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倾向

2024-09-27

选择倾向(共7篇)

选择倾向 篇1

摘要:通过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购入到出售的整个持有期间的利润产生机制进行分析, 总结出了企业将金融资产在这两个类别之间进行分类的倾向, 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分类,利润

1 引言

复杂而系统的会计方法的形成使历史成本从20世纪初期成为了会计计量的基础。然而, 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却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如由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物价整体上涨或整体贬值, 造成历史成本信息严重失真, 进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决策相关性。在会计体系中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也便成了会计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划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贷款和应收款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某项金融资产具体应分到哪一类, 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因素, 所以金融资产的分类往往是管理层意图的表达, 即管理层才金融资产的分类过程中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企业在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间都是按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后续计量的, 但是, 在持有期间它们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却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这两类金融资产本身存在的共性以及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管理层往往会用尽心思考虑如何将金融资产在这两个类别中进行分类, 才能在不违背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提高企业对利润的操纵能力。

本文通过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购入到出售的整个持有期间的利润产生机制进行分析, 总结出了企业将金融资产在这两个类别之间进行分类的倾向, 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2 利润产生机制

2.1 以股票为例对两类金融资产的利润产生机制进行分析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 应按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也是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但相关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是在购入时股票的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

设购入时股票的公允价值为FV, 相关的交易费用为β, 在第t个资产负债表日股票的公允价值较取得日公允价值的变动额为ΔFVt。

若将购入的股票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的变化将直接导致当期损益的变化, 对利润产生影响。而若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的变化将被计入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中, 而不会导致利润的变化。由于无论是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哪一类, 在持有期间投资企业获得的现金股利都是相同的, 所以在这里不考虑收到的现金股利对利润的影响。

因此, 从购入股票到第一个资产负债表日, 若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则对利润的影响数额是ΔFV1-β。而若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对利润产生的影响将是0。同理可知, 在持有的第二个会计期间, 若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对利润的影响数额是ΔFV2, 若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对利润的影响数额仍为0。

假设管理层在持有该股票的第L个会计期间将其出售, 若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同理可得对利润产生的影响为ΔFVL。但若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由于在整个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全部计入了资本公积, 要转入当期损益。因此, 在出售行为发生的会计期间, 对利润产生的影响将为ΔFV1+ΔFV2+…+ΔFVL-β。可用下表来表示由于分类的不同, 在各个持有期间将对利润产生的影响:

因此, 企业若将购入的股票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在持有期间各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都对当期的利润产生影响, 即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表现为分期、持续的效应。但企业若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的变化仅在出售行为发生的会计期间会对利润产生影响, 其数值为在整个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的总和与购入时发生的交易费用之差。所以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表现为一次性的、更为显著的效应。但从整个持有期间来看, 无论是如何分类, 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而对利润产生的影响是相同的, 为ΣΔFV-β。

2.2 以债券为例对两类金融资产的利润产生机制进行分析

与股票不同, 当企业购入的是债券时, 会由于面值与公允价值的不同, 而使债券的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产生差异。下面以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为例对利润的产生机制进行分析。

假设债券的面值为A, 购入时的溢价为E, 交易费用为β, 票面利率为r, 实际利率为i, 第t期的公允价值变动为ΔFVt。由于利息的存在, 将债券划分在不同类别时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是不同的, 所以此时必须考虑由利息带来的投资收益对利润的影响。

若将债券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在第一个资产负债表日, 由于持有该债券, 对利润产生的影响数额是A*r+ΔFV1-β。同理, 在第二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利润的影响是A*r+ΔFV2。若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计入投资收益的数额为该债券在上一个资产负债日的公允价值与实际利率的乘积。同样可用表2来表示由于分类的不同而对利润产生的影响。

尽管当企业持有的是债券时, 各期利润的表达式会由于分类的不同而显著不同。但总的来说, 若将该债券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时, 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也是分期的、持续的。若将该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则是集中表现在最后一个会计期间。

3 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无论企业持有的是股票还是债券, 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会使企业拥有更大的权限对利润进行操纵。因此, 管理层会更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企业的角度来讲,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更具灵活性, 对利润进行操纵的空间更大。在业绩较好利润较高的年份, 企业可以选择继续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以备在业绩较差的年份再将其出售, 减小利润的波动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但若企业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时, 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分期表现在各空间期间, 将低了企业对利润进行操纵的能力。从政府干预的角度来讲, 在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下, 地方官员很可能基于政绩目标的考虑, 要求企业高估利润低估损失。由于政府把施政目标引入企业中, 企业为了完成政府摊派的GDP和税收指标, 企业更倾向于把金融资产划分到更容易进行利润操纵的类别中, 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参考文献

[1]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6) .

