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倾向

2024-11-07

消费倾向(精选12篇)

消费倾向 篇1

摘要:笔者通过对河北省城镇和农村消费市场22年来的统计数据分析, 发现影响河北省农村消费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都较低。因此, 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除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之外, 还要挖掘他们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深层原因,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河北省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 是制约该省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不能仅仅依靠增加他们的收入, 还要挖掘他们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深层原因。

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市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

1.平均消费倾向分析

平均消费倾向=人均生活消费÷人均纯收入, 该指标能够反映农民新增购买力的消费投向。从表1中的数据可看出, 虽然1990~2011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 农民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上涨 (1997年和1998年例外) , 但是农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却是不断波动的, 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1993年, 该指标在0.73~0.87之间, 表明农民在这一时期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较大, 收入较低, 主要用于生活消费支出, 用来储蓄的相对较少。

第二阶段:1994~1998年, 该指标在0.70~0.54之间, 表明农民在这一时期平均消费倾向呈快速下降趋势, 在1998年达到最低点0.54。农民的收入相对第一阶段在增加, 虽然用于生活消费的总值变化不大, 但是平均消费倾向却下降了, 储蓄增加较快。

第三阶段:1999~2004年, 该指标始终在0.5以上, 表明农民在这一时期的收入和消费增加都相对稳定, 储蓄也维持在较高水平。

第四阶段:2005~2011年, 该指标略有回升, 在062~0.66之间, 表明农民在这一时期随着收入增加, 消费增加的幅度稍微大一点儿。

(数据来源:河北省历年经济统计年鉴)

从表1可看出, 22年以来, 随着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同步增长, 前期农民收入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 到中后期农民用于生活消费的支出比率逐渐降低。这说明虽然农民收入和消费总值都在增长, 但是消费增加明显慢于收入增加, 收入逐渐用于储蓄。从总体趋势上看, 农民平均消费倾向, 即每元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 呈下降趋势, 由1993年的0.867下降到2011年的0.662, 下降了23.64%。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意味着农民的消费意愿降低, 而储蓄意愿增强。究其原因, 主要是农民面临自然、市场、制度等诸多不确定性, 影响了消费。河北省农民“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农民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不强, 加之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还不到位, 由此产生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制约了农村消费的扩大。

为了便于比较研究, 笔者再分析河北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数据 (见表2) 。

(数据来源:河北省历年经济统计年鉴)

从表1和表2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对比中可看出, 1990~2011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一直高于农民平均消费倾向 (2010年、2011年除外) 。

2.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边际消费倾向=人均生活消费增量÷人均纯收入增量。该指标反映了随着收入增加, 消费增加的幅度大小, 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消费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情况。从表1可看出, 该指标在不同的年份波动较大, 1991年达到了1.6、1993年达到了1.3。数值超过1说明该年消费的增量超过了收入的增量, 储蓄相对就减少。1997年、1998年出现了负值, 即农民收入增加, 消费相比上一年反而减少, 说明农民把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在这个阶段, 农民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很低。2000年以后, 该值处于0.6左右, 波动性明显减弱, 相对较高并且趋于稳定。从表1和表2的对比分析可知, 22年来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略高于农村居民, 意味着每人每增加1元纯收入, 城镇居民的消费多于农村居民一点儿。

影响河北省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

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农村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大, 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还落后。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医疗服务、教育的价格不断上涨, 这种矛盾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别无他法, 只有大大减少现期消费, 为未来预留出足够的钱。这种被迫的预防性储蓄, 实际上导致了较高储蓄率、较低消费率。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如水、电、路等与城镇相比明显较弱。有些地区交通运输不便利, 既影响农民消费商品, 也阻碍了商品进入该地区。甚至有些边远山区在农忙季节, 限电、停电是常事。这种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不仅影响了消费者, 同样也影响了商家。例如, 道路交通不便, 商家的售后服务自然就跟不上, 电器出了问题消费者报修很长时间都未能解决, 最终结果是迫使农民放弃购买家电产品, 尤其是冰箱、空调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削弱了农民的购买力, 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3.农村商品供给和商品需求的不对称性

当前, 农村消费市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 农民的商品需求和商家的商品供给出现了错位、不对称。农民追求的不再是消费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更重要的是消费商品和劳务的质量。但一些商家未注意到农村消费这种质的飞跃, 长期把开发市场的眼光瞄向城镇而忽视了农村市场的开发, 或简单地把为城市居民生产的产品运到农村地区销售, 并未真正研发出农民迫切需要的产品, 从而造成在农村消费市场上部分商品空缺。农民买不到理想的商品就会减少消费, 进而抑制了农村消费的增长。

4.消费群体的弱消费性

在河北省7200多万人口中, 农村居民有3900多万。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下, 农村人均耕地已不多, 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到京津地区去打工, 留守的大多是老弱妇孺, 因而在农村消费市场, 这些消费能力弱的群体的平均和边际消费倾向很难再提高。

5.因循守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农民的消费需求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较大, 多数农户在消费观念上, 重积累而轻消费, 把钱存到银行以备将来之用。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 消息闭塞, 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消费需求。

对策建议

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要加快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 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农民即便在医疗、教育和养老等价格不断上涨的现实情况下, 也能够选择理性消费, 而不是削减当前消费, 增加储蓄。要做好具体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逐步提高政府和社会应负担的比例, 使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有所缓解。二是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政府和社会承担一部分负担, 使农民不再仅仅依靠养儿防老, 而是老有所养。三是完善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同时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只有这三方面工作做好了, 才能使农民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做到心里有数, 自然就可有效促进农民消费水平提高。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农村消费市场提供支撑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是, 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当前, 河北省农民的消费需求正处于不断上升阶段, 消费结构不断向合理化发展, 这就迫切需要一个与消费配套的基础设施做支撑。尤其要加快发展农村的道路交通网络、供电网络、通讯网络、自来水供应网络、电视广播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降低农村用电价格, 保障农村自来水充足供应, 电力系统不间断供电, 努力为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特别是在山区, 要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 为实现“村村通”的农村信息化提供基础设施。

3.切实满足农民的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家电企业和商家要重视农村这个大市场, 认真调查研究农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为农民提供他们希望买到的商品, 同时还要多设维修网点, 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政府部门、银行等也应有所作为, 如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和引导商家在农村多设销售、售后服务网点, 及时处理农村消费者的消费和维修等问题。相关政府部门要维护农村消费市场公平公正运转, 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他们维权提供平台和机制。

4.转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引导科学消费

倡导科学消费要与人情消费、愚昧消费、封建迷信消费等观念彻底划清界限, 鼓励农民适度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同时也要反对把节省与适度消费简单地对立起来, 引导农民认识到消费的目的是促进身心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转变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要从几方面下工夫:一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传统的落后的消费观念与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 所以,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是关键。二是加强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宣传科学消费, 包括市场经济知识、商品知识、消费知识、维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等。要使农民通过学习, 逐渐接受现代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 从而自觉地科学消费。三是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可采取各种鼓励农村消费的优惠政策, 如“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 以使农民接受并消费现代商品。四是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当前, 农民贷款消费还不多见, 农村消费信贷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大力发展农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如银行实行低利率或零利率, 鼓励一部分农民贷款消费, 为其他农民树立一个榜样;采用各种宣传方式, 借助于各种媒体, 宣传消费信贷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使农民对信贷消费由排斥到熟悉再到认可, 最后到自觉采用, 他们的消费观念自然就会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广明.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政府干预及其实现[J].理论与改革, 2011 (4) .

[2]黄卫红.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29) .

[3]贺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与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J].经营管理者, 2010 (10) .

[4]黄贵新.关于当前农村市场开拓问题的思考[J].商业经济, 2009 (9) .

[5]李跃.我国农民市场消费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09 (5) .

[6]马龙龙.扩大内需:宏观经济政策着力点——以农村市场为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9 (4) .

[7]陈文玲.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J].商业研究, 2007 (5) .

