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与评估机制(共11篇)
监控与评估机制 篇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围垦堤防工程安全监测是监视、控制围垦堤防工程施工期、运行期安全, 核算沉降量, 检验与完善设计的重要手段。一旦发现不正常现象, 可及时分析原因, 采取防护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 保证工程安全运行。通过原型观测积累观测资料, 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并为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以提高围垦堤防工程设计与管理水平。在工程实践过程中, 国内外对围垦堤防工程安全监测都非常重视。随着充填管袋筑堤工艺的不断发展, 国内外对相关工程施工安全的监测主要集中在施工前原始基础地质的监测和筑堤过程中堤防自身变形监测两方面:岩土地质监测主要是测量堤基泥面的标高, 较常采用GPS配合探测仪进行;而筑堤过程中堤身变形监测主要围绕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测量进行, 一般采用直接水准测量法与测斜法进行监测[1,2,3,4,5,6]。经过几十年的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 我国在围垦堤防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8年颁布的SL435—2008《围垦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对围垦堤防安全监测的监测项目、监测设施、监测内容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7]。但对低滩围垦堤防、潮沟区围垦堤防以及采用充填管袋施工堤防的安全监控、质量检测与安全评估的研究尚不充分, 国内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没有建立, 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工程中对围垦堤防工程相关措施研究也不尽相同, 仍处在探索阶段。由于围垦堤防工程具有与其他挡水建筑物不同的特点和复杂性, 如堤线长、潮 (洪) 水位变化迅速, 台汛期容易出现险情等, 其监测设计在确定监测项目、量测仪器、代表性的监测断面选择、数据的整理与传输等方面还面临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8,9]。
围垦堤防工程安全监测与隐患探测相辅相成, 不可偏废。安全监测能揭示堤坝的长期运行规律和结构性态, 安全检测能在短期内对围垦堤防工程的缺陷、隐患或险情进行局部或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国外用于堤防工程安全检测的技术和方法较多, 其中以无损检测技术最为突出。在一些发达国家, 无损检测技术已经由无损检测、无损试验发展到了无损评估阶段, 完成了由一般检测技术向高科技过渡的历程, 并提出了在无损检测技术中增加定量无损评估、评定材料缺陷危险性、预测剩余寿命等新设想与技术体系[10]。鉴于目前单一无损检测技术尚无法保证能够识别所有的结构缺陷,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 常常通过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方法相互补充验证[11]。多年来, 国内许多单位在堤防隐患探测方面亦进行了大量研究, 文献[12]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做了详细的综述, 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985年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研究出一种堤坝隐患探测仪器及5种探测方法, 形成了一套综合探测堤坝隐患的技术系统;九江市水利科学研究所邓习等研制出TTY 1型便携式智能堤坝探测仪;徐广富提出利用自然电场法探测堤坝渗漏量的设想;王理芬等研究了荆江大堤堤基管涌破坏机理;刘康和应用K剖面法探测堤坝隐患;葛建国等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堤坝隐患;陈绍求提出用双频激电法探测堤坝隐患;吴相安等对利用地质雷达探测堤坝隐患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底青云、王妙月等将高密度直流电阻率法用于珠海堤坝隐患探测;黄河水利委员会研制出 ZDT 1型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 编制实行了国内堤防隐患探测方面最早的一份技术规定“黄河堤防工程隐患电法探测管理办法”;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制出SDC 2堤坝渗漏探测仪;江苏省农科院完成的“坝基渗流场探测中多含水层稳定流混合井流理论与综合示踪法研究”项目,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智能化单井地下水动态参数测试仪”获伦敦与日内瓦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南大学完成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流场法堤坝渗漏管涌检测方法及仪器研究”, 成果属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常用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包括: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弹性波检测、核物理检测、流场法检测等。多年来, 这些方法都得到了实际运用, 取得了不少实践经验。
围垦堤防工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在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同时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所引起的主观不确定性, 使得堤防工程存在失事和破坏的风险,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风险分析方法将多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 并可根据不同堤防结构重要性程度采取相应设计, 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基于此, 将风险理论应用于堤防工程中, 对堤防工程在复杂环境下进行风险分析研究, 可以全面反映堤防系统的安全性, 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堤防安全决策提供科学方法、手段和依据, 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堤防安全风险评估以堤防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和现代化堤防管理要求为出发点, 考虑堤防工程的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流程、指标体系、量化处理、赋权方法以及分类标准等, 涉及主要内容有:①分析工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②分析各因素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③判定堤防的安全程度;④根据堤防安全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等。综合来看, 国内外对于堤防工程的安全评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适用的理论和方法。国外有关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对堤防信息进行管理和集成。堤防工程的技术分析、安全评判已成为今后堤防工程科学管理的发展方向。荷兰等发达国家在滩涂围垦、海堤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13,14,15,16,17,18,19], 采用概率设计原理、熵理论以及数理统计模型等方法对海堤防洪系统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引入成本效益来反映堤防工程系统的容许风险水平和决策问题。在综合风险评价方面, 考虑了失事概率和失事后果, 研究了围垦工程洪水风险的定量分析技术。荷兰在分析实际工程基础上, 建立了一套较为适合当地国情的堤防风险评价技术, 并将堤防的安全等级划分为优、良、中、差4级。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 我国现阶段对堤防工程安全评价的研究还很少, 针对传统围垦堤防工程, 采用层次分解法、专家调查法和幕景分析法, 对围垦堤防工程系统可能出现的失事形式、失事形式的影响因素以及系统失事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析已取得一定的进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风险估计和风险决策虽然亦已有所应用, 但尚不成熟[20,21,22,23]。
随着围垦堤防工程结构型式的改进, 建筑新材料的研发以及施工工艺的不断改造与创新, 围垦堤防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影响因素也随之发生变化, 施工安全监控、质量检测及风险评估模式与常规海堤亦有所不同。现有基于高滩围垦堤防的安全监控、质量检测及风险评估体系, 已不能满足新时期低滩围垦、潮沟区围垦以及深水区堵口安全评估要求。针对新时期围垦堤防工程的特殊性, 研究围垦堤防施工与运行安全监测项目、预警标准与保障运行体系是保证围垦工程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快速、高效的围垦堤防质量检测技术与隐患识别方法已成为确保围垦安全的必要手段;基于新时期围垦堤防工程的安全监控及施工期质量隐患检测, 构建堤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进而采用先进的风险分析理论对其进行安全评估, 也是确保围垦堤防工程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2 研究目标
新型围垦堤防工程堤坝具有矮长, 建筑物基础条件差, 水深较大, 水下地形复杂, 潮汐、波浪等水动力条件更加恶劣的特点, 与常规堤坝相比, 围垦堤防的设计、施工技术均具有其特殊性, 常规堤防施工技术在新型围垦堤防施工中的应用尚不成熟, 工程施工难度加大, 施工及运行过程的失事风险也随之增大。
针对围垦堤防工程上述特殊性, 以江苏苏北沿海东台条子泥特大型围垦工程为依托, 结合围垦堤防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基处理方式、断面结构形式及采用的不同施工工艺, 研究高低滩、深水、潮沟、龙口等施工与运行安全影响控制因素, 提出经济合理的安全监测项目的设置、预警标准与评估体系;提出适合沿海特殊环境条件下围垦堤防质量隐患检测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出围垦堤防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围垦堤防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采用先进的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 从而为围垦堤防安全风险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方法、手段和依据。
3 研究内容
3.1 围垦堤防施工安全监控关键技术
a. 依据海堤工程的级别、水文气象条件、地形地质条件、堤型特点及工程运用要求, 研究围垦堤防施工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进行现场监测与数值分析, 研究设置经济合理的监测项目、相应的监测方法、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技术以及预警标准。
b. 针对沿海特定环境, 研究提出抗腐蚀性、实用方便、技术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的技术标准。
c. 研究提出新型围垦堤防施工安全监测保障运行技术体系。
3.2 围垦堤防工程隐患识别方法及检测技术
a. 通过现场实测、对比分析目前常用的探测方法 (人工或机械锥探、地质雷达探测法、弹性波法、高密度电法等) 对于围垦堤防质量检测的有效性, 从而达到评价围垦堤防工程质量的目的。
b. 提出适合沿海特殊环境条件下围垦堤防高效质量检测方法与配套仪器。
c. 研究提出高效的围垦堤防隐患识别理论与方法, 并应用于实际工程。
3.3 围垦堤防工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安全风险评价技术
a. 通过分析围垦堤防工程的水文条件, 地质条件, 监测、检查及隐患探测结果, 堤防建设和出险情况等因素, 确定围垦堤防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b. 在研究围垦堤防安全风险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从围垦堤防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特点出发, 分析堤防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构建围垦堤防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c. 根据围垦堤防工程的具体条件、运行环境, 在围垦堤防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 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 建立围垦堤防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数学模型。
d. 通过分析围垦堤防安全主要影响因素的特殊性, 借鉴已有堤防安全风险分析成果, 以围垦堤防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为基础, 研究适用于围垦堤防安全风险评估的计算方法,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从而为围垦堤防安全风险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方法、手段和依据。
4 技术路线
专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与检测、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 总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a. 针对存在问题, 进行广泛调研和勘查, 充分收集资料, 制定研究方案。
b. 依据设计资料, 建立围垦堤防结构有限元模型, 仿真模拟堤防充填管袋施工过程, 计算预测围垦堤防堤基及堤身结构的变形发展过程及相关量值, 为现场监测方案的设计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 同时也为围垦堤防风险分析评估提供定量分析资料。
c. 依据数值仿真分析结果, 参照传统围垦堤防工程安全监测项目, 结合围垦堤防场地条件, 选择代表性断面布设深层沉降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等观测设备, 监测充填管袋施工过程中堤基及堤防结构的一系列变形,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 研究确定影响围垦堤防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控制指标以及控制措施。
d. 初步的研究表明, 充填管袋层间滑移是新时期充填管袋施工围垦堤防工程失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针对该新施工工艺, 需要研发可以监测充填管袋层间滑移量的监测设备, 并研究其量值与管袋稳定性的关系, 从而可以通过该指标的监控达到保障围垦堤防施工安全的目的。
e. 结合堤防结构数值仿真模拟结果、典型断面的现场监测结果, 通过分析可以选择出保障新型围垦堤防施工安全必须且经济合理的安全监测项目、配套仪器、不同阶段的监测频率及不同监测项目的预警指标。
f.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 提出新型围垦堤防安全监控运行体系。
g. 对比分析地质雷达探测法、弹性波法、高密度电法等对于围垦堤防质量检测的有效性, 结合现场试验对比, 优选出新型围垦堤防工程质量检测的有效方法以及适合沿海环境的配套仪器。
h. 对影响工程安全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结合安全监测、质量检测, 筛选、确定围垦堤防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此构建围垦堤防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以围垦堤防安全风险为总目标, 提出适合围垦堤防实际情况的安全风险计算方法。
i. 集成上述成果, 在条子泥围垦工程中示范应用。
5 预期成果
a. 结合围垦堤防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基处理方式、断面结构形式及采用的不同施工工艺, 提出经济合理的安全监测项目的设置、预警标准与评估体系。
b. 提出适合沿海特殊环境条件下围垦堤防质量隐患检测的科学有效的方法。
c. 提出围垦堤防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围垦堤防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提出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法。
上述成果的取得和应用, 可降低围垦工程施工期建筑物安全风险, 缩短施工工期、大幅降低工程造价, 减少围垦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将为近期江苏条子泥垦区2.667万hm2围垦、中期江苏沿海滩涂18万hm2围垦以及远期江苏沿海滩涂46.667万hm2围垦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示范, 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推进新型围垦工程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摘要:与常规堤坝相比, 新型围垦堤防工程的堤坝矮长, 建筑物基础条件差, 水深较大, 水下地形复杂, 潮汐、波浪等水动力条件更加恶劣, 其设计、施工技术均具有特殊性, 工程施工难度加大, 施工及运行过程的失事风险也随之增大。针对围垦堤防工程上述特点, 以江苏苏北沿海东台条子泥特大型围垦工程为依托, 结合围垦堤防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基处理方式、断面结构形式及采用的不同施工工艺, 融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与检测等先进的手段和技术, 研究新型围垦堤防施工与运行安全影响控制因素, 提出经济合理的安全监测项目、预警标准与评估体系, 适合沿海特殊环境条件下围垦堤防质量隐患检测的科学有效方法, 以及围垦堤防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及其先进的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 从而为围垦堤防安全风险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方法、手段和依据。
