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024-09-23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共4篇)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篇1

0 引言

生命体内发生的几乎所有生物化学反应都有酶的参与, 酶是生命运动、细胞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论起催化活性, 在化学实验中, 我们接触到了多种非生物类型的催化剂, 比如催化双氧水产生氧气的二氧化锰。与我们之前接触到的二氧化锰催化剂相似, 酶使得原本反应条件苛刻的反应可以在生物体内的温度、湿度等温和的外在条件下进行, 是因为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来加快大多数化学反应的速率。

活化能, 又称阈能, 最早由阿仑尼乌斯提出, 表示反应物分子从通常的状态转化为能, 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时所需要的能量, 即表示发生反应的能垒高度, 可以反映该化学反应发生的困难程度。化学反应的速率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大小有关, 活化能越低的反应, 反应速率越快, 因此, 降低反应活化能可以加快反应的进行。

由我们之前学到的催化剂知识知道: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相同, 不影响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 只改变反应速率, 存在正催化和负催化两种形式。酶也一样,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不被消耗, 不改变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 有加快反应速度的酶, 也有降低反应速度的酶。此外, 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即一种酶只对一种或一类物质起催化作用, 而不能对其他物质起催化作用, 比如唾液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而不能水解蔗糖, 同样蔗糖酶能够水解蔗糖而不能水解淀粉。其实除了温度和p H值以外,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还有酶的浓度、反应物 (底物) 的浓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的量等。

1 实验探究方案设计

1.1 探究p H值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关系

果胶酶可以水解植物细胞间的果胶, 使果汁的榨取变得容易, 果胶被分解得越彻底, 之前浑浊的果汁会变得越澄清。实验要准备的有苹果泥、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一定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先在甲、丙、丁三支试管中加入3 m L准备好的果胶酶溶液, 而乙试管不加;甲、乙试管加入相同的3 m L蒸馏水, 丙试管加入3 m L盐酸, 丁加入3 m L氢氧化钠溶液;在4支不同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苹果泥, 都摇匀, 恒温静置15 min后开始检测。甲比乙澄清, 可以证明果胶酶的水解催化作用, 甲、丙和丁的结果则探讨了p H值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1.2 探究温度对洗衣粉酶活性的影响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 加酶的洗衣粉非常常见, 其中诸如碱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等可以将附着在衣服上的各种油渍、汗渍等轻松除去。准备一组具有相同植物油污染的相同大小布条, 加入相同质量却不同温度的水, 观察污渍去除时间, 来判定温度对酶的影响关系。其中, 水温选择具有一定梯度的不同温度, 比如5、15、25、35、45、55、65、75和85°。

1.3 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关系

对于过氧化氢酶的获得, 我们从猪肝脏研磨液中提取而来:向肝脏悬浮液中加入些许的p H值为7.0的缓冲溶液, 并充分搅拌, 以此来把肝细胞破碎, 离心、透析, 除去小分子化合物 (杂质) , 电泳纯化即可得到。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通过上述操作获得的过氧化氢酶在不同的温度梯度下, 进行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以气泡发生的速率判断酶的催化作用。但在实验中也要注意实验温度不宜过高, 过高的温度也会使过氧化氢酶分解。

1.4 探究p 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磷酸氢二钠溶液和柠檬酸溶液, 制备p H值从5.0~8.0的8个梯度的缓冲溶液, 并且将其各取3 m L加入到8支试管中。然后再依次向8支试管中加入2 m L唾液, 均置于37°的恒温水浴中, 再加入2 m L淀粉溶液, 保温一段时间后, 取出, 各加入2滴碘化钾-钾溶液, 充分摇匀, 观察颜色, 并以此才判定p 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关系。

