收下的现款现货”模式提供了根本保障。“即需即供”体系推进了海尔产品竞争力供应链的速度和营销体系的深度, 客户卖海尔产品可以卖得赚、卖得快, 实现了“双赢”。

“0应收下现款现货”不仅是结算方式的变化, 而且是基于客户为核心的商业变革。

1.以客户合同为起点, 客户下单、收款、生产、配送、收货到开票的庞大管理体系。2.基于即需即供模式, 为客户提供便捷配送、“一站式”售后服务体系和方便的资金结算网络作保障, 实现了海尔与客户的“双赢”。3.实现了海尔与客户的定单、收货、发票信息的“三单合一”, 是财务管理和物流管理的一次创新。4.要基于庞大的SAP系统和财务系统, 实现了信息共享。5.推动了贸易金融工具创新, 如保理、保险、POS机与短信捆绑等工具的广泛利用。

“0应收下的现款现货”模式流程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及经营理念为依托, 真正实现按单生产、发运及回款;做到以客户为核心, 事后变事前, 实现企业与客户“双赢”。同时, 通过模块化、标准化生产, 使企业灵活适应了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基于“0应收下的现款现货”模式, 2009年海尔国内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小于3天, 海外为30天, 不仅节约和规避了上亿元的资金成本和坏账损失, 更主要的是倒逼海尔研发、营销等体系的创新, 更加关注客户, 以客户为中心, 实现海尔与客户的“双赢”。

(三) 海外“大客户直销直发”商业模式

海尔海外的战略目标是基于正现金流, 盈利拓展海外市场。海外市场营销模式主要有3种:直销模式、直发模式和分拨模式。直销就是由青岛总部直接销售给海外客户, 并开具发票结算;直发就是由青岛总部直接发货到海外客户仓库, 由海外销售公司销售并结算;分拨就是由青岛总部销售并发货到海外贸易公司仓库, 海外贸易公司按客户定单销售发货、结算。其中分拨模式, 生产后要变成库存, 不是客户真定单, 造成大量库存和库存折价损失。而直销直发模式则是货物直接发到客户, 减少了供应链中间传递时间, 避免了库存资金占用及折价损失。这正符合了海外战略目标的需求。

海尔拓展海外市场, 在“直销直发”模式下, 推进“大客户”、“大定单”战略。“直销直发”商业模式推进了“0库存”目标。“大客户”战略使海尔进入了主流渠道和主流市场, 推进了海尔全球战略的发展。

三、贸易链和供应链金融工具创新

海尔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全球化的品牌公司, 它面对的不仅是国家风险、政治风险 (如伊朗的联合国制裁) 、商业风险 (如商业倒闭、诈骗) , 还有金融风险 (如银行倒闭) 。同时, 它的全球化业务需要大量营运资金。因而贸易链和金融工具的创新, 为海尔健康发展全球, 特别是海外事业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一) 票据池管理模式

1.中国票据池

在中国贸易中, 应收票据占40%~50%, 对每年十几万张票据的管理特别困难。一则假票据;二则靠快递时间较长, 容易丢失;三则多次背书, 效率非常低。

2006年海尔与建行经过3年的论证, 上报人民银行批准, 网上开立中国第1张“海尔电子商业票据”, 在总部建立了票据池, 打通了从客户、海尔工贸公司、工厂、物流到供应商的票据结算流程。

客户将应收票据交给全国各地建行, 经建行查询无误后, 登陆“电子商业票据系统”开具电子票据, 信息同步传递, 同步开具工厂电子票据和海尔采购公司电子票据, 实现集团公司内部同步结算、联动记账;海尔物流可同步给供应商开具电子票据, 根据供应商要求, 可在海尔财务公司贴现。

商业电子票据是中国电子货币的一次革命, 使票据查询、传递效率提高了120倍, 使票据正确率提高到100%。

2.香港L/C票据池管理模式

在国际贸易中, L/C结算方式占20%左右。金融危机下, 银行倒闭盛行, 以前信用证L/C在今天已变成一张没有信用保障的白纸。海尔的香港信用证L/C池是基于跨国银行L/C专业团队和跨国电子结算网络支持的金融工具池。

首先, HSBC、BOC银行评审海尔全球客户开证行, 发布海尔海外客户开证行网络, 非网络内银行不得接受, 也就是说网络内的开证行是有跨国银行作保障。

其次, 香港收到L/C后, 利用福费廷银行工具变现, 使信用证的结汇时间平均降低70~80天。

L/C变现的加快, 一方面规避了银行风险, 加快了资金周转;同时也避免了人民币升值的汇兑风险, 而且依靠DF&NDF等外汇工具, 实现了理财增值。海尔票据池的创新, 一方面加快资金周转;更重要的是规避了风险, 保障了客户定单的执行, 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上占得先机。

(二) 海外“应收保理”模式

海尔海外客户几千家, 若完全靠自己来管理海外应收账款, 不符合投入产出最大化原则。海尔与国际银行操作的无追索权应收保理模式, 就是按照投入产出原则, 将不可控商业风险转让给专业化的国际保理公司和跨国银行去管理, 实现海尔与跨国金融机构的双赢。

通过保理模式, 海尔对客户付款保障转让给了银行管理, 实现了零坏账。基于此, 海尔在海外与等竞争对手去抢定单。

2008年, 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来海尔调研时, 对金融危机下海尔“大客户+应收保理”的金融创新十分赞赏, 并鼓励全国企业学习推广。

