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倾向性(共11篇)
语言倾向性 篇1
短短几年间,网络已经脱离了朦胧的状态,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网络是他们获得各种信息的首选途径,是众多休闲活动的第一选择。网络的兴起对传媒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网络已成为媒体界的主要战场之一,成为即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推广普及的产物,正在悄悄的影响人们的说话方式,甚至是改变人们的日常用语习惯。网络语言诱惑与陷阱同在,在其新鲜简洁的背后,隐藏着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导向性。笔者将对网络语言导向性的正反两面分别进行论述,深入剖析网络语言的正反导向性。
1 网络语言的具体特征
网络对我们的语言有什么影响?网络究竟使我们彼此交流时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世界上最主要语言学家之一的戴维·克里斯特尔教授在其书《语言与因特网》中对以上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思考,最后得出结论:“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媒介。我们可以爱它、恨它,但决不可忽视它。”
网络语言作为时代发展和网络普及的产物,具有其鲜明的特点:网络语言简单生动、形象幽默;网络语言不拘于格式,使用方便快捷;网络语言给网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张扬个性的平台;部分网络语言产生于特定网络事件,一般限定在特殊的语境或事件中使用,多用于影射该种社会现象。
2 网络语言在新闻事件中的导向性分析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平台。但是在诸多新闻报道中,诱惑与陷阱同在。媒体往往运用网络语言自身的导向性来对事件进行定性,让读者在不经意间被左右立场。
近年来,媒体常用带有明显话题色彩的网络语言设立标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官二代”、“富二代”等网络语言在新闻事件中的出现频频出现,媒体在对新闻事件中的主角进行报道的时,为加强报道效果,引起关注会先对事件主角加以界定,甚至这些媒体在对事件进行报道之前已确定立场,对事件的主角有了负面的认定,所以在对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进行描述的语言常带有贬义。从之前的“李刚”事件、“郭美美”事件,到现在的“李天一”事件等等,主角身份无不界定为“官二代”和“富二代”。因为这两个词具有足够的话题性,并带有一定贬义色彩。“官二代”和“富二代”给社会大众的印象都是非常负面的,这就对读者的立场起一定的导向作用,进而导致社会舆论的一边倒。从社会对“官二代”和“富二代”的集体厌恶批判可见媒体的报道对读者的导向作用是非常大的。这同时也说明网络新闻媒体不仅能用网络语言对读者进行潜在的导向,甚至能够对事件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再例如各种“门”事件。网络新闻报道常常出现各种“门”事件,从“水门”事件发生之后的诸多事件媒体都喜欢用“门”事件介绍某类恶性事件,这让读者看到“门”事件就直接联想到负面的新闻事件或者一些丑恶的新闻事件。无论是“艳照门”“让座门”还最近的“农夫山泉门”,都是对一些负面新闻的报道,不仅是网络媒体界已经习惯对很多负面新闻用“门”作为标题,读者对各种“门”事情也已经相当熟悉,看见标题就能猜出是负面新闻,“门”事件的标题已经成为固定用语,读者潜移默化对各种“门”事件的主角都容易持否定评价,这就是各种“门”事件在标题上给读者产生的导向作用。
当然新闻事件中的网络语言表达不完全都是对主角的讽刺,比如之前备受关注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老师。张丽莉老师是最先在网络被评为“最美女教师”的,后来媒体也一直使用这一称呼对张丽莉老师的事迹进行报道。从“最美女教师”这一称呼就可以看出,媒体在报道之前就已经对张丽莉老师有了一个很肯定的评价。作为读者在看到“最美女教师”这一赞美之词的时候,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对事件主角产生正面观感,进而影响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在这同时被她的事迹感动、被她的高尚品德感染,会促使读者自身向张丽莉老师学习,促进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从这一事件中可看出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使用的正面网络语言能够对社会的大众产生正面引导作用。
作为传播信息的新闻媒体,在报道信息的时候,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仅要都要考虑到新闻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更要考虑到新闻的影响性。这不仅是要考虑报道者在新闻报道中的立场、以及用词用语对读者的导向,更要考虑到整个事件对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网络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应该更加注意,不要对利用网络语言的特征对读者产生暗示和误导作用。
3 结论
这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产生了比较随意,比较新颖的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一些特定网络词语甚至会对我们的立场产生暗示。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所特有的一个产物,不管它的存在对我们是利是弊,如何导向了我们的思维,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网络语言中陷阱与诱惑同在,不要轻易被网络语言所引导。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正在不断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语言随着网络的发展日益普,它对人们产生的影响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关键词:网络语言,新闻,导向性
参考文献
[1]张莉.从网络语言形成原因探究其发展前景[J].法制与经济,2008,7.
[2]张美娟.网络语言的特征及成因初探[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8,1.
[3]王献福.论网络语言的构成、特点及规范[J].前沿,2008,7.
[4]阿雷恩·鲍尔德温.文化研究导论[M].陶东风,等
语言倾向性 篇2
摘要:由于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现在某些幼儿园语言活动小学化倾向比较明显,这严重影响了幼儿和谐、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探索一个适宜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教学模式。本文首先分析幼儿园语言活动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成因,并与大家探讨幼儿园语言活动去小学化倾向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现状;成因;对策
幼儿园语言活动小学化倾向是指受“知识本位”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在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框架下,为了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一线教师有必要探索一条适宜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在这方面将做简要分析。
一、幼儿园语言活动小学化倾向现状及成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使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然而,由于受社会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愿望影响之下,部分幼儿园在语言课上一直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传播着语言知识,而非将主要精力用在激发幼儿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上,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幼儿在幼儿园就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厌学情绪。
二、幼儿园语言活动去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造成幼儿园语言活动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既有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因素,也有幼儿园及教师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双管齐下,通过家校配合,以培养幼儿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为方向,通过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改变幼儿园语言活动小学化的现实。
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方面,幼儿园要通过多种途径传递新的教育理念,并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儿童观,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争取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幼儿园要积极贯彻新课改理念,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如帮助语言学科教师扭转以往“分析讲解、机械记忆、强化训练”为主的教与学的方式;在幼儿园营造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育氛围等。下面结合教学案例与大家分享教师如何转变角色,积极构建新型的教与学的模式。
在识字课堂上,以往我都是带拼音一遍一遍地领读,我教的疲累,幼儿们学得麻木,虽然最终孩子们也学会了,但是总觉得有很多欠缺,觉得这样识记汉字真是太枯燥无味了,孩子们怎么可能真正喜欢上祖国的语言文字呢?!于是我运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们通过合作讨论,通过交流分享识记方法,以激发对汉字的兴趣。
幼1:我编成一首儿歌来记忆: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枝花,七架飞机八辆车,九棵果树十朵花,用错量词闹笑话。
幼2:我通过积累成语来记忆:一心一意二龙戏珠三令五申四面八方五光十色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幼3:我用的是“猜字谜”识字法。
比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打一字)谜底:六
一撇一捺,永不交叉。(打一字)谜底:八
由于每名幼儿的方法都不尽相同,这些识字方法又非常有趣,课后他们纷纷表示在今后识字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它们,以便认识更多的汉字。由此可见,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使得识字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培养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语言教学活动中,为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尝试运用文学语言练说,我控制住了自己的表达欲,仅以组织者的身份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引导他们练说。下面是“秋天来啦”的语言活动课的课堂实录。
