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时代

2024-05-15

泛娱乐时代(通用10篇)

泛娱乐时代 篇1

电视作为“消遣第一的娱乐手段”,是我们文化中存在的了解文化的最主要方式,其突出特征是通俗化、娱乐化。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当前中国电视节目为了获得高收视率,将娱乐这一利器发挥极致,中国已然进入“泛娱乐化”时代。国内电视节目“全民娱乐”浪潮的兴起虽然是向“受众本位”回归的趋向,但娱乐泛化所导致的内容、功能、审美上的异化趋势,已经使得电视节目生态失衡,对于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状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面对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应当以理性的思维来看待当前娱乐文化的泛滥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直接而全面地剖析和批判了电视传媒所主导的大众文化。他指出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随着电视时代的崛起,一切公众语言都以娱乐的形式出现,娱乐的泛化和异化对人类精神世界造成严重侵害。波兹曼的预言,关注的是电视时代对美国公众话语的影响,是对于娱乐泛化现象的担忧与批判,对于当前中国电视的生态同样是一种借鉴。“所谓电视文化异化就是指电视文化发展不断偏离其本质属性、根本任务和基本功能的过程。”1随着中国电视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电视内容同商业市场和受众收视紧密相连,使得当前电视生态环境呈现出“唯收视论”和“泛娱乐化”的特征。从前几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生》到如今的《非诚勿扰》《奔跑吧兄弟》等,无论选秀类、综艺娱乐类还是如今大火的相亲交友类节目,一个显著事实是:电视节目不断偏离内容建设,过度追求娱乐形式,其中不乏拜金、造假、作秀的炒作,电视节目的娱乐教育意义沦为娱乐搞笑本身。当下国内大部分电视节目都披上了娱乐的外衣,其传达的错误价值观严重损害着公众的身心健康,当媒体过度强调娱乐功能,其结果就是我们以娱乐形式得到信息,以娱乐方式进行反思,一个泛娱乐的时代已经到来。

波兹曼的预言是对以电视节目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担忧,是对娱乐文化泛滥的批判。电视节目具有信息资讯、舆论导向、教育、文化传承等功能,当电视节目热衷于低俗炒作,过度追求娱乐速食文化时,会严重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当前综艺电视生态呈现出“泛娱乐化”和“唯收视论”的趋势,电视节目在内容、功能、审美上都出现异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内容供给不足、传达功能弱化、创新能力匮乏等问题。

第一,内容供给不足

电视节目的根本在于内容建设,内容是电视文化的核心,当前电视节目越来越注重形式,越来越依赖明星和话题效应,导致综艺节目出现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的不良倾向,致使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突出。以“超级女声”为例,这类选秀节目通过标准化、流程化、机械复制的形式,将普通草根包装打造成超级明星,节目的策划者抓住公众对于明星权力的欲望、自我麻痹的满足感,通过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获得超高的收视率和话题度。此外各种娱乐节目,包括煽情的情感类节目、恶搞的综艺类节目、炒作的相亲类节目,将应有的文化意义削减为娱乐搞笑本身。娱乐性是电视节目所必有的艺术加工手段,但当对娱乐手段的使用没有边界时,娱乐的综艺性会反过来侵害节目内容,使节目意义匮乏、文化缺失。在当前的电视生态和产业格局下,电视节目的商业价值大于文化价值,审美属性退让于商品属性。因此,电视节目就其传播内容而言正在发生着异化,缺乏真正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精品,失去了电视节目原本应承担的维护公序良俗的社会责任。

第二,传达功能弱化

电视节目朝平民化趋势回归,为公众提供消遣娱乐这是电视节目的着眼点,但是电视节目不仅要提供一些轻松愉快的信息,还要传达相应的知识,使公众在愉悦氛围中获得审美享受。三网融合新形势下,传统电视我播你看的单向传输转变为我点你播的互动收视,通过电脑、电视、手机为工具的三屏合一的收看方式,观众可任意的点播、搜索、下载及互动评论,许多电视节目唯收视率是从,不惜以“隐私”“金钱”“女色”等卖点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炒作事件、焦点人物等相关话题频频成为舆论焦点。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批判的并不是电视媒介自身,他提到“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2所以,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电视节目弱化了原本应具有的认知、审美、教育作用,娱乐功能被过度强调和放大,长此以往,电视节目会失去对公众应担负的舆论导向、审美教育的社会责任。当前国内电视文化的现状表明,很多电视节目的社会意义限于娱乐本身,这是电视文化功能作用的异化。

第三,创新能力匮乏

近年十分火爆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均是引进国外版权,当前各大卫视引进国外版权的趋势愈演愈烈,但多数的节目引进还停留在模仿改造低级阶段,缺乏本土化加工。因此,很多在欧美国家十分火爆的节目引进面临水土不服的现象,无法获得理想的收视效果。同时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如《奔跑吧兄弟》《挑战者联盟》《极限挑战》等火爆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形式过于雷同,一味靠明星阵容和豪华制作堆积,节目定位、话语方式、表现形式等未做相应创新。此外,国内质量高超的电视节目少之又少,很多节目以商业逻辑指挥节目创作,盲目营造视效上的刺激,导致文化内涵缺乏,使得电视节目价值局限于商业价值本身。电视节目忽视审美创作过程,致使节目制作缺乏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这种异化现象只会导致节目缺乏长久的生命力。

中国的电视节目在带来新理念,体现多元化趋势的同时又因内容缺乏、创意不足、炒作造假而偏向了过度娱乐的歧途。娱乐泛化的异化问题对社会的良性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对于“娱乐至死”的困局,波兹曼认为“如果某种媒介的使用者已经了解了它的危险性,那么这种媒介就不会过于危险”3针对当期娱乐至死的现象,可以借鉴波兹曼的方法,以媒介主体着手,从电视从业者、管理者和受众三个维度来分析解决方法。

第一,电视从业者。首先,电视媒体过度依赖版权引进,盲目复制导致节目“水土不服”,对于国外优秀的电视节目的引进应当注重本土化策略,不能奉行“拿来主义”。其次,电视媒体人应关注本地文化资源,走自主创新升级之路,创作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雅俗共赏的电视节目,既满足观众的休闲娱乐需要、又满足其艺术审美的需求。再次,电视媒体人作为“把关者”,需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电视媒体具有舆论导向的作用,应当带给观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发挥电视节目审美教育功能,不能仅仅为迎合观众趣味而过度强调低俗艺术。最后,电视媒体人不应把重点完全放在收视率上,应当坚持商业利益和文化利益并重,以积极健康的内容向公众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电视节目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二,管理者。针对日益增加的娱乐性节目,早在2012年1月广电总局就正式下发了限娱令,但收效不佳,娱乐节目依旧层出不穷。一方面,限娱令对于娱乐节目的限制和规范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净化了不良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由于限娱令对于节目时间段和节目数量的硬性规定,导致很多有益处、优秀的娱乐节目也受到冲击甚至遭到遏制。政府这类硬性的行政命令方式,并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电视节目出现过度娱乐化的异化现象与有关部门管理疏忽有直接关联。政府应积极推动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充分发挥监管作用,通过合理高效、精细化的审查服务制度,防范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对于低俗、媚俗的电视节目,应坚持行政和司法制改并重,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法律治理。此外,对于电视主管部门的收视评估体系给予调整,打破“唯收视率”的单一评定指标,将“美誉度”“满意度”“专业性”“影响力”等列为综合评判标准。

第三,受众。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受众可以自由选择传播媒介,点播、评论、下载相关的电视节目,受众成为信息的主动选择者而非被动接受者。一些电视台为了获得广告收益和收视率,以“拜金”“炒作”“造假”来博得关注度,忽略了电视节目的根本目的是使公众获得健康的精神享受。公众作为信息的最终接受者,应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对其中的价值观作出理性判断,而非不加思考全部接受。此外,受众还应积极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积极支持具有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的节目,对于电视节目进行监督,对过度娱乐化、缺乏内涵的节目予以坚决抵制。受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有助于抵制传播内容的不良影响,肃清电视媒体生态环境。

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当前中国电视已然进入“娱乐时代”,电视生态环境呈现出“唯收视论”和“泛娱乐化”的特征,电视节目的娱乐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电视节目出现内容供给不足、传达功能弱化、创新能力匮乏等异化问题。针对当前“娱乐至死”的现象,电视从业者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电视评估体系需打破“收视率”单一标准;受众应对电视节目持理性态度,抵制不良传播内容。电视自身的媒介性质决定了其娱乐性,适度的娱乐会满足大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但电视节目绝不能为娱乐而娱乐。娱乐性不代表低俗、庸俗,更不代表文化内涵缺失,只有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才会让电视节目拥有旺盛的活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术合.对电视文化异化现象的批判性思考[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泛娱乐时代 篇2

从明星代言,到漫画、影视、音乐等文化资源的整合,让网络游戏实现了综合性娱乐互动的产业链。除了以往整合文学、漫画、影视、音乐等这些周边资源,网游产业还开始尝试泛娱乐平台服务。所谓“泛娱乐游戏文化”,其核心仍然是游戏本身,但其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通过不断吸收动漫、音乐、电影等文化形式,形成一种全新商业模式。

业内人士指出,本届China Joy显示,中国网游企业进军“泛娱乐产业”已是大势所趋,但本土厂商与国际巨头相比差距仍然明显。未来,国产游戏产品应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加强创新,打造全产业链,从而把握泛娱乐化时代机遇,打造精品,最大限度挖掘品牌游戏的盈利增长点。

中国网游走过的“泛娱乐化”进程

随着游戏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网游市场逐渐进入泛娱乐化时代。

“单纯是游戏本身的开发,已不能满足游戏开发者做大做强的战略需求。”腾讯副总裁程武近日在China Joy高峰论坛上表示,该公司将推出动漫平台,以引进精品动漫的电子版权,来推动腾讯泛娱乐战略。他还透露,腾讯旗下游戏《洛克王国》改编的两部电影已票房破亿。

而回顾中国网游“泛娱乐化”的进程,早在2004年经典2D网游《传奇世界》同知名导演合作拍摄了游戏同名MV,受到游戏业内的广泛关注。自此之后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游和影视行业的异业合作产品。

2009年,完美世界注册成立了完美世界影视,并推出了一部带有自己公司名字的电影作品《非常完美》,不仅请来了电影业顶尖的制作团队打造,更是邀请了华语电影界的两位天后级人物范冰冰和章子怡来做主演。同年11月份,盛大公司正式宣布与湖南卫视共同出资6亿元,打造盛视影业传播文化有限公司。

