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化倾向的表现

2024-09-17

娱乐化倾向的表现(精选12篇)

娱乐化倾向的表现 篇1

近年来,媒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收视率成为电视台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为争夺受众,提高收视率,各大电视台都在积极调整风格,重新定位。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体现在丰富新闻节目内容、转变新闻播报风格、贴近民生等方面,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国内已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节目。

1 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的发展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全球已经进入娱乐化时代。这种娱乐化涉及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节目类型日益丰富,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的产生与大众文化与新闻节目的相互影响有着密切关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传播信息和舆论引导的功能,新闻节目的内容主体、传播受众是最广泛的大众,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节目应关注大众的需求。因此,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应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形式应是喜闻乐见的。

同时,我国确立了传媒的双重属性,传媒开始走向市场,新闻节目也有经济追求。为博受众眼球,争夺收视率,获得经济利益,电视台开始不断推陈出新,在内容和形式上纷纷创新改革,“新闻娱乐化”就是其典型表现。另外,为获得更高的收视率,电视台从受众的心理出发,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越是富有戏剧性、冲突性的软新闻越能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易于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使其接受信息并成为该节目的忠实观众。

2 新闻节目“娱乐化”表达的特点

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内容轻松丰富、主持人个性突出和重视受众的视听效果。

2.1 内容轻松丰富

“内容为王”是节目立身的根本。笔者通过对国内多档新闻节目内容的分析发现,节目内容特色明显。通过对节目内容进行抽样,笔者发现,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突出表现在话题轻松。例如,湖南卫视的《经视播报》节目中的“大妈组团跳广场舞”“六旬老大爷气功了得”,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中“一胎生六仔——小老虎找狗妈妈”“公交车探头吓退不少小偷”,齐鲁电视台的《拉呱》中的“雷人征婚:找个AA制老婆”等,这些话题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轻松幽默且容易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遵循新闻规律,体现新闻价值的同时,将内容进行娱乐化的表达,吸引了受众。

内容上的第二大特点是版块丰富多样。目前,具有“娱乐化”倾向的新闻节目多以民生新闻为主,为让自己的民生节目脱颖而出,新闻节目致力于搭建多种多样的版块,打造丰富特色的品牌形象。湖南经视《经视播报》尝试建立了创新板块《我的新闻会唱歌》《和事佬》等节目,集音乐、风尚、时事话题等内容为一体,主持人在节目中就像在和好友聊天一样,嬉笑怒骂,娓娓道来,将微博上网友讨论的热点话题拿出来侃侃而谈,对重大突发事件也毫不避讳,直击问题的核心,与听众积极互动并截取广大网友们的意见发出提问。围绕“新”“热”“奇”“趣”的突出特点,河南卫视都市频道的《打鱼晒网》节目创设了“打鱼乱炖”“打鱼放映厅”“不许不开心”“竟有此事”等板块。

这些或轻松、或时尚、或实用的多种多样的品牌版块构成了新闻节目的典型特色。

2.2 主持人个性突出

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不仅体现在内容中,还表现在主持人鲜明的个性和主持风格上。为了突出节目风格,主持人也在积极转变播报方式,突出个性,在语言内容和播报态势上下了功夫。

在语言风格方面,主持人的语言特色更为鲜明富有幽默感,点评新闻时简洁口语化,语言内容也颇为丰富多彩。例如,湖南经视《经视播报》某期节目中主持人就说出了“万水千山总是情,乱砍乱伐行不行”点评关于乱砍乱伐的故事,还有“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等,幽默诙谐的表达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新闻事件变得更加亲切生动,幽默活泼。

此外,除了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外,主持人的播报态势也极具个性化。主持人摆脱了原本“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在面向观众进行播报时“放开了手脚”。主持人会因为新闻事件表露自己爱憎分明的情绪,会潸然泪下,也会拍案而起。在此过程中,他们能让观众真切的感受到,主持人不仅仅是一个播报工具,而是一个真实存在可以和你“话家常”的朋友。通过主持人个性化的主持,让新闻更有吸引人,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2.3 重视受众的视听效果

新闻节目的“娱乐化”表达倾向之所以能得到受众的喜爱,除了在节目内容上有明显的特色和主持人幽默活泼的个性主持外,重视受众的视听效果也是该类节目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宝。

电视画面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能够给受众带来更多信息量的同时,视觉体验也非常重要。许多节目注重受众的视觉效果,善于通过描摹细节来展示内容。例如,《经视播报》报道张学友长沙演唱会时,在只有一分零七秒的新闻内容里,选用了大量张学友演唱会上烟花绚烂、灯光四溢、色彩炫酷的视频影像;同时,大量地选择了张学友的表情秀、灯光秀,以及跳舞的多段视频来满足观众的视觉,最后加上各种可爱的表情和文字符号,炫酷的画面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伴随VR技术的问世,许多新闻类节目在现场播报、大型节目转播中将逐步引入VR,受众的现场体验感将会更强。重视新闻内容的视听结合,更重视受众的视听效果,致力于为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视听盛宴也是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的一大特色。

3 新闻节目“娱乐化”倾向存在的问题

市场背景下的电视节目为追求收视率各展风采,但一味或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也容易出现新闻节目媚俗化,偏离新闻原则等一系列问题。

3.1 过度娱乐化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是为了增强传播效果,但一味迎合受众的猎奇和偷窥心理,为博得受众眼球将过量新闻进行娱乐化处理将导致传播内容低俗化是不可取的。例如,“郑爽变纸片人,吓坏观众”对演员郑爽暴瘦的情形进行大肆报道,“花费亿元,他明年要做换头手术”来讲述一项解决罕见疾病的高难度手术,此类标题屡见不鲜,为满足大众追求娱乐的心理,用骇人听闻的标题做噱头,虽然一时获得了高的收视率,但容易使新闻内容走向低俗,造成受众流失。

3.2 硬新闻软化造成传播功能弱化

把硬新闻软化让观众更易于接受已经成为业内的“常识”。许多原本较严肃的新闻主题事件,为了做到可看性强、新闻鲜活有趣,不少记者就选取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小视角”切入进行解读。这样做有利于将新闻做活使得新闻富有生趣,但另一方面也丧失了新闻本身的严肃性和价值。在此过程中,记者着重浓笔来表达其突出点,但却未把事情的核心命中,对于观众来说,对事件的了解无异于管中窥豹或盲人摸象,接触到了这一信息但却未明就里,不能实现这一事件传播本应引起的重视以及问题的解决。

3.3 价值导向偏离新闻本质

媒体具有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的功能,新闻节目在进行信息传播的同时,还应发挥好价值的导向作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闻媒体为博取受众眼球,获得较高收视率,一味追求娱乐化,忽视了其本身应有的正确价值导向。例如,2016年4月,上海冠生园董事长在景区被猴子蹬掉石块砸死一事,在新闻报道中,许多媒体向观众传达的新闻价值本该是关注身边安全隐患,但是为了达到娱乐效果,强调的中心却是“猴子砸死了董事长”这一事件的新鲜、奇特性,偏离了新闻本质。这样不仅会让逝者的家属感到痛心,还会给观众的价值观造成错误的引导。

4 针对新闻节目健康发展的策略

在以收视率论英雄的竞争现状中,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普遍。在此背景下,既能娱乐又能让受众接受到积极健康的信息,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视听环境尤为重要。

4.1 把握新闻娱乐的“度”

保证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健康发展,第一点就是应把握好新闻娱乐的“度”。

首先,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要选取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新闻题材。不能过度的对过于阴暗、偷窥、暴力的新闻进行娱乐化的传播,例如“公交车咸猪手”“男子偷窥女性洗澡”等,对于这些题材,应尽量规避,既要做到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满足受众的需要,又不能让庸俗暴力、低俗琐碎的事件通过娱乐化的渲染从而成为新闻的主流。其次,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应正确引导受众的价值导向。主持人既要传播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保证新闻信息的重要性,又要注重新闻传播形式的趣味性,客观、适当地对新闻事件进行点评,不要盲目的娱乐化新闻,把握新闻娱乐的度,正确引导受众。

