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倾向(精选9篇)
生命化倾向 篇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巅峰之作, 曹雪芹对石头意象创造性的成功运用, 是这部伟大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曹雪芹的创作过程中, 石头意象始终蕴涵着浓郁的生命化倾向, 事实上, 石头是最平凡不过的自然物, 但作者却赋予自然形态的石头以生命, 使《红楼梦》这部伟大巨著充满着生命的力量、闪耀着生命的光环。
一
石头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石头作为原型意象, 与我国原始初民对石头的崇拜有密切联系,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拜石头的文化传统。对于灵石的记载, 自古以来史不绝书, 《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记》:
首生盘古, 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 声为雷霆, 左眼为日, 右眼为月……精髓为珠石。
在先民们看来, 石头乃是开天辟地的盘古所变, 难怪石头崇拜会根植在整个民族精神之中, 世代相传, 又在世代人的心理上产生不可磨灭的印记。《淮南子·女娲补天》中的五色石更是神异无比:
往古之时, 四极废, 九州裂, 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苍天补, 四极正, 溪水固, 冀州平;狡虫死, 颛民生。
这种五色石又叫女娲石, 据说女娲补天时并没有用完, 剩落一些到人间来了, 而《红楼梦》中的石头意象, 作者就是选取了女娲炼石补天时弃在大荒山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
石头的灵异之处还在于, 它们可以转化为人, 人也可以转化为石, 石和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淮南子·修务训》即称:“禹生于石。”《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 又称禹的儿子启也生于石。还有人化石的神话传说, 例如千古传唱的“望夫石”故事。在《红楼梦》中, “石头”作为中心意象, 经历了一个由“石头”变形为“宝玉”再回归为“石头”的生命历程, 这不也是对人石互化神话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吗?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 我们民族形成了一种喜爱以石头为象征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曹雪芹也爱石, 爱画石头, 敦敏的《懋斋诗钞》中有一首《题芹圃画石》的诗:“傲骨如君世已奇, 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 写出胸中块垒时。”这是他的友人敦敏对他顽石画的高度评价, 也是对他如顽石般的傲骨和刚正不阿、锋芒毕露的性格的赞赏。《红楼梦》可谓是曹雪芹倾其一生写石的巨著, 通过描写这位“石兄”在人世间的一番游历, 抒发了作者对现实不满的种种不平之气, 表现出作者桀骜不驯、刚强不屈的人格魅力。
二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这部旷世巨作便是以石头神话开端的, 很明显《红楼梦》中的石头意象, 作者是以古代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为思想的根本而形成的, 而这块剩下没有被女娲用来补天的石头, 本身就被赋予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当一僧一道在谈论红尘中荣华富贵时被它听到, “不觉打动凡心, 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 竟口吐人言, 渴望能够“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几年……那僧便念咒书符, 大展幻术, 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 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这块“美玉”被僧道“镌上数字”后, 被携到“那昌明隆盛之邦, 诗礼簪缨之族, 花柳繁华地, 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了。
此石由“石头”变形为“宝玉”, 从归属上来说, 玉就是石的一种, 《说文》有云:“玉, 石之美者。”《辞海·玉部》说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这块“美玉”就是贾宝玉出生时口衔之物“通灵宝玉”, 《红楼梦》在第二回中借着冷子兴的对话, 说出了贾宝玉含玉而生的事。其实《红楼梦》的故事就是围绕着这块“宝玉”展开的, 在小说中这块玉与其主人贾宝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与贾宝玉的命运是密切相关的, 是贾宝玉的灵魂和精神所在, 两个“宝玉”是一体的, 当宝玉失去了“通灵宝玉”, 就好像失去了灵魂, 失去了他那颗玲珑剔透的心。可见, 这块“通灵宝玉”具有如此奇妙的功能, 也就难怪人们要视若珍宝了, 贾母更将其视为宝玉的“命根子”。
这块“通灵宝玉”在经历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之后, 最后又回归为一块顽石, 在第一百二十回借甄士隐之口解释说:“宝玉, 即‘宝玉’也。那年荣宁查抄之前, 钗黛分离之日, 此玉早已离世。一为避祸, 二为撮合, 从此夙缘一了, 行质归一。又复稍示神灵, 高魁贵子, 方显得此玉那天奇地灵锻炼之宝, 非凡间可比。前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下凡, 如今尘缘已满, 仍是此二人携归本处, 这便是宝玉的下落。”宝玉最后被一僧一道挟走, 这是宝玉的结局;那块美玉, 幻形成石, 复归如初, 这就是石头的结局。宝玉即“宝玉”也, 其实, 石头的结局何尝不是宝玉的结局呢?
三
《红楼梦》是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 增删五次, 倾其一生完成的巨著, 是作者用自己的生命谱写而成的。石头, 这大自然中随处可见、平平凡凡的物体, 作为《红楼梦》的中心意象, 也是作者用生命熔铸而成的。毫无疑问, 作者赋予了石头以生命, 把石头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 这种生命化倾向就是通过宝玉的生命历程来表现的。
这块青埂峰下的顽石来到人间, 幻化而成为贾宝玉出生时口中所含之玉, 即“通灵宝玉”, 这也是贾宝玉的真正生命主体。这块“通灵宝玉”, 有着神奇的生命力, 并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存在, 它能够医治奇病怪症, 能够驱邪扶正, 它一直伴随着贾宝玉的人生, 甚至支配着这位贵公子的精、气、神、形。“通灵宝玉”是作为贾宝玉生命的主体而存在的, 当它离开贾宝玉的时候, 贾宝玉只不过是一个具有人形外壳的木偶而已, 失去了心智灵性。
当贾宝玉一生下来, 口含“通灵宝玉”, 他的命运就与这块玉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石—玉—石”这一生命轮回是一僧一道早已决定了的, 那么, 贾宝玉的一生也似乎无法摆脱冥冥之中主宰他的命运, 他来到人间就是为了完成绛珠仙草还泪这个爱情悲剧的。虽然宝黛爱情是一个悲剧, 他们不能在现世中结合, 但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像顽石一样更为朴实、更为本质、也更为持久的爱情, 作者通过石头意象表达了人们强烈的、渴望永恒的生命意识和对强大生命力的向往。木石前盟体现了追求灵石永恒性的信仰, 虽然宝黛的爱情被封建家庭礼教无情的扼杀掉了, 但那种爱情的生命力却经久不衰, 感动着后世的每一个人, 就像顽石一样坚强、长久。
生命主题不仅包括主体对于生的思考, 而且还应该有对死亡的思索。林黛玉来到人间就是为了报答顽石的灌溉之恩来还泪的, 她把爱情作为生命的唯一, 高于生命而存在, 所以当她听到其爱情失败的消息后, 便泪尽而亡, “魂归离恨天”。黛玉已死, 宝玉也就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最终看破红尘, 遁入空门。这块与小说故事情节相始终并承载与表达着生命文化体验的“通灵宝玉”也就回归本处, 成为一块普普通通的顽石, 与大自然共存, 生命永恒。宝玉最后的“悟仙缘”, 领悟的是人生沉重的宿命感, 宝玉最终出家的宿命已经超越了生死, 其实作者早已以“通灵宝玉”的幻象隐秘地规定了贾宝玉的生命存在形态。
摘要:《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石头意象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在作者的创作意识中并非无生命的客体存在, 而是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 带着一种生命化倾向。本文拟从《红楼梦》中的石头意象和其中所蕴涵的生命化倾向两个层面上略作阐释。
关键词:《红楼梦》,石头意象,生命化倾向
参考文献
[1] (清) 曹雪芹, (清) 高鹗.红楼梦[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6.
