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性

2024-05-21

娱乐性(精选12篇)

娱乐性 篇1

体育新闻的娱乐化是时下业界很时髦的做法, 不少体育媒体都在娱乐化道路上乐此不疲地前行着。而在学界, 却还存在很多非议。体育新闻为何在娱乐化问题上出现这种业界与学界的反差, 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能否澄清, 关系到我国体育新闻的持续发展, 也将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娱乐性:体育新闻的重要特征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考察体育史, 我们不难发现, 体育从它产生时起就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 它与社会其他各种活动都有密切的联系, 尤其是与休闲娱乐活动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恩格斯曾经对原始公社时期北美印地安安易洛魁人这样描述:闲暇时胞族间互相球戏, 每一胞族选出自己的优秀球员, 其余的人旁立观看, 并以本胞族球员的胜负打赌。这说明远在原始社会, 竞赛就是以带有休闲娱乐的特征出现的。尽管社会在变革、发展, 体育的目的也有所不同, 但是无论怎样都抹不去体育运动最原始的娱乐属性。 (1) 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竞技性和不确定性, 可以让人从中获得身心愉悦。此外, 体育比赛本身跌宕起伏, 赛场上瞬息万变, 往往能吊起人们的胃口, 因而具有很强的娱乐效果。从古希腊竞技到近代户外竞技运动, 再到风靡一时的奥林匹克运动与职业竞技, 体育运动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自娱自乐及观赏他人的比赛或活动以获得快乐与愉悦。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 就会出现交往、娱乐、爱与归属的需求。在实际生活中, 这种需求最易实现的方式, 莫过于休闲时人与人之间, 以身体活动来进行的各种竞赛游戏, 如拔河、摔跤、赛跑等。无论参与, 还是观赏体育活动, 始终都与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新闻是以报道体育活动为主题的新闻报道, 它依托于体育活动而存在。正是由于报道对象本身鲜明的休闲娱乐特征, 体育新闻报道带有鲜明的娱乐性痕迹也就再自然不过了。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 对事实的准确再现是对新闻报道的最基本要求。体育新闻要最大限度地向受众还原体育活动的场景, 使没有亲眼看到和亲身感受体育活动的受众也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就必须向人们生动地传递体育活动的情景、体育活动的结果及体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人和事, 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休闲娱乐的需求, 从而使得体育新闻的休闲娱乐特征更加明显。

传媒改革的深入要求体育新闻报道凸显娱乐性。无论是我国, 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新闻事业都具有三大功能: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和服务社会, 其中新闻事业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供娱乐, 为人们提供轻松、有趣的消闲享受,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 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 我国新闻事业的娱乐功能被漠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传媒产业改革的逐步深入, 新闻媒体的双重身份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在我国, 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上层建筑属性决定了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要为党、政府和人民服务, 要努力维护党和政府的意识形态安全,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3) 信息产业属性要求新闻媒体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实行市场化运作。实行“事业性质、企业化运作”的双轨运作后, 国家对新闻媒体的拨款日渐减少甚至完全“断奶”。无论是体育媒体, 还是其他媒体的体育板块, 都要考虑如何提高发行量、如何提高收视率, 吸引广告投放, 以不断增加创收。在市场理念的驱动下, 传媒要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其内容就必须牢牢抓住大众的注意力, 注重“眼球经济”, 而娱乐性即是大众兴趣和利益需求的最大共同点。在这样的情况下, 新闻媒体的娱乐属性和功能才逐步被人们认同和接受。这可以说是体育新闻凸显娱乐性特征的最根本动因, 在它的作用下, “新闻媒介正日益成为新闻与娱乐的媒介” (4) , 众多体育新闻媒体和媒体的体育板块都不约而同地祭起了娱乐化的大旗。

传媒市场竞争要求媒体尽可能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当今社会是一个充分尊重自主个性, 价值追求日益多元的社会, “以受众为中心”已经成为各类新闻媒介的共识。发现、瞄准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日益多元和分化的需求是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孜孜以求的目标。作为面对广大体育爱好者的体育类新闻媒体或媒体的体育板块, 同样也面临着如何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随着体育新闻面向受众的窗口日益扩大, 受众对体育新闻的求知欲越发强烈, 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了解比赛情景和结果的体育新闻, 还希望了解明天可能发生什么体育事件, 想了解比分背后各种各样的新闻, 如运动员的精力、状态、心理, 赛场上的技战术变化以及记者客观、中肯的技战术分析, 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事实和见解, 得到更多的信息服务和娱乐享受。作为纵横体坛的精英骄子———体育明星的一举一动也受到了受众前所未有的极大关注, 因而, 体育明星的训练、比赛、出行、交友、兴趣、爱好甚至婚恋、举手投足都成为体育新闻争相报道的热点。这一切都对体育新闻的报道内容、方式、角度产生了较大影响, 使体育新闻更具欣赏性、娱乐性、消遣性, 越来越吸引受众, 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内容。

娱乐化及对娱乐化的误读

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 “化”有变化、进化之意,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 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 如丑化、绿化等。改革开放以前, 我们一方面过于强调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 而忽略了其他功能, 尤其是娱乐功能。另一方面, 过于强调体育的政治功能, 把体育政治化了。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对体育新闻的报道上纲上线, 内容狭窄, 形式单调, 风格呆板, 程式化严重, 让人不愿读、不愿看。因此,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本意, 应该是承认大众传媒和体育的娱乐功能, 使体育新闻恢复娱乐属性和功能。体育新闻娱乐化最先由《南方体育》提出, 马上被光线传媒制作的大型体育娱乐节目《体育界》发扬光大。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提出“要让娱乐的旗帜飘扬在体育界的上空”, 并要求所有的节目策划, 所有的版面设计, 所有的包装风格, 所有的经费人马, 每一段文字, 每一篇报道, 每一个专题, 每一次主持, 统统向“娱乐”二字靠拢, 对体育报道进行一次彻底的娱乐革命。 (5) 随后, 其他媒体也纷纷跟进, 娱乐化一时成为体育新闻报道的时尚潮流。娱乐化使体育新闻在内容上得到了极大拓展, 只要跟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和体育明星有关的一切事情都能进入新闻报道的视野和领域, 尤其是体育界的逸闻趣事及体育明星的花边消息更是受到媒体的特别关注。在表现形式上, 更加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和文学性, 且非常注重用图片刺激读者的情感和欲望。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带来的这种报道空间和报道方式的拓展, 使体育新闻更加生动活泼, 丰富多元, 更加喜闻乐见, 贴近受众, 因而受到了受众的极大欢迎, 也赢得了丰厚的市场利润。

对于体育新闻而言, 其娱乐性元素健康合理的表达应该被视作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6) 对体育新闻娱乐属性和功能的认同, 是一种顺应体育和新闻规律的正常回归, 具有必然性。但娱乐有雅俗之分, 在这正常的回归大潮中也常常席卷着一些杂质, 伴随着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误读, 即片面突出体育新闻的娱乐属性和娱乐功能, 而淡化了体育新闻的其他属性和功能。有的体育媒体把无聊当做有趣, 把一些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的媚俗新闻和明星的日常琐事当做主打新闻大肆炒作。有的媒体在娱乐化大潮中逾越了职业道德的底线, 将娱乐化带入了低俗化的泥沼中。如有些报纸的体育新闻版面到处是名人的绯闻、隐私、花边新闻, 似乎除此再无其他可供报道的东西。更有甚者, 有些媒体甚至滑向了色情化、暴力化的深渊。如某媒体在2002年5月出版的世界杯特刊中, 20篇文章的标题常用词汇是“性高潮、性爱、外遇、私生活、非常男女”。其中有两个标题干脆直抒胸臆:“性是迷人的东西”;“世界杯, 忍受没有性生活的日子”。当孙继海和李铁首次亮相英超, 孙继海进了球, 而李铁吃到红牌, 某媒体就用了《初夜:进入或者见红》的黄色标题进行报道。另外, 也有不少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杀气十足”, 仅从新闻报道的标题来看, 就可见一斑, 如《德意志血洗英格兰》、《高丽战车碾过巴林》、《森林狼加时“咬死”国王》等充满了血腥与暴力。这种把低俗化、色情化和暴力化当做娱乐化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说低俗化是由于媒体和记者对娱乐化的理解和在度的把握上的不当造成的。那么色情化和暴力化只能归咎于一些媒体和记者的低级趣味, 不仅如此, 他们还想当然地认为受众也和他们一样低级趣味, 所以, 他们才敢于把色情化、暴力化当做娱乐化, 这实际上是对娱乐化的严重亵渎。目前学术界不少人对娱乐化持批判态度, 原因就在于此。其实他们批评的不是体育新闻的娱乐化, 而是体育新闻的过度娱乐化, 是对以娱乐化之名, 行低俗化、色情化和暴力化之实的批评。受批判的不该是娱乐化, 而是各种形式的“伪娱乐化”和过度娱乐化, 而娱乐化则扮演了“替罪羊”的角色。

迎合与满足:娱乐化的抉择

娱乐化的动因是受众本位。娱乐化不仅仅是当前体育新闻报道上的一个倾向, 在整个新闻传播领域, 乃至整个文化领域都存在着这一倾向。据此有人断言, 我国进入了全民娱乐时代或泛娱乐时代。新闻媒体在对泛娱乐化推波助澜的过程中, 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抓住受众的眼球, 吸引受众的注意, 唯有如此, 才能扩大发行量和收视率, 吸引广告投放, 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 从娱乐化的最根本动因来看, 是受众本位作用的体现, 是新闻媒体对服务对象即受众的追逐。

娱乐化的要义是满足受众。媒体要赢得市场, 前提是赢得受众, 而要赢得受众必须首先满足受众的需求。体育新闻报道满足受众需求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满足受众是迎合受众, 就是想方设法讨好受众, 就是完全根据受众的喜好安排报道内容、风格和方式。而最能吸引最大多数人的注意和眼球的莫过于涉及人性本能的东西, 于是一些媒体就专注于如何取悦和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 并把低级趣味当生动活泼, 把哗众取宠当喜闻乐见, 满足人性猎奇、求异等原始兴趣, 为达目的甚至不惜人为地制造假新闻。中间层次的满足是满足受众表层的合理需求, 它解决的是受众对信息服务的不足感。最高层次的满足包含两个方面, 既要发现和满足受众合理的信息需求, 解决受众对信息服务的不足感, 同时又把受众往积极健康的方向进行引导, 这种对受众需求的满足与浅尝辄止的满足受众的表层需求有很大区别, 更与一味地迎合受众有着本质的区别,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满足。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是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社会责任是媒体肩负的神圣职责。新闻传媒不仅是新闻信息的生产者、提供者, 也是受众的良师益友, 不仅要向人们告知刚刚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体育事实及其背景与发展趋势, 也要培养公众体育意识, 引导公众自觉参与体育活动, 弘扬团结拼搏、公平竞争、锐意攀登的崇高精神和道德品质, 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体育媒体只有真正深入理解和把握住了受众本位的内涵, 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满足受众的需求, 在坚守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 合理增加娱乐元素, 才是真正在走娱乐化道路, 也才能真正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实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是一味地降低格调, 仅仅依靠激发人的原始欲望来获取眼球, 早晚会被受众抛弃。这一点, 已为上世纪中期的美国媒体的发展经历所证实, 如不及时改弦更张, 必然影响媒体的品牌形象, 不利于媒体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①黎莎:《对体育新闻基本特征的探讨》,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4) 。