关键词:围垦堤防,安全监控,质量检测,风险评估
监控与评估机制 篇2
连云港市宁海中心小学
2012年,我校的各项工作在区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省、市常规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化建设,遵循“严、实、细、活”的原则,对《工作岗位量化评估细则》等近20个制度进行了修订,对教师业绩进行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实现了科学评价体系,使学校各方面工作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各项工作稳中有升,势头良好。通过努力,我校获得了省“师陶杯”优秀组织奖、市“纵横码输入法比赛”一等奖、市“摔跤比赛”团体一等奖、市“艺术节中课本剧”获二等奖、海州区“目标管理先进奖”、“教科研目标管理先进奖”、区“晚八点一小时读书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学校办学: 1.办学思路:
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为学生一生健康发展而奠基”为办学宗旨,以“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为培养目标。让师生一起成长,为师生创造美好的幸福人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享受学习的成功,为学生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教师同时享受教学的成功。
2.办学目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办“学习型学校”,以海州实验小为坐标,踏实工作,争取三年赶上实小。
3.办学模式:校园环境人文化,教学设备现代化,学校管理人本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育科研大众化。
4.办学特色:
以训练学生纵横码为载体,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5.“一训三风”:
校训:厚德尚礼 诚行自强 校风:团结 求实 文明 好学 教风:修身 敬业 科学 创新 学风:严 勤 钻 恒
二、“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所做工作: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检查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校全面实施质量工程”,采取一系列措施狠抓教学质量,强抓管理规范办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优化评价机制,强化教师教研与培训,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促发展,在高效课堂方面做了有益尝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将我们“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抓管理,规范办学
关注教学流程的管理,加强教学常规,是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管理中要塑造一个成功团队,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明确每个岗位每名教师所肩负的职责,修改完善了《连云港市宁海小学教导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学科教师职责》等,形成了一本完善的《连云港市宁海中心小学制度汇编》,这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标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那个岗位,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严格按照既定的制度和职责要求,加强过程性的常规管理。
1.严把“五关”
一是备课关:在备课方面,先个人备,然后教研组集体讨论,形成详案,关键把课时目标进行定位落实,也就是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个人根据学生和教材寻找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确定教学 策略,设计教学程序。
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坚持面向全体,建立课堂教学监控机制。
三是严把作业批改关:作业固定格式,书写认真。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抓实学生的错题订正,学生要有纠错本。批阅教师要经常给学生鼓励性评语。
四是要严把教学质量检测关。通过检测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不断改进教和学的方法,对检测结果要进行分析 确定培优辅差对象,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是严把辅导关: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特长生的指导工作。
2.过程督导
制度的落实,难在过程,难在坚持。不坚决贯彻执行,再完备的制度和目标只能是一纸空文。基于此,我们要求从领导班子---教导处---教研组长层层落实,样样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布置、有落实、有评比、有总结、有效果。
(1)教务主任值日巡课,落实课程计划。实行每天值日领导巡课制度,随机巡查各班上课情况和落实课表情况,做好记录,针对偏颇情况及时纠正。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听课,一学期将所有教师的课以推门听课、观课形式进行管理。主任一学期校内随机听课不少于30节,四个教研组长一学期随机听课不少于20节。当天听课后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做到凡听必评,有评必改;如发现严重问题的教师,要采取跟踪听课、限期整改措施。听课情况及时汇总,及时公布。不仅从听课的数量上,还从形式上进行革新,常态推门课、观摩研讨课、示范引领课,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主题分期进行。
(2)我们坚持贯彻“抓好学科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这一理念,大胆而务实地进行校本化研究,使我们的教研团队的管理更清晰、更有效。坚持把教学管理过程落实到位,尝试实施教研组的团队管理,每个月由各学科的教研组长牵头,做好本组教师的常规检查工作,并做好常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常规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备课、教研、听评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单元验收等方面,主要采用“底线+榜样”管理模式,所谓“底线”,就是指教师按要求能够完成常规工作,月考核成绩为满分。这些要求是全面的、精细的,如备课要求主要有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务实、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如何?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练习的设计是否有针对性?等等。“榜样”指教师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同时有创新的想法与做法,效果比较好,酌情奖分,并在全校予以鼓励、表彰,好的做法在全校推广,坚持在成事中成人,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教研组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由分管主任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向教师反馈教学及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总结反思,各项检查都要定量定性公正公平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每周简报进行通报,每月进行月考核总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系列交流、研讨活动中,大家相互共勉共同提高,实现双赢。
(二)利用课堂阵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针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我校确立了“以生为本,以生教生”的教学模式。
1.小老师尝试,师生互动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我,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激情。我校建议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到“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再到“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补充——教师总结”,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进行例题教学时,我们先让学生做,让学生说,再让学生教。课堂上,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师生一起讨论,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传授知识不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教师的主要功能,这样一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2.指导小组合作,激发学习兴趣
要使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是最好的途径。小组合作时教师必须给出明确的要求和步骤,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首先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接着小组进行汇报;最后其它小组进行补充。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自身的价值,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小测验反馈,巩固知识(1)当堂小测,解决问题。
学生当堂学习的成功感就在于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适时的检测反馈,既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教师校正教学提供依据,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帮助他们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催生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所设置的随堂反馈,是我校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2)次日达标,强化巩固。遗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尤其是中下游的学生学习遗忘率较高,为此,我们还特设了“次日达标”的测验方法,一方面可以巩固强化,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三)优化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认为,在表扬与赞美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成才。而和谐的课堂,更需要精彩的评价,以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调动其参与的热情,发掘学生的
诸多潜能。因此,我们学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生评价机制,用“评价”的甘露滋养着每个孩子的心田。
1.语言与肢体的表扬,激起学生的自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选用了对学生充分信任、充满感情的“谈话式”语言,鼓励式的语气,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再辅以体态语的恰当运用。如通过注视、微笑、手势、拍拍肩、握握手、摸摸头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予以评价,鼓舞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以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
每个人都有体验成功的需要,当一个学生能顺利完成某项任务时,他就会感到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就会激起他要干得更多,做得更好的愿望。
三、2013工作思路
我校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加强“建构式生态课堂”建设,提高教科研实效,改进评价办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在教师的专业培养、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上下大功夫。具体思路为:
(一)研究先进兄弟学校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重新审议学校近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规范学校的育人目标、《章程》、“三风一训”和相关制度等,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做到各项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成效。征求区局及教师意见,结合校《工作岗位量化评估细则》,对不适合学校发展的岗位进行合理调整,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事事有人做、凡事有成果、责任必追究,让每个人根据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职责,自加压力,做到人人有职,事事有责,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二)挖掘现有的师资潜力,制订优秀教师培养计划,定任务,压担子,为其成长提供空间,发挥优秀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指导青年教师,使之产生引领、传导、衍生、扩大效应。对于部分教学理念滞后的教师,加强校本培训,跟踪指导,使其尽快合格。明确教学目标,扎实开展教学活动,加大教学研讨和过程监控力度。全体教师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功能,让课堂真正生态化、高质量,和全体教师根据目前的基础签定“军令状”,对薄弱学科加强督促和引领力度,尽快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三)根据区局下达的目标责任,签定学校及个人教育科研目标责任书。结合“晚8点一小时读书活动”,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成立课题研究团队,请专家指导引领,建立教育科研全员参与机制,实行“一票否决制”,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扩大教科研成果,确保在2013年底进入全区前列。
监控与评估机制 篇3
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工业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监控,是一项事关社会安全、稳定和发展的大事,也是现代安全科学领域内具有先导性、综合性、难度大的工作,《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做了明确的规定。去年中石油重庆开县井喷事故、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和今年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再次敲响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警钟,再次说明了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以我公司重大危险源之一——合成氨厂液氨贮罐区(以下简称氨罐区)的安全监控防范介绍工业企业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监控措施。
二、液氨贮罐区基本情况简介
我公司氨罐区现有2个液氨球罐(V=400m3)、2个液氨卧罐(V=100 m3)、3个液氨缓冲罐(V=18 m3),最大储存量为447.8吨,储罐操作压力要求不超过2.06Mpa,正常工艺温度为-11℃~10℃(一般为8℃)。液氨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有恶臭气味的轻度危害毒物,能造成人员中毒,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因此若管理不当等原因,可能导致中毒、爆炸、火灾等事故,甚至污染周围环境,造成更大范围的危害。
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目前,我国对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是建立在对危险物品的普查基础上,储存或者生产场所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所规定的临界量。另外,国家安监总局于2003年11月3日下发的《关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办[2003]159号)中,规定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有: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下开采)等12类,其登记范围更大,临界量更小。
四、组织危险性分析与预测,明确导致危险危害因素的基本事件
通过对氨罐区生产子系统进行危险性预知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火灾、爆炸危险、毒物危害和电流、机械、高处坠落、噪声、低温、化学灼伤、腐蚀伤害等,其主要的、严重的危险危害因素为火灾、爆炸(化学或物理爆炸)、毒物危害。