(三) “中信保+海尔+海外客户”模式

海尔在印度、巴基斯坦市场份额已排名第3和第2, 但当地公司的客户非常小, 没有大的卖场和大连锁, 客户信用差, 国际保险公司 (如Coface、Atridius) 拒绝投保。为此, 海尔与中信保共同创新“海尔+客户”捆绑投保模式, 海尔客户可在中国的保险公司投保。

一方面, 通过中信保全球信用评价体系, 优化了海尔客户结构;同时, 有了信用保险作保障, 海尔接单能力提高。2009年, 海尔在印度实现了208%的增长。

(四) 供应链营运资金模式

由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于是海尔建立香港现金池和融资平台, 实现了外币充足及资金成本低的目标。而境外的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等贸易国, 其融资成本达14%~16%;而且中国境外企业在当地也很难融资。为此, 采用香港公司低成本融资, 再转贷给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等海尔海外公司, 不仅解决了营运资金需求, 而且更重要的是支持海外事业的拓展。

四、海尔外汇管理模式

(一) 外汇管理的原则及目标

外汇管理的原则及目标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外汇管理的目的是避险而不是投机, 对外汇理财项目要经专家及董事会论证审批, 确保风险可控及多层避险预案保障;2.关注全球37种主要关联货币汇率变动趋势, 基于彭博财经、Sunguard系统, 定期调整Forward及合同定单货币;3.进行汇率机会管理, 根据汇率未来升降机会点进行外汇理财增值。

(二) 外汇管理的金融技术工具

外汇管理的工具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合同货币的约定应当是多币种的结算方式。并利用进出口对冲Hedge, 降低外汇风险;其二, 提前回款, 减少资金损失。首先要执行严格的结算政策;同时, 利用保理、保险、现金池等金融工具, 加速资金周转。其三, 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外汇理财, 如套期、掉期、DF&NDF、期权等;其四, 进行汇率、利率变动的机会管理。

(三) 从公司战略层面进行外汇管理

第一, 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来自于其高附加值, 也就是从市场调研到研发、生产、投放市场, 每一环节都需要有力的价值支撑。海尔一直以最高技术实力向世界消费者奉献着高品质的产品。

第二, 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 海尔加快了其全球资金的周转, 缩短了供应链、贸易链的流程时间, 降低了资金损失。

第三, 推进全球战略化布局。目前海尔在美、欧、印、巴、泰等海外市场建立了20多个海外工厂, 在当地进行生产、销售, 实现了“供、产、销”三位一体的目标。通过其全球战略化布局, 规避了汇率的影响, 保障了其全球事业的发展。

五、管理机制创新

营运资金管理的机制其实就是让每个员工挑战第一竞争力目标, 实现公司管理的自主运转, 真正实现公司价值与员工薪酬的双赢。

海尔推行与员工双赢的“自主经营体”及“人单酬”机制。以A区域产品销售经理JACK为例:JACK为改善其绩效, 一方面要提高销售收入, 销售高附加值产品, 拓展A类客户渠道;同时需要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价及客户回款的闭环管理, 降低应收账款;还要参与市场调研、产品企划和定单预测;通过直销直发加速库存周转。

为达成上述目标, JACK要建立同一目标下相互承诺的倒逼体系。营运资金指标的改善要倒逼客户经理上门服务, 加强CRM管理, 加强客户信用评审, 提高订单预测准确率;倒逼企划经理规划AB类型号;倒逼供应链经理提高响应速度缩短交货期;倒逼研发经理提升产品质量;倒逼财务经理加强现金流预测;倒逼人力经理保留AB类员工。最终, 各部门在为了同一目标互相承诺的同时, 共享经营成果。团队成员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 实现了自身薪酬的提升, 最终实现双赢。

营运资金管理是公司高层战略决策、全员参与、财务全程控制评价的过程。营运资金管理的主体是财务, 财务要严格执行资金内控体系, 推动营运资金管理创新;同时, 要倡导商业变革, 颠覆现有流程, 驱动营运资金竞争力的提高。

全球化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对海尔全球化营运资金的管理进行研究。其一, 倡导观念创新:与供应商、业务、股东等利益相关者“多赢”, 实现资金价值最大化;其二, 倡导营运资金管理工具创新:集中管理, 共享服务;其三, 倡导贸易链金融工具和供应链金融工具创新:整合全球金融资源, 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 助推业务实现市场增长;其四, 倡导公司战略的商业模式创新: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整合公司研发、营销、物流、服务链、财务流等各部门而共同形成非常有竞争力的商务平台, 它成为公司的一种市场竞争力;最后, 倡导管理机制创新, 实现自主管理, “人单合一”。各部门员工为了同一目标互相承诺, 共享经营成果, 最终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摘要:金融危机下, 世界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二多、二少、二变”。“二多”即应收增多、库存增多;“二少”即利润减少、现金流减少;“二变”即是汇率变化、利率变化。在此背景下, 海尔对全球化营运资金的管理, 一方面执行了严格的财务政策和内控体系, 实现集中管理、共享服务;另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关注商业模式创新、金融工具创新和机制创新, 关注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 与其实现多赢。

关键词:金融环境,双赢,金融工具,共享服务

参考文献

[1]W.D.Knight.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Satisfaction versus Optimiz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 Spring1972, P33.