[2]潘承玉.石头原型与文学传统[J].东岳论丛, 1993, (5) .
[3]刘相雨, 朱祥竟.《红楼梦》与中国古代灵石意象[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4) .
生命化倾向 篇2
一、损害孩子的兴趣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过度教育的内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和抵抗情绪,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受到损害.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要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他们的知识学习应以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为主.如果把孩子一天到晚关在屋予里学汉字算算术,孩子们会很扫兴.当他们进入了小学,拿到的课本却与父母教的一样,新鲜感烟消云散.会不堪再学,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二、伤害孩子的自信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孩子们在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之后,如果依旧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那便会体会到越来越多的挫败感,这样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三、扼杀孩子的潜能。
小学化学前教育”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四、不利于幼儿正常发育
从生理上讲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长时期地伏在桌子上学习,易导致孩子身体发育不良.由于一些家长只着眼于让孩子获得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用眼卫生,造成孩子患近视眼等多种疾病。不仅如此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箍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从智力上讲,那些在轻松、自由、快乐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训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因此,从上学开始,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问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五、影响全面平衡发展
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可能是以牺牲其他多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可能是以损害长远发展为代价的.过度教育能使孩子学到一定的知识或掌握一定的技能,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却在逐步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也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幼儿园主要是通过训练,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不同、参差不齐的小学知识,当其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小学教师难以按照教学要求施教,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进度安排,甚至有的孩子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就会养成不动脑、不思考的不良习惯,当他们的“储备”用尽时,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过早让幼儿用笔书写汉字,易影响手部肌肉的发育,并造成握笔姿势不正确,进入小学后也难以纠正。
六、破坏亲子关系和谐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篇3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
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一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需求,在幼儿园办学过程中,不注重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规律,盲目采用小学的办学理念以及小学的教学方法,并且将小学课程纳入幼儿教育中来,按照小学生的标准和要求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模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家长以及部分幼儿园不懂得儿童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没有给与高度的重视,不能够以幼儿为本,进行健康科学的教育,对于幼儿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不能够统筹兼顾,不能够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引导性教育,只是片面地认为提前“小学化”可以帮助儿童早期文化课教育,却没有看到在幼儿期间强行“灌输”知识对孩子的危害性,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并且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许多不利因素,学前教育“小学化”不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发展,影响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扼杀了幼儿的天性
幼儿时期,孩子正处于天真浪漫的年纪,在培养和教育过程中,应该主要以玩为主,可以寓教于乐,但是不能够扼杀幼儿的天性,盲目“灌输”知识,给孩子过早的心理压力,干预幼儿玩的权利,这样不但孩子失去了许多玩的机会,还会失去应有的天真和快乐,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要求幼儿学习单调乏味的课程,并且长时间的坐着集中精力用一种状态去学习,会让天真、多动、成长发育的幼儿不堪重负,同时,如果方法不当还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导致幼儿出现早期的近视、驼背以及其他身体不良症状,并且由于过高抑制幼儿的行为,对于幼儿的心理发育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容易引起幼儿的消瘦以及呆板,并且影响到幼儿的神经系统,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二)影响了幼儿的智力发展,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智力全面发展,影响了幼儿通过游戏进行科学探索的培养以及通过游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影响了幼儿多方面、多领域学习的机会。科学证明,人的大脑需要多方面的刺激,特别是幼儿时期,单项内容的训练对于神经细胞的发展极其不利,只有不断进行多方面的刺激,神经细胞才会产生许许多多的联系,才有利于幼儿的大脑发育。学前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许多方面刺激的机会,影响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幼儿期间,幼儿园应该是玩耍、娱乐的场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玩应该是主要目的,通过“玩”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通过“玩”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通过“玩”来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玩”来培养幼儿团队精神;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许多生活知识,在“玩”的过程中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幼儿园只有运用科学的“玩中学”的引导教育方法,才能够使幼儿真正喜欢上学习,对“学”产生兴趣,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坚韧的品质,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打下坚实的基础,等到进入小学以后,真正地热爱学习。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预防制止措施
(一)端正教育态度,正确认识幼小衔接
作为家长,应该端正幼儿教育的评价方法,学习和掌握关于幼儿教育的知识,了解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尊重幼儿以“玩”为主的天性,按照幼儿的心理发展以及生理发展进行科学教育,幼儿园应该遵循教育规律,不能够盲目追求“教学识字和演算”的培养,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做好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不能够“小学化”,应该按照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二)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社会认知水平
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同时,定期组织培训,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幼儿园内也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思想观念,并且定期到先进的幼儿园进行培训和学习,将先进的教育模式与教学经验引进回来,使幼儿教育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督,积极宣传“小学化”倾向的危害,杜绝和制止幼儿园办学“小学化”倾向,提高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篇4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
学前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一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需求, 在幼儿园办学过程中, 不注重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规律, 盲目采用小学的办学理念以及小学的教学方法, 并且将小学课程纳入幼儿教育中来, 按照小学生的标准和要求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模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家长以及部分幼儿园不懂得儿童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没有给与高度的重视, 不能够以幼儿为本, 进行健康科学的教育, 对于幼儿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 不能够统筹兼顾, 不能够根据幼儿的自身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进行引导性教育, 只是片面地认为提前“小学化”可以帮助儿童早期文化课教育, 却没有看到在幼儿期间强行“灌输”知识对孩子的危害性,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并且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许多不利因素,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发展, 影响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 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扼杀了幼儿的天性