为了预防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应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方法,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从消除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入手,进行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目前,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预先危险分析、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影响及严重度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
液氨贮罐(管道及其边连接件)可能由于焊接裂纹、液氨对贮罐材料的应力腐蚀、安全附件失灵、检验问题、超压运行、压力急剧升高等因素产生物理爆炸。
液氨贮罐或管道及其边连接件可能由于加工制造、安装时的缺陷、材质的腐蚀等,都会使设备出现裂纹,使液氨泄漏,液氨一旦泄漏后可能会引起火灾、爆炸、中毒或环境污染事故。
通过对液氨贮罐物理爆炸事故和液氨燃爆事故进行事故树分析(本文略),导致液氨贮罐物理爆炸事故的基本事件有20个,导致液氨燃爆事故的基本事件有16个,只要有效地控制这些基本事件不发生,就完全可以预防火灾、爆炸、中毒、污染事故。所以制定预防对策措施应以这些基本事件为依据。
五、开展安全评价评估,明确潜在危险程度和事故模拟后果
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定期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评价评估。其中,对重大危险源潜在危险程度评价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系统(单元)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系统(单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及严重程度,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系统(单元)达到社会所要求的安全标准。我公司在安全评价中采用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对氨罐区的火灾、爆炸、毒性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是现实危险度为高(2类),并提出了要特别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落实整改,在安全预防措施和防火防爆防毒措施上应进一步加强。
在安全评价评估中,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是危险源危险分析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定量地描述一个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对工厂、对厂内职工、对厂外居民,甚至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火灾、爆炸、中毒是常见的重大事故,经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常用大气中有毒气体扩散模型和沸腾扩散为蒸气爆炸(BLEVE)伤害模型进行事故后果模拟分析。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几率最高的是液氨泄漏中毒事故,若发生一般事故,波及范围达罐区及周边操作岗位,发生重大事故,波及范围可达周围厂区和附近居民。
六、制定、落实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1.单位及危险源等基本情况,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3.专职应急救援机构装备配备情况与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6.事故紧急处理措施,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8.危险区的隔离与事故现场保卫,9.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10.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1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12.应急救援保障,1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14.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与现场恢复,15.应急培训计划,16.演练计划,17.附件等。
为保证应急救援预案得到有效落实,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组织和足够的物质保障,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习,使岗位操作人员、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生产系统指挥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方案和程序,提高干部和职工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制定实施监控防范措施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重在预防,根据危险性分析与预测和安全评价,认真制定、落实监控防范措施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是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关键。监控防范措施的制定应从人—机—环境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综合研究。我公司氨罐区的监控防范措施如下: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危险源重点监控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值班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惩制度等。
2、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已进行安全评价并符合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要求的,可不必进行安全评估)。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立完善各种管理档案,并向当地安监部门做好申报登记工作。
3、精心操作,持证上岗,认真执行工艺指标,加强设备检查、维护与保养,并做好记录。如:严格控制液氨贮罐的液位,安装液位高低位报警器。在来氨的合成岗位的放氨操作,装设超压报警装置,放氨压力表保证灵敏准确。
4、贮罐上的各种安全附件要保证灵敏可靠。安全阀每年至少检验一次,检验后应加上铅封。磁性翻板液位计显色保证清晰明显。
5、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的管理规定,对贮罐和压力管道及其连接件坚持定期检验,有超标缺陷的贮罐、管道,要个别情况个别对待,检验周期应按规定和具体情况而定,每次检验情况要详细记录。
6、预防应力腐蚀,使用中应尽可能保持较低的工作温度,低湿贮存。发现裂纹补焊时,在焊接工艺上采取措施,减少焊接残余应力。
7、加大对抢险抢修、个人防护、医疗救护、通信联络、堵漏器材、报警装置的投入,如空气呼吸器(或气氛呼吸器)、过滤式防氨面具、防化服、管道裂条包捆套装、法兰夹具、带压堵漏剂等。岗位上按规范配置消防栓和消防器材,设置氨泄漏报警仪。各類防护、抢险等装置、器材、用品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8、罐区应设防护堤或低位事故槽,排水系统要设安全水封和截止阀。
9、罐区内电气、仪表设施必须符合防爆规定,加强明火管理,严格执行动火安全作业规程。防雷、防静电接地要定期检测,保证合格。
10、认真细致制定安全检查表,定期对照检查表逐项逐条检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整改,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责任人、期限等,整改期间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并做好整改记录和信息反馈。
11、加强对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责任态度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使其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特点、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主要危险类型及其原因、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相应的应急救措施和各种具体管理要求等。
12、对作业场所的氨尝试定期检测,对岗位作业人员定期健康体检,指导作业人员了解工作场所的有害有毒因素和紧急救护措施,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13、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定期检查岗位监控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14、严格考核和奖惩,安全升级竞赛和评选先进相结合,实现安全管理的闭合,通过逐年提高要求,促进危险源控制系统的水平不断提高。
八、结束语
小议企业财务激励机制与监控机制 篇4
在我国公司制企业, 虽然多数己经建立了内部治理结构, 但公司制企业的内部财务决策与执行权安排依然是集中型的, 具体体现在:
董事会为清一色的内部董事, 董事长可能兼任总经理, 董事可能兼任副总经理, 使得董事会事实上起着“领航人”的作用, 兼具财务决策和决策执行的职责。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有权检查公司财务, 但监事会在多数公司中形同虚设, 使得财务监督权在公司内部流于形式。多数公司实行的总经理“一支笔”审批制度, 使公司的下层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财务支配权, 普通员工更无权支配公司的财权。
强度较大的内部人控制, 使得公司的财权基本上集中在公司的少数高层管理人员, 很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失控”的问题。
因此, 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激励约束与监控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
2.1 激励约束的方式
企业所有者追求资本增值最大化的目标是通过对经理人员行为的激励约束过程来完成的。对经理人员行为进行激励与约束的机制存在多种形式, 我们可从两方面加以归类一方面是直接激励与约束机制, 它的内容是企业所有者直接设计安排的控制经理人员的机制, 如报酬计划, 行政约束等。另一方面是间接激励与约束机制, 特别是代理人之间的竞争机制, 对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属于高效激励和硬性约束。在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中, 间接激励约束的作用要大于直接激励约束的作用。现代企业内部两权分离的机制, 决定了产生企业经理人才市场的必然性, 经理人才市场的出现, 意味着经理人员的未来财富的增加取决于其本人在人才市场的价值。在有效的市场体系中, 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会顺利发展, 管理水平差的企业会衰落, 甚至破产, 企业经理人员的业绩直接通过企业的价值反映出来。企业经理人员越能增加企业的价值, 其在人才市场的价值也越高。在这种竞争压力下, 即使经理人员的动机是追求其个人效用最大化, 他也必须把企业的目标放在首位, 经理人才市场机制能够激励和约束经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中不断创新, 按照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从事理财活动。
2.2 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方法
物质奖惩机制。由于董事会与经理人员的关系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而股东大会与董事会则是一种信托关系, 三者之间的利益追求往往是不一致的。为此, 应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 建立起奖惩机制, 促使财务经理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对经理人员实行高额薪酬制。高额薪酬是通过实行财务经理人员的工薪高出一般职工工资的几十倍以上, 来奖励财务经理人员的财务决策行为, 满足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同时, 如果财务经理人员的行为违背了公司的财务制度则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当然, 奖惩机制、财务治理乃至公司治理与财务资本市场又是相关联的, 奖惩机制离不开一个完善有效的财务资本市场, 而其作用的发挥则有赖于财务治理结构乃至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荣誉奖惩机制。这种方式主要通过新闻媒介等途径大力宣传代理人为企业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上市公司的高层经营者一般会非常注重自己长期职业生涯的声誉, 一个良好的职业声誉能反映一个代理人的熊力和绩效。声誉、荣誉及地位一方面是使经营者获得社会的认可, 产生成就感和心理满足感, 更好的激励经营者努力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意味着经营者的无形收入, 经营者所追求的货币收入最大化不是短期的行为而是一种长期的行为, 经理人员过去工作的良好声誉可能会使他获得更高的现期或未来收入, 相反较差的声誉则可能使他获得较低的未来收入。
3 企业财务监控机制
3.1 财务监控的内容
财务监控机制是财务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 公司治理中的财务监控机制可以划分为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和外部财务监控机制两部分。公司内部的财务监控主要由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等监控主体来实施。与外部监控相比, 内部监控不仅成本最低, 而且可以弥补外部监控主体事后被动监控的缺陷, 能在事中、事前主动监控, 从全方位维护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 如果内部财务监控失效, 公司不良行为就会给各利益相关方造成巨大的损失。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仅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事后核算和记账服务, 而且要求财务工作要扩大到对经济活动的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上来, 要求财务人员要参与经营、参与管理, 并为企业的总体经营出谋划策。企业财务监控机制的内涵集中表现在财务工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个字上, 即“事前预测, 事后控制, 事后分析”。
监督主体除了股东选派的代表外, 还应包括与公司有重要利害关系的金融业代表和职工选派的代表。这种组合可以使公司监督这种内部行为外在化, 有利于监督权的行使。这是因为, 股东大会选派股东代表出任监督主体, 是资本逻辑运行的基本要求。但如果将所有监督权都只赋予资本所有人行使, 显然是不够周全的。选择与公司有重要利害关系的金融业代表通过参与董事会行使监督职能, 是因为金融企业作为资本借入者为公司运作提供了大量资金, 因而承担着大量的剩余风险, 同时金融企业是公司资金的出入口, 公司资金流往何处, 置于其监督之下, 是便捷而有效率的, 也便于发挥其外部监督优势。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公司职工的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 直接关乎公司的兴衰, 职工参与监督是历史的必然, 也是公司有效运行之必需。
3.2 企业财务监控机制的构建方法
强化监督机构。财务决策监督需要独立的内部监督机构的介入。公司的监督机构包括由公司董事会授权的监事会、由董事会授权的审计委员会和经理授权的审计部门, 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的公司内部监督机构不够独立, 因此他们的判断要受到某些部门的影响, 有时会扭曲他们的判断结果, 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管部门对维护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尤为重要。具体办法是由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门等公司内部监督机构形成内部审计系统, '由监事会统一管理由股东大会授权监事会, 监事会是和董事会平行的两个部门并独立于董事会, 这样监事会才能全面行使监督职能改变监督机构成员的授权办法, 监督机构成员均有股东大会授权监事会批准。通过扩大监事会的权力, 保证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信息在监事会的直接监督之下。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首先要保证独立去向董事的独立性, 由于与上市公司没有关联的物质利益, 独立董事可以更加超脱的考虑公司决策, 减少公司重大决策的失误其次要出台有关规章制度, 以充分体现独立董事的客观公正性, 防止其被大股东收买而形成合谋博弈关系最后要保证其在董事会中占一定的比例 (一般占到董事会1/3以上份额比例较为合理) , 并赋予其相应的决策权, 而且独立董事不应该变成名誉董事, 形同虚设, 同时可以实行独立董事一票否决权。
设立专业委员会。公司量事会应设立专业委员会, 如发展战略委员会、薪酬委员会、财务投资委员会、财务预算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为董事会的专业咨询机构, 这样可以减少公司的决策失误。
充分发挥银行债权人监督的权力。中国的银企财务协调机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公司负债的以上都是来自于银行货款, 而银行只是作为公司的债务人, 既不存在对公司所有权状态的依存机制, 也不允许银行向公司派管理者。对银行来说, 这是一种责任和风险大于权利的财务机制。要彻底解决银企之间的债务膨胀问题, 须对现有的银企财务协调进行改革, 如确立银行有限介入企业财务治理机制, 鼓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认识结合等。
摘要:决策机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然而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监控机制能保证决策的执行效果与效率。本文介绍了我国企业财务激励与监控机制的现状, 重点分析了激励机制与监控机制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财务管理,激励机制,监控机制,构建方法
参考文献
[1]万燕平.财务治理在集团公司内部的配置, 财务与会计, 2001.