消费倾向 篇2

一些综合媒介的专特刊及文化体育艺术类媒介,争相对中外各种文艺活动、文体赛事和各类明星作报道,包括广播特别是电视中各类影视、娱乐、休闲节目,报刊上大量的情感化散文小品,还有各种社会、自然的奇闻异事,乃至一些男女纠葛、凶杀、灾害事故等,空前地占据着媒介的时间和空间。这类新闻信息和节目,并不具有多少实用价值,主要作用于人的兴趣、感官和本能,供给受众以消遣享受。娱乐性新闻和节目,是信息与娱乐的合成,呈现出明显的媒介、文化娱乐化的倾向。大众传媒特别是其中的电视,越来越多地生产出来的不再是物质对象,而是影像符号。这些影像符号不再以逼真为目的,而是一种“想象的能指”。它以娱乐、感官刺激压倒信息和叙事④。电视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重要的娱乐、休闲的工具。它们成为“快乐大本营”,进行着全社会的“欢乐总动员”。媒介事实上是调用人们的感官、本能作为赢得收视率、换取商业利润的资源,将商业逻辑运作深入到了人的本能、欲望的层次,借人的快感满足以增殖。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逻辑与商业逻辑的冲突。

(二)媒介主体形象的转换

消费倾向 篇3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上海理财人群的特征分析,第二个部分是上海理财人群对消费领域和投资工具的偏好分析。

上海是全国金融中心,而且正努力打造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国内重要的金融交易平台,包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都设在这里。相对于国内其它城市而言,上海的理财大环境比较优越。花旗、汇丰、渣打、恒生等外资银行很早就进入了上海市场;众多外资保险公司,如友邦、安联大众、纽约海尔等也都不甘示弱,在上海早早扎根。如此多的金融机构,及其推出的诸多理财产品,逐渐孕育了上海的理财市场。那么,在这个理财市场上“打拼”的主体——上海理财人群究竟有怎样的投资与消费倾向呢?上海人果真如外人所言:很精明、爱精算吗?本报告试图在对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对上海理财人群的投资与消费倾向作出概括。

一、上海理财人群的特征

对上海理财人群特征的考察主要从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职务、家庭成员情况、月收入等7方面进行。

上海理财人群性别比例

从图l可以看出,上海理财人群中女性占到了30.8%,这个比例和深圳理财人群女性所占比例47%(如图2所示)相比,没有太多的优势。即,上海男性在理财人群中占的比例要比深圳男性所占的比重大得多,男性构成了理财人群的主体。

上海理财人群年龄分布

上海理财人群比较深圳而言,年龄分布呈现较为均匀的分布。21~40岁的理财人群占到63.4%,比深圳的理财人群21~40岁人群,减少了20个百分点。这也就是说,上海理财人群的年龄不如深圳那么年轻化。值得一提的是,在51岁以上这个人群中,上海理财人群显现出了自己的特色:5l岁以上的人群占到了14%,远远高于深圳5.5%,这说明了上海5l岁以上的人对理财的兴趣也很旺盛。

上海理财人群学历分布

如图5所示,上海理财人群绝大多数的学历在本科以上,相对深圳而言,上海理财人群学历层次要高一些。

上海理财人群职业分布

从图6可以看出,样本中有52%的人没有填写职业,这对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从填写职业的情况来看,其它类最多,占到了30.1%,也可以这么说,非金融行业的“普通大众”占到了近I/3。其次是在保险公司工作的人占到了6.5%。而上海理财展银行从业者的比例为4.7%,位列第3,对参加理财展兴趣最为浓厚的是深圳的银行从业者,占到了9%。

上海理财人群职务构成

从表7看出,缺失值太多,占到了62%,这同样对分析的准确性带来了相当大的干扰。

不过,由于此次样本总量还不算太少,所以从表7还是可以分析出一些:此次上海理财展,中层管理者占到了16.5%,是去除掉缺失值外,比例最高的人群。其次是一般职员,占到了11.8%。

上海理财人群家庭组成情况

理财人群的家庭成员组成情况,决定了他的消费和投资倾向,因此这也是掌握理财人群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图8可以看出,已婚人群构成了上海理财人群的主体,占到了58.1%。另外,独身的比例也比较高,明显高于深圳(11.3%)。独身人群对理财需求的旺盛构成了上海有别于深圳的比较突出的特征。

上海理财人群月收入分布

“有钱可理”是理财的前提,而且理财人群的月收入跟其选择何种理财方式和理财工具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所以对上海理财人群月收入的调查也成为此次描述上海理财人群特征的一部分。从表9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上海理财人群中,63.5%的人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二、上海理财人群对消费领域和投资工具的偏好

上海理财人群关注的消费领域

从图10可以看到,上海理财人群对消费领域的关注程度由高到底依次是房产、健康、旅游、教育、汽车、通讯、美容等。上海理财人群对房产关注度最高,有76%的人关注房产。相比之下,深圳理财人群有61.7%关注房产,远不及上海,这说明了房产在上海理财人群消费倾向中占到很大比重。

其次,上海理财人群对健康的关注度和深圳理财人群一样,居第二位。

上海理财人群关注的投资工具

从图11看出,上海理财人群关注的投资领域依次是股票、基金、房产、保险、外汇、债券、商铺、实业、集藏、期货和信托等。

上海理财人群最为关注的投资方向是股票,这一点和深圳很类似,而且从比例上和深圳相同,都是59.8%。应当说,证券交易所的存在赋予了上海和深圳两地人高于全国其它城市对股票投资的狂热。

其次,上海理财人群对基金的关注度位列第二。

再次,房产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而图11看出,上海理财人群对房产投资的热衷表现得非常明显。近几年上海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使这些理财者特别看好这个市场。据有关人士透露,房产投资有望成为上海市民这两年最大的投资热点。

消费倾向 篇4

1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3]法, 内容包括:个人基本属性、消费行为。问卷调查的终稿是在二次小范围试测后修改初稿基础上形成。

调查地区选定信息流通快、时尚性较强和文胸市场相对成熟的上海和广州两大代表性城市, 上海地区发放15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44份;广州地区发放16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52份, 合计有效问卷296份, 回收率95.5%, 样本构成见表1。由表1可见本次调查的目标是18~60岁之间的女性, 因为多数18岁以下的女性发育不成熟, 且经济尚未独立, 60岁以上的女性胸部机能已退化;18~30岁的样本投放较多, 理由是此年龄段女性胸部发育成熟, 对时尚敏感, 也是未来十年里潜在的高收入消费群, 其喜好与消费诉求对未来相关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样本总体特征描述

数据经频数分析表明, 被调查者的年龄构成为:18~30岁所占比例最大, 高达42.9%, 其次是41~50岁占21.6%, 31~40岁占18.6%, 51~60岁最少, 占16.9%;被调查者中已婚比例较大, 占62%;已生育妇女的比例为55%。

从文化程度看, 被调查者中大专及本科学历占56.9%, 高于其余三类的总和, 其次是高中及高职高专类, 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以及初中以下的低学历女性所占比例甚微, 分别仅为4.5%和3.7%。

从月均收入看, 4000元以下占多数, 收入在4001~6000元之间的占12.2%, 6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所占比例不足5%。说明这次调研对象主要定位在中等收入人群。

3 消费者个体特征与文胸消费倾向的关系

在消费倾向研究中, 消费者个体特征如何影响消费倾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它是划分目标市场的基础依据[4], 比如厂商通常选取消费者的年龄、收入水平等作为划分目标市场的依据, 在不同目标市场上采用不同的价格策略, 而价格是衡量消费倾向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 研究的重点便是消费者的年龄、收入水平等个体特征对价格的影响关系。

衡量文胸消费倾向的指标很多, 这里选取二个主要指标:每年购买文胸的件数N和文胸的购买价格P。为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及问卷填写的方便, 参考市场文胸售价把价格分为4个等级, 50元以下, 51~300元, 301~500元, 500元以上, 由低到高分别用数字1、2、3、4表示。

对于被调查者的个体特征, 选取三个常用指标:年龄A、学历D、月收人水平S, 对它们的度量采取分等级选择的形式, 即把以上三个指标分成几个连续的等级, 按照从小到大, 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用数字代表, 让被测者从中进行选择, 各个指标的不同等级及含义见表2。