幼儿时期, 孩子正处于天真浪漫的年纪, 在培养和教育过程中, 应该主要以玩为主, 可以寓教于乐, 但是不能够扼杀幼儿的天性, 盲目“灌输”知识, 给孩子过早的心理压力, 干预幼儿玩的权利, 这样不但孩子失去了许多玩的机会, 还会失去应有的天真和快乐, 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要求幼儿学习单调乏味的课程, 并且长时间的坐着集中精力用一种状态去学习, 会让天真、多动、成长发育的幼儿不堪重负, 同时, 如果方法不当还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导致幼儿出现早期的近视、驼背以及其他身体不良症状, 并且由于过高抑制幼儿的行为, 对于幼儿的心理发育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容易引起幼儿的消瘦以及呆板, 并且影响到幼儿的神经系统, 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二) 影响了幼儿的智力发展, 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智力全面发展, 影响了幼儿通过游戏进行科学探索的培养以及通过游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影响了幼儿多方面、多领域学习的机会。科学证明, 人的大脑需要多方面的刺激, 特别是幼儿时期, 单项内容的训练对于神经细胞的发展极其不利, 只有不断进行多方面的刺激, 神经细胞才会产生许许多多的联系, 才有利于幼儿的大脑发育。学前教育“小学化”, 剥夺了幼儿许多方面刺激的机会, 影响了幼儿的智力发展, 同时, 也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幼儿期间, 幼儿园应该是玩耍、娱乐的场所,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玩应该是主要目的, 通过“玩”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通过“玩”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通过“玩”来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玩”来培养幼儿团队精神;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许多生活知识, 在“玩”的过程中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幼儿园只有运用科学的“玩中学”的引导教育方法, 才能够使幼儿真正喜欢上学习, 对“学”产生兴趣, 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 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坚韧的品质, 热爱生活, 热爱学习, 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等到进入小学以后, 真正地热爱学习。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预防制止措施
(一) 端正教育态度, 正确认识幼小衔接
作为家长, 应该端正幼儿教育的评价方法, 学习和掌握关于幼儿教育的知识, 了解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 尊重幼儿以“玩”为主的天性, 按照幼儿的心理发展以及生理发展进行科学教育, 幼儿园应该遵循教育规律, 不能够盲目追求“教学识字和演算”的培养, 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 做好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不能够“小学化”, 应该按照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二) 加强监管力度, 提高社会认知水平
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同时, 定期组织培训, 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幼儿园内也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思想观念, 并且定期到先进的幼儿园进行培训和学习, 将先进的教育模式与教学经验引进回来, 使幼儿教育更加规范化, 专业化。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督, 积极宣传“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杜绝和制止幼儿园办学“小学化”倾向, 提高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
新闻传播娱乐化倾向探讨 篇5
关键词:新闻传播,娱乐化,对策分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娱乐设备就是电视机。因此, 可以说, 电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新闻传播的娱乐化倾向也日渐的明显。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之中, 传统的政治观赏性逐渐地有所弱化, 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被新闻的娱乐观赏性所掩盖。所谓的新闻传播娱乐化指的就是在新闻传播的内容方面比较倾向于软新闻或者是将硬性的新闻有意识地加以软化。
一、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娱乐化的表现形式
(一) 倾向于明星化
可以说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在本质上就是收视率的竞争。因此, 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受众, 我国的传播媒介就开始利用名人效应。一方面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之中, 一些媒体选择一些名家或者是名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持人, 让他们对新闻进行评论, 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报道的形式加以丰富, 起到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此外, 在新闻的表现形式方面比较重视对新闻的叙述, 将新闻事件当作艺术品来进行处理和传达。
(二) 倾向于艺术化
随着我国传播媒介的变革和发展, 我国新闻传播在形式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调整。首先, 在进行传播形式上比较倾向于艺术方式, 这就转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严肃报道方式, 使得新闻传播的形式更像是舞台剧甚至是相声。此外, 新闻传播逐渐地开始注重刻画新闻事件, 这就使得新闻变成了短剧甚至是连续剧。
(三) 倾向于平淡化
在新闻报道和传播的内容方面, 逐渐地由国家大事转向了体育、娱乐等花边新闻, 这就使得新闻在娱乐的作用之下, 原本拥有的舆论监督功能逐渐地衰退。新闻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对社会进行监督, 真正地为百姓说话、办事。因此, 不管是媒介还是新闻传播记者都应该认清自身的职责, 提升所报道的新闻价值。
二、新闻传播娱乐化的原因
(一) 市场竞争激烈
现代的媒介市场日渐的激烈。因此, 媒介也开始逐渐地转向受众, 将受众作为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我国的很多媒体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商业化倾向, 这就使得新闻开始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此外, 出现了内容雷同的通稿, 千篇一律, 最大限度地迎合受众, 满足受众的需求, 争取市场的份额和地位, 这就使得新闻传播市场日渐泛滥。
(二) 受众的心理需要
从受众的心理来分析和考虑, 为了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 进一步地将媒体同受众之间的距离加以拉近, 媒体开始将重大的新闻或者是严肃的新闻转变为具有艺术特色的故事性的软新闻。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 将受众的关注度吸引过来。
(三) 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一些个别的娱乐节目取得成功, 媒体也通过节目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利益。因此, 为了将收视率进一步地加以提高, 获得经济效益, 我国的新闻节目逐步转向娱乐化。这样就将新闻的功能同娱乐的功能进行整合, 让受众能够用一个娱乐的方式来接受新闻,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新闻的娱乐功能很有可能出现变质, 使得新闻变得庸俗、低俗。
三、针对新闻传播娱乐化的对策
新闻娱乐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 只有保持新闻娱乐化的健康, 才能够为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针对当前的新闻娱乐化形式, 相关的新闻传播人员和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加以解决。
(一) 坚持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在新闻发展的过程之中, 存在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只有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之中, 传播人员有意识地坚持传播的基本规律, 就是坚持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新闻娱乐化的过程之中, 传播人员必须坚持正确的新闻传播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新闻的庸俗化。
(二) 对新闻传播进行监督
新闻娱乐化属于一种新闻的报道形式, 同样也具有新闻的基本功能, 那就是教育社会, 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 但是在当前新闻娱乐化的过程之中, 有一些新闻已经偏离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轨道。因此, 这就要求我国相关的部门要对新闻传播进行正确的引导, 将自身的监督职能正确的发挥出来, 对新闻娱乐化进行正确的控制, 促进它的健康发展。
(三) 加强对新闻媒介的建设
除了上述的对策之外, 新闻娱乐化出现偏离的趋势同新闻媒介自身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 新闻机构应该发挥好“把关人”的职责, 加强记者自身的素质, 提升工作的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新闻传播娱乐化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新闻传播娱乐化倾向已经是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中一个不能够避免的趋势。因此, 针对这种形势, 相关的新闻传播部门和记者就应该加以重视, 进行正确的引导, 加强自身建设, 从而促进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新闻传播的娱乐化水平, 更好地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刘朝霞, 戚鸣.新闻娱乐化与受众需求的错位——报纸内容分析及大学生新闻需求调查[J].新闻记者, 2006 (08) .