[2]杨淑峨.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 会计研究, 2002.
监控与评估机制 篇5
本专栏第一篇文章提出的有效教学的“3E模型”中,将有效教学定义为“旨在产生合乎或者超过预期教学目标的良好教学结果的系列教学活动”,指出有效教学的实现取决于教师、学生、资源和工具等要素的良好运行和有效利用。从教师的视角出发,有效教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可以更明确地表述为:聚焦目标,确保效果;关注学生,提高效率;活用资源,提升效益。
已经刊出的7篇文章围绕“目标”“学生”两方面进行了阐述。“目标”方面,强调通过整合三维目标确保教学效果;学生方面,强调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接下来的文章将重点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如何提升教学效益。为了充分实现有效教学,需要系统了解有效教学的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和评估方式。
一、从“3E模型”看有效教学的运行机制
在“3E模型”中,有效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结果、资源与工具、教师、学生、教学行为等(参见第一期文章)。从这些要素的逻辑关系来看,一方面,教学行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并由教师、学生、资源与工具共同支持的;另一方面,教学行为是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的中介因素,换句话说,教学目标对教学结果的影响需要通过教学行为实现,对于同样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行为所达成的教学结果不同。
显然,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行为。然而,“3E模型”只描述了教学行为的中介作用和构成要素,没有描述它的实施过程,也就不能阐明它的动态运行机制。从具体实施来看,教学行为是教师、学生、资源与工具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相互作用的主体要素,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直接进行(称为“直接教学”),也可以通过资源与工具间接进行(称为“间接教学”)。显然,资源和工具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因素。不过,资源与工具也可以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直接与学生发生作用(称为“自主学习”)。以上各种教学或学习形式,都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进行的。
无论是哪种教学或学习形式,有效教学的实现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直接教学中,学生在与教师直接互动中获得学习结果;间接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与资源互动而获得学习结果;自主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地与资源互动而获得学习结果。因此,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要素。为了阐明有效教学的运行机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分析。
在阐述学习状态和自我调节学习与有效教学的关系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基本要素和过程。具体说,由动机、情绪、注意等个性倾向性构成的学习状态始终伴随着学生学习过程并支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而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既是一种调节能力,也是一种调节过程。从“3E模型”所涉及的要素来看,自我调节学习可以分为对学生自身的调节、对资源与工具的调节、对教师的调节、对时间与空间的调节四个方面。其中,对学生自身的调节包括对学习状态的调节、对学习过程的调节、对学习结果的调节三个方面;对三类外部要素的调节属于外部资源管理策略。此外,在直接教学或间接教学中,学生还受到来自教师的外部调节。以上有效教学的运行机制可以用图1描述出来。
图1 有效教学的运行机制
二、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本专栏第6期的文章中,作者从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学业不良的影响因素,并从中遴选出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这里进一步根据有效教学的“3E模型”和运行机制,对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个体因素方面,与学生学习成绩或学业不良有关的因素既包括智力、兴趣、动机等心理因素,也包括近视、重听、疾病、轻微脑功能障碍等生理因素。由轻微脑功能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听说读写及推理等方面的困难称为学习困难,通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并表现为学业不良。因此,对于学习困难及智力低下的学生,需要开展专门的研究和实践,一般不纳入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在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重点关注个体的心理因素,可以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其中,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动机、情绪等因素;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习惯、能力、人格等因素。在个性倾向性方面,本专栏考察了综合各种倾向性因素的学习状态与有效教学的关系;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本专栏从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策略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涉及习惯和能力两个方面,并与学生的人格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涉及过多心理学理论和测量工具,本专栏没有直接考察学生的人格类型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环境因素方面,与学生学习成绩或学业不良有关的因素可以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文化水平、教养方式等;学校因素包括办学条件、学校文化、教师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习俗、社区生活条件等。这三个方面因素中,学校因素是有效教学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说,学校办学条件会直接对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和学习策略产生影响,或者与学校文化一起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产生直接影响,而教师教学方式与师生关系又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自我调节学习、学习策略等心理因素,进而影响有效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可用图2表示出来。
图2 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图
三、有效教学的评估方式
有效教学的“3E模型”从“效果”“效率”“效益”三个角度分析有效教学的内涵,并建立“教师-学生-资源”的三角互动关系来解释有效教学的结构。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分别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益三个方面评价有效教学的实施水平,从“教师-学生-资源”的三角互动关系评价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nlc202309031953
1.目标与结果的关系——对教学效果的评估
所谓教学效果,是某一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教学结果,既包括与预期教学目标相符合的结果,也包括超出预期目标的结果。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通过考察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的关系进行。本专栏2-5期的文章中,分别对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并提出“在每一节课中整合三维目标”的观点。根据这一观点,可以按照三维目标的结构对教学结果进行测评,并分别对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评估。
这方面,国际学生评价实践项目(PISA)的做法值得借鉴。该项目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他们是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阅读素养、科学素养和数学素养。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对各国的基础教育水平进行比较,同时也为各国政府研究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参照。显然,这是一种在国家层面上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下面,以科学素养为例,说明PISA如何实现对一个国家科学教育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PISA将科学素养分解为科学情境、科学能力、科学知识以及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若干成分,每个成分又包括若干子成分,用于指导具体的试题编制和水平认定。在试题编制中,PISA将科学素养的四个方面整合到一个框架中:试题取材涉及科学和技术的生活情境,在该情境中需要学生表现出一定的科学能力;而学生表现的水平受制于学生知道什么和如何应对。从整体测试来看,PISA的测查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三个方面,其中,态度维度不单独编制测验项目进行评价,而是依托或嵌入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两个维度的测验项目中。态度题不参与分数计算,但会占用大约11%的测验时间。
测试结果呈现方面,PISA采用一个等级连续体来描述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将科学素养水平分为由下至上逐次提升的6个等级,并对不同等级的表现进行能力描述。这样,结合教学目标设定的水平,就能计算出教学结果的实现程度,作为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估。如果教学结果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设定的水平,则教学效果的数值小于1;如果刚好达到设定的水平,数值等于1;如果超过设定的水平,数值大于1。
2.结果与时间的关系——对教学效率的评估
“3E模型”中,“教学效率”是通过比较教学结果与所花费教学时间的数量确定的,可以从三个角度评估: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教学结果的数量;在给定时间内产生的教学结果的数量;获得指定教学结果所需的时间。
第一种评估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即使对于可以定量测评的教学结果,也难以将其分解得足够细,从而被平均分配为单位时间所产生的教学结果的数量,例如,每分钟掌握的知识点数量,或者每分钟获得的分数等。
相比之下,采用第二种或第三种评估方式,就能避免以上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将教学结果分解为细小的单元(知识点或分数),而是指定需要达到的等级或分数,并根据学生达到这一等级或分数所花费的教学时间的数量来确定教学效率。花费时间越少,效率越高;也可以统一规定某一具体的教学时间,考察学生经过这一时间的学习后所获得学习结果的分值或等级,获得的分数或等级越高,效率就越高。
3.结果与资源的关系——对教学效益的评估
“3E模型”中,“教学效益”是通过比较教学结果与所消耗教学资源的数量确定的,可以从三个角度评估:①消耗单元资源所获得的教学结果的数量;②指定数量的资源所获得的教学结果的数量;③获得指定教学结果所需消耗的资源的数量。教学资源既包括教学场所、教学材料、教学工具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习伙伴等人力资源。从广义上看,时间也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因此,教学效率可以看成是教学效益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一种评估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即使是对于可以定量测评的教学结果,也难以将教学结果的数量分解得足够细,从而被平均分配为单位资源所产生的教学结果的数量,并且,教学资源的数量也难以用一个统一的计量单位加以确定。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占用或消耗物质资源或人力资源所需的费用进行计量。
相比之下,采用第二种或第三种评估方式,就能避免以上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将教学结果分解为细小的单元(知识点或分数),而是指定需要达到的等级或分数,并根据学生达到这一等级或分数所消耗的教学资源的数量来确定教学效率。消耗资源越少,效益越大;也可以统一规定某一数量的教学资源,考察学生在这些资源的支持下所获得学习结果的分值或等级,获得的分数或等级越高,效益就越大。
4.教师-学生-资源的关系——对影响因素的评估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教学结果的水平与教学目标预设的水平,可以确定教学效果;通过比较教学结果的水平与所花费的教学时间,可以确定教学效率;通过比较教学结果的水平与所消耗的教学资源,可以确定教学效益。三个方面的评估都围绕教学结果展开,属于终结性评估。这种评估能解释“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为了解释“为什么”,需要进一步考察教师-学生-资源之间的三角互动关系。
根据本文所描述的有效教学的运行机制,教师-学生-资源之间的三角互动关系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①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看,主要包括教师讲授、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等行为;②从教师与资源之间的互动关系看,主要包括教师占用教学场地、使用教学设施和教具、利用教材及其他消耗材料、教师之间的协同备课和互助等行为;③从学生与资源之间的关系看,主要包括学生占用教学场地、使用教学设施与学具、利用学习材料及其他消耗材料、学生向其他专业人员求助、学生同伴之间的讨论和互助等。通过分析以上各种行为,可以对教师-学生-资源之间的三角互动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各种“为什么”的问题。如,为什么某一教学活动的效果不理想?为什么某一教学活动的效率不高?为什么某一教学活动的效益不大?