2 结语

综上所述, 温度和p H值对酶的催化作用影响很大。一般而言, 温度越高, 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酶的催化作用也是如此。然而, 酶的本质是一种蛋白质, 温度太高可以使其发生不可逆转的变性, 使其失去酶的催化活性。反应速率最大时的温度, 我们称之为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 酶的活性会降低。酶对温度的稳定性还与存在的形式有关:干燥的固体状态较为稳定, 常温下一般可以保存一年左右, 溶液中的酶不稳定, 不能长期存放。p H值在一定限度的范围内时, 酶才会对反应有催化活性, 超过这个限定范围时, 酶的活性就会消退甚至丧失。酶活性最大时的p H值, 我们称之为最适p H值。不同酶的最适p H值不同, 比如胃中蛋白消化酶的最适p H值为1.5~2.5, 胰腺蛋白酶的最适p H值为8等。

摘要:生命体细胞代谢、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酶的参与, 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其中, 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尤为巨大。浅析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温度,pH值,酶活性,影响关系

参考文献

[1]胡军华.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9) .

[2]宿卉.中英高中生物教材中p H值对酶活性影响实验的比较[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1 (12) .

[3]杨彩红.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J].学周刊, 2016 (33)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篇2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的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三课时酶的特性中的探究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本节课教学的构想与实施进行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高二级新开课程,依据高中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现生物学科的探索性、实验性的特点,使研究性学习课题渗透于课堂教学,我对本节内容进行了调整,第一课时学习酶的作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学会控制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第二课时学习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通过实验总结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处理相关习题;第三课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本课时要按新课程标准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探究思想。对此学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师在处理这块知识时也感到困难,好在教材中有思路提示,这样就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也给了教师根据学生和本地实际选择和创造的空间,便于教师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尝试探究温度与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和重复实验;

(2)在探究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通过探究,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思想,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设计、观察、分析、判断、汇总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生物学实验设计的能力。

(4)在探究基础上,绘制实验图像,从中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图像定性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中前进的;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端正科学探究不仅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3)加深对合作学习的体会与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通过理解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增强STS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性实验进行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四、教学策略:

1、引课时直接进入探究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2、展示背景资料,确定探究主题

探究活动起始于问题的提出,我出示加酶洗衣粉洗衣小窍门,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温度改变如何影响酶的活性?”立即把学生引入情景了,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考查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激励学生树立从生活中收集知识信息的学习素养。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情境二给出的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有注解,学生通过观察后,根据前二节所学理论知识回答问题“唾液淀粉酶与食物入胃后,是否还有活性?”学生回答后,确定探究问题“酸碱度改变如何影响酶的活性?”通过学生对示意图解的观察、分析和倾听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的学习激情,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分析实验材料,确立实验意图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试剂与器具,与学生一起分析材料、试剂和器具在本实验中分别是做什么的,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然后把材料、试剂和器具依据实验要求进行分类,哪些是用于探究T的,哪些是探究PH值的。为了使设计实验和做实验更有针对性,我在准备实验材料时,做了限定,每个探究主题准备了三组实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给的是淀粉酶,调解变量每组准备了五个贴了不同温度标签的烧杯,试管给了11个,也分别用标签贴了 A1A2B1B2C1C2D1D2E1E2,有一个试管没有编号有两个作用,一是加淀粉和碘液与其它实验组进行颜色对比,另一个作用是个备用试管,为了使实验科学准确,每组还准备了二个贴了标签的量筒。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给的是肝脏研磨液和过氧化氢,给了蒸馏水,10%的盐酸,1%的盐酸,1%的氢氧化钠,10%的氢氧化钠,五个贴了标签的试管,七个贴了标签的量筒,通过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和用具,教师再提出为什么准备这么多试管和量筒?为什么要贴号?学生思考后,心中就会对实验设计有了大致的框架。这样就使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得到突破。

4、设计实验

不同小组学生选择材料不同,设计实验也不同,教师在提示清楚相关问题时,不能干涉太多,这一环节很费时间,我根据学生可能选择的探究问题,给了三个提示性问题(①、你将怎样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②、你将设定哪几个温度或PH值?怎样控制?怎样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③、根据实验设计的等量、对照、单因子变量、可行性原则,完成实验设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合理设计。在实践中我认为应组织好学生讨论,让形成小组的实验方案,教师不能给出现成的实验方案,如果给一个现成的实验方案,那将改变本节课的性质,不是探究实验,而是成了验证性实验,并且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去,与每小组同学交流,及时发现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来学生再修改。不同的小组,设计所需的时间不同,快的小组方案可以用示物展台展示,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高效学习。。此环节从目的、材料选择,装置,过程,实验结果预测都与学生活动相联系,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突出学生是学习和教育的主体,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突破知识难点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师引领,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使学生减少盲目性,树立自信,学习借鉴教师和本组其它成员的探究经验和方法,以实际行动启发学生要资源共享。