[2]王建玲, 宋林.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基于自由裁量权视角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9 (6) :90-96.

[3]朱茶芬, 李志文.政府干预和会计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9, (6) :82-89.

选择倾向 篇2

关键词:积极人格;职业选择;影响;大学生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校大学生人数过多,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也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的缺陷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择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所导致的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因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积极人格理论认为,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潜在的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时,积极人格特质就形成了。积极人格所体现的自信心、责任心、自制力等特征,使大学生更具魅力,更容易被他人、被社会所接纳。因此积极人格的塑造不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有利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挫折、困境时,能自我平衡,自我减压,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做出正确、理性的判断。

一、如何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

1.完善心理健康机制

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有一定专长和经验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 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从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

2.树立积极认知观念

积极的认知观念与积极人格有着重要的联系。高校学生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很多学生受到消极观念的影响,消极地看待问题,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社会或他人。而具有积极观念的人会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特定性的情景事件,是会顺利解决的。因此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教给学生基本的认知-行为策略,培养学生积极的解释风格,引导学生关注并捕捉自身闪光点,加深学生对自身的积极品质探索和挖掘。所以培养积极人格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个体具有强烈的自我建构意识和认知能力,能进行自我分析,正确地认识自我,攻克自我,再造自我。

3.培育教师积极人格

高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还包括生活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等。众所周知,人格的形成是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高等教育尤为关键。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 教师的个性、言行影响着学生的健康个性与思想的形成。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智力都在迅速发展、成熟的时期,高校教师如若具备积极的人格, 将会有利于大学生积极性格的形成。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如今,多数高校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格的培养。当前高校教育在抑制消极人格的同时.更应重视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人格是在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还是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园内,学校通过举办各具特色的体育比赛、文艺表演、艺术创作等活动,逐渐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此外,学校应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文化活动,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深刻感受社会中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大学生也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超越自我,进而将积极心理品质内化为信念和行为习惯。

二、积极人格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作用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在工作世界的表露和延伸,即人们在工作选择和经验中表达自己的个人兴趣和价值。人格特性不同,表现在职业选择上的价值观亦不完全相同,这是职业趋向的现实观态度。

1.积极人格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多元化

职业选择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工作地域和工作单位性质这两面。大学生积极的人格能够在职业选择中起到主导作用。一直以来大中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是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首选地点,那些城市生活条件优越,开发程度高,容易获得丰厚的经济收入。然而这些城市竞争也相对激烈,有些同学在受挫后则一蹶不振,很难再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对于那些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学生来说,他们也愿意退居二线城市,在一方土地上争取自己的最大收获。同时职业选择在单位性质上受到积极人格的影响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大多数学生向往着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全民所有制单位时,很多受积极人格主导的毕业生在单位选择上也越来越重视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好的职业,而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也成为了就业的新趋势。

2.积极人格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理性化

在就业的大潮中,很多同宿舍的同学盲目跟从,不考虑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对于大家都看好的公司和企业不加思考,随波逐流的签约。更有甚者在遇到拒签时,一味的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行,把一次签约的失败看作是人生的滑铁卢,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伤害自己、伤害别人,而这些非理性的思考在积极人格的约束下,都会得到最合理的解决方式。积极人格特质是一种稳定的特质,在具体的情景中表现出、行事严谨、接纳和守信等特征。所以积极人格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做出最合理、最理性的判断。

3.积极人格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实化

当前高校毕业生职业心态倾向理想化、混沌化,期望与社会环境脱节,渴望稳定却不满足于现状;既希望高薪,却不愿吃苦,不想放弃本专业,却又这山望着那山高。所以加强积极人格的教育势在必行,让大学生们从更现实的角度出发,认同接受大学教育不仅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更应该把教育做为将来谋求职业,独立生存的资本。积极人格所引导的职业选择就是对现实性价值的最大追求,从某种程度上讲,工作效率与质量并不与收入学历成正比,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稳扎稳打的工作理念才是大学生的现实追求。

总之,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学生能力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倾向,从而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未来的生活,所以高等学校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尹忠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09):33-34.

[2] 王韦韦.霍兰德人格类型与成人职业选择[J].职教通讯.2010.10.