师: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凉爽的秋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发现秋天来了吗?秋天来了,马路边,树叶像仙女撒下的花一样一片一片在空中飞扬。
幼1:秋天来了,果园里,梨子黄澄澄的,像一盏盏金黄的灯笼,苹果披上了红袄。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
幼2:秋天来了,田野里,庄稼成熟了,金色的田野像海洋,玉米戴上红色的帽子,高粱像举起燃烧的火把,美丽极了。
通过练说,幼儿们自主体验到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梨子、苹果都熟了;秋天的田野成了金色的海洋,非常的美„„教师只有充分给予幼儿们自主体验的机会,才能使他们在兴味盎然中习得知识,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的经验体系。
由此可见,只有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才能真正激活幼儿的生活经验、促使他们在自然而然中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热爱之情。这种转变有利于?τ锥?进行素质教育,从而真正摒弃了“知识本位”理念下的教学方式。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去小学化,就是去“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组织以幼儿为主宰的语言活动。以“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要以帮促者的身份组织语言活动教学,使幼儿的自主学习主宰整个语言活动,从而实现语言活动去小学化。
参考文献:
[1]白雪祺,薛琪,王妮妮,王凯歌.幼儿园去“小学化”下的语言教育活动改进策略探究――以西安市某幼儿园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25.[2]叶惠玲.御《指南》利剑,破“读写”窘境――《指南》理念下幼儿园早期读写活动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7-01-15.作者简介:
语言倾向性 篇3
个性的时代呼唤个性的写作,个性写作鄙弃伪个性化的语言。高中生写作语言的伪个性化倾向就好比是语言的“雾霾”,让人无法窥视他们纯真的心魂。语言伪个性化的基本特征是:戏谑成癖,搞笑恶俗;故作深沉,迷离飘忽;语言暴力,审美错位;套作迁移,东施效颦。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做到有个性而不任性,有效矫正高中生写作语言的伪个性化倾向。语言的个性需要长期的实践涵养,首先是重视积累,坚持素读素写;其次是勇于纠错,准确抒写;再次是深入体察,写出真言真行。
关键词
高中生 写作语言 伪个性化 矫正
一、语言个性:言为心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写作语言越来越具有时代气息和个性色彩,但同时也潜伏着伪个性化的危机。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定论: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是心灵的镜子,语言是智慧的火花。但写作语言的伪个性化倾向就好比是语言的“雾霾”,让人无法窥视高中生纯真的心魂。
素质教育以及深化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都突出强调要“尊重个性,全面发展”。可是,高中生对个性的理解无疑是存在偏差的。个性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无拘无束。以此类推,语言的个性既不是玩酷耍宝,更不是玩新鲜求出位,而是成熟心智的外露。
值得一提的是,在应试中,语言在作文评判中的权重相对较高。这就倒逼高中生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包装。运用修辞手段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包装是必要的,但正如商品一样,我们反对过度包装,因为语言包装不等于伪装,更不等于文字游戏。语文界一直提倡的“我手写我心”,一方面尊重了文艺学“内容大于形式”的规律;另一方面也昭示语言的个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积淀。
二、伪个性化:乱象丛生
1.戏谑成癖,搞笑恶俗
高中生的写作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心智的极不成熟,这种不成熟跟生理的早熟和实际年龄极不相称。他们大都喜欢恶俗喜剧,搞怪搞笑风流行,戏谑成癖。毋庸置疑,喜剧可以让人愉悦放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喜剧也不是万能的,它需要特定的语境、场合、对象,尤其要和文章的主旨相和谐。受日韩嘻哈风及一些滥俗影视剧和电视节目的影响,高中生在写作时不假思索不遗余力毫无节制地搞笑,结果只能如同那些庸俗恶俗滥俗的作品一样,让人生厌。有的同学言必戏谑,不知道不合时宜的戏谑会消解表达的力度和深度;有的同学,动辄幽默搞笑,不知道幽默是一种智慧,是成熟的表现,不是刻意就能装出来的。
2.故作深沉,迷离飘忽
与戏谑风恰恰相反,高中生写作语言的乱象之一则是故作深沉,迷离飘忽。其实,这是对“深刻”的曲解。由于心智的逐渐成熟,在初中的基础上,我们对高中生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就有“深刻”这一条,在高考阅卷中“深刻”是作为发展等级来要求的。真正的深刻是指思想内容和主旨的挖掘层面,而不是语言层面。学生不明其意,在思想立意上无法上高度深挖掘,就只能在语言上做手脚,于是语言上“装深沉”就泛滥成灾。写作中故意弄一些看似诗意的文字,造成一种连自己也说不清的迷离飘忽,他们把这个当做“深刻”。还有的同学写作不分文体,动笔即诗,导致整个文章看起来“四不像”。高中生正值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其本身充满诗意,无需伪装,“清水出芙蓉”便是真个性。
3.语言暴力,审美错位
目前学生审美错位中存在着一种软暴力——语言暴力。有的同学不明白网络流行语的真实意思而盲目跟从,自我感觉不错,实际上粗俗不堪。还有的同学对一些社会上流行的不雅不文明词语,以为是时代的印记,照搬照用,造成了语言运用上的审美错位。语言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表征,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语言暴力不仅暴露了当代青少年心智的不健全,而且凸显了他们三观的扭曲。
4.套作迁移,东施效颦
从教育学的角度说,初级层面的写作都源于模仿。教材的典范文本,推荐阅读的中外经典,都是高中生写作时模仿的首选。不得不承认,当下高中生模仿的能力高于创新的能力,在写作语言上尤其如此。但前提是,模仿的本质是为了超越和创新,而不是东施效颦甚至抄袭。事实上,很多同学平时不注重积累,写作时临时抱佛脚,运用各类摘抄本和作文指导类的书籍,开始搜章摘句东拼西凑。一篇文章词藻华丽、字字珠玑,但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矫正策略:手心合一
语言伪个性化倾向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写作者而言,不能和谐地表达真情实意;对专业阅读者(譬如教师)而言,很容易引发“文如其人”的联想;对于民族文化传承而言,这是一种不负责不严谨的态度;对于国家深化课程改革中“立德树人”的目标而言,这是“三观”扭曲的表现。矫正这种倾向势在必行。
1.积累:素读素写
在中外文化无障碍无限度对话和交流的背景下,汉语言在面临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纵观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语文教改经验,写作语言积累的基本方法只能是读写结合。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急功近利,读写结合往往是功利性的媾和而不是科学的融合。
要坚持素读。素读的要义是无功利、不摘抄、作点评、重体悟。无功利指阅读的时候不要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摘抄名句、习得技巧等。不摘抄指阅读时不作任何整句整段的照搬照抄,但并不排斥做读书札记,精妙之处可以进行创新式仿造。作点评指阅读时还是要提倡“不动笔墨不看书”,对所读文章的精妙之处或自己质疑的地方,可以书写个性化点评。重体悟指阅读时要侧重心性体验,由外入内、由表及里、由形式及内容、由现象及本质,而不是满足或停留于感官(文字)的刺激。
要实践素写。素写的要义是无限定、整化零、抒性灵、有升格。无限定指练笔时不必有太多的限制,不必拘泥于文体素材,也不必要求主旨和篇幅,要随时随地的写,语言文字上先随性后收缩,养成乐写的习惯。整化零指写作语言训练分层分步进行,训练的目标和能力层级分步实施,多进行片段式写作,以促进语言功底的渐变,少一些整篇写作。抒性灵就是写作时注意语言一定要为抒发真情实感服务,不搞花架子。有升格指经常回头整合自己的写作,从语言角度进行升格,坚持“语言有极限,升格无极限”的原则进行小组协作讨论提升。
2.评介:以评促写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都是教师和学生的单一交流。这样的交流方式不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导致语言升格能力迟滞。笔者在教学中精选案例,采用系列公开的“活动”来促进写作语言能力的提升。
抒写真心话。在教师设置专栏或通过班级博客,定期展示学生习作中语言表述和思想内容契合完美的案例,供学生研习借鉴。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写作本人可以谈经验体会,其他同学可以谈感受作点评。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写作动起来,形成开放的大循环,而不是仅仅限于师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展示,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大家说真话写真文。
杜绝伪个性。在展示正面典型的同时,我们也要勇于批评。要定期不定期匿名展示学生习作中伪个性集中或明显的片段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评判。并指导学生针对该案例进行升格演练,边学边改,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体察:真言真行
这里所提倡的体察是基于观察又高于观察的综合行为。观察重写实重现场,注重“是什么”,而体察则重体验重再现,注重“为什么”。由于高中生缺乏必要的生活体察,所以语言才会苍白无力,才会呈现伪个性化。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体察生活,是克服语言伪个性化的有效途径。
体察身边的人和事。心理学研究表明,写作最容易使用的素材就是身边的人和事。然而身边的人和事往往是易写难工,易写是因为熟悉;难工则因为写不出特色。所以体察身边的人和事要“不走寻常路”,要运用求新求异思维深入体察。只有这样,付诸于言语表达出来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否则写出来的只能是熟悉的陌生人。
体察陌生的人和事。陌生的人和事最能吸引人的眼球,高中生也喜欢体察,但往往会走入“牛头不对马嘴”的尴尬,即有观察没有体察,让读者不知所云。体察陌生的人和事的要义在于观察细致、体察合理,即将观察的表象结合生活的体验加以合理的推测和想象。因此,对陌生的人和事的体察与表达最能见写作者的才情,有才情的写作者比我们常人更多的是“情”,而情则是仔细体察的成果。
体察特殊的人和事。特殊的人和事往往与众不同,但却是稍纵即逝,不易把握。高中生在写作中往往不注重这类人和事,导致写作内容的取舍上有失偏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两头,即大人物和小人物,大人物的体察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前瞻思维,而小人物(底层人物)的体察则可以激发学生悲悯的情怀。
总之,个性的时代呼唤个性的写作,个性写作鄙弃伪个性化的语言。教学中要做到有个性而不任性,有效矫正高中生写作语言的伪个性化倾向。
参考文献
[1] 高西栋.高考作文的“四空”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2007(7).
[2] 邓木辉.莫让写作猜哑谜[J].中学语文教学,2009(6).
[3] 李永.元语言理论视野下的汉语言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10).