5、进行实验

学生在本环节按实验方案进行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相互协作。教师在行进中查看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做适当提示,并了解各小组实验的探究进度。学生体验实验过程,培养自身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数据,汇总实验结果的创造性思维与运算能力。教师参与到小组实验结论的讨论中去,及时了解各小组情况,确认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激励参与,注重过程评价。

6、结果分析,全班交流。

每小组发言人用视频展台展示本组所选探究问题,实验设计思路和本组探究能力表现评价表(见后续附表)。

学生学习与欣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及分享信任,分享实验成果的乐趣。创造一种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氛围。训练学生获取、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活动的经验,初步确立严谨的作风,敢于面对失败,积极分析原因,尊重客观事实。

7、得出结论,推广应用

在此环节依据学生五组实验数据,采用描点法绘制成曲线图得出结论,应用阶段准备了二道如何利用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的练习题,一道如何利用酶的活性受 PH值影响的练习题,作业是学生自学课后STS部分知识,并写小论文《如何保存酶制品》,和让学生给加酶洗衣粉进行广告设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学生对练习的表达与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并对下一步的教学做及时调整。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打造未来技术型社会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五、教后反思

剖析成败,寻求良方

1、使用课件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用课件展示加酶洗衣粉的洗衣小窍门和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配合老师一起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温度改变如何影响酶的活性?酸碱度改变如何影响酶的活性?”。课件背景用黑色象征探究活动就象在黑夜里长征,绽放的礼花象征着知识的瑰宝引导着探究的主体勇往直前。通过以上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问与引导有度,培养与激发有节。

根据本地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实验材料及器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实验材料的基本特性,掌握实验器具的使用与操作方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教师还准备了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提示性问题,学生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相互间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和集体的力量完成这些问题,从而达到突破实验设计这个教学难点的目的。理论要在实践中检验,进入实验阶段,学生兴趣更加浓厚,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探究实验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学习STS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提炼知识内涵的能力,在结果分析、交流环节,培养学生准确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3、用心准备课堂预案,积极应对课堂挑战。

设计实验很费时间,教师不能着急,不能把自己设计好的方案给学生去做实验,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地实验过程中探究到真知,并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实验方案和操作。同时,有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不止一次的出现错误,教师要有耐心,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切不可因态度和语言的失误挫伤学生的实验情趣。还会有部分学生可能还不适应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显得无所适从,不能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实验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这部分学生的监督和引导。总之,45分钟时间完成所有环节很紧凑,在时间的分配和把握上,对任课教师有很大的挑战,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各种情况,准备充分,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4、教学失误:

⑴、课堂容量过大,时间比较紧,对学困生表现出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以后开展探究课教学时,要更多地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不同层次。

⑵、探究活动结束后,要留给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应用的课后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探究性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未来技术型社会探究者的主体。

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是一株常青树,它的每一片新叶、鲜花和甜美的果实,都是在课改第一线的教师辛勤耕耘的结晶。我们会在这广阔的舞台,天然的实验室,为新课程的实施继续实践。

附:《小组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案》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篇3

关键词 温度 酸碱度 酶促反应 教学设计

1 课题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选自生物化学第五章(酶)中《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一节。在所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都有酶的参与,而以蛋白质为化学本质的酶,其特异的催化活性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酶活性的正常发挥直接影响到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新陈代谢进程。因此本课教学内容为以后的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调节所需的必要生物条件或环境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2 教学构思

为提高学生试验操作能力、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能力,增强学习合作协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通过在2课时内,以学生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总结温度、pH值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目的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的认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及主动探究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述温度、酸碱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原因;并举例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适宜的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体验与知识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理性的逻辑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严谨的求学态度,在实践中认识量变到质变,物极必反的辩正唯物主义思想。