[2]朱文丰, 罗应纯.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3) .
[3]黄和节, 陈荣美.新闻娱乐化:形式与功能的错位——对当前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新探索[J].当代传播, 2002 (05) .
FDI独资化倾向探究 篇6
一、FDI独资化倾向的动因
对外直接投资的股权结构选择是多种因素相互博弈的结果, 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企业的最优安排。FDI的独资化倾向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既有宏观方面的, 也有微观方面的。
(一) 宏观因素
1、中国经济高速稳定增长, 降低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很大一部份是由于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引起的。而经营风险是外资选择投资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1979年~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连续高速增长, 经营风险大大降低, 从而加强了外商投资的信心, 纷纷倾向采用独资投资方式。
2、投资环境改善, 为独资化注入信心
外商在华投资初期, 我国相关政策有待明朗, 政府办事效率较低, 市场发育不充分, 投资法规不健全, 存在严重的市场失效问题, 这对在华外资而言, 存在很大的外部经营风险。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向纵深推进, 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资源的市场配置水平明显提高, 使跨国公司对我国合作者的依赖性逐步降低。尤其是加入WTO以后, 我国涉外法制日益健全, 投资政策更加透明, 市场游戏规则日益与国际规则接轨, 从而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
3、投资领域扩大, 为独资化拓展空间
外资在华投资初期,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政府对许多领域的管制较为严格, 在投资方式上, 对合资与合作方式表现出明显的鼓励倾向, 而对独资方式予以较为严格的限制。加入WTO, 我国进入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政府逐步放松了对外资的管制, 放宽了外商投资的行业、地域、技术转让、当地含量、外汇平衡、股权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并扩大市场准入范围, 对银行、保险、电信、运输、商业、外贸、旅游、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服务领域的外商独资经营限制进一步放宽, 使跨国公司在华独资经营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二) 微观因素
1、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费用是经济系统运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者费用, 这些费用包括草拟合同、双方谈判、保证合同履行的相关费用。独资企业可以建立高效率的内部市场, 企业内部的转移价格润滑内部市场, 像外部市场一样有效的发挥作用, 这样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独资使特定资产的交易、转移、使用内部化, 使跨国公司只需使用最必要的小额资本便可以控制整个供应链, 有利于提高整个公司的运行效率, 形成优势。
2、保护核心技术, 维持垄断优势
外资公司在我国投资的技术层次和资本密集度不断提高, 对自己的特定资产的保护日益重视, 对研发投资越来越重视, 相继在我国设立了独立的研发机构, 那么, 独资经营就成为外商保护核心竞争力的不二选择。跨国公司的技术越先进, 越倾向于采取独资方式。
3、解决合资经营管理冲突
中外合资企业中, 由于中外双方社会文化背景, 政治法律制度, 利益目标方面的不同, 在经营管理中合资双方面临着以下两方面的冲突。一方面, 文化冲突, 合资双方在文化方面不同, 从而导致企业制度、管理理念、决策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这使得双方在合资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冲突;另一方面, 利益目标冲突, 某些合资企业, 外方注重企业利润, 并把合资企业纳入其全球战略系统, 而中方除了关心企业利润, 往往还注重就业、政绩等非市场因素。因此, 外资为了克服合资经营管理上的冲突转而采取独资形式。
二、FDI独资化进程及现状
(一) 独资化进程
1、1979-1997年
从国外资本流入我国的方式来看, 1979-1985年, 以合作企业为主, 无论是项目数量、合同金额还是实际金额的存量和流量, 都高于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到了1986年, 合资企业的项目数量、合同金额和实际金额首次超过合作企业, 并以较快速度发展。与此同时, 合作企业的发展放缓。1986-1997年, 合资经营企业发展迅速, 逐渐超过合作经营企业, 成为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2、1997-2005年
1997年我国对独资企业政策松动, 允许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独资公司, 到2000年独资投资额超过了合资企业。入世后,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更加凸显, 外资企业中独资企业投资无论是项目数、合同金额还是实际使用金额都已经超过合资企业 (参见表一) 。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二) 独资化的形式
1、通过原来的合资企业的增资控股实现独资化
原有的一些合资企业的外方纷纷与原合资伙伴解除合资协议, 开始自立门户, 众多中外合资企业的外方显示出很强的增资控股愿望。目前, 合资企业外方谋求控股乃至独资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突然或者强行要求增资控股。
2、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直接成立独资公司, 或至少达到绝对控股正
在我国投资的跨国公司独资化过程中, 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外资在华并购的出现。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 跨国公司在华兼并收购趋势越来越强劲。
3、通过积聚的方式加速独资化进程
近年来, 不少跨国公司相继在华投资设立以独资为主体的研发中心, 如:微软、IBM、英特尔、西门子、杜邦、通用、大众汽车等著名的跨国公司都在我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因此, 对同一家跨国公司来讲, 通过设立投资性公司积聚其在华资源, 整合其在华业务, 以独资的形式服务全球整体的战略趋势越来越明显, 加速了独资化的进程。
三、FDI独资化对我国的影响
从有利的方面看, 外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可以促进外资流入我国, 提高外商投资力度, 对我国产生一定的技术和现金管理经验溢出效应。但更应该着重分析其不利影响, 并提出有效措施。
1、造成国内企业大量市场份额的丧失, 加剧外资对我国市场的垄断
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依托其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技术、高水平的管理, 兼并或挤垮国内企业, 挤占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一些外资投资比较集中的行业, 外资企业的占有率已达80%以上, 饮料、汽车、家用洗涤剂、护肤护发品等行业基本上被外资垄断。
2、进一步强化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末端地位