nlc202309031953
以上各种行为涉及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学校文化等方面,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专栏接下来的几期文章,将分别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为教师和学校推进有效教学提供支持。
本期文章对有效教学的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和评估方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阅读本文,您是否对有效教学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除了本文所涉及的内容外,对于有效教学,您还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互动链接·
上一期,本刊刊登了李亦菲教授的《自我调节学习与有效教学》,老师们积极参与讨论,本期选登部分观点并“在线”与李教授互动。
【上期“跟贴”】
有效的学习,学习者应该“对自己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进行监视、调节和控制”。
面临学习困境时,学生需要寻找指点迷津的人。寻找的过程,其实是意志控制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发现,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满脸困惑地来到教师面前诉说心声,请教师给他指引学习路径时,不论教师所说的方法有多少适合他,他都会在此后的时间里取得很大的进步。这不仅是“亲其师,信其道”的自我调节,更是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意志控制。
有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一名学生和周围人的关系融洽,能心情愉悦地探讨问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陷入同学矛盾的漩涡之中,心情纠结,学习效率自然低下。这应该是不能进行内隐控制的结果了。
(江苏省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 乔 舟)
自我调节学习中,认知策略是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因为认知策略主要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学习者知道了如何学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段话的意思。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经意间,我发现小洁出神地盯着墙上的名人画像,就让她谈谈感想。小洁站起来,若有所思地说:“我感觉爱因斯坦的话正好解释了高尔基这句话。”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到墙上,“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这句话确实能很好地阐释那段话的意思。
小洁利用自己的认知策略进行自我调节,理解文本语言,进行自觉自主的学习。这种策略让学生自己知道怎么去学习,比老师的说教和指点更有效。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 刘剑华)
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情绪控制力较差,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逐步提升他们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一是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全体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二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利用好有意注意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不打持久战、疲劳战。三是恰当地运用鼓励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四是树立榜样。学习始于模仿,行为表现亦然。教学中,教师肯定自我调节学习做得好的学生,会激励其他学生向这些表现好的学生学习。
学生具备了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嘉鱼县鱼岳镇第一小学 雷平南)
【专家回复】
我一直顾虑着一件事情,用老师们生疏的心理学概念来阐述教学和学习的问题,是不是会让老师们难以理解和接受?但是,如果不用这些术语,我又很难在很短的篇幅内系统地阐述有效教学的观点。
看到老师们的跟帖,我的担心消除了很多。看来,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还是能够接受和理解一些心理学概念,并利用这些概念解读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乔舟老师用实例表达了自己对外显控制和内隐控制的理解。其中,外显控制是对外部环境中影响学习的资源因素的控制(如向教师提问),内隐控制是对自身内部的动机、情绪等的控制。
刘剑华老师举了自己课堂上的一个实例来说明学生的认知策略对有效教学的重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实例中,学生所用的策略既是一种深加工策略(用另一种形式表述课文内容),也是一种资源管理策略(寻找环境中的资源来辅助课文学习)。
雷平南老师介绍了自己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四种做法,并强调了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
本专栏9月份的文章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对有效教学的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和评估方式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希望有助于老师们进一步理解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监控与评估机制 篇6
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依据与意义
近年来,政府开始重视通过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来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2011年起, 教育部试点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报公布制度。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高校自我评估,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2013年教育部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并把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构与体系的建立作为一项总要考核内容; 同期,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也发布了《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并将此作为审核评估重要填报工作内容之一。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纷纷推出质量年报制度及本科教学质量状态数据库系统。以上种种政策和举措,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地方部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心和担当;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建设涉及面较广, 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也较多,有不少学者因而开展了专题研究探索。曾小彬从决策机构、运作机构、保障机构、 质量检查及评估机构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的构想[1];黄爱华、方鸿琴等分别对英、美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2,3];李明对部分中国研究型大学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国内985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及举措的主要特点[4];孙莱祥等对我国部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开展了专项调研,归纳出五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5];汪劲松探索并试点了基于专业与课程评估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6];李志义等对教育部审核评估的范围结构及内涵进行了解析[7];卢晓东对教育部提出的本科教育质量25项核心数据进行了拓展思考[8];鲍洁阐述了专业认证对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9];邹晓平从学校使命、质量观、质量标准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举措和预期目标、评价指标、方法、程序及结论等方面论述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逻辑框架[10]。从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著述中不难看出,现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内涵还不完善,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系统化的梳理和总结。
具体到每一个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而言, 要及时、全面地解决教学质量生成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就需要建立起一套与学校定位相吻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与专业特色相契合、 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这对于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确保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内涵
笔者在分析借鉴部分国内外本科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与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高校的具体实际,从本科教学的组织结构、质量监控与评估层次、质量闭环控制体系构架、质量状态数据平台、质量保障的制度建设以及质量报告的编制等六个方面来探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的内涵建设。
(一)合理完善的组织机构
基于“管、办、评”分离原则设立的本科教学管理机构一般至少应包括办学主体、教学管理机构和质量监控与评估机构等三类相对独立的机构,同时,为协同支持质量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发挥更好的效果,一般需要有专门的教学发展机构来提供“如何教”、“如何学”的教学技术培训,并进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专门研究。该类机构一般设置为“教学发展中心”或 “教师与教学发展中心”。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二)监控与评估层次分类
校(院)两级质量监控与评估机构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监控与评估对象可分为四个层次,包括校级、院(系)级、专业级和课程级,对不同层次考查的内容和侧重各不相同,且评估机构也有内、外之分。表1列出了针对四个层次对象的监控与评估重点、机构和结论形式。
(三)质量闭环控制体系的构架
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控制框架,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反馈与前馈、 主控与副控相结合的控制框架应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体系构架如图2所示,该构架主要针对校、院级和专业级的质量监控和评估。对于课程评估,框架中的设定值、被控对象等适当调整后,也同样适用。被控对象:教、学、管全过程,可细分为校、院级和专业级等三个层次的过程; 对于课程监控与评估,被控对象应为课程本身的教学过程。
(四)质量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设
一套完善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需要有一套科学、翔实的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平台来支撑。从控制理念上来讲,需把教学质量标准或指标定义成状态变量,且通过一定方式采集、估算获得,才有可能对该质量数据状态变量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在定义质量指标状态变量时,需确保其可观和可控。
该平台在符合内控(院系、专业自评)和外控(审核评估、专业评估、认证等)的总体需求基础上,应具备以下功能:质量指标数据字典的定义和内涵说明,基础数据库构建,数据采集及评估数据量化,指标管理,监控策略的实施,数据横向、纵向、趋势分析,质量综合评价、阶段性评价等。
本文作者另有论文专题讨论“高校教学质量状态数据中心的内涵建设”,本文不再赘述。
(五)质量制度保障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需要有合理分工的教学组织结构、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及质量状态数据支撑平台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助力的“人、财、物”保障制度。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经费的持续投入,在“财、物”方面已有很大改善,剩下的关键就是“人”。如何制定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质量保障制度,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可以基于以下两点来考虑。
第一,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学习体验。学习资源如何尽可能长时间地向学生开放,如:教学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图书馆、考研复习教室等;如何确保学生得到足够的指导,如:如何做好专业引导、学业指导、课程答疑、职业规划指导等;如何给学生创造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如: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尝试、国际学习交流、转专业机制等,都是制定保障政策的依据。
第二,以教师为本,引导教师重教、乐教、善教。通过提高本科教学业绩激励标准、落实教授上课制度、发挥教授会“教授治学”的教学治理功能、推进课程评估制度和系统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与发展指导等举措,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六)质量报告的编制
质量报告按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层次分类,可分为校级、院(系)级、专业级和课程级等四类质量报告, 用以回应社会、评估专家、主管部门、校(院)领导、同行等不同受众的关切,切实推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1.校级年度质量报告。校级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公布的目的及报告主要内涵一般可包括:宣传高校办学理念与特色,突出办学定位和特色;回应不同受众对高校的规模、师资、设施、学风、就业等问题的关切;留下高校在教育年度目标、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效等改革的轨迹;推动阶段性改进措施和预期目标的教育质量持续改进。
2.院(系)级年度质量报告。以学校质量报告主要内容为参照,围绕学院特点,宣传学院办学理念及特色,回应受众对学院下属学科专业建设的关切,阐述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目标及举措。
3.专业自评报告。依据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或《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及《专业补充标准》,对专业质量指标逐项进行达成度评价,本校所在地区的教育部门据此出台了具体的专业达标评估、选优评估(试行)以及工程教育专认证通用标准的指标体系。自评报告应实事求是地开展自评,对每项的评价结论都应提供有效的佐证材料或支撑材料。
4.课程年度评估报告。课程年度评估报告是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的集中体现,报告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课程培养目标及其和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分析; 课程对于学生毕业要求(知识、能力、素养)所承担的具体培养任务及其达成度定量分析;学科同行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改进的机制及其效果;针对上一年度的整改措施,教师持续开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革新、改进的举措及效果;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等反馈意见及其针对性分析及回应;根据以上各项分析结果,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普遍出现了新气象,广大师生和管理者的质量意识逐步加强,评建工作的参与度大大提升,教学质量也得以切实提高,收效显著。总之,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过程中, 加大力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该体系在华东理工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摘要: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依据与意义出发,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从组织结构、质量监控与评估层次、质量闭环控制体系、质量状态数据平台、质量保障制度以及质量报告的编制等方面探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建设,以确保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教学质量。
监控与评估机制 篇7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 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突破, 网民的意见在互联网中聚集, 进一步成为网络舆论, 已经对我国的现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总体上来看, 网络舆论突发事件会给国家政策安全带来冲击, 混淆人民群众的视听, 因此, 宏观舆论的研究, 作为网络内容安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开始受到舆论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的高度重视。
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发展到现在, 出现了许多原型系统和市场产品:国内包括方正智思——网络舆情互联网信息监控分析系统及舆情预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的网络媒体内容监管系统、军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军犬舆情智能监控系统等, 对网络舆情的分析提供了多种辅助手段。国外相关产品有:Autonomy公司发布的三大系列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应用产品等。
这些网络舆情产品都能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与合理分析。然而, 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因素, 造成了网络舆论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随时间规则连续的, 有可能在一小段时间内没有人发帖, 而在有些时间段内网民高度关注, 讨论热烈。这样, 就笔者所掌握的材料来看, 目前已有的舆情产品尚未针对舆论信息相对于时间的无规律性做出专门的设计。本文通过态势评估的方法, 对网络舆论信息实时分析, 根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监控策略, 从而使网络舆论监控更具针对性, 解决了网络舆论信息相对于时间的无序性问题。
本文以宏观舆论形成中的标志性现象为突破点, 采用态势评估的方法来动态监控网络舆论演化, 综合专家系统和贝叶斯网络等各种技术与知识, 实时跟踪舆论动态, 分析舆论倾向。本文提出的基于态势评估的网络舆论监控引导系统解决了网络舆论信息采集与信息分析脱离的问题, 可以根据前一周期的舆论信息来动态调整本次监控策略, 从而使舆论监控更具针对性, 保证了网络内容的安全, 提高了网络舆论监控效率。
1 态势评估介绍
态势评估 (Situation Assessment) 是信息融合理论的高层功能模型。信息融合, 原称数据融合, 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海军首先提出的, 它是一个对来自多传感器和信息源的数据、信息进行检测、联合、相关、评价及合并的多级、多方面处理过程, 最终获得提炼后的状态和目标评估及对局势和威胁的及时、全面的评价。
到目前为止, 态势评估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只有大量对态势评估的功能描述, 最著名的就是美国国防部的联合领导实验室JDL (Joint Directors of Laboratories) 的数据融合处理模型中的描述:态势评估是建立关于作战活动、事件、时间、位置和兵力要素组织形式的一张视图, 将所观测到的战斗力量分布与活动和战场周围环境、敌作战意图及敌机动性有机地联系起来, 分析并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 得到关于敌方兵力结构、使用特点的估计, 最终形成战场综合态势图。
由于态势评估根据实体和被观察事件的关系, 结合先验知识和多源实施观察数据来确定实体的意义。在态势评估中, 尤其强调关系信息, 例如实体间的自然亲近关系、通讯拓扑关系、因果关系和隶属关系等。