在研究消费者某一个体特征 (作为观察变量) 对某一消费倾向指标 (作为响应变量) 的影响时, 理当消除其他个体特征 (作为控制变量) 的影响, 这样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为了消除控制变量的影响,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先后建立两个回归方程, 它们的因变量均为响应变量, 但第一个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控制变量, 第二个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为控制变量与观察变量, 如果观察变量对响应变量有显著影响, 则会引起R2判定系数 (R2可用来解释回归模型中自变量在因变量变异中所占的比率) 的变化, 如果其变化量Rch2较大, 说明引入第二个回归方程的观察变量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回归变量;如果观察变量对响应变量没有显著影响, 则前后两个回归方程的R2判定系数应没有显著变化[5]。但这一结论是在前后两个回归方程有意义的前提下才成立的, 所以首先有必要对回归方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3.1 年龄与消费倾向的关系

首先选取学历D、月收人水平S为控制变量, 年龄A为观察变量, 分别以文胸的年购买件数N和购买价格P为因变量, 采用逐步进入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如表3所示。

经检验, 以购买件数为因变量, 学历、月收入水平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中, 学历的回归系数无意义 (显著性水平为0.807>0.05) , 说明学历对购买件数的影响不明显;虽然, 以购买价位为因变量, 学历、月收入为自变量的方程有意义, 但以购买价位为因变量, 学历、月收入、年龄为自变量的方程中, 学历的回归系数却无意义 (显著性水平为0.800>0.05) , 说明学历对购买价位虽有影响, 但不明显, 因而在分析年龄与消费倾向指标的关系时, 只取月收入水平作为控制变量, 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经检验, 所得4个回归方程均有意义 (回归系数显著性水平为0.000, 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 见表4和表5) , 因此, 通过进一步考察观察变量 (年龄A) 进入回归方程前后R2判定系数的变化 (见表6) , 可以判定年龄对消费倾向的影响。

注:“-”表示观察变量未进入回归方程, “+”表示观察变量进入回归方程。

注:R2——观察变量进入前的判定系数;R+2——观察变量进入后的判定系数, R2ch——观察变量进入前后R2的变化量。

由表6可以看出, 观察变量年龄A进入前后R2的变化显著 (显著性水平<0.05) , 所以, 年龄对年购买件数及所购文胸价位均有显著影响。

根据表5中多元回归方程各变量的回归系数, 可以得到回归方程的表达式:

年购买件数N=1.732+0.195×S-0.096×A (1)

购买文胸价位P=1.526+0.283×S-0.130×A (2)

因年龄特征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值, 所以, 年龄越大年购买文胸的件数越少, 所购文胸的价位越低。

3.2 月收入与消费倾向的关系

由于在前面的分析过程中已经发现消费者的学历对年购文胸件数N以及购买文胸的价位P无显著影响, 而年龄A对年购买件数N、购买价格P有显著影响, 因此, 这里选取年龄A为控制变量, 月收入水平S为观察变量, 分别以文胸的年购买件数N、购买价位P为因变量,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求回归方程。经检验, 所得4个回归方程均有意义 (回归系数显著性水平<0.05, 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 见表7) , 因此, 通过进一步考察观察变量S进入回归方程前后R2判定系数的变化 (见表8) , 可以判定月收入水平对消费倾向的影响。

注:“-”表示观察变量未进入回归方程, “+”表示观察变量进入回归方程。

注:R2——观察变量进入前的判定系数;R+2——观察变量进入后的判定系数, R2ch——观察变量进入前后R2的变化量。

由表8可以看出, 观察变量S进入前后R2的变化显著 (显著性水平<0.05) , 所以, 月收入水平S对年购买件数N及所购文胸价位P均有显著影响。又因方程 (1) 和 (2) 中月收入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 而且其绝对值大于年龄变量A的系数, 所以, 月收入水平越高年购买文胸的件数越多, 所购文胸的价位越高, 而且它对年购买件数N及购买价位P的影响大于年龄的影响。

3.3 文化程度与文胸消费倾向的关系

在对年龄与消费倾向的关系分析过程中已发现:学历对年购买件数的影响不明显, 对购买价位有一定影响, 但相关性不是很大。一般来说, 文化程度越高购买价位越高, 但此处表现不是很明显, 这可能与样本的选择有一定关系, 因为样本中学历较高而收入水平偏低的高校学生占有相当的比例, 在以后的研究中考虑针对各层次学历的女性进行文胸消费倾向的分析。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消费者不同的个体特征对文胸消费倾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月收入对文胸消费倾向的影响最为显著, 收入越高年购买件数越多, 购买价位越高, 显然消费支出越大;年龄的影响次之, 年龄越大年购买件数越少, 购买价位越低, 相应的消费支出越少;而学历对消费倾向的影响不太明显。这对企业把握市场定位, 进行产品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选择消费观念比较成熟的上海、广州两大城市, 针对文胸消费状况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讨论消费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与消费倾向的关系, 以预测和把握文胸消费趋势。

关键词:文胸,消费倾向,个体特征,多元线性回归

参考文献

[1]晏细红, 徐军.中国女性内衣品牌市场消费调查分析[J].中国服装, 2004, (16) :54-57.

[2]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女性内衣:5年将迎来千亿市场空间[J].中国纺织, 2006, (6) :100-103.

[3]田志龙.市场研究——基本方法、应用与案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2.71-89.

[4]孙景奎.新编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8.74-76.

大学生电影市场消费倾向调查问卷 篇5

亲爱的同学: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日渐丰富,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日常休闲娱乐情况中电影方面的消费偏好,希望大家能支持我们的问卷,按照真实感受回答以下问题,谢谢。1 您的性别

A男B女大多数情况下,您会选择哪个途径观看电影? A电视B网络C电影院D其他您选择影片的标准(多选)

A影片类型B影片地域C影片阵容D影片口碑E其他您喜欢的影片类型有以下哪几种?(多选)

A 动作片B 喜剧片C 惊悚片D 爱情片E 科幻片F 动画片G 其他 5 您选择影院时考虑的因素是?(多选)

A交通B价格C环境设施D服务态度E 其他

6您最近一个学期去电影院的频率

A 0~1B 2~3次C 4~5次D 5次以上您更倾向于跟什么人去影院看电影?

A同学朋友B男/女朋友C家人D独自一人E 舍友您最倾向在以下哪个时段去电影院观看电影?

A 8点~11点B 11点~13点C 13点~18点D 18点~23点E 23点~次日8点9 您愿意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吗?

A 愿意B不愿意C 不一定

10对于影院中电影正式开始前播放的商业广告,您能接受的时长是多少?

A 0B 1分钟以内C 3分钟以内D 5分钟以内

11您最倾向以下哪种电影票购票方式?

A电话购票B 网上预定C 电影院现场购票D其他

12如果影院按照不同的座位区分价格,您能接受吗?

A可以B 不可以C无所谓13对于对画面、音响等硬件设施要求高的电视类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您愿意花钱去电影院观看吗?

A 愿意B不愿意C 不一定

14如果影院周期性播映系列电影(如每周五晚上播放一部《哈利波特》),您会选择购票观看吗?

A 会B不会C 不一定

15观影前后,您会在影城所在商城的哪些场所进行消费?(多选)

A 餐厅B KTVC 电玩城D 服饰店E 化妆品店F 超市G 其他 16 您更喜欢以下哪种类型的优惠活动?(多选)

A办理会员卡长期打折B团体购票优惠C学生证半价D其他优惠活动是否会增加您的电影消费频率?