4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学生小组学习讨论,探讨出温度、酸碱度对酶的活性有重要的影响,并在适宜的条件下促进酶的活性。

5 教学难点

学生能正确分析现象、解决问题,并归纳形成正确结果。

6 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为主。

7 教学过程设计

7.1 课前准备

按教学要求做好实验试剂、器材的准备;把全班学生分8个实验小组,每组学生5~6人,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做好课前准备。

7.2 导入新课

首先向学生抛出问题(鸡蛋可以孵化出小鸡,而熟鸡蛋却不能孵化出小鸡的原因),让学生回忆并巩固酶的化学本质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酶(蛋白质)的活性需要一定的条件。

7.3 提出学习任务

向每个小组下发任务书。任务书内容为:(1)通过实验得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2)通过实验得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任务要求:(1)学生分组并确定组长,由组长分工,小组合作完成任务。(2)做好实验结果观察记录。(3)各小组完成试验后派代表上台展示实验结果,并按任务要求进行讲解。(4)学生组间评价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1)将任务细化,由小组各成员实施完成,充分发挥学生团结协作精神。(2)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从一定程度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7.4 实施学习任务

(1)将稀唾液的制备、实验操作内容、任务书、相关学习材料提前一天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2)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定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3)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完成检定温度、pH值影响酶促反应的实验内容,并做好实验记录。

设计意图:(1)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问题并完成任务;(2)学生转化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7.5 实验结果展示

展示要求:(1)每小组选定人选,结合实验现象讲述实验结果。(2)小组讲解人员结合小组实验结果阐述本课结论。在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提问与解答,协调可能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积极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自主讲解,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3)学生从感性认识得出理性结果即结论。

7.6 思考与讨论

通过向学生抛出问题:(1)新陈代谢的催化剂是什么,其化学本质是什么?(2)酸、碱中毒时对新陈代谢有什么影响,对患者的健康、生命有什么影响?(3)分析临床上对高热的病人用物理的方法降温有何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内讨论以及组间补充的方式得出正确结果,从理论上认识温度、酸碱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理论原理,达到最终目的。

7.7 归纳总结

本次课实验原理:(1)在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活性与环境温度、酸碱度有密切关系。通常各种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酸碱度范围内才表现它的活性,一种酶表现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酸碱度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最适酸碱度。(2)本实验利用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与碘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定性观察唾液淀粉酶在酶促反应中各种因素对其活性的影响。淀粉(遇碘呈蓝色)→紫色糊精(遇碘呈紫色)→红色糊精(遇碘呈红色)→无色糊精(遇碘不呈色)→麦芽糖(遇碘不呈色)→葡萄糖(遇碘不呈色)。所以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以此反映淀粉酶的活性,由此检定温度、酸碱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8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下达目标任务清楚,任务可执行性强,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与结果展示表达过程中,对时间的需求比较多,教师需要适度掌控教学节奏,同时,对知识的延伸与迁移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多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月秋.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篇4

一、实验仪器改进意图

在高中生物必修一“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和还原糖鉴定实验及选修课本中都会用到恒温水浴锅。水浴锅的使用可以大大节省实验所需时间,安全,高效。但是因为我校是基层学校,学校缺乏资金,没有能力购买恒温水浴锅。我认为高中生物实验改进、实验创新就应 该从这些 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

在“实验八 :探究温度影 响酶活性 ”的实验中,要求将试管下半部分别放到0℃冰水、60℃、100℃左右的 热水中 , 保温5min,传统的整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需用大烧杯水浴加热保持恒温, 用大烧杯水浴加热非常繁琐, 实验操作起来也复杂。达到要求不仅消耗大量酒精,危险性较大,还很难保持恒温,影响酶的活性,实验效果不理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购买恒温水浴锅。但是,第一学校资金短缺没有能力购买,第二不符合基层学校的实际实验条件。因此,我设计了这套实验仪器,在组内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多次改进,仪器基本研制成功。