利用态势评估的这些功能, 网络舆论监控系统将其应用到网络舆论监控中。根据分布式网络爬虫收集的网络数据, 结合知识库和专家系统, 分析当前舆论状态, 并根据分析结果, 实时调整爬虫爬行间隔、爬行深度、爬行宽度和聚焦内容等设置, 从而有针对性地收集数据以更高效地监控网络舆论。这样, 在第一轮大范围的从网络上收集舆论信息之后, 经过基于知识库的态势觉察后, 会发现一些较有威胁、需要加强监控的话题。根据态势评估的思想, 系统将把该信息传回爬虫, 进行定向爬行, 从而在短时间内针对某个话题进行智能监控。
2 系统框架
网络舆论监控引导平台在态势评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设计。借用通信系统的思想, 本平台按照流程主要分为四个子系统, 分别完成收集、存储、预处理、分类、分析、态势评估、预测、系统管理八个功能。这四个子系统中每个部分都是相对独立的单位, 它们分别都有其各自的构建特点及职责功能, 但在平台运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呈现系统性、协作性的运作状态。系统框架见图1。
(1) 信息采集:实时采集网络舆论数据并存储, 根据态势评估结果动态调整信息采集策略, 实现动态监控网络舆论的功能。
(2) 信息处理:解析存储的数据, 去掉大量页面冗余信息;分析经过去噪后的数据, 具体包括:分词、摘要、聚类、热点发现以及敏感话题发现。
(3) 态势评估:根据本地服务器已存的舆论数据, 结合相关知识库和专家系统, 分析当前舆论所处的演化阶段, 从而调整下一阶段数据采集器即网络爬虫的数据采集策略及引导策略, 便于更有针对性地监控引导该话题。
(4) 信息发布:将态势评估后的结果发布到平台上, 实现人机间双向交互。
3 态势评估流程
本平台在对网络舆论监控引导中态势评估的整个流程是:首先将从一直监测着网络数据的网络爬虫得到的网络舆论数据进行去噪音、分类分析, 根据数据挖掘得到的结果, 结合知识库进行态势觉察, 根据觉察结果得出具体舆论参数数值;在态势理解阶段, 根据受到的具体舆论参数数值更新各个备选态势的确信值分配;在态势分析阶段基于之前的确信值分配, 利用贝叶斯网络技术评价每个备选态势的可信度, 得到最终解, 即该类型网络舆论的演化阶段, 预测其演进趋势, 并指导网络爬虫进行下一阶段的数据采集。态势评估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基于态势评估的舆论监控引导过程分为七个具体步骤:
(1) 监测网络:一方面利用网络爬虫对网络舆论进行实时监测, 将监测到的数据传入下面的态势觉察步骤中, 以备判断目前舆论演进情况;另一方面接受态势分析后的指令, 调整数据采集方案。
(2) 态势觉察:结合知识库, 在已有的舆论研究结果的接触上, 判断数据挖掘后的舆论信息是否与已判断的舆论类型一致, 如果不一致, 则继续监测;如果一致, 则将该舆论数据传入下一个步骤。
(3) 传播数据:将新收到的舆论数据传播给态势评估的各个部分。
(4) 态势理解:根据收到的舆论数据更新各个舆论演进模型的确信值, 从而为新一轮的态势评估做准备。
(5) 数据反馈:更新后的确信值反馈回网络爬虫, 引导网络爬虫有目的地采集对于该态势评估有用的网络舆论数据。
(6) 态势分析:判断更新的确认值是否支持已确定的网络舆论类型, 如果是, 则确定该网络舆论类型;如果不是, 则返回网络爬虫接着监测网络舆论数据。
(7) 决策:当评估出网络舆论的具体特点, 及其模型后, 预测其演进趋势, 并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
4 关键技术
4.1 专家系统
之所以称为专家系统, 是因为通过该方法所获取的知识以及思维推理方式都来自于专家。但目前的专家系统的知识来源也有可能是专业人员或其他学习途径, 因此统称为基于知识的系统。本文针对专家系统知识的不同来源, 将专家系统分为知识库和人工辅助系统。其中, 知识库即已有的舆论研究结论, 已上升到理论阶段;人工辅助系统即专业人员根据经验和思维推理进行的辅助评估。
由于态势评估的分析对象是经过网络爬虫得到的舆论信息, 可能是片面、模糊的或不准确的;知识库也是经验性的;求解过程需要反复试探;造成了求解结果也可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 结合专业人员的人工辅助手段, 可以解决该病态结构问题。
专家系统共包括五个部分:知识库;人工辅助;含有动态、静态数据的全局数据库;推理机;人机接口;知识获取组件和解释组件等。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进行知识表达的机制有很多种, 例如产生式规则、语义网络、框架、脚本等。推理机根据收到的数据在知识库中进行搜索并得到结果。
4.2 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网络 (Bayesian network) , 也称贝叶斯置信网络, 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一种很重要的推理技术。它是基于概率推理的图形化网络, 而贝叶斯公式即式 (1) 则是这个概率网络的基础。贝叶斯网络是基于概率推理的数学模型, 所谓概率推理就是通过一些变量的信息来获取其他的概率信息的过程, 基于概率推理的贝叶斯网络是为了解决不定性和不完整性问题而提出的, 它对于解决网络舆论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关联性问题有很大的优势。
式 (1) 中, P (H[, 1]) 、P (H[, 2]) 称为基础概率, P (A/H[, 1]) 为击中率, P (A/H[, 2]) 为误报率。
在网络舆论监控引导中, 主要应用贝叶斯网络的网络推理能力, 实现网络舆论的态势评估。其核心思想在融合多源异类信息的同时, 为内涵方法提供一个有效的推理步骤, 从而简化系统的计算。
根据贝叶斯网络的原理, 以概率网络的形式表示网络舆论态势评估过程中的定性关系, 建立网络舆论分析中各个变量间以及变量与演化结果间依赖关系的图形模型。根据已有的关于网络舆论的知识库和经验, 总结以往网络舆论现象, 挖掘内在因果关系, 归纳决定网络舆论演化的参数的概率分布。在新一次态势评估中, 利用之前的舆论演化参数的概率分布, 决定本次态势评估结果。
5 结论
由于网络这一特殊传播媒介的无组织、传播速度快、匿名制等特性, 使得网络舆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无序性。现有的大多网络舆论产品都忽略了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之间的关系, 即舆论信息采集和舆论分析想脱离。这样, 很难实时根据舆论的演化情况实时动态调整舆论监控策略。本文提出基于态势评估的网络舆论监控引导系统方案将态势评估应用于网络舆论监控引导中, 解决了以往舆论信息收集和舆论信息分析脱离、盲目收集网络舆论数据的问题, 从而实现实时、高效、智能的网络舆论监控引导, 有效地保证了网络内容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2]巴宏欣, 赵宗贵, 杨飞, 董强, 张涛.态势估计——概念、内容与方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
[3]林晓强, 常国岑, 杨凡, 燕海涛.态势评估领域知识的表示方法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6.
[4]Miao A X, Zacharias G L, Kao S P.A computation situation as-sessment model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operations[J].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A-Systems and Hymans.1997.
监控与评估机制 篇8
1.1 进一步完善我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建立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实现对教学与教学管理全过程的适时监控,全面了解和掌握学校日常教学状态,及时、全面、高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反馈,为校领导调整学校发展战略、学院进行教学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2 加快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步伐
利用网络技术长期、动态地存储大量的监控与评估信息,有利于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反馈、查找等,避免由于人工统计而出现的数据误差,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实现监控与评估工作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网络化运作的飞跃,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了教学质量监控的效率和客观性。
1.3 实现多元化的网络教学评价
学校领导、专家、同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根据听课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设计、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促进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1.4 实现教学及教学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控
通过网上监控系统,学校、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能随时上网查看、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管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教学质量事后监控为过程监控,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对教学全过程实时记录、实时监控、实时信息反馈,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构建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的可能性
2.1 网络技术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我校搭建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利用网络技术全面整合学校校园网、教务管理系统、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及时、全面、高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反馈,为校领导调整学校发展战略、学院进行教学改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2.2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作为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手段和方法,为我校网络化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的数据采集、运行方式、维护管理和评估指标及指标内涵设置提供了样式和标准。将网络监控系统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将现有的数据平台指标体系整合为监控系统的监控指标,利用网络技术将一年一报的指标数据改变为及时发生及时填报的实时监控指标,实现数据平台的常态管理和动态监控。
2.3 教务管理系统
学校运行多年的教务管理系统融合了日常教务工作的所有信息,为我校构建科学化、信息化的网络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提供了平台。网络监控系统将与学校现有教学管理数据库接口,保证学生、教师、专业、课程的一致性,实现联合运行、教学资源(数据)共享,合理地利用教务数据进行监控信息的汇总、分析,确保监控与评估的准确有效。
2.4 校园网
随着学校数字化校园网的建成和完善,为我校构建一个开放性的网络监控系统搭建了硬件平台,也为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手段的现代化、网络化和实时化奠定了基础和条件。网络监控系统将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校园网的资源,构建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开放性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打破学校围墙的界限,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触角延伸到企业(行业)、社会,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可信度和效用度。
3 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的特点
3.1 动态性
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将变静态的终结性评价为动态的过程性评价,高效实时地对各类各项评价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分析,以便学校各相关部门对教学全过程实施动态监控与管理。
3.2 及时性
教学各方可通过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及时对学校的教学、教学管理、教师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实一体的教学的情况做出实时监控评价,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教情、学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3 准确性
基于网络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将充分发挥网络和数据库的效能,通过设计好的业务规则和约束机制,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流程,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因人工操作造成错误的可能性,保证监控与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4 开放性
网络化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将封闭式的教学质量监控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领导、专家、教师、学生、企业(行业)专家可随时在校内、校外登录校园网进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完成评教工作,实现对教学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测与评估。
3.5 保密性
实施网络评教,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促使教学管理部门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监控评估系统对各类质量监控信息进行分级权限管理,对教师的评教信息进行保密管理,充分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实践
我校在长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
4.1 院校二级督导制度
由校级督导组———学院督导组组成的二级教学督导,校级教学督导组由学术、教学、管理等方面造诣较深的资深专家组成,由教务处组织开展全校的督教、督学、督管工作;各学院教学质量督导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负责对本学院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督导。
4.2 日常教学考试巡视制度
由校级督导组、教务处、学院督导组联合完成全校日常教学周及考试的巡视工作,了解和掌握日常教学的开展情况,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巡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环境。
4.3 听课制度
开展包括学校相关领导、专家、教师在内的各种经常性听课活动,让各类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情、学情、管情,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及时加以研究解决,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4 学期检查制度
建立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的日常教学检查制度,将学校教学全过程的检查工作由期初到期末贯穿始终,围绕三个不同阶段的检查重点和检查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分别对期初教学的准备情况、期中教学的开展情况、期末教学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4.5 学生信息员制度
在学生中选聘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信息员,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学生信息员负责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活动、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使有关部门和领导能够及时了解有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解决。
4.6 专题调研或专项检查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或特殊问题,采用专题调研或专项检查的方式,充分了解情况,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与方式,专项问题专项解决。
4.7 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制度
建立科学严密、行之有效的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制度,对违反规定造成教学事故的相关责任人,依据教学事故的危害程度进行事故认定和处理是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4.8 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高职院校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目前,我校教务部门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实践,遵循全面性、定量性、形成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按照课程类型的不同制定了用于学校领导、专家、同行的《领导干部听课表》、《新教师听课表》、《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表》、《理实一体课堂教学评价表》、《校内实验(实训)评价表》,制定了用于学生的《理论课课堂教学评价表》、《理实一体课堂教学评价表》、《校内实验(实训)评价表》,通过评教指标体系反映我校不同类型课程教学质量形成的内在规律,从不同的角度体现教学质量的状态,为诊断、矫正课堂教学中的质量问题,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5 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的构建
5.1 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子系统
该系统是网络监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监控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状态和数据信息收集,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反馈、修正。收集信息包括:日常监控、日常教学考试巡视、各类听课评课、教学检查、专题调研、专项检查的情况及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监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同时,也为校院两级领导进行日常教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5.2 教学质量网上评估子系统
网上评估子系统是该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即领导、专家、教师、学生、企业(行业)专家按照系统提供的各类评价标准完成领导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社会评教、教师评学等网上评教工作;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院工作水平评估,按照《学院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专业建设评估方案》的要求完成对学院、教师、专业的网上评估;根据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的要求完成各项网上检查工作;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填报要求自动生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并对评估及检查过程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到带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5.3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子系统
通过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子系统将各项评估结果、检查结果、评教结果以及领导、专家、教师、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院(部)和个人;将各类评估报告、检查分析报告反馈给决策系统,以实时改进和提高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质量;根据系统的权限划分,教学相关部门的各级领导、教师可通过网上查询系统查询所属部门和教师的评估结果,使评估各方实时了解和掌握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状况和个体情况,促使教、学、管各方关心教学质量和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6 结语
结合我校当前的发展态势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实际,构建一个基于网络技术的多元化、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开放的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既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的建成,将极大地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加速我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网络化、信息化、科学化的进程,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广弟.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44.
