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娱乐化的问题

2024-09-13

影视娱乐化的问题(通用7篇)

影视娱乐化的问题 篇1

新闻娱乐化, 百度一下, 其解释是这样的: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 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 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 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 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 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将新闻娱乐化, 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 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 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如果运用得好, 会得到很高的收视率, 但因为新闻娱乐化并不成熟, 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

1 新闻娱乐化出现的问题

1.1 新闻娱乐化的过度运用, 忽视了媒体本该有的责任

目前, 新闻娱乐化几乎成为一种潮流, 被媒体所推崇。的确, 娱乐化的新闻, 在短时间内确实赢得了很高的呼声, 收视率迅速提升。因此, 许多媒体, 甚至是主流媒体, 开始过度地追求新闻的娱乐化。把政治、经济新闻等的比重减少, 将一些不太严肃的新闻, 比如明星绯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暴力事件新闻等的比重提高。并且主持人在主持风格上, 也过分追求娱乐化, 将原有正规刻板的形象打破, 创造新的主持形式。通过新闻的娱乐化来提高收视率是件好事, 但是如果过度追求娱乐化, 而打破了原有的底线, 就忽视了媒体应当承当的责任。老百姓在新闻中只是看到“乐子”, 对于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大事、法律知识和一些实用性的信息了解得越来越少, 以至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被抛到九霄云外。

1.2 新闻娱乐化潜移默化地损害了老百姓的知情权

信息时代, 老百姓了解信息的渠道, 大部分是通过新闻媒体。如果新闻过度娱乐化, 老百姓的注意力必然集中到娱乐化的新闻上, 而对于政治、经济等严肃的新闻, 关注得越来越少。媒体为了迎合老百姓的口味, 娱乐化的程度越来越大, 老百姓在潜移默化的远离严肃新闻, 对于社会公众事件关注得越来越少, 对国家大事的了解也越来越少。如同今年的马航飞机消失事件, 当公众都在关注马航飞机到底去哪了, 都在担心飞机上的中国同胞生命的时候, 文章出轨的消息被媒体传出来, 公众的视线立即转移到文章身上, 可谓是文章救了马航, 对于马航飞机事件, 老百姓的知情权被文章的绯闻剥夺了。

1.3 新闻娱乐化易导致“新闻审判”而影响司法的公正

某一案件发生时, 正常的新闻会从案件本身来进行报道, 将新闻事实传播出去。但是过度娱乐化的新闻, 在报道的时候, 往往会添油加醋, 从公众的娱乐心理出发, 将案件事实以娱乐化的形式传播出去, 其间难免会对事件的某些方面夸大, 给案件定性。公众在看了娱乐化的新闻后, 原本中立的观点会被新闻所左右, 从而产生偏颇的舆论氛围, 这种氛围必然会影响到案件的审判。虽然娱乐的新闻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带来了很高的收视率, 然而媒体的这种不正当的炒作, 却超过了法律的底线, 是要不得的。

1.4 新闻娱乐化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以至损害了新闻的社会效益

为什么要将新闻娱乐化?其直接目的是提高收视率, 而最终目的则是得到高收视率下的经济收益。这也与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 很多媒体都面临着重大改革, 自负盈亏, 媒体自己养活自己是必然的趋势, 这也就导致了媒体必然要追求经济效益。但是当媒体只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存在时, 媒体的眼睛也就彻底被蒙蔽了。娱乐化的新闻, 往往把一些庸俗、低俗、恶俗的题材都搬出来。对于媒体来说, 这样做收视率上去了, 广告也就随之而来, 经济效益也就上去了。但是媒体不再干净, 不再有原来真实的信息, 社会效益必将受到很大的损害。并且, 媒体渐渐也会失去公信力, 成为公众面前的一个小丑, 媒体的生命不久也将走向尽头。

2 防止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对策

2.1 新闻媒体要有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新闻媒体要想把娱乐化的新闻做得恰到好处, 就要用正确的新闻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虽然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 但是媒体不能简单从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来做新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经得住时代的考验, 仍然是当今新闻媒体最好的指导。新闻是真实的、客观的, 媒体再娱乐, 也要牢记这一点。并且更要牢牢记住,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 应该是为社会服务的, 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更应该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

2.2 新闻从业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 要充当好守门人。每一个新闻事实, 经过采访、编辑再呈现到受众面前, 都是经过新闻从业人员之手。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好坏, 直接影响了新闻的好坏。娱乐信息时代, 新闻从业人员想把新闻做得更生动、更吸引受众, 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娱乐化的度要怎么把握, 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要求。只有不断的学习新闻业务知识,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坚持把健康向上的新闻内容作为主导方向, 坚信要运用手中的摄像机和笔杆, 达到引导社会正确舆论, 形成良好道德氛围的目的, 才能做出更好的娱乐化新闻。

2.3 继续完善娱乐化新闻相关的法律法规

新闻娱乐化之所以频频出现问题,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想要让娱乐化的新闻把握好“度”, 既能娱乐受众, 又能保证政治、经济等严肃新闻的比例, 就必须对新闻的娱乐化有一定的约束, 而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只有法律法规完善了, 不仅能预防新闻过度娱乐化造成的社会影响, 更能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一举双得。

摘要:多元化的今天, 新闻娱乐化逐渐走进各大媒体, 并且其势头愈演愈烈。新闻娱乐化以其轻松的特点, 容易被受众接受, 但是有些媒体过度运用娱乐化, 却产生了许多负面效果, 因此, 笔者从新闻娱乐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入手, 对新闻娱乐化进行研究, 希望能更有利于新闻娱乐化的发展。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对策

参考文献

[1]白岩松.新闻资讯竞争时代电视新闻的分析与对策[J].声屏世界, 2005 (4) :19.