整套设备我们充分利用了学校废弃的资源 (已经淘汰的旧电脑,坏掉的录音机等),因此非常经济实用。

二、实验仪器的优点及介绍

整套仪器的制作过程较简单,费用低,实验操作简便、省时、安全、减少实验误差,充分体现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对比原则等。这套实验装置的最大优点是物美价廉、科学、实用(一套装置30元左右)。非常适合在与我校相同情况的基层学校使用。既物美价廉,又可以满足学生实验的需求。

整套装置结构是一个木箱和三个加热杯及电源组成,实验装置的体积较小。装置中外 面的木箱 的规格是长40厘米、宽15.5厘米、高18.5厘米 ,内置的每个 加热杯的 高度是14厘米、直 径是11.3厘米。一个加热杯放冰水混合物表示0℃,另外两个杯子分别用电磁继电器控制好60℃和100℃左右保持恒温,(加热杯的温度是可调的)可以同时进行实验,保证实验准确进行。

三、实验仪器的制作过程及改进的意义

在设计这套实验装置时起初只是想简单地控制温度就可以了,但是实际制作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

1.冰水混合物中冰容易化掉 ,0℃保持时间很短 ,要想连续几小时保持恒温也是一个难题。我想到小时候卖冰棒的人为了不让冰棒化掉,就用厚厚的棉被裹住。所以我根据隔热原理用大小不同的两个不锈钢杯套在一起。如图所示,把小的杯子放到大的杯子里,用保温海绵分别裹住杯子的外部及两个杯子的夹层,杯子的盖子内部虽然制作粗糙,但是这样改进后,长达5~6小时冰不容易化掉,可以连续用在多个班级的实验教学中,效果非常理想。

2.还有起初刚完成的装置中 ,加热杯子里没有试管架 ,所以使用起来试管总是晃动而且试管底部又接触到了杯底,这样一来实验操作危险,实验误差也比较大。因此,我根据杯子的大小设计了双层试管架放在杯子里既可以固定试管又可以避免试管与杯底接触, 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的准确度。

3. 起初的装 置是独立 的分开摆 放的,非常繁琐。经与学校总务老师帮助设计了木制的盒子将整套装置固定在一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实用,而且美观大方。设计更科学、严谨,并且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性。

4.用这套装置操作时应注意的一点是100℃加热杯装水量不宜太多, 因为水沸腾是容易溅出有可能会造成烫伤。

5.实验可控性更强 ,现象更明显 :恒温水浴杯的温度是可以调节的,利用废旧收音机里的电磁继电器,随着实验要求在20℃~100℃范围内任意调节温度。新课程理念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求,倡导探究式学习。因为我制作的温度梯度恒温水浴锅的温度可控性强,所以可以大胆地让学生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酶的活性。

6.环保安全。整个实验过程是在小箱子内完成的 ,温度可自控,没有使用酒精,因此,没有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可以避免操作不当使用酒精而造成的爆炸等危险性。

为了满足生物教学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并制作了大型的 可调试恒 温水浴锅( 所用材料 总体价格80元左右),只要一套装置就可以供全班使用,非常实用,经常用在还原糖鉴定等多项实验中。经过我们的 试验及学 生的分组 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四、制作体会

经过几个星期的认真制作, 我终于完成了温度梯度恒温水浴锅实验装置。虽然做得比较简单,但我感觉非常欣慰。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好的实验仪器的制作成功,首先在制作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好的构思,需要教者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学参考书及有关书籍,获得丰厚的知识。其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大胆地实践。在这次制作过程中,我深深认识到仪器制作的不易之处,认识到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能力向技能转变的重要性,尝试了钻研的喜悦,并认识到争做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的必要性。

这次实验仪器的制作,虽然经历了很多挫折磨难,但是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有辛苦也有喜悦和成就感。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肯努力钻研,相信在以后的生物教学中会做得更好。

摘要: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在同时拥有现实环境的实验条件和虚拟环境的模拟条件时,教师应首选现实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通过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他们在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上一篇:供应商绩效评估下一篇:超前及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