2010年《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热播,里面植入的《大话西游外传》的广告并未被广电总局叫停,这也标志着网游产业被国家广电的首次认可,之后网游才开始进入娱乐化的圈子,纵观各游戏厂商经典游戏请明星代言,2010年真正意义上成为网游娱乐化的第一年。

2011年,畅游宣布和唐人战略合作,拍摄电影《轩辕剑7》,唐人战略不仅具备了一线的拍摄能力,更拥有胡歌、刘诗诗等当红影视明星。

“泛娱乐”广泛存在于互联网中,这股浪潮将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众多的互联网服务应用中,网络游戏成为了引领互联网“泛娱乐”的关键一环。以国内大型门户网站腾讯为例,它在近年来的泛娱乐化的进程中可谓是蒸蒸日上:2010年以来率先发布整体品牌和四大子品牌,初步搭建品牌矩阵;2011年与何炅、谢娜为首的“快乐家族”签订品牌代言协议;2012年初,在UP2012腾讯游戏年度发布会上,腾讯依托网络游戏鲜明提出泛娱乐战略,打造综合型互动娱乐平台;2012年下半年,推出“i游戏 Hi生活腾讯游戏微电影季”;2013年UP大会上,腾讯游戏宣布,腾讯游戏正以网络游戏为核心,逐步覆盖腾讯儿童、腾讯原创动漫、腾讯阅读和文学、影视制作、戏剧制作以及版权拓展和授权等业务。同年,腾讯通过引入日本多部耳熟能详的动漫作品,并将《火影忍者》改编为网络游戏,使得其泛娱乐布局落地。

国际数据公司(IDC)认为,腾讯等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先行布局泛娱乐产业将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其他本土网络游戏企业不久亦将竞相“涉水”泛娱乐。再如金山2012年斥巨资改编,将《剑侠情缘》网络版3改编为电影《藏剑山庄》。这也标志着金山软件的泛娱乐化网游营销战略正式拉开序幕。而之前一直不看好明星代言的巨人网络,近两年尤其今年以来与影视圈的合作动作不断。

除了和影视界的合作,近日,骏梦网络已与《中国好声音》制作方星空传媒、灿星制作高代价达成合作,由骏梦网络打造的《新仙剑》将全面与《中国好声音》合作。

国内网游跨界合作背后的深层原因

国内网游跨界合作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单独合作到盛大、腾讯游戏等平台战略,不难看出网游“泛娱乐化”的甜头所在。

国内网游“泛娱乐化”,首先也是在抵制之前的低俗营销,大量使用不文明宣传,导致社会对网页游戏印象较差,因此,一部分卓有远见的企业已开始抛弃这种推广方式。而和影视界、文学界等跨界合作能更好地建立企业的形象。另外广大玩家对“美女”的抵抗力也已经大幅度地提高了。

其次,网游企业花巨资请大牌明星代言作品,拥有健康形象的代言人,不仅可以收获关注度,同时也很好地维护了游戏的品牌。目前中国网游市场的主力军以“80后”和“90后”为主,他们花钱是买娱乐。从“游戏第一”的好胜心态转化为“游戏只是娱乐”的游戏心态,游戏与影视合作是网游营销获得了“注意力经济”的不二法门。

关于音乐和游戏是最有血缘关系的两者,似乎每一款游戏都有一首歌曲搭配。《成吉思汗2》的主题曲《一代天骄》,《西游天下》的主题曲《天边的眷恋》、《梦幻诛仙》的主题曲《娜样纯杰的爱恋》等音乐作品,可相比一些劲歌金曲。

中国网络游戏一般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逐渐成长为各种文化的综合体。同时,网络游戏经过十多年发展的曲折历史,已经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基础,加之国内游戏企业较强的创新能力,网络游戏作品已经先期尝试性贯穿文娱的各个子行业。中国互联网用户大多集中在草根阶层,具有广泛的“泛娱乐”需求。“泛娱乐”化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也将成为线下娱乐企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的重要推动力量。

然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全球网络游戏巨头已凭借其成熟的商业模式大获成功。而与国际游戏巨头相比,我国的泛娱乐游戏文化目前尚处于兴起阶段,与之存在较大差距。

nlc202309030848

国外的泛娱乐游戏文化经过相当长的发展历史,例如全球最成功的游戏开发商暴雪公司历经20多年的发展,从一个简单的游戏开发者,成长为一个集游戏、音乐、电影、嘉年华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公司,经历了从游戏文化到泛娱乐游戏文化的蜕变。

2013上海暴雪游戏音乐会上,精致的3D游戏画面、激动人心的音乐、恢宏巨制的电影、热力狂欢的嘉年华以最大限度展现了游戏音乐的无穷魅力,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出令观众们流连忘返,并激起了现场数万名玩家的共鸣。

据了解,该音乐会创办于2005年,迄今在全球已经演出超过300场,是全球游戏玩家中知名度最高的游戏音乐会。显然,暴雪已为其游戏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打造出一条巨大的全产业链,挖掘出巨大商机。

“魔兽世界”资深玩家杜先生表示,高质量的音乐效果提升了其玩游戏的体验,“感官效果很重要,这也是在国产游戏中所无法体验到的感觉,精致的画面、好听的音乐和饶有意味的背景故事让我感觉玩这款游戏很上‘档次’。”

应理性看待中国网游泛娱乐化的盈利空间

尽管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游戏产业仍快速增长。2012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602.8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338.9亿元,同比增长36.4%。

IDC预测,2013年-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6%,网络游戏则依然是互联网产业的第一增长极,与网络游戏等相关的泛娱乐内容产业将成为本土网络游戏企业布局重点。专家指出,在吸引新用户的同时,如何满足用户的多种娱乐需求,并深度挖掘已有用户价值,已经成为网络游戏企业与泛娱乐结缘的重要动力。整体来看,中国网络游戏企业将不断深入泛娱乐各个领域,产业联盟及资本运作将成为主要的方式。

对此相关业内人士总结出,中国网游进军泛娱乐产业,具有三大盈利空间:一是借助游戏外的音乐会、影视周边、文化产品等增值服务,在免费游戏大行其道的时代,抢占盈利点。二是借内容的“轻量化”,突破固有的消费群体,以更健康的内容发展儿童、女性玩家,实现客户挖潜。三是从企业角度,将网游公司真正打造为“泛娱乐企业”,最大限度挖掘品牌游戏的盈利增长点。

“泛娱乐游戏文化的兴起,代表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和生活态度。”在本届China Joy高峰论坛上,多位知名游戏厂商高管表示,泛娱乐的中国游戏文化已是商业经济和现代技术方式共同结合的产物,但也要理性看待网游产业泛娱乐逐渐向平台扩张带来的隐忧:继盛大和腾讯游戏相继退出泛娱乐平台战略之后,越来越多的游戏企业也开始向平台扩张。去年,蜗牛网吴军称,现在已经进入泛娱乐时代,无论是营销,还是电影植入、明星代言都是以娱乐的元素。另外表示,蜗牛网打造了一个新的偶像团体,将植入旗下的游戏和微电影视频等活动。多玩游戏网总经理曹津透露,随着整个泛娱乐产业市场空间的逐步开阔,娱乐已经覆盖了音乐、综艺等领域。

在许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游戏似乎很难与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看齐,游戏的品牌建设更是无从说起,虽然人们的观念正在转变,但也并非易事。另外,网游行业与明星的大量合作也会造成玩家审美疲劳。

按照盛大此前提出的全产业链架构,其开始在文学、游戏、音乐、视频、影视等领域全方面布局,但是全方位的广泛布局也被认为是陈天桥帝国梦碎的根本原因。

然而,盛大的“腰斩”并没有阻挡腾讯网进军泛娱乐产业的野心,腾讯泛娱乐首席顾问蔡志忠最近表示,在腾讯上最受欢迎的漫画作品最多达5.7亿点击量,但仍然没有收入。

直播:泛娱乐化时代屏幕外的狂欢 篇3

关键词:网络直播,受众心理,泛娱乐化,狂欢理论

一、网络直播平台兴盛下的狂欢理论

(一)网络直播的兴起

中国最早的直播,诞生在央视的新闻栏目,之后又有综艺娱乐的节目直播、晚会直播,各大卫视的真人秀节目。但是当互联网将技术大权下放之后,无数的草根大众掀起了“业余者的革命”,宏大叙事的解体让人们厌倦了专业化、模式化、精密化的设定。于是,直播平台这一全民狂欢的秀场开始兴盛。而冷眼旁观的资本方则看中了这一盛宴中的掘金机会,平台用他们的资金构筑了一个个孤独患者的虚拟肉身世界,使用户深陷其中。网络直播,本质上是内容生产力的又一次革命。互联网的出现下放了内容生产和分享的门槛,用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博客、贴吧又独立出社区的形式。最早的网络直播诞生于百度贴吧中,吧友们以文字在线发帖的形式,在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架起了分享、交流、围观的桥梁。后来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崛起,弹幕直播成为90后独特的理解世界的形式,那些一闪即过的字符、表情里呈现着他们最真实、也最碎片化的情感。再后来,YY直播、小咖秀把乐于在镜头前表现自己的大众遴选了出来。今天,又有斗鱼、映客、花椒等层出不穷的直播类APP,从过去的人人秀文字到全民秀视频,不得不说是一场生产力革命。

(二)狂欢理论下的网络直播

以狂欢理论看网络直播,无不激荡着狂欢的精神和独特的狂欢化世界感受。首先是狂欢节的全民性与网络传播的自由开放性和交互主体性。巴赫金认为,在狂欢中所有人都是积极的参加者,所有的人都参与狂欢戏的演出,不分演员和观众。人们不是消极地看狂欢,而是按照狂欢式的规律在过活。与传统的大众传媒相比,网络直播尤为突出地体现了狂欢节的全民性特征。人们通过加冕、脱冕、化装、戴上面具,暂时地、象征性地实现自己改变地位和命运,拥有财富、权力与自由的美梦。狂欢节仪式性的生成,究其实质是以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的二元区分。进入网络直播空间也会深刻体会到这种与非现实或虚拟世界交往的狂欢快感。狂欢的平等对话精神体现了网络直播的内在要求。