[4] 章熊,张彬福.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意向性与语言的意义 篇4
语言的意义问题一直是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20世纪前半叶,关于语言意义问题的研究一般并未涉及心理意向方面,语言哲学家们关注的只是语言本身的意义。传统意义理论代表者罗素,早期的维特根斯坦等人坚持“指称论”的意义理论,只看到了语言意义的实在性维度,而几乎完全否定了思想、意向等抽象的心理维度对语言意义的创造和贡献。
50年代以后,由于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心理意向和社会规章维度在语言意义问题的研究中不断得到强化,心理意向性作为一个必要维度在此时被引入到语言意义问题的研究当中。但在这一时期,语言哲学对意向在语言意义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语言哲学从语言分析及其方法通向心智哲学,并最终落向意向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结果,而心智哲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实际就是指称、意义等问题在心智层面上的展开。
2. 简述约翰·塞尔的意向性—意义理论
约翰·塞尔(John Rogers Searle)是当代英美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哲学的主要特征是把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两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意义问题的核心是语言如何表征实在,塞尔在研究语言的意义时发现,语言的表征能力并非内在固有的,而是源自心理的意向性,语言哲学的研究要以心灵哲学研究为基础,而意向性是心灵的一种特征,心灵和世界的关联就是通过意向性来实现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哲学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
3. 意向性(intentionality)与语言的意义
塞尔对意向性的研究是由他对语言意义问题的研究而引起的。那么语言的意义是如何实现的呢?塞尔认为,语言的意义根源于说话者的意向性。在很多心理状态中都可以看到意向性存在的根据。比如,信念,总是关于某事的信念;恐惧,总是关于某事将可能发生的恐惧;意图,总是想要打算去做某事的意图。总之,语言的意义根源于人的意向状态,后者赋予前者以一定的意义,没有意向性,话语就仅仅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客观存在。
从日常生活中,塞尔还发现,语言的意义不仅仅是意向性问题,也是社会习俗和惯例问题。惯例对语言意义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意向性网络(network)和前意向性背景(background)对意向状态的满足条件上产生影响。
首先,意向状态不能独立地起作用,每个意向状态只有在与其他无数意向状态的联系中才具有意向内容,塞尔将这个整体主义的联系简称为网络。其次,任何意向性都假定了某些基本的做事方式和某些关于事物如何运作的实际知识,即心理能力。塞尔将这种使得所有表征得以发生的一系列非表征性心理能力称为背景,整个意向性网络在这种非表征心理能力的背景下才能起作用。所谓“起作用”是指,这部分意向状态相对于其他意向状态来说只确定了它的满足条件,而整个意向网络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社会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在《表达式与意义》一书中,塞尔说,对语句字面意义的理解要求背景假设,这种背景假设是前向性的,如果改变了前向性背景假设,具有相同字面意思的语句也会产生不同的真值条件,或是有不同的满足条件,而句子的字面意义并没有改变。这就是塞尔意向性理论中的网络—背景模式,通过意向性网络和意向性的背景理论,塞尔将心灵与社会的关系更加清晰地描绘出来。
中国青少年阅读倾向性分析 篇5
青少年在阅读中存在的兴趣与爱好,是对自身知识积累的一个表现。但是青少年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时期,也就是所谓的“青春期”。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处于童年与成人之间过渡的阶段,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同的理解,阅读存在阅读倾向的问题。阅读倾向是青少年成长中不能忽视的问题,了解青少年的阅读倾向,能够掌握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为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供借鉴。
一、何为阅读倾向?
有人曾将阅读分为“五何”,其中之一便是读何书,也就是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是历史方面的书籍,还是科研方面的书籍;是文艺作品,还是专著作品等。还有一种是为何读,也就是为什么去阅读。是为了谋生、消遣、怡情,还是为了创新。这两种情况都是根据阅读倾向提出的问题。图书的数量是无限的,阅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阅读,这样就有了阅读的选择性,也便出现了一定的倾向性,这也就是阅读倾向。
二、我国青少年阅读倾向的主要表现
随着青少年的不断成长,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在发生变化。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青少年的阅读范围更加广泛。从纸质图书发展到电子图书,从形式单一的图书范围发展到内容丰富的阅读题材,青少年的阅读倾向受到影响。
1. 阅读率下降的阅读倾向
据有关调查得知,我国青少年的图书购买率逐年下降,比十年前下降30%。随着网络、电子产品的发展,这种趋势下降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还是出版大国,如果每人购买一本书,人均购书量也是低于国际水平的。在网络的冲击下,青少年是减少图书购买率的主要群体。计算机的发展使得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发生改变,即便是曾经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青少年,也减少了阅读图书的数量。
市场经济不仅影响到青少年的阅读倾向,还影响到人们生活等各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学习爱好、业余活动几乎都与市场经济有了联系。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很多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去实践、做兼职,这样就压缩了青少年的阅读时间。有关调查显示,青少年在业余时间仍然阅读的数量只有十分之一。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阅读成为相对困难的事情。
2. 功利性的阅读倾向
虽然我国青少年图书的购买量正在不断下降,但是青少年仍然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进行阅读,如为了学习或其他方面进行阅读。这种阅读,可能只是青少年为了提高成绩,为了增长自己的技能或知识面。在我国功利性的应试教育中,青少年缺乏的不是实践能力与机会,而是缺少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去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感受文学带来的美妙。
3. 社会导向的阅读倾向
当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青少年要想在未来有立身之地,就要适应这个激烈的社会。在青少年阅读群体占较大比重的大学生中,他们面临是几年后的就业问题,各种科目、技能的考试与考证,是他们就业的砝码。在这样的社会竞争中,青少年忙于学习、考证,阅读考试图书,对于其他方面的图书已经弃之不用。这种社会导向影响了青少年的阅读倾向。为了能够在将来更加适应社会,获得更多的财富与地位,青少年的上进心表现在图书选择上,会选择比较实用的书籍,如《如何成为成功人士》《你会说话吗》这样的书籍,而经典的人文、文学书籍就受到冷漠。因此,受整体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的阅读倾向基于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之上,对图书的阅读性与倾向性也发生变化。
4. 盲目性的阅读倾向
青少年处于一个发展不成熟的阶段,无论是学习的方法,还是阅读的倾向,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即便有阅读的兴趣,往往是跟随别人的兴趣或者社会潮流。很多青少年感兴趣的图书类型基本是小说,尤以玄幻、言情、穿越为主,其他图书类型很少涉猎。还有部分青少年听别人说某本图书比较好看,于是便去看,但是却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无用的阅读。
三、影响我国青少年阅读倾向的主要因素
1. 多样性的阅读方式影响青少年的阅读倾向
在信息技术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报纸、杂志、书籍是青少年的主要阅读载体。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改变了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曾经传统的阅读方式逐渐被多媒体技术所取代,青少年接受信息与知识的方式彻底发生改变。网络的大力冲击,在影响人们的生活之余,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阅读倾向。网络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包括新闻信息、娱乐信息等,这些丰富多彩的信息都吸引了青少年。网络的出现还极大带动了青少年的主观想象力。多媒体技术扩大了青少年阅读的范围,不单单只有文学、理论等阅读的类型,还有多种新技术运用的阅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逐渐发生变化,阅读倾向发生变化。
2. 公共资源有限,缺乏相应的阅读氛围
随着我国图书事业的发展,青少年的阅读范围得到扩大。但是,在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的地区,青少年的图书拥有量非常少。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受到生活习惯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阅读倾向的产生。除此之外,如今娱乐节目和电子产品的发展,青少年的生活方式逐渐被娱乐所取代,导致青少年的阅读范围受到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阅读倾向。
此外,根据调查,很多家庭的阅读氛围不够浓厚,家中书橱的图书基本属于摆设。甚至有些家长鼓励青少年多看有关学习的教科书,家长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学习的成绩,而对于书籍的阅读不给予指导。这种情况从根本上导致青少年的课外阅读匮乏,从而形成阅读倾向。
3. 学生课业负担重,缺乏相应的阅读时间
就目前而言,升学率一直是我国众多学校的目标,为青少年带来过大的压力。调查得知,大多数青少年反映每天放学后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功课复习,这种情况导致青少年缺少阅读的时间。因缺少阅读时间,导致青少年无法对除课本以外的其他书籍进行全面细致的阅读,只是偶尔翻看几页自己喜欢的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阅读倾向。
四、改变青少年阅读倾向的对策
1. 加强对青少年的导读工作
图书馆是学校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区域,有必要加强青少年的导读工作。青少年的阅读不仅对自身有着重要作用,对其以后的理性思考、精神支撑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学校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推荐课内书籍之外,对课外书籍进行大力宣传。除此之外,学校要设置专门的阅读区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
2. 对青少年推广经典读物
随着社会压力、就业压力的影响,青少年已对经典读物失去兴趣。但是经典读物中有许多对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的表达,是青少年的必读读物。我们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经典读物,使青少年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对人格进行塑造,对精神进行塑造。
3. 进行多元化阅读和多样性阅读的引导
如今,阅读已步入多元化的趋势,这种多元化的阅读中,要合理引导青少年对图书的阅读,使青少年牢记自己的目标,在书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图书。同时还要在多样化的图书中,用青少年喜爱的图书去引起他们的兴趣,让青少年感受书籍带来的乐趣,从而增加青少年对图书的阅读。
4. 开展阅读活动,促进青少年阅读
学校作为青少年的主要学习场地,除了平常教学,还要定期举办阅读活动、阅读比赛、有奖征文比赛等,旨在阅读活动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学校还应积极推荐课外书籍,并进行相关的读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青少年的阅读倾向,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对青少年有着重要的作用,只要不断阅读,就会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是一种传承,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青少年只有不断读书,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谈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 篇6