②郑保卫:《当代新闻理论》,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③孟建、曾小强:《理论转视:文化体制改革历程中的报业发展——兼论报业改革中的“双重属性”问题 (下) 》, 《新闻传播》, 2008 (8) 。

④邵培仁:《传播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⑤秦沈:《娱乐经济下的电视体育节目》, 《新闻知识》, 2005 (1) 。

⑥张名章:《战争、江湖、情色》, 《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叙事》, 《新闻知识》, 2007 (8) 。

娱乐性 篇2

文硕/编著

对话一 与派力营销咨询公司总裁屈云波谈娱乐营销的实际运用

对话二 与叶茂中营销策划公司总裁叶茂中谈生动化广告运动

导 言 将娱乐的力量带进营销

第一章 娱乐并营销着

一、娱乐者的《欢乐颂》

□大众文化的狂欢

□娱乐生活的主流方式

案例与点评:给爱情一声惊喜(通讯业)案例与点评:青春纪念:车票上的情人(运输业)案例与点评:春节冷了“中华第一饭”(餐饮业)□娱乐--金字塔

案例与点评:联想触摸蓝色(家电业)

二、营销者的《借东风》

□营销≠销售

案例与点评:简·卡尔森玩转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运输业)□娱乐营销:商人心中是最装有人民的□N世代:随心所欲的消费行为

□a族:创造消费浪潮

案例与点评:拉登帮美国人卖了什么?(销售业)案例与点评:铱星陨落(通讯业)

第二章 娱乐营销:下一件狂烈的营销突破

一、基点--所有的事业都是娱乐事业

□狂欢世纪,娱乐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

案例与点评:摩托罗拉要造……什么?(通讯业)案例与点评:娱乐时代的商场(零售业)案例与点评:厕所的革命(餐饮业)□生活,要的是感觉和乐趣

案例与点评:什么是本土快餐店不具备的(餐饮业)案例与点评:梁实秋笔下的麦当劳(餐饮业)□娱乐元素优化企业营销

1.色彩

案例与点评:国泰航空的色彩营销(运输业)案例与点评:褪色后的苹果(IT业)2.音乐

案例与点评:诺基亚3310亮相亚太区“快乐无止境”动感音乐会(通讯业)3.形象

案例与点评:莱卡时尚颁奖大典(化工业)4.风格

案例与点评:现代城--麦当娜风格(房地产业)5.主题

案例与点评:奢华不是时尚(珠宝业)

二、法则--营销差异化的全新诉求

□从价值、形象到身心体验

案例与点评:美女香车,诱人心魂(汽车业)□掌握年轻人

案例与点评:耐克网上店:非常地酷(服装业)案例与点评:“麦当劳网吧”(餐饮业)□不断创新

案例与点评:“我的手表感染病毒了!”(电子业)案例与点评:先锋派高尔夫球车:球场上喧宾夺主(汽车业)□揣摩客户的心态

案例与点评:AT&T:在情感指引下(通讯业)案例与点评:音域2000(组合音响)□策略联盟

案例与点评:快餐与玩具(餐饮业)□主题下的多角化

三、动力--快乐就是商机

□快乐形象

案例与点评:手机扮酷秘籍(通讯业)案例与点评:菲利浦手机在消费者眼中排第几?(通讯业)□快乐消费

案例与点评:一路飞一路玩:Rosen的专机娱乐系统(运输业)案例与点评:搞笑餐馆的另类文化(餐饮业)□名牌的传说

案例与点评:左岸,那个幻觉品牌(食品业)

第三章 组织减压: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一、企业戏剧化

□管理是一种表演艺术

□找些乐子:工作的原动力和气氛

案例与点评:安德鲁飓风带给堡中王的礼物(餐饮业)案例与点评:王安电脑的悲剧(IT业)

二、组织学学好莱坞

□从科层化到网络化

□未来的头衔

案例与点评:未来的银行(金融业)

三、企业文化:寓娱乐于工作

□领导艺术:趣味性重于重要性

□CEO也是娱乐总监

案例与点评:豪马公司在意文化中的沟通(汽车业)案例与点评:微软中国怎样为新办公室命名(IT业)

第四章 主题娱乐:体验消费时代

一、从价值和品牌到体验

□生活体验

案例与点评:上课是种快乐的游戏(教育业)□体验营销

案例与点评:列车速度不是最主要的(运输业)案例与点评:土星带你回家(汽车业)

二、让每一件精品都有一个故事

□企业的故事

□把企业写进故事

案例与点评:安妮阿姨的身影(餐饮业)案例与点评:落英缤纷时,故人入梦来(化妆品)

三、回归梦想:娱乐主题

□主题风格

案例与点评:主题商场(零售业)□主题方式

案例与点评:汽车的戏剧(汽车业)案例与点评:联想“问天”:乱花渐欲迷人眼(IT业)

第五章 创造致命诱惑力

一、刺激消费就这么简单

□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迅速下降

□更高的需求层次

□商业活力来自娱乐性满足

二、风情万种才能魅力无限

□新概念:创造流行时尚

案例与点评:“概念楼盘”的概念(房地产业)案例与点评:脑白金“偷梁换柱”(保健品)□高科技:让消费者更轻松

案例与点评:诺基亚5510:轻松享受现代生活(通讯业)案例与点评:洗碗机:难入寻常百姓家(家电业)□情感寄托:弥补心灵的空洞

案例与点评:爱的标志(珠宝业)案例与点评:喜之郎:凝聚最美好的情感(食品业)□个性:以人性为本

案例与点评:黛绰维纳,气度不凡(化妆品)案例与点评:银行卡:体贴而入微(金融业)□互动:让消费者享受自主乐趣

案例与点评:富贵所愿,宝马香车(汽车业)案例与点评:互动英语:e时代的教学先锋(教育业)

三、顺应潮流,还是引导潮流135 案例与点评:时尚轮回:福特再造敞篷车(汽车业)案例与点评:风来潮去超短裙(服装业)

第六章 “第五元素”

一、感官--用什么诱惑你

□视觉冲击力:所有的感觉源于眼睛

案例与点评:蒂法尼的盒子(珠宝业)案例与点评:百事可乐的“阴招”(饮料业)□听觉感染力:制造流行的病毒

案例与点评:爱立信的故事(通讯业)□触觉激活力:爱不释手

案例与点评:“清嘴”的味道(食品业)□嗅觉记忆力:“闻”风而动

案例与点评:虚拟世界里的真实味道(IT业)□味觉吸引力:物不醉人人自醉

案例与点评:奇妙的女性感觉(食品业)□通感向心力:无法表达和抗拒的魔力

案例与点评:Finlandia的前世(酿酒业)案例与点评:广告页上的CEO(办公用品业)案例与点评:两世为人的“奇妙胸罩”(服装业)

二、快感多媒体

□电视--身边时刻的呼唤

案例与点评:耐克的“专业体育精神”(服装业)□广播--永不消逝的电波

案例与点评:播广告播出官司(运输业)□电影--艺术与市场的载体

案例与点评:电影与时装(服装业)□报刊--三维空间在平面上延伸

案例与点评:超级“晚宴”引发媒体激战(食品业)□户外广告--真正的大众传媒

案例与点评:FM365:我为谁心动(IT业)□网络--无所不包的新媒体

案例与点评:音乐充满百事可乐网站(饮料业)案例与点评:五粮液在哪?(酿酒业)

三、多媒体平台

案例与点评:“宝马”广告出新招 网络电影任你瞧(汽车业)

四、娱乐元素之一:娱乐,在宁静中流淌

□图像--身体的梦想和渴望

案例与点评:蓝色怪人(IT业)□模特、明星--生命与美的力量

案例与点评:米卢走穴(家电业)案例与点评:张柏芝折了“东洋之花”(化妆品)案例与点评:迈克尔·杰克逊为纳斯达克开盘(金融业)□卡通--童话不仅属于少年

案例与点评:“酷儿”可不光是“酷”(饮料业)□性感--美丽而暧昧的味道 案例与点评:“不要以为我们是在卖口红和香水”(IT业)案例与点评:“嘘--不要让她知道”(IT业)□建筑--永恒凝固的美

案例与点评:气质高贵才有气度不凡(金融业)

五、娱乐元素之二:娱乐,在流淌中沉淀

□音乐--发自天堂的召唤

案例与点评:金蝶变奏(IT业)□舞蹈--身体的歌声

案例与点评:当化妆品与芭蕾相遇(化妆品)案例与点评:红牛热舞(饮料业)□演唱会--用歌声和面孔打动你

案例与点评:羽泉和另类声音(通讯业)□戏剧--艺术版的金钱游戏

案例与点评:宝姿时装与音乐剧的不解之缘(服装业)案例与点评:皮尔·卡丹包装爱情悲剧(服装业)□动画--闪客帝国

案例与点评:谁杀死了兔子乔丹(服装业)案例与点评:紫光闪烁flash(IT业)□体育--运动无极限

案例与点评:现代在中国玩足球(汽车业)案例与点评:世界杯的机会怎么用?(汽车业)□电影节--最大的卖场

案例与点评:摩托罗拉搭奥斯卡的车(通讯业)

第七章 营销风情:好听、好看、好玩

一、娱乐营销,风情万种

二、营销风情:让产品充满光泽

□形象力

案例与点评:“康师傅”力拒“统一”(食品业)案例与点评:索尼爱立信的动感形象(通讯业)□生动性

案例与点评:宠物手机(通讯业)案例与点评:宝洁“脱”了(日用品)□时尚性

案例与点评:LOFT,世界上最酷的办公室(房地产业)案例与点评:爱立信T65,让你我行我酷(通讯业)□个性化

案例与点评:海尔的“量体裁衣”(家电业)案例与点评:Christian Dior的视觉冲击(服装业)□互动性

案例与点评:周大福的“明月光”(珠宝业)案例与点评:房地产也能DIY(房地产业)□人性化

案例与点评:“伸腿”不是小动作(运输业)案例与点评:人性与灵性的结合(房地产业)

三、卖场风情:让卖场成为磁场

□店内POP 案例与点评:老板明星(家电业)案例与点评:天成败筑城(饮料业)案例与点评:日军投降,红军上岗(餐饮业)□店外POP 案例与点评:纽约公园中的人间天使(服装业)案例与点评:老人节,上网去(IT业)□POP运动

案例与点评:电影广告大篷车(日用品)

四、实战篇:万般风情不离六字真谛

□娃哈哈模式:“明星+歌曲”营销策略

□喜力营销节拍

第八章 广告也娱乐

一、用娱乐打造广告

□2001百事全新主题广告--音乐卡车

□可口可乐的中国新年

□让产品像故事一样流行

案例与点评:猩猩的抗议(通讯业)案例与点评:“松霞恋”的光不好沾(通讯业)

二、倾听广告主的声音

案例与点评:拳王很像皮大衣(服装业)案例与点评:世界最大广告牌变废铁(广告业)

三、为品牌服务

案例与点评:贵州醇扛天然美酒大旗(酿酒业)案例与点评:菲利浦坐错了地方(通讯业)