品牌经营全球化企业文化结硕果 篇8

自主创新全球化品牌战略

2008年, 海尔全球化战略的第三年。海尔品牌在全球化品牌战略的指引下迅速扩展着, 从其连续荣获多项品牌美誉来看, 海尔这一洋溢着全球视野的战略, 正在取得丰硕的成果。

奥运前夕, 韩国每日经济报和国际权威专业调查机构C-NEWS以韩、中、日三国的成年男女为对象, 进行了“三个国家国民经济意识共同调查”活动。在调查中国、韩国、日本各自“最先令人想到的代表企业和品牌” (即“第一品牌”) 的时候, 中国海尔与韩国三星电子、日本索尼同时位列其中, 海尔成为中国唯一一个“最先令人想到的企业和品牌”。

与此同时, 海尔还获得多项品牌大奖:海尔被评为“首选理想品牌”;海尔荣膺“最具竞争力中资跨国企业”;海尔荣登家电企业“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榜首;海尔超过戴尔、惠普、西门子等国外著名品牌获“亚洲信誉品牌”金奖等等。诸多事实证明海尔已经成为全球知名的大公司, 其品牌影响已深深扎根在中外消费者心中。

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此起彼伏, 次贷危机、原材料涨价诸多不利因素, 全球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海尔品牌发展的势头依然迅猛, 品牌美誉不断提高。2007年, 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 自2002年以来, 海尔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 冰箱、洗衣机是中国世界名牌。

1. 海尔的目标是创出属于中国人的世界名牌。

是什么给了海尔如此强大的品牌张力?海尔在全球实现当地化员工、当地化设计研发、当地化生产、当地化销售, 提高了海尔的竞争力, 推动了海尔品牌的建设。

在自主设计方面, 海尔拥有全球化的设计平台, 整合全球资源, 开发全球设计资源网络, 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建立6个综合研发中心, 建立海尔海外研发体系。2007年, 海尔累计申请专利7883项, 其中发明专利1736项, 外观专利3014项;仅2007年, 海尔申请专利875项, 其中发明专利502项, 平均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

在全球化生产布局方面, 海尔在全球拥有15个工业园, 在美洲、欧洲、非洲、南亚、中东等地建立20多个海外工厂。首个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是依托原海尔巴基斯坦工业园的生产、销售渠道和物流基础建立的。现在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正逐步为中资企业搭建拓展巴基斯坦及周边南亚、中东等市场的跨国平台, 吸引一大批中国家电、汽车、建材、纺织机械、服装、服务和贸易等行业的名牌企业入区发展, 打造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品牌集群。

在全球化营销上, 每年, “海尔”牌的产品通过全球22个贸易公司的销售终端销售到全球一百多个国家, 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喜爱。在美国, 全球消费电子报纸《TWICE》报道认为:“海尔在美国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成为2007年美国家电市场发展的新亮点。”在欧洲, 欧洲第二大家电经销商Comet, 将海尔高端滚筒洗衣机摆在了店中最显眼的位置;在日本, Bic Camera渠道主推4个套餐, 其中有3个是海尔产品套餐;在巴基斯坦, 当地用户喜欢把海尔产品的POP标贴贴在家里的门上, 他们认为使用海尔产品是身份的象征;在尼日利亚, 很多消费者走进商场不是像以前一样说自己要购买冰箱或者冷柜, 而直接说:“我要海尔!”

2. 海尔步步走得稳健, 但每一步都只有一个目标:

品牌。创业25年来, 海尔经历了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在这四个阶段, 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带领下, 海尔人创业的冲动和创新的激情充溢着海尔创品牌的每一步。

1984年12月, 当时的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张瑞敏, 来到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厂长, 带领700名海尔人踏上了创业之路。张瑞敏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追求的不是有形的产量, 而是无形的品牌, 并制定了海尔发展战略:名牌战略。依据“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 海尔在引进的德国利勃海尔四星级电冰箱生产设备的同时, 还引进了1942条德国标准以及ISO国际标准。1991年, 创业仅仅6年的海尔, 就获得了全国首批“十大驰名商标”称号;与茅台酒、青岛啤酒等老字号品牌并列其中。海尔是其中最年轻的一家, 也是当时家电行业唯一的一家。

在将一个产品做成品牌之后, 怎样将多个产品都做成品牌?1991年, 海尔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1992年, 张瑞敏抓住机遇, 在青岛东部高科技开发区征地800亩, 建立了海尔工业园。1995年7月, 海尔整体接收面临破产的青岛红星电器, 3个月扭亏为盈, 5个月盈利150万元, 两年后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海尔接管红星电器公司后, 张瑞敏确定了一个思路, 那就是用海尔的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 用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先后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 并且实现盈利。

1998年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阶段, 海尔创品牌的视野则从“中国市场”投向了“国际市场”。1999年, 海尔在美国的南卡州独资建设美国海尔工厂, 通过高质量和差异化的产品逐渐打开当地市场;在随后的3年内, 海尔在意大利、巴基斯坦、约旦、印尼、突尼斯等9个国家建立了工厂。到今天, 海尔已经拥有30个海外生产基地, 在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市场上, 已经实现了当地化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海尔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产品获得所在国消费者的信任和欢迎。

2005年底, 海尔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飞猛进, 2007年, 海尔开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 用1000天实现流程系统创新, 打造一条管理的“白领流水线”。目的是打造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 建立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卓越流程, 形成一个“卓越运营”模式, 创造和满足全球用户需求、提供卓越的服务。追求“卓越运营”:海尔品牌的另一境界。海尔始终把用户放在心头, 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海尔认为: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海尔正是把用户资源当作是“万能资源”, 拥有了用户资源, 才铸就了海尔品牌。在全球市场, 无论是海尔为欧洲消费者设计的“25分钟运动洗”洗衣机, 还是专门为巴基斯坦用户设计生产的“宽体冰箱”, 以及获“影响世界的十大创意产品”的有自清扫功能的08奥运风空调等产品, 背后体现的都是对用户的真诚。