[3] 魏改然,项传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对选择性缄默倾向幼儿的辅导方法 篇3

虽然选择性缄默倾向幼儿在幼儿园经常不愿开口说话,但作为老师,应该要有耐心。幼儿不愿意说话,就不要强迫他们说话,也不要刻意强调幼儿称呼自己。对幼儿的缄默症状不能斥责。在课堂上,老师不要总是叫幼儿回答问题,而应经常让他们积极参加小朋友的集体活动,耐心引导幼儿多与同伴交往。每当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或和其他幼儿交往时,就及时地给予鼓励、赞扬。只有这样,幼儿在交往中才会逐渐说话,切忌粗暴批评和粗暴干预,因为这样做反而会强化他们的缄默症状。

二、让幼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幼儿感兴趣及需要的活动方式着手

幼儿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不要过多地去强求幼儿,什么不许做,什么一定要做。教师根据选择性缄默倾向幼儿在动作、语言、情绪、人际互动各方面发展所欠缺的技巧,设计合理的活动,让其融入集体游戏活动中,并加以帮助指导。还要创造更多的条件,有耐心地指导幼儿参与集体活动,让幼儿体验集体活动的欢乐。

三、正面引导,积极鼓励,让幼儿多一份自信

首先,教师要鼓励幼儿多用语言交流,比如,老师对他说:“你要每天与小朋友说话。”不能这样说:“你不能整天一个人待着。”因为只有鼓励才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幼儿是因为面对集体环境人多的压力而选择缄默的,而在熟悉的环境并且人比较少的情况下,他们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因此,作为老师,应经常与他们单独沟通,而从不选择在集体面前。在情绪松弛的情况下,当幼儿刚张开口说话时,老师就要及时地给予鼓励。我们经常会用幼儿最喜欢、最需要的东西作为奖励,让幼儿继续说话。我们要从幼儿的长处着手,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就鼓励表扬他们,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做到以身作则,以良好的示范作为其与同伴交往的榜样。

总之,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不同症状,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矫正方法,努力解开他们的心理症结,让他们走向健康,快乐成长。

摘要:根据幼儿心理卫生学的研究结果,选择性缄默倾向极不利于幼儿智力、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选择性缄默倾向儿童症状要有耐心、不急于逼迫幼儿开口,让幼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以幼儿感兴趣及需要的活动方式着手,正面引导,积极鼓励,让幼儿多一份自信。结果显示,选择性缄默儿童在行为和语言方面都有较大进步。

选择倾向 篇4

关键词:成人依恋;依恋回避;依恋焦虑;职业选择

一、引言

依恋理论从Bowlby 创立以来,已经逐渐成为西方儿童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Hazan 和Shaver 在研究中发现在成人的行为模式中也存在着和母婴关系相似的依恋关系,因而研究者的注意力也从最初的母婴关系转变到后来的青少年甚至成人后的行为方式。Bowlby曾经指出,安全的依恋者在面临压力时能保持健康的心态,而不安全依恋者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鉴于这样的观点,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与安全的依恋者相比,不安全的依恋者更容易焦虑、敌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成年人在职业选择方面的不同倾向。

本研究从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模式入手,探讨了大学生群体的成人依恋类型及其与职业选择倾向之间的关系,试图从大学生群体的内部工作模式去认识并且了解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当中的心理倾向,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某所高校四个年级、三个不同专业的220名本科学生,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1份,回收率为95.9℅,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为89.5℅

(二)研究工具

1、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成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Inventory,ECR) ,采用李同归等人修订的ECR 量表,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的€%Z 系数,分别是0. 8055 和0. 8025,经检验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

该量表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焦虑维度。计分时通过计算被试分别在这两个维度上面得分的高低来确定依恋类型。

安全型--低回避 低焦虑;迷恋型--低回避 高焦虑

恐惧型--高回避 高焦虑;冷漠型--高回避 低焦虑

2、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

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职业理论,其核心假设是人可以分为六大类,即技能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职业环境也可以分为相应的同样名称的六大类。本测验共有七个部分,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 测试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控制情境,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要求完成问卷。问卷填写采用无记名方式,全部数据采用SPSS17. 0 进行统计分析。

三、讨论

(一)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分布

按照依恋理论,Brennan 的研究发现成人依恋模式中存在两种基本的维度。一个关键变量被称为依恋回避,另一关键变量被称为依恋焦虑。在ECR 中各有18 个题目分别是用来测试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在计算得出依恋回避和焦虑两个维度的得分后,按照Brennan 教授( 1998) 依据1082 人的样本,从分类系数( Fisher 判别公式) 来计算依恋风格类型。