四、让音乐成为广告的伴侣

案例与点评:金嗓子喉宝的声音(制药业)案例与点评:麦当娜推销Windows XP(IT业)

第九章 形象代言人:让你的面孔告诉我一、熟悉他们--和这些商品吗? 案例与点评:刘欢“当垆卖酒”(酿酒业)

二、面孔的力量

案例与点评:百事可乐的法宝(饮料业)案例与点评:F4出任联想1+1形象大使(IT业)

三、走出代言人误区

□知名度不等于喜爱率

案例与点评:明星夺目,旭日无光(饮料业)□焉能反客为主

案例与点评:华硕电脑选中刘璇“内幕揭秘”(IT业)案例与点评:可口可乐要甩谢霆锋(饮料业)□形象的基石:品质与创意

案例与点评:明星大腕“作秀”京城房地产(房地产业)

四、实战篇:让产品充满人格

□婷美红颜军团全线出击

□与赵本山有缘

第十章 品牌秀:为梦想时代创造品牌感动

一、品牌形象塑造可爱创造魅力

□品牌个性:万绿丛中一点红

案例与点评:流行动物(珠宝业)案例与点评:刘永行请来小魔法师(饲料业)□品牌形象塑造模式

案例与点评:明基的“鳄作剧”(IT业)案例与点评:IBM的“红豹”(IT业)

二、品牌传播:整合营销推广

□诉求情感化

案例与点评:资生堂的5S专卖店(化妆品)案例与点评:老窦酒吧:嘉汇百货的致命吸引力(餐饮业)□创意戏剧化

案例与点评:是克林顿吗?(化妆品)案例与点评:“羽·泉”被茶饮料盗名(饮料业)□整合传播效应

案例与点评:宝洁的三种武器(日用品)案例与点评:比特啤酒的立体化战争(酿酒业)

三、品牌赞助:感情投资

□新沟通运动一本万利

案例与点评:可口可乐与中国龙同庆(饮料业)□该赞助谁

□精彩创意:强大的吸引力

案例与点评:摩托罗拉上世界名校的船(通讯业)□配合媒体

□整合传播

案例与点评:贵州醇冠名赞助“首都高校青年志愿者智力扶贫创业行动”(酿酒业)

四、实战篇:品牌不败

□星巴克:休闲、时尚和生活方式

文艺作品的娱乐性问题 篇3

反对将政治性从思想性里单列出来,很大原因是基于过往文艺作品“政治挂帅”、“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深刻教训,担心导致大量政治意图至上,公式化概念化乃至僵化的文艺作品。这与反对娱乐性标准的理由很相似,人们认为眼下的文艺界似乎有娱乐性过头的倾向,娱乐至上乃至“娱乐至死”,导致格调低下、趣味庸俗的文艺作品大面积流行。

其实,正因为这些偏向的客观存在,才需要文艺评论在这些问题上建立必要的标准。政治性的含义与思想性是不同的。思想可以很复杂,可以有更为深刻与广阔的内涵,而政治倾向则表现得更为简明,可以浅显地被认知。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当然不是这里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思想性标准与政治性标准,并不简单等同于思想正确与政治正确,从文艺评论的纯技术层面来说,这里大概关注更多的,是政治性、思想性如何更为有机地与艺术性相结合的问题。如果一个文艺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是与其艺术性相割裂甚至是相对立的,即使其政治与思想再正确,也是属于失败的文艺作品。这其中的道理,马克思关于席勒化与莎士比亚化的经典表述已讲得很清楚了。

娱乐性被独立地提到文艺评论标准的高度来认识,想必是在文艺发展进入到当代社会以后才出现的。以往,人們的确习惯于将娱乐性放在艺术性里来谈论。例如一个传统的命题“寓教于乐”,原本应是关于政治(教化)与娱乐的话题,而人们却视之为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问题。但是,当文艺发展进入当代社会,特别是进入到文化工业与文艺的大众化消费时代以后,娱乐性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文艺评论面对着文艺作品泛娱乐化的潮流,是应该回避呢,还是直面之,并由此建立自己的标准?健康的文艺评论,即使面对着不健康的文艺作品,也要告诉人们诊治的结果,而不是视而不见。因为这些潮流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你不加理会而得到改善。

同时,娱乐性的含义,也是与艺术性不同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文艺作品艺术性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包括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新。而娱乐性,几乎可以说是与形式探索相冲突的。通常只有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旧的形式,才具有娱乐性。可见,艺术性并不能够包含娱乐性。

文艺评论的要义,在于关注娱乐性与艺术性,以及与政治性、思想性有机结合的问题,而不在于忽视文艺作品的娱乐性。

博物馆娱乐性小议 篇4

“娱乐”顾名思义就是使人欢愉快乐, 从人身体验上来说是一种快乐有趣的活动, 从而可以达到使人身心放松的作用。博物馆娱乐性是强调在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同时, 作为观众自身的体验是一种轻松快乐的正面情绪。

强调博物馆娱乐性的原因在于:首先, 博物馆在具有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他文物资料和科学研究功能之外, 现代博物馆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公众教育功能。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当人的情绪处于正面情绪状态时, 对新事物的学习和认识的效率最高, 同时也最容易产生深入了解的兴趣。正如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博物馆作为与学校不同的非正式教育机构, 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博物馆压根没有观众参观或者参观过后与之前并无二致, 则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其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博物馆的角色也不断变化, 现在愈发成为民众休闲放松的文化场所。有专家对北京一所中学抽样调查关于“博物馆在知识与娱乐二者兼顾的条件下, 你希望娱乐趣味优先, 还是知识教育优先”的问题, 近70%的学生选择“娱乐趣味优先”1。从这个角度看之前的博物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民众文化需求。兼顾博物馆娱乐性是时代的需求。最后, 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博物馆行业未来一定会引入竞争机制, 而如何吸引观众保持博物馆的生机和活力。不断丰富藏品完善陈列之外, 服务也是关键一环。发展博物馆娱乐性是未来竞争的要求。

二、关于“博物馆娱乐性”的误区

(一) 博物馆娱乐性不等于娱乐设施。有学者认为博物馆娱乐性的体现就是简单的增加一些娱乐设施, 比如说:亲子博物馆体验区, 视频观看区包括增加博物馆商店或者其它的一些娱乐设施。对于这种观点笔者认为是十分片面的。这些设施确实都具有娱乐性, 但博物馆娱乐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此。首先, “博物馆是对文物标本进行收集、保藏、研究、陈列、传播文化科学信息, 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2娱乐性是为其教育功能服务的, 孤立的增加娱乐设施可以增加一些欢快感, 但对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并没有多少裨益, 这种为娱乐而娱乐的方式不应该提倡。其次, 笔者认为, 博物馆娱乐性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博物馆之中的氛围。博物馆单纯地强调教育功能或纯粹从教育的角度来安排博物馆的陈列和其他管理服务活动, 往往并不能起到预想的效应, 有时甚至会因观众的逆反心理而使效果适得其反3。国内的博物馆不论类型大体上都有厚重的历史感, 步入其中感觉气氛凝重严肃, 教育气氛浓厚, 除去相关专业的参观者之外, 很难留住观众, 教育效果自然乏善可陈。笔者认为在布展时打破这种严肃氛围, 营造一种相对轻松的馆内气氛。严肃的历史也可以用轻快的方式表达, 易中天先生和袁腾飞先生之所以受到诸多欢迎正是如此;博物馆展览也是这样, 轻松的展览氛围在非正式教育的前体下显得更为适用。另外, 近年来新博物馆建筑规模越来越大, 一方面是和政府导向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和现在博物馆追求大而全的价值观有关系。笔者认为很多小儿精的博物馆反而有更好的观看体验, 例如, 北京艺术博物馆位于万寿寺中, 取若干房间成为展厅。展品不多, 陈列简洁, 但与万寿寺内的古建筑和树木的组合相得益彰。观看之余在寺中小憩别有一番风味。基本没有什么娱乐设施, 但娱乐性已然体现。北京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先生创办的私人博物馆, 面积不大, 但布展以打破传统的分类, 以组合呈现。布置了几个房间还原了古代的房屋格局, 展示了家具、瓷器、书画等元素, 相较单一陈列多了几番趣味。值得一提的是, 门票有几种图案可供选择, 经过打洞, 穿线成为书签。博物馆的娱乐性从此可见一斑。最后, 博物馆官员要放下架子, 以观众为本、服务观众, 使参观者轻松的在馆内踱步有娱乐之感, 辅之以相关娱乐设施在轻松的馆内氛围下以正面情绪接受博物馆的非正式教育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实现博物馆的娱乐性。

(二) 博物馆娱乐性不应仅仅局限于博物馆馆舍内要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这是当代博物馆的趋势之一。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广义博物馆;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 形成集群效应。在博物馆展览的指引下, 观众可以走出博物馆在现实中寻找博物馆陈列的影子。与博物馆起到相互补充, 丰富娱乐性的作用。仅仅把博物馆的娱乐性限制在博物馆馆舍内有很大的局限性。博物馆本身面积有限, 有一些建馆时间较久的博物馆, 面积较小, 改建难度大。为了完善博物馆功能要求只能新建新馆, 而新馆占地面积大位置相对, 难以满足对普通大众的教育功能。走出馆舍的限制, 博物馆的娱乐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例如, 台湾莺歌镇的陶瓷博物馆位于陶瓷老街附近, 这条街历史上就是陶瓷集市一直延续至今。游客可以先去陶瓷博物馆参观然后去陶瓷老街体验这里的陶瓷文化, 也可以现在老街游览, 再去博物馆里追本溯源。如此一来博物馆之行也就变得饶有趣味。陶瓷老街的浏览从侧面补充了博物馆的参观, 使观众的认识具体生动。博物馆的娱乐性在馆舍外得到实现。

三、结论

首先, 博物馆需要具备娱乐属性是当今博物馆馆发展趋势的需求。仅仅充当一个古代遗物遗存保存保护和研究的场所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民众的要求。也与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 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的定义相违背。其次, 博物馆作为非正式教育机构, 娱乐性主要还要为实现其教育功能服务, 与其他娱乐机构不同。营造馆内轻松氛围的和以观众为本尤为重要。最后, 要打破馆舍的限制, 走出馆舍, 落脚于当地文化、与相关机构合作, 以期更好的实现博物馆的地区作用。

摘要:博物馆娱乐性功能近年来已经成为博物馆建设与发展上不可忽视的问题。对娱乐性功能的认识较早就已经有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可能由于社会等诸多原因并没有更深一步的认识。笔者想通过这篇短文, 谈谈自己对博物馆娱乐性功能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博物馆,娱乐性功能,小议

注释

11.曹兵武, 李文昌.《博物馆观察》.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5, 第24~25页.

2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版, 第29页.

娱乐性 篇5

生于娱乐死于庸俗-体育娱乐化的理性思考

从中外体育娱乐化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体育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体育本质的.回归.在社会娱乐化语境下,有效驾驭“娱乐要素”已成为一个赛事或活动运作的关键.体育娱乐化不等于庸俗化,更不同于色情化,体育娱乐化运作应张驰有度.