关键词:语言学,跨学科,研究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除了具有社会属性之外还拥有自然属性,其本身就是复杂难懂的,因此对语言的研究也经常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态势,并且在这种过程中还同其他的学科产生了无法避免的联系和结合,这也就为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条件。
一、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概述
所谓跨学科研究,指的就是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因此也可以称为交叉研究法。根据人类发展史上科学运动的规律不难知道,科学是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的,其实就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整体。并且根据相关的研究统计,当前世界上有两千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尤其是在语言和方法以及某些概念方面,日益统一化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
因此在语言学研究的过程中,跨学科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也是发展的必然,而且当前在语言学的研究中一直是存在两种倾向的,其中之一就是纵向发展,也就是要深入挖掘本学科的内在致使和研究。另一种就是横向研究,也就是要加强语言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将语言学和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交叉学科,以此来解决各种各样复杂难懂的语言问题。
二、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意义
(一)满足当代语言学的需求
加强对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既能满足当前语言学的发展需求,又对推动语言学思想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伴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大中小院校中,多元化的智能教学带来的不仅仅是语言教育的发展,更是语言学研究进入跨学科领域的进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人们可以通过使用国际互联网进行研究成果和理论的交流,极大地推动了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这也就使得语言学的研究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内容和技术,因此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式,通过使用其他学科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来作为研究基础,特别是吸引那些不同领域的优秀学者的加入,更为语言学的研究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强大的动力,才能不断满足当代语言学研究进程的发展需求,促使语言研究早日取得质的飞跃。
(二)提高语言学研究的方法
加强对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能够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形式,能通过使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成果为研究语言学提供更有利的工具和基础。比如在进行语言学研究的过程时,加入数学的方法,通过数学的方式使语言学的研究更加精准和科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语言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中使用数学统计学的方式,这也成为跨学科研究推动语言学发展的重要进步。除此之外生物学的方法和经济学的分析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比如国内学者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过程中所形成的研究语言,既提高了语言学的实用程度,又开辟了新的语言使用途径,对推动语言学的研究发展意义重大。
三、加强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策略
(一)借鉴国外先进的学术研究成果
要加强对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就要对国外研究的先进成果和理念进行积极地借鉴和引入。由于国内对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时间较短,相较于国外学术领域的飞速发展还有着些许的差距,因此要推动国内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就要在立足于国内语言学特点的基础之上,积极地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成果,进一步拓宽国内研究学者的视野和思想,以实现对语言学规律的更深层次探究。因此可以说,借鉴国外的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理论和学术成果,对提升国内语言学跨学科研究效率,提高研究思想和拓展研究领域,强化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研究
要加强对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增加研究的跨学科领域,更要加强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内容不难知道,语言学同很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其中就包括了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语言学等等,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就必须要在扩大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和创新,要充分尊重国内语言学的发展特征,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新颖的途径,以此来实现在新形势下对语言学发展的不断推动。与此同时研究语言学的学者和专家还应该注重对完整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要保证将研究的成果进行切实的运用,还要对语言交际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认知问题进行研究,并且要根据不同的问题构建合适的体系,才能更有效推动语言学的跨学科发展和与时俱进。
(三)加强理论研究同实践应用结合
要加强对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还需要重视理论同实践的完美结合,只有将先进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成熟的运用到实践之中,才能真正实现跨学科研究语言学的价值和目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内汉语言研究进程的发展,就一定要立足于汉语本身,通过对汉语原型和语法句法的分析丰富研究的素材。只有在这种研究基础上,才能真正开辟出一条真正适合研究国内语言学发展的途径,不再仅限于机械地套用已有的理论,而是在充分结合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之上,学会将这些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之中去,并在具体的领域内进行详尽的分析探讨和完善,真正发挥语言学跨学发展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语言倾向性 篇7
社会语境娱乐化。如今娱乐文化泛滥, 并悄然入侵儿童的话语空间, 导致儿童社会化进程加速。我们不难发现, 成人社会的“雾霭”正掩去孩童眼中的明澈之光, 让我们不禁慨叹“童年的消逝”。在这种娱乐化语境之下, 孩子们的习作语言怎么可能不被同化?说到底, 这种恶搞式语言倾向就是这个浮躁时代的印记。
儿童读物快餐化。近几年, 空前繁荣的童书市场让我们欣喜。然而, 我们也应该看到, 商业运作下, 不少迎合市场、定位较低的批量生产的作品也充斥其间。“通俗儿童文学”[3]正迅速发展壮大。这些作品情节简单, 语言搞笑, 以“没有戏说假定语境的‘戏说’故事和‘戏说笔法’”[4]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这类“快餐式”儿童小说, 侵占了孩童大量的课余时光, 其戏谑的语言, 已渗入儿童的语言系统, 潜滋暗长。
作文教学活动化。曾经, 作文是乡村小学师生心中说不出的痛。为了作文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田, 老师们竭力提升作文课的趣味性。于是作文课越来越热闹, 游戏式、活动化现场作文纷纷登场, 现“炒”现作, 流行“鲜榨果汁模式”[5]。一次互动游戏, 一回远足踏青, 一场精彩辩论……即时的现场情境解决了作文材料, 学生成竹在胸, 自然作文洋洋洒洒。活动式作文课堂带来的是快餐效应, 热闹的互动, 即时的语境, 肤浅的体验, 让学生的心态趋向浮躁。习作远离了静思默想, 远离了孩童的内心, “没心没肺”逐渐成为一种语言习惯。
习作内容都市化。如今乡村的孩子, 在家为电脑电视所“掳”, 到学校又被教室、围墙所“囿”。与自然的远离和生活的隔膜, 让习作成了无米之炊。于是比如跳蚤书市、运动会、参观郊游之类的学校大事, 是教师们不会错过的选材, 班级里的一些热点事件也成了日记的首选。总之, 习作的题材趋向大而热闹, 呈都市化倾向。翻阅孩子们的日记或习作, 俨然都市题材的儿童小说, 以幽默诙谐的笔调, 戏说着成长中的笑与泪。
学生作文语言恶搞现象不能不让人忧虑和深思, 如何加以引导和矫正, 笔者作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牵引目光, 找寻童真
我们来看一习作片段:“一夜之间, 丰产沟里涌出了许多水, 浑浊而汹涌。不知道什么时候, 沟底还冒出了许多水草, 草尖探出了水面, 挂着一串串露珠儿, 晶莹透亮, 闪闪发光。一阵风儿吹来, 叶尖的露珠儿都被摇落到了水沟里, 与水沟里的水一起快速流向远方。门前的秧田水都快漫过秧苗了, 秧苗在雨水的滋养下, 一个个精神抖擞, 拼命往上蹿。每次雨后, 总有些小青蛙从水中探出脑袋, ‘呱呱、咕咕’地叫着……”潺潺的水流, 娇嫩的水草, 可爱的青蛙……这些被如今孩子遗忘的风景, 在这位学生笔下呼之欲出, 诗意盎然。
社会环境也好, 学校教育也罢, 无意中都将孩童的视线引向喧闹与繁华, 却将乡村生活置于脑后。搞笑语言背后, 显然是孩童对乡村生活的漠视, 与大自然的疏离。如今的乡村孩子, 足不出户的比比皆是, 他们对身处的这一方水土渐渐淡忘。如果我们经常领着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 在小河边嬉戏, 让他们摸摸粗糙的树皮, 尝尝桑葚, 吹吹徐徐的晚风……孩子们的目光一定会被这方水土所吸引, 一定会找回纯真的童年。
二、阅读鉴赏, 提升审美
身处乡村的孩子却对乡情乡景视而不见, 为何?乡村生活从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缺少感受美的心灵。所以, 在孩子们被喧嚣与繁华所惑时, 擦亮孩童的双眸, 提升孩子的审美力, 就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主题阅读。以资源整合的方式, 精选如曹文轩等作家的乡土儿童小说给阅读“扩容”, 营建一个描摹水乡农村的语言磁场, 以纯净优美的笔触, 水乡农人美好的人性, 以及纯美的意境, 来荡涤孩童的心灵。以期在优美纯正的文字浸润之中, 孩童审美力得以提升, 乡情乡景在孩童心中渐渐丰盈起来。
深度阅读。如以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为例, 带领孩子进行研读。围绕“小说中作家选取了哪些水乡风景进行了描写?”“小说中颜色的使用有什么特色?”等等问题展开探讨。孩子们会发现“红瓦房、金毛草、大麦地、柿子树……”这些普普通通的乡村景物在作家笔下那样充满诗意。而“金红的亮光”“嫩黄油亮的叶子”“鲜嫩的绿色”这些田野里的色彩真是美不胜收。之后进行练笔, 捕捉身边的景物、色彩等等也尝试写一写。
“读”擦亮孩童的双眸, “写”固定孩童心中的感觉, 读与写高效整合, 为孩童的写作寻根指路。
三、校本开发, 滋养心灵
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将“乡土”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的层面, 还远远不够。如果仅是“活动式”邀孩童到水边田头走一趟, 逛一圈, 作“蜻蜓点水式”逗留, 作文素材解决了, 但孩子们的内心真正接纳了乡土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孩童就仅仅是像城里人一样, 多了几次“偷菜式”的体验而已。
要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亲近乡土, 从心底里接纳乡村, 恐怕不是仅仅几堂作文课所能解决的, 需要的是我们从大语文的角度, 与校本课程进行有效整合, 有序地将乡土文化、乡村风情纳入学校教学的视野, 不断地用乡野风情来滋养孩子的心灵。这样儿童习作才能跨越游戏文字的误区, 走进儿童心灵深处。
总之, 竭力呵护儿童纯真敏感的心灵, 让孩子们的习作语言植根于乡野沃土, 植根于以自然质朴为内涵的童年精神之中, 是乡村小学作文教学应有的坚守。
摘要:近年来乡村小学生习作语言搞笑成分明显增多, 极少数甚至暴露出恶搞倾向, 这种倾向易导致习作语言走向肤浅, 且隐隐透露出儿童审美观和价值观的畸形发展, 须予以矫正。
关键词:乡村小学,习作语言,恶搞倾向
参考文献
[1][2]冯卫东.《童化作文教学的三个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 2009攒4B:第70页.