[2]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113.

[3]魏颖.不容忽视的娱乐化趋势[J].新闻通讯, 2000 (1) .

[4]吴飞.现代传媒后现代生活与新闻娱乐化[DB/CD].浙江大学学报, 2002 (9) .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问题与思考 篇2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概念厘定

新闻娱乐化是西方大众媒介 (简称媒介) 特别是美国媒介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掀起的一股国际潮流, 以美国媒介狂炒戴安娜王妃之死、辛普森杀妻案以及克林顿总统绯闻案为标志。新闻娱乐化是将硬新闻软化, 是对新闻功能的异化, 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事件或信息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动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重点, 充满故事性、情节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等娱乐要素。

二、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动因

(一) 社会现实的影响

我国目前处在转轨与转型的特殊时期, 正在向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现代化社会转型, 人们由于现实社会生存竞争带来的各种巨大心理压力, 从而促使人们对放松心情, 舒解压力有着强烈的渴望, 新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 了解社会的最重要方式, 大家希望能在轻松愉快中接受, 所以, 新闻娱乐化的出现, 就不需要过于惊讶了。这是时代的产物, 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当下的社会生活, 人们面临着很多很多难以解决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连最基本的住房问题都解决不了,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的压力, 让人们透不过气来。新闻娱乐化的出现让人们在这些调笑、戏说、胡侃中, 缓解了压力, 获得心理安慰。这就是新闻娱乐化产生的社会成因。

(二) 市场经济的驱动

一切领域真正的改革都应以市场为取向, 市场化大潮几乎席卷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什么商品最好销, 消费群最大, 就生产什么。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消费规律。媒介产品生产和销售都不可避免, 在这样消费逻辑引导下, 媒介自然就会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娱乐化倾向。电视新闻也是需要受众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电视新闻也不得不改变, 以谋求发展。电视新闻被娱乐化慢慢渗透, 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即出现了所谓新闻娱乐化。电视娱乐化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由之路,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的选择。当然也不外乎新闻产品, 电视新闻娱乐化就似乎是无法避免了。

(三) 媒体经济利益的驱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媒体为了占据市场份额, 就必须使尽浑身解数, 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 只有迎合受众, 才能够稳站市场获得经济效益。除了迎合受众需求以外, 还有重要的一部分原因, 就是媒体的利益还与一些企业、广告商相关。为了得到更多的资助, 媒体就必须要向掌握着媒体的经济命脉的广告商妥协, 满足他们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的需求, 其最终结果就是媒体的利益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四) 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大加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文化的传播变得日新月异,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 信息文化的传播变得尤其简单, 也尤为重要。90年代, 美国传媒狂炒辛普森杀妻审讯案、戴安娜王妃之死, 以及克林顿总统的绯闻案, 带来了新闻娱乐化的开端, 也促成了新闻传播方式的改革。西方电视节目的娱乐化现象, 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向全球范围蔓延, 我国也逐渐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 电视新闻也向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趋向是电视发展到商业化时期的产物。跨文化传播也是我国新闻娱乐化潮流的一个重要成因。

(五) 受众的心理需求

娱乐化的媒体力求富有个人色彩、戏剧性和故事性强的软新闻, 甚至不惜将重大严肃的硬新闻转化为软新闻, 以引起受众的共鸣, 拉近和受众的心理距离, 从而达到它较多收视率的目的。受众不仅需要政治浓厚的信息, 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人们除获取各类信息之外, 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 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 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刺激, 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消遣的心理需求。

三、新闻娱乐化的呈现方式

(一) 在内容上

娱乐已成为时下的一种时尚, 它不仅仅是一个圈子, 或某个圈子的时尚主流, 娱乐已经成为全球的主流。媒体紧跟潮流, 争相模仿的现象不只是在我国才有, 严格意义上来讲, 信息化的便捷传播将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各个国家都有其娱乐化的栏目存在, 并且不在少数, 我国很多娱乐节目也大多是引进或模仿其他国家的高收视率的娱乐栏目。有些媒体在新闻传播内容上挖掘一些“娱乐”元素本无可厚非, 但是却将许多事关百姓的重要信息, 以及名人趣事、花边新闻等内容作为不可或缺的主要题材, 甚至把灾害事件的不幸做娱乐化的处理;有的电台、电视台还在黄金时段选取博人眼球的娱乐新闻, 造成主阵地的倒戈、缺失, 弱化了主功能, 侵蚀了新闻主体, 这些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并不是我们所要顺应的趋势, 对于这样的电视新闻我们要给予摒弃。

(二) 在表现形式上

新闻娱乐化不仅在节目的形式上进行调侃, 更在新闻信息上进行人情味的渲染, 进而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 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 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凤凰卫视作为中国大陆境外媒体是最受欢迎的, 其新闻节目和服务性节目更是得到了很多的关注, 其电视新闻也做成轻松的、愉快的, 甚至有些夸张的形式, 激发了香港和内地许多观众的关注, 收视率也是不可小窥。凤凰卫视新闻节目有着较强的娱乐性, 是信息与娱乐的合成, 并呈现出明显的媒介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倾向。凤凰的锐意创新, 走出了一条相对独立和娱乐前卫之路, 其另类的生存状态提升了凤凰卫视的品牌效应和知名度。这当然也引起了内地电视人的思考与探索。