我国许多产业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关键部件需要引进, 目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产业国际竞争力十分脆弱。外商投资独资化, 首先可能为其转变竞争模式提供了条件。外商独资企业在竞争中将更多地利用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核心优势, 使品牌许可、专利保护、标准化成为外商独资企业角逐我国市场的新措施;其次为外商占领我国产业高端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外商独资企业不仅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影响市场, 而且越来越重视利用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和核心技术占领产业市场制高点, 并逐渐控制高端市场, 扩大其市场影响力, 并将进一步加强产业控制, 使我国形成对外商技术的严重依赖, 不断强化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末端地位。
3、导致激烈的人才竞争
独资企业凭借优势吸纳大批人才, 造成中资企业高级人才流失:一方面由于独资企业在薪酬、环境、管理等方面较为完善, 对国内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有较大吸引力;另一方面, 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用人机制的不灵活, 使得国内企业甚至是合资合作企业的人才会逐步流失到独资企业中去, 使中资企业面临更严峻的人才危机。
4、独资公司内部贸易、价格转移增加, 使我国监管难度增大
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建立内部市场的主要手段和内部贸易的有力支撑点, 这一价格使我国面临税收损失、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在已投产的外资企业中, 账面亏损企业超过一半。在这些亏损企业中, 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利用转移价格造成的假亏损, 严重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而独资企业则更容易在内部形成转移价格, 这方面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5、技术外溢效应逐渐降低
“以市场换技术”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但是随着外商企业的独资化加剧, 国内相关企业观察、把握相关产业新产品和新技术发展动向的机会减少了, 最终导致外资企业技术外溢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尽管外商独资企业会在我国使用更先进的技术, 但由于外资企业的独立性及其对技术的严格保密, 对我国同行的技术溢出效应大大降低, 结果可能是“让出了市场换不回技术”。
四、结语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独资化”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一种自然的市场行为。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不应刻意的反对或是鼓励, 而是要认真反思我们二十余年利用外资的经验和教训, 将这一新现象的利弊得失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中去认识, 不断地改进, 例如, 加强利用外资立法工作建设规范外资行为;着力培育实力强大的国内品牌;逐步取消优惠政策, 使内外资企业平等发展;调整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等等, 从而推动我国外商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 2006.
[2]刘新英.FDI在我国的独资化进程、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
[3]魏浩, 安礼伟, 毛日昇.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独资化:现状、影响与对策[J].改革开放论坛.
[4]聂名华, 颜晓晖.外商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及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
论新闻“娱乐化”倾向的利弊 篇7
1 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的发展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全球已经进入娱乐化时代。这种娱乐化涉及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类型日益丰富,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的产生与大众文化与新闻节目的相互影响有着密切关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传播信息和舆论引导的功能,新闻节目的内容主体、传播受众是最广泛的大众,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节目应关注大众的需求。因此,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应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形式应是喜闻乐见的。
同时,我国确立了传媒的双重属性,传媒开始走向市场,新闻节目也有经济追求。为博受众眼球,争夺收视率,获得经济利益,电视台开始不断推陈出新,在内容和形式上纷纷创新改革,“新闻娱乐化”就是其典型表现。另外,为获得更高的收视率,电视台从受众的心理出发,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越是富有戏剧性、冲突性的软新闻越能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易于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使其接受信息并成为该节目的忠实观众。
2 新闻节目“娱乐化”表达的特点
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内容轻松丰富、主持人个性突出和重视受众的视听效果。
2.1 内容轻松丰富
“内容为王”是节目立身的根本。笔者通过对国内多档新闻节目内容的分析发现,节目内容特色明显。通过对节目内容进行抽样,笔者发现,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突出表现在话题轻松。例如,湖南卫视的《经视播报》节目中的“大妈组团跳广场舞”“六旬老大爷气功了得”,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中“一胎生六仔——小老虎找狗妈妈”“公交车探头吓退不少小偷”,齐鲁电视台的《拉呱》中的“雷人征婚:找个AA制老婆”等,这些话题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轻松幽默且容易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遵循新闻规律,体现新闻价值的同时,将内容进行娱乐化的表达,吸引了受众。
内容上的第二大特点是版块丰富多样。目前,具有“娱乐化”倾向的新闻节目多以民生新闻为主,为让自己的民生节目脱颖而出,新闻节目致力于搭建多种多样的版块,打造丰富特色的品牌形象。湖南经视《经视播报》尝试建立了创新板块《我的新闻会唱歌》《和事佬》等节目,集音乐、风尚、时事话题等内容为一体,主持人在节目中就像在和好友聊天一样,嬉笑怒骂,娓娓道来,将微博上网友讨论的热点话题拿出来侃侃而谈,对重大突发事件也毫不避讳,直击问题的核心,与听众积极互动并截取广大网友们的意见发出提问。围绕“新”“热”“奇”“趣”的突出特点,河南卫视都市频道的《打鱼晒网》节目创设了“打鱼乱炖”“打鱼放映厅”“不许不开心”“竟有此事”等板块。
这些或轻松、或时尚、或实用的多种多样的品牌版块构成了新闻节目的典型特色。
2.2 主持人个性突出
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不仅体现在内容中,还表现在主持人鲜明的个性和主持风格上。为了突出节目风格,主持人也在积极转变播报方式,突出个性,在语言内容和播报态势上下了功夫。