[3][4]朱自强.《论中国儿童文学的后现代和产业化的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第18页.
语言倾向性 篇8
1 手持摄影带来的运动倾向
摄像机前所未有的普及, 人人可以是导演, 可以用镜头讲故事。这一现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在微电影中, 大量手持摄影设备被使用。用连贯的镜头而不是分切的镜头, 用微微晃动的镜头而不是绝对固定的镜头成为时下微电影的常见倾向。这里面既有技术上的简单易行, 更有审美上的多元化基础产生的对于镜头成像要求的宽容。
2 长焦镜头带来的信息量单一且集中
新媒体的影像收看方式大多是通过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相对于以往在电影院里身处同一时空、同一环境中观看电影的人群而言, 当下大众的微电影观看行为更加个人化、私密化。以观看主体与观看方式而言, 微电影的观看主体可以是马路上手持手机的个人, 可以是浏览网页的网友, 也可以是正在观看地铁视频的乘客。”[2]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注意且做到表意清晰就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长焦摄影带来的主体突出、背景虚化的方式很好地适应了这种小屏幕。“微电影更注重情节简洁, 画面一般不采用大全景和大场面, 近景和特写镜头大量增加, 出场人物相对较少, 剧情关系较为简单。受到屏幕面积的限制, 场面调度的动作空间大幅度压缩。”[3]这与传统电影推崇的画面细节丰富、景深式构图显然有了一些变化。此外, 5D2、5D3等单反设备大量进入到拍摄领域也是促成此结果的原因之一, 它们在小景深拍摄上的天然优势和电影级质感使其被大量使用。
3 非连贯性剪辑带来的视觉冲击和理解力挑战
非连贯性剪辑常见于风格化叙事中, 但在微电影中, 它和风格化叙事无关。非连贯性剪辑带来了较快的剪辑节奏和较多的剧情省略。首先打破的就是轴线规律, 紧接着是大量的跳接, 然后是一些剧情之外的指意镜头的插入, 时空的连贯性被打破。在网络平台上这种剪辑被目标观众接受, 作为在各式各样的影像熏陶中长大这一代, 他们对于影像叙事非常熟悉, 完全可以适应这种非连贯性剪辑带来的视觉冲击和理解力挑战。
4 声画分离带来的叙事自由
与声画同步比, 声画分离较为特殊一些, 在此思路下, 声音和画面摆脱了互相间的制约, 具备的相对的独立性。时下, 微电影常常使用此技巧来加大叙事上的自由度。在传统长片电影中比较吝啬使用的旁白和字幕大量出现在微电影中, 对于心理活动都大胆使用字幕来进行交待。影像的制作门槛降和观影门槛降了, 适应了短平快的内容制作要求。
5 结语
影像语言作为影视所特有的一种表达媒介与每一种视频样式相结合, 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特有的表达和使用倾向。在电影的影像语言审美取向相对稳定的今天, 新媒体语境下的微电影创作一如它的创作者们一样为影视语言的使用带来了全新的取向和多元的审美, 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军, 王以宁, 白昱.新媒体语境下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6) .
[2]聂伟, 吴舒.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J].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7) .
语言倾向性 篇9
(一)语言色彩上笑骂并重,赞美与诅咒并举。
莫言的小说很多篇幅都是反映农村生活的,所以为了追求刻画人物的真实性,在人物语言上常会夹杂一些粗话、脏话,来表达人物的情绪,如愤怒、厌恶、牢骚等情绪,但莫言一般采用一种笑骂形式,在诅咒的同时,又充满了对自然真实生命力的另一番赞美,别具特色。
在莫言的小说中骂人的话占了很大的分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
1. 有提高自己辈分的,如“老子”,特别在年龄或辈分比较大的人面前自称老子,有的则是称呼对方为“孙子”, 这类的词语侮辱性比较弱,只是抬高自己,一般无意激怒对方。
1.1“看门狗”嗷地一声叫,跳一跳,离地足有二十厘米高,喝道:“兔崽子,你敢骂老子?老子毙了你!”(《酒国》)
1.2司马粮道 :“我去跟爹说说,毙了这个灰孙子。”“对, 毙了这个灰孙子!”我解恨地说。(《丰乳肥臀》)
2. 有以农村比较常见但代表蠢笨、猥琐的动物为主的, 如“狗杂种”、“鳖羔子”、“兔崽子”、“臊狐狸”、“臊母狗”、“臊包狗蛋”、“骚狗”、“狗操的杂种”、“狗操的”等,这些词语把人比做低贱猥琐的动物,否定的意味非常强烈,常用来表达极其愤怒厌恶之情。如 :
2.1你想要个大姑娘来给你拉火是不是?挑个最漂亮的,让那个蒙着紫红色方头巾的来?美得你这个臊包狗蛋!(《透明的红萝卜》)
2.2“这两个狗操的杂种!”他们的爹恶狠狠地骂着, 好像他比阮书记更恨他们,“狗杂种,驴日的,什么王八蛋做出了你们这两个东西,快去,舔舔阮书记的脚后跟去!”(《食草家族》)
3. 有故意贬低人物地位身份的,把人比得像妓女一样下贱,如“臭婊子”、“臊货”、“臊货”、“婊子”、“臭不要脸” 等,常用来指那些淫荡低俗的女人,偶尔也指男人,贬低色彩也很浓厚。
3.1女公安满脸赤红,啐了司马库一脸唾沫,低声骂道:“骚狗,当心老娘阉了你!”(《丰乳肥臀》)
3.2他的瘦长的蓝脸抽搐着,因牙根紧咬腮上凸起几疙瘩硬肉,打一鞭骂一句 :“骚货 ! 婊子 !”(《生死疲劳》)
4. 有以和男女情事有关的词语来侮辱其家人的,主要以侮辱对方家里的女性长辈为主,如“操你妈”、“操你娘”、 “操你姐姐”、“操你姨”、“操你祖宗”、“日你娘”等,也有对男性的,如 :“日你大爷”、“操你二哥”、“操他爹”等等。 山东地区盛行孔孟之道,思想比较保守,而且重视孝道,所以这类有关男女情事、又带有对自己父母长辈侮辱成分的词语,是平时对话中的大忌,可谓脏中之脏,感情色彩严重, 一般在说话人极其愤怒时才会说出。
4.1鸟儿韩回答道 :“操你妈,站着说话不腰痛,十五年, 嘴唇一碰就过去了,老子却要一年一年一月一月一天一天一分钟一分钟地熬!”(《丰乳肥臀》)
4.2她却像一只凶猛的小豹子一样,不断地扑上来,嘴里嘟哝着:“我操你二哥,我日你大爷……”(《酒国》)
5. 还有一些和人或动物的“屎”、“尿”等粪便有关的粗语,粗俗直白,地道的农村人没有多少文化水平,他们在表示气愤时只能拿生活中自己认为最直接肮脏的词语 :
5.1“娘,您还要我怎么样 ? 您心里装着的只有金童, 我们这些女儿,在您心里.只怕连泡狗屎都不如!”(《丰乳肥臀》)
5.2老兰却说:儿子,你不是要跟我姓兰吗?怎么还叫他爹?我说:你是一泡臭狗屎!(《四十一炮》)
总的来说莫言小说中的粗话脏话数量很多、形式多样, 特别是在人物对话部分,莫言保持了农村人的那种原汁原味的语言习惯,通俗、自然、直接,没有经过太多的艺术加工, 但莫言并非是一个对小说语言没有底线、随意宣泄的人,也并非没有考虑小说的艺术性,除了追求真实之外,他主要运用“陌生化”[1]的手法,用大家心理上不宜写入的词语增强其陌生感、新鲜感,拉长其理解的难度,而这方面对于一个生活在农村二十多年的人来说正是他的写作优势,把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融入小说中,丰富了小说的语言,也正因如此他塑造的人物独具一格、各放异彩,言语之间体现着一种贴近生活的灵气。
莫言的小说中的一些粗话脏话往往伴随着的是幽默和笑话,笑骂并重,别有一番情趣。其实这也和下层劳动人民的语言习惯有关,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有自己的自娱方式, 常常自己制造乐趣,互相取乐,互相调侃,有时言语中间夹杂的一些脏话俗语不仅没有伤了感情,反而更显亲昵。“它们制造下贱,制造毁灭,同时又孕育新生,再创生命。它们既是祝福,又是羞辱……同时,这些形象又总是同笑话连在一起。”[2]
如在《天堂蒜薹之歌》中一对小夫妻斗嘴的场景生动有趣,他们互相把对方贬低得一文不值,但言辞之间我们体会到的却不是粗俗,突显的却是一幅调皮恩爱的画面 :
“就她那模样,还能生国家主席,生个不缺鼻子不少眼的儿子,我就磕头不歇息了!”小个子男人说。
马车上的女人双手按住车厢板,支着锅跪起来,骂说 : 就他娘的你模样好!你不撒泡尿照照!耗子眼,蛤蟆嘴,驴耳朵,知了龟腰,嫁给你也算俺瞎了眼!