四、电视新闻娱乐化对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

(一)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积极意义

在中国, 传统的电视新闻样式是以“朗诵式”播报来完成。往往主持人是一脸严肃、不苟言笑地主持电视新闻节目, 这样收视率就很难提高。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出现, 让电视新闻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空间考虑。因此新闻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说新闻”来应对这一冲击。“说新闻”跟以往的播报新闻方式不同, 它侧重于“说”, 而不是“播”。主持人一般采取幽默诙谐的语言, 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 亲切自然的态度, 独特犀利的新闻观点, 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打成一片, 好像是朋友一样的平等关系进行新闻信息传播。这种方式使电视新闻的娱乐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收视率上升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关注度。新闻内容上更加偏向软性或者是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 这是新闻娱乐化给新闻带来最直接的变化。除了各地方的时政新闻栏目以外, 电视新闻媒体似乎在其他午间、晚间的新闻时间都是围绕社会新闻大做文章, 提供了更多不同的角度供受众思考。除了内容上采取软化处理, 就连播报方式也采取讲故事的口吻来吸引更多人的受众。受众也有一个可以放松的情绪来了解社会新闻。

我国新闻事业是为党和政府服务的媒介, 因此决定了在传播的方式上大多采用的是单向传播, 以完全灌输的方式来传播新闻, 传播主体传播什么, 受众就得到什么。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迅速加快。特别是在当前世界发展越来越紧密的背景下, 随着受众获知新闻渠道的增多, 受众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先前传播新闻的方式很难得到受众对信息的满足, 电视新闻就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宣传说教的模式, 由宣传为本转变为新闻为本, 使新闻节目耳目一新。

(二)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消极影响

新闻煽情较浓, 新闻失真, 新闻造假现象增多, 这些都是新闻娱乐化会产生的弊端。电视新闻和广告商的合作提高了新闻媒体的经济效益, 使得媒体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包装”新闻, 以此来刺激收视率。通过收视率这一压力, 经济在向电视施加影响。通过电视对新闻现场的影响, 经济又开始向被电视控制的记者施加影响, 于是出现假新闻、失真新闻, 致使舆论导向出现偏差。

过度的电视新闻娱乐化, 一味追求收视率和经济效益, 不顾社会效益, 将名人私生活搬上荧幕, 博人眼球。将奇闻轶事以及带有刺激性、煽动性的非常严峻的事件作为报道的重点, 甚至在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等严肃新闻中挖掘娱乐因素, 收视率达到了, 经济效益达到了, 可是过度的娱乐化致使受众视觉疲劳, 有的甚至违背了受众的道德观念底线, 引起受众的反感。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泛滥, 随意插播广告, 无视新闻的严肃性, 这必将受到受众的唾弃。

媒体公信度减低, 新闻功能不断弱化。新闻最主要的功能是告知受众真实的新闻事实。新闻娱乐化依然按照新闻价值的五大要素来取材, 但是强化的是趣味性, 突出的是新奇、人情味。新闻娱乐化把新闻的功能异化为娱乐, 使它成为休闲的一部分, 甚至是重要、严肃的新闻也都要娱乐一下, 体现娱乐价值。娱乐排挤了严肃的思考, 受众关注”娱乐”新闻乐此不疲, 把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的商业化和娱乐化故事当成是他们需要的新闻。

五、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应对

(一) 尊重新闻的真实性、简洁性、时效性, 坚持新闻价值标准, 反对非规范运作

新闻讲究的是客观性、真实性。新闻并不是文艺作品, 不能擅自加以渲染、夸大。电视新闻在借鉴故事化表现手法的同时, 决不允许违背新闻的本质, 不能像小说一样对人物和事件进行渲染、夸大和想象, 更不能一味地追求和强调新闻的情节性, 导致虚构新闻事实的现象。要寻找到故事化叙事手法与新闻真实之间的最佳契合点, 就必须在选择新闻事件和情节处理上加以斟酌。媒体对于“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也要适度, 情景再现只是根据所发生的事实, 进行的一个个人合理的推测, 并不代表事实原本的真实情况。如果运用也要在画面上注明是情景再现而不是新闻发生的真实场景, 以免造成误解, 导致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如果新闻素材本身的悬念性不强, 媒体就不要故弄玄虚, 应该直接用简洁明了的方式来叙述, 不会造成新闻节目简洁性的破坏。

首先新闻作品必须是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 电视新闻不能出现与党和政府的主流价值形态相悖的言论或者是违反科学规律的常识性错误。电视新闻的娱乐化不能片面地为了追求自然生动、贴近百姓生活, 将过于琐碎、冗长的事情全部搬上电视。主持人也不可以在主持形象、主持风格等方面表现得过于“另类”, 要做到既活泼轻松, 又不失严肃庄重, 才能取得好的视听效果、传播效果。娱乐化之后的电视新闻仍然属于新闻的范畴, 内容上还是要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还是要遵循新闻价值规律, 形式上还是不能过于娱乐化, 仍需要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