3.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意味着“新顾客时代”的开始。这个基于高度信息化的“新顾客时代”, 不是“翻版”一种“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念, 而是要通过流程机制的建立和卓越商业模式的打造, 提供一种能够真正体现并实现顾客需求的平台, 一种真正能够创新顾客需求的企业能力。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海尔的企业战略定位, 就是实现‘卓越运营’, 建立从目标到目标、从用户到用户的‘端’到‘端’的卓越流程, 形成一个‘卓越运营’模式, 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服务。”这是海尔品牌的另一个更高境界。2008年8月7日, 张瑞敏来到北京奥运村的奥运场馆、运动员餐厅、海尔洗衣房、运动员健身娱乐中心、媒体客访中心, 查看海尔产品服务奥运的情况。看到运动员餐厅到处都是海尔的制冷设备, 当得知运动员餐厅被奥组委称为“海尔一条街”后。张瑞敏感叹说:“24年前, 也就是1984年, 海尔刚刚建厂。这一年, 许海峰为中国赢得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当时, 我正在德国洽谈引进冰箱生产线项目, 在德国宾馆的电视中目睹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那时我就决心一定要创造一个全球化品牌。24年后, 海尔为奥运场馆提供整套家电;启动“一块金牌, 一所希望小学”计划, 并以奥运冠军的名字命名希望小学,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传播奥运精神。而且, 海尔作为中国本土化品牌, 为奥运做了一些工作。如果当初海尔不走品牌全球化的道路, 是不会有实力赞助奥运的。”

在全球经济的浪潮中, 奥运会是一艘驶向远海的巨轮, 唯有那些明确了目的方向并具备远航能力者, 才能驾驭。海尔一开始“走出去”不是出口创汇, 而是出口创牌;现在“走进去”、“走上去”不是中国制造, 而是中国创造。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 海尔将借信息化时代提供的最好时机, 向着创全球化品牌的目标扬帆远航!全球化势不可挡, 企业纷纷走向全球化市场, 无论是主动的, 还是被动的。海尔在全球市场的表现表明, 成为全球化品牌才是真正的全球化;海尔的每一步都只有一个目标:全球化品牌。

海尔在海外市场坚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曲”, 并通过主流产品的研发迈出走进去的“第二步”, 即在海外主流市场的主流渠道销售主流产品。海尔根据美国主流市场需求, 组建跨国界的项目团队整合全球资源, 开发出世界首创三门结构的对开门大冰箱, 售价高达2000多美元, 赢得美国主流渠道的大量定单。2006年, 海尔海外出口和海外销售增幅是全球营业额增幅的近2倍。

4.海尔实现全球化市场良性发展的表象是产品的创新, 本质上是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作保证。为此, 海尔推行“四流合一”的信息化日清。这四流分别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薪酬流。信息化贯彻四流始终, 每一个自主创新的经营体都通过信息化系统, 与有竞争力的战略目标相闭环。信息化的管理有力支持了海尔创全球化品牌的目标。专家分析, 海尔正是在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中紧紧抓住了机遇, 努力探索信息化时代中的人单合一, 在创全球化品牌的道路上拥有了良好的开端!

2008年上半年, 海尔集团申请专利450项, 其中发明专利260项, 相当于每个工作日申请2项发明专利。业内有这样一种说法:“市场的版图以品牌划分, 技术的版图以标准划分”。海尔通过主导引领标准的制定, 使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转化成市场竞争力, 为海尔品牌的全球化奠定坚实步伐, 闯出了一条通过自主创新创造自主品牌的新路。海尔的知识产权创新之路, 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三自原则”, 创造性地为用户解决问题。

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 海尔是专利申请量和全球商标注册最多的中国企业;也第一个参与国际标准的中国家电企业。截止到2008年6月底, 海尔累计申请专利8333项, 其中发明专利1996项;累计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64项, 参与制定行业及其他标准428项。海尔在国内45个商标和服务国际分类上注册了1033件商标;在国外183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个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上注册了3077件商标, 对海尔品牌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保护。

海尔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进入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主席未来高新技术顾问委员会 (PACT) 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代表, 是国际标准组织IEC/PACT的十大成员之一;海尔已进入七个国际标准工作组, 覆盖了1/2的国际家电标准领域;海尔还是参与IEC洗衣机环球试验项目的五名跨国家电企业之一。海尔集团目前累计参与国际标准9项, 其中海尔“无粉洗涤技术”、“防电墙技术”等3项国际标准已经完成制定, 即将发布、实施。

在新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中, 核心技术与技术标准的作用越来越大, 国际化企业需要国际标准的支撑, 通过创造国际标准来支持企业的市场开拓。海尔的知识产权策略始终服务于集团全球化品牌战略, 依靠品牌与标准的互动打造国际化企业, 提升海尔品牌竞争力。

以人为本跨文化管理

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步伐的推移, 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最大瓶颈之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从而导致了跨国公司内部的文化摩擦, 这往往是跨国公司经营和管理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解决这个问题上, 海尔一直以文化适应、文化融合为主导, 探索出了各种解决员工文化冲突的方案。海尔全球化文化的融合, 从侧面展现了海尔品牌全球化、本土化的风采。从海尔在全球的意大利、美国、尼日利亚等工厂, 以及巴基斯坦工业园等文化融合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感受海尔文化的凝聚力和文化魅力。

1.意大利海尔工厂。员工们形成的是一个多国家、多民族、多文化的团队。员工中, 有四分之一是意大利人, 其余四分之三分别是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摩洛哥、尼日利亚等不同国家的人。他们语言不同、习俗不同, 但有一个共同的爱好, 那就是在休息时间喝上一杯咖啡。了解到这一共同爱好后, 意大利海尔工厂管理者特意在车间里安装了一台咖啡机, 不但给员工提供了方便, 还加深了员工之间的交流。因为加深了沟通, 意大利海尔工厂的员工从来没有发生过因种族歧视或文化冲突而引起的不愉快的事件。