小个子男人嘻嘻地笑起来,说 :俺年轻时也是一表人才!
狗屁!女人说,年轻时你也是狗脸猪头,武大郎转世!”[3]
再如在丁钩儿开枪打了看门人之后,周围人的几句话把看门人贬到了极点,但同时又把幽默推上了极致,:
“这条老狗,作恶到了头。”
“卖到烹调学院特餐部吧。”
“老狗煮不烂。”
“特餐部要的是白嫩男婴儿,才不要这老货哩!”
“送到动物园里喂狼吧。”“狼也不喜得吃。”
“那就送到特种植物试验场去熬肥料吧。”[4]
像以上风趣幽默的例子在莫言小说的对话部分中占了很大比例,笑骂并重成了莫式小说人物语言的一大特色,也是他小说中人物生活和存在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他的侮辱性明显弱化,有的因为长期挂在嘴边已经成了人们口中的一句口头禅或发语词,并不具有真的污蔑和诋毁之意,有时带了反而显得更亲切,比如“兔崽子”,有时候用在自己的家人之间或长辈对晚辈的时候,别有一番亲昵的意味 :
而这时,她的吼叫里就出现了文字,这些文字刚开始是对着我的,她骂我是“狗杂种”、“鳖羔子”、“兔崽子”。(《四十一炮》)
2. 我一走出大门,就被麻叔捏着脖子提起来 :“兔崽子, 你到哪里去下蛋啦?”(《牛》)
再比如“他妈的”这个词在莫言的小说中也是运用频率极高的,对山东人来说不算稀奇,很多地方已经直接弱化成了一个发语词,或者口头禅,也没有什么污辱的意义 :
离汽车老远就听到女司机在马路上咆哮 :
“你他妈的到黄河里去提水还是到长江里提水?”
放下水桶,他摇摆着麻木酸痛的胳膊说 :
“我他妈的到雅鲁藏布江里去提来的水。”
“我他妈的还以为你掉到河里给淹死了呢!”
“我你妈的没淹死还看了一部录像片。”
“是他妈的武打的还是床上的?”
“我你妈的不是武打不是床上是稀世珍品鸡头米。”
“鸡头米有什么稀罕,你他妈的怎么张口就是你妈的你妈的。”
“我你妈的要不你妈的就得堵住你的嘴。”(《酒国》)
我们不能不承认,莫言的小说在人物对话上过于直白真实,特别是莫言小说的粗话脏话,有时难免带有一定的粗鄙性,这也正是很多评论家批评的原因 ;但我们又不能不赞美, 他把人物描绘地如此形象自然,如此活灵活现,如此个性十足。因此莫言的语言往往具有暧昧和双重的意义,他歌颂和赞美的是人类最原始的生命力,人的自然人性,而非为了所谓的文学语言而迁就一批坐在庙堂之上的人的口味。正如巴赫金所言“赞美与诅咒”并存,他认为“世界是永远都未完成的概念 ;世界上总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仿佛同时具有生死两副肉体。赞美与诅咒混杂的双重现象正是要把握住这一变迁的动势,把握由古老向新鲜,由死亡向新生的过渡时刻”。[5]
因此我们在读莫言的小说时,要细细品味其中的粗话脏话,斟酌判断其中的感情色彩,方可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 更好地把握他小说中设置的故事环境和人物特色。
(二)在语言内容上的“卑贱化”倾向,重视肉体的物质性原则。
所谓“卑贱化”,以肉体的低下部位颠覆高尚部位。“所谓上下,指的是天与地之分和人体的上部下部之分。……而卑贱化指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肉体的低下部位,即生殖与消化器官以及与之相关的排泄、交媾、受精、怀孕与生产过程。”[6]
莫言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卑贱化”的语言,或毫不避讳地描写人的拉屎撒尿等不堪场景,或毫不掩饰地描写人的性爱和野合等不雅画面,总的来说莫言的这种写作方式与整个新时期以来文学上充斥的审丑现象有关,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小说,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弘扬个性,提倡颠覆和创新,在写作方法和语言上都进行了大胆地实验,对丑进行描写和揭露,刺激着读者的感官神经。 其实“丑”历来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果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罗森克兰茨出版了《丑的美学》, 波德莱尔则主张“以丑为美”、“化丑为美”,美丑是并存可转化的双生体,如果丢弃丑的一面单纯地去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未免会让人感觉单调乏味,欠缺真实感。在生活中正视丑可以催人深省,激人奋发,从而更加坚定地追求美。
莫言的小说受新时期以来审丑现象的影响,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尿、屎、粪、屁等一些雅人引以为耻的描写丑的关键词,如写到“尿”时,有时他笔下生花,写道 :
“于是那两个黄毛丫头就跑到褥子前,用木棍指点着褥子上的尿痕 :这是亚洲,这是非洲,这是拉丁美洲,这是大西洋,这是印度洋……”。(《生死疲劳》)
再如,一些场面把“尿”当药,把“尿”当酿酒的重要一道工序,也让人啼笑皆非。
“他们说 :‘撒点尿撒点尿涂到涂到肚脐眼儿上肚脐眼儿上预防感冒预防感冒!’”(《食草家族》)
“提起‘十八里红’……往酒缸里撒尿,这一骇世惊俗、 充满想象力的勾兑法,开创了人类酿造史上的新纪元。”(《酒国》)
有时他用浓墨大肆渲染其丑陋肮脏,典型地当属《天堂蒜苔之歌》,第七章中从高羊撒尿,到中年犯人逼老犯人吃沾了尿的馒头,再到高羊回忆小学时的喝尿比赛,再到中年犯人逼高羊喝尿,整个第七章几乎全是围绕“尿”这个主题展开的。
“你,偷儿媳妇的老畜生!贫下中农子弟让我喝尿,我喝 ;红卫兵让我喝尿,我喝 ;你们这些罪犯让我喝尿?他愤怒地说 :‘我不喝!’”[7]在高羊这种理直气壮的声讨中,更可见莫言并非为了赤裸裸地展示这种丑陋,而是在在这些让人啼笑皆非地场景中蕴含一种更深层的揭露和批判,折射出 “文革”对人们肉体的迫害及思想的侵蚀。
另外文中也很多地方写到“屎”,如《食草家族》中就反复渲染四老爷、九老爷去草地里里拉屎的习惯,“四老爷拉屎过程漫长,这个特点村里人人知晓,四老爷认为蹲在干燥的野地里拉屎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四老爷只要不是万不得已,总是骑着毛驴跑到野地里拉屎。”而且言语之间屎不离口“不,他把烟吐掉了,好像那烟上有屎,他好像吃了屎, 他嘴里好像有屎,他呸呸地吐着唾沫,好像吐着屎。”
另外代表性地当属《檀香刑》中的片段,把吃屎上升为治疗的药方 :“实话对你说吧,你刚才喝下去的,就是你那心上人屙出来的屎撅子!这是货真价实的,绝对不是伪冒假劣。俺得了这味药可不是容易的,俺用三吊铜钱买通了给钱大老爷家当厨子的胡四,让他悄悄地从大老爷家的茅厕里偷出来。……”(《檀香刑》)
甚至莫言形容汽车撞死四叔的事件也用屎尿也比喻 : “后来发生的事就像开玩笑一样就像做梦一样就像拉屎撒尿一样。”[8]莫言把这种偶然事件比如成拉屎撒尿一样的自然必然事件,可见莫言思想深处拉屎撒尿是人性之本然,无需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含蓄。
另外莫言的小说也出现了很多描写男女生殖器或性事有关的片段,有时用艺术化的手法处理,浪漫含蓄 :
“我们搂抱在一起,像两条交尾的鱼在月光水里翻滚, 我们流着感恩的泪水做着,身体漂浮起来,从窗户漂出去, 漂到与月亮齐平的高度,身下是万家灯火和紫色的大地。”(《生死疲劳》)
有时他笔法一转又描写得直露狂热,酣畅淋漓,如《酒国》里女司机强奸侦查员的情景 :
“她双手拽着他两只耳朵,屁股上蹿下跳,墩出一片脆响。丁钩儿感到五脏六腑都被震荡了。他忍不住地嚎叫起来。 女司机伸手摸过一只臭袜子,塞到他的嘴里。她的动作凶狠野蛮,没有半点儿女性温柔。丁钩儿嘴里奇臭难消,心里暗暗叫苦。这哪里是做爱?分明是杀猪。”
再如有些直接描写人类生殖器官的片段,虽有一定地艺术加工,但仍很赤裸大胆 :“我看到两兄弟双腿间的肉棍子直挺挺着,呈鲜红的颜色,根部的毛儿绿油油的——宛若两支新鲜的胡萝卜,真真美丽又多情,机警可爱还透着一股愣头愣脑的傻劲儿。”(《食草家族》)
莫言的这种崇尚“卑贱化”的写作手法打破了传统小说描写中使肉体欲望崇高化的话语程式 , 大胆地表现人的自然本性,充满了对原始生命力的赤裸裸地歌颂,对肉体感官欲望的纵情赞美,颠覆了一直以来束缚自然人性和肉体欲望的传统伦理道德、文明禁忌,正因他如此崇尚原始的生命力和感性体验之美,他的小说反映出的现实才如此有血有肉、生机勃勃。