研究发现,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的分布情况为:安全型42.6﹪、迷恋型27﹪、恐惧型11.2﹪、冷漠型19.2﹪。这种依恋类型的分布与国外成人依恋测量的比例有所不同,在Bartholomew 对美国的大学生依恋类型的研究中,发现安全型的比例为46%,恐惧型占20%,迷恋型15%,冷漠型19%。从数据上我们容易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被试的成人依恋类型的比例有所差异。本研究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因素: 1. 使用的测量工具的差异。虽然都是用两个维度转变成依恋类型,但用来测试依恋类型的工具不同。2. 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在本研究中,对一所高校的宿舍进行分学校类型、专业群、年级以及性别进行分层抽样,对选取确定的对象,以宿舍为单位,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小集体测试,这样的样本代表性相对而言对取样的过程相对简便,对测试结果可能会有一些影响。3. 经济条件、就业、恋爱、考研等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4. 中外被试由于文化背景差异较大,思想观念差别显著

(二) 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的类型分布

通过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的测查,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的类型分布为:实际型18.4﹪、调查型12.1﹪、艺术型15.7﹪、社会型25.4﹪、事业型13.7﹪、常规型14.7﹪。

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倾向选择社会型的职业方向,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而选择方向最少的就是调查型,思想家而非实干家,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

(三)不同依恋类型同职业选择倾向的相关分析

研究中发现,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群体在职业类型选择上有着显著差异。依恋回避同职业选择倾向中的I(调查型)、C(常规型)存在显著相关。依恋焦虑同职业倾向选择中的S(社会型)、E(事业型)存在显著正相关

依恋回避是指在父母教育子女的过程当中,仅仅保证了孩子的生理需要,而忽略了同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从心里虚角度来讲,这类宝宝在其安静的外表下面隐藏着很多将来进一步发展的隐患。如果在依恋回避这一维度得分较高,他们在日后的人际关系中倾向于退缩、被动,对各钟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有可能成为独行侠。

依恋焦虑是指一个人如果没有很好的完成依恋的满足,就会在人生各阶段、各种情形下,想办法去完成他依恋的满足,他基本是在焦虑的状态下去寻求,也可能对依恋对象不加分辨,最后是再次的失望,在心底里激发出更大的焦虑,循环往复。在依恋焦虑这一维度得分较高的学生,他们的依恋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更倾向于在外界继续探寻自己的依恋对象和依恋的方式,所以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型或者是事业型的工作,比如: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育行政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律师。更倾向于在外界与人交往,来寻找他们所缺失的依恋。

参考文献:

[1]李同归,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ECR) [J].心理学报(中文版),2006,(3).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1999,( 4).

选择倾向 篇5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特质,职业选择倾向

由于高校扩招和国家经济发展等影响因素, 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已有研究发现人格特质是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Linda和Philip的研究表明, 大学男生和女生普遍存在职业刻板印象, 对工作情境的偏见限制了工作机会。Allport和Odbert把人格特质界定为一般化和个性化的决定倾向, 是个体适应环境的前后一致的稳定模式。Saka和Gati等人的研究认为, 大学生面临更多与情绪和人格有关的职业决策困难, 比与信息有关的困难更严重。如普遍犹豫不决、自尊、焦虑特质和认知状态四个人格变量可以预测职业决策困难。陈瑞瑞等发现大五人格特质与择业效能感关系紧密。龙燕梅的研究认为关注自身的人格特质, 可以提高个体自我效能的预期, 从而提高个体成功完成择业任务的水平。本文在已有关于自我效能感和择业效能感的研究基础上, 总结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倾向的关系, 期望能对大学生择业提供理论依据。

一人格特质和职业选择倾向的界定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 它包括许多成分, 其中最主要的有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等方面。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是指根据大学生的现状而测量的将来职业方向。

二大学生人格特质研究

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 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 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塔佩斯发展了人格特质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即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中国人格七因素模型包括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处世态度。

三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的研究

现在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择业效能感有很高的相关性。择业效能感是Betz和Hacker于1981年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来的, 是指个体对实现与择业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知觉, 是自我效能感在择业中的体现。班杜拉的研究发现, 以前的理论和研究把注意力集中在人们的知识获取和行为类型上, 而支配这些知识和行为之间的内在心理机制被忽视了。心理学相关领域把人类应对环境变化的内在心理机制定义为胜任力, 但还不够系统全面, 不同领域或不同个体对此定义的理解也有所差别。在职业行为中, 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是非常关键的。在中国虽然有许多人研究自我效能感, 但一般都集中在研究教师教学效能感和学生学习效能感, 涉及职业方面的研究非常少。郑日昌、张彬彬等人自编量表对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其中国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包括四个维度:职业信息与技能、学绩、个性自我了解和社会支持, 并用该量表比较了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 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无显著差异, 但有男生高于女生的倾向。