2.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有一个房间很受员工欢迎, 那就是“祈祷室”。这是巴基斯坦工业园管理人员专门为当地员工设立的。

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有当地员工1000多名, 员工信奉伊斯兰教, 每天都要祈祷, 尤其每个周五, 员工都要身着传统服饰, 集中进行一次半个小时的祈祷。没有“祈祷室”之前, 员工只能在厂房周边的草坪上铺一块地毯祈祷。如果遇到天气变化, 很不方便。海尔尊重当地员工的文化习惯, 为了满足员工宗教信仰的需求, 管理人员特意在厂房边上的空地上建起了一个100多平米的“祈祷室”, 为员工提供祈祷场所。

每周一至四, 员工们在这里进行日常祈祷;周五下午2点, 他们则穿着传统服装, 双膝跪地, 面朝西南方向默念《古兰经》。因为巴基斯坦的西南方向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 坐落在沙特阿拉伯西部的麦加。有了良好的祈祷环境, 巴基斯坦海尔员工每天虔诚地祈祷, 专心地投入工作。

3. 美国海尔工厂。

当地员工几乎都是开车上下班, 路上需要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才能到达工厂, 但高涨的油价让这些“有车一族”十分头疼。此后, 美国海尔工厂的管理人员经过和员工们沟通, 调整了工作时间:由以前每周工作5天调整为4天;由以前每天工作8小时调整为10小时。这样, 一周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减少, 既保证了订单的按期生产, 又为员工每周省下了一天的油钱。“It’s good!”美国海尔员工都非常赞同。

为了节能降耗, 美国海尔工厂对设备操作进行了调整, 实行“一人一机制”。Edward和Thomas以前都是吸附操作员, 调整后, 内胆吸附机进行择优招聘, Edward技能更好, 被应聘为内胆吸附操作工程师, 而Thomas则为待岗培训, 测评合格后, 可竞聘新的岗位。这大大刺激了员工主动提高的积极性。

4. 尼日利亚海尔工厂。

运营得非常好。2004—2007年度, 尼日利亚海尔工厂每年以3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尼日利亚海尔人认可了海尔的产品品质和海尔品牌。他们相信:海尔的发展能为我们带来更快发展的希望!

全球经营管理 篇9

一、建立风险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

当前石油工业正处于一个全球一体化的相对依存状态, 风险被放大, 需要石油企业对外界变化做出积极而迅速的反应。为此, 应建立海外石油相关风险的协调机制, 构建一个中国企业与受资国双方沟通的平台。我国三大石油集团应加强海外投资的协调与沟通, 构建中国投资企业与东道国双方沟通的平台, 通过与国外相关机构进行谈判、交流, 及时排解隐患, 不致矛盾积累, 爆发摩擦事件。

我国石油企业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 还应该积极开展社会公关活动, 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背景中, 这样将有助于缓解由商业竞争导致的冲突和矛盾, 形成和谐共处、互利双赢的局面。当面临政治风险时, 要及时与东道国沟通, 阐明风险发生将对东道国产生的弊害, 以获得谅解和支持, 同时将信息反馈给中国政府, 以利于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保护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财产。

二、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确定合适的海外投资区域

到目前为止, 中国石油企业在南美、墨西哥湾、中东和亚太地区取得了一些控股、参股和独立勘探开发权益。综合考虑国际石油资源、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及技术风险等因素, 按照“风险最小、投资最少、效益最大”的原则, 科学决策, 确定我国未来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战略地区的选择。通过科学评估在不同的区域可以的风险和收益, 实施不同的经营策略:

1、濒临里海的中亚国家有丰富油气

资源, 素有“小中东”之称, 应充分利用我国地缘政治优势, 积极参与中哈石油管线的规划与实施, 建设连接中国和中亚国家的“油气走廊”。

2、中东地区是我国考虑的海外石油资源,

也是目前我国石油进口最集中来源 (超过50%以上) 。密切关注中东地区石油市场的发展变化, 加强与海湾石油的合作。

3、从中长期看, 应把俄罗斯作为极为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

开展中俄油气资源合作将是我国长期的能源战略目标。中俄“安大线”合作虽然一波三折, 但绝不能放弃。

4、许多非洲国家自然资源禀赋条件

好, 油气资源蕴藏丰富, 而且中非经济互补性、互利性强, 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之间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要在充分发挥外交优势的同时, 加大在非洲的投人,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诸如非洲、拉美等国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公所产生的尖锐社会矛盾, 以及极端分子与既得利益者之间所形成的政局动荡不稳, 也往往使外商投资经营活动, 面临着很大风险, 甚至成为直接的受害者。而上述地区也正是中国石油企业近年来努力争取或者已经进入的海外石油市场, 在进行战略合作经营的同时还必须有成功的本地化战略。

三、通过实施本地化战略, 最大限度地规避海外投资风险

本地化战略的最大好处是, 大大降低进入东道国市场的门槛和政治风险, 而且有可能享受该国国民待遇, 免受非关税贸易制裁, 还可以较快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 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降低政治敏感度。

从全球化视角看高等教育管理 篇10

全球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复杂的环境影响和持续的经济冲击,对教育机构的生存构成很大的压力,要求它们必须集中精力为自身的生存采取一些战略。西方国家的政府、大学管理者和技术推广者提出传统的大学阶段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全球化和潜在的高等教育产业时代诞生了。