二、泛娱乐化时代网络直播受众的心理

(一)窥探

从网络直播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内容来看,大多数网络直播的内容偏向于低俗、粗鄙,甚至色情。然而即使对直播嗤之以鼻的人们仍然摆脱不了在屏幕前津津有味猎奇玩味的冲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直播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满足了个体强烈的窥探欲,一种公众场域向私人场域的进军。希区柯克曾拍过名为《后窗》的电影,描述的正是这种偷窥他人的欲望。越是禁忌,就越是刺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的压力无处宣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也日益减少。于是窥探别人的生活成为一种乐趣甚至欲求。网络直播提供了这样一个堂而皇之窥探别人的平台。窥探者们在屏幕外大肆地观赏网络主播们的日常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满足窥探欲的方式。

(二)娱乐

在娱乐方式日趋多元化的网络时代,当代人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人们需要娱乐来打发时间。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所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网络直播正是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孤独感。直播以一种无聊的方式吸引了一群无聊的人。在中国广袤的城乡,在国道两侧灰暗的民宅,在繁华都市里破败的杂货店里,人们都在看直播,人们都在打发无聊的时光。于是,孤独成了一种经济学。并不是一个无聊的直播吸引了一群人,而是所有无聊的人催生了无聊的直播。潜藏在这场全民盛宴背后的东西叫“孤独”。观看直播就像玩俄罗斯方块游戏,戳一下,动一下,漫长的空白被切割成非常细碎的空白,然后一系列非常细碎的事件填满了这些空白。

(三)代入

直播还能给人一种代入感。在直播以前,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产品,如小说、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等,一个相当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受众成功地代入作品中。于是在直播出现以后,受众沉浸在主播带来的世界中,但是这个世界不同于以往的文化产品中虚构的非现实世界,而是一个似乎是现实的世界。这使人们更加能够和主播产生共鸣,能够忘记现实生活里的压力,可以更加真实地体验主播的现实虚拟世界。例如,在北京雾霾严重的某天,某直播平台上有人在欧洲直播蓝天——拿着手机拍蓝天直播了3个小时,看者无数,似乎透过小屏幕也能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

(四)虚荣

在这全民盛宴的秀场中,屌丝的猥琐与色欲、主播的表现欲与虚荣、土豪们一掷千金的炫耀,在盛大的狂欢中慢慢沉淀。每一段直播就像一个小世界,映射着人生百态。直播在某种程度上把后窗合法化了,互联网上这一双双窥探的眼睛背后,呈现的是人们的百无聊赖。视频直播平台为一些渴望展示自我的网民找到了一个新的互动平台,你可以在直播间和主播互动,也可以在直播中花几十元钱给主播送上礼物,享受主播的致谢。这种虚荣与快感容易让人沉溺其中,并且这种暂时的欲望满足会不断攀升,使受众在虚无的幻境中去阐释和补足日常生活的空虚与精神缺失。网络直播的虚拟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成为一种虚拟的互动范式。在这个虚拟空间中,人们只是以“符号”作为身份,在身体“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交往。在这个交替、更新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满足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角色需求,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集团,2015:2-3.

[2]郑文聪.“网红3.0”时代的特征及受众心理[J].新媒体研究,2016(06):14-15.

泛娱乐时代 篇4

据介绍,本届ChinaJoy展会规模创历届之最,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展厅内,共有全球超900家企业参展,展出游戏作品4000余款,商务洽谈交易金额初步统计逾4亿美元。4天公众展会合计入场人次为32.55万,同比增长19.2%。其中7月30日入场人次达10.8万,创历届ChinaJoy单日入场人次之最。

本次ChinaJoy主题为“游戏新时代

拥抱泛娱乐”,在展示游戏产业新技术、新发展的同时,更体现了当下游戏产业与影视、动漫、直播等产业的融合共进。结合泛娱乐的定位,今年ChinaJoy期间的各项论坛、会议涉及的主题更多元丰富,除对游戏技术本身的探讨与总结之外,还涵盖了二次元文化、影游互动、版权运营等当前行业最热的跨界话题。

VR抢戏ChinaJoy

在展览会现场,VR技术成为吸引玩家的最大亮点。不仅各大型游戏公司在展台上推出了VR游戏展区,一些中小企业展商也纷纷在展台上设立了VR产品的互动体验区,让玩家体验最前沿的虚拟现实技术。4天的公共展会现场,几乎每个VR体验区门口都排着长龙,颇有室内游乐场的氛围。体验区中,满是头戴VR眼镜,或坐在蛋椅中、或站立于大型设备内、或举着体验手柄的玩家,诸多VR展台无不在各场馆中引发参观热潮。

2016年被称为VR产业的元年,展会上,各大VR厂商纷纷祭出五花八门的软硬件产品,竞争也趋于白热。那此在VR生态构建上先行一步的企业明显占有优势。从展会看,未来VR游戏的竞争将会是系统、内容、开发者、应用商等综合实力的竞争。在硬件方面,三大厂商——索尼、HTC、Oculus以及国内技术领先的3Glasses、乐相、蚁视、犀牛数码等公司均有相关产品展出。在最受欢迎的VR体验区,那些在VR软硬件结合优良的展台前,总是人头攒动,尖叫不断。

ChinaJoy成最大直播秀场

自去年ChinaJoy官方对ShowGirl着装进行了严格管束后,今年ShowGirl再度遭遇史上最严格条例。ShowGirl们束手束脚,ChinaJoy成为网红天堂,变身“最大直播秀场”。其实直播平台并不算“新生”,但像本届展会上如此大规模的进军还是头一次,这也意味着视频和直播形式的短平快内容,更容易被人接受。斗鱼TV、熊猫TV、龙珠TV、虎牙TV、触手TV,各种TV、各种直播平台,甚至是爱奇艺,只要是市面上经常出现在网民视野中的直播平台,在本届的ChinaJoy都有着他们的身影。

各个直播平台或在展台外围安放大屏幕,或直接打造直播间供游客前来体验。争议不断的直播平台,若政府没有过多的限制,将会成为当前互联网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例如发布会、游戏首发、电竞比赛等各种活动都将和直播扯上关系。直播究竟是不是泡沫经济,会不会有戳破并灰飞烟灭的那一天,我们目前看不清,但总之直播平台目前正在向着正规化大踏步前进。

ChinaJoy创办于2004年,它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数码互动娱乐产业的发展历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游戏出版产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研发能力大幅提升,“走出去”步伐强劲,国际市场竞争力初显。本届ChinaJoy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787.5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国内市场的销售收入达到570.4亿元,同比增长34.5%,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25.3亿美元,同比增长43.7%。

泛娱乐时代 篇5

一、什么是“泛娱乐化”时代

所谓“泛娱乐化”现象, 指的是电视媒体制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 人为制造笑料、戏说过滥, 连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 令收视率增高。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雅文在《大众传媒媚俗化的成因及其遏制》一文中指出,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的危害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降低受众的文化品位”。二是“减弱受众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弱化媒介的社会职责”。尼尔·波兹曼也在《娱乐至死》中提到:“电视正把我们的文化转变为娱乐业的广阔舞台。”由此可见, 引导电视真人秀发扬积极正确的价值取向尤为必要。

二、泛娱乐化时代下电视真人秀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1) 同质化严重, 创新精神缺失。随着2013年现象级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爆红, 电视真人秀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 各类真人秀纷纷横空出世, 占据了电视娱乐节目的半壁江山。从“爸爸热”、“相亲热”, 再到最近的《极限挑战》《挑战者联盟》《极速前进》《无限挑战》……高相似度的节目名称和如出一辙的赛制规则使得电视真人秀的同质化趋势愈演愈烈。这种排斥自主创新, 仅仅依靠购买国外版权或节目之间僵硬模仿的创办理念必然导致恶性竞争, 从而影响节目质量, 造成观众审美疲劳。乐正传媒研发总监彭侃表示, “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 题材上都在循环往复。”这种“疯狂克隆”现象使真人秀的原创性和个性开始丧失,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导致电视节目创新力匮乏, 传播力衰竭, 表征了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趋势, 使人们踏上“娱乐至死”的不归路。

(2) 庸俗化泛滥, 审美取向畸形。“从根本上说, 娱乐节目是那种能够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伦理观念、精神品格、人生境界的力量, 具有能够净化人的灵魂、激励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素质, 从而实现改造世界重铸自我的功能。”然而当今部分真人秀节目却热衷于无聊的恶搞, 专注明星八卦、绯闻轶事, 迎合人们的窥私欲望, 将其发展为一种娱乐消费形式, 助长了社会“哗众取宠”的浮躁心理, 引向“华而不实”的价值逆流, 导致庸俗化泛滥。例如, 女神生活体验秀《偶像来了》中, 众女星面对林青霞的浮夸反应遭人吐槽, 赵丽颖莫名对何炅“示爱”、“接吻”引发炒作质疑, 古力娜扎私生活遭曝光……为了追求收视率和感官刺激, 节目通过“戏剧化”表演试图放松人们的紧张神经, 迎合某些受众的猎奇心理。这种“泛娱乐化”审美误区脱离了电视文化的审美和引导价值, 对其产生严重的侵蚀作用。这要求作为当前主流电视节目形态的真人秀节目迫切进行反思和探索, 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娱乐节目应有的功能。

(3) 商业化过度, 功利主义加重。众所周知, 高收视率、高关注度意味着丰厚的广告回报, 商业性正挑战电视的娱乐边界, 致使部分真人秀节目显得过于功利主义, 充斥着浓郁的商业气息。时尚真人秀《女神新装》频频爆出“抄袭”、“黑幕”等丑闻, 女星叶璇更在曝光内幕“都是作秀不真实”后退赛, 引起网友争议。虽然《女神新装》曾因创造性的T2O (TV to Online) 模式将一档综艺节目升级为一场产业革命, 但这样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利益最大化势必会使节目呈现过度商业化趋势, 朝“伪健康”方向发展。此外, 选秀类真人秀的短信投票机制成为电视台商业利益追逐的另一个手段, 收费标准严重畸形, 后台公正性也难以得到保证, 严重伤害了节目公信力。“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正日益影响电视真人秀的发展, 在破坏电视生态环境良性建构的同时也对观众价值取向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三、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价值取向探析