(二) 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坚持渐进性原则, 反对畸形发展

电视媒体在选择新闻的报道角度的时候, 应该更多考虑到自身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 更加注重社会效益, 以及新闻播出后所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因为, 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 在现实社会中承担着舆论导向的作用。适度地运用娱乐化方式, 可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为国家和党的制度规范做宣传。这就要求媒体从业人员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具体的电视新闻娱乐化执行过程当中, 要求新闻工作者利用自己广泛的知识理论、社会实践经验, 密切关注各方面的新闻动态, 深入挖掘隐含在新闻事件中的社会化元素,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的舆论导向作用。也就是说, 媒体应当始终将社会效益作为第一考虑的因索, 寻求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来发挥社会引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娱乐化还处在一个萌芽发展期, 过分娱乐化, 过分情节化、故事化, 这必然会导致电视新闻内容以及形式的雷同、重复, 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主持人追求诙谐、调侃的风格, 千篇一律挖掘奇人奇事, 大量使用音乐、动画、电影片断等高科技手段, 使得电视新闻收到高收视率的美誉, 这一切好像是电视新闻娱乐化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其实不然, 这只是表象化的娱乐化, 如果按新闻规律做电视新闻, 过度追求新闻的收视率、经济效益, 过度娱乐化的处理电视新闻, 这必将使得我国电视新闻步入畸形发展的道路。

(三) 注重提升节目品味争形式创新, 坚持适度性原则, 反对泛滥成灾

娱乐化的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得以长久的发展, 就要提升品味, 避免滑向低俗化, 同时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发展。素材是故事类新闻节目的灵魂, 那么选好新闻素材就尤为重要。在选题上, 我们要注重题材的思想性、典型性和故事性。在新闻素材匮乏的今天, 就需要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们用心去体会, 从平凡的新闻题材中提炼出更加深刻的主题并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多细节的阐释, 升华新闻的隐含意义。面对雷同的新闻素材,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人物立场来进行阐释, 通过层层挖掘向观众展示—段扣人心弦的故事, 以此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解释出新闻事件带给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和从情感深处引发出的内心思考, 避免新闻的同质化现象。

电视新闻娱乐化要坚持适度性原则。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标准和尺度, 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脱离其生存的轨迹。电视新闻娱乐化在信息选择上一定要有“度”, 并不是所有的电视新闻信息都可以拿来娱乐, 例如一些严肃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重大新闻, 不可以拿来调侃, 也不能太突出娱乐功能。其他软性新闻的娱乐程度可以加大, 这类新闻往往是对观众生活、工作上的帮助和启发, 娱乐化的处理可以更加舒缓受众的情绪。传播效果也要有“度”, 适度的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的前提就是保证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做到不偏不倚, 不夸张不粗糙, 目的就是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经历的人, 而且能从中受益, 对他们有所帮助。电视新闻在服务的对象上也要讲究“度”, 不同的受众对不同的电视新闻信息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有些受众比较感性, 是以满足情感上的需要来观看电视新闻, 那他们更希望看到娱乐化之后的新闻, 有些受众较为理性, 观看时侧重于理性的思辨, 对硬性新闻关注较多, 对于这方面“度”的把握也尤为重要, 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六、结语

社会的发展总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进行的,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出现自然有其合理之处。它是大众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不顾社会效益, 一些媒体的电视新闻节目出现了过度娱乐化的新闻, 使得电视新闻走向低俗化的现象, 这不仅违背了新闻娱乐化的初衷, 而且对电视新闻的发展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使得电视新闻的公信力下降。但另一方面, 电视新闻娱乐化拓宽了媒体的传播思路。媒体人不再局限于严肃、刻板的传播新闻, 丰富了媒体的传播形态, 增强了新闻的贴近性和易懂性, 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电视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严肃、生硬、枯燥的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因此, 对于关注电视新闻娱乐化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 我们更应该权衡电视新闻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在娱乐中为受众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服务, 从而保证电视新闻健康有序的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传播技术也日趋完善, 网络媒体更让传播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受社会现实、市场经济和媒体利益的驱动, 跨文化传播及受众心理需求的影响, 我国电视新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出现娱乐化趋向, 对电视新闻传播效果产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就需要电视媒介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保证电视新闻健康有序。

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动因,方式,影响,应对

参考文献

[1]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4.

[2]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 1989.

[3] .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

[4] .李幸.告别弱智——点击中国电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0.