作 者:陈德林 骆春燕 Chen Delin Luo Chunyan  作者单位:陈德林,Chen Delin(湖南省怀化学院)

骆春燕,Luo Chunyan(浙江师范大学)

刊 名:体育文化导刊  PKU英文刊名:SPORTS CULTURE GUIDE 年,卷(期):2007 “”(10) 分类号:G80 关键词:体育   娱乐化   庸俗化   注意力经济  

“正能量”受肯定 娱乐性待加强 篇6

为此,《综艺报》发起观影调研活动。7月20日,《综艺报》针对影片《洛克王国3圣龙的守护》(以下简称《洛克王国3》)进行了首次观众调研活动,并最终形成观影调研报告。今后本刊将陆续推出系列影片的观影调研,供读者和业界参考。

观影调研概况

本次调研活动在北京传奇时代影城(蓝色港湾店)进行,主要针对该影院2014年7月20日(周日)下午放映的《洛克王国3》。接受调研观众共58人,其中成人28人(包括8名调研人员),儿童30人。

本次观影调查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对整个观影过程进行记录,进而对观影情况进行分析)、随机访谈法(调研员与观众进行映后面对面交流,结合调查问卷进行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观众调研结束后,主持人组织调研人员进行焦点小组访谈)。这种类似田野调查式的观影调研,可以较为真实地了解观众的观影反应和行为,以及对影片的真实看法,以弥补当前线上调研的不足。

观影行为分析

《洛克王国3》于当天14:15开始放映,片长89分钟。整个观影过程,30名小观众大部分时间比较专注。但在影片进行半小时后,一些家长开始犯困,期间有两名成人观众离场;小观众当中,男孩儿的观影专注度超过女孩儿;整场共出现7次笑声(仅限于小观众)。

本次观影调研问卷共设置了8个基本问题:

1、受访者年龄。

调研结果显示,本片的观影主体为家长带孩子一同观看,其中孩子的年龄集中在4-10岁,家长的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上。中学生及以上年龄段的观众较少。观影动机方面,家长更重视影片内容,孩子们则大多看到影片的相关信息后要求家长陪同观看。因而此类影片在角色设置、剧情、台词、音乐、色彩等方面须更多考虑低幼儿童的接受能力。同时,影片创作者不能忽视家长群体的观影诉求,还要重视影片针对家长的营销推广。

2、促成观众观影的主要因素。

从图表可以看出,作为家长主导的观影消费,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是人们获知信息的重要途径;此外“通过他人推荐”是获知影片的另一重要途径,所以影片口碑对观影消费有直接影响。从“电视”上了解影片的观众大多为儿童,少儿频道的宣传更为直接有效。“家长选择让孩子看”,锁定的还是成年观众,他们更看重影片内容和对孩子的积极意义。“到影院临时选择”和“参加活动”两个因素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前者一般会根据当时当地的排片以及现场的阵地宣传品来决定;“参与活动”则指如果有主办方赠送优惠票,或者组织相关亲子活动,家长通常会带孩子一起参与。

3、对《洛克王国3》评价。

此问题主要为了解观众对影片的整体评价。从图表可以看出,选择“一般”的观众占48%,其中大部分认为影片“不好也不差,看看无妨”;39%的观众对影片比较满意。从整个观影过程以及调研情况看,对电影较满意的观众集中在期待影片“有积极意义”的家长,或者对同名网络社区比较了解的小男孩儿。选择对影片不满意的观众,主要集中在小女孩儿,因为不喜片中过多的打斗、作战镜头。

4、 对影片的哪些地方最感兴趣。

这一问题希望了解观众对电影印象最深的地方。在调研中,“正能量”一词被家长观众多次提及。他们希望孩子多看此类电影,并能从影片中学习这一点。选择“正能量”与大部分家长对部分动画电影过度成人化,过度“恶搞”抱有较大警惕性有关。

“开战”部分和一些比较轻松的台词和场景,是影片的主要亮点。很多小男孩喜欢这些片段,包括“修好彩虹桥”“船长牺牲了”等。一部分4岁至6岁的小观众则喜欢电影里“可爱的”“萌萌的”的角色造型。

5、最不喜欢影片的哪些地方?

此问题意在了解观众的好恶,帮助创作者找出不足,为该系列电影的创作提供借鉴。从图表可以看出,较多观众不喜欢片中打斗、暴力的画面。虽然“开战戏”是亮点,但打打杀杀的画面太多,容易造成审美疲劳。部分成人观众认为片中角色模仿“日漫”痕迹较重,小精灵变身的设定类似《数码宝贝》,小伙伴们集体解决问题的人物关系设置又类似《柯南》。另外,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太多,造型特点不够鲜明,小观众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剧情方面,影片前半段过于单调,幽默元素运用得比较生硬,以致部分成人观众看电影时出现了睡觉、玩手机等情况。

6、是否看过之前的两部《洛克王国》大电影或接触过同名游戏。

此问题主要想了解影片的同名网络社区用户以及该系列之前两部电影观众的转化率。从图表可以看出,65%的观众之前没有看过《洛克王国》电影,大部分观众对《洛克王国》网络社区和电影都不了解,影片的营销推广力度仍需加大。

7、最近还想看哪部动画电影?

此问题意在了解观众最喜欢的动画电影类型。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观众更喜欢好莱坞风格的动画电影,包括《冰雪奇缘》《神笔马良》《里约大冒险》等。大部分家长也将此类动画电影作为第一选择。影院没有国外动画电影在映才会选择国产动画。调研过程中,有两名儿童选择了《变形金刚4》,分别为4岁的女孩儿和7岁的男孩儿。这说明,当前大部分动画电影创作者秉持的“低幼”观众定位并不准确,老少皆宜的合家欢电影更有市场。

8、你是否喜欢3D动画电影。

这一问题主要想了解观众对3D动画电影的看法,以及佩戴3D眼镜是否会影响观影选择。从图表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观众没有填写这一项,说明他们对“3D”并不特别看重。有17%的观众对3D电影持“无所谓”的态度,对3D眼镜并不十分介意。他们更关注的是影片内容。另外有17%的观众选择了不喜欢,儿童观众普遍认为长时间佩戴3D眼镜会不舒服,而佩戴近视眼镜的观众则认为看电影时佩戴两个眼镜不太方便。也有少数观众比较喜欢3D动画电影,不介意佩戴3D眼镜。

焦点小组访谈总结

最后,调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切身观影体会,并结合个人观察、与观众的面对面交流和调查问卷分析等,进行了焦点小组交流。主要意见集中在以下方面。

较之该系列的前两部电影,《洛克王国3》主题的“正能量”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方面,这与当前部分国产动画过于“恶搞”,引发部分家长不满有极大关系,应引起动画电影创作者和出品方的重视。但影片的娱乐元素和艺术感染力仍有待加强,比如故事桥段、台词设计、情绪铺垫与笑点设置等方面均需改善。89分钟的片长,全场只出现七、八次笑声,且集中在小观众群体,显然对于“萌”“笑”“欢乐”——动画电影吸引观众的三大元素的运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影片角色设置过多,形象不够突出,小观众的观影感受不够深刻,大观众则容易走神。影片对“日漫”风格的模仿痕迹过重,故事的节奏感不强。此外,影片视觉上的艺术感染力较弱,比如画面整体偏暗,在本来就很幽暗的影院环境中很难让观众有兴奋感,只有最后彩虹再现,天空变蓝,草木变绿的时候,观众才重振精神。

就影响观众观影消费行为的因素而言,国产动画电影过于依赖电视台的少儿频道。但此次调研结果显示,对成人观众来说,社交网络媒体和线下亲子活动显得更为重要。此外,对于主打低幼观众的动画电影来说,某些重要的育儿类线上平台,比如“妈妈树”“宝宝树”等,也应引起片方重视。

对于业界和片方比较关注的3D问题,通过调查发现, 8岁以上的小观众更看重视觉冲击力,对3D效果比较认可,也不介意佩戴3D眼镜。而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角度,对4—8岁的小观众佩戴3D眼镜的较排斥。这些年龄较小的观众佩戴一个多小时的3D眼镜的确容易产生疲劳感,且他们会对有冲击力的3D视效感到害怕。这要求片方更加明确影片的观众定位,最好有2D和3D两个版本供观众选择。同时,影院应选用更为轻便的超薄3D眼镜,以提升观影舒适感。此外,最好选用一次性眼镜或将普通3D眼镜做消毒处理,以打消家长在卫生方面的顾虑。

(钟嘉欣、沈亚鸣、朱婷、李庆对本文亦有贡献)

小议《红楼梦》的娱乐性 篇7

《红楼梦》作为我国经典的章回体小说, 一直以来都以其深刻性和多义性, 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学爱好者为它哭, 为它笑, 为它嗟叹, 为它哀怨。无论是艺术上, 还是思想上, 《红楼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品透射出的魅力令广大读者着迷痴狂。它在每个层次都有忠实的读者群:对于先锋们, 永远先锋;对于时尚者, 永远时尚;对于少女, 永远少女;对于忧患老人, 永远地老天荒。小说的魅力正是在于它迎合了广大读者的审美趣味, 正如《红楼梦》第一回中所说: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甚少, 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因而曹雪芹便借贾雨村之言衍生出一段故事来, 一方面, 可使闺阁之事流传, 再者可欢娱世人之耳目, 给人消愁解闷。这决定了《红楼梦》中定有一番趣味。

新的时代赋予了作品新的内涵, 《红楼梦》在新时代的舞台上, 继续演绎着华美篇章。台下的观众来匆匆, 去不舍, 留在心中的永远都是抹不掉的一丛丛绿色。其中, 它表现出的娱乐性是历代读者所热衷的焦点。文本主要从作品中的娱乐活动、故事片段的渲染、趣味画面的描绘以及格调的渲染四个方面, 来剖析《红楼梦》的娱乐性。

二、娱乐的界定

1.娱乐的广义概念

娱乐, 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给予接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娱乐可以分为生理层次和心理层次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侧重于满足人们单纯的感官需要, 是由视觉听觉等引起的生理快感;后者主要侧重于主体情感的投入, 这种娱乐能引起精神上的震撼和思考。本文所谈娱乐, 侧重于后者, 是比较高级的娱乐, 即健康的向上的能够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娱乐。

2.文学的娱乐性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 具有明显的娱乐性。著名文论家韦勒克说:“文学给人的快感, 并非从一系列可能使人快乐的事物中随意选择出来的一种, 而是一种‘高级的快感’, 是一种高级活动, 即无所希求的冥冥苦想中取得的快感。”文学的娱乐性, 是指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意象, 优美的意境, 积极健康的情趣, 使人产生感觉的快适和情绪的激动, 获得精神层次的愉悦和满足, 工作和休息得到调节, 从而解除疲劳, 恢复精力, 陶冶性情, 提高精神境界, 更好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改善生活质量。简而言之, 文学的娱乐性, 就是文学活动使人们获得快乐、有所提高的效用。当然, 也包括生理快感和心理快感两个方面。鲁迅在20世纪之初接受了西方文学观念后, 指出:由纯文学上言之, 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 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他强调的正是文学所包含的娱乐性, 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种娱乐性越能发挥到妙处。