“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自2014年初开播以来, 凭借其独有的科学文化内涵、新颖的节目形式、庞大的嘉宾阵容等优势, 取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赢, 为电视真人秀节目“泛娱乐化”送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议程设置理论提出,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 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因此, 电视节目所处的立场和传递的价值观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受众的认知。《最强大脑》的播出调动了普通观众对科学的兴趣, 其传递的价值取向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正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所言:“这个节目又好吃又好看, 是一个有营养的科学大餐。”下面, 笔者将从五个方面对《最强大脑》的价值取向做出探析, 尝试为今后电视真人秀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1) 严谨务实:让科学流行起来。普及科学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是大众传媒的责任, 然而由于科学类节目过于“高冷”, 难以调动观众兴趣, 在电视格局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中国科学类电视节目在先后经历了普及基础科学知识的1.0时代, 以《走进科学》为代表悬念式讲述科学故事的2.0时代后, 终于迎来了以《最强大脑》为代表互动式、分享式科学真人秀的3.0时代, 将科学与娱乐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真正做到了“让科学流行起来”。一方面, 《最强大脑》一直弘扬“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从以科学检测为依据寻找最强脑力选手, 到组建科学顾问构建挑战评价体系, 再到遭遇质疑后多方求证检验结果, 科学性与权威性贯穿节目始终, 严谨务实的态度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科学精神的内在价值, 从而挖掘出更丰富的节目内涵;另一方面, 《最强大脑》让科学走下神坛, 更接地气。节目通过电视化手法, 让科学家走向前台, 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 将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用互动的方式进行有意义且有意思的传播, 寓教于乐, 使之更富有人情味。同时, 节目组利用《最强大脑》同名游戏APP和新浪微博官方账号等形式带给受众互动分享式体验, 鼓励受众参与, 让老百姓真正开始关心和讨论关于科学的话题, 使节目所传递出的科学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不仅符合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 也提升了电视真人秀的文化价值。

(2) 人文关怀:认识自我, 感性回归。科学要有刻度, 更要有温度。它不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 而是以“人”为载体所展现出的才能与禀赋, 这就是《最强大脑》中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节目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不是单纯地普及科学知识, 而是将注意力放在科学与人的关系上, 挖掘普通人身上的科学潜力, 引导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更难能可贵的是, 整个节目也并非机械地展示人脑的特殊功能, 而是着力于普通人奋发努力的精神, 展现了挑战者的生活, 甚至对命运的挑战, 这些都是对人本价值的关注。同时, 在选手身上也折射出一些人文价值的建构, 为科学理性为主基调的节目注入了感性色彩。例如, 出身贫寒的超级辨变脸王李威, 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女儿坚强生活的勇气, 接受挑战, 并拒绝了李永波教练的资助, 表示要靠自己的能力还女儿健康, 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铮铮铁骨令人动容。还有第二期节目中王国林书架检索, 为偏远山区的孩子现场捐书体现了公益元素。《最强大脑》不仅挖掘了挑战者身上的能力, 更挖掘了其背后的故事, 呼唤感性的回归, 也避免了泛娱乐化倾向。节目的情感动人性围绕科学而生, 又超越简单科学而具有人文气性, 这是其传递出的人文关怀在另一层面上的体现。

(3) 奋发进取:民族自豪感的激发。“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不仅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的基本取向, 而且关乎主流社会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在发展的中国, 尤其需要进取的、健康的、高尚的主流价值观来引领全民族的精神境界, 不断提升民族和国家的力量。”《最强大脑》赛制严谨, 脑力人才通过层层选拔、挑战、PK, 最终才能站上中外对抗赛的舞台, 与众多国家的高手进行最终角逐, 而中外对抗赛恰恰是整季节目的高潮所在, 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科学作为衡量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备受关注, 中外脑力达人同台竞技, 恰好符合了受众的期待。脑力精英的每一次较量, 不仅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更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使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也十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和接受心理。这样的文化自觉在当今“泛娱乐化”遍地开花的电视界十分难得。《最强大脑》的主要受众还是集中在广大青少年人群, 他们尚处于三观塑造的重要阶段, 必然受到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熏陶, 不自觉地接受节目的价值观引导。因此, 这样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启示, 也让电视娱乐节目承载了更多社会责任和教育功能, 从而更具思想性和文化性。

(4) 创新精神:海外版权的本土化改造。创新精神在《最强大脑》节目组对海外版权的本土化改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档节目源自德国节目《Super Brain》, 但栏目组对其进行了颠覆性的本土化移植。原版是一年一次大型直播娱乐秀, 只是对脑力技巧性的比拼, 没有科学探究。《最强大脑》则将其改为季播节目, 采用现场挑战、互相PK、科学评判等更具互动性的形式来传递科学内容, 使以往教条式、机械化的科学类节目更加生动有趣。此外, 栏目组还创造性地推出中外选手脑力比拼, 观众渐渐地开始关心选手的得分、去留, 形成了剧情期待, 自然增强了受众黏性, 带来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 节目组还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性传播, 设置了众多富有中国特色的挑战项目, 如“百家姓空间大挪移”、“铜人茶馆”、“辨变脸”等, 与中国观众拉近了距离, 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娱乐节目中, 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活力。这是电视媒体进行文化创新的有益尝试, 对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强大脑》作为一档科学类真人秀节目, 以身作则, 在引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 改进了原有模式, 讲究文化内涵, 注重娱乐品质, 使之更符合中国本土国情和观众的审美需要。这档节目还成功引起了海外电视台的兴趣, 为中国电视节目反向输出、提高国际影响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体现的创新精神值得未来真人秀节目和广大受众学习借鉴。

四、结语

中国电视真人秀的健康发展, 需要在深入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基础上, 充分吸收国外优秀经验, 并结合国情进行自主创新, 从各方面提高节目的文化素养, 切实履行大众传媒引导价值取向的重任。娱乐性并不等于文化的缺乏, 让娱乐更好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融合, 才能真正做到为受众服务, 为中国电视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56.

[2]赵雅文.大众传媒媚俗化的成因及其遏制[J].新闻知识, 2005 (04) .

[3]杨丽.娱乐节目的教育功能[J].记者摇篮, 2009 (4) .

[4]吴楠.浅析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现象及突围路径[J].视听, 2014 (12) .

[5]黄于悦.明星真人秀节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影响[J].新闻世界, 2015 (5) .

[6]郝伟.论泛娱乐时代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自觉——以职场真人秀《职来职往》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2011 (6) .

[7]Walter Lippmann.Public Opinion[M].Nabu Press, 2011.

[8]李响.《最强大脑》:“创新的内容”为王与“差异化”品牌策略[J].现代传播, 2014 (3) :97-99.

[9]纪楠.“后娱乐”时代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为例[J].青年记者, 2014 (8中) .

泛娱乐时代 篇6

海岛游亲子游周边游等细分市场不断崛起但仍处在萌芽期,行业的玩法和营销方式同样很传统,“五折起、三折起、买二送一”的叫卖声就是最主要的创意,随处可见的电子券就是最主要的拉新方式……有时候你甚至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个互联网改造下的生态,十七年的OTA发展仍处于一个介于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中间地带,更奇怪的是BAT都入局了,但都没能改变这样的状态,似乎互联网在这个行业的时间流速被减慢了。

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OTA行业似乎被互联网引擎突然加速了,携程、去哪儿、艺龙合并,途牛引入海航资本,艺龙退市在即入马还是入梁即将揭晓,携程30亿投资国资航司老大东航……

除了资本外,OTA在营销上也是动作颇多,途牛启动周杰伦和林志颖双代言,疯狂赞助最热门的综艺节目如《爸爸去哪儿》《非诚勿扰》《奔跑吧兄弟》《花样姐姐》《最强大脑2》《中国好声音》,同时成立影视公司,推出“90后”旅游真人秀《出发吧我们》等节目;驴妈妈赞助《报告!教练》《贝尔大冒险》《妈妈咪呀》《欢乐喜剧人》等综艺节目;同程联合腾讯视频推出网络剧《世界辣么大》,并参股年假旅行尝试IP打造;6人游则推出《伴旅》自制视频……

一、携程泛娱乐营销是怎么做的

2014年以前营销以效果类为主,品牌类为辅,这是野蛮生长的时代;2014年开始做综艺植入扩大品牌影响力,冠名爱奇艺的《奔跑吧兄弟》,赞助《爸爸去哪儿》《花样爷爷》《萌宝秀》,合作央视《叮咯咙咚呛》,初尝甜头后开始影视剧植入,植入了《漂洋过海来看你》等多个影视剧。目前还没有看到携程进行节目的总冠名,在当下综艺冠名特别是途牛在综艺冠名的海量投入,携程多少显得另类。

之后尝试分销演唱会门票,分销国内外体育赛事等简单产品售卖模型,2016年携程植入《晓松奇谈》,并赞助当下正红的韩星宋仲基见面会,合作黄致列韩国见面会,推出一站式追星服务,可以说携程的泛娱乐化营销逐渐深入并有了体系的雏形。

基础模式:产品分销。单纯的分销门票、演出、展览、话剧、体育赛事门票等产品,基础模式从零开始到现在携程已自成栏目孵化,同时在搜索上给予更多权重。

进阶模式:借势营销。通过植入热门节目/影视剧,借助节目本身影响力达到传播的目的,这也是目前携程泛娱乐最主要的模式,携程冠名爱奇艺《爸爸去哪儿》,合作汪涵推出的第一档网剧《火影情报局》,植入高晓松的脱口秀《晓松奇谈》,植入电视剧《漂洋过海来看你》都是这样的思路,携程的借势营销注重与节目内容的结合,秉承不花巨资不冠名的原则。

高阶模式:一站式追星解决方案。粉丝经济一直以来都是极具变现价值的,靠明星成就品牌的不在少数,比如晋江帮和温州帮的服装品牌们靠着签约最火的明星代言和央视广告的狂轰滥炸而成为知名品牌。携程的操作方式是与当红明星合作,为粉丝提供行程+见面会门票+周边产品的一站式的追星服务,借助娱乐化营销吸引更为年轻和细分的娱乐人群。

携程先与音悦台V榜盛典合作,输送外地粉丝北京追星,后合作因《我是歌手》走红的黄致列的韩国见面会,输送粉丝赴韩追星并提供韩国当地跟团游和与明星近距离接触的体会,之后合作草莓音乐节,目前正在推广的是因出演《太阳的后裔》而红极一时的宋仲基的中国见面会,并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的售票和线上线下权益。携程娱乐营销为追星的年轻人推出见面会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打包旅行住宿+门票的一键产品,例如推出“见面会门票+住宿”“见面会门票+当地玩乐”“见面会门票+礼品卡”等打包产品。

未来模式。据介绍,携程不仅在尝试深挖粉丝经济,提供定制化的明星周边和近距离接触的特别权益,同时还将输送更多粉丝去海外追星,真正实现价值链全整合。与此同时,携程或将与经济公司合作,尝试旅行IP化明星的打造。

二、携程为什么要泛娱乐化营销

携程2016年营销的最大变化是可变现的泛娱乐化模式,核心营销事件就是赞助宋仲基的中国见面会和黄致列的韩国见面会并提供一站式的追星服务,我们以此来解读携程为什么要进行泛娱乐化营销。