[2]邱丽敏.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2003(04).
监控与评估机制 篇9
一、高校科研项目监控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过去我国计划经济惯性作用的影响,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在对教师的项目科研工作进行监管时, 仍然习惯于沿用传统的监管制度和办法。这些传统的监管措施严重脱离了实际的需要, 没能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 无论在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策划等环节进行监管时, 都有可能出现种种问题, 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项目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 使高校的科研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具体而言当前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管理理念落后。由于高校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不仅涉及面较广且包含的元素较多, 要想促使高校的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必须依赖于各相关方的互相合作与协调, 因为高校科研项目监控管理机制的科学、有效化, 能够为其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 由于我国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 在长期受到这种经济体制的影响下, 一些高校在对科研项目监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普遍存在着轻管理重科研的落后思想, 科研监控管理的重要作用对项目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当中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只是仅仅充当着一个传话筒的功能。科研项目监控管理人员也只是扮演着单纯的办事人员, 其自身在监控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科研项目监控工作的被动化, 对项目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二) 评估方式不合理。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是判断一个项目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 它贯穿于科研项目监控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 从科研项目最开始的立项到最终的成果鉴定都始终离不开项目评估。就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的评估方式来看, 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 如, 评估标准不规范、评估主体任意等, 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评定。一些评估人员在对科研项目进行评估时, 习惯于将国外已存在的科研事例作为评估参考目标, 而对于一些原创性较强的科研项目, 由于缺乏事例参考, 就采取搁置的办法, 不对其进行评定。此外, 一些高校将教师的科研数量作为评估的重要指标, 而忽视了对科研质量的评定, 致使高校的科研工作多是一些短期的研究行为, 且在科研成果的取得上十分不理想。如, 在对教师的职称、优秀工作个体等进行评定时, 学校主要是依据教师所承担科研项目的多少、发表论文的数量, 对于项目的科研执行情况却很少提起。
(三) 监管制度过于宽泛化。当前一些高校的科研项目监管部门在制定监管制度时, 过于宽泛化, 没能将地区或是行业的科研发展特点很好地体现出来, 这就导致了高校科研项目监控机制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不能对具体地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决。如, 一些监管制度在制定之初由于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常常会由于标准不统一、制度缺陷等原因而需要经常性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对项目的科研活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 一些高校的监管部门, 并没有对规章制度的具体管理形式进行正式的确立, 在实际工作中只是以具有临时性的程序、通知、命令等形式来对项目监管的相关事项进行发布。这种监管形式具有一定的专断性、任意性、偶然性, 在对项目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一旦有问题发生, 将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控。并且, 一些高校在构建科研监管制度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照搬”的现象, 在不对项目的类型、内容、形式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就笼统采取同一种方式对其进行监管, 这种做法是极为不科学的, 对科研活动中各种问题的顺利解决是极为不利的。如, 深度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的项目, 在过程管理、立项方式、成果评估等方面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自身以及所在区域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监管制度, 以对高校的科研监管工作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引导, 如若不然不仅不利于高校科研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还会使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被打击, 给科研监管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和困难。
二、高校科研项目监控机制的完善策略
(一) 强化监管职能。高校科研项目监控管理部门作为最基层的科研管理单位, 能够将市场需求与高校科研资源之间进行良好的连接, 相比较其它部门来讲, 高校科研监管部门获得与企业以及上级监管机构接触、交流的机会也较多。为进一步对高校的科研项目监控机制进行完善, 提升科研监管部门的服务质量, 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一是必须从监管部门自身出发, 对高校科研监管部门的职能进行强化。具体来讲, 应进一步提升高校科研监管人员的服务意识, 使其在树立正确工作态度的同时, 能够协调好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对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进行引导, 帮助其解决研究经费、设备等问题。二是对高校科研监管人员的管理意识进行强化, 提升对高校科研工作的监管水平, 促进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的实现, 保障高校科研工作的稳固发展。同时还要严惩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私自挪用研究经费等行为, 在最大程度上起到净化高校科研环境的目的。三是对高校科研监管人员的激励意识进行强化, 以使其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使其内在的各种潜能得到激发。针对不同阶段的科研监管工作,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竞争激励、目标激励、组织激励、物质激励等方式, 来制定科学的人员奖励办法, 使高校科研人员的项目申报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调动。
(二) 促进科研项目内部组织管理。要想进一步对高校的科研项目监控机制进行完善, 就必须加强对项目科研组织的内部管理, 使组织内部的项目负责人员与外部的科研监管人员一起形成内外合力, 保证高校科研项目活动的顺利进行。一是高校科研监管人员要加强对项目科研负责人的领导。在不同的科研阶段, 使科研负责人能够通过说服、感召、专家等权利, 以及各种管理方式的运用, 来对高校的课题科研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如, 项目负责人在科研初期要对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以及角色进行明确的划分和确定;在科研中期, 要为小组的科研活动提供各类支持, 并对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指导;在科研后期, 要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对决策进行研究, 鼓励小组成员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对科研项目组要加强监管。通过在项目组中实行协议制来对项目组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从利、权、责三方面构建完善的工作约束、激励机制, 使高校项目研究相关活动的运行更具有序性和稳定性, 切实保障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制定与项目组相对应的激励机制, 以更好调动组内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每一名成员的能力在科研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从项目组成员的实际物质需求入手, 制定完善的奖励政策, 对其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正确的评定, 还可以从其更高级别的成就需求、精神需求等方面入手, 为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 对其劳动成果、付出等给予充分的尊重。
(三) 完善项目评估体系。高校科研项目监控机制的完善, 离不开科学、健全的项目评估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 高校要切实保障项目监管、评估、遴选的公正、客观、科学性, 在对高校科研项目监管部门的职能进行充分发挥的基础上, 努力对高校现有的项目评估体系进行完善, 以实现对项目科研活动的全程化控制、跟踪、评估, 进而使科研绩效得以提升。具体来讲, 一是需要注重对科学评估方法的选取, 以提升评估方法在科研活动中的导向作用。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 可以根据不同的科研情况, 通过对科学计量法、科研收入法、同行评价法等评估方法的灵活运用来开展项目评估活动。二是促进高校科研评估体系的构建, 以制定科研、严格的评估程序;明确评估重点;将科研项目的质量与数量一起作为基本的评估指标;对科研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
三、结语
总之, 高校科研项目监控机制的完善, 不仅对我国高校项目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并且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要想对高校当前的科研项目监控机制进一步完善, 就必须在正视高校科研监管机制问题的基础上, 来逐步探索高校科研项目监控机制的完善策略, 以保障高校科研能力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明明, 戴鸿轶.我国科研课题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学学研究, 2006, S1
[2]孙宁, 高志强.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创新高校科研项目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 2006, 10
[3]席与亨, 季剑平, 杨亚平.新时期高校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程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5
监控与评估机制 篇10
[摘 要]大学生党员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预备党员,从预备党员再转为正式党员两个重要阶段,通过两评两制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分阶段评估,探索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针对不合格大学生党员进行再教育、再塑造,构建以达到合格共产党员标准为目标的动态跟踪教育管理机制,以期努力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分阶段评估;退出机制
[中图分类号] D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5-0050-03
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1]对大学生党员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阶段分别进行评估,探索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畅通党员队伍出口,及时警示和教育不合格党员,是提升党员素质,保证党员质量,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也是致力于建立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必要举措。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程。2014年6月10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体现了党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是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遵循。修订后的《细则》保持了过去发展党员工作的基本程序,同时根据新的实践和探索,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和转正等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
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群体的中坚力量,也是发展数量最多的群体,抓好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的关键环节,把好党员发展入口关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大学生党员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预备党员,从预备党员再转为正式党员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党员培养、考察和教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党员素质提升的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年满十八岁主动自愿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才能成为入党申请人,并且每月递交一篇思想汇报。党组织在一个月内派人同入党申请人谈话,了解基本情况。并对其前期引导培养,同时也对入党申请人的现实表现进行考察,通过班级团推优、支部研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指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做好培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向入党积极分子介绍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入党积极分子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现实表现和家庭情况,引导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向党支部提出能否将入党积极分子列为发展对象的意见。党支部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支部研究讨论后可列为发展对象。发展对象要进行短期集中培训,通过入党介绍人认真了解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现实表现等情况,以及对其家庭主要成员政治审查,党内外群众座谈会通过后,支部研究决定后才能接收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
第二阶段是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党组织应当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听取本人汇报、个别谈心、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和考察。预备党员在一年预备期思想修养、业务学习、同学关系、班级工作等方面都表现不错,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的,党支部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后才可以按期转为正式党员。在党员发展的流程中,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是加入党组织且成为党组织正式成员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党组织考察其思想是否松懈的关键环节。
这两个阶段是一名大学生发展成为党员的必经阶段,整个过程都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要建立“四级监督、内外互动”的学生党员监督机制,即依托宿舍、班级、支部和公众意见箱建立四级监督网络,将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纳入到考评体系之中,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党员增强自我约束。在“自己找、群众提、老师点、同志帮”的氛围下,帮助学生党员及时发现错误、改正不足,不断强化信念意识、责任意识、能力意识和形象意识,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两评两制,即入党积极分子评分表和预备党员评分表,入党答辩制和述责答辩制。分阶段,即进行党员发展和预备党员转正考核评估两阶段。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成为预备党员以及预备党员一年预备期转正两个重要阶段,支部采取入党答辩制和述责答辩制,并结合相应的评分细则进行积分制考核从而做出科学化评估。结合党章对党员的要求和当前的时代特征,分析大学生党员的身心特点等因素,通过调研、专家咨询,主要从党员自身的理论水平、履行权利义务、学术素养和日常行为规范四个维度来评估。其中党员自身的理论水平是一名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其衡量标准可以从党史党章掌握程度、两课学习情况和时事政治关注情况三方面考虑;党员享受权利的同时应当履行相应义务,结合党员八项权利和八项义务的相关要求可以概括为党员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联系群众情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参与组织生活情况四个方面;党员的学术素养是作为大学生在先进性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可以从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参加竞赛活动情况三方面考虑;党员日常行为规范是作为党员在践行党员宗旨方面的最重要体现,从道德作风问题、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情况、遵纪守法、集体意识以及个人的生活态度等方面考虑。两个阶段对各项指标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进行综合评分。