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关于“无国界教育产业(BBE)”的研究,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对未来高等教育管理的意义,为我国高等继续职业教育管理提供参考。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1997年,澳大利亚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DETYA)通过所谓的“新媒体和无国界教育”项目承担了一次有关无国界教育的形式的和实质的集中检查。2000年和2001年“无国界教育产业”研究报告阐述了对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三个趋向:全球化、虚拟化、无国界。

(一)全球化

高等教育在全球市场中存在相当多的竞争,但全球化并未形成一个主要的世界市场。有一种市场的松散体(如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遍布于全球的许多市场之中,并且比其他市场大和具有更潜在的利益。在全球化经济中,有数以亿万计的人准备购买企业或机构的产品或服务。他们除对复杂的通信系统的需求外,还存在对规范化的产品、服务和技术基础设施的增长需求。我们看到的是全球的相互依赖性更强,这种依赖性被新的贸易,特别是技能和知识的贸易、服务贸易和现在诞生的全球性电子商务所隐藏。

上世纪90年代看到了对“第三级教育”的不断增加的趋向,特别是成年人要求获得实用的、相关的资格,这在管理教育中已被证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学生人口中,留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少,而增加学习的主要年龄段是那些半脱产学习、想要迅速学会和对事业进步感兴趣的25岁以上的人。他们经常花钱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从中获得价值。

由于政府几乎没有采取措施资助这种不断增长的“第三级教育”,许多国家已涌现新的私人机构占领市场,他们接收较少收益或较少市场份额的地区和学生人口。经济状况的好坏影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由于美国经济条件的萧条,导致商学院毕业生需求的急剧下降,这些毕业生来自最有收益的项目——MBA。从美国主要商学院学生情况调查显示,2001年,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生在毕业之前已就业的有80~95%,但是到了2003年只有50~70%。

(二)虚拟化

随着基于技术的远程教育迅速增长,教育上的新问题也不断涌现。技术是需要花钱的,系统的实施和维护是昂贵的,而出资者则寻求高获利的解决办法。学生所要的是可靠的和容易操作的基础设施。他们想要充分的灵活性,要在当地时间能操作。当他们进入聊天室时,他们很喜欢有人在线。学生要求以广泛的和非大众传媒的方式与同学交互,但同时他们也想要有人在听,因此,当他们要求适当使用多个传输模式时,他们也想要宽口径的专家在课室里教他们。学生喜欢多媒体传输的出现,但许多人对小组学习环境仍感兴趣,用以平衡技术经常产生的隔离。同样,新西兰奥塔哥(Otago)大学MBA执行官雷吉纳·米特查尔(Regina Mitchell)观察到:“MBA学生经常评论,他们在工商管理硕士期间学到的东西是最有用的,他们在面对面的讨论中彼此学习”。

高等教育技术解决办法的成功实施,要求一项仔细的战略综合进入行政管理、通信和教学过程。康宁安(Cunningham)等人反映,即使美国的公司大学FORDSTAR有大量的国际教育和培训承诺,且把互联网视为“未来教育和培训传输的主要部分”,也认为“特别宽带的技术局限意味着他们没有准备好以这种媒体为主要依靠。”

(三)无国界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无国界教育主要与地理界限和世界范围的市场的涵义联系在一起。随后,无国界教育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且跨越的领域越来越宽广。高等教育机构不再像“高中教育市场”一样多,更加注重名称、品牌、名誉和质量,体现了在无界限空间中创品牌的重要性。在这个空间中求生存的解决办法是需要越来越多的合作和联盟。出资者(雇主、学生、政府)想采取联合的办法以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时,如果公共机构无法传输,则私人组织将跨入这些领域以获得赢利潜力和资本。为了应对在线传输的教育和培训的不断增长,教育将成为一种空间活动的预言再也不是空谈。

早期的无国界教育在为全球流通生产证书的有偿培训中发挥着明显的作用,因为它们能到达全球的任何地方,但是,调查显示,在各种各样机构中的国际学生的数量不是固定的。马扎罗尔(Mazzarol)等人注意到,国际教育主要采取三种形式:(1)学生到东道国在一个选定的机构作访问研究;(2)教育机构发展成一种联盟或联合,通过“孪生的”项目使服务更贴近,克服容量问题,并提高教育机构的竞争优势;(3)在外国市场上建立分校,经常将传统的和在线的课程传输给学生。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大学建立了分支校园,显然,当做出这样的决定时,质量保障成为主要的问题。即使分校的质量通过好的管理、强有力的准入标准和充足的投资得以保障,也仍然存在失败的例子。因此,有效的合作和合伙是任何一所大学的战略规则,这些大学希望成为全球教育市场中的世界级单位。

三、高等教育发展趋向对未来高等教育管理的影响

全球化、虚拟化、无国界三个趋向在许多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这里,着重在课程、教学、管理等三个关键领域探讨它们的涵义。

(一)课程

假如将工作和国内的承诺给予绝大多数成年人和“没时间的”人,许多人感到,职位的便利、时间预定和学习计划的长度,对成年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因为这些学生既要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还要承担大量的有偿工作,他们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这些没时间的学习者都想要“一个高等教育的纯文凭”,然而,他们不可能被一个无特定结构的在线主体所吸引。

菲尼斯大学院长劳拉·诺奈(Laura Noone)观察到:与普通的信仰相反,成年人不是绝对地要自由,他们想要方便,因此,他们不是想一定进校和完整地修读任何序列的12门课程,而是要求构建能方便他们和容易获取知识的方式。

当支持雇主的严格要求时,高等教育必须通过符合学生兴趣的方式有效地安排工作。许多企业和雇主会提出以下问题:(1)我们需要什么技能?(2)我们在何处得到它们?(3)我们如何包装它们?(4)我们需要一位学习型的经理吗?