四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倾向的关系研究

Holland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职业兴趣理论, 认为大多数人可以划分为六种人格类型, 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与六种人格类型相对应有六种环境模式。该理论将职业兴趣划分为六种类型, 简称为RIASEC理论。其中现实型 (R) 指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 但缺乏社交能力;研究型 (I) 适宜科研和实验等工作;艺术型 (A) 喜欢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自我, 不善于事务性工作;社会型 (S) 对社会交往感兴趣, 有教导别人的能力;企业型 (E) 适宜管理、决策方面的工作;常规型 (C) 喜欢系统而有条理的工作任务。

关于人格特质与职业倾向的关系, 冯艳丹和张利燕指出:神经质与经营型存在正相关, 与常规型存在负相关;外倾性与经营型存在负相关, 与常规型存在正相关;开放性与研究型、艺术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与社会型存在负相关, 与常规型存在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宜人性与社会型存在十分显著的负相关;责任心与现实型、社会型和经营型存在负相关。杨丽恒、李佳等的研究表明外向性人格与社会型和事业型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谨慎性人格与常规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宜人性人格与社会型、实际型、调研型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社会型、事业型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开放性与实际型、常规型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和艺术型、社会型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陈瑞瑞、冯鸿滔、左占伟的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与择业效能感关系研究, 考察发现大学生大五人格维度及人格因素与择业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人格因素对择业效能感有很强的预测作用。叶琳琳进行了在校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倾向的研究, 发现大学生职业选择倾向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显著。胡艳红进行的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因素分析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发现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倾向有很大影响。邰炜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倾向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发现大学生的内外倾、宜人性等与职业选择倾向关系密切。王同军研究大学生的职业归因风格、求职倾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归因风格、求职行为与人格特质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人格特质的理论流派有多种, 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虽大致相同但仍有差异。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 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他们其人格特质带有本土特有的特征, 职业选择倾向也因社会、文化、经济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对大学生人格特征与职业选择倾向的关系研究, 在不同社会情境中应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并且应有适合特定社会背景和文化的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瑞瑞、冯鸿滔、左占伟.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与择业效能感关系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 (6) :93~98

[2]龙燕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3

[3]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 (修订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张彬彬、郑日昌.507名理工科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现状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1) :776~777

[5]白利刚.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的简介及评述[J].心理学动态, 1996 (2) :7~31

[6]冯艳丹、张利燕.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职业兴趣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2)

选择倾向 篇6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选择兰州交通大学,甘肃政法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三所大学,随机抽取男女生共3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查阅几年来与本研究有关的各类文献资料和论著,利用网络检索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了解有关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现状分析等与本文相关的文献。

1.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共发放300份,其中男生178份,女生122份。收回295份,其中有效问卷262份,有效率为87%。

1.2.3 访谈法

主要利用课间及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体育选项课选择的倾向及原因。

1.2.4 数据统计法

通过Excel对所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影响兰州市大学生体育选项课选择倾向的因素分析

2.1 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来源。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大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根据其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自我,并对从事何种体育活动进行选择,以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态度倾注到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表1中可明显看出,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是影响兰州市大学生体育选项课倾向的最主要因素。在考虑选择项目时,兴趣爱好占到74%的男生和69%的女生。而在具体的体育选项课项目上,男女生又有着显著的差异。调查显示,男生更多选择篮球、足球、乒乓球项目;女生选择较多的为健美操、乒乓球、排球项目。不难看出,男生更愿意选择对抗激烈,健身性强且受场地局限性不大的项目,而女生更愿意选择室内柔韧性训练,对抗不激烈的体育项目。这与男女生自身生理特点、体育项目难易程度、教师教学及兰州地区高校体育项目普及性有关。乒乓球作为国球,历来受到大家的青睐。为了改善提高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学习兴趣,应对学生加强体育选项课教学目标的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体育兴趣,体育兴趣一旦养成,学生们在选择体育选项课时积极性,参与性都会有着显著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2 对体育运动项目的擅长程度