4.2 平衡信息量与娱乐性的比例

要保证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健康发展,还应平衡信息量与娱乐性的比例。平衡两者的比例,一是在新闻内容形式的表达上。在传达新闻内容过程中,应兼具重要信息的传播量和娱乐性的关系,不能一味地抒发情感、烘托气氛、获得娱乐效果,只传达能够刺激人们兴趣点的内容。二是在新闻节目内容的安排中。电视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也培养了观众的收视习惯和社会态度,电视在潜移默化中对受众进行了引导,电视节目应将新闻内容按照重要性进行合理编排,平衡信息量与娱乐性的比例。

4.3 找准新闻价值定位点

媒体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新闻媒体传播的信息应以新闻价值为第一标准:一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避免纯粹为追求经济效益、一味迎合受众、制造噱头而“造”新闻;二是要坚守职业道德,坚持人文关怀,新闻媒体应关注民生、着眼当下,反应百姓呼声,聆听百姓心声并积极搭建公众话语平台;三是要做好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不应以传达娱乐内容、传播低俗趣味为节目主旨,应努力传播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摘要:近年来,随着媒体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我国的电视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更为多样,风格更为轻松活泼、亲切自然,甚至新闻节目有了“娱乐化”倾向。新闻节目“娱乐化”的突出特点是内容丰富轻松、主持人个性活泼、更为重视受众的感受等,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盲目娱乐化导致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带有低俗化倾向,过度地将新闻做“软”使传播功能弱化,以及新闻价值导向不正确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尝试对当前“娱乐化”倾向造成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价值导向,播报

参考文献

[1]刘璟.新闻娱乐化研究的轨迹与问题——SSCI核心期刊新闻娱乐化研究述评[J].国际新闻界,2011(10).

[2]吴飞,沈荟.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3]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2).

[4]肖云.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5).

娱乐化倾向的表现 篇2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教学内容上过分的知识化倾向。幼儿教育需要对孩子进行综合全面的培养。但现在很多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过分偏重知识,而忽视德、体、美、劳等方面。在幼儿教育中,将小学教育的内容提前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有的幼儿园甚至选用小学的教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十分明显,他们要求孩子在学会汉语拼音后,能够熟练背诵和书写声母、韵母,能够标注一些字的拼音;要求孩子在计算上具备高位加减法的运算能力;在孩子的识字能力上,要求认识常用的500甚至更多的汉字。有的幼儿园还要求孩子能够背诵大量的唐诗,甚至要会一些英语的会话。这么多的学习内容,无疑让孩子的童年充满沉重的负担,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十分不利。

2.教学方法上过分依赖教师授课。有些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分配给孩子自由活动和游戏的时间非常少。这样的幼儿园教育无异于一个小学模式。教师在前面讲课,孩子在下面听课,不守纪律的孩子还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教师对孩子不能完全理解的内容要求幼儿以反复重复的方式去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演示少、游戏活动少、师生互动少,让幼儿在机械的记忆中紧张而枯燥地度过一天又一天,很容易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烦和畏惧情绪。

3.教学评价上过分强调学习结果。教师以孩子是否掌握拼音、汉字、运算等作为评价孩子学习的唯一方式,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否喜欢学习、是否感到学习的困难、是否对没学会的知识感到迷茫等都被教师忽略。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造成孩子缺乏学习活力和热情。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1.家长的过分期望。我国的家长几乎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有的家长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知识的教育。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每天都在督促孩子学习,考查孩子的唐诗、运算等智力知识,而孩子一天过得是否开心等缺乏应有的关注。

2.幼小缺乏良好的衔接。我国教育部门规定小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不应该进行入学考试。但现实的状况是很多优质小学面对众多的生源而举行入学考试或面试,家长和幼儿园不得不提前进行小学知识的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对策

1.形成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合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的身心发育还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对家庭和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幼儿园按照幼儿的成长规律教学时,需要家庭方面给予支持、理解和配合,形成良好的共同教育环境。

2.做好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消除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不等于放弃幼儿到达小学入学前的过渡和衔接教育。幼儿教育应着重对幼儿对知识启蒙,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及自我管理能力,让幼儿更加独立和坚强。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不要刻意去灌输小学的知识,应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喜欢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形成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论娱乐新闻的绯闻化倾向及对策 篇3

一、 娱乐新闻的现状

娱乐,是人们精神需求的一部分,《中国汉语词典》解释为“使人快乐”,而人人都愿意快乐,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生活在快速发展社会中的我们,有着多元的文化取向和精神需求,而娱乐新闻,正是这样的一种以娱乐、迎合受众各方面心理需求为主要宗旨的新闻类别。由此,娱乐报道成了近年来新闻界一个普遍而显著的被广大受众所喜闻乐道的“关注点”,也是媒体开始逐步探求扩大效益的“增长点”。上个世纪末,娱乐新闻已经成为媒介占领市场的一个强大战斗武器,目前,它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状态。可是,娱乐新闻在给受众传送愉悦的同时,因过分追求受众的感官刺激,不可避免地也会制造出一些低俗的、色情的暴力绯闻。一些娱乐新闻已经不能够客观冷静的报道事实真相了。

现状一:涵盖内容广泛

毋庸置疑,对于看惯了硬新闻的读者而言,企盼媒介可以成为一种休闲娱乐的调味品,因而一般情况下,娱乐新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文化名人、明星等公众人物的动态,例如其演艺活动、生老病死、婚恋状况等;②重点影视剧的拍摄播出情况;③文娱节的重大活动,例如奥斯卡颁奖典礼等;④当地的某些文艺活动。但是综观当前的娱乐报道,过度集中于演艺界的一些热点人物,尤其关注明星的情感隐私等。这时的娱乐新闻,看中的就并非是新闻内容,而是重在向读者传递一种感官上的娱乐体验,让你或轻松、或惊险、或不可思议,或奇特。

现状二:过分强调感官刺激

⒈用大字符标题,夸张的多幅照片来表现琐细的新闻事件。他们以增加视觉刺激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同时赢得电视的高收视、网络的高点击率、报纸的畅销。比如出现在某报纸文化娱乐版的一篇报道《超女火太旺 柯以敏脱逃》,这篇文章采用了大字号标题,以及四幅表现柯以敏不同表情和神态的照片,足足占用了一个版面。实在让人不得不去关心“超级女声”,不得不成为“粉丝”(指明星的崇拜者,英文Fans的音译)。

⒉爆炒明星绯闻。目前,在一些都市类报纸中已经将“文化娱乐新闻=明星绯闻”作为不可打破的“规矩”。明星即社会知名人士,是指因特殊才能、成就、经历或其他特殊原因而为公众熟知的重要社会人物,包括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及其他在各自领域里获得很大成功的人。这类娱乐新闻常常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用一些暧昧的词汇吸引受众眼球。如《倪萍离婚真的假的?》,让很多读者以为倪萍真的离婚了,可没过几天倪萍夫妇就双双出席某活动,使该报道不攻自破。

现状三:走向异质化道路

娱乐新闻由于其报道范围和报道形式上的特殊性,它从一开始出现就带上了前卫、时尚、个性的光环,仿佛只有追求个性才能吸引受众眼球。综观现在的娱乐新闻,都在探求一种异质化的发展空间。看看现在的娱乐新闻,有的已经摒弃了新闻传播本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如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及倾向性原则。他们抛弃这些“圈圈套套”,甚至使新闻要素不全,还生编乱造一些制作出来的新闻,从而导致了新闻媒体和记者因新闻报道被诉侵权的案件越来越多,新闻官司已不再是新闻。“名人告小报”的典型案例,即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诉记者汤生午及《声屏周报》侵害名誉权案。

二、娱乐新闻绯闻化倾向的原因

娱乐新闻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它在一片广阔的生存土壤上逐渐长大成熟。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娱乐新闻在不断的探求摸索之后,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规则被逐渐淡化,而相应的,被强化出来的却是一条依稀明朗的道路——娱乐报道绯闻化道路,选择这条路,原因在于:

⒈社会原因

社会的多元化,使人们在产生了千姿百态的变化和进步的同时,也滋长出种种浮躁情绪,使人们不再有耐心读书,不再善于思考,不再踏实地学习和对学问进行钻研,从而当人们需要了解有关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时,就把目光聚焦在了新闻媒体上。因为有人的关注就找到了最好的发展契机,于是媒体迎来了它的春天。媒体成为了人们渴求的一种高效率强刺激的接受信息的渠道,而新闻的娱乐功能正因此,以提供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来满足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⒉媒体原因