A 会B不会C 不一定

消费倾向 篇6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在北京、上海地区通过杂志夹寄、参展方式等发放,调查人群主要为《大众理财顾问》杂志的所有读者以及参加理财类展会的人群。

调查内容主要是投资者对证券公司的认可度,调查问卷设计为半开放式问卷。就调查反馈情况来看,除问卷选项中的25家证券公司外,有的被调查者填写了东兴证券、东海证券、国都证券和联讯证券,共涉及29家证券公司。

被调查者特征

本次调查为抽样调查,被调查者特征可反映出当前参与证券公司业务的人群特征。被调查者特征分析如下。

性别分布

与银行业、保险业相同,当前参与证券公司相关业务的男性调查者多于女性调查者,而且差距更为明显。这说明投资股票、基金、债券、期货、权证、融资融券、金融衍生产品,以及集合理财产品等投资品种的更多的是男性。被调查者的性别分布见附图1。

年龄分布

21~30岁年龄段人群是参与证券公司相关业务的最主力人群,其次是41~50岁年龄段人群。样本在6个年龄段的分布见附图2。

婚姻状况

已婚有子女的家庭更注重家庭理财,积极采取投资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品种的方式来获得资产的保值增值。被调查者婚姻状况见附图3。

月平均收入状况

此次调查显示,样本人群以每月3000~5000元的中低收入人群居多,占到总体样本的1/3多;其次是5000~80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占到总体样本的1/4。这说明我国目前的中产阶级资产保值增值的方式更多地采取了投资股票、基金、债券等。被调查者月平均收入状况见附图4。

股票、基金类业务为主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主要开设股票、基金、债券、期货、权证、融资融券、金融衍生产品,以及集合理财产品等投资品种的相关业务。此次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在证券公司办理的主要业务是股票类相关业务,1/3多的被调查者表示是基金类相关业务。这与人们对这些投资品种的预期收益率有关,说明高风险、高收益产品仍然是人们在证券公司办理的主体业务。被调查者在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见附图5。

信誉至上

超过四成的人表示选择证券公司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信誉,三成的人认为是服务。被调查者选择证券公司的主要考虑因素见附图6。

在此次“中国最受大众信赖的理财机构调查”中,无论银行、寿险公司,还是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被调查人群选择理财机构的主要考虑因素都是信誉,占到总体样本的约40%。这显示我国目前的理财人群对于理财机构的选择过多地倚重其信誉,说明投资者对于理财的认识和理财机构的选择尚处于初级状态,亟需投资者教育。这也提示,目前这个阶段,理财机构借助各种方式构建自身形象非常重要。

证券公司满意度指数排名

本次调查以“消费者满意指数”评定消费者最满意的证券公司,分析中设计了两个指标:一是2009年度证券公司实际交易情况指标,因为调查显示人们在证券公司参与的主要(85%的)业务是股票和基金类业务,因此采用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09年度证券公司会员证券经纪、承销业务的排名指标中股票基金交易总金额的数据。二是消费者选择情况指标,采用本刊此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数据。总指标和单项指标总数均设计为100。

分析结果显示,就调查设定的25家证券公司而言,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银河证券(指数14.48)、国泰君安(指数11.15)和招商证券(指数7.50)。被调查者最满意的证券公司排名见附图7。

在2009年度证券公司股票基金交易总金额指数这一项中,银河证券以57047.45亿元(指数9.07)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国泰君安和国信证券,总金额分别为47195 42亿元和47143.35亿元,指数分别为7.524和17.516。25家证券公司总金额达到了627270.19亿元,但每个公司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消费倾向 篇7

关键词:消费主义倾向,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

消费主义是20世纪兴起于美国,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消费现象, 现在一些不发达国家也出现了这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主要把消费作为人生的根本目的和体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 把消费更多的物质资料和占用更多的社会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签和幸福的符号, 从而在生活实践中采取无所顾忌和毫无节制的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 以追求新、奇、特的消费行为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持有“生存即消费”的人生哲学和生存方式, ‘消费主义’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和不断膨胀的欲望及消费激情。消费主义不在于仅仅满足“需要”, 而在于不断追求难于满足的“欲望”。换句话说, 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 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当前, 消费主义的广泛传播使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深刻的化。调查数据表明, 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消费主义思潮给大学生身心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及时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

判断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形成和出现的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青少年是否存在对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高消费生活方式的普遍追求;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学期的人均消费支出高达4819元, 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的支出计算在内, 中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在万元以上, 这意味着大学生的年平均消费额已经远远高出了同期中国人均年度可支配的收入 (8472.2元)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08年9月至10月中旬的一份调查 (以下简称“南大调查”) 显示京津冀地区的大学生除了基本消费 (伙食费及生活必需品) 和学习相关费用外, 还包括如手机、电脑、MP3、数码相机等一些电子产品的消费, 其中电脑拥有率为49%, 手机拥有率为85%, MP3拥有率为44%, 拥有上述三种物品中两种的占38%, 三种物齐全的占25%。二是对符号象征价值的消费是否正在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选择。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5年4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参与调查的1150名青年中, 买东西时看重品牌的占77.8%。仅有1.8%的人表示不会受品牌的影响, 另有20.4%的人态度模糊。以追求名牌为主的炫耀性消费, 是大学生最直接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 这种心理驱使他们竭力进行炫耀性消费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即以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来表现或突出自己的个性与社会价值。这正是消费主义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蔓延的生动写照。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的因素分析

1、经济的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基本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人们手里有更多可以使用的闲钱,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长对子女上学花费更加慷慨。据资料统计, 目前我国居民家庭支出中, 子女教育支出占了31.6%。除了学费和生活费外, 其他的消费支出也尽量满足, 这就为大学生进行奢侈消费提供了经济条件。另外随着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有了来自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推动, 消费主义就有了更为适宜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我国, 为拉动内需, 也曾有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有些政策被误解为消费主义的依据。

2、家庭和学校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的主要因素

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来说, 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 孩子是中心, 从饮食搭配、作息时间到娱乐时间, 无一不是按照孩子的需要来制定的。在经济上, 除了家庭生活的一般开支, 其余就是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学好、玩好, 而从不在乎为子女在经济上的付出。于是无形中孩子在家庭中的独尊地位被逐渐确立下来,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想买就买, 不考虑价格、不考虑父母是否能承担的习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指导不够, 主要是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了解的不够全面和客观, 以及课程设置等原因, 使得与大学生消费观相关的人生观、劳动观和金钱观等专题教育没有充分展开。这是大学生形成消费主义倾向的主要原因。

3、媒体广告的诱导是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的直接因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广告“凭借形形色色乃至魅力化的感官刺激力和宣传鼓动性, 激活了人们的心理欲望和生理欲求, 从而使有限的生理欲求有可能转化为无限的心理欲求, 最终消弥了人们的生理与心理、自然与本能、现实和想象, 直至理智与激情的脆弱的界限, 使作为满足生活需要的消费行为卷入了巨大无限的市场惯性运动”。如今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 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 广告无处不在, 一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广告画面, 使消费者幻化为自身的生活情境, 刺激着人们的拥有欲望, 并很快落实是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上,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 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 他们常常引领消费新潮, 更以容易使自己的消费趋于广告所告知的标准化。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 使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意识和观念, 抑制大学生消费主义倾向

1、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引导大学生继承发扬勤俭节约的中国传统消费价值观

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了“成由节俭, 败由奢”。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中曾明确提出,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这种艰苦奋斗精神。消费主义倾向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大敌, 要遏制消费主义倾向, 就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培养他们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艰苦奋斗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 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组织青年学生到艰苦地区开展访贫问苦的活动, 到落后地区进行社会调查, 进行科技文化下乡服务, 参加抢险救灾, 以及对失学儿童救助和帮扶贫困大学生等献爱心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使大学生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困难, 了解祖国和人民对他们的期望, 从而自觉地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消费能力, 摒弃不文明的消费方式

消费主义思潮诱导下的消费是一种“过渡消费”、“炫耀性消费”, 消费行为更多地受制于外在的诱导和标榜, 而不是出自内心真正的需要。如果沉迷于这种“消极性消费”, 收获的将是刺激和对刺激的无休止的追求, 而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专家认为, 要着力倡导消费观的转型, 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消费观。所谓“自主性消费”, 是指以自主需要和自我实现为目的的消费。自主性消费使消费成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使人们的内在力量得到展示, 思想境界得到提升。通过自主性消费达而到的自我实现更加注重非物质的生活质量的一面。思想政治工作着应该通过对学生的个人理财教育, 引导学生有计划地消费, 提高对消费的自控能力。自主性消费观念是盲目的消费主义思潮的一味抑制剂, 是对超出必要消费界限的挥霍性消费的物质欲望和物质享受做出理性限制的一种伦理观念。