表2中可以看出,在选择体育运动项目上,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容易上手,考试相比之下较容易。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对自己特长发展有很大优势。此外,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心理上不恐惧不陌生,有一定的优越感,也促进其擅长项目得到不断提高和充分发挥。

2.3 体育运动项目指导老师

体育教学的不断创新和深化,体育选项课在高等院校体育课的地位举足轻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体育运动项目指导老师对学生体育选项课有着重要的影响。调查显示,64%的男生及71%的女生都认为指导老师是其体育选项课的影响因素之一。指导老师的体育运动技术能力作为其体育教师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叫教学能力,强烈的影响学生的感觉器官,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树立体育观念。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应不断加强运动技能学习,多专多能,有效提高体育选项课开课率。指导教师个人魅力及职业道德、品德修养、文化修养等综合素养同样影响学生体育选项课。语言表达能力强,仪表风度良好,课堂组织得力、氛围活跃的教师深受学生喜爱,对平时不喜欢运动的同学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进而激发其积极性,促进其体育选项课的选择。

2.4 场地设施因素

体育教学场地作为体育选项课的重要物质保障,是体育选项课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其设施条件直接影响学生的选项倾向及学生对某些体育选项课的积极性。调查表明,学生受场地设施因素影响明显。体育场地过少,条件设施陈旧简陋是目前高校较常见的问题。网球场、体操房等场地的匮乏只能限制开课人数,定期还需要维护及保养无法开放,这都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选项课的倾向。就兰州市高校而言,足球篮球场地相比之下够用,而网球场,乒乓球场,体操馆,武术馆等项目场地都偏少,难以满足学生体育选项课的选择,部分学生不得不另择其他体育项目。选项课课程设置覆盖面小,灵活性差,难以完全满足学生选项需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体育选项课逐渐得到体育教师及学生的认可,形成了完善而富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其从兴趣出发,增强当代大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但依然存在一些因素影响其发展,如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擅长程度,体育运动项目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及个人魅力,场地设施因素都影响学生体育选项课的选择倾向。对影响其选择倾向的因素,应加强引导和改进。

3.2 建议

(1)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认识,教学目的和重要意义。加强宣传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媒体资源,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等宣传栏的强大作用,体育选项课教师也可在理论教学或课间,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学生讲解各项运动特点和健身价值,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身体条件,体育基础及兴趣点,使学生体育选项时从自身兴趣出发,科学合理选项。

(2)合理调整师资结构,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学校应引进更多高学历高水平体育人才,完善各专项体育教师空缺,有组织的对老师进行培训再学习,提供学术研究环境,解决教师质量良莠不齐引发的选项课教学质量问题,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培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水平,以满足开设更多更好体育选项课的需求。

(3)加大体育设施投入,合理配置现有资源,保证最大化满足学生体育选项课需求。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合理购置体育器材及配套设施,努力消除因设施局限性而减少体育选项课学生人数。由于体育选项课对场地器材的依赖性较大及新兴体育选项课项目的开设,场地器材的新建和购置必不可少。同时,合理调配现有体育馆资源,安排选项课教学时段学习人数,缓解现有的设施压力,为开设更多的体育选项课提供物质教学条件的保证。

摘要:体育选项课是从学生兴趣出发,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从事教育行为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途径,对影响兰州市大学生体育选项课选择倾向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提出一系列有利于改善选项课教学体系的对策。诸如:加大场馆器材建设的投入、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等等。旨在完善和发展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选项课,选择倾向,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秦婕.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816-818.

[2]谭小翠,李信就,赵晓勤.影响大学生体育选项课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959-960.

[3]张娜.影响我校学生体育选项课选择倾向的因素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36(4):404-405.

[4]杨永奇,曹成珠.对影响女大学生体育选项课选择倾向因素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4):45-46.

选择倾向 篇7

关键词:人称代词,大家,中国学习者,思维方式,英语写作

对于中国学习者, 人称代词“大家”是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 而如何在英语写作中选择出“大家”的英语人称代词对应项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近年来, 在对于“大家”的英汉对应项研究中, 曾有易焱和王克非(2013)做具体的分析, 他们指出“‘ 大家’在英语中的功能对等项有第一, 二, 三人称复数代词”。 但是, 他们并没有对中国学习者在表达“大家”时在英语人称上的倾向性进行研究。在对于人称代词倾向性的研究上, 曾有赵宏和邵志洪(2002)等学者指出第三人称代词在英语中的使用频数大大高于在汉语中的使用频数, 其原因之一是他, 她, 它在读音上重合。但是, 他并没有对表达“大家”这个概念时的倾向性具体指出。因此, 本文将选取中国的学习者为分析对象, 研究他们想要表达“大家”这个概念时, 会选取哪些英语人称代词。并与英语本族语者对比, 发现其中的差异。希望通过本研究对中国学习者在人称选择上有所启示, 使其在英语写作中的表达更加地道。