[5] .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许均, 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反思 篇3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弊端(一)以寻求感官上的刺激,来换取高收视率,造成新闻偏离客观事实。如今的娱乐化新闻为何“白热化”的火起来,想必与商业化”和“收视率”至上是截然分不开的。看到个别的“先行者”在新闻娱乐化上获得收益,于是媒体们一涌而上。第一时间内,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好像给媒体们带来了高收视率,使得拥有了一个好口碑,增加了客观经济收入。但人的需求一旦满足,新的需求又将取代旧的需求,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正像众口难调一样,“众眼”更难调。天天吃肉,总是会腻,娱乐也如此,无论多火爆,审美疲劳迟早会来到,魅力终难持久。如果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仅仅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受众中心论”,将是无法长久发展下去的。在当前的电视新闻中,为追求感官上的刺激,情景再现、偷拍等电视形式不断出现在荧屏中,节目制作人过分追求新闻的刺激性,甚至有雇佣摄像者蹲点大桥,守侯轻生之人,三番五次将人跳桥过程进行报道,其中意义,究竟是敲响人们需要缓解压力的警钟,还是通过荧屏带领观众凑热闹呢?这让人不得不深思,并且,类似这样的行为,已经偏离了新闻真实、客观的原则,媒体在这个时候除了拍摄到感官刺激的画面,同时也丢失了作为媒介的社会责任感。(二)过度娱乐化,使得媒体可信度和威严度下降。新闻媒体是一种重要的媒介工具,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在中国最缺乏的就是透明,很多不能说的秘密在仍处于萌芽期就被许多双无形的手给掐死了。在当今社会像是一件密不透风的密室时,新闻媒介就像是一扇窗户,给这个原本黑暗的世界带来了一丝光明,在这当中充当一个揭开事实真相的工具。作为大众日常生活中了解社会现状的重要窗口,应该坚持客观全面和真实的新闻报道,使公众了解社会,贴近社会,从而融入社会。本来,在中国,新闻媒体属国家所有,其作用至关重要,是党和人民的眼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利益,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但是,作为大众的我们却经常能发现一部分媒体为了经济利益或者迎合特定人群的口味,编造新闻事件或作不全面的报道,故意误导大众。使得新闻的媒介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如上海东方卫视开播不久便被喊停的节目《东方夜谭》,总是把硬新闻进行夸张的软包装,软新闻放大化的手段,目的只是把原来严肃的新闻软化,使受众得到娱乐的效果。可是,这档节目赶上了娱乐化的浪潮,却没有重视新闻基本的性质和意义,完全颠覆了新闻的时效性、严肃性、真实性。(三)为贴近人民大众,新闻一味的媚俗化。电视新闻增加娱乐方面的内容和信息,为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的乐子是好事;适当的变化节目形式,改变以前严肃、呆板的新闻方式不仅是受众需要,同时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的现象。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电视新闻把全部精力用在为受众寻求新闻的娱乐消遣价值,却完全忽视了新闻的认知、教育等功能,忽视其应供参考的意义,就违背了新闻的初衷。过于低俗的行为,出现在节目中,短期内可以吸引受众的眼球,但必定带来不良影响。在表现形式上,将一些严肃的政治新闻故事化、情节化,故意强化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另外,新闻节目主持人打破了传统的标准,越来越有个性,他们的外形、着装、语言、个性吸引了受众的眼球,比如《南京零距离》中孟飞的光头,《有报天天读》中杨锦麟的唐装,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了注意力的转移,这样久而久之,社会效果如何,可想而知。会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违背了新闻的本质社会功能。二、应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对策(一)政府要加强市场引导。随着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泛滥,而国家利益和大众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就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媒体实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加强市场的引导作用,尽量避免电视新闻走上不正规的道路,防止偏向新闻娱乐化的主流。在任何一个国家新闻都会有一定的限制,只有相对的自由,没有绝对的自由。通常都是国家对本国新闻媒介进行统一的法律管理,由政府常通过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来控制,另外,加速新闻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从而强化新闻媒介走上正确的航向,充分发挥其社会本质功能。(二)媒体要坚守新闻神圣使命。新闻的特点是真实性、客观性。因此新闻媒介必须洁身自好,提高自身素质,坚守职业道德和做好本质工作,向观众报道出最真实的第一手新闻,传达出最准确无误的信息。当政府的承诺变成了空头支票。这时,新闻媒体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担负这个监管的职责,将事情追究报道到底,督促政府作出进一步的改进。而不单单停留在简单的说教,单纯的指责上,而应该实实在在地报道真相,保障人们的权益不受到伤害。自古以来就有“每日三省吾身”的说法,新闻工作必须每天反省自己是否的尽心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律的同时,他律也同样重要,只有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才可以更好地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控制新闻娱乐化的泛滥。(三)加强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当今社会,媒体新闻无不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面面,影响着是人们的决策、和决断。所以,新闻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影响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就需要加强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大众的舆论监督。同时新闻媒体也要尊重大众的监督权力,使媒体更加透明化,使其完全展现在大众眼下。从而,更好的为大众和社会服务,让其社会本质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新闻娱乐化的盛行及其成因 篇4

(一) 新闻娱乐化的最初萌芽

新闻娱乐化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到一战期间的黄色新闻。它起源于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的激烈竞争, 其特点是利用读者的猎奇心理, 在报道内容上主要渲染色情场景、绘声绘色地描写犯罪细节或者生动地揭露其他社会丑闻;在手法上则多采用具有煽动性、刺激性的大标题, 或者是色彩鲜明的图片等等, 通过刺激读者的感官, 以求达到轰动的效应, 从而吸引受众。

(二)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诞生

1993年, 《东方时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大陆电视新闻节目的叙述方式开始改变, 节目形态、主持人等都以全新的面貌出现, 意味着一种新的新闻栏目——电视新闻杂志在中国的兴起。中国电视媒体对电视传播新闻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电视开始改变过去宣传工具的角色, 电视的信息传递功能和消遣功能得到恢复, 这标志着新闻节目开始走向娱乐化, 娱乐化特性使该节目赢得受众的喜爱, 收视率让众多电视节目望尘莫及。随后各省级电视台纷纷仿效《东方时空》, 相继开办了许多电视新闻杂志节目。

(三) 新闻娱乐化在电视媒体中大行其道

纵观新闻娱乐化历程, 我们可以析得出, 新闻娱乐化的表象的背后必然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