三、《红楼梦》的娱乐性

1.娱乐活动的描写

《红楼梦》中的娱乐活动是一个兼容赏戏、听书、行令、掣签、吟诗、游园、作画、说笑话、对对联、猜灯谜在内的多姿多彩的群体性活动, 这是一个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独特舞台。这些娱乐活动表现了《红楼梦》里众儿女的才情, 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风采, 也采取不同人物的精神风采, 也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价值观与理想追求。对于读者而言, 这些活动充满意趣与挑战, 自己在领略经典写作手法与技巧的同时, 也充分享受到了自己心灵世界独有的那份充实。

2.故事片段的渲染

除了一些大型的娱乐活动, 作者还经常运用一些暗示性的语言, 通过想象、夸张、巧合、误会、悬念等表现手法, 编织出新奇有趣的故事情节, 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营造娱乐性。在作品开端, 作者就为我们巧妙地安排了三则充满传奇象征色彩的梦幻故事。一是顽石造劫历世的故事;二是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前世生缘, 后世续缘的故事;三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故事, 这些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从作品本身来看, 无疑为后面的内容作了铺垫, 埋下了伏笔。对于读者而言, 一下子面对如此浩渺的时空, 如此传奇的境遇, 不觉会有飘飘然, 进入作品之感。这很好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趣味画面的描绘

随着情节的发展, 作者还为我们展示了一些意趣横生的小画面。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几处刻面。我们从场面中首先看到的是趣, 结合作品的总体基调, 我们不难领悟到趣后面的悲凉。文学的娱乐性正是通过作品向读者传达这样的高级情感, 由视觉进入内心, 引发心灵的感触。

4.格调的渲染

在作品的格调上, 《红楼梦》属于悲剧, 作者自己形容,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根据脂评说, 曹雪芹写到这儿大哭一场。写到那儿也大哭一场, 可见其悲。但作品处理悲情的场面很有特色, 别有一番娱乐成分。如晴雯之死、玉钏释怀等场面。

四、结语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年间, 历经漫漫时光, 一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作品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就小说艺术而言, 可以说, 在我国众多的小说中没有与之比肩者, 在世界小说名著中也自有其一席之地。在思想上, 小说体现出了极强的深刻性, 他是18世纪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 表现出了反封建与追求民主自由的主题思想。这很鲜明地体现了《红楼梦》的价值所在, 之所以众多的读者把研究《红楼梦》当作毕生的事业来经营, 也就不难理解了。

浅谈网络语言的娱乐性 篇8

1、网络语言的定义及类型

1.1 定义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交际中产生,并在网络空间里得以广泛传播的新型交际语言。网络语言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网络语言就是与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或特定行业用语。狭义的网络语言则是专指网民在网络交际中常用的词语和符号,简称网语。本文对网络语言的探讨主要是针对狭义网络语言而言的。

1.2 类型

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时代下兴起的沟通载体,网络热词层出不穷。现从网络语言的组合形式上大致分为数字类、符号类、混合类、汉字类、字母类五种类型。

1.2.1 数字类

数字类网络语言主要是由一个或多个数字组合而成, 就是利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表达特定的意义。比如 :0字部, 065即原谅我 ;1字部,1573即一往情深 ;2字部,200即爱你哦 ;3字部,3731即真心真意 ;4字部,460即思念你 ;5字部,521即我愿意 ;6字部,609即到永久 ;7字部,771即亲亲你 ;8字部,881即抱抱你,9字部,94就是。在最新上映的电影《同桌的你》中女主人公周小栀答应林一当她男朋友的时间,第一次是5分钟,第二次是21分钟, 第三次是13分钟,第四次是14分钟,这数字组合起来就是5211314,即我爱你一生一世的谐音。5211314是现代网络用语,在网络上为了方便,所以5211314也就成了我爱你一生一世。这数字现在已经普遍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可见, 数字类网络语言表达简便、快捷,沟通的双方对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心照不宣,因此在网络上,电影里,生活中均得以广泛应用。

1.2.2 符号类

由于网民们无法看到和表现表情,为了幽默和形象的表达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表情意味和形象色彩的符号。如表示笑脸的符号有 :^_^(哈哈)、:-)(微笑 )、:-D(开口大笑 )、^_^ (温和有礼的笑)、 ^.^ (含蓄优雅的笑)、;-) (媚笑) 等。表示不高兴的符号 :( 可以任意组合 ) %&#*%^@#%#*%^*&@%^#$ (表示心情不好)、>_<(抓狂)、:-((不高兴)等。符号类网络语言多用来表示网民要表达的情态动作,主要以模拟人的头面部某个表情动作或其他手势为目的,生动有趣,让人愉悦。

1.2.3 混合类

混合类主要是根据实际需要对数字、英文字母、汉字进行任意组合,形成表达所需要的词汇,以期达到网络交际的效果。如目前网络上很流行的一道数学题,这是一道逻辑思维题 ,求各位解答875E 764D 653C —— 431A横线处该填什么?横线处该填542B,翻译过来就是 :我是2B(指年轻人,北方方言,骂人的意思)。这道题的答案达到了整人的效果,同时能让网民们娱乐对方,这也正是网络语言的魅力体现。网络中,只要在不影响沟通的前提下,各种材料可以信手拈来,任意组合,显示出很大的随意性。如“有事请call我”、“3Q(Thank you,谢谢你)”、“8要(不要, 表否定的态度)”等等,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1.2.4 汉字类

汉字类网络语言是以汉文字为基础的构造的网络词汇。 主要来源于方言、谐音、叠音、汉语新词、旧词新义等构词手法。如不晓得(四川方言,不知道)、灰机(飞机)、伊妹儿 (E-mail)、俊男靓女(帅哥美女)、楼上(前一个帖子或上一个帖子)、饭饭是叠音化(吃饭)、灌水(随便乱发文章) 等等。现在的网民喜欢利用现有的词汇材料将其歪曲解释 , 增加其新的意义。这些意义一般都诙谐幽默,但往往与旧义无关或相反。比如,可爱是指可怜没人爱、讨厌是指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等等。正如此,许多词语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显得调侃味十足,比其本意更招人青睐。

1.2.5 字母类

字母类网络语言则主要由一些字母组合而成,比如汉语拼音的缩写,TMD(他妈的);英语字母的缩写,GF(girl friend,女友)等等,字母类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很适应现在年轻人在网络交际时所追求的简洁、方便、快捷的效果。 由于网上交流的瞬时性,也决定了网民必须用最快捷的方式将自己的思维付诸文字。

2、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交流的基本要求就是方便、快捷。在网民看来,只要能表情达意、方便、快捷的词语就是好用语,就可以积极使用,即使它不符合传统的语言规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

2.1 网络语言交流的开放性

当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感到有压力的时候,或遇到某些难以启齿事情的时候,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舒缓情绪, 并经常会压抑自己,所以人们就会在网络中宣泄情感,畅所欲言,释放现实社会生活中被压抑的情感。因为网络空间是个开放的、自由的、虚拟的、匿名的公共舆论场所,大家互不相识,但是却可以毫无忌讳地进行交流,自由不受约束。 而且网际交往追求速度以及网民抱着“网上随便交往一下而已”的心态,这就使得网络语言情感表达更为开放、自由。

另外,网络环境也是网络语言开放性的最重要原因。现实生活中个人评价要受到外貌、言谈举止、身份、经济水平、权力等影响 , 网络则颠覆了这些影响。网络的平等性、 匿名性、虚拟性消弭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障碍 , 个人可以更随心所欲地表达 , 暂时置一些现实规范于不顾 , 无需担心身份和面子以及自身的言论安全,从网络中获得宣泄和释放。可见网络的自由、开放的特性,为网民提供了宣泄的出口,找到了可以自由挥洒的空间。

2.2 网络语言输出的即时性

网络交际可以使双方的互动瞬时完成,也就是双向交际的即时互动性。网民非常注重信息传递的效率,网民们为了追求输入的高速度,使网络交际更富有人情味和形象性 , 于是就创造出网外人不好理解的新词。网络覆盖全球,即使分布在五湖四海,通过网络即兴的交谈,交流就可以瞬时完成。

2.3 网络语言表达的口语化

网络语言是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网民们在交流时是脑子里想到什么就马上写什么,加上追求输入速度,表达时基本上是一种没有经过很好整理的口语。这就好像是两个人的日常对话,是很随意性的,不注重语句的规范性,只要对方理解其中的意思就可以。因而网络语言具有口语的句子简短,通俗易懂,结构松散的特点。另外,网络语言中还存在大量的语气词和各地方的方言词。比如 " 啊 "、" 哈 "、 " 咧 "、" 啵 "、“呢”等,语气词的效果不仅可以增强聊天的语气,弥补短语句情感表达的不足 , 还在会话语篇中起到话语标记语的作用,使语篇连贯。各地区方言虽不同,但有些特点鲜明,适用范围广,以其独有的魅力被网民青睐。比如网络上把“人”字读成“银”的地方有很多,有辽宁,四川…… 但是“大好银”是标准的辽宁方言。

3、网络语言具有娱乐性的原因

3.1 追求娱乐

人对快乐的追求与生俱来,对快乐的追求永不止步 ,而且人的需要永无止境 , 处于不断的动态过程中 , 快乐转瞬即逝 , 一种快乐的需要满足后 , 更高层次的快乐需要立即产生 , 因此 , 人会源源不断地追求快乐。而网络语言的趣味性是满足快乐需要的一种方式。

3.2 自我解压

网络匿名制使交际者身份抽象化、交际双方的地位平等化、言语行为和责任分离 , 这就大大减弱了语境对言语行为的约束力 , 使得交际者心态更轻松 , 少顾忌。网络空间的自由与无拘无束,使网民尽情地畅所欲言、释放压力、反叛、颠覆权威。在虚拟的网络中,网民们身份虚拟,相互之间不太了解,都来虚拟的世界中排遣压力、追求娱乐,传递着社会大众面对生活的复杂、无奈与压力时逐渐由紧张、焦虑到平和、乐观的心理过程。

3.3 交流便利

网络覆盖全球 , 把五湖四海的人联系起来 , 把想参与网络交际的人集中到虚拟的网络中 , 网络交际空间具有无限的开放性 , 使得网络交际时空无阻碍。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的交流功能,即经济实惠,又方便快捷,网民可以在网络中随心所欲地交流,记录生活情感。

结语:

《开心方向盘》的娱乐性解析 篇9

2001年7月21日, 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省交通厅、江苏省公安厅联合打造的江苏交通广播网正式开播。在“创造更美好的汽车生活!”的办台宗旨的驱动下, 一档由两名年轻主持人主持的栏目——《东西南北侃大山》诞生了, 《东西南北侃大山》就是《开心方向盘》的前身。栏目的内容以趣味笑话为主要内容, 两位主持人幽默风趣, 在音效的穿插应用、角色定位和转换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尝试, 栏目的收听率一路飙升。

广播人有句话经常挂在嘴边叫:“常变常新”, 娱乐节目面对活跃的听众群体更应如此。在各行各业多元化的社会里, 媒介竞争已经演变为品牌的竞争, 电台的节目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体现交通广播的特色, 更好地切合开车人的生活, 《东西南北侃大山》于2004年初改版, 在保持节目基本形式不变的情况下, 栏目名称改为《开心方向盘》, 同时也改变了“片花”。此时, 两位年轻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日趋成熟, 节目的经营、与听众的互动也有了明显的改进, 开始借鉴其他媒介和节目的长处, 结合自身的实际加以融合, 最终在听众面前呈现出一档高水平的谈话类幽默娱乐栏目, 深受听众的欢迎, 并得到广播业界的认可, 该栏目已连续三年获得“江苏省电台最受听众喜欢的十大品牌栏目”称号。