在传统上,高等教育强调提供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连贯的整合,用以满足学科领域的专家理解和开发个体潜能的双重目标。然而,许多工作培训项目和注重能力的机构可能打乱课程的集合性,更加注重实践知识的获取,而忽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此,许多商学院的解决办法是放开课程设置,看好量身订做的MBA课程。商学院正在重新设计它们的课程,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定做他们的学位。工商管理硕士项目不仅在劳动力市场给他们的学生“一把刀”,而且使他们自己与他们的竞争者相区别。

(二)教学

全球化和虚拟化分割了学术上传统的“第三级教师”的角色,导致学术劳动力的非长期性,许多教职员现在以这种方式受雇。对个体教职员来说,在许多赢利或私人机构作为兼职教师受雇的人经常受到教学的爱心、自我或较少外在的奖励(如额外收入)所刺激。对专业老师来说,非长期性导致他们在感觉上有如“自由飞行者”或“马路学者”,“他们从一个机构到另一个机构,试图投入足够的教学生涯”。对传统机构来说,根本的问题是,当非长期的教职员比例增加时,它们经常发现高利润、好信誉的、附属于企业的教职员地位在专业经验和可信度方面高于他们自己的教职员。

新技术对“第三级教师”角色的改变也存在较大的冲击。介绍宽广和熟练技术解决办法的机构(经常使用外来的专门技术)发现它们教学的实践被永久地改变了。许多学者在“以团队为基础的”环境中不是舒适的,他们丧失自治权,不再拥有绝对掌握将被传输的内容。

谁拥有IP?在机构为教职员付薪期间,他们根据机构的需求完成了工作,对教职员来说,他们的IP是他们的大脑,因为他们是内容的提供者,且他们把它一起带来。多数教职员将接受:如果他们或其同事为该机构的学生传输课程,则该机构应当拥有IP。这是他们的知识产权,如果丧失它,则有一种失败的真实感受。

在高等教育,基于ICT的传输模式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校园模式的补充,而不是替换。这种媒体将替换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的需要,特别在高质量教学的环境里,“舒适”服务是关键。多数教育提供者期望使用传输机制将课室经验与在线项目可及性混在一起。然而,为了保持国际上的竞争地位,在承受基于技术的解决办法的超财政压力时,大学必须接受交互式媒体技术提供的机会。

(三)管理

在高等教育的国际项目增加中,特别是那些依靠地方联盟和联合的项目,存在对教学人员的深刻冲击,他们必须花大量时间对国际市场进行常规的跟踪访问。强调分支校园(拥有现职的地方职员)发展的“第三级”提供一种新的教育解决办法。然而,这些分支机构要求在财政和人力资源上进行重大的投资,却不清楚其提供的真正的回报。教育机构需要校正管理程序以支持分支校园有效的运作,包括允许外国校园的教职员自由流动加入他们国内教职员的位置。然而,经常存在对这种变化的抵触,特别是在较传统的机构里,尽管减少灵活性是需要的。信息技术强化了这些过程,显然,开发新的支援行政系统的机构很可能取得成功。

四、结论

全球化的教育市场里存在相当多的竞争。信息和通讯技术(TCTs)的迅速发展,导致高等教育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全球化、虚拟化、无国界三种趋向。这些变化为远程和网上教育提供巨大的机会,也与不断增长的继续职业教育需求、用人单位对量身订做的教育和培训的强烈需求相关。尽管教育机构受到竞争增加、公共资助减少等方面的挑战,但还是有明显的机会,这些机构了解他们自己的力量和他们经营范围内的市场。确切地说,教育机构在一个与他们十年前经营的十分不同的市场中经营,且他们的整体成功或失败由下列情形所决定:他们做出从本地到国内再到全球的恰当的转折,同时又不忽略他们的教育宗旨和他们作为知识和智慧的开发者和传播者。上述高等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对于我国大力发展高等继续职业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摘要:全球化的教育市场里存在相当多的竞争,这可从高等教育提供者不断增多的数量得到证实。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高等教育发生重大转变,呈现全球化、虚拟化、无国界三种趋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无国界教育产业”开展广泛的研究,这三个趋向在课程、教学、管理等许多教育领域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全球化,高等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2][13]Barb,J.,G.,Wood,Suellen,M.,Tapsall and Geoffrey,N.,Soutar(2005),Borderless Education:Some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2005;19,4/5;ABI/INFORM Global pp.428~436.

[3][12]Department of Education,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DETYA)(2001),Online Learning in a Bordefless Market:Proceedings of a Conference Held 15-16 February 2001 at Griffith University Gold Coast Campus,Evaluations and Investigations Program,Canberra.

[4]Dunham,M.(2003),“Career journal:MBAs of'03 face an array of closed doors”,Wall Street Journal,New York, NY,May 6,p.B1.

[5]Seligman,M.(2001),“MBAs get competitive”,New Zealand Management,June,pp.59~64.

[6][9][11]Cunningham,S.,Ryan,Y.,Stedman,L, Tapsall,S.,Bagdon,K.,Flew,T.and Coaldrake,P.(2000), The Business of Borderless Education,DETYA,Canberra.

[7]Ramsden,P.(1998),Learning to Lead in Higher Education,Routledge,London.

[8]Levine,A.(1999),“Comment”,AAHE Bulletin, Vol.50 No.9,p.10.