首先是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研究理论认为受众成员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人, 他们和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 从而使这些需求能得到满足的过程。由于生存竞争所带来的各种巨大心理压力, 促使人们强烈的需要某种娱乐, 需要某种宣泄情绪和缓释心理压力的通道。新闻娱乐化把重大严肃的硬新闻转化为富有个人色彩、戏剧性和故事性的软新闻, 能引发作为个体的受众的共鸣, 进一步拉进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新闻娱乐化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幽默风趣的风格营造出娱乐场, 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而新闻中所表达的信息量又使它具有丰富的内涵, 受众获得心理松弛的和压力缓释的同时, 多元的文化需求和信息需求也能同时得到满足。面对越来越多的市场竟争, 媒体要生存, 就必须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新闻娱乐化正好同时满足了受众的娱乐需要和信息需求。

其次是媒体的利益追求。新闻产品不等于商品, 但它却具备商品属性, 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也就可以执行经济学中的“大数法则“和通用法则, 即什么商品最好销, 消费群最大, 就生产什么;哪些商品投入小产出大就着力经营哪些商品。而且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 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 向市场要钱。而要有利润, 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 受众爱看什么, 媒体就得给什么, 否则, 无论你认为是多么好的精品, 只要不受人们欢迎, 销售不了, 一切都是空话。而娱乐化大众化的新闻内容以及娱乐化的表现形式是受众的青睐对象, 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已的产品大众化、娱乐化。对经济效益的追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 其最终结果是, 传媒有意识地针对受众需要的将新闻娱乐化传播。极大的受众群体又为媒体吸引来众多的广告商, 使得媒体获得直接的利润收益。

再次是新闻娱乐化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冷战结束以来,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大加速,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传播的全球化。欧美传媒大国凭借经济、资本、技术等诸多优势, 不遗余力地向中国这个潜在的文化大市场进行文化输出。处在文化传播全球化时代的中国, 跨文化传播迅速地改变着固有的社会文化构成。在这样的背景下, 西方国家新闻界所追求的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要性、人情味等新闻价值要素以及编辑方针、运营模式、操作方法的商业化取向对中国的新闻媒介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闻界也愈来愈注重新闻报道内容的趣味性以及报道方式的灵活性。

最后是社会的认可促使新闻娱乐化。我国对新闻的控制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 政府和社会舆论对新闻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新闻娱乐化之所以能得到它们的认可是因为:第一, 人们既然对娱乐性的东西感兴趣, 那自然而然就会对一些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热情减弱, 对政府的抱怨会减少, 社会安定的因素会增多。第二新闻的娱乐化给媒体带来了火力, 使媒体的实力得到壮大的同时, 还会为国家创造出巨大的利润, 政府的经济压力也大大减轻。所以新闻娱乐化自然会得到社会以及官方意志的默许。

浅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趋势 篇5

什么叫新闻娱乐化?一般认为, 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在将硬性新闻软化, 即从严肃的政治、经济等事件、信息中挖掘出所谓的娱乐价值。因此, 在表现手段和新闻处理上, 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和人情味等。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产生原因

1. 媒体市场化促使新闻娱乐化

随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脱离了以前的政府补款、事业单位经营模式, 走向由市场主导的企业化经营道路, 因此除了时政新闻外的越来越多的节目以市场为取向越加地商业化。而从节目形式内容上看则是更加地向新闻娱乐方面倾斜, 并有逐渐增强的表现, 最为具体的变化就是从原来的政经新闻为主要内容变成以社会、受众喜爱和需求为主旨, 让收视率的高低来决定节目的成败, 经济效益成为主宰, 这就使新闻娱乐化变成了一种必然。

2. 受众引发新闻娱乐思考

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多元化。受众希望获得对周边事物更多的了解, 对社会变迁所产生信息的快速获得, 从而更好地改变生活, 利于自身发展, 人们需求的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 更需要能够调节情绪, 了解重大事情内幕以及影响其生活的经济、教育等方面的信息。从最新发生的“李双江儿子”事件, 我们可以看到, 为什么关注度会这样高, 简单说来, 抛出事件是李双江儿子李天一所做, 就是一件性质较恶劣的刑事案件, 但是, 加以身份的话, 则使这条新闻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加之各媒体不断加入娱乐元素, 爆料、炒作逐渐引发受众对事件的更多关注, 从而增加点击率和收视率, 使人们在关注事件本身的同时, 释放心中的不满和压抑, 从而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趋势明显

新闻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越来越多的软性新闻逐渐占据新闻栏目的时段。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各个栏目都在逐渐减少和缩短时政新闻所占用的时间, 用最简短、扼要的语言概括新闻内容, 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大家喜欢的社会新闻和突发事件上, 其中包括各类灾害所引起的系列反应, 恶劣犯罪案件的持续追踪, 以及重大活动、比赛的连续报道等方面。像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栏目, 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来播报国家领导人参加的会议、出访、会见等内容, 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百姓喜闻乐见的各类软性新闻上。

在黑龙江就有省台的《新闻夜航》和《都市零距离》两档深受百姓喜欢的新闻栏目。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栏目定位准确、内容鲜活、语言平实、简洁耐看, 针砭时弊, 以平民视角来办电视、办新闻, 反映百姓的心声, 使节目摆脱了以往电视新闻过于不卑不亢的平白模式, 走出一条独特的新路。