1.年轻化娱乐化的用户拓展

马化腾曾表示:“没有人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就是要更新,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一定要换。”携程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成立17年以商旅客户起家的OTA来说,携程留给人的是专业成熟可信赖的商旅形象。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非商旅的需求已经超过商旅客户,但对于部分年轻的95后乃至00后用户来说,携程就像一个事业有成的精英大叔,尽管可信赖但是不酷不有趣,这就导致了爱玩自我的95后一代尽管知道携程,会用携程,但使用频率并不高,也较少主动传播品牌,携程品牌老化已经比较严重了。

在并购去哪儿后,携程不断并购海外公司并与Priceline合作谋求出海,但攘外必先安内,谋求更多年轻用户的青睐无疑是保持长期生命力和品牌年轻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携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携程或将慢慢平庸。但粗放的增加广告投放是没有价值的,广告主要解决的是知名度,品牌老化的原因在于忠诚度,忠诚度的提升需要进入用户的生活,从“我告诉你我很好”变成“我懂你,我们一起玩”。年轻化的策略从代言人邓超的广告片就能看出来,三年前的邓超广告西装革履不苟言笑,三年后的现在休闲装扮朋友圈和友人调侃城会玩。

2.二三四线城市的攻坚尝试

携程从上海起步,目前在一线城市及沿海二线城市拥有极高的占有率,但在中西部二线城市及全国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尽管知名度很高,但占有率却不足。

笔者在2015年全国五个二三线城市(成都、深圳、重庆、长沙、西安)做过调研,当被问及知道哪些旅行网站时携程排名第一,但当被问及最经常使用的旅行网站时携程排名第二,去哪儿紧随其后,第一是地推强大的美团。尽管用户提及美团可能是因为团购美食产品而并非旅行产品,但美团在三四线城市的占有率可见一斑。

美团近年也在不断加码酒店业务,又推出了火车票、门票、周边游等业务切入OTA业务,野心已经显露。携程也建设有地推团队,但无论是从数量上和城市覆盖还远远不足以撼动美团,尽管并购去哪儿后,去哪儿的地推团队会对携程的二三四线城市以补充,但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城市化,一线城市的逐渐饱和,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市场才是未来的主流市场,携程与去哪儿也存在竞合关系。

以携程为出发点主动连接用户的方式并未完全领先,并且也慢慢失效,那让用户主动连接携程无疑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途径,在韩流席卷中国的当下,与最红火明星发生关系就成为一个探索性的方向。

3.旅行细分市场的探索

中国市场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旅游行业因为其个性化的特点导致市场存在长尾和庞大的细分市场,每个不同的细分市场都是新的机会,比如专注做某个目的地的深度游,专门做某个主题的主题游(亲子游、周边游、游学、摄影等),专注解决某个产业链的一环的业务如凭借签证服务而上市新三板的佰程……

每个细分市场都有可能具备广阔的空间,同时细分领域的产品溢价也远比常规市场更高。娱乐化细分市场就是一个新的机遇,并且已经成为一个增速巨大的市场。2015年国内电影票房突破440亿元,同比增长48.7%,每年层出不穷的新生韩星身价已经高于大多国内一线艺人,韩流带来的异地追星和组团追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同时娱乐明星加持带来的高溢价和对品牌的提升作用也是携程乐此不疲的一大因素。

4.碎片化时代的生活场景探索

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曾说过:“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这句至理名言堪称广告营销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互联网碎片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如何精准的影响受众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谓的网盟,所谓的DSP都像是皇帝的新衣。

还记得之前火爆网络的《Facebook为什么放弃DSP竞价产品?》的文章吗?被推崇的精准营销代表的DSP最大的浪费在于:“虚假流量和以banner为主的无效广告形式”。精准营销不靠谱,碎片化的媒体又让用户无所适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又让诸如分众类的媒介被用户无意识遗忘,那只有一种方式可以最大化吸引用户,那就是进行生活场景的营销,在用户的生活场景植入品牌,让品牌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植入用户生活场景的方式之一就是内容,比如综艺节目的合作,以及明星艺人合作。

综艺节目的合作成本动辄数亿,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从第一年6000万增长到第三年的2.5亿,vivo、OPPO分别以3.5亿和4亿冠名《快乐大本营》《偶像来了》,试问有多少土豪能够承担得起?与当下热门明星合作则相对更容易,爆红的明星光环带来的是巨大的品牌曝光,珀莱雅邀请宋仲基首次代言中国品牌就赚足了眼球,携程、一直播等合作平台同样也和宋仲基有了强相关,变成粉丝生活的一个部分。

三、携程泛娱乐化模式成功的关键

对于用户追星,特别是异地异国追星来说,旅行和明星门票是强需求,用户势必会有机酒以及旅行门票的需求,一站式的打包方式的确可以解决用户的分拆下单的痛点。而携程的一站式追星打包模式想要成为一个长期可复用的模式需要对产业链进行深度整合,整合越深产品溢价越高,盈利能力越强,要么做深要么做浅,越深越困难但盈利也越高。

携程的泛娱乐化营销想要成功有几个方面有几个关键因素:

1.稀缺而有吸引力的专享增值服务

对于携程借助明星的泛娱乐化而言,稀缺性的附加值服务是最为重要的,只有稀缺的附加值才能带来高溢价和高营收。

明星的演艺市场本身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娱乐经济的产业链也比较完善,有专门的售票公司负责出票业务如大麦永乐,有专门的平台聚集粉丝如百度贴吧和音悦台。粉丝作为一个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特殊群体,本身也有组织性,粉头通常与明星经济公司甚至明星经纪人有较好关系,也可以从娱乐记者乃至私生饭处获得最新信息。所以少数资深粉丝群体本身是一个有着追星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群体,他们已经不太需要第三方提供解决方案。

目前市场主流的粉丝经济主要的盈利方式是“黄牛”式的加价(主办方的返佣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话语权较高的明星返佣极底),所以才有了之前周杰伦等重磅明星演唱会门票秒空的情形。想要打破行业的盈利模式就必须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常规的增值服务有明星周边,用户真正在意的是“唯我独享”的权益,这个权益是一般粉丝享受不到的。

比如明星的私密生日会、小型见面会、甚至与明星合影、握手、交谈、用餐,乃至参观家或工作环境的机会,如果在明星的床上睡一觉我相信粉丝都会疯狂吧。贝克汉姆一瓶喝了一半的软饮料,被粉丝以1000人民币拍卖;金秀贤剧中穿过的针织衫以24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45万元)的高价被一名中国女粉丝拍下……

《晓松奇谈》曾分享韩国的深度追星计划,可以享受明星专用的录音棚录制专辑,3D打印与明星合影等特别权益,这样的行程费用为几十万人民币,对比常规韩国跟团的费用不过两三千元,二者利润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2.差异化个性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对于追星粉丝特别是愿意外地外国追星的粉丝而言,想要让粉丝购买打包式的一站式旅行解决方案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一方面韩星的忠粉相对年轻,经济基础也较为有限,部分用户甚至宁愿为了看一场演出省吃俭用来购买门票,为了和明星近距离接触,宁愿买最好的座位住最差的酒店。

另一方面粉丝追星的目的相对明确,想要在打包行程方面获得突破要么是行程本身与明星相关,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要么要追星目的地与明星相关,要么目的地自由行相对困难(比如举例中国较远的法国、墨西哥等非英语国家)。

所以准确抓住用户的需求相对困难,需要差异化的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从携程宋仲基的娱乐营销上可以看到提供了门票+礼品卡、门票+酒店、门票+自由行、门票+交通(机票、火车票、接送机)、门票+周边门票等多样化的打包方案,让用户可以有多种选择方式。

3.可提前预判的收益

一个项目想要持续的操作并扩大,可提前预判的收益是必不可少的。娱乐化营销的收益主要有明星影响力带来的品牌传播价值和产品销售带来的利润,产品销售带来的利润相对有限,毕竟票数一定,卖一单挣一单利润,所以品牌传播尤为重要,一方面品牌传播不仅可以直接带来关联产品的销售带来直接的利润,另一方面品牌价值对于加深用户的品牌印象进而由此带来长期的用户转化。

携程能否在品牌传播和直接收益带动上做得更好,是决定其泛娱乐短期内能否持续的一大因素。

四、OTA泛娱乐化的未来走向

除了携程在泛娱乐化营销的尝试外,各大OTA均已介入(除了刚被携程合并的去哪儿和即将退市的艺龙),但各大公司的切入点有所差异。

途牛模式是冠名模式,钱多任性,谁红冠名谁,谁红找谁代言,先后冠名热播综艺节目《非诚勿扰》《百里挑一》等,同时还是第四季《中国好声音》官方指定旅游网站,成为旅游综艺节目《花样姐姐》《花儿与少年》的“指定旅游合作伙伴”,并签约周杰伦与林志颖行成豪华双代言模式;此外途牛成立影视公司,制作了《老于推荐》《出发吧我们》等视频节目。驴妈妈独家冠名了东方卫视《报告!教练》《我爱挑战》和广东卫视《丹独约见》等多档栏目后,与《笑傲江湖》合作;同程推出网剧《世界辣么大》播放量破亿。

从以上可以看出,OTA行业的娱乐营销还处于摸索阶段,每一家的策略均有侧重,但又有共通之处。除了各自赞助热门综艺节目的共同点之外,三者又有不同的侧重,携程以一站式追星服务作为切入点,成本低见效快变现流程短,但受限于明星的知名度和可合作性,目前不易批量复制;途牛的冠名模式则是耗费巨大投入博品牌的传播,这对市场占有率不高的途牛来说不失为最快的方法,但由此带来的巨大成本以及不可控的销量转化不容忽视。

途牛和同程以内容自制作为切入点,成本低控品牌植入深入,并且可以有持续的内容影响用户,但自制内容上最终博的是可以像《太子妃升职记》和《极限挑战》一样爆红的可能性,甚至打造出一个类似张天爱或者papi酱的现象级红人事件。但papi酱只有一个,热门的节目也不可复制,想要借助自制制造一个现象级的爆红节目何其困难,而且内容需要不断迭代和变化才能留住。

君不见papi酱的微博转发量已经下降到两万,湖南卫视数年来长盛不衰的《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也即将分崩离析。醉心于凭借自制内容来引爆品牌的营销方式一直不绝,但真正成功的少之又少,微博时代只有杜蕾斯年耗千万一骑绝尘,视频自制也只有《太子妃升职记》,但从业者却如过江之鲫。