一、节目的娱乐性分析

一档广播栏目的成功, 最主要的是能够吸引一大批忠实的听众。中国传媒大学丁俊杰教授认为, 节目吸引受众需要三个层次:必听性、可听性、耐听性。在这三个层面, 《开心方向盘》非常出色地演绎了一档优秀幽默娱乐栏目的成功之道。经过多年来对该栏目的跟踪收听, 笔者总结出《开心方向盘》得以成功的主要因素。

(一) 主持人

“主持人是节目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2) 一个电台要提高收听率, 就离不开一批优秀的编辑、记者和主持人。编辑是幕后英雄, 记者要奋战在一线, 而面对话筒的主持人则是最受关注的角色, 所以主持人的形象往往左右着听众对一个栏目甚至是一个频率的评价。一般说来, 主持人应该有个性、沉稳大气、活泼机敏、热情洋溢, 有优异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要热心公益事业, 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开心方向盘》的两位主持人 (程鸣、梁爽) , 一位是天津人, 一位是北京人, 北方人特有的口音和幽默潜质在两人身上得到了精彩展现, 二人在大学期间所积累的艺术社团经历和超强的语音模仿能力使他们主持这一节目如鱼得水。主持人经常模仿各地方言、用外国人的语气说中文、用相声的艺术手法讲笑话, 令栏目增色不少。作为一档幽默搞笑类的娱乐栏目, 为了取悦听众, 难免会拿一些低俗的话题作为调侃的素材, 每每如此, 在听众获得愉悦之后, 两位主持人都锋回话转, 强调应以社会责任为重, 倡导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主持人所具备的这些素养是节目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 栏目风格

风格即栏目有别于他人的特别之处, 只有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才能更好地展示个性、才能显现栏目的个性化, 并为受众所接受。交通广播开始之初, 交通广播给受众的印象是共性的, 仅听声音, 人们几乎分辨不出是哪位主持人, 甚至是哪家电台的节目。《开心方向盘》突破了这一囿限, 主持人宽厚爽朗的声音特色、幽默搞笑的讲述方式以及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 让听众一打开收音机就可以鲜明地分辨出这一栏目。

不仅如此, 栏目的这一特色也使之俘获了一批忠实的固定听众群体。这反过来也说明:这样一个忠实听众的固定意味着栏目风格的形成, 从理论上说, 栏目的风格越富有个性化, 所形成的固定收听群体就会越庞大。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这一栏目拥有众多忠实听众的原因了。

(三) 与听众互动

“互动是娱乐的特质, 是娱乐化的客观要求。” (3)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和播出形式的变化, 即时的互动方式已经成为广电行业激烈竞争的必要手段, 各个电台都在积极发展互动的传播方式, 拓宽听众参与节目的渠道, 使播出的节目更加贴近生活, 更加喜闻乐见。按照以上要求, 《开心方向盘》运用短信参与的互动方式, 在节目中号召广大听众给节目留言, 把身边的幽默趣事发给节目, 这样一方面可加强与听众之间的互动, 提高受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一批忠实的听众;另一方面, 从这种互动方式中获取的讯息, 贴近生活, 可以成为节目的素材, 丰富节目的内容, 在强化受众参与意识的同时, 也使整个节目显得立体、生动。

除了短信互动方式之外, 《开心方向盘》还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介的优势, 节目主持人在江苏交广网的官方网站上都开设了自己的博客, 听众可以在博客上留言表达对栏目的观点和看法, 增强与听众的互动性, 甚至还可以提出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开心方向盘》的另一网络互动平台是《开心方向盘》网络论坛和西祠胡同社区的建立, 与以主持人为主导的博客不同, 网络论坛则是听众的“自留地”。运用论坛这一形式, 听众可以在其中交流节目的收听感受, 分享生活经验, 这样, 无形之中就强化了听众作为节目传播对象这一共同群体的凝聚力。

当然, 作为交通广播的一档节目, 它的听众大部分是行驶在路上的开车人, 而开车人最为关注的就是路况信息, 在这方面《开心方向盘》发挥了交通广播的传统优势, 在节目中及时地发布最新的路况信息, 这些信息部分来自政府交通部门的权威发布, 更多地则来自广大车友和听众的即时反馈。这样, 整个节目在给听众带来娱乐加大节目实用性的同时, 也增强了节目的“必听性、可听性、耐听性”。

(四) 宣传题头和“片花”

“广播是凭借声音取胜的媒介形式, 广播声音包括的语言、音乐、音响效果都具有表情功能。” (4) 而其中片花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档广播节目的“片花”不仅要起到装饰、点缀和美化的作用, 更应融入到整个节目的内容之中, 成为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节目的片花可以起到以下两种作用:一是提升内涵, 让片花成为节目的灵魂。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 片花能概括或引领出节目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的东西。二是成为节目的向导, 奠定整个节目的基调。小小片花不仅能深化节目内涵, 而且能使听众感知到节目的特色定位。” (5)

《开心方向盘》的“片花”吸收了当前中国最为流行的娱乐元素, 结合交通频率特色, 在娱乐听众的同时, 也把节目特色传递给听众。整个节目主要有三个:题头“片花”、半点广告后的“片花”和结尾“片花”。总的来说, “片花”在广播节目中作为节目的有机构成, 起到统领和串接整个节目和调节时间的作用。《开心方向盘》题头“片花”构成如下:出自赵本山小品“出租司机, 司机中的战斗机”、流行歌曲的“我不是黄蓉, 我不会武功, 我要是高手就把马路全清空”、正在热播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的经典台词“排山倒海”、广告语“《开心方向盘》, 听听更健康, 我也听《方向盘》”, 配上欢快的背景音乐, 简洁、明快, 点石成金, 朗朗上口。节目的中间“片花”则以黄梅戏的基调唱出了节目的主旨:“这是一档纯吹牛的节目”。而结尾“片花”则以荒诞的方式, 简单介绍了节目的制播状况和工作人员。这三个“片花”有说唱、有对话, 制作精致, 百听不厌。

这些娱乐元素的加入, 让听众在听完这些“片花”之后就不会忍不住捧腹大笑, 一方面提升了节目的娱乐氛围, 仅“片花”就成为该节目的一大亮点, 使听众百听不厌;另一方面, “片花”的娱乐趣味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开心方向盘》的娱乐宗旨, 也在无形中强化了节目的认同感。

(五) 节目的延伸形式

优秀的节目必然会产生很多的连带效应, 这要求媒介的经营者充分发挥经营头脑, 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案例莫过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所衍生出的天娱传媒。必须承认, 作为“夕阳媒介”, 广播所能产生的连带效应与电视不可同日而语。但《开心方向盘》在开拓节目衍生形态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作为一档纯吹牛的侃大山节目, 两位主持人的嘴皮子功夫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由于节目本身的播出就是借鉴中国的传统艺术——相声的形式播出的, 这为节目的落地转型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前提条件。近年来, 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北京德云社成为大众娱乐的又一新宠, 顺应这一趋势, 《开心方向盘》因地制宜, 在南京开办了一家开心茶馆, 定期为茶客表演相声。除有两位节目主持人登台献艺之外, 还会定期邀请国内知名的相声大师前来汇演, 同时, 为了提高茶馆的知名度和主持人的艺术水准, 两位主持人还拜著名相声大师李金鹏为师。开心茶馆为《开心方向盘》提供了一个实体, 它借助节目展开宣传, 使节目的广播听众转化为茶馆的观众, 使节目的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从另一个角度看, 茶馆的观众的形成也使节目的互动性得到增强, 这种互动除了听众和主持人之间的交流之外, 听众作为一个次级群体在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向初级群体的转化。

除经营开心茶馆外, 《开心方向盘》节目主持人还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演出, 这些节目延伸的活动在宣传节目、提高节目知名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节目的经济效益。

(六) 借鉴其他媒介

新媒介理论认为任何一种新媒介都是在已有媒介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会吸收已有媒介的优点并开创出新的传播形式。笔者认为, 媒介变形的这种借鉴不仅表现在新媒介方面, 传统媒介也会借鉴其他媒介的长处来发展自己, 媒介借鉴是相互的。

如前所述, 《开心方向盘》借鉴了相声、戏曲、广告、电视剧的娱乐元素, “这是一档纯吹牛的节目”, 要“吹牛”必须有“吹牛”的素材, 节目的素材从何而来?除了在节目互动中听众以短信形式发回的幽默趣事之外, 大部分素材来自《读者》杂志中的幽默笑话, 这是广播节目向更为传统的纸质媒介借鉴的表现。

另外, 《开心方向盘》借鉴其他媒介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培养了一大批忠实听众:“开饭”。看过电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的观众一定知道每位超女的“粉丝”都有一个特定的称呼, 如超女周笔畅的支持者被称为“笔迷”、李宇春的“粉丝”被称为“玉米”。而《开心方向盘》就借鉴了这一创意, 形成了听众的昵称——“开饭”, 即《开心方向盘》节目的“粉丝”。而且根据地区的不同又对之加以细分, 如南通的“通缉犯”、无锡的“稀饭”、扬州的“炒饭”等, “开饭”的形成强化了听众的群体认同, 凸显出了节目的娱乐特色, 丰富了节目的播出内容, 增强了听众反馈, 也深化了节目内涵。

(七) 辅助音响和背景音乐

与电视相比, 广播虽然能给人更广阔的遐想空间, 但其表达方式却不如电视节目丰富多彩, 一位“老广播”曾经说过:“广播就是用语言和音乐为受众搭建的一座充满想象的平台。”由此可见, 广播需要精美的语言和相得益彰的音乐来丰富节目内容, 甚至可以说:广播永远离不开音乐。广播节目中的配乐可以看作是广播与音乐两门学科中的“交叉学科”。音乐在烘托节目气氛、渲染情绪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广播音响不是纯自然音响, 它是按照制作指导思想选择采录和处理的, 是服务于整个节目的。” (6) 节目的特点决定配乐的风格。作为一档娱乐搞笑节目, 《开心方向盘》的配乐自然要求欢快愉悦。因此, 节目制作者特意选择了《feel you m an》作为配乐, 这首音乐旋律夸张、节奏感很强, 很适合节目的播出风格。不仅有配乐, 《开心方向盘》还结合自身特色, 制作了一个笑声特效, 在每一个话题讲完之后播放。这一音效的加入在听众听觉上给予支持、加强, 使节目变得更丰满、更立体、更具幽默潜质。

(八) 共同情境的建立

按照媒介事件理论, 传播媒介经常参与传播由社团或政府组织和倡导的某一事件, 通过自身的传播影响来吸引受众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媒介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营造一种你我都在场的虚拟情境, 以此来吸引更多和更为深入的受众参与。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认为:“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 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集合体。它不仅包括家人、朋友、邻居等初级群体, 也包括具有某种属性的间接社会群体。”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驾车族、上班族, 凡是以共同活动为基础的人们都可以成为某一特定群体。群体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群体成员间具有很多的相同特点, 所以成员间能相互沟通并产生共鸣。