在语言风格方面,主持人的语言特色更为鲜明富有幽默感,点评新闻时简洁口语化,语言内容也颇为丰富多彩。例如,湖南经视《经视播报》某期节目中主持人就说出了“万水千山总是情,乱砍乱伐行不行”点评关于乱砍乱伐的故事,还有“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等,幽默诙谐的表达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新闻事件变得更加亲切生动,幽默活泼。
此外,除了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外,主持人的播报态势也极具个性化。主持人摆脱了原本“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在面向观众进行播报时“放开了手脚”。主持人会因为新闻事件表露自己爱憎分明的情绪,会潸然泪下,也会拍案而起。在此过程中,他们能让观众真切的感受到,主持人不仅仅是一个播报工具,而是一个真实存在可以和你“话家常”的朋友。通过主持人个性化的主持,让新闻更有吸引人,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2.3 重视受众的视听效果
新闻节目的“娱乐化”表达倾向之所以能得到受众的喜爱,除了在节目内容上有明显的特色和主持人幽默活泼的个性主持外,重视受众的视听效果也是该类节目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宝。
电视画面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能够给受众带来更多信息量的同时,视觉体验也非常重要。许多节目注重受众的视觉效果,善于通过描摹细节来展示内容。例如,《经视播报》报道张学友长沙演唱会时,在只有一分零七秒的新闻内容里,选用了大量张学友演唱会上烟花绚烂、灯光四溢、色彩炫酷的视频影像;同时,大量地选择了张学友的表情秀、灯光秀,以及跳舞的多段视频来满足观众的视觉,最后加上各种可爱的表情和文字符号,炫酷的画面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伴随VR技术的问世,许多新闻类节目在现场播报、大型节目转播中将逐步引入VR,受众的现场体验感将会更强。重视新闻内容的视听结合,更重视受众的视听效果,致力于为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视听盛宴也是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的一大特色。
3 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存在的问题
市场背景下的电视节目为追求收视率各展风采,但一味或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也容易出现新闻节目媚俗化,偏离新闻原则等一系列问题。
3.1 过度娱乐化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是为了增强传播效果,但一味迎合受众的猎奇和偷窥心理,为博得受众眼球将过量新闻进行娱乐化处理将导致传播内容低俗化是不可取的。例如,“郑爽变纸片人,吓坏观众”对演员郑爽暴瘦的情形进行大肆报道,“花费亿元,他明年要做换头手术”来讲述一项解决罕见疾病的高难度手术,此类标题屡见不鲜,为满足大众追求娱乐的心理,用骇人听闻的标题做噱头,虽然一时获得了高的收视率,但容易使新闻内容走向低俗,造成受众流失。
3.2 硬新闻软化造成传播功能弱化
把硬新闻软化让观众更易于接受已经成为业内的“常识”。许多原本较严肃的新闻主题事件,为了做到可看性强、新闻鲜活有趣,不少记者就选取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小视角”切入进行解读。这样做有利于将新闻做活使得新闻富有生趣,但另一方面也丧失了新闻本身的严肃性和价值。在此过程中,记者着重浓笔来表达其突出点,但却未把事情的核心命中,对于观众来说,对事件的了解无异于管中窥豹或盲人摸象,接触到了这一信息但却未明就里,不能实现这一事件传播本应引起的重视以及问题的解决。
3.3 价值导向偏离新闻本质
媒体具有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的功能,新闻节目在进行信息传播的同时,还应发挥好价值的导向作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闻媒体为博取受众眼球,获得较高收视率,一味追求娱乐化,忽视了其本身应有的正确价值导向。例如,2016年4月,上海冠生园董事长在景区被猴子蹬掉石块砸死一事,在新闻报道中,许多媒体向观众传达的新闻价值本该是关注身边安全隐患,但是为了达到娱乐效果,强调的中心却是“猴子砸死了董事长”这一事件的新鲜、奇特性,偏离了新闻本质。这样不仅会让逝者的家属感到痛心,还会给观众的价值观造成错误的引导。
4 针对新闻节目健康发展的策略
在以收视率论英雄的竞争现状中,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普遍。在此背景下,既能娱乐又能让受众接受到积极健康的信息,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视听环境尤为重要。
4.1 把握新闻娱乐的“度”
保证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健康发展,第一点就是应把握好新闻娱乐的“度”。
首先,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要选取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新闻题材。不能过度的对过于阴暗、偷窥、暴力的新闻进行娱乐化的传播,例如“公交车咸猪手”“男子偷窥女性洗澡”等,对于这些题材,应尽量规避,既要做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满足受众的需要,又不能让庸俗暴力、低俗琐碎的事件通过娱乐化的渲染从而成为新闻的主流。其次,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应正确引导受众的价值导向。主持人既要传播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保证新闻信息的重要性,又要注重新闻传播形式的趣味性,客观、适当地对新闻事件进行点评,不要盲目的娱乐化新闻,把握新闻娱乐的度,正确引导受众。
4.2 平衡信息量与娱乐性的比例
要保证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健康发展,还应平衡信息量与娱乐性的比例。平衡两者的比例,一是在新闻内容形式的表达上。在传达新闻内容过程中,应兼具重要信息的传播量和娱乐性的关系,不能一味地抒发情感、烘托气氛、获得娱乐效果,只传达能够刺激人们兴趣点的内容。二是在新闻节目内容的安排中。电视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也培养了观众的收视习惯和社会态度,电视在潜移默化中对受众进行了引导,电视节目应将新闻内容按照重要性进行合理编排,平衡信息量与娱乐性的比例。
4.3 找准新闻价值定位点
媒体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新闻媒体传播的信息应以新闻价值为第一标准:一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避免纯粹为追求经济效益、一味迎合受众、制造噱头而“造”新闻;二是要坚守职业道德,坚持人文关怀,新闻媒体应关注民生、着眼当下,反应百姓呼声,聆听百姓心声并积极搭建公众话语平台;三是要做好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不应以传达娱乐内容、传播低俗趣味为节目主旨,应努力传播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摘要:近年来,随着媒体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我国的电视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更为多样,风格更为轻松活泼、亲切自然,甚至新闻节目有了“娱乐化”倾向。新闻节目“娱乐化”的突出特点是内容丰富轻松、主持人个性活泼、更为重视受众的感受等,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盲目娱乐化导致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带有低俗化倾向,过度地将新闻做“软”使传播功能弱化,以及新闻价值导向不正确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尝试对当前“娱乐化”倾向造成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价值导向,播报
参考文献
[1]刘璟.新闻娱乐化研究的轨迹与问题——SSCI核心期刊新闻娱乐化研究述评[J].国际新闻界,2011(10).