携程和同程途牛在娱乐营销上的差异也体现了不同市场份额下的差异化市场策略,携程集团占有80%的市场份额,所以携程泛娱乐化的策略是在品牌传播的基础上,兼顾直接的销售转化,无论是黄致列还是宋仲基一站式追星都是这样的考虑。途牛和同程市场占有率不高,且都是细分市场向全市场拓展的进程中(同程由门票拓展至全行业,途牛由旅行拓展至全行业),在资本的追捧下品牌和市场占有率比销量更重要。

至于电视节目对直接销量的带动,已经被证明目前条件并不成熟,天猫和东方卫视2014年联合打造的时尚设计真人秀节日《女神的新衣》的收视率和人气都不错,并有张馨予、莫小棋、贾静雯等女明星与设计师加持,但销量并不火爆,销量最高的月成交纪录400余次,而叶璇穿的衣服才卖出8件。之后借助节目进行销售转化的同样有《舌尖上的中国》《爸爸去哪儿》《十二道锋味》,但均未带来特别良好的效果。

五、企业自媒体,泛娱乐营销的更多可能性

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不像营销,倒像一个传播事件,所谓高手“手里无刀,心中有刀”的境界,有些泛娱乐营销看起来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但实际上却未必。

比如罗永浩在创办老罗英语期间,胡天海侃让记者免费出了几个专版的报道,而这个报道被业界认为是付出高昂费用达到的。在媒体有一种成熟的娱乐操作方法,那就是在明星有新作品问世时对明星进行采访,而此时明星因为宣传新作品也会谋求更多媒体的报道宣传,媒体也就能够获得常规时间所不能获得的第一手资料。

小米科技的黎万强曾提出“每家公司都是自媒体”,因为对企业营销而言,企业不是在做广告,而是在做内容。而这将是泛娱乐化的未来趋势,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目标客群,都能够向目标客群发声,特别是对于用户体量巨大的公司,输出企业内容和用户注意力将自己打造为可传播的媒体,将会在企业营销上占据上风。

做BD合作的小伙伴一定会有所体会,当谈及资源置换合作时候,总会听到依据无奈的描述:你们又不是媒体,没有媒体属性,所以合作方很难获得价值。当企业成为媒体,拥有媒体属性之后企业的品牌传播以及跨界合作将获得巨大的溢价,而这其中做的最好的无疑是本来生活和滴滴打车。

本来生活凭借一帮南都系媒体人,借用媒体选题和传播策划楞是将一个平淡的生鲜电商生意转变成一个“褚橙”的营销案例,并借助该营销案例打造了潘苹果、柳桃等成功产品;而滴滴则更为“鸡贼”,凭借着庞大的市场份额和优惠券机制,凭借自己的高频消费属性,将自己拔高成了一个媒体,将发送优惠券的页面巧妙的打造成一个展示信息的平台,庞大的用户量和简单的操作机制引来了娱乐行业的竞相追逐,到现在想要和滴滴合作发券推广新电影或电视剧作品,甚至还需要付出相应的广告费用。

更重要的滴滴凭借与娱乐业的合作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生活化的媒体,所以滴滴可以几乎无限地消费所有热门的明星,在明星希望刷存在感的时段滴滴也凭借自己的平台狠狠地刷了存在感。不花钱甚至赚钱来消费所有的明星,没有代言人的滴滴可以免费玩转所有想推广的明星,借助明星的泛娱乐方式,滴滴也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曝光价值。

如果企业都成为一个具备媒体属性的平台,企业的营销成本将得到极大的释放,对行业将带来颠覆性的巨变。

小结

目前,各家OTA的泛娱乐营销都还在起步阶段,尽管明面上价格战已经偃旗息鼓,但行业合并带来的并不是营销费用的缩减,而是更大的投入,毕竟携程、去哪儿独大带来了途牛、同程等的危机意识,如果不能更高效的花钱,马太效应将加剧携程的竞争优势。

网络新闻的泛娱乐化 篇7

网络新闻泛娱乐化的形成原因

1.媒体间争夺受众眼球资源

近几年,随着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盛行,引起各大网络媒体纷纷报道,甚至微博、BBS等公共平台也不断挖掘各种参选选手的新闻,并随着赛程的不断发展,网络不再关注选手的名次与现场表现,而是开始抓出导师与选手背后的私生活等片段,顿时“XXX与导师恋情曝光”、“XXX与台里不和被下黑手”等标题迅速蹿红各大发布平台,并配发经过修改的图片,虽然公众点击率提升,但发布内容真假始终让人质疑,随之而来的就是关于消息来源的纷争。媒体之间为竞争,抓住大众喜欢窥私与猎奇心理,以主动迎合的手段,博取大众目光,促使新闻向娱乐化倾斜。

2.网络媒体市场竞争手段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经济衍生更多利益个体,网络媒体不像国家电视台、地方电视台等本就公信力强大,收入稳定。很多网络媒体要通过广告投放维持运作、争取盈利,该种与市场挂钩的运作模式正在走向成熟,网络媒体在受到传统权威冲击的同时也尝到了自负盈亏的甜头,因此更加不惜任何代价守住广告生命线,在利益的趋势下,不得不从新闻内容和形式上大做文章,投入更多娱乐化视角传播新闻,以便大众点击的过程中呈现广告。

3.大众参与娱乐互动必然导向

随着微薄、社交平台等流行,平民的话语权提高,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新闻评论中,相对于高雅严肃的政治问题,人们更喜欢与平庸低俗、与兴趣相关的话题互动,例如在微博上,#经济发展#话题的讨论传播比#ladygaga是男是女#要低的多,调侃与八卦有效调剂人们的生活,一方面新闻主导着人们的审美与文化交流,另一方便,人们自身的兴趣导向,也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方向和形式,可见,大众参与娱乐互动, 也是引导新闻泛娱乐化的主要成因。

网络新闻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

1.重彩主观引导,报道有失偏颇

新闻的特征是具有“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网络新闻走向娱乐化后,新闻特征越发淡化,一味追求广告传播赚取大众点击率,已经将部分报道偏离了真实的轨道,甚至挑战社会道德底线,让人阅读后有鄙夷的感觉。新闻的娱乐化将新闻带到虚假边缘,在新闻采集过程中,捕风捉影、夸大其词、将极大影响被报道事件主人公得到不公平的待遇,更能引发部分人的恐慌,将中国网络力量引领到消极方向。

大众喜欢看娱乐新闻,如中国人看到英国王子王妃喜得贵子也跟着高兴, 并引发讨论,但有些新闻却从偏娱乐角度出发,如日前被热门传播的打工人员以城市下水管道井为居所的报道,部分网络媒体居然抛出“管道井装饰篇, 打造地下新家”话题,如此无厘头的新闻让人忍俊不禁,在大家关心居住者健康、未来的时候,这则报道却生拉硬拽做出负面引导,严重影响受众的道德是非观。又如:2006年因娱乐爆出的李亚鹏与王菲的兔唇女儿事件,就曾引起一场对娱乐新闻道德是非的争论。

2.网络媒体的社会监督功能弱化, 媒体逐渐失去公信力

媒体是大众的眼睛、喉舌,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媒体日渐壮大的今天,更应担负社会监督责任,但纵观目前中国网络媒体的状况,似乎并没有达到新闻为民的标准。

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偏向娱乐化, 抛开对社会有益的话题,商业化的运作极大减少了民众的主流声音,从新闻价值方面说,受众意识里新闻是经过严禁筛选的,真实可靠的报道,并且在观看新闻的人群中,部分是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娱乐化的新闻将不利于这部分人的人生价值观得到正确导向,尽管会有很高的点击率,但在人们眼中它只是娱乐平台,失去媒体公信力,不值得信任,天长日久会为整个网络媒体带来负面影响;从新闻工作者角度看,新闻报道愈发娱乐化,会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得不到大众的尊重,采访、采集新闻的过程中会遇到阻碍,导致工作人员热情下降,最终影响新闻质量;从新闻职业教育角度看,一旦新闻呈娱乐化趋势,新闻工作者得不到应有尊重,对于新闻职业教育将受到很大影响,还有多少人愿意从事这项职业呢,这是个恶性循环。久而久之,网络平台成为人们泄愤、传播低级趣味的互动体,媒体的公信力岌岌可危。

网络新闻泛娱乐化的对策

1.制度化加强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感,奖优惩劣

新闻媒体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是第一位的,国家应出台相应法律法规规范网络媒体,对于网络新闻的内容形式做“度”的规定,放开言论的同时,将主导部分放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在管理上给予正确指导、使娱乐化在体现社会责任感的范围内走上正轨,相关部门也应拿出相应奖金,对于积极发挥社会主导作用的网络媒体做表彰,树立行业标杆,设立国家级奖励,不仅针对媒体更针对策划开发的新闻工作者,奖优惩劣,有利于行业正规发展。

2.重视媒体监督功能、加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建设

媒体具有监督功能,网络媒

体无孔不入,更应发挥该功能为社会服务。在信息高度开放的时代,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比技术更应得到重视,做新闻就是做良心,在体现工作者、采编、策划、技巧等技术的同时,更应将人文精神重点体现出来,提高工作者素质才是对于新闻娱乐化危害的釜底抽薪,新闻人不做广告与金钱的奴隶,用真实反映社会,用良心谱写责任,崇高的人文理想必能强化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使网络媒体走向兴盛。

3.媒体自身加强终端发布平台的管理

作为网络媒体,应提高对发布平台的管理,如微博、社交平台等当控制不良言论的散播,设置过滤功能,对思想消极,如暴力、伤害、侮辱等事件、词汇、图片做有限制的发布,如不得不发布则做出相应的提示。新闻在以大众为传播中心的同时,应根据自身平台特点,贴切报道、消除过度娱乐化。

结语

网络新闻泛娱乐化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课题,无论是怎样的新闻,都应该坚守新闻的基本规则,把握消息本质, 合理运用娱乐手段呈现给受众,如若不然,即便获取眼前利益,必然被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反噬,因此,网络媒体须坚守高尚人文理想,坚守职业道德,让过度的新闻娱乐化远离我们的生活。

体育新闻泛娱乐化现象反思 篇8

关键词:泛娱乐化现象,体育新闻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说:“虚假体育信息将波及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运动员的训练、竞赛, 我们应该反对恶意炒作和虚假新闻。”体育新闻报道泛娱乐化是在竞争中的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 它败坏媒体形象, 降低媒体自身的可信度, 最终会致媒体本身于竞争之不利地位。

2006年3月13日, 国家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参与、主办或播出全国性或跨省 (区、市) 赛事等活动管理的通知》, 通知规定, “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参与、主办或播出全国性或跨省 (区、市) 赛事活动要控制总量, 提高质量, 防止泛娱乐向。”此后, 国家广电总局又下发命令, 要抵制电视节目的“低俗”之风与泛娱乐化倾向。自2006年广电总局已连续召开5次会议, 下发了10条规定, 来净化荧屏。

众多仁人志士站在风口浪尖的疾声呼吁, 加之国家广电总局也对一些低俗的新闻节目连下禁令, 体育新闻的“泛娱乐化”现象有所收敛, 电视荧屏相对以前干净了许多, 观众从此受益颇多, 世人皆拍手称快。但体育新闻从业人员应当从中做以深刻反思:体育新闻娱乐化为什么会演变成令人深恶痛绝的“泛娱乐化”现象?怎样才能防止“泛娱乐化”现象上演梅开二度?