对于共同情境的建立和听众群体的培养, 《开心放向盘》也有独到的方法。节目中两位主持人在所讲述的笑话中经常会涉及自己的同事和领导, 以一种随意的谈吐方式营造一种与受众分享共同经验的氛围, 如经常被作为笑料的是交广网整点新闻的女主播王瑶的长相, 在一次不经意地“嘲笑”了王瑶的长相之后, 每逢遇到要渲染某一女性的长相有多么难看时就会拿之与王瑶作比较, 以此来加强娱乐效果。这样在听众众就形成了你我都在场的共同情境, 在心理上把听众拉进以“我们”和“交广网”为主体的虚拟群体中。

上文述及的“开饭”群体, 是以共同收听节目为纽带而形成固定的收听群体, “开饭”们也会形成以“我们”为主体的群体意识, 由于“我们”都喜欢《开心放向盘》, 所以“我们”就可以分享“我们”的经历和感受, 所以“我们开饭”就是一个群体, “我们”就必须按时收听节目, 并与群体中的其他人进行交流。

(九) 节目经营

“传媒业的竞争, 实质是争夺受众注意力的竞争, 广告客户之所以投放广告费用正是用来购买广大受众的注意力资源。” (7) 对受众的吸引使传媒与广告传播具有互通性, 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广告与大众媒介的传播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利用创意产生能够达到商业目的的信息。

“广告需要传播, 传播离不开媒介。” (8) 广播是广告的传播载体之一, 它以其特有的消费优势占有一定的广告投放率, 广播节目是广播传播的内容主体, 广播广告依附于广播节目而存在, 不管广告的制作如何精良, 如果没有节目的支撑而一味“轰炸”, 也就没有听众愿意从头至尾收听。节目与广告之间是“皮与毛”的关系,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节目是广播的立身之本, 广播节目是广告营销的灵魂, 没有好的节目, 也就失去了受众的关注, 意味着广告销售将失去有力的依托。因此, 好的内容是节目经营的关键。

《开心方向盘》以创新的节目形式和内容赢得了极高的收听率, 这显然为吸引广告客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当然, 《开心方向盘》的节目经营并不只是广告。节目冠名、互动短信资费都成为节目收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借鉴电视贴片广告, 《开心方向盘》开创出一种新的广播贴片广告形式, 即在正常的节目播出过程中, 在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之后都要以贴片的形式播放一条通灵翠钻的广告, 这样的广告播出形式并不打断节目的正常播出, 而是像一个商标贴于节目的表面。而且播出的通灵翠钻的广告制作精美, 具有很强的听觉观赏度, 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在无形中包装了节目。除广告外, 节目盈利还有上文提到的实体———开心茶馆, 茶馆的经营借助于节目的人气和著名相声大师的加入日益红火, 而且茶馆的成立弥补了南京市民爱听相声却又缺少现场聆听机会的缺憾, 所以开心茶馆受到了百姓的追捧。

这里, 笔者要着重提到的是江苏交广网在全国首创的一种新的冠名方式——主持人冠名。主持人冠名是继节目冠名之后充分发挥节目经营资源的又一大创新, 这是一种多赢的行为。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节目的收益, 宣传了广告企业, 而且主持人冠名也宣传了主持人, 提升了主持人的知名度。节目中两位主持人的冠名也体现了交通台的特色, 冠名单位都是汽车企业, 冠名之后两位主持人名称分别为:南京依维柯跃进梁爽、MG明爵程鸣。

二、娱乐化反思

“广播作为大众媒体对社会肩负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 (9) 选择合适的手段是取得良好宣传效果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曾经说过:“宣传得好, 使人愿意接受”。这是一个一直困扰大众媒介的难题, 而在“新媒体”丛生的信息社会, 广播面临的困境更加严峻。于是在当今全民娱乐的大众时代, 娱乐化成为众多媒体追求效益的不二选择。但“娱乐化自然是‘宣传好’的一个立竿见影的手段。娱乐是手段, 寓教于乐才是目的。假如本末倒置必然导致广播节目一味嬉闹娱乐, 一味献媚邀宠, 思考全无, 启迪全无, 最终必然遭到听众的唾弃。” (10)

《开心放向盘》把广播节目娱乐化定义为满足大众需求, 抚慰人们浮躁的心灵的必要手段, 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提高媒介的竞争力, 也许这是个很好的借口, 但绝不是个完美的理由。广播作为大众媒介的使命要求节目在娱乐听众、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肩负起新闻宣传的责任、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积极引导广大听众走上健康和谐的生活道路。

参考文献

[1]、陈莉:《广播电视概论》, [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3]、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导论》, [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4]、董悦秋、赵炳:《广播电视节目管理》, [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

[5]、宋友权:《中国广播受众学》,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8

[6]、潘力、王宏:《新广播媒体经典案例剖析》,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7]、宫承波:《新媒体概论》,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娱乐性 篇10

体育表演市场是体育产业的主要支柱。在北美、西欧、日本,其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列。虽然体育产业化的历史还不到百年,但其发展速度远超过其它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的产值在4000亿美元左右。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到“十一五”末,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2220亿元人民币,占GDP总量比重虽有上升但仅为0.55%,与欧美发达国家有近10倍的差距。因此我国的体育表演市场是一个有着巨大提升空间的市场。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开发体育表演市场,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课题。

2 竞赛性、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比较

体育表演是体育与表演相结合,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和动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体育内容为表演素材,融体育、音乐、舞蹈及表演于一体,为促进人体健康、体现体育情感、展示体育精神及反映体育生活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文化形式。根据体育表演的不同特点,有学者将其分为竞赛性、娱乐性体育表演以及健身性、竞赛性、娱乐性体育表演,本文则将其分为竞赛性、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两类。

2.1 项目形式比较

竞赛性体育表演的竞赛项目很多,很多人都认为当前存在所有体育竞赛都是表演,通常把把审美因素、艺术因素和运动员的技战术等三个方面作为决定比赛胜负关键因素体育运动项目称为竞赛性体育表演项目。如健美操、艺术体操、自由体操等不仅要求运动员完成情况,还要考虑到成套动作的艺术编排、运动员表现力和动作美观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表演时,基本上是按照国际比赛和国内竞赛规则要求,反映项目特点和个人技术水平,起到宣传体育和提高群众欣赏体育的水平。项目有(1)个人表演项目: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健美运动、花样溜冰、花样游泳、武术、跳水、技巧单跳、绷床等个人比赛项目。(2)双人表演项目:①双人对抗项目:拳击、摔跤、武术、散打、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击剑等双人项目。②双人配合项目:技巧双人托举、健美操、花样溜冰、体育舞蹈、花样游泳以及绷床同步项目表演等。(3)3人表演项目:技巧女子3人,健美操的男子3人、女子3人、混合3人,武术3人对打等(4)集体表演项目:技巧4人抛接、健美运动团体造型、艺术体操5人集体项目、健美操6人集体项目(男3与女3)、花样游泳4~8人的集体项目等。(5)成队争抗表演项目:各种球类运动的比赛项目、跆拳道,还有集健身、夺标、欣赏为一体的趣味体育比赛项目。(6)民间传统体育表演项目:跑马赛、放风筝、斗牛、马术、划龙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项目。

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是指以体育作为表演的素材,以演员自身为创作工具,一般动作强度不大,有很好的强身健体的效果,有较强的群众性,并从一定的角度反映当代人们对体育的情感和认识,提高人们的体育欣赏水平和参与体育的兴趣,使更多的人参与体育事业,更好地促进体育的发展。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有个人、双人、集体,甚至成千上万的群众作为演员,最大特点是,它不受国际比赛规则和健身规律的限制,而是以健身娱乐为目的,允许人们自行创新,改变服装道具和表演队形,达到所要表演的效果。例如团体操或者大型文体表演,大众广场健身舞、健身走、健身跑、太极拳、气功、武术以及各种徒手或持器械的体操表演(保健操、广播操、工间操)等。

2.2 经济效益比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等个人基本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保障,因此人们有能力、有条件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观看竞技体育表演或参与健身娱乐体育表演就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体育竞赛表演是体育产业的主要支柱,在西方,这一块的收益仅次于体育用品和体育彩票,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在美国,每年均有1200余种体育比赛,仅门票收入就高达30多亿美元,如果加上各场比赛的广告收入、赞助费用及电视转播费用,其数额将会翻倍。体育竞赛表演不但自身有巨大的市场,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带动旅游业、体育产品、体育建筑业等产业的发展。我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存在着市场规模小、主体不规范、职业俱乐部和职业联赛产权不清、国外中介机构涉足国内赛事、国内中介机构滞后、专业化的体育竞技公司数量少、经营管理水平低等,是影响体育竞赛表演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还基本停留在企业单位组织或者小团队及个人自发的组织形式,体育消费集中在体育器材用品,体育服装场地门票等。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投入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的消费水平偏低,但从另一方面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3 社会效益比较

体育竞赛表演多是由职业运动员、准职业运动员或高水平业余运动员进行竞赛表演或对抗,它具有运动水平高、比赛激烈、比赛结果不确定性等特点,因而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强大的吸引力,较之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它更具社会影响力;更易发挥明星效应和榜样力量推广体育竞赛表演运动;更能使体育精神深入人心,在提高欣赏能力、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更具优势。

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多是由体育爱好者组成,或出于健身或出于娱乐等目的,此类体育表演激烈程度一般不如体育竞赛表演,运动水平也较前者低,对参与者运动素质及身体素质均要求较低,活动表演场所要求不高,因此参与者人数众多,易开展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活动,因而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较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次数更多,覆盖面更广,遍及乡镇、社区等体育竞赛表演无法覆盖的地区。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是健身、娱乐、教育的综合体现。它既能宣传体育,激情观众,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又能使参与表演的人能实际体验体育的各种功能,并从中得到愉悦感。就健身和娱乐、丰富文化生活方面而言,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较体育竞赛表演更具普及性和效果,有助于民众健康水平、文化素质和幸福指数的发展,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落实,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2.4 大众参与程度比较

体育竞赛表演的主体部分是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比赛成员构成。体育竞赛表演的组织机构包括比赛的组织者、中介机构、体育经纪人、参加比赛运动队所属的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竞赛表演的服务部分是指各种体育场馆,为体育竞赛表演提供表演场所,是服务于体育竞赛表演的基本设施。体育竞赛表演中最众多的参与者就是观众,但参与的观众往往受项目喜爱程度、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因不受国际比赛规则和健身规律的限制,而是以健身娱乐为目的,所以大众参与较多。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团体操表演,以城市、节庆活动为主题的健身跑、龙舟赛或者各种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游戏表演如:抛绣球、放风筝、摔跤、射弩、溜冰等,具体到社区街道和乡镇文体站以及社团、协会、俱乐部开展的大众广场健身舞、健身走、太极球、太极扇、气功等都是表演性很强的健身娱乐性群众体育活动。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多,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和发展的。

3 结论和建议

1.体育竞赛表演能吸引更多的民众爱好并参与体育表演运动,成为健身娱乐的参与者,壮大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的队伍,而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能让更多的人成为体育竞赛表演的潜在观众,为体育竞赛表演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奠定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我国体育表演市场的发展。

2.体育竞赛表演应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增强体育竞赛表演趣味性和表演能力,寻找各种途径来提高体育竞赛表演的激烈程度和增加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以达到增强体育竞赛表演观赏性之目的,体育竞赛表演应尽可能多的组织竞赛表演活动,增加表演活动覆盖面,将现场表演和电视直播、转播、网络等各种传播媒体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应努力提高健身娱乐者的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增加表演和健身的效果,吸引更多的民众加入到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的队伍中来,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还应多组织参与者观摩学习体育竞赛表演或请体育竞赛表演的教练员、高水平运动员来社区俱乐部指导,以利于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市场更好的发展。

摘要:从项目形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众参与程度对竞赛性、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身娱乐性体育表演能让更多的人成为体育竞赛表演的潜在观众,而体育竞赛表演能吸引更多的民众爱好并参与体育健身娱乐表演运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我国体育表演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表演,竞赛性,健身,娱乐,比较

参考文献

[1]王凤仙,雷波,杨丽芳.我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现状及开发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5).