入党答辩制。这一阶段对群团组织推优经过党课学习并结业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入党答辩。党支部负责人、党员代表组成评议答辩小组和学生群众共20人左右参与答辩会,入党积极分子针对党的知识、入党动机、思想理论修养、政治觉悟和现实表现等进行汇报。答辩评议小组和与会学生群众对入党积极分子提问,最后答辩评议小组分析,形成书面材料,提出评价意见,设定通过率。答辩通过者方可继续进行后续的发展工作。尚未通过者,则需继续考察培养,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答辩。此外,再结合入党积极分子考核评分表的分数进行排序,对考核结果排名靠前的同学在挑选发展对象时可以优先考虑,对排名靠后的同学进行提醒督促,达到要求后再考虑列为发展对象。
述责答辩制。这一阶段主要考核预备党员一年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前的述责答辩。首先是自我剖析。预备期满前,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一次党员考核活动。活动前,党员结合本学期的各方面的表现,认真总结本年度个人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材料。其次是党员面对面互评。在前段准备的基础上,党支部书记主持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先由预备党员个人汇报预备期间各方面表现情况,宣读质量分析材料。党支部书记根据预备党员个人剖析情况,对每名预备党员现实表现情况进行当场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然后组织全体党员对陈述对象进行评议,并对其党员质量分析程度进行现场质询。再次是质量考核测评。基层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时,邀请部分群众代表参加。与会党员和群众代表根据平时了解情况,结合党员质量分析报告情况,实事求是地填写“预备党员质量考核评分表”,根据预备党员的各方面表现打分。最后是党组织客观评价。结合党员日常表现、义务履行等情况,党支部班子成员分别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标准对每名预备党员进行打分,由党员代表汇总计算党员成绩。考核结束后,召开党员大会,总结考评的情况,表彰优秀党员,批评处理不合格党员。考评不合格者要剖析原因,写出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党组织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耐心教育、帮助提高。述责答辩的结果作为预备党员是否按期转正的参考依据。
(一)明确不合格大学生党员的评估标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党员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应当被视为合格党员的标准。但从党员管理工作角度上来说,八项义务的规定较为笼统,不好把握,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在实践工作中界定不合格党员,“一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纪律,被追究刑事责任和受到党纪处分的党员;二是指那些丧失理想信念,革命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活动,不发挥党员作用的党员”。[2]就大学生党员来说,虽然他们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绝大多数都没有达到违反国家法律和党纪党规,受到党纪处分的程度,更多的是存在着丧失理想信念,在组织活动和党员带头活动中积极性和参与性不强,而这些问题往往是难以量化的。
不合格大学生党员退出机制的基本前提就是对不合格大学生党员做出界定。笔者认为,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对那些思想素质不过硬,迷恋宗教甚至邪教,对党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群众基础较差,和其他同学难以相处甚至出现严重冲突,政治立场不坚定,不服从党组织的安排,无法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严重下降,出现多门功课挂科,沉迷网络而无心学习;生活作风存在问题,社会工作怠惰,不具备奉献和为社会志愿服务精神的都可以视为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因此,党组织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细化标准,从“理论水平”、“权利义务”、“学术素养”、“日常行为规范”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实行党员量化积分考核办法,进行党员自评、支部书记评价、党员互评、群众测评,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同时结合民主测评和群众测评意见,及时发现不合格大学生党员。
(二)完善不合格大学生党员退出的组织程序。不合格大学生党员退出机制的组织程序可分为退出预警、退出处理、退出干预三个环节。建立党员退出机制不是以清退党员为最终目的和途径,而是要让每一个党员都负起责任、发挥作用、树立表率。[3]因此要把处置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先教育诫勉,后组织处理。一是对拟处置的党员在启动处置程序前,由党支部指定两名正式党员找其谈话,指出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做到在思想上安抚,生活上关怀,工作上帮助,并提出整改要求,形成正式的谈话记录。二是给警示党员一个整改机会,指定专人负责帮助教育,有针对性地落实整改帮扶措施,尽快使其从思想上、行动上达到合格党员的条件。对限期改正的党员限改期满后,党支部要对其重新认定,经民主评议、组织审定,认定为合格的要结束限期改正处置,经教育仍无转变的,要劝其退党,对那些劝而不退的,则坚决予以除名。[4]
通过对大学生党员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实行“两评两制”分阶段评估后,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及时发现不合格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针对不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可以要求他们端正入党动机,提高理论水平,同时坚定自身的政治信仰,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从思想上入党,行动上入党。针对表现不是很好的预备党员,应该对其进行再教育,从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以及提高党员志愿服务意识着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于表现较差的预备党员,支部可以考虑延迟转正。通过支部书记和入党介绍人定期谈话,了解他们的内心动向,了解他们信仰中存在的疑虑,进行针对性的指引。此外,对正式党员也参考预备党员质量考核评分表细则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教育管理,构建大学生党员动态跟踪教育管理机制,做到定期测评、定向跟踪、及时提醒、促进提高,将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贯穿于大学生党员发展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杨贵龙.强化党员管理畅通党员退出渠道[J].理论导报,2009(12).
[3]温多红,柳国庆.基于系统论视角的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研究[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3).
[4]裘愉萍.构建不合格党员“三位一体”退出机制的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
本文系上海市2014年度阳光计划项目“大学生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研究”的成果之一
作者刘德强系上海理工大学基建处处长,彭国樑系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监控与评估机制 篇11
关键词:高职,质量,监控,机制构建,运作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体现了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视,为职业教育功能的释放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机遇。《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颁布,在高职教育政策、招生和教学规模、“双证书”制度的推进、课程体系的健全、就业准入制度的完善、高职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等方面,也有了新的、适应当前“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部署的指导性意见出台,这必将给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但是高职教育的发展的大众化发展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办学特色问题、教学质量问题、学生就业等问题,其中重中之重的问题是如何构建、运作好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切实保证高职教育的质量稳步提高。
1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监控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听课制度。由教务处、系部主任、教师相互进行听课、评课,开展讲课比赛和说课比赛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教师进行常规教学检查。(2)督导制度。学校外聘专家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对所有教师进行听课,专门委派一位专家对所有实训课程进行跟踪检查。(3)日常教学检查工作.一是检查日常下发的各种教学文件的执行情况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二是教务处组织开展期中教学检查,对学校总体教学情况进行梳理,并写出书面总结。(4)学生网上评教制度。由各系部组织每位学生登陆校园网,对教师教学效果、方法等进行逐一评价。(5)做好迎评工作。为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工作,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自查,完成关于专业、课程建设的自评。
2 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招生制度等方面会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产生影响。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就是要把这些因素协调统一起来,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1)质量监控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监控意识,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的各项内容和指标还存在认识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不能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各种监控,指标面面俱到,但高职特色不够突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在评价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学生主体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和领导评价,这些评价都是局限于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是内视质量。评价过程中较少或根本没有注重吸收社会行业(企业、部门)人员的参与,忽视了社会的质量评价。
(2)监控机制的功能不全、科学性不够。一是监控和评价的功能不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体现在奖惩方面。质量监控是为了加强教学质量,但是在质量监控中,作为教师方无法发表和总结自己的想法,只能被动的接受和参与,缺乏质量监控机制中应该有的导向作用,有时候无法持续的对教学质量进行改善。二是质量监控的科学性不够,往往通过学生的网上评教以及专家的抽查听课来评价教师。虽然有评价标准,但主观意识较强,个人色彩太重,容易导致片面性。另一方可能只注重学生、同行和领导的评价,都局限于学校内部。评价过程中较少或根本没有注重吸收用人单位的参与,忽视了用人单位的评价从而导致质量监控的科学性不够。三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监控缺乏专业化的人员或者机构来参与。对于质量监控人员而(下转第95页)(上接第67页)言,因为专业知识的限制,对所有的监控和评价都不可能做到客观、公正。评价时可能更多的侧重于课堂气氛、互动等方面,对于。教学内容的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重视不够、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较放松。对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缺乏深入研究。
(3)质量监控范围有限,监控主要局限于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的监控。而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重视不够。同时对实验、实习、实训,还包括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系的所有工作质量,如管理水平、服务质量、选修课程或环节,教学基础设施、课程设量、教材等疏于监控,导致教育质量的评价范围覆盖不全。
3 构建高职学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两点思考
(1)建立健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首先要在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特点,强化了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日历、考核方式等关键环节的监控,使之适应行业需求。例如,学校明确要求依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目标要求,确定各类课程的侧重点和实践环节的课时数,使培养的学生更具有职业性,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课程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均要提出规范的要求,以利于对实施过程的监控,在考核方式上,依据课程的实用性采取考试、考察等多种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还要通过专家督导有计划的对实践教学环节展开监控。其次要对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监控,要针对各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监控出台各项规章制度,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学校及时组织整改和完善。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搜集毕业生在实习期间的反映的教育质量方面的问题,以便及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改进和完善。
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体系的同时也要重视评价体系的改革,一是要注重评价的客观和合理性,要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实践教学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立有别于理论教学的评价方式来适用于实践教学,同时也要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主导地位。二是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加大,专业设置也越来越广,只靠聘请少数专家是无法完成对整体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这只会使评价的结果失去权威,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要让每个专业的负责人或者骨干教师来参与监控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根据行业和岗位的人才的要求,通过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学校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岗位所需的资格证书,所设置的课程必须与考证科目吻合,要体现职业性,明确学生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将学历证书与能力证书的获取结合在一起,同时给予考证课程的教师的工作评价赋予量化标准。以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航海系、轮机系前几年都依托海证考试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航运系统中的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融入到教学计划当中,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海证一次通过率名列前茅,近几年该专业录取分数线一直高居同类院校榜首,毕业生也一抢而空。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起与职业资格证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静,卢洁,路正南,成立.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8(9).
[2]张炳南.对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