[2]吴飞,沈荟.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3]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2).
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探因 篇8
一、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渴望子女成才是每一个人的心理。父母渴望儿子成龙女儿成凤, 爷奶希望孙子成龙孙女成凤, 所有的人都想让自己的后代胜过自己, 超过周围的人, 成为一个佼佼者。龙凤本来是对成年的才子佳人而言的, 人们的最终渴望也是对成年子女而言的。但是, 由于成年的成才成名与他们的前期教育密切相关, 使得很多人把目光转移到了子女成年之前的教育。他们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名气大的幼儿园, 接送孩子从不误时, 对孩子的学习特别关注, 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理想的回报。所谓理想的回报, 就是自己的孩子在周围的小朋友中间是最棒的。
衡量孩子是否是最棒的标准是什么呢?不同阶层的人, 有着不同的度量标准。对于为人父母的家长来说, 孩子棒不棒, 主要是看他学习的知识多不多, 和同龄的小朋友相比较, 认识的字多、会背的古诗词多、会唱较多的歌、做的算术题难度大, 这样的孩子就是比较棒的。反之, 孩子的学习就不够理想。
家长衡量孩子学习成绩的标准, 势必会传播到幼儿园管理者的耳朵里, 影响到幼儿园园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二、家长不懂幼儿教育
教育是分层次的, 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 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不但学习的内容不同, 而且接受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幼儿园有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 小学有小学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 中学有中学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 大学有大学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不可能教学相同的内容, 不可能使用相同的评价标准。
教育的评价标准有两类, 一类是国家标准, 一类是个人标准。国家标准是由教育部组织国内外教育专家和政治家研究制定的, 主要考虑到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国际国内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走向, 我国今后若干年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未来国家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现在各个阶段的教育就应该教学什么内容,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由此, 就要制定学校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教育部2001年7月2日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明确了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评价标准、教学方法, 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幼儿教育纲领性文件。个人标准, 即某个人对幼儿园教学的评判标准。
应该以国家标准来评判幼儿园的好与差, 不能以个人标准评判幼儿园的好与差。因为个人标准不是人们所公认的, 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不具有法律效力。比如, 某个家长看到自己的儿子在幼儿园会100以内的加减法, 会写500个汉字而沾沾自喜, 见人就夸儿子所上的幼儿园好, 这完全是个人行为, 不具有法律效力, 不能作为评判幼儿园好与差的标准。
虽然家长对幼儿园的评判不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 家长的评判会左右着幼儿园的办学方向。
三、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宣传不到位
幼儿家长一般在28岁左右, 是成年人, 他们的心理和思维都已经成熟, 说话办事重事实讲道理。如果他们知道了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 就会用相关的方针政策评价自己的孩子, 评价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他们之所以用写字的多少、认识数的大小、做加法和减法的难度评判自己的孩子, 衡量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就在于他们不知道国家对幼儿园是怎样要求的, 不清楚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习什么, 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
家长不了解国家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 其责任不在家长, 而在于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各个阶层的教育机构, 控制着强大的教育管理机器, 掌握着幼儿教育的政策, 有宣传幼儿教育的权力和义务, 完全可以通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幼儿园, 举办幼儿家长学校, 宣传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政策。遗憾的是, 他们没有这样做。
四、幼儿园竞争生源激烈
教育的偏颇给民办幼儿园创造了发展的机会。教育应该是均衡发展的, 即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应该是同步发展的。但是, 由于过去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慢, 国家财力不足以使所有的教育都能够有足够的发展资金, 只好抓大放小, 把小学和初中教育作为国家重点扶植的对象, 把幼儿教育放到一边, 成为被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遗忘的角落。改革开放以后, 成千上万的年轻父母在生了孩子之后, 告别家乡, 留下年幼的子女, 踏上远去的列车到大城市谋生去了。这些留下来的孩子需要有一个受教育的地方, 于是, 民办幼儿园便应运而生。幼儿园发展迅猛异常, 很快便供大于求。
在幼儿园饱和的情况下, 有些幼儿园出现了生存危机。幼儿园生存的根本是学生, 没有学生的幼儿园就不是名副其实的幼儿园。所以, 生源大战也随之拉开。为了能够招到比较多的学生, 各个幼儿园都使出浑身解数。决定幼儿到哪个幼儿园的权力不在幼儿, 而在幼儿的家长。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 很多幼儿园不顾国家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 不顾幼儿的心理特点, 有意提高教学标准, 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 让学生死记硬背50首古诗词, 用填鸭式的方法让幼儿默写大量的汉字, 以此博得家长的欢心。
微博传播的娱乐化倾向研究 篇9
一、娱乐化的社会文化大背景
(一) 当代文化的娱乐化。
当代文化的娱乐化倾向十分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处在巨大压力下的人们, 希望寻求娱乐, 通过娱乐来释放压力。由此使得娱乐的脚步正在逐渐地渗透到各个领域, 从而导致了娱乐化的盛行和兴旺。微博的娱乐化传播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之下, 更兼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受众群体的优势, 传播过程的娱乐化更广泛更明显。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指出, “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 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娱乐化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深入, 为微博的娱乐化传播提供了一个温床, 为微博的娱乐化传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 媒体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和商业化。