人民币出海:全球资金管理雄心 篇11

4月11日,央行宣布将开发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满足各主要时区的人民币业务发展需要。

4月14日,央行宣布将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

4月18日,汇丰在伦敦发首只人民币债券,这只人民币债券主要针对英国及欧洲国家的投资者,总规模预计为10亿元人民币。

毋庸置疑,近来种种举动表现出中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决心。一系列措施之后,市场对人民币的接受度将加速,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多。人民币逐渐放开的同时,海外人民币需求将可能大幅增长,根据汇丰银行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同新兴市场之间半数以上的贸易—约2万亿美元将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对于那些开展跨境贸易的中资企业来说,使用人民币结算可以建立自然对冲,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对以人民币而非外币收取的款项可加快交收。

2012年,全球经济形势仍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复苏势头有所显现,但经济下行风险仍存在,欧元区风险再现,财政整顿和银行去杠杆化这两大因素将在短期内制约发达经济体的强劲增长。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由于跨国企业面对各国不同的监管政策、外汇波动和境外融资难等风险和困难,企业如何管理全球资金?银行如何帮助企业应对?

经济全球化需要企业科学化管理 篇12

1 企业科学化管理是经济全球化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企业已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大潮, 其业务形态和经营环境变的越来越复杂, 企业的产品供给和需求市场越来越全球化, 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深刻的影响, 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 对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科学化。

我国企业自建国初期创建至今, 从少到多, 从小到大, 从弱变强, 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建设, 企业管理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也出现了一些管理先进的企业, 但从总体上来看, 管理水平还是相当落后的, 特别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近几年的实践证明现在的企业管理模式, 已不顺应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 企业经营风险增多。如何实现企业由落后管理模式向管理创新转变, 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制度, 增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能力, 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1,8]。

2 管理科学化在企业内部的体现

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是把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包括经济学、数学、技术学、心理学等) 一系列成果综合应用于企业管理, 使企业管理能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管理组织的高效化, 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管理手段的电子化, 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管理方式的民主化[2]。

2.1 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思想家、科学家不一定是成功的企业家, 但是成功的企业家一定要具有现代化思想。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对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但这些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尤其是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 越来越决定于经营者的管理思想。正如有句话说的:一种思想可以改变一个时代, 同样, 管理思想现代化可以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这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就是企业全面协调、安全高效、清洁节约、可持续的发展观念[4]。

2.2 管理组织的高效化

管理组织的构成是指企业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进行的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组织体系。企业的管理组织是完成企业目标的基石, 它把企业的一切可供利用的资源统合起来, 对其进行协调分配, 发挥出资源利用的整体优势, 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以最小成本实现其最大价值。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动作的效率, 一个管理组织高效化的企业, 鲜明表现在“时效强、速度快、效果好”,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时尽其效[5]。

2.3 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是指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程序要走民主化、规范化的道路, 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标准化、系统化、准确化、文明化和最优化。要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订企业的目标, 并运用目标管理法、重点分析法、满足负荷工作法等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对实现这个目标的有关因素及其内在联系, 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保证企业管理的决策正确、执行高效、监督有力。管理方法是达到管理目标的具体途径, 它的科学化水平对企业管理有重大影响[3]。

2.4 管理手段的电子化

管理手段的电子化就是在企业管理中采用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 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准确、及时、经济、高效。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 企业的信息量急剧增加, 对资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原始记录、统计资料、情报、报告、汇总表、总结等形式的资讯流, 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将计算机应用于管理, 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而且由于计算机具有计算准确、资料储存、综合分析和自动控制等特点, 因此, 能自动监督、控制生产过程, 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3]。

2.5 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企业经济全球化发展, 要求产品系列化, 性能多样化, 元件标准化, 生产专业化。在企业中, 设计、工艺、设备、制造、质量管理, 供销、经济核算等方面, 都已发展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学科, 并创造了许多专业性的技术和方法, 这种管理工作的专门化, 必然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走专业化的道路, 他们不仅要具备有关行业的专业技术知识, 还要具备一个管理者所需要的经济与管理的专门知识和领导艺术。实现管理人员专业化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关键[6,7]

2.6 管理方式的民主化

民主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和有效方式。企业经济发展的任务越艰巨, 职工群众参政议政越强烈, 民主管理工作越重要, 就越要广泛发扬民主, 充分发挥下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组织工人参与企业管理, 这一点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来说更为重要。企业科学化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要求民主管理形式做到制度化, 规范化, 避免随意性, 企业的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 应坚持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通过, 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切实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为企业未来贡献力量[6]。

上述管理现代化在企业内部体现的六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 它们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管理思想是根本, 管理组织是保证, 管理方法是手段, 管理手段是工具, 管理人员是关键, 管理方式是基础。

3 结论

企业科学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或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这不仅仅是因为整个管理系统基于科学化系统工程和先进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思想、原理和方法, 而是从本质上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根本区别, 和推进企业管理科学化与提高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必然关系

摘要:企业科学化管理是经济全球化迫切需要, 从现在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 论述了企业管理科学化如何体现, 明确指出:“企业管理科学化”是经济全球化一个重要课题。对于中国的企业家而言, 这种全球趋势的变化, 不仅需要继续保持创新精神和捕捉机会的能力, 更需要加强自己企业的科学化管理, 应该用高标准的科学化管理, 来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管理科学,管理思想,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田建军.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姜真.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陈忠民.企业管理与信息系统战略对应研究[D].复旦大学, 2005.

[4]颜宁.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 2006.

[5]黄速建, 黄群慧.企业管理科学化及其方法论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 2005.

[6]马扬.经济学原理———企业管理的观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7]纪宝成, 杨瑞龙.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体外预应力下一篇:CASIO编程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