电视从本质上来讲, 就是娱乐化的工具。电视与娱乐应是并存的。在表现形式上, 新闻娱乐化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以前的新闻强调的是把事件不加修饰和点缀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 而现在则更需要加入感性话语来引起受众的共鸣, 追求新闻事件的最大关注度, 这就要求采访记者能够在了解事件本身的基础上, 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 通过设置悬念、描述事件、抒发情感、解决事件, 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做新闻。

三、电视新闻娱乐化未来发展

新闻娱乐化是新闻发展的必经过程, 也是在市场经济作用下的特定产物, 但大多数媒体人都认为, 娱乐永远不可能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 取代不了硬性新闻对事件本身的权威性。我们都知道媒体新闻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受众的“告知”性, 而恰恰就是娱乐元素的过多加入使这一功能逐渐退化或者使关注点转移。为此, 越来越多的人呼吁, 在增加娱乐性的同时, 也要时刻警惕这种趋势的发展所带来的各方面不利因素。

我们不可否认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 软性新闻的加入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人们对高层次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 必然会对更多的硬性新闻趋之若鹜, 将凭借其真实、迅速、客观、严肃、公正的特性, 被受众所认可。

在最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 从相应的收视率上我们可以发现, 关乎国家政策法规的相关报道、各类“重大事件”的现场报道和连续报道、充满人文关怀的爱心报道、反映社会热点和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食品、卫生安全报道成为各类媒体的重点和受众关心的最大热点。

关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反思 篇6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

电视新闻娱乐化并非是一时兴起的, 它真正的流行发起还是在西方, 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 西方新闻媒体的娱乐化便开始出现, 更严格地说, 我国对电视新闻媒体娱乐化的发展很多方面归根于向西方传媒的模仿和学习, 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也可以被看作是新闻传播发展的一种趋势和现象。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的客观现象, 它一方面表现在大众娱乐化新闻的流行, 减少了对题材严肃新闻的比例, 更多的是将新闻的聚焦点放在各色名人趣事和发掘新闻的煽情商业化上, 例如两性关系近些年一直都是新闻节目中不可或缺的素材。而另一种表现方式是将政治严肃的新闻话题化成“软性话题”, 很多新闻媒体极力地从严肃的新闻政治题材中寻求娱乐机制的素材, 努力地挖掘政治官员的私生活, 将之扩大曝光, 并没有从这些问题上去分析国家的官员品行和本国的政治制度, 而只是一味去炒作官员的风流韵事。这种“软新闻”导致了很多新闻节目也研发了各种新闻的播报形式, 甚至有些新闻节目主持人开始尝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来播放新闻, 一味地忽视新闻的严肃性, 使电视新闻娱乐化成为无法抗拒并一味延伸的趋势。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原因

1. 关注对新闻多元化的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不断推广和发展, 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 人们对大众媒体追求的多元化导致了对新闻媒体的追求的差异也越v的明显, 在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和新闻审美价值雅俗不一的情况下, 电视新闻也不再是当初最纯粹的, 带有浓郁政治气息的代言人。

2. 电视新闻行业激烈的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 各大电视台和电视新闻行业开始不得不更加朝着商业化发展, 一种好的新闻电视栏目开始崛起, 其他新闻电视也开始趋之若鹜地跟风, 并且一定会比前者更加的娱乐化, 在商业化浓郁的当下, 衡量一个电视新闻节目的好坏, 最重要的标准便是电视的收视率, 没有了关注的收视率, 电视新闻节目便无法生存, 而各大电视台正是看中这点。

三、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反思

1、合理化的规范政策

电视新闻媒体要不断地去符合大众的审美观而改进自身节目的定位, 这一方面是对新闻媒体的一种直观刺激, 刺激其超出预想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是电视新闻娱乐化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趋势, 政治性严肃的新闻话题开始越来越无法在主流的新闻媒体中立足。面对娱乐化电视新闻的浪潮, 只有通过一定规范化的政策才能够制止这种肆无忌惮的娱乐蔓延, 无论是文化还是信仰, 只有通过政治的手段加以控制或者是限制才能使得这种传播能够更加合理的推行。

2. 提高电视新闻媒体的素质

开始一味地迎合关注的胃口, 将电视新闻节目不断的推向娱乐的尖端, 电视新闻节目更多地成为大众关注的日常消费品, 这种放大娱乐化的元素, 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各大电视台自身能够在收视竞争中的私欲罢了。在这种大前提下, 只有不断去提高电视新闻媒体的素质, 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作为一名新闻人更应该注意到素质和品行, 才能够去规范如今娱乐新闻泛滥的本质。

总而言之, 因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 使得新闻媒体越来越无法成为人们生活的传声筒, 而变成了商业代言人的代言人。而这种大众娱乐, 新闻媒体娱乐化的结果就是, 人们视野的聚光灯永远停留在娱乐上, 新闻价值开始被娱乐化的消遣。在这种娱乐思想还没有被正统的新闻价值观所纠正的情况下, 新闻工作人员更应该加深自身对电视新闻娱乐化问题的思考, 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践, 从而解决电视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弊端和不足, 以提高电视新闻的严肃性作为日后工作的主导, 提出更多解决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措施, 从而为电视新闻健康化提供理论基础。

摘要: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 电视和新闻媒体娱乐化的趋势也变得越发的明显。即使是各省级电视台严肃的新闻节目, 也开始采用某些娱乐化的手段去包装报道新闻话题, 一方面来自于全民娱乐的大趋势,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闻电视中正统严肃的氛围慢慢被娱乐化取而代之。基于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表现的了解, 继而展开对电视新闻娱乐化原因的探讨, 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 对电视新闻娱乐化进行一定的反思和探讨。以期通过系统化的分析, 能够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象起到一定剖析作用。

关键词:电视新闻,娱乐化,反思

参考文献

[1]周元.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及“度”的把握[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 (1) .