3、引导大学生更新观念, 树立可持发展的科学消费观

可持续消费的概念是1992年在联合国第二届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正式提出的, 标志着消费价值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种消费观的主要特征是:以简朴、适度的生活代替奢侈和浪费的生活;以崇尚物质追求转向追求生态保护盒和对社会有责任的生活方式, 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绿色消费、环保购物, 循环再生, 保护自然。在绿色消费观指导下, 人们自觉过一种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当大多数人看到汽车, 首先想到的是它导致的空气污染, 而不是它所象征的社会地位时, 环境消费道德教育就显现成效了。大学生是有知识的高素质群体, 接受进步思想快,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在大学生中大力推崇这种利国利民利自己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理念。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保护生态环境教育, 加强建设绿色校园与和谐校园教育, 使大学生亲身参与并体会绿色消费的益处, 通过文化活动的氛围渲染, 潜移默化带动校园主流消费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4。

[2]陈听:《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刘俊彦:《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 (1) :24-30。

都市职业女性服装消费倾向研究 篇8

1 研究方法

1.1 分析模式

本研究将消费倾向分解成17个变量, 对都市职业女性在购买服装时的倾向进行分析。如下图所示。

这17个变量是相互联系的, 可以用主要因子来表示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 再根据目标顾客对各因子的重视程度的不同, 把目标顾客在购买服装时的倾向进行分类总结。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由6个问题组成, 分别涉及顾客在购买服装时的需要、购买动机、偏好以及顾客的职业、月收入、每季在服装的消费支出等个人资料。采用目标人群准确定位下的方便取样方式, 对25~40岁的都市职业女性进行了调查。对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做分析处理, 分析项目包括调查对象的样本结构以及对目标顾客在购买服装时的兴趣倾向做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2 数据分析

2.1 样本构成

样本的收入构成情况见表1。本次研究调查目标顾客83人, 有效问卷75份, 问卷有效率90.36%。

2.2 因子分析

对目标顾客的消费倾向中17个变量做主成分法因子分析, 提取出五个因子。五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51.122%, 可以认为这些因子是说明目标顾客消费倾向的主要信息。按因子负荷量将变量归于绝对值最大的因子见表2。

第一因子的贡献率为13.524%, 主要由“实用性的需要、对服装购买的偏好、服装实用性”组成, 根据这些变量内容, 将因子一命名为“务实因子”。

第二因子的贡献率为10.287%, 主要由“表现自我享受美的需要、享受购物乐趣的需要、穿上好看美的享受”组成, 据此, 将因子二命名为“美丽因子”。

第三因子的贡献率为9.942%, 主要由“追求时尚的需要、受身边人影响”组成, 据此, 将因子三命名为“时尚因子”。

第四因子的贡献率为8.846%, 主要由“适应身份与工作的需要、对服装风格与穿着场合选择的偏好、价格、服装款式”组成, 据此, 将因子四命名为“象征因子”。

第五因子的贡献率为8.523%, 主要由“对服装结构和制作的偏好、对服装款式和流行的偏好、服务品质、品牌魅力、购物环境”组成, 据此, 将因子五命名为“休闲因子”。

2.3 聚类分析

采用SPSS软件中的聚类分析, 按目标顾客对五个因子的重视程度, 将其分为四类人, 见表3。

采用SPSS中的均值多重比较, 分析四类人群对于每种因子的重视程度, 由高到低以A、B、C、D表示, 最终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均值多重比较结果, 总结为表4。

按各类群体对各因子的重视程度等级将各群体命名, 第一类对务实因子、时尚因子、象征因子、休闲因子都很重视, 将其命名为“全面型”;第二类对休闲因子较为重视, 故命名为“休闲型”;第三类对美丽因子、务实因子最为重视, 将其命名为“理智型”;第四类对象征因子最为重视, 故命名为“身份型”。

2.4 各类顾客倾向

最终根据目标顾客在购买服装时的消费倾向的不同, 把目标顾客分为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顾客在购买服装时的需要、偏好、购买动机的倾向归纳总结为表5。

3 结论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五个因子, 说明都市职业女性在购买服装时的消费倾向性可以用“务实因子”、“美丽因子”、“时尚因子”、“象征因子”、“休闲因子”来概括;通过聚类分析, 将目标顾客在购买服装时的倾向分为“理智型”、“休闲型”、“全面型”、“身份型”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顾客在购买服装时所表现出的需要、偏好和购买动机都有明显的差异。在为目标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时, 可以通过判断顾客的倾向类型, 来发现不同的需要, 更好地满足顾客。

参考文献

[1]祝文欣.卖场顾客消费心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7:23-40.

[2]谭箐, 耿黎辉.论女性自我概念与服装消费行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5, 6 (4) :119-122.

[3]裴国洪.都市女性消费心理与行为[J].社会心理科学, 2006, 21 (6) :69-73.

[4]倪银娣.女性品牌服装消费心理的实证研究[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 2000, 14 (4) :1-4.

消费倾向 篇9

1.1 进行老年人鞋类消费倾向调查的意义

中国鞋文化历史悠久,并且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从上古时代自我保护本能下产生的皮革裹足,到现代化工业流水线下性能与造型的完美诠释,鞋不再仅仅是对人生理需要的满足,除了精心设计的造型带来的审美享受,还有各种保健理疗功能的融入,以及鞋的附属产业创造的全方位服务体验,中国鞋文化愈加立体丰满。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鞋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人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特定的追求标准,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倾向也日渐清晰[1]。同时,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消费群体人数不断增加,老年鞋消费市场规模日趋庞大。

来自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从2009年开始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万人至900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而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约占总人口30%以上,相当于每三四个人中就有1位老人,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的需求不容忽视,研究老年消费群体对鞋类产品的要求迫在眉睫。

1.2 进行本次调查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老年消费者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老年消费者对鞋的帮面设计、鞋底设计以及其它如价位、品牌等方面需求的倾向性等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总结统计结果以了解老年人对鞋类产品的消费倾向、消费规律和消费特点,为老年鞋市场开发提供依据。

2 调查对象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

选取成都地区52岁以上中老年人为调查总体,并选取样本227人,其中男性老年人111名,占总数的48.90%,平均年龄为67.68岁;女性老年人116名,占总数的51.10%,平均年龄为67.85岁。样本平均年龄为67.77岁。

2.2 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的方式,对老年人的鞋类消费倾向进行调查,问卷发放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为84.07%。

2)数理统计

问卷题目为选择题形式,包括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两种类别,被调查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或多个合理答案,问卷结果采用SPSS statistics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购鞋主要依据

老年期是人生历程的尾声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如机能活力降低、器官应激能力减退、易发生骨折等意外损伤、肌体愈合能力退化、环境适应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2]。除此之外,生理机能的衰退和生活节奏的改变也使老年人心理状况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一系列消极情绪的产生,如失落感、孤独感、恐惧感以及抑郁倾向等[3]。这些身体机能与心理状况的变化,决定了老年人的购鞋倾向。那么,影响老年人购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从表1可以看出,影响老年人购鞋的主要因素,是鞋子的舒适性能。

表1数据显示,舒适性能的好坏,在81.9%被调查者的购鞋依据中占绝对主导地位,此外还有9.6%的受调查者会综合考虑鞋子的舒适性能与其它性能。这足以说明老年人对鞋子舒适度的重视。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在选购鞋子时,都会进行试穿,穿着舒适的鞋子才会考虑购买,如果鞋子不合脚,舒适度得不到满足,其他方面再好也绝对不在购买范围之内。这与年轻人会由于钟爱款式而可能去购买舒适度较低的鞋子的情况大相径庭。

3.2 帮面设计倾向

鞋主要由帮面和鞋底部件两部分组成,帮面舒适度、底部件舒适度及帮底结合舒适度综合反映了鞋的总体舒适度。对于帮面来说,结构、材质、颜色、装饰设计都会从不同方面影响鞋的舒适度。