[2]王伯超,王伟超.竞技体育表演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0,(7).

[3]马鸿韬,李敏.体育表演艺术概念及分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

[4]任春香,张杰.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宏观环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5).

[5]谢弥青.体育的休闲娱乐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1).

娱乐新闻不可唯娱乐 篇11

然而,我国当前的娱乐新闻报道总体状况并不容乐观。媒体报道的娱乐新闻量虽多,质却不高。现在频频出现的报纸、电视娱乐节目和网络娱乐板块中的娱乐新闻,多为一些简短的演艺明星动态和影视拍摄进程,虽然满足了受众对自己所喜爱的明星和影视信息了解的需求,但普遍缺乏深度。一些娱乐媒体甚至热衷于追踪娱乐圈中的绯闻、丑闻,迎合小部分受众的窥私欲,使娱乐新闻报道流于低俗化。如何避免娱乐新闻走入低俗化的误区,进而提升娱乐新闻的文化品位和深度,就成了业界热烈讨论的话题。

娱乐新闻报道切不可唯娱乐是瞻,不能为了制造轰动的娱乐效果来吸引眼球而不顾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这首先就要求娱乐新闻必须真实。娱乐圈原本就是复杂多样、信息瞬息多变的,因此记者和编辑应当对娱乐新闻的真实性加倍认真负责,确保消息来源的可靠性,确保一些细节不是添枝加叶,不能以讹传讹。娱乐新闻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演艺圈名人婚恋变动的,这方面的假消息十分常见,记者和编辑应确认之后再予以报道,不能为了抢新闻而对道听途说和网络谣言采取“姑且信之”的马虎态度。前段时间,一娱乐媒体称某位明星车祸去世,一时其他各大媒体和网络论坛纷纷转载,后来虽然证实了这是假新闻,但还是给这位明星和喜爱他的影迷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虚假娱乐新闻的劣迹可见一斑。

其次,娱乐新闻不能为了娱乐而娱乐,而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品位。其实,影视、歌舞等“娱乐”形式不仅能给人以一种放松休闲的娱乐享受,其本身也就是一种文化艺术,可以说,“娱乐”与“文化”是天然相连的,娱乐新闻在满足受众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应该可以陶冶受众情操,给予受众审美的体验,满足受众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南方周末》在这方面做的比较突出,在这里,娱乐新闻并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片段式的零散信息,而是上升到一个文化的高度。以前些时《南方周末》对欧洲某国际电影节的报道为例,它不仅像其他媒体一样报道了此次电影节的获奖名单以及出席嘉宾的情况,还把本次电影节中一些出色的影片联系其国家民族背景予以介绍,让读者对影片有一个从历史到文化的立体理解,同时对该电影节的历史发展和自身特色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阅读完这个电影节专题,受众在娱乐之外,更是获得了文化层面的一种提升,于是这个专题的意义和价值便超出了娱乐消遣的狭隘范畴。所以说,娱乐新闻不应该把着眼点局限于演艺圈的风吹草动,而应该放宽视野,在一定的文化高度上报道更为多样性的娱乐事件。

第三,娱乐新闻应该具有正确的导向性。媒体的报道对其受众是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导向性的。表现在娱乐新闻方面,媒体对于娱乐消息的选择及其语言风格,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该媒体自身看待娱乐和娱乐圈的态度和偏好,传达着它的价值取向。作为一个特定媒体的忠实受众,他对娱乐的态度、偏好和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该媒体报道倾向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有着良知和新闻道德的媒体,应该多择取一些对社会道德风气和精神文明有着积极作用的娱乐事件予以报道,比如明星的公益活动,戏剧影视作品的公演公映等;而对一些“绯闻”、“丑闻”甚至暴力事件则要态度慎重,这一方面是出于对公众人物个人隐私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部分受众的盲目模仿。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受众来说,他们的身心尚不成熟,容易对明星产生狂热的喜爱和模仿,今天报道甲明星打人,明天报道乙明星顶包案,后天报道丙明星三角恋,如此这般,必然会使青少年价值观念发生混乱,行为举止出现偏差,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

当前娱乐新闻的失控,已经使得“娱记”成了庸俗浅薄挖人隐私者的代名词,更有甚者被冠以“狗仔队”的恶名。娱乐新闻和娱乐新闻记者能否为自己正名,就在于能否摈弃以前“唯娱乐”的错误观念,使娱乐新闻走上文化娱乐相结合的正途,使娱乐新闻成为满足受众情感需求和文化层次需求的兼美之品。

娱乐性 篇12

1 排球多元化发展和娱乐性排球的现状分析

1.1 排球多元化发展的表现形式

1.1.1 排球的职业化、商业化、大众化发展

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 近几年, 职业化、商业化以及大众化发展成为排球运动发展的主流趋势。高额奖金增加排球联赛的激烈程度, 而联赛的激烈进行也会吸引更多的排球爱好者, 这样的模式会创造不一样的经济效益, 同时, 也促进了排球职业化、商业化、大众化的发展。除此之外, 排球运动职业化发展和俱乐部制度吸引了大批优秀选手投身于竞技排球, 还有传播媒介的介入与支持, 大大宣传并提高了排球联赛的激烈精彩程度, 提高了排球运动的吸引力, 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排球运动职业化、商业化趋势日益加强。[1]“休闲体育”时代来临, 排球运动的竞赛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休闲性、大众性趋势也日益明显, 休闲排球也逐渐开展起来, 虽然休闲排球发展还不十分成熟, 但是无法否认的是排球的大众化是一种趋势。

1.1.2 竞技排球的科学化发展

排球联赛如火如荼的举办, 促使竞技排球朝着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各项技战术以及联赛规则逐渐完善, 再加上国际排联的不懈努力以及各种大型比赛的相继举行使得竞技排球发展很快, 各项技战术发展迅速而且进行的相当成熟。21世纪是个信息发达的时代, 排球比赛场地上更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高端科技:容纳多人现代化大型的体育场馆、科技含量高的器材设备、全球卫星网络和电视的实况直播转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甚至还有一些改良的运动服装等。[2]特别除此之外, 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在排球比赛、排球训练和排球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是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排球比赛后的各种数据, 也可以运用这样的高科技手段避免比赛场上的争议, 更好地为排球比赛服务。

1.2 娱乐性排球开展的现状形式

与竞技排球相比, 娱乐排球运动的对抗性、激烈性低、安全性高、规则灵活多变、场地要求不严格、动作技术要求低、可操作性强等的优点, 深受各个阶层和各个年龄阶段人们的喜爱, 所以在其娱乐性发展的过程中进步、繁衍,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其中运动形式主要有沙滩排球、气排球、软式排球等。

1.2.1 沙滩排球

沙滩排球现在更多的是作为一项竞技项目被人们所知, 因为中国沙滩女排曾经在奥运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沙滩排球的比赛场地、球、球网的规格和竞技排球的规格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 场地的面积必须是水平的沙滩, 没有中线, 所有界线宽5~8 cm。但是, 沙滩排球更有其独特的魅力, 也是人们在休假时娱乐健身很好的选择, 想像一下, 当你在迷人的阳光下, 蔚蓝的大海边、松软的沙滩上进行沙滩排球运动, 相信你一定会玩的尽兴, 会给人带来全身心的享受。[3]

1.2.2 气排球

气排球针对的主要人群是老年人, 但是随着其快速发展, 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的参与。究其原因主要是气排球有着极强的娱乐性和大众性, 球材与硬排球完全不一样, 且体积大、重量轻、场地小, 现在的气排球比赛每队5人且可以男女混合, 网高1.8 m, 无论对参加者还是观摩者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因此, 男女老少均可参与。[4]2011年在南宁举行的“巴马杯”全国老年人气排球邀请赛来自全国各个省几乎都有队伍参加, 共有男女参赛队48个, 比赛更是由“水稻之父”袁隆平发首球开始, 比赛非常热烈。这就更加说明了娱乐性排球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有了很重要的地位。

2 影响竞技排球多元化发展和娱乐性复兴的因素

2.1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其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逐渐满足了大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 且随着居民工资水平的提高及每周40小时工作制的实施, 使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娱乐性排球的发展成为可能。与此同时, 工作时间的限制缩短, 加大了人们工作过程中的压力, 所以工作之余更注重健康与娱乐的追求, 这样的追求也成就了娱乐性运动项目的发展, 也成了娱乐性排球运动兴起的内在动力。

2.2 大众传播与新媒体共同发展因素

我国的排球管理中心在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做了大量宣传工作, 也巩固了与中国中央电视台、李宁公司、上海回力鞋厂的合作关系, 并且形成了以全运会为主导, 全国排球联赛为最高层次, 全国锦标赛、优胜赛和全国青少年联赛为基础以及各级各类邀请赛为辅助的竞赛体制。[5]在这样的体制影响下, 更要做好排球运动的宣传工作。特别是新时代背景下, 新媒体逐渐代替大众媒体成为大众生活的主要方式,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传播, 正是由于大众传媒的作用使得现代的排球与商业挂钩并逐渐的走上职业化、商业化的道路。

2.3 参与者因素

娱乐性排球运动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 之余还要增进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活动方式。参与者不仅可以享受运动所带来的乐趣, 还可以追求个体自由, 使得大众参与娱乐性排球的最终能够获得娱乐感与满足感, 人们只有先对娱乐排球产生认知的触动, 才会产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进而投入情感和意志的努力, 最终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发展, 这样的模式也会从另一方面促进娱乐性排球运动的开展, 有利于形成群众性排球运动的活动人口, 为排球运动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好保障。

3 结语

目前在中国, 不论是竞技排球还是娱乐性排球都在发展探索中, 因为经济水平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 如:美国、日本等国滞后, 群众体育市场消费主体虽初见规模, 但经济水平、消费水平较低, 对市场的拉动力不大。总之, 排球的多元化发展和娱乐性的复兴是排球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相信排球这样的发展趋势一定会给排球球坛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梁依丽.浅析竞技排球多元化的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147-149.

[2]方桂麽.浅谈娱乐排球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新西部, 2007 (2) :67-68.

[3]谭刚.论竞技排球的多元化发展和娱乐性排球的复兴[J].中国证券期货, 2010 (3) :120-121.

[4]孙立明.浅析我国大众排球的普及与推广[J].科教文汇, 2008 (11) :126.

上一篇:目标预设与生成下一篇:整体护理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