媒体由前期的“媒体本体论”成功转型为“受众本体论”,即从媒体做什么受众就看什么转变为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给什么。这种转型正是媒体发现了可以让其长期生存的“生命稻草”,即为受众的关注度。受众在文化娱乐方面的特殊兴趣引导着媒体传播的趋向。媒体为了满足受众,可谓倾尽了全部心思,真正做到了“我的心里只有你”,而最终结果是,媒体成了真正的“追星族”,他们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于是我们看到了更多明星的花边新闻,和娱乐新闻的不真实报道。而媒体吸引受众的实质,归根结底是能够吸引商机,所以争取受众就是争取广告,广告商才是真正把握媒体经济命脉的“幕后高手”。

⒊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有“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的威尔伯·施拉姆(Wilbur Lang Schramm,1907—1987)曾指出:“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愉悦功能。”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张扬个性,西方新闻更加注重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往往报道一些骇人听闻、空前绝后的新闻来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于是新闻的娱乐化倾向就是大势所趋。虽然我国的文化精神与西方有所不同,但并无本质的冲突,因而,我国媒体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拿来”了夸张的新闻报道风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娱乐新闻的健康发展策略

从长远上看,电视台、电台、网络、报纸能否在高强度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长期生存,除了需要一个良好健康的市场环境,还需要从业人员的敬业以及新闻质量的过硬。如今,娱乐新闻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继续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⒈努力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

娱乐记者因为职业因素,他们更靠近娱乐圈,于是发现了很多明星的动态、花边或绯闻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和读者“分享”,误以为这样就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诚然,适当的娱乐报道的确可以让人们放松疲惫和紧张的情绪,只是善良的观众这时会认为这些记者太不与人为善。亚太影后刘若英称:“台湾记者很宽容;香港记者很辛苦,因为他们与其说是报道,不如说在创作,一句话,就是制造新闻;而内地记者,文化素质都挺高,只希望能扬长避短就好”。

因而,娱乐新闻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必须从记者的个人和业务素质抓起。首先,记者应该善良正直,强化报道中的人文观念。如沈殿霞肝癌晚期已进入昏迷的几天当中,“娱记”们一遍又一遍地往医院打电话询问沈殿霞当前的病情,而他们中没有几个真正关心她身体安危的,大多数在讨论着沈殿霞去世的时候该如何抢到第一手新闻;第二,记者不应只看到新闻的娱乐功能会带来使其垂涎的经济效益,也不应只狭隘的认为只有绯闻才能吸引受众,甚至不能只为满足一少部分人猎奇的怪异心理,就放弃遵循新闻规律。现在,越演越烈的“泛娱乐化”之风则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一切都是无所谓的——娱乐而已,一笑置之。名著被恶搞,孙悟空可以爱上观音,唐僧也温情;历史被无原则地戏说、“水煮”,大奸化身大忠——很多人津津有味地浏览明星走光,热衷于恶搞“红色经典”,有人将情侣的亲热场面偷拍上传,更有甚者将同事的脏短裤照片也放到网上“晾晒”。众所周知,任何规律若被随意打乱,最终的受害者只会是破坏者,因此,假如新闻媒体也跟着社会一起浮躁,娱乐记者最先扮演“粉丝”的角色,视新闻规律于不顾,那么,没有实质意义的娱乐绯闻化报道,最终会遭到“背叛规律”的惩罚,将一败涂地;第三,新闻从业人员应增强法制观念,新闻作品质量要过硬。新闻从业人员力求节目新颖在形式上搞革新,本无可非议,但过分娱乐化降低了新闻节目的可信度、权威性、严肃性。自民法通则颁布实施以来,社会公众的法制意识得到很大提高,明星也会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界学者指出:“对社会知名人士的事业及与事业有关的个人情况可以不经过个人同意而公开,但对其与事业、社会活动无关的个人私生活,如婚恋、家庭生活、心灵创伤等,未经许可是不应随意公开的。”由此,新闻报道可多方面地挖掘报道角度,多尝试形式多样的报道风格。认真遵循新闻原则及其规律,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在内容的真实客观和丰富健康,以及形式的不拘一格上多下功夫,让受众能够尽早地摆脱那些谁又结了婚或谁又离了婚等无聊小道消息的侵扰。

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宏观上净化娱乐新闻传播环境

“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这是传播者韦弗给传播下的非常形象的定义。对新闻报道来说,就应加强与受众互动,多沟通和交流,真正为广大读者服务。“两会”期间,低俗娱乐新闻的绯闻化倾向,也引起多位政协委员的批评。委员们一方面认为明星应自尊自爱,另一方面认为炒作现象的出现媒体难辞其咎。原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委员说:“不管是哪方面的明星,都要以实力说话。媒体也要以报道他们的建树为主导,这才是正确的方向。”我们相信,如果新闻的娱乐功能发挥得恰如其分的话,其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随着近期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报刊社社长总编辑任职条件的暂行规定》的实施和落实,新闻质量将会得到提高,我国报刊的质量也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笔者认为真正好的娱乐报道,是客观事实与创新形式的完美结合。角度新颖、形式多样的新闻,自然会让读者了解了事实还回味无穷,可感可信。媒体追求经济利益无可厚非,然而,不要被眼前的既得利益所迷惑,走出娱乐新闻绯闻化的怪圈,尽力和读者达到共同的愉悦,坚定地在新闻的正常轨道上前进。

参考书目:

⑴康为民:《传媒与司法》,人民法院出版社

⑵史占旗:《新闻是真是假》,经济管理出版社

⑶蹇莉:《拓展文娱报道的新闻源》 《当代传播》,2005第一期

论电视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倾向 篇4

人们往往沉浸在电视创造的色彩斑斓的图像世界里, “视觉媒介为人们建构了一个虚拟世界, 因为其和人们情感的需要, 以梦幻的快乐让人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 极具诱惑力和欺骗性”当人们沉溺于电视传媒所展现的生活时, 已经很少有人考虑这种生活的真实性。他们误以为这就是现实生活本身, 而电视传媒为了制造出快乐梦幻的表象, 常常有意回避现实生活的艰难。电视成了这个时代最大的“神话”和现今社会最具支配力、影响力的文化力量。

在大众文化时代, 人们本着消遣休闲的需求收看娱乐节目理所当然。“娱乐、放松、无目的玩耍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说是保证旺盛精力、刺激和强化活动能力所必需的。”电视大众文化极力迎合公众的流行情趣, 表现大众的生活愿望, 利用轻松快意甚至带恶作剧式的搞笑形式, 为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身心疲惫的人们带来丝丝快慰和调节。

电视大众文化在呈现娱乐化倾向的同时, 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 引人深思。形式雷同, 仿造成风。近年来一些电视娱乐节目形式雷同, 缺乏创意, 这股抄袭之风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而且也损害了电视文化产品的丰富多样性和受众的多元文化诉求, 难以树立优质的栏目品牌。媚俗化倾向。为了赚取观众注意力, 一些主持人对时尚的渲染与夸张、对逗笑的刻意追求、明星的作秀等等,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 尤其会对青少年造成恶劣影响。在节目收视率和市场效益的驱动下, 一些娱乐节目片面追求新、奇、闹, 淡漠了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人文关怀。全民狂欢娱乐的混乱局面使得有些节目格调低下, 审美意趣淡化, 人文精神缺失。这些低俗之举带给大众的只是一时的感官刺激, 长此以往, 不仅会弱化大众的审美能力, 而且还会影响格调高雅的电视节目的发展空间。

在虚假繁荣的表象背后, 娱乐节目所表现出诸多弊端令人忧心忡忡, 这就要求电视人与时俱进, 具备媒介生态和媒介竞争意识。建立受众与节目互动的反馈机制。娱乐节目本质上在于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在受众积极参与娱乐节目时, 节目创作主体也应该与之建立全方位的交流机制, 从而形成“受众—媒体”的互动传播模式, 更好地提升节目的品质。而《开心辞典》正好做到了这一点。加强人文内涵。当前的娱乐节目迫切需要将纯粹的娱乐追求和文化内涵的培植结合起来, 不要为娱乐而娱乐, 而要在娱乐中增长智慧, 提高修养, 充满人文关怀精神。在这方面《非常6+1》值得称道。平衡市场利益和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娱乐节目需要坚持娱乐性与引导性的统一, 以渗透着鲜明的精神特质和蕴含着富有建设力量的娱乐, 自觉抵制简单、低级、庸俗、功利化的劣质娱乐节目, 从而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电视传媒为大众制造了一个减轻现实生活压力的欢乐世界, 同时日益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又为社会大众构筑了一个追逐自我愿望的平台, 充分满足人的精神和情感上的需求。从这一点看, 它的娱乐化倾向无可厚非, 然而它应在充分满足大众情感需要的基础上, 进一步升华人们的精神追求, 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大众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文化批评界不应放弃自己的冷峻批判责任, 应引导公众警惕其可能携带的文化消极因素, 做明智地抵制性欣赏, 既有肯定又有批判。这也应成为我们对于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所应持有的态度。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电视文化正逐渐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休闲娱乐方式。在这种消费社会的语境下, “快乐”、“游戏”成为电视节目流行的标识, 重视感官娱乐而非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电视文化,娱乐化,忧思与应对

参考文献

[1]朱羽君殷乐.减压阀:电视娱乐节目[J].现代传播, 2001 (1) .