由此可见,莫言具有超乎常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他擅于利用自身优势,深入挖掘民间的话语资源,给他的小说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养分,读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同时又敢于冲破传统小说模式和道德伦理的禁忌,赞美自然和人性,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真实而神奇的“高密东北乡”的文学王国。
总之,莫言的小说中整体体现了一种“卑贱化”的审丑倾向,重视肉体物质原则,不拘泥于人间法则,勇于挑战传统伦理,酣畅淋漓地赞美人的自然人性,赞美人的原始生命力,可谓当代文坛一名骁勇的骑士。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莫言小说的语言上的两大特色,首先通过分析其小说中的粗话脏话,阐述莫言小说语言色彩上笑骂并重、赞美和诅咒并举的特色。此外还通过巴赫金在评价狂欢节的广场话语时所提出的语言上注重“卑贱化”和“肉体的物质化”的原则,分析莫言小说在语言内容上偏审丑的倾向,以便使读者对莫言的语言特色有更深地认识和理解。
英汉主位对信息块选择倾向性研究 篇10
关键词:主位选择;信息块;已知信息;相关信息;新信息
Abstract. Theme choice of information block is the first problem the speaker has to face and there is much significance to make a systemic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me choice of information block i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FG. From the data, the author draws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me choice of information block in English and Chinese
Key Words: theme choice; information block; given information; relative information; new information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的线性表现为主位+述位。那么,话语的内容是什么呢?
Leech(1994)认为任何语言都只是信息的载体,要保证信息的有效流动,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信息应该被分割成一个一个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内容应该得到适当的强调;应该有适当的次序排列。而这些思想内容即为“信息块”,是信息单位的组成成分(Halliday,1994/2000:59),话语小句要表达的是话语的一个信息单位(information unit),而信息单位是由若干个信息块组成(Brown & Yule,2000:155-156),话语信息中最基本的组成成分是信息块,这些信息块聚合储存于发话人大脑之中,在话语交际时,只须发话人从大脑中检索、提取和拼制相关的信息块,就可以将整个信息快速而准确的传递给听话人。因而,话语小句的信息单位=主位信息块+述位信息块(谷化琳,2004:57)。话语小句主位和信息块之间的关系可以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话语主位对信息块具有选择权。 每一信息块都含有一定的信息量,根据信息量的大小,信息块可以分为:未知信息、相关信息以及已知信息。本文的目的就是对比英汉语主位对不同信息量的信息块的选择的异同,为英汉互译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一、英汉主位对已知信息选择的对比分析
英汉语的主位选择中存在一个共性,即都倾向于把已知信息主位选择。这也是语言的共性,因为话语一般是从已知到未知的一个交际过程。一般来说,话语的信息单位有相对固定位置.,非标记信息主位结构应该是:主位——>述位;已知信息——>新信息。话语这一非标记形式符合人类认知规律,同时也符合话语交际的规律,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很少一开始就谈及对方一无所知的事物。经验表明,只有当受话人对话题已有一定的了解时,他对说话人的话才产生兴趣。从Halliday对已知信息的定义可以看出已知信息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交际现场主人公
(1)鲁贵:我家里的,太太不是说过要我叫她来么?
繁漪:你为什么不早点来告诉我?
鲁贵:我倒是想着,可是我(低声)刚才瞧见太太跟大少爷说话,所以就没敢惊
繁漪:啊,你,你刚才——
鲁贵:我?我在大客厅伺候老爷见客呢!(故意的不明白)太太有什么事?(《雷雨》)
LU: My wife. You asked me to bring her here, I believe, madam.
FAN: Why did you tell me earlier?
LU: I meant to, only I –(lowering his voice) I saw you were having a conversation with Master Ping, I didn’t like to disturb you.
FAN: OH, so you—you were---
LU: Me? Ho, I've been waiting on the master and his guests in the main drawing-room. (Pretending not to understand her suggestion. ) Why,did you want me for something, madam?
在汉语中我们看到话语的主位经常是由话语现场的交际双方来充当,如“太太”“你”“我”“我”“你”“我” “太太”;英语中也有这样的倾向,如“You”“I”“I”“I” “you”“I”“you”。
(二)上文所提到的内容
(2)大海:(忽然)刚才我看见一个年轻人,在花园里躺着,脸色发白,闭着眼睛,像是要死的样子,听说这就是周家的大少爷,我们董事长的儿子。
四凤:(气)你,——(忽然)他待人顶好,你知道吗?
大海:他父亲作尽了坏事弄钱,他会是个好东西?(《雷雨》)
四凤和鲁大海之间对话的中心是关于周萍的,从鲁大海的第一句话引发出新信息“一个年轻人”,而后话语的主位所代表的信息大部分是关于这一内容,在英文版中,也出现这样的情况:
HAI (with a sudden scorn): Just now as I was coming in I saw a young man in the garden. He was lying there with his eyes closed and his face so pale that I shouldn’t think he’d last much longer. And they tell me this is our chairman’s eldest son.
FENG (indignant): how dare you-(checking herself) he treats people very decently, you know.
HAI: He can’t be any good with a father who’ll stoop to any dirty trick to make money.
英漢语的共性是已知信息主位选择,“由‘熟’及‘生’是我们说话的一般趋势,不完全是为了听话人的便利,发话者心里也是已知的先浮现,新知的跟着来(吕叔湘,1983)。但是语料统计显示,英汉主位对已知信息选择的倾向性是不同的:(见表1)
表1显示:汉语中已知信息主位选择的倾向性低于英语。其它的作品中也出现这样的倾向,如:
(3)辛楣冷笑道:大家听听,方鸿渐方先生的议论多透辟啊!他年龄刚二十八岁,新有过一次不幸的恋爱经验,可是他看破了教育,看破了政治,看破了一切。哼!(《围城》)
Hsin-mei remarked sarcastically, “listen, everyone. Mr. Fang Hung-chien’ s views are so penetrating! He is only twenty-eight and has just had an unhappy love affair, yet he sees through education, he sees through politics, he sees through everything. Humph!