3.2.1 款式设计倾向

表2数据显示,大方、简洁、朴实的外观设计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老年人的喜爱,实际上,这三种要求有类似和相关之处,所以兼具大方、简洁、朴实的鞋子受欢迎度较高。从结构上说,具有这类外观的鞋靴能较好的满足老年人对舒适度的要求。具体来讲,人到老年后脚部往往会发生畸形形变,包括拇指外翻、内翻,锤状趾、重叠趾,老茧等等,造成脚部病痛和行动不便,因此老年鞋应以圆头或者方圆头为主,且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鞋腔给脚部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鞋靴夹脚、过紧等情况的发生,加重脚部负担;同时,随着皮肤的老化,分泌腺和排泄腺功能减退,皮肤表面逐渐粗糙、松弛,出现皱纹、失去光泽,不再富有弹性,皮肤毛细血管减少,脆性增加,易出血[4],造成皮肤自我保护能力降低,易发生外部损伤,一旦损伤后恢复缓慢,因此老年人喜欢的鞋靴款式大都为满帮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脚部免受外界伤害。

3.2.2 造型设计倾向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性格趋向安静、平稳,在挑选物品时更加注重物品的实用性,包括功能是否能满足要求、操作是否简便易行等,对于鞋靴要求也是如此。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对于鞋靴造型没太大要求,普通造型即可,太过花哨的样式反而不能被老年人接受,它与老年阶段的性格情绪相悖。普通的造型能给老年人带来平稳的心理感受,从而给老年人带来心理的舒适感觉。

从另一方面来说,造型设计也影响着生理状况对于舒适度的要求。调查中发现,外观造型过于复杂的鞋靴往往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便。老年阶段身体骨质疏松,骨头更加脆弱易折,加上颈椎、脊椎、腰椎等椎部的形变,以及韧带弹性的降低和身体肌肉收缩能力的下降,长时间的低头、弯腰、曲腿等动作不仅会给身体带来酸痛的不适感,还会造成运动机能受损的隐患。对于患有该部分身体机能疾病的老人说,这些动作更是难以完成。许多老年人都着重表示鞋靴最好采用“一脚蹬”的穿脱方式,位置适当的拉链和简单的纽扣、按扣、粘扣设计也可以接受,但绑带设计极为不便,在设计老年鞋靴时要注意避免。

除此之外,过多的造型设计还有可能给老年人造成意外伤害。人到老年视力、听力不断衰退,加上脑部功能的减弱,行动灵敏度不高,如果帮面设计有坚硬或是尖利的饰件,容易给老年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这一点在设计老年鞋时也要特别注意。

当然,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在不断进步,新时代老年人大都见多识广,开明豁达,生活标准、生活质量及生活品味都在提高,能够为满足自己较好的物质精神需求而投入和消费[5]。过于简单、传统的造型设计已经不能满足部分老年人在精神享受上的要求。合理的款式变化和适当的创意设计将成为老年人鞋类消费的新关注点,老年鞋的设计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3.2.3 外观设计倾向

1) 颜色倾向

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上讲,黑色、深棕色等暗色系因具有包容、沉稳的特性,在老年人鞋类消费倾向中占有主要地位,这与调查结果也完全吻合。所以老年鞋在设计时应以暗色调为主,其他色系可以酌情选择,较为鲜艳的颜色很少受到老年人关注,但在细节装饰时可以适当选用。

2) 材质倾向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普通粒面革质地的皮鞋是多数老年人的首选。伴随皮肤功能的减弱和脚部肌肉等运动器官的衰退,具有良好透气性、透湿性、透热型、耐汗性的材料能给老年人足部带来舒适的感受。但受老年鞋市场不完善、不受重视的局限,老年皮鞋的销售似乎有些不尽如人意。近几年兴起的“北京布鞋”,不仅占有布鞋舒适柔软、轻便跟脚的先天优势,还把握了当下流行趋势,将时装鞋的设计元素融入到布鞋的设计当中,加上精细的做工和适宜的价格,深受老年消费者的喜爱,在老年鞋市场占有了相当的地位。与之相反,老年皮鞋在皮鞋生产业中被视为“苦差”,不仅生产厂家少,所生产的产品也多采用二三层等性能较差的革材料,或者人造革合成革甚至高分子化工材料,卫生性能和其它生物性能较差,品较次,这类产品在老年鞋市场面临诸多压力。

3.3 鞋底部件设计倾向

3.3.1 底型要求

通过调查统计结果(图1)可以看出,平底带齿的鞋底较受老年人的青睐。

在调查中,多数老年人表示,老年鞋底部不能设计的过窄,应尽量宽大一些,但不能太笨重,宽大轻便的鞋底是理想、舒适的鞋底。这样的鞋底不仅能保证行走的稳定性,减少晃动的发生进而避免摔倒带来的损伤,而且质地轻盈,便于行走,有利于减轻脚部负担。对于冬天穿用的鞋,设计稍厚的底型,有利于隔离地面的冷气,保持脚的正常温度[6],防止冻伤的发生。但鞋底不宜太厚,否则会降低脚对地面的感觉,容易使老年人崴脚。

鞋底花纹的设计会影响成鞋的防滑性能。在设计时,应以保证基本防滑为出发点,数量能满足基本防滑要求即可,不宜设计太多,否则会造成行走困难,加重脚部及下肢负担,进而损害老年人身体健康。

除此之外,由于老年人体质的特殊性,鞋底材料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具有良好弹性和韧性的天然橡胶等材料可以提高老年鞋的舒适度,在设计时可以优先考虑。

3.3.2 跟型要求

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倾向于平跟的鞋子,这与鞋靴人机工学的研究理论基本一致。对于老年人来说,跟高度处于20~30 mm之间的鞋子,在较长时间的行走过程中可以减缓脚部疲劳感的产生,便于行走。在鞋跟的造型上,细小的跟型容易产生重心失衡。老年人身体协调能力降低,重心失衡时身体自我平衡能力降低,容易摔倒,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因此,老年人会选购具有鞋跟较宽的鞋,以满足身体对于稳定性和安全性能的需要。

3.4 其他消费倾向

接受调查的老年人表示,由于较为满意的鞋子一般难以遇到,所以一年内购买的鞋子数目较少,一般在两三双的样子,常常是旧的鞋子由于破损或其他原因需要更换时才买新鞋。但平时如果遇到合适的鞋,即使不是出于及时的需求原因也会购买。老年消费者买鞋时大都不看重品牌,以合脚舒适物美价廉为主,要求鞋子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一般接受价位都不超过300元。

当然,在调查中部分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较高,更看重生活的层次和品质,在选购鞋子时更重视鞋的品牌,能接受的价位也相对高一些。

4 结论及老年鞋市场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老年鞋市场非常冷清,甚少提供专门生产和设计老年鞋的厂家和品牌。鞋业生产商普遍认为投资老年鞋市场利润空间小,把充足的资本和优质的材料放在年轻人鞋类生产上,而使用较为低档、品质较次的材料加工生产老年鞋。这些材料不仅无法保证鞋强度的需要,卫生性能也较低,同时,生产出的老年鞋普遍存在质量差、品种少、款式陈旧、舒适度低等问题,造成老年人选购鞋类产品困难。除此之外,生产商在老年鞋的造型和结构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脚部生理结构的变化,生产出的鞋子可能会给老年人脚部带来负担,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甚至加重脚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老年消费群体不断壮大,老年人的文化层次和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老年消费者对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老年鞋市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年消费者的要求。另外,近年来我国独生子女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同时教育规模的扩大使独生子女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层次也不断提高,他们对父母的回报将不仅仅停留在满足父母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而会更加关爱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需求,这也更增强了社会对于高品质老年鞋的需求,老年鞋市场的开发潜力和获利空间日渐显现。

经过对老年消费群体的调查,我们更加确定了老年人对于老年鞋类新产品的开发充满了迫切的需求和渴望,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老年人的鞋消费倾向,为设计制作老年鞋产品和开发老年鞋市场提供参考,也希望国内鞋业界更加注重老年鞋设计开发、生产制作以及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的改进,逐步为老年人建设一个完善的鞋类市场,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

参考文献

[1]卢行芳.鞋的舒适性与皮革性能[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9,19(6):65-68.

[2]文艳群,董继先.无障碍设计原理在老年人鞋靴设计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09,9(22):12-15.

[3]吴锦.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解决途径[J].现代商贸工业,2010,(3):221-222.

[4]孙妮.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对应的鞋靴设计要素分析[J].西部皮革,2009,13(8):29-31.