如今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微博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之上, 更以其门槛低, “全民记者”等诸多便利特点, 表现了其独特的优势。而更吸引人注目的娱乐信息, 则成了很多博主增加人气的不二法门。由此娱乐化信息在微博上泛滥。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 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我国的媒体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商业化趋势, 并正在向各个领域进军和渗透, 这一点也催生了我国的媒介传播娱乐化现象。商家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经济利益, 千方百计地迎合大众要求, 讨好大众。这其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入更多娱乐元素。于是, 商业化的全方位渗透, 让微博的理性价值和批判意义让位于娱乐化以至于娱乐至死。”使得娱乐化信息传播成为嬴利的最佳法宝, 微博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商家赢利的工具。
二、微博传播娱乐化的表现和原因
(一) 微博娱乐化的表现。
一是严肃的消息和新闻的娱乐化方式传播是微博传播娱乐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给受众对信息一笑了之的理由, 其负面影响不可估量。二是娱乐明星的娱乐信息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有人统计过粉丝数排名前一百位的博主, 其中九成为娱乐明星, 可见明星具有绝对的话语中心权。他们具有十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他们的微博更是具有很大程度的“话语中心权标”。另外, 专门传播娱乐消息和笑话的ID大量涌现。他们通过一些俗气的语言和方式来单纯地讨好受众, 博得众人一笑。其中很多内容容易对文化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三是情绪的娱乐化表达, 使人们疲于思考类似事件背后所存在的问题, 容易使形成“微暴力”。
(二) 微博娱乐化的原因。
网络本身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大多数网民上网就是为了娱乐。网络的娱乐性是比较广泛的概念。它因网络的丰富性、实用性而存在, 因人们利用网络得到需要而产生, 因网络的发展而延伸, 是网络功能的基础。在网络世界, 很多实用性的东西也是通过娱乐的载体体现出来的。没有娱乐性的特征, 网络是不能吸引人的, 所以娱乐性是网络所有功能的集中和升华。微博的诞生就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 自然而然地就会带有很强的娱乐性。另外, 微博本身的特性和传播方式造成了其信息的广泛化和碎片化, 信息的质量无法得到完全保证。同时, 微博的使用人群年龄结构偏低、生活压力大。他们乐意从微博中得到娱乐性的消息, 微博也使他们可以用娱乐化的手段来表达自己、展现自己, 以至于微博的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 甚至可以说, 微博的娱乐化乃大势所趋。
三、微博传播娱乐化中的问题和后果
(一) 容易造成谣言的快速传播。
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最典型的当属“郭美美事件”, 微博谣言的传播使其愈演愈烈, 使得人们在真假之间徘徊不定。类似这种谣言, 我们很难判断其信息的真假。既可恨又可怕, 这也不得不让我们对微博谣言提高警惕。
(二) 容易造成“微暴力”。
“80后”作家韩寒说, “在网络上占据道德制高点太容易了, 喷一句, 转发一次, 不需要成本, 你就成了道德高尚的人。”原本充当着民意宣泄口角色的微博, 却成了网络公害的滋生地。微博的群体性暴力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是微博健康发展的一个巨大隐患。
(三) 有利于低俗化信息的海量涌现。
随着微博的娱乐化发展, 一些低俗的信息也大量地、不断地涌现。这些信息多为社会的负面信息, 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社会“假恶丑”的一面。一些人利用微博客肆意传播所谓“一夜情”、“自拍偷拍”、“援助交际”等视频、图片、文字和网址等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 违反有关法律法规, 败坏社会风气, 扰乱互联网传播秩序, 社会影响恶劣。
(四) 导致网民独立性下降, 跟风盛行。
微博的娱乐化性质正在一点点侵蚀着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会热衷于转发和跟帖, 热衷于热门消息的娱乐性, 热衷于眼花缭乱的八卦消息, 我们注重的是单纯的感官刺激和精神刺激, 微博公众逐渐沦为文化消费的“被消费者”。
四、对微博传播娱乐化的引导与对策
(一) 提高微博的社会沟通和舆论监督功能。
网络媒介实施的舆论监督功能代表着大众利益, 应该用理性的思维和批判的精神引导新闻以及社会价值的走向。微博作为大众媒体, 不应该以娱乐的形式来主导受众, 更应该以其全民参与的性质来实现其舆论监督的价值, 来净化和引导微博以及网络健康向上发展。
(二) 倡导高尚的内容传播。
微博作为一个拥有巨大受众市场并且潜力巨大的新兴媒体, 它的整体信息内容趋向决定了微博用户的信息接受内容。高尚而有意义的内容在微博中的作用和意义巨大, 它是微博甚至网络长期健康发展的保障, 同时, 也是微博得以生存并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倡导高尚健康的内容对微博、网络甚至整个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三) 加强引导和教育。
加强对微博的引导和教育,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新闻法》, 希望政府要加大对微博的监管力度, 通过法律法规来完善网络和微博的管理, 对发布微博的媒体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且从法律条文中树立群众的思想价值准则。另外, 媒体要加大对广大网民发布信息的监管力度, 对各种各样的消息进行严格的把关, 将对社会无益的消息扼杀在出处, 给网民营造一片健康的网络环境。重要的是, 这不是某部门或某人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坚持不懈共同努力。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 共同来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五、结语
微博的娱乐化传播方式还在蔓延, 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有利于我们所有人乃至社会的健康发展。无论是什么年代, 也无论国家是什么样的体制, 媒体自从出现后, 就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同时也担负着同等重量的社会责任。因此, 网络媒介要以传播事物的客观真实性为基本原则, 做到正确地引导受众。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日益壮大, 网络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我们不应该以娱乐主导的方式来主导网络。当然, 娱乐化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 从某种意义上, 它对建设和谐社会还是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的。但这也不能让我们肆意地娱乐, 无度地娱乐, 盲目地娱乐, 毕竟娱乐不会给人类带来社会的发展和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科学和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人类既然选择了不断向前发展, 自然要多少放弃一些对人类发展没有价值的东西, 那么, 就让过度的娱乐化在人类发展的漫漫长河中适可而止。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0
[2].吴飞, 沈荟.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5
【生命化倾向】推荐阅读:
故事化倾向05-17
教育小学化倾向09-26
娱乐化倾向的表现09-17
如何看待小学化倾向07-10
如何针对小学化倾向07-11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09-07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05-15
幼儿小学倾向化的危害08-24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10-12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活动方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