[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上海:三联书店, 1989.

娱乐化倾向的表现 篇5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分析

(一)教学内容难度大

因受到大脑生理机能的影响,幼儿的认知功能主要是可逆性、守恒性较差,比较复杂的思维题目只有随着幼儿年龄增长才能会逐渐完成。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涉及并发展幼儿的技能、知识、情感态度、语言等。但是现在幼儿园教育存在严重的片面化、单一化倾向,众多幼儿园不重视幼儿的大脑发育水平,在幼儿园中涉及小学低年级内容,甚至少数幼儿园直接使用小学低年级教科书进行教学,要求幼儿学习文化、数学内容。即在语文学习中,不仅定量要求幼儿掌握字数、词语,还要求幼儿熟背唐诗三百首并且熟写等,在数学方面,要求幼儿懂得大数位计算,有些内容甚至难于一年级教育内容。

(二)课堂化教学

游戏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最多的需求。幼儿在游戏中有假想世界,但是需要在幼儿园中实现心智成长,因此幼儿园教学内容要与游戏、学习有效平衡,通过游戏激发幼儿探知、探索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保证每一位幼儿参与,从而使幼儿更好地了解周围环境、人物。但是现在众多幼儿园都把教学内容课堂化,使用课堂授课的方式代替游戏内容。这种情况下的教育只重视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从而在幼儿园中形成让幼儿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和授课方式。为保证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幼儿园均要求幼儿学习拼音、掌握加减法,在幼儿园中出现色彩图案少、教学演示少、游戏少等特征。教学后教师会布置大量枯燥的家庭作用并且检查,扼杀孩子的天性,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导致幼儿在焦虑、紧张中生活,最终对上学产生抗拒甚至恐惧心理。

二、主要形成原因分析

(一)家长因素

因我国长期以来实施考试制度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并且把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使得我国在教育改革方面存在较多的阻碍,无法落实及引进新型教育观念,这种教育情况对我国的幼儿园已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错误理念下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下,家长均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重视孩子成长却不管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从而拔苗助长,希望孩子从小成绩优异,所以家长的愿望是导致幼儿教学存在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

(二)民办幼儿园追逐利益,教师综合素质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幼儿园体制发生明显变化,众多原因使得民办幼儿园的数量显著增加,导致幼儿园办园的体制以市场为导向,民办幼儿园为获取利益逐渐没有应有的立场。为迎合家长需求,不管幼儿接受能力、身体发展特征等设立小学课程,对幼儿提出不符合年龄特征的学习要求。同时因我国长期不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教师的教学素质、学历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民办幼儿园存在一定的漏洞,使得没有经过专业学习、训练的人群进入幼师队伍,这些人群无法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把小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运用在幼儿园中,最终导致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教学现象。

三、对策

(一)开展家园共建制度

家园共建制度有利于家园良好沟通,这是保证幼儿健康、有序成长的主要途径。家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念,重视幼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合理、科学安排园内的教育活动。从操作上分析,家园要在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上不断地创新和补充;从意识上分析,家长要树立积极互动、参与的意识。在开展家园共建制度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为家长支持可保证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家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可逐渐了解幼儿的思维、心理,从而为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条件。幼儿园有关人员可通过家长QQ群、定期家长会和家园共建等途径,为幼儿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保证家长不断改善传统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时家园共建有利于家长和幼儿之间有良好的情感交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建立健全办园制度

严格办园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避免小学化倾向的基本要求,这要求有关部门严格审批幼儿园注册制度,教育部门要根据办学标准履行职责,保证符合办园要求之后颁发办园许可证。对不符合办园要求且非法办园的要及时取缔并且给予相应的处罚规定,还要对幼儿的布局科学的规划,根据“就近入园、规模适度、因地制度、方便接送”原则进行布局。除此之外,幼儿园中还要建立专业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及时解决“小学化”问题,对课堂活动、课程内容、授课等实施严格要求。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娱乐化倾向的表现 篇6

关键字: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原因、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幼儿教育成为了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内容,国家提出了好多的规定的政策去保证幼儿可以更好的接受社会教育,毕竟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国家和社会都希望尽可能的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来保障他们健康成长,从而达到更好的保育和教育幼儿的目的。但随之而来社会上出现一些与其初衷相背离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使得这种“小学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就出现了小孩在还没有进入小学之前,每天的活动就是识字、背诗、做加减法等,甚至于有的幼儿园还进行了分科教学,在自己园内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面对这种社会现象,我们必须要对产生学前教育“小学化”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抛析。

一、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幼儿园都已经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行为,而他们在每一个幼儿园的表现形式还是不一样的,以下是我们的分析:

(一)、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注重文化知识的灌输,轻视德、智、体、美、劳的结合

在大多数的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上一般都会有识字、算数、背唐诗宋词等之类的科目,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在幼儿园就已经开始接受文化知识的灌输,其实按照学前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状况来说他们在幼儿阶段只是一个启蒙阶段,尚不必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他们需要的是智力的开发。而往往我们在幼儿园看到的是他们需要学会声母韵母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还有数数,这些显然都是我们进入小学后才应该学习的内容。此外,幼儿园教师还要求学前儿童掌握一些汉字的拼读,这些知识已经远远达到甚至说是超过了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学习,不得不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

(二)、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師讲授,轻视儿童自主学习

对于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健全,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时候不能按照小学那样老师教授学生听讲,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而言还比较差,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去认识图画。同时以课堂为主的授课方式,一般都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读,幼儿记忆,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如果让幼儿过早的接受这样的教学,他们可能会对学习产生一种恐惧,这样他们步入小学后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降低。

(三)、教学评价注重结果而不是过程

幼儿阶段的学习本身只是一个让幼儿获得对社会认知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应该强迫孩子们去接受一些知识,但是往往幼儿园出现的现象是幼儿园为了提高自己办园的知名度,于是不断的给孩子们灌输小学知识,以此来获得家长们对幼儿园的认可,因为家长都是以孩子接受知识的多少来判断幼儿园的好坏,因此,在幼儿园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往往是根据教学结果而不是看幼儿到底身心发展方面有没有变化,这种评价方式也是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我们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以下我们就来分析

(一)、家长的过高期望

一般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是我们国家家长们的比较传统的观念,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培养的时候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这种观念蔓延到了幼儿身上,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起步早,所以他们认为能够给孩子教授越多知识的幼儿园就是好的幼儿园,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就无形中给了办幼儿园的人传递了一种信息,就是要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知识就能够办好一个幼儿园,这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最恨笨的原因。

(二)、幼儿园专业教师的缺失导致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得不到改善

面对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还有一个就是大部分幼儿园缺乏真正的专业的幼儿园教师,大部分幼儿园在招聘教师的时候要求都不会太高,以至于好多中专毕业的小姑娘就当上了幼儿园的教师,这一部分教师他们自身的身心都尚未健全,更不能够以正确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再加上他们本身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按照园内的规定来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死板。在这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不到提升的情况下,管理者只能强行让幼儿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来提高自己幼儿园的名气。

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对策

面对当前幼儿园教育出现的小学化倾向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进行解决,以下就是我们的探讨:

(一)、家长需要调整教育幼儿的观念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天性就是玩,家长还有学校不能抹杀孩子的天性,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对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充分了解每个阶段幼儿的成长特点来安排自己孩子的活动,而不应该一味逼迫孩子去学习,这样的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幼儿园在给孩子开展学习的同时应该适当的给家长开一些讲座来扭转家长的刻板思想。

(二)幼儿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在近几年来已经发展的越来越快,因此,幼儿园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提高自己园内老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尽快转变自己园内的教学模式,给孩子安排课程的时候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安排,而不是为了迎合家长而不断的提高小学化的程度。我们知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已经越来越多,他们的思想观念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就比较开放,更适合于对孩子进行教学,因此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是刻不容缓的。

四、结语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管理者都应该尽可能多的根据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特点来安排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艳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青春岁月,2013年第24期.