一、改变“经济效益至上”论, 竞争不可竭泽而渔

泛娱乐化是经济利益驱使所致,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一股污流。诚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一度狂热, 这使担负体育事业传播的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即使如此, 媒体也绝对不能以降低自身格调来争取收视率, 以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担负着弘扬主旋律, 传播文化知识的重任, 它们必须严以律己, 首先注重社会效益, 其次再去追求经济效益, 力求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从长远来看, 这种泛娱乐化倾向将会伤害受众, 特别是青少年受众的身心健康, 影响社会风气, 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育新闻的泛娱乐化同时会破坏体育发展的环境, 严重影响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说:“虚假体育信息将波及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运动员的训练、竞赛, 我们应该反对恶意炒作和虚假新闻。”体育新闻报道泛娱乐化是在竞争中的一种竭泽而渔的做法, 它败坏媒体形象, 降低媒体自身的可信度, 最终会致媒体本身于竞争之不利地位。

二、不能盲目迎合观众“兴趣”, 娱乐不等同于庸俗、低俗

针对各式各样新闻媒体在我国日益普及, 媒体受众日益广泛而且整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实际, 媒体提出了新闻传播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 这是媒体对市场的主动靠拢与适应。这一原则要求传播新闻信息要把思想性、指导性与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结合起来, 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报道新闻, 使新闻内容更容易被受众接受。而新闻泛娱乐化的错误就在于只强调了“可读、可视、可听”而把思想性与指导性抛置脑后。

面对于世人对体育新闻泛娱乐化的指责, 也许有人会说:“可是观众喜欢啊”很显然, 这只是一些推卸责任的说法, 是没有说服力的。在“泛娱乐化”现象的游戏过程中, 观众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一方, 要么关掉电视机, 要么就给什么看什么, 他们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 而相比之下, 观众还是会选择后者——低俗总比没有的看要好一点 (也许他们正是抓住了观众的这一心理) 。不可否认, 一部分观众对那些低级趣味的爆料、绯闻、假新闻“情有独钟”, 但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 相信大部分受众还是比较有品味, 格调很高的, 如此看来, 时间长了, 媒体的这种做法只能使让观众厌倦, 不耻。何况作为娱乐导向传播主体的媒体, 本身就担负着精神文明建设导向传播的义务。“泛娱乐化”是媒体犯了导向性质的错误。

所谓通俗化, 是指让本来严肃难懂的事物显得略微平易近人一些, 使深刻的事物变得浅白易懂一些, 其目的是让大众更容易接受;而庸俗化则是把那些本来很严肃、深刻的事物, 变得低级、粗俗, 以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有学者总结为:“通俗相对的是高雅, 庸俗相对的是低级。”体育新闻报道泛娱乐化, 是媒体对通俗化的曲解。

三、构筑较高的文化品位, 强调体育新闻的深度与厚度

体育新闻娱乐化报道是可取的, 他活跃了报道方式, 丰富了报道内容, 很大程度上娱乐了大众, 但是, 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严厉律己, 绝不能以丧失新闻价值为代价, 来换取所谓的娱乐。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过度的娱乐化, 制造绯闻, 更有甚者新闻报道色情化都是体育新闻娱乐化报道的误区。体育新闻工作者应把对新闻事实的兴趣点, 从片面追求事件的冲突、刺激转变到注重新闻事件的内在社会影响上来, 努力去追求一种高品位的深度娱乐。

部分体育媒体误入泛娱乐化之歧途, 是在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时迷失了自己。事实上, 竞技体育本身所蕴涵的那种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催发人性斗志的精神, 那种能够折射出人性光芒的闪光点, 比体育明星开什么牌子的车、有什么兴趣爱好、曾经谁是谁的追求者, 甚至涉及个人隐私的一些浅层的花边新闻, 更能吸引观众, 令其回味无穷。故此, 体育新闻报道在追求娱乐大众的同时, 更应该关注报道的厚度与深度, 增强社会责任感, 树立新闻产品的精品意识。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鲁威人.体育新闻报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4]廖梦君.现代传媒的价值取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腾讯:泛娱乐大影视 篇9

视频稳中求进

2014年已过半,腾讯视频网络独播《中国好声音》收获8800万元的冠名费、与唯众合作推出网络综艺节目新样板《你正常吗》、独播美剧《暴君》只上线一集就破了《纸牌屋》创造的点播神话、6月份宣布进军电影业,动作频频,但相较其他视频网站的高歌猛进和圈地挖人,腾讯视频还是显得保守。

腾讯视频目前的精力集中在影视剧的线上开发,主打精品自制剧。2014年,腾讯视频将推出14部类型各异的自制剧集,目前已上线10部,《探灵档案》《暗黑者》《新时代恋爱》以及刚刚上线由杨幂担任制片人的《微时代》,都吸引了不少关注。其中,《暗黑者》是一部按照美剧形式拍摄的季播悬疑剧,到7月11日播放量已破亿。

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介绍,腾讯视频自制剧与有成功经验的影视公司和导演、编剧个人合作,剧本创作、拍摄、监制、宣传和播出,一切都按影视剧的标准。依托腾讯文学创世中文网和腾讯游戏的明星IP(版权),腾讯视频的影视剧改编拥有大量资源,“我们要做精品,拒绝粗制滥造”。腾讯视频的自制剧尝试了各种类型,目前上线的自制剧聚焦在青年群体,覆盖惊悚、爱情、玄幻等题材。每一个剧在编剧阶段和样片阶段,都会拿到腾讯各终端做数据挖掘和验证。

在腾讯集团副总裁刘胜义看来,优质的内容和完美的用户体验,是未来视频网站发展的核心动力,下一步腾讯视频将继续投入一批“大制作”。刘胜义表示“从渠道分发、市场建设、商业化开发等多个维度,尤其是互联网的大数据挖掘能力,支持制作精品剧,这就是互联网精神”。

如果说腾讯视频投资自制剧更多是模式探索和产业布局的话,进军电影产业则有战略与实惠兼顾的意思。6月17日,腾讯视频举办“为虎添翼,腾讯视频牵手电影产业战略发布会”,高调宣布进军电影业。投资的6部电影“全部是热门题材+明星阵容”,几乎都在热门档期上映。最先登场的《痞子英雄:黎明升起》(痞子英雄2)将以3D和巨幕形式锁定国庆档,明星阵容在黄渤、赵又廷基础上又增加了另一人气偶像林更新。《我的早更女友》同样瞄准国庆档,由周迅、佟大为上演一场都市爱情故事。紧随其后的是伊能静的导演处女作《我是女王》,预计11月11日光棍节档期上映,汇集宋慧乔、窦骁、姜武、邬君梅等明星。春节档将有《天将雄师》和《钟馗伏魔:雪妖魔灵》两部大片联合出击。前者为成龙新作,邀请了好莱坞巨星及韩国当红偶像加盟,投资4亿元。后者投资2亿元,由陈坤、李冰冰主演。此外,将在下半年上映的还有电影版《张震讲故事》,这部作品将把拥有广泛基础的恐怖有声作品搬上大银幕。

视频网站进军大银幕,不只腾讯视频一家,爱奇艺刚刚宣布成立电影公司,未来一年内将参与出品7部国产电影加1部好莱坞电影。虽然腾讯视频也投资电影,但王娟表示并没有成立影业公司的计划。在她看来,视频网站只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做一些电影周边业务,与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出品还相距甚远。

相比其他视频网站,腾讯视频在自制节目上对明星IP的发掘较弱,以人为核心的产品只有杨锦麟的《夜夜谈》。王娟解释,资讯和脱口秀并非腾讯视频未来的主攻方向。腾讯自制节目的重点将放在综艺节目上,例如今年引进的模式节目《你正常吗》,下半年还会引进一档模式节目。

《你正常吗》的投资收益比让腾讯视频非常满意。目前,腾讯视频与节目制作公司的合作方式有三种:一种是节目制作公司作为承制方,一种是双方联合投资、联合出品,还有一种是直接买做好的节目。

对于硬件产品,王娟表示“没有看清楚”和“风险很大”的事情,腾讯视频都敬而远之。8月份将举办腾讯智慧峰会,未来一段时间,腾讯视频的关键词将是“无线”。王娟透露,腾讯视频最近一次的整体战略发布会将在10月举办。

今年3月曾有传言,腾讯可能会像出售搜索和电商业务一样,将一直没有实现盈利的视频业务出售。传言没有变为现实,马化腾表示,在线视频与在线支付、微信一样,是腾讯值得投资并长远发展的领域。

看中衍生产业

影視行业对腾讯来讲早已不陌生。在资本市场上,腾讯也已有所布局。早在2011年,腾讯斥资4.5亿元,对国内著名影视娱乐公司华谊兄弟进行了战略投资,持有华谊兄弟4.6%的股权。华谊兄弟的财报显示,腾讯一直稳定持有华谊兄弟的股份,持股比例仅次于王中军、王中磊兄弟,超过了马云持有的4.16%的股份,是华谊兄弟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目前华谊兄弟的市值超过270亿,腾讯的投资回报已经不止翻倍了。

在腾讯看来,网络力量和影视的碰撞,能为行业革新和拓展带来不小的想象空间。而这种空间不仅来自票房市场,在衍生品等全产业市场上也都具有不小的想象空间。

影视业是个看似特别光鲜的行业,好像可以“天天走红毯”。但置身其中的人无不感叹,影视业是个风险很高的行业,可以说是“一部赚钱,两部持平,七部亏损”。根据《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4)》,2013年国产电影票房收入约为128亿元,国内电视剧销售额约为100亿元。而腾讯财报显示,仅2014年第一季度,腾讯实现收入184亿元,利润高达78亿元。对于腾讯来说,相比利润丰厚的网络游戏和社交网络业务,影视行业实在算不上一个很大的蛋糕。