1提出假设

易焱和王克非(2013)在“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大家’的对应研究”这篇文章中对“大家”的实际对应项做出了研究, 如下表:

由他们在研究英汉翻译时所提供的表格数据, 我们观察到, 对于“大家”的翻译, 在汉语翻译成英语时, 使用第三人称较多(31.01%和23.56%), 在英语翻译成汉语时, 使用第一, 二人称较多(9.38%和15.88%) 。在翻译原则的探讨上,奈达(2004)和纽马克(2001)都指出过翻译要遵循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原则。基于此原则,上表的分析是不是说明中国的学习者在表达 “大家”时倾向于第一二人称而英语本族语者倾向于第三人称呢?本文将选取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的英语写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易焱和王克非的结论进一步假设: A: 中国学习者在表达“大家”这个概念时倾向于使用第一二人称, 而英语本族语者则倾向第三人称B: 造成不同的原因是中国人思维比较主观, 第一二人称更能体现情感, 而西方人思维比较客观, 第三人称主观情感色彩少。

2语料和研究问题设计

本文使用的语料分为三类。对于提出研究假设的语料是易焱和王克非在“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大家’的对应研究文中的统计数据。对于初步验证假设的语料是CLEC语料库。先输入第一二三人称代词, 随机截取搭配100词条, 人工检索与“大家”对应的人称代词个数, 统计并制定表2。对于进一步分析的语料是自建的小型语料库。本文选取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的作文各30篇, 15篇为议论文, 15篇为其他文体,每篇字数有100~150。将人称代词找到, 删除不是表达“大家”概念的词(如“ I have a ball”),并将剩下的词进行分类, 并做如下统计:1)频数: 指语料中出现的各个人称代词的个数;2)来源, 指这些人称代词分别出现在语料的议论文和其他文体的个数。之后做成表3。

具体的研究问题如下:

1)中国学习者在英语的写作时, 想要表达“大家”这个概念时, 倾向于使用哪种英语人称代词?即在第一二三人称代词选择上的倾向性。

2)英语本族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 想要表达“大家”这个概念时, 倾向使用哪种英语人称代词?

3)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想要表达“大家”时, 在英语人称代词的选择上的倾向性有差别吗?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3数据观察和分析

3.1 CLEC显示的中国学习者人称代词的倾向性

为了验证中国学习者在表达“大家”时, 倾向于英语的第一二人称, 本文选取CLEC语料并筛选, 统计。由表2可以观察出, 中国的学习者在使用英语人称代词表示“大家”这个概念时, 用第一二人称比例为35%和40%, 而使用第三人称则为25%。由此分析, 中国学习者在表达“大家”时, 倾向于英语的 “ we, you,”等第一二人称, 而不太倾向于“they”等第三人称。

3.2自建语料库显示中国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学习者的差异

为了验证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学习者有差异, 本文利用自建语料, 由表格观察出:a,对于中国的学习者, 在表达“大家”这个概念时, 使用第一二人称的次数(18和30)比第三人称(16)的多, 而对于英语本族语学习者, 第三人称的使用(46)比第一二人称(20和6)多b,在议论文的写作中, 中国学习者在第一人称上的比重(40%)比英语本族语者在第一人称上的比重(20%)大, 在第二人称上的比重(50%)也比英语本族语者(30%)大, 但在第三人称的使用上, 中国学习者(40%)比英语本族语者(60%)少。由这些数据本文分析出: 1)从总体上说, 中国学习者在表达“大家”这个概念时倾向第一二人称, 而英语本族语者倾向第三人称。2)从议论文这种抒情性较小的写作上, 中国学习者依旧倾向第一二人称, 会用到“we can, you should”等, 而本族语者则用到第三人称“they express”等。

3.3事例分析形成中西人称代词倾向性差异的原因

以上分析已经显示, 在表达“大家”这个概念的时候, 中国学习者倾向于使用第一和第二人称, 而英语本族语者则倾向于使用第三人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异性呢?