警惕社交网站的泛娱乐化倾向 篇7

希望如此吧。不过, 笔者总觉得, 现在的社交网站, 已经显现出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这在某种意义上, 有些背离了SNS的精髓和要义, 或许, 这也是网民对于社交网站兴奋度减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纵观社交网站在国内的发展, 开始是不温不火, 虽然运营企业、专家学者, 乃至各路观察人士, 对于SNS这个概念, 最初都充满了激情和想象, 但是这些并没有让社交网站大红大紫, 真正让人们对社交网站刮目相看的, 是开心网的一夜成名, 迅猛崛起。一段时间, 似乎谁不开心一下, 谁就落后潮流, 上开心网抢车位、买卖奴隶俨然成为白领阶层的时尚, 于是, 众多山寨版开心网扎堆跟进。开心网掀起的小游戏插件, 在凡是和SNS沾点边的网站上, 几乎都能发现这些游戏的身影。

但是, 笔者总觉得, 依赖游戏插件火爆起来的SNS站点, 更多的是给人一种虚火过旺的感觉。作为凭借小游戏发迹的社交网站, 开心网应该算是鼻祖了, 可是, 在经历过最初的火爆之后, 开心网现在也陷入了发展低谷, 开心网的用户在一段时间的狂热过后, 逐渐恢复了冷静;而以开心网为标杆和方向的SNS网站, 可以说基本覆盖了目前国内的主流社交站点, 51.com被巨人操盘, 开始尝试探索网游+社区的商业路径, 校内网更是垂涎开心网的异军突起, 有些不地道地推出了山寨版千橡开心网。这些开心网的追随者, 从另一个侧面说明, 在目前SNS站点普遍缺乏清晰商业模式的情况下, 社交网站陷入了集体焦虑状态, 所以, 把开心网开创的网游模式, 奉为宝典, 照抄照搬。

让笔者困惑的是, 作为SNS站点, 最初的出发点, 或者说宗旨, 是为人和人之间的社交服务, 可是, 开心网所开辟的插件游戏路线, 明显背离了这一宗旨, 使得SNS网站, 不再是一种交往工具, 相反, 变成了用户个人的游戏娱乐工具, 以及用户之间的调侃捉弄工具, 朋友、同事成为了彼此可以随意买卖的奴隶, 而借助这种买卖, 用户得到的是个人在压抑背后的, 近乎变态的满足。

所以, 笔者想问一句, 社交网站, 究竟是为了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服务, 还是为了用户的娱乐宣泄服务?这个问题, 应该搞清楚, 也必须搞清楚。因为, 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才能看清SNS站点的本质, 社交网站的发展才不至于偏离初始方向。否则, SNS网站未来可能就只剩下了一张皮, 挂羊头卖狗肉。

新闻传播娱乐化倾向探讨 篇8

关键词:新闻传播,娱乐化,对策分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娱乐设备就是电视机。因此, 可以说, 电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新闻传播的娱乐化倾向也日渐的明显。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之中, 传统的政治观赏性逐渐地有所弱化, 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被新闻的娱乐观赏性所掩盖。所谓的新闻传播娱乐化指的就是在新闻传播的内容方面比较倾向于软新闻或者是将硬性的新闻有意识地加以软化。

一、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娱乐化的表现形式

(一) 倾向于明星化

可以说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在本质上就是收视率的竞争。因此, 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受众, 我国的传播媒介就开始利用名人效应。一方面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之中, 一些媒体选择一些名家或者是名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持人, 让他们对新闻进行评论, 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报道的形式加以丰富, 起到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此外, 在新闻的表现形式方面比较重视对新闻的叙述, 将新闻事件当作艺术品来进行处理和传达。

(二) 倾向于艺术化

随着我国传播媒介的变革和发展, 我国新闻传播在形式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调整。首先, 在进行传播形式上比较倾向于艺术方式, 这就转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严肃报道方式, 使得新闻传播的形式更像是舞台剧甚至是相声。此外, 新闻传播逐渐地开始注重刻画新闻事件, 这就使得新闻变成了短剧甚至是连续剧。

(三) 倾向于平淡化

在新闻报道和传播的内容方面, 逐渐地由国家大事转向了体育、娱乐等花边新闻, 这就使得新闻在娱乐的作用之下, 原本拥有的舆论监督功能逐渐地衰退。新闻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对社会进行监督, 真正地为百姓说话、办事。因此, 不管是媒介还是新闻传播记者都应该认清自身的职责, 提升所报道的新闻价值。

二、新闻传播娱乐化的原因

(一) 市场竞争激烈

现代的媒介市场日渐的激烈。因此, 媒介也开始逐渐地转向受众, 将受众作为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我国的很多媒体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商业化倾向, 这就使得新闻开始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此外, 出现了内容雷同的通稿, 千篇一律, 最大限度地迎合受众, 满足受众的需求, 争取市场的份额和地位, 这就使得新闻传播市场日渐泛滥。

(二) 受众的心理需要

从受众的心理来分析和考虑, 为了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 进一步地将媒体同受众之间的距离加以拉近, 媒体开始将重大的新闻或者是严肃的新闻转变为具有艺术特色的故事性的软新闻。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 将受众的关注度吸引过来。

(三) 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一些个别的娱乐节目取得成功, 媒体也通过节目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利益。因此, 为了将收视率进一步地加以提高, 获得经济效益, 我国的新闻节目逐步转向娱乐化。这样就将新闻的功能同娱乐的功能进行整合, 让受众能够用一个娱乐的方式来接受新闻,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新闻的娱乐功能很有可能出现变质, 使得新闻变得庸俗、低俗。

三、针对新闻传播娱乐化的对策

新闻娱乐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 只有保持新闻娱乐化的健康, 才能够为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针对当前的新闻娱乐化形式, 相关的新闻传播人员和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加以解决。

(一) 坚持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在新闻发展的过程之中, 存在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只有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之中, 传播人员有意识地坚持传播的基本规律, 就是坚持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新闻娱乐化的过程之中, 传播人员必须坚持正确的新闻传播规律,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新闻的庸俗化。

(二) 对新闻传播进行监督

新闻娱乐化属于一种新闻的报道形式, 同样也具有新闻的基本功能, 那就是教育社会, 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 但是在当前新闻娱乐化的过程之中, 有一些新闻已经偏离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轨道。因此, 这就要求我国相关的部门要对新闻传播进行正确的引导, 将自身的监督职能正确的发挥出来, 对新闻娱乐化进行正确的控制, 促进它的健康发展。

(三) 加强对新闻媒介的建设

除了上述的对策之外, 新闻娱乐化出现偏离的趋势同新闻媒介自身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 新闻机构应该发挥好“把关人”的职责, 加强记者自身的素质, 提升工作的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新闻传播娱乐化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新闻传播娱乐化倾向已经是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中一个不能够避免的趋势。因此, 针对这种形势, 相关的新闻传播部门和记者就应该加以重视, 进行正确的引导, 加强自身建设, 从而促进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新闻传播的娱乐化水平, 更好地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刘朝霞, 戚鸣.新闻娱乐化与受众需求的错位——报纸内容分析及大学生新闻需求调查[J].新闻记者, 2006 (08) .

[2]朱文丰, 罗应纯.我国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3) .

[3]黄和节, 陈荣美.新闻娱乐化:形式与功能的错位——对当前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新探索[J].当代传播, 2002 (05) .