在赵辛楣的这段话中,汉语中已知信息“他”或者“方鸿渐”主位选择了3次,而在相对应的英文版中“Mr. Fang Hung-chien’”或“He”主位选择了八次。
二、英汉主位对相关信息选择对比
相关信息即隐形已知信息,是前文没有出现过,但发话人认为该内容对听话人来说是共享的,根据其具体内容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环境相关信息
环境相关信息是说话人首次提到的时间地点或方式,而这些时间或地点或方式又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所熟知的,是说话人认为位于听话人的认知框架的休眠区内或长期记忆系统的,但是需要说话人主动的去激活的。这类信息块一般是由说话人 “主动”的提及,是自由选择的,并非一定要回答的,正如Halliday(1994:296)所说的“说话人想把某人或某事,作为对方明白的信息提供给听话人,意思是:这不是新闻”。如下面:
(4)鲁侍萍:上次我走的时候,我不知道我的事情怎么样。外面人生地疏,在这儿四凤有邻居张大婶照应她,我自然不带她走。现在我那边的事已经定了。(《雷雨》
PING: When I went away last time, I didn’t know how this job of mine would turn out, I was going to a strange place and I hadn’t got any friends there, and all the while she stayed here she’d at least have Mrs. Chang next door to look after her, so naturally I didn’t take here with me. I know now that the job is a steady one.
在鲁侍萍的这段话里,汉语中有四个环境相关信息,如:上次我走的时候、外面、在这儿、现在。而英语中,同样有四个相应环境相关信息: When I went away last time、there、here、now ,将这些信息块定为相关信息,是因为这些信息块是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混合,说话人认为这些命题是听话人所知道的,虽然要经过听话人的一番思索,但是该命题是一种共享信息。而这一信息块和下面的信息块又有区别:
(5)周朴园:(不耐烦地)不要胡言乱语,你刚才究竟上哪儿去了?
繁漪:(望着他,一字一句的)在你的家里!(《雷雨》)
ZHOU(impatiently): Don't tak such utter nonsense. Where exactly have you been?
FAN (looking him full in the face, a syllable at time): At your place!
繁漪在汉语版里用表示地点的“在你的家里”,在英语版里用“At your place!”来回答周朴园的问题,是新信息,不是说话人主动提起的,而是用来回答问题的。可见表示时间、地点或方式的命题并不一定都是相关信息。英汉主位都可以选择环境相关信息。
(二)事件相关信息
事件相关信息是指上文没有出现过的人、事、物等,好像是新信息,但是从语境中又可以看出是已知信息,发话人认为听话人知道的,但是要经过听话人推理的共享
信息。
(6)繁漪:(软下来)不怎么样。(强笑)今天下午的话我说错了,你不要怪我。(《雷雨》)
FAN: ( crumpling ): Nothing. ( forcing a smile ) It was wrong of me to say what I did this afternoon. You mustn’t think too badly of me……..
汉语中出现了“今天下午的话”,英语中出现了“what I did”,这一信息块在上文中并没有出现过,但是从非话语语境来看“今天下午的话”和“what I did”暗指的是繁漪上次在周萍面前说威胁的话这个事实,繁漪知道周萍不会忘记这些事实,而“今天下午的话”和“what I did”的确也激活了埋藏于周萍记忆中或认知框架中的这些事实。如果这些事实不被激活,周萍也未必能再提起这一事实或将它慢慢的远离认知框架,如果有人再将这一信息内容告诉周萍时,则需要又一轮的话语引导。
三、总结
话语的信息块依其所体现的信息量可以分为若干类,通过语料统计显示:对于不同量的信心块,英语和汉语的主位选择不尽相同。体现如下:英语中已知信息主位选择的倾向性大于汉语;汉语中相关信息主位选择的倾向性大于英语;英语中新信息主位选择的倾向性大于汉语;对于这三种状态的信息块,汉语的主位选择具有更大的灵
活性。
英汉主位对状态信息块的选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我们认为其原因如下:第一,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话语中的已知信息尤其是代词经常被省略,而在英语中不能随便省去,听话人能清楚地理解每个句子的人物替代,所以汉语中主位选择已知信息的倾向性要低于英语。第二,汉语是话题语言且经常将状语提前,而英语则是焦点末尾(end-weight)语言,且长的句子成分往往后置,所以汉语中相关信息主位选择的倾向性大于英语,尤其是汉语主位可以选择多项相关信息,而英语则不可以;第三,汉语是注重谓语的语言,“在正常的情况下,汉语句子的主要信息(te point of message)总是搁在谓语中”(赵元任,1968),而英語中由于疑问代词的提前、感叹句中What和How引导的倒装句以及被动句的广泛应用,其次,由于英语从句有连词引导,所以表示新信息的主句可以出现在句首也可以出现在句尾,而汉语属于意合语言,主从关系往往不靠关联词表示,所以语序较为固定,通常情况下,表已知信息的从句在前,而表新信息的主句在后,所以英语中新信息主位选择的倾向性大于汉语。
参考文献:
[1] M.A.K.Halliday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Edward Arnold(publishers)Limited Blackwell. 1985/1994/2000.27-398.
[2] Leech, G.&J.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M].New York: Addision Wesley Longman Inc. 1994.
[3] Quirk, R., S..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85;1869-1970.
[4]吕叔湘,马庆株.通过比较研究语法[A].吕叔湘文集,1983.
煤的自燃倾向性浅析 篇11
煤是一种非均相的, 以有机物为主, 并含有无机物的矿物混合物, 它既是一种可燃物质, 又是一种自燃物质。当煤氧化所积蓄的热量无法向四周扩散而保留在煤堆中时, 如因不断氧化使温度升高到该种煤的燃点时, 就会发生自燃现象。这种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煤炭自发的燃烧叫做煤炭的自燃。研究煤炭自燃规律首先要研究煤的内在自燃性, 目前定义煤内自燃性采用的技术述语是煤的自燃倾向性, 即关于煤炭自燃难易程度的本质属性, 以每克空气干燥基煤在常温、常压下的吸氧量作为分类的主指标[1]。
2 煤的吸氧量影响因素分析
决定煤是否容易自燃的最本质因素, 是煤的大分子结构的化学活性。一般认为, 煤的芳香结构的聚合度越高, 它的化学稳定性也越大, 对氧化的抵抗力也越大, 自燃的倾向也越小。水分和硫分等其它因素均为促使煤堆自燃发火的诱因[2]。
2.1 全硫对煤吸氧量的影响
全硫对煤吸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黄铁矿上, 黄铁矿氧化成为三氧化二铁及三氧化硫时能放出热量, 在有水分参加的情况下, 可形成硫酸, 它是很强的氧化剂, 更加速煤氧化, 促进煤自燃。全硫对煤吸氧量的影响分析如表1、图1所示。
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情况下, 煤的全硫越大, 吸氧量就越大。当全硫St, d在2.00%以下, 随着全硫增大, 煤吸氧量缓慢增大;当全硫St, d超过2.00%以后, 随着全硫增大, 煤的吸氧量迅速增大。
2.2 水分对煤吸氧量的影响
煤自热时, 发生的化学反应需要水分参加。煤中水分对其氧化速度影响很大, 水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内在水分高的煤, 由于其孔隙度大而容易氧化;外在水分高的煤, 由于空气中的氧不易渗入到煤的内部孔隙中, 而不易氧化[3]。水分对煤吸氧量的影响分析如表2、图2所示。
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情况下, 煤中水分越大, 吸氧量就越大。当水分在10.00%以下, 随着水分增大, 煤吸氧量缓慢增大;当水分超过10.00%以后, 随着水分增大, 煤的吸氧量迅速增大。
2.3 真密度对煤吸氧量的影响
吸氧法测定的主要是物理吸氧量。物理吸附量主要与孔隙有关, 孔隙度越大, 其内表面积也越大, 可以吸附氧气的空间也就越大, 煤就越易自燃。根据煤的真密度和视密度可以计算出孔隙率, 吸氧量的计算主要体现在真密度上。真密度对煤吸氧量的影响分析如表3、图3所示。
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煤的真密度越小, 吸氧量就越大。真密度与煤的变质程度有着对应关系, 煤的变质程度越低, 煤的真密度就越小, 煤也就越易自燃。
3 结语
煤炭自燃影响的因素很多, 作者结合实际检测数据, 分别从全硫、水分和真密度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所撰论文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GB/T20104-2006,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S].
[2]罗颖都, 刘恩庆.煤质及化验基础知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5.
【语言倾向性】推荐阅读:
新闻语言的导向性10-05
职业倾向性07-18
倾向性变化09-06
英语用词的倾向性05-27
新闻的真实性与倾向性09-01
新课程改革几个倾向性问题08-01
报道倾向10-16
创新倾向05-28
功利倾向08-10