近年来, 文秋芳(2003)等学者在研究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写作时曾指出, 中国学习者的书面语偏口语化。赵小东(2012)也从人称代词的使用上显示中国学习者的口语化倾向。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曾晓红(2010)曾指出中国人的思维较主观, 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比较客观。在英汉互译的研究中, 也有白玉(2007)学者指出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英汉翻译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由此推测, 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大家”对应的英语人称代词的倾向性的不同, 是不是也是受到中西思维方式不同的影响呢?本文再次提出假设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人称倾向性不同的重要原因。本节将抽取上文用到的CLEC语料库和自建语料库的具体事例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3.3.1 CLEC语料库分析中国思维方式的特点

为了论证中国学习者在表达“大家”时倾向于使用第一第二人称, 是因为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主观性的影响, 本节从上文用到的CLEC语料库中随机选取了具体句子:

a,We all know that smoking is unhealthy.

b,You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在这两个例子里, 人称代词we, you都包含汉语里“大家” 的意思。例子a,汉语的意思是“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为了更好地做出对比, 我们将“we all know”去掉, 在表达的信息上没有太大区别, 但是在感情色彩上差别很大。对比“we all know that smoking is bad”和“smoking is bad”我们会发现, 前一句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后, 不仅会显得更加亲切而且主观色彩很强。 后一句也表达同样的信息, 但却没有第一句用了第一人称代词的感情色彩。由此可见, 中国学习者即使在不需要人称代词的情况下, 还是倾向于添加并使用第一二人称, 这是受了中国主观性思维方式的影响, 而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信息。例子b,汉语意思是“大家将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了对比, 我们将you换成one, 把“you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和“one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做比较。同样的, 用you来表示“大家”和用“one ” 的区别在于, you更能拉近距离, 表达感情, 而one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中国学习者更偏爱第一二人称, 还是受到中国人主观思维方式的影响。

以上分析得到的结论就是, 中国的学习者在不需要人称代词的情况下, 喜欢添加第一二人称代词, 在第一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的选择时, 偏爱一二人称, 这都是受到中国这种主观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因此, 中国的学习者很容易在语言迁移的过程中体现这种思想, 具体来说就是偏重一二人称。

3.3.2自建语料库分析中西思维的不同

为了更好地论证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人称倾向性的影响, 本文将选取上文中的自建语料库的一篇具体作文加以说明。

本文选取一篇题目为“Hard Work and Success”的文章, 文章的题材是议论文。在文章中的论述部分, 我们观察到, 在表达“只要大家肯努力, 就一定能成功”这样的内容时, 中国学习者在文中大量使用“ we should work hard... we can have a big suc-cess... you will realize your dream... we believe that...”等, 而本族语者则更多使用“ one doesn’t give up, he will realize his dream by...., they choose to ...”。我们没有选取记叙文, 抒情文, 是因为这种文章内容上需要强烈表达情感, 区分度小。然而在对待议论文这种相对论述性较强的文章, 中国学习者的表达依旧倾向于使用第一二人称代词的方法, 给读者以主观, 面对面和口语化的感觉, 而英语本族语者则更多使用第三人称, 给读者以正式, 客观, 第三方的感觉。造成差异的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中英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学习者的思维中的客观性较少, 总是将客观转化为主观以拉近情感, 而本族语者的思维较客观。

4结束语

通过对具体语料的分析, 本文发现中国学习者在想要表达“大家”时, 更倾向用we, you等第一二人称, 而英语本族语者更倾向于用they等第三人称。这种选择上的差异, 是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受主观性思维的影响, 认为一二人称会更利于表达情感。而西方人受客观思维的影响, 更倾向于第三人称。因此, 对于中国的学习者而言, 在表达“大家”这个概念时, 要想有地道的表达, 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 就要向英语本族语者靠拢, 减少第一二人称的使用, 增多第三人称的使用。 在思维方式上, 减少主观性的表达, 增强表述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易焱,王克非.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大家’的对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49-54.

[2]赵宏,邵志洪.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174-179.

[3]尤金·奈达,查理·泰伯.翻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彼得·纽马克.翻译问题探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文秋芳,丁言仁.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68.

[6]赵小东,尚晓华.从人称代词角度考察大学生作文的口语化表现[J].外语学刊,2012(6):119-123.

[7]曾晓红.从汉英对比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J].教学与管理,2010(27):74-75.

【选择倾向】推荐阅读:

创新倾向05-28

功利倾向08-10

倾向反思08-12

人格倾向08-14

娱乐倾向08-15

择业倾向09-06

思维倾向09-13

倾向05-31

情感倾向07-24

生命化倾向05-15

上一篇:创新教研论文下一篇:大黄/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