探析当前我国新闻娱乐化倾向 篇9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危害,应对措施

一、新闻娱乐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一)三俗化

新闻内容的三俗化是指低俗、庸俗、媚俗。西方新闻界盛行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从侧面说明了只有反常的信息才被称之为新闻。现在,新闻的娱乐化倾向愈来愈严重。为了抓住受众的眼球,媒体在内容上刻意去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着力挖掘新闻中的刺激点以及娱乐性,重点传播与“星、腥、性”挂钩的内容。例如,关于官员的政绩报道一般关注度不高,但是官员只要与性丑闻、包二奶、情妇、不雅照等相关字眼挂钩,必定引起广泛的关注。就如2013年的“雷政富”事件,由于和情妇的不雅视频曝光从而引起全国关注。虽然最终推动了贪官的下马,但是人们更关注的点不在于他曾经的政绩与过错,而是对花边新闻的好奇和兴趣。

(二)标题党

新闻应当是准确、客观、公正的,但是却存在相当多的媒介素养不高的自媒体挖空心思去琢磨如何把新闻做得花样百出、夺人眼球。例如,在标题上做文章,有些标题的形式过于夸张,与内容严重不符。前段时间,一篇疑似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的演讲稿在网上盛传,题目名为《施一公:中国大学及研究所科研是为西方免费劳动》,内容是:“我们的大学在科研上的导向,就是指挥师生在西方杂志发表文章。我们的科研成果写成英文,发表在西方杂志,而我们的工程师反而无法学习我们的最新成果……因此,我们的大学和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实际是在为西方免费劳动。”很快这篇文章引来了攻击和谩骂,但是后来施一公本人出来澄清自己从未发表过此类言论,希望媒介能够恪守职业道德。甚至一些新闻人、新闻单位还理所当然地认为,互联网阅读是一个快速阅读的时代,网络用户第一眼看到的是标题。如果标题做得不够吸引人,不管内容多好用户都不会点开阅读,也起不到传播的作用。但实际上,即使骗到受众点击阅读,短期地提高了点击量,获取了一定利益,但是受众会很快发现自己是被误导的,从而失去对媒介的信任感。“标题党”的行为是无视新闻真实性、僭越新闻职业道德的不良做法,最终也将失去受众,走向失败。

(三)过度商业化及过度营销

媒体的主要利润来自广告商的赞助,如果过于重视广告商的需求,那么媒体将沦为金钱的奴隶,从“社会公器”转变为“商业机器”。现存的都市报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因为都市报较多地传播社会新闻类的软新闻,人情味较浓。这样的平台更得广告主欢心,整版的广告在报纸上随处可见。除此之外,报商联姻的情况非常常见。虽然能够为报社带来不错的收益,但是长期缺少实质性的高质量内容,就会失去受众。没有了受众,也就等于没有了市场,广告主也会随之而去。清华大学的李希光教授曾直言:“今天这种高度商业化的媒体,把读者、网民和观众埋葬在与广大中国人民毫不相关的信息垃圾中。所以,我们大家必须有一种觉醒,就是要认识到商业化的发展,可以带来媒体产业的发展,但是媒体产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老百姓会知道更多的事实真相,倒很可能被一大堆信息垃圾给埋葬。”

二、新闻娱乐化所造成的危害

(一)对受众造成的危害

美国传播学家李普曼提出“拟态环境”的概念,认为受众在媒体中接触到的世界其实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经过媒体选择和加工过的“拟态环境”。但是受众认为,“拟态环境”就是真实的世界,并且,受众会根据媒体提供的“拟态环境”对真实的世界作出反应。所以,媒体传播的内容对受众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媒体过度传播娱乐化的新闻,会使受众只在乎感官上的娱乐体验,而忽视了教育、政治等正面功能。娱乐化倾向的过分夸大是可以一时地调剂受众的生活、放松受众的身心,但是一味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会使受众沉迷于娱乐消遣之中,忽视或者扭曲现实生活中的严肃问题,影响价值观的判断,腐蚀受众的心智。

(二)对媒体造成的危害

对于媒体来说,传递信息是其重要职责。按内容来分,经济新闻、政治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社会新闻等都有涉及,比例相当,为有不同需要的受众服务。如果媒体只偏重传播娱乐化强、消遣意味浓的新闻,长此以往会降低媒体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众有消遣娱乐的需要,也有科教学习的需求。娱乐新闻只能调剂生活的一小部分,不应该夸大比重成为生活的主体,不然将走向娱乐至死的深渊。同样,媒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即“社会公器”,需要监督社会、提出意见、针砭时弊、弘扬正能量,助力国家和社会发展。媒体应当更重视其作为“社会公器”的职能,而不是作为“商业机器”的角色。娱乐化倾向只会越来越麻痹媒体、麻痹大众,给受众和社会起到一个不良的示范作用。

(三)对社会的危害

媒体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传播的内容对优良文化的传承和社会风气的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度传播娱乐倾向强的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高雅的传统文化,向受众灌输低俗的文化以及低级的审美趣味。同时,过于商业化的行为也与它为公众服务的原则相冲突,既漠视大众需求,也漠视社会利益。尤其是对时政新闻的软包装,将受众的视线从国家大事上转移到明星主持或者花边新闻上,会使得受众忽视对国家利益的关注,而只贪图个人的一时之快。

三、如何应对新闻的娱乐化倾向

(一)加强记者的职业道德

道德对记者这种“社会的瞭望者”来说,是性格的第一要素。记者的职业道德包括工作作风、社会责任感、事业心以及是非价值观等。刘京林教授认为,记者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尊重事实、坚持真理。长期以来,我国的主流媒体都很注重对记者职业道德的培养,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新闻的教育培训没能跟得上脚步,使得新闻界滋生了很多有违职业道德的问题,新闻的娱乐化、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不良现象不断出现。很多报纸上充满了媚俗的语言、煽情夸张的标题以及不负责任的评论报道。这种行为不仅非常不负责任,而且也有违社会公德。

(二)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媒体公信力

一家媒体的公信力是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媒体公信力包括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新闻真实性、高尚的职业道德、高雅的格调以及一定的思想高度等。媒体的良好形象同时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是与我国主流的先进文化建设背道而驰的,也会损害媒体的品牌形象及媒介公信力。过度传播娱乐化新闻会使媒体偏离主流的舆论导向,降低媒体的格调,最终走向消亡。在国内,媒体的公信力情况不容乐观。一家主流媒体要想站稳脚跟、获得受众信赖,必须做到真正地为受众说话。人们对于新闻的要求,除了真实、快速、公正之外,越来越重视新闻深度。现在受众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除了对新信息的渴望以及消遣娱乐等基本的需求之外,人们更想知道为什么以及新闻背后的故事。深度报道的勃兴就代表了这一趋势的兴起,同时深度报道的受欢迎程度也表达了社会对正义、勇敢等正能量的渴求。

(三)强化社会责任,平衡金钱与道义的冲突

媒体要想获得稳定、持久的发展,应当具有长远的眼光,而不是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媒体被看做是社会的“第四种权力”,可见媒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之大。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承担了传递信息、社会教化、舆论监督、传承文化的职能,提供娱乐信息只是其职能的一小部分。金钱和道义向来是永恒的矛盾两方,过分地追求金钱就会将自己推向违背道德、获取不当利益的深渊。媒体应平衡好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所占的比重,着力提升其传播内容的品质,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致力于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来稳定、扩大其受众群,获得正当的新闻收益。

(四)加强行业规范,健全法律机制

对媒体的管控应当采取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方式,因为自控力有时是有限的,需要有外部的强制力对其加以规范。如果没有外部的力量来监督、管控媒体,媒体可能会滥用自身的权力,做出危害社会、有损道德的错误行为,无法保证其公信力和权威性。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人们认同法律起到的强制规范作用;但是在新闻界,尚未形成完整的新闻法。对于一些界限模糊的新闻越位行为,难以定性并作出惩戒。法律上的空白使得新闻的娱乐化、虚假化、媒介审判等不合理的现象日益增多,并日趋严重。建立新闻法、完善监督机制需要提上日程。在给媒体最大的监督权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媒体自身的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这不仅有利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

任何事物的发展道路上都会伴随着很多的问题,媒体行业也是一样。只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我国的新闻事业才会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娱乐化倾向的表现 篇10

一、“新闻场”的定义

布尔迪厄为了阐释新闻工作者的实践活动机制, 从而挖掘出电视节目呈现如今状态的深层次原因。于是, 他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新闻场”。

一个场就是一个有结构的社会空间。笔者认为, 社会文化可以区分成由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相互作用而成不同的领域, 其运作原理正如物理学中的“力场”一样。新闻界便是这样一个场域, 它既有自身的运行规则, 同时又被限定在整个世界的特定位置之中, 与其他文化生产场相互作用, 彼此牵制与推动。