[2]黄和节.新闻娱乐化:形式与功能的错位——对当前新闻娱乐化倾向的新探索[J].当代传播, 2012, (5) .

论广告娱乐化的传播缺陷 篇7

一、减少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理性认识, 增加了其感性认识

随着国外的一些思想的涌入, 进入新时代, 人们的消费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没有计划的进行消费, 而且现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消费文化, 这就更鼓励消费者进行消费。因此, 我们必须明白娱乐化广告不仅仅增加了产品的销售, 更重要的是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娱乐化广告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产品销售出去, 并不会关心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也不会让消费者真正的了解到产品的情况, 这是值得一提的。娱乐化的广告主要是设置一定的情景, 这个情景与现实生活其实并不相同, 有的甚至于有很大的差异, , 在这个情景中, 把一些与产品无关的东西强加于产品之上, 从而使得产品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具有诱惑力, 这就使得一些消费者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对产品进行消费, 从而就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缺乏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 更多的增加了对产品感性的认识, 对消费者的消费思想和消费行为进行着一定的改变。不可否认的是, 现在流行的娱乐化广告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信息了解的较少, 所谓“博红颜一笑”, 现在的娱乐化广告也只是为了博消费者一笑, 从而使消费者倾心于产品。

二、对传统的民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广告娱乐化对传统的民族文化造成的破坏是人们一直十分关心的话题。广告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文化, 但这种文化与传统文化是大不相同的, 这种文化具有严重的功利性, 它主要是为了增加产品的销售, 这主要是商业活动, 但是在广告逐渐发展的过程中, 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着一定的改变, 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广告是另一种与众不同的社会文化, 它向人们传递着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从而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在广告不断地发展过程中, 我们不难看到, 娱乐化广告对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这对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非常的不利的。曾经百度上出现了一个广告, 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但是在我们笑过之后, 我们不难发现, 这种广告虽然有着强烈的娱乐效果, 具有人们喜爱的娱乐形式, 又有一定的网络技术作为后面的支撑力量, 又能拉近消费者与广告之间的联系, 但是这种对我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和文人轶事进行会没醒的改编, 就使得现在的小学生和一些没有什么知识文化的人们对我国传统的知识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偏颇的理解, 而且在广告中出现的这些民族文化已经不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这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更严重的可能会使得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脱离人们的视野。娱乐化广告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不利影响会对人们接受传统文化造成不利影响, 这种不利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使我们可能无法预计的。广告应当有其一定的出发点和归宿, 有其一定的社会价值, 一定要注重广告文化的影响, 正确处理广告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关系, 更好地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三、使得大众产生浮躁的心理

娱乐化广告使得广告游走于各个不同的领域, 在电视上, 我们随处可见一些广告。现在社会中, 消费者更多的是喜爱各种娱乐的东西, 可以说娱乐已经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了, 人们可以对各种各样的东西进行娱乐, 可以对红色进行娱乐, 可以对名画进行娱乐, 娱乐在各个领域不断地游蹿, 把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都弄得平凡、甚至有些变得庸俗了, 而在广告不断传播的过程中, 消费者就成为了广告影响的重要对象, 利用视觉、听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影响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行为, 使得大众的心理变得更加的浮躁。现在广告已经不是单纯的一种社会文化, 而是对人们造成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文化, 或许在当今的社会文化之下, 我们不能用单纯的思想来看待广告, 我们应当多角度的思考和认识广告文化。

四、使得社会价值的发展脱离了原来的轨道

广告娱乐化的发展使得广告更多的是向博消费者欢心中发展, 在过去广告对社会价值的引导是朝着健康和高雅的方面发展, 而现在广告引导的社会价值更多的是朝着销售、低俗的方面发展, 这就使得社会价值的发展脱离了原来的轨道。随着西方文化对我们的不断影响, 我国的消费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人们愈加的追求物质的享受, 从而造成了一些人进行自杀, 严重的缺乏精神文明的发展。娱乐化广告的发展也使得一些影视歌星备受大众的喜爱, 把他们当做偶像, 而那些苦苦奋斗、历经种种磨难在取得成功的企业家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使得人们的精神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广告的发展使得消费与流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单纯的跟风在社会上已经随处可见了, 这就造成了一些资源的严重浪费。一些娱乐化广告用低俗的方式取悦于消费者, 对消费者的价值观造成了歪曲的引导, 使得社会价值的发展脱离了原来的轨道。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广告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 广告娱乐化的形式也随着而来。广告之所以会形成娱乐化的形式, 主要在于消费者对广告的抵触情绪愈发的高涨, 广告一旦形成娱乐化, 就会使得消费者对这种形式的广告不会那么的抵触, 使消费者在愉快的情绪中就接受了广告的内容。但是在这种形式下存在的广告依然有着一定的漏洞, 这是值得我们倍加注意的, 只有发挥其优势才能更好地为广告的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篇:敏而好学下一篇:黄芪注射液/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