[5]邓富泉,彭文利.老年鞋类产品的研发[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8,18(3):61-63.

消费倾向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 甘肃省经济不断发展, 1978~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由64.73亿元增至3387.56亿元。但是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的居民消费需求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 (居民消费率) 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二是从居民消费构成来看, 城镇居民消费成为最终消费的主力, 2009年城镇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为66%。但是近些年来城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总体呈下降态势, 并处于较低水平, 2009年为27.1%。城镇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的日益增长与城镇居民消费率的不增反降, 意味着甘肃省的消费主力群体的消费能力在下降, 对GDP的拉动作用在下降。而居民消费受居民收入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影响, 边际消费倾向更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与本质。因此, 研究甘肃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分析

(一) 边际消费倾向理论基础———凯恩斯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收入每变动一个单位时, 居民消费所产生的相应变动额。这就意味着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消费函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凯恩斯 (Keynes, 1936)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研究有效需求理论时提出了这一概念, 他认为,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消费的增加额不及收入的增加额, 即边际消费倾向 (MPC) 与收入水平成反比, 收入越高, MPC越小。这种收入和消费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二) 边际消费倾向的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采用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考察甘肃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函数形式为:C=a+b*YD, 其中C代表人均消费支出, a是自发消费, b是边际消费倾向, YD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采用1980~2009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 即期间各年甘肃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 均采用名义数据, 论及数据平稳性, 有理由认为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协积关系, 二者的趋势相互抵消, 因此回归结果具有实际意义。

(三) 分析方法与回归结果

分析方法采用梯次回归的方法, 以每十年为一期对凯恩斯消费函数C=a+b*YD进行回归。具体过程是:首先对1980~1989年的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回归, 得到该期的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1, 然后对1981~199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该期的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2, 依此类推, 对2000~2009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MPC21。由于梯次回归方法具有特殊的内在稳定性, 从梯次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甘肃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发展趋势, 同时以十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消费函数进行回归, 所得结果具有实际意义。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看出甘肃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际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笔者对表中1980~1986年、1980~1987年、2001~2009年、2002~2009年、2003~2009年的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 分别得到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为:0.930、0.930、0.688、0.677、0.674。然后把所有的估计值看作这一时段中间点的边际消费倾向, 把所有的估计值都描绘在以年度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就可清晰看出甘肃省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变化发展情况图 (见图) 。

(四) 实证结果解析

从表中各期边际消费倾向的回归值以及图中甘肃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曲线走势可以看出甘肃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1990年以前, 甘肃省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高水平, 呈先递增后递减变化。这种变化趋势与我国的经济改革背景密不可分。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居民收入普遍低水平, 人们的消费大多只限于生活必需品, 边际消费倾向很高, 甘肃省亦是如此。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可供居民消费的商品得到较大丰富, 同时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 加之城镇居民消费意识往往有超前性, 因此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进一步上升。然而, 消费需求的上升, 推动了物价水平的整体上涨, 20世纪80年代就发生了三次通货膨胀。由于当时的市场发育很不成熟, 物价指数的变动带来边际消费倾向的起伏, 但这时期的消费仍是生存性消费, 所以边际消费倾向总体水平处于较高值。

2.1991年以来, 甘肃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呈下降趋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以部分地解释这种下降趋势, 但考虑到甘肃省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诸多具体影响因素, 本文认为导致甘肃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还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甘肃省的收入差距近些年来一直较大, 并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甘肃省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近些年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1997年的0.1861至2008年的0.3310,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一直在不断扩大。国民收入分配不公, 一方面将使得大量货币财富积累在少数人手中, 大部分居民可支配收入则较低, 从而带来整体消费率的低水平;另一方面, 高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低, 财富过多的集中在高收入阶层也会带来总体边际消费倾向的低下。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原有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瓦解, 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甘肃省存在一些大型国有资源型企业, 而资源型企业随着资源的消耗与枯竭面临着生存困境, 这使得其职工面临较大的失业可能性。因而, 转型期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使得社保体系不健全情况下的居民对未来收入变化情况的预期不确定性增强, 导致居民即期消费减少。同时甘肃省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只居西北五省中间水平, 与东部省份相比差距更大。这些都成为甘肃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结论

本文拟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来解决甘肃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问题, 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促进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健康增长。从政府层面来说, 首先, 政府应该加大并落实社会保障金的投入, 扩大基本保障覆盖面,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其次, 政府应充分发挥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 增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再次, 政府应该发展消费信贷, 这有利于促进消费结构的改善, 实现消费层次升级。从市场层面来说, 消费品结构不合理会导致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作为供给方的市场与企业应该调整消费品供给结构, 增强创新精神, 生产与当前居民消费能力相符的产品, 主动创造有效需求。

摘要:对1980~2009年甘肃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行实证研究, 利用SPSS软件回归得出甘肃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形势不容乐观。应从政府层面和市场层面加以改善。

关键词:消费率,居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

参考文献

[1]许娇.福建省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消费倾向 篇11

深圳、上海、北京这3个城市始终是理财市场发展的先行者。2004年,大众理财顾问杂志社相继参加了3地的理财博览会.从参展人群中共随机抽取了1110个样本,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以小见大地对其理财市场进行科学描述。在2004年第川期和2005年第1期中.我刊分别对深圳和上海理财人群的特征进行了报道。在本报告中,我们将把北京、上海、深圳3地理财人群作比较分析,力图找到其各自的特点及理财市场发展中呈现的一些共性。

特征比较

对3地理财人群特征的考察主要从性别、年龄、学历、家庭成员情况等4方面进行。

性别比例

如图1所示,就3个城市理财人群不同性别对理财关注度的差异而言,上海表现得较为显著:上海理财人群中男性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上海女性,男性对理财的需求更旺盛一些。与上海相比,北京理财人群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悬殊在10个百分点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理财人群中男女比例几乎相当,且深圳女性在理财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其它城市。也就是说,在深圳这个城市,女性的理财需求比北京、上海女性的需求旺盛。因此在深圳理财市场中,女性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年龄分布

如图2所示,3地理财人群主要集中在21~40岁之间。深圳21~30岁、31—40岁这两个年龄段人群对理财的关注度要远远高于北京和上海,这一方面说明年轻人构成了深圳理财人群的主体,另一方面也论证了深圳城市的年轻化和年轻的外来人口构成了城市居民主体这两个特征。

图3中的3个折线反映出了3地理财人群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大小。在3个城市中,上海的折线相对来说比较平缓,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同时在上海理财人群中20岁以下和51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的比例要高于深圳和北京,这都说明了上海人对理财的关注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表现出太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各个年龄段的上海人都比较关注理财。

而代表深圳理财人群不同年龄段变化的折线最为陡峭,其波峰位于21~30岁这个年龄段,高于其它两城市波峰,波谷位于51岁以上这个年龄段,低于其它两城市的波谷,这说明21~30岁的人构成了深圳理财人群的主体。

北京理财人群的波峰出现在31~40岁这个年龄段上,比上海和深圳都要晚,这也就是说,北京人在31~40岁的时候,对理财的需求最为旺盛。

学历构成 如图4所示,就北京、上海、深圳3地而言,理财人群以本科学历为主,占到了各个城市理财人群的1/2强。上海理财人群的学历介于北京、深圳之间。深圳大专及以下学历理财人群远远多于其它两个城市,这说明以商业化为城市特征的深圳为学历稍低者创业、理财提供了较为宽裕的环境;北京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理财人群比例远远高于其它两个城市,从侧面反映了北京较高学历人群的理财意识和需求比低学历人群强。

家庭组成

家庭组成情况很大程度影响了家庭的理财状况,影响了家庭成员对理财的看法、对理财产品关注程度的不同等。独身者、已婚者、已婚有孩子、已婚和父母同住、已婚有孩子又和父母同住这5种类型的家庭在理财上会有所差异。

如图5所示,相对于北京、深圳而言,上海理财人群的独身比例最高,占到23.7%。上海理财人群中已婚者很多但跟父母同住者较少,同时有孩子者所占比例在3个城市中最低,这说明上海理财人群相对来说生活较为独立,负担较轻。由于生活相对独立,老年人往往不跟子女同住,需要自己去选择一些理财工具和方式,这就从一个侧面解释了前面分析中上海理财人群51岁以上的人对理财依然热情不减的原因。北京理财人群中,和父母同住的比例远远高于深圳和上海。