二、“新闻场”的内部竞争机制

“新闻场”由多家电台、电视台和报社组成。它是一个由实力凝结的场域, 其中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维持着新闻场中恒定且持久的不平等关系。因此, 要了解一家电视台的运作情况, 从而探讨为何电视台倾向于娱乐化的运作, 就要考虑与它所处的位置有关的一切因素, 即“新闻场”的内部竞争。

“新闻场”中存在一个由多家电视台形成的客观关系网, 各电视台在这个关系网中相互竞争。这种竞争不是显而易见的, 但它可以通过市场份额、在广告客户中的影响、收视率、记者的集体资本等一系列指数加以确定与衡量。

电台、电视台和报社的实力决定了他们在“新闻场”中的地位, 同样决定了他们的生存策略。于是, 他们最大限度地运用自身的相对力量与别人竞争, 抢占市场份额。各大电台、电视台和报社为争夺受众和广告商等所展开的经济竞争, 就是最好的表现。并且, 这种竞争被记者们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他们抢占头条新闻、独家报道, 争取自身声誉等, 都是为了其本人在报社或电视台所处的位置, 而记者们的竞争也决定着新闻机构在新闻场中的地位。

但新闻机构间的竞争是与该新闻机构在经济力量和象征实力的对比关系中的地位高低密切相关的, 因此这种竞争是受到颇多限制的。同时, 它也对新闻和电视节目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即使得新闻和电视节目日趋娱乐化。

三、“新闻场”的内部竞争对电视娱乐化影响

记者们感兴趣的是异乎寻常的东西, 尤其是与其他新闻机构相比而言非同寻常的东西。正是记者们“对轰动的、耸人听闻东西的追求” (1) 而使得新闻和电视节目日趋娱乐化和媚俗化。对于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现象, 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也曾提出:“电视正把我们的文化转变成娱乐业的广阔舞台。” (2)

新闻有硬新闻和软新闻之分。电视娱乐化一方面指电视台软新闻节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硬新闻节目受到挤压;另一方面表现为硬新闻软化, 节目本身的娱乐性越来越多, 连严肃新闻也竭力用娱乐来包装。 (3)

(一) 电视中软新闻节目日益增多

软新闻指一些充满人情味、内容轻松且易于刺激受众感观和引起受众视听兴趣的电视节目。其中, 软新闻的代表是社会新闻, 也是追求轰动效应的媒体最钟爱的新闻内容。近年来, 软新闻也因其日常化的内容和大众化的姿态愈加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索福瑞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 在2003年全国收视市场上, 占收视份额前四位的电视内容分别是:电视剧、新闻、专题和综艺节目。

软新闻被作者称为“公用汽车”, 它服务于全体大众。“公共汽车”式的新闻不应触犯所有人, 没有风险, 千篇一律, 不会产生意见分歧, 让所有人都感兴趣, 但采取的做法, 便是不触及任何事关重大的东西。 (1) 这样一来, 便排斥了公众为行使民主权利应该掌握的重要信息。 (2) 即社会新闻造成的后果就是政治的空白。西方很少有“去政治化”的倾向, 笔者认为与此有很大关系。

(二) 电视中的硬新闻“软化”现象

电视娱乐化的另一个表现是硬新闻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软化”现象。

在内容上, 新闻场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社会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例如:《华西都市报》极少刊载或不直接刊载一些诸如会议新闻、经验性新闻和工作典型等硬新闻内容。如需报道, 必然会寻找这些新闻同市民生活的结合点, 将其“软化”。

在表现形式上, 强调新闻事件的故事性、情节性, 从最初强调硬新闻节目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 实现硬新闻软着陆, 衍变为一味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 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 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3) 例如:电视节目中对于犯罪案件的报道, 总是着重于描写犯罪的经过。将凶手如何谋划、如何实施报道得淋漓尽致, 穷尽惊险、刺激之能事。

电视娱乐化现象的出现, 持续发展和繁荣可以归结为直接和间接两类原因。如果说“新闻场”的内部竞争是导致电视娱乐化的最直接原因, 那么又是什么在主导着“新闻场”的内部竞争, 而使得电视从一种文化和交往的传播手段, 变成一种典型的商业操作行为?笔者认为, 这一切都应归因于收视率。收视率便是引发“新闻场”内部竞争而导致电视娱乐化的重要因素。

所以, 接下来笔者便要探讨“经济场”对“新闻场”内部竞争的影响, 从而对由新闻场的内部竞争而导致的电视娱乐化现象有更加深刻地理解。

四、“经济场”对“新闻场”内部竞争的影响

要理清“经济场”对“新闻场”内部竞争的影响, 就必须追溯一下电视角色形成的历史过程。50年代, 电视在新闻场崭露头角, 无论是在象征力和职业声望还是在经济上都是受统治的。此时, 电视关心的是文化品位;到了90年代, 电视在新闻场的经济实力和象征力上渐渐地占据了统治地位。此时, 电视极尽媚俗之能事来迎合公众为的就是在争夺收视率的这场战役中获得完胜。

作者指出, 新闻场具有特殊的一点, 那就是比其他的文化生产场, 如数学场、文学场、法律场、科学场等等, 更受外部力量的钳制。 (4) 表现最明显的, 便是经济场通过收视率对新闻场的内部竞争加以控制。记者们争先恐后地追求高收视率带来的丰厚的商业赞助和广告收益, 而一味地关注高收视率必然会导致电视从注重文化品位向媚俗倾向的转变。 (因为媚俗是所有公众最低层次的共同爱好)

然而, 我们对任何事物都应该辩证地看待, 电视娱乐化也不例外。

五、客观看待电视娱乐化现象

电视娱乐化固然有诸多不好的影响, 但事实上, 它也是电视本位的回归。

我们讨伐娱乐节目, 认为它们是庸俗的、低级的。然而, 许多学者已经表示, 其实, 电视与娱乐天生就是一对, 这由电视本身的特点决定。

英国学者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在《电视与社会》中指出, “电视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体, 在电视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娱乐性。” (5) 无论是娱乐内容, 还是娱乐形式, 都是为了娱乐观众。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也说到, “电视本是无足轻重的, 所以如果它强加于自己很高的使命, 或者把自己表现成重要文化对话的载体, 那么危险就出现了……” (6) 美国传播学者赖特更是明确指出, 娱乐功能是大众媒介传播功能中最为显露的一种功能。 (7) 他们的观点都客观地表明了娱乐功能是电视的基本功能之一且电视的娱乐化是必然的, 否定电视的娱乐化也就是否定电视本身。

因此, 我们应该推动电视回归本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应看到电视作为一种新闻媒体所具有的引领社会优秀风气, 倡导核心价值观的严肃一面, 也要认识到电视本身作为一种娱乐媒体同受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亲和的一面。

六、结语

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中提出了“新闻场”这一重要概念。任何文化生产场内都存在竞争, 正是新闻场中的内部竞争造成的电视娱乐化现象。而促使这种竞争的深层次原因便是收视率。可见, 任何事物的形成与发展都不能只观其表面, 电视从20世纪50年代的关注文化品位到90年代推崇媚俗与其所处的新闻场中的内部竞争因素和经济因素都密切相关。

作者对电视文化的批判多以法国的情况为主, 但是我们也能以此理论来参照中国电视的问题。虽不能把作者的理论简单地套用到中国的情景中来, 但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中国电视的娱乐化现象也十分严重。而在认识到电视娱乐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同时, 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待电视娱乐化的现象, 意识到这正是电视本位的回归。

摘要:“新闻场”是媒介理论与大众传播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其著作《关于电视》中提出的重要概念。本篇从“新闻场”的定义、内部竞争机制、内部竞争对电视的娱乐化影响、“经济场”对“新闻场”内部竞争的影响和客观看待电视娱乐化现象五方面探讨书中对由于“新闻场”的内部竞争而使电视日趋娱乐化现象的论述。

关键词:新闻场,内部竞争,电视娱乐化,收视率

注释

11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第17页。

22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第106页。

33 戴婧婷:《央视, 节目娱乐化的生机与危机》, http://www.chinanews.com/news/2005/2005-08-08/26/609261.shtml?source=www.willlong.com.