“我们内部也在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要参与电影?”在“为虎添翼”战略发布会上,孙忠怀自问自答:国内电影市场的成长空间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消费水平的提高及院线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二是对电影相关的衍生收入的开掘。目前,美国、日本等市场的票房收入仅占总体收入30%左右,而这一指标在国内超过90%。“相关衍生产业至少可以再造一个与票房差不多的市场。”孙忠怀认为,腾讯视频等互联网力量的加入将加速这一市场的开发。

nlc202309021717

此前,影视衍生市场发展受阻的原因主要是版权保护不够完善、衍生商业模式比较单一,以及衍生运作不够贴近用户需求等。对这些问题,腾讯将拿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比如,腾讯将只做正版;比如,基于对用户的深度理解和技术手段,腾讯会选择最恰当的时点、方式,以最好的体验触达用户,刺激用户支持购买正版商品,而不是去其他平台搜索某某同款。

针对衍生商业模式比较单一的问题,孙忠怀介绍,腾讯会考虑用基于版权的全产业运作模式,来寻找多元商业机会。“游戏、文学、音乐、虚拟商品、实物周边产品等,都是可被探索的模式。”他表示,腾讯拥有中国最广泛的互联网社交人群和活跃的关系链生态,在泛娱乐产业化中已覆盖游戏、视频、媒体、文学等领域,具备成熟的平台和经验。这些都是其开发电影衍生产业的基础所在。除此之外,类似腾讯这样的全媒体平台,还可在片前宣传、品牌栏目推荐、在线收费观看、免费观看等环节协力电影推广,是加速票房变现的重要渠道。

或许正是出于拓展衍生产业的考量,腾讯同时加紧了在相关领域的战略布局。2014年3月26日,腾讯以5亿美元(约合5300亿韩元)购买了CJ E&M旗下游戏公司CJ Games 28%的股份,借助韩国游戏公司推动其在全球移动游戏市场的增长。4月16日,腾讯举办“UP2014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发布会主体从腾讯游戏升级为腾讯互动娱乐。腾讯泛娱乐战略全新升级,正式开启以明星IP(版权)为核心的“粉丝经济”。在腾讯互动娱乐年会上,腾讯还宣布腾讯文学将成立子公司独立运营。

未来,腾讯将以打造泛娱乐产业为核心,推动互动娱乐、移动互联网、网络媒体、社交网络、微信、企业发展、技术工程七大事业群齐头并进,而贯穿互联网、移动支付、社交媒体与文化娱乐的腾讯生态体系也呼之欲出,对内容端的悉心經营将是其制胜法宝。

全产业链协同

BAT雄心勃勃地布局影视及其衍生产业,其目标无疑是如同好莱坞六大影视集团那样,打造横跨电影、电视、游戏、出版、音乐、文化地产、互联网等领域的娱乐集团。在泛娱乐化战略下,腾讯如何经营影视产业,最大程度地开发其价值?

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认为,相比阿里巴巴和百度,腾讯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一方面,腾讯是从通信客户端起家的,QQ、微信都是基于朋友交流分享的社交产品,朋友圈中的评论、分享活动都会促进娱乐媒体产品的消费。另一方面,腾讯在移动互联网上有很大的优势,微信是中国最大的移动社交平台,腾讯大力发展移动支付,开发手机游戏,推广移动端观看视频,这些都是从用户在移动环境下的需求切入的。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可以设想,在未来腾讯生态体系下,社交和移动互联网两大基因将注入影视创意、制作、发行、营销等各个环节,实现跨界整合。首先,从影视创意开始,就从互联网汲取营养,迎合网络用户口味和喜好。就像知名编剧汪远曾强调的,“用户需要的是尊重和参与感”。通过腾讯的互联网平台,可以让影视创作与观众走得更近。其次,互联网公司天然就和资本走得非常近,腾讯雄厚的资本实力,可以为影视制作输血,为影视注入新动力。第三,影视发行渠道进一步拓宽,腾讯可以将其数亿网络用户纳入影视作品的受众范围,一部电影可以从院线发行、网络付费点播、免费点播依次展开,延长生命周期。第四,影视营销方式也将发生很大变化。腾讯可以依托强大的社交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其影视作品。朋友圈里的评论、推荐、分享都是直接来自用户的最鲜活感受,这显然比广告营销更有说服力。最后,基于影视版权,腾讯可以在衍生产品开发上做得更好,包括相关出版物、游戏、音乐的跟进,虚拟商品、实物周边产品等的开发。

可以看到腾讯在影视娱乐方面的布局是多维度的,这无疑将会对传统影视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不过,要真正实现这一跨界整合构想,腾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内来讲,与影视相关的各类业务分属不同事业群,游戏、文学、动漫等属于互动娱乐事业群,视频、微博、腾讯网等属于网络媒体事业群,QQ、QQ音乐属于社交网络事业群,微信也是自成体系的独立事业群。记者注意到,“为虎添翼”计划由腾讯视频提出,泛娱乐战略则出自腾讯娱乐,两部门间的互动现在看还比较少。对于腾讯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来讲,协调内部资源不会是件特别容易的事。

对外来讲,腾讯如何与传统影视公司合作将其吸纳到自己的生态体系下,也面临不少困难。在互联网呼风唤雨的腾讯,就像昔日所向披靡的罗马帝国,不管进入哪个行业,都会迅速蚕食鲸吞市场份额,将竞争对手挤压出局。传统影视公司对于这样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大鳄,多少还是心存戒心。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就曾抛出“电影公司为BAT打工论”。因此,腾讯宣传人员特别强调,腾讯进军电影行业不是要做“侵略者”,而是希望利用自己的平台、渠道和资源优势,为影视圈内最好的创意、最好的作品,创造市场倍增的可能性。

新闻泛娱乐化成因及不良影响 篇10

我国传播学者李良荣认为, 新闻的娱乐化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学者林晖对新闻娱乐化的定义, 即媒介新闻娱乐化的现象内容和形式可分为二部分:一方面, 娱乐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潮流。它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 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娱乐化会造成媒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在内容上, 新闻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表现手段上, 强调故事性、情节性, 演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 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 使新闻故事化和文学化。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具有监视、联系、传承社会文化、娱乐等功能。不同的新闻内容具有不同的媒介功能。具体到某一则新闻信息, 其本身又可能具有一种获几种以上的媒介功能。娱乐性新闻既能充实人们的闲暇时间, 又创造了大众文化, 并增加了大众的文化接触。因此, 娱乐新闻作为新闻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存在, 是必然, 也是必需的, 尤其是在社会越来越发达, 人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裕的情况下, 娱乐性新闻已经成为大众的一种重要的精神需求。

可见, 这里所指的娱乐性新闻强调的是新闻的娱乐作用。这种娱乐作用主要通过信息内容传达给大众, 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情感上的满足。娱乐性新闻在制作过程中, 根据其信息内容, 结合相应的传播技巧来吸引观众, 获得最大的传播效果。这便是新闻娱乐化定义中提及的软新闻潮流。在这里笔者认为, 软新闻仍是属于具有娱乐性质的新闻范围之内, 是一种正常的和必要的新闻传播内容。

本文所指的新闻娱乐化更倾向于以下定义, 即将娱乐新闻的表现手段、形式和视角普遍地应用于各种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内容上, 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寻找并放大娱乐因素, 淡化这类新闻的社会监督作用;表现手段上, 利用娱乐新闻的报道技巧, 以娱乐的态度和视角报道具有严肃和重要新闻价值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片面追求吸引力, 放弃新闻报道正确的价值取向, 误导大众对新闻价值应有的认知。这种做法的后果便是新闻的泛娱乐化。

新闻的泛娱乐化现象的根源在于媒体对市场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娱乐新闻以其诉诸感性, 通俗易懂, 情节性强等特点, 对受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因此, 也称为媒介吸引受众眼球的首选。但是从长远来看, 通过新闻泛娱乐化所获得的受众只能是暂时性的, 更不利于媒介的长期良性发展。

首先, 娱乐性新闻在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的同时, 新闻的泛娱乐化又造成了新闻传播手段和技巧的单一和新闻的其他社会功能的萎缩。宏观上看, 降低了媒体的活力与传播功能的多样化。其次, 新闻内容决定新闻形式。从硬新闻中挖掘娱乐因素, 掩盖其真正的社会价值, 既妨碍了大众对社会变化理性和客观的理解, 也削弱了媒体的权威性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性。由刻意的形式来制作新闻报道的内容违反了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第三, 单纯对受众娱乐需求的满足必然造成此类信息的饱和, 而现代社会人的精神需求又是多方面的, 他们对媒体的依赖性也比任何时代都要更强, 因此大众对于媒介信息的获取既有娱乐的需要, 也有对自身生活环境进行客观认知的需要。面对众多的媒介选择, 受众除了需要那些提供娱乐性新闻的媒介外, 将更倾向于相信并依赖那些认真对待社会问题和生存问题的大众媒介。最后, 媒体新闻的泛娱乐化现象必然造成其恒久新闻价值观的丧失。新闻不只局限于对真实的判断, 它也包含价值观, 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新闻媒介必然要以维持道德和社会秩序, 介绍先进的文化, 推进社会进步等作为传播活动的恒久价值观。而如果媒介缺乏长远发展战略, 片面地追求眼前利益, 丧失媒介把关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也终将被大众所抛弃。

综上所述, 娱乐性新闻的传播, 既是传媒市场竞争的结果, 也是受众需求多样性的反映, 其存在是合理的。但内容是决定传播形式的决定性因素。片面运用娱乐新闻传播手段等来挖掘各种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 不但违背了新闻传播规律, 也限制了媒介的活力, 降低了媒介权威性与社会责任感。从市场方面来看, 娱乐性新闻的泛化必然导致市场饱和, 信息同质化严重, 也必然会失去受众, 不利于媒介的良性发展。■

摘要:娱乐性新闻是社会信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片面地将娱乐新闻传播形式套用到更广泛的新闻传播中, 则违背了新闻的传播规律。新闻泛娱乐化现象既限制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多样性, 也妨碍了大众媒介的其他社会功能的发挥, 即使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一定范围和数量的接受群体, 这种结果也只能是暂时的, 并有害于媒介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众媒介,新闻,娱乐,泛娱乐化

参考文献

[1]李良荣.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J].新闻记者, 2000 (10) :6-8.

[2]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 (2) :29-31.

上一篇:阅读优化教学分析下一篇:多节段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