倾向差异

消费倾向

从图6的折线图可以看出:在消费领域中,房产以绝对优势得到了北京、上海、深圳3地理财人群超乎寻常的一致关注,形成了3条折线的制高点。而在这3个城市中,上海理财者对房产消费的需求又超过其它两个城市。这并不难理解,近几年上海房地产价格的急剧增长使得置业成为大多数上海人青睐的理财方式。

汽车作为高档消费晶在上海受到了相当的“冷遇”,这可能和上海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以及上海对机动车的严格控制有关。与上海不同,在深圳和北京,汽车却是颇受理财者关注的消费品。

大城市中,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等问题显著,时刻影响着城市人口的健康。我们从图6中可以看到,3地人群在跟健康相关的消费中认知度再度趋同,形成了又一个小的波峰。

比较3个城市波峰、波谷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看出深圳理财者对不同消费领域的折线相对平缓,对不同消费领域的喜好差异程度不如上海理财者表现得那么显著。

投资领域

如图7所示,3地理财人群在绝大多数的投资领域中关注度呈现出较为一致的上升或是下降。不过,在对股票的关注度上却呈现出较大差异。深圳、上海理财者对股票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北京,这说明上海、深圳两城市理财者对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股票认同度较高。多年来两大证券交易所分别设在深圳和上海,对培养两城市理财者对股票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北京,理财者对债券的关注度比深圳、上海高很多,这恰恰说明了北京理财者倾向于低风险的投资理财产品。

在深圳,理财者对期货和商铺等高风险投资方式的关注度明显高于上海和北京。

消费倾向 篇12

漾濞彝族自治县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地区, 是少数民族聚集地,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7%, 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47.3%。漾濞县也是云南省73个、大理州9个国家级重点扶持县之一。本文利用1999—2008年十年来漾濞县城乡居民消费的各项具体数值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APC、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APC、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进行统计分析, 以了解漾濞县城乡居民消费差异。

1 漾濞县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差异比较漾濞县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差异比较

注:数据来源于1999—2008年《漾濞县统计年鉴》

分析上表可以得出:近年来漾濞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消费支出也在不断攀升, 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处于较高水平, 这表明民族贫困地区城乡居民的消费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当收入水平上升时, 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会递减, 且低收入水平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会低于高收入者水平, 漾濞县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波动较大, 但整体仍呈下降趋势, 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速度大大高于城镇居民, 这是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相对应的。漾濞县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都呈下降趋势, 农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 反映出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水平高于城镇居民, 从下降速率比较, 农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速率比城镇居民快, 这与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特征有关。

2 近年来漾濞县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比较分析

(1) 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水平较城镇居民低。

2008年, 农村居民人均购买生活消费支出仅为1628元, 而城镇居民人均购买3987元, 是农村居民的2.5倍, 人均购买量比农村居民高出2361元。

(2) 农村各分类消费品消费普遍低于城镇。

2008年, 农村居民人均购买食品类435元, 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食品类1450元, 是农村居民的3倍, 比农村居民高出 1015元;农村居民人均购买衣着类、居住类、家用设备和日用品类、交通通信用品类、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用品类、医疗卫生保健用品类、其他杂项用品类为1166元, 相应地城镇居民则是3987元, 是农村居民的 3.5 倍。相差较大的依次是居住类、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用品类、衣着类、交通通信用品类、其他杂项用品类 (主要是金银首饰及民俗用品) 。

(3) 城乡消费结构存在差异。

总体分析农村居民的基本消费比重高于城镇居民, 而服务性消费比重低于城镇居民。具体来看, 城乡居民购买食品类的比重都很高, 分别为 29.42 %、23.12 %, 说明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仍以温饱为主。但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中, 绝大部分还是来自于自产自食, 因此, 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远高于城镇居民, 此外衣着消费、家庭设备及服务消费、交通通信支出、文教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则表现出城镇居民消费比重高于农村居民, 表明农村居民在精神享受与寻求发展上滞后于城镇居民, 且这些支出与消费总额相关性较大, 有较高需求收入弹性, 如果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加大, 这部分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会进一步加大。

3 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低于城市居民的原因分析

3.1 农民收入不稳定

消费函数理论指出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 但这种收入并不是现期收入, 而是一生的收入或持续3年以上的固定持久收入。决定一生收入或持久收入的是未来收入的预期。当人们的收入预期越稳定, 消费支出越多。相反, 即使现在收入水平高, 但如果未来预期收入不确定性高, 那么, 人们也不敢增加消费, 而要把部分收入储蓄起来, 以防患于未然。经济体制改革和转轨引起居民不确定性支出增加, 导致当期消费减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 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生产收入转向包括劳务收入在内的其他来源收入占有相当比重, 务工收入使得农民收入受经济波动影响显著, 同时, 农业本身存在的受自然条件限制大,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的各种不利因素也给农村居民的未来生活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农村地区的长期落后带来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落后和城乡消费环境的巨大差异, 根据预防性储蓄动机理论, 发达城镇居民的储蓄目的是为更高层次的消费做准备, 消费结构随产业结构的顺次发展而发展, 而比较之下, 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动机极强, 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

3.2 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目前漾濞县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1。城乡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导致了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和消费环境的差异, 但漾濞县农民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 这与近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有关, 另外当地农村消费需求长期高涨, 须考虑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以满足广大农民消费需求。

3.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中国农村地区几乎没有社会保障, 城市居民所拥有的医疗保险、养老金等在农村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农民要考虑到未来养老、医疗、孩子上学等问题的情况下, 消费倾向低也是正常的, 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提高。此外, 农村消费环境较差, 消费制约因素多, 城乡思想观念差异较大, 农民比城市居民更崇尚节俭等原因也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城市居民的原因。

4 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异, 拉动当地消费市场的建议措施

4.1 加大农民的社会福利保障, 提高农民收入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上的差异,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大力支持农村地区的发展, 加大对农业的扶植力度, 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就当地而言, 应该大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如种植核桃, 鼓励发展壮大乡镇企业, 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带动当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思想。要努力实现农民增收, 提高农民收入, 将当地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引入良性循环轨道: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农村居民的购买力提升→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农村居民购买工业产品的能力提高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 →工人充分就业→城镇居民对农产品消费需求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

4.2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增加农民的实际福利, 减少当前农民所面临的后顾之忧, 从根本上激发广大农村市场的消费力量, 把乡村居民的潜在需求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

4.3 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

由于受到收入低水平的影响, 农村居民对未来消费的预期并不乐观, 影响其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消费信心不足。因此, 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 转变其消费观念, 提高消费的素质, 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减少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4.4 改善农民的消费环境

提高农民的消费环境, 首先, 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城乡基础的设施的差别是城乡消费环境差别的重要因素。其次, 应该优化农村的市场环境, 使农民的消费能够快捷便利。再次, 要优化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农民进行消费教育, 引导农民正确消费。最后, 加快农村流通业的发展, 发挥流通业对农村的积极作用。另外, 在改善农民消费环境的同时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应当使农民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5 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缩小城乡消费差异

政府要实行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平等享有公共产品, 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 也是增加农民消费的基础。农村的纯公共产品, 如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和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等应由政府完全提供, 农村的准公共产品也应当以政府供给为主导, 可以吸纳社会或企业资本进行投资。另外, 政府有必要取消户籍制度的约束, 增加农村居民的自由流动性, 为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保障。这些措施也将是当地政府的惠民政策得以实施的一个良好契机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曹俊杰, 高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差异之比较[J].经济问题, 2004 (3) :74-76.

[2]胡雪萍.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与扩大农民消费需求[J].农业经济问题, 2003 (7) :24-27.

[3]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研究, 2000 (9) :13-16.

[4]张志敏.9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3 (11) :52-56

[5]龚志民, 毛中根.论我国目前农民消费偏低的原因及对策[J].消费经济, 2002 (2) :49-51.

上一篇:描写方法下一篇:国际竞争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