41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第14页。

52 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第15页。

63 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1年第3期。

74 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第61页。

85 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和社会》,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第6页。

96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第20页。

娱乐化倾向的表现 篇11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原因;对策

随着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很多幼儿教育机构为顺应大趋势的发展将小学的教学方法、办学理念等应用到幼儿教育当中,从而导致幼儿教育出现严重的“小学化”倾向,这一倾向的出现直接违背了幼儿发展阶段性的规律,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阻碍幼儿的自由发展。所以,要想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就要摆脱旧式教育的束缚,不断地完善幼儿办园的思想和理念,从而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机制。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一)幼儿教育时忽视智力教育

为了迎合如今的教育发展趋势,很多幼儿机构为了追求所谓的幼儿学习效率,将小学的课本融入幼儿教育的课程中,比如,在教育幼儿学习汉字时,幼儿教师会多方面要求幼儿对汉字的字义、组词、读音和笔顺等进行掌握,甚至有些教师还要求幼儿对汉字进行造句,很明显看出,这样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启蒙教育的宗旨和要求。

(二)幼儿教育时忽视自主学习

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更多的是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授予幼儿知识,更多地使用知识灌输的方式,而非活动或者游戏的形式。而且很多的幼儿园教师在课后会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使幼儿被迫处在一种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枯燥的灌输会使得幼儿失去学习积极性,阻碍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更多地注重评价结果

现在幼儿教育的评价结果更多的是观察幼儿掌握的知识,却忽略了重要的过程评价,教师如果只注重结果,忽视了幼儿在学生过程中自主能力的培养,这会直接影响幼儿阶段性的发展规律。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一)教育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对幼儿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使幼儿应对小学学习内容时更加得心应手,忽略了幼儿的多方面发展,而且很多小学学校为了收取优秀的生源,通过安排升学考试来进行分班,这就使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为一种必然。

(二)幼儿园市场竞争加剧

现阶段由于市场机制的不断改变,幼儿园之间的生源竞争也越发激烈,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更多的幼儿园已经将小学课程作为一项幼儿教学的必学内容,这就使得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加重。

三、关于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建议

(一)贯彻落实教育改革新思想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地将幼儿教育的新式思想贯彻落实下去,做到去糟取精,摆脫传统教育模式和思想,积极探索幼儿发展模式,通过新的途径形成系统的教育方法,加强对幼儿三观的方向指导,从而达到系统地提高幼儿教育水平的目的。

(二)建设专业幼儿队伍

现阶段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对建设起专业幼儿教师队伍进行一个正确的方向指引,并且可以通过定期地考核和培训的方式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幼儿的成长规律,从而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三)完善与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虽说幼儿教育对小学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但是为了迎合教育模式大的发展趋势,还要做好幼儿和小学内容的衔接工作,但是这不意味着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枯燥的灌输式方法进行教学,不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律。在进行幼小教育内容的衔接时,可以更多地注重幼儿本身的特殊性,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恰当的、科学的方式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活动和课堂游戏的方法提高幼儿对教育内容的自主探索,培训他们的自主意识。

(四)政府做好监督工作

政府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中作为重要的环节也要充分发挥作用,明确职责所在,严格管理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并可通过培训等手段去逐步完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逐步更新旧的教育模式,为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模式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幼儿教育体系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普遍存在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为了阻止该教育模式的继续传递,必须要综合各方面的力量,政府部门要加强幼儿师资力量的建设,幼儿教师要通过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途径去改变和更新知识传授方式,全面且系统地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准,从而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6(3):41-43.

[2]刘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4(33):150.

娱乐化倾向的表现 篇12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娱乐化的表现

课堂教学的娱乐化是以多媒体课件形式上的浮华炫目、教学效果上的嬉闹热闹、课堂表现上的玩耍爆料等来误导学生对知识的汲取、降低了知识的严肃性,是一种消解的课堂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教学集音、图、动画于一体,有着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效果,在课堂上极大的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让课堂变的更加的生动。但是有些教师过度的追求花哨的视觉听觉与动画效果,学生观看视频文件的时间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无形中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这种感官上的诱惑,专注于多彩炫目的画面,进而造成了教学内容上的混乱。对于高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则全部集中在多媒体花哨的形式上,却无法专注于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内容。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高职英语多媒体课堂娱乐化的成因

1.高职学生主体的特殊性。鉴于高校的连年扩招,学生生源数量的逐年下降,使得高职学生入学门槛较低,生源质量随之下降。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学生对象主要有高中毕业生(包括统招,单招,对口)和初中生(计划外,五年制的学生),所以学生的结构比较复杂,虽然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这些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原本基础就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有些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甚至还有少数学生,英语基础极差,迫于考试才消极被动地学习,课堂上经常一问三不知,甚至自暴自弃。普遍对于英语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致使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2.高职英语教师。高职英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对英语课程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来吸引学生对英语课堂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为此,英语老师们也费劲了心思,并且试图用有趣的项目或者有意思的游戏来加大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认知度,毋庸置疑,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改革探索。但是,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多媒课件,甚至花费心思研究一下多媒体课件花哨效果的技术,那么备课的过程也被简化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些教师过分的追求课堂授课形式的多样化,煞费心机地去迎合高职学生的“娱乐”心理。甚至有很多老师认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越精美,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制作的简单了,反而觉得课件制作的很没有水平。但这一点恰恰是教学过程中“画蛇添足”的表现,久而久之,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这一核心问题上,导致了教师备课的重心转移,最终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就是老师用来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要求教师根据自己课上的行文思路,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然后把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的教学课件。但是,多媒体课件教学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应该掌握好一个度,否则,过犹不及,很可能会偏离我们英语教学的初衷。会把展示多媒体课件变成的课堂教学的主流。整堂课下来都是多媒体可见的展示,没有板书,学生抓不住学习者的重难点。所以过度的依赖使用多媒体,把原本严谨的英文课堂变成了多媒体课件的“走秀场”。

4.高校对教师的测评体系。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测评即教学效果评价,是各大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管理制度。每个学期都会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登录本学校的网站的形式,进行网上打分。而教学效果评价在某些高校会列入教师评奖评优,甚至是评聘各类职称的重要的测评标准。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类比为“学生是教师的消费者,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则成了顾客”!有关“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有一部分教师会非常看中自己的测评得分,在这一想法的驱使下,会反馈在课堂上。他们会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播放媚俗歌曲,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去迎合这些学生的娱乐化口味的需要。教学气氛热烈,学生有兴趣并且好玩,这当然会深受学生所爱,最终会达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

三、多媒体课堂娱乐化的解决途径

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及时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要经常微笑,多多地鼓励学生,多给学生肯定的口吻和目光。比如适时地说:“Good job! Well done! Unbelievable!”等。这些都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依据。而不是一味的播放多媒体课件,每节课都在播放课件中匆匆度过,无视与学生的交流,不论课件做的多么的出彩,教学气氛也不会好到哪里。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的互动。而高职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普遍基础水平不高,对英语课的注意力不持久,所以英语老师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鉴于高职学生班与班之间的学情不一样,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也因教师的授课风格不同而异,所以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探索,去挖掘。

2.多媒体课件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工具。既然是辅助的教学工具,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过度的去依赖。我们不否认,信息化时代多媒体课件教学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优点。但是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教师不应该受制于多媒体课件的格式框架,要明白真正统领课堂教学的是教师。多媒体课件的灵活使用要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才能充分的发挥它的辅助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融会贯通知识的同时,营造出和谐教学气氛,在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这样才能够发挥它的辅助教学作用,同时又不失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又能够让学生课堂中学到知识。

3.建议教师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目前,多媒课件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个体创作、教参配送、网络下载。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很多课件都是课本内容的电子版,其中优秀的课件不多。所以把现成的课件拿过来就用,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建议广大教师,在教学手段上,要做多媒体课件的创作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做一个出色的组织者。在课件设计上,教师应该考虑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辅以恰当的选取多媒体素材,考虑教学需要的同时,又能感染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以此来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功能。再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同时,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使用时要达到什么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多媒体课件自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进而保证了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语境中,真正地进行对听、说、读、写、译方面的练习。

当然,以上只是笔者鉴于高职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娱乐化倾向的一些反思。在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相信多媒体课件教学还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大家一起去反思,以便能够更好的指导高职英语课堂的实践教学。

摘要:伴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精美、图文、音效并举的多媒体课件的广泛使用,给高职英语课堂注入了丰富的活力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娱乐化倾向。本文将从高职英语多媒体课堂娱乐化倾向的成因、表现、解决途径这三方面进行阐释。

上一篇:生物电能下一篇:国外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